博物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虫目:
食虫类是最早的有胎盘类动物,产生于中生代的白垩纪,是哺乳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类,也是大多数比较高级的哺乳动物类群的祖先,特别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灵长目动物、世界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啮齿目动物和能在空中飞行的蝙蝠等翼手目动物等,都是先后从早期的食虫类直接分化出来的。
食虫目动物均为身体被以柔毛或硬刺的、外形似小老鼠的小型有胎盘类动物。
体型较小,吻部多细尖,能灵活活动,大脑无沟回。
门齿大而呈钳形,犬齿小或无,臼齿多尖,齿尖多呈w形,适于食虫。
四肢短小,通常为5趾。
生活方式多样,有地上生活、地下穴居、半水栖及树栖者。
主要以昆虫及蠕虫为食,是高效率的猎手。
有些种类的唾液中有毒性,可以轻松的制服对手。
本目动物主要以虫类为食,故称食虫目。
除澳大利亚、南美洲的中南部及南极、北极外,其他地区均有分布。
代表:
鼩鼱
鼩鼱的体长仅4—6厘米,尾长4—5厘米,体重3—5克,可以说是世界最小的哺乳动物了。
它的外形有点像家鼠,但鼻子略长些、嘴尖一点。
地栖者居多,亦有半水栖或穴居者。
昼夜活动或仅夜间活动,不冬眠。
平时独栖。
食虫或其他小动物。
唾液腺中常含麻醉剂,可使俘获物麻醉,如果人去捕捉它,不小心被咬上一口,手臂就会发热肿大,引起剧痛,要过几天后才能消失。
其野外寿命12~18个月。
因食虫,对农业有益。
树鼩
在国际上通俗地称之为树仙。
自从1922年开始对它进行研究以来,在分类学上,一直是许多学者感兴趣和争论的问题,一些学者根据其吻部较长,指(趾)端是爪,牙齿的数目和食性等特征把它例为食虫目,另一些学者则根据其大脑比较发达而其上的嗅神经区较小,眼眶后有骨桥并形成骨性眼眶,中耳部构造与狐猴相似,大拇指(趾)与其它指(趾)分开及牙齿具有前臼齿等特征把它列入灵长目中的狐猴亚目。
还有一些学者则提出另立新的目。
但是,大部分学者认为树鼩是在大约第三世纪,从食虫目向灵长目演变过程中,幸存保留至今的少数几个灵长目的原宗,属灵长目,原猴亚目,树鼩下目的树鼩科。
鳞甲目
穿山甲
地栖性哺乳动物。
多在山麓地带的草丛中或丘陵杂灌丛较潮湿的地方挖穴而居。
昼伏夜出,遇敌时则蜷缩成球状。
其鳞片可做药用,称之为麒麟片、山甲片、钱鲤甲等。
为中国二级保护动物。
穿山甲平时独居于洞穴之中,只有繁殖期才成对生活。
与洞穴生活相适应,穿山甲有爱清洁的习性,每次大便前,先在洞口的外边1—2米的地方用前爪挖一个5—10厘米深的坑,将粪便排入坑中以后,再用松土覆盖。
穿山甲的食量很大,一只成年穿山甲的胃,最多可以容纳500克白蚁。
据科学家观察,在250亩林地中,只要有一只成年穿山甲,白蚁就不会对森林造成危害,可见穿山甲在保护森林、堤坝,维护生态平衡、人类健康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啮齿目
啮齿目是哺乳动物中最大最成功的一类,拥有哺乳动物中2/5的种类,个体数目远远超过其他全部类群数目的总和,分布几乎遍及南极和少数海岛以外的世界各地。
中华竹鼠
中华竹鼠,简称竹鼠,又名竹根鼠、芒狸,是中国南方最珍贵的特种野生动物之一。
白腹巨鼠
为鼠科中较大的一种鼠类,它是山区钩端螺旋体传染源之一,同时从血清学方面证实它可以自然感染恙虫病(福建、广东)。
复齿鼯鼠
复齿鼯鼠也叫橙足鼯鼠、飞鼠,是中国特有种。
其前后肢之间有被软毛的皮褶,称飞膜。
当爬到高处后,将四肢向体侧伸出,展开飞膜,就可以在空中向下往远处滑翔,但由于其没有像鸟类可以产生阻力的器官,因此只能在树、陆中间滑翔。
翼手类
翼手目是哺乳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群,除极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岛屿外,分布遍于全世界。
翼手目的动物在四肢和尾之间覆盖着薄而坚韧的皮质膜,使他可以像鸟一样鼓翼飞行,这一点是其他任何哺乳动物所不具备的,为了适应飞行生活,翼手目动物进化出了一些其他类群所不具备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特化伸长的指骨和链接期间的皮质翼膜,前肢拇指和后肢各趾均具爪可以抓握,发达的胸骨进化出了类似鸟类的龙骨突,以利胸肌着生,发达的听力等。
蝙蝠是对翼手目动物的总称。
它们头部的口鼻部上长着被称作“鼻状叶”的结构,在周围还有很复杂的特殊皮肤皱褶,这是一种奇特的超声波装置,具有发射超声波的功能,能连续不断地发出高频率超声波。
鬣羚
在我国被称为“四不像”的,除了流传最广的麋鹿之外,还有驯鹿、驼鹿及鬣羚。
鬣羚属牛科,它的角像鹿不是鹿,蹄像牛不是牛,头像羊不是羊,尾像驴不是驴,人们据此称其为“四不像”。
因其最早是在印尼的苏门答腊被发现的,因此又叫苏门羚。
而湖源乡上南坞村的村民则因其体型像羊,称之为牧羊。
鬣羚栖息在海拔600-4000米的高山岩崖和丛林中。
能够在最陡峭的岩石上行走自如,在乱石溪谷之间也能跳跃如飞。
奔跑时速可达80公里。
斑羚
体型大小如山羊,但无胡须。
雌雄均具黑色短直的角,较短小,长15~20厘米,最长的记录为23.2厘米。
角的基部靠得很近,相距仅有1~2厘米,角尖尖锐、光滑,其余部分具有10多个横棱,数目与年龄相关,横棱之间有浅而细的纵沟,但不割裂横棱。
雌兽的角稍细,头部较狭而短,面部较宽,吻鼻部裸露区域较大,向后延伸到鼻孔以后。
没有鬣毛,但从头部沿脊背有一条黑褐色背纹,喉部有白色或黄色的浅喉斑。
四肢短而匀称,蹄狭窄而强健。
体毛厚密、松软且蓬松,通常呈灰褐色,但针毛的毛尖为黑褐色,远观时似有若隐若现的麻点,所以也有“麻羊”之称。
生活于山地森林中,单独或成小群生活。
多在早晨和黄昏觅食活动,一般在固定的范围内。
极善于跳跃、攀登,在悬崖绝壁和深山幽谷之间奔走如履平川,即使纵身跳下10余米高的深涧也安然无恙。
视觉、听觉极为灵敏,叫声似羊。
受惊时常摇动两耳,以蹄跺地,发出“嘭,嘭”的响声,嘴里还发出尖锐的“嘘,嘘”声。
如果危险临近,则迅速飞奔而逃。
水鹿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水鹿性喜水,全年均喜欢在泥水中跋涉,甚至在冬天地面上出现寒霜时,也常见到水鹿卧在水中。
水鹿在雨后特别活跃,夏天常到偏僻的水洼地打滚洗浴,弄得满身泥污借以防止蚊蝇。
即使冬季,也常流连于水塘。
水鹿由于激烈活动后,降低体温要靠“水
浴”,故称水鹿。
水鹿是热带、亚热带地区体型最大的鹿类,身长140—260厘米,尾长20~30厘米,肩高120—140厘米,体重100—200千克,最大的可达300多千克。
雄鹿长着粗长的三叉角,最长者可达1米。
角的前端部分较为光滑,其余部分粗糙,基部有一圈骨质的瘤突,称为“角座”,俗称“磨盘”。
主要栖息于海拔300~3500米之间的阔叶林、季雨林、稀树草原和高草地等环境。
喜在日落后活动,无固定的巢穴,有沿山坡作垂直迁移的习性。
其活动范围大,没有固定的窝,很少到远离水的地方去。
羚牛
羚牛并不是牛,它居于牛科羊亚科,分类上近于寒带羚羊,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麓密林地区,是世界上公认的珍贵动物之一,在我国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因它体形粗壮如牛,长2.1米,约重300公斤,活象一头小水牛,而头小尾短,又象羚羊,它叫声似羊,但性情粗暴又如牛,故名羚牛。
它生有一对似牛的角,角从头部长出后突然翻转向外侧伸出,然后折向后方,角尖向内,呈扭曲状,故又称扭角羚。
由于它的长相奇特,有些科学家经长期认真仔细的观察和研究后称它为“六不像”,即庞大隆起的背脊像棕熊,两条倾斜的后腿像非洲的斑鬣狗,四肢短粗像家牛,绷紧的脸部像驼鹿,宽而扁的尾像山羊,两只角长得像角马
羚牛还是一种古老的动物,《汉书》称羚牛为猫牛。
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羚牛角也是珍贵的药材,性寒,可入药,能平肝气,清热镇惊解毒,亦可治内热、头痛、眩晕、狂躁等疾病。
羚牛生活在海拔2,000-4,500米的竹林中,其在中国的分布地区与大熊猫相似,数量稀少,因此也被视为“国宝”。
而在不丹羚牛则被视为国兽。
整个不丹境内仅有300只左右。
它们主要以草、树叶及花蕾为食,一般在白天活动。
“塔金”的由来
与不丹人最崇拜的“藏传佛教济公活佛”竹巴衮列有关。
据说竹巴衮列在不丹四处游走时,有人见他游手好闲,怀疑他有真本事。
竹巴衮列说,你们请我吃犛牛肉与羊肉,我就会让你们看到奇迹。
竹巴衮列酒足饭饱后,将羊头骨放置于犛牛骨之上,一弹指,一只羊头牛身的怪兽骤然出现在山坡上。
当地人管它叫“塔金”,意即“羊头犛牛身”。
藏羚羊
每个鼻孔内还有1个小囊,其作用是为了帮助在空气稀薄的高原上进行呼吸。
毛色:雄羊头、颈、上部淡棕褐色,夏深而冬浅,腹部白色,额面和四条腿有醒目黑斑记,雌羊纯黄褐,腹部白色。
藏羚羊的活动很复杂,某些藏羚羊会长期居住一地,还有一些有迁徙习惯。
雌性和雄性藏羚羊活动模式不同。
成年雌性藏羚羊和它们的雌性后代每年从冬季交配地到夏季产羔地迁徙行程300公里。
年轻雄性藏羚羊会离开群落,同其它年轻或成年雄性藏羚羊聚到一起,直至最终形成一个混合的群落。
大熊猫
大熊猫是一种古老的动物,被动物学家称为“活化石”。
与它同一时期的动物如剑齿虎等,早已灭绝并成为化石。
大熊猫分布在我国四川北部、陕西和甘肃南部,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
大熊猫学名本来叫“猫熊”,但当时人们念字还是从右往左读,结果“猫熊”成了“熊猫”。
现在大家也就将错就错了。
根据国家林业局2005年调查报告,现在已经确认将大熊猫秦岭种群认定为大熊猫新亚种。
秦岭大熊猫和四川大熊猫在地域上已经分隔1.2万年之久,外形上秦岭大熊猫头部较圆。
在秦岭山区,除黑白色大熊猫外,还发现过棕色、白色大熊猫。
大熊猫的食谱非常特殊,几乎包括了在高山地区可以找到的各种竹子,大熊猫也偶尔食肉(通常是动物的尸体,有时也吃竹鼠)。
大熊猫独特的食物特性使它被当地人称作“竹熊”。
竹子缺乏营养,只能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营养,大熊猫逐步进化出了适应这一食谱的特性。
在野外,除了睡眠或短距离活动,大熊猫每天取食的时间长达14个小时。
一只大熊猫每天进食12~38公斤食物,接近其体重的40%。
小熊猫
“熊猫”这个名称其实是小熊猫先取得的,但是后来的大熊猫更广为人知,所以单称“熊猫”的时候多指的是大熊猫。
小熊猫四肢粗短,背部毛色为红棕色,其眼眶和两颊甚至连嘴周围及胡须都是白色。
最好看的是一条蓬松的长尾巴,其棕色与白色相间的九节环纹,非常惹人喜爱,“九节狼”的别名因此而得。
小熊猫是属于夜行性生物,生活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南坡及中国西南的多山森林。
它们大部分时间都在树枝上或是树洞中休息,只有在接近晚上的几个小时比较活跃。
对于温度十分的敏感,大约是在17至25°C,无法忍受超过25°C的温度,也因此小熊猫会借由在树顶的阴影中睡眠来躲避日间的高温,经常躺在大树的分枝或滚在树洞中用长尾盖住脸。
金丝猴
金丝猴是地球上稀有的珍贵动物之一,世界上的金丝猴仅有4种,它们是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和越南金丝猴,前三种都产于我国,因此金丝猴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特有种类,同时金丝猴也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金丝猴的珍贵程度与大熊猫齐名,同属“国宝级动物”,它们毛色艳丽,形态独特,动作优雅,性情温和,深受人们的喜爱。
因其鼻孔极度退化,即俗称“没鼻梁子”,因而使鼻孔仰面朝天,所以又有“仰鼻猴”的别称。
金丝猴共四种,仅我国分布的三种均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主要的区别是:川金丝猴脸上的毛为天蓝色,故又称“蓝面猴”,两侧、胸及后腿的毛为金黄色,分布于四川、甘肃和陕西;滇金丝猴的脸两侧为白色,分布于云南、四川和西藏东部;黔金丝猴的两肩之间有1块卵圆白毛区,分布于贵州与四川之间。
依照不同的生态特点,进入高海拔生存的滇金丝猴称为进化上先进种,而越南金丝猴相对最原始,川金丝猴与黔金丝猴亲缘较紧,黔金丝猴相对较原始。
金丝猴的记忆力特别好。
动物园里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只猴王脾气很坏,抓、咬饲养员。
饲养员很生气,有一次惩罚了猴王打了它的屁股。
后来饲养员调到其它单位工作去了,事隔半年,他回来看望金丝猴,猴王在众人中一下子认出了他,为了报仇急忙寻找土块作为“武器”朝那位饲养员头上扔去弄得饲养员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