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文言文 PPT课件 1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1第17课与妻书课件粤教版必修
【选材感言】 何伟“过家门而不入”不是因为不想家,不挂念家里的 亲人,而是作为人民子弟兵,他深知,在地震灾情面前,时间就是责任, 时间就是生命,让时间与死神赛跑,无疑是对生命最大的敬畏。作为奋 战在灾区的千千万万消防官兵中的一员,何伟只是反映这支抢险救援部 队的一个缩影。每当祖国有需要,每当人民有召唤,我们的子弟兵总是 冲锋在最前线。他们舍小我为人民、舍小家顾大家,如此大公无私、忘 我奉献的精神境界,彰显出当代军人的英雄本色。 【请你思考】 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
顾“大家”的悲壮。
解析 答案
课堂互动
1.全文共6段,可分为三个部分,请根据文意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答案 第一部分(第1段),作为遗书的开端,简要地说明自己写这封遗书 的原因和悲痛的心情。 第二部分(2~4段),是遗书的核心。在这部分中,烈士倾诉自己“至爱汝” 又“忍舍汝而死”的心情和道理。 第三部分(第5、6段),作为遗书的结尾,再一次倾诉自己“至爱汝”和 “忍舍汝而死”的衷肠。
(6)一恸( tònɡ) (7)称心( chèn) (8)能彀( ɡòu ) (9)婉解( wǎn ) (10)不能禁( jīn )
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
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婉解:_婉__转__解__释__ (2)卿卿:_古__代__夫__妇__间__的__爱__称__,__多__用__于__女__方__ (3)虐民:_残__害__人__民__ (4)率性:_依__本__性__而__行__,__勇__敢__ (5)独善其身:_出__自__《__孟__子__·尽__心__上__》__。__原__意__是__自__己__尽__可__能__完__善__自__己__的___ _操__守__,__文__中__是__只__顾__自__己__、__苟__且__偷__生__的__意__思___
高一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文言文)《廉颇蔺相如列传》
高一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文言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一、关于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二、关于评价。
“对文言文阅读的评价,重点考察借助语感和必要的文言常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要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是否热爱和有兴趣,在文言文阅读中能否有意识地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国文化精神。
评价要有助于学生确立古为今用的意识,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如渑池之会:品味语言,把握人物。
[问题]:①.“渑池之会”在记载会场情况时,分别怎样描写秦赵御史的/表现了双方怎样的心态智谋?②.“渑池之会”在记载秦赵君王会见,以乐助兴的内容上各用了什么字?有怎样的不同?③.蔺相如的“五步之内,请以颈血溅大王矣”有什么含义?[明确]①.记载会场情况时,秦御史“前书曰”``````,而赵御史却是蔺相如“顾召”而书的,只待赵王一鼓瑟,,秦御史立即上前大书一笔,借以羞辱赵国,而当蔺相如反击成功,需要记载时,却“顾召”赵御史。
“顾召”即回头招呼。
可见,赵王君臣在秦国君臣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一筹莫展,目瞪口呆,甚至到了该记载时,赵御史尚在云里雾中,须待相如回头招呼才恍然大悟。
此外,“顾召”也同“前书”构成了三层对比:一是秦赵双方对此,秦蓄谋已久,奸诈阴险,赵呆若木鸡,不知所措;二是蔺相如与赵君臣对比,赵君臣手足无措,怯懦无能,蔺相如有胆有识,智勇拔俗;三是蔺相如与秦君臣对比,秦君臣傲慢霸道,蔺相如有理有节,士可杀不可辱。
②.在在记载内容上,秦御史着一“会”字,蔺相如则用一“为(wèi)”字,“令”者,威逼也,不得不为;秦国君臣依靠其强力威压,逼迫赵王就范,置赵王于优伶之地,不禁沾沾自喜赵王几近优伶,顔面丢尽!“为”者,替也,给也,非为威逼,主动请击也,非为人请,自愿为之也。
蔺相如挽狂澜于既倒,反令秦王击缶,缶乃市井盛酒浆之容器,其为乐器则为劣等,秦王无奈,击缶助兴,无地自容!两个动词,意蕴丰富,一个是鼓瑟,一个是击缶;一个是被逼无奈,一个是死皮赖脸要献丑,秦国君臣满盘皆输!③.秦王不肯击缶,蔺相如一句话,改变了他的念头:“五步之内,请以颈血溅大王矣!”无须高声,无须宏论,蔺相如交代了两个事实,作了一个暗示。
高中语文 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梳理(课件43张)
(17)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形--动词,尊重
(18)毕礼而归之:
动--使动用法,使……回去
《廉颇蔺相如列传》 2020/8/1
26
(19)单于壮其节 形--意动,以……为壮(壮烈)
(20)舆归营
名作动,用车子拉着
(21)空以身膏草野 使动,使……肥美
(22)杖汉节牧羊 名词作动词,拄着
(10)赵王鼓瑟
名作动,弹
(11)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形作动,擅长,善于
(12)左右欲刃相如
名作动,用刀杀
2020/8/1
25
《廉颇蔺相如列传》
(13)宁许以负秦曲
动--使动用法,使……承担
(14)大王必欲急臣
形--动词,逼迫
(15)且庸人尚羞之
形-意动,以……为羞
(16)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苏武传》 2020/8/1
16
4. 多 义 词
2020/8/1
17
4.解释下列多义词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依仗
(1)负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使……承担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违背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辜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背
《廉颇蔺2相020/8如/1 列传18 》
(2)使
数通使相窥观 单于使陵至海上
④代词,这种仪器
⑤寡人之于国也 ⑤助词,取独不译
2020/8/1
29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①表判断,判断句标志
(2)者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②定语后置的标志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
③代词,……的人
2020/8/1
30
7.重点虚词系列练 “因” (1)相如因持璧却立 连词,于是,就 (2)不如因而厚遇之 介词,趁机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文言文ppt 粤教版5
15
2.识记文言实词和虚词 (1)通假字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答案 通“毋”,不要
19 谏太宗十思疏
16
(2)一词多义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形容词,安定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疑问代词,怎么 ①安 项王曰:“沛公安在?”( ) )
疑问代词,哪里 ) )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动词,养,奉养 安身立命之地( 动词,安置,安放 )
(如同)是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19 谏太宗十思疏
30
(2)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
服。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译文: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震慑 ( 人们) ,最终( 臣民) 只求苟且免于刑罚但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 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却不服气。(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 于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
(11)想谗邪(
19 谏太宗十思疏
)
25
(12)不念于居安思危( 形容词作名词,安定的情况;危险的情况
)形容词作名词,好的意见 (13)择善而从之( 动词作名词,喜好的东西 (14)诚能见可欲( 形容词作名词,有才能的人 (15)简能而任之( ) (16)貌恭而不心服 ( 动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乐 ) )
座右铭”。千古传诵的《谏太宗十思疏》中到底论述了哪些问题,
栏目索引
CONTENTS PAɡE
1 温馨晨读 2 自主积累
3 合作探究 4 文本拓展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温馨晨读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哲思品悟
必修(4)文言文单元知识点ppt
文言文知识: 《寡人之于国也》
1、词类活用 弃甲曳兵而走 (兵器) 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无罪岁
后面三个皆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文言文知识: 《寡人之于国也》
2、特殊句式:
申之以孝悌之义
(介宾短语后置)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3、重要句子:
王好战,请以战喻。
必修(4) 文言文单元知识点
思想内容
通过学习古代先贤以崇高的社会 责任感,关怀人生、关注社会,以强 烈的人文关怀写下了精彩深刻的策论 警语,表现了丰富的民族智慧,积聚 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培养民族自 豪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养成重 视道德修养、追求崇高理想的品格。
思想内容
1、孔子的忧国忧民,思想敏锐,洞察秋毫。 《季氏将伐颛臾》 2、孟子的能言善辩,思维严密。《寡人之于国也》 3、荀子的善于学习,善于积累,持之以恒,意志坚强。
1、词类活用: 外连衡而斗诸侯。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叶叶相覆盖,枝枝相交通。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会盟而谋弱秦 追亡逐北 以愚黔首 以弱天下之民 天下云合响应,赢粮而影从 序八洲而朝同列
文言文知识:《过秦论》
2、特殊句式: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 而迁之徒也。
《劝学》 4、贾谊借古讽今,论辩汪洋恣肆,思维严密,结构严
谨。《过秦论》 5、韩愈为教师下定义,劝人向学。《师说》
文言文知识: 《季氏将伐颛臾》
1、词类活用: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
则安之。(使动用法,使…….来) 2、特殊句式:
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 3、重要句子:
君子疾夫副词,大概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检查复习ppt 人教课标版
D 3、选出加点字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 A.阿母谢媒人
B.乃令张良留谢 C.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4.下列加线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
一项( B)
A.舍相如广成传
B.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C.左右欲刃相如
D.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太史公说:知道将死而不害怕,必定是很有勇 气的,死并不是难事,勇敢面对死亡这才是难事。 当蔺相如手持和氏璧斜视庭柱,以 及呵斥秦王左右 的时候,就当时的形式来说,最多不过是被杀,然 而一般人却往往因为胆小而不敢有这样的表现。相 如一旦振奋起他的勇气,其威力就伸张出来压倒了 敌国。回来后有对廉颇隐忍退让,他的声誉比泰山 还重,就智慧和勇气来说,他可以说是兼而有之。
检查复习
古今异义
⑴拜为上卿 拜,授予官职 ⑵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患,忧虑,担心 ⑶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⑷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去,离开;亲戚,近亲及姻亲. ⑸请指示王 指示,指给...看 ⑹于是相如前进缶 前进,上前进献 ⑺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扬言,到处说 ⑻布衣之交 布衣,平民.
反映了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率胸襟狭窄、斤斤 计较于名位之争的特点。
行动: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 罪。
反映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 就改的性格特点。)
一块玉璧
本 文 特
两个矛盾:赵国与秦国(国家)、 廉颇与蔺相如(私人)
三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色
四个人物:廉颇、蔺相如、赵王、
9、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古义:条约 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 围
10、赵岂敢留璧而得罪 于大王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必修四全册配套课件ppt精品课件(19份)16
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 也可夹叙夹议。“说”与“议”相比,随 便些。“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 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 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 师”的道理。《捕蛇者说》、《马说》、 《爱莲说》等都属于“说”这种文体。
(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 人(今河南孟县)。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 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 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因为昌黎(现河 北省昌黎)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之为韩昌黎, 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他幼年贫穷, 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后才任宣武节度使 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 曾几度被贬。
读准下列句中的重点字
句读( dò u )
经传( zhuà n)
或不焉( fǒu )
从师( có ng )
读书( dú )
不能( bù )
n )从容( có ng ) 传道( chuá 老聃( dān ) 蟠( pá n) 苌弘( chá ng ) 近谀( yú ) 作师说以贻( yí )之 冉( rǎn ) 潘( pān ) 长幼( zhǎng ) 须臾( yú ) 怡( yí )
师不必贤于弟子
古:不一定 今:不需要
古:句子停顿的地方
句读之不知
今:看字发出声音。 古:一般人
今之众人
今:许多的人。 古:跟随,而,连词,表目的
吾从而师之
今:合成一连词,表目的或结果
读文章,交流讨论
划出文中含“师”“传”“道”的例句,加
以归纳 找出文中词类活用现象 整理文中“之”“其”“于” 的用法
著《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 传颂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 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
粤教版必修2020年编课件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鸿门宴
【文本总结】 一、脉络梳理
二、主旨提示 本文描写了项羽、刘邦两大政治集团在鸿门宴上的
一场激烈的斗争,反映了项羽集团由主动变为被动、刘 邦集团则由被动变为主动的斗争过程,从而预示着项羽 集团开始由强转弱、由胜转败,刘邦集团则由弱转强、 由败转胜的必然趋势,表现了楚汉之间复杂尖锐的矛盾。
阅读课文第1~5自然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归类·记一记]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 2.张良出,﹒要项伯 3.秋﹒豪不敢有所近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令将军与臣有﹒郤 7.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二、一词多义 1.举 (1)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动词,举起、抬起) (2)杀人如不能举 (副词,尽) (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过秦论》) (动词,攻取)
41
描写人物,要注意选取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特征。那么,什 么是典型事例呢?典型事例是指那些特征独特,最有代表性,能 有力刻画人物,能集中表现主题的事件。简言之,所选的事例必 须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以千字左右的篇幅写一个 人,要让读者对人物有印象,比较好的办法,是选取典型事例, 勾勒人物形象,反映他的主要性格和品格。写袁隆平就要突出他 孜孜以求的精神,写他坚持真理、不断创新的研究历程。写钟扬, 则通过他长期在西藏采集种子的事迹和他有关生命意义的言论, 表现他火一般的生命激情。
第14课 鸿 门 宴
【助读博览】 一、作者简介
史学鼻祖——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字子长,西汉夏阳 (今陕西韩城南)人。10岁在长安求学,20岁开始漫游, 足迹踏遍全国,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后任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 并奉命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时继承父职做太史 令,得以博览皇家图书典籍。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 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李陵事件入狱,翌年遭受宫刑。 出狱后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倾注毕生精力完成了《史 记》(又称《太史公记》)。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文言文ppt4
春秋战国时期,每个国家都有一两个极具才华
最著名的就是晏子。传说晏子身材矮小,其貌不扬
响他作为政治家的出色的外交才干以及思想家的聪
一个政治家,他博学多识,不辱使命,辞锋锐利,
处维护国家的尊严;作为一个思想家,他忠君爱民
诤谏,勤政为民,常常把百姓的安危与国家的盛衰
栏目索引
CONTENTS PAɡE
18 晏子治东阿
儿”,引荐跑送官员,参政干政……在其心目中,
位就是他的地位,车子的好坏就是他的身份。应该
度上这也是一种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前不久,河 委书记的严斥,就是明证。
“晏子的车夫”——领导专车司机耍威风肇事的事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当然主要在于司机本人
和修养,在于他们灵魂深处的那种“官本位”意识
不错的文章。
18 晏子治东阿
机们严格管理的必要性。此文借古讽今,以古事说
二、写法迁移
借古讽今
全文不足300字,故事浅显却强烈地讽刺了欺
官场生存和发展的策略,对当朝统治者有一定的警
借古讽今是指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
作者借助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评述来抒情达意的手法
政、劝喻当道,就是抒发自己的感慨不平,表达自
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 表示因果关系,
今子治而乱( 表示转折关系,然而 )
②而 子退而自察也( 表示承接关系,可不译 )
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 表示承接关系,然
景公迎而贺之曰( 表示承接关系,可不译 )
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 表示转
18 晏子治东阿
合作探究
奇文共欣赏
一、文本助读
本文通过晏子两次治理东阿的故事,展现了晏
18 晏子治东阿
11.《廉颇蔺相如列传》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
一、人物简介
▪ (第1、2自然段)
▪ 出场身份: ▪ 一贵一贱 ▪ 课文介绍: ▪ 一详一略 ▪ 为下文两人的矛盾埋下伏笔
二、完璧归赵
▪ 开端(3-5) ▪ 强秦索璧→赵王求使→缪贤举蔺→奉璧出使
▪ 经过(6-11) ▪ 献璧取璧→归璧于赵→廷斥秦王
▪ 结果(12-13) ▪ 毕礼而归→拜上大夫
▪ ——司马迁《报任安书》
缪贤 肉袒 可予不 列观 甚倨 睨柱
字词音义
( mi ào 姓氏 ) ( tân 脱去上衣,露出肩膀 ) (fôu 同“否” ) (guàn 建筑物的一种) (jù傲慢) (nì斜看)
缪公 汤镬 盆缶
渑池 皆靡 不怿 颈血 孰计
字词音义
(mù同“穆” 即秦穆公) (huò 古代煮食物的大锅) (fôu瓦制的打击乐器) (miân地名) (mî退却) (yì高兴) (jîng 脖颈子) (shú同“熟”仔细)
通假字
▪ ①可与不。 ▪ “不”通“否”,表疑问。 ▪ ②臣愿奉壁西入秦。 ▪ “奉”通“捧”,用手托。 ▪ ③拜送书于庭。 ▪ “庭”通“廷”,朝廷。 ▪ ④如有司案图。 ▪ “案”通“按”,视察。
通假字
▪ ⑤设九宾礼于廷。 ▪ “宾”通“傧”,古代人指接引宾客的人,
也指赞礼的人。 ▪ ⑥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束缚者也。 ▪ “缪”通“穆”。 ▪ 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孰”通“熟”,仔细。 ▪ ⑧请奉盆缶。 ▪ “奉”通“捧”,托、举。
2、之
▪ 伐齐,大破之
▪ (代词 代“齐国”)
▪ 秦昭王闻之
▪ (代词 “赵得楚和氏璧”
▪ 即患秦兵之来
)
▪ (助词 用于主谓之间,取
▪ 均之二策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ppt1(4份) 人教课标版2
互
时 作
动
业
探
究
菜单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自 主 文 本 初 研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单
新课标·语文 必修4
素 材 日 积 月 累
教 学 资 源 链 接
课 时 作 业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自 主 文 本 初 研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单
新课标·语文 必修4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自 主 文 本 初 研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单
新课标·语文 必修4
素 材 日 积 月 累
教 学 资 源 链 接
课 时 作 业
新课标·语文 必修4
晨
读
素
开
材
卷
日
有
积
益
1.张衡有哪些可贵品质?请结合课文内容加以说明。
月 累
课
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互
作
动 探
去研究。
业
究
菜单
新课标·语文 必修4
晨
读
素
开 卷
• 终于,人类可以在月球上漫步,在太空中
材 日
有
积
益
建立“家乡”了,这是因为好奇心。当人
月 累
课
前
自 主
们面对0~9十个数字组成的纷繁复杂的世
导
教
学 界时,便惊叹
自
主
文 本
• 于数字的神奇,也有人用毕生的精力致力
学 资 源 链 接
初
研
课堂新坐标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318郑伯克段于鄢课件粤教版必修501173116
[整体·感知] 本文展现了郑国王室内部为争夺最高权力而钩心斗角以至兵戎相见的情况, 揭露了春秋时期统治者残酷无情和虚伪卑鄙的丑恶面目,作者将各色人物置于尖 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为将其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非常形象生 动。
第十九页,共49页。
[文脉·梳理]
第二十页,共49页。
[问题·探究] 1.文章题目有什么特殊含义?
第二十一页,共49页。
【答案】 作为一个标题、一句历史大事记,这标题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 故事本身、地点。“郑伯在鄢地打败共叔段”,看似平常,但我们若想想,郑伯与 段是嫡亲兄弟,“鄢”又不在郑国境内这些问题,就感到这个故事不是那么简单。 这题目里含有一个故事:隐公元年,郑国国君之弟共叔段,谋划夺取哥哥郑庄公 的君位,庄公发现后,巧施心计,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段,诱使共叔段得寸进尺, 愈加骄横,然后在鄢地打败了共叔段,使他“出奔”。
3.文章中写共叔段为叛乱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答案】 第一,加强城邑的防备。共叔段在修筑城墙时,突破“不得过百雉” 的规定,并在以后不断加以“完聚”,加固防守。第二,扩大兵源。共叔段“命西鄙、 北鄙贰于己”,“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通过扩大地盘来收罗人口,增加兵 源。第三,加强军队建设。一边“缮甲兵”,加强武器装备;一边“具卒乘”,建立 完善的军队编制和兵种。第四,制订军事策略。决定偷袭,发动突袭战;同时利 用间谍,即用其母姜氏做内应,里应外合。
第二页,共49页。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 近来,各地“抱团养老”渐成趋势,他们或是老同事、老同学,或同住一个村 庄、社区,自发“抱团”生活、休闲,互帮互助,变被动为主动,不仅子女不在身 边的孤独感有所排解,也能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记者近日走访泉州市一些社区、 乡村发现,抱团养老已成为泉州市不少“空巢老人”自发的选择。 我国正在快速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基数庞大的老龄人口对于养老的需求十 分强烈,而原有的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和以房养老等方式无法满足这 些需求;于是,某些具有群体物质的“空巢老人”,亲如一家、互助互暖,就显得 更有“黏性”,且颇受期许。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必修四精选课件PPT
• 关:枢纽,关键 • 发:波动 • 其牙机巧制 • 制:形制,构造 • 合契若神 • 合契:符合,相合 • 尝问天下所疾恶 • 疾恶:痛恨
• 遂共谗之 • 谗:说别人的坏话 •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 宣寄情志: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意 • 出为河间相 • 出:离开(朝廷) •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
(破
使用法,使…破碎。
• 毕礼而归之
(归
的使用法,使…回去。
)动词的 )形容词
• 间至赵矣
( 间 )名词作状语,
从小路。
•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词的意动用法,使…为先。
•
(
以…为后
• 而绝秦赵之欢
(
词作名词,友好关系。
• 天雨雪,武卧啮齿
(
• 其一人夜亡
(
•
先 )形容 后)
欢 ) 形容 雪) 夜)
• 给:供给 • 武复穷厄。 • 穷:失意 • 厄:困窘 • 空自苦亡人之地 • 亡:通“无” • 何以过陵 • 过:超过
• 且陛下春秋高 • 春秋:年纪 •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 夷灭:消灭,这里指全家杀尽 • 皆为陛下所成就 • 成就:栽培,提拔 • 常愿肝脑涂地 • 肝脑涂地:本形容死亡惨状,这里比喻以身许国
)
• 因泣下霑衿 (“霑”同“ ”,
“衿”
同“ ”
•
)
• 与武决去(“决”同“
”,
)
• 员劲八尺 (“员”同“ ”,
)
• 形似酒尊 (“尊”同“ ”,
)
• 傍行八道 (“傍”同“
”,
)
• 一时收禽(“禽”同“ ”,
)
• 四、重点词语解析。 • 稍迁至移中厩监 • 稍:渐渐 • 迁:升迁、升任 • 武帝嘉其义 • 嘉:赞许 • 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 募:招募
必修四第四单元文言知识复习PPT
古之学者必有师巫医乐师 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⑵作动词,有三种情况。(名词作动词)
①、作“学习、效法”讲。 吾师道也(“师道”,动宾关系) ②、作“从师”讲。
②、作“专门技艺人”讲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或师焉,或不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偏正关系)
③、做“以……为师”讲。(意动用 法,下面专讲)
⑤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在北方。
⑥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像云一样; 响:像回声一样;景:如影随形。
形容词用作名词: 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固:险固的地势。 ②尊贤而重士。 贤:贤能的人。 ③因利乘便。 “利、便”都解释为:便利条件。 形容词用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小、弱”:变小变弱。 动词用作名词: 追亡逐北。 亡:逃走的军队。
(4)未之有也 不曾有的事情。(宾语前置句)
劝 学
通假字
輮以为轮
虽有槁暴
则知明而 行无过矣
“輮”通“煣”,使……弯 曲。 “有”通“又”,“暴”通 “曝”。
“知”通“智”(zhì), 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 赋。
古今异义(古/今)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检查/参加、加入)
从
而青于蓝
比
善假于物也
对
外欺于张仪,内惑于郑袖
被
过 秦论
通假字:
①合从缔交。“从”通“纵”,战国时六国联 合抗秦的策略。
②倔起于阡陌之中。 “倔”通“崛”,突出。
③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像影子一 样。
④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 问、盘问。
⑤百有余年。 “有”通“又”。
古今异义的词:
•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文言文ppt
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
【参考译文】
国子先生早上走进太学,召集学生们站立在学
他们说:“学业的精进来自于勤奋,却因为游荡玩
德的成就来自于思考,却因为因循随俗而败坏。当
相遇合,各种法律全部实施,拔除凶恶奸邪之人,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4 文本拓展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温馨晨读
鸡声茅店月
哲思品悟
谈勤奋
大家肯定都听到过“勤能补拙”这个成语,意 有着不解之缘。
勤奋,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许多有着伟大成就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少年神童。他们小小
善舞或对事物有着高超的见解。可是,他们沉浸在
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
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荀子强
用,所提倡的虚心求教、学无止境、循序渐进、坚
心致志等,都是学习经验的总结,值得我们借鉴。
15 劝学(节选)
结构图示
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 学不可以已(中心论点) 积累 学习的方法态度 坚持 专一
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游学,曾任齐国
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令
失官,家居逝世,葬在兰陵。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先秦唯物主 影响深远。
15 劝学(节选)
提出“性恶论”、“天行有常”和“人定胜天”的
今存《荀子》32篇,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治学多
论说文成熟的标志。《荀子》为文的特点,在于“
“ 有 ” 通 “ 又 ” ; “ 暴 ” 通 “ 曝 ” ,曝 ②虽有槁暴
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智”,理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见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谒见 )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看见 ) 曹刿请见( 召见 ) 风吹草低见牛羊( 通“现”,呈现 )
14 孔孟两章
23
是谁之过与( 过错 ) ⑤过 无乃尔是过与( 责备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过分 )
⑥王 然而不王者( 统一天下,用作动词
)
梁惠王曰( 君王,名词
)
14 孔孟两章
)
27
请以战喻( 介词,用
)
可以无饥矣( 介词,凭借 ) ④以
斧斤以时入山林( 介词,按照 )
申之以孝悌之义( 介词,用 )
填然鼓之( 调整音节,起提顿作用的衬词
)
⑤之 王道之始也( 助词,“的”
)
申之以孝悌之义( 代词,代百姓 )
14 孔孟两章
28
合作探究 疑义相与析
一、文本助读
(3)相夫子: 动词,也: 中借以暗指鲁国内部。
国君宫门内正对着门的照壁。文
(5)谨庠序之教: 古代的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饿死的人。
(6)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数:罟,网眼细密的渔网;洿,洼地积水, 也指池塘。 (7)数罟不入洿池: 斧子。
敬爱兄长。
(8)斧斤以时入山林:
奇文共欣赏,
《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孔子通过和弟子冉有、季路的谈
话,谴责季氏讨伐颛臾的做法,表达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
患贫而患不安”“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政治思想,以
及用仁义教化来使“远人”归服的主张。
14 孔孟两章
29
《寡人之于国也》一文记叙了孟子与梁惠王的一次对话, 围绕“民不加多”这一问题,孟子以作战中“五十步笑百步” 的比喻暗示梁惠王搞小恩小惠并不能使国家富强、百姓增多, 而必须施仁政、行王道,使百姓能够发展生产、安居乐业、受 到教化,这样做,就可以“王天下”。这种养民、教民的思想 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
(2)
谡(马谡 )
粟( 粟米 ) (5) 栗( 板栗 )
椟( 木椟 )
(3)
牍(连篇累牍 ) 既( 既然 )
(6)
即( 立即 )
14 孔孟两章
18
3.词义理解
(1)是社稷之臣也:
“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后
来用“社稷”代指国家。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危,摇晃,站不稳;持,
护持;颠,跌倒;扶,搀扶。
14 孔孟两章
4
孔子神情庄重,四体通泰,好似变了一个人一样。不待师襄发问, 就先说道:“我已经体会到音乐形象了,黑黝黝的,个儿高高的, 目光深远,似有王者气概,此人非文王莫属也。”师襄听罢,大吃 一惊,因为此曲正好名叫《文王操》,而他事先并未对孔子讲过。
14 孔孟两章
5
佳句咀华
1.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 语·雍也》
①于 谋动干戈于邦内( 在 )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介词,比 ) 寡人之于国也( 介词,对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介词,在 )
14 孔孟两章
26
②而
危而不持( 却,表转折 ) 固而近于费( 又,表并列 ) 吾尝终日而思矣( 地,表修饰 )
③为
何以伐为( wéi,语气助词,呢 恐为操所先( 介词,被 ) 为其来也( wèi,介词,在 )
) 形容词用作动词,认真从事 (11)既来之,则安之(
)
1(14 2)孔谨孟两庠章序之教(
)
34
2.古今异义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古义: 这里指有军事行动
今义:有事情 (2)河内凶黄,河则以移东其的民地于方河东 古义:
今义:泛指河流的东面
14 孔孟两章
35
(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古义: 供养活着的人
14 孔孟两章
13
二、写作背景
(1)《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译注·季氏》。季氏,季孙 氏,这里指季康子,名肥。他是鲁国执政大夫,鲁哀公的权臣。 颛臾,附属于鲁国的小国,故城在今山东省费县西北。本文记录 的是孔子与其弟子冉有针对季氏讨伐颛臾一事的谈话。冉有闪烁 其词,观点含糊;孔子辞色严厉,观点鲜明,反对武力征伐、以 力服人,主张礼治教化、以德服人。
)
(6)申之以孝悌之义。(
)
(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答案 (1)判断句 (2)~(4)宾语前置句 (5)~(7)状语后置句
14 孔孟两章
37
4.翻译句子 (1)求!无乃尔是过与? 译文: 冉有!恐怕该责备你吧!
14 孔孟两章
14
(2)战国中期,各国诸侯争城夺地,角逐武力,蚕食鲸吞, 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 制崩坏,世风倾颓,剧烈动荡。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 天道,攻伐凌侵被称为合理,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 初步形成。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 内忧外患,以致都城由安邑迁至大梁。梁惠王三十五年(公元前 334),孟子被“招贤”应邀来到魏国,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 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
14 孔孟两章
6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
子·滕文公下》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
天下顺之。
——《孟
子·公孙丑下》
14 孔孟两章
7
自主积累 厚积而薄发
一、作者视窗
孤高而又热爱和平的孟子
博观而约取,
孟子是孤独高傲的。他认为“人人皆可成尧舜”, 他高举起“民贵君轻”的旗帜,他强调“生于忧患,死 于安乐”……这些无不闪烁着朴素的民本色彩。只要大家肯努力,
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 他还把人民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他尊重人,把人从神权思想和血
14 孔孟两章
8
统论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对后世影响深远。当前,我们倡导的 “以人为本”, 大概也发端于此,可见其思想的超前性。
孟子又是一个热爱和平的人。他反对战争,但并不是反对所 有的战争。他将战争分为正义和非正义,他反对的恰是那种以兼 并、掠夺来统一天下的非正义战争。他用“得道”与“失道”, “天时、地利、人和”来论述战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不出一兵一卒,就能威慑敌人,那是何等魄力与自信,对于现代 治国方略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在用人方面,他主张君主应先听
14 孔孟两章
24
非我也,兵也( 兵器 ) ⑦兵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军队 )
草木皆兵( 士兵 )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尽 ) 驴不胜怒,蹄之( 承受 ) ⑧胜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胜利 ) 日出江花红胜火( 超过 )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优美的 )
14 孔孟两章
25
(3)虚词归纳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介词,引出对象 )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对 ) 虎兕出于柙( 从 )
14 孔孟两章
11
《论语》现存20篇,是孔子门人及后学编辑整理孔子言行以及弟 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论”,择也,选择摘录之意。宋儒把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奉 之为儒家经典。 (2)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 战国时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他 继承了孔子“仁”的学说并发展了这一学说,形成了贯穿中国封 建社会的思想体系——孔孟之道,孟子也被尊为儒家的二号圣
)
14 孔孟两章
33
(6)然而不王者( 名词用作动词,统一天下 )
(7)王无罪岁( 名词用作动词,归罪 ) (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名词用作动词,埋葬)
(9)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来(归顺)
(10)既来之,则安之(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
14 孔孟两章
12
人——“亚圣”。他在政治上提出以“民贵君轻”为中心的“仁 政”主张,反对兼并战争,反对暴虐的统治,在哲学上提出“性 善论”。《孟子》中的文章富于雄辩,鼓动性强,气势充沛,感 情强烈,具有“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的风格。孟子又善于 运用比喻和寓言生动形象地表现抽象的道理,使文章引人入胜, 富有文采,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14 孔孟两章
20
4.识记文言实词和虚词
(1)通假字 ①无乃尔是过与
通“欤”,句末语气词。 通“毋”,不要。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通“斑”,头发花白。 通“途”,道路。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④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14 孔孟两章
21
(2)一词多义
①是
是社稷之臣也(代词,此)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判断词 )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正确 )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憎恨 )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疾病,毛病 ) ②疾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快,迅速 )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疾劲,强大)
14 孔孟两章
22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不去 ) ③止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阻止,使……止 )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只 )
(7)弃甲曳兵( yè ) (8)虎兕( sì)
(
) cùɡǔ
xiànɡ
(10)数罟(
) (11)相夫子(
)
(3)孝t悌ì( ) (6)洿w池ū ( ) (9) 鸡 t豚ún z狗hì 彘
14 孔孟两章
17
2.辨形组词
柙( 木柙 )
(1)
狎( 狎昵 )
洿( 洿池 )
(4)
绔( 纨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