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3
广东省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广东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考试试题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分,每小题2分。
1.甘肃、青海一带发现的距今4500年前的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墓葬。
这些墓葬中出现了合葬墓24座,其中有数座为夫妻合葬。
在马家窑的一座个人墓葬里,发现的陪葬品仅陶器就有91件。
据此可知,马家窑文化()A.出现阶级分化B.父权制已取代母权制C.萌生出私有制D.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2.西周金文中的“伯”作为称谓,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作为贵族男子的排行,与仲、叔、季经常作为同一家族内部兄弟之间的称呼;二是作为诸侯或采邑主的爵称。
下图是伯由“排行”到“爵称”的大致轨迹。
这一过程体现了()A.军功是西周分封主要依据B.政治具有鲜明的等级色彩C.西周家国一体的政治特色D.西周初期分封以同姓为据3.下表是各阶段人才流经战国七雄人次(单位:人)。
据表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统计样本为国籍相对明确的战国人才,表中诸侯国后的数字为流入人数)A.战国时期华夷观念淡薄B.政治人才流动最频繁C.侧面反映一国综合国力D.百家争鸣的政治反映4.秦朝建立后,将天下兵器都收缴到都城咸阳并加以销毁,熔铸为12个各重千石的铜人;秦始皇又下令“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将战国时各国所修城防壁垒(除长城外)完全拆除;对于六国故地的贵族、豪富,秦廷采取了强制迁徙的措施。
秦朝的上述措施()A.加强了基层社会管理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5.汉代民间资本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许多领域都存在雇佣劳动,一般情况下以货币的形式支付报酬,也存在以粮食支付雇值的情况。
如居延汉简《建武三年候粟君所责寇恩事》中就有“市庸(佣)平贾大男日二斗”的记载。
这表明汉代()A.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产业经营方式较灵活C.统一的货币体系形成D.未真正推行抑商政策6.传统的观点认为:汉武帝早年征伐四方、开疆拓土,却也耗费了国力,以致民不聊生。
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A.促进了北方社会稳定B.有利于江南经济的开发
C.使民族矛盾趋于缓和D.巩固了西晋的中央集权
【答案】B
【解析】
【详解】西晋时期人口大量迁往南方,有利于江南经济的开发,B正确;西晋时期北方地区受到少数民族侵扰,社会并不稳定,排除A;西晋时期民族矛盾突出,排除C;西晋分封亲族,中央集权并不集中,排除D。
12.陆游曾以诗记述宋代某艺术的景况:“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诗中所述宋代艺术形式是
A.传奇B.话本C.诗词D.小说
【答案】B
【解析】
【详解】“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可知,这一艺术场景描写了说书人说书场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说书对应的是话本形式,B正确;传奇是唐代的艺文学形式,排除A;诗词主要面向的是士大夫阶层,而非普通民众,排除C;小说是明清时期的文学形式,排除D。
13.下图为明朝的政治制度示意图。据图可知,明代皇帝
A. 特务统治造成了吏治腐败B. 内阁的设立削弱了六部的权力
C. 君主专制制度得到了强化D. 三司制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 C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所有机构的权力最终都集中到了皇帝手中,说明明代的君主专制制度得到空前的强化,故选C;由图示内容无法看出特务统治的影响,排除A;内阁不是正式的法定机构,不能削弱六部的权力,排除B;三司的设立分散了地方权力,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排除D。
7.唐制规定:“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说明唐朝
A.皇权受到一定制约B.中枢权力机构完备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4_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形成了“南稻北粟”的格局,这主要取决于A.当地居民的喜好 B.当地的自然条件C.政府的激励措施 D.外来作物的影响2. 古代某制度“编织起由中心向四方扩散的限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这一制度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禅让制D. 郡县制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
确定这一历史转折的根本因素是A.诸侯争霸 B.土地私有制的出现C.铁农具的运用 D.“初税亩”的出现与推广4.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特别重视祭祀 B.注意精耕细作C.农业地位很高 D.国家正式形成5. 秦朝规定:皇帝自称朕、寡人等,皇帝发布的吩咐称制或诏,皇帝的印章称玺,帝母曰皇太后,嫡(妻)曰皇后。
这些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 维护皇帝的独尊地位B. 规范人们的日常用语C. 确保皇位的顺当继承D. 显示皇帝的别出心裁6. 秦朝为实现对地方政权干脆有效的限制,实行了A. 宗法制B. 郡县制C. 科举制D. 行省制7. 在古城西安,有一处“进士题名塔”,上面记载了很多进士的名字。
这一史迹与以下哪一历史制度有关A. 九品中正制B. 科举制C. “推恩令”D. 分封制8. 道家主见“道法自然”和“无为而治”,即遵循客观规律,不随意妄为,所以无所不为。
这表明道家思想A. 消极避世毫无可取之处B. 反对折服和利用规律C. 有利于天人关系的和谐D. 符合当时的政治现实9. 中国历史上封建政权更替方式多样。
秦汉之间政权更替的方式属于A. 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入侵B. 地方势力坐大替代C. 掌权大将夺权逼宫禅让D. 社会底层农夫起义10. 下列表格中。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 (1)
D.为丝绸之路的繁荣奠定了经济基础
8.如图中,图一到图二地方行政层级的变化反映出汉代()
A.皇帝权力扩大
B.疆域日趋拓展
C.军阀割据消除
D.中央集权强化
9.从以下吕思勉《秦汉史》部分目录中可以剖析,两汉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第六章汉末事迹
第一节元帝宽驰
第二节成帝荒淫
第七章新室始末
——据马亚辉《边疆经略与交通变迁的互动》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在道路交通建设方面的举措,概括这些举措实施的政治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汉唐王朝经略边疆 相同方式。结合所学,简述汉武帝时期“张骞使月氏”的影响。
32.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政局上虽交织着统一与分裂、稳定与动荡,但封建经济仍得到持续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B.王安石变法的效果显著
C.榷场贸易推动国家统一
D.借助互市调整民族关系
24.据《大金国志》记载,天德三年(1151年),金朝仿汉人都城宫室样式营建燕京,其正门宣阳门上有重楼,三门并立,“中门绘龙,两偏绘凤,用金钉钉之。”这表明金朝()
A.沿袭唐宋制度
B.统治者推崇中原文化
C.进入鼎盛时期
D.实行因俗而治的政策
C.推动了统一国家疆域的扩大
D.反映了因地制宜的治国方略
7.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与匈奴等少数民族的战争连年不断,巨大的军费开支给国家的财政收入带来沉重负担。而当时的富商大贾非但不佐国家之急,反而趁机加紧掠夺财富,致使朝廷财源枯竭。这一现象()
A.推动了盐铁官营的实施
B.促使汉王朝采取了“与民休息”政策
B.“尊卑有序”的伦理观念
C.“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
D.“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上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中国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代表性的遗存有距今约170万年的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
他们从事,过着群居生活。
下列选项填空正确的是()A.北京人元谋人采集渔猎B.元谋人北京人采集渔猎C.北京人元谋人原始农耕D.元谋人北京人原始农耕2.我国早期农耕文明形成南稻北粟格局的主要原因是()A.地理气候B.饮食习惯C.历史传统D.酋长喜好3.一位官员因为在父丧期间,让婢女服侍他吃药,被人检举违反礼法,因而受到清议的批判,甚至使他的仕途受阻。
这位官员最可能处于何时()A.秦汉B.魏晋C.隋唐D.宋明4.《左传》日:“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
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A.人声鼎沸B.鼎鼎有名C.三足鼎立D.问鼎中原5.某同学查阅了有关“文成公主入藏”、“汉人胡食”、“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A.统一国家的建立B.民族融合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6.三国两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家族世代把持宫位:享受政治经济等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A.庶族B.士族C.党人D.博士7.在三国鼎立示意图中②代表()A.鲜卑B.魏C.蜀D.吴8.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中的南汉位于地图中的()处附近。
A.C B.E C.H D.N9.下图为我国古代地方权力强弱变化图,较为正确的是()A.B.C.D.10.“盛世时期”是封建社会少有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时期。
各个盛世都具有共同特征: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局稳定,社会久安,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等。
以下不属于盛世时期的是()A.百家争鸣时期B.文景之治时期C.光武中兴时期D.贞观之治时期11.如图是上海崧泽遗址出土的家猪陶塑,据此可推测()A.上海是最早驯养家猪的地区B.上海崧泽文化以驯养牲畜为主C.上海的手工业水平领先全国D.上海于新石器时代已产生农业12.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描述“邦无定交,土无定主"的社会现象最可能集中出现在()A.夏商时期B.西周时期C.东周后期D.两汉时期13.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
(完整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精选全文
最新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完整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精选全文,可以编辑修改文字!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周灭商后,面对广大的土地和空间,摈弃了夏商时代的外服制统治方式,而将土地分封给功臣、子弟和臣服的异姓诸侯,让他们去拓荒、保土和安民,推广周天子的一统政治。
这说明西周的分封制A.确立了中央集权体制B.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直接控制C.保证了统治秩序稳定D.推动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3.《荀子·君道》:“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
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
”可见,荀子旨在A.强调以法治国的必要性B.否认法治与权势的重要C.论证法治是人治的补充D.说明人治比法治更重要4.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器生产工具和铁农具”数据表铁器出土地点总件数生产工具件数生产工具所占百分比铁农具件数铁农具所占百分比(约)辽宁抚顺80余7796.2%6888.3%山西长治36余3186.1%2167.7%湖南长沙70余2130%1780.9%广西平乐181余17093%9153.3%此表反映了这一时期A.铁器工具在北方被广泛使用B.古代冶铁技术长期领先世界C.铁农具已出现并运用于生产D.铁制品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5.中国传统年画是一部风俗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时期鲜明的文化个性。
对下面年画《男耕女织》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图中生活以“井田制”为前提B.该场景最早出现于秦朝时期C.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经济模式D.反映了古代丰衣足食的生活6.孔子形象在历史典籍中有诸多介绍。
《庄子·外物》记载孔子“修上而趋下,末偻而后耳”;汉代《春秋纬》颂:“孔子长十尺,大九围,坐如蹲龙,立如牵牛,就之如昴”。
江苏省镇江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2024,11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有3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把正确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
每小题2分,共70分)1.陶寺城址规模宏大,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末期城址中最大的一座。
城内发现了祭祀区、宫殿区等不同的功能区域,以及排列有序、规格差别明显的墓地。
这说明当时()A.城市建设规范有序B.区域文化交流加强C.早期文明曙光显现D.尚未出现贫富分化2.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了大型青铜立人、青铜神树、纵目面具、大量玉器和象牙等文物一千余件。
这些背铜器明显有别于其他地区,其器型却明显仿效中原商文化风格。
这反映出早期中华文明的特点是()A.绵延不绝 B.领先世界C.崇德尚贤D.多元一体3.在商代,商王直接统治的王国为“国上之国”,属邦为“国中之国”,它们以王为“共主”,处于不平等的结构关系之中。
上述材料描述的政治制度是()A.王位世袭制B.内外服制度C.礼乐制度D.宗法制度4.表1是小明同学整理的历史学习笔记,他学习的历史主题应该是()表1第一时期第二时期列国数目一百七十多个初期有二十多个,后来剩下七个较强的国家周室地位势力已衰,但名义上尚被诸侯尊为“天下共主诸侯纷纷称王,视周室如无物政治制度行世卿世禄制度;郡县制度萌芽列国以俸禄制代替世禄制,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建户籍制度A.动荡变化的春秋战国B.开明宽容的北宋政治C.奠定统一的秦汉王朝D.繁荣昌盛的唐朝经济5.由白狄建立的中山国主张公侯大夫等级分明,不能犯上作乱,否则便为违礼行事,将失去“中国”身份。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郑州一中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25届高一(历史)试题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将第Ⅰ卷的答案代表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将第Ⅱ卷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将所选答案的英文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1.目前,中国境内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星罗棋布,有1万多处,各地均可建立起从新时期时代早期、中期到晚期的考古学文化谱系。
这充分说明了中华文明起源具有A.多元性B.复杂性C.统一性D.平衡性2.在郑州洛阳一带发掘的距今五六千年的文化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山东大汶口文化晚期样式的墓葬和湖北屈家岭文化风格的陶器。
据此可以推断A.中原新石器文化已衰落B.中原文化影响到东方和南方C.东方和南方文化更先进D.早期文化之间有一定的交流3.《礼记·王制》载:“大国之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
西周对“卿”的任命与派遣A.能够实现对地方的直接管理B.实现了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C.有利于对诸侯的控制和管理D.突破了宗法血缘关系的束缚4.战国时期,某思想家将“天之意”解释为“爱人、利人”,并据此阐发了“处大国不攻小国,处大家不乱小家,强不劫弱,众不暴寡,诈不谋愚,贵不傲贱”的政治理想。
该思想家最可能属于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5.有人把先秦诸子的思想描述为:“归服自然的隐士派”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中央集权的法制派”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提倡节俭与互爱互利的反战派”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一股正气,平治天下。
这些思想分别对应的是哪家学派A.儒、法、道、墨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6.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由卫入秦后向秦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2024_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70分)
1.《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郡国并行制
【答案】A
【解析】
11.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丞相曾经是百官之首。废除了丞相制度的朝代是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丞相制度。考查学生对基础学问的驾驭实力。依据所学可知,明太祖朱元璋因丞会面专权乱政,废除了丞相制度,故废丞相实在明朝,故D项正确。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废丞相
考点:本题考查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点评:雅典民主制度是新课标新增加的内容,高考对其考查多实行选择题的形式,主要有如下的角度:(1)缘由:要求学生从地理、城邦、平民与贵族的斗争等角度分析雅典民主制形成的缘由;(2)特点:雅典民主制是干脆民主制,很多高考试题将雅典民主制与近代西方民主政体进行比较,要求学生相识雅典民主制的特点;(3)评价:要求学生既要看到雅典民主制的主动影响,又要看到干脆民主制的不足。
8.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A. 宰相渐渐退出权力中心B. 地方政府的自主性渐渐被减弱
C. 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渐渐被打破D. 国家行政权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秦汉至宋元,是地方的行政制度渐渐完善的过程,中心集权不断加强,比如郡县制度到行省制度,地方政府的自主性渐渐被减弱。故答案为B项。A项,宰相退出权力中心是明代以后的事,而且元代还涉及一个宰相权力反弹的问题,解除;C项,世卿世禄被打破早在春秋战国就起先了,解除;D项,国家行政权不存在转移的问题,只能君主权力不断地加强,解除。
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抗倭将领,B项正确;岳飞是抗金名将,A项错误;郑和率队下西洋,不是抗击倭寇的名将,C项错误;郑成功抗击的是荷兰殖民者,不是倭寇,D项错误。
23.藏族地区在明朝时称为乌斯藏。明政府管理西藏军民事务的机构是
2.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据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这说明周初大规模分封诸侯
A.实际是宗族内部权力的再分配B.反映了扩大疆域的战略需要
C.旨在建立天下共主的政治格局D.以先代贵族为主要分封对象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体现的是姬姓王族是分封的主体,实际是宗族内部权力的再分配,A正确,D排除;B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
A.确立分权与制衡的机制
B.建立一整套监察制度
C.增强宰相在朝中的威信
D.恢复宰相制限制君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黄宗羲思想。材料“以宰相而摄天子……后世君骄臣谄……天子之位过高”反映了黄宗羲认为后世君主过于专制,主张通过恢复宰相制来限制君权,故D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分权与制衡的机制,故A排除;材料也没有体现黄宗羲主张建立一整套监察制度,故B排除;当时宰相早已被废除,不存在增强宰相威信的问题,故C排除。
20.明朝初年,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主要表现在废除了
A.科举制
B.察举制
C.监察制度
D.丞相制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明朝初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时为了加强皇权,废除了丞相制度,故D项正确;明朝仍实行科举制和监察制度,故AC项排除;察举制是隋唐时期被废除的,故B项排除。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西周时期有“刑不上大夫”的原则,那么对大夫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的是A. 礼乐制B. 禅让制C. 九品中正制D. 察举制【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西周时期在政治方面最典型的制度是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礼乐制度,西周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A选项符合题意。
禅让制是原始社会的权力传承制度,B选项解除。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C 选项解除。
察举制是两汉时期的选官制度,D选项解除。
【点睛】礼乐制是周代维护封建制度而建立起的文化制度。
周武王灭商后,西周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建立稳定的政治制度,支撑周朝天下的有四大制度:封建制(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礼乐制。
2.《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B. 战国时期兼并斗争C. 西周初分封制D. 西周末王室衰微【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的大意是说诸侯王每年需朝见天子这叫“述职”,一次不朝见天子,贬低其爵位;二次不朝见天子,削减其封地;三次不朝见天子,天子派军队讨伐。
因此,题干体现了西周分封制下天子对诸侯的一种约束。
故答案为C项。
AB项,诸侯争霸、兼并斗争都反映出东周或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无力约束诸侯的现象,与题意不符,解除;D项,题干不能体现西周末周王室衰微,解除。
【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接受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推理时要驾驭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
因此在平常要留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驾驭运用。
3. 我国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
高中历史必修上 北京市牛栏山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A. 春秋B. 秦国C. 秦朝D. 汉朝
9.汉代主父偃建议汉武帝采纳某项措施时谈到,“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这项措施是
A. 三公九卿
B. 推恩令
C. 郡国并行
D. 三省六部
10.下面文物“直行铭文夔凤镜”出土于中亚地区的吉尔吉斯斯坦,洛阳西郊等地的东汉晚期墓葬中也有类似的铜镜出土。对上述现象解释合理的
A. 创立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B. 演变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C. 选官标准始终家世才能并重D. 是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的制度
18.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A. 秦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19.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主要是因为它有利于
①打破门阀的特权垄断
②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23.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大转变是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一转变发生在
A. 西周时期
B. 北魏时期
C. 唐朝初期
D. 唐朝中期
24.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实用性的特点。下列有助于解决农业生产生活的著作有
①《农政全书》 ②《九章算术》 ③《齐民要术》 ④《唐本草》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鸦片战争
D. 甲午中日战争
47.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为何种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该条约:
A. 严重损害了中国 司法主权
B.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C. 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D. 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重庆市巴蜀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考试试题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1.距今约9000—7500 年的河南贾湖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上有粮食酿酒附着物。
该遗址还出土了四十多支骨笛,由丹顶鹤尺骨制成,是最早的可吹奏乐器,比古埃及早两千年之久。
这说明,此时()贾湖先民曾在折断处的笛壁上钻了十四个孔,并用细线缀合后继续使用①原始的畜牧业开始产生②剩余产品增加,出现了私有制和社会贫富分化③该地区史前音乐较发达④手工技术和农业发展为文化创造提供物质基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
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西周时期()A.玉器制造工艺高超B.专制集权不断加强C.分封制度等级森严D.神权与王权结合紧密3.《孟子·滕文公上》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的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
”据此可知,西周时期()A.存在集体耕作方式B.生产工具革命性进步C.土地私有制占主导D.以民为本观念已萌发4.有学者认为:“在荀子之前,儒家虽然是‘显学’,但其总停留在‘学’上,对政治没有很大的影响。
但经过荀子的调整,探索将儒学应用于政治实践中的具体方法,使儒家有了新的生气。
”材料中荀子的“调整”主要是提出()A.君舟民水B.人性本恶C.“制天命而用之”D.隆礼重法5.战国时期,李悝变法规定“食有劳而禄有功”;吴起变法规定已传至三代以上贵族封君的子孙者收回爵禄;商鞅变法规定贵族中凡未立军功者不得入贵族籍。
这些规定()A.反映了奴隶主贵族的政治需求B.适应了阶级关系变动的时代需要C.推动了官僚政治逐渐走向瓦解D.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普遍支持6.战国时代,秦人风俗与东方各国有较大差别,尤其是楚、齐、赵等地。
秦统一天下后,秦王朝以将秦地风俗推行全国以“匡饬异俗”,急欲实现“大治耀俗”。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3(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1-15课)(解析版)
历史纲要上册期中考试03卷(考试范围:历史纲要上册1-15课)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朝封建卫、鲁时,命二国“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封建晋国时,命晋国“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据查,商政、夏政是商、夏两朝对统治民族因其故俗制定的统治制度。
这说明周初A.被分封地都沿用商夏的旧制B.分封制达到“以藩屏周”的目的C.放松了对分封地的管控力度D.对分封地采取了灵活的民族政策【答案】D【解析】本题以分封卫、鲁、晋国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分封制的理解。
由材料信息“商政、夏政是商、夏两朝对统治民族因其故俗制定的统治制度”可知,被分封地沿用的是商夏民族政策,不是全部制度,故A错误;这体现了西周灵活的民族政策,故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分封制的目的,故B错误;C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点睛:排除法是新课标历史高考的最佳解题法。
排除法把握三个原则,不符合历史史实;不符合材料信息;符合材料部分信息,但是不符合材料主旨信息。
本题中的B项本身正确,但是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
2.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
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由此可见,道家A.反对掠夺,拯民疾苦B.追求平等,无为而治C.避世出尘,提倡包容D.遵循规律,和谐处世【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道家思想的相关知识,以及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卷3
《高一历史期中试题》适用范围:__________ 出题教师:__________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45 分钟;书写要工整、清楚、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一、单选题,以下各题有多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择正确答案(本大题满分70分,每小题2分)1. 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连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
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 )A. 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B. 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C. 推动诸侯国扩展疆域D. 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2. 《荀子·儒效》:"(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
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材料不能说明 ( )A. 王权借助神权维护统治B. 血缘是联结政治关系的纽带C. 王族是分封的主要对象D. 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命令3. 1.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
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 史家的研究论文B. 民间的传说C. 《史记》的记载D. 秦简的记载4. 5.战国时期各国在变法后大都实行了县制,这与分封制相比大大强化了中央集权,主要表现在()A. 地方官员由国君直接任免B. 地方行政体系独立,有高度的自治权C. 地方实行分权,官员间相互监督D. 县的统治区域一般都比封国小5. 5、"严密的行政、控制和告诫仍都需要,因为不讲人情的选拔制原则--虽然它始于汉制--与渗透在儒家伦理中的家族和个人联系背道而驰。
"(《剑桥中国史》)材料所述的"选拔制"是()A. 隋唐的科举制B.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C. 汉代的察举制D. 先秦的世袭制6.8.《元史》载:"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
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这表明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作用是()A.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B. 官职有明确分工并相互协调C. 改变了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D. 行省设丞相,拥有行政大权7. 清代有一位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所处机构的行事模式:"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历史期中考试
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历史是有很多需要我们去学习去记忆的,所以大家不要偷懒,小编今天就给大家来分享一下高一历史,希望大家一起阅读一下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第I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右图为山东的一份省级报纸,与其命名直接相关的古代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宗法制2.秦统一六国后,赢政自称“始皇帝”,他还规定,自己死后传位给子孙,“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刘邦做了皇帝之后,约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这表明A.帝王借宗法血缘维护统治B.分封制的基础依然存在C.宗法制决定帝王治国思想D.君主专制得以不断强化3.下列为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机构权力运行图,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中央机构的决策更为科学B.甲乙都通过分权维护了皇帝集权C.乙的中央机构更能体现家天下D.甲乙都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出现4.宋真宗意欲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写诏书派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李沆当着使者的面,将诏书烧掉,并让回话“就说李沆认为不可”。
真宗想到“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祖训,只得收回成命。
这反映宋朝A.文官政治的特点B.君相矛盾不断激化C.集体决策的格局D.君主专制走向衰落5.钱穆先生说:“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换言之,是中央侵入了地方。
”材料意在说明元代的行中书省A.使地方保持相当大权力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D.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6.《明史解缙传》记载:永乐元年,明成祖设立内阁,解缙为从五品最高者。
解缙等人随侍成祖,“从容献纳”,“朝夕左右”,“勤慎”有加。
内阁并没有固定官署,没有属员。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内阁的设立解决君权和相权的问题B. 内阁成员地位不高C.内阁的职权是协助皇帝,监察百官D. 内阁属于临时机构7.在科举时代,特别是明清时期,学校生员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出身寒微者,进士中有42. 9% 出身于祖上未有功名的家庭,这说明科举制A.打破贵族对教育的垄断B.扭转了传统门第观念C.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D.客观公正地选拔人才8.鸦片战争前,制约英军航行作战的关键是其对中国沿海缺乏地理认知和准确的海图。
上册高一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上册⾼⼀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历史学习起来是很有意思的,⼤家花点⼼思去学习就⾏了,⼩编今天就给⼤家来分享⼀下⾼⼀历史,喜欢的要阅读⼀下哦 有关⾼⼀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正确答案。
) 1、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妾称谓 妻 A.三哥(20岁) B.四哥(14岁) 妾⼀ C.⼤哥(25岁) 妾⼆ D.⼆哥(22岁) 2、公元前782 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 幽王为烽隧⼤⿎,有寇⾄则举烽⽕。
诸侯悉⾄,⾄⽽⽆寇,褒姒乃⼤笑。
”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幽王荒淫⽆道 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分封制确⽴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D.西周末年诸侯势⼒强⼤ 3、“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太⼠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特点之⼀是A.按照⾎缘亲疏分配政治权⼒B.实⾏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C.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政权体制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4、在公元前213年的⼀天,⼀位秦朝官吏在赴任的途中,马匹受惊踩死了⼀位农家⼩孩⼦后扬长⽽去,为此这位⼩孩⼦的⽗母想告这位官吏。
按照秦朝中央官吏的职责,⼩孩的⽗母应该A、找御史⼤夫B、直接找皇帝C、找丞相D、找这位官吏的上⼀级 5、西周中叶以来,帝王、诸侯等死后,朝廷根据其⽣前事迹及品德,给予⼀个评定性的称号,称之为“谥法”。
秦始皇认为上古⽆谥法,⽽且谥法是“⼦议⽗,⾂议君”,因⽽废除了谥法。
秦始皇废除谥法⽬的是A. 效法上古制度B. 贯彻忠孝观念C. 铲除六国势⼒D. 加强皇帝权威 6、在谈及“相”的演变时,有学者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被削弱”,这是“皇权与相权⽭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广东省清远市九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合学业质量监测考试高一历史注意事项:1.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广东英德岩山寨遗址陶器中夹砂陶占比较大,约占总数的70%;纹饰主要有条纹、交错条纹、长方格纹等,石器主要有锛、镞、钺等,玉器主要有琮、环、玦等。
据此判断与英德岩山寨遗址时期接近的是A.陕西蓝田人B.韶关马坝人C.湖北长阳人D.龙山文化2.周代礼制与殷商礼制在铜礼器组合方面的变化十分明显:即周人以鼎、簋、盧等饪食器为主;而殷人则以觚、爵、翠等盛酒、饮酒器为主。
据此可知,变化的原因可能是A.受礼乐文化的影响B.吸取商灭亡教训C.井田制的不断发展D.周代农耕的发展3.下面两幅图的变化表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列国形势图战国形势图A.地理疆域不断扩大B.政治变法不断推行C.民族交融不断发展D.铁犁牛耕不断普及4.商鞅认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这表明他A.倡导用法家的思想治国B.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C.主张革新推动社会发展D.注重采用多种政策施政5.诸子百家的治国思想中,儒家主张以礼治国,为政以德;墨家倡导互爱互助,选贤任能;道家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法家则强调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政治主题是A.实现国家统一B.重建政治秩序C.加强君主权威D.变革选官制度6.柳宗元认为“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莆田二十四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卷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1.5分,共45分)1.小明喜欢看历史剧《烽火戏诸侯》。
这个历史典故讲述了西周时期诸侯国因信守义务,蜂拥而至勤王的故事。
这个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C.郡县制D.礼乐制度2.教育部要求各级学校于2010年春节期间组织学生参与“给祖国母亲拜大年”活动。
拜年内容为:一拜壮美河山,二拜炎黄始祖……中华民族这种重视血缘亲情的文化传统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A.郡县制B. 内外服制C.分封制D.宗法制3.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西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个,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
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
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的根据源于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4.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 B.攻打匈奴C.推行郡县制 D.修筑长城5.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A.分封制和法律制度 B.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C.奴隶制和封建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6.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
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
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
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
据此可知,当时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 B.中书省C.兵部 D.门下省7.西汉初年部分将相及其出身一览表出现这种现象与哪种制度有关()A. 世卿世禄制B. 军功爵制C. 察举制D. 九品中正制8、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
这反映出( c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相权削弱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9、中国古代的官职名号颇有渊源。
“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
从名称寓意来看,“刺史”应是()A、地方的封疆大吏B、中央朝廷的重臣C、皇帝的内侍人员D、具有监察地方的职能10、“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
”“那个庞然大物”是指A.内阁制度 B.宰相制度 C.宦官集团 D.胡惟庸集团11.下列关于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及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B. 对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C. 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从此结束了中国分裂割据的局面D. 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12. 隋唐时期,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中枢权力机构改革的主要目()A. 分割相权,加强皇权B. 三省之间分工合作、相互牵制C. 集体议政提高办事效率D. 避免君主专断决策失误13. 古希腊文明的发展顺序是( )①克里特文明②黑暗时代③迈锡尼文明④城邦的发展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C.④①②③ D.①③④②14.《十二铜表法》规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这一规定旨在A.保护私有财产B.保障平民利益C.促进社会公平D.维护法律尊严15.古希腊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和较为先进的民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古希腊文化和民主的是( )A.地理环境 B.生活方式C.政治特点 D.民族性格16.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城邦。
这些城邦的基本特征是 ( ) A.地域辽阔,农业发达B.法制健全,等级森严C.小国寡民,独立自主D.中央集权,分权制衡17.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 )A.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B.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C.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D.首次遏制了贵族随意解释习惯法18.秦汉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是东西方文明的重大发展和成熟时期。
这里的“文明发展”和“成熟”的含义分别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B.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D.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19.1688年的宫廷政变之所以被称为“光荣革命”,主要是因为()A.政变是辉格党和托利党的联合行动B.政变是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妥协C.没有经过流血斗争而获得巨大成功D.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20.“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事情”对这句话理解确切的是()A.议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政策左右摇摆B.议会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C.体现了“内阁专横”的政治格局D.议会是维护王权的工具21.美国统治集团制定1787年宪法的主要目的是()A.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B.加强州政府的权力C.建立常备军D.镇压人民的反抗22. 关于美国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但不是军队总司令B.总统可以对国会通过的法律实行否决权C.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权任命联邦法院大法官D.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任期四年23. 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政体是()A.君主立宪制B.总统制共和制C.内阁制共和制D.代议制24.法国资本主义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标志是()A.1891年宪法B.1893年宪法C.1875年宪法D.拿破仑法典25.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哪一条款实际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A.确定7月14日为法国国庆日B.赋予了总统极大的权力C.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D.议会采取两院制,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26.“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马克思这句话描述的是()A.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B.法兰西第一帝国C.德意志帝国D.意大利王国27.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 B.攻打匈奴C.推行郡县制 D.修筑长城28.宋朝“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
”这一做法( )A.使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B.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C.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D.造成了地方政府人浮于事29.晋代文学家左思在《咏史》诗中写道:“世胄(世家子弟)蹑(登)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而唐代诗人刘禹锡则在《乌衣巷》中写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瓦解 B.宰相制的终结C.科举制的确立 D.三省六部制的实施30.“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事皆朝廷总之”。
上述材料中的“我朝”是指()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二、填空题:(每个空格1分,共20分)1、宗法制是周人把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2、秦始皇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以___________为代表的中央官制、_________、法律制度,以及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等。
3、宋朝设置_________作为宰相办公机构,但相权已被分割:军政归_________;财政权归度支、盐铁、户部三司掌管,三司的长官三司使又称为_________.4、汉武帝时,军功爵制度不再适应和平年代的需要,就实行了________和_________.5、为解决唐末五代地方割据的问题,宋太祖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着手,加强中央集权。
6、明朝内阁阁臣帮组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称为________,皇帝用朱笔批示、裁定,称为____________.7、城邦公民指具有___________、有权参加___________的男性成员。
8、《查士丁尼法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查士丁尼新敕》。
以上四部法典统称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9、英国首相有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掌握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三、问答题:(15分)1、简要概括秦至清前期中枢权力机构的演?从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中得出怎样的认识?(15分)2、材料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
它在一个长期专制统治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材料二;一位英国的宪法权威人士曾说;“(议会)上下两院如果做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
”(1)史料一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指的是什么制度?上述政治设计是如何“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10分)(2)根据史料二,分析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
英王的这一角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10分)莆田二十四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1.5分,共45分)二、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15分)学 班 姓 座号 ……………………………线……………………………………订…………………………………装……………………………简要概括秦至清前期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从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中得出怎样的认识?(15分)四、材料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