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的]论文学的权威性
文学伦理学批评论文学的基本功能与核心价值
文学伦理学批评论文学的基本功能与核心价值一、概述文学,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表现形式,自古以来就承载着传递价值观、塑造道德观念、展现人性深度等多重功能。
而在这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一种独特的批评方法,致力于揭示文学作品中的伦理选择与道德价值,为我们理解文学的基本功能与核心价值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本文将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理论基础,探讨文学的基本功能与核心价值,以期更深入地理解文学的本质与意义。
文学伦理学批评强调伦理选择在文学创作与接受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文学作品不仅是艺术的表现,更是道德的呈现。
它通过对文学文本中人物行为、情感表达、社会现象等元素的深入剖析,揭示出其中蕴含的伦理观念与道德判断。
这种批评方法不仅关注文学的艺术价值,更关注其对社会道德建设的贡献,从而为我们理解文学的基本功能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下,文学的基本功能不仅在于娱乐和审美,更在于通过伦理选择与道德判断,引导读者反思自我、完善人格、提升道德境界。
文学作品中的伦理冲突与道德困境,往往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与思考,促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同时,文学作品所传递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念,也对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与维系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文学的基本功能与核心价值。
我们将通过分析具体文学作品中的伦理选择与道德判断,揭示其对社会道德建设的贡献与影响,从而更全面地理解文学在人类精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1. 简述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定义与重要性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批评方法,是以伦理选择为理论基础,深入探讨文学作品中的伦理内涵和道德价值的批评方式。
它不仅关注文本的艺术形式和审美价值,更着重于剖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伦理现象和人物伦理选择,从而揭示文学作品的深层意义和核心价值。
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下,文学作品不仅是审美的对象,更是伦理道德的载体,它承载着对人性、道德、伦理的深刻反思和启示。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读文学作品,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论文学性的两个维度和四个范畴
论文学性的两个维度和四个范畴[摘要] 文学性是文学本质基础上的特质,从作品的创作与接受、内容与形式、功能与意义等多层次分析,文学性包含由四个范畴构建的两个维度:审美的语言性和语言的审美性作为第一维,意象的虚构性和虚构的意象性作为第二维。
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来看,文学性四个范畴两个维度之间的互动使文学作品为读者提供审美游戏的可能。
[关键词] 文学性;审美;语言;意象;虚构什么是文学?文学具有哪些性质使之有别于其它文艺门类?这是文学性研究要回答的基本问题。
西方文学理论家对文学性进行探索研究的初衷是为了寻找使文学成为文学的关键,确定让文学摆脱其它人学学科而走向独立的特质。
在相对静止的一段历史时期之内,这些特质是具有概括性、普适性和稳定性的文学要素。
西方学者对文学性的探讨有五种基本路径,即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功用主义、文学本体论定义和涉及文学叙述的文化环境的定义[1]。
又有学者指出,文学性与文学的衰微是对立的,文学衰微的同时文学性却不断扩张,广泛存在于广播、影视、广告等传媒领域中[2],因而文学离不开文学性,但文学性却未必以文学作品为载体与呈现方式的独特现象要求文论对文学性进行新思考。
一、本质还是特质?所谓文学的本质,是指文学存在的形而上因;所谓文学的特质,是文学区别于其它人文学科的独特之处。
前者强调文学的本体性,后者阐释文学的独立性。
那么,“文学性”究竟是文学的本质还是特质?“文学性”的研究应当侧重对文学本质的建构还是对文学特质的挖掘?从新时期以来学界论争的走向来看,文学的本质并非一个方面,亦非单纯独立的因素,而是多种质的综合。
围绕文学及其存在的背景语境来看,文学本质研究包含文学与社会、意识形态、文化、人学、认识等多个层面。
但这些维度之于历史、之于哲学同样适用,历史与社会、哲学与意识形态等关系也是各自学科本质研究的重点。
文学的特质是将其区别于其它人文学科的性质,二者所共同享有的本质之维就无法成为区分的依据。
汉语言文学论文发表期刊推荐
汉语言文学论文发表期刊推荐汉语言文学领域的学术研究有着广泛的分支和研究对象,包括汉字文化、古代文学、现代文学、语言规范与变异、语言教学等方面。
本文列举了一些在汉语言文学领域具有一定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供读者参考。
1.《文学评论》《文学评论》是中国文艺评论界的权威期刊之一,由中国笔会主办,自1990年创刊以来,以其专业性、客观性和权威性,成为了中国文学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期刊之一。
每期内容涵盖了文学理论、文学史、当代文学批评等领域,同时也包括汉语言学等方面的研究。
在汉语言文学界的学术研究中,该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2.《语言研究》《语言研究》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期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办,是中国语言学界的权威刊物之一。
该刊涵盖了汉语语音学、语法学、话语分析、语言规范与变异等多个方面的研究,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学术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3.《文艺研究》《文艺研究》是文艺理论界最重要的期刊之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以学术性、专业性和创新性而著称。
每期刊登的文章涉及了文学史、文学理论、文艺批评等多个领域,也包括人文社科类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是汉语言文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期刊。
4.《中国语文》《中国语文》是中国文化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教育期刊之一,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其编辑和上刊策略一流,不论是对于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还是对于汉语教学的探讨,都有着非常全面和深刻的阐述,是汉语言文学教育界必读的期刊之一。
5.《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是由中央民族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以以下四个学科为主,分别是文学、哲学、历史学和政治学。
该刊在汉语言文学的研究方面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刊载了众多优秀的文学和语言学论文,为汉语言文学领域的学术研究增添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6. 《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研究》是中国研究外国文学的著名期刊之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主办,主要刊载研究外国文学的学术论文,每年出版的论文数量相当可观。
如何评估学术论文中引用文献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如何评估学术论文中引用文献的可靠性和权威性学术论文是学术界交流和传播知识的重要方式,其中引用文献的可靠性和权威性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和学术价值。
评估引用文献的可靠性和权威性是每个学术研究者都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评估学术论文中引用文献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首先,我们可以从文献的来源和出版渠道入手评估其可靠性和权威性。
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者发表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而被广泛认可的期刊往往具有严格的审稿制度和高质量的论文发表标准。
因此,被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录的学术期刊,如SCI、SSCI等,其发表的论文往往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此外,一些学术机构和学会出版的学术期刊也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相比之下,一些非学术性的出版物,如报纸、杂志等,其可靠性和权威性相对较低,需要谨慎对待。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评估引用文献的作者和作者的学术背景来判断其可靠性和权威性。
学术研究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历是评估其研究成果可靠性和权威性的重要依据。
一位具有丰富研究经验和在相关领域有较高声誉的学者,其研究成果往往更加可靠和权威。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查阅作者的其他论文和研究成果,了解其在该领域的学术贡献和研究水平,从而进一步评估其引用文献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另外,引用文献的年代也是评估其可靠性和权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术研究不断发展和进步,新的研究成果和观点不断涌现。
因此,较新的文献往往更具可靠性和权威性,尤其是在快速发展的学科领域。
然而,某些经典文献和里程碑性的研究成果具有长期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也需要被充分重视和引用。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评估引用文献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来判断其可靠性和权威性。
科学研究需要严格的研究方法和可靠的数据支持,而一些经过科学严谨设计和严格实施的研究,其研究结果更具可靠性和权威性。
在评估引用文献时,我们可以关注其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以及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此外,一些具备重复性和可验证性的研究结果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曹丕的《典论·论文》赏析
曹丕的《典论·论文》赏析《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文学专论,作者曹丕即魏文帝。
《典论》是他在建安后期为魏太子时所撰的一部政治、社会、道德、文化论集。
全书由多篇专文组成。
《论文》是其中的一篇《典论·论文》是魏文帝曹丕所写的二十篇文章之一,按照“子”书的形式写成,是曹丕关于国家大事一系列的问题的论文总集。
但是很可惜,这二十篇文章到现在大多已经失散,只剩下残章断简。
而幸运的是,《论文》由于被南朝的萧统选入了《昭明文选》而得以完整保留下来。
作品介绍曹丕《典论》一书失传,《论文》这一篇因被选入《昭明文选》而得以保存下来。
曹丕是汉魏时期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家。
他撰写的文论著作流传于世的有两篇,一篇是《与吴质书》,另一篇就是著名的《典论·论文》。
《典论·论文》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论著作,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在它之前还没有精心撰写的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专著。
它的产生是中国古代文论开始步入自觉期的一个标志。
《典论·论文》从批评“文人相轻”入手,强调“审己度人”,对建安七子的创作个性及其风格给予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科八体”的文体说,“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文学价值观及“文以气为主”的作家论。
他的《典论论文》虽短,却提出了下列有关文学批评的四个主要问题:文学作品的功用这是曹丕关于文章价值的观点,曹丕对文章的价值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崇高评价。
他肯定文章(指诗、赋、散文、应用文)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甚至比立德、立功有更重要的地位,这种文章价值观是他对传统的文章(“立言”)是“立德、立功”之次思想的重大突破,是文学自觉的一种表现,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发展有重大意义和影响。
但可惜的是,在《典论·论文》里,他并未对这一观点加以详细的展开论述。
不过,仅仅是提出这一口号,他在文论史上已经是功不可没了。
这就突破了前此轻视文学的观点,指出文学的重要地位。
论文学性的两个维度和四个范畴
2013.01学教育7论文学性的两个维度和四个范畴刘心恬(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00)[摘要]文学性是文学本质基础上的特质,从作品的创作与接受、内容与形式、功能与意义等多层次分析,文学性包含由四个范畴构建的两个维度:审美的语言性和语言的审美性作为第一维,意象的虚构性和虚构的意象性作为第二维。
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来看,文学性四个范畴两个维度之间的互动使文学作品为读者提供审美游戏的可能。
[关键词]文学性;审美;语言;意象;虚构什么是文学?文学具有哪些性质使之有别于其它文艺门类?这是文学性研究要回答的基本问题。
西方文学理论家对文学性进行探索研究的初衷是为了寻找使文学成为文学的关键,确定让文学摆脱其它人学学科而走向独立的特质。
在相对静止的一段历史时期之内,这些特质是具有概括性、普适性和稳定性的文学要素。
西方学者对文学性的探讨有五种基本路径,即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功用主义、文学本体论定义和涉及文学叙述的文化环境的定义[1]。
又有学者指出,文学性与文学的衰微是对立的,文学衰微的同时文学性却不断扩张,广泛存在于广播、影视、广告等传媒领域中[2],因而文学离不开文学性,但文学性却未必以文学作品为载体与呈现方式的独特现象要求文论对文学性进行新思考。
一、本质还是特质?所谓文学的本质,是指文学存在的形而上因;所谓文学的特质,是文学区别于其它人文学科的独特之处。
前者强调文学的本体性,后者阐释文学的独立性。
那么,“文学性”究竟是文学的本质还是特质?“文学性”的研究应当侧重对文学本质的建构还是对文学特质的挖掘?从新时期以来学界论争的走向来看,文学的本质并非一个方面,亦非单纯独立的因素,而是多种质的综合。
围绕文学及其存在的背景语境来看,文学本质研究包含文学与社会、意识形态、文化、人学、认识等多个层面。
但这些维度之于历史、之于哲学同样适用,历史与社会、哲学与意识形态等关系也是各自学科本质研究的重点。
文学的特质是将其区别于其它人文学科的性质,二者所共同享有的本质之维就无法成为区分的依据。
(EI会议,EI国际会议)所有学术论文权威性等级详解(超详细!经典!)
一提到发表学术论文,您脑中一定冒出许多期刊名称的概念,但是期刊也有级别之分,所以文章的档次也有三六九等。
那么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众多论文中合理为每篇论文划分等级,则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举个例子,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 EI会议论文和国内中文核心论文,哪个更加权威?2 国内中文核心论文和南大核心论文,哪个更加权威?3 只要是SCI论文,其文章质量一定比EI高吗?如果你不懂文章的等级划分,那么以上问题也许回答比较困难,下面就一一为您剖析。
首先谈谈SCI级别的论文,当然SCI在全球范围内属于最权威的论文,尤其是国际上比较出名的《自然》和《科学》杂志,上面的论文很多都具备获取罗贝尔奖的资格,并且这类论文审稿周期很长,专家审查很严格,对英文要求也比较高,所以可想而知,这类论文等级是最高的。
其次谈谈EI级别论文,EI也被称为全球核心,听名字貌似很高大上,但是要注意,EI有两种论文,一种是期刊论文(即JA),即EI源刊,一种是会议论文(即CA),也是我们经常说的EI会议论文。
这两种论文级别可不是一样的,EI的JA级别要比CA高。
同时还要注意,EI源刊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也有国内EI会议,国际EI会议之分,一般国内排在前面的EI源刊论文其级别完全不亚于SCI级别论文,这一点很重要。
再次谈谈国内的中文核心和南大核心,首先中文核心=北大核心,在国内目前算是最权威的学术论文,但是这并不是说南大核心就比中文核心第一个档次,其实这两者无法单一横向比较,因为中文核心大多收录自然科学类的论文,南大核心主要收录社会科学类论文,所以硬要比较这两者的话,只能说两者等级差不多。
还有说明一点,一般中文核心还是比那种比较水的EI会议等级要高的。
再谈谈国内的其它核心,如科技核心,这类文章质量一般,有些也是很水的,但是科技核心比普刊等级要高,因为比较科技核心也算是“核心”最后谈谈中文核心和南大核心的增刊,可以这么说,如果是增刊,那么基本上文章档次很低了,和普刊差不多,大多数增刊都是给钱就发的类型。
文学类毕业论文写作技巧分享
文学类毕业论文写作技巧分享在撰写文学类毕业论文时,掌握一些写作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分享一些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提升作品质量的技巧,帮助大家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一、确定适合的主题选择一个适合的主题是写作的关键。
主题应该具备独特性和新颖性,并且与文学领域相关。
对于文学类毕业论文,主题可以是一位作家的作品分析、某个文学时期的研究或是特定的文学流派分析等。
二、深入研究背景资料在撰写论文之前,对于主题相关的背景资料进行深入研究是必要的。
这些资料可以包括其他学者的研究论文、相关书籍、期刊文章等。
对于一些经典作品,还可以参考作者的传记以及作品的影响力等方面的资料。
三、构建清晰的论文结构毕业论文需要明确的结构,以帮助读者理解论文的逻辑和内容。
常见的结构可以包括引言、研究背景、相关理论框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与分析、结论等部分。
每个部分都需要清晰地展开,并且之间的逻辑关系要流畅。
四、恰当运用引用和注释在文学类毕业论文中,恰当地运用引用和注释可以为论文增色不少。
引用其他学者的观点、文献资料可以增强论文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并且展示出你对于该领域的深入了解。
在引用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格式,如MLA、APA等,同时要避免过多的引用,保持论文独立性。
五、注重语言的表达与文笔修炼毕业论文的语言表达需要准确、简练并且避免啰嗦。
下笔前先思考清楚要表达的内容,并选择恰当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同时,注重修炼文笔,提升句式的多样性以及段落的连贯性。
尽量避免使用复杂冗长的长句和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你的观点。
六、反复修改和校对在书写毕业论文之后,反复修改和校对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这可以帮助你查漏补缺,进一步改进论文的质量。
检查你的论文是否有逻辑错误、语法错误以及拼写错误。
建议多次修改和请他人帮忙审核,以确保论文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七、合理安排时间并保持专注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并保持专注。
建议提前规划好写作的时间表,并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小目标,逐步达成。
大学生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系列之如何评估文献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大学生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系列之如何评估文献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参考文献的选择至关重要,文献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对于论文的质量和学术价值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如何评估文献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准则供大家参考。
一、文献来源的可靠性评估评估文献的可信度和权威性的第一步是评估文献的来源。
以下是一些评估文献可靠性的标准:1. 期刊文章:选择发表在高质量、知名度较高的学术期刊上的文章。
学术期刊通常经过严格的同行评议,拥有专业的责任编辑和审稿人。
此外,还可以参考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收录数据库的情况。
2. 学术会议论文:参考学术会议的声誉和知名度。
不同学科领域有不同的重要会议,可通过查阅相关权威机构的会议列表或者学术数据库来确定。
3. 学术书籍:选择由权威出版社出版,作者具有较高学术声誉的书籍。
通常,权威出版社会对出版书籍进行同行评议,保证其学术质量。
4. 学位论文:选择发表在知名大学或有较高声誉的学院的学位论文。
这些论文经过学校和导师的审核,一般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
二、作者的专业背景和学术声誉评估评估文献的可信度和权威性的第二步是评估文献的作者。
以下是一些评估作者专业背景和学术声誉的标准:1. 作者的学历和学术资历:查阅作者的个人信息,了解其学历、教育背景和科研经历。
通常,具有博士学位、工作在高等教育机构或有较高职称的作者具有更高的学术声誉。
2. 作者的研究领域和专业知识:评估作者在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研究经历。
可以查阅作者的个人网页、研究兴趣、发表论文和参与的研究项目等信息。
3. 作者的学术声誉:评估作者在学术界的声誉和贡献。
可以参考作者的引用次数、学术奖项、担任学术期刊审稿人或学术组织的职务等信息。
三、文献的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支持评估文献的可信度和权威性的第三步是评估文献的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支持。
以下是一些评估文献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支持的标准:1.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评估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学术论文发表的权威性与可信度要求
学术论文发表的权威性与可信度要求学术论文发表是学术界对学术研究成果的认可和肯定,也是推动学术研究进步的重要途径。
然而,随着学术界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些不合规范、缺乏可信度的论文也逐渐出现,这对于学术界的健康发展是一种不利的影响。
因此,保证学术论文发表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显得尤为重要。
一、权威性要求1. 选择权威期刊或会议在学术研究中,选择一个具有权威性和声誉的期刊或会议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期刊或会议经过严格的审核和评审,对于学术研究的质量和可信度有着较高的要求。
研究人员在发表论文时,应该选择那些被广泛认可和接受的期刊或会议。
2. 学术组织和学术机构的认可一个论文的权威性也与其所属的学术组织或机构有关。
被学术组织或机构认可的论文更容易获得学术界的认可和关注。
因此,在发表论文时,研究人员应该与学术组织和机构建立联系,获取他们的支持和认可。
3. 学术界同行评议学术界的同行评议是保证论文权威性的重要机制。
在发表论文之前,研究人员应将论文提交给同行专家进行评审。
这些专家会对论文的质量、可信度和创新性进行评估,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只有通过同行评议的论文才能具备较高的权威性。
二、可信度要求1. 创新性和原创性学术论文应该是一项有创新性和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这意味着论文的研究问题和方法应该是全新的、独特的,并能在学术界引起关注。
通过进行探索性研究、提出新观点或解决重大问题,论文可以增加可信度。
2. 数据和实验证据支持学术论文应该基于严谨的数据和实验证据,以确保结论的可信度。
这意味着研究人员在进行研究时,需要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数据,并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和验证。
在论文中,要详细描述数据来源、研究方法和实验过程,以便读者能够对研究的可信度有清晰的了解。
3. 引用和参考文献的正确使用学术论文应该准确地引用和参考以前的研究成果。
这不仅能够显示作者对于学术界的尊重,还能够为论文提供更多的可信度支持。
在引用和参考文献的使用上,要严格按照学术规范和格式进行,避免出现抄袭或误引的情况。
文献资料应用注重相关性与权威性
文献资料应用注重相关性与权威性在学术研究和专业领域中,文献资料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
正确地应用相关性和权威性是确保研究得出准确结论的关键。
本文将就文献资料的相关性和权威性进行探讨,并分析如何正确应用这些资料。
一、文献资料的相关性相关性是指文献资料与研究主题或问题之间的关联程度。
在选择文献资料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主题相关性:确保所选择的文献资料与研究主题直接相关。
只有相关的文献资料才有助于回答研究问题,提供支持或证明研究假设。
2. 时间相关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个领域的知识和理论可能会发生变化。
因此,在选择文献资料时,应尽可能使用最新的资料,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 地域相关性:某些研究主题或问题可能具有地域特定性,因此选择相关地区的文献资料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研究某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时,使用该国家的相关统计数据和报告是更为合适的。
4. 学科相关性:不同学科的文献资料可能对研究问题有不同的贡献。
确保选择与研究主题密切相关的学科领域的文献资料,有助于提高研究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二、文献资料的权威性权威性是指文献资料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在选择和应用文献资料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作者的权威性:了解并评估作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历。
查阅作者的简介、学术论文和书籍等信息,可以判断其在相关领域的权威性。
2. 发表渠道的权威性:选择发表在知名学术期刊、会议论文集或由权威出版机构出版的书籍等渠道上的文献资料。
这些渠道通常会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确保文献的质量和可信度。
3. 引用频率的权威性:查看文献资料被其他研究者引用的次数,可以反映其在学术界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被广泛引用的文献通常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4. 数据来源的权威性:在研究中,往往需要引用一些统计数据和调查结果等。
确保所使用的数据来源来自可靠的机构、公共数据库或经过权威机构认证的调查报告,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三、正确应用文献资料正确应用文献资料是确保研究结果真实可靠的关键。
引用文献的答题要点
引用文献的答题要点学习引用文献这么久,今天来说说关键要点。
首先呢,我理解引用文献的完整性特别重要。
你不能只引用半句话,让人家误以为是整个观点。
比如说,有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论述,文中说“虽然部分人认为现代工业发展必然带来环境破坏,但是从长远角度看,只要做好污染防控和资源利用规划,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可以达到平衡,就像瑞典等国家,工业高度发达但环境质量仍很高”,要是你只引用了前面半句话,就变成完全相反的意思了。
所以,整句话完整引用是在引用文献时的重要前提,我总结这就像是盖房子,少一块砖都不行。
还有哦,引用文献得注明出处。
这就跟你在生活中借东西要告诉人家从哪借的一样。
我之前就有一次搞错了,以为只要把内容引用过来就行了,结果被老师批评。
比如说你写一篇历史论文,引用了《史记》里关于秦始皇的描写,那就一定得注明是司马迁的《史记》,在哪一页哪一章节最好也写上,方便别人去查看原资料核实。
这不仅是对原作者的尊重,也是学术严谨性的体现,我目前通过做笔记来提醒自己,每次引用完就马上写上出处。
引用文献的准确性也不容小觑。
如果理解错了文献的含义就乱用,就像不懂菜谱乱做饭一样。
比如说有些学术术语有特定的含义,引用时如果理解偏差那就会出大问题。
我在做一个关于哲学概念的研究时,有一个概念很复杂,很多资料都有解释,结果我匆匆看了一眼就引用,后来发现完全弄错了那么这个引用肯定是无效的。
这时候就需要反复读文献,多查阅其他相关文献来佐证自己是否准确理解。
引用的文献也要具有权威性。
不能随便找一个网络上来源不明的博客就引用,要选择那些被学界广泛认可的书籍、期刊文章等。
这就好比你找健身方式,肯定是先听专业健身教练的建议而不是路人甲随便说的。
像是在生物学领域的《自然》《科学》杂志等上面的文章,就属于权威性较高的现代科学文献来源。
另外,引用文献的数量也要把握好。
不能太多让文章看起来像是文献的堆砌,也不能太少显得没有理论支撑。
我一般会先大致规划下文章框架,根据每个部分需要来确定引用数量的大致区间。
论文学的功用
2021.01文学教育·新纪实61论文学的功用□ 赵立筠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摘 要]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无用”而有大用,在很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尽管文学表面看来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功利的用处,但文学的功用是远超于此的。
本文从六个方面阐述了文学的功用,主要分析了文学对内的个人情感的调节作用,文学本质的审美娱情功能,以及在对外的交往上文学的高雅媒介功能,同时也分析了在教育、政治、经济方面文学发挥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文学功用 情感调节 教育 审美娱情 社交媒介[中图分类号] I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03(2021)01-0061-03作者简介:赵立筠,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
孔子曾谈到《诗经》的作用:“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朱熹,2006)《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中华民族文学的滥觞,从某种程度上它的作用可以展现文学的大部分作用。
一是“兴”,《诗经》中的“兴象”使读者得到审美的享受和情志的升华;二是“观”,《诗经》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史实,以史为鉴;三是“群”,《诗经》可以让人学到与人相处之道;四是“怨”,强调文学的政治作用:美与刺,即歌功颂德与讽刺劝谏。
《毛诗序》中也讲到《诗经》的作用:“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俄国作家杜勃罗留波夫则认为,“文学在社会生活中有巨大的意义,它是不流血的战场上的‘有力的武器’,是‘社会欲望第一个表达者’,它要为改善社会这个事业服务。
”(刘晓文,1998)在以上观点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文学对于个人成长与发展、对于社会与国家乃至人类社会都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文学的功用。
一、文学对人的情感有平复与治愈的作用文学本体论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兰塞姆,1962)。
而对于作家或者说对于创作者来说,创作文学作品是一场自由的情感的宣泄与释放,他在纸上落下一个个字的时候,倾注了自己的情感,他的欢乐得以沉淀升华,可以理性平淡地审视;他的悲伤得以缓解治愈,在诉说中解脱,得到一种平静的满足。
毕业论文写作中的论点与观点阐述
毕业论文写作中的论点与观点阐述在毕业论文写作中,论点与观点的阐述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明确的论点和有力的观点,可以提升论文的可读性和论证的逻辑性。
本文将介绍毕业论文写作中论点与观点阐述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并探讨如何使论文更有说服力和权威性。
一、论点的确定在写毕业论文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明确的论点。
论点是论文的中心思想,是针对研究问题或课题目标的回答或解释。
论点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 确定性:论点应该是明确的,能够在整篇论文中得到证明或论证。
2. 可争议性:论点应该是有争议性的,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3. 相关性:论点应该与研究问题或课题目标紧密相关,能够直接回答或解释问题。
确定好论点后,可以针对论点进行进一步的观点阐述。
二、观点的阐述观点是对论点的具体表述和阐释。
观点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 一致性:观点应该与论点相一致,支持论点的立场和观点。
2. 有力性:观点应该有充分的理由和证据支撑,能够说服读者。
3. 平衡性:观点应该全面呈现问题的各个方面,避免片面性和偏颇性。
在阐述观点时,可以参考以下几种写作技巧:1. 引用权威人士的观点:引用专家、学者或权威人士的观点,可以增加论点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2. 提供案例或实证研究:通过具体的案例或实证研究来支持观点,可以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论点。
3. 运用逻辑推理和分析:运用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对观点进行合理的推导和分析,增强观点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4. 对比和比较:通过对比和比较不同的观点,可以使论点更加明确和突出。
在论文写作中,论点和观点的阐述不仅要准确,还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为了保持论文的整洁美观,可以采用以下写作技巧:1. 使用段落分隔:根据不同的论点和观点,使用段落来分隔和组织内容,使文章结构清晰。
2. 使用转折词和连接词:使用适当的转折词和连接词,如“但是”、“另一方面”等,使观点之间有逻辑关联,文章更加连贯。
3. 使用例证和实例:通过提供具体的例证和实例,来支持和阐述观点,使文章更具体、形象和可读性。
论文写作中的写作风格与声音选择
论文写作中的写作风格与声音选择写作风格和声音选择在论文写作中起着重要作用。
合适的写作风格和声音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传达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并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本文将探讨论文写作中的写作风格与声音选择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常用的写作风格和声音选择技巧。
一、写作风格的选择1. 学术风格学术风格是论文写作中最常见的风格之一。
它以客观、理性和严谨为特点,强调对研究方法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学术风格使用客观的语言,避免使用主观或情感色彩过重的表达方式。
学术风格适合用于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的论文。
2. 清晰简洁风格清晰简洁的风格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理解论文内容。
这种风格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尽量避免冗长复杂的句子和术语。
清晰简洁的风格适合用于说明问题和阐述观点的论文。
3. 文学化风格文学化风格更注重语言的美感和叙事的力度,通过生动有趣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来吸引读者的兴趣。
这种风格常用于文学研究、人文学科等领域的论文。
4. 个人化风格个人化风格允许作者在论文中表达自己的个人观点和感受。
这种风格通常用于人文社科领域的论文,如哲学、心理学等。
二、声音选择的重要性声音选择是指作者在写作中决定以什么样的口吻、态度和情感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不同的声音选择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影响读者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1. 具有权威性的声音如果作者想要展示自己的专业知识并产生信任和权威感,可以选择具有权威性的声音。
这种声音通常使用正式、客观和理性的语言,以确凿的事实和论据为支撑。
2. 同理心的声音有时候作者需要在论文中表达对读者的同理心和关怀,以便更好地与读者建立情感联系并传递信息。
这种声音可以使用亲切、温暖和同情的语言,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3. 激励性的声音在某些情况下,作者可能希望通过激励性的声音激发读者的行动或改变他们的观点。
这种声音可以使用鼓励性、激情澎湃的语言,以激发读者的兴趣和动力。
4. 幽默风趣的声音在适当的场合,作者可以使用幽默风趣的声音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笑声。
论文学的权威性
论文学的权威性---------------------------------------------------------------------------------------------------------------------- 编辑整理:www.sodu.so 编辑:王力来源:sodu小说排行榜新浪诗人是未获公认的世界立法员。
——珀西·比希·雪莱认同、选择并且实践“文学的权威性”到底意味着什么?被称为“文学”的文本从哪里获得其权威性呢?这种权威的源泉、基础和保证是什么?谁或者什么东西又能使之合法化、证实它、为其签署意见并对它负责呢?作者?读者?上帝或者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周遭的社会?作品的来源或者影响?该作品所摹写、参照或者准确再现的某种先验性的存在?或者,一部作品可以自成权威(beself-authorizing)?那么,这一“自成权威”又意味着什么呢?所有这些赋予文学作品以权威的方式在西方文学研究的传统中都曾有过定论(valence),但同时,又常常处于众说纷纭、不一而足的境地,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尽管这些年来,政府官员、大众媒体和教育工作者对文学多有褒扬,但是我们必须谨记并且直面这种现实——虽然这样做,对我这样的文学爱好者来说并不容易——越来越少的人真正花费大量的时间阅读旧日被称作经典作家的作品,像乔叟、莎士比亚、弥尔顿、蒲柏、华兹华斯、乔治·艾略特、伍吉尼亚·沃尔夫以及其它英国文学方面的大家,至少在欧洲和美国是这个样子。
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文学被赋予了极大的权威性,但是尽管这种权威性仍然被或明或暗地承认着,比如媒体,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它却再也发挥不了那么大的作用了,这一点任何一位坦诚的观察者都不会怀疑。
如果书籍只是躺在书架上,那么它们的权威性就只是潜在的,它们只有被阅读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如果你在看电影、电视或者玩电脑游戏或者在上网,你就不可能在同时又去阅读莎士比亚。
如何增强议论文的说服力与权威性
如何增强议论文的说服力与权威性议论文是一种通过逻辑思维和合理论证来表达观点和推动观点接受的文体,而其中的说服力与权威性是关键因素。
本文将探讨如何增强议论文的说服力与权威性,提供一些有效的写作技巧。
一、准确明确的论点和观点在撰写议论文时,首先需要确立一个准确明确的论点或观点。
这个论点或观点应该是明确的,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作者的立场。
同时,该论点或观点也应该是具有争议性的,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和讨论。
明确的论点或观点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目的,并为之后的论证提供基础。
二、合理有效的论证论证是增强议论文说服力与权威性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论证时,作者应提供充分的事实、数据、例证和引用等支持材料,以证明自己的论点或观点的正确性。
此外,作者还应该遵循逻辑思维,通过合理的推理和论证方式来展示自己的观点。
有效的论证可以让读者对文章的观点产生信服和认同,并增强文章的权威性。
三、准确引用权威来源为了增强议论文的权威性,作者可以引用一些权威来源的观点和研究结果。
权威来源可以包括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权威机构发布的报告以及大众认可的经典著作等。
通过引用权威来源,作者可以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证明,从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与权威性。
但在引用时,作者也要注意引文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避免出现失真或错误的情况。
四、强化逻辑推理和连贯性在写作议论文时,逻辑推理和连贯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逻辑推理是指通过合理的思维方式将前提和结论之间建立起严密的联系,使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连贯性则是指文章在结构和段落之间的衔接流畅性,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路和论证过程。
通过强化逻辑推理和连贯性,作者可以使文章更加通顺和有条理,进一步增强说服力与权威性。
五、多角度思考和反驳为了增强议论文的说服力和权威性,作者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对立观点的反驳。
多角度思考可以帮助作者更全面地分析和论证问题,使文章更加具有说服力和权威性。
学术论文的学术长处与学科优势
学术论文的学术长处与学科优势学术论文是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的重要形式,它不仅反映了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也是学科建设和学术评价的重要标准。
本文将从学术论文的学术长处和学科优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广大读者有所启示。
一、学术论文的学术长处学术论文是学者们展示研究成果和交流学术观点的重要途径之一。
与其他形式的学术交流相比,学术论文有以下明显优势。
1.较强的知识深度和广度学术论文是基于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文献调查撰写的,因此具有较强的知识深度和广度。
通过学术论文,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某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最新成果。
此外,学术论文还可以促进学术合作和学科交叉,进一步扩展知识的广度。
2.准确的表达和逻辑思考能力学术论文以语言作为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因此要求作者在表达上要准确、简洁、明晰。
撰写学术论文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考能力,能够将研究结果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组织和表达,从而使读者更易于理解。
因此,学术论文具有提高表达和逻辑思考能力的作用,对于学者们提高其学术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3.提供有效的知识参考和引用学术论文不仅具有学术权威性,而且还可以提供有效的知识参考和引用。
研究者在撰写论文时,需要广泛阅读相关文献,从而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证依据。
此外,在学术交流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引用他人的研究结果来加强自己的研究论据。
因此,学术论文的知识参考和引用价值,不仅对学术交流有贡献,也可以促进学术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二、学术论文的学科优势学术论文是学科建设和学术评价的重要标准,在各个学科领域中都具有不同的学科特色和优势。
1.文学与语言学学科在文学和语言学学科领域中,学术论文具有深入文本分析和比较研究的特点。
学者通过研究文本的语言表达、语义转换,探究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意义。
在语言学领域中,学者通过研究语言规则和语音现象,对语言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2.经济与管理学科在经济和管理学科领域中,学术论文具有深入研究市场经济和企业运作的优势。
论文写作中的学术论证
论文写作中的学术论证学术论证是论文写作中的关键部分,它是指通过逻辑推理和合理的论证方法,向读者证明和展示论点的正确性。
在论文写作中,学术论证是不可或缺的,它不仅可以提升论文的可信度和权威性,还可以增强观点的说服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学术论证在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学术论证。
一、学术论证的重要性学术论证是论文写作中的核心要素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学术论证可以确保论文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作为一篇学术性的论文,其观点和结论必须经过充分的理论支撑和实证研究,通过论证过程表明自身的正确性。
只有通过合理的学术论证,才能使读者对论文的结论产生信服感。
其次,学术论证可以增强论文的说服力。
一篇好的论文应该能够使读者相信作者的观点,并产生对其论证过程的认同。
通过充分且合理的论证,可以为论文的结论提供坚实的支撑,使其更具可信度和说服力。
只有在论文中展现出充分的学术论证,才能使读者信服并接受作者的观点。
第三,学术论证是学术交流的基础。
学术界是一个注重思想碰撞和学术交流的社群,论文作为学术研究成果的载体,通过学术论证可以使研究者之间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从而促进学术研究的发展。
只有通过充分的学术论证,才能在学术界获得广泛的认可和回响,使自己的研究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二、有效的学术论证方法1. 数据和实验证据的支持在学术论证中,引用和分析数据以及实验证据是非常重要的。
数据和实验证据能够为论文提供客观的支持,使论点更加有力。
通过引用相关研究的实验结果和数据,可以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权威性和可信度。
同时,对数据和实验证据的分析和解读也是学术论证的关键部分,通过准确地解读实验证据,可以使自己的论点更加明确和具体。
2. 逻辑推理和分析逻辑推理和分析在学术论证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运用逻辑思维和合理的推理,将论点与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相联系,从而形成完整的论证体系。
逻辑推理可以使论文的结构更加清晰和条理,使观点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学的权威性诗人是未获公认的世界立法员。
——珀西·比希·雪莱认同、选择并且实践“文学的权威性”到底意味着什么?被称为“文学”的文本从哪里获得其权威性呢?这种权威的源泉、基础和保证是什么?谁或者什么东西又能使之合法化、证实它、为其签署意见并对它负责呢?作者?读者?上帝或者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周遭的社会?作品的来源或者影响?该作品所摹写、参照或者准确再现的某种先验性的存在?或者,一部作品可以自成权威(beself-authorizing)?那么,这一“自成权威”又意味着什么呢?所有这些赋予文学作品以权威的方式在西方文学研究的传统中都曾有过定论(va lence),但同时,又常常处于众说纷纭、不一而足的境地,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尽管这些年来,政府官员、大众媒体和教育工作者对文学多有褒扬,但是我们必须谨记并且直面这种现实——虽然这样做,对我这样的文学爱好者来说并不容易——越来越少的人真正花费大量的时间阅读旧日被称作经典作家的作品,像乔叟、莎士比亚、弥尔顿、蒲柏、华兹华斯、乔治·艾略特、伍吉尼亚·沃尔夫以及其它英国文学方面的大家,至少在欧洲和美国是这个样子。
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文学被赋予了极大的权威性,但是尽管这种权威性仍然被或明或暗地承认着,比如媒体,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它却再也发挥不了那么大的作用了,这一点任何一位坦诚的观察者都不会怀疑。
如果书籍只是躺在书架上,那么它们的权威性就只是潜在的,它们只有被阅读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如果你在看电影、电视或者玩电脑游戏或者在上网,你就不可能在同时又去阅读莎士比亚。
所有的统计数字都说明,人们正在花费大量的时间做文学阅读之外的事情。
我们必须承认,现在,诗歌已经很少再督导人们的生活了,不管是以不公开的还是其它别的方式。
越来越少的人受到文学阅读的决定性影响。
收音机、电视、电影、流行音乐,还有现在的因特网,在塑造人们的信仰和价值观(ethosandvalues)以及用虚幻的世界填补人们的心灵和情感的空缺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这些年来,正是这些虚拟的现实在诱导人们的情感、行为和价值判断方面发挥着最大的述行效能(performativeefficacy),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世界。
在某种程度上,谈论文学的权威性似乎是在讨论一个始于欧洲17世纪末、18世纪早期,伴随着印刷文化的出现和现代民主的上升而逐渐形成的历史时期。
现在,那个历史时期可能正在迅速衰退,不管文学老师说什么、写什么或者做什么。
但是,不管怎么说,如果有谁由于某种原因碰巧拿起了《哈姆雷特》或者《米德尔马契》(Midd lemarch),叶芝的诗歌或者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这些作品可能仍然会产生神奇的震撼力量。
文学对我——无疑,也包括其它的人在内——仍然具有很强的权威性。
那么,这种权威性到底是什么,它又是怎样发挥作用,或者一直在怎样发挥作用,或者说它应该怎样发挥作用。
在我小的时候,我不想知道《瑞士家庭鲁滨逊》(TheSwissFamilyRobinson)还有一位作者,更别说该书原本是用德语创作的而我读的只是译本这回事了。
我不想知道扉页上的名字标明的是撰写了这本书的那个人。
我从来没想到它是一篇“虚构之作(fiction)”,我也没想到这本书摹写了某种外在的历史现实。
对我来说,那些印在书页上的文字简直就像一帖神奇的处方,使我能够到达一个只有透过那些英语单词才能到达的先验的虚拟世界(apre-existingvirtualreality)。
我不用等到新批评派的代表人物小威廉姆·K·维姆萨特和蒙罗·比尔兹利(WilliamK.Wimsatt,Jr.andMonroeBeardsley)去发现或者杜撰“有意的错误(intentionalfallacy)”这种概念以使作者脱离作品,或者等待米歇尔·福柯来质疑“作者是什么”,或者罗兰·巴特创作《作者之死》来把作者一脚踢开。
对我来说,作者就从来没有存在过,或者即使我勉强承认有这么一个作者存在,他或她也从来不是作品权威的源泉和保证,而只不过是一个已经存在的隐形世界的介入者(mediat or)或者到达这一先验世界的透视窗(transparentwindow)。
虽然我现在年岁大了,比原来聪明了,知道是莎士比亚创作了《哈姆雷特》,约翰娜·大卫·威斯(JohannDavidWyss)创作了《瑞士家庭鲁滨逊》,但我对文学作品的感受仍然没有多大改变。
你只有通过阅读《哈姆雷特》这部作品或者观看由它改编的剧作才能认识哈姆雷特,通过阅读《米德尔马契》才能认识多萝西·布鲁克(DorotheaBrooke),通过阅读《瑞士家庭鲁滨逊》才能了解鲁滨逊一家及其他们的冒险经历。
所有的背景信息——包括作者的心理和生活、对他(或者她)的“创作源泉”的挖掘,以及对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的了解,都不能预测、解释或者反过来用以佐证哈姆雷特、多萝西·布鲁克或者瑞士家庭中的鲁滨逊,乃至主人公所处的世界,更不能用以佐证成千上万个文学作品所创造出来的书中的世界。
进一步说,我认为,每一个这样的世界都是与众不同的、独特的、个别的、自成一体的(suigeneris,unique,individual,singular)。
你不能随随便便就从一个世界直接进入到另一个世界。
一种无法穿透的障碍把它们彼此隔开了。
即使是同一位作者创作的作品也是如此,除非是同一个角色出现在同一位作者所创作的系列作品中,比如特罗洛普[1]关于巴塞特郡的系列作品。
但是,即使如此,我觉得也难说。
在伍吉尼亚·沃尔夫的《出航》(AVoyageOut)和《黛罗维夫人》(Mrs.Dalloway)这两部作品中,黛罗维一家的形象就很不一样。
我很高兴,马塞尔·普鲁斯特也像我一样,对文学作品所营造的“世界”情有独钟。
但是,他对谎言也给予了同样的力量,包括文学作品中的谎言。
还有,他认为同一位作家的不同作品实际上营造了同一个只属于那位作家的独特的、自成一体的世界。
尽管作品的源泉和作者的权威性这一问题还是一团解不开的迷雾,但普鲁斯特与我孩童时期有点孩子气的体验——《瑞士家庭鲁滨逊》没有作者——有所不同。
以下是普鲁斯特关于谎言的论断:谎言,完美的谎言(Lemensonge,lemensongeparfait),关于我们所知道的人们、我们与他们之间曾经拥有的关系,以及我们的某些行为动机(notremobile),由我们使用完全不同的话语编织而成的、关于我们是什么、我们爱谁,以及在涉及到那些爱我们并且由于早、中、晚不断地与我们亲吻问候而在心目中把我们美化(nousavoirfa?onnéssemblablesàlui)的人们时,我们是如何感受谎言的——这种谎言是世界上鲜见的几种可以为我们打开窗子、给我们引见什么是新的和未知的世界的东西,它可以唤醒我们对世界懵懂的沉思(sleepingsensesforthecontemplationoftheuniverses),否则这些,我们将永远都不会知道(puissenousouvrirdesperspectivessurdunouveau,surdel’inconnu,puisseou vrirennousdessensendormispourlacontemplationd’universquenousn’aurionsjamaisc onnus)。
[2]但是,奇怪的是,这些未知世界的存在并不依赖于那些使它们走向前台的艺术作品,尽管我们只能通过这些作品来了解它们:“穆勒·梵泰蒂尔(MlleVinteuil)的朋友已经从那些比点缀着楔形文字的纸莎草更加难以辨认的纸面上梳理出了这个永远真实、永远丰饶的未知的快乐程式,这一桔红色的黎明天使(crimsonAngeloftheDawn)的神秘的希望”(F 3:765-7;E3:263-4)。
“桔红色的黎明天使”是马塞尔在描述梵泰蒂尔的七重奏所揭示的神奇世界时所使用的形象的譬喻。
如果梵泰蒂尔的七重奏没有在他死后被解读,那么他心灵的故园将仍然处于存在却不为人知的状态。
马塞尔把这种偶然性与另外一种假设做了对比,如果瓦格纳[3]或者雨果(Hugo)在他们刚刚写完那些相对来说似乎并不重要的早期作品就死去的话,那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呢?马塞尔关于雨果的论断——如果雨果在没有创作《世代传奇》(LégendedesSiècles)或者《心声集》(Contemplations)之前就离世——也同样适用于梵泰蒂尔的七重奏,如果梵泰蒂尔的朋友没有费尽心力去破解这部作品,那么“对我们来说,他真正的成就将仍然是纯粹潜在的,就像那些我们还没有感知到的世界一样寂然于世,对这些地方,我们将永远一无所知”(F3:768;E3:265)。
普鲁斯特认为,那些神秘莫测的世界原本就已经存在,每一位作家、作曲家和艺术家都会拥有一个。
这些世界先于那些把它们公诸于众的作品而存在。
即使梵泰蒂尔的七重奏、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Tristan)、雨果的《心声集》,或者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这些作品的最后一本也被破坏了,它们所摹写的世界也仍将继续存在。
类似的话也有别人说过,我们可以在普鲁斯特和另外两个类似的说法之间做一个比较。
亨利·詹姆斯在他的《金碗》前言中说,他所谓的对小说来说“显而易见的事情”独立于它的符号即文本真实的语言之外。
雅克·德里达在《论文时间》中说,一部文学作品所指涉的世界先于作品而存在,即使这部作品的所有版本都被毁坏了,这一世界也仍将继续存在。
[4]另外一种略微有点不一样的说法在长期的基督教关于梦的传统中曾经有一定的影响,在雪莱的《生活的胜利》(TheTriumphofLife)、布莱克的《天堂与地狱的联姻》(TheMarri ageofHeavenandHell),甚至狄更斯的《圣诞颂歌》(AChristmasCarol)等作品中,这种影响仍然以世俗化的或者异端邪说的方式存在着。
从表面上看起来,这些作家似乎是在步希伯来预言家或者大家公认的《启示录》(Revelations)的作者圣约翰之后尘。
所有这些例子都暗示、甚至公然宣称,这些梦想所展现的世界先于这些叙述而存在,并且独立于诗人或者预言家的这些论述。
但丁的《神曲》(DivineComedy)是其中最有影响的,它是这些关于梦想世界的作品中的极致。
所有这些例子,尽管形式各异,但是它们所揭示的最基本的思想就是诗歌的权威并不在于诗歌的语言本身,也不在于诗人的创造力量,而在于诗歌用语言准确地再现了一个先验存在的超现实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