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管理定律
60个经典管理学定律
60个经典管理学定律1.吉尔伯特定律:员工的价值,在于他们的问题。
2.彼得原理: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人都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
3.帕金森定律:事情总是会膨胀到所需的时间和资源的程度。
4.不值得定律: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5.马蝇效应:再懒惰的马,只要身上有马蝇叮咬,也会精神抖擞,奔跑起来。
6.华盛顿合作定律: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
7.木桶定律: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完全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8.多米诺骨牌效应: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中,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9.刺猬法则:保持适度距离,以免互相刺伤。
10.破窗效应: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11.格雷欣法则:在竞争中,劣币会驱逐良币。
12.二八法则:大部分成果是由少数的原因、投入和努力产生的。
13.墨菲定律: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14.南风法则:温暖胜于严寒。
15.奥卡姆剃刀定律: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16.鲶鱼效应:通过引入竞争对手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17.巴纳姆效应: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
18.青蛙法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和赞美能产生奇迹。
20.蓝斯登原则:在你往上爬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洁,否则你下来时可能会滑倒。
21.吉格勒定理:设定一个高目标,就等于达到了目标的一部分。
22.鸟笼效应:如果你在房间里挂一只空鸟笼,那么一段时间后,你可能会买一只鸟回来养。
23.斯坦纳定理:在哪里说得愈少,在那里听到的就愈多。
24.古特雷定理:每一处出口都是另一处的入口。
25.波特法则:当遭受许多批评时,下级往往只记住开头的一些,其余就不听了,因为他们忙于思索论据来反驳开头的批评。
26.蓝斯登定律:跟一位朋友一起工作,远较在父亲之下工作有趣得多。
十大经典管理学定律
十大经典管理学定律:
1. 彼得原理:指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被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导致无所作为。
2. 酒与污水定律:指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里,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
3. 木桶定律:水桶能装多少水不是由最长的木板决定,而是由最短的木板决定。
4. 洛伯定理:对于一个经理人来说,最要紧的不是你在场时的情况,而是你不在场时发生了什么。
5. 纳尔逊原则:没有困难的事情,你不值得去解决。
6. 雷鲍夫法则:在你着手建立合作和信任时要牢记我们语言中:1.最重要的四个字是“敬重同意”。
2.最重要的七个字是“我们所有的人共有一个”。
3.最重要的八个字是“我建议,开诚布公”。
7. 氨基酸组合效应:指组成人体蛋白的8种氨基酸,只要有一种含量不足,其他7种就无法合成蛋白质。
8. 斯坦纳定理:在哪里说得愈少,在哪里听到的就愈多。
9. 氨基酸失衡理论:团队成员搭配不良或过于绝对平均主义会造成内耗丛生,无法达到1+1>2的效果。
10. 特雷默定律:每个人的才华虽然高低不同,但一定是各有长短,
因此在选拔人才时要看重个人专长、而非全能,在用人体制上要勇于破除“完美主义”,用人之长、容人之短。
管理学定律大全
管理学定律大全管理学是一门关于组织、计划、监督和资源分配等管理活动的学科。
在管理学理论中,有许多被认为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定律,它们被广泛应用在实际管理中,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管理挑战。
下面是一份关于管理学定律的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正在学习管理学或从事管理工作的读者。
1. 帕金森定律:即“工作会膨胀以填满可用的时间”。
由德国历史学家西里尔·诺思科维奇·帕金森在1958年提出。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如果给一个任务设置较长的时间限制,那么它就会在这段时间内被完成,不论实际需要多少时间。
在时间管理中,应设置合理的时间限制,以免任务无限膨胀。
2. 墨菲定律:即“如果事情可能出错,它就会出错”。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需要考虑事情出错的可能性,并采取措施预防或纠正错误。
在管理中,需要时刻警惕可能的问题,以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3. 帕特森定律:即“任何事情都不会如预期般早完成,但一定会如预期般晚完成”。
这个定律提示我们在计划和预期时要有充分的余地,避免过于乐观的估计,从而更好地应对延迟和进度落后的情况。
4. 鲁特拉定律:即“80%的效果是由20%的原因造成的”。
这个定律源自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雷托的研究成果,并在管理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提醒我们关注并充分利用产生最大效益的那20%因素,而不是被其他80%的因素所困扰。
5. 布鲁克斯定律:即“不要企图用错误的方式解决一个问题”。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在面对问题时需要深入分析,找出根本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用临时的、错误的方法应对问题的表面,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 洛林原则:即“在每一个系统中,一旦机会存在,它就会被运用”。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要善于抓住机会,并合理利用资源,从而提高效率和效益。
7. 阿姆博勒定律:即“当一个度量变成目标时,它就不再是一个好的度量”。
这个定律提醒我们,在管理中应当注意度量指标的选择和运用,避免它们被作为目标而导致误导性的结果。
木桶定律的反思
安全管理/管理杂谈木桶定律的反思木桶定律来源于一个简单的道理,一桶水的盛水量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板。
由此可以推断出,只有将桶壁上最短的木板加长,木桶的容量才能增加。
木桶定律常给我们的启示是,决定一个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不是能力最强的人,而是能力最弱的人。
我们分公司从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员工安全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素质为突破口,努力全面提升全员安全生产水平。
依据木桶定律,我们最薄弱的环节应该是新进的大学生,特别是非电专业大学生。
因为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对各类事故,如跳闸事故、设备异常事故、人为造成事故、特别是大面积停电事故等,几乎没有经历过,所接受的安全教育不够深刻,对各种规章制度的理解就浮于表面,在特定的时候还有可能会动摇其对规程规定的坚定信念。
比如到了工作中碰到某些行为,发现这样既省时又省力,却不能正确分辩这就是违章行为,不知道这些行为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并且从行为上盲目地效仿,这是最危险的不安全因素。
由于人员的更新换代,一个学电专业的大学生,在上岗两年以后基本上就要担任正值甚至是值长的岗位。
虽然他们有很强的接受能力,但是因其对安全生产概念还不能产生一个系统的认识,加上运行经验不够丰富,正常情况下的小违章行为,也许既省时省力,又不会出事故。
但在条件发生变化时,同样的做法、却能发生不一样的后果,他们如果不能正确去认识这层意义,必将为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留下巨大的隐患。
比如正常情况下,你发了遥合刀闸命令后,刀闸基本上能够正确合好,你没有去现场检查,事故也没有发生。
但由于长期的运行及负荷增加,造成刀闸刀口因过热而变形,今天你在合闸后,也许刀闸偏偏没有合好,事故在你手上就发生了。
安全生产最忌讳的就是违章,更忌讳的是不知什么是违章。
所以重点加大对新进大学生的培训,特别是对其进行安全思想教育培训至关重要,让其牢记各种规程规定,深刻学习各类事故案例,正确认识工作中哪些行为是违章行为,牢固树立违章就是犯罪的意识、违章就是拿生命开玩笑的行为。
反思管理提高效能
反思管理提高效能近年来,管理效能成为各个行业和组织追求的目标。
如何提高管理效能,实现组织的稳定发展和创新突破,已经成为各级管理者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然而,管理者常常陷入日常工作的繁忙中,很少有时间去反思自己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就反思管理来提高效能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反思的意义和方法1. 反思管理的意义反思是指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思考、分析和总结的过程。
在管理中,反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发现问题和不足,从而提出改进和创新的对策。
通过反思,管理者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自己的管理行为,了解自己在组织中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的环境,从而实现管理效能的提升。
2. 反思管理的方法反思管理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客观和批判的态度。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反思方法:a. 自省式反思:管理者可以通过自省的方式,回顾自己在管理中的表现和做法,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这种反思方法可以帮助管理者深入了解自己的管理风格和特点,发现自己的强项和弱点,从而做出改进和提升的决策。
b. 对话式反思:管理者可以选择与他人进行对话,共同思考和交流管理中的问题和挑战。
这种反思方法可以帮助管理者广泛地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视野,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c. 文字式反思:管理者可以通过书写的方式进行反思,将自己的想法和感悟记录下来。
这种反思方法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加系统地整理和总结自己的思考和经验,形成可持续的学习和发展。
二、反思管理的效能提升1. 发现问题和挑战通过反思管理,管理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自己在管理中的表现和做法,发现问题和挑战。
例如,在人员管理方面,管理者可能会发现自己在激励团队成员和培养人才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团队士气不高和人才流失。
通过反思,管理者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管理策略,加强对团队成员的关怀和激励,提升人才培养和留住的效果。
2. 提出改进和创新的对策反思管理还可以帮助管理者提出改进和创新的对策。
企业管理反思的常用方法
企业管理反思的常用方法企业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领域,它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因素和变量。
在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和不断变化的商业格局时,企业管理者需要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管理方式和策略,以应对挑战和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企业管理反思方法,帮助管理者更好地进行管理决策和战略规划。
第一种方法是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是一种集思广益的方法,它通过组织一群人开展创意性的讨论和思考,以激发各种新想法和解决方案。
在企业管理中,头脑风暴可以用来解决各种问题,包括市场营销策略、产品创新、团队建设等等。
通过开展头脑风暴,管理者可以汇集团队的智慧和创造力,从而得到更多的创新和创意。
第二种方法是SWOT分析。
SWOT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战略管理工具,它通过评估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帮助管理者了解企业的内外环境,并制定相应的战略。
通过SWOT分析,管理者可以清楚地了解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劣势,找到机会并规避威胁,从而制定出更具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战略计划。
第三种方法是反思会议。
反思会议是一种团队反思的形式,通过组织一次专门的会议,让团队成员自由地发表对过去工作的看法和反思,以总结经验教训并改进工作。
在企业管理中,反思会议可以用来评估过去的管理决策和行动,并找出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通过反思会议,管理者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管理水平和团队执行力。
第四种方法是案例学习。
案例学习是一种通过研究实际案例来学习和反思的方法。
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可以通过研究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了解不同管理决策和策略的效果和影响,从而吸取经验教训并改进管理方式。
通过案例学习,管理者可以通过他人的经验来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
第五种方法是定期评估和反馈。
定期评估和反馈是一种持续改进和学习的方法。
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可以定期进行绩效评估和反馈,了解管理决策和行动的效果,并从中得出教训和改进方向。
通过定期评估和反馈,管理者可以不断优化管理过程和提高团队绩效。
管理学十大经典定律
管理学十大经典定理一、素养蓝斯登原则:在你往上爬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洁,否则你下来时可能会滑倒。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蓝斯登。
点评:进退有度,才不至进退维谷;宠辱皆忘,方可以宠辱不惊。
卢维斯定理: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卢维斯点评:如果把自己想得太好,就很容易将别人想得很糟。
托利得定理: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只看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
提出者:法国社会心理学家托利得点评:思可相反,得须相成。
二、统御刺猬理论:刺猬在天冷时彼此靠拢取暖,但保持一定距离,以免互相刺伤。
点评:保持亲密的重要方法,乃是保持适当的距离。
鲦鱼效应:鲦鱼因个体弱小而常常群居,并以强健者为自然首领。
将一只稍强的鲦鱼脑后控制行为的部分割除后,此鱼便失去自制力,行动也发生紊乱,但其他鲦鱼却仍像从前一样盲目追随。
提出者:德国动物学家霍斯特点评:1、下属的悲剧总是领导一手造成的。
2、下属觉得最没劲的事,是他们跟着一位最差劲的领导雷鲍夫法则:在你着手建立合作和信任时要牢记我们语言中:1、最重要的八个字是:我承认我犯过错误2、最重要的七个字是:你干了一件好事3、最重要的六个字是:你的看法如何4、最重要的五个字是:咱们一起干5、最重要的四个字是:不妨试试6、最重要的三个字是:谢谢您7、最重要的两个字是:咱们8、最重要的一个字是:您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雷鲍夫点评:1、最重要的四个字是:不妨试试;2、最重要的一个字是:您洛伯定理:对于一个经理人来说,最要紧的不是你在场时的情况,而是你不在场时发生了什么。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洛伯点评:如果只想让下属听你的,那么当你不在身边时他们就不知道应该听谁的了。
三、沟通斯坦纳定理:在哪里说得愈少,在哪里听到的就愈多。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斯坦纳点评:只有很好听取别人的,才能更好说出自己的。
费斯诺定理:人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巴,这意味着人应该多听少讲。
中国八大失败企业管理反思(职场经验)
中国八大失败企业管理反思(职场经验)企业的管理存在一些基本的定律,遵循了所有这些基本定律,企业也未必一定能成功,但违反了这些基本定律中的一条,企业就会失败。
这是《大败局》披露的10个著名企业的兴衰给笔者的启示。
那么,企业管理的基本定律是哪些呢?让我们从以下几个个企业的兴衰中寻找一些答案。
定律一:没有利益,就没有生存的意义三株失败后,总裁吴炳新发表了一份数百万字的《吴炳新自白书》,第一句话就是:“没有利益,就没有生存的意义。
”企业的根本利益是什么?利润。
可惜的是,三株虽然认识到了利润的价值,却错误地选择了一种竭泽而渔的实现方式,“以一个极端冷酷的、狂热的功利主义者,采取对竞争对手的无情打击和带有阴谋色彩的颠覆,在产品上的夸大无度”,结果既导致了自身的困境,又冲击了中国保健品产业的健康发展,使企业失去了盈利的产业基础。
亚细亚采取的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所谓“战略家风范”的方式。
企业经营顺利时,热衷于场面热闹、宣传轰动,却对能赚多少钱看得很淡。
结果是营业额一个亿一个亿地往上蹿,而利润却从没有超过1000万元。
瀛海威则是又一种情形。
企业因过早地进入了一个错误的行业,根本不知道何处可产生利润,连“第一桶金”都挖不到,结果是因无法给股东起码的投资回报,“踌躇满志”的创始人张树新被迫去职,企业也随之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
定律二:基础管理的地基必须打牢亚细亚开业9年竟没有进行过一次全面彻底的审计,外单位向公司借款800万元,只需跟总裁王遂舟打声口头招呼即可,而不需办任何手续。
三株发展到鼎盛期时,机构重叠,人浮于事,互相扯皮,甚至出现一部电话三个人管、各分支机构对总部大量造假的怪现象。
由于基础管理不牢靠,这些企业缺乏必要的自稳机制和免疫机制,如同建立在沙滩上的房子,一有外来冲击,企业就应声而倒。
基础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可以用海尔集团的“抗斜坡球”理论来说明。
海尔的“抗斜坡球”理论告诉我们,企业好比是一个沿着斜坡往上滚动的球,市场竞争和企业内部职工中可能出现的惰性形成对球体向下的内外两种压力。
管理学中的“二律背反”现象的思考
管理学中的“二律背反”现象的思考在管理学中,有一种被称为“二律背反”的现象,即两个看似相互矛盾的规律或原则同时存在,并且都是正确的。
这种现象常常让管理者感到困惑,不知该如何应对。
本文将探讨管理学中“二律背反”的现象,并提出一些应对的建议。
一、“二律背反”的概念“二律背反”源自法国哲学家布兰卡。
在管理学中,“二律背反”指的是两个看似相互矛盾的规律或原则同时存在,并且都是正确的。
管理学中常常提到的“自由与约束”、“创新与规范”、“激励与监管”等,都透露出“二律背反”的特点。
这些看似矛盾的概念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冲突,同时又都是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二、“二律背反”在管理实践中的体现1. 自由与约束自由是指员工在工作中拥有一定的决策权和行动自主性,能够根据自己的判断和能力进行工作。
而约束则是指组织对员工的行为和决策给予一定的限制和规范。
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需要在给予员工一定自由的对其行为和决策进行一定的约束。
这就要求管理者在自由与约束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要避免员工的盲目行为和决策,又要保证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创新与规范创新是组织发展的源动力,是组织保持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关键。
创新也常常会打破已有的规范和秩序,给组织带来不确定性和风险。
管理者需要在促进创新的保持对组织的规范和秩序。
这就要求管理者同时具备开放的思维和对风险的忍耐,以应对创新可能带来的挑战和变革。
3. 激励与监管激励是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和组织绩效的关键。
如果激励缺乏监管,可能会导致员工的消极行为和道德风险。
管理者需要在激励员工的加强对员工的监管和约束,以确保员工的行为符合组织的利益和价值观。
1. 找到平衡点“二律背反”中的两个规律或原则虽然看似矛盾,但实际上却是相辅相成的。
管理者需要找到平衡点,既不偏向一个极端,也不放弃另一个极端。
在自由与约束之间,管理者可以设定清晰的目标和规范,同时给予员工一定的自由度和灵活性。
管理学十大经典定律
管理学十大经典定律我们在生活、工作与学习中,经常会看到或者学习到一些著名的定律、法则与原理等,这些定律、原则大都经过长时间的摸索与沉淀,多次被验证,被证明是正确的,是客观存在的。
如果我们尝试着去了解与掌握这些定律,对于启发我们的思维模式,改善我们的沟通方法或工作方式等都有一定的好处。
一、墨菲定律:主要有四个方面:1、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2、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3、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4、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墨菲定理告诉我们,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并造成最大可能的破坏。
强调的是一种偶然中的必然性。
他给我们的启示是:面对自身的缺陷,我们最好还是想得更周到、全面一些,采取多种保险措施,防止偶然发生的人为失误导致灾难和损失。
二、彼得原理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每个人在层级组织里都会得到晋升,直到不能胜任为止。
换句话说,一个人,无论你有多大的聪明才智,也无论你如何努力进取,总会有一个你胜任不了的职位在等待着你,并且你一定会达到那个位置。
彼得原理主要是告诉一些组织,一旦组织中的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了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
因此,不能单纯因某个人在某一个岗位级别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员选聘机制。
有时将一名职工晋升到一个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对职工的奖励,反而使职工无法很好发挥才能,也给企业带来损失。
三、帕金森定律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
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
帕金森定律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生活中你必须搞懂的11条管理心理学定律
生活中你必须搞懂的11条管理心理学定律社会心思学应该是办理最主要的一门必修课之一。
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咱们平时作业的进行。
下文介绍了11种多见社会心思学规律的试验及事例使用。
1、蔡戈尼效应通常人对已完结了的、已有成果的作业很简单忘掉,而对中断了的、未完结的、未达方针的作业却老是回忆犹新。
大家天然生成有一种就事有头有尾的驱动力,之所以会忘掉已完结的作业,是因为欲完结的动机现已得到满意;假如作业没有完结,这同一动机便使他对此留下深入形象。
也可引申为“得不到的即是最佳的”,所以有那么多人会对初恋回忆犹新。
1927年,心思学家蔡戈尼做了一个试验:将受试者分为甲乙两组,一同演算相同的数学题。
其间让甲组顺畅演算完毕,而一组演算中途,俄然命令中止。
然后让两组别离回想演算的标题,乙组显着优于甲组。
这种未完结的不爽深入的留存于乙组人的回忆中,久搁不下。
而那些已完结的,“完结欲”得到了满意,便轻松地忘掉了使命。
2、登门槛效应又称“得陇望蜀效应”,是指一自个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乎其微的请求,为了防止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形象,就有也许接受更大的请求。
在人际交往中,当咱们请求或人做某件较大的作业又忧虑他不情愿做时,能够先向他提出做一件相似的、较小的作业,这么更简单取得协助。
1966年,美国心思学家曾作过一个试验:派人随机拜访A组家庭主妇,请求她们将一个小招牌挂在她们家的窗户上,这些家庭主妇愉快地赞同了。
过了一段时间,再次拜访A组家庭主妇,请求将一个不只大并且不太漂亮的招牌放在庭院里,成果有超越半数的家庭主妇赞同了。
与此一同,派人又随机拜访B组家庭主妇,直接提出将不只大并且不太漂亮的招牌放在庭院里,成果只要缺乏20%的家庭主妇赞同。
3、首因效应又称“第一形象效应”,是指大家首次与某物或或人相接触时发生的第一形象对客体今后的认知发生的影响效果。
因此,每自个都力求从衣着、姿势、面部表情等方面给他人留下杰出的第一形象。
“问题管理”的十大定律
“问题管理”的十大定律
【第一定律】把问题作为切入点、从问题开始进行管理,比把理论和目标作为切入点、从理论和目标开始管理,会更加简单有效。
【第二定律】管理者必须进行问题管理,而不是危机管理。
【第三定律】问题总在长大,解决需要动力。
【第四定律】用平常心寻找问题是不够的,要用“挖掘问题”的态度和方法,才能准确、到位地发现问题。
【第五定律】表达问题比发现问题更重要。
【第六定律】阶段、层次、角度、对象四方面因素决定了问题挖掘方法和解决方案的差异。
这也称为问题管理的四论(阶段论、层次论、角度论、对象论)。
第六定律推论:解决问题不仅要对症下药,还要对事下药、对人下药、对愿下药、对财下药。
【第七定律】监控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第八定律】治本总比治标好,治标总比不治好,不治总比捣乱好。
【第九定律】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马上解决,有些问题可以置之不理,有些问题可以掩盖起来,问题管理要抓大放小。
【第十定律】管理只有恒久的问题,没有终结的答案。
第十定律推论:优秀大公司并不比创业小公司的问题少,快速发展的企业和阶段性成功的企业存在更多需要解决和能够解决的问题。
注:第二定律由海尔集团CEO张瑞敏提出,第十定律由斯图尔特·克雷纳在《管理百年》一书中提出,其余定律由中国首位问题管理专家孙继伟博士提出。
桑代克的三大定律主律和副律
桑代克的三大定律主律和副律【导言】桑代克的三大定律主律和副律,是企业管理领域中被广泛引用的经典理论。
这些定律主律和副律,以简洁而深刻的方式揭示了组织管理和个体行为的普遍规律。
本文将通过解析桑代克的三大定律主律和副律,帮助您全面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并探索它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意义和影响。
【正文】1. 定律主律桑代克的三大定律主律主要包括:(1)李鹏定律:成本在市场中的比价决定竞争力。
李鹏定律强调了成本对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只有通过不断降低成本,企业才能获得价格优势,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这一定律揭示了市场经济中成本与竞争之间的密切关系,为企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指导。
(2)罗友任定律:管理是控制风险的艺术。
罗友任定律强调了管理风险的重要性。
在商业活动中,风险无处不在,管理者需要具备有效的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的能力,才能稳定地推动企业发展。
这一定律提醒我们,管理并非一成不变的规则,而是需要不断应对风险和变革的挑战,为企业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3)斯特赖克兰德定律:信息流动是企业生存的基本条件。
斯特赖克兰德定律表明了信息流动对企业的重要性。
在信息时代,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交流能力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只有通过高效的信息流动,企业才能及时捕捉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的决策,并有效地响应客户需求。
这一定律提醒我们,信息的流动是企业生存的基本条件,需要建立良好的信息管理体系,加强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2. 定律副律在三大定律主律之外,桑代克还提出了一些它们的副律,以更全面地解释和应用这些理论。
(1)布莱诺定律:增长酝酿于突变,成长的逻辑来自非线性演变。
布莱诺定律指出了成长过程中的突变和非线性演变对企业的重要性。
在市场竞争中,只有具备适应环境变化和灵活变革的能力,才能实现持续增长。
这一副律提醒企业要善于察觉并把握变革的机会,形成符合市场需求的竞争策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2)佩森达梅尔定律:心理行为改变导致团队动态变化。
pma黄金定律
pma黄金定律PMA黄金定律是一种管理理论,它强调了人们在实现成功时所需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本文将深入探讨PMA黄金定律的含义、应用及其在个人和组织成功中的重要性。
一、PMA黄金定律的含义PMA黄金定律是指“正面思考、积极行动、取得成功”。
这一理论强调了积极心态和行动对于成功的重要性。
它认为,只有当我们拥有积极心态并采取积极行动时,才能真正实现我们想要的结果。
二、PMA黄金定律的应用1.在个人生活中在个人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PMA黄金定律来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
首先,我们需要保持积极心态,即相信自己能够达成目标,并且不断鼓励自己。
其次,我们需要采取积极行动,即制定明确的目标,并采取有效措施来实现这些目标。
最后,在取得成功后,我们需要反思自己所做出的努力,并继续保持积极心态和行动。
2.在组织管理中在组织管理中, PMA黄金定律同样适用。
管理者需要鼓励员工保持积极心态,并采取积极行动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此外,管理者还应该给予员工充分的支持和鼓励,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
三、PMA黄金定律在个人和组织成功中的重要性1.个人成功个人成功需要具备积极心态和行动。
只有当我们相信自己能够达成目标,并采取有效措施来实现这些目标,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想。
此外,当我们遭遇挫折时,保持积极心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困难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组织成功组织成功同样需要具备积极心态和行动。
只有当组织中每个成员都拥有积极心态,并采取有效措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时,才能真正实现组织的发展和壮大。
此外,在面对竞争和挑战时,保持积极心态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应对变化并找到新的机会。
四、结论PMA黄金定律是一种管理理论,它强调了积极心态和行动对于成功的重要性。
在个人生活和组织管理中,我们可以运用这一理论来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实现组织的目标。
只有当我们拥有积极心态并采取积极行动时,才能真正实现我们想要的结果。
常见100个管理学定律
管人用人育人留人之道1.奥格尔维定律:善用比我们自己更优秀的人2. 光环效应:全面正确地认识人才3. 不值得定律:让员工选择自己喜欢做的工作4. 蘑菇管理定律: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5.贝尔效应:为有才干的下属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6. 酒与污水定律:及时清除烂苹果7.首因效应:避免凭印象用人8.格雷欣法则:避免一般人才驱逐优秀人才9.雷尼尔效应:以亲和的文化氛围吸引和留住人才10.适才适所法则:将恰当的人放在最恰当的位置上11.特雷默定律:企业里没有无用的人才12.乔布斯法则:网罗一流人才13.大荣法则:企业生存的最大课题就是培养人才14.海潮效应:以待遇吸引人,以事业激励人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15.南风法则:真诚温暖员工16.同仁法则:把员工当合伙人17.互惠关系定律:爱你的员工,他会百倍地爱你的企业18.蓝斯登定律:给员工快乐的工作环境19.柔性管理法则:“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20.坎特法则:管理从尊重开始21.波特定律:不要总盯着下属的错误22.刺猬法则:与员工保持“适度距离”23.热炉法则: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24.金鱼缸效应:增加管理的透明度灵活有效的激励手段25.鲶鱼效应:激活员工队伍26.马蝇效应:激起员工的竞争意识27. 罗森塔尔效应:满怀期望的激励28. 彼得原理:晋升是最糟糕的激励措施29.“保龄球”效应:赞赏与批评的差异30.末位淘汰法则:通过竞争淘汰来发挥人的极限能力31.默菲定律: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32.“垃圾桶”理论:有效解决员工办事拖沓作风33.比马龙效应:如何在“加压”中实现激励34.横山法则:激励员工自发地工作35.肥皂水的效应:将批评夹在赞美中36.威尔逊法则:身教重于言教37.麦克莱兰定律:让员工有参加决策的权力38.蓝柏格定理:为员工制造必要的危机感39.赫勒法则:有效监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40.激励倍增法则:利用赞美激励员工41.倒金字塔管理法则:赋予员工权利42.古狄逊定理:不做一个被累坏的主管沟通是管理的浓缩43.霍桑效应:让员工将自己心中的不满发泄出来44.杰亨利法则:运用坦率真诚的沟通方式45.沟通的位差效应:平等交流是企业有效沟通的保证46.威尔德定理:有效的沟通始于倾听47.踢猫效应:不对下属发泄自己的不满48.雷鲍夫法则:认识自己和尊重他人49.特里法则:坦率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崇尚团队合作精神比尔•盖茨说:“团队合作是企业成功的保证,不重视团队合作的企业是无法取得成功的。
管理学中的“二律背反”现象的思考
管理学中的“二律背反”现象的思考1. 引言1.1 什么是二律背反现象二律背反现象是指在管理学中出现的一种悖论现象,即某种理论、规则或决策在特定情况下会产生相互矛盾的效果。
这种现象通常表现为在追求某种目标的却导致了与该目标相悖的结果。
追求员工高效率的管理可能会导致员工压力增加,从而影响工作质量;追求成本最小化可能会降低产品质量,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等。
二律背反现象的存在使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面临更大的挑战,需要在平衡相互矛盾的因素中找到最优解决方案。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寻找有效的应对策略来解决这一难题。
管理学中的二律背反现象是一个复杂而普遍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
1.2 为什么会出现二律背反现象二律背反现象在管理学中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导致了各种矛盾和冲突的存在。
管理学中的二律背反现象往往是由于管理者在应对复杂环境中的各种挑战时,很难统一不同的目标和价值观。
在面对利润最大化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时,管理者往往难以达到完美平衡,从而出现二律背反现象。
管理学中的二律背反现象也可能是因为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缺乏全面的信息和分析能力,导致在应对复杂情况时只能做出妥协或者牺牲某些因素以达到另一方面的目标。
这种情况下,二律背反现象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管理学中的二律背反现象并不是一种罕见现象,它的出现与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息息相关。
管理者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以尽量避免二律背反现象对组织带来的负面影响。
2. 正文2.1 理论解释管理学中的“二律背反”现象是指在管理实践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相互矛盾的规律或原则,使得管理者难以做出合理的决策。
这种现象常常让管理者感到左右为难,无法做出明确的选择。
理论上,二律背反现象可以被解释为在复杂的管理环境中,各种利益和要求之间的矛盾冲突导致的结果。
管理学家认为,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因素可能会相互冲突,从而使得管理者无法同时满足所有的要求。
100个经典管理定律
100个经典管理定律1. 皮柜定律:文件越多,工作越少。
2. 帕金森定律:工作会膨胀以填满给定的工作时间。
3. 鲁特定律:需要更多时间来完成一个任务的时候,它会耗尽所有可用的时间。
4. 布鲁克定律:添加人员到一个已经延迟的项目上,只会使项目进一步延迟。
5. 康威定律:设计系统的组织通常会设计出与自身沟通结构相似的系统。
6. 增长即费用定律:随着项目规模增长,所需费用也会增加。
7. 帕累托原理:80%的结果来自于20%的原因。
8. 诺伊曼定律:任何计算机系统都会偶尔出错,而且通常会在最不方便的时候出错。
9. 奥茨定律:软件系统不能永远保持不变。
10. 博鳌定律:在任何确定的项目中,最不可预测的事情一定会发生。
11. 巴克利定律:难事就是简单事后面加很多简单事。
12. 麦克纳马拉定律:向上级报告的东西一定会变坏。
13. 多佛定律:非个人化的工厂会很快陷入低效。
14. 鲁宾逊定律:管理层总是更容易看到结果,而不是过程。
15. 劳廷定律:遇到问题时,最重要的是停下来思考一下。
16. 线理论定律:很短的数据线总是在穿过桌子时太短,而在双脚下太长。
17. 盖尔布雷思定律:估计超过一天的工作量一定不准确。
18. 洛克定律:不幸的是,大多数人都不明白自己是中等偏上的人。
19. 史密斯定律:如果两个人相互谋求但不冲突的目标,在周围环境稳定的情况下,他们很可能会发现自己在相互合作。
20. 小黑屋定律:任何计划都必须在最深和最精密的黑暗中制定。
21. 马克思定律:不管你做什么,你总是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22. 许可证定律:既然某种软件在任何评估之前就要收取版权费,那么该软件肯定有什么问题。
23. 纽滕定律:在人生的旅程中,你最终会遇到那些你必须回答的问题,而不是你感兴趣的问题。
24. 特鲁门主义定律:当你无能为力时,做一个好演员。
25. 慕斯定律:将任何事充实到最大可能性上。
26. 变更麻烦定律:越变越糟,不变就更糟。
管理法则与定律
管理法则与定律管理是一门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它对于一个组织或团队的运作至关重要。
在管理学中,有一些法则与定律被广泛应用于实践中,以帮助管理者提高组织的效率与效益。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管理法则与定律,并探讨它们的应用。
1. 帕累托法则(Pareto Principle)帕累托法则,又称“二八法则”,指出80%的结果来自于20%的原因。
在管理中,这意味着大部分的效益或问题都集中在少数关键因素上。
管理者应该重点关注这些关键因素,以获取最大化的效果。
例如,80%的销售额可能来自于20%的客户,管理者可以通过重点关注这20%的客户来提高销售业绩。
2. 墨菲定律(Murphy's Law)墨菲定律是一种幽默的表述,它认为“如果某件事情可能出错,那么它就一定会出错”。
在管理中,墨菲定律提醒管理者要有预见性和应变能力。
管理者应该意识到事情不总是按计划进行,要有备用方案和灵活性,以应对突发情况。
3. 布鲁克斯定律(Brooks' Law)布鲁克斯定律指出,“增加人手只会导致项目延期”。
这是因为新加入的人员需要时间适应团队和项目,而且沟通和协调的成本也会增加。
管理者在项目管理中应该考虑到这一定律,避免盲目增加人手而导致项目延期。
4. 希夫定律(Sheffrin's Law)希夫定律认为,“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利益行事”。
在管理中,理解并应用希夫定律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激励和引导员工。
管理者应该了解员工的动机和利益,并根据这些因素设计合适的激励机制,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5. 邓巴数字(Dunbar's Number)邓巴数字是指一个人在社交关系中可以维持的稳定联系的数量,通常为150。
在管理中,邓巴数字提醒管理者要注意团队的规模和人际关系的管理。
当团队规模超过邓巴数字时,管理者可能需要采取措施,例如分组或建立更多的沟通渠道,以保持团队的凝聚力和效率。
以上是几个常见的管理法则与定律。
美国产业结构变迁及其启示反思配第克拉克定律
三、反思与启示
通过对配第克拉克定律的反思,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1、产业结构变迁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政府和企业应该积极适应这种变 化,而不是过分干预或抵制。
2、政府应该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来推动产业结构变迁,例如鼓励创新、扶 持新兴产业、提高劳动力素质等。
3、企业应该注重技术研发和创新,以提高自己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同时, 企业也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
谢谢观看
二、配第克拉克定律
配第克拉克定律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和科林·克拉克提出的,主要 内容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将逐渐从农业向制造业 转移,并最终向服务业转移。这个定律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美国等发达国家产业 结构的演变过程。
配第克拉克定律的实践意义在于,它提醒我们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经济发展的 必然趋势,而政府和企业应该积极适应这种变化,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提高劳 动力素质等方式,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一、美国产业结构变迁
自20世纪初以来,美国的产业结构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最初,美国经济以 农业为主导,但随着工业化的加速,逐渐转向了以制造业为主导的阶段。然而,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产业结构开始出现服务化趋势,服务业逐渐成为经济 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高新技术产业也在不断发展,成为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 重要力量。
美国产业结构变迁及启示——反 思配第克拉克定律
目录
01 一、美国产业结构变 迁
03 三、反思与启示
02 二、配第克拉克定律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国的产业结构都在不断发生 变化。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其产业结构变迁具有典型的 代表性。本次演示将回顾美国产业结构变迁的历史,分析其中的原因、影响和问 题,并通过反思配第克拉克定律,从中获取启示和建议。
无路可走的时候,如何找到出路?
无路可走的时候,如何找到出路?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很多企业进入了艰难时期。
行业内卷,销售下滑,订单减少,资金紧张,利润紧缩,市场前景不乐观,面对诸多困难,出路何在?针对这些问题,不同的企业经营者有不同的思考。
有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现在经营太难了,如果继续经营,只会不断地亏损,还不如躺平算了。
有的企业会在这种情况之下,想尽办法实现突破,但是很难。
有的企业经营者开始回到自身,深度地去反思:出现这样的问题,它最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当外部道路走不通的时候,他们尝试从内部突破,自我反思,寻找出路。
01为什么管理者要做“反思”?什么是“反思”呢?对此,世界著名的管理思想家、管理学大师明茨伯格教授有一个比较深刻的阐释。
他将“反思”定为“卓越管理者的五项心智模式之一”,提出“反思”的三层含义:一,卓越的管理者,往往是很习惯于做反思,做总结的。
他们知道不仅要从自己过往的经验中学习,还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从他人的经验中去学习。
始终保持谦逊,明白自己能够做什么,也明白自己的边界和局限,并且不断地通过反思、学习和成长来拓展自己的边界。
二,反思是行为的内在部分。
明茨伯格教授提到了反思和行为的关系。
反思是行为的一部分,管理者为了采取行动而反思,但是为了反思也采取行动,从而发现哪些才是有效的工作。
在行动的同时也在反思,在反思的时候,也在行动,反思和行动一体两面,不可分开。
三,在管理思想中的反思,超越了纯粹的智力,到达更深层的智慧层面,可以洞察本质,发现规律。
02在很多卓越企业管理者身上,我们都能看到“反思”的这三条特性,并看到“反思”的重要性。
雷军曾在一次年度演讲中说到:“我在科技行业干了30多年,回头一望全是漫长的挫折和煎熬。
”雷军创办小米,用七年的时间做到了世界500强,成为在移动通信领域的佼佼者。
这样一家优秀企业的管理者,在回顾自己过去的时候,全是漫长的挫折和煎熬和痛苦。
在这个过程中,雷军进行了大量的反思,他都反思了什么呢?2010年,雷军在微博上说,用手术刀解剖自己,虽然很残酷,但是很真实,这就是向自己开刀,自我革命,自我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思管理定律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反思管理定律
一、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挪威人捕捞沙丁鱼,运回码头时常有一些鱼由于仓内憋闷而死。
后来,他们把鲶鱼放入鱼槽。
鲶鱼是沙丁鱼的天敌,出于天性会不断地追逐沙丁鱼。
在鲶鱼的追逐下,沙丁鱼拼命四处游动,激发了活力,空气也流通了,结果沙丁鱼被活蹦乱跳地运进了鱼港。
根据鲶鱼效应,有意识地引入一些“鲶鱼”式的人才,通过他们挑战性的工作来打破组织昔日的平静,可以激活组织,大幅度提高组织的绩效。
于是不少企业认为,只要引进人才,就可以实现“引进一个,带动一片”的鲶鱼效应。
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鲶鱼效应要发挥积极作用,是要经过科学评估与精心安排的。
若不能将鲶鱼效应放在整个人力资源开发系统之中加以全盘考虑,就会适得其反,酿成“鲶鱼负效应”。
这样就会演变为“鲶鱼”与“沙丁鱼”、“鲶鱼”与“鲶鱼”的窝里斗。
不难看出“鲶鱼效应”实现的前提就是出现了员工普遍不思进取的现象。
假如你所在部门的员工本来就有龙腾虎跃、锐意进取的氛围,可是你还是我行我素地坚持引进超量的“鲶鱼”,便可能造成“能人扎堆”,引发内讧和矛盾,致使组织效率低下。
二、酒与污水定律
酒与污水定律:如果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
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可能会被吞没,而一个无德无才者能很快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
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时日精心制作的陶器,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将它毁掉。
“酒与污水定律”假定原来桶里装的是纯净的酒或纯粹的污水,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桶内装的东西往往具有多样性,根本不在乎一匙污水的洒入。
严格说来,污水的定义是很难下的,相对于某一种特定的酒来说,其他种类的酒和饮料可能都是污水,但只要其不在酒桶中作无序的混合,又何必一定要除之而后快呢
事实上,绝大多数组织或多或少都具有提高自己成员素质的能力,能够化“污水”为美酒。
也只有能够化“污水”为美酒的组织才能够正常地发展和壮大。
如果一个组织仅仅由于来了一个被某位领导视为“污水”的成员就开始大乱,那么,应该被炒鱿鱼的还应包括这位领导才对。
根据“酒与污水定律”,不应该把“酒”倒进“污水”里,反映到企业中就是不要把能人放在效率不高的部门。
有的部门效率低就是因为能人的缺乏。
这样做的结果是弱的部门更弱,结果必然导致部门之间合作效率的低下,必然会影响到组织整体绩效的提高。
“酒与污水定律”实际上忽略了“酒”与“污水”之间的相互作用,把“酒”和“污水”绝对化了。
看不到这种局限往往会带来破坏性的应用结果。
三、80/20法则
80/20法则:20%的人拥有80%的财富,80%的收入来自20%的产品,80%的利润来自20%的顾客。
这个法则源于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观察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所得到的结果。
根据80/20法则可以推论,在公司中20%的客户给公司带来了80%的利润,20%的员工给公司创造了80%的财富。
所以20%的客户和员工是公司成败的“关键性人物”,公司要把注意力集中在20%的顾客和员工身上。
但问题是:怎样来识别这20%与80%呢而且20%与80%往往并不是绝对不变的。
现在的小客户可能是将来的大客户;现在对公司经营贡献不大的员工将来可
能是公司的功臣。
因此,公司要力求让所有的顾客满意,给所有的员工平等的机会,只有这样才可能既抓住重要的20%,又从“并不重要”的80%中挖掘出潜在的重要顾客与员工。
80/20法则运用不当往往是由于以一种静态的眼光看问题,看不到一些因素之间的转化关系。
我们应该充分注意到20%与80%之间转化的可能性,促进积极转化,防止消极转化,发挥80/20法则的作用。
四、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凡是有的,还要给他,使他富足;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这个法则源于《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个故事。
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3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去做生意。
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报告说他赚了10锭。
于是国王奖励了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他赚了5锭。
于是国王便奖励了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他怕银子丢失,便一直没有拿出来。
于是国王便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那一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
并且说:“凡是有的,还要给他,使他富有;凡是没有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
马太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赢者通吃这样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对企业经营发展而言,马太效应则告诉我们,要想在某一个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在此领域迅速做大。
但“马太效应”容易让人走入这样的误区,认为规模越大越有优势,于是盲目地扩大规模。
德隆因为迅速扩张而导致失败的案例让我们认识到对任何企业而言都是存在最优规模的,并非越大越好。
另一方面,规模扩大要有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否则,后果是严重的。
五、手表定理
手表定理:手表定理是指当一个人有一只手表时,他可以相信这只表所指示的时间;当他同时拥有两只手表时,他会无法确定时间。
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手表定理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的管理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
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这个人无所适从。
但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发现“手表定理”的成立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两只手表的地位是对等的。
而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拥有地位并不均等的“手表”。
我们有不同重要程度的目标,这并没有给我们带来混乱。
这说明我们要力求不同的手表是同步的,当这种情况做不到时,我们要明白不同“手表”的重要程度。
企业经营也是这样,不可能是单目标的,往往是同一经营时期有不同的目标,关键是要明白不同目标的重要排序。
在照顾首要目标的情况下兼顾其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