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三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风沙问题(含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风沙问题(含解析)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风沙问题一、选择题在低碳要求下,林业碳汇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比于耕地与草地,林地具有更强的碳吸收能力。

林地面积和生物量是影响其固碳价值的主要因素。

下表是2013年我国东北(黑、吉、辽、内蒙古)、北方(京、津、冀、晋、鲁、豫、陕、甘、青、宁、新)、西南(川、滇、藏、渝)和南方(沪、苏、浙、皖、闽、赣、鄂、湘、粤、桂、琼、贵)四大林区森林固碳价值和林业经济产值统计表(单位:108元)。

据此完成1~3题。

注港、澳、台缺少资料,暂未统计。

1、与耕地和草地相比,林地具有更强碳吸收能力的原因是单位土地面积上( )A.水土流失量少B.枯枝落叶层厚C.叶片总面积大D.生物种类多样2、表中代表南方林区的是( )A.甲林区B.乙林区C.丙林区D.丁林区3、提高丙林区森林固碳价值的主要途径是( )A.更换绿化树种B.采林育林结合C.禁止采伐森林D.营造护田林网解析第1题,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林地的叶片总面积大,所以光合作用强,碳吸收能力强。

第2题,林地面积和生物量是影响其固碳价值的主要因素,且南方林区主要为经济林,经济产值最高。

由此确定乙林区为南方林区。

第3题,丙林区固碳价值最低,原因可能是气候较干旱,森林面积小。

故丙林区为北方林区。

华北地区耕地面积广大,育林的空间较小,所以提高森林固碳价值的主要途径是营造护田林网。

西北地区土地辽阔,但非常缺水,增加林地空间小。

答案 1.C 2.B 3.D图Ⅰ为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图Ⅱ示意图Ⅰ中①②之间的地形变化过程(阶段一至阶段三为由早到晚)。

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地形区的形成原因与图中①②之间地形变化原因相似的是( )A.富士山B.落基山脉C.东非大裂谷D.墨累—达令盆地5.与图中③处地势高低变化呈正相关的地理要素是( )A.物种多样性的变化B.草地产草量C.流水侵蚀力度D.岩石风蚀程度解析第4题,根据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判断,图中①②之间的隆起,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安第斯山脉。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三 微专题5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三 微专题5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

微专题5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圈以内有极昼;南半球相反。

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以内有极夜;南半球相反。

3.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地白昼达到一年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昼;南半球相反。

4.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5.同一纬线上各点的昼夜长短相等;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

读“部分月份全球各纬度昼夜长短分布规律图”,回答1~2题。

1.曲线e可能出现的月份是()A.5月B.8月C.11月D.12月2.图中三条昼夜长短分布曲线能够明确表达出的规律是()A.冬至日,南极圈及其以南全为极昼B.赤道昼夜等分只出现在春秋分日C.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D.纬度数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一地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答案 1.C 2.D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知,此时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半年,由于极昼或极夜范围较小,可能出现的月份为11月。

第2题,该图示表达出部分月份全球各纬度昼夜长短分布规律,从中可以读出纬度数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一地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从而确定正确答案。

读“某日四地的昼长对比表”,完成3~4题。

3.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C.丙、乙、甲、丁D.丁、甲、乙、丙4.当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时()A.甲地的日出早于乙B.乙、丁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C.丙地昼长与夜长的差值大于其他三地D.丁地出现极昼现象答案 3.D 4.B解析第3题,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位置越偏南,昼越长,据此排列从北到南的次序。

第4题,甲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此时期昼长为12小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的春分(或秋分)日;根据表中乙、丁昼长知二者分别位于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位置。

春秋分时,纬度相同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考前刷题练增分强化练:专题3 4.意义影响类 Word版含解析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考前刷题练增分强化练:专题3 4.意义影响类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增分强化练]非选择题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8年3月2日,粤澳港大湾区发展方案正式报批.粤港澳大湾区指的是由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

是继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世界第四大湾区。

2018年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发改委主任何立峰3月9日在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上说,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将加快编制产业发展、交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专项规划。

材料二2017年7月,港珠澳大桥实现了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该桥的贯通从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配置等方面,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下图为粤澳港大湾区和港珠澳大桥示意图.(1)简述港珠澳大桥建成对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作用。

(2)说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重点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3)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易发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二提示,港珠澳大桥建成对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作用主要包括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配置等.第(2)题,根据材料提示,加快编制产业发展、交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专项规划.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从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协作、加快产业升级、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回答。

第(3)题,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包括自然和人为原因两方面。

自然原因应从流域的气候(强降水有关)、地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植被覆盖率以及河流的水系水文特征(支流多少、河道曲直)等方面分析;人为原因应从植被破坏和围湖造田等方面考虑。

该题只需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回答。

答案:(1)缩短港珠澳之间的交通时间,提高运输效率;加强区域内、外联系,扩大交流;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加快区域发展;促进资源整合、产业聚集和人才汇聚。

2020届高考地理热点猜押练二 强化练3 “一带一路”(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热点猜押练二 强化练3  “一带一路”(含解析)

猜押练二核心素养新情境新命题强化练强化练3 “一带一路”“千年骆驼铃·吟唱中国传奇”,驼队行走在丝绸之路上,驮载的不仅仅是财富,更多的是文化。

2019年暑假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寻根丝绸文化,重走丝绸之路。

右面是某小组成员在丝绸之路沿线拍的一幅景观图。

读图,回答1、2题。

1.拍摄时 ( )A.驼队向正北方向行走B.大漠落日圆C.该成员站在驼队西方D.西北风强劲2.该小组成员放眼望去,见到驼队在沙漠中大多是沿沙脊走“蛇形”路线。

驼队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便于辨别方向B.避开沙丘陡坡C.避免风沙侵袭D.利于寻找水源滇越铁路北起我国昆明市,南至越南海防市,1903年由法国人修建,在当时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齐名,被称为“世界三大工程奇迹”,是我国第一条国际铁路。

该铁路线全长854千米,荟萃了壮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物产资源和多彩的民族文化,世界上绝无仅有。

2003年6月,滇越铁路中国段停止客运。

下图示意滇越铁路示意图。

据此完成3~5题。

3.滇越铁路线被称为“世界工程奇迹”是由于( )A.地质地貌复杂,修建难度大B.少数民族聚集,风俗文化独特C.历史文化悠久,科研价值高D.地跨两个国家,由法国人修建4.修建滇越铁路最初是为了( )A.带动沿线经济发展B.加快资源掠夺外运C.完善铁路运输网络D.促进中外文化交流5.2003年后,滇越铁路中国段停止客运是因为( )A.中国旅客出境线路增多B.越南境内陆上交通不便C.中国境内自然灾害多发D.越南客货运输需求增大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有关要求。

盐度是指水中溶解物质质量与水质量的比值,阿萨勒盐湖是世界上含盐度最高的盐湖之一。

阿萨勒盐湖位于非洲大陆东北部的吉布提境内(在阿法语中吉布提的意思为“沸腾的蒸锅”),是非洲大陆的最低点,世界第二最低点,海拔高度-152m。

盐湖四周是高耸的由岩浆岩组成的高山,高山多泉水。

阿萨勒盐湖几乎全年无雨,却永无干枯之虞。

目前,盐湖内的盐储量达20亿吨以上。

2020年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外力作用与地貌(含解析)

2020年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外力作用与地貌(含解析)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外力作用与地貌一、选择题岩石裂隙中的水在冻结成冰时,体积膨大,使岩石裂隙加深加宽;当冰融化时,水沿扩大了的裂隙渗入;温度降低时,再次冻结成冰,岩石裂隙进一步加深加宽。

在冻、融不断交替过程中,岩石崩裂成岩屑,这种作用叫冰劈作用。

下图为冰劈作用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冰劈过程属于(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答案 A解析冰劈过程是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对岩石的静态破坏,是风化作用。

2、发生冰劈作用的岩石一定( )A.有层理 B.有裂隙C.密度大 D.导热慢解析水的冻融是冰劈的直接动力,发生冰劈作用的岩石必须有裂隙。

3、最易发生冰劈作用的地区是( )A.南极大陆 B.青藏高原C.华北平原 D.塔里木盆地答案 B解析发生冰劈作用的地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地表为岩石、地表湿润、气温在0 ℃上下波动。

河流在它以前的谷底下切侵蚀,原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之上,成为近于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下图为黄河某河段阶地剖面图。

读图,完成4~6题。

4、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C.间歇性抬升 D.间歇性下降解析据材料可知,河流阶地就是河流在它以前的谷底下切侵蚀,原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之上形成的,因此可推断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

5、面积仍在扩大的河流阶地是( )A.一级阶地 B.二级阶地C.三级阶地 D.四级阶地答案 A解析据材料和图示信息可知,不同阶地堆积的河流沉积物不同,目前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河漫滩地区,可判断河漫滩地区会有河水经过,携带泥沙沉积,因此第一级阶地的面积仍会扩大。

6、当河水漫过河漫滩时,该段黄河( )A.出现凌汛,进入结冰期B.流速较慢,沉积作用强C.处于枯水期,水位低D.含沙量大,侵蚀作用强答案 D解析根据图中东西方向及河床的陡缓分布可知,该河段东岸较缓、西岸较陡,所以河流向南流,应该位于黄河的中游河段,即黄土高原河段,该河段自高纬流向低纬,无凌汛。

地区专用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透析高考命题主题3第一板块命题主题三水体运动规律检测含解析

地区专用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透析高考命题主题3第一板块命题主题三水体运动规律检测含解析

命题主题三水体运动规律一、选择题(2019·福州质量抽测)下图示意喀斯特地区模拟不同降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降雨量,单位为mm/h)下,地表径流量与侵蚀产沙量的变化过程。

读图回答1~3题.1.关于地表径流量、侵蚀产沙量与降雨强度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①地表径流量与降雨强度呈正相关②地表径流量与降雨强度呈负相关③侵蚀产沙量与降雨强度呈正相关④侵蚀产沙量与降雨强度呈负相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降雨强度为40 mm/h时,地表径流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A.泥沙量少B.下渗率大C.地面崎岖D.降雨历时短3.降雨强度为140 mm/h时,降雨历时35分钟后,侵蚀产沙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流量变大B.流速变快C.土质变松D.土层变薄解析:第1题,降水强度越大,形成的地表径流越多,①对;降水强度越大,对地面冲刷越严重,侵蚀产沙量越多,③对;故选B.第2题,降雨强度为40 mm/h时,下渗率较大,导致地表径流较小。

第3题,从图中可知降雨强度为140 mm/h时,在降雨历时35分钟以前侵蚀产沙量增大,土层变薄,导致35分钟以后,侵蚀产沙量减小,故选D.答案:1.B2。

B3。

D(2019·成都二诊)幼发拉底河大部分的流量来自上游。

底格里斯河流经巴格达后,所挟带的泥沙绝大部分不能到达波斯湾。

下图为两河流域大型水坝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

4.幼发拉底河的汛期集中在()A.春夏季B.夏秋季C.秋冬季D.冬春季5.底格里斯河流经巴格达后,所挟带的泥沙绝大部分不能到达波斯湾的主要原因是()A.水库拦截B.气候干旱C.地势平坦D.下渗严重6.巴格达附近大型水坝分布密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水量需求大B.水能蕴藏量多C.航运需求大D.筑坝技术高解析:第4题,根据经纬度和海陆分布信息可知,幼发拉底河发源于安纳托利亚高原,那里靠近地中海东岸,冬春季受西风带的影响,降水较多,为河流汛期;而夏秋季西亚广大地区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温少雨,蒸发量大,河流得到的降水补给少,为枯水期,故选D。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三水循环和洋流含解析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三水循环和洋流含解析

专题突破练三水循环和洋流(时间:70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2021福建宁德高三模拟)屋顶绿化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图为某城市屋顶花园景观图。

读图,完成1~2题。

1.屋顶绿化少见高大乔木的原因是( )A.乔木易滋生蚊虫B.易影响室内采光C.屋顶水分不足D.屋顶承重有限2.屋顶绿化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A.降低湿度,减少降水量B.截留雨水,缓解内涝C.增加下渗,提高地下水位D.减弱光照,减少蒸腾(2021湖南湘南八县联考)河流一般沿着山谷流淌,甲河流是长江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某科考队从观音峡溯源而上至沥鼻峡考察发现:甲河流连续切开川东平行岭谷(四川盆地东部平行排列的山脉和谷地)的数道山岭,形成了一组“小三峡”。

下图为甲河流“小三峡”示意图。

据此完成3~5题。

3.根据材料判读,甲河流最可能是( )A.汉江B.嘉陵江C.湘江D.金沙江4.甲河流图示河段( )A.流量季节变化较大B.流向自东北向西南C.冬春季可能有凌汛D.有冰川融水的补给5.推测甲河流图示河段“小三峡”形成过程是( )A.山地隆起—流水下切—河流发育B.河流发育—流水下切—山地隆起C.河流发育—山地隆起—流水下切D.山地隆起—河流发育—山地断裂(2021广东二模)我国某地气候干旱,土壤质地粗,含盐量高,主要生长耐旱耐盐的柽柳。

该地土壤水分的主要补给来源是生态灌水。

研究发现,秋季该地自地表向下2米深范围内,土壤含水量先增后减,出现明显的“湿层”。

下图示意该地地下水埋深曲线和每日降水总量的月变化。

据此完成6~8题。

6.该地最大规模的一次生态灌水是在( )A.3月B.5月C.9月D.12月7.5—8月地下水位的变动主要由于( )A.气温回升B.植被蒸腾C.空气干燥D.渗漏损失8.秋季土壤“湿层”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A.蒸发减弱B.生态灌水C.下渗积累D.毛细上升(2021福建漳州适应性测试)凌汛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常见天气系统(含解析)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常见天气系统(含解析)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常见天气系统一、选择题下图是2019年5月11日2时亚洲部分区域天气形势图,读图完成1~2题。

1、对此时图中四地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和②地风向基本相同B.③地风速一定大于①地C.四地中风速最小的是④地D.①地气温较低,天气晴朗2、关于④地即将到来的天气状况,正确的叙述是( )A.风速加大,气温降低B.风速变小,天气转阴C.气压降低,气温升高D.气压升高,天气转晴解析第1题,①地位于高压中心南部,气温较低,天气晴朗,D对。

根据等压线分布状况,可判断①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南方,再结合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等因素,可判断当地吹东北风;同理也可判断②地吹偏南风,A错;③地等压线密集程度虽然略大于①地,但由于位于山地,地面摩擦力远大于位于高原的①地,地面风速不一定大于①地,B错;四地中②地等压线最稀疏,风速最小,C错。

选D。

第2题,④地目前受暖气团控制,随着北方较强冷空气南下,④地将经历冷锋天气,风速加大,气温降低,天气转阴。

选A。

答案 1 D 2 A下表为某市2019年3月5日至11日天气信息统计表。

读表回答3~4题。

级3月11日11 2 多云多云西南风微风3、引起3月5日至11日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4、与3月5日相比,3月10日( )A.空气质量更差B.大气辐射增强C.可能出现作物冻害D.气压更低解析第3题,从表格信息看,该市经过了气温下降、阴雨、大风天气,说明该天气过程是冷锋过境。

图A是准静止锋,图B是暖锋,图C是气旋,图D是冷锋。

第4题,由上题可知,3月5~11日冷锋过境。

冷锋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大气辐射将会减弱;3月10日有4~5级风,有利于污染物扩散,空气质量会变好;最低气温降至0 ℃,可能会出现作物冻害。

答案 3 D 4 C下图为嘉兴、阿布贾(7°E、9°N,尼日利亚)的天气预报信息及7月17日我国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

(4)冰川地貌——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貌专题强化

(4)冰川地貌——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貌专题强化

(4)冰川地貌——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貌专题强化某地理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对某地质公园(如图,虚线为考察路线)冰川地貌进行考察,在图示沟谷中甲地区的岩石上发现了“颤痕”。

为了寻找更多的冰川活动的证据,又在沟谷乙处发现了冰漂砾等冰碛物。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是同学们关于“颤痕”的讨论,你认为正确的是()①是冰川下滑过程中刨蚀基岩形成的②颤痕是弧形且弯曲方向指向沟谷下游方向③中间的突出部位裂隙较浅,两侧则变深④有些地方不明显可能是岩石风化侵蚀造成的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下列有关冰碛物的形成及特点,说法正确的是()A.冰川搬运沉积作用,组成物质杂乱,大小不一B.冰川搬运沉积作用,组成物质具有分选性C.流水搬运沉积作用,组成物质杂乱,大小不一D.流水搬运沉积作用,组成物质具有分选性下图为冰川地貌素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②表示的地貌名称是()A.角峰B.冰斗C.U形谷D.刃脊4.在沿海地区,冰川消融后,可演变为峡湾的冰川地貌是()A.①B.②C.③D.④5.最典型的峡湾地貌分布于()A.非洲海岸B.西欧海岸C.亚洲东海岸D.美洲西海岸2020年5月27日,我国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开展对珠峰高程新一轮测量。

如图示意本次珠峰高程测量拟定登顶线路,珠峰大本营位于峰顶的西北方向。

读图完成下题。

6. 图示地貌为()A. 风力地貌B. 流水地貌C. 海岸地貌D. 冰川地貌7. 由大本营到甲地的过程中,攀登队行进在()A. 河谷中B. 冰斗中C. U形谷中D. V形谷中山岳冰川常发育在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带。

冻结在冰川体内的各种碎屑物随着冰川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冰川谷缓慢地向下移动。

在宽阔的冰川谷地,冰川体消融的前端常形成由众多碎屑物堆积形成的冰碛垄及发育出辫状水系。

下图是山岳冰川地貌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在任一条冰碛垄的形成过程中,冰川体消融的前端()A.向海拔低处推进B.向海拔高处后退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9.与河流三角洲相比,冰碛垄堆积物()A.颗粒较小B.粗细混杂C.大小均匀D.碎屑表面光滑10.冰川消融区的前端常发育出辫状水系的原因有()①冰川消融量较小②冰川消融具有季节性③冰川谷比较宽阔④冰川谷地势比较陡峭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冰川是气候变化敏感的指示器。

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核心考点练3地方性分异规律

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核心考点练3地方性分异规律

核心考点练3地方性分异规律(2022·山东潍坊期末)泰加林即寒温带针叶林,冷湿是其生长的必要条件。

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多年永久冻土层(埋藏深度一般在地面以下0.3~0.7米)上生长着大片泰加林,主要树种是高大的兴安落叶松。

下图示意大兴安岭北部泰加林的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大兴安岭东西两侧泰加林分布纬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①太阳辐射②冬季风③地形④河流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调查发现,在大兴安岭北部有些地方的泰加林树木出现自然倒伏现象,这些地方很可能()A.永久冻土层埋藏深B.气温升高趋势明显C.降雪过多使树冠积雪多D.雨水或河水浸泡时间长(2022·河北唐山检测)菲律宾薄荷岛上有大量石灰岩圆锥状山丘,高度约40~120米,山上长草、山下长树,山体形似草堆,每年有一两个月“草堆”干枯,转为咖啡色,酷似一大堆巧克力,被当地人称为“巧克力山”。

甲图为“巧克力山”景观图,乙图为薄荷岛气候资料统计图。

据此完成3~4题。

3.薄荷岛“草堆”干枯,咖啡色最鲜明的月份是()A.12月至次年1月B.4~5月C.6~7月D.9~10月4.石灰岩圆锥状山丘上树木少的原因是()A.森林破坏,石漠化严重B.岩溶地貌,土壤过湿C.流水侵蚀,土壤瘠薄D.地势较高,热量条件差(2022·皖豫名校联盟联考)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南部,主要受南亚季风控制,是我国热带地区保存有较典型和最大面积热带森林的区域。

在自然状态下,该地区一些地方的植被出现了倒置垂直地带性分布的现象(垂直地带性植被的常见更替顺序是乔木—灌木—草甸,但在个别山区却存在植被分布呈逆向更替的情况,这就是倒置的垂直地带性)。

下图为西双版纳山地植被的垂直分布图。

据此完成5~7题。

5.该地区未发育山地落叶阔叶林的根本原因是()A.海拔低B.相对高度小C.纬度低D.坡度陡6.热带山地雨林的凋落物产量在4月达到峰值,且以凋落叶片为主。

2020年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外力作用和地貌(含解析)

2020年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外力作用和地貌(含解析)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外力作用与地貌一、选择题岩石裂隙中的水在冻结成冰时,体积膨大,使岩石裂隙加深加宽;当冰融化时,水沿扩大了的裂隙渗入;温度降低时,再次冻结成冰,岩石裂隙进一步加深加宽。

在冻、融不断交替过程中,岩石崩裂成岩屑,这种作用叫冰劈作用。

下图为冰劈作用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冰劈过程属于(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答案 A解析冰劈过程是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对岩石的静态破坏,是风化作用。

2、发生冰劈作用的岩石一定( )A.有层理 B.有裂隙C.密度大 D.导热慢解析水的冻融是冰劈的直接动力,发生冰劈作用的岩石必须有裂隙。

3、最易发生冰劈作用的地区是( )A.南极大陆 B.青藏高原C.华北平原 D.塔里木盆地答案 B解析发生冰劈作用的地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地表为岩石、地表湿润、气温在0 ℃上下波动。

河流在它以前的谷底下切侵蚀,原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之上,成为近于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下图为黄河某河段阶地剖面图。

读图,完成4~6题。

4、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C.间歇性抬升 D.间歇性下降解析据材料可知,河流阶地就是河流在它以前的谷底下切侵蚀,原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之上形成的,因此可推断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

5、面积仍在扩大的河流阶地是( )A.一级阶地 B.二级阶地C.三级阶地 D.四级阶地答案 A解析据材料和图示信息可知,不同阶地堆积的河流沉积物不同,目前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河漫滩地区,可判断河漫滩地区会有河水经过,携带泥沙沉积,因此第一级阶地的面积仍会扩大。

6、当河水漫过河漫滩时,该段黄河( )A.出现凌汛,进入结冰期B.流速较慢,沉积作用强C.处于枯水期,水位低D.含沙量大,侵蚀作用强答案 D解析根据图中东西方向及河床的陡缓分布可知,该河段东岸较缓、西岸较陡,所以河流向南流,应该位于黄河的中游河段,即黄土高原河段,该河段自高纬流向低纬,无凌汛。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非选择题考前规范练:世界主要地区题组(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非选择题考前规范练:世界主要地区题组(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非选择题考前规范练世界主要地区题组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面图甲为世界某半岛及附近地区等高线图,R地盛产地中海栓皮栎,生长缓慢,环境适应性强,其外层树皮是理想的软木塞原料。

栓皮栎栎炭火力强而耐久,是良好的薪炭材;皮质坚硬不易燃烧,是防火林的优良树种。

我国云南也有少量栓皮栎分布,欲大量引种地中海栓皮栎。

图乙为波尔图和巴塞罗那的年降水量资料(单位:mm)。

(1)根据材料判断R地地形类型并说明理由。

(2)比较波尔图和巴塞罗那的降水差异并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简析并推断栓皮栎的生长习性。

(4)评价大量引种地中海栓皮栎对云南省的生态影响。

解析:(1)可由图示等高线数值及分布特征来判断。

(2)降水差异可从降水量多少及季节分配角度分析;成因注意两地分别位于半岛东西两侧沿海的位置。

(3)可从图示R地自然特征角度分析。

(4)评价要从利弊两方面分析;注意结合材料中栓皮栎的特点,以及云南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

答案:(1)高原。

理由:R地等高线稀疏,地势起伏小;海拔较高,东部沿海等高线密集,1 000 m等高线呈闭合曲线。

(2)差异:波尔图年降水量较巴塞罗那多,雨季较巴塞罗那长。

原因:波尔图位于迎风坡,受西风影响明显且时间长,降水丰富且雨季较长(或巴塞罗那位于西风背风坡,降水较少)。

(3)盛产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强,冬季温暖;栓皮栎喜光;耐旱,水分要求低;不耐低温。

(4)栎炭火力强而耐久,有利于缓解能源压力,减轻对森林的过度砍伐;皮质坚硬不易燃烧,有利于防治森林火灾;云南省位于喀斯特地貌区,土壤贫瘠,栓皮栎环境适应性强,存活率高;外来物种入侵,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

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老挝素有“中南半岛屋脊”之美誉,其境内的铜矿、香蕉、木材等产品大量出口我国。

近年来,我国铜业企业积极参与老挝铜矿的勘探和开采,开采的矿石主要运回国内进行加工,再销往我国各地和老挝等东南亚国家。

(2)风沙地貌——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貌专题强化

(2)风沙地貌——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貌专题强化

(2)风沙地貌——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貌专题强化下图示意某风蚀坑及坑边沙丘等高线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风蚀坑的形态,推测该地盛行()A.偏北风B.偏东风C.偏南风D.偏西风2.为防止风蚀坑规模扩大,可在该地区()①营造常绿阔叶林②风蚀坑内设置沙障③控制越野自驾游④种植耐旱农作物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西藏米林县年降水量约640毫米,且集中在6-9月份,冬春季多大风。

在该县丹娘乡的雅鲁藏布江北岸山麓,有一个高约百米的沙丘,叫丹娘沙丘;雅鲁藏布江水位季节变化大。

下图为丹娘沙丘位置示意和丹娘沙丘景观。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江心洲和丹娘沙丘分别是()A.河流侵蚀地貌风沙堆积地貌B.河流堆积地貌风沙堆积地貌C.风沙侵蚀地貌风沙堆积地貌D.河流堆积地貌风沙侵蚀地貌4.与雅鲁藏布江在图示区域的其他河段相比,关于丹娘沙丘所在河谷及河流流速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河道弯曲,平坦开阔,流速较慢B.河道平直,狭窄陡深,流速较快C.河道弯曲,狭窄陡深,流速较快D.河道平直,平坦开阔,流速较慢5.据材料,推测丹娘沙丘增长速度最小的季节及原因是()A.春季降水少,多大风B.夏季降水多,风力小C.夏季降水少,风力小D.冬季降水少,多大风6.丹娘沙丘是著名的爬升沙丘,图中能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外力作用方向的是()A. B.C. D.抛物线状沙丘是在常年单向风或几个近似方向风的作用下,受不连续的植物灌丛阻挡而形成形成的一种风积地貌,它的两个翼角(丘臂)指向上风向,迎风坡平缓而凹进、背风坡陡峭而凸出。

完成下面小题。

7.若某地盛行西北风,则该地沙丘俯视图为()A. B. C. D.8.下列有关抛物线状沙丘说法错误的是()A.两臂植被覆盖率高于臂间平地B.分布区风向固定C.背风坡以堆积作用为主D.背风坡较迎风坡颗粒物体积大风沙流通过灌丛植物时,大量沙砾会堆积在植物根部附近,形成灌丛沙丘,灌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区域生态建设和流域综合开发(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区域生态建设和流域综合开发(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区域生态建设与流域综合开发一、选择题黑河中游湿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在黑河流域乃至河西走廊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湿地的恢复和保护问题,相关部门调查了该地区恢复利用(利用与管理)、恢复保护(隔离保护管理)和自然恢复三种典型恢复方式对植被的影响,研究表明,物种丰富度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

下图为自然湿地(作为参考湿地)和三种湿地不同恢复方式对植被生长的影响调查结果。

据此回答1~3题。

1.与自然恢复相比,人工恢复方式有利于提高植被盖度,主要原因可能是该方式( )A.能够满足水源需求B.生态环境较好C.群落抗干扰能力强D.物种丰富2.恢复保护方式物种丰富度最低,原因是( )A.土壤水分差B.缺乏优势物种C.受干扰程度低D.植被稀疏3.根据三种不同恢复方式对植被盖度和物种丰富度的综合分析,以下做法对湿地恢复能够达到较好效果的是( )A.建立栅栏隔离保护B.建设旅游景点,并进行浇灌、栽种等管理方式C.人为不参与管理的自然恢复D.禁止大型动物踩踏、干扰答案 1.A 2.C 3.B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黑河中游湿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水源是限制性因素。

与自然恢复相比,人工恢复方式有利于提高植被盖度,主要原因可能是该方式能够满足水源需求。

故选A。

第2题,物种丰富度是物种多样性测度指数之一,它主要是测量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物种数目以表示生物的丰富程度。

据材料“研究表明,物种丰富度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可知,恢复保护即隔离保护管理,因隔离所以受外界干扰较少,因此物种丰富度最低。

故选C。

第3题,据图分析可知,恢复利用即利用与管理方式植被盖度和物种丰富度都较高,因此应利用和管理湿地。

故选B。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明确了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下图为“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扶贫攻坚主战场主要分布在( )A.地势第三级阶梯B.东部季风区C.内流区D.东部经济地带5.有关精准扶贫措施合理的是( )A.大兴安岭南麓山区打造商品粮基地B.罗霄山区防治土地盐渍化C.西藏自治区发展灌溉农业D.六盘山区可实施生态移民答案 4.B 5.D解析第4题,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读图,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只有大别山区和罗霄山区两个主战场位于第三级阶梯,A错;我国季风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彦喀拉山-冈底斯山,扶贫攻坚主战场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只有新疆南疆三地州、西藏自治区、四省藏区三个主战场位于非季风区,B对;我国季风气候区主要是外流区,非季风气候区多为内流区,C错;我国东部经济带包括了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等省市,图中扶贫攻坚主战场仅燕山-太行山区战场的部分地区属于河北,其他战场均为中部经济带或西部经济带,D错。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地貌题型专练(3)海岸地貌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地貌题型专练(3)海岸地貌

(3)海岸地貌下图为“某海岸地区地貌景观图”。

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地貌为()A.海蚀柱B.海蚀平台C.海蚀崖D.沙堤2.①②两地貌景观分别属于()A.海蚀地貌、海积地貌B.海积地貌、河流地貌C.风蚀地貌、海积地貌D.河流地貌、海蚀地貌送别角(40°30′S,172°41′E)是一处似象鼻山造型的岩礁,这里是新西兰南岛的最北端。

下图示意送别角地貌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塑造送别角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B.风化作用C.流水侵蚀D.海浪侵蚀4.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送别角地貌可能演变为()A.海蚀崖、海蚀柱B.海滩、滩涂C.海蚀穴、离岸堤D.沙坝、沙嘴山东乳山市白沙口湾水深约2米,因第四纪冰期后期气候转暖,被黄海海水浸没而成,并在基岩海岸发育了古海蚀崖。

距今约5~1万年前,该海湾形成了东西延伸的白沙滩沙坝,潟湖也随之形成。

1984年,为阻挡东来的沿岸泥沙淤积堵塞潮流通道,顺着潟湖出口修建了350米长的丁坝。

下图为白沙口海岸地貌简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古海蚀崖形成的原因是()A.潟湖潮流不断侵蚀砂质海岸B.东南向盛行风不断侵蚀砂质海岸C.东南向海浪不断侵蚀基岩海岸D.流速快的白沙滩河侵蚀基岩海岸6.修建丁坝后潟湖面积会变小,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丁坝提高潮流通道进出潮流速,利于潟湖淤积B.丁坝降低潮流通道进出潮流量,利于潟湖淤积C.白沙滩河携带泥沙持续输入,三角洲不断萎缩D.东南向盛行海浪侵蚀白沙滩沙坝,使沙坝北移位于山东半岛南部崂山距岸百米的“石老人”海蚀柱,岩石表面呈现大片烧焦样蜂窝状石孔,是我国基岩海岸典型的海蚀景观。

下图示意“石老人”所在地区海蚀地貌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海蚀柱的形成过程可反映出()A.岩石坚硬度不同B.山脉的走向不同C.海水运动方向不同D.岩石新老关系不同8.推测未来图示地区海蚀地貌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海蚀崖逐渐向南推移B.海蚀崖所处高程逐渐增大C.海蚀平台逐渐消失D.海蚀崖与海蚀柱距离变小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塞浦路斯格雷科国家公园,拥有壮观的石灰岩海岸地貌,崖壁陡峭,且发育有天然拱桥。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地球表面形态(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地球表面形态(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地球表面形态一、选择题地形变是由于地质作用,地表产生变形的现象。

地形变速率是每年地表变形的幅度。

读我国区域地形变速率(mm/a)图,完成1-2题。

1.影响甲地地形变速率的主导因素是 ( )A.流水侵蚀B.板块运动C.火山喷发D.风力沉积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测乙地 ( )A.属于盆地地形B.岩层坚硬C.地表起伏大D.植被覆盖率高解析:1选B,2选C。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地形呈上升趋势,结合其所在位置可以判断其位于板块交界处,主要是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导致该地地势抬升。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地为虚线,且数值较大,则可以判断该地地面沉降较为明显,对于该地来说,岩层坚硬和植被覆盖率高会使得地表不易被侵蚀,而从图上信息看,地形无从判断;地表起伏大使得流水侵蚀作用强,容易导致地面沉降。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丙甲乙4.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 )A.1B.2C.3D.4解析:3选B,4选B。

第3题,乙为断层构造,其形成后,发生岩浆侵入,而甲层覆盖在丙层之上,说明甲是最后沉积形成的。

第4题,侵蚀面与其下岩层并不平行,说明下面的岩层发生弯曲从而形成褶皱构造,在图中可发现两处这种情况,说明形成褶皱的次数为2。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回答5--6题。

5.图1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B.由西向东倾斜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D.由北向南倾斜6.该地区5 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B.气候持续性变暖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D.地壳阶段性下沉解析:5选C,6选A。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②、③、④四条古海岸线大致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④离现在海岸线最近,说明地势最低,因此古代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趋势是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2020届高考地理课标版二轮复习训练题:考前主题练(小题练)九、关注物联网与经济发展

2020届高考地理课标版二轮复习训练题:考前主题练(小题练)九、关注物联网与经济发展

九、关注物联网与经济发展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鼓励电商平台和出口企业通过建设海外仓布局境外物流体系,助力中国商品走向海外。

海外仓是指建立在海外的仓储设施,企业将商品批量发送至国外仓库,可实现该国本地销售,本地配送,境外消费者直接线上完成购物。

目前我国海外仓主要建在欧美发达国家。

下图示意“海外仓的运作流程”,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2019福建泉州毕业质检)影响海外仓空间布局的最主要因素是()A.原料与土地B.政策与文化C.资金与技术D.市场与交通答案D结合材料信息,海外仓空间布局必须考虑当地市场需求和交通条件,以实现快速的货物配送。

2.(2019福建泉州毕业质检)电商平台通过建设海外仓可直接()A.扩大销售市场B.降低仓储费用C.提高配送效率D.绕过关税壁垒答案C结合材料和上题分析,电商平台建设海外仓后,境外消费者可直接线上完成购物,本地配送,提高了货物的配送效率。

3.(2019福建泉州毕业质检)海外仓配送的商品一般()A.热销且利润高B.销售周期长C.需求量较小D.新鲜易变质答案A结合目前海外仓建设区域及配送时效要求推测,海外仓配送的商品一般具有热销且利润高的特点。

据微信大数据分析,2017年春节期间,全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460亿个。

下图为“省际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4.省际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A.京→冀B.闽→川C.桂→黔D.粤→湘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省区空间分布状况。

读图分析可知,广东发向湖南的红包流量最大。

5.省际红包单向流量较多的甲省()A.地形以平原为主,种植业发达,古称“天府之国”B.气候受地形影响较大,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偏低C.峨眉山—乐山、青城山—都江堰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D.靠近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多地质灾害答案D读图知甲省为四川省,四川东部地形平坦,种植业发达;四川西部为川西高原,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由于北部高大山脉对冬季风的阻挡,冬季四川盆地气温比同纬度地区偏高;峨眉山—乐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但青城山—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四川靠近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边界(消亡边界),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强化练(三)一、选择题(2019·浙江新高考创新卷)某地理实验:模拟降雨条件下,对四种下垫面状况(绿地、环保透水混凝土砖铺装、草皮空心砖铺装和不透水釉面砖铺装)进行了降雨径流的模拟试验过程研究,下左图为模拟试验场分布,下右图为降雨累积土壤入渗量随时间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实验中四种不同的地面铺装状况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下渗 B.降水 C.水汽输送 D.蒸发2.为了美化环境并减轻城市内涝的发生,城市下垫面最适宜增加( )A.草皮空心砖 B.透水混凝土砖D.不透水釉面砖.绿地 C解析:第1题,实验反映的是不同地表状况下渗水量的多少。

第2题,实践数据显示绿地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可以减轻城市内涝现象。

绿地又能美化城市环境。

答案:1.A 2.D(2019·四川成都二诊)幼发拉底河89℅的流量来自上游。

底格里斯河流经巴格达后,所携带的泥沙绝大部分不能到达波斯湾。

下图为两河流域大型水坝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幼发拉底河的汛期主要集中在( )A.春夏季 B.夏秋季 C.秋冬季 D.冬春季4.底格里斯河流经巴格达后,所携带的泥沙绝大部分不能到达波斯湾的主要原因是( ).气候干旱B .水库拦截A.C.地势平坦 D.下渗严重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幼发拉底河主要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上游地区位于北纬30°~40°附近,冬季受西风影响,产生部分降水,部分为季节性积雪,等到春天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所以幼发拉底河汛期在冬春季节,故选D。

第4题,底格里斯河流经巴格达后,下游地区几乎没有水库修建,A错。

气候干旱及下渗严重是河流流量小的原因,与河流携带泥沙能力无关,而下游地区地势平坦,导致流速降低,泥沙在河道沉积,所以大部分泥沙不能到达波斯湾,故选C。

答案:3.D 4.C(2019·湖南长郡中学二模)查干诺尔湖是位于内蒙古中部的封闭型内流湖,由咸淡分明的东、西两湖组成。

雨季时,其中一湖的湖水会越过两湖间的天然土坝向另一湖泄水。

20世纪90年代,人们为了引用东湖水源,在土坝上修筑水闸,阻断了两湖间的水体交换。

受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西湖不断萎缩,至2002年几乎干涸,湖区盐碱、沙尘暴多发。

2003年起,随着大面积推广碱蓬(植株高可达1米,能吸收土壤盐分)种植,湖区生态得以改善。

下图示意1987年和2007年的查干诺尔湖。

读图,完成5~6题。

5.判断雨季时东、西两湖中水位较高的湖泊及湖水性质( )A.东湖淡水湖 B.东湖咸水湖D淡水湖.西湖咸水湖 C.西湖6.对1987—2002年期间查干诺尔湖湖区年蒸发总量和流域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叙述正确的是( )A.湖区年实际蒸发总量增加 B.湖区年可能蒸发总量减少D C.流域年降水量增加.流域年降水量减少解析:第5题,两幅图对比后可知,水闸修建后,西湖面积明显萎缩,而东湖变化不大,题,该地是温带6正确。

第A说明水闸修建前东湖水流向西湖,因此东湖水位高,是淡水湖,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蒸发旺盛;西湖面积萎缩,可蒸发面积减少,湖区实际蒸发量减少;可能蒸发总量因全球变暖而增加;西湖干涸说明汇入的地表径流锐减,流域降水量减少,D正确。

答案:5.A 6.D(2019·安徽蚌埠市部分重点中学联考)上升流是从表层以下沿直线上升的洋流,是由表层流场产生水平辐散所造成。

因表层流场的水平辐散,使表层以下的海水垂直上升的流动。

如风吹走表层水,由下面的水上升得以补充。

下图为海南岛周边海域某月海水等温线图。

读图,完成7~9题。

7.图中上升流最显著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8.该时期,上升流的形成所受风向为(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D.西北季风C.东北季风9.关于图示区域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地形成荒漠 B.②处沿岸形成渔场D .④地海域多寒潮 C.③地有利于晒盐解析:第7题,“上升流是从表层以下沿直线上升的洋流”,因为海水深度越大,水温越低,可知上升流海域水温会比附近区域海水温度低,通过图中可以看出,①地水温比其他海域都低,说明该地有上升流。

所以正确答案为A,B、C、D错误。

第8题,海南岛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之既受东亚季风影响,又受南亚季风影响。

根据水温,可以判断此时为夏季。

东亚季风夏季吹东南风,南亚季风夏季吹西南风,所以东北季风和西北季风是可以排除的,故C、D错误。

“如风吹走表层水,由下面的水上升得以补充。

”由材料可知,这种风为离岸风。

东南季风相对海南岛的①地来说,为向岸风,所以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西南季风相对①地来说,为离岸风,“风吹走表层水,由下面的水上升得以补充”,从而形成上升流,所以正确答案为B西南季风。

第9题,①地位于季风气候区,且靠近夏季风源地,降水较多,不易形成荒漠,故A错误。

②处既不是寒暖流交汇处,也没有上升流,海水不易发生搅动,饵料少,错误。

③地纬度较低,蒸发旺盛;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地形B不易形成渔场,故.平坦,利于晒盐,故C正确。

④地位于低纬度海区,离冬季风源地远,不会有寒潮。

故D错误。

答案:7.A 8.B 9.C(2019·湖南衡阳二模)地转流是海水水平压强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其大小与纬度的正弦值及物体的运动速度成正比)平衡时的海流,赤道以外的洋流流向与地转流相似。

下图为某年冬季某海域海平面高度(单位:cm)的分布,而且此时该海域水平压强梯度力只与海平面高差有关。

据此,完成10~11题。

10.现测得B处和C处海平面梯度的大小分别为0.70 cm/km和0.85 cm/km,B处海水流速为0.50m/s,则C处海水流速为( )A.0.35 m/s B.0.60 m/sD0.85 m/s.1.00 m/sC.11.A处和B处洋流的流向分别为( )A.东北向西南东北向西南B.东北向西南西南向东北C.西南向东北西南向东北D.西南向东北东北向西南解析:第10题,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大小与纬度的正弦值及物体的运动速度成正比,且0.70sin 45°×0.50=地转流是海水水平压强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平衡时的海流,可得计算V0.85sin 30°×C可得,C海流速度为0.85 m/s,故选C。

第11题,根据等值线分布规律,B点东(南)侧海平面低于30 cm,故B点海水水平压强梯度力指向东(南)侧(下图F),则地转偏向力G方向如图BB所示。

根据G的方向推断,B处洋流应为东北向西南(下图V)。

A点洋流流向同理可得。

故选BB。

D.答案:10.C 11.D二、非选择题12.(2019·河北唐山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可鲁克湖和托素湖(图甲)位于青海省德令哈地区,被称为“情人湖”,它们一大一小,靠一条小小的淡水河紧紧相连。

这两个湖泊虽然相距很近,有着相同的生态环境和变迁历史(图乙),但湖水性质却迥然不同。

(1)指出巴音河的流向及该河流域的类型。

(2)结合图示信息,描述由莲湖演变为可鲁克湖和托素湖的形成过程。

(3)说明托素湖成为咸水湖的主要原因。

(4)有专家认为,随时间推移可鲁克湖很有可能变成咸水湖,请你为该专家提供合理的解释。

解析:第(1)题,由图中巴音河东侧支流判断,巴音河东侧海拔高,巴音河最终注入可鲁克湖,进而判断河流流向,图示该区域地表水不能流到海洋,则为内流区。

第(2)题,图示莲湖中部有岩浆喷出,且形成陆地使湖泊分割成两个独立的湖泊。

第(3)题,淡水湖变为咸水湖,说明湖泊盐分含量变高了,可从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注入,但最终水分蒸发而盐类物质在此集聚角度分析。

第(4)题,可从湖泊水分损失(蒸发或用水过度)、盐类物质不能通过两湖之间河流外泄角度分析。

答案:(1)流向:自东南向西北。

流域类型:内流区。

(2)阶段Ⅰ至阶段Ⅱ:莲湖中部地下岩浆开始侵入。

阶段Ⅱ至阶段Ⅲ:湖底中部岩浆侵入规模加大乃至喷出,导致湖床抬升(包括喷发物堆积),莲湖最终一分为二形成可鲁克湖和托素湖。

为内流湖,可鲁克湖水中的盐分可通过相连的淡水河排入其中,)地处盆地(托素湖(3).随湖水蒸发,盐分逐渐积累而成咸水湖。

(4)(全球变暖背景下,)流域降水减少而蒸发加剧;两湖之间的地壳继续抬升,可鲁克湖水无法通过河流向外排泄。

流域内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大。

13.(2019·湖北宜昌4月调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非作为世界上渔业资源丰富的渔场之一,吸引了包括 400 艘中国远洋渔船在内的世界各国的远洋捕捞船队在此作业。

材料二毛里塔尼亚位于非洲西北部,经济落后,产业结构单一,渔业是其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2016年,中国X企业关停本土工厂,到毛里塔尼亚的努瓦迪布投资建设新的鱼粉加工厂,并组建配套的捕捞船队。

鱼粉是以鱼类为原料,经过去油、脱水、粉碎加工后的高蛋白饲料。

该企业所产鱼粉多数销往中国。

图为毛里塔尼亚示意图。

(1)推测目前西非渔业资源相对丰富的原因。

(2)分析图示西部海域渔业捕捞的不利自然条件。

(3)分析X企业为鱼粉加工厂组建配套捕捞船队的原因。

(4)有人主张在努瓦迪布进一步扩大鱼粉生产,你是否赞同,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西非的纬度低,位于热带,热量充足,水温较高,鱼类生长快。

受沿岸加那利寒流的影响,深层海水上泛,营养物质丰富。

西非地区经济落后,渔业捕捞技术原始,海洋生态系统受人类影响小。

所以目前西非渔业资源相对丰富。

第(2)题,图示西部海域渔业捕捞的不利自然条件,主要从天气、气温角度分析。

受沿岸寒流影响,多雾天,能见度低,不利于渔船捕捞作业和运输。

气温高,鱼获冷冻、保鲜储存的成本高。

第(3)题,毛里塔尼亚经济落后,捕鱼设备和技术落后,捕鱼量较少且不稳定。

X企业为鱼粉加工厂组建配套捕捞船队,可保障鱼粉加工的原料供给,保障连续生产。

企业内部组建捕捞船队,可降低生产成本。

第(4)题,从经济发展角度考虑,当地渔业资源丰富,进一步扩大鱼粉生产,有利于当地渔业资源的开发。

产业规模扩大,能够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

有利于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所以赞同。

从捕捞能力看,当地捕捞能力有限,原料供应不足、不稳定,不适宜进一步扩大鱼粉生产。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减少。

鱼粉加工产生大量的废弃物,破坏当地生态。

所以不赞同。

答案:(1)纬度低,热量充足,水温较高,鱼类生长快;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深层海水上泛,营养物质丰富;西非地区经济落后,渔业捕捞技术原始。

(2)受寒流影响,多雾天,能见度低,不利于渔船捕捞作业和运输;气温高,鱼获储存成本高。

(3)毛里塔尼亚捕鱼设备和技术落后,捕鱼量较少且不稳定;组建配套捕捞船队可保障鱼粉加工的原料供给,保障连续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