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实验化学

合集下载

实验6醋酸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物理化学实验

实验6醋酸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物理化学实验

实验6 醋酸在活性炭上的吸附一、实验目的1.用溶液吸附法测定活性炭的比表面。

2.了解溶液吸附法测定比表面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原理实验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活性炭对有机酸的吸附符合朗格缪尔(Langmuir)吸附方程:(1)将(1)式整理可得如下形式:(2)作C/Г—C图,得一直线,由此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可求常数K。

如果用醋酸作吸附质测定活性炭的比表面则可按下式计算:(3)式中,S0为比表面(m2·kg-1);Г∞为饱和吸附量(mol·kg-1);6.023×1023为阿佛加德罗常数;24.3×10-20为每个醋酸分子所占据的面积(m2)。

四、仪器与药品1.仪器带塞三角瓶(250mL)5个;三角瓶(150mL)5个;滴定管1只;漏斗;移液管;电动振荡器1台。

2药品活性炭;HAc溶液);标准NaOH 溶液(0.1mol·dm-3);酚酞指示剂。

五、实验步骤1.准备5个洗净干燥的带塞三角瓶,分别称取约1g(准确到0.001g)的活性炭,并将5个三角瓶标明号数,用一移液管分别按下列数量加入蒸馏水与醋酸溶液。

2.将各瓶溶液配好以后,用磨口瓶塞塞好,并在塞上加橡皮筋以防塞子脱落,摇动三角瓶,使活性炭均匀悬浮于醋酸溶液中,然后将瓶放在振荡器上,盖好固定板,振荡30min。

3.振荡结束后,用干燥漏斗过滤,为了减少滤纸吸附影响,将开始过滤的约5mL滤液弃去,其余溶液滤于干燥三角瓶中。

4.从1,2号瓶中各取15.00mL,从3,4,5号瓶中各取30.00mL 的醋酸溶液,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以酚酞为指示剂,每瓶滴二份,求出吸附平衡后醋酸的浓度。

5.用取5.00mL原始HAc溶液并标定其准确浓度。

六、数据处理1.将实验数据列表。

2.计算各瓶中醋酸的起始浓度C0,平衡浓度C及吸附量Г(mol·kg-1)。

式中,V为溶液的总体积(dm3);m为加入溶液中吸附剂质量(kg)。

六年级化学实验制作简易电解槽

六年级化学实验制作简易电解槽

六年级化学实验制作简易电解槽电解槽是化学实验中经常使用的设备,用于进行电解实验。

本文将介绍一个简易的制作方法,以帮助六年级学生能够进行化学实验。

所需材料:1. 两个玻璃或塑料容器2. 两块铜板3. 两块锌板4. 两根铜导线5. 两个电池6. 盐水溶液7. 纸巾或棉花8. 针线制作步骤:1. 将一个玻璃或塑料容器填满盐水溶液,作为正极槽。

另一个容器则作为负极槽。

2. 在每个容器内安放一块铜板和一块锌板,分别作为正极和负极。

确保两块板之间有一定的距离。

3. 将一根铜导线连接铜板与正极(电池的正极),另一根铜导线连接锌板与负极(电池的负极)。

4. 将电池依次连接到导线的另一端。

即将正极连接到与铜板相连的导线上,将负极连接到与锌板相连的导线上。

5. 在正极槽中放入少量的盐水溶液,以增加导电性。

6. 使用针线连接铜板与导线,确保连接牢固。

7. 在电解槽的侧边,用纸巾或棉花擦拭产生的气体。

注意事项:1. 制作电解槽时,要确保两个容器中的盐水溶液的高度保持一致,以确保电流流动的平衡性。

2. 制作过程中,使用针线连接铜板与导线时需要小心,不要刺破容器。

3. 在进行电解实验时,要注意安全。

避免直接接触盐水和电线等部分,以免发生意外。

实验过程及效果:1. 打开电池开关,电解槽中会出现气泡。

这是氧气在正极槽中生成,同时氢气在负极槽中生成。

2. 可以通过将一根导线取出,并将导线的末端靠近火源,出现“噗噗”的声音,说明氢气产生。

3. 可以用纸巾或棉花蘸取正极槽中的气泡,然后放置于点火源上,气泡会迅速燃烧,释放出明亮的火焰,证明氧气的产生。

通过制作简易电解槽,六年级的学生可以进行简单的电解实验,观察气体在电解槽中的产生,并了解氧气和氢气的性质。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实验的安全指导,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观察力。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可以进一步理解电解的原理,并培养实验思维和动手能力。

同时,学生们还能够感受到化学实验的乐趣,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掌握不同酸、碱的性质和分类,了解酸碱反应的产物及特征。

二、实验原理酸和碱是化学反应中的常见物质,酸碱反应是一种在水中进行的化学反应。

酸有酸味、酸性、腐蚀性,能与碱中和,具有与金属反应的特性。

碱具有碱味、苦味、具有碱性、腐蚀性,能与酸中和,具有与酸中和的特性。

酸碱物质的分类:常见的酸有无机酸和有机酸。

无机酸主要有硫酸、盐酸、硝酸等。

有机酸主要有柠檬酸、乙酸等。

碱物质可分为强碱和弱碱,常见的强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弱碱有氨水等。

三、实验步骤实验一:酸与金属反应1.取一个皮革蓝瓶,将一根锌条放入其中,加入少量的盐酸,观察反应情况。

2.将一根铜条和硫酸放入试管中,加热观察反应情况。

实验二:酸碱中和反应1.将盐酸、氢氧化钠分别稀释到一定浓度(使用试剂架上的药架样量瓶),然后取两个小杯,分别滴入适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并记录滴入的滴数。

2.观察两个杯子里的溶液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3.将滴加的酸、碱溶液分别滴入酚酞指示剂中,研究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实验三:碳酸和盐酸反应1.将小苏打依次加入盛有少量硝酸、盐酸、海盐酸溶液的试管中,研究反应的变化。

2.将发泡的试管口用酚酞指示剂蘸一下瓶口,看是否变成红色。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一:酸与金属反应1.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锌溶解。

化学反应式:Zn + 2HCl → ZnCl2 + H2。

2.硫酸和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

化学反应式:Cu + 2H2SO4 → CuSO4 +2H2O + SO2。

实验二:酸碱中和反应1.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反应式:HCl + NaOH → NaCl +H2O。

观察到杯子中物质从酸性逐渐转化为中性,且呈现无色的状态。

2.滴加的酸和碱分别与酚酞指示剂产生变化,盐酸滴入后变成红色,氢氧化钠滴入后变成紫色,滴入的滴数相等,表示酸与碱完全中和。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学案:第六章实验活动6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学案:第六章实验活动6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实验活动6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实验探究]一、实验目的1.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能转化成电能过程中的作用,体会化学的价值。

2.认识原电池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

二、实验用品1.试剂:锌片、铜片、石墨棒、稀硫酸。

2.仪器:导线、烧杯、电流表。

三、实验方案设计1.将电极材料用导线直接与电流表连接观察是否有电流产生。

2.将电极材料插入电解质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

3.将不同电极材料制成不同的原电池装置,根据实验现象确定正、负极。

四、实验方案实施1.电极材料实验(1)按图用导线将电流表分别与锌片、铜片相连接,使锌片与铜片接触,观察电流表指针是否发生偏转;用石墨棒代替铜片进行上述实验。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解释原因。

2.原电池实验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实验,选择不同的电极材料,以及稀硫酸,导线和电流表,组装原电池,试验其能否产生电流,记录实验现象并解释原因。

五、问题和讨论1.结合实验分析,组装原电池的操作注意事项有哪些?提示:电极材料活动性不同,且能与电解质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电极可用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

2.根据以上实验,说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提示:原电池工作时在负极和正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通过导线流向正极,溶液中的阳离子(H+)从负极移向正极,阴离子从正极移向负极,构成闭合回路产生电流,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结合实验分析,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或要素。

提示:①原电池反应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②有两个活动性不同的电极;③将两个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中;④形成闭合回路。

[实验专练]1.(2020·山东烟台月考)在如图所示的8个装置中,属于原电池的是( A )A.④⑦B.③④⑤C.②④⑧D.①④⑥解析:①中只有一个电极,不能形成原电池;②、⑥中两电极未相连,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形成原电池;③、⑧中电极相同,而且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形成原电池;⑤中酒精不是电解质溶液,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形成原电池。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田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六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田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六

实验六 碱在原油乳化中的作用一、实验目的1. 观察碱与原油混合后的乳化现象。

2. 学会用不稳定系数法确定使原油乳化的最佳碱浓度范围。

二、实验原理碱(例如NaOH )可与原油中的酸性成份(例如环烷酸)反应,生成表面活性物质。

这些表面活性物质可使原油乳化形成水包油(o/w)乳状液。

水包油乳状液的形成与稳定性对于碱驱和稠油乳化降粘是重要的,例如碱驱中乳化-携带、乳化-捕集、自发乳化等机理的发生,稠油乳化降粘中原油乳化分散机理的发生都是以水包乳状油液的形成为前提条件的。

碱浓度是影响碱对原油乳化作用的重要因素。

碱浓度低时,碱与原油反应生成的活性物质少,不利于乳状液的稳定。

若碱浓度过高,一方面,碱可使原油中碳链较长的弱酸反应生成亲油的活性物质,这些亲油的活性物质可抵消亲水活性物质的作用,不利于水包油乳状液的稳定,同时,过量的碱具有盐的作用,也不利于水包油乳状液的稳定,因此,只有合适的碱浓度范围,碱才能与原油作用形成稳定的水包油乳状液。

乳状液的稳定性可用不稳定系数(USI )表示。

不稳定系数按下式定义:0()tV t dt USL t=⎰式中: USL —不稳定系数,ml ;V(t)—乳化体系分出水体积与时间的变化函数; t —乳化体系静止分离的时间,min 。

从定义式可以看出,不稳定系数越小,乳状液的稳定性越好。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电子天平(感量0.001g )、10ml 具塞刻度试管、秒表、滴管、试管架。

2. 药品氢氧化钠、原油、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1. 取10ml具塞刻度试管7支,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0.0、1.0×10-4、5×10-4、1.0×10-3、5.0×10-3、8.0 ×10-3、1.0×10-2的氢氧化钠溶液各5ml,分别用滴管准确加入原油5ml,盖上试管塞子,每支试管各上下震荡30次。

2. 将震荡后的试管立即垂直放在试管架上,同时开始计时,并每隔3min记录一次试管中分出水的体积(若分出水的速度较快,可每隔lmin记录一次),共记录30min。

学生实验6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课件)鲁教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

学生实验6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课件)鲁教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

感悟新知
知1-练
(4)若要用F 装置检验CO2,在F 装置中盛放的试剂名称是 ___澄__清__石__灰__水___,CO2 应从____c__(填“b”或“c”)端通入, 实验现象为______澄__清__石__灰__水__变__浑__浊_______。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题秘方:解答本题应采用标准实验对照法,即对照 实验原理和气体的性质来选择装置。
教你一招:
知1-练
1. 应用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解题时,首先要
根据信息抓住关键字眼,如“~~加~~热~~”~~“~~固~~体~~”~~“~~液~~体~~”
“~~易~~(或~~难~~)~溶~~于~~水~~”等,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来选择发生装 置和收集装置。
2. 选择实验仪器时,先发生装置,后收集装置。发生
操作
向盛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B 中倒入适量澄清石 灰水,振荡
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可以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化学方程式:
结论
Ca(OH)2+CO2
CaCO3 ↓ +H2O
感悟新知
知1-讲
(3)实验三:探究二氧化碳能否燃烧及支持燃烧
操作 将准备好的两支蜡烛放入500 mL 的烧杯中,分别 点燃,然后慢慢倒入塑料瓶C 中的二氧化碳气体
(1)仪器a 的名称是__长__颈__漏__斗___。
感悟新知
知1-练
(2)实验室需纯净的氧气用于铁丝燃烧实验,从A~E 中选择合适的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是_A__、__E__或__B_、__E__ (填字母序号)。
感悟新知
知1-练
(3)为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小丽制取并收集了一瓶二氧 化碳气体,小丽应选择的药品是__大__理__石__或__石__灰__石__和__稀__盐__酸____ (填名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C__a_C_O__3+__2_H_C__l _____________ __C__a_C_l_2+__H_2_O_+_C__O_2__↑__;从A~E 装置中选择的收集装置应该 是____C____(填字母序号)。

化学实验六个步骤

化学实验六个步骤

化学实验六个步骤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六个不同的化学实验步骤来展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以加深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步骤1. 酸碱反应实验酸碱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也是本实验的第一个步骤。

首先,取一小段红色酸性指示剂纸,将其浸入一杯中性溶液中,观察指示剂纸的变化。

接下来,将少量盐酸滴入另一杯中性溶液中,再次观察指示剂纸的变化。

通过对比观察,可以发现酸性溶液会使红色指示剂纸变为酸性颜色。

2. 气体生成实验气体生成实验是本实验的第二个步骤。

将一小块锌片放入试管中,并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在试管的口部放置一个气体收集器,并将其倾斜放置于水槽中,使气体能够顺利收集。

然后,将锌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并进行观察。

通过实验可以发现,锌与盐酸反应会产生氢气。

3. 沉淀生成实验沉淀生成实验是本实验的第三个步骤。

在一烧杯中加入银硝酸溶液,再滴加氯化钠溶液。

观察会发现,两种溶液混合后会产生白色沉淀物。

这是因为银硝酸和氯化钠发生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氯化银沉淀。

4. 氧化还原实验氧化还原实验是本实验的第四个步骤。

首先,将一小段锌片放入含有蓝色铜硫酸溶液的试管中,并观察反应现象。

可以看到,锌片与铜硫酸反应后,锌被氧化为氧化锌,而铜离子被还原为纯铜。

5. 钠与水反应实验钠与水反应实验是本实验的第五个步骤。

将一小块钠放入烧杯中,并加入适量的水。

观察会发现钠与水反应会产生氢气,并且产生强烈的碱性溶液。

同时,由于反应剧烈,还会有火花飞溅的现象发生。

6. 燃烧反应实验燃烧反应实验是本实验的最后一个步骤。

取一根镁条,点燃后放入烧杯中,并观察反应现象。

可以看到,镁条燃烧时会产生明亮的白色火焰,并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三、实验结果与结论通过以上六个不同的实验步骤,我们观察到了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并得出了以下结论:1. 酸碱反应实验中,酸性溶液可以改变酸性指示剂纸的颜色。

实验6_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报告

实验6_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报告

实验6_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酸碱的化学性质;2.掌握酸碱溶液的鉴别方法。

二、实验原理1.酸的化学性质:酸可以与金属反应产生氢气,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金属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与碱式盐反应生成普通盐和水。

2.碱的化学性质:碱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与酸式盐反应生成普通盐和水。

三、实验设备和试剂1.实验设备: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玻璃棒、滴管等。

2.实验试剂: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氯化钠、硝酸银溶液。

四、实验步骤1.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a.取一根盛满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b.在试管中加入数滴盐酸,观察产生的现象和气体。

2.碳酸氢铵和稀硫酸的反应a.取一根盛满碳酸氢铵溶液的试管;b.在试管中加入数滴稀硫酸,产生的气体通过试管口,倾斜试管观察产生的现象。

3.酸式盐和氢氧化钠的反应a.取一根盛满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b.在试管中加入数粒酸式盐,观察产生的现象。

4.酸和金属的反应a.取一根盛满盐酸的试管;b.将一块锌片放入试管中,观察产生的气体。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a.实验现象:盐酸与氢氧化钠混合后,产生大量气泡,并有气泡从试管口直接飘出。

b.化学方程式:HCl+NaOH→NaCl+H2Oc.结果分析: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氯化钠)和水。

2.碳酸氢铵和稀硫酸的反应a.实验现象:碳酸氢铵与稀硫酸混合后,试管内产生了大量白色气体,并发出刺激性气味。

倾斜试管时,气体滴入湿润的白纸上,使白纸颜色发生变化。

b.化学方程式:NH4HCO3+H2SO4→(NH4)2SO4+CO2+H2Oc.结果分析:碳酸氢铵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盐(硫酸铵)、二氧化碳和水。

3.酸式盐和氢氧化钠的反应a.实验现象:酸式盐与氢氧化钠混合后,溶液变得中性,即颜色变淡。

b.化学方程式:NaOH+HClO_4→NaClO4+H2Oc.结果分析:酸式盐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氯酸钠)和水。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6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6

实验报告要求
一、实验名称 二、仪器试剂 三、基本原理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 六、问题解答 七、总结与反思
实验一、酸碱滴定基本操作练习
一、配液
1. 0.1mol/L NaOH溶液400ml
称NaOH (
)克
2. 0.1mol/L HCl溶液400ml 量取12mol/L 的HCl (
)ml
二、练习
铬黑T pH=10
M + In = MIn 颜色A 颜色B
蓝色
红色
当达到反应的化学计量点时
MIn + Y = MY + In
颜色B
颜色A
铬黑T
红色
蓝色
Kf:CaY > MgY > MgIn > CaIn
铬黑T 铬黑T
在滴定开始时 pH=10
Mg + In = MgIn 颜色A 颜色B
蓝色
红色
当达到反应的化学计量点时
Kb1=10-9,
Kb2=6.40 × 10-12
答:不能。 Kb1/Kb2 < 104 。
Kb2Ө<10-7,不能被准确滴定。
4. 称取0.4g邻苯二甲酸氢钾溶于50mL水中,问此时溶液pH 为多少?
两性物质水溶液的酸碱性:
c(H ) Ka (B) Ka (A)
Ka (B)
是B的共轭酸的酸解离常数
Ka2=1.8 × 10-5 , Ka3=4.0 × 10-7
Ka2=4.3 × 10-5
不能
不能
答:不能。用分步滴定的公式判断可知。
多元酸能够分步滴定的条件为: Ka1/Ka2≥ 104 。
3. Na2C2O4能否作为酸碱滴定的基准物质? 为什么?
草 酸: Ka1=5.90×10-2, Ka2=6.40 × 10-5

实验六化学平衡常数及分配系数的测定

实验六化学平衡常数及分配系数的测定

实验六 化学平衡常数及分配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测定I 2在CCl 4和H 2O 中的分配系数k 以及反应I 2+KI=KI 3的平衡常数K C 。

二、实验原理在恒温、恒压下I 2和KI 在水溶液中建立如下平衡:I 2+KI=KI 3 (1)为了测定平衡常数,应在不扰动平衡状态的条件下,测定平衡组成。

当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若用Na 2S 2O 3标准溶液来滴定溶液中I 2的浓度,则随着I 2的消耗,平衡将向左移动,使KI 3继续分解,最终只能测得溶液中I 2和KI 3的总量。

为了测定I 2的单独浓度,可在上述溶液中加入CCl 4,然后充分摇匀。

由于KI 和KI 3均不溶于CCl 4,只有I 2既可溶于CCl 4也可溶于H 2O ,当温度和压力一定时,上述化学平衡及I 2在CCl 4层和H 2O 层中的分配平衡同时建立。

设a ——平衡时H 2O 层中的2I Ca ’——平衡时CCl 4层中2I Cb ——平衡时H 2O 层中32KI I C C +c ——KI 溶液初浓度实验测得分配系数k 及CCl 4层中I 2浓度a ’后,根据k=a ’/a 即可求得H 2O 层中I 2的单独浓度a 。

再从已知c 及测得的b ,即可计算(1)式的平衡常数。

][23)(a b c a a b C C C K KI I KI C ---== 三、仪器和试剂恒温槽一套;250ml 碘量瓶3个;50ml 移液管3支;10ml 移液管2支;250ml H 2O 层 (稀KI 层) CCl 4层 H 2O 层 (稀KI 层) CCl 4层II 、III 号样 I 号样三角锥瓶4个;碱式滴定管2支;10ml量筒1个,25ml量筒1个;5ml量杯2个;50ml小烧杯1个。

0.005M Na2S2O3标准溶液;0.1MKI标准溶液;0.04M I2的CCl4溶液;纯CCl4;1%淀粉溶液。

四、实验步骤1、按表列数据,将样品溶液配于碘量瓶中。

实验六.盐酸浓度的标定

实验六.盐酸浓度的标定

盐酸浓度的标定一.实验目的1.学会盐酸溶液的配制和标定;2.掌握滴定操作,并学会正确判断终点;3.熟悉电子天平的使用、减量法称量二.实验原理:为什么要滴定?什么是基准物质?能够准确滴定的条件终点的判定(能否滴到第一等当点),指示剂的选择,酸碱指示剂计算公式实验结果的表示(误差、数据处理、真实值、平均值、准确度、精密度、置信水平、数据的取舍等)1.浓盐酸有挥发性, 因此标准溶液用间接方法配制, 配好的溶液只是近似浓度, 准确的HCl浓度需用基准物质进行标定。

通常用来标定HCl 溶液的基准物质有无水碳酸钠(Na2CO3 )和硼砂(Na2B4O7·l0H2O)。

本实验采用无水碳酸钠为基准物质来标定时,以溴甲酚绿-二甲基黄混合指示剂指示终点, 滴定反应为: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2.⑴计算化学计量点的pH :在Na2CO3标定盐酸溶液浓度的反应中:Na2CO3+ 2HCl = H2CO3(CO2+H2O) + 2NaCl产物H2CO3饱和溶液的浓度约0.04mol·L-1,溶液的pH值为[H+]=(K a1c)-1/2 =(4.4×10-7×0.04)-1/2 =1.3×10-4mol·L-1,pH=3.9⑵混合指示剂变色点的pH :溴甲酚绿-二甲基黄混合指示剂变色点的pH为3.9,因此与化学计量点的pH值吻合,可选作指示剂。

三.主要仪器与试剂主要仪器:电子天平,250m烧杯(3个),50mL酸式滴定管,称量瓶主要试剂:HCl (aq)、无水碳酸钠(s)、溴甲酚绿-二甲基黄混合指示剂实验操作:称量瓶的洗涤和干燥(烘箱)干燥器的使用减量称量法滴定四.操作步骤:1.盐酸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五.数据记录与处理序号1 2 3 4 Na 2CO 3的质量m/g 0.1399 0.1769 0.1299 1401 初读数V 1(HCl)/mL 0.00 0.00 0.00 0.02 终读数V 2(HCl)/mL 24.82 32.68 24.06 26.00 △V(HCl)/mL 24.82 32.68 24.06 25.98 C(HCl)/mol·L -1 0.10180.10210.10190.1023C 平均(HCl)/mol·L -1(舍前)0.1020 S 0.0026计算T0.11查表3-1的T (置信界限95%) 1.48 C 平均(HCl)/mol·L -1(舍后) 0.1020用到的计算公式:1.盐酸浓度的计算:c (HCl)=2323Na CO Na CO HCl21000W M V ⨯⨯⨯2.平均值的计算:=(X 1+X 2+X 3+……+X n )/ n 3.标准偏差计算:4:统计量计算式为:T n =(X n -) / SGrubbs检验法P100六.问题及思考题★思考题1.配置0.1mol·L-1盐酸溶液时,用何种量器量取浓盐酸和蒸馏水?答:由于配制的盐酸溶液浓度是粗略的,因此浓盐酸用量筒量取;纯水也用量筒量取2.在称量过程中,出现一下情况,对称量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1)用手拿称量瓶或称量瓶的盖子;2)不在盛入试样的容器上方,打开或关上称量瓶盖子3)从称量瓶中很快倾倒试样;4)倒完试样后,很快竖起瓶子,不用盖子轻轻的敲打瓶口,就盖上盖子去称量;5)倒出所需质量的试样,要反复多次以至近10次才能完成。

初中化学总复习专题六化学实验(二)气体的制备以及性质实验

初中化学总复习专题六化学实验(二)气体的制备以及性质实验

初三化学总复习专题六化学实验(二)气体的制备以及性质实验复习要点主要是初中教材中常见气体氧气、氢气、二氧化碳制备的原理、制取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收集装置以及杂质或尾气的处理装置),性质验证、实验现象、结论、操作规则的掌握。

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以及它们的区别:气体氧气(O2)氢气(H2)二氧化碳(CO2)药品①高锰酸钾(KMnO4)②双氧水(H2O2)和二氧化锰(MnO2)③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MnO2)[固(+固)]或[固+液]①锌粒(Zn)和稀盐酸(HCl)②锌粒(Zn)和稀硫酸(H2SO4)[固+液]石灰石(大理石)(CaCO3)和稀盐酸(HCl)[固+液]反应原理①2KMnO4K2MnO4+MnO2+O2↑②2H2O22H2O+O2↑③2KClO32KCl+3O2↑Zn+H2SO4=ZnSO4+H2↑Zn+2HCl=ZnCl2+H2↑CaCO3+2HCl=CaCl2+H2O+CO2↑仪器装置制法①、③:制法②:实验室制取H2的装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若木条复燃,是氧气;否则不是氧气点燃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上的火焰熄灭,瓶口火焰呈淡蓝色,则该气体是氢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若浑浊则是CO2。

收集方法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②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①排水法(难溶于水)②瓶口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①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验满(验纯)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氧气已满,否则没满<1>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2>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噗的一声,氢气已纯;若有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用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已满;否则没满放置正放倒放正放注意事项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当用第一种药品制取时以下要注意)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③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六年级化学实验制作简单电池

六年级化学实验制作简单电池

六年级化学实验制作简单电池电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电能装置,它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为我们的电子产品提供电源。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制作简单的电池,了解其基本原理和结构。

实验材料:1. 铁钉或铝钉2. 铜片3. 导线4. 锂电池或碱性电池5. 钢丝刷或砂纸6. 鹽酸或柠檬汁7. 龙头夹(连接线使用)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铁钉或铝钉的表面清洁干净,可使用钢丝刷或砂纸磨擦表面,以去除污垢。

(2)将铜片清洗干净,确保表面光滑。

2. 制作电极:(1)将铁钉或铝钉插入锂电池或碱性电池的正极(即带正号的一端)。

(2)将铜片插入锂电池或碱性电池的负极(即带负号的一端)。

3. 连接电路:使用导线将连接线连接到铁钉或铝钉上,然后将另一端与电子器件(如LED灯、蜂鸣器等)连接。

4. 实验观察:打开电子器件的开关,观察其是否正常工作。

实验原理: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铁与氢离子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能。

铁钉(或铝钉)上的金属离子与氢离子反应,产生电荷,并流经铜片中的电子器件,从而点亮LED灯或使蜂鸣器发出声音。

实验注意事项:1. 为确保安全,实验过程中应由老师或家长指导。

2. 实验结束后,及时将电池的正、负极分离,以避免电池电量耗尽。

3. 当使用鹽酸时,应穿戴好实验手套和护目镜,以免造成伤害。

如无鹽酸可用柠檬汁代替。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作了一个简单的电池,并成功点亮了LED灯或发出了蜂鸣器声音。

实验结果表明,铁钉或铝钉与铜片间的化学反应产生了电能,并为电子器件提供了能量。

实验拓展:1. 可以尝试使用不同材料作为电极,如锌与银,观察实验结果的变化。

2. 可以调整电池的大小、负载电阻的大小等因素,探究其对电池输出电流和电压的影响。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电池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掌握了简单电池的制作过程。

电池在现代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实验能够增强对电池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并进一步引发他们对化学和物理的兴趣。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实验六 溶液酸碱性检验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实验六 溶液酸碱性检验

色。
·酸性溶液使石蕊显
·酚酞遇盐酸,依然保 _红__色,使酚酞_不__变__色;
持_无__色;酚酞遇氢氧 碱性溶液使石蕊显_蓝__
化钠溶液,由_无__色变 色,使酚酞显_红__色。
_红__色。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2.用pH试纸检验溶液 酸碱性强弱:pH试纸 剪成2~3小块放在表面 皿或玻璃片上,用干 燥的滴管吸取或玻璃 棒蘸取盐酸、石灰水 ,滴或粘在pH试纸上 ,再与标准比色卡对 比颜色。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使用方法: 将石蕊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试液
滴在石蕊试纸上,然后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注意:玻璃棒用后要立即冲洗擦干,再去蘸取其他溶液。
注意事项
即使是稀的酸、碱溶液,对皮肤或衣物也有腐蚀性, 一定要注意保护眼睛(例如佩戴护目镜)。在取用酸、 碱溶液时要小心,如果不慎洒落在皮肤或衣物上,应立 即用水冲洗;万一溅到眼睛里,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 同时报告老师。
→___盐___+__水____
8.取两支试管,一支 加1mL硫酸铜溶液, 另一支加1mL氯化铁 溶液,分别滴入石 灰水。
实验8的化学方程式是:
观察到:两__支__试__管___ Ca_(_O_H_)_2_+_Cu_S_O_4_=_C_u_(O_H_)_2_↓__+_Ca_SO4
_分__别_有__蓝__色__沉__淀__和__。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学生实验活动记录和报告 实验六 溶液酸碱性检验
与酸、碱的化学性质
1 课堂导入 2 新课讲授 3 课堂小结 4 典型例题
1 课堂导入
【回顾】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的性
质,想一想,溶液的酸碱性如何检验?酸和碱分别能与哪

《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活动,学生能够掌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了解它们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及其对指示剂的变化,进一步认识酸碱中和反应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酸:盐酸、稀硫酸;2.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3.指示剂:酚酞溶液、酚酞试纸、甲基橙溶液;4.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移液管、滴管、坩埚等。

三、实验步骤:1.将一些盐酸倒入一个试管中,用酚酞试纸蘸取少许试液,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下来。

2.用稀硫酸在另一个试管中重复同样的操作。

3.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碗中的试管里,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下来。

4.用氢氧化钾在另一个试管中重复同样的操作。

5.用不同的指示剂,如甲基橙溶液,在每个试管中分别检测,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

6.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讨论酸、碱在水中的溶解特性和对指示剂颜色变化的影响。

四、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酸碱溅到皮肤、眼睛等敏感部位。

2.实验操作时要细心,按照步骤进行,避免操作失误。

3.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整洁。

五、实验总结与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酸和碱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颜色变化,通过指示剂的反应可以进行酸碱的初步检测。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酸碱中和反应的特征,即酸和碱中和生成盐和水。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酸碱的化学性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培养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延伸拓展:1.可以进行酸碱溶液的浓度对颜色变化的影响实验。

2.可以进一步研究酸碱反应对金属的腐蚀作用。

3.可以深入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热效应,探讨酸碱中和反应的热力学过程。

通过本次实验活动,学生将更加直观地了解酸碱的化学性质,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同时,通过延伸拓展,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希望学生在参与本次实验后,能够对酸碱有更深入的认识,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实验活动6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实验活动6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2中Al所作的电极(正极或负极)
(填“相同”或“不同”)。
(2)根据实验3完成下列填空:
①石墨为
极,电极反应式:

②电池总反应式:

(3)实验4中铝是
极(填“负”或“正”,理由
(4)另一电极材料的活泼性及电解质溶液能否与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本课结束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志鸿优化网
/
备用工具&资料
答案 (1)不同 (2)①正 6H++6e- === 3H2↑ ②2Al+6H+ === 2Al3++3H2↑ (3)负 铝与NaOH溶液可以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2Al+2OH-+2H2O
(2)将锌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观察现象;再插入铜片,观察现象;取出铜片, 插入石墨棒,观察现象。
电极材料 锌片 锌片、铜片
锌片、石墨棒
实验现象
解释
锌片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
Zn能与H+反应生成H2
锌片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铜片表面 Zn能与H+反应生成H2,Cu
无现象
不能与H+反应
锌片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石墨棒表 Zn能与H+反应生成H2,石
=== 2 AlO2- +3H2↑
(4)另一电极材料的活泼性及电解质溶液能否与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拓展实验】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铝电极在电池中的作用,设计并进行了以下一系 列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编号 电极材料
电解质溶液
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
1
Al、Mg
2
Al、Cu
3
Al、C(石墨)

实验六--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

实验六--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

实验六 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实验目的】1.了解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测定过二硫酸铵与碘化钾反应速率,并计算反应级数、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的活化能。

3.测定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常数并计算反应的活化能;4.学习数据处理的一般方法及作图法。

【实验原理】对反应: 反应速率表示一段时间内的浓度变化即为平均反应速率。

在水溶液中过二硫酸铵和碘化钾发生如下反应:其反应的微分速率方程可表示为:①S2O8 2 - +3 I - ==2 SO4 2- + I3 - (慢) (1)S 2O 82 -+3 I -==2 SO 42-+ I 3- (慢)(1)pDqC bB aA +→+tp ct q c t b c t a c r Dd d d d d d d d C B A ==-=-=nI m OS c kc r --=282m+n=反应级数近似地用平均速率代替初速率:2S2O3 2- + I3 - = S4 O6 2- + 3I - (快) ②加入一定体积已知浓度的Na2S2O3 溶液和淀粉溶液,在反应〔1〕进行的同时由①②式可得:蓝色出现〔淀粉与过量碘反应〕标志着S2O3 2-全部耗尽,由S2O3 2-浓度的改变量可以得到S2O8 2 - 浓度的改变量。

因此两边取对数,得lgr= mlg[s2o82-] + nlg[I-] + lgk[ I-]不变,lgr对lg[s2o82-] 作图,可得一直线,斜率即为m.同样,保持[s2o82-] 不变,作图可计算n,从而可得反应级数。

通过m和n以及速率计算公式,可以得到速率常数k.利用阿仑尼乌斯方程:求得不同温度下的k,以lgk对1/T作图,可以计算反应活化能。

1. 量筒的作用2. 秒表的使用3. 作图方法【基本操作】实验用品:仪器:烧杯、大试管、量筒、秒表、温度计···L-1〕Cu(NO3)2〔0.02mol.L-1〕,KNO3〔0.20mol.L-1〕(NH4)2SO4〔0.20mol.L-1〕,材料:冰【实验内容】1、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用同样方法按表1的用量进行编号I、II、III、V、等的实验。

高中化学选修6 实验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6  实验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6实验化学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实验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1.实验化学的基本原理2.实验操作技能3.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4.实验安全与环保【教学重点】1.实验操作技能2.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教学难点】1.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2.实验误差的控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高中化学选修6中的实验化学。

实验化学是化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验证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科学素养。

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实验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化学的基本原理1.实验化学的定义:实验化学是研究化学现象和化学规律的科学,它是通过实验手段来验证化学理论的一种方法。

2.实验化学的分类:根据实验内容的不同,实验化学可以分为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等。

3.实验化学的基本原理:实验化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

三、实验操作技能1.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实验仪器是实验化学的基础,正确使用实验仪器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关键。

我们要掌握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操作步骤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后的整理工作。

3.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四、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1.实验数据的记录:实验数据要真实、准确、完整。

在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和有效数字的保留。

2.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的整理、计算、绘图等。

3.实验数据的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实验结论,验证化学理论。

五、实验安全与环保1.实验安全: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严格遵守实验规程,注意实验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实验化学水平预测(完成时间:90分钟)双基型*1.只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

(A)苯、乙酸、四氯化碳(B)乙醇、乙醛、乙酸(C)乙醛、乙二醇、硝基苯(D)苯酚、乙醇、甘油*2.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蒸馏时,应使温度计的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B)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C)配制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混酸时,应将浓硫酸慢慢加到浓硝酸中,并及时搅拌和冷却(D)欲测某溶液的pH,需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再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试纸上,并与标准比色卡比较*3.下列物质存放方法正确的是( ).(A)少量的钠保存在无水乙醇中(B)少量白磷保存在二硫化碳中(C)硅酸钠溶液保存在玻璃塞的试剂瓶中(D)药品柜的同一层不可存放浓硝酸和浓氨水*4.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吸收尾气的方案,正确的是()。

①向KMnO4晶体中加入浓盐酸,产生的气体进行漂白实验后的尾气用NaOH溶液吸收②向Na2SO3晶体中滴入浓H2SO4,尾气用氨水吸收③向FeS固体中滴入稀盐酸,最后的尾气用CuSO4溶液吸收④浓H2SO4与食盐晶体共热,将多余的气体用水吸收(A)①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5.实验室用电石和水反应制取的乙炔中常常含有少量H2S、CO2和水蒸气,为了得到干燥纯净的乙炔气,简便易行的方案是()。

(A)通过NaOH溶液后再通过浓H2SO4(B)通过CuSO4溶液后再通过石灰水(C)通过碱石灰(D)通过P2O5后,再通过固体氢氧化钠**6.下列实验操作中,仪器末端需插入液面的是()。

①用NaOH溶液和FeSO4溶液制备Fe(OH)2时,吸有NaOH溶液的滴管②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中的长颈漏斗③分离石油时控制温度所用的温度计④用乙醇制备乙烯时所用的温度计⑤用水吸收氨气时的导气管(A)②⑤(B)③⑤(C)①②④(D)①②③④⑤**7.设计了五种制备气体的方案:①加热稀硫酸和乙醇(170。

C)制备乙烯,②加热稀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备氯气,③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备二氧化碳,④用稀硝酸和硫化亚铁制备硫化氢,⑤电石和水制备乙炔。

不宜采用的方案是()。

(A)只有①和②(B)只有②和③(C)只有①②③(D)有①②③④**8.根据下列描述的实验现象,能判断相应化学反应基本完成的是()。

(A)油脂皂化反应后静置,反应液不分层(B)皂化反应后振荡滴加酚酞的饱和碳酸钠溶液,红色变浅(C)蔗糖水解后,反应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D)液溴和苯沸腾时,导管末端的硝酸银溶液中出现淡黄色沉淀**9.下列说法与操作中,正确的是()。

(填写标号,多选倒扣分)(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将称好的NaOH固体在50ml小烧杯中溶解后,立即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B)制取蒸馏水时,为防止烧瓶内产生暴沸现象,应先向烧瓶中加入几片碎瓷片(C)利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内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量的2/3,也不能太少(D)用加热KMnO4的方法制得的氧气中带有紫色,应在靠近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E)用电石制乙炔,产生气体的速率过快,应逐滴滴入饱和食盐水(F)加热蒸发时,要不断搅拌,当溶液全部蒸干时,停止加热**10.(1)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

化学实验中常会产生有害气体,因此需采取某些措施来防止和减少大气污染。

如多余的氯气用吸收,多余的氨气用浸泡过溶液的棉花处理,做浓硫酸的氧化性实验时玻璃管口缠放一团蘸有的棉花来吸收气体。

(2)用排气法收集下列气体时,如何确定集气瓶内的气体已收集满(写出简单的操作现象及结论)?O2:NH3:(3)简要解释下列有关实验的现象:①某同学用天然水和蒸馏水分别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烧碱溶液时,结果前者浑浊,后者澄清。

②将少量苯酚晶体加入到适量水中,充分振荡,得浑浊的液体,再加入少量NaOH固体,振荡,液体又变澄清。

纵向型**11.下列各组中的实验现象能用相似的原理解释的是()。

(A)苯酚、乙烯都能使溴水褪色(B)SO2和Cl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C)甲酸溶液和福尔马林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都产生砖红色沉淀(D)将SO2通入氯化钡溶液至饱和,再加入足量稀硝酸或苛性钠溶液,都产生白色沉淀***12.下表中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目的(A)Cl2、Br2分别与H2反应比较氯、溴的非金属性强弱(B)MgCl2、AlCl3溶液中分别通入NH3比较镁、铝的金属性强弱(C)测定Na2CO3、Na2SO4两溶液的pH 比较碳、硫的非金属性强弱(D)用同一电路测定等浓度的盐酸、醋酸两溶液的导电性比较盐酸、醋酸的酸性强弱***13.右图是一套检验气体性质的实验装置。

向装置中缓慢地通入气体X,若关闭活塞K,则品红试液无变化,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打开活塞K,则品红试液褪色。

据此判断气体X和洗气瓶内液体Y可能是()。

(A)(B)(C)(D)X H2S SO2CO2Cl2Y 浓硫酸Na2SO3饱和溶液Na2SO3溶液NaHSO3饱和溶液***14.某同学进行胆矾结晶水测定实验,得到下表①~④组数据编号加热前加热后坩埚质量/g (坩埚+胆矾)质量/g (坩埚+无水CuSO4)质量/g① 5.0 7.5 6.7② 5.4 7.9 6.8③ 5.5 8.0 7.1④ 5.0 7.5 7.6(A)①和②(B)②和④(C)①和③(D)③和④***15.下列各组溶液,只要用试管和胶头滴管,不用任何试剂就可以鉴别的是()。

(A)KOH和Al2(SO4)3(B)稀H2SO4和NaHCO3(C)CaCl2和Na2CO3(D)Ba(OH)2和NaHSO4***16.某溶液含有较多的Na2SO4和少量的Fe2(SO4)3,若用该溶液制取无水硫酸钠,可供选择的操作有:①加适量H2SO4溶液②加金属Na,③结晶,④加过量NaOH,⑤加强热脱结晶水,⑥过滤。

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A)②⑥③(B)④⑥①③(C)④⑥③②(D)②⑥①③⑤***17.在已经提取氯化钠、溴、镁等化学物质的富碘卤水中,采用下面的工艺流程生产单质碘:试回答:(1)乙、丁中溶质的分子式:乙,丁。

(2)第④步操作中用稀硫酸浸洗的目的是 (填字母编号)。

(A )除去未反应的NO 3(B )除去未反应的I-(C )除去未反应的Fe(D )除去碱性物质(3)第⑦步操作可供提纯I 2的两种方法是和(不要求写具体步骤)。

(4)实验室检验I 2的方法是。

(5)甲物质见光易变黑,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8.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 )除去N 2中的少量O 2:通过灼热的CuO 粉末,收集气体(B )除去CO 2中的少量HCl :通入Na 2CO 3溶液,收集气体(C )除去FeCl 2溶液中的少量FeCl 3: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D )除去KCl 溶液中的少量MgCl 2:加入适量NaOH 溶液,过滤****19.某同学将少量硝酸铜固体放入试管中加热,使它按:2Cu(NO 3)22CuO+4NO 2↑+O 2↑。

分()。

(A )NO 2不支持燃烧,木条复燃只是由于反应中产生的O 2所致(B )只要混合气体中有氧气,带火星的木条就能复燃(C )Cu(NO3)2分解产生的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高,所以木条复燃(D )NO 2和O 2均能支持燃烧,木条复燃是NO 2和O 2共同作用的结果****20.乙酰乙酸乙酯是一种不溶于水的液体,它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原料。

在实验室中,它可以由下列原理制备:2CH 3COOC 2H 525C H ONaCH 3COOCH 2COOC 2H 5+C 2H 5OH反应中的催化剂乙醇钠是由金属钠和残留在乙酸乙酯中微量的乙醇作用生成,而反应一旦开始,生成的乙醇会不断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

阅读下面相关乙酰乙醇乙酯的制备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1)在干燥的圆底烧瓶中放入约5g 金属钠(已吸去表面煤油)和约25mL 二甲苯,用胶塞塞好,加热至钠熔熔化。

然后趁热用力振荡,可得到细粒状的钠珠。

a.制得细粒状钠珠的目的是。

b.其中加入二甲苯的作用是。

若无二甲苯,改用四氯化碳是否可以?说明理由:。

(2)将烧瓶中二甲苯小心倾出,迅速加入55mL 乙酸乙酯,装上带有一根长玻璃导管的单孔胶塞,并在导管上端接一干燥管,这时反应开始,缓缓加热,保持瓶中混合液微沸状态,在实验中,使用烧瓶必须干燥,原料乙酸乙酯必须无水。

a.烧瓶及原料无水的原因:。

b.烧瓶配长导管的作用:。

c.导管接干燥管的目的:。

(3)待金属钠完全反应后,向烧瓶中加入约等体积的饱和食盐水,振荡,静置,然后分离出乙酰乙酸乙酯。

a.加入饱和食盐水的目的:。

b.分离乙酰乙酸乙酯的主要仪器(填最主要的一种):。

(4)向分离出的乙酰乙酸乙酯中加入无水硫酸钠固体,振荡后静置,并过滤除去残渣,将滤液减压蒸馏,即可收集到产品约14g(0.1mol)。

a.加入无水Na2SO4固体的作用是。

b.实验最后产品远少于完全转化的理论产值37g,除反应过程中的损耗外,主要原因是。

****21.为检验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的SO2和CO2气体,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b、c为止水夹,B是用于储气的气囊,C中放适量的品红溶液,D中放有用I2和淀粉的蓝色溶液浸湿的脱脂棉,E中放适量的澄清石灰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欲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可以采取的操作是。

(2)此实验成败的关键在于控制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不能过快,由此设计了虚框部分的装置,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用操作编号填写)。

①向A装置中加入浓硫酸,使A中产生的气体进入气囊B,当气囊中充入一定量气体时,停止加热。

②待装置A冷却,且气囊B的体积不再变化后,关闭止水夹a,打开止水夹b,慢慢挤压气囊,使气囊B中气体慢慢进入装置C中,待达到实验目的后,关闭止水夹b。

③打开止水夹a和c,关闭止水夹b。

(3)实验时,装置C中的现象是。

(4)当D中产生 (多选不得分)现象时,可以说明使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是CO2,而不是SO2。

(A)进气口一端脱脂棉蓝色变浅,出气口一端脱脂棉蓝色不变(B)脱脂棉上蓝色均变浅(C)脱脂棉上蓝色褪去则装置D的作用为。

****22.利用下图所示装置,选择适当试剂可完成实验A、B、C,并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

实验A、B、C所用试剂或所得结论列于下表中。

实验所用试剂实验结论甲乙丙A ①过氧化钠②氧化性O2>SB 醋酸溶液碳酸钠硅酸钠溶液③C ④⑤⑥氯水具有漂白性(1)请填写①-⑥的试剂名称或实验结论:①②③④⑤⑥(2)请利用该装置自行设计一个有机实验D。

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所用试剂:甲,乙,丙。

锥形烧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大试管中的现象是;欲收集烧瓶中产生的气体,应采用法,需补充的玻璃仪器至少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