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命题点专练11 生物与环境(1)(选择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生态环境》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训练及解析

2024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生态环境》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训练及解析

专题09 生态环境目录一、题型解读二、热点题型归纳【题型1】措施思路类【题型2】原因分析类【题型3】说明依据类三、最新模考题组练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保护的压力也随着而来,生态安全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空间、生命的延续等,因此高中阶段培养生态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是成为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自然生态系统的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农业”真实科研、生产生活情境为载体,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结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工程项目研究”等核心知识,成为高考生物试题的必考的热点。

非选择题常见的考查形式有措施思路类、原因分析类和说明依据类。

【题型1】措施思路类【典例分析1】(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迁徙鸟类与地球上不同生态系统、当地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文化的时空关联,诠释了“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辽东半岛滨海湿地资源丰富,是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徙通道中鸟类的重要停歇、觅食地,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意义。

回答下列问题:(5)为稳定发挥辽宁滨海湿地在鸟类迁徙过程中重要节点的作用,应采取(答出两点即可)等措施,对该区域湿地进行全面的保护。

【提分秘籍】措施思路类方法突破:为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而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常见的设问方式有“措施是……”、“方案(方法)是……”、“思路是……”、“设想是……”。

其中措施方案类答案必须具有可操作性,但要求简洁明了。

思路设想类答案开放性比较大,创新性比较强,不用写出具体操作,只要提供解决问题的想法就行。

【变式演练1-1】(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我国是世界上雪豹数量最多的国家,并且拥有全球面积最大的雪豹栖息地,岩羊和牦牛是雪豹的主要捕食对象。

雪豹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是山地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物种。

随着社会发展,雪豹生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因素,如栖息地丧失、食物减少、气候变化以及人为捕猎等。

2020届高三高考生物(艺术)二轮复习专项课后练习: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含解析

2020届高三高考生物(艺术)二轮复习专项课后练习: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含解析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一、选择题1.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每一个阶梯代表的含义是相应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B.该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只有1条食物链:Ⅰ→Ⅱ→Ⅲ→ⅣC.图中一般不会涉及的生态系统成分包括分解者D.图中能体现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特点2.一只羊在一年内吃了100 kg的草,排出20 kg的粪,长了10 kg的肉(不考虑其他散失),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羊一年的同化量是80 kgB.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C.20 kg的粪属于羊未同化的能量D.该羊一年的呼吸量是70 kg3.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示意图,数字1、2代表第一、第二营养级,字母代表各种能量,其中A指呼吸作用,C流向分解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植食动物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应该属于C1B.植食动物的次级生产量是B2+C2+D2C.B2是第二营养级未利用的能量,即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00%4.下列说法中不符合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是( )A.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水稻田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B.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对生态系统的消耗标准C.利用生物防治农田、森林等病虫害,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D.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5.下列对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阳光、热能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消费者的存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生产者和分解者缺一不可,都是生态系统的基石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6.下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该生态系统中( )A.绿藻、水草吸收的光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轮虫和螺蛳为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一营养级C.鲫鱼和螺蛳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和捕食D.鲫鱼位于最高营养级,其群体所含的能量最多7.如图是生态系统中某元素循环的模式图,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缺少的生理过程在线粒体中进行B.温室效应主要由过程②③④造成的C.增加图中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④是微生物的有氧呼吸8.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草固定的太阳能B.能量流动的过程总是伴随着物质循环,二者同时进行C.若图中X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则X4>X3>X2>X1D.草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①之间数量的变化呈正反馈调节9.下列各选项与所给模型不相符的是( )A.若X表示种群数量,则①代表出生率或迁入率B.若X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①可能代表物种丰富度C.若X表示捕食链中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则②代表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D.若X表示无机环境中的CO2,则②表示光合作用10.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制作的小生态瓶,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瓶的组成成分虽比较简单,但其群落仍存在垂直结构B.生态瓶中生物种类稀少,没有食物链存在C.为了保证生态瓶的正常运转,瓶内浮萍、金鱼藻、螺蛳和虾的比例应适中D.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该生态瓶会更稳定二、非选择题11.下图是由蓝藻、绿藻(如小球藻)等大量繁殖后发生水华现象的某湖泊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图中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

新高考新教材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专题突破练10生物与环境

新高考新教材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专题突破练10生物与环境

专题突破练10 生物与环境一、单项选择题1.(2024新课标Ⅱ卷)为了探讨和疼惜我国东北地区某自然疼惜区内的野生哺乳动物资源,探讨人员接受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获得了该疼惜区内某些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的相应数据,为生态学探讨供应了相关依据。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了解疼惜区内大型野生哺乳动物的物种丰富度B.与标记重捕法相比,接受该技术进行调查对野生哺乳动物的生活干扰相对较小C.接受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技术可调查生活在该自然疼惜区内东北豹的种群密度D.该技术能调查疼惜区内东北豹种群中成年个体数量,不能调查幼年个体数量2.蝗虫适合在植被覆盖率低于50%的土壤中产卵,无翅蝗蝻到有翅成虫发育天数(发育历期)与空气相对湿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植树造林可降低蝗虫诞生率B.70%的相对湿度有利于蝗虫的发育C.温室效应加剧会缩短蝗虫的发育历期D.通过喷洒农药可彻底消退蝗虫的危害3.(2024全国甲卷) 在鱼池中投放了一批某种鱼苗,一段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个体质量和种群总质量随时间的变更趋势如左下图所示。

若在此期间鱼没有进行繁殖,则图中表示种群数量、个体质量、种群总质量的曲线分别是( )A.甲、丙、乙B.乙、甲、丙C.丙、甲、乙D.丙、乙、甲4.科研团队以华北某地区樟子松、云杉和落叶松作为探讨对象,进行了种群密度和年龄结构的调查。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树种樟子松12 58 210云杉8 46 208落叶松460 464 568A.该群落中樟子松、落叶松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别属于增长型、稳定型B.落叶松是该群落中的优势种,其种群密度为 1 492 株/hm2C.表中数据是多个样方调查数据的平均值,要求每个样方的非生物因素基本相同D.针叶树和阔叶树所占比例随海拔上升呈现不同变更,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5.化感作用指植物通过分泌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影响。

现利用入侵植物薇甘菊及本地物种葛藤和鸡矢藤的叶片制备叶片水提取液(供体),然后用制备的水提取液分别处理三种植物幼苗(受体),然后计算化感作用效应指数R(R=处理组干重/空白比照组干重-1)。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疑难突破专题11-1 生物和环境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疑难突破专题11-1 生物和环境

专题11.1 生物和环境疑难突破1.(2015·全国卷Ⅰ)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龄0+1+2+3+4+5+6+7+8+9+10+11+≥12个体数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_______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____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1∶1∶1 保持稳定(2)活动能力(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析】(1)根据“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可知,戊中能量最多,处于第一营养级,乙和丙中能量相差不多,都处于第二营养级,甲处于第三营养级,丁处于第四营养级,因此可得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2)根据(1)中的食物网简图可以看出甲和乙之间的关系为捕食,戊是生产者,而甲、乙、丙和丁都为消费者。

(3)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

2.(2016·全国卷Ⅲ)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

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

高考生物生物与环境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生物生物与环境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生物生物与环境专项练习题(含答案)对人类来说,生物太重要了,人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生物。

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推荐了高考生物生物与环境专项练习题,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5分)1.(2019?浙江卷)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解析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实际上,这个最大数量是在一个平均值的上下波动,这个平均值才是环境容纳量,A 错误;环境容纳量不受种群内源性调节因素的影响,B正确;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无K值,C错误。

由于食物的影响,植食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在冬季最小,D错误。

答案 B2.(2019?全国新课标卷Ⅰ)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

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A项正确、B项错误;植物病毒V是可寄生在水稻细胞内的病毒,因此病毒V与青蛙不是寄生关系,水稻和病毒V是寄生关系,C、D 项错误。

答案 A3.(2019?福建卷)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解析同种生物个体间生存斗争是个体间争夺资源和生存空间。

完整版高三生物二轮生物与环境专项训练试题带答案

完整版高三生物二轮生物与环境专项训练试题带答案

高三生物二轮生物与环境专项训练试题(带答案)一、选择题 (共 10 小题,每题 5 分,共 50 分 )1.(2014• 浙江理综 )以下关于环境容纳量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数目B.种群的内源性调理要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目增添的要素主假如环境容纳量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时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解析】环境容纳量只代表种群数目的一个均匀值,实质的种群数目在这个均匀值的上下颠簸;可以调理种群数目的要素有外源性要素和内源性要素两大类,调理的目的是保持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目呈指数增添,没有环境容纳量;植食动物在冬季因为食品减少,因此环境容纳量减小。

【答案】B2.按一对夫妻生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展望,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要20~40 年,美国需要40~80 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坚固,德国人口将减少。

展望人口的这类增减动向主要决定于()A.种群数目和密度B.种群的年龄结构C.种群的性别比率D.出生率和死亡率【答案】B3.(2013• 浙江高考 )以下关于出生率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20,死亡个体数为A.若某一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关时为110,此中重生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凑近1∶1,则出生率越高C.若经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延,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种类的种群,则坚固型的出生率【答案】B4.(2013• 海南高考 )甲地因丛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逝,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所有覆盖,今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

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种类同样B.若没有外力搅乱,甲地可重现丛林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此刻乙地火山岩上D.甲、乙两地跟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添【解析】本题观察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

2020高考生物命题点专项训练:生物与环境

2020高考生物命题点专项训练:生物与环境

生物与环境 (选择题两套+非选择题一套)(时间:20分钟分值:48分)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与被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B.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的不同位置能有效减小种间竞争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农田里昆虫的物种数目D.环境容纳量受自然条件限制,会因环境的破坏而发生变化C[黑光灯只能用于调查农田里趋光性的昆虫,没有趋光性的昆虫不能捕获,因此不能用于探究该农田里昆虫的物种数目,C错误。

]2.(2019·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质检)下表是退耕还林后,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群落自然演替所经历的“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优势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单位:株/平方米)A.第1-10年内,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先升高然后再降低B.第1-20年内,物种b逐渐成为优势物种,主要与其适应环境有关C.第1-5年内,物种a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该种群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D.第10-15年内,物种a逐渐消失的原因可能与其不能适应弱光环境相关D[表中只列举了3个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据此不能判断该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A错误;第1-20年内,物种c逐渐成为优势物种,主要与其适应环境有关,B错误;第1-5年内,物种a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该种群能获得较多的光照,适应环境的结果,C错误。

]3.(2019·泉州市一检)棉铃虫是一种常见的棉田害虫。

相比于喷洒高效农药,放养天敌赤眼蜂防治棉铃虫的优点是( )A.使能量更多地流向棉花B.降低棉铃虫的K值C.提高棉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避免产生抗药性基因突变C[A、B两项通过喷洒高效农药也可以达到,无法体现生物防治的优点;C选项通过放养赤眼蜂进行防治,可提高棉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其优点;D选项喷洒高效农药、放养天敌赤眼蜂均无法避免产生抗药性基因突变。

2019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11 生物与环境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11 生物与环境 新人教版必修3

考案[11] 生物与环境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导学号 21963201( B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群落的组成单位B.影响群落中动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食物C.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D.即使无人为的破坏,有些群落也不可能演替到森林阶段[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群落的组成单位,A正确;影响群落中动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环境,B错误;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C正确;即使无人为的破坏,有些群落也不可能演替到森林阶段,如干旱的荒漠地区,D正确。

2.如图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导学号 21963202( C )A.绵羊种群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变B.绵羊数量达到K/2时(即第30年时),绵羊的出生率最大,增长速率也最大C.50年后该绵羊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D.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解析]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就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而不是保持恒定不变,A错误;由“S”型增长曲线可知,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增长速率最大,而此时出生率并非最大(在K值时达到最大),B错误;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在不考虑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种群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错误。

3.如图为一食物网。

若要使丙体重增加x,已知其食用的动物性食物(乙)所占比例为a,则至少需要的生产者(甲)的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导学号 21963203( C )A.y=90ax+10x B.y=25ax+5xC.y=20ax+5x D.y=10ax+10x[解析]由题干中的“至少”可知,应该按最大传递效率20%计算,a表示动物性食物(乙)所占比例,则1-a表示直接从生产者(甲)获得食物所占比例,故有(1-a)x÷20%+ax÷20%÷20%=y,即y=20ax+5x。

2021高考生物统考版二轮复习命题点专练(十一)生物与环境(1)(选择题)

2021高考生物统考版二轮复习命题点专练(十一)生物与环境(1)(选择题)

命题点专练(十一)生物与环境(1)(选择题)(时间:20分钟分值:48分)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2020·汕头高三月考)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相对封闭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年龄0+1+2+3+4+5+6+7+8+9+10+11+≥12个体数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A.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B.根据表中数据推测该鱼种群数量一段时间内将保持稳定C.该鱼种群数量变化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D.若适度捕捞大鱼,则该鱼种群年龄组成将变为增长型C[因为此自然湖泊未受人类干扰,相对封闭,所以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C错误。

]2.(2020·贵阳高三模拟)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食物和空间充裕、无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A[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后原来的生存环境没有被破坏,其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习性相近的物种的生活区域在一定范围内重叠的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但超过一定范围,会影响资源的再生能力,C错误;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作用,D错误。

]3.血吸虫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

其虫卵在水中孵化成毛蚴,毛蚴钻入钉螺(以藻类为食)体内发育成尾蚴,尾蚴从螺体逸入水中,可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发育为成虫,虫卵随粪便排出进入水体。

高考生物 二轮复习 专题11 生物与环境

高考生物 二轮复习 专题11 生物与环境
解析 该动物从第1年至第6年种群的数量变化是先增加 后减少,A、B、C、D四点中的种群数量最少的是D点。
(5)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 落 , 则 计 算 所 得 数 值 与 实 际 数 值 相 比 可 能 __偏__大____( 填 “偏大”、“偏小”或“不变”)。
解析 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标志 物脱落,则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
(2013•浙江,4BC)
(× )
知能回归
1.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图解
2.区分“S”型曲线和“J”型曲线
前提条件
“S”型曲线 环境资源有限
曲线
种群增长率 曲线
“J”型曲线 环境资源无限
种群增长速 率曲线
有无K值
有K值
无K值
3.种群增长曲线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有害动物的防治实例: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采取
种群密度
(√ )
(3)若图1中所示的生物种群出生率提高,则个体数量
的增加会大幅超过b点
(×)
(4)在图2中若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
防止c点出现
(√ )
(5)图1中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
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而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
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 (√ )
后取平均值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
增长
解析 A项,同一物种个体间的生存斗争是种内斗争,种 内斗争程度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1972年北点地梅种群密 度大于1975年,因此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的生存斗争强 度更高。 B项,由图可知,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曲线下降 程度比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的更大,故死亡率更高。 C项,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取所有样方密度的平均值。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命题点专练12 生物与环境(2)(选择题)(含解析)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命题点专练12 生物与环境(2)(选择题)(含解析)

命题点专练(十二) 生物与环境(2)(选择题)(时间:20分钟分值:48分)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为液体培养基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点时酵母菌数量增长最快,此时无种内斗争B.定期补充营养物质和清除代谢废物,b点会上升C.c~d段,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和增长速率呈负相关D.该种群的K值只与培养基中养分、空间、温度有关B[虽然a点时酵母菌数量增长最快,但此时种群中仍存在种内斗争,只是种内斗争比较弱,A错误;定期补充营养物质和清除代谢废物,改善了酵母菌的生存环境,酵母菌的K值会增加,B正确;c~d段,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和增长速率呈正相关,均下降,C错误;该种群的K值与培养基中养分、空间、温度、pH和有毒代谢物等因素有关,D错误。

] 2.(2018·海南高考)将相等数量的硝化细菌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含铵盐的无机盐培养液中,在适宜温度下振荡培养。

若用虚线表示大肠杆菌的生长趋势,实线表示硝化细菌的生长趋势,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两种菌体生长趋势的是( )A BC DC[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可以利用培养液中的无机盐、水及大气中的CO2,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以维持生命活动,由于空间、营养等条件是有限的,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大肠杆菌属于异养生物,必须消耗现成的有机物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故在只含无机盐的培养液中不能生存,其数量是逐渐减少的,C正确。

]3.(2019·宜春市高三期末)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捕鱼用的渔网网眼太大会导致估算出某池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比实际结果偏大B.“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茱萸与秋蚊之间传递的是化学信息C.修剪整齐的草坪内群落不存在水平分布差异和垂直分层现象D.弃耕农田的初生演替过程中,群落的丰富度增加B[若捕鱼用的渔网网眼太大,导致所捕鲫鱼为鱼塘中个体较大的鱼,而个体小的鲫鱼未能捕捉到,最终导致种群密度的估算值偏小,A错误;修整过的草坪也既有垂直结构,又有水平结构,C错误;弃耕农田的演替为次生演替,D错误。

高考生物与环境专练(附答案)-word文档资料

高考生物与环境专练(附答案)-word文档资料

高考生物与环境专练(附答案)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门类。

小编准备了高考生物与环境专练,希望你喜欢。

[组题说明]考点?题号?错题统计?错因分析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1、2、4、5、6、7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应用?3、8、9、10、11、12、13、14、15、161.下列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如某年平均每10万人中出生1862个孩子,则该年的出生率为1.862‰B.某种群某时间段内死亡率增大,则种群密度必定减小C.影响人口出生率和其他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差别较大D.农忙时期,导致某大城市人口数量直线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解析:根据出生率的定义可知,该年出生率=1862/100000=1.862%,A错误;某种群某时间段内死亡率增大,出生率可能也会增大,则种群密度未必减小,B错误;农忙时期,导致某大城市人口数量直线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迁出率急剧增大,D错误。

答案:C2.下列不属于对种群特征描述的是( )A.蒲公英杂乱无章地分布在操场上B.某市男性公民与女性公民的比例为1∶1.5C.某池塘生活了约150种生物D.某市近三年迁入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 解析:A项说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B项说的是种群的性别比例;C项不属于种群的范围;D项说的是种群的迁入率。

答案:C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小,其原因是( )A.雄性个体数量减少使雌虫生殖能力下降B.成虫个体数量大量迁出使幼虫个体数量减少C.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影响,雌性个体也减少D.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解析: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后,会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从而使害虫的出生率下降,所以种群密度会减小。

答案:D4.要研究一个种群的密度通常需要根据不同种群生物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

下列调查种群密度时所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A.调查草地上的瓢虫种群→标志重捕法B.调查草原中的斑马种群→样方法C.调查某片森林灰松鼠种群→标志重捕法D.调查池塘中的鲢鱼种群→样方法解析:植物和活动范围比较小的动物采用样方法;活动范围相对较大的动物采用标志重捕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点专练(十一) 生物与环境(1)(选择题)
(时间:20分钟分值:48分)
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与被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
B.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的不同位置能有效减小种间竞争
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农田里昆虫的物种数目
D.环境容纳量受自然条件限制,会因环境的破坏而发生变化
C[黑光灯只能用于调查农田里趋光性的昆虫,没有趋光性的昆虫不能捕获,因此不能用于探究该农田里昆虫的物种数目,C错误。

]
2.(2019·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质检)下表是退耕还林后,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群落自然演替所经历的“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优势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单位:株/平方米)
A.第1-10年内,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先升高然后再降低
B.第1-20年内,物种b逐渐成为优势物种,主要与其适应环境有关
C.第1-5年内,物种a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该种群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
D.第10-15年内,物种a逐渐消失的原因可能与其不能适应弱光环境相关
D[表中只列举了3个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据此不能判断该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A错误;第1-20年内,物种c逐渐成为优势物种,主要与其适应环境有关,B错误;第1-5年内,物种a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该种群能获得较多的光照,适应环境的结果,C错误。

]
3.(2019·泉州市一检)棉铃虫是一种常见的棉田害虫。

相比于喷洒高效农药,放养天敌赤眼蜂防治棉铃虫的优点是( )
A.使能量更多地流向棉花
B.降低棉铃虫的K值
C.提高棉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避免产生抗药性基因突变
C[A、B两项通过喷洒高效农药也可以达到,无法体现生物防治的优点;C选项通过放
养赤眼蜂进行防治,可提高棉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其优点;D选项喷洒高效农药、放养天敌赤眼蜂均无法避免产生抗药性基因突变。

]
4.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

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B.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
C.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
D.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
D[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藻类固定的能量大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D错误。

] 5.(2019·合肥市高三第二次质检)下图表示某长期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性动物利用的过程(图中的字母表示所含的能量)。

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积累的能量为c+e+g+h+i
B.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为d+g
C.b中的物质和能量都被微生物利用
D.能量在相邻营养级传递效率为f/a
A[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为d-f,b中物质和能量只有部分被微生物利用,传递效率为相邻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植食动物同化量为f,植物的同化量未知,a并不是植物的同化量,B、C、D错。

]
6.湿地生态系统在净化水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下图表示北京某地区建造的人工湿地(基质层由土壤和各种填料组成),有机物含量高的生活污水通过该湿地可被净化输出。

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污水进入湿地经理化作用和分解者的作用得到净化
B.组成该湿地群落的类群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
C.该湿地群落中的碳全部来自光合作用固定的CO2
D.污水进入量过大会破坏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由于有城市污水流入,补充该湿地群落中的无机物、有机物和能量,该湿地群落中的碳并不是全部来自光合作用固定的CO2,C错误。

]
7.(2019·海南高考)下列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外来物种入侵会对当地群落的演替产生严重的影响
B.淡水湖泊中出现的水华现象都是由外来物种入侵引起的
C.水葫芦引入我国后对一些淡水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D.入侵植物进入适宜其生长的地区可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
B[外来物种入侵,如水葫芦疯长,会对当地群落的演替产生严重的影响,A正确;淡水湖泊中出现的水华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入,导致水体中氮磷含量过高引起,B错误;水葫芦引入我国后数量疯长,破坏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入侵植物进入适宜其生长的地区可能呈J型增长,会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D正确。

] 8.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对南通某地富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恢复,先后向水体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

经过一段时间,水体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强
B.引种芦苇、香蒲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
C.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
D.这一成功案例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
A[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其抵抗力稳定性弱,A项错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