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教案课后教学反思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教案3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教案3一、教学目标1.复习本学期所学内容,巩固基础概念。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和掌握本学期所有单元的重点知识。
2.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内容1.复习数字、加减法、长度和时间的相关知识。
2.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
2.复习资料和练习题。
3.板书、彩笔等。
4.讲义、教具、小奖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口头提问或板书提示,复习上一节课的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知识梳理1.复习数字的认识和大小的比较。
2.复习加减法的运算。
3.复习长度和时间的相关概念。
3. 练习环节1.让学生互相合作,完成一些练习题。
2.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答题错误。
4. 知识拓展1.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拓展本学期所学内容,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和解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复习本学期所学内容,准备期末考试。
3.练习《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相关习题。
七、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态度和习惯,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以上是本节课《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教案3》,希望帮助到您的教学工作,祝学生学习进步!。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及教学反思一、课堂情境及分析1.1 教学目标通过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的教学,达到以下目标:•了解重点复习内容;•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增强数学运算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及分析《总复习》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练习册,汇集了全册的各种题型,主要包括下面这些内容:•朗读小数;•认识面积;•用完整的分数表示;•学习加减法的运算步骤。
这些内容都是小学二年级数学的基础,而且这些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用到。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点,老师要通过讲解、实例演示和练习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灵活应用这些数学知识。
1.3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采用多种方法,如板书、演讲、课件讲解、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等,既保证学生的主动性,也保证学生的效果。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2.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以《总复习》的内容为基础,包含以下主要内容:1.论小数:在小数的表示方法中,应讲解小数的定义、小数的读法和借位加法、借位减法等知识点;2.认识面积:在认识面积的概念中,应讲解面积的定义,常见物体的面积等;3.分数:分数是整数和分数两个数字组成的,需要讲解分数的定义,最简分数的概念,完全分数和假分数的转换等;4.加、减法: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的基础之一,所以我们需要重点讲解加减法的运算步骤,如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掌握加减法的算法等。
2.2 课堂步骤通过上述内容分析,以下是本次课堂的教学步骤:2.2.1 引入1.让学生回顾上一学期学习的内容,对小数、面积、分数和加减法等基础知识进行简单测试;2.引入新的教学内容,介绍本次课堂将详细讲解小数的概念和其运算法则,包括+、-、×、÷四种运算规则。
2.2.2 讲解1.介绍小数运算法则,从小数点后一位开始,将位数对齐,然后进行运算;2.小数的加减乘除变式都是小学二年级学习的基本操作,需要通过实例演练来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教案课后教学反思_1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教案课后教学反思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教案课后教学反思课题: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86、87页,练习二十二第3、4题。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楚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会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正确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法与学法:教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每人一张口算纸、一张空白的“九九乘法表”。
教学过程:一、小组交流,整理知识(1)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第六单元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整理和复习,现在请大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小组长做好记录。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二、巩固联系,发散思维(1)发给学生一张空白的“九九乘法表”,写出45道乘法算式。
(2)计时算。
6×7=9×4=39+8=9×9=64+6=23-7=3×7=4×8=5×6=7×9=8×3=43+20=7×5=6×4=9×8=7×8=8×5=5×9=7×7=2×6=(3)填空。
()十二()二十四()×()=()()×()=()()×()=()()×()=()()十八()四十二()×()=()()×()=()()×()=()()×()=()(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8<33 ()×5<42 6×()<248×()<73 7×()<64 ()×9<44三、应用拓展,解决问题(1)一辆小汽车准坐5人,9辆小汽车能坐多少人?(2)红红拿50元去买文具用品,一盒笔芯8元,她买5盒还剩多少元?(3)水果店有苹果、梨子、香蕉三种水果,苹果每斤5元,梨子每斤2元,香蕉每斤3元。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期末总复习》教案课后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期末总复习》教案课后教学反思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的复习》教案课后教学反思课题:观察物体的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102页第7题和练习二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初步识图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学会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帮助学生建立简单的空间概念。
教法与学法:教法:谈话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板书课题:观察物体的复习。
二、复习旧知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教师:要知道一个物体的全貌有什么办法呢?(我们应该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物体)教师:怎样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物体呢?(从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去观察,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形状不同。
要感知一个物体的全貌,应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多媒体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7题图。
让学生独立完成连线练习。
集体订正,然后小结。
从不同位置去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二十五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2)下面的图形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四、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观察物体有了更深的了解。
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板书设计观察物体的复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课后反思通过金银盾的故事讲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引入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使学生从生活中体验观察物体的感受。
通过正确辨认每个物体从上面、下面、侧面看到的各种形状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20223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20223篇下面是收集的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2022最新3篇,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2022最新1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会用分析法或综合法分析所学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解答。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正确分析各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熟练地解答。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1、练习第8、9题题组练习。
(观察比较得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强调解题时认真审题)。
2、练习10、11、12题,独立完成,逐题讲出思考过程,讲评。
3、练习第13题,明确题意,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答。
4、第14题是移多补少的逆向应用题。
师生共同探讨完成。
5、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应注意什么?6、作业《作业本》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2022最新2教学目的:1.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认识,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2.使学生掌握正方形、长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过程一、复习千米、吨1.第做109页的第7题.教师提问,学生口答:(1)1厘米是多少毫米?1分米是多少厘米?(2)1千米是多少米?1吨是多少千克?随着回答,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1吨=1000千克2.做第109页的第8题.让学生想一想什么东西的高大约1毫米(1分硬币),什么东西的长大约1分米.然后再用手势比划出1毫米、1分米有多长.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0题.教师在黑板上板书:4千米=( )米,让学生想一想该怎样推想.指名回答后,教师再说一遍推想过程:因为1千米是1000米,4千米是4个1000米,就是4000米,所以4千米=4000米.接着,教师再板书出:5000千克=( )吨,仿照上面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它的推想过程.然后让学生完成第10题,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推想过程.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1题.先让学生把相等的数量用线连起来,然后再指名说一说道理.二、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1.做第109页的第9题.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分别说出是什么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每个图形下面板书图形的名称.教师: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大家想一想,这几个图形各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主要的写在黑板上.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按顺序说,如先说边的.特点,再说角的特点,或每个图形分别说.最后使学生看到它们的区别和联系.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教师只说明题意,让学生在点子图上任意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教师巡视,看学生画的方法是否正确,学生画完以后,要说出是怎样画的.对画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应给予表扬.3.做第109页的第10、11题.教师:什么叫一个图形的周长?让学生做第10题.要求量的时候,精确到整厘米.每量一边,在边的旁边注上该边的长度.算完以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教师注意纠正学生中的错误.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3题.教师可以根据班里的情况,让学生准备两张边长15厘米的正方形纸.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注意学生中出现的问题.集体订正时,可以让学生指出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后,求长方形的周长是求哪几条边的和,有没有不同的解法?对想出不同解法的学生应给予鼓励.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2022最新3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比较熟地进行计算。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主要包括了整数加减法、认识人民币、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和统计五个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对这五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复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整数加减法、认识人民币、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和统计的知识,但在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会影响到复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整数加减法、认识人民币、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和统计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认识人民币,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统计的方法。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整数加减法、认识人民币、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和统计的教学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图片、游戏道具等。
3.教学场地:安排宽敞的教室,以便进行游戏等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整数加减法、认识人民币、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和统计的知识点,引导学生逐一复习。
3.操练(15分钟)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知识。
如:人民币换算游戏、长度单位竞赛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巩固基础概念。
2.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数的认识和数的排序。
2.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有关长度、重量和时间单位的认识。
4.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三、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复习1-100的数数写数。
•大小比较,顺序排列。
2. 加法和减法•复习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算式。
•加减法口诀。
3. 长度、重量和时间单位•复习米、分米和厘米的换算。
•复习千克和克的换算。
•讲解钟和分的概念,并进行相关练习。
4. 图形•复习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圆的认识。
•图形的边数和角数。
四、教学方法1.示例教学法:通过示范和练习,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
2.互动教学法:利用互动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通过提问或练习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知识讲解:老师讲解相关知识点,示范解题方法。
3.练习和操练: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知识点。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解决问题,展示合作成果。
5.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调难点与易点。
6.课堂拓展:扩展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继续学习。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作业评价: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评价,检查掌握程度。
3.课后小测:通过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4.学生评价:让学生自评学习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七、教学反思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
2.考虑下一节课如何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3.总结教学经验,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请老师们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案,让学生在期末复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学反思
最新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学反思
最新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学反思
通过最近的学习和练习巩固,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退位减的方法以,因此,在教学新课时,我总是进行对应的进位加法口算唤醒学生对进位加法的记忆,并不断强化未知加数的算式,为学生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搭桥铺路。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创设情境,出示生动活泼的`情景,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面难以理解,多媒体比较直观,情境逼真,材料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课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尽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孩子间互相合作,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乐趣。
让学生斜着看表格时,我先让他们观察,再问观察完你想对你身边的人或老师说些什么,很多孩子举起了小手,他们很快的说出得数相同。
我顺势设疑:为什么算式不一样,得和却一样呢?学生立即互相讨论起来,后来汇报说:前面的数和后面的数同时变大或缩小得数不变。
虽然他们用的语言不够精确,但说的非常好。
有时我怕学生找不到,自己拼命的讲,学生还不听,今天通过孩子们自己总结,他们很高兴,其他没找到规律的同学也愿意听,比老师苦口婆心的讲好多了。
主动权一定要真正交给学生!。
小学二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二篇)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一)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
复习共分为七部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与变换,解决问题,统计。
本学期所学的“找规律”内容,目的是开括学生的思路,不作为基本要求。
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学习,只是在练习中带着练习。
编排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如把数概念、计算和解决问题分别集中起来复习。
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学期总复习分五课时,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1.明确要点,分析单元知识要点,确定学生掌握措施。
2.通过回顾、反思、总结逐步领悟数学问题的规律性。
3.反复法,即通过同一情景的多次再现,让学生达到自觉领悟的目的。
4.选择典型范例进行剖析,从方法的角度用儿童可以理解的语言,描述数学现象、解释数学规律。
如解决问题的教学,通过揭示条件与所求的联系,结合方法与思路分析,渗透“转化”等数学思想来解决问题。
5.加强规范要求,严把过程关。
许多学生错误的呈现,是源于找的过程、计算的过程不规范,不仔细造成的。
例如:在针对一些图形,通过统计分别找到个数这样的题目时,我要求学生从简到难,分别做好记号,对于没有做记号的学生,哪怕答案正确,也予以批评,目的是硬性规范,提高正确率。
又如:找规律,特别是数字变化规律,我要求每个学生写出规律,不能用想(说)代替写,这个过程必须落实。
6.加强方法沟通,体验方法的优化过程。
统计与找规律有一定的方法,我们要充分的做好示范,更重要的是做好比较与沟通,同样是做记号,有的清楚,一目了然。
有的最后一塌糊涂。
还有找图形的顺序与计数的顺序,都是有着一定的学问,这里必要让学生自己比较之后,去“悟”。
并最终实现能主动地采用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7.关注学困生。
学困生不是学不好,而是由于个性的学习心理、特点、品质造成学习过程注意力集中度差,反应慢,遗忘快等现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九单元总复习本单元复习的内容包括: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表内乘法,米和厘米,角和直角、锐角、钝角,观察物体,认识时间。
总复习编排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如把表内乘法集中复习,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乘法口诀,同时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达到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巩固计算熟练程度的目的。
))第1课时复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材第101、103页的相关内容。
1.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分类整理在复习中的作用,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结构。
2.通过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的计算方法的复习与整理,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整理和复习,渗透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到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乐趣。
重点:熟练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
难点: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口算卡片、课件。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从今天起,我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板书课题。
)1.复习笔算两位数的加、减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第1题。
)(指名读题。
)笔算加、减法应注意: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③加法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进1,减法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向十位退1。
指名上台笔算,其余的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2.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课件出示:30+24+28=75-26-35=45+27-59=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怎样可以使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简便。
小结:为了简便可以把分步计算的两个竖式连起来写。
1.教材第103页“练习二十五”第1题。
要求学生看清运算符号,认真审题,再独立完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教案以教材为基础,涵盖了第一单元到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本学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数字的认识、计算能力和简单的几何知识有一定的掌握。
但在期末复习阶段,学生可能会出现对于知识点的遗忘和运用不熟练的情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和掌握本学期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本学期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巩固与运用。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PPT、黑板、粉笔等。
2.教学资源:教材、练习题、教学课件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本学期知识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呈现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数字的认识、计算方法、几何图形等。
同时,教师可以用生动的例子或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操练(10分钟)教师通过练习题或游戏等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知识的巩固。
5.拓展(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或项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精选2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精选2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篇1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4、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数的概念、读写数的方法、改写和省略的方法教学难点: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写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准备:ppt。
教学策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复习各知识点和重难点,然后通过练习巩固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整理1、本节课对多位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多位数的认识2、打开数学书看第一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二、复习知识点1、复习数位顺序表(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4)自然数的认识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问: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2、多位数的读写法的方法是什么?3、改写和省略的方法是什么?4、如何比较数的大小?三、练习内容1、读出下面各数。
423157930050082700300009315400000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篇2一、特点分析总复习是分两部分安排的,一部分是对知识的整理,另一部分是供练习用的习题。
新教材与旧教材在总复习的编排上有以下相同的特点:1.复习的内容集中本单元的复习包括了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主要包括了整数加减法、认识人民币、空间与图形、统计四部分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理解人民币的换算关系,认识空间图形,学会简单的统计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法、人民币、空间图形和统计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在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上还有待提高,对于一些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三. 教学目标1.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理解人民币的换算关系,能够正确进行人民币的计算。
3.认识空间图形,了解图形的特征。
4.学会简单的统计方法,能够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四. 教学重难点1.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及应用。
2.人民币的换算关系及计算。
3.空间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4.统计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教案、学案。
2.练习题、游戏道具、图形模型等教学用品。
3.教学场地、设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述一个关于小动物们比谁的钱多,需要用到加减法、人民币的知识。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讲解运算规则,让学生初步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同时,呈现人民币的图片,讲解人民币的换算关系,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人民币的计算。
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和练习题,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减法和人民币的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如“商店购物”游戏,学生扮演顾客和店员,进行人民币的计算和交易。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加减法和人民币知识解决问题。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新⼈教版⼆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学⼆年级的数学学习为以后打基础的阶段,所以教师们在课前做好教案教育学⽣很重要。
那么新⼈教版⼆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有哪些?下⾯是店铺分享给⼤家的⼆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希望⼤家喜欢! ⼆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cm,借助实物初步建⽴1厘⽶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2、过程与⽅法: 经历统⼀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1厘⽶的长度单位,⽤厘⽶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法 教学⼯具 课件、数学课⽂、铅笔等 教学过程 1.情景导⼊ 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这两本书,哪本长,哪本短呢?两本书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这⼏课就学习这个问题。
课件出题图⽚ 2.探究新知 学习第2页例1. 提出问题: a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组讨论。
b交流汇报: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法,⼤多⽤铅笔、铅笔盒、课本做为⼯作测量。
下⾯每4个⼈为⼀组和⽼师⼀起⽤⼿测量课桌的长度。
C动⼿操作,合作完成。
汇报:相同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呢?学⽣的五拃长,⽼师的三拃长。
因为选⽤的是不同的⼿,结果⼀定会是不同的。
归纳: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应选⽤同样的物品作为标准进⾏测量。
学习第3页例2 a请同学们拿出⾃⼰的直尺,看看上⾯都有什么?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数字⼩格⼤格厘⽶. 尺⼦上的线有长有短,我们叫它刻度线。
0在最左端,尺⼦上的0表⽰起点。
b我们⾝边有哪些物品是1厘⽶?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钉、⽥字格本,⼩组合作,共同操作。
学习第3页例3 a发⼀张课前准好的彩纸,请同学们先估量⼀下它的长度,然后动⼿操作量⼀量。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导学案(6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导学案(6教学课题教学目标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难点笔算的方法;实际运用能力。
教法、学法回顾、练习、评价。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一、基础知识回顾1、笔算加法和减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学生小组内交流小组内交流。
)2、全班反馈,归纳小结。
全班反馈,归纳小结3、巩固练习,第105页第1题。
(学生先独立完学生先独立完成,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二、发展练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1、完成105页第2题。
并抽几题指名说一说是完成105页第2题怎样算的。
2、完成第4题:先估算再笔算。
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先估算并说说估算的方法;再笔算。
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予他们辅导和机会,完成第4题: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说说估算的方法;三、实际应用再笔算1、完成107页第10题。
学生先独立做再全班交流完成107页第10题。
学生先独立做再全班交流2、小朋友跳绳:小明小红小东小丁45下36下53下60下指名说一说方法,再集体订正小结(1)、小明比小丁少跳了几下?(2)、小明和小红一共跳了几下?(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式计算。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1)、小明比小丁少跳了几下?60-45=15(下)(2)、小明和小红一共跳了几下?45+36=81(下)(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式计算课后反思教学课题“表内乘法”的复习1、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与各部分的名称。
熟记1~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9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教学目标2、学生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能力教学重点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法、学法回顾、练习、评价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一、基础知识同桌互相背乘法口诀1、同桌互相背乘法口诀。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教学反思
经过平时的练和检测,发现二年级学生存在惰性表现,对新授知识理解少、记忆多,记忆掌握不够,容易遗忘。
因此,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掌握,调动学生研究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要任务是树立正确的数学观,积极地自觉地促进自己的观念改变,实现数学观的转变。
其次要关注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认识并肯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于二年级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我反思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教学目标反思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对纲领认识不清或制定错误必定注定失败。
我发现自己在教学目标设计上存在以下不足:思想上不够重视,流于形式;关注的仍然只是认知目标,对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有所忽视;设计含混不可测,不具有全
面性和开放性。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序和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生发展。
教师要深刻反思出现学生不会做题的原因,避免埋怨责怪学生,要教给学生需要的数学知识。
二、对教学计划反思
在教学设计中,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安排还存在以下几个缺乏:缺乏对教材内容的转译;缺乏对已学知识的分析、综合、对比、归纳和整体系统化;缺乏对旧知识分析应用的螺旋上升的应用设计。
教师应注重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安排,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课后反思板书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课后反思板书人教版二班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课后反思板书〔一〕教学目标通过总复习,使同学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技能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约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教材说明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
复习共分为五部分: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观测物体,统计。
本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同学数学思维的,只要同学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习。
总复习的编排留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同学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如把表内乘法集中复习,使同学从整体上掌控乘法口诀,同时,留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达到通过解决简约的实际问题来巩固计算娴熟程度的作用。
教学建议1.复习前,应依据同学平常学习的状况,制订适合本班实际的复习计划,以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2.充分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在老师的引导下,采用小组合作、争论、沟通的方式,培育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
3.复习时,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以及表内乘法,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要使同学切实掌控好。
“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观测物体”和“统计”等知识也是特别重要的,在复习过程中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4.这部分内容可用5课时进行复习。
1.“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教材中安排了两道小题,着重复习笔算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复习时,可以引导同学回忆本学期所学习的笔算两位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
教学中应留意的是,让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述即可,老师不必总结出条文让同学背,使同学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控计算方法。
对于一些比较简约的问题,可以多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说一说,渐渐培育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对于详细计算,允许同学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同学可以用笔算也可以用口算,只要同学计算正确就可以了。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优秀6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经历制作作息时间表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遵守作息时间的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情景,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钟面说出经过的时间。
学习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发展时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学生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制作作息时间表,并根据表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学校作息时间表,实物投影学生准备:学具钟,纸片教学方法:探讨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激趣,引入。
1、谈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每天起床、上课、放学、休息都有一定的时间。
时间就像生命一样,我们要爱惜它,科学合理地安排它。
2、投影学校的作息时间表:认识这张表吗?这是我们学校的作息时间表。
3、组织观察:你能从表上看出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集体交流:把你们看到的给全班同学说一说。
我们可以看出来,学生上学时间是8点20,过了8点20就迟到了。
老师引导谈话,引入新课:知道作息时间表的用处吗?你想自己编一张作息时间表吗?(板书课题。
)二、制作时间表,探究简单的时间计算。
1、出示白纸片,安排制作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可制作在学校的作息时间表,也可以制作在家里的作息时间表。
请小组成员共同商量,讨论,分工合作,并用学具钟拨一拨。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活动。
2、体展示汇报:请每小组选代表把你们制作的作息时间表放在投影仪下,并说说你们组是怎么做的。
3、投影大家选出来的作息时间表,引导学生分析表里的内容:仔细看看这张表,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考考你们,如:上午10点同学们在干什么?第二节课什么时候下课?第一节课用了多少时间?……谁设计的最合理?4、鼓励提问: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完成书上68页的说一说。
)三、练习巩固1、投影书第69页练一练第1题教师读题,给学生思考和动手寻找答案的时间,再请学生回答。
2023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
2023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教学反思1今日的教学内容是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应用题。
在教学混合运算过程中,我是从学生熟识的购买商品的事例中抽象出混合运算的意义以及运算依次。
首先,我是通过主题图教学——购买商品实例,先让学生说出怎么解决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从而列出一个混合运算的算式。
由解决问题的先后依次,自然而然地说出运算过程。
这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直观到抽象,层层深化,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动手摆,动脑想,动笔算,逐步发觉混合运算的意义以及运算依次。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我先让学生小组沟通学习,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
通过这节课,学生基本驾驭了混合运算计算格式以及运算依次,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出现了如“24元可以买8枝康乃馨,一枝玫瑰花5元,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钱?”等此类问题,乘加、乘减、除加、除减这四类问题学生刚刚接触,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教学反思2最近,我上了《连加连减》这一课,《连加、连减》一课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殊是其次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
而且这个学问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学问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而学生在学习这个学问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绝大部分学生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娴熟。
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阅历,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
但是其次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的结果,学生往往遗忘第一步的得数。
为了让学生顺当驾驭连加、连减的计算依次和方法,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习爱好:“让学生在生动详细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
因此,细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
教案课后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的复习》教案课后教学反思
课题:观察物体的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2页第7题和练习二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初步识图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学会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
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帮助学生建立简单的空间概念。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的复习。
二、复习旧知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教师:要知道一个物体的全貌有什么办法呢?
(我们应该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物体)
教师:怎样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物体呢?
(从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去观察,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形状不同。
要感知一个物体的全貌,应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
多媒体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7题图。
让学生独立完成连线练习。
集体订正,然后小结。
从不同位置去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五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2)下面的图形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观察物体有了更深的了解。
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的复习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课后反思
通过金银盾的故事讲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引入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使学生从生活中体验观察物体的感受。
通过正确辨认每个物体从上面、下面、侧面看到的各种形状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