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内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总结优化

合集下载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及改进措施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及改进措施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及改进措施【摘要】当前,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师资力量不足、指导方案不规范、患者宣教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加强师资培训、建立规范化的中医护理指导方案以及加强患者宣教和管理等改进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中医护理在优势病种中的应用效果,增加患者的满意度,改善中医护理服务质量。

未来,我们将继续探讨和完善这些改进措施,不断提高中医护理在优势病种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中医护理学科的发展和壮大。

【关键词】关键词:优势病种、中医护理、临床应用、问题、解决思路、改进措施、师资培训、指导方案、患者宣教、管理、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是指在特定病种的诊疗过程中,结合中医药理论及中医护理方法进行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随着中医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已经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不高、中医护理指导方案缺乏统一规范、患者对中医护理的认知程度较低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的有效实施和推广,影响了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体验。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中医理论水平和护理技能;建立规范化的中医护理指导方案,制定详细的护理步骤和操作规范;加强患者宣教和管理,提高患者对中医护理的认知和接受度。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的质量和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和医疗体验。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改进措施,以提高中医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加强师资培训,建立规范化的中医护理指导方案,以及加强患者宣教和管理等措施,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为优势病种的中医护理提供更好的服务,进一步促进中医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

2011年版脑病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2011年版脑病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脑病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2011版)诊疗方案优化说明(2011版)一、中风(脑梗死)方案优化1.疾病诊断标准:目前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基本一致,在脑梗死的治疗上,2010年跟进《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版),进行部分内容修订。

2.急性期中成药治疗:2010年增加银杏叶滴丸。

3.完善专科特色治疗:在黄角愈风糖浆、通腑排气合剂、安神合剂治疗的基础上,2009年对博心通软胶囊防治动脉硬化的疗效进行初步观察有效。

2010年在方案中增加了博心通软胶囊用于防治动脉硬化,加强中风病二级预防。

二、眩晕病方案优化1.中草药治疗:根据临床观察, 2010年增加了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红花黄色素注射液等中成药。

三、痴呆方案优化1.中成药治疗:2010年在口服银杏叶制剂的基础上,增加益脑胶囊、脑得生浓缩丸、培元通脑胶囊等中成药的使用,临床有效。

中风(脑梗死)诊疗方案中风病是在人体气血虚弱的基础上,多因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肥甘厚味及烟酒等为病因,以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形成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为病机,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不语或言语謇涩,偏身麻木为主症,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好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中风病的范畴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根据有无意识障碍分为中经络(无意识障碍)、中脏腑(有意识障碍)。

脑梗死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栓塞等。

(一)、中医部分1.疾病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5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1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死①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②大多数发病时无明显头痛和呕吐③发病较缓慢,都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都与脑动脉硬化有关,也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

④一般发病1~2天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

⑤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底动脉症状和体征。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疗效评价总结(消渴病)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疗效评价总结(消渴病)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疗效评价总结2010年消渴一、临床资料消渴是指患者由于素体阴虚、饮食不节,复因情志失调,劳欲过度所导致的以多尿、多饮、多食、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糖尿病归属于本病范畴。

我科在2010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消渴患者合计75例,其中男43例,女32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67.7±8.3)岁。

二、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措施治疗消渴能改善患者中医症候,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中医症候疗效为89.5096,后期治疗中,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改善。

三、分析、总结及评价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出现下肢麻木、冷痛等异常感觉,我科采用中药足浴疗法治疗此病效果明显,具体方药为黄黄60g,丹参、赤芍、川苟、木瓜、伸筋草、透骨草、桂枝等各50g,加水4000m1,煮沸后再煎15~20分钟,置于专用的木桶内,先熏患肢,待水温降至35~40°C,浸泡双下肢,每次30分钟,每日2次,浸泡后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足底反射区按摩,按摩力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1个月为一疗程,其临床总有效率为75肌中医症候疗效为87.5096。

但在出现糖尿病危急重症时,比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糖尿病足(坏疽)等,患者及家属对使用中药治疗患者病痛的时效性、耐受性差,我们应在临床过程中制定完善的急救措施,从而更好的解除患者病痛。

2011年度疗效评价总结消渴我科对2011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156例消渴住院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评价,治疗根据我科《喘证特色病症诊疗方案》,统计发现运用降糖活血方随证加减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痰瘀互结证70例,总有效率为85.60%,并与单独使用西药对照,结果发现,治疗组在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改善脂代谢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运用七味白术散合生脉饮加减来治疗气阴两虚患者,发现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明显下降,甘油三酯及胆固醇亦显著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a1显著增高。

优势病种优化方案

优势病种优化方案

优势病种优化方案引言优势病种指的是在医疗服务中具有较大数量和占比的几种常见疾病。

对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来说,优势病种的优化管理是提高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重点介绍优势病种优化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1. 优势病种分析在优势病种优化方案的制定之前,首先需要对优势病种进行全面的分析。

这包括对病种的发病率、治疗过程、费用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

通过对各项数据的分析,可以确定哪些病种具有较大的优势和改进空间。

2. 制定优化目标基于对优势病种的分析结果,我们需要制定具体的优化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具有明确性、可衡量性和可实施性。

例如,可以以减少平均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治疗成功率等为优化目标。

3. 制定优化方案制定优化方案是优势病种优化的核心环节。

根据目标的不同,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案来实施优化:a. 优化流程通过对优势病种的治疗流程进行再设计和优化,可以减少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并且降低患者的等待时间。

例如,引入预约挂号和分诊制度,合理安排检查和手术时间,提前准备所需的医疗设备和药品等。

b. 提供规范化指南制定并宣传优势病种的规范化治疗指南,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掌握诊疗方案和操作流程。

这对于提高医疗质量、降低误诊率和提高治疗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规范化指南也可以作为医务人员培训的重要内容。

c. 引入信息化技术信息化技术在优势病种优化方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引入电子病历、医生工作站、医疗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病历信息的共享、医疗过程的监控和分析,并提供决策支持。

这有助于提高医疗效率和质量。

d. 加强团队合作优势病种的治疗通常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合作。

医务人员间的良好沟通和团队合作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通过加强团队合作、建立团队责任制和协调机制,可以提高整个治疗团队的工作效率和病人满意度。

4. 实施优化方案实施优化方案需要全面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首先,需要培训医务人员,让他们了解和掌握优化方案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步骤。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优化、总结(精品多篇)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优化、总结(精品多篇)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优化、总结(多篇)(2)、大便末肛门滴血或粪便表面附着有鲜血。

(3)、可见痔粘膜充血水肿等炎症表现,有的可见到出血点。

(4)、肛门指检指套上有血迹,并可排除直肠内癌瘤出血。

(5)、直肠镜检查可见到内痔核及出血点。

(6)、必要时做粪便细菌培养、钡剂灌肠造影等检查可明确诊断。

二、中医治疗:(一)辨证论治:(一)外治法外治法是采用熏药、敷药、塞药等方法,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部表面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方法。

内痔保守疗法既包括了内治法也包括了外治法,两者结合治疗可起到相得益彰、增强疗效的效果。

常于术后给予消肿止痛汤坐盆。

拟方如下:苦参25g芒硝30g花椒20g五倍子20g元胡20g苍术15g侧柏叶15g冰片5g艾叶30g乳香10g没药10g(水煎坐盆)坐浴时间约20至30分钟。

每日1至2次。

(二)内治法(常用于门诊治疗)1、风伤肠络证:症候: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消痔固脱。

方药:槐角丸2、湿热下注证:症候:便血色红,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还纳,肛门灼热,重坠不适,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方药:槐角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三仁丸(《温病条辨》)3、气滞血淤证:症候: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痛疼,甚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红,苔白,脉弦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消痔散结。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郁金4、脾虚气陷证:症候:肛门松弛,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法还纳。

便血色鲜或淡,伴头晕,气短,面色少华,神疲自汗,纳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健脾,升阳举陷,消痔固脱。

方药:补中益气汤;或用参林白术散5、大肠实热证:症候:口渴喜饮,唇燥咽干,大便燥结,小便短赤,便时出血较多,滴血或射血,血色鲜红,痔核脱出,糜烂不能回缩,灼热疼痛,舌质红,苔黄,脉洪数。

2011年内科优势病种疗效分析

2011年内科优势病种疗效分析

2011年优势病种疗效分析我院内科2011年自01月01日到12月30日,收治患者前三位病种依次为咳嗽、肺胀、胸痹心痛。

在此分别作一疗效分析。

咳嗽属西医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发范畴。

共收治患者210例,治愈191例,治愈率90.95%,好转15例,好转率7.14%,无效4例,无效率1.90%。

平均住院日为10天。

人均医疗费用2945元。

其中采用配合中药治疗184例,达到87.62%,非药物治疗26例,以中药雾化吸入为主,仅一例采用拔罐疗法。

中医分型依次为风热犯肺、痰热郁肺、风寒犯肺、痰湿蕴肺,占93.01%,其它证型仅为6.99%。

自从拟定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后,科室医务人员均能自觉运用方案指导临床,提高了中药利用率,使疗效得到提高。

难点分析:1、证型繁多,不易熟悉并掌握,经过临床运用后,科室讨论,认为外寒内热虽较常见,但可作为风寒犯肺兼症分析,故此次删除,而肺气虚寒与寒饮犯肺相类似,故亦去除。

2大家对非药物疗法还不熟悉,尤其一些患者不能接受,使非药物疗法不能广泛运用,需要今后加强学习和宣传。

此外证型繁杂,尤其西医人员不易掌握。

肺胀属西医慢性阻塞性肺病范畴。

全年共收治患者348例,治愈279例,治愈率80.17%,有效67例,有效率19.25%,无效2例,无效率0.58%。

平均住院日12日。

人均医疗费用4848元。

其中配合中药治疗299 例,达到85.92%,非药物治疗16例,以中药雾化吸入为主,仅一例采用拔罐疗法。

但雾化时部分患者不能耐受。

中医分型依次为痰热蕴肺、痰浊阻肺、阳虚水泛、肺肾气阴两虚,占94.74%,其它证型仅为5.26%。

自从拟定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后,科室医务人员均能自觉运用方案指导临床,提高了中药利用率,使疗效得到提高。

难点分析:1、临床中大部分患者均有瘀血内阻征,根据临床经验及文献分析,故讨论拟添加痰瘀阻肺型。

依据:金元四大家之朱丹溪在《丹溪心法·咳嗽篇》提出肺胀是痰瘀阻碍肺气所致,可用四物汤加桃仁等治疗,开活血化瘀治疗肺胀之先河。

消化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优化版 (4)

消化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优化版 (4)

消化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优化版引言消化内科是临床医学中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涉及到胃肠道的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传统中医在消化内科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优势。

然而,随着医学的发展与进步,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传统中医的诊疗方案,以提高其在消化内科中的应用效果。

本文将探讨消化内科中常见的一些病种,包括胃炎、胃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并提出改进的中医诊疗方案。

胃炎背景胃炎是胃黏膜的炎症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上腹痛、胃部不适、恶心等。

传统中医对于胃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膳调理、中药治疗等。

传统中医诊疗方案中,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陈皮等。

然而,由于每个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不同,使用传统中药方剂可能并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在优化中医诊疗方案时,我们可以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具有胃热症状的患者,可以使用黄连汤或龙胆泻肝汤等清热解毒的方剂;对于具有湿热症状的患者,可以采用千金降火汤或白虎汤等清热燥湿的方剂。

此外,患者日常饮食的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温和滋润的食物如稀饭、绿豆汤、芦荟汁等,可以起到护胃的作用。

胃溃疡背景胃溃疡是胃黏膜上的溃疡,常见症状包括上腹疼痛、消化不良和消化道出血等。

中医对于胃溃疡的诊疗方案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等。

传统中医治疗胃溃疡的常用方剂有四君子汤、六君子汤、黄连汤等。

然而,由于胃溃疡的病因和病情各异,使用传统方剂疗效可能有限。

因此,在优化中医诊疗方案时,我们可以考虑针灸疗法的应用。

针灸疗法在减轻胃溃疡症状和促进溃疡的愈合方面有一定的效果。

例如,可以选用。

消化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优化版

消化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优化版

消化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优化版
消化内科是指诊治消化系统疾病的专科,包括胃、肠、肝、胆、胰等器官的疾病。

中医诊疗方案在消化内科中具有一
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个体化治疗: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体质、
病情和病因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不同患者的消
化系统疾病可能有不同的病因和病理变化,因此中医诊疗
方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治疗
效果。

2. 综合治疗:中医注重综合治疗,包括中药治疗、针灸、
推拿、艾灸等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

中药有很多对消
化系统疾病有良好疗效的方剂,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
合适的方剂进行治疗。

针灸、推拿、艾灸等物理疗法可以
通过调节气血、促进消化功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质,
加速康复。

3. 调理脾胃:中医强调脾胃的调理,认为脾胃是消化系统
的核心,消化功能的好坏与脾胃的健康密切相关。

中医诊
疗方案注重调理脾胃功能,通过中药调理、饮食调节等方法,改善脾胃功能,增强消化能力,从而达到治疗消化系
统疾病的目的。

4. 强调预防:中医强调疾病的预防,尤其是对于消化系统
疾病,中医注重饮食卫生、生活规律等方面的调节,以预
防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中医诊疗方案中,除了治疗疾病,
还会给患者提供一些生活指导,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
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中医诊疗方案在消化内科中具有个体化治疗、综合治疗、调理脾胃和强调预防等优势。

通过中医的综合治疗手段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质,促进康复。

2011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

2011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

2011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面对每一个患者,综其症状、体征,首先确定疾病诊断,再者要有一个完善的治疗思路.中风病(脑梗死)分析:在脑梗死的治疗方面参考脑血管病指南与《中风辨证诊断标准》结合本科特色与优势制定了具有本学科特色的诊疗规范,融入了分期分型分类论治、辨证辨病结合、防治结合的新理念以及结合神经康复理论创出适合不同时期的针刺、中药方案,内容详尽,实用、操作简便,易行,有量化指标。

患者用药更加精确,疗效更为确切,为下一步的康复治疗奠定了基础。

总结及评估:对于脑梗塞的治疗方面,我们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采用辨证应用补肾活血法治疗动肪粥样硬化斑块,初步显示补肾活血法确实对稳定斑块、缩小斑块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同时临床上采用醒脑开窍针灸法,配合艾灸、拔罐等疗法,进一步提高了中风偏瘫及手足麻木等症状的恢复率,后遗症期采用脑病专科方剂,配合功能锻炼,收到了较好效果.优化:我们在脑梗死偏瘫的治疗方面采用针药并用分期施治,在弛缓性瘫痪期选用白芥子、细辛、防风及重用黄芪等药物,明显缩短了软瘫期,尤其对大面积脑梗塞的病人更有意义。

针刺选用优势肌,上肢的屈肌群、下肢的伸肌群穴位,强刺激,或配合梅花针循经打刺与药物配合使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肌张力逐渐升高进入痉挛期,此时法随病更,中药选用伸筋草、木瓜、防已、白芍等药物舒筋柔筋熄风通络,降低肌张力;针刺选取优势肌的拮抗肌群穴位,强刺激至痉挛缓解或配合浅、轻刺激优势肌群的穴位的方汉协调优势肌与拮搞肌的肌张力,使其达到正常调节状态,实现由BrunnstromV到VI期的转化过程.我们专科应用上述治疗方法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比较有显著的差异.眩晕分析:眩晕除了发作期旋转、呕吐、患者难忍的痛苦以外,还可以使迷路、前庭、耳蜗器官损害,造成耳蜗毛细胞死亡和前庭功能丧失,引起耳鸣、耳聋、共济失调等症.如不及时治疗很容易造成思维迟顿、头痛痴呆、脑血栓、脑溢血、半身不遂、中风偏瘫、甚至猝死。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与措施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与措施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与措施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与措施(2011年)自我科制定《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2011版》以来,疗效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该方案不但已含扩了近代中医诊治相关疾病的常用方法,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总结与创新,总体相对完善。

但我们依旧坚持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以发挥中医特色为原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总结经验,以使诊疗方案得到进一步优化。

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对所遇的难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思路与措施,具体如下:1、吐酸病----预防疾病复发仍任重而道远通过前期的不断努力,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已逐渐被广大患者所认识,经治患者对于该病的预防和调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掌握,临床疗效较前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我们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得不说,对于该病的防治仍存在不少难点,如何预防疾病的复发仍任重道远。

本病经治疗后可暂时治愈,但由于引起胃食管反流的基本因素仍存在,故易复发。

如何防治本病复发,成为本病的最大难点。

理想的治疗是从根本上恢复食管和胃的动力,达到治病求本目的。

中医药在这方面具有优越性。

西医学目前已观察到强力抑酸对胃排空及胆囊动力有抑制作用,在顽固的重度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长期予以质子泵抑制剂,但完全抑酸对胃动力及胃内细菌增生有影响,不宜长期使用。

因此目前最理想的治疗是通过中医学的辩证施治来改善胃食管的动力。

本病中医的病因病机关键是气机升降失调,胃气上逆。

故适当选择疏肝解郁、健脾化痰、和胃降逆等疗法,可逐渐改善LES的动力,达到根治的目的。

2、胃疡----如何预防溃疡病的复发仍是目前治疗的难点无论是用中药还是西药治愈活动期的消化性溃疡一般不难。

特别是西药如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

因其制酸作用强烈,不论是控制上腹痛症状,还是治愈溃疡,其疗效是非常显著且快捷的。

2011年诊疗方案疗效分析、总结及优化

2011年诊疗方案疗效分析、总结及优化

2011年诊疗方案疗效分析、总结及优化项痹(颈椎病)一、定义: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有的尚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

二、常规治疗:1、一般处理:平素应注意防风,防寒,防潮,避免居潮湿之地。

病情较重者应去枕平卧休息,避免长时间低头。

2、辨证分型论治:1)风寒湿型:治法:散寒除湿,舒经活络。

方药:蠲痹汤加减2)气滞血瘀型: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3)痰湿阻络型:治法:化痰开窍,祛湿通络。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4)肝肾不足型:治法:滋补肝肾,通络活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5)气血亏虚型:治法:滋补肝肾,通络活络。

方药:八珍汤加减3、特色治疗:1.针刺治疗:穴取:颈夹脊穴、风池、肩井,肩中俞、肩外俞、曲池、外关、合谷、阿是穴等。

操作方法:根据病症选取穴位,用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每日取一定腧穴上电针,选择波形,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2. 牵引疗法3. 其他外治法:灸法:根据部位艾箱灸,每次20-30分钟,每日一次。

拔罐:适量,每次5分钟,每日一次。

中频脉冲电治疗:患者适当部位,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颈椎推拿: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熏蒸: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刮痧:每个部位,3日一次。

TDP照射:局部,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4.运动疗法三、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颈椎活动正常,症状控制肢体凉、麻、痛、萎症状改善。

四、疗效评价:1、项痹(颈椎病)证型分布及治疗结果2011年我科采用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辨证论治,收治颈椎病患者206例,其中风寒湿型30例、气滞血瘀型55例、痰湿阻络型21例、肝肾不足型51例、气血亏虚型49例,总有效率97.8%。

2、疗效评价项痹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在治疗上应坚持非手术为主的原则,尤其要发挥中医传统疗法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的优势,只有通过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而又影响工作和生活者方可考虑手术。

中医优势病种总结

中医优势病种总结

中医优势病种总结我院骨科自2009年起,针对骨科中医优势病种制订了常规治疗方案,并按照方案要求指导这些病种的中医治疗。

本科医生在临床医疗中尽量使用中医药参与治疗,要求全程按方案实施。

并于2010年对原有方案进行了优化和完善,取得了不少成绩和经验。

近一年的实施中,也累积了一些教训,对方案进行了总结和评估,以进一步提高认识和努力继承发掘发扬中医药。

全科的医生基本掌握了常见病的中医治疗方案,中医疗参与率明显提高,也提高了广大患者对中医药的认识,使部分年轻患者也乐于接受中医药治疗。

实施方案一年多来,临床疗效明显提高,中医药治疗参与率提高的同时,降低了医药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提高了本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了部分我科的中医优势病种,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使用中医药治疗有明显的疗效优势和经济优势。

同时也发现一些中药对部分常见病的疗效存在明显不足,需要不断总结和优化诊疗方案,及时进行完善和舍弃。

针对不同的病种和不同疗效,制订进一步优化方案,分述如下:颈椎病是我科传统的中医治疗的优势病,将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为风寒痹阻证、气滞血瘀证、肝肾不足证,并相应制定方药规定为协定处方,分型进一步规范后,使中药治疗颈椎病的效果进一步提升。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我科传统中医优势病种,取得较好效果。

运用科室协定中药熏洗方,对伴急性滑膜炎的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中药熏洗配合原有的金黄散外敷治疗,较好地解决了关节肿胀疼痛的症状,避免了对关节的反复穿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我科病人较多的病种,对于需手术内固定的患者,进行反复研究,将小关节间隙下外缘作为进针点,简化了手术过程,缩短了手术时间。

总之,通过对中医优势病种的治疗方案的不断优化和完善,不仅提高了中医药的治疗效果和经济效益,也提高了广大患者对中医药的认识和接受度。

自2011年开始,XXX对于缺血性中风这一优势病种制定了中医临床路径方案,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疗效分析与总结

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疗效分析与总结

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疗效分析与总结
我院妇科专科从2010年成立以来,对妇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制定了常规诊疗方案,要求本科医生在临床医疗中尽量采用中医药参与治疗。

对于优势病种要求全程按方案实施,并于2011年及2012年两次对原有方案进行优化及总结,通过近三年的实践,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也吸取了一些教训,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现就妇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的疗效进行总结、分析与评估,对原方案进行如下修订,对方案实施作出年度总结。

1、进一步提高认识,努力继承发掘整理中医药优势,通过三年对方案的实施,全科医生基本掌握了妇科常见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并用此方案指导治疗,提高了中医药参与率,同时也提高了广大患者对祖国医学的认识和了解,使部分年轻患者也乐于接受中医药治疗。

2、通过三年对方案的实施,在中医药治疗参与率提高的前提下,同时也降低了医疗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本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了我科部分中医优势病种使用中医药治疗具有明显的疗效优势和经济优势,同时也分析一些中药对部分常见病的疗效也有明显不足,需要不断总结和优化诊疗方案,及时进行完善和舍失。

所以对优势病种进行经验总结后,制定进一步的改进措施,现分述如下:
功能性子宫出血:
对于顽固性功血患者,中药治疗效果不理想者,当配合西医治疗。

对于生育期和更年期久治不愈的顽固性崩漏,须先经诊刮子宫内膜送病理检查,提示有恶变倾向者宜手术治疗。

对于年龄超过55岁仍未绝经,崩漏又反复发作又无须手术者,可用中药或西药促其绝经。

以上措施将在新的诊疗方案中得到实施。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实施措施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实施措施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实施措施为了发挥重点中医特色专科在解决疑难杂症和难治性疾病等方面技术优势,能起到重要作用,我们根据我们中医科自身形成的特色即三个特色中医专科,具有一定的医疗资源、技术优势和成功经验,特制定以下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实施措施.1、颈椎病诊疗方案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异病同治)诊疗方案疗效优势:这两个病种比较常见,尤其是病情较重和病情较长的,一般治疗效果较差。

由戴维生主任担任诊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6年来临床治疗1500多例。

方案中主要采取用具有活血化瘀的中药注射液直接穴位或痛点注射,不仅能迅速有效地改善局部神经、血管受压和粘连状况,使病情缓解或临床治愈,而且复发率较底,复治仍然有效。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颈椎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脊髓、神经根、血管及交感神经,并由此产生颈、肩、上肢一系列表现的疾病,简称颈椎病。

颈椎病分为五型,即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型。

【治疗】因其主要病机为颈椎退行性变,局部气血不和淤血阻滞,压迫了邻近的脊髓、神经根、血管及交感神经出现上述临床症状,因此最有效治疗方法是消除局部气血淤阻,局部用药是最佳的途径,适当剂量是疗效的关键。

我们多年对1000余例颈椎病的治疗经验证明,该诊疗方案不仅疗效好、复发少,而且安全。

具体治疗方案是:用5号或7号针头的注射器抽取复方当归注射液10-14毫升和1.5-2 毫升利多卡因注射液于C5-C6颈夹脊穴或痛点向内侧45度角注射,3-5天一次,一般4-6次,有明显的效果或临床痊愈。

2、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退变与损伤,导致脊柱内外力学平衡失调,使椎间盘的髓核自破裂口突出,压迫腰骶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而引起腰腿痛的一种病症。

【治疗】因其主要病机为腰椎间盘突出,压迫了邻近的脊髓、神经根,使局部气血不和、淤血阻滞而出现上述临床症状。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中医药在中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它通过调整人体内外环境,以整体观念治疗疾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中医药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在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药的结合中,一些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已经展现出重要的优势。

本报告将对这些优势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进行临床疗效总结分析。

一、冠心病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医药在冠心病的诊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药通过调整心脏功能、改善和保护心肌,减少冠状动脉痉挛等作用,有效缓解了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降低了心肌梗死的风险。

常用的中医诊疗方案包括针灸、中药调理和推拿按摩等,这些疗法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同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二、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代谢障碍性疾病,中医药对糖尿病的诊疗也展现出一定的优势。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胰岛功能,调节血糖水平等多种方式治疗糖尿病患者,临床效果显著。

中医诊疗方案包括中药治疗、饮食调理、针灸等,这些疗法能够有效控制血糖,减轻并发症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慢性肾病慢性肾病是一种常见的肾功能障碍性疾病,中医药在慢性肾病的诊疗中也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整肾脏功能、改善肾小球滤过功能、调节体内水盐平衡等多种方式改善慢性肾病患者的症状,并延缓疾病的进展。

中医诊疗方案包括中药治疗、针灸、中医经络疗法等,这些疗法能够改善患者的尿常规指标、肾功能指标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痛风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中医药对痛风的诊疗同样具有一定的优势。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整体内的湿气、寒热平衡,排除体内毒素,改善关节炎症等方式缓解痛风患者的关节疼痛,减少关节病变的发展。

常用的中医诊疗方案包括中药治疗、饮食调理、外敷疗法等,这些疗法能够有效控制尿酸水平,减轻关节疼痛,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五、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中医药也在其诊疗中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

优势病种中医药特色疗效分析总结及完善措施

优势病种中医药特色疗效分析总结及完善措施

附件2.优势病种中医药特色疗效分析总结及完善措施一、眩晕〔高血压病〕:(一〕中医分型论治:临证分为阴虚阳亢型、痰浊上蒙型、气血亏虚型、阴阳两虚型四型,分别予以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归脾汤、桂附地黄汤加减医治。

四型中以阴虚阳亢型最为多见,天麻钩藤饮加减医治效果最好,总有效率到达90.5%。

而四型综合起来总有效率为80%左右。

〔二〕疗效评估1、能有效改善患者眩晕、头痛、头昏等主要病症,以及胸闷心悸、心烦少寐、耳鸣恶心、腰酸夜尿等兼症。

眩晕的住院患者应用本方案中药辨证施治,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达84.1%。

2、能有效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

杞菊地黄口服液与苯那普利合用医治阴虚阳亢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100例,观察医治后左室重量和左室重量指数分别为医治前的74.5%和74.7%,消退率为25.5%和25.3%,明显优于单用苯那普利组。

3、有效降低晨峰血压。

临床观察120例标准西药医治下晨间血压仍无法操作者,加用天麻钩藤饮化裁之中药,晨峰血压操作有效率达77%。

4、可以增强西药降压疗效,减少西药用量,减少费用,同时有效制约西药降压所致付反响,如减少了西药所致干咳、水肿、口干、纳差等不良反响。

(三〕中医医治难点分析1、疗效欠稳定,可能局部与辨证分型不够完善有关。

2、局部高血压患者无明显病症,表现为无症可辨,但从舌脉又难以把握X。

大大影响这局部患者疗效。

3、中药煎煮不方便,影响了患者的依从性,同时影响了疗效稳定性。

4、中医一直以来倡导“无病防病,即病防变〞的思想,因此应该重视对高血压前期的中医药干预医治。

而临床中对这局部患者重视不够,缺少系统标准的中医诊疗方案,〔四〕应对措施1、开展临床症候群调查,进一步完善分型,优化诊疗方案。

2、开展血压与证型的相关性临床研究,以提高无症可辨患者辨证医治的X性。

3、优化方案的根底上,制定协定处方,制成免煎颗粒剂,并通过临床症候群调查研究,筛选出最常见证型1~2个,争取针对其协定处方做进一步研究,为申请院内X制剂做打算。

2011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11

2011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11

目录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诊疗方案 (3)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疗方案 (8)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诊疗方案 (11)颤证诊疗方案 (16)眩晕诊疗方案 (20)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 (23)肺癌诊疗方案 (28)肝癌诊疗方案 (36)食管癌诊疗方案 (42)痔(混合痔)诊疗方案 (46)肛漏病(肛瘘)诊疗方案 (49)肛裂病(肛裂)诊疗方案 (52)慢喉痹(慢性咽炎)诊疗方案 (54)慢喉瘖(慢性喉炎)诊疗方案 (56)鼻鼽(变应性鼻炎)诊疗方案 (60)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63)面瘫中医诊疗方案 (66)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 (70)肾风(慢性肾炎)诊疗方案 (77)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 (79)淋证(急、慢性尿路感染)诊疗方案 (82)聚星障(病毒性角膜炎)诊疗方案 (84)青盲(视神经萎缩)诊疗方案 (86)白涩病(干眼症)诊疗方案 (89)小儿咳嗽的诊疗方案 (91)小儿感冒诊疗方案 (93)小儿泄泻诊疗方案 (95)乳癖(乳腺增生症)诊疗方案 (97)肠痈诊疗方案 (99)肠结诊疗方案 (101)胎漏、胎动不安(先兆流产)诊疗方案 (104)盆腔炎(慢性盆腔炎)诊疗方案 (107)异位妊娠(异位妊娠)诊疗方案 (111)跟骨骨折诊疗方案 (113)胫腓骨骨折诊疗方案 (117)单纯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 (121)肺癌诊疗方案 (126)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方案 (131)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138)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考《实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陈可冀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2.西医诊断和分级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2007年颁布的“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Framingham心衰诊断标准和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制定。

2011年诊疗方案疗效分析

2011年诊疗方案疗效分析

2011年胸痹中医诊疗方案疗效评价眩晕、胸痹心痛、心衰病是我科三个优势病种,2011年我科通过不断的对诊疗方案修订,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诊疗方案,我科在胸痹治疗中患者的症状改善,住院天数等都有较大的改善,提高了胸痹患者的身体素质及生活质量。

诊断及辨证标准:中医疾病诊断标准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制定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或采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2007年)。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2007年)。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01年)。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心绞痛完全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②有效:心绞痛减少次数超过治疗前总数50%以上,心电图有所恢复;③无效:症状未减轻,心绞痛常有发作,心电图无好转。

心电图疗效评定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胸痹急症协作组制定的《胸痹心痛急症规范的评定标准》,①显效:休息时心电图恢复至正常;②有效:ST段下降,治疗后回升0.05 mV以上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③无效:休息时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或虽有改善但未达到好转标准者。

病例选择:所有疗效评价病例均来自我科出院病例,根据我院病案室资料,2011年我科出院病人共计1930人,其中有胸痹患者997例,其中男性503例,女性494例,年龄48~78(59.39±4.35)岁;病程8~18(11.12±1.72)天;合并高血脂症641例,糖尿病302例。

肝郁气滞,心血瘀阻证型患者384例,占胸痹心痛患者的38.5%,痰浊中阻患者共104例,占胸痹心痛患者的10.4%,寒邪凝滞患者共17例,占胸痹心痛患者的1.7%,气阴两虚患者共261例,占胸痹心痛患者的26.2%,气虚血瘀患者共231例,占胸痹心痛患者的23.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科中医诊疗方案目录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2中风病(脑梗塞)急性期中医诊疗方案〃〃〃〃〃〃〃〃〃〃〃〃〃〃〃〃〃7 胃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14附: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风病(脑梗塞)急性期、胃痛(慢性胃炎)的优化及总结〃〃〃〃〃〃〃〃〃〃〃〃〃〃〃〃〃〃〃〃19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咳嗽(TCD编码:BNF01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ICD-10编码:J20.901)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田德禄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2)咳嗽为主,或伴有咯痰,或咽干、咽痒,(3)胸部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有时可闻及湿性或干性啰音。

X 线有肺纹理增多、增粗。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属于急性咳嗽的患者(1)病史:由呼吸道感染引起,或冷空气、粉尘及刺激性气体诱发的一类咳嗽。

(2)主要症状:多表现为咳嗽,或咳白色黏液痰或黄浓痰。

(3)主要体征: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有时可闻及湿性或干性啰音。

(4)辅助检查:胸部X线检查有肺纹理增多、增粗。

(二)证候诊断1. 风寒袭肺证:咳嗽声重,咯稀白痰,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风热犯肺证:咳嗽气粗,喉燥咽痛,痰粘或黄,常伴鼻流黄涕,头痛,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3.风燥伤肺证:(1)温燥袭肺:咳嗽,少痰,口干,咽干,鼻燥,鼻痒,大便干,夜间咳甚,舌淡红、少津,脉细数。

(2)凉燥犯肺: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

三、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和中成药1.风寒袭肺证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推荐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

麻黄、荆芥、百部、杏仁、紫菀、甘草、陈皮、桔梗、白前。

中成药:藿香正气口服液、玉屏风颗粒等。

2.风热犯肺证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推荐方药:桑菊饮。

桑叶、菊花、杏仁、桔梗、连翘、薄荷、苇根、甘草。

中成药:金贝痰咳清颗粒等。

3.风燥伤肺证(1)温燥袭肺: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推荐方药:桑杏汤。

桑叶、杏仁、沙参、象贝、豆豉、栀子、梨皮。

中成药:养阴清肺丸等。

(2)凉燥犯肺:治法:疏风散寒,润肺止咳。

推荐方药:杏苏散。

杏仁、苏叶、桔梗、半夏、茯苓、甘草、前胡、橘红、枳壳、生姜、大枣。

(二)针灸、穴位埋线、穴位注射、药线点灸根据病情可选择大椎、肺俞、定喘、风门、天突、合谷、尺泽、足三里等穴。

(三)药物贴敷根据病情可辨证选择药物贴敷治疗。

(四)刮痧、拔罐疗法凡士林涂搽后背暴露部位,用刮痧板反复刮、擦背部膀胱经、督脉,以微现红瘀为度,可配合风门、大椎、肺俞等穴闪罐,达到疏通经络、驱散风邪的作用。

每日1~2次。

(五)其他疗法咽痒、咽部不适、咳嗽痰多等症状时,可配合雾化吸入治疗。

(六)健康教育1.生活、饮食指导。

2.心理辅导。

四、难点分析:1、外感咳嗽(急性咳嗽)与内伤咳嗽(慢性咳嗽)容易混淆,尤其是老年患者,两者都可以因为感受外邪而发病,本方案仅针对急性咳嗽制定,故要详细询问有无慢性咳嗽病史及反复发作史,仔细查看肺部X线或CT影像。

2、患者对非药物疗法还不熟悉,尤其是对其疗效及收费明细存在质疑,故有一些患者拒绝接受,使非药物疗法不能广泛运用,因此需要我们医护人员自身加强学习,熟悉各项非药物治疗流程、规范、适应症、疗效、收费以及医保报销比例等,才能为患者解答相关疑问,取得其信任及配合,从而提高疗效。

五、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以咳嗽症状计分为疗效评价标准。

1、痊愈:咳嗽症状完全消失(治疗后降至0分)。

2、显效:咳嗽症状明显减轻(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6~9分)。

3、有效:咳嗽症状减轻(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2~5分)。

4、无效:咳嗽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二)评价方法咳嗽症状计分:由患者每天根据自己前24小时的咳嗽症状,对照计分表进行判断及记录:总分值=日间计分+夜间计分。

日间咳嗽症状夜间咳嗽症状计分0 无咳嗽无咳嗽1 1~2次短暂咳嗽仅在清晨或将要入睡时咳嗽2 2次以上短暂咳嗽因咳嗽导致惊醒1次或早醒3 频繁咳嗽,但不影响日常活动因咳嗽导致夜间频繁惊醒4 频繁咳嗽,影响日常活动夜间大部分时间咳嗽5 严重咳嗽,不能进行日常活动严重咳嗽不能入睡中风病(脑梗塞)急性期中医诊疗方案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TCD编码:DNG08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塞急性期(ICD-10编码:I63.901)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四)证候诊断1.中经络(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风痰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阴虚风动证: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4)气虚血瘀证: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2. 中脏腑(1)痰热内闭证(阳闭):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2)痰蒙清窍证(阴闭):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滑缓。

(3)元气败脱证:昏愦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微欲绝。

三、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治疗重在祛邪,佐以扶正,以醒神开窍、化痰通腑、平肝息风、化痰通络为主要治法。

1.中经络(1)风火上扰证治法:清热平肝,潜阳息风。

推荐方药:天麻钩藤饮。

天麻、钩藤后下、石决明先煎、牛膝、黄芩、山栀、杜仲、桑寄生、益母草、茯神、夜交藤。

中成药:天麻杜仲胶囊等。

(2)风痰阻络证治法:息风化痰通络。

推荐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

中成药:华佗再造丸等。

(3)阴虚风动证治法:滋阴息风。

推荐方药:镇肝熄风汤。

牛膝、代赭石、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先煎、龟板先煎、白芍、玄参、天冬9g、川楝子、茵陈、麦芽、甘草。

中成药:镇脑宁胶囊、知柏地黄丸等。

(4)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活血。

推荐方药:补阳还五汤。

黄芪、当归、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地龙。

中成药:银杏叶滴丸、养血清脑颗粒、芪参益气滴丸等。

2.中脏腑(1)痰热内闭证(阳闭)治法:清热化痰,醒神开窍。

中成药:鼻饲安宫牛黄丸。

(2)痰蒙清窍证(阴闭)治法:燥湿化痰,醒神开窍。

中成药:鼻饲苏合香丸。

(3)元气败脱证治法:益气回阳固脱。

推荐方药:予参附汤加减频服,人参另煎兑服、附子先煎半小时等(二)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1.中脏腑痰热内闭证:选用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痰蒙清窍证:选用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元气败脱证:选用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

2.中经络(1)可选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如: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等。

(2)风火上扰见热证者,选用具有清热作用的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如清开灵注射液等。

(3)风痰阻络痰多者,选用具有清热化痰作用的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如痰热清注射液等。

(4)老年、气虚、阴虚证者,可选用有益气养阴作用的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如黄芪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

(三)针灸治疗:在病情平稳后即可进行。

按照经络理论,可根据不同分期、不同证候选择合理的穴位配伍和适宜的手法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头皮针、电针、灸法、拔罐等;亦可选用治疗设备辅助治疗,如电子针疗仪、平衡杠、TCD治疗仪等。

(四)推拿治疗依据辨证论治原则,根据肢体功能缺损程度和状态进行中医按摩循经治疗,可使用不同手法以增加全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抑制痉挛和被动运动等。

(五)熏洗、热敷疗法中风病(脑梗死)常见肩-手综合征、偏瘫痉挛状态、瘫侧肢体肿胀等。

可以辨证论治为原则,予活血通络的中药为主加减局部熏洗患肢,或中药药包局部热敷,每日1~2次。

(六)内科基础治疗中经络和中脏腑均采用内科基础治疗,参考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主要包括:呼吸功能维持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血压血糖的调整、颅内高压和脑水肿、合并感染及发热的处理原则与方法等。

(具体内容参照指南原文)(七)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内容包括良肢位设定、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体位变化适应性训练、平衡反应诱发训练、语言康复训练、吞咽功能训练等多项内容。

(八)护理护理的内容包括体位选择、饮食、口腔护理、呼吸道护理、皮肤护理、导管护理、血压的调理与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等。

四、难点分析1、患者对该病的疗程及转归预后认识不足,想短期治愈,期望值过高,要做好疾病宣传教育,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2、患者对非药物疗法还不熟悉,尤其是对其疗效及收费明细存在质疑,故有一些患者拒绝接受,使非药物疗法不能广泛运用,因此需要我们医护人员自身加强学习,熟悉各项非药物治疗流程、规范、适应症、疗效、收费以及医保报销比例等,才能为患者解答相关疑问,取得其信任及配合,从而提高疗效。

五、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中医证候学评价:通过《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动态观察中医证候的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