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2节密度第1课时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2节密度第1课时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7.安全注意事项:在实验环节,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如正确使用实验器材、避免接触有毒物质等。确保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安全。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密度概念、密度公式及其应用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密度知识做好准备。
内容逻辑关系
-重点知识点:密度的定义、密度的单位。
-板书设计:密度定义、密度单位。
2.密度公式的推导与计算:
-重点知识点:密度公式、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板书设计:密度公式、质量与体积关系。
3.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知识点:密度的实际应用、密度的测量方法。
-板书设计:密度的应用、密度的测量方法。
4.密度的实验探究: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2节密度第1课时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2节密度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物理班
3.授课时间:2022年10月10日
4.教学时数: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和科学交流。
(3)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密度的其他应用领域和前沿研究。学生可以查阅相关文献、研究报告,了解密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4)问题解答:如有疑问,学生可以向教师提问,教师会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学生可以记录问题,整理思路,与教师进行深入探讨。
(5)小组合作:建议学生与同学组成小组,共同进行课后拓展活动。学生可以分工合作,分享学习心得,共同完成拓展任务。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质量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质量

第1节质量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知道质量的含义。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节课内容是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

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的概念,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初中阶段的学生对质量的概念理解的要求很浅,只要让学生认识到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通过思考组成物体的物质多少,进而给出质量的初步解释,并让学生对质量的大小有感性的认识。

就内容安排而言,本节课认识质量及其测量仪器,学习和使用托盘天平是为后续各节的学习所准备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今后授课的内容密切相关,是重要的基础性的一节。

本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对生活中的重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了解物体有量的不同。

但是容易把质量理解成物体的好坏。

除了感性的认识,学生经过半学期的学习,已经养成了动手操作的能力,但缺乏科学的实验探究心理,而且质量和重量容易混淆。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抽象思维还不发达。

而且,现在的学生学习方法普遍有待改进,对基础知识不爱记忆,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质量及天平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产生兴趣的原因。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多媒体展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物态、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核心素养通过使用天平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1.质量的概念和单位。

2.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难点: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教学过程续表教师重点讲解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1.构造:先让学生观察天平,然后介绍底座、托盘架、托盘、标尺、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和密度优秀教案设计 第6章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和密度优秀教案设计  第6章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如盐水)体积和测小块固体(如石块)的体积。

2.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使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2.对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这种科学方法有感性认识.3.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有初步认识和感受.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处理的体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2.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养成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教学重点】会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并选择最佳实验方案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选择及误差分析。

【教学准备】学生实验:天平、砝码、烧杯、量筒、细线、盐水、小石块。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激趣诱思】利用多媒体展示“鉴别皇冠”的故事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 传说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叙拉古国的国王希罗让工匠为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皇冠。

国王给了工匠一些黄灿灿的金子,工匠也很快为国王做好了。

金灿灿的皇冠戴在国王头上很合适,并且非常漂亮。

可是希罗国王总怀疑工匠少用了一些黄金,偷偷掺进了一些等重的白银。

于是,他让人称了皇冠的重量,不多不少,与给工匠的黄金质量不差毫厘,这就难了,怎样能既不损坏皇冠,又能辨别皇冠是否是纯金做的呢?【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设计意图:以生动的故事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导了学生的思维,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听故事思考故事中的问题:怎样辨别皇冠是否是纯金做的呢?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其中有测量皇冠的密度的。

【教学过程】量筒的使用[问题引导]要测量一杯盐水的密度,需要测量盐水的哪些物理量?依据哪个公式进行计算?[板书] 实验原理:Vm=ρ[问题引导]测量盐水的质量要用到天平,要测量盐水的体积用什么工具呢?[自学阅读]课本上“想想做做”提出的问题:(1)这个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是ml还是cm3?(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3)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4)图11.4-2中画出了使用量筒时的两种错误,它们分别错在哪里?[归纳总结]三观察:观察单位标度、量程、分度值。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教案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教案教案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第一节质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2、知道托盘天平的构造,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体验一些物体的质量,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练习天平的使用,养成学生使用物理仪器测量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质量概念的理解和天平的使用方法。

难点: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和用天平测量实际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教师:大头针、铁锤、火柴根、木块、天平及砝码、体重称、橡皮泥学生:天平及砝码、小石块、烧杯及水【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物体和物质的区别,更加直观,更容易接受理解。

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由物质构成,物体有大有生活中还有哪些测量质量的工具?【设问】1、能否用天平测量我们自身的质量?学生根据自己的测量砝码质量+游码刻度值游码示数读法:先认清分度值,再读游码的【过渡语】我们已经学会了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物体的质量有什么特性呢?是否随着自身的位置、形状和物态的变化而变化?请大家思考以下的问题。

【板书设计】第一节质量一、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二、质量: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1.用符号表示(m)2.单位:国际单位:千克(Kg)其它单位:吨(t)、克(g)、毫克(mg)换算关系:t→Kg→g→mg(103进制)三、测量工具---天平1、测量前:调平衡(平衡螺母)2、测量时:左物右码再调平衡(加减砝码兼调游码)3、测量后:读数(m物= m砝码+ m游码示数)、记录(数+单位)、整理【教学反思】一、教案中的“亮点”1、运用实物教学,如课堂引入时,利用大头针、铁锤、火柴根、木块等物品,用体重秤现场测量学生质量,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一些图片,让部分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容易、好懂,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2、在天平的使用部分,注重实验教学,设计的比较细致。

使用前要注意哪些问题,测量时注意哪些问题,如何读数,配合学生的动手测量进行及时总结,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二节密度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二节密度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1.教师为学生提供几个与密度相关的话题,如:制作密度计、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等,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方式,共同探讨话题,并得出结论。
3.各小组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对其进行评价和提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总结归纳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密度知识,总结密度的影响因素、计算方法和应用。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密度知识,如:密度是什么?如何计算密度?密度有哪些应用?
2.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讲解密度的影响因素,如:温度、压力等。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加深对密度变化的理解。
3.介绍如何利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物体密度、判断物体浮沉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在小组合作环节,教师应分配明确的任务,指导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和实例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探究未知、追求真理的热情。教师应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和贴近生活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用实验和实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加深学生对密度的认识和理解;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回忆和复习密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帮助学生建立密度的知识体系。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密度的定义、单位、计算公式及变形公式,了解密度的影响因素,并能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答案:ρ = m/V = 100g/5cm³ = 20g/cm³。
4. 计算题:已知一个物体的质量为2kg,体积为20cm³,求该物体的密度。
答案:ρ = m/V = 2kg/20cm³ = 0.1kg/cm³。
5. 计算题:已知一个物体的质量为100kg,体积为1000L,求该物体的密度。
答案:ρ = m/V = 100kg/1000L = 0.1kg/L。
- 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认可,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 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和能力。
教学反思
今天的课堂氛围总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学生们对于质量与密度的概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通过实验和实例的讲解,他们也能够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和合作,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5.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6.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对质量与密度有更深刻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
1.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密度的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3.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报告,了解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 科学探究: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研究质量与密度问题。
2. 逻辑推理:培养学生运用质量与密度的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教学设计
4.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质量测量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能力。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质量的概念,为后续学习密度、浮力等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2.质量的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3.质量与生活的联系,质量在科技、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的热情。
2.通过学习质量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到质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质量意识。
3.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4.能够运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理解密度的概念,为学习下一节“密度”奠定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分析质量的概念、单位和测量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涉及质量的概念、单位换算、测量方法等,让学生独立完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是学生在学习了力学基础知识后的进一步拓展。

本章主要介绍了质量、密度、以及它们与物体体积、形状的关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质量与密度的概念,掌握计算质量与密度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质量与密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本概念,对物体运动、力的作用等有一定的理解。

但质量与密度作为两个新的物理量,需要学生通过实例去感受、理解它们的含义。

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如何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质量与密度,以及如何运用质量与密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质量、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学会用公式计算物体的质量与密度;能够运用质量与密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思考、交流等方法,探究质量与密度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现象的欲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质量、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质量与密度的计算方法;质量与密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2.难点:质量与密度公式的推导;质量与密度在复杂情境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质量与密度的本质。

2.运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质量与密度的变化规律。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实验器材(如天平、砝码、体积测量工具等)、PPT、教学课件。

2.学具:笔记本、笔、实验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为什么冰块漂浮在水面?”引发学生对质量与密度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介绍质量与密度的概念,通过PPT展示质量与密度的定义、特性。

同时,讲解质量与密度的计算方法,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详细内容包括:6.1质量,6.2测量质量的工具——天平,6.3密度,6.4测量密度的方法,6.5密度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质量的概念,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无关。

2. 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能正确读取天平的测量结果。

3. 理解密度的定义,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能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

重点:质量的测量、密度的计算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物体(如石头、木块、水等)、密度计、实验器材等。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石头和一个木块,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哪个质量更大。

提问:质量是什么?它与物体的哪些因素有关?2. 教学内容展开(1)质量的概念解释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无关。

(2)质量的测量演示如何使用天平测量质量,并强调注意事项。

让学生分组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并记录结果。

(3)密度的概念解释密度是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多少,计算公式为ρ=m/V。

(4)密度的测量演示如何利用密度计测量密度。

让学生分组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并记录结果。

(5)密度应用讲解密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鉴别物质、计算物体体积等。

3. 例题讲解解答关于质量和密度的计算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关于质量和密度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质量的概念、测量方法、性质。

2. 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测量方法。

3. 例题及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测量一支铅笔的质量和长度,计算其密度。

作业答案:(1)密度=质量/体积,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自行计算。

(2)正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质量和密度的概念掌握程度,以及实验操作是否规范。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学设计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建立质量与密度的概念,降低学习难度。
2.指导实验:耐心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3.激发思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4.个体差异关注: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指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1.抽象概念的理解:质量与密度是较为抽象的物理概念,学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实例来加深理解,这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2.实验技能的运用:质量与密度的测量需要学生熟练使用天平和相关实验器材,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3.知识的整合与运用:学生需要将所学质量与密度的知识与其他物理知识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学生的知识整合和运用能力是一大挑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交流表达的能力。
4.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科学态度。
此外,我还将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在课后,我会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质量与密度的知识,确保学生对关键概念和实验技能的掌握,特此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
-完成课本第六章的课后练习题,重点是对质量与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的练习。
-在实验中,鼓励学生相互协作,交流实验心得,提高实验效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6.2密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6.2密度教学设计
3.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密度实验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操作技巧和观察能力。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纠正操作错误,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高实验素养。
4.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在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环节,部分学生可能表现出交流不畅、合作不积极等问题。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6.2密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定义,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了解密度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密度公式:ρ=m/V。
2.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密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质量或体积,以及鉴别不同物质的密度。
3.了解密度单位及其换算,掌握克/立方厘米、克/毫升、千克/立方米等密度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
3.掌握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密度测定实验,并进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导入法,通过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密度现象,如冰块浮在水面上、油水分离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密度学习。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密度相关的图片、动画和视频,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密度概念,加深对密度公式的记忆。
2.学生分享自己对上述现象的理解,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密度。
3.教师简要介绍密度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密度的定义、物理意义、公式及其单位,让学生掌握密度的基础知识。
-定义:密度是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
-物理意义:密度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1.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程度:多数学生能初步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但对其本质含义和密度公式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教师需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实际案例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密度概念。

2024最新-物质密度教学设计 质量与密度教学设计(优秀6篇)

2024最新-物质密度教学设计 质量与密度教学设计(优秀6篇)

物质密度教学设计质量与密度教学设计(优秀6篇)物理学作为严格的、定量的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一直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过密度的教学设计,希望你对物理有更深刻的认识,这里是小编帮大伙儿分享的物质密度教学设计质量与密度教学设计(优秀6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密度》的教学设计篇一一、课程标准的基本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属性。

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2)过程与方法:1.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形成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2.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实验探究和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初中的意识。

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由于概念本身较抽象,学生感性认识不足,密度概念也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密度知识及应用常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的分化点。

关于密度教学的讨论和研究一直受到重视。

但是,在“接受式教学”模式下,却较难有效地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习科学的中心环节是探究,探究式教学是中学科学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

近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新的义务教育科学类课程标准。

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明确提出对探究教学的目标要求。

本文尝试密度概念的探究教学设计。

密度知识是力学的基础知识之一,它对理解压强、浮力也很重要的。

所以说,本节是本章的重点也是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准备必要的知识。

在课时安排方面,本节将分2课时。

2.教学资源分析(1)结合教材插图,查找一些互联网上的相关资料。

(2)利用多媒体演示、分析利用图像描述实验结果的方法。

(八年级物理教案)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和密度优秀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和密度优秀教案

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和密度优秀教案八年级物理教案【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2.从比较质量多少的方法中领悟质量单位的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熟悉常用的质量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培养学生对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3.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会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会看产品说明书;4.会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5.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6.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记住纯水的密度;7.会从密度表中查物质的密度;8.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估测物体的体积,估测物体的质量;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能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质量的概念。

2.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要素;3.学习“比值”的方法定义物理量;4.掌握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质量这一基本属性,树立唯物辩证法思想;2.养成学生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3.通过亲身参与一系列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魅力和威力。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1. 质量、密度概念的建立;2. 托盘天平和量筒两种基本工具的使用;3.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建立密度的概念。

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和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学具准备】天平、小磁酒杯、量筒、细线、大小木块、大小铝块等等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教师拿出一些器材:天平、小瓷酒杯、量筒、细线、大小木块、大小铝块等, 提出问题:利用这些器材我们可以设计哪些实验?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回答,从而引出复习的内容:质量和密度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在实验设计中,回顾质量和密度这一单元的几个重要实验,后面的几个专题复习就是围绕这些实验而展开的,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和热情。

2024秋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和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

2024秋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和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
- 密度的影响因素:可以让学生探究密度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这些因素对密度的影响。
- 密度的应用:可以让学生了解密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等,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 实验设计与分析:可以让学生学习如何设计实验、如何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② 添加趣味元素:在板书中添加一些趣味元素,如幽默的插图、有趣的物理故事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可以添加一些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发现的插图或故事,让学生更加了解物理学的背景和历史。
③ 鼓励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参与板书的设计和制作,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有趣的插图或设计一些有趣的板书布局,以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学习动力。例如,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些关于密度的实验插图,或者设计一些关于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板书布局。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密度公式及其应用方面,学生可能对概念理解不深,难以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验技巧掌握不够熟练,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此外,学生在解决综合问题时,可能缺乏分析问题和策略选择的意识。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测量物质的密度的知识点。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4.课后作业设计:布置具有实际意义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质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方式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质量这一概念时,容易与重量混淆,而且对于质量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也不够熟悉。因此,在制定教学案例时,我决定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区分质量与重量,并熟练运用测量工具进行质量的测量。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能够运用质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3.展示实验器材,如天平和砝码,激发学生对质量测量的好奇心。
4.宣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和要求。
(二)讲授新知
1.讲解质量的概念,阐述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介绍质量的测量工具,如天平、电子秤等,讲解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3.讲解质量的单位,如克、千克、吨等,让学生掌握质量的计量单位。
2.设计课后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3.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评价,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称重,引起学生对质量的关注。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质量是什么吗?”,引导学生思考质量的本质。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质量的概念和特性。
2.利用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质量的测量任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二节密度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二节密度优秀教学案例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2.强调作业要求:提醒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在课后提出问题,及时解决学习中的困惑。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会布置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强调作业要求,提醒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决学习中的困惑。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探究,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鼓励学生分享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共同完成任务。通过分享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二节密度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二节密度”,在学生掌握了质量、体积的概念以及基本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物体的密度。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中的密度”为主题,设计了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感受密度的内涵。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密度的影响因素,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4.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5.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教师能够让学生在挑战中提升自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勇气。同时,教师还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1节质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1节质量教学设计
3.针对本节课学习的质量测量方法,选择一种测量工具(如天平、电子秤等),进行实际操作,测量家中某一物品的质量,并记录下来。要求测量过程准确无误,数据真实可靠。
4.根据以下情景,回答相关问题:
情景一:小明在超市购买了一袋500克的糖果,吃掉了一部分后,剩下的糖果质量是多少?
情景二:一个装满水的杯子质量为200克,将水倒掉一半后,杯子和剩余水的总质量是多少?
4.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的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通过学习质量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到质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质量意识。
4.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敢于质疑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如质量的概念、测量方法、质量守恒定律等。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巩固练习,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1节质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量的定义,掌握物体质量的测量方法,能够运用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质量的准确测量。
2.掌握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能够进行质量单位之间的转换,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3.了解质量的性质,如守恒性、可加性等,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和密度教学设计设计(打包4份)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和密度教学设计设计(打包4份)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和密度教学设计(打包4份)一、教学目标1.理解质量和密度的概念;2.掌握计算物体质量和密度的方法;3.运用质量和密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材本节课主要针对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的内容,包括:•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质量和密度的实际应用。

2.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示范、讨论、实验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知识点讲解•引入质量的概念,与学生分享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如称重、秤重物体;•讲解质量的单位及计算方法;•引入密度的概念,与学生分享水和石头的密度差异;•讲解密度的计算方法。

2. 学生互动与讨论•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计算几个物体的质量和密度;•学生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与答案,让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和评价。

3. 实验•安排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来计算其密度;•提供实验步骤和记录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学生互相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并总结实验规律。

第二课时1. 讲解应用•根据教材中的案例,讲解质量和密度的实际应用,如船只的浮力、气球的升力等;•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和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并与同桌分享。

2. 解答疑惑•学生提出关于质量和密度的疑问,教师做出解答,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3.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通过计算质量和密度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观察案例图像,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并组织小组合作进行计算。

第三课时1. 合作学习•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进行一项小实验;•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验题目,并根据课堂知识设计实验方案;•学生自行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案、结果分析等内容;•学生互相交换实验报告,进行互评。

第四课时1. 总结与复习•教师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回顾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本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想。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具体内容包括:第1节质量的概念;第2节密度的概念;第3节测量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方法;第4节密度公式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2. 使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理解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会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质量和体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质量的测量和密度公式的应用。

难点:密度概念的理解,以及密度公式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量筒、各种物体(如石头、木块、金属块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的天平、量筒、物体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质量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质量与物体形状、大小、位置的关系。

2. 教学质量的测量:讲解质量的单位,演示天平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动手操作。

3. 教学密度的概念: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引出密度概念,讲解密度公式的应用。

4. 案例分析:讲解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分组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实验,并计算密度。

六、板书设计1. 质量的概念、单位及测量方法。

2. 密度概念、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3. 测量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实验步骤。

七、作业设计(1)一金属块,质量为200g,体积为50cm³。

(2)一木块,质量为150g,体积为300cm³。

2. 答案:密度分别为4g/cm³和0.5g/cm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2. 拓展延伸:探讨密度与物体性质的关系,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浮力、热胀冷缩等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第1节质量 (1)
第2节密度 (5)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9)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13)
第1节质量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物理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使用天平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重点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难点
理解质量的含义,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1.制作关于托盘天平结构和使用方法的多媒体课件。

2.托盘天平(带法码)(根据班级人数确定需准备的天平数量)、烧杯等。

一、新课导入
如果分析一下铁锤和铁钉这两个物体,你也许会发现,虽然它们都是由铁制成的,但铁的含量却不大相同。

物理学中如何来表示这种区别呢?如果想知道它们到底含有多少铁,该怎样精确地测量呢?
二、新课教学
1.质量
【教师举例】一盆水与一杯水、一个铁钉与一个铁锤。

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物
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然后简要概括:在物理学中,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教师提问】你知道哪些质量的单位?
【总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

常用的比千克小的单位有克(g)、毫克(mg),比千克大的单位有吨(t)。

【教师提问】你知道这些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吗?
教师讲述单位进率关系:1 t=103 kg=106 g=109 mg。

2.质量的测量
【教师提问】测量质量的工具有哪些?
【总结】实验室里,通常使用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测量质量,生活中常用电子秤、杆秤测量质量。

【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观看,认识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的主要结构。

(2)使用天秤应注意哪些问题?
【总结】①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②向盘中加减砝码要用镊子夹取,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③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3)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提问】天平应水平放置,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
【讲解】天平应放在水平台面上,学生天平还应调节底座螺钉,使底座水平。

【提问】天平使用前要使横梁平衡,如何调节呢?
【总结】①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到标尺零刻度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②当指针指向分度盘中央或左右摆幅相等时,天平横梁就是平衡的。

【提问】在使用天平称物体,为什么把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呢?
【讲解】这是因为天平游码标尺的零刻度线在标尺的左端,往右拨游码相当于往右盘中加砝码。

【提问】放好物体后,如何使天平再次平衡,称出物体的质量呢?
【总结】①可以通过向右盘加入砝码和移动游码的方法使横梁再次平衡,这时,砝码的质量和标尺上游码所表示的质量之和即物体的质量②在此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③根据游码所在的位置在标尺上读数时,应以游码左侧刻度线为准。

(4)学生练习使用天平测量橡皮、铅笔的质量,测量半烧杯水的质量。

3.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提问】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发生变化时,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教师利用天平、塑料瓶、剪刀、液态蜡等实验器材演示物体形状变化、状态变化时质量不变,并引导学生由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总结】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发生变化而变化。

三、课堂小结
1.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是千克(kg),除千克外还有吨(t)、克(g)、毫克(mg)等。

换算关系:1 t=103 kg 1 kg=103 g 1 g=103 mg
3.天平的使用
⑴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⑵将游码放在标尺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横梁保持平衡;
⑶将物体放在左盘内,砝码放在右盘内,加减砝码用镊子,轻拿轻放;
⑷调节游码,直至天平的横梁平衡,将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的示数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
⑸读数完毕及时取下物体,收取砝码放回砝码盒中对应的位置。

四、检测反馈
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________。

如图所示的各种物体,不管它们的形状、状态、位置怎样变化,它们各自所含的物质的多少是________的。

答案质量不变
2.下列物体中,质量是最接近50 g的是( )
A.一瓶矿泉水B.一个鸡蛋
C.一张课桌D.一头大象
答案 B
3.托盘天平横梁上都有标尺和游码,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是( )
A.相当于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代替指针用来指示平衡
C.相当于在左盘中加小砝码
D.相当于在右盘中加小砝码
答案 D
4.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再调节横梁使其平衡,称量时,物体放在________盘,砝码放在________盘。

在某次称量中,若所放砝码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被称物体质量是________
答案左右18.4 g
5.一个铅球在下列情况下,其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是( )
A.把铅球熔化
B.用机器把铅球压扁
C.用火箭把它发送到太空中
D.用锉把铅球锉掉一块
答案 D
6.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下列操作中不规范的是( )
A.用镊子夹砝码,以免砝码生锈
B.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
C.在测量中,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然后读出质量
D.不用天平测质量过大、超过天平称量范围的物体
答案 C
第1节质量


⎩⎪















⎪⎧概念: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

(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不会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等因素改变)
单位


⎧主单位:千克(kg)
其他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关系:1 t=1 000 kg,1 kg=1 000 g,
1 g=1 000 mg
测量













工具:天平


⎧种类:托盘天平、学生天平
结构:底座、托盘、横梁、指针、
分度盘、标尺、游码、平衡
螺母
天平的使用








⎧1.注意事项:
(1)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2)保持天平的干燥、清洁。

2.使用方法:使用前,先调节
天平的平衡。

使用时,把物体
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
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到
天平平衡。

3.读数:被测物体的质量
=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
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第2节密度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

2.会用密度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