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致空气》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7课《致空气》课件(语文版八年级下) 4ppt--初中语文
梯
月亮 太阳
蜡烛、小草
课后作业
《致空气》运用象征的手法赞美友谊和真 情。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首诗或一段话, 来歌颂友谊和真情。
配乐欣赏
现代诗歌朗读技巧
1、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 2、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 3、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 及音短。 4、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
对空气的赞美。
2、这首诗在抒情方式上与一般的诗歌比 较,具有明显的不同,说说这个不同之处。
全诗以第二人称“你”作为叙述的角度,就像 是诗人面对一个知心朋友在真诚地倾诉。
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也觉得十分的亲切。
拓展练习
这里有一些图片,“仙人掌、蜡 烛、楼梯、太阳、月亮、向日葵、 铺路石、小草”,请同学们任选一 个,赋予新的象征意义,来写一段 话或一首小诗。
第六节,是全诗的总结。前两句概括 了空气的特点和它与人的关系。
最后两句,诗人直接抒发了人类和 空气永不分离的感慨。
1、诗歌以空气为歌颂对象,诗人是不 是仅仅歌颂空气?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
实际上,是对人世间忠贞不渝的感情的 歌颂: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
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 2、如何理解“你轻轻嘘着我的面颊, 许我以湿咸的海风,森林草野的青气。” ? 除了写海风吹送来的清新气息,还可以 理解为朋友或亲人给予我的无微不至的关心、 鼓励和安慰。
诗歌朗读
配乐欣赏 朗读指导 配乐朗读
再读课文,思考: 全文各节都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节,总括空气的特点。
第二至五节,从几个方面对空气进行歌颂,表 达了对空气的赞美之情。
1、空气帮我战胜黑暗和孤独。(2节) 2、空气陪伴我呼吸,给我生命。(3节) 3、空气给我以关怀和对未来的信心。(4节) 4、空气给我带来自由和美好的希望、青春的朝 气。(5节)
月亮 太阳
蜡烛、小草
课后作业
《致空气》运用象征的手法赞美友谊和真 情。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首诗或一段话, 来歌颂友谊和真情。
配乐欣赏
现代诗歌朗读技巧
1、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 2、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 3、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 及音短。 4、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
对空气的赞美。
2、这首诗在抒情方式上与一般的诗歌比 较,具有明显的不同,说说这个不同之处。
全诗以第二人称“你”作为叙述的角度,就像 是诗人面对一个知心朋友在真诚地倾诉。
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也觉得十分的亲切。
拓展练习
这里有一些图片,“仙人掌、蜡 烛、楼梯、太阳、月亮、向日葵、 铺路石、小草”,请同学们任选一 个,赋予新的象征意义,来写一段 话或一首小诗。
第六节,是全诗的总结。前两句概括 了空气的特点和它与人的关系。
最后两句,诗人直接抒发了人类和 空气永不分离的感慨。
1、诗歌以空气为歌颂对象,诗人是不 是仅仅歌颂空气?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
实际上,是对人世间忠贞不渝的感情的 歌颂: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
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 2、如何理解“你轻轻嘘着我的面颊, 许我以湿咸的海风,森林草野的青气。” ? 除了写海风吹送来的清新气息,还可以 理解为朋友或亲人给予我的无微不至的关心、 鼓励和安慰。
诗歌朗读
配乐欣赏 朗读指导 配乐朗读
再读课文,思考: 全文各节都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节,总括空气的特点。
第二至五节,从几个方面对空气进行歌颂,表 达了对空气的赞美之情。
1、空气帮我战胜黑暗和孤独。(2节) 2、空气陪伴我呼吸,给我生命。(3节) 3、空气给我以关怀和对未来的信心。(4节) 4、空气给我带来自由和美好的希望、青春的朝 气。(5节)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致空气》(45张ppt) 课件(共45张PPT)
学习目标:
• ①指导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 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 能力。 • ②把握诗的内容,理解诗的象征 意义。
整体感知:
在这首诗中所赞颂的空气, 有人说它象征着友谊,有人说它 象征着理想,有人说它象征着信 念,更有人说它象征着真理,你 认为呢?谈谈你的看法。在生活 中你有没有发现这种无处不在的 东西呢?谈谈你的发现。
你读这两节诗产生了 怎样的联想?
哪怕那污浊的地牢 使你也染上污浊 但你轻轻嘘着我的面颊 许我以湿咸的海风 森林草野的青气 直到走上自由的街头 路灯照着垂拂的柳丝 我还疑是布景和道具 你把丁香的芬芳吹送给我 这才是真的,真的春天的气息
自学指导Ⅰ
(1)内容:阅读全诗,整体感知。试说说 这首诗歌在结构上的特点? (2)方法:先教师作朗读指导, 然后学生 自读,再让学生在小组内朗读,同学互相 评价,以读促理解。 (3)要求:6分钟后抢答,说出这首诗歌的 结构。
高兴与感激 悲伤与后悔 向往与期待
再
见
7)第六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 明确:内容上是对全诗的总结。 因为再次强调踪迹难寻又无所 不在所以与第1节遥相呼应, 形成一种工稳的结构。
8)第六节内容是不是第1节简 单的重复?为什么?
• 明确:不,它只是重申了第1节空气 的特点“踪迹难寻又无所不在”。除 此之外它还概括了空气与人的关系: “厮守身边却默无一语”。最后两句, 诗人直接抒发了人类与空气永不分离 的感慨。“永不分离,永不分离,到 最后一息”,这既是诗人对空气的赞 美,同时也是诗人真诚的希望。
4.诗中还借助了哪些事物,它们有 什么象征意义?
地牢 海风 街头
青气 柳丝
丁香
险恶的禁锢人的处境 关怀、希望、信念、理想 自由 幸福 美好的生活
致空气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精品PPT教学课件
9)作者写这首诗就是为了赞美空气
吗?为什么? 2020/12/8
7
1)第1节中“我”指谁,
“你”指谁?为什么把“你”
称做“我的……朋友”?
明确:我是诗人自己,你是空气,
诗歌以第二人称你开头,把空气当
作我的朋友来称呼,奠定了全诗的
叙述角度和抒情方式-述说和直抒
胸臆。全诗就像诗人面对知心朋友 在真诚述说。
致空气
2020/12/8
1
学习目标:
①指导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 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 歌的能力。
②把握诗的内容,理解诗的象 征意义。
2020/12/8
2
邵燕祥
(1933--- )
1933年出,195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歌唱北
京城》。1955年出版《到远方去》,在当时的
青年和诗歌爱好者中有广泛的影响。上世纪80
2020/12/8
14
8)第六节内容是不是第1节简 单的重复?为什么?
明确:不,它只是重申了第1节空气
的特点“踪迹难寻又无所不在”。 除此之外它还概括了空气与人的关 系:“厮守身边却默无一语”。最 后两句,诗人直接抒发了人类与空 气永不分离的感慨。“永不分离, 永不分离,到最后一息”,这既是 诗人对空气的赞美,同时也是诗人 真诚的希望。
2)第1节中诗人总括了空气的那 些特点?
3)请用一句话概括第2、3节的 内容。
4)你觉得第2节中那两个词用得 最巧妙?为什么?
2020/12/8
6
5)2、3节中是紧扣空气的哪种属性 来写的?
6)4、5节中有哪些意象,你是怎样 理解的?
7)第六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8)第六节内容是不是第1节简单的 重复?为什么?
致空气精选教学PPT课件
练(作业)
以下面一些词语,如:仙人 掌、白杨、蜡烛、楼梯、太 阳、月亮、向日葵等,请同 学任选一个,赋予新的象征 意义,来写一段话或一首小 诗。
许多的事情,总是在经历过以后才会懂得。一如爱情,痛过了,才会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傻过了,才会懂得适时的坚持与放弃,在得到与失去中我们慢慢地认识自己。其实,生活并不需要这么些无谓的执著,没有什么就真的不能割舍。学会放弃,生活会更容易。 学会放弃,在落泪以前转身离去,留下简单的背影;学会放弃,将昨天埋在心底,留下最美好的回忆;学会放弃,让彼此都能有个更轻松的开始,遍体鳞伤的爱并不一定就刻骨铭心。 与其许诺一个没有结果的未来,不如选择一个没有开始的结束; 如果不能给他一个温情的小屋,不如送他一个翱翔的天空; 如果不能给他一个避风的港湾,不如送一张启航的船票; 如果不能给他一个幸福的归宿,不如送他一个放飞的起点; 如果不能给他一个依靠的肩膀,不如留下远去的背影; 如果不能给他一个永远的幸福,不如听任他去冒险; 不能兑现的承诺不如保持沉默;勉强的在一起不如选择放弃……
这里的春天不仅是指自然界的春天,也指人 生的春天,在人生的春天里,作者对未来充
小结
• (1)人们渴望真情,呼唤真情,在 我们这个社会当中,真情是无处不 在的。
• (2)这是一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 情诗,以人们司空见惯的空气为歌 颂对象,寄寓了诗人对于友谊对于 (当然也可以理 解为对信念、对希望的歌颂)
致空气
邵燕祥
请同学猜猜这个谜语是什么?
看不到,摸不着,没有颜 同学们这么快就猜出来了,可见空气对我们来说,
是再普通不过的一种物质,我们从不去在意它; 而诗人则不然,他以敏锐的眼光抓住空气的特点,
赋予了空气以新的象征意义,写了一首富有哲理的 现代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 情诗——《致空气》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致空气》课件
诗歌朗读
配乐欣赏 朗读指导 配乐朗读
再读课文,思考: 全文各节都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节,总括空气的特点。 第二至五节,从几个方面对空气进行歌颂,表 达了对空气的赞美之情。 1、空气帮我战胜黑暗和孤独。(2节) 2、空气陪伴我呼吸,给我生命。(3节) 3、空气给我以关怀和对未来的信心。(4节) 4、空气给我带来自由和美好的希望、青春的朝 气。(5节)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八年级下
致空气
“说个宝,道个宝, 万物 生存离不了, 生你身边看不 见, 越往高处它越少。” (打一自然物)
1、把握诗歌的内容。 2、体味诗歌的情感。 3、体会诗歌巧妙的构思。 4、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理解诗歌的象征写法。
第六节,是全诗的总结。前两句概括 了空气的特点和它与人的关系。 最后两句,诗人直接抒发了人类和 空气永不分离的感慨。
1、诗歌以空气为歌颂对象,诗人是不 是仅仅歌颂空气?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 实际上,是对人世间忠贞不渝的感情的 歌颂: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 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 2、如何理解“你轻轻嘘着我的面颊, 许我以湿咸的海风,森林草野的青气。” ? 除了写海风吹送来的清新气息,还可以 理解为朋友或亲人给予我的无微不至的关心、 鼓励和安慰。
3、“我还疑是布景和道具。”如何理解? 主人公获得自由之后,他不敢相信这是 真的,怀疑自己在看戏。 4、“这才是真的,真的春天的气息。” 有什么深刻含义? 这里的春天不仅是指自然界的春天,也 指人生的春天,在人生的春天里,作者对未 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作者感情
1、诗歌总是表达一定的情感的,这首诗 中作者表达出来什么情感?
作者简介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7课致空气课件新版语文版
部分来自《点拨》
4.第三节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歌颂空气?有何作用? 【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形 象地写出了空气让“我”呼吸,给“我”生命的特 点,与上一节中的“光明”“人们”形成对比,突出 表现了空气无私和崇高的精神品质。
阅读方法解密
部分来自《点拨》
对比作用分析法,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 突出,揭示本质,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 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一般的答题模式为“ 通过……和……对比,突出了……精神(特点)”。本题把“光 明”“人们”与“空气”对“我”的不同表现进行对比,突出空 气的无私与崇高。
部分来自《点拨》
7.赏析本诗的结尾句。 【答案】结尾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直接抒发了诗人与 空气永不分离的感慨,既是诗人对空气的赞美,同时也是 诗人真诚的希望。
部分来自《点拨》
8、这首诗歌仅仅是赞美空气吗? 【答案】诗歌以“空气”为歌颂对象,实际上,是对人世 间忠贞不渝的感情的歌颂,包括亲情、友情和爱情。《致 空气》表面上是一首咏物诗,其实,诗人赋予了空气以深 刻而鲜明的象征意义;对空气的讴歌,实际上既是对人间 真情的讴歌,也是对人间真情的深情呼唤。
范。《致空气》表面上是一首咏物诗,其实,诗人赋予了空气
以深刻而鲜明的象征意义:对空气的讴歌,实际上既是对人间
真情的讴歌,也是对人间真情的深情呼唤。
部分来自《点拨》
1、第1节中“你”指谁?为什么把“你”称做“我 的……朋友”? 【答案】“你”是空气,诗歌以第二人称你开头,把 空气当作我的朋友来称呼,奠定了全诗的叙述角度和 抒情方式来述说和直抒胸臆。全诗就像诗人面对知心 朋友在真诚述说。
10. 板书设计 11. 本课主旨
12. 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致空气》课件(新版)语文版
寓了诗人对于友谊、对于真情的赞颂。
B.全诗以第一人称作为叙述的角度, 就像是诗人面对一个知心朋友在真诚地倾
诉,这样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觉得十分亲切。
C.“踪迹难寻又无所不在”,结构上与第一节诗相照应,进一步突出空气的特
点,“厮守身边却默无一语”揭示了它与自己的特别关系。
D.“丁香(dīngxiāng)的芬芳”“春天的气息”等意象暗示了一种新的生活和美
(wú suǒ bù zài),又难寻踪迹。 生活因你而美好,事业因你而成功,我挚爱一生的亲密朋友,你我相伴一生,却又
无法牵手。
第五页,共10页。
第六页,共10页。
白杨 流沙河 她,一柄绿光闪闪的长剑, 孤零零地立在平原, 高指蓝天。 也许, 一场暴风(bào fēnɡ)会把她连根拔去。 但, 纵然死了吧, 她的腰也不肯向谁弯一弯!
第八页,共10页。
第九页,共10页。
D 9.(2016·绍兴中考)以下各句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除夕之夜,腾空而起的礼花和不绝于耳的爆响声交相辉映。(《人民日 报》2011-2-4) B.“白马撵蹄近相映,欢声四合壮士呼。”无论是打球的,还是观看比赛 的,全都精神亢奋、呼天抢地。 (《沈阳日报》2014-2-21) C.白纸上,我还没有种上一粒字。多半天,我一文不名。终于(zhōngyú), 在一阵鸽哨声里,我写下了第八次开头。 (《散文》2014年第4期) D.这个十年,季羡林在《中国蔗糖史》的基础上,又完成了80万字的《糖 史》。这部呕心沥血之作,被季羡林视为平生最重要的著作。 (《中国剪 报》2015-10-27)
好的希望。
第四页,共10页。
邵燕祥
象征(xiàngzhēng)手法
3.《致空气》的作者质是朴_(_z_h_ìp_ǔ_)_到,透全明诗运用无了所_不___在________,难诗寻人踪主迹要抓住了空气
致空气课件语文版精选教学PPT课件
放弃并不意味着失去。不能拥有还可以给他关怀;不能关怀还可以给她祝福;不能祝福还可以将她注视;不能注视还可以将她思念,不能思念还可以选择梦幻,没有了梦幻还可以等下一个轮回。 放弃后的感觉惆怅而轻松.是一种无奈后理智的选择!思念一个人甜蜜中掺着苦涩!当你深深地爱上一个人,而对方却不用爱来回应你,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失去自我!爱有多深就有多卑微!放弃,其实是每个人强迫却不愿意自己欣赏到的一种美丽!一种自我安慰而已!
有的人,如果珍惜不起就请放弃吧,有些事,如果挽留不及就随它去吧 没有什么看不开的,我们活的很好何必为了一些不相干的事情伤感呢?
7. 致空气
邵燕祥
邵燕祥
1933年出生,195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歌 唱北京城》。1955年出版《到远方去》,在当 时的青年和诗歌爱好者中有广泛的影响。上世 纪80年代出版诗集多种;1990年起主要从事随 笔杂文写作,有组诗《五十弦》《金谷园》发 表。近年来时有新诗见诸报刊,总题《母语写 作》。 文革期间遭到迫害后被平反,这首诗就 是作者在平反之后,有感而发,抒写而成的。
这节诗在全诗中起到什么 作用?
是对全诗的总结,再一次强调了“踪 迹难寻又无所不在”,前后呼应,形 成工整的对仗结构。
象征手法:
用象征的手法表现感情,创造情境,是 古今中外诗歌创作中常见的。诗人为自己所 需要表达的心中之情寻找一个对应物,这个 对应物可以是外界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虚 幻的形象。他不是把感情融入对应物,一般 也不去着力地描写对应物,只是向对应物抒 情、发议论,或者让对应物为他代言胸中之 情。
质朴到透明,无所不在,难寻踪迹。
光明离我而去时 我沉在黑暗里 人们离我而去时 我沉在孤独里 失眠时,我从鼾 Nhomakorabea听到了你
只有你不肯把我抛弃 在我将要窒息的时候 掀动我的鼻翼 在我生命如丝的时候 陪伴着我呼吸
有的人,如果珍惜不起就请放弃吧,有些事,如果挽留不及就随它去吧 没有什么看不开的,我们活的很好何必为了一些不相干的事情伤感呢?
7. 致空气
邵燕祥
邵燕祥
1933年出生,195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歌 唱北京城》。1955年出版《到远方去》,在当 时的青年和诗歌爱好者中有广泛的影响。上世 纪80年代出版诗集多种;1990年起主要从事随 笔杂文写作,有组诗《五十弦》《金谷园》发 表。近年来时有新诗见诸报刊,总题《母语写 作》。 文革期间遭到迫害后被平反,这首诗就 是作者在平反之后,有感而发,抒写而成的。
这节诗在全诗中起到什么 作用?
是对全诗的总结,再一次强调了“踪 迹难寻又无所不在”,前后呼应,形 成工整的对仗结构。
象征手法:
用象征的手法表现感情,创造情境,是 古今中外诗歌创作中常见的。诗人为自己所 需要表达的心中之情寻找一个对应物,这个 对应物可以是外界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虚 幻的形象。他不是把感情融入对应物,一般 也不去着力地描写对应物,只是向对应物抒 情、发议论,或者让对应物为他代言胸中之 情。
质朴到透明,无所不在,难寻踪迹。
光明离我而去时 我沉在黑暗里 人们离我而去时 我沉在孤独里 失眠时,我从鼾 Nhomakorabea听到了你
只有你不肯把我抛弃 在我将要窒息的时候 掀动我的鼻翼 在我生命如丝的时候 陪伴着我呼吸
语文:2.7《致空气》课件(语文版八年级下)
诗歌朗读技巧
现代诗歌鉴赏
(一)诗歌的语言 (二)诗歌的形象 (三)诗歌的情感
• 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诗歌尤其讲
究语言的运用,其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 造以及情感的传达,都要借助语言。由于体裁 的特点,诗歌的语言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词句来 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形成诗歌语言凝 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相对来说,新诗 采用白话文写作,较少用典,从字面上较旧体 诗容易把握,但要能正确评价一首诗,还是要 反复朗诵,尽力揣摩,抓住饱含作者深情的词 语来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
“你读他的作品,会依稀感受到本世纪后半叶, 中国历史的最为沉重的那一页。他仿佛从寒 冬走来,从那冒着热气的口吻里,不断叙说 着冬天的故事。” 《论“狗屁文章”》《觉 慧会不会变成高老太爷》《论“七八年再来 一次”》《历史的遗憾和遗憾的历史》《如 果太平天国不失败》……仅仅看这些杂文的 题目,我们就会感受到邵燕祥那属于自己祖 国的一颗滚烫而沉重的心。我们甚至可以这 样认为,邵燕祥近20年来所发表的一篇篇杂 文,集中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尚未泯灭的良 知。
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的特 征。同一题材的作品,由于诗人 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所处时 代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 情。
象征手法:
• 用象征的手法表现感情,创造情境,是
古今中外诗歌创作中常见的。诗人为自 己所需要表达的心中之情寻找一个对应 物,这个对应物可以是外界具体的事物, 也可以是虚幻的形象。他不是把感情融 入对应物,一般也不去着力地描写对应 物,只是向对应物抒情、发议论,或者 让对应物为他代言胸中之情。
致空气
邵燕祥 (1933--- )
1933年出生,195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歌唱北 京城》。1955年出版《到远方去》,在当时的 青年和诗歌爱好者中有广泛的影响。上世纪80 年代出版诗集多种;1990年起主要从事随笔杂 文写作,有组诗《五十弦》、《金谷园》发表。 近年来时有新诗见诸报刊,总题《母语写作》。 文革期间遭到迫害后被平反,这首诗就是作者 在平反之后,有感而发,抒写而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街头,柳丝,丁香——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等。
踪迹难寻又无所不在 厮守身边却默无一语 影子会有离开的时候 你从不离开我,我也离不开你 永不分离,永不分离,到最后的一息
这节诗在全诗中起到什么 作用?
是对全诗的总结,再一次强调了“踪 迹难寻又无所不在”,前后呼应,形 成工整的对仗结构。
象征手法:
光明离我而去时 我沉在黑暗里 人们离我而去时 我沉在孤独里 失眠时,我从鼾息听到了你
只有你不肯把我抛弃 在我将要窒息的时候 掀动我的鼻翼 在我生命如丝的时候 陪伴着我呼吸
你觉得这一节诗中, 哪个字用得巧妙?为 什么?
• 动词“沉”字用得巧 妙。这两个字写出了 • 患难见真情,真情帮助 我们度过人生的难关。 黑暗之深,孤独之深 和“我”被黑暗孤独 • 坚强的信念。它支持我 们的精神,让我们走出 包围的绝望。 困境。 • 永不放弃的理想。理想 是精神的光芒,能的地牢 使你也染上污浊 但你轻轻嘘着我的面颊 许我以湿咸的海风 森林草野的青气 直到走上自由的街头 路灯照着垂拂的柳丝 我还疑是布景和道具 你把丁香的芬芳吹送给我 这才是真的,真的春天的气息
这两节诗中有哪些意象?诗人 表达了什么情感?
地牢——险恶的,禁锢的处境。 海风,青气——关怀,希望,信念,理想等。
7. 致空气
邵燕祥
邵燕祥
1933年出生,195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歌 唱北京城》。1955年出版《到远方去》,在当 时的青年和诗歌爱好者中有广泛的影响。上世 纪80年代出版诗集多种;1990年起主要从事随 笔杂文写作,有组诗《五十弦》《金谷园》发 表。近年来时有新诗见诸报刊,总题《母语写 作》。 文革期间遭到迫害后被平反,这首诗就 是作者在平反之后,有感而发,抒写而成的。
致空气
星光因你而闪烁 波光因你而摇曳 我的质朴到透明的朋友 你无所不在 又难寻踪迹
“我”指代谁?“你”又指代谁?为什么把 “你”称作“我的……朋友”? “我”是指诗人自己。“你”是指空气。 诗歌以“你”开头,把空气当作“我”的朋 友,奠定了全诗的叙述角度和抒情方式—— 诉说和直抒胸臆。 诗人总括了空气哪些特点? 质朴到透明,无所不在,难寻踪迹。
用象征的手法表现感情,创造情境,是 古今中外诗歌创作中常见的。诗人为自己所 需要表达的心中之情寻找一个对应物,这个 对应物可以是外界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虚 幻的形象。他不是把感情融入对应物,一般 也不去着力地描写对应物,只是向对应物抒 情、发议论,或者让对应物为他代言胸中之 情。
在这首诗中所赞颂的空气, 有人说它象征着友谊,有人说 它象征着理想,有人说它象征 着信念,更有人说它象征着真 理,你认为呢?谈谈你的看法。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这种无 处不在的东西呢?谈谈你的发 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