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5课 辛亥革命 同步测试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练习:第15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练习:第15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

基础夯实1.胡适在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它)变换了全国的空气,解除了一个不能为善而可以为恶的最上层高压势力,然后才能有各种革命的新种子在那个解放的空气里生根发芽。

该事件应是()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D.辛亥革命“(它)变换了全国的空气,解除了一个不能为善而可以为恶的最上层高压势力”分析,说明其在全国范围内推翻了旧政权,故D项正确,因为它推翻了清政府;而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建立了政权,但没有推翻清政府,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是要维护清朝的统治,故B项错误;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故C项错误。

2.某学者指出,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

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

好在革命后,在革命党、立宪派、袁世凯与清廷的四方博弈中,以极少的牺牲达成了和解。

可见,该学者认为()A.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偶然B.清廷改革失策加速革命爆发C.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新政”改革毫无成效:“改革的路被堵死”后革命爆发了,革命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可知清政府的改革失败加速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故B项正确。

3.有学者研究指出:“民国初年的政党犹如春草怒生,群起建立。

经过令人眼花缭乱的分化组合后,由三百多个政党逐渐形成了30多个有一定力量的大党。

”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贯彻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B.责任内阁制得到切实贯彻C.当时的法律规定人民有集会结社的自由4.《帝制的崩溃宪政的破产》中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革命党人为袁世凯量身定做的纸制枷锁。

”此处的“量身定做”意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A.多党制B.总统制D.议会制“为袁世凯量身定做的纸制枷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规定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以限制总统的权力,故选C项。

5.(2015海南单科)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作出了严格限制。

高中岳麓历史必修一课时跟踪检测:第四单元 第课 辛亥革命 含解析

高中岳麓历史必修一课时跟踪检测:第四单元 第课 辛亥革命 含解析

第四单元第15课辛亥革命课时跟踪检测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建立民国……大总统由国民共举……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材料应出自哪一政党的誓词()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华兴会D.光复会解析:A、C、D三项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不是政党;“建立民国……制定中华民国宪法”符合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创立民国”的主旨,B项正确。

答案:B2.(2018·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一期末)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

”直接加速武昌起义爆发的“外力冲击”是()A.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B.开始出现“西学东渐”局面C.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解析:注意题干材料“直接加速武昌起义爆发的‘外力冲击’”,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暴露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激化了阶级矛盾,故C项正确;武昌起义爆发是在1911年,A项是189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B项出现在明朝中后期,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D项不是“外力冲击”,应排除。

答案:C3.在1912年和1913年,他们凭借技能和勇气争取使民国能够运转,但西式的民主制度马上证明太洋化、太新型和太软弱,难以负担他们托付的重任。

材料中的“他们”是指()A.维新派B.革命派C.立宪派D.中国共产党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12年和1913年”及“民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最终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

故选B项。

答案:B4.《官话报》曾经是北京各报中最反对共和,支持清廷的报纸,但1912年1月4日该报的社论完全改变了立场,敦促清帝接受必不可免的事情并逊位。

这表明()A.清末新政失败B.民主共和思想影响扩大C.清朝统治覆灭D.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动摇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4.15《辛亥革命》基础训练及答案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4.15《辛亥革命》基础训练及答案

(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读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响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已推倒,亦未可知也。

”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 A.黄花岗起义B.武昌起义C.北伐战争D.南昌起义答案:B2.“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

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一条款的根本目的在于()A.限制袁世凯B.维护共和制C.扩大内阁权力D.反对封建专制解析:材料内容体现了民主原则和权力制衡原则,限制总统权力是为防止总统权力的滥用而走向专制,并非针对袁世凯一个人。

根本目的是维护共和制。

答案:B3.“百折不回,十七次铁血精神,始有去年今日;一笔勾尽,四千年帝王历史,才成民主共和。

”这副对联创作的时间应该为() A.1911年B.1912年C.1946年D.1950年答案:B4.我们说“辛亥革命失败了”的主要依据是()A.没有建立新的政权B.临时政府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C.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D.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解析:判断一场革命运动失败或成功主要看其任务和目标是否达到了。

辛亥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并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后来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没有完成。

答案:D5.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A.辛亥革命的爆发B.清朝统治被推翻C.中华民国的成立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地位和影响。

中华民国成立标志着君主专制政体被推翻,创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因此是20世纪初的巨变。

答案:C6.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有() A.两场革命运动均与两广的自然灾害有关B.革命都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C.发动者尝试用暴力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制度D.发动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答案:BB组(能力题)7.“中国推翻专制以后应该走什么道路?开明专制化呢,还是民主政治?……既然要流血就干脆流一次血,不要再流第二次了。

高中历史 4-15辛亥革命 必修1历史同步练习(名师解析)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4-15辛亥革命 必修1历史同步练习(名师解析) 岳麓版必修1

第4单元第15课达标训练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主要是指( ) 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B.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纲领C.积极发动人民参加革命D.与保皇派展开激烈论战解析:本题为结论分析型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史论结合和对史实的理解能力。

用史实印证法,将史实与结论进行印证,是否有内在联系而作出判断。

同盟会的成立,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政党的领导;有了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

所以说,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答案:B2.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A.三民主义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解析: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说成是其具体内容中的一点就不全面了。

答案:A3.《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国民全体。

”在当时其本质含义是( ) A.使人民获得了政治权利B.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C.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D.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解析:本题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临时约法》颁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确立主权在民的原则主要是反对专制,防止复辟,就其实践结果来看并没有真正实行。

答案:D4.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帝国主义的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B.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C.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未完成革命任务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解析:关键是正确理解辛亥革命之“花”“果实”的含义各是什么,“花”应指革命的暂时成果,即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果实”应指革命的最终目标,即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答案:C5.下列文物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相同之处是( )A.采用非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B.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国情C.把反封建作为革命的目标D.都有先进阶级领导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能力。

2016年秋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5课辛亥革命练习岳麓版必修1

2016年秋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5课辛亥革命练习岳麓版必修1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5课辛亥革命1.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中国国民党 D.光复会解析: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答案:B2.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 )A.总统B.议会C.内阁D.全体国民解析: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答案:D3.2016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5周年,北京、南京、武汉、广州、中山都想申请纪念活动主办权,其中南京的理由是( )A.辛亥革命在南京爆发B.在南京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C.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并颁布《临时约法》D.三民主义在南京提出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城市革命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在广州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并颁布《临时约法》;三民主义在东京提出。

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C。

答案:C4.我国一位史学家曾在书中这样写道:“在广东,小规模的革命党人起义虽遭镇压,可是在汉口,1911年10月10日,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

”这场“兵变”带来的结果不包括( )A.满清政府垮台B.皇帝制度结束C.中华民国成立D.中国实现了近代化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在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但并未实现近代化。

答案:D5.辛亥革命后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但此后专制政权又相继建立。

可为这一历史现象提供较合理解释的是( )A.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面已。

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犹未改革B.民国初年,“政党群兴,党争随起”C.民国元年,政党政治、议会政治高唱入云,党团林立,五彩缤纷D.专制殿堂的崩坍,中华民国的成立,民主法令的公布,《临时约法》的颁发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政治的发展。

2018-2019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5课 辛亥革命 同步测试

2018-2019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5课 辛亥革命 同步测试

2018-2019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5课辛亥革命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下面是1911年法国某杂志上刊登的一幅反映辛亥革命的漫画。

据漫画中的信息可知()A. 法国政府支持中国的民主革命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C. 作者认为中国出现了内部叛乱D. 中国的民主革命形势发展迅速2.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A.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 是由革命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C. 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D. 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3.托克维尔认为革命的发生并非总是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最经常的情况是,一向毫无怨言仿佛若无其事地忍受着最难以忍受的法律的人民,一旦法律的压力减轻,他们就将它猛力抛弃。

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符合这一说法的革命是()A. 美国独立战争B. 俄国十月革命C.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D. 中国辛亥革命4.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学国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

”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A. 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构架B. 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C. 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弧洲最西化的国家D. 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5.1875年法国宪法的一项修正条文曾经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这一修正条文宣布的意义在于()A. 保障了平民竞选总统的权利B. 彻底清除了法国的家族势力C. 恢复了等级制度D. 堵塞了君主派的复辟之路6.费正清在《传统与现代》中说“中国的政治生活一旦失去了天子的存在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崩溃,因为此时的国家首脑已经得不到传统礼教对至高权威持有者的敬畏了”。

费正清这句话旨在说明()A.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 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礼教的彻底性C. 维新变法保留君主实行君主立宪的合理性D.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秩序重构的艰难曲折性7.孙中山1906年在一份宣言中提出:“今由平民革命以建革命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5课 辛亥革命习题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5课 辛亥革命习题

第15课辛亥革命一、清末民主革命风潮1.背景。

(1)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2)清政府试图通过①________来挽救其统治危机。

2.兴起: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立②______等革命团体,以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③____________。

3.发展。

(1)建立革命政党:1905年,④____________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任总理。

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⑤__________”为宗旨(后被阐发为“三民主义”),以《民报》为机关刊物。

(2)论战:同盟会成立后,革命派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展开思想论战,大力宣传其政治纲领。

(3)武装起义:革命党人发动多次武装起义,其中最著名的是1911年的⑥____________起义。

答案:①新政②兴中会③资产阶级共和国④中国同盟会⑤平均地权⑥广州黄花岗♨温馨提示三民主义思想并不是完美的,而是有其局限性。

民族主义未明确提出反帝,民权主义未将整个地主阶级作为革命对象,民主主义未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应用提升】1.“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B)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解析:从“剪掉辫子反朝廷”可知此时为清末,则此时的指导思想为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反帝。

因而D项错误。

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政策,故C项错误。

革命的主要目的是政权问题,故A项错误。

二、武昌首义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经过: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率先发难,经过一夜激战,革命军占领武昌。

3.结果:成立了①______________,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宣布“五族共和”,定国号为“②____________”。

4.影响: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清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答案:①湖北军政府②中华民国三、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1.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①________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②________为国旗。

2020版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5课辛亥革命练习岳麓版必修1

2020版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5课辛亥革命练习岳麓版必修1

第15课辛亥革命课后提能再巩固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章太炎说:“长素(康有为)以为‘革命之惨,流血成河,死人如麻,而其事卒不可就’。

……然则立宪可不以兵刃得耶?即知英、奥、德、意诸国,数经民变,始得自由议政之权。

……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材料说明( )①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②章太炎主张革命③康有为认为立宪可经改良实现④章太炎认为立宪也须流血斗争A.①②③④ B.①②C.③④ D.①③④解析:材料反映了章太炎不认同康有为的君主立宪的主张,认为革命是中国的正确途径。

实行立宪也会像“英奥德意”等国出现流血斗争。

由此可知A项正确。

答案:A2.某学者指出,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

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

好在革命后,在革命党、立宪派、袁世凯与清廷的四方博弈中,以极少的牺牲达成了和解。

可见,该学者认为 ( )A.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偶然 B.清廷改革失策加速革命爆发C.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 D.清末“新政”改革毫无成效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主要信息:“改革的路被堵死”后革命爆发了,革命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可知清政府的改革失败加速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故B项正确。

答案:B3.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主要是因为它( )①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利益和要求②表达了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③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④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A.①②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是对三民主义的积极作用的分析评价,应从政治、经济、民族和革命等方面归纳。

答案:D4.《清帝为变端四起人心动摇引咎罪己谕》说:“川乱首发,鄂乱继之。

今则陕湘警报迭闻,广赣变端又见。

区夏腾沸,人民动摇。

九庙神灵不安歆飨,无限蒸庶涂炭可虞。

【成才之路】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5课 辛亥革命练习 岳麓版必修1

【成才之路】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5课 辛亥革命练习 岳麓版必修1

第四单元第15课1.(2014·扬州)下图是何剑士在1911年创作的政治讽刺漫画《小磨香油》,作者旨在形象地说明清政府( )A.为挽救统治,发展经济改善民生B.成为洋人的朝廷,为洋人服务C.加重税收,大兴土木,穷奢极欲D.统治已经崩溃,沦为殖民地【答案】 B【解析】漫画的寓意在于讽刺清政府成为列强搜刮百姓的工具,为列强服务,B项最符合。

A、C两项没有准确把握漫画的寓意,D项观点错误,1911年旧中国依然为半殖民地。

2.(2014·广州)胡适在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它)变换了全国的空气,解除了一个不能为善而可以为恶的最上层高压势力,然后才能有各种革命的新种子在那个解放的空气里生根发芽。

该事件应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答案】 D【解析】“解除了一个不能为善而可以为恶的最上层高压势力”指的是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完成这一历史任务的是辛亥革命。

3.(2015·赣州)有人说,中华民国是“美国式的共和国”,但也具有英国政体的特点。

其“英国政体特点”主要表现为( )A.责任内阁制B.三权分立C.总统制D.民主共和【答案】 A【解析】中华民国建立后成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但为限制袁世凯,又实行责任内阁制,责任内阁制是英国政体的特点,故选A项。

4.“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 )A.彻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D.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君主专制制度【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以及运用信息并调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皇帝倒了”,这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符合题意。

A 项所述过于扩大化,B、C两项不是“直接说明”的内容。

5.(2015·济宁一中)下列“国”字的写法,最有可能出现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是( )【答案】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国的建立。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课堂检测4-15辛亥革命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课堂检测4-15辛亥革命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1.(2020·厦门高一检测)从1895年到1900年人们对革命党人革命的态度从“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

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解析】选B。

注意题干中的两个时间点“1895年”和“1900年”。

前者是在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之后,当时维新变法思潮居于主流,因此革命派发动的武装起义遭到社会舆论的抨击。

后者则是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当时清政府勾结列强镇压了义和团运动,已经完全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民众已经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因此革命派发动的武装斗争得到社会舆论的同情,故B符合题意。

【补偿训练】(2020·山东师大附中高一检测)右图为1907年《时事画报》上刊载的一幅有关清政府预备立宪的漫画《舆论》。

画中左上角的葫芦里分别装的是“专制”“立宪”,落款为“依样”。

画中老人口呼“立宪”,胸藏“专制”。

该漫画意在说明( )A.清政府无视群众建立民主政治的心愿B.内忧外患迫使清政府进行政治体制改革C.清政府已经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D.清政府通过预备立宪欺骗国人已不言而明【解析】选D。

由材料信息“口呼‘立宪’,胸藏‘专制’”可知,当时清政府表面上准备实行立宪,实质仍是专制,故D正确;清政府之所以实行“预备立宪”就是顺应民主政治的要求,故A错误;内忧外患是清政府进行新政和预备立宪的背景,与题意不符,故B错误;清政府空前孤立是在“预备立宪”骗局被揭穿后的情况,与题意不符,故C 错误。

2.(2020·亳州高一检测)革命派推举孙中山为总理,把革命洪流汇集在一起,改变了过去“家家敲自由钟,人人扬自由旗”的局面。

形成这一情形的地点是 ( )A.武昌B.东京C.南京D.檀香山【解析】选B。

从题干材料“推举孙中山为总理”“改变了过去‘家家敲自由钟,人人扬自由旗’的局面”可知,描述的是中国革命开始有了统一的领导,与之相符的是中国同盟会的成立,而中国同盟会是在1905年日本东京成立的,故选B。

最新高中历史 第4单元 第15课 辛亥革命习题 岳麓版必修1

最新高中历史 第4单元 第15课 辛亥革命习题 岳麓版必修1

【师说】2021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5课辛亥革命习题岳麓版必修1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 ,每题4分 ,共48分)1.资产阶级|革命兴起的时代背景是( )①帝国主义侵略加剧 ,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②清政府统治内外交困③清政府拒绝|任何形式的改革④义和团运动的失败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③④【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 .清政府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 ,实行清末 "新政〞 ,③表述错误 ,排除 .【答案】 A2.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 "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 ,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 ,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开展不够充分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解析】此题以 "辛亥革命〞作为切入点 ,此时正值中国民族危机深重 ,再结合 "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一句 ,即可选出B项 .【答案】 B3.口号和标语往往具有一定的(政|治)背景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的胜利 ,以下标语、口号最|有可能出现在当时武汉街头的是( )A.热烈祝贺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万岁C.热烈庆祝湖北军政府诞生D.满清已经灭亡【答案】 C4.1911年底 ,孙中山从海外回国 ,被南方 "独立〞各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临时〞从本质上表达了( )A.革命(dang)对袁世凯争夺总统权力的退让B.革命(dang)民主共和的精神C.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高尚品质D.中华民国政权的不稳定【解析】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 ,总统是通过选举产生的 ,而当时孙中山任总统不是通过民选产生 ,故为 "临时〞 ,这表达了革命(dang)的民主共和精神 .【答案】 B5.1912年元旦 ,?申报?一篇名为?新祝词?的文章写道: "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新出于母胎 ,从今日起为新国民 ,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一新 ,前途种种新事业 ,胥吾新国民之新责任也 .〞这段材料说明( )A.清政府已经被推翻B.中华民国已经成立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民国实现国民当家做主【答案】 B6.1912年 ,孙中山自豪地说 ,这是 "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 ,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这里的 "变局〞和 "创举〞被后人誉为 "旧邦改造〞 ,其史实依据是( )A.辛亥革命的爆发B.清朝统治被推翻C.中华民国成立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公布【解析】解答此题需注意三个关键词: "1912年〞、 "变局〞和 "创举〞 .1912年这一时间 ,可排除A项 ,既称为 "爆发〞 ,即为狭义之辛亥革命 ,即武昌起义 ,在1911年; "变局〞一词可排除D项 ,重大变化只有B、C两项算得上; "创举〞一词可排除B项 ,必须是开创了一个新局面 .只有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7.1913年袁世凯在一次演说中提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即其内容规定 ,束缚政府〞 ,让他 "身受苦痛〞 .由此可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扩大总统权力 B.维护民主共和C.缩小内阁权力 D.赞成专制专制【解析】从题干中分析得出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的内容束缚了总统的权力 ,维护了共和政体 .A、C、D表述均不正确 ,应选B .【答案】 B8.中华民国成立后 ,列宁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及革命的卓越奉献 ,并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 "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 .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 )A.革命派从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B.孙中山防止社会的贫富分化C.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努力D.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答案】 D9.辛亥革命没有得到资本主义国|家支持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国|家不了解孙中山及其革命的性质B.资本主义国|家不赞成暴力革命的方式C.资本主义国|家不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D.资本主义国|家找到袁世凯作为其在华的代理人【解析】外国列强将中国作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材料产地 ,并不想让中国自由开展 ,虽然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同情中国革命 ,但只是安抚以攫取更大的在华既得利益 .应选C .A项明显错误;B项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资本主义国|家关心的是自己在华的权益;D项为从根本上分析 .【答案】 C10.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的里程碑 ,它的最|主要功绩是( )A.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C.把帝国主义赶出了中国D.走上了独立的开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解析】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A、C、D项表述都不正确 .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是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应选B项 .【答案】 B11.北京大学房德邻教授赞同以1912年划分近代主张 .他认为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的意义远远超过1919年五四运动 ,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结合所学知识 ,你认为支撑该观点成立的理由包括( )①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②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③建立了一个近代国|家体制④中国走上独立开展资本主义道路A.①②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此题考查辛亥革命的意义 .①②③均正确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未改变 ,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并未走上独立开展资本主义道路 ,④错误 .应选B . 【答案】 B12.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 ,梁启超撰文写道 , "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 ?简单说……第|一 ,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 ,觉得但凡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解析】题干材料中 "第|一〞指民族意识增强 , "第二〞指民主意识增强 .【答案】 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 ,共52分)13.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 .阅读以下材料 ,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辛亥革命老人吴玉章曾做诗说: "丧权辱国震人心 ,铁路风潮鼎沸腾 ,武汉义旗天下应 ,推翻专制共和兴 .〞材料二1912年2月13日 ,孙中山认为 "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 ,民国的目的亦已到达〞 ,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 ,并推荐说: "清帝退位 ,南北统一 ,袁君之力实多 .〞(1)材料一诗中反映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孙中山这样做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答复孙中山的观点是否正确 ?为什么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 "丧权辱国〞 "武汉义旗〞 "推翻专制〞 "共和兴〞等信息 ,列出相应的历史事件即可 .第(2)问据材料二中 "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 ,民国的目的亦已到达〞 "清帝退位 ,南北统一 ,袁君之力实多〞这两句话分析 .第(3)问可结合辛亥革命后的国内形势分析 .【答案】(1)事件:?辛丑条约?签订、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和清政府被推翻 .(2)直接原因:①孙中山认为中华民国成立民权主义已实现;②袁世凯打出共和招牌骗取革命(dang)的信任 ,又以革命(dang)压迫清帝退位 ,孙中山认为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完成 .(3)观点:不正确 .理由:革命目的没有真正实现 ,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未完成 ,中国社会性质未改变;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实行专制统治;南京临时政府只是名义上的(中|央)政府 ,中国未实现真正统一;同盟会十分松散等 .14.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民国时期的 "总统府〞 ,现已被建设成中国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 .这是我国目前最|高级|别、保存最|完好的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 .材料二有学者说 ,从历史价值和(政|治)价值上来讲 , "总统府〞要超过北京的故宫 .故宫是我国现今保存最|完整、建设最|辉煌的皇家宫殿 ,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 ,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故宫只是明清封建|王朝的标志 ,而 "总统府〞那么象征着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终结 .从这个角度来讲 , "总统府〞的社会价值和(政|治)价值都不逊于故宫 ,而且 "总统府〞以前还曾经是清代两江总督署、太平天国的天宫遗址 ,这种聚集交融的历史价值也是故宫所不具备的 .在此设立博物馆的目的就是为了展示和宣传这些价值 . 材料三史料研习、理论指导、问题研讨和社会调查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请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开展进程 .1912年3月 ,孙中山公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那么构建(政|治)体制.……它规定国务员 "辅佐临时大总统 ,负其责任〞 ,即实行责任内阁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请答复:(1)近代史上 ,太平天国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这里公布过哪两部表达历史开展方向的著名文献 ?(2)列举近代史上在南京所发生过的反对或摧毁封建统治的两件重大历史事件 .(3)为什么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彻底完成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4)结合材料三 ,请答复:(答案直接从文中的语句中摘录)①文中属于原始史料的内容是什么 ?②文中属于史料解释的内容是什么 ?③文中属于历史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近代民主革命的认识 .第(1)(2)问结合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答复即可 .第(3)问主要从当时中国的国情和两个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方面分析 .第(4)问注意区分不同的史料类型 ,原始史料多指最|早记载某历史事件的史料 ,如当时人说的话、文献原文等;史料解释应是对原始史料的进一步分析;历史评价应是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献等的评判 ,由此对材料三逐句分析答复 .【答案】(1)?资政新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1853年 ,太平天国在此定都 ,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1912年 ,中华民国在此宣告成立 .(3)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4)①辅佐临时大总统 ,负其责任 .②即实行责任内阁制 .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

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课堂同步训练第4单元第15课《辛亥革命》(岳麓版必修一)

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课堂同步训练第4单元第15课《辛亥革命》(岳麓版必修一)

1.“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革命党人为改变这种现象而采取的最主要的行动是() A.成立中国同盟会B.与保皇派论战C.发动黄花岗起义D.成立南京临时政府【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背景。

这句话是孙中山于1905年说的,这表明革命党人已感到建立统一资产阶级政党的迫切性。

【答案】 A2.“中国推翻专制以后应该走什么道路?开明专制化呢,还是民主政治?……既然要流血就干脆流一次血,不要再流第二次了。

”——1906年孙中山的演说。

孙中山主张建立()A.民主共和政体B.君主立宪政体C.议会君主政体D.君主专制政体【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开明专制化”并不是孙中山的选择,所以有君主参与的政权都是其反对的对象,排除B、C、D三项,故正确答案为A。

【答案】 A3.下列对“同盟会党员证”(右图)的释读,不准确的是它()A.说明同盟会有明确的政治纲领B.所使用的“庚戌年”为1910年C.属于直接史料,对辛亥革命研究有较高的价值D.反映了中华民国成立后,同盟会会员不断扩大的史实【解析】据图片中信息,A、B、C三项都正确;D项有误,因为图片中“庚戌年”为1910年,而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

【答案】 D4.(2013·广东高考)“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解析】从“剪掉辫子反朝廷”可知此时为清末,则此时的指导思想为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反帝。

因而D项错。

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政策,故C项错。

革命的主要目的是政权问题,故A项错。

【答案】 B5.美国驻华代办卫理于10月11日凌晨1时就把这一消息电告国务院,称:“顾临(JohnGreen)来电,二天前在汉口俄国租界抓到几位革命党人,昨天5人被处决,昨晚随即发生数百名士兵兵变,他们焚毁汉口对面的营房。

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强化作业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强化作业 岳麓版必修1

第四单元第15课一、选择题1.(2014·扬州)下图是何剑士在1911年创作的政治讽刺漫画《小磨香油》,作者旨在形象地说明清政府( )A.为挽救统治,发展经济改善民生B.成为洋人的朝廷,为洋人服务C.加重税收,大兴土木,穷奢极欲D.统治已经崩溃,沦为殖民地【答案】 B【解析】漫画的寓意在于讽刺清政府成为列强搜刮百姓的工具,为列强服务,B项最符合。

A、C两项没有准确把握漫画的寓意,D项观点错误,1911年旧中国依然为半殖民地。

2.(2014·广州)胡适在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它)变换了全国的空气,解除了一个不能为善而可以为恶的最上层高压势力,然后才能有各种革命的新种子在那个解放的空气里生根发芽。

该事件应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答案】 D【解析】“解除了一个不能为善而可以为恶的最上层高压势力”指的是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完成这一历史任务的是辛亥革命。

3.有学者认为: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而亡于孙文。

原因之一是如图的三把利剑,三剑一击,清王朝就玩完了。

其史论、史观和史料反映出(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②英雄创造历史③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合流④领导阶级的先进与否,是革命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C【解析】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重大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应是“时势造英雄”,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4.“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 )A.彻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D.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君主专制制度【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以及运用信息并调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皇帝倒了”,这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符合题意。

A项所述过于扩大化,B、C两项不是“直接说明”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辛亥革命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该春联反映的历史本质是:()A. 民国从未试图过要改善民生,农民怀念清王朝B. 辛亥革命脱离农民阶级,反封建不彻底C. 信息闭塞,中华民国成立消息未到达农村D. 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却拥护2.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

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

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连声说:“吾非革命党人,我非中华民国人。

”这表明()A. 国内民众反日情绪强烈B. 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C. 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D. 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3.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 兴中会B. 同盟会C. 强学会D. 保国会4.武昌革命军兴,清吏张鸣岐、龙济光、李准等初欲负峪自固,讵(表示反问)沪电谣传“京陷帝崩”四字,港、粤各报相率登载,全城人士欢声雷动爹张督知人心已去,无可挽救,始仓皇出走多龙、李遂亦卑辞乞降。

使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

材料反映报刊对辛亥革命的主要作用是()A. 传播革命思想,赢得群众支持B. 制造声势,加速革命进程C. 革命运动迅速波及全国D. 使清政府统治空前孤立5.“皇帝倒了,辫子割了。

”少年瞿秋白用这八个字概括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相对于皇帝倒了,剪辫是更具有观念意义的革命。

可见剪辫()A. 使普通百姓感受到革命浪潮的冲击B. 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C. 断绝了清王朝在中国的复辟之路D. 意味着新思想开始冲击国人的生活6.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

这反映出当地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7.“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

这一诗句颂扬的革命运动是A. 太平天国运动B. 戊戌变法C. 五四运动D. 辛亥革命8.下列有关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正式成立是在1912年B. 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C. 以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D. 同盟会成员掌握实权9.在中国历史上规定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第一个文件是A. 《临时约法》B. 《钦定宪法大纲》C. 《中华民国约法》D. 《中华民国宪法》10.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及其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通过一部法律文件对新的政治体制进行了设计,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 《中华民国约法》C. 《中华民国宪法》D. 《共同纲领》1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A. 《资政新篇》B. 《钦定宪法大纲》C. 《中华民国约法》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2.下列辛亥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③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④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C. ①④②③D. ②①③④13.图一到图二国旗的变化,反映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意图是()A. 建立公民社会B. 反对专制统治C. 反对封建迷信D. 实行责任内阁制14.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 )。

A. B. C. D.15.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了《平民政治》,出版时易名为《共和政治》……《困粹学报》一段时间销路不畅,改名《共和杂志》后,变得十分抢手。

这表明()A. 平民对待传统文化淡漠B. 辛亥革命脱离人民群众C. 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D. 民国初期共和观念风行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40分)16.一百年前,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

它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备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

……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济、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

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

……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

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

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的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说明“民国”为中国带来的“前无古人的变化”。

(2)材料一、二对“民国”的评价有何不同?(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如何理解“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17.制度构建反映时代特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郡。

郡下设若干县,县下有乡,乡下有亭、里。

皇帝的政令,通过三公九卿,直达郡、县、乡、亭、里,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化体制。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孙中山认为“吾国昔为君主专制国家,因人而治,所谓一正君而天下定。

数千年来,只求正君之道,不思长治之方。

而君之正,不可数见。

故治常少,而乱常多,其弊极于清季。

”为防止人治,《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材料三:辛亥革命后,出现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在得到袁世凯拥护共和的承诺后,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让位于袁世凯。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第二天,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国务员“辅助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临时约法是伟大的辛亥革命的产物,然而它却命途多舛,1914年被袁世凯废除,袁世凯死后,约法被恢复,但很快又被《中华民国宪法》取代,1925年,段祺瑞以“传统已坏,无可因袭”的理由宣告临时约法无效。

——据林炯如等《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说明其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主张以法治取代人治的原因。

据材料二指出《临时约法》规定的原则。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临时约法》“命途多舛”的原因。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章: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第三章: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四章: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五章:……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六章:“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材料二:1912年2月12日,溥仪宣布退位诏书,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结束了。

诏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

”溥仪宣布退位,袁世凯致电赞同共和,孙中山践行誓言,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这样,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的手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临时约法”说明它是如何体现民主精神?(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社会性质、革命任务说明辛亥革命失败的表现?并从主客观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两点以上)?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解析】【分析】注意理解题干,所给出的情境的时间是民国二年,那时清王朝已被推翻,但农村还出现这种感激皇恩为内容的春联,说明了一个重要事实,即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尤其是对农村的影响不大,A项表述违背史实。

C项根本无法考证。

联系史实,袁世凯在1915年才称帝,D项与史实不符。

答案为B。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要把题干描述现象放到当时的大背景中分析。

2.【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的描述可以看出,此老农根本不了解辛亥革命为何事,中华民国为何物,这说明了辛亥革命并未对广大农村带来多大影响,C项符合题意,A B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D项说法不准确,材料中也无体现。

【点评】材料的主要意图是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局限性的理解,有关辛亥革命的局限最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②没有唤醒广大民众的觉醒和积极参与;③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尤其是没有进行反封建思想的斗争。

3.【答案】B【解析】【分析】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A兴中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C、D都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成立的团体;均可排除。

故选B。

【点评】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资产阶级革命从此有了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资产阶级革命从此有了明确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革命有了明确的斗争目标;资产阶级革命从此有了公认的领袖——孙中山。

4.【答案】B【解析】【分析】A辛亥革命主要依靠资产阶级,极少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故A错误;B“使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等关键语句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报刊对辛亥革命起到了客观推动作用,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沪电谣传“京陷帝崩”四字和全城人士欢声雷动爹张督知人心已去可知,报刊的消息加快了革命的进程,难度一般。

5.【答案】A【解析】【分析】A剪辫和普通百姓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剪辫的切身体验更使普通百姓感受到革命浪潮的冲击,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B剪辫和资本主义发展无直接的联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C张勋复辟帝制表明剪辫并未起到断绝清王朝在中国的复辟之路的作用,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D新思想早就开始冲击国人的生活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剪辫是更具有观念意义的革命是关键信息。

6.【答案】D【解析】【分析】从材料中可以反映出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但是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与材料不符,因为材料中提到了“大足板子毕业生”说明当时教育并未出现日渐衰落的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