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区地下水监测与井网布设合理性分析
科尔沁区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措施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水利事业发展中心 028000【内容摘要】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排在世界第109位,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是修复地下水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
为全面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遏制地下水超采,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近几年,科尔沁区紧抓国家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机遇,多举措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本文首先全面阐述了科尔沁区超采区现状,其次分析了科尔沁区超采区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最后针对科尔沁区超采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科尔沁区超采区治理的对策建议,目的是为了促进科尔沁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献计献策。
【关键词】科尔沁区;节水农业;现状;问题及对策一、科尔沁区及科尔沁区超采区现状(一)科尔沁区基本情况1.地形地貌科尔沁区地处西辽河平原区,除局部地区为相对高差 5-10m 的风积沙丘外,一般地形起伏不明显,地势平坦,辽阔无垠。
地形总体趋势为西南高、东北低。
全区平均海拔高程为180m,地面高程最高为 224.2m,最低为 143.5m。
科尔沁城区范围内地面高程约 173-191m,最高处位于城区东南端前坨子北部沙丘处,最低处位于城区东部建华砖厂一带。
科尔沁区地貌形态简单,表现为堆积类型的地貌景观,全区沙地广布、河流改道与洼地纵横交错为其主要地貌特征。
除吐尔基山处有基岩出露外,地表均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
在河流两岸和丘间洼地多分布着冲积相的粉砂、细砂及少数砾石;部分丘间洼地还分布有河沼相的粘土、亚粘土、细砂及中砂;平原与阶地上部分布着大片风积砂层。
形成了沙丘、沙垅及沙沼。
科尔沁区地貌形态主要有低漫滩、冲积平原、流动半流动沙丘及固定沙丘四种类型。
2.环境气候科尔沁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气温适中。
年平均气温6.1°C,日照数3113小时,年平均降水量385.1毫米,春秋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13%-16%。
地下水监测存在问题及对策
地下水监测存在问题及对策摘要:水资源是一项事关社会生产生活全局的战略资源,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版块。
当前,我国地下水监测工作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但是受监测站分布不合理、经费与设备缺陷、监测项目单一等实际问题的影响,仍然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必须通过完善井网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强化监测项目水平等全面措施,助推地下水监测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地下水;监测;问题;对策1地下水监测的必要性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生产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与此同时,环境保护作为一项社会性的事务,也被纳入到了新时期重要的社会议题中来。
受技术水平、发展观念等历史条件的限制,我国很多地区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着以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现实情况,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这种情况所衍生出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地下水本身是自然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地下水的污染是这些环境问题中极具代表性的类型。
通常来说,工业污水的不合理排放是造成地下水大面积重要污染的动因,与此同时,来源于农业生产、社会生活的一系列被污染水源的渗入也使得地下水的状态不容乐观。
被污染的地下水不仅会失去原有的适用价值,也对人类健康造成着极大的威胁,特别是其中所存在的放射性物质、细菌等极有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性问题。
因此,做好地下水的监测工作,实现对地下水状态的准确把控,从而持续完善三废处理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2当前地下水监测的主要方法地下水监测有着较多的方式,不同的检测方法也有着不一样的效果,像监测设备既有一体式,也有分体式。
近几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一种将传感器、储存器和电源一体化的设备也在地下水监测中开始应用。
具体来说,当前地下水监测的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方面:其一,连续多通道管监测井。
连续多通道管监测井就是采用多个通道的连续多通道管,经过分层填硕和分层止水等步骤建成的地下水多层监测井。
其二,WestbayMP采样系统监测井。
【HJ164-2020】地下水环境监测点布设原则、要求和方法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164-2020)最新规定:4 地下水环境监测点布设4.1 监测点布设原则4.1.1 监测点总体上能反映监测区域内的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
4.1.2 监测点不宜变动,尽可能保持地下水监测数据的连续性。
4.1.3 综合考虑监测井成井方法、当前科技发展和监测技术水平等因素,考虑实际采样的可行性,使地下水监测点布设切实可行。
4.1.4 定期(如每5 年)对地下水质监测网的运行状况进行一次调查评价,根据最新情况对地下水质监测网进行优化调整。
4.2 监测点布设要求4.2.1 对于面积较大的监测区域,沿地下水流向为主与垂直地下水流向为辅相结合布设监测点;对同一个水文地质单元,可根据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布设控制性监测点。
地下水存在多个含水层时,监测井应为层位明确的分层监测井。
4.2.2 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的监测点布设,以开采层为监测重点;存在多个含水层时,应在与目标含水层存在水力联系的含水层中布设监测点,并将与地下水存在水力联系的地表水纳入监测。
4.2.3 对地下水构成影响较大的区域,如化学品生产企业以及工业集聚区在地下水污染源的上游、中心、两侧及下游区分别布设监测点;尾矿库、危险废物处置场和垃圾填埋场等区域在地下水污染源的上游、两侧及下游分别布设监测点,以评估地下水的污染状况。
污染源位于地下水水源补给区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密地下水监测点。
4.2.4 污染源周边地下水监测以浅层地下水为主,如浅层地下水已被污染且下游存在地下水饮用水源地,需增加主开采层地下水的监测点。
4.2.5 岩溶区监测点的布设重点在于追踪地下暗河出入口和主要含水层,按地下河系统径流网形状和规模布设监测点,在主管道与支管道间的补给、径流区适当布设监测点,在重大或潜在的污染源分布区适当加密地下水监测点。
4.2.6 裂隙发育区的监测点尽量布设在相互连通的裂隙网络上。
4.2.7 可以选用已有的民井和生产井或泉点作为地下水监测点,但须满足地下水监测设计的要求。
地下水污染监测井布设及其优化模型研究
地下水污染监测井布设及其优化模型研究作者:于娜程晓波王波来源:《智富时代》2015年第06期【摘要】地下水监测点的布设以及监测网优化就是要最少的投入最大化地获得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地下水动态信息。
一个高效的监测网,不仅能够提供动态实时的地下水信息,而且可以为地下水环境的科学研究提供可靠来源,故地下水监测网布局的合理与否意义重大。
本文主要分析了不同国家地下水监测点布设以及监测网现状,以及对不同优化布点方法进行分析对比,得出不同监测区域在进行优化布点时,可以根据区域本身的特征合理选择优化布点方法。
【关键词】地下水;监测井;布设;优化一、引言地下水虽属可再生资源,但由于其更新和自净缓慢,且流动方向难以预测,所以一旦被污染,与地表水相比,造成的环境与生态破坏,往往长时间难以逆转(通常要持续30年以上)。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地下水都遭到了严重的污染,这类地区往往都没有被监测网所覆盖,即使监测网已经覆盖的地区,在监测井点的布置上大多根据传统经验,依据水文地质部门调查的监测区地下水类型和水文地质单元的分区情况布设监测井,以保证监测资料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但这种按经验布设的地下水监测井多为定性布井,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且控制性和代表性不强。
这样很容易造成,有些监测区域存在冗余井,有些监测区则监测井密度不够,监测信息缺失,缺乏对监测井科学性和完整性的评价。
因此,对地下水污染监测井的布设及其优化设计,可以在不降低监测精度和不影响评价风险的前提下,用最少的监测井来最大化的获取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地下水动态信息,以及用最省的费用达到最优的监测目的。
二、国内外监测井的布设监测井的布设根据不同监测调查种类,布点方法各异。
重要的是能够在总体和宏观上应能控制不同的水文地质单元,须能反映所在区域地下水系的环境质量状况。
地下水监测井应该布设背景监测井、污染控制井、污染扩散井,井点密度一般不少于每一百平方千米0.1眼井,每个县至少应有1~2眼井,平原(含盆地)地区一般为每一百平方千米0.2眼井,重要水源地或污染严重地区应当加密,沙漠区、山丘区、岩溶山区等可根据需要,选择典型代表区布设监测点。
地下水污染监测井布设及其优化模型
系统动力学
建立地下水污染系统模型 ,模拟不同因素对水质的 影响,优化监测井布局。
基于统计的优化模型
主成分分析
01
通过对地下水污染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
指导监测井布设。
回归分析
02
建立监测井布设与地下水污染之间的回归模型,确定最优的监
地下水污染监测井布设及其优化模
型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地下水污染监测井布设概述 • 地下水污染监测井布设的优化模型 • 地下水污染监测井布设的影响因素分析 • 地下水污染监测井布设的实践应用 • 地下水污染监测井布设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 研究结论与展望
01
地下水污染监测井布设概述
Chapter
智能化与自动化
未来地下水污染监测将更加依赖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无人值守、自动 采集、自动分析等将成为主流,大大提高监测效率。
03
多要素综合监测
针对地下水污染的复杂性,未来将更加注重多要素的综合监测,如水位
、水温、水质、微生物等,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地下水状况。
未来挑战和应对策略
高精度需求与技术难 度
随着人们对地下水污染监测精度 的要求不断提高,技术难度也在 逐渐加大。为应对这一挑战,需 要加强技术研发,不断提升设备 的精准度和稳定性。
实施效果
通过监测和分析,该地区成功地确定了污染源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并制定了有效的治理方案,有效地保护了地下水资源。
05
地下水污染监测井布设的未来 发展趋势和挑战
Chapter
未来发展趋势
01 02
监测技术提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地下水污染监测技术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新 型监测设备将更具有实时性、精准性和稳定性,能够更好地满足监测需 求。
科尔沁区供水工程水源井设计
1
1 .1
设计依据, 原则
设计依据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G B5 749 - 2006) � �村镇给水防 治站 对科尔 沁区 地下水 取样 化验分
技术规范� SL 310 - 2 004� �机井技术 规范� ( SL25 6-2 000 )� �通
辽县农牧 业 供水 水 文 地质 勘 察 报 告 � ( 吉 林 省 地质 局 19 78. � � 值在 7.0 9 .0 之间, 其中大部分 地区在 7.5 8.5 之间.矿 化 12 )� � � 度在 0.2 3.0 克 / 升之间, 其中大部分在 0.5 1.0 克 /升之间. 1.2 设计原则 ( 1 ) 充分利用现有水源, 合理开发新水源 , 有效保护水源; ( 2) 因地制宜, 合理布局; ( 3) 技术可行, 运行可靠, 管理方便, 经济合理; 科尔沁区饮用水水质直接关系到人民的 身体健康, 根据 卫 生部 19 8 5年颁 布的 �生活用水水质标准� 与已有钻 孔资料科 尔 沁区水质检测报告单水质分析比较, 70 米以下的深层地下 水水 质满足饮用水标准 G B /T148 98 标准, 可作为 生活饮用水水源.
5 .1 井深确定 在科尔沁区已建供 水工 程中, 都是 打 120 m 深 供水 井, 提 取中部中细砂含水层 的水.影 响井深 的因 素为含 水层 结构特
( 2) 当单一水源水量不 能满足 要求时, 可采 取多水 源或 调 征, 水质情况及经 济技术 条件 等.各供 水层 地层剖 面表 明, 在 蓄等措施. � 0 c m 左 右的亚砂土 弱透水 层 埋深 60 80 m 左右存在一层厚 5 ( 3) 符合当地水资源统 一规划 管理的 要求, 并按照 优质 水 源优先保证生活 用水 的原 则, 合 理 安排 与其 它 用水 之间 的 关 系. 科尔沁区 无稳定 地表水 水源, 且无调 蓄工程, 故 人饮工 程 设计采用水质良好的深层地下水作为供水水 源, 结合当地实 际 透镜体, 渗透系数 7 m /d, 为其下部分的含水层提供良好的天然 屏障, 为确保本工程能够长期稳定提供优质水源 . 参照科尔沁区钻孔柱状资料及实地踏察 , 一 要考虑含水 层 0m . 岩性; 二要考虑经济因素, 依此确定井深为 12
地下水污染监测井的布设方案探析
地下水污染监测井的布设方案探析作者:刘桂环来源:《硅谷》2014年第23期摘要地下水污染监测井的布设可有效的保护我国地下水资源。
由于工业、建筑业等多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应在该过程中构建完整的地下水污染监控方案。
地下水流动缓慢,且流程不固定,因此其污染问题值得关注,本文以宁夏地区作为分析对象,由于其地形复杂,污染较为严重,因此地下水监测井的布设十分必要。
而根据文章分析,污染源的分布与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扩散形式是布设的主要原则。
文章具体阐述了该地区的地质状况,并分析了地下水监测井的布设原则和过程。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监测井;布设方案中图分类号:X8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23-0095-02目前,我国地下水的污染较为严重,因此监测井的布设十分不要。
地下水对农田灌溉等具有积极作用,尤其是对于一些偏远的山区,监测网布尚未形成,无法实现连续监测,并且收地质水文条件的影响,这些地区的监测网建设较困难。
因此,应加大我国地下水资源的监测井建设,降低其污染。
1 我国地下水监测井布设的影响条件和布设原则1)我国地下水监测井布设的影响条件。
以宁夏地区某县城作为分析对象。
对地下水监测井布设的其它影响因素还包括场区地貌、含水岩组的水力联系和补迳排条件。
场区地貌方面:该场区主要由细砂岩、泥质灰岩和泥岩组成。
主要取水位置为松散岩类与碎屑孔隙含水层。
出水能力偏低,水层厚度介于3 m到10 m 之间。
另外,该场区常年降水较少,因此场区气候条件是其地下水监测的主要影响因素。
水力联系方面:该场区松散岩类含水层与碎屑孔隙含水层之间缺少隔水层,水头分布较为统一和流畅,实际上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统一含水层。
补迳排条件方面:大气降水是其主要地下水补给来源,上覆粉质粘土层影响了其接受补给能力较弱。
单井涌水量低于30 m3/d。
并且地下水深度受到地势低洼的影响。
地下水水位动态随着降水量,地表组成成分的变化其变幅较大,流动方向为东北至西南。
地下水污染监测井布设及其优化模型
汇报人: 2023-12-31
目录
• 引言 • 地下水污染监测井布设基础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下水污染监测井优化模型 • 地下水污染监测井布设实例分
析 • 地下水污染监测井布设建议与
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地下水是重要的水资源,但在工业化 和城市化进程中,地下水污染问题日 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 威胁。
科学性
监测井布设应遵循科学原 理,根据地下水流向、流 速等因素进行合理布局。
经济性
监测井布设应考虑成本效 益,在满足监测需求的前 提下尽量减少布设数量和 费用。
监测井布设影响因素
地下水流向与流速
地下水流向和流速决定了污染物 扩散的方向和速度,影响监测井
布设。
地质条件
地质构造、土壤类型、地下水位等 因素影响地下水污染物的迁移和扩 散,需考虑地质条件对监测井布设 的影响。
监测井数量确定
根据监测区域的大小、污染程度等因素,合理确 定监测井的数量,以满足监测精度和覆盖范围的 要求。
研究展望
监测技术改进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可以探索更加先进、高效的地下水污染监测 技术,提高监测精度和效率。
模型优化
进一步优化地下水污染监测井的布设模型,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和 适用性,为实际布设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根据评估结果,对最优方案进行 优化调整,提出更加合理的监测 井布设建议。
05
地下水污染监测井布设建议与 展望
布设建议
1 2 3
监测井位置选择
根据地下水流向、污染源分布、地质条件等因素 ,合理选择监测井的位置,确保能够全面反映地 下水污染状况。
监测井深度确定
科尔沁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2 0 1 5 年 第2 6 期l 科技创新与应用
科尔沁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郭 立 秋 Biblioteka ( 科 尔沁 区水 资 源 管理 办公 室 , 内蒙 古 通 辽 0 2 8 0 0 0 ) 摘 要: 文章 结 合 当地 水 资 源状 况 , 介 绍 了科 尔沁 区实行 最 严格 水 资源 管理 制 度 主要 的做 法分 析 存在 问题 , 提 出相 关 对 策建议 。 关键词: 水 资 源管 理 ; 管 理制 度 ; 对 策 法》 、 《 科 尔 沁 区机 电井 管 理办 法 》 等政 策 法 规文 件 , 填 补 了地 方行 政 法 规 的空 白 , 细 化 了法 律 法 规 的具 体 实 施 方案 。利 用 电视 、 媒体 、 网 络 和手 机 信 息平 台发 布水 资 源管 理 宣传 口号 。 在科 尔 沁 区上 下 营造 良好 的舆 论 氛 围 。 强 化 了 社会 舆论 监 督 , 完 善 了公 众 参 与机 制 。 提 高 了实行 最 严 格水 资 源 管 理制 度 的可操 作 性 , 初 步 实 现 了严 密 、 精细 、 系统 、 完善的管理体 系。 3 . 3 严格 管 理措 施 最严 格 水 资源 管 理 制度 提 出 了 比以往 更 严 格 的管 理 措 施 , 制 定 1基本 概 况 科尔沁区“ 十二五” 水 资 源 可 持 续 利 用 与保 护 规 划 》 、 《 科 尔 沁 区 科 尔 沁 区是 通 辽 市政 治 、 经济 、 文化 、 交 通 中心 。 地 处 西辽 河 、 教 了《 。 强 化 水 资 源统 一调 度 。 严 格 制定 和 完善 水 资 来 河 冲积 平 原 中部 , 第 四系 松 散 积 层 深 厚 , 第 四系 地 下 水 储 存 资 源 节 水 型社 会 建设 规划 》 应急调度预案和调度计划 , 制定 了《 科尔沁区城 区应急 丰富, 浅层水为 5 4亿立方米 , 中层水为 1 3 2 亿 立方 米 , 具有很大 的 源调度方案 、 调节 能 力 。 境 内较 大 的河 流 有西 辽 河 和 清河 。 过 去 流量 较 大 , 洪 涝 比 预 案》 、 《 通辽 市莫力庙水库分洪 渠入分洪闸扩建工程 防汛 预案》 、 小塔子水库应急度汛预案》 等。严格取水 审批制度 , 在超采 区暂停 较严重 , 自上游洪山水库建成后 , 西辽河和清河水量逐年减少 , 现已 《 断 流 。水 库 三座 , 其 中 大型 水 库 1 座, 中型 水 库 2座 , 由于 连 续 多年 审批建设项 目新增取水 , 对超计划及定额标 准的用水单位 , 依法核 对用 水 大 户 实行 重 点考 核 。 干旱少雨 , 河流 断流 , 目前 3座 水 库 均 已 干 枯 , 多 年 平 均 降 水 量 为 减 取 水 量 , 3 . 4 落 实 责任 主 体 3 5 0毫米 , 多年平均水资源量 4 . 3 8亿立方米 , 可开采量 4 . 1 3 亿 立方 建 立水 资 源 管理 责 任 和考 核 制度 。 最 严 格水 资 源 管理 制 度进 一 米。 . 地下 水 已成 为本 地 区工 农 牧 业 及 城 市 供 水 的 唯一 可 靠 的供 水 步 明确 了各 级 地 方人 民政 府 、 用 水 户 和社 会 的责 任 。科 尔 沁 区 已建 考 核 结果 作 为政 府 领 导 干部 和相 关 企 业负 责 水源 , 截 止 目前 为 止 , 共 有 机 电井 1 6 5 2 4眼 , 其中农业井 1 6 2 0 3眼 , 立 了完 善 的 考核 机 制 。 工业及城市 自备井 3 2 1 眼 。因超量开采地下水 , 已出现大 面积超采 人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区, 根 据 地 下水 水 质 化 验资 料 表 明 , 浅 层 地 下 水不 同程 度 存 在 污染 , 3 . 5大 力 推进 节 约用 水 通过宣传 , 在全社会确定水危机 、 水忧患意识 , 发动全体市民共 随着地下水位的降低 面积 的扩大 , 周围一些 污染物及有害物质也随 着 地 下 水 位 的下 降 , 向 超 采 区 的 中 心 汇集 , 加 重 超 采 区 的 地 下 水 污 同参与 节 水行 动 。 在 工业 用 水 方 面 , 鼓 励 企 业加 大 技改 投 入 , 采用 先 进 节水 设 备 、 工艺, 推广循环利用、 废水 利 用 、 中水 回用 , 不 断 提高 水 染。 2严 格 执 行 水 资源 管 理 “ 三 条 红线 ” 控 制 资源利用效率, 不断 降低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量 。鼓励企业建立节 约 用水 制 度 , 实行 奖 罚 机制 , 以规 章 制度 规 范职 工 节水 意 识 。 在 全 区 2 . 1用 水 总量 控 制 2 0 1 4年度计划取水总量控制指标为 6 . 8 3 亿立方米。科尔沁 区 范围 内开展先进性节水单位评选活动 , 并予以相应奖励 , 以点带 面 实 际用水总量为 6 . 1 7 6 6亿立方米 , 其中地下水为 6 . 1 2 9 1 亿立方米 , 使 工业 用 水 户都 能 够 主动 、 自发 的参 与 到 节水 行 动 中来 。 地表水为 0 . 0 4 7 5 亿立方米。其 中, 一产用水 4 . 4 9 9 2亿立方米 , 二产 4 存 在 问题 用水 1 . 1 9 2 8立 方 米 ,三 产 用 水 0 . 1 0 6 0亿 立 方 米 ,城 镇 生 活 用 水 4 . 1水 资 源短 缺 制 约地 方 经 济发 展 0 . 3 2 6 1 亿立方米 , 生 态用 水 0 . 0 5 2 5亿 立方 米 。 全 区用 水 总 量 6 . 1 7亿 立方 米 , 而水资源量为 4 . 3 8 亿立方米 , 超 2 . 2万 元 工业 增 加 值用 水 量 控 制 目标 完成 情 况 采 1 . 7 9 亿 立方 米 , 水 资 源量 的短 缺 限制 科尔 沁 区 发展 。 2 0 1 4年万元工业增加值控制指标为 3 7 立方米万元 。科尔沁区 4 . 2水资源管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工业用水量为 0 . 8 5 0 0亿立方米 , 万元工业增加值 2 4 8 . 1 1 亿元 。 万元 按水法和水法规规定 , 水 资源费专项用 于水资源的节约 、 保护 、 工 业 增 加 值取 水 量 为 3 4 . 2 5 立 方 米/ 万元。 管 理 和水 资 源 的合 理 开发 。 但 地 方政 府 对水 资 源 管理 投 入 只有 办 公 经费。 2 . 3农 田灌 溉 水 有 效 利 用系 数 控制 目标 完成 情 况 2 0 1 4年农 田灌 溉水 有 效 利用 系数 年 度控 制 目标为 0 . 6 1 。 科 尔 沁 4 . 3农 业 面 源 污染 控制 难 度 大 区农 业 节 水灌 溉 投 入 很 大 , 喷灌 0 . 3 万亩 , 管灌 1 5 7万亩 , 滴灌 3 3 万 化肥 、 农 药 等 污染 物 通 过农 田排 水 及地 表 径 流 等方 式 进 入 地 下 亩 节水效率较大 , 根据莫力庙灌 区节水灌溉试验并结合本区实际 水 , 使地下水不同成度地受到污染 , 使水环境受 到破坏。 测算推求 , 农 田灌溉 水 有 效 利用 系 数 为 0 . 7 0 。 4 . 4 水资 源 调度 和 供水 方 式较 为粗 放 2 . 4 水 功 能 区纳 污 控 制 指标 科 尔 沁 区水 资 源 还未 实 行 统 一 调 度 , 科学配置 , 分 质 供水 , 对 不 2 0 1 4年列 入 国家 和 自治 区监 测 范 围 的水 功 能 区个 数 为 2 个, 因 同需求 用 水 , 没 能 实行 按 质供 水 , 降低 了供 水 效率 。 河流断流 , 没 有水 质监 测 化 验数 据 。 5对 策 措施 3 主要 做 法 5 . 1开展 水 资 源开 发 利用 总 体 规划 3 . 1 明确 管 理 目标 对水 资 源开 发 、 利用 、 治理 、 配置节约 、 保 护 等 各方 面进 行 综 合 为 加 强水 资 源 的 “ 三条红 线” 控 制管理 , 通 辽 市 政 府 将 用 水 总 考虑币 B 科学规划 , 制定科尔沁区地下水评价和水资源综合规划 。解 量、 用水效率 、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指标分解到各旗、 县、 区。 科尔 决 当 前 的缺 水 问题 和 今 后 的缺 水 问 题 , 必 须 开源 节 流 。新 建 引 水 调 沁区根据分配指标及各用水户实际情况 , 具体分 配到乡镇及工矿企 水 工 程 , 尤其在超采 区, 要继续实施 “ 以井 保 丰 , 河 库补 源 ” 的方针 , 事业及个体用水户 , 做到合理分配 , 优化配置 。 水资源管理工作从定 最大 限度 的利用地表水灌 溉和利用低洼地块进行 引洪人工 回灌地 性 管 理 走 向定 量 管 理 的科 学 轨 道 。 水 资源 管 理更 加 明 晰化 、 定量化。 下水 , 对增加城区水 源地地下水可开采量和改善 当前地下水超采状 新 改 扩 建 项 目均 实 行 最严 格 的审 批 管理 制 度 , 并 需 向水 行 政 主 管部 况 具 有 重要 作 用 。 门 提 交水 资 源 论证 或水 平衡 测 试 相 关 材 料 ,经 审 查 批 准 后 方 可 取 5 . 2 大力 推 进 节约 用 水 水。 用水 总 量控 制 方 面 ,新 建 改 建 扩 建项 目要 进行 水 资 源 论 证 , 从 3 . 2建 立 制度 体 系 源 头 上控 制 区域取 用 水 总 量 。对 超 采 区 、 严 重 超 采 区 暂停 审 批 建 设 根 据 国家 现 有 法 律 法 规 和 相 关 政 策 , 科 尔 沁 区 政府 已 出 台 《 科 项 目新增 取 水 , 全 面 加强 节 约 用水 管理 , 推行节水“ 三同时” 制度 , 鼓 尔沁 区实 行最 严 格 水 资 源 管理 实 施 意 见 》 、 《 科 尔沁 区实 行 最严 格 水 励 企 业 开发 节水 技 术 改造 , 提 高生 产 用 水 利 用率 ,
科尔沁区地下水水质污染分析
内蒙古水利
2 013 年第 4 期 ( 总第 14 6 期)
�水文水资源� 科 尔 沁 区 地 下 水 水 质污 染 分 析
� � , �� , �� , ���
( 通辽市水文勘测局, 000) 内蒙古 科尔沁 02 8
� � � � � 摘 要� � � � �� � 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关键词 � � � �� �; ��; ��
矿化度大于 1 000 m g/L 属高矿化度水, 人类生活 和工农业生产一般都要求用低矿化度 水� 矿化度 过 高, 不仅不利于作物生长, 而且会使土壤盐渍化 �
������������������������������������������������ 00 g/m 2 土工布反滤� m, D N600 排水钢管壁厚 9 m m � 受水泵自身运行条件 层, 垫层下设 4 小湖现有进水口涵管为 D N8 00 混凝土管道, 出口 限制, 当湖区水位高于水泵的工作水位时, 水泵方可正 闸门已经损坏, 不能达到调节进水流量的作用, 现已拆 常工作 , 低于此水位, 不能满足水泵运行条件, 水泵无 除 �为实现小湖与中湖水体连通 , 在中湖与小湖堤道 法工作 � 中间修建栈桥 1 座, 即实现两湖水体连通, 又能满足湖 区整体景观需要� 新建栈桥长 10 m , 桥宽 5 m , 桥高 4 m, � , 单孔桥 桥板为防腐木板 桥墩为重力式浆砌石桥 墩� 为实现湖区内浊水排出, 在大湖湖区临河侧下游 新建排水泵站 1 处, 泵站设计 流量 1 m 3 /s , 扬 程 4.4 m, 100 - 4 .4 - 75 型 功率 75 k W �排水泵为 600W QZ4 , D N8 00 , D N600 �泵站 潜污泵 水泵进口口径 出口口径
通辽市中部平原区地下水超采区监测治理思路探索
区域治理调查与发现通辽市中部平原区地下水超采区监测治理思路探索张小利1 牛永红2 孙义奎3 张鹏凯41.库伦旗不动产登记局,内蒙古 通辽 0282002.科尔沁区河道管理所,内蒙古 通辽 0280003.通辽市辽河供水管理处,内蒙古 通辽 0280004.通辽市台河口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处,内蒙古 通辽 028000摘要:本文主要探讨科尔沁区超采区监测、治理的一些思路。
关键词:超采区;监测;治理一、中部平原区地下水超采状况科尔沁区位于通辽市中部平原区,面积3212km2。
该区域水源井密度较大,除了遍布农业取水井外,还分布着电厂、热电厂水源地、城市饮用水水源及部分工业水源地等大型水源地,平均开采模数15万m3/ km2·a。
经过近几十年大规模集中开采,形成了以主城区为中心2500km2的超采区,致使地下水接受降水入渗补给能力降低,涵养水资源能力明显下降,农业面源、工业生活排污 线源等造成地下水污染压力逐年加大;水环境和生态环境面临较大的压力[1]。
二、地下水监测设施存在问题1地下水监测工作现状目前,科尔沁区国投建设的地下水监测设施十分有限,绝大多数监测井使用民用井和生产井,监测手段比较落后,大多使用测绳测量。
监测井网控制范围小,监测井网结构不太合理,重点地区、重点城市的地下水监测密度和精度不够,监测信息自动采集传输系统尚未健全,严重制约了该区域地下水监测和保护工作的健康发展。
2超采区地下水监测网监测思路应该加大地下水动态监测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对重要水源地所在的超采区进行重点监测;浅层水、深层水、浅深层混合水同步监测;水质、水位、水量同步监测;普通井、重点井、统测井、特殊监测井统筹布局、综合监测。
由地下水监测部门安排专职技术人员,配备专用设备对统测井巡行监测;普通井、重点井自动监测上传数据[2]。
三、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思路1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减少农业用水量本超采区农业地下水灌溉用水量平均为200m3/亩以上,还有压缩空间。
通辽科尔沁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
0引言
通辽市科尔沁地区是我国东北地区西辽河平原中最重要地区之一,是内蒙古东部的政治、文化、经济、 交通中心,是一个以工农业为主导,工、农、林、牧业共同发展的地区。随着各项事业的发展及经济的繁荣, 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2008 年以来,因气候干旱,在地表水体上游修建的水库,使区内各地表水体 的流量逐年减少 ,地表水体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也在减少[1-4]。因此地下水就成为通辽科尔沁地区用水的 主要供水水源。有效地支撑了该区经济及社会的发展。随着该区经济不断发展 ,区内地下水水质也发生 了一定的变化 ,地下水中各指标组分都有不同程度的超标 ,地下水咸化现象也不断出现[4-6] ,已经威胁到当 地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因此 ,对地下水化学特征和分布规律的研究对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利用数学统计方法[18- 分 20] 析地下水中主要离子特征 , 构建地下水中主要离子间相关系数矩阵,分析地下水水化 学组分特征 ;利用离子系数比[18]方法判断地下水水化学成 分的来源和形成过程 ;为研究通辽市科尔沁地区地下水水 化学特征 ,依托《西辽河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项目 , 在研究区内采集的 76 组地下水样品,样品按 2 个/100 km2 采取,每个样品间隔 10 km,采样深度为 10~30 m 地下水潜 水,采样点分布情况如图 1 所示。进行测试分析。其中 pH 值采用 SD150 便携式多参数测定仪现场测定,其他水质组 分数据包括水质全分析等 35 项无机指标均为国土资源部 东北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测试所得。
水化学特征研究主要包括地下水化学成分及其在天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发生的变 化,研究地下水化学特征在时空分布规律、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是地下水水化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一些国 内外专家学者对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水质特征也有一定深入研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如描述性统计分析、相 关分析方法[7-13]、因子分析方法[8,14-16]、模糊数学方法[17-20]、灰色聚类[19-20]等方法对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的研 究。围绕着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国内许多学者和专家在通辽市地区地下水方面也作了较深入的研究。畅利 毛等[1]对通辽市的地下水质量问题进行了研究,利用 1986、1996、2006 年的地下水监测资料对通辽市及其周 边地区地下水进行分别质量评价和对比,说明 1986─2006 年通辽市地区的水质质量变化情况。朝伦巴根 等[2]对通辽地区 1990 年 3 月、1990 年 7 月、1991 年 3 月和 1991 年 7 月 4 个时期水质资料进行了模糊综合评判 和灰色关联分析,用 2 种方法对通辽地区的地下水进行了水质综合评价,得出结论通辽地区地下水中多数有 害溶质不超标,少数溶质严重超标。
地下水动态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地下水动态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地下水动态监测的重要性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地下水动态监测是实时掌握地下水位、水质等重要参数变化情况的重要手段,在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地下水动态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地下水资源的变化趋势,预测未来发展方向,为科学合理地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数据支持。
地下水动态监测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下水动态监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地下水资源的现状和变化趋势,为地下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利用提供可靠依据;通过监测地下水位和水质参数,可以及时掌握地下水资...2. 正文2.1 地下水动态监测存在的问题地下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水源之一,对地下水进行动态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地下水的变化情况,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地下水动态监测也存在一些问题:监测站点分布不均衡也是地下水动态监测存在的问题之一。
由于监测站点的设置不合理或分布不均衡,导致监测数据的不全面性和准确性,影响了对地下水资源的全面了解和有效监测。
地下水动态监测中数据分析和预警机制不完善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缺乏完善的数据分析和预警机制,使得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受到一定的局限,难以及时发现地下水的异常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技术研究和应用,优化监测站点布局,提高监测精度,建立完善的数据分析和预警机制,以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2 对策一:监测技术不够先进地下水动态监测技术的不够先进是影响监测工作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当前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地下水动态监测技术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目前,传统的监测方法主要依靠人工测量和仪器监控,存在着监测精度不高、监测范围有限等问题。
为了解决监测技术不够先进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
应积极引入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如遥感监测、地下水位自动监测系统等,提高监测的精准度和实时性。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站网布设浅析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站网布设浅析高志【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地下水开发技术提高,人类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程度不断加大,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已经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地质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开展地下水监测,认识和掌握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制订合理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措施.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是我国第一次针对地下水监测的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工程,开创了水利部、国土资源部两部协同建设地下水监测工程的新机制.监测站网布设是本工程项目的基础,通过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站网布设原则和要求,解决站网布设技术问题.【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2(034)005【总页数】2页(P83-84)【关键词】地下水监测;站网布设;浅析【作者】高志【作者单位】陕西省地下水管理监测局,陕西西安71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75.9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是由水利部和国土资源部两部联合编制的全国范围的地下水监测工程项目,开创了两部协同建设大型工程项目的新机制。
通过本工程建设,建立科学、合理、完整的全国地下水自动监测网,加快地下水监测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服务系统的现代化建设步伐。
2010年11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项目建议书》,并要求两部联合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上报发改委审批。
2011年11月17日,水利部和国土资源部在北京联合召开专家评审会议,对《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评审,这是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稳步推进过程中的又一进展。
监测站网是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的基础。
经过50多 a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地下水监测站网体系。
水利部门以抗旱、水资源管理为主要目的建立了为农业灌溉服务的监测网络,主要监测农村浅层地下水。
大部分分布在我国北方平原区,南方有些地区甚至还未开展地下水监测工作。
北方地下水开发利用较高地区站网密度基本能够达到区域控制要求,而在重点区域密度仍然较低;南方大部分地区站网密度不能满足区域控制的要求。
对地下水监测有关问题的分析与思考宫锦莉
对地下水监测有关问题的分析与思考宫锦莉发布时间:2022-02-25T01:01:39.681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30期作者:宫锦莉[导读] 我国自然资源种类繁多,资源丰富,但是人均占有率却比较低彬州市水资源工作站陕西省彬州市 713500摘要:我国自然资源种类繁多,资源丰富,但是人均占有率却比较低,作为自然界的基本水体和连接其他水体的重要纽带。
然而,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世界范围内的很多河流正面临着诸如水量衰减、水位下降、河道萎缩、与地下水脱节、水质恶化和生态退化等多方面的威胁,这给河流社会和生态服务等功能的正常发挥带来巨大挑战,从而正引起广泛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地下水;监测;问题引言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水量交换过程复杂且难以确定,其中,作为地表水的河流与地下水之间的水量交换过程更为复杂,该过程受多要素影响,河床沉积物、河床形态等河流地形地貌因素,上游来水、降水量分布等水文气象因素,含水层渗透系数、孔隙度等水文地质因素共同构成了河流之间与地下水的水量交换影响因素,多因素影响下的水量交换过程其交换量计算往往具有不同时空尺度下的不确定性。
地下水在我国省水资源中占有重要位置。
因此加强地下水监测工作,搞好地下水监测管理、提高开发利用研究工作力度,刻不容缓。
1地下水监测管理存在的问题首先是管理体制不顺畅。
全省地下水管理由省水利厅水资源处负责,省水文局负责资料收集、分析处理、资料整编刊印,但各市水利、水文部门地下水监测管理不一致。
地下水监测业务管理水文系统也存在体制问题,只设有独立的地下水监测中心,设有水资源科的局则由水资源科管,其他局由水情科、勘测室或水保科代管。
其次是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维护费用无保障。
目前地下水自动监测系统的维护与运行经费尚无固定来源,地下水维护经费的拨付不固定,地下水系统的维护经费主要为各市局自筹。
运维经费来源不固定、不稳定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地下水自动监测管理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对地下水自动监测系统的持续、有效发展非常不利。
对地下水监测有关问题分析与思考
对地下水监测有关问题分析与思考发布时间:2021-06-08T15:02:50.40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作者:甘敏斐[导读] 摘要: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供水水源,是维护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影响因子,其作用无可替代。
昌吉州水资源管理中心新疆 831100摘要: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供水水源,是维护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影响因子,其作用无可替代。
受我国自然地理、气候特征和人类活动影响,目前我国还存在着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受损等主要水问题,加强地下水监测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中央重要治水思路,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等必然要求,所以探讨与研究目前地下水监测有关问题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关键词:地下水;监测;问题;对策1地下水监测存在的问题1.1监测站网体系不完善已建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布站主要以水文地质单元为基础,主要集中在地下水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地区进行布设,对一般地区布设密度较低或未布设,未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进行统筹布设。
随着加强县级行政单元水资源管理需要,以及对超采区、生态补水区、生态脆弱区等区域加强水利行业强监管需要,已建的监测站网已不能完全满足新的需求,需要在监测空白区、监测站网密度不足地区补充建设。
1.2监测仪器设备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进一步提高在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推广应用的一体化水位监测仪器设备,具有体积小、占地少、功耗低、易维护、不易被破坏等优点,较以前应用的分体式监测仪器设备应该说有明显进步,为我国地下水监测仪器设备技术进步做出了贡献。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也暴露出部分型号设备稳定性、可靠性较差,温漂与时漂较大;在公网信号较弱地区和2G信号维护不及时地区,出现通信不畅,数据到报率较低;在高寒、高温高湿地区,电池使用寿命较短等问题。
1.3面向应用主题的产品比较缺乏已建的地下水应用系统,主要根据地下水一般的业务流程和生产需要,开发了相应的软件,形成了一定的数据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积 2 .8 5万h m 2 �地表径流逐年减少, 现己枯竭� 科尔沁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4.4 4亿 m 3, 2 011 年总用水量 7.12 亿 m 3 , 超采 2 .68 亿 m 3 , 现状开发水 资源以地下水为主 , 占用水总量 100% , 地下水开采系 数 K > 1.2 , 属重度超采区� 超采区面积 2 8 10 k m 2 , 占 7.5% � 该区总面积的 8 从科尔沁区水资源评价分析情况看, 未来缺水己 成定局 �当务之急是建设和完善地下水监测网络 , 通 过全方位对地下水水位 , 水量 , 水质的监测, 保证水资 源开发利用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 发挥最大经济5 眼, 并配套降水量, 蒸发 其它月为每 5 d 监测 1 次的井共 40 眼 � 统测井为每 7 月 2 6 日, 12 月 2 6 日监测的井, 年 3 月 2 6 日, 共21 眼� � �� � 地下水水温的变化有 2 种情况 : 一是随着深度增 加而水温下降 ; 二是随着纬度的减小而水温下降 � 在 科尔沁区范围内地下水的上游, 中游 , 下游按南北方向 分别布设 3 条断面线, 每条断面线上分别布设 5 眼水 温监测井 , 总共需要布设 15 眼� �� �� 水化监测井范围以城区为中心, 大型供水水源地 为重点 , 西起西辽河西岸, 东至大林镇 , 南北 30 k m , 面
2 积 2 000 k m , 重点考虑城区承压水的监测和漏斗区东
点实用价值不大, � 各井点高程不统一, 未实施高程 统 量的观测 ) , 其中, 在 4 10 月份中逐日监测为 30 眼,
� � 农用井, 农用井的井房等变动, 原设置的高程标识也随 3.2 .2 � �
3
地下水监测及井网布设
3.1 地下水监测井网布设的前提条件和设计依据 �全国地下水监测规划 � 根据 和总体要求, 井点布 点网的布设考虑应控制该区域主要地下水开采区 的地下水动态变化 , 应能监控地下水的现状或未来己 经或可能遭受污染地区的水环境动态变化, 应控制整 个科尔沁区地下水资源的补给, 径流, 排泄边界, 满足 态变化, 应监控有可能出现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地段 的地下水动态变化 � 井网主要布设在整个科尔沁区 , 布设重点是地下水动 态强烈变化地段, 以及大型供水水源地 � 布设要求为: 按水文地质单元划分, 平面上均匀布 设 �平行和垂直地下水流向, 布设 4 条主要控制线, 并 配合 6 条辅助线, 做到平面上点 , 线, 面结合� 尽可能 做到监测井, 一井多用 , 监测水位 , 水质, 水量并重� 兼 顾与地表水, 地下水超采区 , 大型供水水源地东郊工业 园区, 河西镇开发区, 木里图工业园区 , 应深浅结合加 密布设 � 监测项目的频次是: 重点地下水位监测井每年的 1 5 月, 10 12 月为 5 日监测 1 次, 汛期 6 9 月为逐 年监测 �基本地下水水位监测井为 5 日监测; 地下水 水质监测井, 每年的枯水期 ( 3 月 2 6 日) , 丰水期 ( 9 月 2 6 日) , 各取样一次� 3.2 井网研究规划规模 � 科尔沁区现有长期监测井 眼 布设重点区新增
科尔沁区地下水监测与井网布设合理性分析
石
刚等
45
�水文水资源�
������������������������������������������� � � � � � � � � � 科 尔 沁 区 地 下 水 监 测 与 井 网布 设 合 理 性 分 析 � � � � 1 2 2 2 � � � , ��� , ��� , � � � � � 000; 2 .通辽市水利勘察设计院, 000) � ( 1.通辽市水文勘测局水资源科 , 内蒙古 科尔沁 02 8 内蒙古 科尔沁 02 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摘 要� � �� , ��� � �� �� ���� , �� � � � 关键词 � � �
2
地下水监测工作
2 科尔沁区面积 3 2 12 k m , 现有的地下水观测井 50
眼, 主要以宏观控制为主, 区域水资源评价井网密度不 够, 不能满足超采区补给 , 排泄 , 径流条件的控制和分 析水量 , 研究水质的需要 �超采区内有 30 眼监测井 , 不能完全控制超采区和漏斗边界影响范围和地下水动
中图分类号: S 2 73.5
� ��
� ; � �; � ��
文章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 - 008 8 ( 2 013 ) 04- 004 5 - 02
1
基本情况
水文地质实体 � 1.4 水环境状况 西辽河 和清河 贯穿 科尔沁 区全境 , 境 内总长 度 19 1.0 k m , 多年 平均径流量 5.78 亿 m 3 ( 现己 断流多 年 ) �境内有大型水库 2 座, 中型水库 1 座, 设计总库
4 6
内蒙古水利
2 013 年第 4 期 ( 总第 14 6 期)
态变化 �现状监测井布设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部分井 3 的地下水监测井点的实用价值不大 , 测, 致使 1/ 监测 井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其次, 无标识性建筑物 � 有 地下水监测井 , 均无明显标识, 而且大部分监测井借用 之变化了�
3 3 容量 3.2 5 亿 m , 兴利库容 1.9 03 亿 m , 设计有效灌溉
1.1 自然地理 通辽市是国家 4 7 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 人均拥有 9 m 3, 水资源量 54 仅是全国人均水量的 2 3.9 % �近 2 0 年来, 连续干旱, 河流断流 , 水库干枯 �地下水成为该 市工农业生产 , 居民生活的唯一水源 �尤其是科尔沁 区形成大片地下水超采区� 超采区的形成 , 扩展 , 制约 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 为抑制 , 恢复超采区提供决策依据 , 开展地下水监测井 网布设工作十分必要� 1.2 水文气象 科尔沁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区, 多年平 均降水量 38 5.1 m m , 多 年平均蒸 发量 1 617.0 m m � 该区工 业以 轻 工业 和 电力 工业 为 主� 工业 总 产 值 2 02 .5 亿元� 通辽发电厂是东北地区骨干电厂之一 , 科尔沁区现有耕地 面积 14 .1 万 h m , 有 效灌溉面 积 10.9 9 万 h m2, 农业总产值 32 .6 亿元 � 1.3 水文地质条件 科尔沁位于西辽河 , 教来河冲积平原中部, 第四系 松散沉积层深厚, 含水层累计厚达 136 m � 粘性土相 对隔水层多呈薄层透镜体交错分布于其间 �从宏观分 布和水力联系性质上 , 各含水层组之间构成一个庞大 的具有统一补给来源和自由面的均质各向异性的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