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预算法制度的改革

合集下载

浅议预算会计制度改革

浅议预算会计制度改革

浅议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预算会计制度是指以预算为基础、统筹收支、全面核算、强化管控的一种会计制度。

它由于具有全面、严密、规范、灵活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当前我国预算会计制度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在对现行会计制度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理念和方法。

其目标是实现国家预算各级财政收支的授权、核算、监督和管理。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核心在于优化预算管理,并将会计制度与财政预算管理深度结合。

下面就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问题、难点与思路进行浅析。

一、问题与困难1.预算目标管理不足。

当前预算会计制度中,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主要是围绕着财政收支展开的,往往并不涉及到更深层的目标管理。

这导致预算会计制度缺乏具体的、可执行的预算目标,并由此引起了诸多问题。

2.信息化管理不彻底。

当前预算会计制度的管理方式仍存在许多手工操作和复杂的计算,容易造成人为错误和数据误差。

更严重的是,很多地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并不完善,难以及时反映预算执行情况,这会对预算管理工作产生严重影响。

3.预算管理难度高。

当前预算会计制度的管理方式过于繁琐,也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其主要原因在于,现行预算管理方式的核算方法简单、流程复杂,严重制约了预算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二、思路与措施预算管理应该是以为公众服务为核心,以财政收支为基础,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方面进行全过程管理。

预算目标应该是从国家、地方政府和纳税人的角度出发,注重预算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2.推进信息化建设。

优化预算实施过程,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也是预算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根据预算会计制度的要求,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化办公系统、电子档案等功能,并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开展预算信息普查、收支管控等工作。

应该根据预算目标的实际需求,建立严格的预算目标体系,通过财政预算的监督和管理来推进改革、优化预算管理,创新预算管理模式。

同时,要通过科学的制度,来规范预算管理的流程和环节,简化预算管理流程,优化效率和效益。

对我国《预算法》的分析及改革建议

对我国《预算法》的分析及改革建议

对我国《预算法》的分析及改革建议摘要:近几年来,我国财政管理改革突飞猛进,相继出台了一些财政管理的新举措,但作为财政管理基本法的《预算法》从1995年颁布实施就没有进行过修订,这导致财政实践中出现了很多无法可依的情况。

本文按照《预算法》的条文逐条进行分析,找出需改革之处,并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预算法》;预算年度;预算流程预算是一国财政对下一个预算年度的财政收支所作的整体性的安排,它关系到国家的收支能否平衡,分配是否公平,管理是否科学,所以必须对预算加强规范。

规范我国预算的法制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简称《预算法》)和《预算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它们是1995年开始实施的[1]。

在10年之中,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和经济、财政环境的变化,《预算法》和《条例》中的一些规定已经不适应要求了,下面把这些规定按照《预算法》章节的顺序逐个列出并提出改革建议。

一、预算的法律地位问题现阶段我国没有一部统一完整的《财政法》,财政工作的指导法律分别以单行法的形式存在,如:《预算法》、《政府采购法》等。

由于预算处于财政工作的核心地位,所以无疑《预算法》也是财政法规当中的核心法规,其他各种法律、法规都应该以它为依据。

但是,目前很多部门法律法规都违反了这一原则,导致“本末倒置”对《预算法》的权威提出了挑战,如:《教育法》第54条规定:全国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类似的规定在《农业法》中也有规定[2]。

这无疑造成了对预算的强制规定,破坏了《预算法》的核心地位。

建议加强立法的全局性、统筹性安排,将现行法规中涉及规定预算管理方面的内容,进行全面清理,对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要坚决修订,对符合国家发展长远利益的予以保留,但应该纳入《预算法》规范范围。

以此来强化《预算法》的核心地位。

二、总则中的问题(一)关于预算级次问题《预算法》第二条规定我国预算为五级,这不符合国际上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三级预算的惯例,又和信息技术要求的组织“扁平化”趋势相矛盾。

浅议预算会计制度改革

浅议预算会计制度改革

浅议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逐渐成为了当前和未来的重点工作之一。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国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也是构建现代财政制度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这个背景下,浅议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它将对我国财政管理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意义、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意义1.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预算会计制度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的运行和财政资源的配置。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财政管理形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预算会计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就显得尤为迫切,需要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提升财政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2. 促进财政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它有利于促进财政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通过制度的改革,可以建立完善的财政管理体系和制度,提高财政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使财政资源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配置。

3. 提升财政管理的透明度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有利于提升财政管理的透明度,增强社会监督的力度,从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

通过改革,可以建立完善的财政信息公开制度,实现财政收支的公开透明,增加社会对财政管理的信任,为我国财政管理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 制度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虽然在不断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制度上的不足和漏洞,如预算执行过程管理不规范、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这些问题使得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面临着较大的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系统设计和制度建设。

2. 人才缺乏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来支撑,但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还比较薄弱,存在人才缺口和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这也给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3. 经济体制转型的压力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为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浅议预算会计制度改革

浅议预算会计制度改革

浅议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预算会计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框架下,为实现预算管理和预算执行的目标,按照一定的规定和程序,对预算收支和资产负债等方面进行管理和监督的制度。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预算会计制度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适应这些变化,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一、困境分析首先,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存在一些弊端和不足。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度标准化不够。

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主要以企业会计基础上演变而来,很难适应政府预算管理的需要,存在企业会计和政府预算管理之间的鸿沟。

二是政府收支账务难以实现全面覆盖。

政府收支的范围和形式十分复杂,有些非财政性收支在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下难以核算和监督,这给预算执行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风险。

三是预算执行监督不足。

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监督机制尚不完善,一些部门和地方在预算执行上容易存在问题。

有时候预算支出并不一定与实际需求相适应。

四是财务数据规范化不足。

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对财务报表的规定较为粗略,很难精确定位财务数据所涉及的范畴和内容,并形成通用的财务数据标准。

二、改革思路鉴于目前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推动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成为必然选择。

我国政府应当抓住时机,大力推进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完善出台法律法规。

应当从制度设计和规范制定两个方面入手,发挥法律法规在权威性和制度监督方面的作用。

在制度设计方面,要牢固树立政府预算管理的特殊性和服务性质,并确定专门的预算管理体制。

在规范制定方面,要明确财务报表内容、报送时间、监督机制和处罚制度等方面的规定,确保其规范性和可执行性。

二是推动财务规范标准化。

要在原有会计核算基础上,对预算会计制度中的重点问题和核算难点进行规范和标准化,形成可操作性强、数据规范化高的财务管理体系。

三是提高预算执行监管能力。

要完善预算执行监管机构的组织架构和职能分工,确保监管部门有专门的能力和资源。

同时,建立完善信息系统,实现全面监督和管理预算执行情况,加强对预算资金的风险防范和管理。

关于预算法的制度改革研究

关于预算法的制度改革研究

关于预算法的制度改革研究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引言•预算法的基本理论•我国预算法制度的发展与现状•预算法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预算法制度改革的对策与建议•结论与展望01引言1研究背景与意义23当前预算法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预算法的制度改革对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还可以涉及到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

研究预算法的制度改革需要从不同角度出发,全面探讨预算法的立法、审批、执行、监督等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和措施。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案例分析、比较分析、实证研究等,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同时注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目的通过研究预算法的制度改革,旨在解决当前预算法存在的问题,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研究任务研究任务包括深入分析当前预算法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方案和措施,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同时还需要对预算法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研究目的与任务02预算法的基本理论预算法概念预算法是调整国家预算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具体指国家为了规范国家预算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实现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而制定的法律。

预算法特点预算法具有鲜明的特点和广泛的适用范围。

首先,它具有基础性,是财政管理的基本法律;其次,它具有宏观调控性,是实现国家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再次,它具有强制性和规范性,是保障国家财政政策实施的重要依据。

预算法的概念与特点预算法的基本原则在国家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过程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当按照各自的职权范围,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预算应当贯彻收支平衡原则,即收入与支出应当保持平衡,略有结余。

收支平衡原则各级政府和部门应当依据《预算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实现依法理财。

预算法制度改革

预算法制度改革

预算法制度改革「关键词」预算法改革「正文」1995年1月1日,我国预算法正式颁布实施。

因为当时恰是处于筹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专门多规定都专门难具体化,带有明显的筹划经济的残留。

几年来,在履行《预算法》轨制改革的过程傍边我国碰到了专门多的问题。

一、预算法概念预算法能够分为本质上的预算法和情势上的预算法。

本质上的预算法是指调剂预算关系的司法规范总称,是财务法重要的构成部分。

预算法调剂的关系是指国度在组织预算资金收入、支出和进行预算资金应用、治理和监督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关系。

国度预算关系包含:各级国度机关之间以及中心当局与处所当局之间因预算治理权柄划分所产生的预算治理体系体例关系;在国度当局的编制、审议、赞成、履行和监督过程中产生的预算法度榜样关系;国度在组织预算资金收入、支出和进行预算资金应用和治理中产生的预算分派关系,即预算实体性关系。

情势上的预算法是指预算司法规范借以表示的外在情势,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上的预算法,泛指凡规定有预算方面内容的司法、行政律例、处所性律例、自治条例、规章、司法说明和国度签订或参加的国际合一致规范性司法文件的总称。

狭义上的预算法,是专指国度体系编辑的预算司法或法典,如德国的《联邦预算法典》以及美国先后制订的《国会预算法案》、《1921年预算和管帐法》和《均衡预算法案》。

《预算法》确实是我国狭义的预算法。

我国在1992年开端在中心和省一级正式试编复式预算。

复式预确实是指国度将本年度的全部预算进出按照经济性质划分,分别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

复式预算具有构造清晰、便于分类治理和操纵和预算功能大年夜等长处。

1994年我国复式预算的编制方法又做了重大年夜的改进,昔时的债务收入和了债债务本息支出不再包含在预算中收入和预算总支出之内,昔时预算支出大年夜于收入的差额,确实是昔时的财务赤字同时全部反应在扶植性预算中去。

此外,从1994年起,财务进出(不含债务进出)的差额全部经由过程债务补偿,不再向人平易近银行借钱和透支。

我国政府预算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我国政府预算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财政学
我国政府预算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一、我国政府预算制度的改革
1.编制部门预算 部门预算是指政府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及其履 行职能的需要,由基层预算单位开始编制,逐级上报、审 核、汇总,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给立法机关依法批准的 涵盖部门各项收支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通俗地讲,就是 “一个部门一本账”。部门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 成,支出预算包括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采取自 下面上的编制方式,实行“二上二下”的编制程序 2.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 2011年起,将各级政府所有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 全面取消预算外资金。同时,健全非税收入预算管理制度。
(3)建设和完善规范透明的政府采购管理体系,实现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目标。
(4)建设和完善健康稳定的国债管理体系,为财政运行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可持续的筹资渠道。
(5)建设和完善科学高效的国库现金管理体系,在保证国库现金安全和财政支付需要的前提下,提高国 库现金管理市场运作能力。
我国政府预算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财政学
我国政府预算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一、我国政府预算制度的改革
3.改进政府收支分类体系 (1)收入分类。按收入来源和性质,将预算收入分为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 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转移性收入等6类。 (2)支出功能分类。主要反映政府活动的不同功能和政策目标,具体分为:一般公共服务、 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社会保险基金支 出、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 商业服务业等事务、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住房 保障支出、粮油物资储备事务、预备费、国债还本付息支出、其他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等类级科目。 (3)支出经济分类。主要反映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 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转移性支出、赠予、债务利息支出、 债务还本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其他支出。

浅谈预算法的修改和完善

浅谈预算法的修改和完善

浅谈预算法的修改和完善预算法的修改和完善是组织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经济、市场、技术等环境的不断变化,预算法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应新的情况。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预算法的修改和完善。

首先,预算法的修改和完善需要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预算是组织实施战略的重要工具,因此,预算法必须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当组织的战略目标发生变化时,预算法也需要相应进行修改和完善。

例如,如果组织由追求高速增长转变为注重稳定发展,那么预算法就需要更加注重风险控制和长期规划。

其次,预算法的修改和完善需要加强对环境的敏感度。

组织所处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包括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等。

预算法需要及时响应这些变化,并调整预算的制定和执行方式。

例如,在经济下行周期中,组织可能需要减少开支,调整资金配置,以应对市场变化。

因此,预算法的修改和完善应该建立在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度上。

第三,预算法的修改和完善需要加强与其他管理工具的衔接。

预算法与其他管理工具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例如,绩效管理、资本预算、风险管理等。

预算法的修改和完善不应孤立进行,需要考虑到与其他管理工具之间的衔接。

例如,预算法可以与绩效管理相结合,通过明确目标和绩效指标,促进预算的执行和绩效提升。

预算法也可以与资本预算相结合,以确保资金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此外,预算法还可以与风险管理相结合,以降低经营风险。

第四,预算法的修改和完善需要加强信息系统的支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组织可以借助信息系统来提高预算的制定和执行效率。

预算法的修改和完善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系统的功能和特点,例如,数据采集、分析、预测等。

信息系统可以提供组织所需的实时数据和分析工具,进一步提升预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最后,预算法的修改和完善需要加强员工参与和培训。

预算不仅是组织管理层的事务,也是组织所有成员的重要工作。

因此,员工的参与和培训至关重要。

预算法的修改和完善应该鼓励员工参与制定过程,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试论预算法制度的改革(1)

试论预算法制度的改革(1)

试论预算法制度的改革(1)【摘要】在1994年3月由人民代表大会八届二次会议通过了《预算法》。

《预算法》的颁布与实施,结束了我国政府预算管理长期无“法”可依的局面,成为我国财政管理法治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在《预算法》颁布后的十年中,中国的经济又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现有的《预算法》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变化,所以对它进行改革是不可避免的。

【关键词】预算预算法改革【正文】预算是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国家年度集中性财政收支计划,其收支活动反映了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它在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 这项制度起源于位于近代的欧洲,其适用方法是由议会对国家消费的预算批准来控制国家的开销,对国家征的税收给予合理的分配,目的是国家的税收不能被国家元首胡花浪费。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的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纲领》规定:“建立预算制度,划分中央与地区的财政范围”。

这项规定是建立中国预算制度的基础。

1951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预决算暂行条例》。

在一开始,中国使用的是单式预算形式,其好处是所有项目都集中在一张表格上,对预算的统计、对比有着不可否认的优势。

但随着国家税收、支出的复杂化,单式预算形式已经满足不了国家预算的需求。

因此在1992年,中国开始使用复制预算形式。

该条例在其出台后的40年中没有受到较大的调整。

但是由于基层部门的法制意识淡薄,没有很好的以该条例为原则来实施预算。

为了解决这些实践问题,国务院在1991年颁布了《国家预算管理条例》,对规范和强化预算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预算法》的出台奠定了基础。

《国家预算管理条例》实施后,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有了新的发展变化。

为了适应国家的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在1994年3月由人民代表大会八届二次会议通过了《预算法》。

[2] 《预算法》的颁布与实施,结束了我国政府预算管理长期无“法”可依的局面,成为我国财政管理法治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预算法制度改革

预算法制度改革

预算法制度改革前言作为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工具,预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预算的制定、审批和执行是政府财政管理的核心环节。

近年来,随着国家财经结构的调整和税制的改革,预算法制度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因此,对预算法制度进行改革,是推进我国财政改革发展的必然之举。

预算法制度改革的背景我国现行预算制度实行的是财政部门核算制度和国家审计制度。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不断完善着预算制度,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1.按经验调整预算案。

有些政府部门未能对预算编制有充分的研究和认识,导致预算案按经验调整。

2.预算执行不透明。

一些政府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尤其是财政拨款使用上存在不透明现象。

3.预算制度中的财政分类科目和预算科目之间差别很大,有的科目单独编制,效率低下。

因此,预算法制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预算法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为解决当前我国预算制度存在的问题,推进预算法制度改革,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完善预算编制机制。

要强调预决算联系,细化经济类别,科学编制。

应建立预决算联系机制,加强对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确保预算执行的效益。

第二,严格预算执行监管。

要加强预算执行监管,进一步细化内部监管措施。

应建立以结果倒推的预算执行考核机制,压缩预算执行时间,减少执行误差。

第三,推进预算公开透明化。

要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建立信息联动机制,公开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情况。

通过透明化制度,让民众了解政府的行政管理,起到合理制约的作用。

第四,调整财政分类科目和预算科目的关系财政分类科目和预算科目是财政出入口管理(即“进项——预算——出项”)的基础。

要加强财政科目分类的顶层设计,保证财政科目分类和预算软件系统的同步升级,实现科目编制的可重复使用。

总结预算法制度改革是推进我国财政改革发展的必然之举。

通过完善预算编制机制、严格预算执行监管、推进预算公开透明化和调整财政分类科目与预算科目的关系方面的措施,可以推进我国预算法制度的改革,提高预算的执行效率和透明度,维护财政安全和社会公平。

浅谈预算法的修改和完善

浅谈预算法的修改和完善

浅谈预算法的修改和完善我国《预算法》颁行于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之初,脱胎于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之时,其内容不可避免地带有计划经济体制时代的烙痕。

随着经济、社会、政治等环境条件的改变,这一法律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日益脱节。

因而,迫切需要根据现实国情加以修订。

一、预算法修改和完善的意义预算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各级人民政府和实行预算管理的各部门、各单位一定期间的财政或财务计划。

预算法修改和完善的意义有:首先,预算法修改是推进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战略性举措。

预算法是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制度。

是政治制度改革的切入点,地位很高、涉及宪法、其他法制。

其次,是构建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法律体系的重要的支柱性法律,是财政法的核心。

第三、是促进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法律。

预算法不仅是分配和筹措财政资金的作用,对调控经济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是健全反腐倡廉、从源头上防治腐败、防治小金库等发挥长效作用的基本制度。

修改预算法最根本的还是要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坚持把依法治理放在首位,用法律来管理预算,限制行政权力,真正把预算纳入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轨道。

二、现行《预算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我国法与法之间的协调不够随着财政支出预算的日益刚化,出现了预算法与其他法不协调的现象。

《预算法》明确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但是我国的《教育法》、《农业法》、《科技进步法》等其他法律、法规对教育、农业、科技等投入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都有明确的规定。

在地方当年新增财政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财政部门往往处于两难的境地。

按照上述的法律、法规计算,每年增加用于农业、教育、科学等方面的支出,已超过当年地方财政新增加的财力。

在这种情况下,要求财政部门安排的预算既要符合这些法律、法规的规定,又要保证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所需资金和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还要实现《预算法》规定的财政平衡,实在困难。

试论预算法制度的改革

试论预算法制度的改革

试论预算法制度的改革引言预算法制度是一个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提高财政效益、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财政管理的需求变化,传统的预算法制度已经逐渐暴露出一些不足和问题。

因此,对预算法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成为当前许多国家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试论预算法制度的改革,探讨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的方向。

改革的背景和必要性1.经济发展的需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传统的预算法制度已无法适应日益复杂的经济发展需求。

需要建立更加灵活、透明的预算法制度,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2.财政收支平衡的需要:预算法制度改革可以帮助实现财政收支的平衡,遏制财政赤字的发生。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财政支出,加强财政收入的监管,提高财政管理效率,可以有效控制财政赤字,保持财政收支的平衡。

3.透明度和问责制的要求:预算法制度改革可以增强财政决策的透明度和问责制。

通过公开财政预算信息、加强财政监督和审计,可以使决策者更加明确和负责地履行职责,提高决策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改革的方向和措施1.建立绩效导向的预算法制度:传统的预算法制度主要以支出为导向,没有明确的绩效指标和评价机制。

应当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法制度,明确预算目标和绩效指标,将预算与绩效评价相结合,以实现财政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有效利用。

2.加强预算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应当加强对预算信息的公开和透明,使公众能够了解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情况。

通过建立预算信息公开的渠道和平台,推动财政预算的透明化,加强社会监督,提高财政决策的公信力。

3.加强财政预算的监管和审计:应当加强对财政预算的监管和审计,确保财政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管理。

建立健全的财政监管和审计机制,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发现和纠正财政收支中的问题和漏洞。

4.完善财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程序:应当完善财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程序,提高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试论预算法制度的改革(1)

试论预算法制度的改革(1)

试论预算法制度的改革(一)引言预算法制度是一个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财政预算透明度、公平性和有效性的关键。

然而,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预算法制度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

本文将就预算法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挑战及建议进行探讨。

1. 预算法制度改革的必要性预算法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适应经济发展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有的预算法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情况的需要。

原有制度在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预算编制过程缺乏科学性和公正性,执行过程中的资金分配不够合理,监督机制欠缺等等。

因此,改革预算法制度,使之与我国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是非常必要的。

1.2 提升预算透明度和公平性预算透明度和公平性是一个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指标。

当前的预算法制度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决策不透明等问题,导致一些特定群体或地区在预算分配中处于劣势地位。

通过改革预算法制度,增强预算透明度和公平性,能够更好地保障公共财政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1.3 加强预算执行效果评价预算法制度改革还需要更加注重预算执行效果的评价。

当前的预算法制度在执行效果评价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如评价指标不够全面、评价结果不够及时等等。

通过改革预算法制度,建立健全的预算执行效果评价机制,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果。

2. 预算法制度改革的挑战预算法制度改革面临着以下几个挑战:2.1 创新思维和机制预算法制度改革需要创新思维和机制,打破传统的预算观念和模式,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预算法制度的惯性和机制的约束,改革进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阻力。

因此,如何克服这些困难,推动创新思维和机制的建立,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2.2 提高政府的责任感和执行力预算法制度改革还需要提高政府的责任感和执行力。

当前的预算法制度在责任追究和执行机制方面存在某些不足,导致一些预算项目的执行效果不佳。

研究预算法的制度改革

研究预算法的制度改革

研究预算法的制度改革引言预算法作为财政管理的重要法律法规,在推动国家财政制度改革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状况的变化,预算法也需要不断进行制度改革,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财政管理需要。

本文将对研究预算法的制度改革进行探讨,以期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预算法的概述预算法是指规范国家预算管理,确立国家财政收支情况和财政决策的基本法律。

它规定了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方面的流程和要求,旨在保障财政管理的透明度、公平性和效率性。

预算法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预算法制度改革的背景在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预算法制度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财政管理需求。

此外,财政腐败、不公平分配以及预算决策的不透明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因此,对预算法进行制度改革已经成为各国普遍的关注和需求。

预算法制度改革的重点1. 强化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公开透明性为了保障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公开透明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预算编制的数据支撑,提高预测和分析能力;•完善预算编制的程序和规范,确保各利益相关方充分参与;•加强信息公开,公布预算编制的依据、阶段性成果和决策结果。

2. 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和考核机制为了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完善预算执行的流程和制度,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机构,提高监督的力度和效果;•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3. 推进预算监督的法治化和规范化为了推进预算监督的法治化和规范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设立独立的预算监督机构,增加监督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加强预算监督的法律法规建设,确立监督的基本原则和权力界限;•建立健全的预算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问题。

预算法制度改革的挑战和对策预算法制度改革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例如财政体制的复杂性、利益关系的复杂性以及预算决策的不确定性等。

研究预算法的制度改革

研究预算法的制度改革

研究预算法的制度改革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财政预算的管理日益受到关注。

预算法作为一种管理财政收支的制度,是保证国家财政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预算法的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预算法的制度改革展开研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探索改革的途径。

预算法的基本原理预算法是指对国家财政收支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管理和监督,以保证国家财政的平稳运行。

预算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公开性原则、平衡性原则等。

其中,合法性原则是指预算法的制定、执行和监督必须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合法、规范、公正;实效性原则是指预算法的执行必须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推动全面进步;公开性原则是指预算法的制定、执行和监督应当公开透明,让社会各方面对预算有所了解;平衡性原则是指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在预算编制时应该平衡,阻止过度负债。

预算法存在的问题在预算法的实践中,也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

首先,预算法的制定、执行和监督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因此容易出现流于形式、缺乏实效、空洞化等情况。

其次,预算法的执行力度不够,比如公共财政支出中存在的“吃拿卡要”、公款私用等现象,严重损害了预算法的实践效果。

同时,预算法的监督和评估机制不健全,未能遏制一些违规和浪费的行为。

改革预算法的途径要改革预算法,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应进行法律法规的改革,建立全面、系统、标准化的法律法规制度,确保预算法在实践中的准确执行。

其次,应加强对预算法执行的监督和评估,在对违规行为进行严格的处罚和通报的同时,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提高合规率。

再次,应完善预算法的评价机制,建立并运用有效的考核、评价和反馈机制,提示预算实施的效果和问题。

最后,应加强公众的参与和监督,提高社会各界对于预算法的知晓和关注度,让各方面参与到预算法的制定、执行和监督中,达到共治共享的目的。

结论预算法的制度改革是实现国家财政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浅议预算会计制度改革

浅议预算会计制度改革

浅议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我国财务管理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旨在改进财政预算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透明度。

该改革对于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推动财政预算相关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进行浅议。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有助于强化财政预算的科学性。

在传统的财政预算管理中,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往往缺乏科学的依据和方法,导致预算执行效果不理想。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以“绩效预算”为核心,强调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编制和执行,以期提高预算分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绩效预算使财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更加科学化,将预算分配与单位绩效挂钩,使单位通过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来获取预算资金,从而推动单位的改革和创新,提高财政资源利用的效益。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有助于提高财政预算的规范性。

在传统的财政预算管理中,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缺乏统一的规范和制度,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草率从事、违规操作等问题。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通过建立完善的财政预算管理规范体系,规范了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的各个环节,强化了预算执行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推行,为财政预算管理的规范性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有助于杜绝财政预算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保障财政预算的科学性和合法性。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有助于提高财政预算的透明度。

在传统的财政预算管理中,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往往缺乏透明度,导致财政资源的使用过程不受公众监督。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通过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会计制度,提高了财政预算的透明度。

改革后的预算会计制度要求各级政府和部门必须按照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使用财政资金,并向社会公众及时公开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提高了财政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和公开度。

浅议预算会计制度改革

浅议预算会计制度改革

浅议预算会计制度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的日益复杂化,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成为了当代财政管理的重要议题。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于提高财政的效率、透明度和公正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制度改革的背景、目标、内容和意义等方面对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进行浅议。

制度改革的背景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和支出规模不断扩大,财政管理的日益复杂化成为了现实问题。

传统的预算会计制度已经无法满足新的要求,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目标是提高财政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会计制度,可以有效地提高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财政收支的科学管理。

透明度的提高可以有效地防止财政资金的浪费和滥用,维护公众的利益。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等方面的改革。

在预算编制方面,需要建立统一的预算编制规则和标准,确保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预算执行方面,需要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在预算监督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加强对财政收支的监督和审计。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财政管理的重要议题,对于提高财政效率、透明度和公正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改革,可以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会计制度,实现财政资源的科学管理,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改革还可以保障公众的利益,提升政府的公信力,维护社会的稳定。

我们应该重视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并不断推进相关改革措施的落实。

浅议预算会计制度改革

浅议预算会计制度改革

浅议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指国家对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方面的制度进行改革,以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透明度和规范性,促进财政收支平衡,优化资源配置,增强财政运行的可持续性。

预算会计是指国家和地方财政部门依据会计原则和法规,按照一定的制度和程序,对政府收入、支出和债务等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会计制度。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目标是通过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各个环节的制度,实现公共财政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透明化,提高财政效益,保障财政收支平衡。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首先要做的是完善预算编制制度。

预算编制是预算会计制度的基础,只有编制出科学、合理的预算才能保障财政收支平衡。

在预算编制方面,要加强对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核算,明确收入和支出的来源和用途,确保收支平衡。

要加强对政府债务的编制和管理,有效防止财政风险。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还需要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制度的建设。

预算执行是预算会计制度的核心环节,只有严格执行预算才能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在预算执行方面,要加强对财政支出的监督,严格控制预算执行进度,防止超支和截留行为的发生。

要加强对财政收入的监督,加大对税收征管的力度,防止逃税和贪污行为的发生。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还需要加强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全面、准确、及时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财政收支的实时监控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财政风险的发生。

在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过程中,还需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强化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建立健全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长效机制。

只有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管,才能确保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能够有效推进,财政收支平衡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财政管理水平,防范财政风险,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改革过程中,要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管,全面推进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u Y s g v r me tb d e no t r i o ui g b a o nty’ o e n n u g ti t heo bt fr ln y lw.Bu t h a td v lp n fe o o ,te e p n ig o e e a twi te fs e eo me to c n my h x a dn fg n rl h a o in o h r e rn i e a d t e g a a ne ain wih itr ain r k t d pt f te mak tp icpl n h rdu i tg to t n en t a ma e,ma y n w rb e a d c n iin ha e o l r ol n e p o l ms n o dto v
CHEN F n eg
( u e T n ai U i r t Wu a 3 0 4 C ia H b i V a d R do nv sy e i , hn 4 0 7 , hn)
Ab ta t h u g tL w wa m lme td o a u r s 1 9 n h mpe nain o u g t L w wa mpe n e n s r c : e B d e a s i p e n e n J n ay 1 t 9 5 a d t e i lme t o fB d e a s i lme td o T t
No e v mbe 2n r2 d,1 9 whih h sb e lyn inic n oe i h e ult n o o e n n u g ta d h sbe n b o h U 9 5, c a e n pa i ga sg f a tr l n t e rg ai fg v r me tb d e n a e rug tO r i o
《 算法》 是 国家最 重要 的经济 法之 一 ,它监 督 预
钱 从 哪 里 来 ,用 到 哪 里 去 , 其 本 质 是 规 范 政 府 的 行
《 预算法 》 。令 人高兴的是 ,党 和政府 高度重视预算管
理 , 明 确 提 出 了 预 算 管 理 制 度 建 设 的 新 目标 和 新 要
《 农业网络信息》08 20 年第 1 期 凤
( 广播 电视 大学 , 湖北 湖北 武 汉 4 07) 304 摘 要 :95 1 1日起施 行 的《 算 法》 19 年 1 月 2 日 施 行 的《 算 法 实施条 例 》对 规 范政 府财 政预 算 起 了 19 年 月 预 及 95 1 2 起 预 ,
重 大作 用 , 我 国的政府 财政 预算 纳入 法治轨 道。 是 , 使 但 随着 我 国经 济 的快速 发展 、 市场 化 的深 入 , 逐 渐与 国际接 轨 , 并 经济 领域 出现 了许 多新 问题 、 新情 况 ,预 算 法》 《 及有 关法律 法规 也 应与 时俱 进 的完 善 与健全 , 能适 应 新形势 发展 的需要 , 国 才 我 预 算法 制度 改革势 在必 行。
关键 词 : 国; 我 预算 法 ; 改革 中图分 类号 :P 9 T 39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码 :62 6 5(08 1— 14 0 17 —2 120 )00 0— 3
Dic s in f t e o m f Ch n a i na ud e a s u so o he r f r o i a n to l b g t l w s se y t m
b e rsn .T e Bud e w,te rlv n a n e u ainss o l e b te e n mp o e o k e p wi h i s e n aiig h g tL a h ee a tlwsa d rg lto h ud b etrd a d i r v d t e p u t te tme .An h d o l n ti y h d e w a d p ot en e so e eo me n n w iu to .Ba e n te efcs a c n lso a b nyi hswa ,te Bu g tL a c n a a tt h e d fd v lp nti e st ain s d o h s a t, o cu inc n e
为 。在 《 预算法》颁 布后的十多年 中 ,中国的经济有 了突飞猛进 的增长 。据 国务 院 1 9 94年财政 决算显示 ,
当 年 中 国 的 财 政 收 入 为 5 1. 亿 元 ,而 20 2 81 0 7年 ,全 国 财 政 收 入 为 5 34亿 元 , 是 19 10 9 4年 的 98 ,是 .倍 2o 0 3年 的 2 . ,比 20 4倍 0 6年 增 加 154亿 元 ,增 长 24
3 .% ,2 0 24 0 3年 至 2 0 0 7年 间 .财 政 收 人 平 均 年 增 长
求 , 《 算法 》的 修订 已经 纳 入全 国人 大 的立 法规 预 划 ,并 成立了由全 国人大预算工 委主持 的、主要 由实
d a h ti i e yn c s ay a d i e ia l orfr o to a dg tLa s se . rwn ta t sv r e es r n n vtb et eom urnain lBu e w y tm Ke r sChia y wo d : n ;Bu g tlw; f r d e a Reo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