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17壶口瀑布

合集下载

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7 壶口瀑布【教学目标】1、掌握阅读游记的方法。

2、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了解壶口瀑布的特点,领会多种写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3、领会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学生热爱黄河、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了解壶口瀑布的特点,领会多种写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教学难点】领会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学生热爱黄河、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小石潭记》来回顾游记的特点。

明确:①不断变化的地点也是游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俗称的游览踪迹的变化,即所至;②景物就是游记中的所见;③作者的心情就是游记中的所感。

把握了所见、所至、所感,也就把握了阅读游记的方法。

今天,我们来学习梁衡的一篇游记散文《壶口瀑布》。

2.壶口瀑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

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宜川县壶口乡。

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二、初读齐读§1,作者一共去了(两次)壶口瀑布,快速浏览,找一找这两次分别是什么时候?明确:雨季:§2 枯水季:§3-§5三、雨季游壶口1.朗读§2,体会雨季的壶口瀑布有什么特点?参考:可怕的,危险的,惊心动魄的……2.讨论交流: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这些特点的?参考: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

--------视听结合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比喻,写出水的凶猛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

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心理感受,侧面烘托瀑布的惊心动魄3.再读§2,读出雨季壶口瀑布水势的凶猛。

四、枯水季游壶口过渡语:因为在雨季游壶口时水汽和涛声让“我“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到,只有恐惧的心理逃离,所以第二次看黄河,“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

1.有人说梁衡笔下的壶口集“奇、雄、险、美“为一体,细读课文§3-§4,找一找这四个特点分别体现在何处?参考:俯视河中有河,龙槽壶口——奇仰视浊浪滚滚,排排涌来——雄由上至下冲默而下,碎为水雾——险平视彩虹升起,形态各异——美2.这其中老师对壶口瀑布磅礴雄大的气势印象最深刻------(屏显)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7《壶口瀑布》【教案含同步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7《壶口瀑布》【教案含同步练习】

17.《壶口瀑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抓住关键语段,找寻壶口瀑布特点,学习游记散文的赏析方法。

3.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重点难点:1.寻找归纳壶口瀑布特点。

2.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教学方法:教法: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1.朗读法。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受黄河壶口瀑布的魅力。

2.讨论法、点拨法。

3.竞赛激励法。

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了解寻壶口瀑布的特点。

3.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教师导入名山大川,激流冲荡,总有种种别样的美。

李白吟诵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王安石也说过:“拔地万里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

”徐凝面对瀑布也有诗曰:“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2.谈话交流瀑布给你怎样的感觉呢?谁来说说。

3.介绍壶口瀑布欣赏壶口瀑布图片。

教师介绍壶口瀑布:位于陕西省宜川县境内,黄河像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4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

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二、检查预习出示本课重点字词:铸成告诫推搡霎时寒噤迂回出轧汩汩潺潺雾霭驰骋怒不可遏震耳欲聋前呼后拥湿漉漉个别读,同学纠错,解释重点词语意思。

齐读字词。

三、初读课文,感受瀑布1.速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明确: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壶口瀑布》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壶口瀑布》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壶口瀑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壶口瀑布》。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详细描述了壶口瀑布的自然景观和壮丽景象。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以及景观特点,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要词语和句子,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描绘自然景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要词语和句子,感受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象。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描绘自然景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2. 自主学习(15分钟)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圈画重要词语和句子,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特点。

3. 合作探究(15分钟)(1)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描绘壶口瀑布的修辞手法。

(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学习心得。

4.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描绘自然景观。

例题: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一下你最喜欢的季节。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例题要求,自主完成练习。

6. 课堂小结(5分钟)七、板书设计1. 课题:《壶口瀑布》2. 内容:(1)壶口瀑布地理位置(2)壶口瀑布景观特点(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堂学习,运用修辞手法描绘一个你熟悉的自然景观。

(2)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观察和想象来描绘壶口瀑布的?2. 答案:(1)例文: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柳树姑娘披上了嫩绿的新装,在春风中翩翩起舞。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7课壶口瀑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7课壶口瀑布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写作练习的时间安排得有些紧张,有些同学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他们的作品。下次我会适当调整时间,让每个同学都有充分的展示机会。
另外,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可能会偏离主题,需要我在旁边适时引导。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下次我在给出讨论主题时,应该明确具体要求,让同学们围绕主题展开讨论。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壶口瀑布的基本概念、自然特点、文学价值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壶口瀑布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然景观的保护与欣赏。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学习了《壶口瀑布》这一课,整体来看,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我发现同学们对壶口瀑布的自然景观非常感兴趣,大家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和活动中来。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对于修辞手法的讲解,我觉得自己可能没有讲得足够细致,导致部分同学在运用时还是显得有些吃力。下次我在讲解时,应该多举一些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修辞方法。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壶口瀑布》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看过瀑布,或者听说过壶口瀑布?”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观。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教学重点
-课文《壶口瀑布》的语言表达和描绘方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词汇、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学生领会作者如何生动形象地描绘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象。

2018年春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7壶口瀑布

2018年春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7壶口瀑布

17壶口瀑布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2.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3.学习作者从声响、形状、态势等不同角度来描写壶口瀑布的特点的方法。

4.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意义——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最能体现黄河奔腾的气势的,莫过于黄河壶口瀑布了,教师简单介绍壶口瀑布的位置与形成。

出示3张有关瀑布的照片,请学生判断哪张为“壶口瀑布”。

请学生用一个词语,描绘一下3张中最喜欢的那幅照片,或在看到照片时的感觉。

今天我们学习著名的“文化散文”家梁衡笔下的壶口瀑布,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听读,一边听一边画出描写壶口瀑布的语句,感受语言的魅力及壶口瀑布的气势。

学生自由朗读,根据刚刚听读的体会,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再次体会壶口瀑布的意境美。

并说说文章两次写到壶口瀑布的情景,分别是什么季节。

在文中标出两次所在的段落。

明确:第一次是雨季,在第二自然段;第二次是枯水季节,在第三、四自然段。

目标导学二:分析壶口瀑布的特点1.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雨季和枯水季壶口瀑布的语句。

思考:雨季的瀑布有什么特点?枯水季的瀑布又有何特点?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明确:(1)雨季壶口瀑布特点: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从下面句子可以看出来:①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②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③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

(2)枯水季瀑布的特点:气势磅礴、雄伟壮大、坚韧不拔、刚中带柔的特点。

从下面句子可以看出来:①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案5篇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案5篇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以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一文为教学内容,涉及文章的阅读理解、生词学习、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等方面。

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自然美景》中的第二课时。

文章详细内容:课文描述了作者在壶口瀑布游览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示了壶口瀑布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地域文化。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章中的生词、短语和成语,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描绘自然景观,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课堂讲解,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学习观察和描绘自然景观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中一些生僻词汇和成语的理解与运用;对壶口瀑布景观的描绘和感悟。

2.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描绘自然景观,培养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词卡片、写作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和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出生词和不懂的句子,借助工具书进行查阅。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主学习的心得,互相解答疑惑,共同完成课堂任务。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教学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讲解如何运用这些手法描绘自然景观。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写作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壶口瀑布》2. 主要内容:生词、短语、成语描绘自然景观的方法写作技巧3. 板书布局:左侧展示生词、短语、成语,右侧展示描绘方法和写作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模仿课文,运用修辞手法,描绘一处你熟悉的自然景观。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7壶口瀑布》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7壶口瀑布》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7壶口瀑布》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17壶口瀑布》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作者游览壶口瀑布的所见所感为线索,描绘了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感染力。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感受壶口瀑布的壮美,激发学生对祖国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对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作者情感有一定的认识。

但本文在写景状物方面有独特之处,需要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作者独特的表达技巧。

此外,学生可能对壶口瀑布这一自然景观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中补充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读写“壶口、瀑布、浊流”等词语,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自然景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壶口瀑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难点:分析课文在写景状物方面的独特之处,以及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作者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进一步体会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色。

2.讨论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壶口瀑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壶口瀑布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3.课文注释和翻译4.学生作业本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随后,简要介绍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壶口瀑布的景色。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壶口瀑布教案 新人教版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壶口瀑布教案 新人教版

17 壶口瀑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文中生字,积累好词佳句,并且能够熟练的使用这些词语。

2、体会文中语音的精妙进程与方法:1、初读,总体感知,认识课文大概内容。

2、精读,抓重点段落和文句,体会文中壶口瀑布的形象和蕴涵的赞颂与沉醉之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黄河瀑布所表现的“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百折不回”的精神,由黄河的这种精神想到中华民族虽历经艰难,但宁折不弯,坚忍刚强,勇往直前的性格。

教学重点1、通过略读和精读,品味文章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初步掌握排比,比喻等修辞的表达作用。

2、感受华夏子孙的伟大精神力量,接受荡气回肠的精神洗礼。

教学重点理解壶口瀑布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教法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语言揣摩法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黄河壶口瀑布图片展示二、壶口的传说相传远古时期,黄河就是一条卧伏在中原大地的黄龙。

它生性暴虐,荼毒生灵。

大禹为制服黄龙,在晋陕峡谷之处的龙门发现了降伏这条恶龙的好去处。

龙门断崖绝壁,将暴龙引入此门,犹如瓮中捉鳖,降伏暴龙将易如反掌。

不料峡谷的进口处有一巨石挡道,不能顺利将黄龙引入龙门。

大禹当机立断,用神斧砍开巨石,只见天崩地裂的巨响后,巨石一分为二,出现了一条大裂缝,这就是现在的“壶口”。

壶口得名的由来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这龙漕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

分析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陡然跌落至四十多米宽的深沟中,巨大的水流拢成一束,奔泄于十里龙槽,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三、作者简介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长期在基层当记者。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入选中学教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7壶口瀑布教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7壶口瀑布教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7壶口瀑布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特点和历史背景。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并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课文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和文学知识。

2.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
1. 课文教材《壶口瀑布》。

2. 多媒体设备。

3. 学生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 教师出示一张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壶口瀑布是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有什么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你见过类似的自然景观吗?你觉得自然景观对人们有什么影响?
Step 2 学习课文
1.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Step 3 分组合作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关于壶口瀑布的话题,例如:壶口瀑布的历史变迁、壶口瀑布的保护等。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准备好相关的资料和展示方式。

3.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所选话题的内容和观点。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案5篇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案5篇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案5篇1.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掌握阅读游记的方法。

2.赏所见,品读语言体会黄河刚柔并济之美。

3.悟所感,体会黄河的伟大之处。

一、导入:由《望庐山瀑布》引出学习游记的三个要素:所至、所见、所感。

把握了所至、所见、所感,也就把握了阅读游记的方法。

而我们今天就通过这三个方面来学习《壶口瀑布》这篇游记。

二、讲授新课:环节一、理游踪(所至)通过预习我们可以把握,作者一共去了(两次)壶口瀑布,分别是(雨季和枯水季)。

而枯水季的视角较之雨季更为独到,谁可以说一说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观察角度,看到了哪些景物呢?《壶口瀑布》立足于河心,不断变换视角,这也是游记的游踪之一,即定点观景。

而抓住方位变换和视角转换的词句,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把握游踪。

环节二、赏所见1.请大家小组合作,循着游踪,说一说你发现了壶口瀑布怎样的特点?从哪些语句品读出来的?并进行圈点批注。

①老师示例:“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在这里,刘老师最喜欢这一系列的动词,一个字的挤、撞从横向上写出了黄河水量之宏大,四字词推推搡搡、前呼后拥则从纵向上写出了黄河水流之湍急,而随着句式逐渐变长,文章的节奏并没有减缓而是愈发的紧张。

河道上排排黄河水在这排山倒海、争先恐后涌来的磅礴气势下碎成了堆堆白雪。

戛然而止,让人不禁为这份气势折服!好一个雄浑壮阔的黄河!好一个雄浑壮阔的壶口瀑布!②学生自主分析:示例一:“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17.壶口瀑布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17.壶口瀑布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17.壶口瀑布一. 教材分析《壶口瀑布》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

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同时也能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一定的写作技巧。

但是,对于描绘自然景观的文学作品,部分学生可能还缺乏一定的欣赏能力和感悟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课文结构;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描绘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增强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描绘壶口瀑布景象的方法和技巧,感悟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情感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敬畏生命。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3.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4.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受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标题,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7 壶口瀑布》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7 壶口瀑布》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7 壶口瀑布》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壶口瀑布》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描绘了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和独特的地理环境,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形象地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此篇课文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增强对祖国的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自然景观的课文,对课文中所描述的景观有一定的了解。

但八年级的学生在理解力和审美情趣方面有所提高,需要通过课文学习,进一步培养对自然景观的感悟能力。

此外,学生可能对地理知识感兴趣,可以借此机会拓展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和景观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课文中所描绘的壶口瀑布景象的理解和感悟。

2.重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难点:对课文中所展现的自然景观的想象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氛围。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3.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壶口瀑布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

教师简要介绍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所描绘的壶口瀑布景象。

教师随机提问,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7壶口瀑布(1)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7壶口瀑布(1)教案

17壶口瀑布课题壶口瀑布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 2 课时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响及课时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详尽感知的交流显现分配及当堂检测。

可合适调治。

1.抓住壶口瀑布的特点,掌握作者的游踪,领悟知识与技文章布局的妙处。

教能 2.欣赏本文优美抒情的语言,学习借景抒情的表学达技巧。

目过程与方 1.识记并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

标法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觉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感情、态度意会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理解黄河精神在人生与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选自《梁衡文集》卷一(人民教育初版社2002年版)。

有改动。

瀑布是大自然馈馈送人类的一道美丽的写风景,素来碰到文人画士的喜欢,以之为歌唱的题材。

“日作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背银河落九天。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交口夸赞,千古流景传。

梁衡的《壶口瀑布》所歌颂的其实不不过是壶口瀑布,而是整个黄河。

黄河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作者笔下,“蕴伟力而静持,遇强阻而必摧,绕山岳而顺柔,坦荡荡而存天地”的黄河,不就是华夏民族的象征吗?劝说(ji è) 雾罩(zh ào ). .读驰骋(ch ěn ɡ) 旋涡(w ō) . .准 i )推搡(tu īs ǎn ɡ)..寒噤(j ìn ).字 出轧(zh á).音 ǔ)潺潺(ch án ) .. 辨 清 字形乘隙(x ì)迂回(y ū) 汩汩(ɡ . . ..响彻云霄( zh èn )恕不可以遏 (è). .推搡:使劲推;推抢。

驰骋: (骑马 )奔驰。

寒噤:寒战。

理 出轧:(钢板)从轧钢机里出来。

解 乘隙:利用空子,趁机遇。

词 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语 潺潺:形容雨声、水声等,潺潺流水。

从沉着容:留有足够的时间 ,而且常常有余。

前呼后应:前面有人吆喝开路 ,后边有人拥簇着护卫。

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3、游记中定点换景的写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璀璨的华夏文明,如果要去瞻仰这位母亲吗,那壶口瀑布之一景观不容错过。请欣赏一组图片,黄河以数里之阔泻入百尺之峡,入水如壶,这就是壶口瀑布的成因。
1.看课题,明确瀑布名。
学生批注,展示
(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2)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 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2.看图片,了解“壶口”得名原因。
点击壶口瀑布图片,使用批注功能,画出壶口的姿态,批注成因
大多数学生未去过壶口瀑布,首先通过图片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其次利用交互式白板批注功能,给学生一个视觉冲击。明确“壶口”得名的原因:黄河从舒缓宽阔约400多米的河床陡然收缩跌落至宽40余米的深槽,这深槽形似巨壶,“壶口”由此得名。
定点换景:指作者的立足点不变,而从不同角度描绘不同方位景物的写作方法。
引导学生寻找立足点,不同的景物和不同的视角。
俯视龙槽,写壶口得名的原因,写景物之奇
仰观河水,写壶口不可阻遏的势,写景物之雄
顺水而下,写壶口胆战心惊的急,写景物之险
平视两边,写壶口千姿百态的形,写景物之多彩
细观脚下,写壶口坚强抗争的力,写景物之震撼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壶口瀑布教案新人教版145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壶口瀑布教案新人教版145

2018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7 壶口瀑布1.反复朗读,能读出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

2.抓住关键语段,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写景散文的赏析方法。

3.领会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理解黄河精神在职场和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1.结合朗读,品味文章极具感染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2.理解壶口瀑布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一、新课导入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了璀璨的华夏文明。

因此,黄河是中华民族名副其实的母亲河。

如果要去瞻仰这位母亲,你知道黄河的哪一处景观是不可不看的吗?今天我们通过梁衡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一同领略“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奇特景观。

二、自读课文,落实字词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查检并记忆生词的读音及解释。

2.课堂交流补充,当堂提问检测。

3.齐读课文,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

三、整体感知1.如果为壶口瀑布选择一个词作为宣传语,你觉得哪一个词最为贴切?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2.文中作者写了两次看壶口瀑布的经历,为什么写两次的景观?对于表现壶口瀑布的壮观起到怎样的作用?3.朗读课文,想象、感受壶口瀑布的景观。

四、感受壶口水的阳刚之美1.文章重点写第二次看壶口瀑布,第二次看壶口瀑布主要表现壶口瀑布的水有怎样的特点?2.讨论:作者是怎样表现壶口瀑布之水的阳刚之美的?怎样表现壶口瀑布之水的有力的?不同方面多种角度描写通过写石侧面表现水拟人的手法为水注入了生命力恰当形象的奇特比喻想象的动词选择短促有力的句式排比铺陈的句式3.朗读课文第四、五段,读出力度感,读出阳刚之美。

4.朗读互评,再读。

(重点强调重要字词的重音,果断有力的短句,排比句式的速度语气变化)五、景与情的关系,理解文章主旨1.作者写这篇游记散文是否仅仅停留在了所见之景有多美,有多奇特壮观的层次上?作者仅仅是为了表现壶口瀑布之水的阳刚之美吗?由水想到个人——由个人想到民族(有层级的过渡,少说教味,易于理解接受)2.壶口瀑布之水与作者所思所想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相似、联系——触景生情,融情于景(什么景?什么情?)3.穿插:中国古人关于水的智慧:上善若水,以柔克刚,水滴石穿——辩证思维。

2018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第2课时)教案

2018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第2课时)教案

17.《壶口瀑布》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感受了壶口瀑布气势磅礴的特点。

那么,你能用简洁的语言说明“壶口”之名的由来吗?参考: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陡然跌落至四十多米宽的深沟(深槽)中,被拢成一束。

这深槽形似巨壶,“壶口”由此得名。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理解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局部探究【精品课件】(一)播放【影视课文】解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1.作者在课文第6段这样写道:“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这伟大”指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交流明确:“这伟大”指黄河的伟大。

具体内容: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2.黄河与中华民族有着怎样的联系?交流明确:柔中有刚或刚柔相济也是中华民族崇拜的一种性格,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性格也是中华民族的性格。

3.作者赞美黄河伟大的深刻意义是什么?交流参考:为了赞美中华民族的精神。

黄河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作者赞美黄河,正是赞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可参考【微教案】《黄河精神》(二)品味语言,领会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阅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语句品析,说出喜欢的理由。

示例:“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品析:①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力量,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人震撼。

突出壶口瀑布波涛汹涌,威武雄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的特点,表现了黄河奔腾激越的气势。

②运用比喻、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壶口瀑布令人震撼的气势。

③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在描写壶口水势时,表达了惊叹之情。

表现了河水催人奋进、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答案预设(1)“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7《壶口瀑布》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7《壶口瀑布》教案
培养学生通过“读”、“思”去读通文本,读懂作者的习惯。
四、生发
议论:
在你读了文章,体会了作者的感悟后,相信你的感受已经与开始时有所不同。请你用几句话加以表达。
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学生写作。
班内交流。
承接上一环节,使学生理清思路,并训练学生表达。
五、出示
结尾
教师出示原文结尾,问:你觉得在作者仅仅还是在谈人生的哲理吗?
出示3幅有关瀑布的照片,请学生判断哪幅为“壶口瀑布”
请你用一个词语,描绘一下3幅中你最喜欢的那幅照片,或你在看到照片后的感觉。
倾听教师介绍。
在教师的指导下,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
学生思考,表达自己初步感受。
培养学生捕捉信息能力,并活跃课堂气氛。
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为下个环节作准备。
二、初读
课文
请学生快速默读全文,并思考全文写了什么内容?(两次看瀑布、抓住“水”)
学生速读文章,回答。
初步熟悉课文,了解文章大致结构与内容。
三、品读两次看瀑布
教师放手让学生在从两次看瀑布文中圈划批注相关描写“水”的语句,感悟体验。(黄河壶口既是一个水的世界,也是一个人的世界)
学生从两次看瀑布的部分中,寻找相关语句,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的感受。
学生大声朗读体会。
通过教师的指导点拨,使学生的认识跃升一个层次。
《壶口瀑布》教案
教学目理解作者借自然奇观,所表达的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民族精神的歌颂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短短一课时内,通过文字,去领会文章中所蕴涵民族精神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教师简单介绍壶口瀑布的位置与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壶口瀑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2.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3.学习作者从声响、形状、态势等不同角度来描写壶口瀑布的特点的方法。

4.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意义——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最能体现黄河奔腾的气势的,莫过于黄河壶口瀑布了,教师简单介绍壶口瀑布的位置与形成。

出示3张有关瀑布的照片,请学生判断哪张为“壶口瀑布”。

请学生用一个词语,描绘一下3张中最喜欢的那幅照片,或在看到照片时的感觉。

今天我们学习著名的“文化散文”家梁衡笔下的壶口瀑布,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听读,一边听一边画出描写壶口瀑布的语句,感受语言的魅力及壶口瀑布的气势。

学生自由朗读,根据刚刚听读的体会,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再次体会壶口瀑布的意境美。

并说说文章两次写到壶口瀑布的情景,分别是什么季节。

在文中标出两次所在的段落。

明确:第一次是雨季,在第二自然段;第二次是枯水季节,在第三、四自然段。

目标导学二:分析壶口瀑布的特点
1.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雨季和枯水季壶口瀑布的语句。

思考:雨季的瀑布有什么特点?枯水季的瀑布又有何特点?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
明确:(1)雨季壶口瀑布特点: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从下面句子可以看出来:
①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②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③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

(2)枯水季瀑布的特点:气势磅礴、雄伟壮大、坚韧不拔、刚中带柔的特点。

从下面句子可以看出来:
①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目标导学三:体会黄河象征的民族精神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1.小组讨论: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这段文字?
明确:语气应该由平缓渐渐提速,带着惊叹、赞美的语气朗读。

2.看到这黄河之水使作者想到什么?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明确:由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想到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想到了博大包容的胸怀。

正因为如此,在作者笔下黄河之水也被赋予人的情感,而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正是寄予在对黄河之水的描写之中。

这种写法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请继续朗读第六自然段,作者由黄河之水想到人之外,还想到了什么?
明确:想到民族的精神。

他由黄河的“柔中带刚”“遇强则抗”“勇往直前”联想到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借对黄河的赞美,表达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颂。

小结:作者描写了黄河之水惊心动魄的场面、雄浑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性格特点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同时由黄河的性格想到中华民族虽历经艰难,但宁折不弯,坚忍刚强,勇往直前的精神。

通过议论和抒情,抒发了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赞美之情。

三、板书设计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感受了壶口瀑布雨季和枯水季不同的美,并体会了黄河之水象征的民族精神,请同学们一起来回顾黄河之水有哪些精神(请学生发言)。

这节课我们将从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方面继续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和精神。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体会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
1.在写雨季的壶口时,作者写“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这一感受,有何用意?
明确:侧面描写,从“我”的感受出发,间接写出了在雨季瀑布令人畏惧的气势,使人感受较深,省略更是令人遐想无穷。

2.你还能找到运用侧面描写的例子吗?
明确:第三自然段,“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

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引用当地人讲的“猪毛被拔光”的事,侧面体现壶口瀑布的迅疾。

3.作者在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呢?
明确:写脚下的石被水凿得窟窟窍窍,旋出光溜溜的大坑,侧面表现出河水遇强则抗,坚韧的特点,表明水的刚强和抗争精神。

4.作者的重点是要写枯水季的壶口瀑布,为什么还要写第一次来观看壶口瀑布的感受?
明确:第一次是远观,写壶口瀑布给人惊心动魄的感觉,为后文具体描写第二次观看壶
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起到铺垫和渲染的作用。

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目标导学二:品味本文语言特色及效果
1.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绘雨季瀑布的特点的?
明确:①听觉角度:在半山腰“涛声隐隐如雷”,近处涛声“震耳欲聋”。

②视觉角度:“河谷里雾气弥漫”“像一锅正沸着的水”“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

2.作者描绘雨季壶口瀑布时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找出你认为最有表现力的一句具体分析。

(1)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明确:本句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汹涌澎湃的河水比作沸水,突出壶口瀑布惊心动魄、气势磅礴的特点。

(2)(瀑布)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明确:句中用了“跌”“吸”“灌”“冲”一系列动词来描写河水,突出河水险急、汹涌澎湃的气势,使河水的形象更加立体可感。

3.作者描写了壶口上游的河水和脚下的深沟,找出相应的语段,仔细品味其语言特色,体会其意境。

(1)上游:“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明确: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枯水季仍然气势磅礴、汹涌无比的瀑布水流快、水密的特点展现了出来,令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回味无穷。

(2)龙槽壶口:
①“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明确:运用“吸”“拢”“冲”“跌”“碎”“升”“跨”“穿”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奔腾至此由于地理环境的改变,一下从河床跌入深谷,碎成点,碎成雾,充满灵性与生命力量。

备课笔记
【学法指导】
分析描写壶口瀑布的语言特点,应该从多种角度入手,修辞手法、用词角度、句式特点等。

②“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

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明确: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时奔腾的黄河之水已变成了飞流而下的瀑布——浑厚、壮阔、猛烈、凝重。

③“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明确: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和长短句结合的语言,形象地写出了河水在遇到阻碍后寻找其他的出路,成为泉、溪,突出其柔的一面。

目标导学三:学习本文写景的语言特点
作者调动多种感官,运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并运用一系列具有表现力的动词,结合自身的感受,描写了壶口瀑布惊心动魄的场面、雄浑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性格特点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请你选取生活中的一处景物,仔细观察,结合内心感受,写一个描写景物的片段。

不少于200字。

示例:站在湖岸的观景台上,我激奋的心情几乎跃出胸腔。

试想,面对这一湖蓝得“晕”人的碧水,扑面的芳香水汽,哪有生命不振奋呢?哪有意兴不飞扬呢?我尽全力把身子往前倾,脖子向前伸,瞪大眼睛向湖中望去。

湖中间的水域,似乎有一台一刻不停运转着的机器,生产出粼粼清波,后头的清波驱赶着前面的,一齐向四面递进,奔向湖岸;阳光照在清波上,粼粼闪动,有些晃眼,像薄薄的金片铺于太阳底下;清波一波连着一波,波波相依,蔚为壮观,就像天上掉下来的一块布满无数皱褶的绿色大布;蓝色的湖面映托着湛蓝的天空,天空高远,朵朵白云如只只绵羊,悠闲自得,似乎是不愿意离开这人间美景;湖面上水雾氤氲,缭绕着弯扭着盘旋着往天空升腾,但到了一定高度就不见了踪影。

三、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