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产业发展环境亟待优化

合集下载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工作情况、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工作情况、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工作情况、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一、工作进展情况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低碳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经济向低碳方向转型。

以下是一些关键领域的进展情况:1.能源结构优化:我国积极推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加大对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力度。

同时,严格控制高污染、高排放行业的发展,逐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2.节能减排:通过实施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如提高能效标准、推广节能产品、加强污染物排放监管等,有效地减少了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3.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理念在工业、农业、城市生活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推行废弃物分类回收、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等措施,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4.绿色交通: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公共交通工具等绿色出行方式,加大对城市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的治理力度。

5.生态保护: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大对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等重要生态资源的保护力度,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虽然绿色低碳转型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1.技术瓶颈:一些关键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仍存在较大难度,如高效储能技术、碳捕获和储存技术等,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和攻关力度。

2.成本问题:一些低碳技术的成本较高,使得相关产业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

例如,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设备的初期投资较大,使得其电价相对于传统化石能源发电缺乏优势。

3.政策支持不足: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但政策的执行力度和效果有待加强。

此外,在某些领域仍缺乏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如碳交易市场等。

4.社会认知度低:公众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的认识程度不够高,缺乏低碳生活方式的意识和习惯,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

5.国际合作不足: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国际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在技术交流、资金支持等方面,我国仍需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

对我国产业体系建设的现状与挑战的理解与看法

对我国产业体系建设的现状与挑战的理解与看法

一、当前我国产业体系建设的现状我国产业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升级不断推进,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工业强国。

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我国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加强制造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推动大中小企业一体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我国产业体系建设也面临一些严峻挑战。

二、我国产业体系建设所面临的挑战1. 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升级。

我国产业结构中仍然存在着传统产业占比较高的问题,高耗能、高排放、低附加值的产业布局和结构依然较为严重。

2. 科技创新能力亟待提升。

尽管我国在一些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核心技术领域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3. 企业发展环境亟待改善。

我国企业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制约了企业创新和发展的步伐。

4. 产业国际竞争力亟待提升。

我国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激烈竞争,产业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

三、对我国产业体系建设现状与挑战的理解与看法1.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2.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要强化基础研究,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搭建创新评台,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应用转化。

3. 改善企业发展环境。

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创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便利。

4. 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要加强国际合作,走出去,引进来,提升自主品牌的国际竞争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我国制造。

四、结语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我国产业体系建设必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要认清产业体系建设现状与面临的挑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改善企业发展环境,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为我国产业体系建设走向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节能减排的措施

节能减排的措施

节能减排的措施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能源消耗量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地球家园,实现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节能减排措施,旨在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行动。

一、改善能源效率针对能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利用,改善能源效率是减少能源消耗的有效措施之一。

首先,企业和家庭可以采用高效节能的设备,如LED灯、高效电器等,以减少电力消耗。

其次,制定合理的用电计划,尽量避免电力峰值时段的使用,以降低对电网的压力。

此外,加强能源管理,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维修和更换老旧设备,都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二、推广可再生能源传统的化石能源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且资源有限。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广可再生能源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不仅具有几乎无限的供应潜力,而且不会排放有害气体。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应的政策和鼓励措施,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例如提供补贴和减免税收。

同时,普及可再生能源技术知识,并加大对相关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都是实现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推动低碳出行交通是能源消耗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较高的部门之一。

因此,推动低碳出行是减少交通污染和能源消耗的有效途径。

政府可以建设更多的城市公共交通,加大对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的推广力度,以减少传统燃油车的使用。

个人也可以选择骑自行车、步行或搭乘公共交通等环保出行方式,尽量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此外,合理规划出行路线,避免拥堵,提高交通效率,也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措施。

四、加强环保法规和监管为了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政府部门需要加强环保法规和监管力度。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能源消耗和污染严重的企业实施限制和罚款;加强对工业和排放企业的监督检查,确保其合规运营;同时,通过鼓励企业开展环保技术研发和应用,促进清洁生产,降低环境污染。

五、增强公众节能意识公众的参与和行动是推动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

节能减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节能减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节能减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节能减排工作在基层基础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小处着手,从细节着手,切实推进节有减排工作,强化节能减排意识,对推进人民银行系统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也有关积极的意义。

但目前基层节能减排工作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亟待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一)节能减排意识还不够深入人心。

部分职工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认识还不够,认为节能减排是领导的事,是办公室的职责,节能意识不强。

如:打印、复印材料份数控制不严;电脑、打印机长时间不使用电源不关;夏季空调温度设置过低,并时有开空调开窗户现象。

(二)能耗统计分析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和利用不够。

如:统计分析停留在层面上的用能数据汇总,没有通过绝对量、相对量的对比,分析结果差异及变化原因,查找出存在问题根源。

(三)能源资源回收利用率不高,供水管网亟待改造。

如:在雨水、废水回收利用没有相应措施;自来水管网年久老化,潜在爆裂隐患。

(四)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节能减排管理制度门类不够齐全,内容不够完整,且实际操作性不强。

(五)辖内节能减排工作建设水平还不够平衡,人均能耗占比较高。

对能源消耗问题的控制还不到位。

二、对改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建议(一)创新宣传形式。

从增强干部职工节能意识入手,利用会议、学习、培训机会,开展节能法规、节能常识宣传。

同时,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全行营造节能氛围。

如:在办公楼走廊张贴节能节约宣传画册,使目睹者“眼”熟能详;将“八项规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纳入道德讲堂,警示干部职工自我约束。

(二)强化学习培训。

加强对能耗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升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分析水平。

借助能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加强能耗分析工作的准确性。

做好统计结果运用,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检测,及时诊断,及时整改,消除隐患。

(三)加强节能管理。

紧紧围绕上级行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科学制定节能规划,明确目标任务。

以落实《中国人民银行节能减排工作管理办法》为契机,系统梳理各项制度建设,制定切实可行、接地气的实施细则和工作程序。

关于抓好我市节能减排工作的建议

关于抓好我市节能减排工作的建议

关于抓好我市节能减排工作的建议一、我市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现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市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给环境带来了沉重负担。

同时,我市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阶段,能源消耗量大,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

因此,抓好我市节能减排工作对于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市在节能减排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推进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二、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建议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节能意识政府应加强节能减排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广泛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引导公众树立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提高全民节能意识。

同时,应鼓励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活动,增强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政府应完善节能减排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更加严格的节能标准、排放标准和能效标准,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应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节能监察体系,确保各项政策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推广节能技术,加快产业升级政府应加大对节能技术研发和推广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应加快产业升级步伐,优化产业结构,推动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向绿色低碳产业转型。

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减少交通排放政府应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骑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私家车出行。

同时,应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力度,提高新能源汽车在交通领域的占比,减少交通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强化建筑节能管理,降低建筑能耗政府应加强建筑节能管理,推广绿色建筑技术和节能建材,提高建筑能效。

同时,应加强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力度,建立能耗监测体系,对高耗能建筑进行重点管理。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实现资源高效利用政府应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强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节能减排与结构调整的问题与对策

节能减排与结构调整的问题与对策

2012年第12期HONG GUAN JING JI GUANLI○王国均节能减排与结构调整的问题与对策“十一五”期间,我国基本完成了节能减排目标,生态建设得到扎实推进;国民经济三大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有了较大调整。

根据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和能源供求状况,要完成“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和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仍会面临一些问题。

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加快构建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

一、面临的形势1.三次产业结构不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度GDP 初步核实公告,2010年GDP 现价总量为40.12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增长速度为10.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05万亿元,增长速度为4.3%。

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8.76万亿元,增长速度为12.4%。

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7.31万亿元,增长速度为9.6%。

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占10.1%,第二产业占46.8%,第三产业占43.1%。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三产结构有所调整,但总体上调整进展缓慢。

特征仍为两头小、中间过大:第三产业占比小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低于预期目标;第二产业增长速度明显快于第一和第三产业。

这表明我国经济已处于工业化程度较高的阶段,但总体上仍呈现出层次欠高、技术水平较低、布局粗放的特征。

由于高端技术、节能型技术和装备配置严重不足,最终仍显现高产值、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面目,而农业的发展仍显滞后,农业现代化步履缓慢。

我国的GDP 平均增速达11.2%,尤其是工业增速快于总体增速,导致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了37.8%。

我国单位GDP 能耗高,约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能源消费总量与美国大体相同,GDP 总量仅相当于美国的40%;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与日本大体相同,能源消费总量约相当于日本的4.5倍。

这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尤其是工业能源利用效率低,对资源依赖程度高,增长方式粗放的特点。

节能减排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节能减排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节能减排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节能减排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各国纷纷推行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政策和技术创新。

本文将就节能减排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与展望。

一、发展现状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了国际社会的共识。

许多国家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以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中国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并实施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举措。

中国成功推行了以燃煤电厂为主的大气污染治理,通过技术改造、燃煤减排等措施,有效改善了空气质量。

此外,新能源也成为了国际能源发展的热点。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成为替代传统能源的重要选择。

全球多个国家加大了对新能源的投资,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以风能为例,丹麦成为全球风能利用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已经将其发展成为了国家的支柱产业。

发达国家倡导可持续发展模式,引入清洁能源,不仅进一步完善了国内能源结构,还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经验借鉴。

二、未来趋势未来,节能减排将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首先,清洁能源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目前,清洁能源虽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总能源消耗中的占比仍然较低。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清洁能源将逐渐取代传统能源,成为主导能源的重要来源。

其次,智能化技术将推动节能减排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各行各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将会发生巨大改变。

例如,在建筑领域,智能化的建筑设计和能源管理系统将会实现精确控制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交通领域,自动驾驶技术能够实现智能车辆的优化调度,降低交通拥堵和能源消耗。

最后,国际合作将是节能减排的重要趋势。

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是全球性问题,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

国际社会需要加强信息交流、技术创新和政策协调,共同推动节能减排工作。

例如,在二氧化碳减排方面,各国可以通过碳交易机制,实现减排成果的交易和账户核查,从而形成全球合力。

节能环保领域的痛点与整改建议

节能环保领域的痛点与整改建议

节能环保领域的痛点与整改建议1. 现状分析1.1 能源浪费问题在全球范围内,能源浪费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能源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浪费现象,如设备老化、运营不合理、人员行为等。

这些都导致了能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加剧。

1.2 排放物处理难题大量的工业排放物、温室气体和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使得生态系统在持续受到威胁。

处理这些排放物所需的技术和设施还不够完善,难以彻底解决环境问题。

1.3 缺乏有效监管机制节能环保领域缺乏有效监管机制是导致痛点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

政府监管力度不够强劲,企业违规操作时鲜有严厉惩罚措施。

这种情况下,有些企业往往以降低成本为目标,忽视了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痛点分析2.1 缺乏节能环保意识在一些企业和社会群体中,节能环保意识淡薄。

很多人对于节约能源或者减少污染并不重视,这导致了浪费资源、排放物增加等问题的持续存在。

2.2 技术手段滞后节能环保领域所需的技术手段还没有达到可穿戴节点,例如在旧有设备上的改造、处置废弃物的方法等都面临困难。

技术手段的滞后使得许多痛点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2.3 监管不到位针对节能环保问题的监管仍然不到位。

缺乏有效监管机制导致企业以规避成本为优先目标,而非注重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

3. 整改建议3.1 宣传教育加强提高公众对于节能环保的认知与意识是整改的首要任务之一。

政府需要投入更多资源进行普及宣传,组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提高人们对于节能环保问题的关注度。

3.2 加强技术研发增加对于节能环保领域的科研投入,加强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通过技术手段的进步,提高现有设备和工艺的效率,在减少能源浪费和污染物排放方面取得突破。

3.3 完善监管机制强化政府对于节能环保领域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机制。

加大对于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同时为合规企业提供相应激励措施,以确保企业能够按照规定合理使用资源、减少排放物。

3.4 加强国际合作节能环保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解决。

我国建筑节能减排的难点与对策

我国建筑节能减排的难点与对策

我国建筑节能减排的难点与对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不断扩大,也面临着巨大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建筑节能减排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我国建筑节能减排面临着一些难点,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我国建筑节能减排的难点之一是缺乏科学规划和设计。

许多建筑物在规划和设计上缺乏考虑节能减排的因素,导致建筑物的能源利用率低,能耗较高。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建筑规划和设计的指导,加强能源利用效果评估和设计标准的制定,推广和普及节能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技术。

我国建筑节能减排的难点是建筑节能技术不成熟。

虽然我国在节能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如建筑外墙保温技术、节能型门窗等。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建筑隔热、采暖、通风等方面的技术仍然相对滞后。

我们需要提高节能技术的研发能力,加强与研究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引进和吸收先进的节能技术,推动技术的转化和应用。

我国建筑节能减排的难点是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管理机制。

建筑节能减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环节的配合和协调。

目前我国的监管和管理机制尚不健全,缺乏科学的评估和监控体系,导致建筑节能减排的效果不如预期。

为应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建筑节能减排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减排的评估和监控体系,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管理部门的有效性和效率。

我国建筑节能减排的难点是缺乏经济和政策支持。

建筑节能减排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支持,目前我国对于节能减排的经济和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导致建筑节能减排的推进缓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大财政和金融领域对于建筑节能减排的资金支持,提高建筑节能减排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促进建筑节能减排的发展。

我国建筑节能减排面临着诸多难点,但我们有信心和能力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加强规划与设计、提高技术水平、完善监管与管理机制、加大经济与政策支持,我们可以促进建筑节能减排的发展,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向着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困境与解决策略分析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困境与解决策略分析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困境与解决策略分析1. 引言1.1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困境与解决策略分析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节能环保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承担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使命。

然而,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

在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方面,首先要看到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市场需求稳步增长的积极态势。

同时,我国政府也加大了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在技术创新、产业链完整性、市场竞争力等方面仍存在差距。

困境分析方面,主要问题包括技术创新不足、产业链不够完整、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发展困难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使得整个产业面临着发展的瓶颈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困境,我国需要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完善产业链布局,加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改革,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才能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并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2. 正文2.1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是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的领域之一,通过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引导,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

现阶段,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表现为: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在政府的引导下,节能环保产业逐渐成为一个朝阳产业,吸引大量资金和企业投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涵盖领域也逐渐丰富。

技术水平逐步提升。

我国在节能环保技术研发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一些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

市场需求逐渐增长。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节能环保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市场前景广阔。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整体向好,但也存在一些困境和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

、、的内容】。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困境与解决策略分析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困境与解决策略分析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困境与解决策略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各国纷纷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和投入,力求推动绿色发展,保护环境。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在不断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投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国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需要制定有效的解决策略。

一、现状困境1. 技术和装备水平不高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技术和装备水平相对较低,主要表现在生产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成本高等方面。

这使得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难以满足国内外需求。

2. 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集中在末端的环保设施建设和环保产品生产上,而在前端的环保服务和技术研发方面发展滞后。

这导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头重脚轻”的现象,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3. 政策和法规不完善我国虽然在节能环保产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但是很多政策的执行效果并不理想,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一些企业和个人没有足够的动力和信心去投身节能环保产业。

4. 资金渠道狭窄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资金渠道相对狭窄,很难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

这使得很多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改进技术装备等方面遇到了重重困难。

二、解决策略1. 加大科技研发和创新力度要解决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和装备水平不高的问题,首先要加大科技研发和创新力度,加强对节能环保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推动技术装备水平的提升。

要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环保产品和技术。

2.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环保服务业要解决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和法规不完善的问题,首先要加大政策和法规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企业和个人了解这些政策和法规,积极参与到节能环保产业中来。

还要提高政策和法规的执行力度,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

4. 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要解决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资金渠道狭窄的问题,首先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节能环保产业领域,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

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

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

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在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节能减排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议题。

然而,尽管节能减排政策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其有效实施和取得成效。

首先,监管不力是导致节能减排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

政府在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时,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导致一些企业和个人没有足够的动力去积极参与节能减排行动。

此外,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故意回避节能减排的规定,导致了一些阻碍。

其次,技术水平的不足也制约了节能减排的进展。

尽管科技不断进步,但是在一些行业中,仍然存在着落后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使得节能减排的效果无法最大化。

缺乏先进的技术设备和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使得节能减排的潜力无法充分释放。

此外,公众的意识和参与度也是节能减排面临的挑战之一。

尽管节能减排已经得到了广泛宣传和教育,但依然存在着一部分人对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或者缺乏行动力。

这种情况下,即使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也很难在实际环境中得到充分的执行。

最后,经济利益的考虑也是节能减排进展缓慢的一个因素。

一些企业在面临经济压力时,往往优先考虑利润并对节能减排行动不够重视。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仍然是首要任务,节能减排的意识尚未深入人心。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确保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实和执行。

同时,推动技术创新和进步,引导企业投资研发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

教育公众,提高他们对节能减排的认知和意识,鼓励大家积极参与节能减排的行动。

并且,政府和企业之间需要建立合作关系,制定激励措施或者提供经济支持,以解决经济利益的问题。

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和综合的措施,我们才能克服节能减排面临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节能减排中存在的问题

节能减排中存在的问题

节能减排中存在的问题
解析:
节能减排可以促进能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节能减排中存在的问题有:
1.节能监管能力建设滞后。

未建立起有效的节能法规政策执行监督、协调、
评价体系,节能管理部门与节能执法力量薄弱,由于没有专门的能源利用机构,法律的管理作用不能有效发挥。

2.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不够。

一些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共性和关键技术开
发不够,节能技术推广应用难。

3.节能统计、信息传播能力建设及宣传培训工作滞后。

节能统计信息不完
整,除工业外其它产业能源统计工作薄弱,难以满足节能管理和决策的需要。

节能信息传播不畅,企业作为微观经济活动和节能的主体,由于缺乏对供求信息、节能新技术、管理方式的了解,节能的积极性很难提高。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节能环保产业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

目前节能环保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主要目的是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同时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分析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1.行业规模逐年扩大随着国家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政策支持,节能环保产业规模逐年扩大。

据统计,2019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了5万亿元,同比增长9%。

其中,环保产业规模达到2.5万亿元,同比增长12%。

2.技术水平逐步提高目前节能环保产业技术水平逐步提高,新能源、清洁能源等技术不断创新,同时智能化、信息化也在得到广泛应用。

3.市场需求逐渐增加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节能环保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

市场对环保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已经从简单的污染控制转移到了包括污染防治、资源利用等全方位的节能环保解决方案。

二、节能环保产业的问题1.政策风险较大目前,尽管国家对节能环保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但政策的变化不可预测,这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2.技术方面存在瓶颈尽管节能环保产业的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但在某些领域还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如储能技术、废水处理等。

3.市场竞争激烈随着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

一些企业在质量、技术和服务等方面存在问题,这也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声誉。

1.加强技术创新和应用为解决技术瓶颈问题,需要加强创新研究,深入挖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潜力,打破技术壁垒,建立技术共享平台,加强合作与交流,促进技术创新与应用。

2.完善政策体系,降低政策风险由于节能环保产业涉及多个领域,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建立一个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体系,降低政策风险,确保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强化市场监管加强市场监管,严格质量控制,在市场上树立品牌形象,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4.加强跨国合作,推进产业协同通过跨国合作,推进节能环保产业的国际化和协同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形成全球性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格局,取得更高的产业效益。

节能减排政策双碳目标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节能减排政策双碳目标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节能减排政策双碳目标带来的机遇与挑战20世纪末以来,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的快速增长成为人们共同面临的重要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各国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政策,并提出了双碳目标,即同时实现经济发展和碳排放的减少。

本文将探讨这些政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节能减排的机遇1. 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各国政府将会加大对绿色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支持力度,这将带来大量机会供科技企业和工程师们开发新能源、清洁能源、高效能源利用等技术,从而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2. 推动产业升级: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将推动传统工业进行结构性调整,促使传统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向低碳绿色产业转型升级。

这将带来新的投资机会和就业机会,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 加速城市可持续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将迅速增加。

而节能减排政策将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促使城市更新改造、公共交通建设、智能化管理等领域迎来新的机遇。

同时,低碳城市建设也将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节能减排的挑战1. 政策实施难度大:节能减排政策需要涉及到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多个领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将面临政策协调、利益调整、监管落实等多方面的挑战。

2. 经济转型困难: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着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困难。

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转型更加困难,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的目标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 执行效果监测难:节能减排政策会涉及到大量企业和个人的行为改变,如何有效监测和评估政策的执行效果成为一项重要挑战。

只有做好监测和评估工作,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政策措施,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

总结:节能减排政策双碳目标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对于各国政府来说,需要出台更加科学、系统的政策措施,加大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促进产业升级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同时,需要解决政策实施、经济转型和执行效果监测等问题,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碳排放的减少,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节能减排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节能减排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节能减排一、我国节能减排的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1、单位GDP 能耗下降的同时节能任务仍然艰巨。

节能减排是我国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随着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进一步推进和落实,我国重工业特别是高耗能行业的增速的下降成为重点攻关的目标。

尤其是出口退税大幅降低,加征关税之后,出口成本明显增加,将直接对高耗能和高污染的产品出口形成有力遏制,预计2007 年工业企业盈利和增幅也会受到影响。

2、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的同时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仍上升3、水环境恶化趋势仍在发展和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频发。

4、海洋污染状况在加剧及海洋生态恶化的趋势无改善迹象。

受陆源污染的影响,海洋污染状况在加剧。

二、增加节能减排的资金投入和提高节能减排的处罚标准1、政府和企业应该分别在节能减排中找寻合理定位。

过去人们往往认为: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承担更多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理所当然。

但是,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依靠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来实现节能减排是靠不住的。

长期以来,中国的能源战略是“节能开源”。

节能为先,可见节能一直放在重要位置,现实情况是,“节能运动”一直以来成效甚微。

值得重新思考。

节能减排项目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但在开发初期投资大,即期经济效益不确定。

因此,投资存在一定风险。

国际经验表明,支持节能减排项目的实施,需要政府财政的介入。

目前我国以政府为主导的节能减排项目融资方式主要有:从财政预算中直接资助,或拨出节能减排专款;通过发行政府债券从资本市场筹措资金;将以往节能减排项目节约的经费直接用于新项目投资;节能减排鼓励性贷款;节能减排国际资助等。

在节能减排方面,我国政府过去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模式,靠行政命令来推动企业开展节能减排。

随着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政府财政职能的转变实际上导致了近年来政府对节能减排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少,1998 年以后节能基建和节能技改专项贷款相继取消。

依赖政府投入造成投资渠道单一、结构失衡。

节能减排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努力。

关于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关于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关于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篇一:当前节能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当前节能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XXX市发改局我市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建设山水园林工业化城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目标,积极实施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循环使用,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节能减排,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的“瓶颈”制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我市工业经济较快发展,工业基础地位日渐显现。

当前节能工作进展情况:国家“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明确“十一五”期间GDP能耗下降20%的约束性指标。

我市十五末万元GDP能耗为吨,高出全自治市吨的倍,高出全国的吨的倍。

“十一五”GDP能耗下降22%,年平均下降%。

我市“十一五”万元GDP能耗下降22%,年平均下降%,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25%,达到吨标准煤,年均下降%,为完成节能工作目标,市人民政府已与市人民政府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要求今年GDP能耗下降%,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达到吨标准煤。

我市积极做好节能工作,完成降耗目标,已与年能耗在5000吨以20000吨以下30家规模以上重点企业签定了节能目标责任书,年底进行节能目标考核。

我市还印发了,提出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建资源节约社会。

“十一五”末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耗总量控制在411万吨标准煤以内,年均消耗增长控制%。

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耗总量控制在万吨标准煤以内。

我市节能工作重点:1、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

长期坚持和实施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领域都要把节约资源放在突出位置,努力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损失浪费,提高利用效率。

节约优先要体现在制定和实施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投资管理以及价格、财政、税收和金融改革中,并认真加以实施。

绿色建筑行业中的节能环保问题及改进措施

绿色建筑行业中的节能环保问题及改进措施

绿色建筑行业中的节能环保问题及改进措施一、节能环保问题的现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峻,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绿色建筑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其节能环保问题备受关注。

然而,当前绿色建筑行业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能源消耗绿色建筑在设计与施工中通常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但仍然面临较高的能源消耗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许多使用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节能措施缺乏充分认知,造成了设备运行效率低下或不合理使用。

2. 用水效率绿色建筑需要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用水量,并提高用水效率。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一些绿色建筑项目存在着用水效率低、灌溉系统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导致了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3. 建材选择与回收利用绿色建筑应该优先选择使用环境友好型建材,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但目前,一些建筑项目仍然使用传统的建筑材料,其生产过程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此外,建筑废弃物处理和回收利用仍然面临着技术和管理上的挑战。

4. 室内空气质量绿色建筑注重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质量,但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问题。

例如,在装修过程中使用可能释放有害物质的建筑装饰材料,或者忽视通风系统的设计与维护,导致室内空气质量不达标。

二、改进措施为应对上述节能环保问题,绿色建筑行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改进措施来推动可持续发展。

1. 提高技术与管理水平绿色建筑行业应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开发更高效、更环保的节能技术和设备。

同时,应加强施工管理和运营维护人员培训,提高使用者对节能环保措施的认知度。

只有通过技术与管理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建筑的节能环保目标。

2. 加强用水管理绿色建筑应考虑用水全过程管理,包括收集雨水、节约用水和处理废水等。

此外,需要推广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如灰水回收和循环利用系统的设置。

通过科学合理地整合水资源,并设置智能化监控设备与系统,可以实现绿色建筑对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3. 推动可持续建材发展绿色建筑行业应加大对环境友好型建材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力度。

产业园区的节能减排措施

产业园区的节能减排措施

产业园区的节能减排措施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产业园区的节能减排问题的背景和重要性。

参考如下:概述:产业园区作为现代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全球能源供应压力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如何实现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节能减排作为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产业园区的建设和运营中。

随着节能减排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产业园区可以通过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节能措施来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的废气、废水等环境污染物。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产业园区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质量,还有助于增强产业园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文将重点探讨产业园区的节能减排措施,介绍其中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法和技术手段。

通过系统地分析和总结,旨在提供给产业园区管理者和相关从业人员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以期能够在实践中产生积极的节能减排效果。

同时,我们也将展望未来,探讨一些可能的发展方向和潜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通过不断完善和推广这些节能减排措施,可以为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为社会经济的绿色发展做出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产业园区的节能减排措施的重要性、实施情况和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具体而言,文章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2.1 背景介绍在此部分,将介绍产业园区的背景和现状,包括产业园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产业园区所面临的节能减排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对产业园区的概况和特点的简要描述,为后续的讨论提供基础。

1.2.2 目前的节能减排情况在此部分,将详细分析当前产业园区的节能减排情况,包括已经采取的措施、存在的问题以及取得的效果。

通过对各个产业园区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展示不同地区和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尝试和成果,为后续的措施提出提供借鉴和参考。

1.2.3 可行的节能减排措施在此部分,将介绍一些可行的节能减排措施,包括技术手段、管理措施和政策支持等方面。

节能减排四大措施

节能减排四大措施

节能减排四大措施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能源消耗量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给地球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护环境、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节能减排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而节能减排的四大措施是关键的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改善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和改变生活方式四个方面,详细介绍这四大措施。

一、改善能源利用效率能源利用效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源使用效果的重要指标。

通过改善能源利用效率,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能源开采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首先,各个行业应加强能源管理,采取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装备,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建筑行业应推广节能建筑材料和技术,提高建筑能效。

此外,普及高效节能家电和照明设备,也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二、推广清洁能源清洁能源是指对环境友好、排放较少的能源形式,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推广清洁能源是减少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途径。

首先,各国应加大对清洁能源研发和利用的投入,提高清洁能源技术的成熟度和市场竞争力。

其次,鼓励民众使用清洁能源设备,如太阳能热水器、风力发电机等。

此外,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提供经济激励措施,加速清洁能源的普及和推广。

三、优化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

过去,很多国家的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能源消耗大,排放高。

现在,需要将重点转向清洁能源和高效利用资源的产业领域。

首先,通过政策引导和经济激励,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清洁能源和高科技产业。

其次,加强对高耗能行业的监管和约束,推动其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

此外,加强产业协同发展,推动资源的共享和循环利用。

四、改变生活方式改变生活方式是节能减排的基础和关键。

首先,加强能源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

其次,倡导低碳生活,鼓励居民步行、骑行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汽车的使用。

此外,减少食物浪费、水资源的浪费等也是改变生活方式的重要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对当前节能减排的紧迫现实,促进节能产业的发展,应当发挥龙头企业的标杆和示范作用。 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减少或消除废水、废物、废气等污染物排放,节约用水、用电,加大节能产品开发利用,应该成为名牌企业、龙头企业的共同追求和夙愿。以燕山石化为例,始建于1967年、成立于1970年的燕山石化是我国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石油化工联合企业之一。近几年燕山石化在节能减排中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和资金投入的力度,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效果。从2005年以来,每年都拿出几十亿元用于技改投资。其中有1/3的投资直接用于节能减排,缩短了绿色产业的建设周期。石化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在空中有一支永远燃烧的“火炬”,目的是为了防止可燃烧废气爆炸,必须进行燃烧。如今燕山石化已将燃烧了几十年的8支“火炬”熄灭。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社会责任,是提高企业竞争力获取双赢的重要途径,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对企业的必然要求,如果企业不能顺应或响应这个要求,必将很快被淘汰。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企业目前正面临着极其严峻的考验,这当中就包括了能源环保企业。金融危机逼出了一场全球的绿色革命,过去没有达到这么高的高度,这就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向国家申报一些项目,比如科技部的科技发展基金、创新基金、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中央环保专项基金、国家重点环保实用技术与示范技术专项基金等。
节能减排产业发展环境亟待优化
节能减排必须实现产业化发展,发挥节能企业的示范效应,要为拉动我国内需做出重要贡献。

发展绿色产业经济,推动节能减排工程、生态恢复工程,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应该是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冲击下国内经济发展的一剂良方。在金融危机和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双重压力下,2009年将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之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国投资40000亿元拉动内需,其中3500亿元投向环保,占整个投资的9%。前不久,美国联邦政府已经决定拿出550亿美元直接用于环境产业方面的税赋优惠,用以推动环保能源和节约能源,减缓经济危机造成的影响。在各国政府的推动下,节能减排将成为拉动全球经济新的重要产业,尤其是在我国,节能减排产业的发展将有助于拉动内需。
进入21世纪以后,全球环保产业发展很快。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城市进程化加快,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节能减排工作受到了非常高度的重视。今年世界著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在北京就发布了一篇重要的报告《中国的绿色革命》,提出在未来20年,中国企业有潜力向绿色经济转型。报告认为,在过去15年里,中国已经将GDP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4.9%,如果按照这个路径走下去,那么在2030年前,石油进口最多减少30%—40%,煤炭的需求减少40%,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减少50%。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作为一个节能减排的大国、发展绿色经济一个主要的倡导国,我们应该发展我们自己的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促进节能减排产业化。

虽然节能减排的产业化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却不得不面临重重阻力。
首先就是投资不足,我国节能企业多、规模小,由于环境保护是一个技术要求高、需要巨额资金的公益性行业,环境污染治理也与巨额资金联系在一起,因此节能产业资金匮乏。按照常理,用于污染治理的投入应该占GDP的3%,而我们现在只有1.5%,‘九五’后期才不到1%,所以差距是很大的。现在城市污水处理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城市污水和垃圾的处理率都很低。最新数据显示:北京市日产2万吨垃圾,现在仅仅能够处理1万吨。虽然现在建设了很多垃圾处理场,但是还有一半的垃圾没有得到有效处置。国际上,国外在环保投资力度上的增加,比我们国家大得多,据统计,从1995年到2004年,7个发达国家用于环保治理的费用年均增长14.5%,发达国家私人企业用于发展环保产品的投资年均增长18.5%。同时在环保产业里面,政府与民间密切合作,不仅在工程上合作、在治理上合作,甚至在污染治理的文化上也与社会合作。再者,我国节能产业缺少市场调剂和经济激励,在这方面真正实施的只有排污收费、污水处理收费、电厂加价、可再生能源上网费用分摊等制度,并且存在制度设计上的一些问题,而其他环境污染税费和鼓励环境保护的环境补偿制度基本缺乏。最后,产业发展亟需的法律保障得不到有效实施的问题相当突出。我国现在法律规范的环保需求不能转化为现实的市场需求,环境保护形成的管理体制不合理,中央部门缺乏对地方的领导,特别是基层执法不力,许多违法现象不能及时发现和制止,社会的守法意识不高,一些政府领导干部的法制意识淡薄,干扰正常行政执法工作,为有些违法行为袒护。

用法律武器保护产业发展。
在今后长时间内,我国环保立法应当以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建立“两型”社会为基本方向,以循环经济发展、环境污染防治和自然生态保护为重要领域,逐步形成涵盖全面、制度健全、法规与技术制度全面配套的环境法律体系。在立法目标上,从污染的治理转向生产全过程的控制,注重采用有效效率和循环利用手段,从重视防止单向逐步的环节问题,逐步转向防止区域和全球的环境问题,从注意防止生产过程的环境影响,转向同时注重防止生活和消费方式对环境的影响,从强调政府调控,转向政府调控、市场调节和社会调控机制相结合。在立法框架上,要把有关循环经济发展、社会多样性保护,包括生物安全、资源节约和有毒有害废物监管等作为法律制定的重要领域,对于每一单向设计法律,应当大力加强配套行政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的研究制定工作,形成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所构成的体系,强化法律可操作性,为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创造条件。根据各地区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应当努力制定一些更具有地方实用性和针对性的专项法律。在法律制度上,应当逐步建立起由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等构成的比较完整的法律制度框架,要在已经基本建立的常规污染物、行政监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对危害公共健康和环境安全的各项有毒有害污染物的行政监管管理制度,要完善发展中的制度,包括绿色的考核制度、以强制性环境和资源标准为核心的产业指导和市场准入制度等等。在法律实施机制上,要在改进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法律制度建设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与社会公众实施法律监管的效果。从行政主管部门来讲,要加强建设能力,监督管理能力和紧急事件应急能力,要加强中央和审计行政主管部门对下届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从社会公众来讲,要引导和扶持建立民间环保组织,包括社区组织、坚持对环境的监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