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讲课稿
必修高中语文第一册文言文翻译
![必修高中语文第一册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0df05c75fbfc77da269b137.png)
《召公谏厉王弭谤》的译文周厉王暴虐,国都里的人公开指责厉王。
召穆公报告说:“百姓不能忍受君王的命令了!”厉王发怒,寻得卫国的巫者,派他监视公开指责自己的人。
巫者将这些人报告厉王,就杀掉他们。
国都里的人都不敢说话,路上彼此用眼睛互相望一望而已。
厉王高兴了,告诉召公说:“我能止住谤言了,大家终于不敢说话了。
”召公说:“这是堵他们的口。
堵住百姓的口,比堵住河水更厉害。
河水堵塞而冲破堤坝,伤害的人一定很多,百姓也象河水一样。
所以治理河水的人,要疏通它,使它畅通,治理百姓的人,要放任他们,让他们讲话。
因此天子治理政事,命令公、卿以至列士献诗,乐官献曲,史官献书,少师献箴言,盲者朗诵诗歌,朦者背诵典籍,各类工匠在工作中规谏,百姓请人传话,近臣尽心规劝,亲戚弥补监察,太师、太史进行教诲,元老大臣整理阐明,然后君王考虑实行。
所以政事得到推行而不违背事理。
百姓有口,好象土地有高山河流一样,财富就从这里出来;好象土地有高原、洼地、平原和灌溉过的田野一样,衣食就从这里产生。
口用来发表言论,政事的好坏就建立在这上面。
实行好的而防止坏的,这是丰富财富衣食的基础。
百姓心里考虑的,口里就公开讲出来,天子要成全他们,将他们的意见付诸实行,怎么能堵住呢?如果堵住百姓的口,将能维持多久?”厉王不听。
于是国都里的人再不敢讲话。
三年以后,便将厉王放逐到彘地去了。
《冯谖客孟尝君》的译文齐国有位名叫冯谖的人,生活贫困,养活不了自己,他让人转告孟尝君,说愿意到孟尝君门下作食客。
孟尝君问:“冯谖有何爱好?”回答说:“没有什么爱好。
”又问:“他有何才干?”回答说:“没什么才能。
”孟尝君笑了笑,说道:“好吧。
”就收留了冯谖。
那些手下的人因为孟尝君看不起冯谖,所以只给粗茶谈饭他吃。
过了没多久,冯谖靠着柱子,用手指弹着他的佩剑唱道:“长铗啊,咱们还是回去吧,这儿没有鱼吃啊!”手下的人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
孟尝君说:“就照一般食客那样给他吃吧。
”又过了没多久,冯谖又靠着柱子,弹着剑唱道:“长铗啊,咱们还是回去吧,这儿出门连车也没有!”左右的人都笑他,又把这话告诉了孟尝君。
高一上学期文言文翻译PPT
![高一上学期文言文翻译PPT](https://img.taocdn.com/s3/m/03f020365a8102d276a22f9e.png)
乃、而、焉、其、以、之
大概
注意:句子中的重点实词、 注意:句子中的重点实词、虚词
【练习2】 练习2
①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在六国下矣。 在六国下矣。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③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注意:倒装句(定后、宾前、状后) 注意:倒装句(定后、宾前、状后)要还原成现 代汉语的语序,省略成分要补出(主谓宾、介词) 代汉语的语序容易!
1、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为主 得 重点实虚词一一落实。 实虚词一一落实 2、重点实虚词一一落实。 分 活用、特殊句式必须体现 3、活用、特殊句式必须体现 。 点 省略内容要补出来 内容要补出来。 4、省略内容要补出来。 意 识 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 特定的语境中理解 5、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 学会利用前后文推断。 利用前后文推断 学会利用前后文推断。
1、自主完成三段文字六个句子的翻译 小组交流答案, 2、小组交流答案,划出认为是得分点的地 方 3、答案展示 答案点评( 4、答案点评(负责点评的组首先点评展示 的答案,并指出句子中的重点词语) 的答案,并指出句子中的重点词语) 5、总结文言文翻译注意事项
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 困窘, 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 使鲍叔)更加困窘 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 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 不好的时候。 不好的时候。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高一课本文言文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高一课本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4ee3086f01dc281e43af00a.png)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高一课本文言文翻译》摘要: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糊涂啊!那些孩子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雕刻(一下)就放下(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而且不停止,金属和石头也能雕刻(成功)唉!从师求学的风尚没有人继承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得很!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
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
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
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糊涂啊!那些孩子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
不知道文字的诵读,有的人从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学了,大的却丢了。
我看不出他们是明白事理的。
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士大夫这一类人,称老师称弟子等等,就聚在一起嘲笑他。
问他们(为什么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学业和修养也差不多。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则足以感到耻辱;以官大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近于谄媚。
哎!求师之道的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难道不觉得奇怪吗!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
郯子这些人,他们的才能比不上孔子。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那么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
明白道理有早有晚,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名叫蟠,十七岁,喜欢古文,六艺的经文和传记都普遍学习,不被耻于从师的世俗限制,向我学习。
高一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高一必修一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1c7f3b6d4d8d15abe234efe.png)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
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晋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
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荆轲刺秦王》全文翻译秦国的将领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占领了所有赵国的土地,派兵向北侵占土地,一直到燕国南边的边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3f179c7ea8114431b90dd87a.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
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
2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
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
”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3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
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
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
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
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
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
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
4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
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
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
我们还是回去吧。
”于是晋国的军队也撤离郑国。
《荆轲刺秦王》1秦国大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领土,向北进军侵占土地,直到燕国的南部边界。
2(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教荆轲说:“秦国的军队早晚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想经常侍奉您,又哪里能够呢?”荆轲说:“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高中必修一文言文重点翻译上课讲义
![高中必修一文言文重点翻译上课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ac9889e7a45177232e60a247.png)
高中必修一文言文重点翻译《劝学》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所以木头用墨绳量过就能变得笔直,金属(做成的刀剑)放在磨刀石上(磨)就能变得锋利。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会变得智慧明达,在行为上没有过失了。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不如片刻间的学习(收获多);我曾经踮起脚跟向远处眺望,不如登上高处见到的范围广。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赋(资质、禀性)不是和一般人不同,只是他们善于凭借外物罢了。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雕刻(一下)就放弃,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一直不停,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在地上吃到尘土,在地下喝到泉水,因为(它)用心专一。
7、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螯,如果没有蛇、鳝鱼的洞穴就没有能藏身的地方,因为(它)用心浮躁。
《师说》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知识、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学习道理,哪里要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所以不论地位高贵还是低贱,不论年长还是年轻,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跟从老师学习的风气不流传很久了,要人们没有疑难问题很困难了。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不知道句读,不理解疑难问题,有的向老师请教,有的不向老师请教,小的方面学习而大的方面丢掉,我看不出他聪明。
6、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以地位低的人(为老师)就感到很耻辱,以地位高的人(为老师)就认为是谄媚讨好。
《高一语文文言文翻译》ppt
![《高一语文文言文翻译》ppt](https://img.taocdn.com/s3/m/d5eb7080a417866fb94a8ebe.png)
“达”:通顺,流畅。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及语言表 达习惯,没有语病,努力做到文从句顺。
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1)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
在文言文翻译时,补出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介词。 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凭借勇气闻名在诸侯国 高中文言文翻译方法指导
活用的词语、古今异义的词语、通假字、一词多义等都必须换用现代汉语的词语,绝大部分单音词换作双音词。 在文言文翻译时,补出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介词。
(二)借代的翻法:译为它所代替的人或物。 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删去
2、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秦时明月汉时关 。
译: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隘 。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译: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喜悦悲伤 。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转换、删除、保留、补充、调整、贯通
语 境 意 识
1、注意通假现象
2、注意一词多义 3、注意词类活用 4、注意词的古今意义 5、注意偏义复词现象
6、注意文言句式 7、注意文化常识
8、句子的语气
翻译文言文的原则标准是:信 达 雅
“信”:真实,准确。实词虚词做到字字落实,不可以随 意增减内容。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被攻破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恰当,弊病 在于贿赂秦国。
用典:陈胜吴广起义
1.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用典:指刘义隆北伐事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
用典:指霍去病攻打匈奴事
译: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在元嘉年间草率出师北伐,本想建 立像汉代霍去病封狼居胥那样的功绩,却落得个望着北方 追来的敌军而仓皇南逃的下场 。
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翻译-ppt
![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翻译-ppt](https://img.taocdn.com/s3/m/b43558ce7f1922791688e843.png)
补
有些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要添加一 些词语,句子才能连贯通顺,即补出省略内容。 文言文通常会在行文中省去主语、谓语、宾语 及介宾短语中的介词。 例1: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 俱死” 例2: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 王之威 例3: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删
把可省略的字、无意义或者没有必要翻译 的虚词删去。 例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例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 济而夕设版焉。 例3: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释,这是字词翻译 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基本是将单音词的 古汉语转变为以双音词为主的现代汉语。 例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例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 常也。 例3: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庄不得击。
要做到“信”、“达”,就必须按照古代汉语中实词、虚词及特 殊句式的使用特点一一对应地直译,必须增减的内容方可增减。
文言翻译 的种类
文言文的翻译有直译 和意译两种。
即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 直译: 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 对。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 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
意译: 即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 合原文的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 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文言翻译 的种类
文言文的翻译有直译 和意译两种。
原文: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
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直译 项王、项伯面向东坐着;亚父面向南坐着,——亚 父是范增;沛公面向北坐着;张良面向西侍坐。 意译 项王、项伯坐在西面;亚父坐在北面,——亚父就 是范增;沛公坐在南面;张良陪同坐在东面。
高一上学期文言文翻译ppt课件
![高一上学期文言文翻译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d3eb4e0ee06eff9aff807ca.png)
学业
解答
疑惑
的。
道理
教授
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译文:
忧虑 辛劳
可以
使 国兴家盛
安逸
享乐
可以
使 自灭身亡
, 。
8
2、换(替换法) 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现在的语言表达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该换
这些古语为今语。这种方法主要用在古今异词、偏义复词、同义复词的翻译中。
9
例: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 出入与非常也.
文 言 文 翻 译
1
【学习目标】 1、准确翻译句子,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2、在掌握文言文翻译原则的基础上,加强采点得分意识
2
文言文翻译的考点 1、关键词语(重要实词、虚词等)
2、语法现象(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3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为主:对原文逐字逐句对应翻译,字字落实。
译: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
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 (状语后置)
18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方法
对
换 字
留
删
补 句调Biblioteka 19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 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 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 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16
6、调(调整法) 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
语法习惯及时调整。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2019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2019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59129c8dd3383c4ba4cd25f.png)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①《赤壁赋》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氏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赞美明月的诗句,歌唱婉转优美的乐曲。
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
白茫茫的水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
听凭小船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
在天空里乘风浮游,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脱离人世飞去,生出翅膀,飞天成仙。
于是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边应声高歌。
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用桨板划开澄明的江水,船儿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进。
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
”同伴吹起洞箫,按着声调和节拍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哀怨有如倾慕,既像啜泣也像低诉,尾音婉转悠长,丝丝缕缕缭绕不绝。
能使潜伏在深渊的蛟龙闻声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苏氏的神色严肃起来,整理好衣襟端坐着,问同伴:“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同伴回答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相互环绕,山树茂密,一片苍翠。
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战船绵延千里,旌旗遮盖住天空,在江边斟酒,横转长矛吟诗作赋,本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一叶小舟,举起酒器相互敬酒,像蜉蝣一样寄托在天地间,像沧海中的一粒栗米那样渺小。
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希望与神仙作伴遨游长空,与明月一同长久存在。
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能把箫声托付给秋风。
”苏氏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逝去的就像流水,却并没有流走;像月亮那样有圆有缺,但始终没有消减或增长。
可见,从事物变易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是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文言文翻译课导入
![文言文翻译课导入](https://img.taocdn.com/s3/m/fcb0a093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61.png)
古之文,源远流长,其言简而意赅,其义深而意远。
今日之学子,若欲究其根本,探其精髓,文言文翻译课,便是必经之路。
夫文言文,非但为古人之言,亦为我中华文明之瑰宝。
是以,本课导入,愿与诸君共赴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
吾辈生于今世,而欲窥古人之心,探古人之志,非文言文莫属。
文言文者,中华文明之瑰宝,中华文化之基石。
古之圣贤,以文言文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其思想之深邃,其文采之斐然,皆可从文言文中窥见一斑。
然而,文言文之阅读,非易事也。
其语言之简练,其句式之古朴,往往令今人难以捉摸。
是以,本课旨在引导诸君,以现代汉语之视角,去解读古人之文言,去领略古人之智慧。
首先,文言文翻译,需把握其时代背景。
夫文言文,乃古代语言,其语境、习俗、风俗,皆与今时不同。
欲翻译文言文,必先了解其时代背景,方能准确把握其意义。
其次,文言文翻译,需注重词义辨析。
文言文之词汇,往往具有多义性,一词多义,一词多译,乃文言文之常态。
故翻译时,需仔细辨析词义,选取最贴切之词句。
再者,文言文翻译,需关注句式结构。
文言文之句式,与今之汉语多有不同,如倒装句、省略句等。
翻译时,需注意句式结构,力求使译文通顺自然。
此外,文言文翻译,还需讲究文采。
文言文之美,在于其文采飞扬,意境深远。
翻译时,应力求保持原文之文采,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具有现代汉语之美。
今者,文言文翻译课,将带领诸君走进古人之世界,领略古人之风采。
以下是本课之教学大纲:一、导入1. 介绍文言文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与价值。
2. 分析文言文阅读之难点与重要性。
二、文言文翻译方法1. 把握时代背景,了解古代文化。
2. 辨析词义,选取贴切词句。
3. 关注句式结构,力求译文通顺。
4. 讲究文采,保持原文之美。
三、案例分析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言文作品,进行翻译练习。
2. 分析翻译过程中的难点与技巧。
四、总结与反思1. 总结文言文翻译之要点与技巧。
2. 反思自己在翻译过程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课件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bed70d59e314332396893c5.png)
8、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 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晋国,有什么能让他满足的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 又想要扩大他西面的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缺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贪求 的土地呢?使秦国受损来使晋国获益,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情况危急了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假如使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 过别的国家把遥远的地方作为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 5、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 ,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我连死尚且不畏避,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秦王有象虎狼一样凶 狠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因此 )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 5、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 (zǔ),我为鱼肉,何辞为(wéi)?”于是遂去。 樊哙说:“做大事情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谦让 。现在人家正好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 呢?”于是就离去了。 6、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 之虏矣!” 范增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业!夺走项王天下的人一 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将要被他俘虏了!”
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而来归附我,我不 忍心由于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害长者的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虑对 策吧!”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内翻译整理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内翻译整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6fa2d9b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40.png)
这种方法由美国教育学家比尔·科斯比和前苏联 2
著名学者奥库兹涅佐夫等人提出,并在实践中不
断丰富和完善。
3
快速阅读有三种表现方式
1.跃式阅读。读书时不要逐句逐段,而是跳跃式的,
01
读开头、读领头句、读结尾。
2.扫描式阅读。即阅读时视线要垂直移动,
02
瞄准重要字词即可。比如在阅读“那么,有
没有一种快速阅读的方法呢?”这句话时,
❖ 28.“沛公不胜杯(bēi)杓(sháo),不能辞。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 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 刘邦禁不起多喝酒,不能当面告辞。让我奉 上一双白璧,拜两拜敬献给大王;一双玉斗, 拜两拜献给大将军。
具备快速阅读的能力
初中生要掌握快速阅读的能力,这对提 高阅读效率是非常必要的。 高效学习经验 阅读书籍有快有慢
少来使晋国受益,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 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 其还也。
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 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 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相攻代替 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
看课外书是我最大的爱好,在阅读课外书的时候,对 于一般内容,我会加快阅读速度,而对于那些经典好 句好段,我就会慢慢品读,一页读几分钟。班主任杨 老师说:“刘峻琳的每篇作文从选材到立意都很大 气,其立足点都不是个人、家庭,而是从民族、国家 等角度去写,这都与他的阅读习惯有关。
刘峻琳同学的阅读习惯非常好,有 快读有慢读,既保证了一定的阅读 速度,同时也没有落下重点。下面 我们来介绍另外一种快速阅读法。 1
只要抓住“有学识快速阅读”这两个关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重点句翻译 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重点句翻译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4b1432d2b160b4e777fcf4a.png)
7、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译: 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白衣戴白帽给荆轲送行。
8、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译: 于是就收拾安放樊於期的人头,用匣子封好它。
9、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译: 又发出悲壮激昂的羽声,众宾客都瞪大了眼睛,头发都 向上竖起顶住了帽子。
10、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11、邻之厚,君之薄也
译: 邻国(的国力)变雄厚了,您(的国力)却相对变薄 弱了。
1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 取之?
译: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向西扩张边界。 如果不侵略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想要的土地呢?
13、夫晋,何厌之有?
译: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14、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译: 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
1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译: 不这样的话,你们这些人都将要被(他)俘虏!
13、项伯亦拔剑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译: 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像翅膀一样 掩护刘邦
14、鲰生说我曰:“距(拒)关,毋内诸侯,秦 地可尽王也。”
译: 来, 秦国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
8、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译: 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 让。
9、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 不在小。
译: 现在进入了函谷关,财物没有他所占有的,妇女没有他 所亲近的,这(表明)他的志向不在这些小的方面。
10、道芷阳间行。
译: 取道芷阳偷偷地逃走。
11、吾属今为之虏矣!
15、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译: 刘邦第二天使一百多人马跟从他一起来见项羽。(骑: 一人一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小编寄语:关于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文言文的学习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文言文的翻译,这是老师在进行文言文课文讲解的时候的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帮助大家学好高一语文文言文,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供大家参考。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①《赤壁赋》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氏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赞美明月的诗句,歌唱婉转优美的乐曲。
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
白茫茫的水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
听凭小船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
在天空里乘风浮游,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脱离人世飞去,生出翅膀,飞天成仙。
于是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边应声高歌。
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用桨板划开澄明的江水,船儿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进。
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
”同伴吹起洞箫,按着声调和节拍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哀怨有如倾慕,既像啜泣也像低诉,尾音婉转悠长,丝丝缕缕缭绕不绝。
能使潜伏在深渊的蛟龙闻声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苏氏的神色严肃起来,整理好衣襟端坐着,问同伴:“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同伴回答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相互环绕,山树茂密,一片苍翠。
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战船绵延千里,旌旗遮盖住天空,在江边斟酒,横转长矛吟诗作赋,本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一叶小舟,举起酒器相互敬酒,像蜉蝣一样寄托在天地间,像沧海中的一粒栗米那样渺小。
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希望与神仙作伴遨游长空,与明月一同长久存在。
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能把箫声托付给秋风。
”苏氏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逝去的就像流水,却并没有流走;像月亮那样有圆有缺,但始终没有消减或增长。
可见,从事物变易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是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
这是上天的无尽宝藏,你我可以一起享用。
”于是同伴喜笑颜开,更换酒器重新饮酒。
菜肴果品都已经吃完了,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乱。
苏子与同伴在船里交错地睡在一起,不知不觉天边已经微白。
②《游褒禅山记》褒禅山也称华山。
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舍定居,死后又葬在这里;因此后人称它为褒禅山。
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坟墓。
距离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命名。
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座石碑倒在路上,碑文模糊、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字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
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由于读音错误。
由此向下的山洞平坦宽阔,有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是“前洞”。
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听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玩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这就是“后洞”。
我与四个人举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看到的景象越奇妙。
有个懈怠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
”于是,只好都跟他退了出来。
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玩的人来说,大概还不到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
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
当从洞里退出的时候,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
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责怪那个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不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叹: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收获,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
平坦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便多;地势险阻、遥远的地方,游览的人便少。
但是世上奇妙雄伟、壮丽奇异、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险阻、遥远的地方,因此少有人至,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有了志气,也不跟随别人而中途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
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随着别人而怠惰,但到了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力帮助,也不能到达。
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却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对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努力却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谁难道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的一个收获。
我对于那座倒下的石碑,由此感叹古代文献未能存留,后世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人能说明白的事情,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能不深入思考而慎重采用资料的缘故。
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王安石记。
③《张衡传》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张衡年轻时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
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并不骄傲自大。
他总是举止稳重、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交往。
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却不就任。
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
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凭借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
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
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奇特,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
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
两次迁升为太史令。
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验阴阳之学,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顺帝初年,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
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
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8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尊。
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
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
外面有八条龙。
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
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尊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
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
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
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
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
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
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
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怪它这次没有应验。
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地震,大家这才都叹服地动仪的绝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
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户,与河间王一起胡作非为。
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
(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
张衡活了六十二岁,于永和四年去世。
④《鸿门宴》刘邦驻军霸上,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丞相,珍宝全都被刘邦占有。
”项羽大怒,说:“明天早晨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这时候,项羽的军队40万,驻在新丰鸿门;刘邦的军队10万,驻在霸上。
范增劝告项羽说:“沛公在崤山的东边的时候,对钱财货物贪恋,喜爱美女。
现在进了关,不掠取财物,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
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呀!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机会。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
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
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全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死了。
”张良说:“我是韩王派给沛公的人,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
”于是张良进去,全部告诉了刘邦。
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刘邦说:“一个见识短浅的小子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
’所以就听了他的话。
”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抵挡项王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不如啊。
这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刘邦不敢背叛项王。
”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
”刘邦说:“跟你比,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大。
”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
刘邦捧上一杯酒祝项伯长寿,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
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恩德。
”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能不能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刘邦说:“好。
”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
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
”项羽答应了。
刘邦第二天早晨带着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到了鸿门,向项王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
现在有小人的谣言,使您和我发生误会。
”项王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如此,我怎么会这样?”项王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
项王、项伯朝东坐,亚父朝南坐。
亚父就是范增。
刘邦朝北坐,张良朝西陪侍。
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