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及第二章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1~2章)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第1~2章)第一章地球运动与海陆分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地球的自转:自转中心: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随经度变化)。
2、地球的公转: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地理意义:产生了四季的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太阳高度角导致物影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3、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
(南顺北逆)4、5、第二节海陆分布一、三分陆地,七分海洋:1、海洋面积占71% ,陆地面积占 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海洋面积3.61亿平方千米,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
(注意题目关键词是海陆比还是陆海比)2、半球无论怎么划分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
3、南北半球来看,陆地集中北半球,海洋集中南半球。
东西半球看,陆地集中在东半球,海洋集中在西半球。
二、七大洲:1、六块大陆(面积从大到小)包括: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全部在北半球的:亚欧大陆、北美大陆。
全部在南半球的:南极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2、七大洲: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全部在北半球的:北美洲、欧洲。
全部在南半球的:南极洲跨南北半球的(赤道穿过的大洲)是: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南美洲、北美洲。
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北美洲、亚洲。
被三个大洋包围的:南极洲。
3、大洲界限: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亚、北美: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南美、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欧、非: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沟通地中海与大西洋)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欧、北美:丹麦海峡三、四大洋1、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呈“S”形)、印度洋、北冰洋。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一、位置优越【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纬度位置及优越性】1、我国南北跨纬度广(近50度),大部分位于中纬度温带地区,小部分位于低纬度热带地区,没有寒带。
2、我国南北跨纬度近50度,由于高纬地区气温低,低纬地区气温高,所以气候南北差异很大,形成了不同的温度带和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从而带来了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使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并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旅游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1、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二、国土辽阔【辽阔的陆地领土】1、我国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2、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国家有14个。
3、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4、我国领土东西距离约5000多千米;南北距离约5500千米。
【领土四至】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ºN)。
最南瑞——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ºN)。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ºE)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上(73ºE)【广袤的海洋国土】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其中,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内海。
【主要岛屿】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以上,沿海分布着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等岛屿。
【我国14个陆上邻国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口诀)东有朝鲜北蒙俄、西北吉塔哈萨克;西面巴基斯坦阿富汗、南有缅甸越南和老挝;西南不丹泥泊尔、印度西藏一山隔;隔海相望共六个、印马文菲日韩国;【中国之最】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我中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三、34个省级行政区【三级行政区划】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州、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三级。
高一年级历史会考复习提纲
高一年级历史会考复习提纲第一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的状况如何?中国:封建制度衰落,政治危机四伏。
①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兼并严重;②政治:清政府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③外交:坚持“闭关锁国”的政策。
世界:工业革命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为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强对外侵略扩张,扩张目标指向中国。
(战争爆发是必然的)2.鸦片战争前,正当的中英贸易状况如何?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1)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居于出超地位。
(2)英国鸦片走私目的: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危害:烟毒泛滥,白银外流,危害严重。
3.林则徐的禁烟活动有哪些?林则徐:上书皇帝请求禁烟,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1939年6月。
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显示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4.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的概况如何?(1)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急需打开中国的市场(目的);(2)直接原因: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3)经过:①1840年,英军封锁珠江口,战争开始。
英军沿海北犯,到达天津白河口。
②1841年秋,英军增兵扩大侵略战争,侵占香港岛和东南沿海一些城市。
三元里抗英斗争(4)结果:1842年8月英军舰抵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服被迫签订屈辱条约5.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损害了中国哪些主权?(1)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①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破坏中国的贸易主权)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破坏中国的关税自主权)(2)附件: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①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②片面最惠国待遇;②③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章复习提纲新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1)(范围:八年上册第一章、第二章)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1、我国的半球位置:东球和北半球;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海陆兼备。
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2、我国领土最北端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西端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最南端是海南省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最东端是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我国东西时间差异大、南北气候差异显著。
3、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3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4、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此外,我国与朝鲜、越南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
5、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其中渤海和琼州海峡,属于我国内海。
我国最大的群岛是舟山群岛。
我国的领海范围从领海基线起算,向海上延伸12海里。
6、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其中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7、北回归线穿过的省区自西向东依次是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
(云、贵、粤、台)8、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13.4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9、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0、由于人口基数庞大,目前我国每年新增的人口数量依然较大。
11、人口密度 = 某地总人口/ 该地总面积(单位:人/千米²) 1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东多西少。
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一线,提出者是胡焕庸。
13、我国共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55个少数民族,壮族人口最多,超过1600万,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
七年级下_科学(1,2章)_复习提纲(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第一章复习提纲第一节:感觉世界1、人的感受器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其中冷觉和热觉又可统称为冷热觉。
所有感觉的生成部位在大脑皮层(神经中枢)2、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等。
人类具有不同的感觉器官,所以可以感受外界环境的不同刺激,并产生不同的感觉。
各种生物也有自己的感觉器官,这对于生物的生存、繁衍具有重要的作用。
3、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
4.皮肤的感觉功能。
(1)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它具有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多种感觉功能。
(2)冷、热觉:感觉环境温度的变化。
(3)触觉:感觉外界物体与人体的触碰以及强弱程度。
(4)痛觉:是触觉的过强反应,痛觉能感受对身体损伤性的刺激,它对人的健康生活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5、嗅觉的形成:气味→嗅觉神经末梢(接收刺激)→嗅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嗅觉)嗅觉的特点:①长时间处于某种味道的环境中,会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疲劳)而闻不出这种味道;②嗅觉敏感的程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6、舌头表面的每个味蕾上都有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
味觉的形成:食物→口腔(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于唾液)→味觉细胞(接受刺激)→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味觉)。
78、进行P5的活动时,在每吸入一种溶液前都用清水漱口,以排除上一次实验的影响(或干扰)。
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声音发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传播实质:把声源的振动传播出去。
遇到障碍物,声波将发生反射,形成回声(原声和回声时间间隔大于0.1秒,否则原声加强)。
3、在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
第三节耳和听觉1、耳的结构:①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②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③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八年级上一、二章 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第一章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一、优越的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3.经纬度位置:4°N—53°N;73°E—135°E,东西跨经度60多度,南北跨纬度近50度。
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无寒带。
二、优越性的体现1.大部分位于北纬带,适合多种农业的发展。
2.背陆面海的地理位置,既有利于路上同邻国的交往,又有利于海上与各国的联系。
二、辽阔的疆域:1、领土的四端:最北端(53°N):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黑龙江省)最南端(4°N):曾母暗沙(海南省)最东端(135°E):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黑龙江省)最西端(73°E):帕米尔高原(新疆)南北跨纬度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约5000千米,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度,东西之间时差大、降水差异大,南北之间温差大。
2、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
约等于欧洲大陆,是亚洲的四分之一,是世界的十五分之一3、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分别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太平洋。
海岸线长1.8万千米。
这里应注意我国台湾岛的东部与太平洋直接相临。
(广阔的太平洋给我国带来了大量的水汽,对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及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开发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4、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5、三大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6、主要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舟山群岛等,我国是世界上岛屿众多的国家之一。
我国90%的岛屿分布在东海和南海,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分别是我国的三大岛,舟山群岛是我国最大的群岛。
浙江省是我国岛屿分布最多的省。
三、众多的邻国(重点是读图、读出主要邻国的位置)1、陆界线:2万多千米2、陆上邻国:14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塔、阿、巴、印度、尼、不、缅、老、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文莱(黑体字的国家必须知道所在的位置)五、领海:国家领土在海中的延伸,属于国家领土的一部分。
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第一、二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第一、二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地球是一个球体。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2.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3.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赤道纬度为0°,是纬度起始线。
赤道以北叫北纬,用“N”表示;以南叫南纬,用“S”表示。
5.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纬线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6.本初子午线经度为0°,是经度起始线。
向东和向西各分180°,称为东经(E)和西经(W)。
7.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8.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9.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上产生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节变化,南、北半球节相反。
10.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多少,把地球表面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共五个温度带。
11.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阅读地图要学会测量距离,辨认方向、识别图例。
12.辨认方向,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按照指向标判读方向。
13.地图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目的,正确选择地图。
公园游玩要用导游图,外出旅行参考交通图。
14.地面某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海拔,把地图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就是等高线。
15.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正确判读不同的山体部位:山峰、山脊、山谷、陡崖。
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16.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态;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五种。
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九年级上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章:古代希腊与古代罗马(3000年前-公元476年)1.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和文明成就a.城邦体制和雅典民主制度b.古希腊哲学、文学、艺术的兴起与发展2.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a.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建立b.罗马法律制度和建筑工程的发展3.希腊罗马文明对世界的影响a.希腊罗马神话和哲学对现代文化和思想的影响b.罗马法律和政治制度对现代法治和政治体制的影响第二章:世界各文明古代史(公元前3000年-公元1500年)1.古代埃及文明和尼罗河流域文明a.古埃及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b.尼罗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影响2.古印度的种族和宗教a.古印度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b.印度教和佛教的兴起及其对世界的影响3.古代中国的各个时期a.夏、商、周三代b.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和思想家的思想c.秦汉帝国的建立和统治第三章:中世纪封建社会与欧洲文明的发展(公元476年-1453年)1.中世纪的封建主义和农奴制a.封建制度和等级制度b.农奴制度和农业经济的发展2.欧洲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a.文艺复兴对文化和艺术的影响b.科学革命对思想和科学的突破3.宗教与欧洲国家的崛起a.宗教运动及其对天主教教会的影响b.欧洲国家的崛起与探索第四章:近代世界的起源与发展(公元1450年-1850年)1.大航海时代和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a.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动因b.欧洲列强在全球的殖民扩张2.近代科学革命与工业革命a.科学革命对观念和知识的影响b.工业革命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3.文化启蒙运动与民主革命a.文化启蒙运动的思想和影响b.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背景和影响第五章:现代世界的形成与发展(公元1850年至今)1.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时代a.第二次工业革命与欧洲列强的帝国主义扩张b.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秩序的重组2.二十世纪各种意识形态与革命运动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立与争斗b.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的兴起与影响3.当代世界的发展与挑战a.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冲突b.当代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以上提纲只是对九年级上历史课程内容的一个简要概括,希望能够帮助你进行有效的复习。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
一、第一章机械的基本概念和自由落体运动1.机械的概念:物体的运动和受力的关系2.位移和位移的计算公式3.速度和速度的计算公式4.加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公式5.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和内容6.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和内容7.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公式8.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9.重力的概念和公式10.质量和重量的概念和计算公式二、第二章力和压力1.力的概念和计量单位2.力的合成和分解3.平衡力和合力4.弹性力和摩擦力5.力的大小和方向共同决定物体的运动状态6.压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7.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8.不同形状物体的压力大小和分布三、第三章浮力与浮力平衡1.浮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2.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3.浸泡在液体中物体受到浮力和重力的关系4.物体的浮力大小和浸泡深度的关系5.浮力和密度的关系6.浮力平衡和浮力调节的应用7.浮力平衡的实验和测量四、第四章初中常用量和单位1.长度、面积、体积的定义和计量单位2.时间、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和计量单位3.质量、密度、力和功的定义和计量单位五、第五章机械能、波1.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2.机械能守恒定律3.振动和波的概念和特点4.机械波和电磁波的区别和主要特点5.机械波的传播特点和传播速度6.机械波的传播规律和传播模式7.机械波的干涉和衍射8.机械波的反射和折射六、第六章光的反射和折射1.动态图的光线反射定律2.静态情况下的光线反射定律3.反射光的特点和反射角的性质4.光的折射定律5.折射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6.光的折射和反射的应用七、第七章光的制作、传播和损失1.光的制作:光源和发光物体2.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直线传播的条件3.光的损失:衍射、吸收、散射和反射4.光的传输与透明度和光强的关系八、第八章电流、电压和电阻1.电流的概念和计算公式2.电压的概念和计算公式3.电阻的概念和计算公式4.欧姆定律的概念和内容5.串联和并联电阻的计算6.电流和电压的关系九、第九章电路和分贝1.电路的概念和主要元件2.电路中电阻、电容、电感的作用和计算3.分贝的概念和计算十、第十章电磁感应和安全用电1.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2.电磁感应的应用:电动机、发电机、变压器3.电路中的磁场与电流、电场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4.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和安全用电常识。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章具体复习提纲
九年级化学一二单元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定义1、化学: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3、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6、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它属于基本反映类型。
(特点:“多变一" ;表示式:A+B+……→AB)7、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它属于基本反映类型。
(特点:“一变多”; 表示式:AB →A+B+ ……)8、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它不属于基本反映类型。
(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
氧气是一种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9、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反应叫做缓慢氧化。
例如动植物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败等都属于缓慢氧化。
10、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纯净物:一、实验室操作1、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试管、烧杯、胶头滴管、量筒、托盘天平、集气瓶、广口瓶、细口瓶、漏斗、试管夹、铁架台、酒精灯、玻璃棒、温度计、药匙2、药品的取用规则➢“三不准”原则:不尝、不闻、不接触。
即:①不准用手接触药品②不准用口尝药品的味道③不准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
➢用量原则:严格按规定用量取用;无说明的-—液体取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1-2单元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地球部分)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 生活中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事例:①“站在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②站得高,看得远;③月食时被蚀部分总是成弧形;④永远走不到天涯海角;⑤麦哲伦环球航行;⑥从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等都可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其中最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地球的卫星照片”。
相关人物:亚里士多德(猜想);麦哲伦(证实);加加林(目睹)。
3.大小: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4.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地轴是假想的地球旋转轴。
经度:0°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0°经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180°E与180°W重合,即180°经线。
纬度: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北极为90°N;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南极为90°S。
6.低中高纬的划分:0°-- 30°为低纬度,30°-- 60°为中纬度,60°-- 90°为高纬度。
7.识记特殊的经纬线:(1)0°经线--本初子午线(2)20°W和160°E--东西半球的划分界(3)0°纬线--赤道 --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约4万千米)。
8.会判断某地的半球位置南北半球判断---看纬度:北纬(N)--- 北半球、南纬(S)--- 南半球。
东西半球判断---看经度:18000000E9.经纬网的作用: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10.地球的自转:中心--地轴;方向--自西向东(从两极上空看--北逆南顺);周期:一天(24小时);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中考生物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1、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植物——生产者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生态系统的组成细菌、真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空气、阳光、水等2、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链的书写:①食物链的书写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②任何一条食物链开始于生产者,终结于最高级的消费者③食物链的箭头指向捕食者例如:草兔狼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3、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
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
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理解,不识记)(4)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集)。
第二单元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1、显微镜的结构;如右图所示目镜:越长的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越长的放大倍数越大。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聚光作用)。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
2、显微镜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乘以目镜放大倍数。
显微镜成倒像:物像往哪偏就往哪移(偏哪移哪)3、使用显微镜步骤:(1)取镜和安放:(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同时转动遮光器,使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眼睛看目镜,转动反光镜,直到从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止。
(光线不足,用凹面镜;光线过强,用凸面镜.)(3)观察:双眼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接近装片(注意防止装片被压碎),然后一只眼看目镜,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
1、定义:研究力、热、声、光、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2、对人类社会的贡献:物理学每一次重大发现都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二、物理实验:1、三个实验:说明实验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2、长度的测量(1)工具:刻度尺(2)单位(主单位:米 m):1m=103mm=106ūm=109nm大单位化小单位用乘,小单位化大单位用除(3)刻度尺使用规则:①三认:a零刻度线 b量程 c分度值②五“会”:a会选:合理选用不同精确度刻度尺和合理选用不同量程刻度尺b会放:刻度尺要放正,不能歪斜;刻度尺较厚时,应紧贴被测物体c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要斜视d会读:除准确读出分度值数字外(准确值),还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数字(估计值)e会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4)误差①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②误差产生的原因:a测量工具不可能绝对精确,外界环境对测量仪器也有影响b观察、读数不可能绝对准确c实验原理或方法不完善③减小误差方法:a采用精密仪器,并改善周围环境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c改进实验方法(5)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测多算少法、化曲为直法、滚轮法、平移法、公式法3、时间测量(1)单位(主单位:秒 s):1h=60m=3600s大单位化小单位用乘,小单位化大单位用除(2)工具:①机械表②电子表③停表(3)时间的估测三、科学探究(科学的核心)(1)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d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e.分析与论证;f.评估;g.交流与合作(2)钟摆快慢:与摆重、材料无关,只与与摆长有关1、声音的产生(1)声源:振动发声的的物体(2)原因:声音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1)声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2)条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能够通过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进行传播(3)声速:V固>V液>V气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340m/s二、乐音的三要素√1、响度(也叫音量或声量)√(1)定义: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强弱(2)取决因素:①响度跟声源振动幅度有关。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虎门销烟:1839年6月,_________在虎门海滩将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___________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鸦片战争(1)原因:①根本原因:______为打开中国市场。
②直接原因:_________。
(2)爆发:_________年,英军发动侵华战争。
(3)结果:________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___________》。
(4)《南京条约》:开放______、福州、_________、________、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________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中英协定关税。
(5)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___________,企图进一步打开__________,扩大侵略权益。
(2)列强罪行:①英、法: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________。
②沙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____________平方千米领土。
4.太平天国运动(1)_______年1月11日,_________发动金田起义,建号_________,起义军称“太平军”。
(2)________年3月,太平军攻占______,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建立与清朝对峙的革命政权,定都天京后,颁布了__________________。
(3)(3)____________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初步建立了政权;而太平天国在军事上的全盛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4)1856年秋,____________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________年,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1.洋务运动(1)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地理上册一二章复习知识点提纲
八年级地理上册一二章复习知识点提纲八年级地理上册一二章复习知识点提纲第一章辽阔的疆域1、从东西半球看,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她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5个。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7、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8、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9、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10、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1、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
1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4、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
15、我国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积最大的新疆省。
16、在我国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7、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18各民放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20、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2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一、位置优越【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纬度位置及优越性】1、我国南北跨纬度广(近50度),大部分位于中纬度温带地区,小部分位于低纬度热带地区,没有寒带。
2、我国南北跨纬度近50度,由于高纬地区气温低,低纬地区气温高,所以气候南北差异很大,形成了不同的温度带和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从而带来了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使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并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旅游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1、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二、国土辽阔【辽阔的陆地领土】1、我国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2、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国家有14个。
3、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4、我国领土东西距离约5000多千米;南北距离约5500千米。
【领土四至】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ºN)。
最南瑞——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ºN)。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ºE)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上(73ºE)【广袤的海洋国土】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其中,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内海。
【主要岛屿】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以上,沿海分布着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等岛屿。
【我国14个陆上邻国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口诀)东有朝鲜北蒙俄、西北吉塔哈萨克;西面巴基斯坦阿富汗、南有缅甸越南和老挝;西南不丹泥泊尔、印度西藏一山隔;隔海相望共六个、印马文菲日韩国;【中国之最】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我中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三、34个省级行政区【三级行政区划】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州、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三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及第二章
复习提要:
1、需要掌握的概念包括:热传导、对流、辐射、温度场、温度梯度、傅里叶定律、导热系数、对流换热系数、热流、热流密度、线热流密度、热阻、面积热阻、稳态导热过程、泊松方程、接触热阻、复合平壁、内热源、热源强度、形状因子等。
2、填空、选择等需要注意的单位包括导热系数(W/(m·K))、对流换热系数(W/(m2·K))、热流(W)、热流密度(W/m2)、热阻(K/W)、面积热阻(m2·K/W)、热源强度(内热源)(W/m3)。
3、计算需要掌握的公式包括单层平壁的热流导热公式、单层平壁的热阻公式计算、多层平壁的热流导热公式、多层平壁热阻公式、单层圆筒壁热流导热公式、单层圆筒壁的热阻公式、多层圆筒壁热流导热公式、多层圆筒壁的热阻公式(以上公式都包括导热系数是变量和常物性情况,多层计算主要是重视双层问题)、复合平壁的化简及热阻和热流计算、牛顿冷却公式等,对于含内热源的计算只需了解,对于多维导热公式更是作一般性了解。
4、简答题及填空还有判断部分要注意包括传热学是研究什么样的问题,傅里叶公式里热流方向与温度梯度方向之间的关系,会用图示表达。
导热系数跟什么因素有关,会判断一般什么物质导热系数大,什么物质导热系数小,导热系数跟热阻是什么关系,当热阻与温度成线性关系时,沿平壁导热有什么规律,如何理解接触热阻,接触热阻跟哪些因素有关,如何减小接触热阻,如何理解一维稳态和二维稳态导
热,它们的异同在什么地方,特别是要吃透“稳态”到底是怎么回事,如何理解有内热源的稳态导热的特点。
5、计算注意能依据温度的表达式算出温度梯度,再算出热流密度、热流及热阻。
在不同的保温层下,对热阻、热流密度及热流的影响。
第三章
复习提要:
1、需要掌握的概念包括:牛顿冷却公式、强制对流、自然对流、层流、湍流、相似原理、雷诺数、努塞尔数、均匀热流、均匀壁温、定性温度、当量直径、横掠单管、流动脱体、叉排、顺排。
2、简答题及填空还有判断部分要注意包括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流体的流动状态分类、影响对流换热系数的物性参数、流动边界层厚度、近壁面处换热微分方程表达式及其意义、相似原理的充要条件、雷诺数Re、努塞尔数Nu、普朗特数Pr的公式表达、管槽内强制对流局部传热系数的特点(层流和湍流,会用曲线表达)、均匀热流和均匀壁温条件下流体截面平均温度及管壁温度的变化情况(能解释原因)、流体在等温、加热及冷却情况下管壁附近流速分布规律(气体和液体)、高雷诺数及低雷诺数条件下流体产生脱体的角度位置及局部换热系数变化特点、叉排和顺排的优缺点,叉排和顺排的示意图及其相关参数,及影响叉排和顺排几个换热因素。
3、计算需要掌握的公式包括雷诺数Re、努塞尔数Nu及其变换后的
公式表达、常规流体的修正关联式表达、顺排及叉排修正关联式表达及运用,要会利用关联式得到表面传热系数h的表达式。
第四章
复习提要:
1、需要掌握的概念包括:热辐射、黑体、白体、透体、辐射力、光谱辐射力、角系数、角系数的相对性、完整性及加和性、黑度、灰体、吸收比、光谱吸收比、表面吸收率、定向辐射强度、有效辐射、系统发射率、表面热阻、空间热阻、遮热板。
2、填空、选择等需要注意的单位包括辐射力、光谱辐射力、定向辐射强度。
3、简答题及填空题需要注意包括:热辐射的特点、电磁波分类、热辐射的条件、热辐射的本质及传播机理、普朗克定律表达形式、如何理解普朗克定律(会作图)、兰贝特定律研究的内容、基尔霍夫定律及其推论、角系数及自身角系数特点、系统发射率的理解。
4、计算需要掌握的公式包括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及其修正公式、波段内黑体辐射公式运用、两物体角系数相对性关系式、角系数完整性公式表达、两黑体辐射热流公式表达、两灰体辐射热流公式表达、两平行大平板灰体系统发射率、任意角度两灰体系统发射率、面积热阻、空间热阻、遮热板原理的相关计算。
第五章
1、需要掌握的概念:复合传热、传热过程、临界热绝缘直径、强化传热、削弱传热、保温效率概念及其相关规定。
2、填空题、简答题及选择题等需要注意的包括:传热公式的表达、传热系数的单位、强化传热及削弱传热的途径、有源技术与无源技术、保温技术等,能根据现象说出传热过程及复合热传递方式。
3、计算需要注意的是通过平壁的传热过程的相关计算、临界热绝缘直径的计算及理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