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7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7届高三下学高考前模拟(一)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7届高三下学高考前模拟(一)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高新部2017届高三考前模拟考试(一)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1. 东周时期的周惠王想废掉太子郑。

齐桓公为保住郑的太子地位。

便以诸侯欲拜见太子为由,联络了八国诸侯支持太子郑,并成功地保住了郑的太子地位。

这反映了战国时A. 宗法观念彻底崩溃B. 嫡长子继承制遭破坏C. 分封制在不断衰落D. 齐国是最强大的国家【答案】C【解析】由题干描述周惠王想废掉太子郑,但是九个诸侯国支持太子郑从而保住了太子的地位,从而可以看出周王的地位受到诸侯的威胁,不断衰落,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分封制;B项中的嫡长子继承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齐国的地位。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梳理清楚题干中所述事件的关系,结合所学可以判断出此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分封制的瓦解。

2. 学者林甘泉发现古籍中没有秦朝授予某人“太尉”之职记载,他认为:“应当相信,秦代官制是有‘太尉’一职的,并因此而达到削弱丞相军权目的……但实际上太尉一职并未委派给任何人。

”这说明A. 秦设“太尉”官职只是后人的猜测B. 秦朝为提高行政效率废除“太尉”C. “太尉”设与不设服务于皇权需要D. 秦统一六国后已无设“太尉”必要【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秦代官制是有‘太尉’一职的”“但实际上太尉一职并未委派给任何人”可以看出,“太尉”设与不授服务于皇权需要,故C项正确,AB项错误;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所以答案选C。

3. 有学者认为,儒家对现实经验层面的君臣父子、夫妇长幼理所当然的伦理道德规范,是适应社会需要的,有不可变易的价值。

这说明,儒学长盛不衰是由于A. 以血缘关系规范君臣关系B. 以血缘关系规范社会秩序C. 宣扬要绝对服从君主要求D. 其观念植根于社会生活中【答案】D【解析】儒家倡导的伦理道德关系具有“理所当然”的特征,是由于儒学从血缘关系这一植根于民众生活之中的起点出发,推及君臣关系,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故D项正确。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7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模拟(二)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7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模拟(二)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高新部2017届高三考前模拟考试(二)文科综合-历史部分1. 下图是西周青铜器《史墙盘》的铭文拓片,铭文前半部分追颂了历代周王的文治武功,后半部分颂扬了作器者祖先的功德。

这表明西周时A. 成熟的文字体系开始形成B. 青铜器的功用有重大改变C. 尊祖敬宗的意识已经形成D. “家国同构”的色彩较浓厚【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颂扬了“祖先”的功德意在强调尊祖敬宗的意识已经形成,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成熟的文字体系开始形成商朝而非材料中的西周,选项A 不符合题意,排除;青铜器的功用仍然是祭祀并没有重大改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家国同构”方面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一定要抓住关键字眼——颂扬了“祖先”的功德,然后结合文字的发展历程、青铜器的功用等知识去做题即可。

2. 海昏侯墓的发掘是2015年中国史学考古上的重大事件。

海昏侯墓墓主刘贺,曾当过27天西汉皇帝,后被辅政大臣、博陆侯霍光率领群臣以“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义,乱汉制度”为理由奏请太后废黜。

这一历史事件说明A. 西汉的君主专制制度曾遭到破坏B. 官僚集团对皇权存在一定程度制约C. 霍光“废帝”的举措符合董仲舒的“天人感应”D. 西汉诸侯势力严重影响中央集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材料中“后被辅政大臣、博陆侯霍光率领群臣,以“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为理由奏请太后废黜。

”说明当时的官僚集团对皇帝是权力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故B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汉到元政治制度沿边·西汉时期中外朝3. “画者,画也。

度物象而取其真。

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不可执华为实。

若不知术,苟似可也,图真不可及。

曰:何以为似?何以为真?叟曰: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

”这说明中国画A. 忽视形象的真实描写B. 注重素材的外在形似C. 强调造型的抽象多样D. 追求事物的形神兼备【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材料中“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届高三(重点班)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届高三(重点班)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三第二学期中期重点班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24. “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

将欲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视听,则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以尽其封略,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

岂圣人之制使至于是乎?"据以上材料判断,作者认同的是()A.分封制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宗法制25.唐代张彦远在其美术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中,将品评绘画的标准分为五等,即“自然”、“神”、“妙”、“精"、“谨细”,认为“自然者,为上品之上”、“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精,精之为病也,而成谨细”。

这反映出张彦远的绘画理论()A.强调以山水画为精髓 B.与文人画的思想一致C.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D.重视绘画的教化功能26。

宋太祖时编订的《宋刑统·户婚律》规定,祖父母、父母在世,子孙不许“别籍异财”,否则徒三年,开宝二年,甚至对川峡地区的“别籍异财”诏以死罪的重刑.经太宗、真宗、仁宗至光宗时期的修订,不仅量刑大为减轻,还逐渐确立了子孙的财产权。

对这一变化分析正确的是()A.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密切相关B.反映出理学统治地位的巩固C.反映出统治者法制意识的增强D.导致宋代地方秩序严重失衡27。

明朝地方机构的设置几经变化。

最初因袭元旧制,设立行中书省或中书分省,后形成以三司分治省政的基本体制;宣德年间,设置巡抚主持地方政务(巡抚总领一省军民大政、三司悉听节制);正德年间,为应对农民起义、倭寇入侵等问题,又加派兵部尚书督察院御史身份的“总督”管理数省.由此可见,明朝()A.意在健全各级基层机构巩固统治B.地方过度分权导致机构运转不灵C.临时性措施复杂多变,漏洞百出D.地方管理政策具有中央集权色彩28.晚清琉璃厂书贾记载,自朝廷锐意变法,“谭新学者,都喜流览欧西译本”,常有文人士大夫拿着梁启超的《西学书目表》到琉璃厂书铺中按表以求,善本旧书却乏人问津。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届高三(重点班)下学期高考前模拟(一)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届高三(重点班)下学期高考前模拟(一)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黄陵中学2017届高三重点班高考考前模拟考试(一)文科综合-历史部分1. 据《史记》记载,秦“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称颂秦始皇仁、义、圣、德,“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使“尊卑贵贱,不逾次行”。

这反映出秦朝A. 重视人伦秩序和社会教化B. 注重维护官僚政治体制C. 借法家思想建立君主专制D. 以仁义道德来遏制人欲【答案】A【解析】从材料反映的立石刻的作用“以明人事,合同父子”,“使尊卑贵贱,不逾次行”,说明秦朝重视人伦秩序和社会教化。

故答案为C项。

材料并非仅仅针对官僚制度来说明的,排除A项;材料中的“称颂秦始皇仁、义、圣、德”,反映的不是法家思想,排除B项;材料中所述不只是针对遏制人欲采取的措施,排除D项。

2. 下图是近年出土的西汉海昏侯(汉武帝之孙刘贺,史称汉废帝)墓葬中的两枚印章。

除此之外,还出土了数量惊人的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纺织品、陶瓷器等珍贵文物,以及大量竹简、木牍。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 从图上文物字体可见篆体依然是当时的主流通行字体B. 从墓葬的规格可见当时王国问题对中央集权威胁巨大C. 该墓葬出土的精美器皿大多出自官营手工业工匠之手D. 该墓葬的竹简木牍有可能记载着儒家和佛教思想精髓【答案】C【解析】官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供官府使用,海昏侯墓葬出土的器皿应当大多是官营手工业产品。

故答案为C项。

印章上的字为篆书,并不表明篆书是当时主流通行字体,当时主流字体应当是隶书,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当时王国问题对中央集权威胁巨大,排除B项;佛教于公元前后传入中国,西汉时不可能有关于佛教思想的记载,排除D项。

点睛:后世印章大多采用篆体,不能因此断定是当时的主流通行字体。

佛教于公元前后传入中国。

这是本题在正确选项之外考查的两个重要知识点。

3. 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 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B. 政治中心实现了南移C. 西汉时的疆域比西晋小D. 经济中心实现了南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所给数据,不同时期北方和南方郡数统计,由西汉时期的74:29到西晋时期的86:76,说明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故A项正确;材料与政治中心南移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与西汉和西晋时期我国疆域的大小无关,故C项错误;经济重心实现南移是在南宋时期,与材料及史实均不符,故D项错误。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下学期考前模拟试题(二)(重点班,含解析)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下学期考前模拟试题(二)(重点班,含解析)

届高三重点班考前模拟考试(二)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学术界公认中国山水画所蕴含的独特境界在宋代的山水画中体现的最为纯粹、充分,这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正是中国山水画区别于西方风景画的根本所在。

这表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意在笔先,以形写神. 笔意奔放,体势连绵 . 真景实现,返璞归真【答案】【解析】由材料“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可知,“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也就是意在笔先,以形写神,故项正确,项错误;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

.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但又择他官参加议政,名号为“参议朝政”、“参议得失”等。

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同为宰相之列。

这样,宰相群体已不限于三省长官。

这表明. 唐朝三省议事已名存实亡 . 新设官职逐渐融入三省六部. 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 . 唐朝时官僚制度还不成熟【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三省长官权力受到了限制,这说明了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项正确。

此时,三省议事仍存在,到宋朝才名存实亡,排除项;新设官职与其并存,并非融入,项错误;唐朝时官僚制度已经成熟,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评价中国古代某土地制度时说:“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

”下列各项对“此田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隋唐时期为保证政府财政收入而开始实行. 它规定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由政府平均分配. 它有利于对无主荒地的开垦和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它有利于消除土地兼并现象【答案】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土地制度【名师点睛】均田制是我国从北魏到唐代中期实行的计口授田的制度。

[首发]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届高三(普通班)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首发]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届高三(普通班)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试卷第1页,共13页绝密★启用前[首发]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届高三(普通班)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36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两孩政策在全面放开后,“能不能生二孩”“该不该生二孩”“生二孩后怎么办”之类的话题一直被民众热烈讨论。

B .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主旨,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是今人传承家风和家教的本分。

C .丛书的作者大都是长期从事新闻研究的学者,他们以言简意深之笔,勾画出那些名家的人生历程,使他们的形象光彩照人,读后深受启迪。

D .站在2016年的起跑线上,回望曾经的风云激荡、远瞻前方的漫漫征途,我们不禁感到自豪和喜悦,不由得不生出憧憬和渴望。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

① 他们从你身边走过, ② 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 ③ 你还不引人注目。

而当你长成一株大树时,哪怕在很远试卷第2页,共13页的地方,别人 ④ 会看到你, ⑤ 欣赏你。

① ② ③ ④ ⑤ A .即使 甚至 因为 也 并且 B .虽然 / 除非 / 并且 C .即使 / 除非 也 并且 D .虽然 或者 因为 / 并且试卷第3页,共13页第II 卷(非选择题)二、作文(题型注释)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节目主持人在谈到时下人们的阅读状况时说到:“喜欢是和能力相关的,一个人能力有限,他能喜欢的东西也少。

在我们还没有足够能力去喜欢之前,先要在不喜欢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高三历史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高新部)

高三历史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高新部)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2017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高新部)24.儒家文化不着意构筑彼岸世界和灵魂永生,而是教导人们在此岸世界“学做圣贤”、“立德、立功、立言”,以达到人生“三不朽”境界。

这种风尚的弘扬A.造就了积极人世的文化倾向 B.体现了三教合一的价值观C.成为历代皇权专制的护身符 D.最终导致儒学信仰宗教化25.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员俸禄发放形式的变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B.由实物到货币的变化体现了政治制度的变革C.俸禄制度的变革与赋税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D.俸禄制度的变革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26.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

这一现象的发生最有可能是由于A.市民文化提高妇女识字比率 B.商品经济颠覆男尊女卑观念C.棉纺织业促使女性收入提高 D.人口外迁导致性别比例失衡27.乾隆、嘉庆时期的学者奉顾炎武为考据学的开山大师,道光、咸丰时期的学者则推崇他的经世致用之学。

这一学风变化折射出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削弱 B.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松动C.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变化 D.清朝后期社会危机加剧28.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

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A.“中体西用”思想 B.基督教平等思想C.“大同社会”思想 D.“均贫富”的思想30.1936年,国民政府国家资源委员会拟定《中国工业发展三年计划》,并向德国借款三千万元法币,主要用于兴建冶金、电力、化工等厂矿。

此举A.开启了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B.借鉴了苏联经济发展的模式C.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 D.扭转了中国工业失衡的局面31.读图8,1957年中国农业经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的推动C.产业结构的优化 D.市场需求量的扩大32.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是特区实现“良政善治”的根本原因,是特区长治久安、繁荣稳定的“定海神针”和“压舱石”。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1.方行《清代农民经济扩大再生产的形式》:“往时江南无尺寸隙地,民力田,佃十五亩者称上农,家饶裕矣,次仅五六亩,次三四亩,佐以杂作,非凶岁亦可无饥,何者?男耕于外,妇人蚕织于内,五口之家,人人自食其力,不仰给于一人也。

”材料反映出江南农村()A. 家庭手工业的收益高于农业 B. 小农经济生产模式C. 农民家庭生活富足D. 土地兼并严重2.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C. 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D. 铁犁牛耕迅速推广3.下列农业生产技术成果属于西汉时期的有①耦犁②翻车③代田法④耧车()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4.据《礼记·月令》载:“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新奇的物品),以荡上心。

”《礼记·王制》中还说,如有人挟“奇技、奇器以疑众,杀”。

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这种指导思想对手工业生产实践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 政府轻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B. 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无法扩大C. 手工业产品的质量难以提高D. 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5.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还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其主要原因是()A.民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 B.民营手工业主要分布在江浙一带C.民营手工业的技术精良、经营灵活 D.官营手工业管理不善、贪腐严重6.西汉初年,“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

针对这种现象,西汉政府采取的措施是()A.官营专卖 B.轻徭薄赋 C.重视商业 D.劝课农桑7.史载:“冶铸者为排以吹碳,令激水鼓之也。

”创造这项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的是()A.战国的李冰 B.东汉的杜诗 C.三国的马均 D.元代的郭守敬8.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

[首发]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7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首发]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7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首发]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7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34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自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B .国务院近日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允许它们开展跨区域经营。

C .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D .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试卷第2页,共11页第II 卷(非选择题)二、语言表达(题型注释)2、下面是某班级春游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段话,迎求内容究犷,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3、在下而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貼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电子商务存在的价值之一,就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购物,网上支付,节省消费者与商家的时间和空间,① 对于工作忙碌的上班族而言, __②___ ,还易于达到货比三家、快乐购物的目的,在信息多元化的21世纪, ③ ,完成购物,已经成为许多消费者的习惯。

三、(题型注释)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

以美国为例,①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②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数人会因此丧命,③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6~20米的火山覆盖,随后④会出现其他许多可怕后果,⑤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超级火山在何时喷发,⑥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种减损预案。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届高三(普通班)下学期高考前模拟(一)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届高三(普通班)下学期高考前模拟(一)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7届高三普通班模拟考试(一)文科综合-历史部分24.学术界公认中国山水画所蕴含的独特境界在宋代的山水画中体现的最为纯粹、充分,这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正是中国山水画区别于西方风景画的根本所在.这表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B.意在笔先,以形写神C.笔意奔放,体势连绵D.真景实现,返璞归真25.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但又择他官参加议政,名号为“参议朝政”、“参议得失”等。

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同为宰相之列。

这样,宰相群体已不限于三省长官。

这表明A.唐朝三省议事已名存实亡B.新设官职逐渐融入三省六部C.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D.唐朝时官僚制度还不成熟26.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评价中国古代某土地制度时说:“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

”下列各项对“此田制”的理解正确的是A.隋唐时期为保证政府财政收入而开始实行B.它规定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由政府平均分配C.它有利于对无主荒地的开垦和农业的恢复与发展D.它有利于消除土地兼并现象27.北宋时期儒学家对佛道二教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到南宋时期,这种批判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

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儒学统治地位动摇C.南宋的统治者尊道礼佛D.南宋社会相对稳定28。

图9是中国近代不同时段机器设备进口年平均值的变化情况。

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洋务运动的进一步发展B.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C.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D.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动29. 1937年8月上海等地大量的民营工厂在国民政府的组织下开始内迁,多数厂家内迁地点集中在四川、湖南、广西、云南等省,个别厂家在共产党的帮助下迁到了陕甘宁边区。

这反映了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B.国民政府准备持久抗战C.国共内战争夺战略资源D.经济中心已转移到西部30. 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检测文综-历史试题(重点班)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检测文综-历史试题(重点班)

高三重点班质量检测文综试题-历史部分24. 余英时曾经说过:“儒家教义的实践性格及其对人生的全面覆盖使它自然地成为中国大传统中的主流。

”这说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原因是儒家思想A. 注重实践B. 具有涵盖人生各个方面的特点C. 注重追求人生价值D. 密切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25. 《左传》记载:“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这里的“乡校”A.是民众参政议政的地方 B.类似雅典公民大会C.可起到行政监督的作用 D.贵族才能够参加26.清代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江西举人王锡侯撰成《字贯》60卷,因凡例中写有康熙、雍正庙讳(本朝君主宗庙里供奉的祖先名字)玄烨、胤祯及乾隆帝名弘历,被仇人告发,处以大逆罪,全家被抄斩。

分析该史料所得出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说明了封建帝王的唯我独尊和蛮横霸道。

B.是封建时代人与人不平等的现象之一C.反映了君主专制加强对思想文化的影响D.只有在清朝才可能存在这类现象,因为清朝大兴文字狱27.汤显祖《牡丹亭》题词中写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下列这段话的解读,正确的是A.表明文学开始与现实相结合B.是对当时的官方哲学的否定C.标志着民间文学的正式诞生D.是早期民主思想产生的体现28.中国园林追求山环水抱,曲折蜿蜒,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下列与中国园林体现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A.万物皆备于我B.仁者乐山,智者乐水C.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D.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29.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l8世纪中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

陕西省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陕西省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陕西省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6高一上·钦州港月考) 河北古称“燕赵”,山东则称“齐鲁”,湖北被称为“荆楚”,这些名称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上溯到()A . 大禹治水B . 家天下制度C . 分封制D . 宗法制2. (2分)天坛是明清皇帝用来祭天、祈谷的地方,其建筑“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

最早把天、地、人的关系上升到理论并被统治者所接受的儒家人物是A . 孔子B . 孟子C . 董仲舒D . 黄宗羲3. (2分) (2017高一下·重庆期中) 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开始出现“棉争粮田”和“桑争稻田”的现象,大量原本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被转而种植经济作物。

如,松江府、太仓州的耕地在总体上已形成了稻田和棉田各占一半的格局,部分县的棉田面积超过了稻田面积。

这反映了当时()A . 手工业发展阻碍农业生产B . 江南地区形成新的生产方式C . 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地区D .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粮食种植4. (2分) (2017高二上·东台期中) 下图为考生抄有四书五经的作弊内衣。

这件内衣最有可能出现在()A . 秦汉时期B . 隋唐时期C . 宋元时期D . 明清时期5. (2分)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梁启超说:“他的政治理想,从近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即卢梭《社会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

”他评价的是A .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B . 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C . 李贽的《焚书》D .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6. (2分) (2018高三下·镇江模拟) “中国固有的精神其实并未被共和二字所埋没,只有满人已经退席,和先前稍不同”,为冲破、“固有的精神”,先进中国人采取的对策是()A . 开展戊戌变法B . 发动辛亥革命C . 掀起新文化运动D . 传播马克思主义7. (2分) (2018高二下·磁县期末) 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宣布:“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届高三(重点班)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届高三(重点班)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第一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

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

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

宁静本身就是道,就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

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主要面目。

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等,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

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

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

如北宋画家王晋卿的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宁静幽寒之极。

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

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

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

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

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天爽气澄,落日横烟冷。

寂寞草玄亭,孤云乱山影。

”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缥缈,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⑤静与空是相联系的。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三4月月考(高考全国统一全真模拟二)文综历史试卷有答案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三4月月考(高考全国统一全真模拟二)文综历史试卷有答案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届高三4月月考(高考全国统一全镇模拟二)文综历史试卷24.秦简出现的单行法规名称已达三十多种,史载李悝著《法经》六篇,“商鞅受之,人相于秦”。

秦律所载的法律条文数量之多,内容之丰,也是前所未见。

秦简中的经济法规包括《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等一百多条律文。

秦国的立法()A.反映政治统治目的B.体现依法治国思想C.形成完整法律体系D.服务经济发展需要25.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说,“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

”下列有关徽商发展说法正确的是()①产生了资本主义②强化了自然经济③发展了商品经济④促进了社会转型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6.1912年5月7日梁启超发表《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指出:“今虽新政治之始建,忙乎未有端倪也。

而数千年来思政治之巢穴,为国家进步之一大障物者既己拨去。

此后改良政治之余地,较前为宽,其机会较前为多,其用力较前为易”。

这表明梁启超当时()A.对袁世凯窃权表示认同B.是思想坚定的保皇人物C.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D.肯定民主共和价值作用27.五四运动爆发后,直系军阔吴佩孚发给大总统徐世昌通电:“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谁无义愤?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赴后继,以草击钟,以卵投石,……如必言直言者有罪,讲演者被逮捕,则是扬汤止沸,势必全国骚然!”这说明吴佩孚()A.同情并支持学生的进步思想B.表面支持实质反对学生行为C.施压北洋政府实现争权夺利D.欺编舆论积聚政治升迁资本28.潘思认为,“宪法不是政府的行为,而是人民构建政府的行为,没有宪法的政府是没有权利的权力”;“宪法先于政府,政府是宪法的产物”。

下面事件最能体现这一宪政思想的是()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B.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C.1787年的美国联邦政府D.1871年巴黎公社委员会29.顾頡刚在《中华民族是一个》中说:“日本人在暹罗宣传桂、滇为掸族故居,而鼓动其收复失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新部期中文科综测试-历史部分24.儒家文化不着意构筑彼岸世界和灵魂永生,而是教导人们在此岸世界“学做圣贤”、“立德、立功、立言”,以达到人生“三不朽”境界。

这种风尚的弘扬A.造就了积极人世的文化倾向 B.体现了三教合一的价值观C.成为历代皇权专制的护身符 D.最终导致儒学信仰宗教化25.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员俸禄发放形式的变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B.由实物到货币的变化体现了政治制度的变革C.俸禄制度的变革与赋税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D.俸禄制度的变革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26.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

这一现象的发生最有可能是由于A.市民文化提高妇女识字比率 B.商品经济颠覆男尊女卑观念C.棉纺织业促使女性收入提高 D.人口外迁导致性别比例失衡27.乾隆、嘉庆时期的学者奉顾炎武为考据学的开山大师,道光、咸丰时期的学者则推崇他的经世致用之学。

这一学风变化折射出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削弱 B.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松动C.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变化 D.清朝后期社会危机加剧28.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

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A.“中体西用”思想 B.基督教平等思想C.“大同社会”思想 D.“均贫富”的思想30.1936年,国民政府国家资源委员会拟定《中国工业发展三年计划》,并向德国借款三千万元法币,主要用于兴建冶金、电力、化工等厂矿。

此举A.开启了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B.借鉴了苏联经济发展的模式C.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 D.扭转了中国工业失衡的局面31.读图8,1957年中国农业经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的推动C.产业结构的优化 D.市场需求量的扩大32.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是特区实现“良政善治”的根本原因,是特区长治久安、繁荣稳定的“定海神针”和“压舱石”。

“一国两制”方针的前提是A.同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B.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C.原殖民国家势力必须退出特区D.特区享有司法、行政、外交等权利33.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佣一位舵手、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

”其意在A.实行间接的民主制度B.批评轮番而治的民主政治C.缩减雅典公民的人数D.确定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34.“最后,这一新政府并不是被人推翻了,而是像沙皇专制政权在3月时那样孤立无助地崩溃了。

”得出这一结论主要缘于A.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B.新政府没有让人民得到和平与土地C.军队忙于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D.俄国全部政权已归属苏维埃35.从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萧条,世界经济遭受到了重创,各国经济民族主义发展到妨碍了国际关系的程度。

“经济民族主义”体现在A.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C.各国实行关税壁垒政策D.法西斯势力抬头,世界局势紧张40.(25分)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和路易十五的时代,是属于两个国家的不同文明发展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交流可以想象有多么热烈。

那个时代,洛可可温婉华丽的时尚渗透于法国各个角落,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使中国人认识到我们不是世界的中心,将全新的观念带入了中国,而画师郎世宁更是留在中国服侍了三代皇帝,创造出了中西合璧的新画法。

而远在法国的布歇也在绘画中加入了中国风情,然而布歇笔下的中国元素却并非真实的中国风情,他所表现的美丽的充满爱情感性的世界,布歇其实并未到过中国,他们笔下的场景都只是洛可可画家们对异城风情的向往与想象。

那时的艺术作品还只是东西方文化的简单拼凑和泥合,是梦幻的,是似是而昨的,是虚构的。

那时的中西文化可以算是-种误读,因为距离遥远,极少数人来往于中西交流,种种限制导致中西方对彼此的认识不足,虽然这个过程充满了惊奇、冲突和再认识,但仍然是中西文化在相互交流的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摘编自《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之<东西对望>观后感》材料二其实,从历史上看,中国传统文化随着与西方的接触而全方位渗透入西方文化,甚至影响过西方文化的走向。

中国文化曾深刻影响西方文化,其影响有的甚至大于西方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影响。

这里讨论中国文化对西方的影响,取广义,主要谈谈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西方的广泛影响。

中国文化长期充满自信,近代以来的文化自卑有其历史和现实原因。

——摘编自《<东西对望>观后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成当时中西交流的因素。

( 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西方的广泛影响”,并分析中国近代以来文化自卑的原因。

(15分)(3)综上所述,从中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4分)41. (12分)中国共产党的入党誓词,是新党员在入党时对党和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同时也是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体现了我们党对党员的基本要求。

材料一王树声是在1926年2月13日入党的老党员,他入党时的誓词为:“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服从党的纪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严守秘密,誓不饭党。

”19 27年10月15日,毛泽东在鄄县水口村叶家祠堂主持了六名新党员的入党宣誓仪式。

他向新党员详细解释了入党誓词的意思:然后带着他们宣读入党誓词:“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从姐织.产守秘密,永不扳党。

”材料二中央党校延川实习团杨英杰等人在《共产党人》1940年第4期上发表《延川县禹居区三乡支部的特点、党负和干部》的工作通讯,提出:“新党员入党,应该给以仪式,入党的仪式,对于很多党负是起了不小的作用;应该宣誓,誓词如下:‘我宣誓:一、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二、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三、遵守党的纪律;四、不怕困难,永远为党工作;五、要作群众的模范;六、保守党的秘密;七、对党有信心;八、百折不挠,永不饭党。

谨誓。

’”材料三 1947年,中共冀南区党委组织部印制的入党志愿书内的入党整词为:‘我自愿立誓参加共产党,永远跟着共产党毛主席走,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个人的利益服从党的利益,坚决执行党的决议,通守觉的纪律.保守觉的秘密,遵守民主政府的法令、群众的决议,在任何情况下不怕困难与牺牲,为新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实现奋斗到底。

”材料四 1982年9月6日,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正式载入入党誓词。

其第一章第六条明确规定:“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誓词如下: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党的十三大至十七大通过的党章都沿用、重中了这一内容。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两个材料,概括指出不同历史时期入党誓词强调的内容侧重点及原因。

(12分)44.(15分)材料自科举制创立以来,科举考试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

由此,宋代从太学入手进行改革。

元丰二年(1079年)政府颁布《太学令》,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教育法规,重点是建立一套全面而严格的太学考试制度——“三合法”(外舍生、内设生、上舍生)。

《太学令》规定:“月一私试,岁一公试,补内舍生;间岁一舍试,补上舍生。

公试,外舍生入第一、第二等,升内舍;内舍生试入优平二等,升上舍。

皆参考所书行艺乃升”。

上舍上等,相当于科举及第,可由政府直接授以官职;上舍中等的,可以直接参加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场——-殿试:上舍下等的,可以直接参加科举考试的省试。

崇宁元年(1102年)地方官学也实行“三合法”。

崇宁三年宋朝廷决定废除科举考试制度,完全由太学和各地方官学按“三舍法”取士。

宣和三年(1121年)罢天下“三合法”,开封府及诸路并以科举取士,惟太学仍存三舍,却仅限于以它考试升选生员,到贡举之年,选送一部分合格生员参加札部省试。

北宋兴学和改革科举考试制度的改革虽然都只是探索,但共同点就是坚持把学校教育制度与科举考试制度紧密联系起来,坚持取才应本之于学校。

——摘编自《北宋太学教育改革研究》(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教育制度改革的特点。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教育制度改革的作用。

(6分)45.(15分)材料自法国殖民体系建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几个世纪以来,法国遵循传统的老殖民主义政策,对殖民地采取直接的统治方式。

二战后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和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戴高乐政府改变对殖民地的态度,推行“非殖民化”政策,承认法属殖民地的独立,并及时推出了“合作”政策,设法通过签订双边或多边协定,建立法国与新独立的法语非洲国家的合作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法国历届政府追随美国,孤立封锁中国,但是戴高乐政府支持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于1964年1月,同新中国正式建交,法国成为西方大国中第一个与新中国正式建交的国家。

此外,在与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上,戴高乐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积极而大胆的外交行动,1964年9月到10月,74岁的戴高乐又访问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等拉美十国,并与他们签订了一系列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大大加强了法国同拉美地区的联系。

一摘编自《戴高乐对第三世界国家外交政策的调整》(1)根据材料,概括戴高乐政府调整对第三世界国家外交政策的表现。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戴高乐政府对第三世界国家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影响。

(9分)46.(15分)材料于成龙,清朝第一廉吏。

少年时代,勤奋好学,熟读诗书。

22岁考中乡试副榜贡生,但迟迟未能走上仕途。

在正式成为省级大员之前,于成龙出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并先后在广西、四川、湖广等地历练。

难能可贵的是,他以高龄在基层任职,并没有丝毫心灰意冷,也没有打算做一个太平官,而是要做到“天理良心”。

清顺治十八年,于成龙第一次出仕,这一年他44岁,第一任官职是任广西罗城县知县。

罗城地处荒僻,族群关系复杂,民风强悍,务件十分艰苦。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于成龙兢兢业业,为民谋利、问民疾苦,设学校、兴教化,不久便取得成效。

一时间,罗城居民得以安居乐业,尽心于农耕。

他在做湖广黄州府同知时,将自己的积蓄赈济灾民并平定地方暴乱,尽管战事紧急,但他仍关心民众疾苦,严令禁止在正常赋税之外再行征收,禁止私自加派,由此民心大安。

清康熙十七年,于成龙被擢升为江防道员,操练水师,亦卓有成效。

在直隶巡抚任内,告诫州县,不许搜刮百姓,馈送长官,如有违反绝不宽宥。

赴任两江总督时,于成龙不像其他官员一样大张旗鼓,以示威严,而是与幼子共骑骡车一辆,悄悄入衙。

平日里,轻车简从.查访民间,革除积弊,通宵达旦地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