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实验化学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选修六实验课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六实验课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六实验课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对溴化钾和溴水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探究溴化物的化学性质。

实验原理:溴化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可分解产生溴气和氧气,溴水在酸性条件下可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溴;而溴又能与苯酚反应生成溴苯。

实验器材:量筒、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玻璃棒、试剂瓶等。

实验步骤:
1. 取一小段溴化钾晶体放入试管中,用试管夹夹住试管,放在酒精灯上进行加热,观察试管口产生的气体。

2. 滴加几滴溴水到试管中,加入少量亚硫酸钠溶液,观察产生的溴颜色。

3. 将苯酚溶液滴加到试管中,加入溴水,观察产生的现象。

4. 对各个试管中生成的产物进行化学性质测试,如酸碱性测试、溶解性测试等。

实验结果:
1. 加热时,溴化钾分解产生红褐色的溴气和氧气。

2. 溴水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褐色的溴溶液。

3. 溴水与苯酚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溴化物的一些化学性质,包括分解、氧化和取代反应等。

这些性质对于我们理解有机物中溴化物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以后的有机合成和理论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学生实验六 酸、碱的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六   酸、碱的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

生实验六酸、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类型:
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
1.加深对酸和碱主要性质的认识;
2.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实验用品:
试管、药匙、蒸发皿、玻璃棒;
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钙粉末、石蕊溶液、酚酞溶液、pH试纸、生锈的铁钉。

实验过程:
1.归纳小结酸有哪些化学性质?碱有哪些化学性质?
2.实验室中含有盐酸的废水直倒入下水道,会造成铸铁管道腐蚀,所以,需将废液处理后再排放。

你的处理方法是什么?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实验六个步骤

化学实验六个步骤

化学实验六个步骤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六个不同的化学实验步骤来展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以加深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步骤1. 酸碱反应实验酸碱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也是本实验的第一个步骤。

首先,取一小段红色酸性指示剂纸,将其浸入一杯中性溶液中,观察指示剂纸的变化。

接下来,将少量盐酸滴入另一杯中性溶液中,再次观察指示剂纸的变化。

通过对比观察,可以发现酸性溶液会使红色指示剂纸变为酸性颜色。

2. 气体生成实验气体生成实验是本实验的第二个步骤。

将一小块锌片放入试管中,并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在试管的口部放置一个气体收集器,并将其倾斜放置于水槽中,使气体能够顺利收集。

然后,将锌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并进行观察。

通过实验可以发现,锌与盐酸反应会产生氢气。

3. 沉淀生成实验沉淀生成实验是本实验的第三个步骤。

在一烧杯中加入银硝酸溶液,再滴加氯化钠溶液。

观察会发现,两种溶液混合后会产生白色沉淀物。

这是因为银硝酸和氯化钠发生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氯化银沉淀。

4. 氧化还原实验氧化还原实验是本实验的第四个步骤。

首先,将一小段锌片放入含有蓝色铜硫酸溶液的试管中,并观察反应现象。

可以看到,锌片与铜硫酸反应后,锌被氧化为氧化锌,而铜离子被还原为纯铜。

5. 钠与水反应实验钠与水反应实验是本实验的第五个步骤。

将一小块钠放入烧杯中,并加入适量的水。

观察会发现钠与水反应会产生氢气,并且产生强烈的碱性溶液。

同时,由于反应剧烈,还会有火花飞溅的现象发生。

6. 燃烧反应实验燃烧反应实验是本实验的最后一个步骤。

取一根镁条,点燃后放入烧杯中,并观察反应现象。

可以看到,镁条燃烧时会产生明亮的白色火焰,并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三、实验结果与结论通过以上六个不同的实验步骤,我们观察到了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并得出了以下结论:1. 酸碱反应实验中,酸性溶液可以改变酸性指示剂纸的颜色。

六年级化学实验制作简易酸雨模型

六年级化学实验制作简易酸雨模型

六年级化学实验制作简易酸雨模型酸雨是指大气中含有酸性物质的降水,对环境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酸雨的形成原理,我们可以进行一项简易的化学实验,制作自己的酸雨模型。

以下是制作方法和实验过程。

实验材料及器材:1. 干净透明的玻璃容器(如浅盘)2. 小型塑料板或金属片3. 醋酸(酸性物质)4. 小型粉末状物质(如小苏打粉、小蘑菇等)实验步骤:第一步:准备模型基座1. 取一个干净透明的玻璃容器作为模型基座。

2. 将该容器放在平坦的桌面上以确保模型的稳定性。

第二步:制作酸性物质1. 取少量的醋酸,并将其倒入玻璃容器中。

2. 注意,这里所用的醋酸只是其中一种酸性物质,你也可以选择其他酸性物质进行实验。

第三步:制作模型1. 在小型塑料板或金属片上撒上少量的小型粉末状物质(如小苏打粉、小蘑菇)。

2. 将制作好的小型塑料板或金属片悬挂在玻璃容器内,使其与醋酸接触。

第四步:观察实验现象1. 等待一段时间,观察实验现象。

2. 你会发现,小型粉末状物质开始溶解,并且醋酸逐渐变为混浊的液体,模拟了降雨的情景。

实验原理解释:酸雨的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水蒸气等物质一起形成酸性气溶胶,降落在地面时形成酸雨。

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与水蒸气结合,变为酸性物质,之后与降雨一同降落。

在我们的实验中,使用了醋酸作为模拟酸雨的物质。

当醋酸与小型粉末状物质(如小苏打粉、小蘑菇)接触时,醋酸开始溶解这些物质,并形成混浊的液体。

这一过程模拟了真实酸雨对环境中物质的侵蚀和溶解。

实验结果与结论:通过这个简易的化学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酸雨的形成过程。

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酸性物质与降雨接触时,会导致地面的物质溶解,对环境造成伤害。

这个实验模型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酸雨的危害性,并增强我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我们应当努力减少排放有害气体,降低酸雨对环境的影响。

小结:通过制作简易酸雨模型,我们可以深入学习酸雨对环境的影响,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高中化学实验六 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

高中化学实验六 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
EMF(或EθMF)值仅从热力学角度衡量 反应的可能性和进行的程度,它和平衡 到达的快慢,即反应速率的大小无关。
Eθ = 0.50V >0
实验六 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
三、实验用品
1. 仪器 伏特计或万用表,烧杯二只(50mL),盐桥(充有琼脂的
饱和KCl溶液的U型管)。 2. 药品 酸:HCl (1mol ·L–1,浓),H2SO4 (2mol ·L–1, 3moL ·L–1),
实验六 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
3. 催化剂对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1mL H2SO4(2 mol ·L–1)中,加入3mL蒸馏水和5 滴MnSO4(0.002 mol ·L–1)溶液混合后分成两份: 往一份中加入黄豆大小量的K2S2O8,微热,观察 溶液有无变化;往另一份中加1滴 AgNO3(0.1mol ·L–1)溶液和同样量K2S2O8,微热,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写出有关反应,解释之。
Key: (A)
实验六 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
4. 摇摆反应(过氧化氢的氧化还原性) (2 ) 实验方法:
往试管中按任意顺序加入A、B、C三种溶 液各1mL混合均匀,少许时间溶液由无色 变蓝色,又由蓝色变无色,如此反复十余 次,最后变为蓝色。
实验六 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
4. 摇摆反应(过氧化氢的氧化还原性)
(3)反应机理: (a) 摇摆反应的基本反应为:
(b) 辅助试剂起到调节(1)、(2)反应速率的作用。 试用元素电势图解释反应现象。
实验六 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
4. 摇摆反应(过氧化氢的氧化还原性)
已知在酸性介质中元素电势图:
实验六 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
[思考题]
(1)如何根据电极电势,确定氧化剂或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2)在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NH3•H2O,其电极电势怎样

高中化学实验 实验6 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高中化学实验 实验6 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高中化学实验实验6 溶液的配制与标定高中化学实验-实验6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实验6溶液的制备和校准一、实验目的1.掌握常用容量仪器的一般清洗方法和标准溶液的制备方法。

2.学习量筒、容量瓶和移液管的正确使用。

3.掌握用标准物质校准酸碱溶液的方法。

4.掌握滴定管的准备、滴定操作和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

5.熟悉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和终点的颜色变化。

二、实验原理1.标准溶液:标准溶液是指浓度准确已知并可用来滴定的溶液,一般采用直接法或间接法来配制。

通常,只有基准物质才能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而其他的物质只能用间接法配制。

基准物质应符合下列要求:①试剂的组成应与它的化学式完全相符;②试剂的纯度在99.9%以上;③ 试剂一般应稳定;④ 试剂最好具有较大的摩尔质量。

直接法: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基准物质,溶解后,定量的转移至一定体积的容量瓶中,稀释定容,摇匀。

溶液的浓度可通过计算直接得到。

间接法:首先制备与所需浓度相似的溶液,然后用标准物质(或用标准物质校准的标准溶液)校准其准确浓度。

2.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一般的酸碱因含有杂质、潮解和吸附等问题,不能直接配制准确浓度的溶液,通常先配成近似浓度的溶液,然后再用适当的基准物质进行标定。

本实验中所用到的naoh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分,浓盐酸易挥发,浓度不确定,因此酸碱标准溶液常用间接法进行配制。

由于酸碱标准溶液是用间接法配制的,其标准浓度必须用标准物质校准。

只要校准任何一种酸碱溶液的浓度,就可以根据滴定分析的计量关系计算另一种溶液的浓度。

如滴定反应为na2c o3+2hcl2nacl+co2↑+h2o当测量点(也称为理论终点)时,滴定分析的测量关系为C(Na2CO3)V(Na2CO3)=1/2C(HCl)V(HCl)(3-26)3.酸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无水碳酸钠和硼砂等常用作标定酸的基准物质。

用碳酸钠做基准物时,先于180℃干燥2~3h,然后置于干燥器内冷却备用。

标定反应如下:na2co3+2hcl2nacl+co2↑+h2o当反应达到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为3.9,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六年级化学实验知识点归纳

六年级化学实验知识点归纳

六年级化学实验知识点归纳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一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现象,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理论知识。

在六年级学习化学实验时,需要对一些基本的实验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下面将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结果的观察等方面进行讲解。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化学实验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清洗实验器材:将实验所需的容器、试管、烧杯等器材进行严格清洗,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准备实验所需的试剂:根据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要求,准备好所需的化学试剂,并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正确的称量和配制。

3. 安全措施的准备:做好实验室的安全措施,如佩戴实验手套、实验眼镜等,以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二、实验器材的使用在进行化学实验时,需要正确使用实验器材,以确保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和准确地观察到实验现象。

常用的实验器材包括试管、烧杯、滴管等,根据实验要求进行选择和使用。

1. 试管:主要用于进行小量试剂的反应和混合,需要注意保持试管干净,避免不同试剂之间的污染。

在加热试剂时,可以使用试管夹固定试管。

2. 烧杯:用于容量较大的试剂反应和溶液的混合,可以直接放在燃料的火焰上进行加热,但需要注意避免烧杯过热和烧伤的危险。

3. 滴管:用于加入少量试剂,滴定和混合试剂,需要注意使用滴管时不要碰触试剂和实验者的皮肤,避免发生化学反应或对皮肤造成伤害。

三、实验步骤进行化学实验时,需要按照实验的步骤进行操作,以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实验步骤中,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1. 序列:按照实验步骤的顺序进行操作,确保每个步骤都完成和不漏掉。

2. 精确:根据实验要求,严格按照所需试剂的计量和配制,避免误差的发生,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观察:在每个实验步骤中,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的变化,包括颜色、气味、溶解度等,并及时记录下来。

四、实验结果的观察在进行化学实验后,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和记录,以便进一步分析和总结实验的结论。

初中六种化学实验方法教案

初中六种化学实验方法教案

初中六种化学实验方法教案
一、实验名称:观察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
实验目的:观察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差异,并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化学性质。

实验材料:
1. 选取一个金属(例如铁丝)、一个非金属(例如硫磺);
2. 火柴;
3. 蜡烛;
4. 水;
5. 镊子;
6. 试管。

实验步骤:
1. 取一根铁丝和一小块硫磺,分别用镊子夹住;
2. 将铁丝用火柴点燃,观察其燃烧现象;
3. 将硫磺用蜡烛点燃,观察其燃烧现象;
4. 将金属铁丝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水,观察是否能发生反应;
5. 将非金属硫磺放入试管中,加热,观察是否有气体产生。

实验结果与结论:
1. 金属铁丝燃烧时发生明亮火焰,并产生铁氧化物;
2. 非金属硫磺燃烧时发生蓝色火焰,并产生二氧化硫;
3. 金属铁丝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铁;
4. 非金属硫磺加热会发生融化现象并放出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

二、实验名称:利用碘酒检验淀粉
实验目的:通过利用碘酒检验淀粉,观察淀粉的性质。

实验材料:
1. 淀粉溶液;
2. 碘酒;
3. 试管。

实验步骤:
1. 取一定量的淀粉溶液放入试管中;
2. 加入适量的碘酒,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与结论:
1. 淀粉与碘酒接触后,发生蓝色化学反应;
2. 可以通过碘酒检验淀粉的存在。

通过以上实验,学生能够了解金属、非金属和淀粉等物质的性质,并加深对化学实验方法的理解。

实验六-细胞化学

实验六-细胞化学

细胞化学
1.将洋葱鳞茎内表皮放在1mol/l盐酸中,加热到 60℃水解8-10min。 2.蒸馏水水洗。 3.Schiff试剂遮光染色30min。 4.用新配制的亚硫酸水溶液洗3次,每次1 min。 5.水洗5min。 6.盖片,镜检 对照:先将材料在5%三氯乙酸中90℃水浴15 min 后,把DNA抽提掉,然后按照步骤1-6制片观 察。
细胞化学
Feulgen反应的原理 反应的原理
Brachet反应的原理
甲基绿-派洛宁为碱性染料,它能分别与细胞内 的DNA、RNA结合而呈现不同颜色。当其作为混合染料 时,甲基绿和DNA选择性结合显示绿色或蓝色;派洛宁 与RNA选择结合显示红色。其原因可能是两种染料在混 合染液中有竞争作用,同时两种核酸分子都是多聚体, 而其聚合程度有所不同。甲基绿易与聚合程度高的DNA 结合呈现绿色,派洛宁则与聚合程度较低的RNA结合呈 现红色,但解聚的DNA也能和派洛宁结合呈现红色。
细胞化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分别绘图显示细胞中各成分分布 2、比较洋葱表皮细胞经后Feulgen反应和 Brachet反应显色的差异,说明产生差异 的原因。
细胞化学
实验目的 了解Feulgen反应的原理,掌握有关的 操作方法 了解Brachet反应的原理,掌握有关的操 作方法 了解细胞中多糖反应(PAS)的原理,掌握 有关的操作方法
Feulgen反应的原理
DNA是由许多的单核苷酸聚合成的多核苷酸,每个单核 苷酸又由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构成。DNA经盐酸水解,其上 的嘌呤碱和脱氧核糖之间的双键打开,使脱氧核糖的第一碳 原子上形成游离的醛基,这些醛基与Schiff试剂反应。 Schiff试剂是由碱性品红和偏重亚硫酸钠作用,形成无 色的品红液,当无色品红与醛基结合则形成紫红色的化合物。 因此凡具有DNA的地方,都能显示紫红色。 紫红色的产生,是由于反应产物的分子内含有醌基,醌 基是一个发色基团,所以具有颜色。 材料不经过水解或预先用热的三氯醋酸处理,得到的反应是阴 性的,从而证明了反应的专一性。

实验六--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

实验六--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

实验六 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实验目的】1.了解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测定过二硫酸铵与碘化钾反应速率,并计算反应级数、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的活化能。

3.测定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常数并计算反应的活化能;4.学习数据处理的一般方法及作图法。

【实验原理】对反应: 反应速率表示一段时间内的浓度变化即为平均反应速率。

在水溶液中过二硫酸铵和碘化钾发生如下反应:其反应的微分速率方程可表示为:①S2O8 2 - +3 I - ==2 SO4 2- + I3 - (慢) (1)S 2O 82 -+3 I -==2 SO 42-+ I 3- (慢)(1)pDqC bB aA +→+tp ct q c t b c t a c r Dd d d d d d d d C B A ==-=-=nI m OS c kc r --=282m+n=反应级数近似地用平均速率代替初速率:2S2O3 2- + I3 - = S4 O6 2- + 3I - (快) ②加入一定体积已知浓度的Na2S2O3 溶液和淀粉溶液,在反应〔1〕进行的同时由①②式可得:蓝色出现〔淀粉与过量碘反应〕标志着S2O3 2-全部耗尽,由S2O3 2-浓度的改变量可以得到S2O8 2 - 浓度的改变量。

因此两边取对数,得lgr= mlg[s2o82-] + nlg[I-] + lgk[ I-]不变,lgr对lg[s2o82-] 作图,可得一直线,斜率即为m.同样,保持[s2o82-] 不变,作图可计算n,从而可得反应级数。

通过m和n以及速率计算公式,可以得到速率常数k.利用阿仑尼乌斯方程:求得不同温度下的k,以lgk对1/T作图,可以计算反应活化能。

1. 量筒的作用2. 秒表的使用3. 作图方法【基本操作】实验用品:仪器:烧杯、大试管、量筒、秒表、温度计···L-1〕Cu(NO3)2〔0.02mol.L-1〕,KNO3〔0.20mol.L-1〕(NH4)2SO4〔0.20mol.L-1〕,材料:冰【实验内容】1、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用同样方法按表1的用量进行编号I、II、III、V、等的实验。

初中六种化学实验教案模板

初中六种化学实验教案模板

初中六种化学实验教案模板主题:六种化学实验实验1:酸碱中性试验材料:盐酸、氢氧化钠、酚酞指示剂、试管、试管架、搅拌棒步骤:1. 取一只试管,加入少量盐酸。

2. 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用搅拌棒搅拌。

3. 滴加几滴酚酞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2:金属氧化反应材料:铁末、硫粉、石膏、试管、试管架步骤:1. 取一只试管,加入铁末。

2. 加入硫粉,并用搅拌棒搅拌均匀。

3. 放置于试管架上,点燃下面的石膏。

实验3:物质的密度测量材料:水、酒精、砂糖、试管、密度计、容器步骤:1. 取一只试管,并分别加入水、酒精、砂糖。

2. 用密度计测量各种液体的密度。

3. 记录并比较各种液体的密度。

实验4:化学反应产物的鉴别材料:氯化铁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步骤:1. 取三只试管,分别加入氯化铁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2. 观察并记录产生的反应产物的颜色和性质。

实验5:气体制备和性质材料:氢氧化钠固体、稀硫酸、氢气收集器步骤:1. 在氢气收集器内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

2. 慢慢加入稀硫酸,并观察气体生成情况。

3. 测定氢气的性质和性质。

实验6:物质的燃烧材料:乙醇、酒精灯、试管步骤:1. 在试管内加入少量乙醇。

2.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观察乙醇的燃烧现象。

3. 记录并分析乙醇燃烧的产物和性质。

注意事项:1. 实验前需仔细阅读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注意实验室安全,佩戴实验手套和护目镜。

3.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器材清洗干净并归还。

高中化学选修6 实验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6  实验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6实验化学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实验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1.实验化学的基本原理2.实验操作技能3.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4.实验安全与环保【教学重点】1.实验操作技能2.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教学难点】1.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2.实验误差的控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高中化学选修6中的实验化学。

实验化学是化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验证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科学素养。

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实验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化学的基本原理1.实验化学的定义:实验化学是研究化学现象和化学规律的科学,它是通过实验手段来验证化学理论的一种方法。

2.实验化学的分类:根据实验内容的不同,实验化学可以分为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等。

3.实验化学的基本原理:实验化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

三、实验操作技能1.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实验仪器是实验化学的基础,正确使用实验仪器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关键。

我们要掌握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操作步骤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后的整理工作。

3.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四、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1.实验数据的记录:实验数据要真实、准确、完整。

在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和有效数字的保留。

2.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的整理、计算、绘图等。

3.实验数据的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实验结论,验证化学理论。

五、实验安全与环保1.实验安全: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严格遵守实验规程,注意实验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实验六、化学趣味实验系列

实验六、化学趣味实验系列

实验六、化学趣味实验系列一、实验目的1.使学生熟悉一些生活中蕴含的化学小知识和化学小实验;2.锻炼学生根据生活材料开展化学探究的能力;3.在探究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对生活科学的兴趣二、实验材料橡皮泥、蜡烛、烧杯(大小若干),红、蓝墨水,火柴,集气瓶(2只)、食盐、棉线、药匙、水、培养皿、白纸、托盘、筷子、白醋、棉签、洋葱、大蒜、研钵、淀粉、碘酒、小刀、紫甘蓝、小苏打、锥形瓶、气球三、活动过程自动熄灭的蜡烛用橡皮泥把蜡烛粘在烧杯底部,向烧杯里倒一点水,然后在水里加几滴红墨水,点燃蜡烛,用玻璃瓶将蜡烛罩上,观察现象。

长“尖牙”的盐往两个烧杯中倒入冷水,往杯子中加盐,直到盐不能溶解为止,把棉线的两端放进两杯水中,将两个杯子连起来,然后将盘子(用培养皿代替)放在杯子间棉线的正下方。

放置1周之后观察现象。

盐水清水二重奏①准备一杯浓盐水和一杯滴加蓝墨水的清水,用白纸盖住滴加墨水的水杯慢慢倒置过来(注意,不让水留出来),将此杯慢慢倒扣在盛浓盐水的杯子上(在托盘中进行),慢慢抽出纸片,观察现象。

重复一次,这次让盛有浓盐水的杯子在上边,观察现象,并比较两次实验的差别。

②准备两杯热水和冷水,在热水里滴加少许墨水,搅拌使其完全溶解,用白纸盖住冷水杯口上,小心倒置过来,口对口地扣在热水杯上,抽出纸片,观察现象。

重复一次,交换两杯水的位置,观察现象。

待热水冷却后,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隐形墨水①葱汁密信将洋葱切碎,用研钵捣碎,用棉签蘸取洋葱汁在白纸上写上一段话或是画上一幅画,待字迹晾干之后,在蜡烛上烘烤,观察现象。

用白醋、大蒜汁重复上述过程,观察现象。

②用消迹墨水写信在玻璃杯中溶解淀粉,边加入边用筷子搅拌,使其变成稀粥状,然后用滴管向杯中滴加碘酒,用筷子搅拌均匀,制成“墨水”。

用棉签蘸“墨水”在纸上写字,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纸张上的字迹有什么变化,再滴加碘酒,观察字迹的变化。

紫甘蓝指示剂将紫甘蓝切成菜丁放入烧杯中,并注入开水,待半个小时以后,水的颜色变成紫色,然后把变了色的水,倒入一只玻璃杯中。

六年级化学实验观察物质的颜色变化

六年级化学实验观察物质的颜色变化

六年级化学实验观察物质的颜色变化化学实验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性质和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六年级的化学课上,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观察物质的颜色变化的实验。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化学反应中物质颜色的变化,进而加深对物质性质的理解。

本文将从不同实验中观察到的物质颜色变化为主线,介绍几个有趣的实验。

实验一:铜和硫的反应在实验室中,我们将一些铜片与硫粉进行反应。

铜片是金属,呈现为红褐色;硫粉则是黄色的。

当它们发生反应时,我们观察到反应物中的铜逐渐变黑,最终变为深褐色的铜硫化物。

这说明铜和硫发生了化学反应,形成了新的物质。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物质的颜色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发生显著的变化。

实验二:漏斗中的液体变色第二个实验中,我们用一种酸溶液(呈现为无色)和一种指示剂溶液进行反应。

刚开始,两种溶液分别呈现无色和粉红色。

但当我们将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时,我们观察到溶液立即变为了深红色。

这是因为指示剂溶液发生了酸碱指示反应,它的颜色在酸性环境中呈现为红色。

这个实验揭示了物质之间的酸碱反应以及这种反应对颜色的影响。

实验三:蓝色石头的燃烧我们还进行了一个看似神奇的实验,使用蓝色石头进行燃烧实验。

蓝色石头是一种含有铜离子的化合物,呈现为蓝色。

当我们用火烤这块石头时,我们观察到石头的颜色逐渐变暗,最后变为黑色。

这是因为石头中的铜离子在高温下被氧气氧化,形成了黑色的氧化铜。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在高温下,物质的颜色可能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发生变化。

实验四:溶解物质的颜色变化在最后一个实验中,我们研究了一些固体物质在溶解时的颜色变化。

我们用水作为溶剂,溶解了一些晶体物质。

我们观察到,有些物质在溶解过程中会改变颜色,形成彩色的溶液,而其他物质则使溶液保持无色。

这说明不同物质在溶解过程中与水发生了不同的反应,导致了颜色的变化。

这提醒我们,物质的溶解也是一种化学过程,可以通过观察颜色变化来了解这种过程。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观察到了不同物质颜色的变化,加深了对化学反应和物质性质的理解。

六年级化学实验观察物质的溶解性

六年级化学实验观察物质的溶解性

六年级化学实验观察物质的溶解性化学实验是学生们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六年级的化学实验中,观察物质的溶解性是一个关键的实验内容。

通过实验观察,学生们可以了解不同物质在溶解过程中的性质和规律。

本文将从实验目的、实验所需材料和步骤、实验观察结果和结论等方面来详细介绍六年级化学实验观察物质的溶解性。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探究物质的溶解性质和规律。

实验所需材料:1. 纯净水2. 透明玻璃杯3. 盐4. 砂糖5. 小蜡烛6. 牛奶7. 石灰石实验步骤:1. 准备透明玻璃杯,并用纯净水清洗干净,确保实验环境的洁净。

2. 取一小部分盐,放入玻璃杯中。

3. 向玻璃杯中加入纯净水,搅拌均匀,观察盐是否溶解于水中。

4. 将砂糖倒入另一个玻璃杯中,加入纯净水并搅拌,观察砂糖是否溶解。

5. 点燃小蜡烛,并将其置于第三个玻璃杯中。

观察蜡烛在火焰中的溶解情况。

6. 将牛奶倒入另一个玻璃杯中,观察牛奶的溶解性。

7. 最后,将一小块石灰石放入另一个玻璃杯中,加入纯净水,观察石灰石是否溶解。

实验观察结果:1. 盐溶解于水中后,水呈现透明状态,没有明显的固体颗粒。

2. 砂糖溶解于水中后,水的颜色没有明显变化,但可感觉到溶液略微粘稠。

3. 小蜡烛在火焰中燃烧并产生烟雾,但并不溶解于空气中。

4. 牛奶看似与水混合在一起,但不能完全溶解,会形成由细小颗粒构成的浑浊溶液。

5. 石灰石未能完全溶解于水中,留下一部分未溶解的白色颗粒。

实验结论:通过对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进行观察,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盐是可溶于水中的物质,表明盐具有较好的溶解性。

2. 砂糖也可溶解于水中,但较盐来说不易溶解,溶液会稍显粘稠。

3. 小蜡烛并不会溶解于空气中,而是在火焰中燃烧产生烟雾。

4. 牛奶并不完全溶解于水中,形成浑浊的溶液,说明牛奶中含有不可溶解的成分。

5. 石灰石只能部分溶解于水中,有一部分未溶解的白色颗粒。

通过本次实验观察,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物质的溶解性质和规律。

六年级化学实验观察物质变化

六年级化学实验观察物质变化

六年级化学实验观察物质变化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亲身观察物质变化的过程,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几个六年级化学实验来观察不同物质的变化,加深对化学反应的认识。

一、酸碱中和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准备一些盐酸和氢氧化钠,以及一些试管和酚酞指示剂。

首先,将一定量的盐酸倒入一个试管中,再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另一个试管中。

然后,我们将酚酞指示剂滴入盐酸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酚酞指示剂是红色的,当它与盐酸反应时,溶液会变成淡红色。

接下来,我们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试管中,继续观察颜色变化。

当氢氧化钠与酚酞指示剂反应时,溶液会变成深紫色。

这个实验说明了酸和碱相互中和时的颜色变化,让我们更加直观地理解了酸碱反应的过程。

二、金属与酸反应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观察金属与酸反应时的变化。

我们需要一些稀盐酸和几种不同的金属,如铁丝、铝片和锌片。

首先,将一定量的稀盐酸倒入几个试管中,然后将铁丝放入一个试管中,铝片放入另一个试管中,锌片放入第三个试管中。

接下来,我们观察试管中气体和颜色的变化。

当铁丝与稀盐酸反应时,我们可以看到气泡释放出来,并且溶液变成了淡黄色。

当铝片与稀盐酸反应时,也会有气泡释放,并且溶液变成了淡绿色。

当锌片与稀盐酸反应时,同样会有气泡释放,并且溶液变成了无色。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金属在酸中的反应特点以及产生的气体和溶液的变化。

三、燃烧实验这个实验可以让我们观察到物质燃烧时产生的变化。

我们需要一些蜡烛和火种。

首先,点燃一支蜡烛,然后用一个实验器皿在蜡烛上方捕集燃烧的气体。

我们会发现,在蜡烛点燃后,它的蜡开始燃烧,并产生了火焰和烟雾。

当我们把实验器皿放在火焰上方时,气体会进入实验器皿,并且火焰逐渐熄灭。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燃烧需要氧气,并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同时释放出热量。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更好地理解了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的过程。

通过以上几个六年级化学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物质的变化过程,加深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六年级化学实验观察燃烧反应

六年级化学实验观察燃烧反应

六年级化学实验观察燃烧反应燃烧作为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之一。

在化学学科中,燃烧反应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六年级化学实验中,我们将通过观察燃烧反应来深入了解燃烧的原理和特征。

实验材料:1. 蜡烛2. 火柴3. 玻璃棒4. 不锈钢网5. 实验台6. 火焰红外仪实验步骤:1. 实验之前,保证实验环境安全,并确保老师或家长的监督下进行。

2. 将蜡烛放置在不锈钢网的中央,并点燃蜡烛。

3. 用玻璃棒将蜡烛放在实验台上,以保持安全距离,避免火焰接触到其他物品。

4. 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并进行记录。

5. 使用火焰红外仪测量蜡烛燃烧的温度变化。

6. 实验结束后,将蜡烛熄灭,并清理实验台。

实验结果:六年级化学实验观察燃烧反应的结果如下所述。

在点燃蜡烛时,我们会看到蜡烛表面产生火焰,并伴有橙黄色的光亮。

随着时间的推移,蜡烛持续燃烧,并逐渐熔化。

蜡烛燃烧的过程中,火焰顶部的温度较高,出现明亮的蓝色火焰。

通过使用火焰红外仪,我们得知蜡烛燃烧的温度约为600摄氏度。

燃烧过程中,蜡烛的固体蜡通过燃烧释放出热能和二氧化碳。

同时,火焰中的氧气与蜡烛燃烧产物发生反应,释放出水和二氧化碳。

在燃烧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观察到一些其他现象。

例如,火焰顶部的蓝色部分是燃烧最为热烈的地方,而火焰边缘的橙黄色光亮较弱。

同时,燃烧产生的热量会使蜡烛变形,并在火焰的周围产生黑烟和残留物。

通过以上实验观察,我们了解到燃烧反应是一种氧化反应。

在火焰中,氧气与蜡烛燃烧产物发生反应,释放出能量和新的物质。

燃烧反应是一种释放大量能量的化学反应,广泛应用于能源生产和日常生活中。

燃烧反应的特征还包括火焰的颜色、燃烧产物的种类和热量的释放。

根据不同物质的燃烧特征,我们可以判断其化学性质和用途。

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我们必须注意安全。

燃烧实验涉及开放火焰和高温,应在成人的指导下进行,并确保实验环境通风良好。

在实验结束后,我们应及时清理实验台,以确保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实验六化学平衡常数及分配系数的测定

实验六化学平衡常数及分配系数的测定

实验六 化学平衡常数及分配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测定I 2在CCl 4和H 2O 中的分配系数k 以及反应I 2+KI=KI 3的平衡常数K C 。

二、实验原理在恒温、恒压下I 2和KI 在水溶液中建立如下平衡:I 2+KI=KI 3 (1)为了测定平衡常数,应在不扰动平衡状态的条件下,测定平衡组成。

当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若用Na 2S 2O 3标准溶液来滴定溶液中I 2的浓度,则随着I 2的消耗,平衡将向左移动,使KI 3继续分解,最终只能测得溶液中I 2和KI 3的总量。

为了测定I 2的单独浓度,可在上述溶液中加入CCl 4,然后充分摇匀。

由于KI 和KI 3均不溶于CCl 4,只有I 2既可溶于CCl 4也可溶于H 2O ,当温度和压力一定时,上述化学平衡及I 2在CCl 4层和H 2O 层中的分配平衡同时建立。

设a ——平衡时H 2O 层中的2I Ca ’——平衡时CCl 4层中2I Cb ——平衡时H 2O 层中32KI I C C +c ——KI 溶液初浓度实验测得分配系数k 及CCl 4层中I 2浓度a ’后,根据k=a ’/a 即可求得H 2O 层中I 2的单独浓度a 。

再从已知c 及测得的b ,即可计算(1)式的平衡常数。

][23)(a b c a a b C C C K KI I KI C ---== 三、仪器和试剂恒温槽一套;250ml 碘量瓶3个;50ml 移液管3支;10ml 移液管2支;250ml H 2O 层 (稀KI 层) CCl 4层 H 2O 层 (稀KI 层) CCl 4层II 、III 号样 I 号样三角锥瓶4个;碱式滴定管2支;10ml量筒1个,25ml量筒1个;5ml量杯2个;50ml小烧杯1个。

0.005M Na2S2O3标准溶液;0.1MKI标准溶液;0.04M I2的CCl4溶液;纯CCl4;1%淀粉溶液。

四、实验步骤1、按表列数据,将样品溶液配于碘量瓶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实验化学水平预测(完成时间:90分钟)双基型*1.只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

(A)苯、乙酸、四氯化碳(B)乙醇、乙醛、乙酸(C)乙醛、乙二醇、硝基苯(D)苯酚、乙醇、甘油*2.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蒸馏时,应使温度计的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B)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C)配制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混酸时,应将浓硫酸慢慢加到浓硝酸中,并及时搅拌和冷却(D)欲测某溶液的pH,需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再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试纸上,并与标准比色卡比较*3.下列物质存放方法正确的是( ).(A)少量的钠保存在无水乙醇中(B)少量白磷保存在二硫化碳中(C)硅酸钠溶液保存在玻璃塞的试剂瓶中(D)药品柜的同一层不可存放浓硝酸和浓氨水*4.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吸收尾气的方案,正确的是()。

①向KMnO4晶体中加入浓盐酸,产生的气体进行漂白实验后的尾气用NaOH溶液吸收②向Na2SO3晶体中滴入浓H2SO4,尾气用氨水吸收③向FeS固体中滴入稀盐酸,最后的尾气用CuSO4溶液吸收④浓H2SO4与食盐晶体共热,将多余的气体用水吸收(A)①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5.实验室用电石和水反应制取的乙炔中常常含有少量H2S、CO2和水蒸气,为了得到干燥纯净的乙炔气,简便易行的方案是()。

(A)通过NaOH溶液后再通过浓H2SO4(B)通过CuSO4溶液后再通过石灰水(C)通过碱石灰(D)通过P2O5后,再通过固体氢氧化钠**6.下列实验操作中,仪器末端需插入液面的是()。

①用NaOH溶液和FeSO4溶液制备Fe(OH)2时,吸有NaOH溶液的滴管②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中的长颈漏斗③分离石油时控制温度所用的温度计④用乙醇制备乙烯时所用的温度计⑤用水吸收氨气时的导气管(A)②⑤(B)③⑤(C)①②④(D)①②③④⑤**7.设计了五种制备气体的方案:①加热稀硫酸和乙醇(170。

C)制备乙烯,②加热稀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备氯气,③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备二氧化碳,④用稀硝酸和硫化亚铁制备硫化氢,⑤电石和水制备乙炔。

不宜采用的方案是()。

(A)只有①和②(B)只有②和③(C)只有①②③(D)有①②③④**8.根据下列描述的实验现象,能判断相应化学反应基本完成的是()。

(A)油脂皂化反应后静置,反应液不分层(B)皂化反应后振荡滴加酚酞的饱和碳酸钠溶液,红色变浅(C)蔗糖水解后,反应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D)液溴和苯沸腾时,导管末端的硝酸银溶液中出现淡黄色沉淀**9.下列说法与操作中,正确的是()。

(填写标号,多选倒扣分)(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将称好的NaOH固体在50ml小烧杯中溶解后,立即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B)制取蒸馏水时,为防止烧瓶内产生暴沸现象,应先向烧瓶中加入几片碎瓷片(C)利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内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量的2/3,也不能太少(D)用加热KMnO4的方法制得的氧气中带有紫色,应在靠近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E)用电石制乙炔,产生气体的速率过快,应逐滴滴入饱和食盐水(F)加热蒸发时,要不断搅拌,当溶液全部蒸干时,停止加热**10.(1)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

化学实验中常会产生有害气体,因此需采取某些措施来防止和减少大气污染。

如多余的氯气用吸收,多余的氨气用浸泡过溶液的棉花处理,做浓硫酸的氧化性实验时玻璃管口缠放一团蘸有的棉花来吸收气体。

(2)用排气法收集下列气体时,如何确定集气瓶内的气体已收集满(写出简单的操作现象及结论)?O2:NH3:(3)简要解释下列有关实验的现象:①某同学用天然水和蒸馏水分别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烧碱溶液时,结果前者浑浊,后者澄清。

②将少量苯酚晶体加入到适量水中,充分振荡,得浑浊的液体,再加入少量NaOH固体,振荡,液体又变澄清。

纵向型**11.下列各组中的实验现象能用相似的原理解释的是()。

(A)苯酚、乙烯都能使溴水褪色(B)SO2和Cl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C)甲酸溶液和福尔马林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都产生砖红色沉淀(D)将SO2通入氯化钡溶液至饱和,再加入足量稀硝酸或苛性钠溶液,都产生白色沉淀***13.右图是一套检验气体性质的实验装置。

向装置中缓慢地通入气体X,若关闭活塞K,则品红试液无变化,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打开活塞K,则品红试液褪色。

***14.某同学进行胆矾结晶水测定实验,得到下表①~④组数据(A)①和②(B)②和④(C)①和③(D)③和④***15.下列各组溶液,只要用试管和胶头滴管,不用任何试剂就可以鉴别的是()。

(A)KOH和Al2(SO4)3(B)稀H2SO4和NaHCO3(C)CaCl2和Na2CO3(D)Ba(OH)2和NaHSO4***16.某溶液含有较多的Na2SO4和少量的Fe2(SO4)3,若用该溶液制取无水硫酸钠,可供选择的操作有:①加适量H2SO4溶液②加金属Na,③结晶,④加过量NaOH,⑤加强热脱结晶水,⑥过滤。

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A)②⑥③(B)④⑥①③(C)④⑥③②(D)②⑥①③⑤***17.在已经提取氯化钠、溴、镁等化学物质的富碘卤水中,采用下面的工艺流程生产单质碘:试回答:(1)乙、丁中溶质的分子式:乙,丁。

(2)第④步操作中用稀硫酸浸洗的目的是 (填字母编号)。

(A)除去未反应的NO3(B)除去未反应的I-(C)除去未反应的Fe(D)除去碱性物质(3)第⑦步操作可供提纯I2的两种方法是和(不要求写具体步骤)。

(4)实验室检验I2的方法是。

(5)甲物质见光易变黑,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8.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除去N2中的少量O2:通过灼热的CuO粉末,收集气体(B)除去CO2中的少量HCl:通入Na2CO3溶液,收集气体(C)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D)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19.某同学将少量硝酸铜固体放入试管中加热,使它按:2Cu(NO3)2 2CuO+4NO2↑+O2↑。

分解后立即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中,木条复燃。

该同学对实验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NO2不支持燃烧,木条复燃只是由于反应中产生的O2所致(B)只要混合气体中有氧气,带火星的木条就能复燃(C)Cu(NO3)2分解产生的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高,所以木条复燃(D)NO2和O2均能支持燃烧,木条复燃是NO2和O2共同作用的结果****20.乙酰乙酸乙酯是一种不溶于水的液体,它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原料。

在实验室中,它可以由下列原理制备:2CH 3COOC 2H 525C H ONaCH 3COOCH 2COOC 2H 5+C 2H 5OH反应中的催化剂乙醇钠是由金属钠和残留在乙酸乙酯中微量的乙醇作用生成,而反应一旦开始,生成的乙醇会不断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

阅读下面相关乙酰乙醇乙酯的制备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1)在干燥的圆底烧瓶中放入约5g 金属钠(已吸去表面煤油)和约25mL 二甲苯,用胶塞塞好,加热至钠熔熔化。

然后趁热用力振荡,可得到细粒状的钠珠。

a.制得细粒状钠珠的目的是 。

b.其中加入二甲苯的作用是 。

若无二甲苯,改用四氯化碳是否可以?说明理由: 。

(2)将烧瓶中二甲苯小心倾出,迅速加入55mL 乙酸乙酯,装上带有一根长玻璃导管的单孔胶塞,并在导管上端接一干燥管,这时反应开始,缓缓加热,保持瓶中混合液微沸状态,在实验中,使用烧瓶必须干燥,原料乙酸乙酯必须无水。

a.烧瓶及原料无水的原因: 。

b.烧瓶配长导管的作用: 。

c.导管接干燥管的目的: 。

(3)待金属钠完全反应后,向烧瓶中加入约等体积的饱和食盐水,振荡,静置,然后分离出乙酰乙酸乙酯。

a.加入饱和食盐水的目的: 。

b.分离乙酰乙酸乙酯的主要仪器(填最主要的一种): 。

(4)向分离出的乙酰乙酸乙酯中加入无水硫酸钠固体,振荡后静置,并过滤除去残渣,将滤液减压蒸馏,即可收集到产品约14g(0.1mol)。

a.加入无水Na 2SO 4固体的作用是 。

b.实验最后产品远少于完全转化的理论产值37g ,除反应过程中的损耗外,主要原因是 。

****21.为检验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的SO 2和CO 2气体,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 、b 、c 为止水夹,B 是用于储气的气囊,C 中放适量的品红溶液,D 中放有用I2和淀粉的蓝色溶液浸湿的脱脂棉,E 中放适量的澄清石灰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欲检查装置A 的气密性,可以采取的操作是 。

(2)此实验成败的关键在于控制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不能过快,由此设计了虚框部分的装置,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用操作编号填写)。

①向A 装置中加入浓硫酸,使A 中产生的气体进入气囊B ,当气囊中充入一定量气体时,停止加热。

②待装置A 冷却,且气囊B 的体积不再变化后,关闭止水夹a ,打开止水夹b ,慢慢挤压气囊,使气囊B 中气体慢慢进入装置C 中,待达到实验目的后,关闭止水夹b 。

③打开止水夹a 和c ,关闭止水夹b 。

(3)实验时,装置C 中的现象是 。

(4)当D 中产生 (多选不得分)现象时,可以说明使E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是CO 2,而不是SO 2。

(A)进气口一端脱脂棉蓝色变浅,出气口一端脱脂棉蓝色不变 (B)脱脂棉上蓝色均变浅 (C)脱脂棉上蓝色褪去则装置D的作用为。

****22.利用下图所示装置,选择适当试剂可完成实验A、B、C,并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

实验A、B、(1)请填写①-⑥的试剂名称或实验结论:①②③④⑤⑥(2)请利用该装置自行设计一个有机实验D。

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所用试剂:甲,乙,丙。

锥形烧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大试管中的现象是;欲收集烧瓶中产生的气体,应采用法,需补充的玻璃仪器至少有。

横向型*****23.为测定碳酸钙纯度(设含杂质SiO2),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几个实验方案。

请回答每个方案中的问题。

方案Ⅰ:①称取碳酸钙样品mg。

②加入过量盐酸。

③收集并测定生成气体体积VmL。

(1)如果你称量样品时,砝码底部有一处未被人发现的残缺,那么测得的碳酸钙纯度会偏(填“高”、“低”或“无影响”)。

方案Ⅱ:①称取碳酸钙样品mg。

②高温锻烧至1000。

C直到质量不再改变,冷却后称量质量为m’g。

(2)如何确定质量已不再改变?(3)本方案中应如何“冷却”?方案Ⅲ:①称取碳酸钙样品mg。

②用Cmol·L-1盐酸VmL(过量)溶解样品。

③取溶解后溶液的1/10,用C’mol·L-1NaOH溶液滴定恰好用去V’mL。

(4)列出本实验中还需用到的试剂、仪器名称(除铁架台、烧杯及附件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