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新课标复习语文课时作业24传记阅读Ⅱ Word版含答案.doc
2024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新高考Ⅱ卷)
2024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新高考Ⅱ卷)使用地区:辽宁、重庆、海南、山西、新疆、广西、贵州、黑龙江、甘肃、吉林、云南本试卷共9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土星5号火箭升空了!它一点一点上升,庞大的身躯稳健有力。
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和奥尔德林被巨大的推力紧紧摁在座位上。
火箭在他们身下持续上升,各级火箭按照预定程序点火,第一级火箭、逃逸塔、第二级火箭一一分离。
绕地球轨道飞行一周后,宇航员检查了火箭和飞船状况。
第三级火箭再次点火,把飞船推向更远的高空。
当地球被甩到身后,就是船箭分离的时候:第三级火箭前端打开,哥伦比亚号从顶端弹出。
鹰号(登月舱)在火箭顶端继续待命,这艘小飞船外形奇特,像一只蜷缩着的蜘蛛。
哥伦比亚号的驾驶员柯林斯,让飞船慢慢转身。
“哥伦比亚”与“鹰”对接成功。
宇航员告别土星5号的最后一级火箭,乘坐合成一体的两艘小飞船继续飞行。
终于抵达月球上空。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鹰号离开,向着月球越飞越近。
柯林斯驾驶着哥伦比亚号孤独地环绕月球飞行。
此时此刻,那些远在地球上的人,不管是朋友还是陌生人,都时刻关注着、期待着……预定着陆区在哪儿?宇航员们全力搜寻。
但是意外忽然发生:当他们发现着陆区,鹰号已经飞过了头!数英里一闪而过,舷窗外的月球变得崎岖不平。
家园远在万里之外,更无法奢望什么援手。
此时此刻,他们能做的,只有保持镇定,平稳驾驶,继续飞行。
2024 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卷(六)(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卷(六)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奥尔巴赫的巨著《摹仿论》谈到荷马史诗与《旧约》故事在文体上的差异。
他说荷马的叙述完整而周到,各种事件都发生在前景,连接紧密,表述从容,什么都不隐瞒;《旧约》故事则朝着一个目标发展,只突出对人物行动有用的部分,其余则任其模糊不清。
这跟两者所描写的人物的身份有关:荷马写的是上层社会的生活,《旧约》的对象则不分阶级。
这不正是《红楼梦》与《水浒传》在写法上的区别吗?《红楼梦》像荷马史诗,事无巨细,皆刻画无遗,工笔细描,笔笔都勾连开去;《水浒传》像《旧约》故事,删繁就简,一气呵成,朝一个目标进发,只突出聚光灯下的行动,其余都模糊成背景。
这是因为两者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形态有显著不同。
大观园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作者乃耽于文字的声色,讲究细节的丰缛与感官的华美;而梁山泊则险象环生,杀机四伏,说话人线条比较粗放,常有“说时迟,那时快”的强烈动感。
举两个例子说明。
《水浒传》写端王赵佶赴驸马王诜的府上宴饮,《红楼梦》写贾宝玉到冯紫英家中饮宴,都涉及皇亲国戚,都是宴饮时上洗手间,也都有赠人礼物的事,正好可以对参。
《红楼梦》里,宝玉出席解手,蒋玉菡随了出来。
宝玉见蒋玉菡妩媚温柔,心中十分留恋,问他戏班中有一个叫琪官的在哪,可惜无缘得见。
蒋玉菡笑道,就是我的小名儿。
宝玉连称幸会——将一个玉玦扇坠解下来,递与琪官……琪官接了,笑道:“……我这里得了一件奇物,今日早起方系上,还是簇新的,聊可表我一点亲热之意。
”说毕撩衣,将系小衣儿一条大红汗巾子解了下来,递与宝玉,道:“这汗巾子是茜香国女国王所贡之物,夏天系着,肌肤生香,不生汗渍。
昨日北静王给我的,今日才上身。
若是别人,我断不肯相赠。
二爷请把自己系的解下来,给我系着。
”宝玉听说,喜不自禁,连忙接了,将自己一条松花汗巾解了下来,递与琪官。
《红楼梦》里的礼物,从来就没有简简单单送出去和收进来的,比如这两条汗巾。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下册(二)连点成线整合突破(2)
课文6 石钟山记一、基础夯实(第1段)《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是说也,人常疑之。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自以为得之矣。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1.解释加点的词语①虽( ) ②访( ) ③函胡( ) ④清越( ) ⑤桴( ) ⑥腾( ) ⑦余韵( ) ⑧徐歇( )答案 ①即使 ②寻求,探寻 ③同“含糊”,指声音重浊模糊 ④清脆悠扬 ⑤鼓槌 ⑥传播 ⑦余音 ⑧慢慢消失 2.理解性默写①《石钟山记》中,写唐人李渤通过敲击不同的山石聆听声响深究得名的由来,李渤发现声音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石钟山记》中,表现山石敲击后余音悠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石钟山记》中,写苏轼认为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南声函胡 北音清越 ②桴止响腾 余韵徐歇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 所在皆是也 3.翻译画线的句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有,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得分点:是、名,定语后置句)(第2段)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余固.笑而不信也。
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4.解释加点的词语①赴()②因()③固() ④方() ⑤心动() ⑥罅()答案①赴任,就职②于是③本来④正⑤内心惊恐⑥裂缝5.理解性默写①《石钟山记》中,苏轼夜游石钟山,到了绝壁下,他看到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训练题及参考答案(十)--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高考)
课时作业10图文转换一、流程图1.阅读下面某学校学生资助申请流程图,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用一句话概括“学校德育处”在助学金申请工作中的职能,不超过15个字。
答:(2)从“精准资助”的角度评价“两审核一公示”的工作机制。
要求:体现流程图的主要内容,语言简明、准确,不超过90个字。
答:2.下面是某车辆管理所的验车流程图,请用简洁的语句介绍验车的整个流程,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
答:二、柱状图3.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表所包含的主要信息,表述中不得出现具体数字。
注:“同比”指的是与去年3月份相比。
答:4.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图所包含的三点主要信息。
表述中不得出现具体数字。
(每点不超过35个字)答:三、曲线图5.认真观察下面的坐标曲线图,按要求答题。
(1)这个坐标曲线图的突出特征是什么?答:(2)请概括出人类能源消耗比例变化的趋势。
答:6.下图是重点国家碳排放总量情况,比较中国和发达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年份,概括出中国面临的两大难题。
不超过35个字。
注:横轴坐标是时间,纵轴坐标是排放总量。
答:四、饼状图7.业主委员会是监督物业管理,维护业主合法权益的组织。
最近,一家权威媒体就“成立业主委员会”这一话题在北京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
请根据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图表一:图表二:(1)据表一,目前北京各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的现状:。
(不超过18个字)(2)据表二,解决业主委员会成立难的问题,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不超过35个字)五、徽标8.如图是中国银行的标识,请写出该标识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答:9.右面是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标识,请找出该标识上除字母以外的构图要素,并解读设计的精妙之处。
要求语言简明,语句通顺。
要素:设计之妙:六、漫画类10.请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答题。
(1)给漫画起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8个字。
答:(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漫画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2024届全国高考语文热点精准复习:传记类文言文阅读
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早,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 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巢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 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哀美缗得二千,复 发爨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微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 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 。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 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通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 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王充美好品德的一组是(3分) ①与侪伦邀戏,不好狎侮 ②礼敬具备,矜庄寂寥 ③以笔著文,亦如此焉 ④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 ⑤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⑥行苟离俗 A.①②④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尝从军有功 ,封会稽阳亭。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 。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岁凶,横道伤杀,怨 仇众多。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 ,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生子二人,长 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 ,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 怨,举家徙处上虞。
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 杭州时遭遇早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 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 备疫病。
传记类文言文速读技巧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王充极少说别人的短处,而愿意说别人的长处。他为人清高自重 ,被人诬陷,也不加辩白。 B.王充幼年时恭顺仁厚,未曾受父母责备鞭打。他追求好名声,喜 欢结交杰出高雅的朋友。 C.王充做官时不计较俸禄的多少和官位的高低,国君和将领召见时 他考虑不周到就不对答。 D.文章从生活、读书、做官等多方面来写王充的为人处事,多采用 对偶句式,既使人物形象鲜明,又言简意赅,富有节奏感。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023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新题型解析及练习
2023新课标I卷真题回顾(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给儿子陈村你总会长大的,儿子,你总会进入大学,把童年撇得远远的。
你会和时髦青年一样,热衷于旅游。
等到暑假,你的第一个暑假,儿子,你就去买票。
火车430公里,一直坐到芜湖。
你背着包爬上江堤,看看长江。
再没有比长江更亲切的河了。
它宽,它长,它黄得恰如其分,不失尊严地走向东海。
你走下江堤,花一毛钱去打票,坐上渡船。
船上无疑会有许多人。
他们挑着担子,扛着被子,或许还有板车。
他们说话的声音很高,看人从来都是正视。
也许会有人和你搭话,你就老老实实说话。
他们没有坏意。
你从跳板走上岸,顺着被鞋底和脚板踩硬踩白的大路,走半个小时。
你能看到村子了。
狗总是最先跳出来的。
你可以在任何一家的门口坐下,要口水喝。
主人总是热情的,而狗却时刻警惕着。
也许会引来它的朋友们,纷纷表示出对你的兴趣。
你要沉住气。
你谢过主人,再别理狗的讹诈,去河边寻找滩船。
如果你运气好,船上只有一两个客,你就能躺在舱里,将头枕着船帮,河水拍击船底的声音顿时变得很重。
船在桨声中不紧不慢地走。
双桨“吱呀吱呀”的,古人说是“欸乃”,也对。
怎么说怎么像。
板桥就在太阳落下去的地方。
你沿着大埂走,右边是漕河,它连接着巢湖和长江。
河滩如没被淹,一定有放牛的。
你走过窑场就不远了。
可以问问人,谁都愿意回答你,也许还会领你走一段,把咄咄逼人的狗子赶开。
走到你的腿有点酸了,那就差不多到了。
走下大埂,沿着水渠边的路走。
你走过一座小桥,只有一条石板的桥就是进村了。
我曾写过它。
这时,你抬起头,会发觉许多眼睛在看着你。
你对他们说,你叫杨子,你是我的儿子。
儿子,你得找和你父亲差不多年纪的人,他们才记得。
他们会记得那五个“上海佬”,记得那个戴近视眼镜的下放学生。
他们会说他的好话和坏话。
不管他们说什么,你都听着,不许还嘴。
他们会告诉你一些细节,比如插不齐秧,比如一口气吃了个12斤的西瓜。
你跟他们一起笑吧,确实值得笑上一场。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课件(新高考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下册(二) 拓展训练 走进高考
大概因为全山都是空的,就像钟覆盖着地面一样,所以得到钟这个(山) 名。上钟山也是中空的。这两座山(的命名)应该以形状而论,不应该以 声音来说。苏轼当天,就像从门口过而没有进入它的室内一样。”
④结合“上钟山亦中空。此两山皆当以形论,不当以声论”可概括出, 然后指出苏轼从声音角度对石钟山得名原因的断定是不当的; ⑤结合“东坡当日,犹过其门而未入其室也”可概括出,最后揭示苏 轼没能发现石钟山真正得名原因的实质在于观察不深入。
【参考译文】 文本二: 苏轼的《石钟山记》感叹郦道元的简略,嘲笑李渤的浅陋,至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译文:_任__何__的__事__情__不__用__眼__睛___看__,__不__用__耳__朵__听__,__只__凭__主__观__臆__断__去__猜___测__它__ _有__或__没__有__,__可__以__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结合“东坡谓山石与风水相吞吐,有声如乐作”可概括出,首先指 出苏轼认为石钟山得名的原因是风水相吞吐而发出的乐音; ②结合“此恐不然。天下水中之山多矣。凡有罅隙,风水相遭,皆有 噌吰镗鞯之声,何独兹山为然乎”可概括出,接着阐述这样的乐音不 是石钟山独有的,评论苏轼的理由不充分; ③结合“……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可概括出,进而基 于自己的实地游览,指出石钟山得名的原因是其形如钟;
(节选自俞樾《春在堂笔记》,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入之其中/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
√B.入之/其中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
C.入之/其中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 D.入之其中/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
高考语文大一轮优选(备、考、练)全国通用课时达标44+人物传记阅读+Word含解析.doc
课时达标44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宋文骢:追梦云霄间三月春光里,一位老人却没能赶上他“孩子”的18岁生日。
2016年3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歼-10飞机总设计师、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宋文骢走完了他86年的人生旅程,错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日子——3月23日,歼-10飞机首次试飞成功的日子。
最早与飞机的结缘,并不是美好的记忆。
1930年3月,宋文骢出生在云南。
他的童年是在防空警报和硝烟战火中度过的,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日本飞机对昆明没完没了的轰炸。
“防空警报,警报什么呢?——中国飞机跑了,日本飞机来了。
我们没有抵抗力啊!”宋文骢扼腕,一个国家如果落后,那挨打起来是没完的。
“我们一定要有很好的飞机。
”梦想如同种子般在他心底萌芽。
少年伤痛,心怀救国壮志。
中年发奋,澎湃强国雄心。
1949年,19岁的宋文骢成为一名侦察员。
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宋文骢成为一名空军机械师。
回国后第二年,他考入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开始了他的飞机设计生涯。
在祖国的航空工业体系里,宋文骢不断成长,儿时的梦想也越来越近。
1980年,宋文骢任歼-7C飞机总设计师,领导了第二代战斗机从设计到定型装备部队全过程,填补了我国轻型全天候战斗机装备的空白,使我国跨入自主研制第二代战斗机的国际行列。
1986年,时年56岁的宋文骢被任命为歼-10飞机总设计师,肩负起了我国自主研发新一代先进战斗机的历史重任。
歼-10飞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当前唯一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第三代战斗机,技术跨度大、难度高,其战技要求集中体现了西方先进国家着手开发的2000年左右装备的第三代先进战斗机的特点。
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航空领域研发了一大批高新技术,而那时,我国的航空工业可以说才刚刚起步,甚至在某些领域还是空白。
“技术、人才和实验条件等方面,和第三代先进飞机的要求相距甚远。
”在漫长的研制过程中,宋文骢领导广大设计技术人员,一步一个脚印,默默地向目标迈进,先后攻克了先进气动布局、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高度综合化航电武器系统、CAD/CAE/CAM等关键技术。
24年新高考一卷语文试卷
24年新高考一卷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5题。
材料一:在数字化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这种快速传播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证。
大量未经核实的信息在网络上肆意传播,误导了公众的认知。
虚假新闻、谣言等不良信息就像病毒一样,侵蚀着人们的信息环境。
与此同时,信息过载也成为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
人们每天接收到海量的信息,但其中很多是重复的、无用的。
这使得人们在获取有效信息时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筛选和甄别。
另外,数字鸿沟现象在信息传播中依然存在。
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在获取数字信息资源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一些偏远地区或者弱势群体,由于缺乏必要的数字设备和网络接入条件,无法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信息便利。
材料二:面对数字化时代信息传播的诸多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应对。
要加强信息监管。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对信息的发布和传播进行规范。
对于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要给予严厉的处罚,从而提高信息发布者的责任意识。
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至关重要。
公众应该学会批判性地看待信息,不盲目相信和传播来源不明的信息。
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媒介素养教育,通过开展相关课程和活动,增强公众对信息的辨别能力。
要努力缩小数字鸿沟。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偏远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为他们提供数字设备和网络接入服务,使更多的人能够平等地参与到数字信息传播中来。
1. 下列关于数字化时代信息传播问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信息传播速度快、广度大,但真实性难以保障。
B. 信息过载让人们获取有效信息的成本增加。
C. 数字鸿沟主要体现在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差距。
D. 不良信息的传播破坏了人们的信息环境。
2. 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应对数字化时代信息传播问题措施的是(3分)A. 放松信息监管,鼓励信息自由传播。
B. 加强公众的媒介素养教育。
文学类文本阅读—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探究高考真题(含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高考真题】(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长出一地的好荞麦曹多勇这年里,德贵最后一次来种河滩地已是腊月里。
这期间,他先后种过一次黄豆,两次绿豆,两次麦子,庄稳还是颗粒无收。
这情况,德贵还有岁数更大的犁都没经历过。
儿子儿媳说这怪气候叫厄尔尼诺现象,德贵不听这道理,骂天,说这是要绝人啊!大河湾土地分两种:一种在围堤坝里,淮河水一般淹不掉,是大河湾人赖以生存的保障;另一种地在堤坝外,无遮无拦地紧疾淮河,一年里能收季麦就不错了,秋季天都荒着——这地叫河滩地,也叫荒地,大河湾只德贵一人秋季天还耕种河滩地。
村人说德贵,那点河滩地还能结出金豆豆、银豆豆?德贵家人也说德贵,年年秋季天见你河滩地种呀种呀种,可临了收几次?德贵先是不愿搭理话,落后才说,俺见河滩地长草就像长俺心口窝,痛得夜夜睡不着觉呀!河滩地位于村东两里地,德贵村东里出了庄,赶头牛,扛张犁,沿河堤一直往东去。
人老,牛老,犁也老。
牛老,蹄迈得很迟缓,远处里还以为牛是站堤坝上不动弹。
人老,老在脊梁上,肩上挂一张犁,侧斜身显得更佝。
犁呢是犁铧小,犁把细,还满身裂出一道一道暗裂纹,像老人手上脸上的皱纹皮。
牛前边领,德贵后面跟,牛缰绳牵连他们俩,一副懒懒散散的模样,弄不清是德贵赶牛,还是牛牵德贵。
至河滩地头,德贵说一声“吁——”,牛停下蹄,瞪一对大牛眼瞧德贵。
德贵下堤坝往河滩地里走,牛也侧转身头低屁股撅,挺住蹄缓下堤坝追德贵。
关键时才分出牛还是受人支配着。
德贵没有即刻套牛犁地,他知道牛跟自己还有犁都得歇息喘口气,犁榫眼松,趴德贵肩“吱呀、吱呀”一路不停歇地叫。
德贵说犁,俺知道你榫眼咧着嘴,不湿润湿润水,你准散架。
牛嘴也“吧嗒,吧嗒”扯黏水吐白沫。
德贵说牛,俺知你嗓子眼冒着火,得去淮河里喝个饱。
于是,德贵、牛和犁三个老货径直朝淮河走去,牛饮水,人喝水,犁干脆丢河里。
德贵喝几口水站起身,骂犁,你个老货还真能憋气呢;骂牛,你个吃草的家伙能站俺上游饮水?淮河水这会儿还温温顺顺躺河床里,波浪一叠压一叠有条不紊地浪过来又浪过来。
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2024 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2024 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文本一:套不住的手赵树理白云岗公社大磨岭大队有个教练组,是高级社时期成立的,任务是教初参加农业生产的人学技术,两个做活质量最高的老农民当教师,陈秉正兼任组长,王新春兼任副组长。
组长陈秉正已经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按惯例,这样大岁数的人本来早就不该参加主要劳动了。
大队成立了敬老院,经过评议,请陈秉正老人退休入院。
这老人只进去了三天,就觉着只做那些揭麻皮、拣棉花之类的轻微劳动,有气力没处使,自动要求出院,依旧当他的教练组长。
他教人做活,不但要求规格,而且要教架势。
他先做榜样,让徒弟们在一边跟着看。
他一边做一边讲,往往要重复讲十几遍,然后才让大家动手,他跟着看。
因为规律太多,徒弟们记着这样忘了那样,有时候腰太直了,有时候步子乱了,有时候下锄没有计划……陈秉正不住口地提醒着这一个,招呼着那一个,也常常随时打断他们的工作重新示范。
徒弟们练架势练得累了,陈秉正便和他们休息一阵子,也招呼相隔八九段梯田下边的沟岸上的副组长王新春。
陈秉正一见王新春过来,就伸出手来和他握手,王新春却常是缩回手去躲开。
王新春比陈秉正小十来岁,和陈秉正很友好,就是怕和他握手,因为被他握住像被钳子夹住那样疼。
陈秉正的手确实和一般人不同:手掌好像四方的,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头都展不直,里外都是茧皮,圆圆的指头肚儿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来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
王新春对周围的青年人说:“没有那两只手,咱们现在种的这教练场恐怕还是荒坡哩!这些地都是他老哥和咱们现在的大队长他们父子俩一头一头剜开、一条堰一条堰垒起来的。
"一次,有个年轻人练架势练得不耐烦了,说:“怨不得我们学不会,谁让我们没有长那样一双手哩!”陈秉正一本正经地说:“是叫你们学成我这手,不是叫你们长成我这手!不是开山,我这手也长不成这样;不过上辈人把山都开了,以后又要机械化了,你们的手用不着再长成这样了!"一九五九年冬天,儿孙们为了保护老人那双劳苦功高的手,给他买了一双毛线手套,老人戴好了握了握、伸了伸说:“还好!”说罢,卸下来交给儿媳妇说:“暂且给我放过去吧!"儿媳妇说:“爹!你就戴上走吧!到地里手不冷?”老人说:“在沟里闸谷坊,戴上它搬石头不利落!"说着就放下走了。
高考语文大一轮优选(备、考、练)全国通用课时达标43+人物传记阅读+Word含解析.doc
课时达标43一、(2018·广西桂林十八中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魏景超:用心守护植物健康成长魏景超(1908~1976),我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
1930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园艺系。
1933年,他参加清华大学公费留美研究生考试,名列全国第一。
1937年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任职,在水稻病害研究、真菌分类学及植物病毒学研究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魏景超幼年目睹农民颠沛流离、饥寒交迫,深感只有振兴农业,才能解决民生问题。
立志于兴农的他,在大学毕业后就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获“金钥匙”奖,并成为“斐陶斐”学会会员。
在美国留学期间,他利用可利用的时间和设备,放弃节假日休息,参加暑期学校学习,参观实验室和农场,访问老教授,以获取知识,汲取经验和新的见解。
在学校里,他更是抓住学校资源,勤奋刻苦。
图书馆里,他埋头钻研;实验室里,他观察切片,制作标本,孜孜不倦。
爱思、善学、勤问的他,努力摄取国外新知识、新技术,汇集大量的宝贵文献与读书笔记。
可惜的是,回国正值抗日战争期间,魏景超积累了四年的书籍、笔记随交运的美国轮船一起在日机轰炸下沉于太平洋底。
回国后执教于金陵大学的魏景超,面对国内农业教材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边执教边精心编写讲义、教材。
外出采集标本,调查农作物病虫害情况,拍摄照片,绘制讲解图表等,身体力行。
他先后讲授过普通和高级植物病理学、作物病害、真菌学、细菌学、植物免疫学和病毒学等课程,出版有《普通植物病理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真菌重要目、科、属分类检索表》等优秀教材、书籍。
魏景超十分注重课前准备工作,细致地整理授课内容、思路,并结合对当时最新研究成果的讲解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确保课堂的高效授课。
课堂上,他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实验室里,他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操作,及时指正规范;野外实习时,他认真传授观察作物病情和采集标本的知识。
他注重因材施教,对低年级学生侧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对高年级学生侧重独立探索、学习的能力的培养。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一
学案七体会意图,探究构思,理解小说特征、主旨真实与虚构二者似乎朝着两个方向前进,有着不可调和的张力,但二者在小说中却如同血与肉一样难以分开,现实是虚构的支点,虚构则提升了现实,使现实摆脱了庸俗。
小说通过真实和虚构的结合,更好地反映生活和历史的真实,使读者在领略生活和历史的同时感受到艺术真实的魅力。
【必备知识图解】【必备知识学习】一、小说的文本特征虚构与真实是小说的本质特征。
抓住小说中“虚构”与“真实”二者的辩证关系,学会从文体特征的视角审视小说文本,从文体视角考虑小说的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主题达成、审美效果等,既有利于深入把握小说作品的内容,深入领会作家的创作意图,在对小说的分析解读以及考试的应对中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也有助于小说深度阅读能力与审美鉴赏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虚构性与真实性虚构是小说的本质特征,甚至是小说的灵魂。
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
虚构的特质是想象、夸张、怪诞和荒谬。
小说家是专业“说谎者”。
小说是一种想象的艺术,它经由想象所显示出的那个世界是一个相对独立于现实的虚构世界,它绝然有别于我们置身其中的这个触手可及的现实世界。
小说中的真实不能只局限于现实里业已发生的事情;小说中的真实是一种想象和虚构的真实,是一种真实的谎言。
小说最终要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
艺术的真实固然与生活的真实有关,但艺术的真实绝不等同于生活的真实。
小说即便写的是历史或广为流传的故事,也可以进行再创造甚至是虚构。
【典题赏读】小说是虚构的,又是生活的真实反映,请从“虚构”与“真实”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于博《黄豆飘香》)答案:①小说中,于放等人物以及于放带领抗联小分队攻打庆城前后发生的故事是虚构的。
②东北抗联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日,军纪严明,并得到群众的支持,抗联战士手足情深,都是真实的。
③小说通过真实和虚构的结合,更好地反映生活和历史的真实,赋予生活和历史审美价值,更能感染读者,使读者在领略生活和历史的同时感受到艺术真实的魅力。
24年新课标一卷语文
选择题下列对文中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踽踽独行”意指成群结队地行走。
B. “斑驳陆离”形容色彩繁杂、变化多端的样子。
(正确答案)C. “筚路蓝缕”比喻生活富裕,衣食无忧。
D. “曲高和寡”用来形容作品平庸,广受欢迎。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他的笑声,像夏日里的一缕清风,拂过心田。
C. 河水静静地流淌,仿佛在低语。
(正确答案)D. 那座山峰,犹如一位沉睡的巨人,屹立不倒。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 杜甫的诗歌以沉郁顿挫著称,被誉为“诗圣”。
C.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是曹雪芹。
D.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代表作有《长恨歌》。
(正确答案)下列对文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在演讲中滔滔不绝,令人目不暇接。
B. 她的画作构思巧妙,令人叹为观止。
(正确答案)C. 他对这个问题一知半解,却妄自菲薄。
D. 他对朋友的帮助,简直是杯水车薪,不值一提。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你吃饭了吗?”她问:“我还没吃呢。
”B.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的海洋。
C.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深有道理。
D. 春天的花儿,红的、黄的、紫的,竞相开放。
(正确答案)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及其作者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骆驼祥子》的作者是鲁迅,讲述了旧北京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B.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
(正确答案)C. 《水浒传》中的林冲,绰号“智多星”,智勇双全。
D. 《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自传体小说。
下列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的壮志豪情。
(正确答案)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比喻爱情的短暂与易逝。
全国新高考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刷题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全国新高考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刷题卷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从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孔子仅仅是一个夫子。
夫子是什么呢?一个老师。
当时他的影响不是很大。
到了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地位提高了;从汉到唐略有提高,唐代给孔子封了个“文宣王”;到了宋代,在文宣王前面加了“至圣”二字;到了元朝,地位有所下降;到了明朝,叫“至圣先师”;到了清朝,把历代称赞孔子的最好称呼全集中起来了:“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
可是好景不长,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又到谷底了。
而今天,是个直线上升的状态,孔子的学说在今天受到很多人的尊重和推崇。
今天为什么这么多人学国学、学孔子、学《论语》?其实主要原因是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主流价值观不是很明显,甚至变化幅度非常之大,所以人们自然而然地转向我们古老的智慧,去寻求一种能够持久地指导我们心灵和行为规范的东西,孔子可以说是中国人的行为举止、价值体系的总设计师。
今天的祭孔和过去的祭孔不同,往昔祭孔是希望孔子的光环能造就一个礼乐并举的盛世,而今天的祭孔是要弘扬儒学中理想的道德观、秩序化的社会和谐观,以及礼与仁相为表里的教育观。
今天我们不会将孔子重新罩上神的外衣,对孔子最准确的评价是:他是一位伟大的往哲。
现在国学虽然比较热,但是公众对它的接受程度还是比较低,它是一个小众化的东西。
我们要把国学更好地继承下去,让它变成一个大众化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局限于文化人之间的讨论。
中国过去的封建社会,科举考试是动员了全国所有的知识分子专注地研究这一门学问,从幼儿就开始,到最后功成名就。
这样的时代和条件已不复存在了,所以我们对儒学的教育方法,如果采取过去那种方式,我认为是愚不可及的。
除去功利心,反而可以真正返本归元地继承我们祖先的文化精髓。
时代在前进,文化在发展。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大的转型时代,这个转型不仅包括社会制度,也包含科技的研究。
考点11 传记类文言文基础阅读-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上海专用)原卷版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11 传记类文言文基础阅读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语文科目考试说明中,有关传记类文言文阅读的考点内容如下:3.1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3.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3.3概括古诗文的主要内容。
3.5理解词语、句子在古诗文中的含义。
3.6凭借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把握,依据语境、内容,进行断句、排序、判断等。
3.7分析词、句、段在古诗文中的作用。
3.9分析作者的情感、写作的意图。
3.10赏析古诗文的语言运用、古诗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
3.13评价古诗文内容、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以上考点,有关传记类文言文阅读的分值大致比较稳定,约为19分左右,一般用6道题来进行考查。
其中,3.5理解词语、句子在古诗文中的含义。
3.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3.6凭借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把握,依据语境、内容,进行断句、排序、判断等。
主要为基础部分,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来考查,基础部分通常为4道题。
3.3概括古诗文的主要内容和3.13评价古诗文内容、思想的意义和价值为能力综合部分,主要用主观简答题来考查。
综合阅读部分通常为2道题。
两者分值占比约为13:6。
复习时做到以下三点:(1)注重平时阅读积累和古代汉语实词意义和用法,加强知识储备。
(2)注重实词词义推断技巧的训练,注重文言文古今对照翻译训练。
(3)注重文言文阅读,尤其是《史记》、“二十四史”史传人物传记阅读。
考向一词语意义(2022年上海高考语文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亿传(北宋)苏舜钦①韩公,讳亿,字宗魏。
以咸平五年登进士第,除大理评事。
②景祐二年,通判陈州。
时郡界河决害民,计其补塞费巨万,公驰至其地,集濒河丁壮,就伐薪藁,亲为裁画,一物不取于民而堤复完坚。
又去郡数十里有群寇,大浮舰而下,将劫旁邑。
公廉知之,自部十余卒,夜掩至,命堰河绝上流,举火伐鼓以疑之,贼弃舟迸走,尽束以付吏。
转运使郑文宝闻之,走檄①会公于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二十四)传记阅读Ⅱ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画坛鲁迅”吴冠中吴志菲①“我绝不能侮辱过去的作品,一定要超过过去,给后人新的启发。
”对于艺术,吴冠中觉得是要有殉道精神的。
②晚年的他疾病缠身,但生命、生活的激情仍然燃烧,探索、创新的精神仍不停止。
特别的艺术激情与永不停歇的艺术创新,使这位具有深厚造诣和深邃思想的画坛巨匠本该进入老年的生命呈现出向上跃跳的青春姿态。
他曾说:“我虽已到老年,但这只是体躯的老,我性格不变,性格不老,还是想搞新东西。
”③在作品进入市场后,他完全有条件改善生活质量,可他依旧保持劳动者朴素的习惯,在用钱方面像对待时间一样节俭。
被他称为“下蛋的窝儿”的家在北京方庄芳古园小区的一处老居民楼内,他是20世纪90年代初搬进来的。
那套小四居几乎没怎么装修,家具也都是用了好些年,与平常人家无异,访客常常会惊讶于沙发上补洞的透明胶。
他的住房连同被友人戏称为“蜗居”的画室从来没有刻意装潢过,一次有工人到他家换水表,一进门就大惊小怪地说:“哟,现在很难见到水泥地的人家了!”④这样一个“落笔成金”的画家,却一直过着近乎寒酸的平淡生活,不尚虚华。
曾经有一个房地产老板提出,愿意给吴冠中在大厦的顶层盖一个四合院,顶层有阳光,适合作画。
但吴冠中拒绝了,理由很简单:不需要。
他对艺术创作是高追求,于物质生活没有追求。
吴冠中曾经长期失眠,学生推荐说,足底按摩对睡眠很有好处,只体验了一回,他还是那句话:“不合适我。
”在美术圈流传较广的是,吴冠中脚穿孙儿穿剩下的旅游鞋,经常花两元钱在楼下找个“蹲摊儿”的理发师傅剃头。
一次,熟人遇见了他,开玩笑说:这么有价值的脑袋怎就这么廉价地“处理”一下?听见有人说话,吴冠中扭过头说,剃头师傅是“行为艺术”,我是纸上谈兵,我们工作的领域不同,价值一样。
⑤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不为物役,保持精神的自由,使灵魂的疆域更加开阔。
苦惯了的吴冠中很满意自己的生活。
艺术创造的享受是一种对生命本身的享受,并不需要过多的物质条件。
⑥在中国散文创作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左手绘丹青,自成一派,右手写文章,文风洒脱。
吴冠中就是其中的要员,其文字创作与绘画同样得到了读者的喜爱,那种艺术与人文融合深厚恰切的文字值得阅读者反复地咀嚼与体味。
其实,吴冠中早年最初的想法是当作家,但画名掩盖了文名。
如果有下辈子的话,吴冠中说:“不想当画家了,我觉得绘画这个能量有它的局限。
我开始当画家是因为单纯地爱它。
开始我中学是喜欢文学的,特别是受鲁迅的影响,所以想当文学家。
后来是移情别恋到了美术上面,我很想在美术上面能够做出像鲁迅在文学上的一些作用。
这是我一直的愿望,要在美术上搞出鲁迅这样伟大的工作来。
但是觉得它不可能,美术很多力量方面没办法跟文学比,当然它有它另外的优点。
”⑦吴冠中曾感喟:“生命是个价值过程,在过程中完成价值就可以了,不非得痛苦地活那么长。
鲁迅先生只活了56岁,做出的成绩远远超过长寿之人。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原总编姚凤林这样由衷地感叹过:“一个人一生能做多少事情?吴先生给我们展现了无限可能。
70年的艺术岁月中,吴先生笔下留住了山河旧影、时代脉搏、心灵历史和艺术范式。
”⑧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前副院长包林这样评价他:“除了具备艺术天分外,对于工作十分敬业和勤奋,像一个战士,他是中国20世纪艺术史上绕不开的一个人物。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说:“吴老身上表现出来的艺术家的文化敏感性和勇气,以及激励人的精神,都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遗产。
”的确,吴冠中给予我们这个时代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独创的风格,更在于他的精神。
无论在何种条件下,他总是倡导艺术创新,大胆破除陈规,敢于吐露真言。
这是一种事业为公的“吴冠中精神”。
⑨旗帜不倒,精神永存!吴冠中带着艺术家特有的尊严掩上了自己的人生画卷,去追寻他的艺术偶像梵高和“精神父亲”鲁迅了。
其言其行其艺,是另类,是孤品,留下一幅耐人回味的剪影。
(有删改) 1.文章用了哪些具体事例来表现吴冠中习惯于平淡简朴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⑤段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称吴冠中为“画坛鲁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吴冠中先生认为“生命是个价值过程,在过程中完成价值就可以了,不非得痛苦地活那么长”,请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住在老居民楼,家里几乎没怎么装修,还是水泥地。
②拒绝房地产老板要为其在大厦顶层盖四合院的提议。
③穿孙儿穿剩下的旅游鞋。
④花两元钱找“蹲摊儿”的理发师傅理发。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作答本题时,需要注意筛选信息的完整性和全面性。
文章的第③④段谈的是吴冠中的朴素节俭,考生仔细阅读这两段,筛选出其中的具体事例,对其进行简要概括即可。
2.①对上文吴冠中平淡朴素的生活进行总结。
②将吴冠中放在自古以来的贤哲之列,阐述了他们不为物质役使,追求自由的精神和开阔的灵魂疆域的思想追求,表达了对吴冠中只醉心于艺术的创造,而无过多的物质追求的赞美。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结合上下文语境,语句、文段在文章所处的位置和全文的思想情感等分点回答。
本语段在文章中间部分,前面刚刚论述了吴冠中甘心过平淡、朴素的生活,本语段是对其生活追求的高度总结,并将吴冠中放在“贤哲”之列,表达了对他的赞美之情。
3.①吴冠中一直把鲁迅当成其“精神父亲”,很想在美术上面能够做出像鲁迅在文学上的一些成绩,一心想要在美术上搞出鲁迅那样伟大的工作来。
②吴冠中除了艺术天分外,对于工作十分敬业和勤奋,他在对艺术的追求中持有一种创新和殉道的精神,就像一个“鲁迅式”的战士。
③吴冠中无论在何种条件下,总是倡导艺术创新,大胆破除陈规,敢于吐露真言,这一点和鲁迅先生非常相似。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
作者既然称吴冠中为“画坛鲁迅”,那么吴冠中必然和鲁迅先生有相似之处,考生只要以此为出发点,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从文章内容来看,文章第⑥段谈到吴冠中受鲁迅的影响很大,所以答案要点①很容易得出,而要点②③需要结合鲁迅先生的形象进行分析才能得出。
4.(提示一)肯定吴冠中先生的观点。
生命就是创造价值的过程,只要完成了价值创造,生命就具有了意义,不一定要活很长的时间。
(提示二)补充吴冠中先生的观点。
一方面生命的过程是在创造价值,另一方面,如果生命能延长,就可以为社会为人类创造更大的价值。
(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这是一道探究题,话题较为开放,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见解,既可以肯定吴冠中先生的观点,也可以对其观点进行补充,只要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渴望生活——凡高传五月的一个下午,上完曼德斯的课,温森特提出:“德科斯塔先生,您能抽空同我一起散散步吗?”曼德斯对温森特内心的斗争已经有所察觉,他预感到这个年轻人此时已到了应当马上作出抉择的时刻。
“好的,我本来也打算出去走走哩!雨后的空气真是清新得很,我倒乐于陪你走一程。
”他往脖子上围了一条毛围巾,穿起高领的黑色外衣。
两人来到街上,穿过几条街道,走过伦勃朗在齐斯特拉特的故居。
“他是在贫困和耻辱中死去的。
”当他们从那幢旧房子旁边走过去时,曼德斯淡淡地说。
温森特迅速抬头望了他一眼。
曼德斯习惯于在别人尚未提出问题之前,就把问题一语道破。
此人思想深沉,心胸豁达得很。
对别人说的事情,他总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再做回答。
而在约翰叔叔和斯特里克姨夫那里呢?别人的话就像撞在硬邦邦的墙上似的,很快就反弹回来一个“是”或“不是”的答复。
在曼德斯那里,你的想法总要先被他放进他那蕴含着丰富赏识的深井中浸一浸,才奉还给你。
“但是,他死的时候并没有感到不幸。
”温森特说。
“是的,”曼德斯答道,“他已经充分表达了他内心的一切,他知道自己所作所为的价值。
在他的时代,他是唯一做到这一点的人。
”“那么,了解到这个事实就使他完全满足了吗?假如他一向做的都错了呢?假如社会对他所持的冷落态度是对的呢?”“至于社会如何对待他,那是无所谓的。
伦勃朗不得不画。
他画得好坏与否是无关紧要的,有了绘画他才成其为一个人。
艺术的主要价值,温森特,在于艺术家把自己内心表达得怎样。
伦勃朗实现了他所认定的生活目的,而这就使他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