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沉降观测方案
铁路沉降观测方案
铁路沉降观测方案
背景
为了保证铁路线路的安全运营和保护环境,需要进行铁路沉降观测。
本方案旨在规范铁路沉降观测的程序和方法,保证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观测方法
铁路沉降观测的方法包括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种。
直接测量法
直接测量法采用现场直接观测的方法,包括放线和测量两个步骤。
在放线阶段,需要在观测点周围的固定点上放置测量标志和接收器,确定观测点相对于这些固定点的位置;在测量阶段,使用高精度测量仪器对测量标志和接收器进行测量,并计算出各观测点的高程。
间接测量法
间接测量法采用无线测量和卫星测量两种方法,具有测量范围大、强度高、测量精度高等优点。
其中无线测量利用微波测距仪进行操作,卫星测量采用高精度卫星定位进行测量。
观测周期和结果的处理
铁路沉降观测周期一般为每年一次,具体时间由铁路管理部门组织确定。
观测数据应当及时处理和分析,形成观测报告,对观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安全防范
在进行铁路沉降观测时,应当加强安全防范,严格遵守相关管理规定,确保观测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避免观测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
结论
本方案规范了铁路沉降观测的程序和方法,保证了观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铁路沉降观测方案
铁路沉降观测方案青荣城际铁路QRZH-Ⅱ标段第三项目部(DK86+308~DK102+220)线下工程施工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编制: 复核: 审核: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青荣城际铁路QRZH-Ⅱ标段第三项目部沉降观测方案一.工程概况中铁一局集团新建青岛至荣城客运专线QRZH-Ⅱ标第三项目部,起点DK86+308,位于孙受镇郭家庄,经莱西市望城镇院桩至标段终点DK102+220,全长15.912公里,与既有蓝烟铁路平行,线间距30~50米。
其中有特大桥2座,中桥1座,桥梁段全长2.975公里,其余为路基地段,路基段总长12.937公里。
合同总工期36个月,即从2021年10月1日开工,到2021年9月30日竣工。
管段内CPI控制点7个,CPII控制点21个,水准加密点23个。
二.沿线工程地质、水文条件青荣城际铁路的走向基本与牟平~即墨断裂带的走向一致,绝大部分在断裂带范围内。
由于区域断裂带的影响,因此线路各个方向的岩性复杂,岩体破碎,小断层发育。
部分挖方地段边坡有顺层现象,对路堑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
沿线位于暖温带亚湿润气候区,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2.8°~13.6°。
沿线土壤最大冻结深度0.62米。
主要不良地质填土:填筑土主要分布于既有铁路的路基和沟渠的堤坝,以粉质黏土、砂类土及碎石类土为主,厚度一般在4.0m左右;杂填土主要分布于沿线城镇附近,主要为城市垃圾,厚度在0~4.5m之间。
膨胀岩(土):即墨至莱阳段全风化呈砂土状的泥质粉砂岩具弱~中等膨胀性,厚度一般不大于2m,最大6.9m,大部分位于水位以下。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青荣城际铁路施工指挥部第三项目部1本地区膨胀土的组成主要是全风化层,有少量膨胀性矿物成分,膨胀性弱,不会对桥涵产生影响,但是路堑边坡应适当放缓,雨季做好防护。
三.技术依据《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工管技[2009]77号);《青岛至荣成城际铁路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青荣公司、铁三院下发的相关文件、通知。
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评估方案编制:复核:审批: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目录一、编制依据 (3)二、观测范围及主要内容 (3)三、沉降观测的组织及设备配备 (14)3.1成立沉降观测专题小组 (14)3.2主要设备配备 (14)四、沉降观测频次 (14)五、技术方案的实施 (15)5.1沉降监测网布设 (15)5.2沉降变形观测方法和基本要求 (16)5.3沉降观测基本要求 (17)六、评估方法和判定标准 (17)七、综合评估与资料整理 (18)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一、编制依据1.1TB10101-99《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1.2《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1.3《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1.4TZ212-2005《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1.5JGJ/T 8-9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1.6GB 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1.7GB 12897-9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1.8GB/T 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二、观测范围及主要内容根据《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规定:沉降观测断面的间距一般不应大于50m,地势乎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
湘桂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路基填方的分布范围及设置计划见表1:表1填方的分布范围及设置计划3 / 18总计需要设置651个路基面沉降观测断面。
路基基底沉降观测等级为国家二等水准(工程测量规范中垂直位移监测网二等),沉降观测的观测精度为W±1mm,读数取位至0.01mm,仪器选择满足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使用DS03精度的精密电子水准仪,配套电子水准仪配编码水准尺。
路基两侧边桩位移观测等级为建筑变形测量二级。
沉降观测测点的设置见图1:13 / 18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路肩观测桩路基观测桩路基观测桩三、沉降观测的组织及设备配备3.1成立沉降观测专题小组沉降观测专题小组由12人组成,组长1人,副组长2人。
铁路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铁路沉降观测实施方案铁路沉降观测是指对铁路线路及其周围环境进行沉降变形的监测和分析,以保证铁路线路的安全运营。
本实施方案旨在规范铁路沉降观测的实施流程、技术要求和数据处理,确保观测结果准确可靠,为铁路安全运营提供技术支持。
一、观测方案确定。
1. 观测目的,根据铁路线路的特点和使用情况,确定观测的具体目的,包括但不限于监测铁路路基和桥梁的沉降情况,评估铁路线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观测范围,确定观测的具体范围,包括铁路线路及其周围环境,重点关注可能出现沉降问题的区域。
3. 观测周期,根据铁路线路的使用情况和环境变化,确定观测的周期,一般为每年或每季度进行一次定期观测,同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临时观测。
二、观测方案实施。
1. 观测点布设,根据观测范围确定观测点的布设位置,合理选择观测点,保证观测结果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2. 观测方法选择,根据观测点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包括但不限于GPS测量、水准测量、测斜仪监测等,同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观测方法。
3. 观测数据采集,按照规定的观测周期和方法,进行观测数据的采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观测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沉降变形的情况和趋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观测结果应用。
1. 结果评估分析,根据观测结果对铁路线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估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2. 结果报告汇总,将观测结果进行汇总整理,编制观测报告,包括观测方法、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结果分析及建议等内容。
3. 结果应用指导,根据观测报告的结果和建议,指导铁路管理部门进行相关的维护和修复工作,保障铁路线路的安全运营。
四、观测方案管理。
1. 观测方案修订,根据实际情况和技术发展,及时修订观测方案,确保观测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观测方案培训,对观测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观测技术和数据处理能力,确保观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城际铁路沉降观测方案
城际铁路沉降观测方案一、引言城际铁路建设是现代化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际铁路的沉降观测则是保证铁路运营安全和维护铁路工程的重要手段之一、城际铁路沉降观测方案是指在铁路工程建设或运营过程中,对沉降进行监测和观测的一套技术方案和操作规范。
本文将重点介绍城际铁路沉降观测方案的制定内容和各种观测方法的应用。
二、城际铁路沉降观测方案的制定内容1.观测目的和要求在制定城际铁路沉降观测方案时,首先要明确观测的目的和要求。
通常情况下,城际铁路沉降观测的目的是为了掌握铁路工程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铁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运营安全。
观测的要求包括观测时间、观测频次、观测精度等,这些要求必须符合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2.观测范围和布点方式城际铁路沉降观测的范围应包括线路、道岔、车站、桥梁、隧道等重要部位。
观测点的布置要合理,既能全面反映铁路工程的沉降情况,又能满足观测要求。
布点方式可以采用等间距布点、等距布点或者特殊区域重点布点等方式,具体布点方案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3.观测设备和仪器选型城际铁路沉降观测需要选用先进的沉降观测仪器设备,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观测设备包括沉降管、测量点标志、定位器等。
观测仪器包括全站仪、测量仪、GPS等。
在选型时,要考虑到设备的精度、稳定性、操作便捷性和售后服务等因素。
4.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城际铁路沉降观测通常采用非接触式观测方法,如全站仪法、GPS法等。
观测数据的处理要进行精确计算,包括沉降量的计算、变形速率的计算等。
同时,还要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价,对观测结果进行合理解释和判断,确定是否达到观测要求,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5.观测报告和沉降监测管理三、城际铁路沉降观测方法的应用1.全站仪法全站仪法是一种精密测量仪器,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
其原理是通过测量目标点的水平、垂直角度和斜距,计算出目标点的坐标位置。
在城际铁路沉降观测中,全站仪法可以用于测量观测点的高程和平面坐标,从而判断其沉降量和变形情况。
高速铁路工程沉降变形观测
成果表达
绘制沉降变形曲线图、等值线图等 图表,直观展示沉降变形情况。
报告编制
编写沉降变形观测报告,详细记录 观测过程、数据处理方法和成果表 达,为工程安全评估提供依据。
03 现场实施方案与流程
现场踏勘与选点布网设计
踏勘目的和内容
了解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确定沉降严重区段和重点观测断 面;收集相关设计文件和资料,
改进措施建议
技术措施
针对沉降变形观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技术改 进措施,如优化观测方案、提高观测精度等。
管理措施
从管理层面出发,提出加强人员培训、完善管理制度等改进 措施,以确保沉降变形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数据分析结果 的准确性。
05 质量控制与安全保障措施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执行情况回顾
精度要求
根据不同工程需求和规范 标准,确定相应的沉降变 形观测精度要求。
误差来源
分析观测过程中可能出现 的误差来源,如仪器误差、 人为误差、环境误差等。
误差控制
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误差, 如选用高精度仪器、加强 人员培训、优化观测环境 等。
数据处理与成果表达
数据处理
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分 析,得到沉降变形量、变形速率
现代自动化监测技术应用
自动化水准测量系统
光纤光栅传感技术
采用自动安平水准仪、电子水准仪等 设备进行自动观测和数 的应变和温度等参数,进而推算沉降 变形量。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利用激光扫描仪对目标物体进行快速、 高精度的三维坐标测量,获取沉降变 形信息。
精度要求和误差分析
施工期、运营期等。
观测频率
02
在观测周期内,根据沉降变形速率和稳定性要求,确定各观测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一、编制依据1)《公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2)《桥梁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4)《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标段所有桥梁工程,盖板涵、高填方路基段。
三、测量依据1、设计图纸;2、设计院交桩成果;四、观测目的1、观测目的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保证工程按预期目标顺利进行,必须对桥涵和路基进行沉降观测,以便充分了解桥涵和高填方路基的沉降值,沉降变化趋势和稳定情况,从而控制软土填土速率。
在实际填筑中应严密监视各种埋设仪器的观测指标,及时进行综合分析而定。
根据沉降量资料分析确定规定日期后沉降是否满足要求,根据沉降变化情况指导施工。
五、沉降观测网本项目的沉降观测网可采用全线统一的四等等水准网,精度按四等水准测量精度控制,高程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
沉降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观测点。
我们以设计院交桩并经过复测合格的CPI、CPII、四等水准点以及按四等水准加密的加密点作为基准点。
基准点应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
使用时应做稳定性检查与检验,并应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位作为测定变形的参考点。
基准点应做好保护工作,半年定期复测一次。
如发现丢桩或桩位有移动现象,应尽快恢复和补测。
沉降观测等级及精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沉降观测等级沉降测量沉降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mm)相邻沉降观测点的点位中误差(mm)四等±0.5 ±0.3六、沉降观测1.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2.每次沉降观测时,宜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相同的图形或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2)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3)固定观测人员(4)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3.沉降观测点的精度要求:等级高程中误差相邻点高差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mm)中误差(mm)差(mm)四等±0.5 ±0.3 ≤0.3√n4.沉降观测时要做好记录,字迹要清楚明了。
高铁大桥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高铁大桥工程沉降观测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斜射在桌面上,我的手指轻轻敲打着键盘,思绪如流水般涌动。
想起过去十年,那些关于方案写作的点点滴滴,仿佛就在眼前。
今天,我将用我的经验,为大家详细阐述一份高铁大桥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一、项目背景高铁大桥作为我国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稳定性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大桥在运营过程中不出现沉降,我们需要对桥梁进行沉降观测,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二、观测目的1.掌握桥梁沉降发展趋势,为桥梁安全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2.确保桥梁在运营过程中的稳定性,降低事故风险。
3.为类似工程提供沉降观测经验。
三、观测内容1.桥梁主体结构沉降观测:包括桥墩、桥台、梁体等关键部位。
2.桥梁附属结构沉降观测:包括桥梁引道、防护工程、排水设施等。
3.桥梁周边环境沉降观测:包括桥梁附近的地表、地下水位、土体位移等。
四、观测方法1.静态观测:采用水准仪、全站仪等仪器,对桥梁关键部位进行高精度测量。
2.动态观测:利用加速度计、位移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桥梁振动、位移等参数。
3.遥感观测: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手段,对桥梁周边环境进行观测。
五、观测频率1.施工阶段:每周进行一次全面观测,关键时期可加密观测频率。
2.运营阶段:每月进行一次全面观测,特殊时期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密观测频率。
六、数据分析与处理1.建立沉降观测数据库:将观测数据整理归档,便于查询和分析。
2.数据处理与分析:利用专业软件,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沉降发展趋势。
3.预警与评估:根据分析结果,对桥梁沉降情况进行预警,评估桥梁安全风险。
七、观测组织与管理1.成立沉降观测小组:负责观测方案的制定、实施和数据分析等工作。
2.明确观测人员职责:观测人员要严格按照观测方案进行操作,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3.定期汇报观测情况:观测小组要定期向项目管理部门汇报观测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观测方案。
八、观测设备与人员培训1.配备先进观测设备: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提高观测效率。
铁路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铁路沉降观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铁路线路的沉降观测是指通过对于铁路路基、桥梁、隧道等结构变形进行定量观测,以及分析、评估结构变形导致的安全隐患和对列车运行的影响。
这对于保证铁路线路的安全运营、提高铁路线路运输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铁路沉降观测实施方案十分必要。
二、观测目的1.确定铁路线路沉降的状况和变化趋势,及时预警并采取措施解决安全隐患;2.分析铁路沉降对列车运行的影响,为运输计划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3.评估铁路线路的安全状况,确保安全运营。
三、观测内容1.铁路线路各关键区段的路基、桥梁、隧道等结构的水平和垂直位移观测;2.铁路线路沉降监测点的选择和布设;3.按照观测点布设,进行观测设备的安装调试;4.观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5.观测数据的分析、评估和报告编制。
四、观测方法1.设计观测点:依据铁路线路的特点和重要区段,确定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观测点应覆盖不同类型的结构,如路基、桥梁、隧道等。
观测点的数量要充分体现观测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2.观测设备的选择和布设:根据观测内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观测设备。
观测设备应具有高精度、稳定性好等特点。
观测设备的布设应考虑到易于安装、调试和维护。
3.观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按照观测周期进行定期的观测数据采集。
观测数据采集的频率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通常可以选择每月或每季度进行观测。
观测数据采集后,应及时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关键指标,如沉降速率、变化趋势等。
4.观测数据的分析、评估和报告编制:根据观测数据的分析和评估结果,编制相应的报告。
报告应包括观测结果的说明、结论和建议等内容,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五、观测质量控制1.观测设备的校准和维护:观测设备在安装前需要进行校准,保证其测量精度和准确性。
观测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要定期进行,确保其正常工作。
2.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控制:观测数据采集应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方法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观测数据的处理要科学合理,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云桂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一、目录云桂高铁八标二分部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2)二、工程概况 (2)三、工作依据 (2)四、路基沉降观测内容 (2)(一)路基沉降总体要求 (2)(二)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4)(三)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4)1.垂直位移监测网 (4)2.水平位移监测网 (5)(四)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6)(五)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6)(六)沉降变形监测观测具体要求 (7)五、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8)(一)路基沉降控制标准 (8)(二)一般规定 (9)(三)路基地段沉降观测技术要求 (9)1.沉降观测内容 (9)2.沉降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 (9)3.观测元件埋设说明 (10)4.观测方法、精度与要求 (11)5.观测频次 (12)6.沉降观测要求 (12)7.元件保护要求 (13)(四)资料整理要求 (13)六、高填方路基专项方案 (14)(一)工程概述: (14)(二)工作依据: (14)(三)监测范围 (15)(四)现场监测主要内容与目的 (15)(五)现场监测方法与仪器埋设 (15)1.上压力盒的选择与埋设 (15)2.孔隙水压计的选择与埋设 (16)3.测斜管布置与埋设 (16)4.沉降板布置与安装 (16)5.磁环沉降管布置与埋设 (17)(六)监测原件数量表 (17)七、附表 (18)(一)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检查记录表 (18)(二)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结果评估验收记录表 (20)(三)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21)(四)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观测桩) (22)(五)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板) (23)云桂高铁八标二分部路基沉降观测方案二、工程概况云桂铁路,作为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干线铁路的云桂铁路,成为云南省境内里程最长、标准最高、覆盖区县最多、投资规模最大的铁路项目。
自昆明南新客站向东经红河、文山、百色至南宁站,正线全长710公里,其中云南境内434公里,广西段276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小时,该项目由铁道部、云南省、广西区合资建设。
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一、引言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是对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或运营过程中路基沉降、变形等问题进行监测和评估的重要手段,能够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为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针对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1.沉降观测点布设根据实际工程情况,确定沉降观测点的布设位置。
通常情况下,观测点要覆盖整个路基范围,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位置进行观测。
观测点要均匀分布,覆盖各种地质条件和工程环境。
2.观测点标志设置在观测点处设置具有固定位置的标志物,如地脚螺栓等,确保观测点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
标志物要固定可靠,不受外力影响。
3.观测设备选择根据观测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沉降观测设备。
常用的观测设备有测水管、水准仪、全站仪等。
在选择设备时要考虑设备的测量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并进行校准和养护。
4.观测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
常用的观测方法有静态观测、动态观测、连续观测等。
观测方法要与设备配套,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观测频率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监测的需要,确定观测的频率。
通常情况下,初期观测频率要高,随着工程的进行,观测频率可以逐渐降低,但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1.观测点布设根据实际工程情况,确定变形观测点的布设位置。
观测点要能够反映工程变形的情况,覆盖整个工程范围,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位置进行观测。
2.观测点标志设置在观测点处设置具有固定位置的标志物,确保观测点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
标志物要固定可靠,不受外力影响。
3.观测设备选择根据观测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变形观测设备。
常用的观测设备有测距仪、全站仪、测角仪等。
在选择设备时要考虑设备的测量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并进行校准和养护。
4.观测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
常用的观测方法有静态观测、动态观测、连续观测等。
观测方法要与设备配套,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观测频率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监测的需要,确定观测的频率。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实行方案一、总则根据玉铁施工图纸规定,需进行路基沉降观测及边桩位移观测。
现结合《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和玉铁施工图纸,制定如下方案。
二、精度及频次规定1、路基变形测量精度规定路基变形测量包括路堤、路堑变形测量、滑坡监测和裂缝监测,路基沉降观测控制网旳精度规定及观测点频次规定如下:(1)根据《铁路工程测量规范》旳规定,变形观测等级及精度应符合表2.1旳规定。
表2.1 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规定(2)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可采用三角形网、导线网、GPS 网和视准轴线等形。
当采用视准轴线时,轴线上或轴线两端应设置校核点。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旳重要技术规定,应符合表2.2 旳规定(3)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旳建立应符合下列规定:a、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应布设成闭合环状或附合水准路线等形式。
b、水准基点应埋设在变形区以外旳基岩或原状土层上,亦可利用稳固旳建筑物、构筑物设置墙上水准点。
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旳重要技术规定应符合表2.3旳规定:(4)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水准观测旳重要技术规定,应符合表2.4旳规定。
(5) 滑坡监测旳精度, 不应超过表2.5 旳规定(6)裂缝监测可采用游标卡尺进行量测,量测应精确至0.1mm。
(7) 沉降观测外业测量按四等水准规定进行测量,测量时读数至0.1毫米,计算高差取位至0.1毫米,沉降量精确到1毫米。
位移观测旳控制原则为边桩水平位移5毫米/天,竖向位移10毫米/天,路基中心沉降板沉降量10毫米/天。
其工后沉降量不能不小于50毫米。
在填筑过程中出现沉降速率不小于以上值时,则规定施工单位停止填筑,同步加大观测频次,观测其沉降量。
若沉降量急剧增长,则需同设计单位联络,对此处地质进行复核。
2、观测频次规定在路堤填筑期间,应每天观测一次(松土及松软土早晚一次),多种原因临时停工期间,前2天每天观测一次,后来每三天观测一次。
施工完毕后,前15天内每3天观测一次,第15-30天每星期观测一次,第30-90天每15天观测一次,后来每月观测一次。
京沪高速铁路某标段桥梁工程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目录1概述 (2)1.1工程概况 (2)1.2 沉降观测细则依据的规范、技术标准 (2)2沉降变形观测内容 (2)2.1观测点的布置 (3)2.2观测频次 (4)3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的布设 (4)3.1水准基点的布设 (4)3.2工作基点布设 (6)4沉降变形观测主要技术指标 (6)5观测精度 (7)6沉降观测实施要求 (7)7沉降观测资料的整理及管理 (10)8质量保证措施 (11)8.1仪器的质量控制 (11)8.2观测阶段质量控制 (11)8.3质量保证体系 (12)9保护措施和制度9.1水准基点及工作基点9.2监测点及元器件的保护标识9.3保护奖罚措施1概述1.1工程概况京沪高速铁路线下、轨道工程设计行车速度目标值均为350km/h,采用双线无碴轨道,正线轨道按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
对线下工程的技术条件尤其是工后沉降、箱梁线形控制提出了极高的标准。
沉降变形观测、评估过程是确定铺设无碴轨道的关键时间节点和关键工序的主要依据之一,必须加强“零观测”(即初始值)的过程控制。
京沪高速铁路XX标xx特大桥,位于xx省xx市境内。
大桥全长11.4555km,共354跨。
其中有双线连续箱梁32+48+32的二座,双线简支箱梁二十三座。
墩身结构为双流线形圆形桥墩结构、桥台为一字形桥台,我工区共施工214个墩(140#-353#墩)和一个台(354#台)。
本桥钻孔桩基础施工位于石灰熔岩发育地区,溶洞数量多,且大部分溶洞为无填充物溶洞,钻孔桩基础施工是本桥施工的重点及难点工程,根据设计图纸,xx至xx段桥梁隔墩设置承台、墩身观测标,根据本桥的工程实际情况。
墩台高度在4~14m之间。
选在奇数墩台上设置沉降观测点107个,承台观测标214个,桥台沉降观测标4个。
1.2 沉降观测细则依据的规范、技术标准《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T12897-2006《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101—99《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京沪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铁道部总指相关图纸、指挥部文件) 2沉降变形观测内容xx 特大桥的观测范围内容主要是墩台的沉降观测,梁体徐变变形、梁体变形。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觀測施工方案編制:複核:審核:審批:目录1.编制依据 (2)2.工程概况 (3)3.沉降监测工艺简介 (3)4.沉降监测工艺流程 (4)5.监测断面的设置 (4)5.1路基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桥涵工程 (11)5.3过渡段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6.沉降监测 (14)6.1一般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观测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的布设 (14)6.3沉降变形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15)6.4各种地段沉降变形观测 (16)6.5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 (18)6.6沉降观测的频次 (18)6.7观测点的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7.测量观测资料整理及提交资料 (22)7.1一般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资料整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提交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沉降觀測施工方案1.編制依據(1)《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號(2)《客運專線無碴軌道鐵路工程測量暫行規定》鐵建設[2006]189號(3)《新建鐵路工程測量規範》(TB10101—99)(4)《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範》(GB12897—91)(5)京滬高速鐵路工程設計檔(6)《京滬高速鐵路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及評估實施細則》2008年10月2.工程概況中鐵四局承建滬寧城際鐵路工程站前第一標段,正線里程DK0+000~DK43+500段,共分八個隊。
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1. 简介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是指对铁路路基沉降情况进行定期观测和监测,以保证铁路线路的稳定和安全。
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是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铁路路基沉降而制定的一系列操作指南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观测目的、观测方法、观测频率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2. 观测目的铁路路基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监测铁路路基沉降情况,及时发现路基沉降问题;•分析沉降变化规律,评估沉降对铁路线路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指导路基维护和修复工作。
通过铁路路基沉降观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路基沉降问题,确保铁路线路的稳定和安全运营。
3. 观测方法铁路路基沉降观测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野外观测:在路基上布设观测点,定期测量观测点的沉降情况。
观测点的选择应考虑路基的主要特征和潜在的沉降风险。
观测点的布设应均匀分布于路基上,覆盖整个路段。
•高精度测量仪器:采用高精度测量仪器对观测点进行测量,以实现对路基沉降的精确观测。
常用的测量仪器包括全站仪、水准仪等。
•数据记录与上传:观测数据应及时记录和上传至中心数据库,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4. 观测频率铁路路基沉降观测应定期进行,观测频率主要根据以下几个因素确定:•路基类型:不同类型的路基沉降速率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观测频率。
•路段状况:路段的使用情况和周围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路基的沉降情况,需要根据路段状况进行调整。
•紧急情况:在发生紧急情况(如地震、洪水等)时,需要增加观测频率,及时监测和评估路基的变化情况。
一般情况下,铁路路基沉降观测的频率为每年一次,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调整。
5. 数据处理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数据的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数据整理: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和管理,包括数据的归档、统计和存档等工作。
•数据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沉降速率的计算、沉降趋势的分析等。
•结果评估: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评估路基的沉降情况和对铁路线路的影响,判断是否需要采取修复措施。
铁路沉降观测技术规程
铁路沉降观测技术规程嘿,咱今儿就来唠唠这铁路沉降观测技术规程。
你说这铁路啊,那可是咱出行的大功臣,承载着无数人的来来往往。
而要保证这铁路稳稳当当的,沉降观测可就太重要啦!这沉降观测就好比是给铁路做体检。
就像咱人隔段时间得去检查身体,看看有没有啥毛病一样,铁路也得时刻被关注着它的“健康状况”。
要是没做好沉降观测,那铁路说不定啥时候就出问题啦,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你想想,要是火车在跑着跑着,突然遇到一段沉降厉害的地方,那得多危险呐!所以啊,这沉降观测技术规程那就是给铁路保驾护航的法宝。
在进行沉降观测的时候,那可得仔细着点儿。
选观测点就像选好士兵站岗的位置一样,得找对地方,这样才能准确地了解铁路各个部位的情况。
而且观测的仪器也得精良,这就好比是战士手里的好枪,得能精准打击才行。
测量的时候,那操作得规范,不能马马虎虎的。
就跟咱做饭似的,步骤错了,那味道可就不对了。
沉降观测也是,一步错,那得出的数据可能就不准确啦,这会影响到对铁路状况的判断呀!每次观测的数据都得好好记录下来,这可都是宝贝呀。
就像是医生记录病人的病历一样,这些数据能反映出铁路的“病情”变化。
然后根据这些数据来分析铁路的沉降情况,看看是不是在正常范围内。
要是发现有异常,那可得赶紧采取措施。
这就跟咱身体不舒服了赶紧去看医生一样,不能拖着呀。
该加固的加固,该调整的调整,得让铁路重新变得稳稳当当的。
咱再想想,要是没有这严格的沉降观测技术规程,那铁路还不得乱了套呀。
说不定哪天就突然出个大问题,那后果可不堪设想。
所以啊,这规程就是铁路的守护天使,让咱能安心地在铁路上穿梭。
你说这沉降观测技术规程重要不重要?那肯定重要得很呐!咱可得好好遵守,让铁路一直安全可靠地为我们服务。
别小看了这些技术细节,它们可都是保障我们出行安全的关键呐!这铁路沉降观测技术规程,真的是铁路的坚实后盾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建成都至蒲江铁路站前工程CPZQ-3标段线下工程沉降观测实施方案编制:审核:审批: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至蒲江铁路工程项目经理部二○一三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总则.............................................一、适用范围...........................................二、工作依据...........................................第二章组织管理 .........................................一、组织机构...........................................二、职责分工...........................................(一)分部............................................................................(二)各工区 ........................................................................三、设备机具配置.......................................四、工作程序...........................................第三章建网要求 .........................................一、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二、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三、沉降变形观测点的布置要求...........................四、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五、沉降变形监测观测具体要求...........................第四章路基工程 .........................................一、一般规定...........................................二、路基地段沉降观测技术要求...........................三、观测元件埋设说明...................................四、观测方法、精度与要求............................... 第五章桥涵工程 .........................................一、观测点的设置原则...................................二、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第六章过渡段工程 ........................................一、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二、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三、观测技术要求....................................... 第七章隧道工程 .........................................一、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二、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三、观测技术要求....................................... 第八章数据的管理和沉降软件的使用........................一、数据的管理.........................................二、软件的使用软件.....................................附件一: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流程图 ...............附件二:资料传递程序...................................附件三:附表...........................................附表1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检查记录表 ....................附表2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结果评估验收记录表 .................... 附表3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附表4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观测桩)........................ 附表5 路基观测桩沉降量记录汇总表 .................................. 附表6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板)............................... 附表7 路基沉降板观测记录汇总表(沉降板) .................... 附表8 路基沉降板观测记录表(剖面管) ........................... 附表9 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表 ......................................... 附表10 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汇总表 ................................ 附表11 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表 ....................................... 附表12 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汇总表 ................................ 附表13 过渡段沉降量记录汇总表 ....................................... 附表14 桥梁墩台沉降观测汇总表 ....................................... 附表15 桥梁墩(台)沉降量记录表.................................... 附表16 桥梁墩(台)沉降量记录汇总表............................. 附表17 涵洞沉降量记录表.................................................. 附表18 涵洞沉降量记录汇总表........................................... 附表19 横剖面沉降测试记录表...........................................第一章总则为规范各工区对路基(含过渡段)、桥梁、隧道等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特制定本方案。
一、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我项目分部施工范围内的所有路基(含过渡段)、桥梁、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形观测。
二、工作依据1.《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2.《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4.《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5.《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6.《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7.《工程测量规范》(GB0026-93);8.《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9.《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11.铁道部有关规定。
第二章组织管理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工工区认真组织实施,确保观测数据的真实、可靠。
一、组织机构成立沉降观测监测队。
二、职责分工(一)分部分部负责沉降变形观测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并对各工区的《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的执行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各工区各工区是沉降变形观测的实施责任主体,必须严格按有关规范和设计文件做好各项工程施工过程的沉降变形观测,对观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1.负责沉降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及其保护工作。
2.负责各种监测设备、仪器、管线的购置与埋设,及其观测设施的保护工作。
3.配置专业人员,按规定监测项目和频率进行全过程监测和记录,并按规定格式和内容提交观测数据,确保其真实性、可靠性和全面性。
4.负责观测数据库的数据录入工作。
5.在项目经理部的组织下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
三、设备机具配置1.水准仪配置在仪器配置方面我们采用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进行观测,每个工区配置两台电子水准仪,保证所有仪器观测性能良好,在鉴定日期内使用。
对于不合格的仪器要进行更换。
2.全站仪配置在全站仪配置方面我们采用标称精度不低于2秒、测距精度小于2MM的全站仪进行位移观测。
四、工作程序1.各工工区经监理按附表1核查同意后,根据批准的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按照设计文件要求,由各工区选派专业队伍和人员进行设备布设和观测,工区负责对各工区相关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2.严格按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以及有关规定进行观测和记录,确保记录数据真实、可靠。
每次的观测记录必须经监理专业人员进行签认。
3.每个单位(单项)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完成后,7天内提交评估申请(附沉降变形观测报告),经监理签认后,报指挥部及设计单位,由指挥部通知评估单位进行评估。
第三章建网要求我项目分部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以桥梁、路基等建(构)筑物的垂直位移观测为主,水平位移监测根据路基的具体要求确定。
一、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本线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按下表规定执行:二、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1.垂直位移监测网(1)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2)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布设方法分为三级:1)基准点。
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同大地测量点的比较,要求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其平面控制点一般应设有强制归心装载。
基准点使用全线二等精密高程控制测量布设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2)工作点。
要求这些点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同基准点一样,其平面控制点应设有强制归心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