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二生物-第七章复习生物的进化单元训练 精品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原因可以概括为自然选择B. 环境条件稳定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C. 没有地理隔离也可形成新物种D. 现代人们生活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中人类进化不再受自然选择的影响【答案】C【解析】 A 、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共同进化 A错误B、环境条件稳定也会发生基因突变、还可能会发生迁入迁出等所以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 B错误C 、新物种的形成往往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但不经过地理隔离也能形成新物种如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四倍体西瓜就是新物种 C正确D、人们生活在不同的人工环境中但仍然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 D错误2.下列有关拉马克和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叙述中正确的是()A.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的多样性是变异的结果B. 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奠定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C. 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舔食蚂蚁反复伸长所致的这是拉马克的进化观点D. 长颈鹿的长颈是由环境引起的所以是自然选择的产物【答案】C【解析】解 A.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 A错误B.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奠定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 B错误C.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舔食蚂蚁反复伸长所致的这是拉马克的进化观点 C正确D.长颈鹿的长颈是通过遗传和变异产生的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D错误故选 C3.从某个种群中随机选取12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BB、Bb和bb的个体分别为40、60和20个则基因B和b频率分别是()A. 58.3%和41.7%B. 41.7%和33.3%C. 41.7%和58.3%D. 60%和40%【答案】A【解析】由题意知该种群中 BB=40个 Bb=60个 bb=20个因此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是(40×2+60)÷(120×2)×100%≈58.3% b的基因频率约是1-58.3%=41.7%故选A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 马与驴交配所生的骡子的体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B. 自然选择导致突变产生并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 同一物种的两个不同种群间的地理隔离不会阻碍这两个种群进行基因交流D. 捕食者大多捕食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这有利于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答案】D【解析】解 A.马与驴交配所生的骡子的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 A错误B.突变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不定向改变 B错误C.地理隔离会阻碍这两个种群进行基因交流 C错误D.捕食者大多捕食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这有利于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 D正确故选 D5.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的理解错误的是()A. 地球上出现最早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是真核生物B.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出现以后大气中才逐渐积累了氧气C.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为水生生物向陆生生物进化创造了条件D. 生物体在新陈代谢方式上的进化顺序为无氧呼吸rightarrow 光合作用rightarrow 有氧呼吸【答案】A【解析】解 A、地球上出现最早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为蓝藻属于原核生物 A错误B、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出现以后大气中才逐渐积累了氧气 B正确C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为水生生物向陆生生物进化创造了条件 C正确D、生物体在新陈代谢方式上的进化顺序为无氧呼吸\rightarrow 光合作用\rightarrow 有氧呼吸 D正确.故选 A.6.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都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B.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 种群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D. 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间进行基因交流并相互选择的过程【答案】A【解析】 A 、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都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其中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A正确B、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 B错误C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会导致生物进化但不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C错误D、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D错误7.下列叙述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符的是()A. 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才产生抗药性突变个体B.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 长期的地理隔离一定可以产生生殖隔离从而形成新物种D. 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答案】B【解析】8.某二倍体植株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出现了以下4种变异则这些变异()A. 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B. 都会引起基因的结构发生变化C. 都会引起生物的性状发生变化D. 都能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答案】A【解析】解 A.假设上图分别用1、2、3、4表示 1、2和4属于染色体变异 3属于基因重组都为可遗传变异 A正确B.染色体变异不一定会使基因的结构发生变化基因重组不会使基因的结构发生变化 B 错误C.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染色体变异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C错误D.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形成四分体因此没有交叉互换 D错误故选 A9.甲、乙两物种在某一地区共同生存了上百万年且甲以乙为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甲、乙的进化可能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有关B. 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阻碍物种甲的进化C. 甲、乙的种间关系为捕食D. 甲、乙两物种共同进化【答案】B【解析】10.下列关于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类猫叫综合征与红绿色盲的致病机理均为基因突变B. 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物种存在的形式C. 若某小鼠接受辐射而基因突变则该小鼠发生了进化D. 用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则四倍体植株上会结出三倍体无子西瓜【答案】B【解析】A.人类猫叫综合征的致病机理是染色体缺失红绿色盲的致病机理是基因突变 A错误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物种存在的形式 B正确C.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若某小鼠接受辐射而发生基因突变但相应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一定发生改变因此该小鼠所在的种群不一定发生进化 C错误D.用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则四倍体植株上结出的是四倍体西瓜其中的种子是三倍体 D错误故选B11.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使用农药导致菜青虫朝着抗药性增强方向突变B. 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 菜青虫种群中全部抗药性基因构成了基因库D. 环境是造成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答案】B【解析】 A 、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A错误B、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正确C 、基因库是指种群中全部生物所含的全部基因 C错误D、菜青虫与农药的生存斗争是造成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 D错误12.脊髓灰质炎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可引起脊髓灰质炎下图是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过程②与过程③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有差异B. 酶X是RNA聚合酶其合成和发挥作用的场所都是细胞核C. 该病毒在宿主细胞中只能复制增殖一次D. +RNA复制产生子代+RNA的过程消耗的嘌呤碱基数等于嘧啶碱基数【答案】D【解析】A、过程②与过程③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相同都是A﹣U、C﹣G A错误B、RNA聚合酶催化RNA的形成酶X是RNA聚合酶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B错误C、该病毒在宿主细胞中能复制增殖多次 C错误D、+RNA复制产生子代+RNA的过程首先以+RNA为模板形成﹣RNA 该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然后以﹣RNA为模板形成+RNA 该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最终形成的+RNA和原来的+RNA完全相同该过程消耗的嘌呤碱基数等于嘧啶碱基数 D正确13.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 2018年中国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下列有关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 酸雨中含有的少量重金属不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B. 臭氧层能吸收多种射线对人类和其他生物起保护作用C. 二氧化碳增加会通过温室效应影响热平衡导致全球变暖D. 保护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A【解析】14.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A. 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B. 湿地的荒漠防旱作用C. 油菜花的旅游观赏作用D. 草原的防风固沙作用【答案】C【解析】解 A.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是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属于间接价值 A 正确B.湿地的荒漠防旱作用是生态功能属于间接价值 B正确C.油菜花的旅游观赏作用这是非实用意义的价值属于直接价值 C错误D.草原的防风固沙作用是生态功能属于间接价值 D正确故选 C15.生态浮床技术利用水生植物根系吸收N、P、重金属及根系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以收获植物体的形式将其搬离水体保护了生态环境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水生植物能净化水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 浮床能提高群落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C. 浮床下方水体中藻类植物的数量少于无浮床的区域D. 生态浮床既可供鸟类筑巢也可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环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A【解析】16.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说法错误的是()A. 基因突变都会遗传给后代B. 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型C. 基因突变对于生物个体而言弊大于利D. 基因重组主要发生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细胞中【答案】A【解析】解 A.基因突变不一定会遗传给后代如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 A错误B.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 B正确C.基因突变具有少利多害性 C正确D.基因重组主要发生在进行有性生殖的细胞中 D正确故选 A17.在某岛屿上相互隔绝的甲、乙两个水潭中都生活着小型淡水鱼﹣﹣虹鳉研究发现甲中的虹鳉(天敌是狗鱼以大而成熟的虹鳉为食)比乙中的虹鳉(天敌是花鳉以幼小的虹鳉为食)常常早熟即在体重较低时就能繁殖后代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A. 两个虹鳉种群中都有成熟早或晚的变异类型这是进化的前提条件B. 甲中的早熟型个体有更多的机会繁殖后代因而种群中早熟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加C. 因为甲、乙中的两个虹鳉种群存在地理隔离所以它们属于不同的物种D. 若将甲中的虹鳉和乙中的花鳉转移到一个新水潭中共同饲养多年后虹鳉成熟个体的平均体重将会增加【答案】C【解析】A、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的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两个虹鳉种群中都有成熟早或晚的变异类型这是进化的前提条件 A正确B、由题意可知甲中的虹鳉的天敌是狗鱼以大而成熟的虹鳉为食早熟型个体比正常个体有更多的机会繁殖后代因而种群中早熟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加 B正确C、甲、乙中的两个虹鳉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不能判断它们是否属于不同的物种 C错误D、由题意可知花鳉是虹鳉以幼小的虹鳉为食若将甲中的虹鳉和乙中的花鳉转移到一个新水潭中共同饲养早熟型个体的虹鳉繁殖后代的机会大大降低种群中早熟基因的基因频率降低正常个体有更多的机会繁殖后代因而种群中非早熟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加多年后虹鳉成熟个体的平均体重将会增加 D正确18.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有()A. 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C. 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D. 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可能达到生殖隔离【答案】C【解析】解 A.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A正确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B正确C.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个体 C错误D.长期的地理隔离会使种群基因库的差异变大最终可能达到生殖隔离 D正确故选 C19.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 有害突变会被淘汰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 同一种生物的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可能存在差异C.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D. 马和驴能交配并产生后代但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答案】A【解析】20.生物学家通过超级计算机模拟了三种物种形成的可能机制绘制了物种形成的模型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机制1和机制2形成地理隔离的方式不同B. 机制3可能是低温等条件使细胞中发生了突变C. 三种物种形成机制都需要形成生殖隔离D. 机制3形成的两个物种共同构成一个基因库【答案】D【解析】解 A.机制1可能是因自然因素导致原生活区域分割化进而使原种群出现地理隔离机制2是少部分个体迁出原生活环境导致地理隔离的形成 A正确B.机制3在原种群中突然出现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可能是低温等条件引起染色体数目加倍进而形成多倍体染色体数目加倍属于突变 B正确C.生殖隔离的出现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C正确D.机制3中两种生物虽然生活在同一区域但属于不同种群而基因库是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包含的全部基因 D错误故选 D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21.(1)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21.(2)丹顶鹤同化的能量不能100%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原因是________21.(3)湿地生态系统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社会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__价值21.(4)要恢复被破坏的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首先要增加生态系中________(成分)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强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答案】(1)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解析】解(1)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所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答案】(2)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能量【解析】(2)生态系统中某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去向呼吸作用散失、被分解者利用、流入下一营养级和未被利用所以丹顶鹤同化的能量不能100%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答案】(3)直接和间接【解析】(3)湿地生态系统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社会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答案】(4)生产者, 自我调节【解析】(4)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要恢复被破坏的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首先要增加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2.(1)图1表示的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 该细胞继续分裂可能会出现__________的分离因为其中有一条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发生了_____________22.(2)图2表示的细胞含___________条染色单体图1与图2表示的细胞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来自同一个原始细胞22.(3)若图3表示一个细胞在减数分裂时的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则图示过程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期22.Ⅱ.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图是某家族患红绿色盲和苯丙酮尿症的遗传系谱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 作出此项判断的关键个体是图中的_________号理由是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22.(2)图中__________(填“甲”或“乙”)病是红绿色盲 4号与7号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Ⅰ.(1)次级精母细胞, 等位基因, 交叉互换【解析】解(1)图1细胞中含有Y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不具有同源染色体为次级精母细胞该细胞中发生了交叉互换继续分裂可能会出现等位基因的分离【答案】(2)0, 不能【解析】(2)图2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由染色体组成可知图1与图2表示的细胞不能来自同一个原始细胞【答案】(3)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末【解析】(3)图3表示染色体数目减半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答案】Ⅱ.(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1、2、4, 其双亲不患乙病生育出患乙病的女儿, 4号的父亲和儿子都不是乙病患者【解析】(1)由1、2正常却生出患乙病的女儿4 4号的父亲和儿子都不是乙病患者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答案】(2)甲, 1/2【解析】(2)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以上分析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此甲为红绿色盲假设甲、乙两病基因分别为A、B 4号基因型为aa X^B X^b 3号基因型是Aa X^BY 7号基因型及比例为aa X^B X^B(1/2)、aa X^B X^b(1/2)23.(1)一个猎豹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_______ 猎豹种群中的个体一般有所差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23.(2)已知猎豹和花豹不属于同一个物种根本原因是________23.(3)某猎豹种群甲是由基因型均为Aa的雌雄个体组成的它们之间由交配产生了三种不同基因型频率的后代 23%AA、54%Aa、23%aa 那么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 判断依据是________23.(4)猎豹在捕食过程中一般没有将所有猎物都吃掉这就是所谓的________策略而且在也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是________理论【答案】基因库, 基因多样性【解析】【答案】二者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解析】【答案】否, 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解析】【答案】精明的捕食者, 收割【解析】24.(1)材料一的实验说明抗药性的出现是________ 的结果 DDT起________ 作用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24.(2)材料一中若家蝇的长翅(T)对残翅(t)为显性长肢(R)对短肢(r)为显性在随机交配后表现型比例为长翅长肢63% 长翅短肢21% 残翅长肢12% 残翅短肢为4% 则基因型为Tt_ _和TTRR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24.(3)材料二中A地区人群中各种基因型比例如图①计算A地区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出现反映了基因对性状控制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4)上述材料说明了生物进化的实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答案】(1)基因突变, 选择【解析】解(1)由于每组中的B部分以及重复多次后它自始至终没有接触过DDT 而其中有较多的抗药性个体说明抗药性的出现不是来自于DDT的诱导而是来自基因突变DDT对其只具有选择作用【答案】(2)48%, 9%【解析】(2)由题中数据可知短肢(rr)占21%+4%=25% 残翅(tt)占12%+4%=16% 则r的基因频率为50% t的基因频率为40% R的基因频率为50% T的基因频率为60% 根据遗传平衡定律 Tt_ _个体所占比例为2×60%×40%=48% TTRR个体所占比例为60%×60%×50%×50%=9%【答案】(3)94%,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解析】(3)①由图中数据可知 A的基因频率为AA+1/2Aa=90%+1/2×8%=94%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出现反映了基因对性状控制的途径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答案】(4)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种群【解析】(4)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25.(1)图1表示4个不同地区的4种树木群落其中不同的树轮廓表示不同树种每一树轮廓分别代表10个个体其中具有最高的物种丰富度是________群落25.(2)“北部子弹蚁”被引入西部群落在当地已经构成了生态入侵它与西部群落的本地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________的关系导致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锐减25.(3)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2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仅从该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猎物和捕食者K值的数据分别为________ 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________调节25.(4)图3是子弹蚁不同时间的种群增长速率该属于________增长模型图中的________时期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若探路的蚂蚁发现了食物会留下一条气味组成的路径然后去召集同伴该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25.(5)图4表示雨林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其中代表分解者的是________(填字母)如表表示的是图4的能量流动情况(单位 \times 10^12千焦)分析表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千焦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D 18 6 12【答案】(1)西部【解析】解(1)上述群落中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是西部物种多样性最高的是北部【答案】(2)竞争和捕食【解析】(2)“北部子弹蚁”与本地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竞争和捕食的关系造成生物入侵导致入侵地生物多样性锐减【答案】(3)\ N_2、\ P_2, 反馈【解析】(3)据图分析猎物数量在 N_2处上下波动所以猎物K值为 N_2 捕食者数量在 P_2处上下波动所以捕食者K值为 P_2 种群数量保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存在反馈调节【答案】(4)S, \ t_2, 信息传递【解析】(4)图3的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为0 表明雨林中的子弹蚁种群属于S 型增长模型图中的 t_2时期子弹蚁的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若探路的蚂蚁发现了食物会留下一条气味组成的路径然后去召集同伴该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答案】(5)C, \ 900times 10^12, 18%【解析】(5)图乙中代表分解者的是C 分析图丙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能量即 900\times 10^12千焦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8\times 10^12÷ 100\times 10^12)\times 100\% =18\%。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普通卷)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普通卷)
D.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上发生显著差异
3.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
②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③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④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
⑤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的,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类群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分)
A.由普通西瓜培育出三倍体西瓜和“黑农五号”大豆品种的育种原理相同
B.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育种,培育出了生产青霉素的高产菌株
C.瓜田长期使用某杀虫剂,导致害虫瓜蚜抗药基因频率增加,该田最终出现瓜蚜新物种
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表现型,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9.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2分)
B.细菌中本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上升
C.“耐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病菌发生进化,产生新的“耐药性”病菌
D.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这是细菌适应抗生素的结果
1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2分)
A.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
B.抗性家蝇品系形成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
C.DDT抗性家蝇与普通家蝇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D.DDT抗性品系的形成不影响家蝇种群的基因库
2.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2分)
A.外来物种入侵不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B.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D.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出生率

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测试题(普通卷)

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测试题(普通卷)

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测试题(普通卷)满分:100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共60小题,共6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分)A.由普通西瓜培育出三倍体西瓜和“黑农五号”大豆品种的育种原理相同B.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育种,培育出了生产青霉素的高产菌株C.瓜田长期使用某杀虫剂,导致害虫瓜蚜抗药基因频率增加,该田最终出现瓜蚜新物种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表现型,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2.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1分)A.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B.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共同进化是通过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实现的3.下列各项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1分)A.绵羊和山羊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B.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马和驴交配产生的骡子是一个新物种D.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属于同一物种4.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1分)A.基因突变和重组B.共同进化C.自然选择D.地理隔离5.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1分)A.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即基因突变B.三体(2n+l)和单体(2n-l)属于二倍体C.三倍体无子西瓜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D.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6.下列说法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1分)A.杀虫剂的使用诱导害虫产生了定向的抗药性变异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C.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会导致生物进化D.无籽西瓜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达到生殖隔离而产生的新物种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1分)A.频率高的基因一定更适应环境B.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C.基因频率若发生变化,说明新物种已经产生D.使用皮康霜治疗皮肤病一段时间后,药效下降.这是由于引起皮肤病的病原体接触药物后,诱变产生了抗药性变异8.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②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③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④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⑤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的,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类群⑥不同物种的种群若生活在同一地区,也会有基因交流(1分)A.①②③B.②③⑤C.②③D.①④⑥9.对于突变与进化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1分)A.有利的突变太少,不足以作为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B.突变可以增加等位基因的数量,但突变了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常统称为突变D.突变的有利与否不是绝对的,往往因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异10.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 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 ) (1分)A.43%B.48%C.52%D.57%1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1分)A.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不同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B.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C.由于环境污染,桦尺蠖的种群中黑色基因频率增大,所以产生了新物种D.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12.下图表示油菜的含油量随选择世代数的变化情况,选择育种对高含油量油菜品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1分)A.定向诱导了控制高含油量基因的突变B.改变了控制产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C.改变了油菜的基因库,导致新物种的产生D.淘汰了部分表现型,使高含油量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大13.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 ) (1分)A.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频率是0.32B.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C.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一定会形成新物种D.在没有迁入迁出的情况下,该种群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14.下列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叙述,错误的是()(1分)A.外来物种入侵会对当地群落的演替产生严重的影响B.淡水湖泊中出现的水华现象都是由外来物种入侵引起的C.水葫芦引入我国后对一些淡水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D.入侵植物进入适宜其生长的地区可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15.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使人体内的病菌抗药性大增。

2010-2023历年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2010-2023历年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2010-2023历年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BB、Bb为灰身,bb为黑身。

若人为地组成一个群体,其中80%为BB的个体,20%为bb的个体,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中Bb的比例是( )A.25% B.32%C.50% D.64%2.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下列不属于生物共同进化实例的是( )A.猎豹捕食斑马B.某种长有细长花矩的兰花和生有细长口器专门为它传粉的蛾C.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剧增D.光合生物出现后,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前提条件3.光合作用是生物界中最基本的新陈代谢,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中对生物进化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 )A.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B.光合作用改变了原始大气成分C.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D.光合作用维持了大气中 O2和CO2的平衡4.紫茎泽兰是外来入侵种,如果让其自然生长繁殖若干年后,与原产地紫茎泽兰相比( )A.基因库变化相互影响B.性状始终保持一致C.很快产生生殖隔离D.进化方向发生变化5.一年夏天,武汉遭受22年不遇的强龙卷风。

风暴过后,市民见到地面上有许多死亡和受伤的麻雀,检查它们时发现,死亡的麻雀大多是个体较大、较特殊、变异新类型的个体,身体较小,具有常见性状的普通麻雀很少,并且受伤的普通麻雀后来较易恢复。

对此说法错误的是( )A.麻雀的不同性状分离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自然选择会改变麻雀种群的基因频率C.突变和基因重组为麻雀的进化提供了选择的材料D.特殊的变异类型都是不利的6.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B.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对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的使用价值D.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物种及生态系统两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措施7.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错误的说法是(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B.消费者的出现不影响生产者的进化C.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过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D.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8.1937年,有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南部栽培,这里气候比较寒冷。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练习及答案总结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练习及答案总结

单元质量评估(四)第7章(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之一综合进化论认为,生物进化论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可以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是(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自然选择D.迁移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的实质是保留种群的有利基因B.地理隔离不会导致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C.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基因型D.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总是不一致3.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会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C.无性生殖的生物不发生基因重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因而进化缓慢D.突变、基因重组和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4.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相符的描述是 ( )A.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B.种群间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生殖隔离C.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 1 -D.表现型与环境相适应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5.埃及斑蚊是传播登革热病毒的媒介之一。

有一地区在密集喷洒杀虫剂后,此蚊种群数量减少了99%,但是一年后,该种群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此时再度喷洒相同的杀虫剂后,仅杀死了40%的斑蚊。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杀虫剂导致斑蚊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B.斑蚊体内累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C.原来的斑蚊种群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D.第一年的斑蚊种群没有基因突变6.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因素是自然选择B.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生物一定进化C.一长颈鹿发生了基因突变,此长颈鹿发生了进化D.东北虎和华南虎是一个物种7.假设某动物种群中,最初一对等位基因B、b的频率B=0.75,b=0.25,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B基因的频率不断降低,若干代后B、b的频率B=0.25,b=0.75,则在整个进化过程中,群体中基因型为Bb的频率变化规律是( )A.不断增加B.不断降低C.先增加后降低D.基本不变8.有关突变和基因频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突变可以改变核苷酸序列,不能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B.基因频率越大,基因突变率也越大- 2 -C.某人群的女性中正常者占99.5%,则色盲基因的频率为0.5%D.自然界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9.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看,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缺陷主要是( )①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②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③自然选择学说对遗传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④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0.某植物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图甲所示,种群中每种基因型的个体繁殖成功率如图乙所示。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9小题每题3分共计27分)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新物种的形成B. 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地理隔离C. 自然选择能够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 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答案】C【解析】2.下表为某地甲、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关系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 第4年时甲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B. 第4年后乙种群占优势甲种群逐渐被淘汰C. 甲、乙两种群可能呈“S”型增长的是乙种群D. 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弱到强再到弱【答案】A【解析】解 A.第4年时甲种群数量∶乙种群数量等于1 不能说明甲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 A错误B.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甲乙为竞争关系第4年后乙种群占优势甲种群逐渐被淘汰 B正确C.由表中数据可知从第五年开始甲种群数量呈下降的趋势并不是呈“S”型增长由表格可知第一到三年时比值大于1 说明甲种群在竞争中占优势但从第五年开始比值不断下降说明乙种群开始在竞争中占优势则乙种群可能呈“S”型增长 C正确D.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弱到强再到弱 D正确故选 A3.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 捕食者的存在直接破坏了生物多样性C. 环境的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无关D. 有性生殖为生物进化提供丰富原材料【答案】D【解析】解 A、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形成新物种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 A错误B、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B错误C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影响的结果 C错误D、有性生殖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其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和更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为进化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D正确.故选 D.4.分别生活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两个岛屿上的两种地雀以不同植物的果实或种子为食其喙差别较大如图相关叙述错误()A. 两种地雀存在生殖隔离基因种类完全不同B. 碾压型喙适宜从坚硬的果实或种子中获得食物C. 两种喙的形成是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D. 地雀的喙和食物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答案】A【解析】解 A.两种地雀存在生殖隔离但是它们是由同一种地雀进化而来的因此基因种类不完全相同 A错误B.碾压型喙适宜从坚硬的果实或种子中获得食物 B正确C.两种喙的形成是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 C正确D.地雀的喙和食物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D正确故选 A5.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植物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a、c、f没有地理隔离也不会产生生殖隔离B. a~j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种群基因库C. f~j在一段时期内没有产生新的基因但该种群基因频率有可能发生变化D. 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和周围的无机环境之和称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答案】C【解析】A.由图可知 a、c、f生活在同一个区域没有地理隔离但它们属于三种植物所以存在着生殖隔离 A错误B.基因库是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而图中a~j不是一个种群 B错误C.如果f~j在一段时期内没有产生新的基因但可能因为自然选择该种群基因频率有可能发生变化 C正确D.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和周围的无机环境之和称为生态系统 D错误故选C6.如图表示施用某种杀虫剂以后昆虫种群所发生的改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①类个体抗药性强弱或不抗药的变异是不定向的B. ②能存活是因为该种杀虫剂诱发其产生抗性基因C. 若连续使用杀虫剂抗性基因的频率会趋近1D. 杀虫剂直接选择的对象是昆虫的表现型【答案】B【解析】 A 、变异是不定向的所以①类个体抗药性强弱或不抗药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A 正确B、变异与选择无关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②能存活的原因并不是该种杀虫剂诱发其产生抗性基因 B错误C 、若连续使用杀虫剂抗该种杀虫剂的基因频率会逐渐增大越来越趋近1 C正确D、杀虫剂直接选择的对象是昆虫的抗药性或不抗药性的表现型 D正确7.假设果蝇种群甲中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且数量相等果蝇种群乙中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且数量相等现将两种群果蝇混合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混合前种群甲、乙中A的基因频率相同B. 混合前种群甲、乙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不同C. 若混合后果蝇个体随机交配则子一代的A基因频率为50%D. 若种群甲、乙混合后基因型为Aa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子一代A的基因频率为50% 【答案】D【解析】A.1个等位基因的频率=三它的纯合子的频率+\dfrac 12杂合子的上频率据此可知混合前种群甲A基因频率分别为\dfrac 1 4、\dfrac 3 4 A错误B.混合前种群甲、乙中Aa的基因型频率相同均为\dfrac12 B错误C.由于两种群中果蝇的具体数量未知由题意无法求出两果蝇种群混合后的各种基因型的频率也就无法求出混合后随机交配所得子一代的A基因频率 C错误D.若种群甲、乙混合后基因型为Aa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则子一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aa=1∶2∶1 A的基因频率为\dfrac 14+\dfrac 12×\dfrac 12=50% D正确故选D8.以下是关于生物的进化和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B.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C. 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种群间的隔离D. 生物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异都是不能遗传的【答案】C【解析】A、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的生存斗争实现的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 B错误C、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种群间的隔离D、生物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异若导致遗传物质改变 D错误9.已知人眼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为常染色体遗传.在一个30000人的人群中蓝眼有3600人褐眼有26400人其中纯合子有12000人.那么该人群中A、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A. 0.64和0.36B. 0.36和0.64C. 0.44和0.56D. 0.82和0.18【答案】A【解析】由题意知 aa=3600人 AA=1200人 Aa=26400﹣12000=14400人则A的基因频率是(1200×2+14400)÷(30000×2)=0.64 a的基因频率是(3600×2+14400)÷(30000×2)=0.36二、多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0.假设甲果蝇种群中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且数量相等乙果蝇种群中只有AA、Aa 两种基因型且数量相等现将两种群果蝇混合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混合前甲、乙种群的A基因频率相同B. 混合前甲、乙种群的Aa基因型频率不同C. 若两种群随机交配则子一代的A基因频率为50%D. 若两种群随机交配则子一代的Aa的基因型频率为50%【答案】C, D【解析】解 A.混合前甲种群中Aa=50% aa=50% 因此A的基因频率=50%×1/2=25% 乙种群中AA=50% Aa=50% A的基因频率=50%+50%×1/2=75% A错误B.混合前甲、乙种群的Aa基因型频率都是50% B错误C.混合培养后整个群体中AA=25%、Aa=50%、aa=25% 若两种群随机交配则子一代的A 基因频率为50% C正确D.若两种群随机交配则子一代的Aa的基因型频率=50%×50%×2=50% D正确故选 CD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11.(1)果蝇眼形(R-r)的遗传遵循________规律11.(2)在一个果蝇种群中随机抽取100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BB、Bb和bb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则在这100只个体中 B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若将这100只个体置于天然黑色环境中灰身果蝇的比例会________ 这是________的结果.11.(3)若仅考虑体色和翅长两对性状将与上图所示基因型相同的雌果蝇和黑身残翅雄果蝇个体测交子代中灰身残翅灰身长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9: 1: 9: 1 则B-v(或b-V)的交换值为________.【答案】基因的分离【解析】控制果蝇眼形(R-r)的基因为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因此该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答案】60% , 减少, 自然选择【解析】在一个果蝇种群中随机抽取100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BB、Bb和bb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则在这100只个体中 B的基因频率 = \dfrac30 \times 2 + 60100 \times 2 \times 100\% =60\% .若将这100只个体置于天然黑色环境中灰身果蝇的比例会减少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10%【解析】由于黑身残翅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vv 产生的配子只有bv一种配子由于子代中灰身残翅灰身长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9: 1: 9: 1 说明图示果蝇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为Bv: BV: bV: bv=9: 1: 9: 1 由此可见B-v(或b-V)的交换值为10\% .12.(1)假设19世纪中叶前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种群基因型频率为AA20%、Aa60%、aa20% 则A基因频率为________12.(2)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有黑色型和浅色类型经过若干年自然选择后黑色类型桦尺蠖占多数说明自然选择是________(填“定向的”或“不定向的”)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________(填“基因型”或“表现型”)12.(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 ________提供了进化的原材料【答案】50%【解析】已知AA20%、Aa60%、aa20% 则A=20%+60%÷2=50%【答案】定向的, 表现型【解析】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有黑色型和浅色类型经过若干年自然选择后黑色类型桦尺蠖占多数说明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而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答案】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了进化的原材料。

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练习及答案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练习及答案总结

单元质量评估 ( 四)第 7 章(45 分钟100分)一、选择题 ( 共 12 小题,每题 5 分,共 60 分)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之一综合进化论以为,生物进化论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次的改变。

能够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次的是 ( )A. 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自然选择D.迁徙2.以下对于生物进化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 自然选择的本质是保存种群的有益基因B.地理隔绝不会致使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C.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基因型D.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老是不一致3.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次的改变,生殖隔绝是新物种形成的标记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会发生基因频次的改变C.无性生殖的生物不发生基因重组,基因频次不会发生改变,因此进化迟缓D.突变、基因重组和隔绝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4.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符合的描绘是 ( )A.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B.种群间因为地理上的阻碍不可以发生基因沟通的现象叫生殖隔绝C.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D.表现型与环境相适应的个体有更多的时机产生后辈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次5.埃及斑蚊是流传登革热病毒的媒介之一。

有一地区在密集喷洒杀虫剂后,此蚊种群数目减少了 99%,可是一年后,该种群又恢复到本来的数目,此时再度喷洒同样的杀虫剂后,仅杀死了 40%的斑蚊。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 杀虫剂致使斑蚊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B.斑蚊体内积累的杀虫剂增添了自己的抗药性C.本来的斑蚊种群中少量个体有抗药性基因D.第一年的斑蚊种群没有基因突变6.种群是指生活在必定地区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中的个体经过生殖将各自的基因传达给后辈。

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 )A. 使种群基因频次发生定向改变的要素是自然选择B.种群基因频次改变生物必定进化C.一长颈鹿发生了基因突变,此长颈鹿发生了进化D.东北虎和华南虎是一个物种7. 假定某动物种群中,最先一平等位基因 B、b 的频次 B=0.75,b=0.25 ,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 B 基因的频次不停降低,若干代后 B、b 的频次 B=0.25 ,b=0.75 ,则在整个进化过程中,集体中基因型为 Bb 的频次变化规律是 ( )A. 不停增添B.不停降低C.先增添后降低D.基本不变8.相关突变和基因频次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突变能够改变核苷酸序列,不可以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地点B.基因频次越大,基因突变率也越大C.某人群的女性中正常者占99.5%,则色盲基因的频次为0.5%D.自然界种群基因型频次的改变不必定惹起基因频次的改变9.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看,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缺点主假如( )①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说生物进化的原由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②自然选择学说以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③自然选择学说对遗传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说④自然选择学说不可以解说物种大迸发等现象A. 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0.某植物种群中 AA、Aa、aa 的基因型频次如图甲所示,种群中每种基因型的个体生殖成功率如图乙所示。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单元检测及解析—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单元检测及解析—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单元检测及解析—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与进化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选题(共50分,1-20题每题1分,21-35题每题2分)1.血红蛋白由珠蛋白和血红素组成,珠蛋白是由两对不同的珠蛋白链(α链和β链)组成的四聚体,镰状细胞贫血症患者的2条β链上的第6位氨基酸由谷氨酸变为缬氨酸,α链不变。

下列对镰状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患者血红蛋白比正常人的血红蛋白少两个肽键B.珠蛋白由四条肽链组成,其中有两条肽链异常C.第6位氨基酸R基的不同,可导致血红蛋白的盘曲、折叠方式发生改变D.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其运输氧的功能变弱【答案】A【分析】1、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分子的种类不同;氨基酸分子的数量不同;氨基酸分子的排列次序不同;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2、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后转录形成的密码子发生改变进而可能会引起翻译形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改变,从而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

【详解】A、据题意可知,肽链上第6位氨基酸由谷氨酸变为缬氨酸,该过程中只是改变了一个氨基酸,氨基酸分子的数量不变,故患者血红蛋白与正常人的血红蛋白中肽键数相同,A错误;B、血红蛋白中的珠蛋白由两条α链、两条β链组成,镰状细胞贫血症患者的两条β链异常,两条α链正常,B正确;C、镰状细胞贫血症患者肽链上第6位氨基酸由谷氨酸变为缬氨酸,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在这个过程中只是改变了一个氨基酸,但是可能导致血红蛋白的盘曲、折叠方式发生改变,C正确;D、结构决定功能,血红蛋白结构异常,红细胞就会扭曲成镰刀状,运输氧气的能力就会大为削弱,D正确。

故选A。

2.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很难实现完全清除,给患者造成了很多痛苦。

下列对癌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癌细胞分裂较快,间期时间短于分裂期B.癌细胞表面载体蛋白减少,易在组织间转移扩散C.癌细胞内的细胞核、染色体都可能已经出现异常D.每个人都含有原癌基因,因此达到一定年龄后都会患癌症【答案】C【分析】癌细胞是指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2025年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练习:第七章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练习3 生物的进化(含解析)

2025年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练习:第七章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练习3 生物的进化(含解析)

练习3生物的进化1.[2023浙江6月]不同物种体内会存在相同功能的蛋白质,编码该类蛋白质的DNA序列以大致恒定的速率发生变异。

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人体内编码某种蛋白质的同源DNA 序列比对结果如下表,表中数据表示DNA序列比对碱基相同的百分率。

大猩猩黑猩猩人猩猩96.61%96.58%96.70%大猩猩98.18%98.31%黑猩猩98.4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表中数据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证据B.猩猩出现的时间早于大猩猩、黑猩猩C.人类、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具有共同的祖先D.黑猩猩和大猩猩的亲缘关系比黑猩猩与猩猩的亲缘关系远2.[2024武汉模拟]下列有关生物进化证据的说法错误的是()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B.当今许多生物都有能进行生长、代谢和增殖的细胞,也为生物有共同祖先提供支持C.成年人没有鳃裂和尾,而成年的鱼有鳃和尾,这一点不支持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观点D.不同的生物都含有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这也从分子水平上支持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观点3.[2023浙江6月]浙江浦江县上山村发现了距今1万年的稻作遗址,证明我国先民在1万年前就开始了野生稻驯化。

经过长期驯化和改良,现代稻产量不断提高。

尤其是袁隆平院士团队培育成的超级杂交稻品种,创造水稻高产新纪录,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杰出贡献。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在水稻驯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B.现代稻的基因库与野生稻的基因库完全相同C.驯化形成的现代稻保留了野生稻的各种性状D.超级杂交稻品种的培育主要利用基因重组原理4.[2023铁岭模拟]枯叶蝶在停息时,它的翅很像一片枯叶,这是枯叶蝶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同枯叶蝶一样,所有的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

下列关于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分析正确的是()A.达尔文认为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C.枯叶蝶表现这种性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D.适应具有普遍性,且是绝对的、完全适应的5.[2023海南]某学者按选择结果将自然选择分为三种类型,即稳定选择、定向选择和分裂选择,如图所示。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澳洲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研究认为在200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迁移到该岛时一部分生活在pH较高的石灰岩上开花较早另一部分生活在pH较低的火山灰上开花较晚由于花期不同不能相互授粉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这两个物种的形成是定向变异的结果B. 最初迁移到该岛时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差别较大C. 花期不同阻碍了基因交流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D. 若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A、变异是不定向的 A错误B、最初迁移到该岛时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差别不大 B错误C、花期不同阻碍了基因交流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 C正确D、环境条件保持稳定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如基因突变等原因 D错误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尽最大可能维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精细平衡加强环境的治理与生态的修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我们要优先发展经济经济发展了再对破坏的环境进行修复B. 对于已经破坏的环境要加强生态修复比如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等C. 保护环境并非禁止利用环境资源合理利用环境资源才能可持续发展D. 进行生态修复时要因地制宜兼顾自然、经济、社会的发展【答案】A【解析】解 A.我们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不能走先破坏再治理的老路 A 错误B.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等措施可以进行生态修复 B正确C.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才能可持续发展 C正确D.生态环境的保护要兼顾自然、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D正确故选 A3.科学家对某地一种蟹的体色深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此地各种蟹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该种群的基因库B. 蟹种群内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的下降而减少C. 蟹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D. 中间体色个体数目最多说明中间体色可能与环境色彩较接近更适应环境【答案】D【解析】解 A.基因库是一个群体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的总和此地各种蟹组成的基因库不能称为该蟹种群的基因库 A错误B.种群内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的下降而增加 B错误C.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C错误D.中间体色可能与环境色彩较接近这样的个体不容易被捕食者发现生存并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多相应的基因型频率较高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导致中间体色个体较多 D正确故选 D4.如图表示雄果蝇进行某种细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细胞(Ⅰ~Ⅳ)中遗传物质或其载体(①~③)的数量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 Ⅲ只能代表减数分裂Ⅱ后期B. 在Ⅱ阶段的细胞内有2对同源染色体C. 在Ⅳ阶段的细胞内可能发生染色体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 在Ⅱ、Ⅳ阶段的细胞内都可能含有两个Y染色体【答案】C【解析】解根据图示分裂结果可以看出该分裂为减数分裂因此可以判断①是染色体②是染色单体③是DNA 图中Ⅰ可以表示减数分裂结束产生的生殖细胞Ⅱ可表示减数分裂Ⅱ的前期和中期Ⅲ可表示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Ⅳ表示减数分裂Ⅰ时期A.Ⅲ可表示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Ⅳ表示减数分裂Ⅰ时期 A错误B.Ⅱ中染色体数目减半且存在染色体单体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时期没有同源染色体 B 错误C.Ⅳ表示减数分裂Ⅰ可能发生染色体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C正确D.能含有两个Y染色体的时期是减数分裂Ⅱ后期所以只能在Ⅲ阶段的细胞内 D错误故选 C5.鼠尾草的雌蕊高度专化成为活动的杠杆系统并与蜜蜂的大小相适应当蜜蜂前来采蜜时根据杠杆原理上部的长臂向下弯曲使顶端的花药接触到蜜蜂背部花粉便散落在蜜蜂背上由此无法推断出()A. 在鼠尾草进化的过程中导致雄蕊专化的基因频率升高B. 鼠尾草不能在没有蜜蜂的地方繁衍后代C. 鼠尾草雄蕊的形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 鼠尾草花的大小、形态等常与传粉昆虫的大小、形态、口器的类型和结构等特征相适应属于共同进化【答案】B【解析】解 AC.鼠尾草雄蕊的形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使鼠尾草的雄蕊高度专化的基因频率升高 AC正确B.鼠尾草可通过蜜蜂和其他昆虫传粉没有蜜蜂的地方也可以繁衍后代 B错误D.共同进化指不同的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鼠尾草花的大小、形态等常与传粉昆虫的大小、形态、口器的类型和结构等特征相适应属于共同进化 D正确故选 B6.下列关于进化理论叙述正确的是()①拉马克认为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②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同属于一个物种的生物就成了不同的物种③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④“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较多的物种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⑤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⑥有性生殖的出现加速了生物进化的进程A. ①③④⑤⑥B. ②③④⑤⑥C. ③④⑤⑥D. ①②③⑥【答案】A【解析】7.下列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模型的是()A.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B. 遗传变异→生存斗争→过度繁殖→适者生存C. 过度繁殖→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D. 适者生存→遗传变异→生存斗争→过度繁殖【答案】A【解析】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前提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手段和动力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和基础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达尔文的进化论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8.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B. 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C. 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物种多样性D. 农田的存在使得松鼠基因发生了适应农田的突变【答案】B【解析】9.假设甲梨蝇种群中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且数量相等乙果蝇种群中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且数量相等现将两种群果蝇混合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混合前甲、乙种群的A基因频率相同B. 混合前甲、乙种群的Aa基因型频率不同C. 若两种群随机交配则子一代的A基因频率为25%D. 若甲、乙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子一代的A基因频率为50%【答案】D【解析】A、混合前甲种群中Aa=50% aa=50% 因此A的基因频率=50% \times\frac12 = 25% 乙种群中AA=50% Aa=50% A的基因频率=50%+50% \times \frac12 = 75% A错误B、混合前甲、乙种群的Aa基因型频率都是50% B错误C、若两种群随机交配则子一代的A基因频率为50% C错误D、若甲、乙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有\frac14AA、\frac12Aa、\frac14aa 则子一代的A基因频率为50% D正确10.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实例中属于间接价值的是()A. 大自然中许多生物多姿多彩具有观赏价值B. 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C. 有些生物的特殊功能对科学研究有作用D. 对人体有害的病原体存在尚不清楚的价值【答案】B【解析】解 A.大自然中许多生物多姿多彩具有观赏价值属于直接价值 A错误B.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属于间接价值 B正确C.有些生物的特殊功能对科学研究具有启发作用属于直接价值 C错误D.对人体有害的病原体存在尚不清楚的价值属于潜在价值 D错误故选 B11.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 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动物园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B. 斯坦利提出的“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基因的多样性C.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措施D. 模拟鸟类外形的原理研制出的飞机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C【解析】解 A.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建立动物园属于易地保护 A错误B.斯坦利提出的“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B错误C.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措施 C正确D.模拟鸟类外形的原理研制出的飞机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错误故选 C12.随着青霉素的广泛应用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对青霉素的耐药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随着青霉素的广泛应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内形成了新的物种B. 耐药性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C. 耐药性的形成原因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青霉素的作用下产生了耐药性变异D. 广泛应用的青霉素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不断地发生着进化【答案】D【解析】解 A.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没有新物种的产生 A错误B.细菌是原核生物不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B错误C.青霉素的作用是进行了自然选择耐药性变异在选择前就已经存在 C错误D.广泛应用青霉素会导致抗药性基因频率提高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不断发生进化 D正确故选 D13.许多动物在不同生活季节数量有很大差异春季繁殖夏季数量增加到最多到了冬季由于寒冷、缺少食物等原因而大量死亡第二年春季由残存的少量个体繁殖增多形成一个如下图所示的瓶颈模式图中·为抗药性个体瓶颈部分表示动物数量减少的时期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 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了该种群生物进化的方向B. 在图中所示的三年间因为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该种群进化形成了新物种C. 使用杀虫剂诱发抗药基因的产生使抗药性基因的频率增加D. 变异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环境的变化【答案】D【解析】A项突变和基因重组只能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项在图中所示的三年间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只能表明生物发生了进化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C项使用杀虫剂是对抗药个体进行选择而不是诱发抗药基因的产生D项变异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环境的变化能适应环境的变异就是有利变异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异就是有害变异故选D14.某地因甲虫成灾长期使用乙酰甲胺磷来杀灭甲虫甲虫的数量先减少后逐渐回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在甲虫数量变化过程中甲虫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B. 长期使用乙酰甲胺磷诱导甲虫产生基因突变从而产生抗药性C. 使用乙酰甲胺磷后甲虫数量逐渐恢复是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D. 使用乙酰甲胺磷后甲虫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未形成新物种【答案】D【解析】解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A错误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B错误C.使用乙酰甲胺磷后甲虫数量逐渐恢复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错误D.使用乙酰甲胺磷后甲虫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未形成新物种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 D正确故选 D15.在用杀虫剂防治害虫时敏感型个体容易被杀死抗药型个体易生存但在越冬期容易生存下来的却是敏感型个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抗药基因在使用杀虫剂前已经存在B. 抗药性对该害虫来说总是有利的变异C. 该实例说明杀虫剂和严寒决定了害虫进化的方向D. 若停止使用杀虫剂抗药基因频率会逐年下降【答案】B【解析】A、害虫的抗药性是本来就有的 A正确B、性状的有利和无利是相对的在用杀虫剂防治害虫时抗药型个体易生存但在越冬期容易生存下来的却是敏感型个体 B错误C、该实例说明杀虫剂和严寒决定了害虫进化的方向 C正确D、停止使用杀虫剂不抗药的个体就会繁殖增多抗药基因频率会逐年下降 D正确16.对429人的ABO血型的基因型进行了检测并计算得到 I^A的频率为0.24 I^B的频率为0.06 i的频率为0.70 问该人群中O型血的人数是()A. 200人B. 210人C. 220 人D. 230人【答案】B【解析】解由题意可知 I^A的频率为0.24 I^B的频率为0.06 i的频率为0.70 由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可得 ii的基因型频率是=0.7×0.7=0.49 因此该人群中O型血(ii)的人数是429×0.49≈210人故选 B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8小题每题10分共计80分)17.(1)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________的结果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功能体现了它的间接价值该价值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它的直接价值17.(2)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在_________________层次上进行的保护合理利用是对生物多样性最好的保护如定期采用________法调查一定海域某种鱼类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科学确定成鱼的捕捞量使其年龄组成长期维持________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17.(3)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可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进行某兴趣小组以“使用农药对农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影响”为课题进行相关研究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 在对因变量进行检测时常用____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获得实验数据【答案】(1)共同进化, 生态, 大于【解析】解(1)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体现了它的间接价值该价值大于它的直接价值【答案】(2)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 标志重捕, 增长【解析】(2)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层次上进行的保护海洋中鱼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应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一定海域某种鱼类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科学确定成鱼的捕捞量使其年龄组成长期维持增长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答案】(3)方向和速度, 使用农药, 取样器取样【解析】(3)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可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使用农药对农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是使用农药因变量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而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采用某取样器取样法18.(1)在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相邻营养级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_ 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往往是可变的其原因是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18.(2)植物同化的能量可通过两条途径流向分解者这两条途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3)草原作为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和生态屏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答案】(1)捕食、竞争, 生物有迁出和迁入(动物发育不同阶段及不同季节食性有改变)【解析】解(1)种间关系包括互利共生、捕食寄生、竞争等相邻营养级可能是捕食、竞争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往往是可变的其原因是生物有迁出和迁入或动物发育不同阶段及不同季节食性有改变【答案】(2)植物的残枝败叶、遗体等直接流向分解者, 通过植食动物的粪便流向分解者【解析】(2)植物同化的能量可通过两条途径流向分解者一条为植物的残枝败叶、遗体等直接流向分解者另一条为通过植食动物的粪便流向分解者【答案】(3)直接价值和间接【解析】(3)草原作为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作为生态屏障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体现的是生态方面的价值属于间接价值19.(1)装置之所以能用于测定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是通过检测________体积变化实现的19.(2)如果将装置置于光下测定净光合速率时加入 NaHCO_3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 这时合成H和ATP的细胞器有________19.(3)如果要测定呼吸速率需将整个装置必须放在黑暗环境中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此时应选用NaOH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 若测定期间大气压突然升高则测定的呼吸速率值将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1)\ O_2【解析】(1)在测定光合速率时小玻璃瓶中的 NaHCO_3溶液为 CO_2的缓冲液能保证容器内 CO_2浓度的稳定同时还能满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需求而在测定呼吸速率时小玻璃瓶中的NaOH溶液可以吸收 CO_2 从而保证了容器内无 CO_2 二者都是通过检测O_2体积变化实现的【答案】(2)保证容器内\ CO_2浓度的稳定, 叶绿体和线粒体【解析】(2)将装置置于光下测定净光合速率时加入 NaHCO_3溶液的目的是保证容器内 CO_2浓度的稳定这时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合成H和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答案】(3)防止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吸收掉实验装置中的\ CO_2, 偏大【解析】(3)如果要测定呼吸速率需将整个装置必须放在黑暗环境中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光合作用释放 O_2 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此时应选用NaOH溶液其作用是吸收掉实验装置中的 CO_2 单位时间内毛细管内的水滴左移的体积即为呼吸速率若测定期间大气压突然升高就会使液滴向左移动的距离增大即测定的呼吸速率值将会偏大20.(1)大别山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群落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_ 调查发现大别山地区物种的丰富度较高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20.(2)生态学中的“干扰理论”认为人类活动经常干扰群落的演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3)山区多高山峡谷物种多样性高请从物种形成的角度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4)蜘蛛是人工茶园害虫的重要天敌茶园中的蜘蛛分为地面游猎型和茶树上游猎型影响蜘蛛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大别山的原始森林与茶园的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的差异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物种组成,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解析】解 (1)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答案】(2)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解析】(2)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因此生态学中的“干扰理论”认为人类活动经常干扰群落的演替【答案】(3)高山峡容易形成地理隔离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导致新物种的形成【解析】(3)高山峡谷易形成地理隔高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导致新物种形成因此山区多高山峡谷物种多样性高【答案】(4)食物和栖息空间, 两者营养结构复杂程度不同自我调节能力不同【解析】(4)影响蜘蛛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一般情况下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呈正相关由于大别山的原始森林与茶园的食物网复杂程度不同(营养结构复杂程度不同)两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同所以二者的抵抗力稳定性存在差异21.(1)岛屿Ⅰ的所有甲种鸟类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________ 丙种鸟与甲种鸟由于长期的地理隔离而逐渐形成了________ 从而成为不同的物种21.(2)在 Y_3\sim Y_4时间段内乙种鸟种群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21.(3)在________时间段内乙种鸟种群发生了进化其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在________作用下的定向改变【答案】(1)基因库, 生殖隔离【解析】解(1)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这个种群的基因库故岛屿Ⅰ的所有甲种鸟类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基因库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导致生殖隔离的形成进而形成新物种【答案】(2)0.1【解析】(2)据图可知在 Y_3\sim Y_4时间段内乙种鸟种群A的基因频率为0.9 故a的基因频率为 1-0.9=0.1【答案】(3)\ Y_1sim Y_3, 自然选择【解析】(3)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据图可知在 Y_1\sim Y_3时间段内A的基因频率由0.1变为0.6 故乙种鸟种群发生了进化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的定向改变22.材料一的实验说明抗药性差异甲虫的存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多样性DDT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到了选择作用并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其直接作用的是________22.材料一中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产生抗药性差异不同的种群中雌雄甲虫之间仍然可以产生可育后代这说明人工选择的不同甲虫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________22.材料二中A地区人群中各种基因型比例如图①计算A地区中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__②画出B地区流行疟疾后人群中各种基因型的大致比例图【答案】基因, 生物的个体(或个体的表现型)【解析】抗药性差异甲虫的产生是突变导致的甲虫的基因有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答案】基因交流【解析】抗药性差异不同的种群中雌雄甲虫之间可以产生可育后代说明不同甲虫种群的基因库之间能进行基因交流不同甲虫种群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答案】①94%, ②如图【解析】①由图中数据可知 A的基因频率为90%+8%×1/2=94% ②B地区人群中Aa个体对疟疾有较强抗性所以Aa个体所占比例最大 AA个体对疟疾抵抗能力弱故所占比例较小 aa个体既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又对疟疾抵抗能力弱故所占比例最小23.(1)图1表示4个不同地区的4种树木群落其中不同的树轮廓表示不同树种每一树轮廓分别代表10个个体其中具有最高的物种丰富度是________群落23.(2)“北部子弹蚁”被引入西部群落在当地已经构成了生态入侵它与西部群落的本地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________的关系导致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锐减23.(3)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2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仅从该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猎物和捕食者K值的数据分别为________ 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________调节23.(4)图3是子弹蚁不同时间的种群增长速率该属于________增长模型图中的________时期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若探路的蚂蚁发现了食物会留下一条气味组成的路径然后去召集同伴该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23.(5)图4表示雨林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其中代表分解者的是________(填字母)如表表示的是图4的能量流动情况(单位 \times 10^12千焦)分析表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千焦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D 18 6 12【答案】(1)西部【解析】解(1)上述群落中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是西部物种多样性最高的是北部【答案】(2)竞争和捕食【解析】(2)“北部子弹蚁”与本地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竞争和捕食的关系造成生物入侵导致入侵地生物多样性锐减【答案】(3)\ N_2、\ P_2, 反馈【解析】(3)据图分析猎物数量在 N_2处上下波动所以猎物K值为 N_2 捕食者数量在 P_2处上下波动所以捕食者K值为 P_2 种群数量保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存在反馈调节。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8小题每题3分共计54分)1.原始鸟卵是白色无斑纹的现在的鸟卵在卵色、斑纹等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别科研人员发现洞巢中鸟卵往往为白色开放性巢的鸟卵一般有颜色或斑纹某些鸟类会将卵产到其他鸟的巢中由其代孵卵以下关于卵色的推测不合理的是()A. 开放性巢鸟卵的颜色或斑纹降低了卵的隐蔽性B. 在光线差的环境下白色卵利于亲鸟孵卵和翻卵C. 代孵卵与鸟巢中原有卵的卵色和斑纹高度相似D. 卵的颜色深浅或斑纹的有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A【解析】 A 、为了避免开放性巢内鸟卵被其它鸟发现卵的颜色或斑纹增强了卵的隐蔽性 A错误B、在光线差的环境下白色卵利于亲鸟孵卵和翻卵 B正确C 、代孵卵与鸟巢中原有卵的卵色和斑纹高度相似这样可以顺利由其代孵卵 C正确D、卵的颜色深浅或斑纹的有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正确2.到了寒冷的冬天柳树纷纷落叶而松树却依然是郁郁葱葱这表明()A. 柳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松树适应寒冷的环境B. 它们都能适应寒冷的环境C. 柳树适应寒冷的环境松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D. 它们之间进行着种间斗争【答案】B【解析】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而需水较多的水莲在很难成活.冬天柳树的叶子纷纷落下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因进行蒸腾作用的热量散失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因此冬季植物落叶是植物对冬季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松树、柏树的叶细如针叶的气孔较少而且气孔深陷表皮下叶的表面还有一层蜡质保护因此蒸腾作用非常弱可以减少热量散失适应冬天寒冷的环境.它们均能适应环境只是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故选 B.3.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中的个体D.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答案】C【解析】 A 、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并决定进化的方向 A正确B、生物进化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 B正确C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C错误D、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D正确4.甲海岛上的某种鸟一部分迁徙到乙、丙两个海岛(如图三个岛屿相互隔绝)如表为科研人员在调查初期和若干年后获得的决定羽毛颜色相关基因的调查结果(B一黑色、b 一灰色、 B_1一黄色)下列推测正确的是()A. 三个岛屿上的这种鸟既存在地理隔离也存在生殖隔离B. 鸟类迁入新岛屿后会与天敌和无机环境共同进化C. 甲、丙两个岛屿的海鸟与羽毛颜色有关基因的进化方向相同D. 乙岛屿的环境促进羽毛颜色基因发生定向突变产生\ B_1基因【答案】B【解析】解 A.甲岛屿的鸟迁到乙、丙两岛屿后存在地理隔离但是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B.生物的进化是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因此鸟类迁入新岛屿后会与其食物、天敌和无机环境共同进化 B正确C.由表格可知甲岛屿海鸟种群进化过程中B基因频率逐渐升高 b基因频率逐渐降低丙岛屿海鸟种群在进化过程中B基因频率逐渐降低 b基因频率逐渐升高二者进化的方向不同 C错误D.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D错误故选 B5.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使用农药导致菜青虫发生抗药性变异B. 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C. 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不断积累D. 环境是造成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答案】C【解析】A项抗药性的产生并不是因为农药的使用抗药性在农药使用之前就已经出现A错误B项菜青虫抗药性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错误C项通过自然选择可导致有利变异的积累 C正确D项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力 D错误故选C6.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不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B. 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C.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能说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D. 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它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A【解析】A.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 A错误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B正确C.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是形成了物种多样性但生物多样性除了物种多样性之外还有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正确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它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正确故选A7.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B. 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改变说明物种在进化C. 基因型Aa的个体逐代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 A的基因频率大于a的基因频率D. 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突变是生物发生进化的重要原因【答案】D【解析】A.男性患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 Y染色体上没有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因此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与女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相等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而非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Aa个体逐代自交的过程中A、a传递给子代的概率相同因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 和a基因频率相等D.可遗传变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通过突变产生大量的可遗传变异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发生进化故选D8.下列叙述中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A. 食蚁兽具有长舌是因为它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而反复不断伸长的缘故B. 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因为杀虫剂使害虫产生抗药能力并在后代中不断积累C. 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相互选择结果狼和鹿的奔跑速度都变快D. 现在人们都生活在不同的人工环境中因此人类的进化不再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答案】C【解析】解 A.强调环境的变化是物种产生变化的原因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生物为了适应环境某些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发达并且传递给下一代这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观点A错误B.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杀虫剂对害虫进行了选择的结果 B错误C.狼和鹿的奔跑速度都变快说明鹿和狼相互选择生存下来的类型经过一代代的积累结果发展成为具有各自特征的种群这符合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 C正确D.人们生活在不同的人工环境中但仍然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 D错误故选 C9.一个鼠的种群生活在一个山谷(甲区域)中后来由于山洪暴发一条大河发生了改道使甲区域又分隔出乙、丙两个区域原生活在甲区域中的鼠种群也被分隔成三部分彼此之间不能接触下图所示为刚分隔时和分隔多年后决定鼠毛色的相关基因的调查结果只考虑图中的一对等位基因B和b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甲区域中的种群只有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基因型频率并没有变化B. 三个区域中的等位基因都因基因突变产生了新的基因C. 甲、丙两个区域中的环境条件相似但二者存在着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D. 无论再经过多少年的变化三个区域中等位基因频率之和始终等于1【答案】D【解析】解 A.比较甲区域中B和b的基因频率可以看出不仅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基因型频率也发生了变化 A错误B.只有乙区域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B错误C.甲区域和丙区域的鼠存在着地理隔离但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C错误D.等位基因频率之和始终等于1 D正确故选 D10.马鹿属于北方森林草原型动物分布范围较大栖息环境也极为多样只有雄马鹿才有很大的角雌马鹿仅在相应部位有隆起的嵴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不同环境中的马鹿属于不同的种群B. 雌雄马鹿的性状不同说明雌雄马鹿属于两个物种C. 雄马鹿有角雌马鹿无角说明生物的变异是定向的D. 马鹿可栖息于多样的环境中说明环境对生物的性状无影响【答案】A【解析】解 A.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不同环境中的马鹿属于不同的种群 A正确B.雌雄马鹿的性状不同但二者可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属于同一个物种 B错误C.生物的变异具有不定向性 C错误D.生物的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对性状有影响 D错误故选 A11.如图表示自Q点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 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Q后基因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B. 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 的基因频率均为50%C. 环境条件发生变化使得该种群产生了适应性变异D.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答案】C【解析】A、分析题图可知 Q以后A的基因频率升高 a的基因频率降低说明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A正确B、P点两曲线相交说明A与a的基因频率相等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B正确C、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不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变化对不定向的变异起选择作用 C错误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由于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所以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D正确12.“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是哪位科学家提出的()A. 萨顿B. 摩尔根C. 孟德尔D. 艾弗里【答案】A【解析】解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故选 A13.某种植物雄株(只开雄花)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 雌株(只开雌花)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 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 分别控制阔叶和细叶且带有 X^a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使受精卵致死用阔叶雄株和杂合阔叶雌株进行杂交得到 F_1 再让 F_1相互杂交得到 F_2 下列关于 F_2的说法错误的是()A. 雄株数∶雌株数为2∶1B. 雌株的叶型表现为阔叶C. 雄株中阔叶∶细叶为3∶1D. 雌株中 A基因的频率为5/8【答案】D【解析】解 A.阔叶雄株 X^AY与杂合阔叶雌株 X^AX^a进行杂交得到 F_1 F_1中雄株 \dfrac12X^AY、 \dfrac12X^aY 可产生 \dfrac14X^A、 \dfrac14X^a、 \dfrac12Y三种配子雌株为 \dfrac12X^AX^ A、 \dfrac12 X^AX^a 可产生 \dfrac34X^A、 \dfrac14X^a两种配子 F_1相互杂交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由于带有 X^a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致死理论上 F_2中雌株只有 \dfrac12 存活故雄株数∶雌株数为2∶1 A正确B.由于带 X^a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致死所以 F_2雌株的叶型表现为阔叶 B正确C. F_2雄株中阔叶( X^AY)∶细叶( X^aY)=(\dfrac34\times\dfrac23)∶(\dfrac14\times\dfrac23)=3∶1 C正确D. F_2雌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3X^AX^A、 1X^AX^a 则雌株中A的基因频率∶a的基因频率为(3×2+1)∶1=7∶1 故 F_2雌株中 A基因的频率为7/8 D错误故选 D14.下列对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践行最为合理的是()A. 政府实行经济林转化为生态林的补贴政策B. 张某大量收购、运输国家重点保护树种“红豆杉”C. 李某私自开办养鸡场并把鸡粪排入河流D. 某村主任私自带领村民开发河滩、采挖砂石【答案】A【解析】解 A.昭平政府实行经济林转化为生态林的补贴政策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利于建设绿水青山 A正确B.张某大量收购、运输国家重点保护树种“红豆杉” 破坏了生物多样性不利于建设绿水青山 B错误C.李某私自开办养鸡场并把鸡粪排入河流污染了河流不利于建设绿水青山 C错误D.村主任私自带领村民开发河滩、采挖砂石破坏了自然资源不利于建设绿水青山 D错误故选 A15.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实例中属于间接价值的是()A. 大自然中许多植物资源具有药用价值B. 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C. 有些生物的特殊功能对科学研究具有启发作用D. 对人体有害的病原体存在尚不清楚的价值【答案】B【解析】解 A.大自然中许多植物资源具有药用价值属于直接价值 A错误B.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属于间接价值 B正确C.有些生物的特殊功能对科学研究具有启发作用属于直接价值 C错误D.对人体有害的病原体存在尚不清楚的价值属于潜在价值 D错误故选 B1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生物进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而种群的基因库可不发生改变B. 然选择对同种生物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可能不同C. 若某性状有三种表现型则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各等位基因频率之和大于1D. 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往往都会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进化即共同进化【答案】B【解析】解 A.生物进化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种群的基因种类和数量都会改变种群基因库也必然会发生变化 A错误B.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由于所处环境不同对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所起的作用可能不同 B 正确C.一个性状不论有几种表现型控制该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或复等位基因频率之和均为1 C错误D.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进化不属于共同进化 D错误故选 B17.下列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叙述错误的是()A. 对我国大熊猫等濒危动物一般宜采用就地保护而不宜采用易地保护B. 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措施C.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的形成过程D. 利用沙棘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C【解析】A、对濒危物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为就地保护 A正确B、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措施 B正确C、生物多样性除了物种多样性还包括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错误D、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故利用沙棘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故选C.18.研究人员已经弄清了青蒿细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径(如图中实线方框内所示)并且发现酵母细胞也能够产生合成青蒿酸的中间产物FPP(如图中虚线方框内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在FPP合成酶基因表达过程中 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B. 根据图示代谢过程科学家在培育能产生青蒿素的酵母细胞过程中需要向酵母细胞中导入ADS酶基因和CYP71AV1酶基因C. 酵母细胞导入相关基因后这些基因能正常表达但酵母菌合成的青蒿素仍很少根据图解分析原因可能是酵母细胞中部分FPP用于合成固醇D. 图中②过程需要氨基酸、tRNA、核糖体和有关酶的参与与线粒体无关【答案】D【解析】A.细胞核中转录形成的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A正确B.由图可知酵母细胞能合成FPP合成酶但不能合成ADS酶和 CYP71AV1酶即酵母细胞缺乏ADS酶基因和CYP71AV1酶基因因此要培育能产生青蒿素的酵母细胞需要向酵母细胞中导入ADS酶基因和CYP71AV1酶基因 B正确C.由图可知酵母细胞中部分FPP用于合成固醇因此将相关基因导入酵母菌后即使这些基因能正常表达酵母菌合成的青蒿素仍很少 C正确D.图中②过程为翻译需要氨基酸、tRNA、核糖体的参与同时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D 错误故选D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10分共计60分)19.(1)图1表示4个不同地区的4种树木群落其中不同的树轮廓表示不同树种每一树轮廓分别代表10个个体其中具有最高的物种丰富度是________群落19.(2)“北部子弹蚁”被引入西部群落在当地已经构成了生态入侵它与西部群落的本地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________的关系导致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锐减19.(3)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2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仅从该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猎物和捕食者K值的数据分别为________ 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________调节19.(4)图3是子弹蚁不同时间的种群增长速率该属于________增长模型图中的________时期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若探路的蚂蚁发现了食物会留下一条气味组成的路径然后去召集同伴该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19.(5)图4表示雨林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其中代表分解者的是________(填字母)如表表示的是图4的能量流动情况(单位 \times 10^12千焦)分析表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千焦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答案】(1)西部【解析】解(1)上述群落中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是西部物种多样性最高的是北部【答案】(2)竞争和捕食【解析】(2)“北部子弹蚁”与本地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竞争和捕食的关系造成生物入侵导致入侵地生物多样性锐减【答案】(3)\ N_2、\ P_2, 反馈【解析】(3)据图分析猎物数量在 N_2处上下波动所以猎物K值为 N_2 捕食者数量在 P_2处上下波动所以捕食者K值为 P_2 种群数量保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存在反馈调节【答案】(4)S, \ t_2, 信息传递【解析】(4)图3的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为0 表明雨林中的子弹蚁种群属于S型增长模型图中的 t_2时期子弹蚁的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若探路的蚂蚁发现了食物会留下一条气味组成的路径然后去召集同伴该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答案】(5)C, \ 900times 10^12, 18%【解析】(5)图乙中代表分解者的是C 分析图丙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能量即 900\times 10^12千焦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8\times 10^12÷ 100\times 10^12)\times 100\% =18\%20.(1)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对人类的________条染色体进行测序20.(2)为了得到高纯度的少数民族DNA样本采样地点选在偏远的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主要原因是地理隔离使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概率小从而阻止了各民族之间的________20.(3)如图为在某段时间内种群甲中的基因A的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①图中在________时间段内甲种群生物发生了进化其中________基因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在T点时________(填“是”“否”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②若时间单位为年在某年时甲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30%和60% 则此时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 现假设甲种群所生存的环境发生一种新的变化使得生存能力AA=Aa >aa 其中aa个体每年减少10% 而AA和Aa个体每年均增加10% 则下一年时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答案】(1)24【解析】解(1)人类细胞中含有23对染色体但由于男性的性染色体不同因此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对人类的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XY染色体)进行测序【答案】(2)基因交流【解析】(2)为了得到高纯度的少数民族DNA样本采样地点选在偏远的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主要原因是地理隔离使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几率小从而阻止了各民族之间的基因交流【答案】(3)①QR, A, 不一定, ②25%, 55.1%【解析】(3)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图中QR时间段内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说明该时间段内甲种群生物发生了进化据图可知 A的基因频率逐渐升高说明其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因此T点时不一定形成了新物种②在某年时甲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30%和60% 则此时A的基因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1/2Aa的基因型频率=10%+1/2×30%=25% 现假设甲种群中共有100个个体则AA、Aa和aa的个体数依次是10、30、60个若aa个体每年减少10% 而AA和Aa个体每年均增加10% 则下一年时种群中AA、Aa和aa的个体数依次是11、33、54个因此aa的基因型频率=54/(54+33+11)×100%=55.1%21.(1)一万多年后 D湖中的________称为鳉鱼种群的基因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_______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21.(2)现在有人将四个湖泊中的一些鳉鱼混合养殖结果发现 A、B两湖的鳉鱼(a和b)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则它们属于________(填“同一个”或“两个不同的”)物种来自C、D两湖的鳉鱼(c和d)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且子代之间存在一定的性状差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填“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或“生态系统多样性”)21.(3)如果C湖泊中鳉鱼体色有黑色和浅灰色其为一对相对性状黑色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 环境变化后鳉鱼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1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10% 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该种群________(填“有”或“没有”)进化成一个新物种【答案】(1)所有鳉鱼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突变和基因重组【解析】解(1)种群中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基因库故D湖中的所有鳉鱼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鳉鱼种群的基因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其中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答案】(2)两个不同的, 基因多样性【解析】(2)虽然A、B两湖的鳉鱼(a和b)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所以A、B两湖的鳉鱼产生了生殖隔离他们属于两个物种来自C、D两湖的鳉鱼(c和d)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说明C、D两湖的鳉鱼还是同一个物种没有产生生殖隔离因此体现的是基因多样性【答案】(3)52.4%, 没有【解析】(3)根据A的基因频率为50% 可知群体中AA的个体占25% Aa的个体占50% aa的个体占25% 假设开始鳉鱼的种群数量为200只(AA为50只 Aa为100只 aa为50只)环境变化后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10% 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10% 则AA的数量为55只 Aa的数量为110只 aa的数量为45只所以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110+55×2)÷(55×2+110×2+45×2)×100%≈52.4% 基因频率改变只能说明生物进化了由于各个基因型的个体仍然可以进行基因交流所以没有进化形成新物种。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如图表示某群岛上蝉的物种演化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不同种的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由乙形成丙和丁的过程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B. 物种戊的形成是基因频率不定向改变的结果C. 由甲形成乙和戊的过程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 群岛上各种蝉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相互影响【答案】B【解析】解 A.变异是不定向的而A岛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最终形成了丙和丁两个物种A正确B.新物种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淘汰了不利变异保留了有利变异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B错误C.新物种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正确D.生物进化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过程 D正确故选 B2.如图表示自Q点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 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Q后基因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B. 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 的基因频率均为50%C. 环境条件发生变化使得该种群产生了适应性变异D.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答案】C【解析】A、分析题图可知 Q以后A的基因频率升高 a的基因频率降低说明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A正确B、P点两曲线相交说明A与a的基因频率相等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B正的变异起选择作用 C错误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由于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所以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D正确3.某植物果穗的长短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种群中短果穗、长果穗植株各占一半从该种群中随机取出足够多数量的短果穗、长果穗的植株分别进行自交发现50%长果穗植株的子代中出现短果穗而短果穗植株的子代中未出现长果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短果穂是由显性基因A控制长果穂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B. 长果穗植株自交后代中出现短果穗植株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 该种群中控制短果穗的基因频率高于控制长果穗的基因频率D. 该种群随机传粉一代传粉前后A频率与AA频率均不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解 A.50%长果穗植株的子代中出现短果穗而短果穗植株的子代中未出现长果穗这说明长果穗相对于短果穗为显性性状长果穂是由显性基因A控制短果穂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 A错误B.长果穗植株自交后代中出现短果穗植株是基因分离的结果 B错误C.长果穗中有50%是杂合子即该种群中AA占25% Aa占25% aa占50% 则A的基因频率为37.5% a的基因频率为62.5% 因此该种群中控制短果穗的基因频率高于控制长果穗的基因频率 C正确D.该种群随机传粉一代传粉前后A频率不发生变化但AA频率发生改变 D错误故选 C4.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棉铃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A. 杀虫剂的诱导在前棉铃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在后B. 棉铃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在前杀虫剂的诱导在后C. 杀虫剂的选择在前棉铃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在后D. 棉铃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在前杀虫剂的选择在后【答案】D【解析】解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杀虫剂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杀虫剂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因此棉铃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在前杀虫剂的选择在后故选 D5.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A. 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B. 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C. 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D. 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D【解析】解 A.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氨基酸数目没改变氨基酸的改变应该是由碱基对替换引起的 A错误B.甲地区抗性基因频率=2%+20%×1/2=12% B错误C.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为2%+32%×1/2=20% 丙地区的抗性基因频率为1%+15%×1/2=8.5% 乙地区的抗性基因频率最高但不代表突变率最高 C错误D.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最低则敏感性基因频率最高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正确故选 D6.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现在有关该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 血友病基因只存在于血细胞中并选择性表达B. 该病在家系中表现为连续遗传和交叉遗传C. 若母亲不患病则儿子和女儿一定不患病D. 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答案】D【解析】解 A.血友病基因存在于所有细胞中 A错误B.血友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特点之一是隔代交叉遗传 B错误C.血友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母亲不患病但为携带者则儿子和女儿都有可能会患病 C错误D.血友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正确故选 D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B. 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 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解析】解 A.同一个群体携带同种基因的杂合子比例高近亲繁殖时可以提高该种基因纯合的比例 A正确B.突变的有害还是有利取决于其生存的环境有害变异在环境改变时也可以成为有利变异 B错误C.有新基因产生并稳定遗传后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变了说明生物进化了但不能说明形成了新物种 C错误D.没有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种群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会发生改变的前提是种群数量足够多个体间随机交配 D错误故选 A8.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B. 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改变说明物种在进化C. 基因型Aa的个体逐代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 A的基因频率大于a的基因频率D. 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突变是生物发生进化的重要原因【答案】D【解析】A.男性患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 Y染色体上没有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因此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与女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相等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而非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Aa个体逐代自交的过程中A、a传递给子代的概率相同因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 和a基因频率相等D.可遗传变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通过突变产生大量的可遗传变异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发生进化故选D9.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植物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a、c、f没有地理隔离也不会产生生殖隔离B. a~j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种群基因库C. f~j在一段时期内没有产生新的基因但该种群基因频率有可能发生变化D. 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和周围的无机环境之和称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答案】C【解析】A.由图可知 a、c、f生活在同一个区域没有地理隔离但它们属于三种植物所以存在着生殖隔离 A错误B.基因库是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而图中a~j不是一个种群 B错误C.如果f~j在一段时期内没有产生新的基因但可能因为自然选择该种群基因频率有可能发生变化 C正确D.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和周围的无机环境之和称为生态系统 D错误故选C10.下列对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践行最为合理的是()A. 政府实行经济林转化为生态林的补贴政策B. 张某大量收购、运输国家重点保护树种“红豆杉”C. 李某私自开办养鸡场并把鸡粪排入河流D. 某村主任私自带领村民开发河滩、采挖砂石【答案】A【解析】解 A.昭平政府实行经济林转化为生态林的补贴政策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利于建设绿水青山 A正确B.张某大量收购、运输国家重点保护树种“红豆杉” 破坏了生物多样性不利于建设绿水青山 B错误C.李某私自开办养鸡场并把鸡粪排入河流污染了河流不利于建设绿水青山 C错误D.村主任私自带领村民开发河滩、采挖砂石破坏了自然资源不利于建设绿水青山 D错误故选 A1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实例中属于间接价值的是()A. 大自然中许多植物资源具有药用价值B. 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C. 有些生物的特殊功能对科学研究具有启发作用D. 对人体有害的病原体存在尚不清楚的价值【答案】B【解析】解 A.大自然中许多植物资源具有药用价值属于直接价值 A错误B.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属于间接价值 B正确C.有些生物的特殊功能对科学研究具有启发作用属于直接价值 C错误D.对人体有害的病原体存在尚不清楚的价值属于潜在价值 D错误故选 B12.关于变异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碱基对缺失的基因突变不会导致基因数目减少B. 突变既可能改变基因的结构又可能改变基因的数量或排列顺序C. 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但是都要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D. 突变产生的变异往往有害但生物的进化离不开突变【答案】C【解析】解 A.碱基对缺失的基因突变只会改变基因的种类不会导致基因数目减少 A正确B.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的结构染色体变异可改变基因的数量或排列顺序 B正确C.有些新物种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而直接达到生殖隔离物种形成不都要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多倍体育种就可在短时间内形成新物种 C错误D.突变产生的变异往往有害但生物的进化离不开突变 D正确故选 C翠绿葱茏关于这种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 叶片变黄或变红的原因是叶绿素在低温下分解叶片呈现类胡萝卜素的颜色B. 松柏类植物在低温下依然翠绿葱茏抗寒能力强可能与叶片的结构有关C. 植物落叶过冬与松柏类叶片抗寒都是对环境适应的表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 秋季植物叶片逐渐衰老脱落与植物体内脱落酸等激素的含量变化有关【答案】A【解析】解 A、秋天叶片变黄是低温使叶绿素遭到破坏呈现出类胡萝卜素的颜色变红则是液泡中花青素的颜色 A错误B、抗寒能力强与叶片的结构有关如叶片较窄、角质层较厚、细胞结构紧密度较厚抗寒能力较强 B正确C 、植物落叶过冬与松柏类叶片抗寒都是对环境适应的表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正确D、脱落酸可以抑制细胞分裂抑制植物的生长也能抑制种子的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D正确.故选 A.14.下列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叙述错误的是()A. 对我国大熊猫等濒危动物一般宜采用就地保护而不宜采用易地保护B. 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措施C.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的形成过程D. 利用沙棘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C【解析】A、对濒危物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为就地保护 A正确B、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措施 B正确C、生物多样性除了物种多样性还包括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错误D、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故利用沙棘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故选C.15.下列叙述中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A. 食蚁兽具有长舌是因为它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而反复不断伸长的缘故B. 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因为杀虫剂使害虫产生抗药能力并在后代中不断积累C. 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相互选择结果狼和鹿的奔跑速度都变快D. 现在人们都生活在不同的人工环境中因此人类的进化不再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答案】C【解析】解 A.强调环境的变化是物种产生变化的原因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生物为了适应环境某些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发达并且传递给下一代这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观点A错误B.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杀虫剂对害虫进行了选择的结果 B错误C.狼和鹿的奔跑速度都变快说明鹿和狼相互选择生存下来的类型经过一代代的积累结果发展成为具有各自特征的种群这符合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 C正确D.人们生活在不同的人工环境中但仍然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 D错误故选 C16.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B. 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 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D. 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答案】A【解析】解 A.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有利于其他生物的生存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A错误B.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正确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其他生物的生存从而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 C正确D.基因控制酶的合成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 D正确故选 A17.假设在一草原上存在一种一年生植物后来该草原上出现了一条汹涌的大河将该植物分隔在两地就这样经过了几千年的变化现在两地该一年生植物杂交后产生的种子都不具有生命力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现在两地的该一年生植物存在生殖隔离B. 两地的该一年生植物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异C. 自然选择决定该一年生植物进化的方向D. 该一年生植物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有关【答案】D【解析】解 A.生殖隔离是指亲缘关系接近的类群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交配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隔离机制 A正确B.存在生殖隔离形成了新物种说明产生的变异是可遗传的 B正确C.自然选择决定该一年生植物进化的方向 C正确D.该一年生植物基因频率的变化既与环境的选择有关也与遗传物质的变化有关 D错误故选 D18.朱鹮是一种有着优美体态和美丽外表的鸟类曾广泛分布于东亚后来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1981年全球只剩余13只朱鹮其中中国7只、日本6只(未成功繁育全部死亡)在我国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朱鹮的数量已经由7只发展到7000多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7000多只朱鹮全部来自于7个亲代会导致现存朱鹮遗传多样性较低B. 朱鹮曾经近乎灭绝说明其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C. 朱鹮天敌的存在不利于朱鹮种群的进化D. 通过测定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可比较朱鹮与丹顶鹤亲缘关系远近【答案】C【解析】解 A.朱鹮全部来自于7个亲代产生的变异类型较少朱鹮的遗传多样性较低 A 正确B.朱鹮几乎灭绝说明在环境变化后对环境适应的个体存活下来不适应环境的个体死亡B正确C.生物之间协同进化朱鹮天敌的存在有利于朱鹮种群的进化 C错误D.通过比较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可以比较朱鹮与丹顶鹤之间的亲缘关系若氨基酸的序列接近说明两者的亲缘关系较近 D正确故选 C19.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是()A. 用进废退学说B. 自然选择学说C. 过度繁殖学说D. 生存斗争学说【答案】B【解析】A、用进废退学说是拉马克的观点 A错误B、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 B正确C、过度繁殖学说是自然选择学说中的选择基础部分 C错误D、生存斗争学说是自然选择学说的选择手段部分 D错误20.下列有关变异和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其中突变只改变了基因的种类B. 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属于基因重组C. 环境条件改变引起的变异都是不可遗传变异D. 单倍体缺少生长发育所需全套遗传信息植株弱小高度不育【答案】B【解析】解 A.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只改变了基因的种类染色体变异改变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 A错误B.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属于基因重组 B正确C.环境条件改变引起的遗传物质发生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 C错误D.单倍体含有本物种生长发育所需全套遗传信息植株弱小种子和果实比较少 D错误故选 B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21.(1)对兴山县全域调查结果显示兴山县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883种这是在物种多样性层次上进行的调查生物多样性的其他两个层次是________21.(2)对兴山县野生种子植物种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该地区的植物分布类型多为________和________ 该地区植物种类多样性程度较高请从捕食的角度解释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21.(3)请举例说明“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这句话的涵义 ________【答案】(1)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解析】解(1)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故兴山县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883种这是在物种多样性层次上进行的调查生物多样性的其他两个层次是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2)热带分布型, 温带分布型, 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解析】(2)由《兴山县野生种子植物种类统计表》可知热带分布型有科数63 占全部科数的43.45% 温带分布型有属数379 占全部属数的53.76% 所以该地区的植物分布类型多为热带分布型和温带分布型自然选择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由于该县地理位置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整体上温和湿润海拔高度差大小气候复杂多样导致该地区植物种类多样性程度较高【答案】(3)适时地、有计划地捕捞成鱼不仅能获得渔业产品和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幼鱼的生长发育从而有利于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解析】(3)自然资源是构成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生活、生产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我们的衣食住行和一切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它但是我们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却爱惜不够、保护不力存在着种种不合理现象比如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过度开垦造成土地荒漠化使得本来可以更新使用的土地资源变成了不毛之地这个例子说明如果不合理利用和保护即使是可再生资源也会变成无用之物最终危害人类自身而非可再生资源更是数量有限用一点就少一点更不应该随意浪费和破坏22.(1)图1表示4个不同地区的4种树木群落其中不同的树轮廓表示不同树种每一树轮廓分别代表10个个体其中具有最高的物种丰富度是________群落22.(2)“北部子弹蚁”被引入西部群落在当地已经构成了生态入侵它与西部群落的本地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________的关系导致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锐减22.(3)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2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仅从该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猎物和捕食者K值的数据分别为________ 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________调节22.(4)图3是子弹蚁不同时间的种群增长速率该属于________增长模型图中的________时期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若探路的蚂蚁发现了食物会留下一条气味组成的路径然后去召集同伴该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如表表示的是图4的能量流动情况(单位 \times 10^12千焦)分析表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千焦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D 18 6 12【答案】(1)西部【解析】解(1)上述群落中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是西部物种多样性最高的是北部【答案】(2)竞争和捕食【解析】(2)“北部子弹蚁”与本地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竞争和捕食的关系造成生物入侵导致入侵地生物多样性锐减【答案】(3)\ N_2、\ P_2, 反馈【解析】(3)据图分析猎物数量在 N_2处上下波动所以猎物K值为 N_2 捕食者数量在 P_2处上下波动所以捕食者K值为 P_2 种群数量保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存在反馈调节【答案】(4)S, \ t_2, 信息传递【解析】(4)图3的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为0 表明雨林中的子弹蚁种群属于S 型增长模型图中的 t_2时期子弹蚁的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若探路的蚂蚁发现了食物会留下一条气味组成的路径然后去召集同伴该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答案】(5)C, \ 900times 10^12, 18%【解析】(5)图乙中代表分解者的是C 分析图丙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能量即 900\times 10^12千焦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8\times 10^12÷ 100\times 10^12)\times 100\% =18\%23.(1)通过对zy103的叶形态相关基因进行测序发现其编码序列缺失8个碱基对说明zy103发生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23.(2)将zy103与野生型水稻进行杂交发现 F_1叶宽正常且与野生型相似自交后F_2中发现宽叶植株和窄叶植株的数目分别是306株和94株说明窄叶性状为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23.(3)水稻有多种窄叶突变体现有窄叶突变体nr14 它是由位于水稻3号染色体上的隐性突变(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导致的请设计简单的实验来验证zy103的突变。

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测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测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山东省沂水县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测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东省沂水县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测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东省沂水县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测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使用某种农药来防治害虫,开始效果很显著,但长期使用以后,效果越来越差。

原因是A.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选择 B.害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的变异C.害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2.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不同的物种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 )3.蒲公英的种子像“小伞",苍耳的种子,果实上有刺,这属于A.遗传和变异 B.地理隔离 C.生存斗争 D.生物的适应性()4.生物进化的内因是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遗传和变异 D.适者生存( )5.“白雪公主”兔是一种重要的产毛兔,它的形成是A.人类对其产生的有利于其生存的变异选择的结果B.自然选择的结果C.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D.人工对其产生的有利于人的需要的变异的选择( )6.下列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理论的是A.长颈鹿最初都是短颈B.长颈鹿在缺乏青草时,只能吃树上叶片,由于颈的经常使用而逐渐变长C.长颈鹿的长颈必须通过长期遗传和变异,逐代选择才能形成D.长颈鹿的长颈是由环境引起的,所以说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7.害虫抗药性的出现,按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最好的解释是A.农药浓度的增加使害虫抗药性也增加B.群体中有抗药性的害虫生存下来并不断繁殖C.这一农药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D.农药引起的害虫的抗药能力可在后代中不断积累而增加()8.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②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③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9.下列关于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有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生物性状的改变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10.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种群的个体间会相互影响B.一个种群是不同生物个体的总和C.种群内的个体会死亡,但基因库却可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保持和发展D.对一个种群有利的环境,可能对另一个种群不利( )11.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错误的是A.物种是形态上类似,彼此能交配的,要求类似环境条件的生物个体的总和B.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的基因库的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类群C.区分物种有多种依据,但主要是看有无生殖隔离D.不同物种的生物若生活在同一地区,也会有基因交流( )12.若一个群体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A.这个性状对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B.该群体中具此性状的纯合体多C.这个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 D.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为隐性( )13.若是果蝇种群中,X B的基因频率为90%,X b的基因频率为10%,雌雄果蝇数相等,理论上X b X b、X b Y的基因型比例依次为A.1%、2% B.0.5%、5% C.10%、10% D.5%、0.5%( )14.在某一人群中,调查得知,隐性性状为16%,问该性状不同类型的基因型频率是多少?(按AA、Aa、aa排列)A.0.36 0.48 0。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章节单元测试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章末复习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章节单元测试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章末复习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章末复习一、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
二、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比较
判断是否属于同一物种的方法
(1)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判断依据:是否具有生殖隔离。

具有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属于两个物种,不具有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属于一个物种。

(2)下列条件不能作为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的依据:
①形态、结构:两个种群形态、结构相同,不一定是同一物种,如两个种群的生物形态、结构相同,但繁殖期不同,不能交配,则两个种群属于两个物种。

②是否能够交配:两个种群的生物能够交配,不一定属于同一物种,如果交配后代不育,则两个种群的生物不属于一个物种,如马和驴相互交配产生骡子,骡子不能经过有性生殖产生后代,马和驴不属于同一物种。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8小题每题3分共计54分)1.下列关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 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不利但有利于增加生物的多样性B. 生物均在不断进化中而共同进化发生在生物群落内部C. 基因多样性与基因突变有关物种多样性与生物进化有关D. 人类的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但不影响生物的多样性【答案】C【解析】 A 、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被捕食者的进化对被捕食者也是有利的 A错误B、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进化 B错误C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是共同进化 C正确D、人类的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所以会影响生物的多样性 D错误2.下列对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践行最为合理的是()A. 政府实行经济林转化为生态林的补贴政策B. 张某大量收购、运输国家重点保护树种“红豆杉”C. 李某私自开办养鸡场并把鸡粪排入河流D. 某村主任私自带领村民开发河滩、采挖砂石【答案】A【解析】解 A.昭平政府实行经济林转化为生态林的补贴政策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利于建设绿水青山 A正确B.张某大量收购、运输国家重点保护树种“红豆杉” 破坏了生物多样性不利于建设绿水青山 B错误C.李某私自开办养鸡场并把鸡粪排入河流污染了河流不利于建设绿水青山 C错误D.村主任私自带领村民开发河滩、采挖砂石破坏了自然资源不利于建设绿水青山 D错误故选 A3.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受环境影响产生的变异都是不能遗传的B.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C.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D. 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种群就属于两个物种【答案】D【解析】4.某荒漠地区开展植树种草以来地表裸露的面积逐年下降该地区蝗虫的体色有绿色、灰色两种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植保人员调查了自植树种草以来15年的不同体色个体的所占百分比构成如下数学模型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 该地区的蝗虫在植树种草后15年的时间内发生了进化B. 该地区蝗虫体色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 蝗虫进化的实质是绿色个体所占比例发生了定向改变D. 随着植被覆盖率的增加绿色个体所占比例可能还会增加【答案】C【解析】解 A.从15年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灰体色的个体容易被淘汰则控制灰色的基因频率会逐渐减小可见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A正确BD.随着植被覆盖率的增加绿色个体不易被天敌发现(适者生存)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D正确C.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C错误故选 C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能决定进化方向B.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C. 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物进化的实质D. 共同进化是通过不同物种之间的种间斗争实现的【答案】A【解析】解 A.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能决定进化方向自然选择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 A正确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B错误C.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C错误D.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物种间生存斗争和种间互助实现的 D错误故选 A6.使用农药来防治某种稻飞虱开始效果很好但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农药的使用使稻飞虱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B. 稻飞虱对农药进行了定向的自然选择C. 农药的使用使稻飞虱之间不断产生生殖隔离D. 防治过程中抗药个体的比例和抗药基因频率不断上升【答案】D【解析】解 A.稻飞虱的抗药性变异在使用农药之前就已经产生了农药只能对稻飞虱的抗药性变异进行选择 A错误B.农药对稻飞虱进行了定向的自然选择 B错误C.农药的使用使稻飞虱种群的基因频率不断发生改变但没有产生生殖隔离 C错误D.农药对稻飞虱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选择能抗药的个体保留下来不能抗药的个体被淘汰因此防治过程中抗药个体的比例和抗药基因频率不断上升 D正确故选 D7.为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在40℃(a组)和20℃(b组)条件下测定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结果如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b组\ t_2后由于酶达到饱和点反应速率达最大值B. a组0~\ t_1时间段内反应速率始终保持不变C. a组和b组的pH、酶浓度、反应物总量都相同D. 30℃条件下达到反应平衡点的时间介于\ t_1和\ t_2之间【答案】C【解析】解 A.b组 t_2时刻产物不再增加说明底物被全部消耗反应速率在反应开始时最大 A错误B.a组0~ t_1时间段内单位时间产物的量不同因此说明该时间段内反应速率是不断发生改变的 B错误C.a组和b组的自变量为温度 pH、酶浓度、反应物总量都是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 C正确D.本题无法判断该酶的最适温度若30℃是酶的最适宜温度则反应平衡点的时间小于t_1 D错误故选 C8.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突变与基因重组一定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 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会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C. 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D. 长期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上发生显著差异【答案】D【解析】解 A.突变、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A 错误B.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如一个群体是Aa 自由交配的后代会出现AA、Aa、aa 种群的基因型频率改变了但基因频率仍没有改变 B错误C.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结果 C错误D.长期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发生显著差异 D正确故选 D9.某种雄性蝗虫的染色体共有21条性别决定属于XO型 XX是雌性 XO为雄性下图是该蝗虫细胞内部分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其中数字代表染色体分裂过程中不考虑变异下列关于该图分析正确的是()A. 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1与5配对、2与6配对形成四分体B.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排列在赤道板上的染色体共21对C.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次级卵母细胞内不会同时存在染色体3和4D. 测定蝗虫的基因组序列需测定12条染色体【答案】C【解析】A、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所以不可能形成四分体 A错误B、雄性蝗虫的染色体共有21条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排列在赤道板上的染色体10对常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共21条 B错误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所以细胞内不会同时存在染色体3和4 C正确D、蝗虫只含有1种性染色体测定其基因组序列的时候只需要测量10条常染色体和1条性染色体即可共11条 D错误故选C.10.下列能体现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A. 人们受响尾蛇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的启发研制成了“响尾蛇”空对空导弹B. 红树、野生水稻等生物很有可能还有目前人们尚不清楚的重要功能C. 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D. 芦苇是一种重要的造纸原料【答案】C【解析】解 A.人们受响尾蛇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的启发研制成了“响尾蛇”空对空导弹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A不符合题意B.红树、野生水稻等生物很有可能还有目前人们尚不清楚的重要功能属于潜在价值 B不符合题意C.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属于间接价值 C符合题意D.芦苇是一种重要的造纸原料(工业原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不符合题意故选 C11.某一野生动物种群的栖息场所被两条交叉的高速公路分割成4块由此形成4个完全独立的种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这4个种群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对彼此的基因频率有影响B. 个体的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对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C. 髙速公路的开通会诱导4个种群发生不同的变异及进化D. 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从而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D【解析】A.不同的完全独立的种群所形成的基因库必然是互相不能沟通的 4个独立的、互不干扰的种群各自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互不相关的 A错误B.基因频率是种群内某种基因占该基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如果某种群的个体数因各种原因而改变则必然影响种群基因库中某些基因的个数和其全部等位基因的个数所以个体的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对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有影响 B错误C.4个种群发生的变异具有不定向性且高速公路的开通与否也不是诱导种群发生变异的因素高速公路的开通只是引起种群环境的改变改变的环境对种群起到选择的作用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C错误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从而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正确故选D12.下列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种群的某因库是指种群全部个体所含有的某种等位基因的总和B. 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发生变异的方向C. 突变导致的生物变异一般对生物体有害但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 捕食者的存在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但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答案】C【解析】解 A.种群基因库是指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A错误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B错误C.突变导致的生物变异一般对生物体有害但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正确D.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D错误故选 C13.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5人患者为5人男性患者为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多少?()A. 12%B. 9%C. 6%D. 4.5%【答案】C【解析】已知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5人患者为5人男性患者为11人设色盲基因是X^b 则X^bX^b=5人 X^BX^b=15人 X^BX^B=180人 X^bY=11人 X^BY=189人由基因频率的概念可知X^b的基因频率是X^b÷(X^B+X^b)×100%=(10+15+11)÷600×100%=6%14.生物科学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学科下列相关说法最科学的是()A.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呈线性排列B. 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C. 转录是指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D. 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答案】D【解析】解 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细胞质基因、原核生物的基因在裸露的 DNA 上 A错误B、新物种形成大都是经过长期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 B 错误C 、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及原核细胞都能进行转录 C错误D、种群基因库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D正确.故选 D.15.草本植物报春花多数为二型花柱少数为同型花柱二型花柱的花中花药的位置明显低于柱头的为长柱型花柱头位置明显低于花药的为短柱型花同型花柱的花中花药与柱头高度相近研究发现随着海拔高度增加高山上环境温度降低传粉昆虫减少同型花柱的花比例增大为研究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科研人员进行相关的模拟实验处理及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套袋处理可以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模拟了高山上传粉昆虫减少的条件B. 同型花柱的花主要进行自花传粉二型花柱的花更依赖于异花传粉C. 二型花柱的花可以有效避免自花传粉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D. 不同海拔高度报春花的分布与传粉昆虫多少的对应关系体现了生物间的协同进化【答案】C【解析】解 A.已知“高山上环境温度降低传粉昆虫减少” 套袋处理可以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模拟了高山上传粉昆虫减少的条件 A正确B.同型花柱的花中花药与柱头高度相近主要进行自花传粉二型花柱的花中花药的位置与柱头的高度差别很大不利于自花传粉更依赖于异花传粉 B正确C.通过柱形图分析二型花柱的花结实率低或不结实说明其主要传粉方式为异花传粉这种传粉方式有利于增加报春花的遗传多样性 C错误D.不同海拔高度报春花的分布与传粉昆虫多少的对应关系体现了生物间的协同进化 D 正确故选 C16.如图表示小鼠原种进化为某种小鼠新种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某个小鼠有利变异的产生一定能引起该小鼠种群发生进化B. X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它们与环境共同影响生物的性状C. Y使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 Z表示隔离阻断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最终形成了新物种【答案】A【解析】解 A.当某个小鼠产生有利变异不一定会引起该小鼠种群发生进化 A错误B.因为小鼠原种通过X过程后表现出不同性状说明X代表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可遗传变异与环境共同作用影响生物的性状 B正确C.生物进化的3个环节是可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和隔离所以X表示可遗传变异 Y表示自然选择 Z表示隔离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C 正确D.隔离阻断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进而形成了新物种 D正确故选 A17.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均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 通过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能通过遗传进行积累C. 捕食关系可以促进被捕食者进化但对捕食者不利D. 植物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D【解析】解 A.基因突变不是定向的 A错误B.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若属于可遗传变异则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B错误C.捕食关系可以促进被捕食者和捕食者的共同进化 C错误D.植物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正确故选 D18.细胞色素C是细胞中普遍含有的一种蛋白质约有104个氨基酸据测算它的氨基酸序列每2000万年才发生1%的改变不同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的差异是造成不同物种生殖隔离的原因B. 上表中与人亲缘关系最远的动物是金枪鱼C. 各种生物都具有细胞色素C的事实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D. 人与猕猴的DNA序列相似程度比较高而与酵母菌的DNA序列相差比较大【答案】A【解析】解 A.控制细胞色素C合成的DNA序列不同种群基因库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是不同物种生殖隔离的原因 A错误B.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近上表中与人亲缘关系最远的动物是金枪鱼 B正确C.各种生物的细胞内均有细胞色素C 这一事实说明生物界的统一性 C正确D.人和猕猴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小与酵母菌的差异大因此人与猕猴DNA序列相似程度比较高与酵母菌的DNA序列相差比较大 D正确故选 A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7小题每题10分共计70分)19.(1)图1表示4个不同地区的4种树木群落其中不同的树轮廓表示不同树种每一树轮廓分别代表10个个体其中具有最高的物种丰富度是________群落19.(2)“北部子弹蚁”被引入西部群落在当地已经构成了生态入侵它与西部群落的本地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________的关系导致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锐减19.(3)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2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仅从该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猎物和捕食者K值的数据分别为________ 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________调节19.(4)图3是子弹蚁不同时间的种群增长速率该属于________增长模型图中的________时期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若探路的蚂蚁发现了食物会留下一条气味组成的路径然后去召集同伴该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19.(5)图4表示雨林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其中代表分解者的是________(填字母)如表表示的是图4的能量流动情况(单位 \times 10^12千焦)分析表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千焦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D 18 6 12【答案】(1)西部【解析】解(1)上述群落中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是西部物种多样性最高的是北部【答案】(2)竞争和捕食【解析】(2)“北部子弹蚁”与本地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竞争和捕食的关系造成生物入侵导致入侵地生物多样性锐减【答案】(3)\ N_2、\ P_2, 反馈【解析】(3)据图分析猎物数量在 N_2处上下波动所以猎物K值为 N_2 捕食者数量在 P_2处上下波动所以捕食者K值为 P_2 种群数量保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存在反馈调节【答案】(4)S, \ t_2, 信息传递【解析】(4)图3的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为0 表明雨林中的子弹蚁种群属于S 型增长模型图中的 t_2时期子弹蚁的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若探路的蚂蚁发现了食物会留下一条气味组成的路径然后去召集同伴该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答案】(5)C, \ 900times 10^12, 18%【解析】(5)图乙中代表分解者的是C 分析图丙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能量即 900\times 10^12千焦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8\times 10^12÷ 100\times 10^12)\times 100\% =18\%20.(1)北美大陆不同区域果蝇在历史阶段Ⅰ出现了基因结构的差异这种变化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的特点20.(2)果蝇最多只能飞跃邻近两地的距离对历史阶段Ⅰ而言甲地与乙地果蝇之间差异的最高级别属于________(填“物种“个体”“基因)之间的差异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20.(3)北美大陆在历史阶段Ⅱ时一些地区的果蝇类型消失其消失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多选)【答案】(1)不定向【解析】(1)北美大陆不同区域果蝇在历史阶段Ⅰ出现基因结构的差异这种变化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答案】(2)物种, 甲、乙两地果蝇交配后代不能存活导致基因不能交流【解析】(2)甲地与乙地果蝇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交配后代不能存活导致基因不能交流)两地果蝇之间的差异达到最高级别属于物种之间的差异【答案】A, C, D【解析】(3)若某些类型的果蝇不适应逐渐改变的环境或突变产生了新的致胚胎早死基因或某些类型的果蝇天敌大规模增加都会使一些果蝇类型消失故选ACD21.(1)实验结果表明显性性状是________21.(2)实验结果表明等位基因A、a位于________染色体等位基因B、b位于________染色体21.(3)实验结果能否表明存在含b基因的雄配子致死现象?________ 说明理由________【答案】有翅、长翅【解析】据分析可知显性性状是有翅、长翅【答案】常, X【解析】据分析可知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等位基因B、b位于X染色体【答案】不能, F_1雄果蝇基因型为AaX^bY 若含b基因的雄配子致死则产生的配子只有AY和aY两种类型 F_2中雄性果蝇长翅小翅无翅=3: 2: 2 不存在雌性果蝇跟实验结果不符【解析】因为F_1雄果蝇基因型为AaX^bY 若含b基因的雄配子致死则产生的配子只有AY和aY两种类型 F_2中雄性果蝇长翅小翅无翅=3: 2: 2 不存在雌性果蝇跟实验结果不符因此实验结果不能表明存在含b基因的雄配子致死22.(1)当动物丙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22.(2)甲和乙之间存在________关系这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若动物乙的数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动物甲的数量反而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22.(3)在生态系统水平上该学者需调查和研究的问题有________ 从进化角度讲甲和乙之间存在着共同进化这利于增加________【答案】100只/ \km^2【解析】某种植食性动物丙种群的K值为300只说明动物丙是S型增长当动物丙的种群密度为150\div 1.5= 100只/ km^2 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答案】捕食和竞争, 动物甲直接以动物丙为食减少了能量的消耗【解析】动物甲和动物乙均喜食动物丙且动物甲还以动物乙为食所以甲和乙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若动物乙的数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动物甲的数量反而增加其原因是动物甲直接以动物丙为食减少了能量的消耗【答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种类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析】在生态系统水平上该学者需调查和研究的问题有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甲和乙之间存在着共同进化这利于增加生物种类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3.(1)根据题干信息判断控制正常翅与残翅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控制朱红眼与白眼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染色体 F_1中残翅朱红眼雌果蝇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 让 F_1中残翅朱红眼雌雄果蝇随机交配 F_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23.(2)现有基因型纯合的灰体和黑檀体杂交得到 F_1 F_1中发现一只灰体雄果蝇细胞中3号染色体的组成如图所示已知含异常染色体的精子不能受精设计实验探究控制体色的基因B是否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常, X, \ aaX^WX^w、\ aaX^WX^W, 残翅朱红眼雌蝇∶残翅朱红眼雄蝇∶残翅白眼雄蝇=4∶3∶1【解析】解(1)根据题干信息判断控制正常翅与残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控制朱红眼与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 F_1中残翅朱红眼雌果蝇基因型为 aaX^WX^w、aaX^WX^W 让 F_1中残翅朱红眼雌雄果蝇随机交配雌配子种类及比例为 X^W X^w=3 1 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 X^W Y=1 1 F_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残翅朱红眼雌蝇∶残翅朱红眼雄蝇∶残翅白眼雄蝇=4∶3∶1【答案】(2)实验思路让黑檀体雌蝇与该灰体雄蝇杂交观察并记录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子代体色均为黑檀体则基因B在异常染色体上若子代体色均为灰体则基因B在正常染色体上【解析】(2)实验思路让黑檀体雌蝇与该灰体雄蝇杂交观察并记录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子代体色均为黑檀体则基因B在异常染色体上若子代体色均为灰体则基因B在正常染色体上24.麦维尔角地区还有一种普通壁虎若普通壁虎与壁虎甲能交配且能产生后代则普通壁虎与壁虎甲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属于同一物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复习生物的进化单元训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2000年广东高考题)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D.自然选择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有()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3.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原始生命,可能属于()A.自养厌氧型B.自养需氧型C.异养厌氧型D.异养需氧型4.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D.在长期有毒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5.某植物单株年产数百粒种子,其中大部分被鸟所食,或因气候、土壤水分等原因不能在第二年长成植株。

按照达尔文的观点,这种现象说明()A.物种是可变的B.过度生殖,生存斗争C.选择的不定向性D.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6.果蝇多是有翅的,但后来产生了残翅的类型,这些类型的个体在森林中难以生存,但在海岛上却生活得很好,这说明()A.突变是有益的B.突变是有害的C.突变的有利和有害决定于环境条件D.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利的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所谓定向是指()A.定向遗传B.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定向适应环境D.定向生存斗争8.有一个老鼠的种群,最初都生活在一个地域,一个新建的高速公路将该种群分为A 和B两个种群。

如果A种群生活的地区发生了一系列的环境变化,而B种群没有,种群A 进化的速率很可能()A.最初比B慢B.最初比B快C.与B相同D.开始比B慢,然后比B快9.某个稻田的所有昆虫可称为()A.一个种群B.多个种群C.一个群落D.一个生态系统10.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不足之处是()A.不能正确地解释生物的多样性B.不能正确地解释生物的适应性C.没有阐明自然选择的机理D.不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11.据科学考察,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的进化速度缓慢,其原因是()A.海洋环境中生存斗争相对缓和B.海洋生物的变异个体,生存机会较少C.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低等D.海洋生物变异少12.对欧洲某学校的学生进行调查时发现,血友病患者占0.7%(男∶女=2∶1)血友病携带者占5%,那么,这个种群中的X h的频率是()A.0.7% B.2.97%C.3.2% D.1.98%13.下列关于基因库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可以改变基因库的组成B.生物个体总要死亡,但基因库却因个体的繁殖代代相传C.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所含的全部基因D.种群中的每个个体含有基因库的全部基因14.下列与生殖隔离无关的是()A.孔雀开屏不能激发雌天鹅的交配行为B.杂合子抗锈病小麦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C.通过细胞杂交培育出“白菜—甘蓝”D.马和驴可交配生骡15.下列哪项对加速生物进化起重要作用()A.真核生物的减数分裂B.厌氧异养型原核生物的无氧呼吸C.需氧型真核生物的有氧呼吸D.自养型原核生物的有机合成16.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A.基因B.细胞C.生物个体D.种群17.早期的自养型生物可能是()A.原始的眼虫类生物B.绿藻类原始真核生物C.蓝藻类光合原核生物D.进行光合作用的需氧类植物18.有关化石资料表明,在地球上出现了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以后,生物进化的步伐大大加快了,这是因为()A.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分布区域增加B.有性生殖后代中具有较大的变异性C.有性生殖后代中具有较小的变异性D.有性生殖能产生大量后代19.用DNA分子杂交的方法鉴定物种之间亲缘关系远近,如果形成的杂合链部分越多,说明物种间()A.没有亲缘关系B.亲缘关系越近C.亲缘关系越远D.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20.外表相近但种类不同的鱼在生殖期间将卵和精子释放在同一水域中,但一种鱼的精子不能进入另一种鱼的卵,这种现象属于()A.生殖隔离B.地理隔离C.形态各异D.不在同一水层21.从生态学角度来看,过量使用抗生素的副作用是()A.增加患者的开支B.刺激患者产生抗体C.增加变异频率,最终导致癌变D.选择抗药性的病菌群22.物种形成的必需条件是()A.高速率的突变B.种群间的地理隔离C.一个很小的群体从最初的大种群中分离D.种群之间产生生殖隔离23.生物自发突变的频率很低,而且一般对生物体是有害的。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A.自发突变对生物多数个体生存不利,但对生物的进化是有利的B.自发突变对生物个体的生存和生物的进化都不利C.种群是由个体组成的,对大多数个体有害,对种群的进化也不利D.生物突变的性状对人类来说都是不利的24.Hb s代表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隐性基因,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在非洲恶性疟疾猖獗地区较多,因为含有Hb s基因的人对恶性疟疾有较强的抵抗力,所以Hb s基因至今仍被保留,这是()A.基因重组的结果B.染色体变异的结果C.自然选择的结果D.遗传和变异的结果25.长期使用某种农药会发现其灭虫效果越来越差,其主要原因是()A.农药使昆虫产生了定向变异B.农药对昆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C.昆虫接触农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了抗药性D.所有昆虫适应了具有农药的环境26.某一个种群中某种可遗传的变异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A.那个性状对环境有很大的适应性B.该种群的全体成员都是那个性状的纯合子C.那个变异性状是由环境引起的D.控制那个性状的基因是隐性的27.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②能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③变异是不定向的④变异是定向的⑤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A.②④⑤B.②③⑤C.①②④D.①③⑤28.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阻止了种群的基因交流B.对所有的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29.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A.使种群间的个体互不相识B.使不同种群各适应于不同的地理环境C.使种群间雌雄个体失去交配机会D.使种群之间停止基因交流,各自向着不同的方向演变30.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5℃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了,这说明了()A.突变是不定向的B.突变是随机发生的C.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D.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利的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8分)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在实验室里对两组数字相同的螺旋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下图7-2-1。

请回答:图7-2-1(1)用杀虫剂处理,可使群体中个体数在短时间内迅速减少,但从处理后的第二世代,个体数又逐渐回升了。

其原因是什么?(2)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在遗传学上叫什么?用这种方法最终能达到理想效果,但需要时间较长,其原因是什么?(3)哪种方法更成功?此种方法的优点是什么?(4)以上实验可说明现代进化理论中的哪些观点?32.(5分)细胞色素C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的线粒体中,它是由118个氨基酸组成的一种呼吸色素。

近年来,对不同物种的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的判定结果如下表:(1)动植物都有细胞色素C的事实能够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物种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___________,最远的是___________。

(3)有人估计,大约每2000万年,细胞色素C分子中仅有1%的氨基酸发生替换,那么,细胞色素C的结构基因中发生一对碱基置换约___________万年。

(4)已知哺乳动物与爬行动物之间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为13.7%,由此可算出原始哺乳类从原始爬行类分歧的时间应为___________亿年。

33.(7分)用水蚤进行如图7-2-2的实验:图7-2-2(1)原共同在①号试管中生存的水蚤,有些水蚤能在②号试管中生存,有些能在④号试管中生存。

这表明水蚤个体间存在着___________,从而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度的改变对水蚤起了___________的作用,这种作用是___________的。

(3)③号、⑤号试管中的水蚤全部死亡。

死亡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___________。

(4)若②号、④号试管中的水蚤长期生活在同一环境中,鉴别其是否能成为两种水蚤,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4.(4分)1977年,上海中心血防站调查了1788个MN血型者,其中397人是M型(L M L M),861人是MN型(L M L N),530人是N型(L N L N)。

请分别计算L M和L N的基因频率。

35.(8分)用人的血清注射到家兔体内后,再用该兔的血清与人和其他三种动物的血清相混合,得到结果如图7-2-3所示,请分析回答:图7-2-3(1)人的血清对家兔起到___________作用,此时家兔的血清中会出现___________,其化学组成为___________。

(2)据图所示,可说明黑猩猩血清中的___________在结构和性质上与___________的最相似,从而说明二者之间有着_____________。

(3)上述方法称为___________,能为生物进化提供___________上的证据。

36.(8分)试述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的区别与联系。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解析: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生物产生的种种变异,由自然选择决定是否能够生存下来。

因此,我们说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D2.解析:A、B、C选项都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变异是生物本身产生的,不是由动物的意愿所决定的(植物根本无神经系统,只有应激性)。

D选项是错误的。

答案:D3.解析:原始地球条件下无O2,生物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答案:C4.解析:鹰锐利的目光使鹰捕食了保护色更差些的野兔个体,选择性地保留了保护色更好些的个体,这种客观的选择是定向的;同理,更好的保护色使得只有目光更锐利的鹰才有更多机会获得食物(野兔)生存,并把可遗传的变异传给后代,在这里,野兔保护色的不断进化客观上对鹰的锐利目光构成选择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