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洁婚恋小说中的女性观
透过具体作品看张洁对女性自身的审视
之中的想 法 ,是的张洁的作 品呈 现出一种 对传统的女性 以及 社会的藩篱之中 , 因为这种世俗和偏 见 , 其实 说到底也是一种 现代 的女性相互结合 的特点 。
不过 张沽在提 出这种女性观点 的时候 ,其 实是有一个 前 男权 主义主宰的社会 。
这 三个 《 方舟》 中的女性 , 走 进社会 当中 , 不仅仅没有 获得
程, 从一 开始的恋父意识 , 走 向 了 对 父 权 的 审视 以 及 反 思 , 并 分别是梁倩 、 柳泉以及 曹荆华 , 这三个 女性都从没有爱情 的婚
且最终从男性的膜拜之中走出来 ,进而对男性主导 的社会秩 姻之 中坚定地走 了出来 ,并 且在光 甲广阔的社会环境 当中去
序与社会价值观提出质疑 , 并且强调男性和女性之 间的对 等 , 寻找 自我的价值 ,进而希望 能够在事业 至上把 自我 的价值进
渐的返璞归真 , 这种女性角色 的返 回, 并不是重新 回到母权 的 倩和柳泉 , 可以说她们都有着很高的文化水平 以及个人修养 , 社会秩序当中 ,而是一种让 女性 重新 回归到 已经经过社会拣 从工作能力 技术到她们 自身的各种价值 观都有一定 的水平 , 选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中。这种回归到现代的文明和人道逻辑 可是她们从丧失了爱情的婚姻藩篱 中走 出来 ,又再次坠落到
考 ,张 洁的女性主义思想发 生了很 大转 变,而对 于女性 的关
注, 以及对于 男权和封建主义的反诘讽 刺 , 则是她 重要 的文学
贡献。
的想 象 , 虽然是 十分美好 的 , 但是 实际上我们 可以发现 , 这样
的一种理想的男性 , 与其说是丈夫或者情人 , 还不如说这是一 个慈祥 的父亲 , 这 样的一种要求 , 无疑是 对男性 的苛 求 , 同时 也是张洁对于女性的思考和审视不够深入 。 因此 , 张洁笔下的 女性 主人 公 , 往往会 因为这一点而呈现出对现实失望 的情绪 , 因为那 么完美 的男性几乎是不存在 的。这一点在 张洁的作品 《 方舟》 的当中就体 现得 比较 明显 。
简述张洁作品中女性意识的研究
简述张洁作品中女性意识的研究摘要:张洁是一位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女作家,随着90年代中期以来女性文学研究地位的不断提升,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者的关注,本文列举并简要分析了研究张洁作品中女性意识的经典性论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张洁作品女性意识研究两性声音自1978年凭借《森林里来的孩子》初登文坛,张洁的作品就引起了文坛的广泛关注与争议,仅1978到1987十年间国内对张洁的评论文章就达到了160多篇。
这一时期的批评关注点是其作品风格、主题等方面。
随着90年代中后期,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不断输入,更多研究者尝试着以这种新的理论来解读女性作家的创作。
此时,作为新时期女作家旗手的张洁再次受到了研究界的关注,她的创作也在更大程度上被纳入到了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范畴,考察其作品中女性意识及其发展变化成为了近十年张洁研究的焦点。
一、张洁作品中女性意识研究现状评述张洁创作中的女性意识在其作品中的显现程度不尽相同,在《沉重的翅膀》、《谁生活得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这类作品中,女性意识呈现隐匿状态,因此女性批评的研究者们更倾向于选取张洁作品中女性意识相对凸显的作品进行研究。
著名批评家荒林认为张洁前期代表作品《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和《祖母绿》三篇小说“呈现了作家对女性问题思想的连续深入和统一性,表现了作家对女性新的价值确立的强大热情”。
如果说《爱,是不能忘记的》所喧寓的,是一个关于理想爱情与理想男性的神话,那么《方舟》则称得上是一篇预示着理想破灭的“愤世之作”。
80年代中期,张洁作品风格转型之巨,不禁让人哗然,此时的张洁以老辣、尖酸的形象极尽讽刺,理想的爱情神话破灭了,理想的男性偶像倒塌了,对此王绯认为,“张洁的审丑意识有着很强烈的性别色彩,在男/女二项对立中,她故意让他们原形毕露,让他们丑态百出。
”度过这段偏激、锋利的创作时期,张洁的以其特有的女性姿态书写了两部现实主义作品《红蘑菇》和《她吸的是薄荷味儿的烟》,这两部作品既不同于早期的纯情之作,又有别于她前一阶段的狂怒与怨愤,蕴涵深刻的女性觉悟。
女性主义视角下对张洁小说《无字》的艺术价值-模板
女性主义视角下对张洁小说《无字》的艺术价值关键词:无字女性主义视角《无字》是作家张洁的长篇小说代表,小说中构建了一个家族中的四位女性——祖母、母亲、女儿和孙女。
这四个女性的生命体验和婚姻历程分别展示了不同程度的悲剧命运。
通过对四位女性的生活、情感、婚姻的构建和解析,揭示出了中国20世纪女性婚姻的悲哀。
而这种悲哀事实上不是单纯的外部因素造成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女性本身所具备的劣根性和自我弱点所导致的。
由此,通过《无字》,作者也打破了男权的神话,解构了传统意义中男性至上的理念。
通过对《无字》的了解和对女性主义的进一步界定,有利于我们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小说《无字》,对进一步理解整部小说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无字》中的女性形象小说《无字》围绕四个家族中的女性展开故事。
祖母墨荷的出身较好,是旧时代的名门望族,有着天生的优越感,但是在家族中地位低下,被自己的父亲低嫁给了当时家门已经衰败但是礼数规矩繁多的叶家,受尽了叶家的虐待。
墨荷在叶家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单纯地成为了传宗接代的工具,直到最后难产死去。
叶莲子是墨荷的女儿,墨荷因为难产死去也使得叶莲子从幼年就处于丧母的境遇,不幸的是,叶莲子后来又被自己的丈夫抛弃,独自带着女儿漂泊。
吴为是叶莲子的女儿,到吴为这里,她已经成为了一个职业女性,吴为作为有着独立经济能力的职业女性,其身份是令人尊敬的。
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同时和自己的母亲叶莲子相比,吴为已经具备了独立的工作能力和经济收入。
但是在心理上,她认为一个女人的一生终究是要依赖男人才能得以延续的。
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使得吴为最终还是走向了感情生活的悲剧。
禅月是这四个女性中的最后一辈,也就是吴为的女儿,墨荷的孙女。
她可以说逐渐剥离了前三代女性的桎梏和固有的劣根性,达到了作者所期望的真正女人的一种理想。
但是禅月的婚姻幸福实际上还是存在着遗憾和悲情的,虽然得到了幸福,但是却要远走他乡。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实际上这四代女性前三代是自身切实的悲剧婚姻,而禅月则是为了追求幸福而造就的另一种悲哀。
张洁小说女性形象分析
目录引言 (3)正文··········································一、“爱,是不能忘记的”——追求纯粹的爱 (5)二、“祖母绿”之无穷思爱,女性为爱做出巨大牺牲,坚持在爱情中保有自己的尊严 (6)三、爱的“方舟”,拒绝无爱婚姻,迎来心灵的自由.7 结论 (9)参考文献 (11)致谢 (12)谈张洁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以《爱,是不能忘记的》《祖母绿》《方舟》为例李得良摘要:张洁是我国当代文学中优秀的女作家之一,也是女性文学创作中的先锋者。
本文旨在通过《爱,是不能忘记的》《祖母绿》《方舟》这三部作品,以及理论书籍《第二性》,对张洁笔下的婚姻爱情观进行分析论述。
在汲取已有的对张洁女性意识研究基础上,将研究重点放在婚姻爱情观——“宁缺毋滥,追求纯粹的爱,拒绝无爱婚姻,做真正的女人”这一点上。
关键词:张洁;爱情;女性意识;婚姻爱情观张洁是中国当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优秀女作家,尤以擅长用细腻的笔尖描绘女性的本色,对中国的女性文学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她的《爱,是不能忘记的》《祖母绿》《方舟》《无字》等作品更是对女性形象以及女性意识进行了深刻、透彻的阐述。
对张洁笔下女性意识研究的人有很多,多数都是赞扬张洁对女性解放的高歌呐喊,当然也有对张洁女性意识局限性的批判。
关于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祖母绿》《方舟》这三部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笔者认为可以归结为“女性观”和“婚姻爱情观”两个方面,本文将着重对张洁的婚姻爱情观对当代爱情的影响进行探究。
浅论张洁小说中知识女性的婚姻观
2013.09学教育13浅论张洁小说中知识女性的婚姻观陈海疆(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永安366000)[摘要]张洁作为当代文坛杰出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塑造了一系列知识女性形象,丰富了当代文学的人物画廊。
本文主要选取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祖母绿》、《方舟》、《七巧板》、《沉重的翅膀》、《谁生活得更美好》、《波西米亚花瓶》等作品,分析论述张洁笔下的知识女性的婚姻观,从而深入细致地发掘张洁小说中知识女性婚姻观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关键词]知识女性;婚姻观;进步性;局限性在封建社会里,丈夫是女性的全部。
在封建社会里的婚姻,无爱的很多,因为多数女性没有经济收入,也就失去了婚姻自主的权利,她们或受父母之命,或听媒妁之言,或迫于生存嫁入男性家里,相夫教子,传宗接代,依附于男人生活,成为他们的工具,过着无爱的婚姻生活,正如李有亮先生所言“婚姻,是传统社会指派给女人的命运”。
[1]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和人的意识的不断觉醒,在不断地抗争中妇女逐渐摆脱“家”的牢笼,走入社会,获得了和男人一样的经济权和政治权利,但是仍有很多的妇女在思想上不觉醒,还认为应该“三从四德”,认为“丈夫就是自己的一切”,也正如张洁所言,“虽说人类社会进入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可在这一点上,倒也不妨像几千年来人们所做过的那样,把婚姻当成一种传宗接代的工具,一种交换,买卖。
而婚姻和爱情可以分离着的。
”[2]因此,张洁在她的小说中,通过两类知识女性的对比,提出了女性应该持有的婚姻观。
一、独立自强的知识女性独立自强的知识女性,主要以曾令儿、田野、钟雨、叶知秋、梁倩、荆华、柳泉和尹眉等为代表。
首先,这些知识女性是大多外表一般,甚至可以说有些丑。
例如《沉重的翅膀》中的单身女记者叶知秋,“浑身上下看不到一点儿女性的曲线和魅力”,“说不出她脸上的哪个部件有明显的缺陷,可是这些部件凑在一起,毫不夸张地说,几乎使她成了一千个女人里也难以遇到的一个顶丑的女人”。
论张洁的女性意识——以《无字》为中心【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论张洁的女性意识——以《无字》为中心专业班级:汉语言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张洁,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一级作家。
20世纪70年代末期,她的首篇作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在文坛初露锋芒,获得当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她是当代文坛上唯一一位两度荣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家。
在国外她也颇有名气,作品被译成十多种语言在许多国家广为流传。
1998年已经沉寂了许久的张洁陆续出版了三卷本长篇小说《无字》,并获第二届老舍文学奖和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张洁是“新时期”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爱,是不能忘记的》、《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到这个世纪的《无字》和《知在》,张洁一直在用生命书写着时代的音韵。
她把写作触角深入到女性生存与社会境况领域内,以强烈的女性意识,传达了作家的女性体验。
本文作者将利用所学的文艺理论知识和文学评论方法,从作品体现的女性意识切入,对小说的思想内涵进行总结概括和整体性的探讨,进而达到对张洁的文学成就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同时对其做出相应的文学史评价。
《无字》这本书中通过描写三代女性的生命史,表现出在社会变迁的大环境之中三位女性命运的沉浮。
全书以吴为的成长为主线,剥离出三代女性生命的悲欢离合。
女性意识从无到有,不断的枝叶繁茂。
我将以女性意识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来阐述张洁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诠释知识女性生存的尴尬与无助。
张洁的作品是女性文学的代表。
她的作品大多描述知识分子女性的生活和情感,贯穿了强烈的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是文学作品以人的解放为内核,以争取女性独立地位为标志,并在创作上表现出明显的性别特征和写作姿态。
刘思谦认为:“女性文学是诞生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开端的具有现代人文精神内涵的以女性为言说主体、经验主体、思维主体、审美主体的文学。
女性的觉醒与局限——论张洁小说中的知识女性形象
文精神,所以在阅读含有暴力书写的文本时,对社会是有要求的,“它所面对的社会环境必须是:具备商业伦理和基本人道情感的观众,后现代社会,高度法制化社会,有自由竞争的文化空间,有自由的文化产品选择权”[6]。
可以这样认为:若社会达不到要求,阅读这部作品时就会存在争论。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因为莫言的暴力书写就认为他是一位非正常的作家,更不能因为文本对社会和读者有要求,就忽略了它本身的价值意义。
再者,近年来,以“暴力美学”为出发点的各种艺术创作,在所谓前卫思想和科技的陪衬下,使现代艺术似乎弥漫着一种夸大描述暴力实施过程的病态,也引起一些学者的谴责。
而如何借由暴力阐述来展现美学的意义,从而转化读者认知,使美感在作者体会客观事件后更深、更广的思维下生发,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对《檀香刑》中暗含的暴力美学因素的研究意义所在。
(本文系宁夏社科项目“新时期以来宁夏女性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5NXBZW01)注释:[2]莫言:《檀香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第284页。
[3]赵先锋:《狂欢化的酷刑与变异的权力——<檀香刑>的主题意蕴》,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第62页。
[4]李建军:《是大象,还是甲虫?——评<檀香刑>》,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年,第1期,第40页。
[5]张坤,李云莉:《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暴力现象探析——在当代审美文化的理论视域中探索“暴力”》,阴山学刊,2008年,第1期,第22页。
[6]吴娟:《大众文化冷思考:“暴力美学”真的那么美?》/GB/wenhua/27296/2292269.html2004-1-12.参考文献:[1]李海彬.酷刑“戏”的背后——论莫言《檀香刑》[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4):10.[2]黄瑛,李艳.男权文化屏风上的翠鸟——析《檀香刑》中女性人物的生存状态[J].安徽文学,2013,(6):28.(王红丽,吕颖 宁夏银川 北方民族大学 750021)女性的觉醒与局限○李 艳摘 要:在张洁的小说中,塑造了许许多多的知识女性,她们大都缺少美丽的外表,婀娜的身姿,但又执着于自己的理想,希望爱情婚姻幸福美满,在工作上能有所作为。
论张洁小说创作中的女性解放
论张洁小说创作中的女性解放作者:付骞来源:《新教育时代》2014年第03期摘要:本文从张洁的主观创作出发,通过作品中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展现她的女性人生价值、意义的思考。
从女人存在的意义出发表现女性解放的艰辛,阐释张洁小说创作中的女性观。
关键词:女性观女性解放恋爱婚姻事业乔治·戈登·拜伦说过:“男人的爱情是男人生命的一部分,是女人生命的整个的存在”;尼采说过:“女人对爱情的意义了解很清楚,它不仅需要忠心,而且要求整个身体和灵魂的奉献,没有保留,没有对其他事物的顾虑”。
由此看似乎女人是为爱而活着的。
张洁是新时期女性文学的探险者,从《爱,是不能忘记的》开始,她才以鲜明的性别意识关注社会和人生。
张洁通过对女性解放的恋爱、婚姻、事业三个阶段的描写,表达她的女性观。
一、女性解放之恋爱阶段对恋爱的态度是张洁探索女性解放的前奏,她更多的是由认识外部实际转向对个性的探寻,注重发现女性自身的弊端,并从根源上重新认识女性的悲剧,抒发在世俗化的大潮中陷于物欲之中,渴望自由、或以梦幻逃避现世烦恼、或找知音以摆脱孤独感与挫折感的情怀。
《爱,是不能忘记的》是从恋爱角度表现的女性观,是张洁思考女性悲剧的开始,反映了婚姻与爱情分离下平静而合理的婚姻形式所造成的人精神上的折磨、情感上的伤害。
钟雨在传统文明、道德的压抑之下,没有理由和力量,也没有可能拆散一对虽没有爱情却生活得和睦的夫妻。
她不得不在对一个有妇之夫的热恋里苦苦挣扎,然而那份爱反而化为压不住、割不掉、剪不断的痴情深藏在心底,并且在幻觉中和物恋里被深化和强化。
她把笔记本当作他的替身尽诉衷肠,她中了魔一般,恋着他的一套契诃夫小说选。
这种精神之恋不仅越出了伦理的樊篱,也超越了生死。
那套契诃夫小说选也作为幻觉中爱情的信物,同她一起进入天国安息。
张洁不是悲观主义者,她的作品常在悲哀中透着曙光。
钟雨的女儿姗姗,30岁未婚,可当有着雕塑“掷铁饼者”般身材的男人出现时,她却产生了质疑,考虑要不要嫁给他。
张洁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张洁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摘要张洁笔下的主要女性是当时社会中的“另类”,而又是“普遍类”,在此,我将从这几个方面解析在张洁小说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她们强烈的事业心,要求独立和解放,争做强者。
以及易被忽视的“女性自身价值”.关键词张洁的小说女性意识“男人的雌化和女人的雄化,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世界性的问题",张洁,她是这样的定义着当时的社会趋向,预言着后来的世界,女人必将强大起来。
她作品中的女人们很多都不愿意雄化,却不得不被迫雄化。
在张洁的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主要有女性的反抗精神,强烈的事业心,要求独立、解放。
首先,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张洁的作品中的女性,都是离了婚或是不愿意结婚的女性,而且离了婚的她们也不愿意再婚。
她们在一起承受着各种的磨难,追求着自己的事业,无论她们的事业之路有多么的艰辛。
如《方舟》中的荆华、柳泉、梁倩,三个离婚后的女人自小学毕业分开后,再次聚到一块儿.她们有着同样地痛苦婚姻,她们同样地离了婚,她们同样的在工作上有着重重困难,但又同样的不懈地为事业奋斗。
在小说《方舟》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位热忠于事业的女性:柳泉、梁倩。
柳泉,在工作上一丝不苟,能够把所有的工作都安排的井井有条,在短时间内精准的记住那些外宾的住房,她可以轻松自若地翻译。
她是那么的用心的将自己的工作做好,在工作中,她会自然地流露出那种自信,在工作之后的酒宴上,她表现出了那种“知识妇女,在意识到自己的聪明才智时才有的微笑”,可以使“每一个正直的男人肃然起敬的微笑”。
这充分的透露着她在强烈的事业心的驱使下,工作上得到肯定后的满足与自信.梁倩,在电影的拍摄上,精益求精,最求高的艺术造诣,竭尽能力的要想做出高的成就,摆脱父亲的名望的荫庇,她要通过自己独立的奋斗,让世人都看见她的成就,认可她的工作,她的付出,她的工作成绩,她要实现她的信仰:电影是导演的艺术。
她将自己的作品认定为自己的“儿子”,甚至当年生育澄澄时都没有电影成功拍完后那么激动。
论张洁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一)封建社会女性意识概论
诗人拜伦曾说过:爱情是男人生命的一部分,却是女人生命的全部。然而,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三从四德”的规范像紧箍咒一样紧紧束缚在中国广大女性的头上,“女子无才便是德”“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使女子成为纯粹的生育工具,完全从属于男人。关于爱情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宗法女儿面对无法选择的空间,可供选择的对象有限,并几乎完全由父兄主宰。女性爱的权利、爱的欲望完全被剥夺、被抹杀,女性只是供男性选择与摆布的客体。男人可以“三妻六妾”,女人却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并且从一而终,在爱情的角色里,女性从来没有自己的主体地位与主动权利,不知爱为何物,也不知怎样去爱。一直被排除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权力结构和主流话语之外。“天有十日,人有十等”,女人永远处在最底层,即使她们为此争取过、努力过、斗争过,然而在这么强大的父权制的封建社会,理想终归为理想,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裹挟下,她们最终又回到了现实,继续卑躬屈膝、妄自菲薄、自我萎缩,直到几乎成了完全丧失自主意识的被物化了的奴隶为止。她们的抗争只能被看作是一种“无望的救赎”。张洁所言:“你将格外地不幸,因为你是女人!”短短几个字,则道出了封建女性的辛酸与悲怨。
(三)二十世纪70、80年代女性意识概论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虽然实行一夫一妻制 ,但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女性依然处于爱的盲区,在经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爱情也被洗劫一空,爱情长时间被埋没、被扭曲、被压抑,爱情婚姻差不多成了写作的禁区。20世纪70年代末,“女人”在“人”的裹挟下又回到了文学中。在“伤痕文学”崛起的新时期,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率先亮出了女性爱情宣言,深入女性这一性别的内心情感深处,书写了女性爱的权利与欲望,写到了女性爱情的伤痕与执着,突出了女性对爱的反思与爱的召唤,并颠覆了长期以来女性被历史遮盖的传统。张洁笔下女性的爱情,绝不是轻描淡写、说忘就忘的:她们或爱得深沉,或爱的糊涂,或爱的痛苦,或爱的执着,或爱的执迷不悟、遍体鳞伤,或爱的千古绝唱、九死一生,都是“刻骨铭心”、“不能忘记的”。这种不能忘记的爱情突出了女性性别意识的自觉,她也常说:“如果是个自立的女人,就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竞争,我取的成功是我的能力,不是因为我是女人……所以有人如果总是意识到自己是女人,那么这个人也有点问题。”在《方舟》中,张洁第一次鲜明的亮出了妇女解放的旗帜。她借梁倩之口,针对社会将女人仅仅看作“性”而不是人的处境,发出了“女人不是性,而是人!”的抗争,并提出了“女人要面对的是两个世界”的主张,表现了女人不是“性”,而是一个有独立尊严和完整人格的人女性意识,最富才情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多探讨当今社会中女性的情感、工作、生活等女性生存现状,是当代文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纵观张洁关于婚姻爱情题材的四部代表作品,她塑造了一批二十世纪女性的形象,探讨了中国妇女的婚姻爱情问题,揭示了妇女思想解放的艰苦历程。
女性_爱情_婚姻_对张洁女性文学作品的解读
着对方,但是他们不能公开他们的恋情,因为他 的精神宣言。
在,男人自然认为女人是他们的附庸,女人找不
们一个是离了婚的女人,一个是有着美满婚姻
而在长篇小说《无字》中,男女主人公的爱 到理想的爱人。《无字》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吴
的男人,这样两个人的爱情在当时会被耻笑的, 情已经超越了普通男女的情爱,而更多的是女 为的情感觉悟的心路历程。
他们只能默默在心里惦念着对方,把爱寄托在 性对自身的历史和困境进行反思,女性这个话
从《爱,是不能忘记的》到《无字》,张洁的小
精神之上。这种爱不能实现但又不能忘却,爱情 题仍是小说的重点。小说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 说主题内容从真爱理想的精神宣言,到男女两
走入了两个人的心灵深处,变得刻骨铭心。然而 面是作家吴为所追溯的母系家族的血缘,展示 性的失衡,再到对理想真爱的追求。虽然其主题
品。这些文学作品多是以女性的生活状态、社会 能在另一个世界去彼此拥有最终使她成为了 宸的爱情是以她对他的崇拜开始的,而以她对
境遇、婚姻恋爱生活为内容,张洁为新时期女性 爱情的殉道者,爱情在这里显示出了比死亡更 他的完全失望结束的。并且他们的爱情以悲剧
文学树立起一面理想主义的大旗。
强大的力量,并走向永恒,走向不朽。“张洁在这 结束了,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
爱与恨,一字之差,却可以在时间的磨砺下
道德,甚至不受肉体的限制,他们的恋爱纯粹是 转换得如此的快,或者说是有多少爱就有多少
一种精神之恋,作为一种精神直到永恒。男女主 恨,正所谓“爱之深,恨之切”。主人公吴为就是
人公一辈子接触过的时间累积起来计算,还不 在时间的磨砺下由爱生恨。出生苦难的吴为,在
超过二十四小时,甚至苦恋了二十多年连一次 旧社会度过了她的青少年时期,生活不仅给了
论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论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摘要:从《爱,是不能忘记的》到《无字》,张洁一直在寻求一条女性解放的道路。
《无字》被她认可为自己最好的作品,是对自己前面作品的总结。
确实如此,一部三卷80万言的作品处处可见张洁的人生经验和关于人生及女性命运的思考。
本文试图从两性意识、婚恋观念及女性自身的发展等方面探讨张洁作品《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张洁《无字》女性意识两性关系婚恋张洁的《无字》是一部描写女作家吴为祖孙四代的成长和婚恋,揭示二十世纪女性成长的历程及女性意识发展的作品。
更以吴为一生的婚恋为主线进而探讨了众多知识女性以及其他女性的婚恋悲剧。
女性的梦想与挣扎,控诉了男权制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命运,探讨了悲剧所存在的原因。
在痛定思痛的同时,张洁还对女性的未来进行了畅想。
这一部三卷80万言的作品处处可见张洁的人生经验和关于人生及女性命运的思考。
本文试图从两性意识、婚恋观念及女性自身的发展等方面探讨张洁作品《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一、两性意识《无字》对两性意识的探讨,贯穿于整个二十世纪并延伸到二十一世纪,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从墨荷与叶志清到第四代的禅月夫妇,通过她们家族的婚恋描写,作者对整个二十世纪两性意识的发展做了一个完整的梳理。
两性关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础关系,进入父系社会后,这种关系一直以一种不和谐的姿态出现并长存几千年。
即女性只是作为男性的附属品,作为奴隶和生孩子的工具而存在。
正如恩格斯所说:“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失败。
丈夫在家庭中,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了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了生孩子的简单工具了。
”【1】基于这种不平等关系,女性不得不奋起反抗而掀起全世界性质的女权运动,其中女性文学作品起到很好的先锋作用。
张洁是一位很负责任的女性主义作家,以写作的方式从不间断地为寻求一条女性解放之路而努力。
《无字》正是这么一部厚实的作品,为寻求一条两性和谐之路而努力探索。
墨荷家族祖孙四代都在寻找自己理想中的好男人。
论张洁婚恋小说中女性形象
论张洁婚恋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摘要张洁是中国当代文坛上的著名女作家,她创作了一系列婚恋小说,通过这些作品塑造了各式各样的女性形象,其中最突出的是知识女性形象。
从这些女性形象中我们能发现张洁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密切关注,对社会的清醒认识。
本文主要以张洁的婚恋小说为研究对象,探讨张洁婚恋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以加深我们对张洁创作思想的理解。
关键词:张洁婚恋小说女性形象中图分类号: i206.7 文献标识码:a张洁是中国当地文坛上唯一一个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她以写作具有女性意识和反映女性问题的作品著称,创作了一系列婚恋小说,书写女性在婚恋中的境遇,触及女性心灵深处的困惑,塑造了各式各样的女性形象,其中最突出的是知识女性形象。
《爱,是不能忘记的》、《七巧板》、《方舟》、《祖母绿》是张洁婚恋小说的代表作,从这些作品中我们能看到张洁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密切关注,对社会的清醒认识。
她笔下的女性形象如钟雨、金乃文、荆华、梁倩等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反映了女性自我解放道路的艰辛。
张洁婚恋小说中的女性跨越了时代,表现了不同时代女性的重负,形成了坚守道德、反思、追求解放的三类女性形象,表现出女性解放发展的不同历程。
一张洁婚恋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张洁一直以女性的生命体验为基础,以女性的直觉表达对爱情、婚姻的理解。
张洁前期婚恋小说创作中多注重浪漫的爱情,虽然显得幼稚,但她塑造出来的女性形象却是真实感人的,呈现给读者鲜明的个性,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
1 坚守道德的女性形象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张洁小说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基调,她追求人格的尊严、道德的健全,正是立足于这种追求,在当时文坛上大都创作“伤痕小说”时,张洁用全新的道德视角写爱情,她把笔墨放在了女性世界中,用女性特有的情感体验写下了当时震惊文坛的《爱,是不能忘记的》。
这篇小说是作家走向女性世界的开山之作,张洁在思考女性的爱情婚姻问题时,给我们塑造了一类坚守道德的典型形象。
爱情本是美好的,是人们不懈追求的。
从《方舟》看张洁作品的女性意识
从《方舟》看张洁作品的女性意识从《方舟》看张洁作品的女性意识内容摘要:在《方舟》中,张洁以她独特的女性视角,为我们塑造了“强势的女性”形象,极大地丰富了当代文学的人物画廊。
通过重新确立和肯定女性的自身价值,颠覆传统文化中的男性形象,构筑“姐妹之邦”,张洁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她的女性意识。
关键字:女性意识自我价值强势女性觉醒张洁是新时期以来第一位在作品中凸显女性意识的作家,也是一位女权主义者。
她透过深邃的女性视角,以纤细的女性笔触描写了女性,尤其是知识女性在当代的生存状态及境遇,更关注女性的命运及自身存在的价值,体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
同时,由于社会因素和张洁自身的原因,她的这种女性意识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限性。
作为张洁最富有个人特色的一篇作品《方舟》,就是她的这种女性意识的典型代表,通过对“强势的女性”的塑造来体现她鲜明的女性意识的,它真正揭开了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序幕,戳穿了现实生活中“男女平等”的神话,并通过女性生存困境的揭示,对现存男权文化进行了有力的批评。
在《方舟》中,张洁的女性意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新确立和肯定女性的自身价值在《方舟》中,我们可以看到全新的女性形象,与传统的女性形象不同,她们是“强势的女性”,三位主人公都是知识女性,受过高等教育。
梁倩是一位导演,曹荆华是马列主义研究员,柳泉则是一家进出口公司的翻译。
她们三人是中学时代的同窗好友,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当意识到夫妻之间已经没有了真爱时,她们不愿意做男人的附庸,而是毅然选择了离婚或分居。
她们并不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女性政治和经济地位的独立和解放,而是清醒地意识到必须在这个基础上,“以充分的自信和自强不息的奋斗来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即通过为社会尽责任、作贡献来实现自我。
当遭遇婚姻不幸时,她们并非无路可走,而是通过对自己事业的执著追求来体现自我存在的价值。
在经历过充满艰辛、磨难的顽强奋斗后,终于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她们事业上的拼搏精神以及取得的成就令很多男性都望尘莫及,是真正的自尊自立的“强势的女性”。
论张洁早期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收稿日期:2005-05-13作者简介:王玉鹏(1975-),男,山东滨州人,聊城大学文学院2004级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主要从事女性主义文学研究。
论张洁早期小说中的女性意识王玉鹏(聊城大学文学院,山东聊城252059)摘要:张洁在她早期的小说创作中,高举/女性意识0的大旗,在5爱,是不能忘记的6、5方舟6、5祖母绿6、5七巧板6等一系列小说中,执著于对女性问题的思考和探索,通过对真正爱情的深情呼唤,对独立女性的礼赞和同情,对庸俗女性和低俗男人的嘲讽,向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发起了冲击,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张洁;女性意识;爱情中图分类号:I207.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65(2005)09-0083-03盛英在5中国女性文学新探6中指出,新时期的女作家们,/她们或从历史深处走来,或后起于新时期文坛,都高举起-人的自觉.和-女性自觉.两面大旗,继承和发扬-五四.以来女性文学的光荣传统0。
由/女人与社会0,渐次拓展为/女人与男人0、/女人与自我0、/女人与女人0的关系中,全方位展开女性作为女人的言说。
112张洁作为新时期女性文学创作的急先锋,以其女性特有的才情和敏感赋予女性文学创作以独特魅力和内涵。
她在5爱,是不能忘记的6、5方舟6、5祖母绿6、5七巧板6等一系列小说中,笔触直指女性的心灵深处,深入探讨女性的爱情、婚姻、家庭、事业、个人价值和尊严等,表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
一、对真正爱情的深情呼唤爱情是人类美好的情感之一,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
新时期以来,沐浴着人的解放,思想解放的时代春风,张洁以5爱,是不能忘记的6直指文学写作的爱情禁区,可以称作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开山之作,其中对于女性真正感情的需要及其展示与产生的关注,引起文坛上的巨大反响。
小说描写了女作家钟雨和女儿珊珊两代女性对爱情的执着和憧憬:母亲为一份不能实现的爱而生活在精神的折磨中,女儿则为了寻求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而迟迟不嫁。
试谈张洁早期作品中女性价值观的飞跃
试谈张洁早期作品中女性价值观的飞跃作者:毛会昆来源:《职业·下旬》2010年第02期近年来女性问题受到了社会各方面愈来愈多的关注。
追根溯源,女性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受到人们的关注,是从“五·四”时期开始的。
当时文坛上出现了一大批女作家,从爱情婚姻的角度表现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如冰心的《秋风秋雨愁煞人》,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等。
这些作品都反映了当时中国知识女性的觉醒。
但是,这些作品大都带有个性主义色彩,仅仅反映着女性的个体观念。
在这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绝大多数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世界失落了,被民族解放的洪流、铺天盖地的政治问题所遮蔽。
女性被革命化,类型化,统一化,失去了自身应有的光彩。
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女性文学才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重现于文坛。
评论界公认,张洁是新时期文坛女性文学的首创者。
下面笔者就张洁早期的三部作品《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祖母绿》为主来详细阐述张洁作品中女性价值观的艰难蜕变。
一起承受蜕变中那撕心裂肺的痛,一起分享蜕变之后那破茧而出的美丽。
一、爱,是不能忘记的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许多平凡的人生因为有了爱情这绚烂又质朴的花朵,才显得光彩夺目。
这也是繁芜的尘世间最让人留恋的原因之一。
但在现实世界中,爱情历来是不被重视的,总是被金钱、门第、出身、政治及所谓的道德等等因素所掩盖所扼杀。
当然这种现象的出现同历来女性不被重视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作为爱情两方之一的女性,长期作为男性的附属品,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尊严,也就失去了爱与被爱的机会和权利。
“五·四”时的女性解放又显得有些太过了点,爱情依然没有唱主角。
直到70年代末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才第一次用真挚的笔向我们展示了真正的爱情——实实在在的人世间的爱情。
这是张洁作品中女性价值观发展的初级阶段。
女性终于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站在了男性的对面。
这是石破天惊的创举。
女性意识的觉醒是从爱情开始的。
论张洁小说中渗透的婚恋观
论张洁小说中渗透的婚恋观作者:王沛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19期摘要:本文就张洁婚恋小说中体现出来的婚恋观进行论述,作者认为,张洁婚恋小说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理想和浪漫阶段、怀疑和失望阶段、厌恶和憎恨阶段、豁达和平和阶段。
不同时期张洁婚恋观念迥异,详细梳理其变化,如同一个女子的成长经历,从单纯的充满幻想的少女,经历恋爱的苦闷和忧思,进入婚姻现实生活的考验,成为一位经历婚姻的女人,在争吵背叛痛苦之后,对爱情婚姻失望至极,由对爱情婚姻的憧憬向往转向愤恨,从而批判爱情愤恨爱情对爱情绝望。
随着时间的迁移,最终看淡所有悲欢离合,走上豁达平和之境。
关键词:张洁;婚恋小说;婚恋观张洁41岁才开始写作,可谓大器晚成。
但毫无疑问,她是新时期以来中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在张洁近三十年的文学创作中,由于社会环境和个人生活经历的变化,张洁本人爱情观人生观不断发生转变,因而作者的文学创作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
具体来说,张洁的婚恋小说按照创作风格来分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一、理想和浪漫的婚恋观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洗礼,张洁早期的婚恋小说带着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在那个年代给读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早期的婚恋作品中,张洁所展现的形象如同一个涉世未深的纯情少女,对爱情有着诸多的憧憬和幻想,这一时期的爱情大都停留在精神层面,带有古典主义理想主义的色彩,作品中的爱情带着童话的味道,成为贯穿生命的全部内容,作品中主人公看待爱情大都超越肉体、超越现实婚姻甚至超越生死的羁绊,展开一场柏拉图式的精神苦恋。
这一时期作品中的爱情带有极少的杂质,不被其他事物所玷污,为了这带有理想色彩的精神苦恋主人公做出包括个人生活、个人命运等很多牺牲,用爱情来拯救自己爱的人,为爱情赴汤蹈火。
虽然有埋怨,有愤懑,甚至有怨恨,但对于这种理想爱情不计回报至死不休。
这一时期整个爱情贯穿着追寻的主题,作者注重书写性灵,注重爱情的心灵价值和精神价值,主人公爱得圣洁,爱得唯美,爱得痴狂,有种“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的味道,这一阶段的爱情如同白色一样纯洁。
论张洁的女性意识——以《无字》为中心【文献综述】
论张洁的女性意识——以《无字》为中心【文献综述】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论张洁的女性意识——以《无字》为中心专业班级:汉语言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张洁,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一级作家。
20世纪70年代末期,她的首篇作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在文坛初露锋芒,获得当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她是当代文坛上唯一一位两度荣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家。
在国外她也颇有名气,作品被译成十多种语言在许多国家广为流传。
1998年已经沉寂了许久的张洁陆续出版了三卷本长篇小说《无字》,并获第二届老舍文学奖和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张洁是“新时期”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爱,是不能忘记的》、《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到这个世纪的《无字》和《知在》,张洁一直在用生命书写着时代的音韵。
她把写作触角深入到女性生存与社会境况领域内,以强烈的女性意识,传达了作家的女性体验。
本文作者将利用所学的文艺理论知识和文学评论方法,从作品体现的女性意识切入,对小说的思想内涵进行总结概括和整体性的探讨,进而达到对张洁的文学成就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同时对其做出相应的文学史评价。
《无字》这本书中通过描写三代女性的生命史,表现出在社会变迁的大环境之中三位女性命运的沉浮。
全书以吴为的成长为主线,剥离出三代女性生命的悲欢离合。
女性意识从无到有,不断的枝叶繁茂。
我将以女性意识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来阐述张洁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诠释知识女性生存的尴尬与无助。
张洁的作品是女性文学的代表。
她的作品大多描述知识分子女性的生活和情感,贯穿了强烈的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是文学作品以人的解放为内核,以争取女性独立地位为标志,并在创作上表现出明显的性别特征和写作姿态。
刘思谦认为:“女性文学是诞生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开端的具有现代人文精神内涵的以女性为言说主体、经验主体、思维主体、审美主体的文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卷第3期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ol.27No.3 2016年09月JOURNAL OF FU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ep.2016论张洁婚恋小说中的女性观陈会会(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安徽阜阳236000)摘要:张洁作为80年代文学领域杰出的女性作家,是中国女性文学的开创者和执着的耕耘者。
其小说以细腻敏锐的视角,深刻关注女性命运,反映女性独立意识;婚恋小说的创作也有一定的独到之处。
文章通过分析作者童年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简述张洁婚恋小说中特殊的“忘年恋”模式,以及对《无字》中的几位女性形象的梳理,理清张洁探索女性解放道路的发展轨迹,加深对张洁创作思想尤其是女性观的理解。
关键词:婚恋小说;悲剧;《无字》;女性意识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437(2016)03-0068-06爱情,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古往今来,它已成为经典和永恒的代名词。
这也一直是张洁小说中酷爱的主题,除此之外,正是由于爱情这一永恒的主题所承载的情韵让人魂牵梦萦,才构成了张洁婚恋小说独特的魅力。
张洁作为20世纪80年代最富有争议的女性作家,她的《方舟》及《祖母绿》等一系列作品的发表,引起了很多学者浓厚的研究兴趣。
《祖母绿》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荣获1983-1984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张洁的《无字》和《沉重的翅膀》也分别荣获茅盾两届文学奖。
伴随着频频的获奖和争议,以洪子诚等为代表的学者也试图从女性主义文学角度去研究张洁的婚恋小说。
作为新时期女性文学旗手的张洁,荒林(1995)认为《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和《祖母绿》三篇小说“呈现了作家对女性问题思想的连续深入和统一性,表现了作家对女性新的价值确立的强大热情。
”张洁小说的创作一向以个人的生命体验和感受为基础,以女性的直觉表达对爱的理解以及她对婚姻、家庭、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探索。
从《爱是不能忘记的》到无以言说只能言情的《无字》,张洁一直试图从婚恋小说中寻找一片纯真的爱情世界和婚姻天地,来弥补心中那片缺失的痛苦。
其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由初期对完美的爱情境界和生活方式的追求,到对爱情、婚姻事业下的女性未来命运的思考;后期,张洁的小说又转向平淡超脱,其作品多以女性母爱为主体,由爱恨交加的奋斗与挣扎走向超然。
一、生命中的缺失对其创作影响美国性教育专家玛丽·考尔德伦博士认为:建立健康的性心理要在早期,“尤其是五岁以前”,这是“特别紧要而有效的时期”。
除此之外,这也对一个人的感情终生活动和思想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张洁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其特殊的童年经历也是息息相关。
女人面对外界的感受和印象都是双性————————收稿日期:2016-04-20作者简介:陈会会(1992-),女,安徽淮南人,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硕士在读。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文学。
的,这种敏感也只有在女人的视野中才能得到最好的释放。
在这里,张洁就是一个很好的研究对象,追溯到张洁的童年,我们可以从散文《已经零散了的记忆》和《潇洒稀粥》看到幼年的影子,在她生下100天时,父亲便抛弃了她和母亲,她的散文创作和小说创作之间其实是有一定的关系,从散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张洁所透露出来的个人信息时常带有自传性色彩。
这对我们进一步的理解小说也是有一定的帮助。
对于张洁个人而言,人性中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及时,她只能将这种痛苦和遗憾淋漓尽致地宣泄在作品中。
在《拣麦穗》中,青春年少的小姑娘大雁,一心一意要嫁给卖灶糖的老爷爷。
原因很简单,因为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妈妈之外,再也没有人像那个卖灶糖的老爷爷那样疼爱关心过她,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因为缺失父爱。
由此可见,父爱的缺席对作者此后的小说创作是有一定的影响。
每个孩子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位如山巍峨,如光温暖的父亲,如果这个位置是空缺的,他就越渴望得到和拥有。
张洁世界的父亲是双重角色的,一方面,她是父亲,另一方面,他也是情人。
正因如此,张洁将个人经历的生命印痕也深深镌刻到她的文学作品中。
在近80万字的小说长卷《无字》中,张洁总结了女主人公吴为一生真正的敌人不是她的丈夫胡秉宸而是父亲顾秋水。
顾秋水在吴为幼年时期不仅抛弃了吴为母女,更是顾秋水那面目狰狞赤身裸体畜生般的暴打母亲,彻底给她的身心一个致命的打击。
除此之外,父亲的暴行也给她的童年埋下了一粒仇恨厌性的种子。
当叶莲子带着幼小的吴为不远千里地来香港寻夫,而顾秋水惨无人道的要叶莲子看着他和女佣做爱。
在小小的吴为眼里,她永远也忘不了母亲跪在楼梯上打蜡的画面。
父亲顾秋水这种对女性尊严的践踏,成了吴为此后人格中难以消除的伤害。
丈夫胡秉宸只是父亲顾秋水的恶性循环棒,由于早年吴为对父亲顾秋水这样的人深恶痛绝,在她幼小的心里产生了“厌性”根源,成年后的吴为与丈夫胡秉宸的婚恋悲剧,彻底让她对男人这一群体产生了绝望之情。
我们纵观吴为一身的悲剧,可以看到张洁自己的心理矛盾。
首先,她渴望从丈夫身上能够找到父亲的影子。
其次,她认为从丈夫那里或许可以获得来自父亲般的温暖和关怀,她也一直在小说中实践着来自丈夫身上属于父亲的那种包容和宠爱。
但是,她的精神世界所缔造的空中花园般的感情只是一纸空谈。
于现实而言,这所有的一切都是苛求。
所以,先天的父爱缺失慢慢在扭曲着张洁纯净世界的爱情观。
二、柏拉图式的“忘年恋”张洁新时期女性文学作品中第一篇以女性对婚恋认识的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曾在女性主义文坛上引起轩然大波。
这部小说,主要是以一种浪漫的抒情笔法,记录了母女两代女性对爱情的向往和憧憬。
母女二人都执著于一份柏拉图式的完美爱情,却忽略了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
小说的女主人公“钟雨”和老干部越过道德的界线,为实现他们的爱情而伤害了另一个女人。
然而爱情的魔力棒,却又时刻指挥着他们心中相爱的主旋律。
他们在爱的炼狱中,饱受道德和灵魂的考验。
这种无法实现却有难以忘却的刻骨铭心之恋,超越了一切的束缚。
爱情的最高境界,本是灵与肉的结合,然而,他们一辈子在一起的时间却屈指可数,手都没有握过,凭借着他送她的《契诃夫小说》以物恋的方式使爱情保鲜长存。
这种能与一个有妇之夫在精神国度里相恋厮守了这么多年,是多么难能可贵,所以这种纯粹的柏拉图之恋顾名思义也是张洁理想中的爱情。
纵观张洁的婚恋小说模式,我们均能发现这种“男老妇少”的现象时常出现,从《爱,是不能忘记的》老干部和年龄相差二十多岁的钟雨;《波西米亚花瓶》中的女主人公四十几岁梧桐和六十多岁的老干部简;《沉重的翅膀》中相差十四岁的陈咏明和妻子郁丽文;以及《无字》中女作家吴为和相差十多岁的男主人公胡秉宸的爱情尘事。
这种“男老妇少”般的忘年恋对于柏拉图式的爱情而言,看似没有太多问题。
然而放在婚姻的长相厮守中,矛盾也日益暴露的一览无遗。
张洁婚恋小说中的这种人物年龄的安排,一方面是生命中父爱的缺失而造成的;另一方面,也为日后女性悲惨命运的不幸提前埋下伏笔。
小说作品中年龄差异过大也会带来一些问题,一方面会因为社会阅历的不同,而造成思想观念的差异;另一方面,年龄差异造成的生理差异,也为性爱带来一定的影响。
因此这种柏拉图式的忘年恋其实也是扼杀爱情和婚姻因素的提前透视。
追溯历史,我们可以发现造成这种柏拉图式的忘年恋悲剧的另一主要社会原因。
张洁的青春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岁月里度过的,她和那个时代其实是紧密相连,潜意识中都被订上了特定的历史烙印。
自改革开放以后,外来文化对女性群体的洗礼,让她们不由自主地开启精神领域的阀门,以张洁为代表的这类女性群体,大胆突破陈旧的传统观念,认为爱情是圣洁无暇的纯化,认为婚姻是性与情的高度统一,过于追求这种高级形式的婚恋和谐,对爱情和婚姻怀抱一种偏执的幻想,最终使这种虚妄的设想成为婚恋痛苦理想者的祸根。
三、爱情婚姻的迷惘与反思婚姻,对于女性而言是生命中的一个心灵栖息地。
家庭就是她们世界的天和地,同时也是束缚她们的绳索。
钱钟书先生曾在《围城》中提到:“结婚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出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然而,这关乎到女性终身幸福的权利,最终的操控权却不是她们所能掌控的。
张洁作为女权主义文学的领头羊,高举女性解放的大旗,在她的文本小说《无字》中,深刻地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思考,以及对两性婚姻所存在问题的揭露。
这部倾注了她血和泪的巨著,以一种尖锐的笔调解析了迷雾下的两性婚姻所造成的影响。
小说题为《无字》,从语词层面剖开“无字”,我们也能发现这就是一部反映婚姻现实问题的小说。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里,“无”,在古代汉语中通“毋庸置疑”的“毋”,译为“不要”。
“字”就是嫁的意思,未字也就是未嫁。
所谓“字人”,就是把女方抬到男方家,此后,女方则如物品一样隶属男方。
因此,“无字”就是暗指“不要嫁人”!可见张洁书写文本之初,就在警示女性一定要慎重对待婚姻的选择。
在中国这个已有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男权社会下,中国女性自古以来就处于社会的底端,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她们都遭受着双层的压迫。
西蒙娜·德·波伏娃曾经说:“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
”尽管社会已进入文明的二十世纪,可是,中国女性的地位却并没有本质性的改观。
张洁在《无字》中,拾忆了那段被尘封的历史,同时,也将被遗落在底层的中国女性从角落中释放出来。
从墨荷到禅月,这个贯穿整个20世纪到21世纪的百年家族婚恋史,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作品《无字》以一个家族中的女性墨荷到叶莲子,再到吴为,最后到禅月,四代女性的婚恋生活为题材,以时间为主线,以长篇史诗的形式深刻地抨击了中国礼教对女性的束缚,通过对两性婚姻的探讨,揭示了这群女性饱受苦难背后的真相。
两性婚姻是以两性关系为基础,纵观中国历史,继母系社会之后的父系社会开始,女性的地位完全沦落为男人的玩物。
这种不和谐的两性关系长存时间之久,影响至深。
张洁以其细腻而又独特的笔触,用写作的形式来为迷雾下的两性婚姻寻找一条清晰而又和谐的感情之路。
(一)封建礼教束缚下的牺牲者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男权时代,使得这一时期的女性处于社会的底层边缘。
张洁通过墨荷,写尽了中国传统封建家庭体制下女性苦难的生存历史。
墨荷,作为这部长篇小说中第一个被封建婚姻毒害的牺牲者。
她是那个时代被奴役妇女的典型代表。
吴为的外祖母墨荷本是地主猎户的女儿,却因为父亲的愚昧,把聘单上的字和对方的家学渊源等量齐观,从而造成了没有婚恋选择的墨荷日后生活的悲剧。
“她喂猪喂鸡,做一大家子的饭,刷一大家子的碗,还要缝一大家子的衣服,袜子,鞋等等,却样样还不称大家的心,她做的太多就有太多的不是可以数落。
她和家里的长工没有什么两样,分明也是个长工,”。
“忙了一天,墨荷别指望躺在炕上歇歇脚,去睡那世上再苦再穷的人也得睡的觉—她得服侍婆婆抽烟。
”从这段文字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墨荷就是一个已经被奴役失去自由的旧式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