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大唐中兴名将李晟不仅仁于曹孟德且勇过霍去病
唐朝名将李晟传
唐朝名将李晟传勇猛善战,名闻河西李晟(727—792)字良器,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
祖父李思恭、父亲李钦,都是陇右的裨将。
李晟性强劲刚烈,善于骑射,喜欢读孙子兵书。
十八岁从军,为河西节度使王忠嗣的部下。
他勇敢超群,名闻河西,一次随军攻打吐蕃,有一吐蕃猛将守城抵抗,使唐军伤亡很大,王忠嗣大怒,召军中善射的人射他。
李晟应召,引弓而射,一发而将蕃将射死,三军为之欢呼、振奋。
王忠嗣抚摸着他的后背称他为“万人敌”。
后又跟随凤翔节度使攻打反叛的羌人,取得了胜利,提升为左羽林大将军。
在代宗广德初年,因攻打党项有功,授予特进、试太常卿。
李晟作战勇敢,很有谋略,在征战中常常能以少胜多,出奇制胜。
大历四年(769),吐蕃进犯灵州,当时李抱玉镇守凤翔,任命李晟为右军都将,李抱玉让他率领五千士兵抵抗吐蕃。
李晟说:“以众则不足,以谋则太多。
”于是请率领一千士兵,迅速从大震关出击,直奔临洮,扫平定秦堡,“焚其积聚,虏堡帅慕容谷钟而还”。
吐蕃军解除对灵州的包围而去。
李晟因战功卓著,被授予开府仪同三司的官位,兼右金吾大将军,泾原、四镇、北庭都知兵马使。
李晟不但勇猛善战,而且敢于除暴安良,公正廉洁。
据《金石萃编》录《李晟碑》所载,他客居武都时,有一不法豪酋作乱,杀掠平民百姓,李晟见义勇为,“与所从十数驰而射之,殪其为魁者,余党遂遁,寇所虏获积如丘山”。
李晟一无所取,“椎椎牛酾酒享士而去”。
不久,节度使马璘在盐仓与吐蕃军交战失败,李晟率领所属士兵,救出马璘,因有功被封为合川郡王。
李晟的早年军事生涯主要在河西、凤翔一带,他为抵御吐蕃的进犯,保卫唐朝的西北边防作出了贡献。
①本章材料依据新、旧唐书本传者,不再一一作注。
入神策军,讨伐河北叛军大历年间,李晟入京朝见,代宗把他留在京城宿卫,任为右神策军都将。
神策军是一支朝廷禁军,创立于天宝年间。
此军原为陇右的一支边军,广德元年(763),吐蕃攻陷京城长安,代宗逃到陕州,神策军由陕州护驾入京,驻守京城,才成为禁军。
历史趣谈:中唐大将李晟屡立战功 堪称“唐德宗救火队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中唐大将李晟屡立战功堪称“唐德宗救火队员”导语:大唐帝国向来崇尚军功,又十分重视门阀制度,故此出身士族又英勇善战的名门子弟大批脱颖而出,构建了大唐无与伦比的辉煌,西平郡王李晟就是大唐帝国向来崇尚军功,又十分重视门阀制度,故此出身士族又英勇善战的名门子弟大批脱颖而出,构建了大唐无与伦比的辉煌,西平郡王李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出身于位列高门士族的陇西李氏,凭借满腔忠诚和过人胆色,再造大唐帝国,成为名垂青史的大唐将军。
有关李晟其人,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少典故。
唐德宗时,张光晟跟随朱泚叛乱,后来见唐军势大,又投降了李晟。
李晟请求唐德宗赦免张光晟,遭到皇帝的严词拒绝,张光晟最终按律处死,张光晟后悔莫及,临刑时说道,“后人要记住,要么就不做,要么就做到底”,这就是后来“一不做、二不休”的出处。
李晟与德宗时的宰相张延赏不和,遭到张延赏的多方构陷,皇帝令二人和解,张延赏却始终不能释怀,李晟非常感慨,“武夫性直,释怨于杯酒间,则不复存胸中矣;非如文士难犯,外虽和解,内蓄憾如故”,极为形象地道出了当朝和后世文官的阴暗,偏偏从宋朝开始就重文抑武,大唐帝国开疆拓土的辉煌于是不再重现。
李晟的神道碑由裴度撰写文章、柳公权书写文章,被称为文绝、书绝、事绝的三绝碑。
按照碑文的内容,李晟的曾祖李嵩,赠洮州刺史,祖父李思恭,赠幽州大都督,父亲李钦,生前是左金吾卫大将军、陇右节度经略副使,死后赠太子太保。
李晟生于这种尚武的军人之家,从小跟随父亲练习武功骑射,风雨无阻,锻炼了一身出类拔萃的本领。
李晟生于唐玄宗开元丁卯年,洮州临潭人,身高1.80米,是位英武帅气的唐军将领。
他年满十八,就效力于河西节度使王忠嗣的麾下,一位骠悍的吐蕃将领杀死了不少唐兵,李晟一箭将他射死,“三军欢奋”,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中唐最强将领李晟号称“万人敌”终却敌不过它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中唐最强将领李晟号称“万人敌”终却敌不过它
导语:正如唐德宗李适本人一样,大唐到了他手上时,已经是在矛盾中走向衰弱。
德宗在位期间,对外联合回纥,南诏等打击吐蕃,创造了一定意义上的有
正如唐德宗李适本人一样,大唐到了他手上时,已经是在矛盾中走向衰弱。
德宗在位期间,对外联合回纥,南诏等打击吐蕃,创造了一定意义上的有利环境,但是也只是一定而已,大唐早已不能一家独大了。
这会儿不单是外患连连,就算在大唐内部,也是矛盾重重,藩镇尾大不掉,官员也爱内讧,生生地把个最强最忠的中流砥柱给喀掉了,让人感叹。
这个砥柱是指李晟,他在内斗中耗尽精华,郁郁而终。
李晟很早以前就出了大名。
早年他跟随王忠嗣打吐蕃时,就得了个“万人敌”的绰号。
吐蕃这块大唐后花园式的地方应该是安稳如山,因为都说文成公主入藏嘛,应该很好啊。
可惜,真相永远不如想象中那么美好,文成公主下嫁,本身就是被人家打趴下的变种求和,陪嫁史无前例的丰厚。
只可惜,吐蕃人从来不尊重弱者,唐太宗父子在时都还没事打打秋风,到了安史之乱后,就更不把大唐放在眼里。
李晟跟随王忠嗣,见惯了吐蕃人的嘴脸。
吐蕃和大唐对战,不但城池未得,还被人给打了回来,就连士兵,都损失了不少。
王将军大怒,召集军中善射的小兵小将,就要在城墙上给那叫嚣要单挑的蛮夷来个对决。
李晟大放异彩,一箭射中,王忠嗣很高兴,拍拍他的背说:“此万人敌也。
”
李晟是不是真如王忠嗣所说的万人敌?应该是的。
单兵作战能力很强,纵观李晟一生,作战次数极多,立功无数。
几乎每一次升官,都
生活常识分享。
论李晟
中唐名将李晟一直被视为“一代之贤将”,尤其是他在平定由“泾原兵变”引发的德宗朝的连环叛乱中的表现,更受到两《唐书》、《资治通鉴》以及其他史书的一致推崇。
《资治通鉴》赞颂他是挽狂澜于既倒的中流砥柱:“是时,硃泚盗据京城,怀光图为反噬,河朔僭伪者三,李纳虎视于河南,希烈鸱张于汴、郑。
晟内无货财,外无转输,以孤军而抗剧贼,而锐气不衰,徒以忠义感于人心,故英豪归向。
”唐人赵元一《奉天录》说:“李公晟,电扫关中,欃枪已灭;风行草靡,车轨攸同。
凶党伏诛,枝叶皆尽;逆人之迹,并令削除。
天府神都,咸称万岁。
”《旧唐书》更把他捧上了天:“一清宫掖,德比伊、周;再殄凶渠,功超卫、霍。
”仅仅平定了一次由哗变引起的叛乱,就获得如此高的赞颂,也算得空前绝后了。
可是奇怪的是,这个“男一号”主角居然是在这场大戏演过了一半才登场的。
而且在他上场之前,戏份似乎已经被别人做足了--若论护驾,浑瑊无人可比;论救驾,李怀光居功至伟。
可是这两位,一个在艰辛奋战之后马上失去了光环;一个在甫建殊勋之后竟然莫名其妙地“叛乱”,尽管结局不同,但都将舞台中心让给了李晟——如果不是李怀光极其诡异的叛乱,李晟在整个平叛战争中只能是个二流角色。
弄到最后,居然成了天字号第一大功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现在就让我们钻钻故纸堆,看看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吧。
在应付叛乱的初期,李晟并没有什么可以叫人看好的表现。
他回师勤王不可谓不积极,到的也比较早,但可能是因为兵力单薄的原因,他并没有赶往奉天救驾,而是停驻东渭桥,与先期赶到的刘德信等合军,牵制已被叛军控制的长安城。
所以浑瑊们拼死护驾,他没有赶上;李怀光及时(人们普遍估计,如果他晚到三天,奉天城就保不住了)解围,他也没有赶上。
这怪不得他,但他似乎只能承受结果:在这场平乱大戏中,做个配角甚至龙套。
可是某些人生来就是要做主角的,不管他来得多晚,别人演的多好,他一来,一切都要重新洗牌,而洗牌的结果,一定是他拿到王牌。
所有可能成为障碍的人,都会毫无例外地成为牺牲品。
李晟传文言文翻译
昔有李晟者,字子升,生于唐朝贞观年间,乃吾国之豪杰也。
晟幼时聪慧过人,好学不倦,尤擅文辞,遂以文才闻名于世。
晟年幼时,家贫如洗,然其志向高远,矢志不渝。
一日,遇一书生,自称姓孟,名浩然,见晟贫而志坚,遂结为莫逆之交。
孟浩然赠晟一部《论语》,曰:“子升,此书乃圣人之言,读之可得真谛,汝宜珍视之。
”晟感其恩,刻苦攻读,日夜不懈。
晟年二十,举进士及第,官至翰林院编修。
其在翰林院,才思敏捷,文采飞扬,深受皇帝赏识。
时有奸臣当道,朝政日非,晟愤然上书,直言极谏,力主改革。
皇帝览其书,深以为然,遂委以重任,命晟为中书舍人。
晟在中书省,尽心竭力,为朝廷出谋划策,力挽狂澜。
时值边疆战事,晟受命出征,率兵屡建奇功,威震敌国。
晟善用兵,谋略过人,使得边疆安定,百姓安居乐业。
一日,晟与敌将决战于边关,敌方势大,我军岌岌可危。
晟临危不惧,挥师冲锋,勇猛异常。
战至中途,晟忽觉腹痛难忍,乃命部下退兵。
部将皆劝曰:“将军,敌军已退,此时正是追击之际,何故退兵?”晟笑曰:“吾虽腹痛,然国之重任在身,岂可因己之病而误国?”遂强忍腹痛,率兵追击,终将敌军击败。
战后,晟因功被封为平西侯,食邑千户。
晟虽位高权重,然仍谦虚谨慎,不忘百姓疾苦。
每至一处,必访贫问苦,体察民情。
百姓感其恩德,称颂不已。
晟在朝为官,政绩显赫,然其一生最为人称道者,莫过于兴办教育。
晟认为,国家之兴衰,在于人才。
于是,他四处奔走,兴办学校,广招贤才,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为我国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晟晚年,因年事已高,辞官归隐。
归隐后,晟仍关心国事,常以诗书自娱。
一日,晟于书房中吟诗一首,曰:“山川秀丽,草木葱茏。
吾心所向,永驻此中。
”诗成,晟泪流满面,感慨万千。
唐玄宗开元年间,李晟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晟一生,勤勉好学,忠诚报国,为我国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后世之人,皆以李晟为楷模,传颂其事迹,永世不忘。
翻译:古有李晟者,字子升,生于唐朝贞观年间,乃我国之豪杰也。
历史趣谈:唐代名将李愬 后人给予其高度的肯定和褒扬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唐代名将李愬后人给予其高度的肯定和褒扬
导语:李愬简介在对李愬简介前,先应该了解一下唐朝中期的政治局势。
当时唐朝廷对地方藩镇失去了控制,造成了藩镇割据的局。
这些藩镇势力最大的
李愬简介
在对李愬简介前,先应该了解一下唐朝中期的政治局势。
当时唐朝廷对地方藩镇失去了控制,造成了藩镇割据的局。
这些藩镇势力最大的,吴元济就是其中之一。
他勾结河北藩镇,为祸唐代宗、德宗两代。
到了唐宪宗的时候,在朝廷的极力主张下,才将其戡平。
而平定吴元济的那个人,正是唐代名将李愬。
李愬的画像
李愬的父亲名叫李晟,也是一位名将。
李愬因为父亲的战功,得以加官进爵。
在李晟去世后,李愬和哥哥一起为父亲守孝三年,期满后,才入朝为官。
恰吴元济作乱,朝廷先后派出高霞寓、袁滋等人前去平定,皆无战功。
李愬自告奋勇,接替了唐西路军的统帅。
李愬到任后,一方面安抚士兵,一方面接连攻打吴元济在蔡州以西的军事据点,攻下文城栅、马鞍山、路口栅、嵖岈山、冶炉城等地,俘虏了敌将丁士良、李忠义、李祐等人,将他们收为自己麾下的战将。
之后李祐见奇袭蔡州的时机已经成熟,便率领自己亲自训练而成的三千精兵,在奇寒的天气下疾行数十里,冒着大雪占领了蔡州城。
而当李祐占领蔡州的时候,吴元济却不以为然,他认定李祐不可能这么快攻下蔡州。
直到唐军的号令传到蔡州内城之下,吴元济才开始准备抵抗,但为时已晚,为祸数十年的淮西遂被平定。
此后,平卢节度使李师道又叛,唐宪宗令李愬前去平定,李愬和李师道连续十一战皆捷,斩杀万余名叛军。
最后李师道被自己的部将刘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李门三代名将却三代悲剧 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李门三代名将却三代悲剧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导语:历史上,西汉大将李广无疑是倒霉蛋的代表。
虽然他戎马一生、骁勇善战,在内外战场上屡立功勋,但却总因为种种原因得不到封侯之赏。
所以,很历史上,西汉大将李广无疑是倒霉蛋的代表。
虽然他戎马一生、骁勇善战,在内外战场上屡立功勋,但却总因为种种原因得不到封侯之赏。
所以,很多人将李广的不幸,归咎于命运。
就像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中所说:“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这里的数奇代表的就是命运不好。
然而仔细阅读史书我们发现,李广的不幸,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他运气不好,而是在于他自己的性格缺陷,那就是不懂得与“关系户”相处。
都说“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李广子孙丝毫不吸取前辈的教训,总在与关系户相处方面“栽跟头“,最终落得个灭族的下场。
一:自古与“关系户”杠上的陇西李氏陇西李氏,是秦汉时期著名的武将家族。
该家族精于战射之道,为国家贡献了无数能征惯战之才。
在秦国,陇西李氏以将军李信最为出名。
李信少年得志,深为秦始皇所信任,是秦国的主要将领之一。
在秦楚之战中,秦王嬴政曾询问老将王翦,灭楚需要多少军队。
王翦回答:“非六十万不可!”然而秦王又转而询问李信:“你认为需要多少呢?”李信踌躇满志地回答:“二十万就够了!”于是秦王就派遣李信,率领二十万大军讨伐楚国。
李信的军事行动本来十分顺利,楚军无不望风披靡。
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刻,处于李信后方的秦将昌平君反了。
原来昌平君本是楚国公子,估计不忍见祖国灭亡,于是愤而叛秦。
李信见自己腹背受敌,急忙回军攻打昌平君。
不想楚将项燕率领军队,突然猛攻李信部,导致秦军大败,七都尉死于乱军之中。
在秦灭生活常识分享。
【李氏】挽唐室于危难的西平忠武王(李晟)英雄事迹
【李氏】挽唐室于危难的西平忠武王(李晟)英雄事迹李晟(727—793)唐陇右临洮(今甘肃临潭县)人,字良器,祖父李思恭,曾任洮州刺史(一州行政长官,治今甘肃临潭县);父亲李钦,曾为左金吾卫大将军(正三品,掌宫中、京城巡警及烽候、道路、水草等事宜),陇右节度经略副使(经略使始置于边州,掌管军务。
后多由节度使兼领,有副使);他本人官至中书令(宰相),太尉(正一品)。
可谓“代有名迹,雄于西土”。
横扫叛军根深叶茂据史载,李晟有15个儿子,其中长子李愿,河中节度使(治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赠司徒(为大臣加官,正一品);二子李聪,光禄寺主簿(掌监印、检核文书簿籍等事);三子李總,太子中允(亦称中允,正五品);四子李愻,左神武军大将军(北衙禁军左神武军长官,正三品);五子李凭,右威卫大将军(唐十六卫大将军之一,正三品);六子李恕,光禄卿,赠右散骑常侍(隶中书省,正三品);七子李宪,岭南节度使(治今广州)赠陇西郡公;八子李愬,陇右节度使,赠太尉(正一品);九子李懿,渭南县尉(治今陕西渭南市东南,县尉掌课调征收,判司户、司法等);十子李聼,武宁军(治今江苏徐州)节度使,检校司徒(大臣加官,正一品);十一子李惎,右羽林军将军(唐北衙禁军右羽林军统兵次官,从三品);十二子李慇,岚州刺史(治今山西省岚县北);十三子李侗,早逝,赠资州刺史;十四子李伷,早逝,赠程州刺史;十五子李偕,早逝,赠太子中光。
可见,李晟的子一代在唐代中叶多是朝廷重臣,不论在外为将,还是入朝为相,他们已从陇右到河东、从京畿到中原、从山南到岭南……落地生根,繁衍后人。
经过1200多年的瓜瓞绵延,李晟后裔分布广泛,支族繁多,已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或五洲四海,异域他乡。
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继承忠武王李晟的爱国精神、铭记其挽救唐室于危难的丰功伟绩,2011年12月,由李晓炎为首的33位李晟后裔倡导,在湖北汉川市成立了中华世界李氏西平忠武王宗亲联合会。
李晟收复长安城(资治通鉴卷二三一之五)
李晟收复长安城(资治通鉴卷二三一之五)唐德宗兴元元年五月庚寅(二十日),李晟列阵誓师,向将士们宣布将去收复京城。
在此之前,姚令言等人屡次派探子前来刺探李晟进军的日期,但都被巡逻的骑兵俘虏了。
这时,李晟领着这些俘虏,让他们前来观看,并对他们说:“你们回去告诉叛贼们,让他们努力守城,可不要不忠于朱老贼!(归语诸贼:努力固守,勿不忠于贼也!)”李晟给他们每个人都喝了酒,赏了一些钱,将他们放了回去。
李晟阅完兵后,领军来到通化门外,向城中炫耀了一番后才回去,城中的叛军不敢出城。
回到营中,李晟召集诸将,询问大军攻城的路线,将领们都主张先夺取外廓城,占领坊市,然后向北攻打宫苑。
李晟说:“坊市狭窄,倘若贼军在那里埋伏下兵马与我军搏斗,居民将惊惶散乱,对官军并没有好处。
现在叛贼的重兵都聚集在宫苑中,不如从宫苑北面进攻他们,先击溃他们的核心,敌军肯定就会逃亡。
这样做,宫苑不会残破,坊市不会受到骚扰,这才是上策呢!(坊市狭隘,贼若伏兵格斗,居人惊乱,非官军之利也。
今贼重兵皆聚苑中,不若自苑北攻之,溃其腹心,贼必奔亡。
如此,则宫阙不残,坊市无扰,策之上者也!)”各将领都说:“好。
(善!)”于是,李晟派人给浑瑊以及镇国节度使骆元光、商州节度使尚可孤送去文书,限定日期,命他们在城下集合。
壬辰(二十二日),尚可孤在蓝田之西打败朱泚的将领仇敬忠,并杀死了他。
乙未(二十五日),李晟将军队调到光泰门外的米仓村。
丙申(二十六日),李晟正在亲自指挥修筑营垒时,朱泚的骁将张庭芝、李希倩(李希烈的弟弟)领兵卷地而来。
李晟对将领们说:“最初我还担心叛贼会躲藏着不肯出战,现在他们赶来送死,这是老天爷助我,良机决不可失!(始吾忧贼潜匿不出,今来送死,此天赞我,不可失也!)”李晟于是命副元帅、兵马使吴诜等人派出兵马,进击敌军。
当时,骆元光的华州军的营垒在北,兵马较少,敌军便合力攻打骆元光部。
李晟命牙前将领李演等人率领精兵前去援救。
李演等人奋力接战,贼军败走。
李晟苦练成神箭手名人故事
李晟苦练成神箭手名人故事第1篇:李晟苦练成神箭手名人故事李晟,字良器,出生于公元727年,卒于793年,洮州临潭(今甘肃临潭)人。
唐代宗时,以武艺精湛建功立业,授左金吾卫大将*、泾原北庭四镇都知兵马使,迁右神策*都将;781年,封为神策先锋都知兵马使,后拜太尉,官至中书令封西平郡王。
李晟出身于文武兼备的世家,他的先人都既有学问,又有一身好武艺,都做了官,但职位都不高。
到了他的祖父李思恭和父亲李钦这一代,虽然官职也不高,但因饱读诗书又有一身好武艺,尤其精于骑马*箭,很受主将信赖。
李晟在先辈的影响下,幼而有志。
他三四岁时,就喜欢读书;休息的时候,就舞*弄棒。
每当父亲带领将士练习骑马*箭时,他便在旁看得入迷。
时间一久,他也制作一支小箭,在墙上画上一个小圆圈练习*箭;但是,因他年龄太小,不到练武的年龄,所以,父亲发现后,就予以制止,令他专心读书,并表示等他长大后,教他骑马*箭。
李晟*情虽然倔强,但对父母却很孝敬。
他不愿让父亲生气,又不甘心停止练箭,于是,便想了个折中办法。
即平时专心读书,每逢父亲休息的时候,就悄悄出去练箭,这样,即使父亲发现,也不忍心再责备他。
后来,他的行动被一个士兵发现了,见他酷爱练箭,便主动教他,并时常拿出自己的真箭让他练习。
有一天,父亲又率领士兵到郊外游猎,见他做完了功课,便带着他一同前去,李晟高兴极了,也背上弓箭,骑上一匹马,像个小卫士一样,紧紧跟随在父亲的身旁。
路上,遇到一片树林,正好有只大鸟飞出,父亲正要拉弓*箭,见那鸟却已应声落地,众士兵无不为这一箭拍手叫好,当李钦发现这一箭是李晟*出的时候,高兴得一下子把他举了起来,并说:“好儿子!好箭法!从今天起,我就把咱们祖传的箭法传给你了!”李晟听了父亲的夸奖,自然高兴得手舞足蹈。
但是不幸的是,当李晟七岁刚开始正式跟父亲学习祖传箭法时,父亲却因病去世了。
父亲去世后,家中的生活很快穷困下来。
母亲只好给人家做针线谋生,李晟也只好上山给人家放牛。
新唐书·李晟传原文
新唐书·李晟传原文原文:李晟,字良器,洮州临潭人。
世以武力仕,然位不过裨将。
晟幼孤,奉母孝。
身长六尺。
年十八,往事河西王忠嗣,从击吐蕃。
悍酋乘城,杀伤士甚众,忠嗣怒,募射者,晟挟一矢毙之,三军欢奋。
忠嗣抚其背曰:万人敌也。
凤翔节度使高升召署列将。
击叠州叛羌于高当川,又击连狂羌于罕山,破之。
大历初,李抱玉署晟右军将。
吐蕃寇灵州,抱玉授以兵五千击之,辞曰:以众则不足,以谋则多。
乃请千人。
由大震关趋临洮,屠定秦堡,执其帅慕容谷钟,虏乃解灵州去。
马璘与吐蕃战盐仓,败绩,晟率游兵拔璘以归,封合川郡王。
璘内忌晟威略,归之朝,为右神策都将。
晟性疾恶,临下明。
每治军,必曰:某有劳,某长于是。
虽厮养小善,必记姓名,尤恶下为朋党者。
笃分义,隆于故旧。
岚州刺史谭元澄尝有德于晟,后贬死。
晟既贵,直其枉,诏赠元澄宁州刺史,晟抚其二子,为成就之。
在凤翔,尝曰:魏征以直言致太宗于尧舜上,忠臣也。
我诚慕焉。
行军司马李叔度曰:彼缙绅儒者事,公勋德何希是哉?晟曰:君失辞。
晟幸得备将相,苟容身不言,岂可谓有犯无隐邪?是非唯上所择尔。
叔度惭。
故晟每进对,謇謇尽大臣节,未尝露于外。
治家以严,子侄非晨昏不辄见,所与言未尝及公事。
正岁,崔氏女归宁,让曰:尔有家,而姑在堂,妇当治酒食,且以待宾客。
即却之,不得进。
九年,薨,年六十七。
帝闻流涕诏百官就第进吊比大敛帝手诏誓以存保世嗣申告柩前。
(选自《新唐书李晟传》,有删改)译文:李晟字良器,是洮州临潭县人,世代凭武艺做官,但职位都不超过偏将。
李晟年幼时,父亲去世,侍奉母亲很孝顺。
他身高六尺。
十八岁时,投奔河西节度使王忠嗣,跟随他进攻吐蕃。
一个凶悍的吐蕃军头目登上城墙,杀伤了很多唐朝士兵。
王忠嗣发怒,招募擅长射箭的士兵。
李晟一箭射死了那吐蕃军头目,三军都欢呼振奋。
王忠嗣抚摸着他的背说: 真是力敌万人的勇将啊! 凤翔节度使高升征召他,安排他任列将。
在叠州高当川攻击反叛的羌人,又在罕山打败了连狂羌。
他究竟有何功劳?能够成为唐朝的三镇节度使和再造大唐的功臣
他究竟有何功劳?能够成为唐朝的三镇节度使和再造大唐的功臣唐朝向来崇尚军功,又十分重视门阀制度,故此出身士族又英勇善战的名门子弟大批脱颖而出,成为托起大唐天下的支柱,也构建起大唐军人的辉煌。
西平郡王李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是陇西李氏之后,和皇室同宗,凭借着自己的胆色和忠诚创立起属于自己的时代。
李晟的父亲是朝廷左金吾卫大将军、陇右节度经略副使,祖父李思恭死后赠幽州大都督,曾祖父李嵩是洮州刺史。
这一家是典型的关陇军事贵族世家,靠军功打天下。
李晟从小跟随父亲练习武功骑射,练就一身好本事。
李晟18岁就效命于另一位大唐名将王忠嗣麾下。
有一次出征,李晟一箭射死了一个彪悍的吐蕃将领,“三军欢奋”,王忠嗣抚着小伙子的脊背,赞叹道,“真是个万人敌”,李晟因此一战成名。
李晟多年征战,屡破吐蕃、羌人和党项人,最后被封合川郡王,马璘嫉妒李晟的战功,让他返回朝廷,李晟成为唐德宗的亲兵将领(右神策都将)。
唐德宗时,正在外和吐蕃作战的李晟得到惊人的消息,长安出事了。
泾原军哗变,唐德宗逃出长安,急诏李晟等人救援平叛。
这次因为赏赐问题引起的军队哗变让唐德宗狼狈不堪,当李晟等人救援率兵赶到长安附近的渭南时,正遇到了败退的大将刘德信所部大肆劫掠,李晟斩杀了刘德信,接管了刘德信的部队。
这时的长安城已经天翻地覆,太尉朱泚被泾原兵拥戴为首领,悍然称帝,并一口气杀掉了没来得及逃出长安的77位李唐宗室。
朝廷军队拼死才打退了叛军的进攻,赶来支援的朔方军节度使李怀光却连见到皇帝的机会都没有,这使他产生了“养寇自重”的想法,李晟多次催促李怀光和自己一起合兵破敌,但是李怀光就是不肯进兵。
李怀光的朔方军在长安城外大肆抢劫,李晟的部队则军纪严明。
李晟向唐德宗请求移师,以防意外。
唐德宗派人到朔方军了解情况,李怀光却大倒苦水,说“神策军赏赐丰厚,朔方军赏赐微薄,叫朔方军如何作战”,言下之意就是皇帝亲疏有别,自己穷,所以要抢劫。
李晟明白李怀光话里有话,很爽快的表示“你是元帅,统领军政,我们但听你的命令,如何增减用度,你安排就是了”,李怀光没想到李晟如此圆滑,又不愿承担克扣神策军用度的罪名,只好把满腹怨气咽进肚子里面。
名将李晟的简介
名将李晟的简介李晟,唐代中期名将,七十二位名将之一,为维护唐王朝的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名将李晟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名将李晟的简介李晟(727年-793年),字良器,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唐朝宰相、军事家。
李晟原为边镇裨将,以战功累迁至右金吾大、开府仪同三司、泾原四镇北庭都知兵马使,封合川郡王。
后来,李晟入朝任右神策军都将。
建中二年(781年),李晟以神策先锋都知兵马使讨伐反叛的河朔三镇。
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李晟前往奉天勤王,加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京畿、渭北、鄜坊、商华兵马副元帅。
兴元元年(784年),李晟收复长安,平定朱泚之乱,兼任凤翔、陇右、泾原三镇节度使、行营副元帅,改封西平郡王。
贞元三年(787年),李晟被罢去兵权,改封太尉。
贞元九年(793年),李晟去世,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名将李晟的生平李晟自幼善于骑射,十八岁时到河西从军,跟随节度使王忠嗣屡战吐蕃。
后来,李晟被凤翔军节度使高升署任为列将,攻打反叛的叠州羌、连狂羌,因功提升为左羽林大。
广德初年,李晟因攻打党项有功,授特进、任太常寺卿。
769年(大历四年),吐蕃进犯灵州,当时李晟在节度使李抱玉麾下任右军都将。
李抱玉让他率领五千士兵抵抗吐蕃,李晟却道:“以众则不足,以谋则太多。
”于是,李晟只率一千士兵,出大震关(在今陕西陇县西),直奔临洮,扫平定秦堡,生擒堡帅慕容谷钟,解除灵州之围。
战后,李晟被授予开府仪同三司,兼右金吾大,泾原、四镇、北庭兵马使。
不久,节度使马璘在盐仓与吐蕃军交战失败,李晟率所部士兵,救出马璘,因功被封为合川郡王。
马璘对李晟非常忌惮,遣他入朝,任右神策军都将。
779年(大历十四年),唐德宗即位,吐蕃进犯剑南,蜀中震惊。
德宗命李晟率领神策军前往援救。
李晟攻下飞越等三座城,渡过大渡河,杀敌千人。
781年(建中二年),魏博节度使田悦起兵反抗朝廷,兵围临洺(今河北永年县)和邢州(今河北邢台市),德宗下令任命李晟为神策先锋都知兵马使,与河东节度使马燧、昭义节度使李抱真合兵援救临洺。
历史故事-机智李晟
历史故事-机智李晟李晟是唐朝宰相、军事家。
那么关于李晟的故事你知道哦多少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历史故事-机智李晟吧!机智李晟公元783年,唐德宗从西北抽调泾原的人马去增援襄城。
泾原节度使姚令言接到命令,带了五千人马到了长安。
泾原兵士听说朝廷下令调动,本来认为一定有什么犒赏。
到了长安,正碰上下雨,兵士们浑身透湿,冻得发抖。
第二天,朝廷官员带着军粮去劳军。
兵士们一看,都是些粗饭冷菜,大伙十分失望,气得把饭罐子踢翻了,嚷嚷说:“我们是冒着生命危险去打敌人的。
连饭都不让吃饱,还打什么仗呀?”有个兵士站了出来,说:“他们当官的不给,咱们自己去拿!长安有的是钱和绸缎。
听说皇宫两边有两座官库,里面的钱和帛多得放不下。
大家去拿吧!”经过这样一鼓动,兵士们更激怒了。
大家不管将领们的拦阻,乱哄哄地往城里拥去。
有人报告唐德宗,德宗慌了神,赶快派宦官带着二十车钱帛,去慰劳兵士。
激怒的兵士根本不理,他们杀了宦官,一股劲儿往皇宫冲。
唐德宗听到乱兵快要进宫来,想召禁卫军抵抗。
但是那些禁卫军腐败得很,听说泾原兵士闹起来,不敢出头。
德宗没办法,只好带着纪子、王子和公主从后花园逃到奉天去避难了。
兵士们进了官,听说皇帝跑了,就打开官库,拿钱的拿钱,取绸缎的取绸缎,整整闹了一夜。
最后,他们找到节度使姚令言,要他拿个主意。
姚令言说,还不如请太尉朱泚来做个头吧。
朱泚原来也是泾原节度使。
因为他弟弟朱滔反叛唐朝,牵连到他,被唐德宗解除了兵权,留在长安,挂个太尉的名。
他本来是个野心勃勃的人。
现在泾原将士拥他做头领,怎么不愿意?朱泚接管了长安兵权,就有一批失意政客和藩镇将领拥护他。
朱泚有了兵力,就在长安立起新朝廷来,自称大秦皇帝,并且亲自带兵进攻奉天。
唐德宗逃到奉天,刚刚喘了口气,朱泚已经打过来了。
幸亏禁卫军将军浑瑊赶到。
浑瑊本来是郭子仪手下大将,是个很有威望的将领,由他来统率将士抵抗朱泚,人心才安定下来。
朱泚督率叛军攻打奉天城。
浑瑊带领将士日日夜夜血战。
浑瑊和李晟
浑瑊和李晟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许多英勇善战的武将,浑瑊和李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两个人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出色,更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忠诚的精神获得了后人的敬仰和赞颂。
浑瑊,公元234年出生于山西运城,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将领。
他年少时即展现出了过人的智勇,曾多次在战场上担任重要的角色。
当时的东汉朝廷混乱不堪,各地割据势力层出不穷。
浑瑊看到这种局面十分痛心,他决定投靠曹操,并在其麾下效力。
在曹操的带领下,浑瑊一次次与各路诸侯力量抗衡,取得了许多战役的胜利。
在赤壁之战后,曹操意识到自己没有能够击败孙权的能力,于是便逐渐把目光转向北方的蓝田。
然而,蓝田地势险要,曹操的兵力无法突入其中。
浑瑊看到这个局面后,便建议曹操采取火攻的策略。
曹操听从了浑瑊的建议,果然一举攻破了蓝田,此后便开启了对张鲁的攻势。
在这场战役中,浑瑊不仅发挥了巨大的战斗力,而且还充分展现了自己的谋略智慧和过人的战略眼光。
李晟,公元277年出生于浙江永嘉,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将领。
他年少时即有过人的才华,曾多次在各地的战役中立下战功。
后来,他被刘备招募,成为了其麾下的高级将领之一。
在刘备逝世后,李晟便一直效忠于其子刘禅,为其开创了广袤的疆域。
在建兴四年,李晟率领大军攻打南蛮势力,展现出了其过人的战斗力和策略智慧。
然而,在这次战争中,李晟却遭到了部下谯周的叛变,使得大军陷入了困境。
在这种危急情况下,李晟没有被动地等待,而是自己率领残部一路突围,最终勇气地击退了叛军的袭击。
总的来说,浑瑊和李晟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不可多得的英雄人物。
他们不仅有出色的战斗力和谋略智慧,更是展现出了高度的忠诚精神和高尚的品德。
他们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期,但却有着很多相似的经历和性格特质。
因此,他们的事迹不仅鼓舞了当时的人民,也影响了后来的历史文化,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人物形象之一。
唐朝名将李晟传
唐朝名将李晟传勇猛善战,名闻河西李晟(727—792)字良器,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
祖父李思恭、父亲李钦,都是陇右的裨将。
李晟性强劲刚烈,善于骑射,喜欢读孙子兵书。
十八岁从军,为河西节度使王忠嗣的部下。
他勇敢超群,名闻河西,一次随军攻打吐蕃,有一吐蕃猛将守城抵抗,使唐军伤亡很大,王忠嗣大怒,召军中善射的人射他。
李晟应召,引弓而射,一发而将蕃将射死,三军为之欢呼、振奋。
王忠嗣抚摸着他的后背称他为“万人敌”。
后又跟随凤翔节度使攻打反叛的羌人,取得了胜利,提升为左羽林大将军。
在代宗广德初年,因攻打党项有功,授予特进、试太常卿。
李晟作战勇敢,很有谋略,在征战中常常能以少胜多,出奇制胜。
大历四年(769),吐蕃进犯灵州,当时李抱玉镇守凤翔,任命李晟为右军都将,李抱玉让他率领五千士兵抵抗吐蕃。
李晟说:“以众则不足,以谋则太多。
”于是请率领一千士兵,迅速从大震关出击,直奔临洮,扫平定秦堡,“焚其积聚,虏堡帅慕容谷钟而还”。
吐蕃军解除对灵州的包围而去。
李晟因战功卓著,被授予开府仪同三司的官位,兼右金吾大将军,泾原、四镇、北庭都知兵马使。
李晟不但勇猛善战,而且敢于除暴安良,公正廉洁。
据《金石萃编》录《李晟碑》所载,他客居武都时,有一不法豪酋作乱,杀掠平民百姓,李晟见义勇为,“与所从十数驰而射之,殪其为魁者,余党遂遁,寇所虏获积如丘山”。
李晟一无所取,“椎椎牛酾酒享士而去”。
不久,节度使马璘在盐仓与吐蕃军交战失败,李晟率领所属士兵,救出马璘,因有功被封为合川郡王。
李晟的早年军事生涯主要在河西、凤翔一带,他为抵御吐蕃的进犯,保卫唐朝的西北边防作出了贡献。
①本章材料依据新、旧唐书本传者,不再一一作注。
入神策军,讨伐河北叛军大历年间,李晟入京朝见,代宗把他留在京城宿卫,任为右神策军都将。
神策军是一支朝廷禁军,创立于天宝年间。
此军原为陇右的一支边军,广德元年(763),吐蕃攻陷京城长安,代宗逃到陕州,神策军由陕州护驾入京,驻守京城,才成为禁军。
《新唐书·李晟》
《新唐书·李晟》卷一百五十四·列传第七十九·李晟李晟,字良器,洮州临潭人。
世以武力仕,然位不过裨将。
晟幼孤,奉母孝。
身长六尺。
年十八,往事河西王忠嗣,从击吐蕃。
悍酋乘城,杀伤士甚众,忠嗣怒,募射者,晟挟一矢殪之,三军欢奋。
忠嗣抚其背曰:'万人敌也。
'凤翔节度使高升召署列将,击叠州叛羌于高当川,又击连狂羌于罕山,破之。
累迁左羽林大将军。
广德初,击党项有功,授特进,试太常卿。
大历初,李抱玉署晟右军将。
吐蕃寇灵州,抱玉授以兵五千击之,辞曰:'以众则不足,以谋则多。
'乃请千人。
由大震关趋临洮,屠定秦堡,执其帅慕容谷钟,虏乃解灵州去。
迁开府仪同三司,以右金吾卫大将军为泾原、四镇、北庭兵马使。
马璘与吐蕃战盐仓,败绩;晟率游兵拔璘以归,封合川郡王。
璘内忌晟威略,归之朝,为右神策都将。
德宗始立,吐蕃寇剑南,方崔宁未还,蜀土大震,诏晟将神策兵救之。
逾漏天,拔飞越等三城,绝大渡,斩虏千级,虏遁去。
建中二年,魏博田悦反,晟为神策先锋,与河东马燧、昭义李抱真合兵攻之。
斩杨朝光,晟乘冰度洺水,破悦;又战洹水,悦大败,遂进攻魏。
加检校左散骑常侍,兼魏府左司马。
朱滔、王武俊围康日知于赵州也,抱真分兵二千戍邢,燧怒,欲班师。
晟曰:'奉诏东讨者,吾三帅也。
邢、赵比壤,今贼以兵加赵,是邢有昼夜忧,李公分众守之,不为过,公奈何遽引去!'燧悟,释然,即造抱真垒,与交欢。
晟建言:'以兵趋定州,与张孝忠合,以图范阳,则武俊等当舍赵。
'帝壮之,授御史大夫,又俾神策三将军莫仁擢等隶之。
晟自魏引而北,武俊果解去。
晟留赵三日,与孝忠连兵,北略恒州。
围朱滔将郑景济于清苑,决水灌之。
悦、武俊引兵战白楼,孝忠兵笮,晟引步骑击破之,清苑益急。
滔、武俊大惧,悉起兵来救,围晟军。
晟内攻景济而外抗滔等,自正月至五月不解。
会晟疾甚,不能兴,军中共计引还定州,而贼犹不敢逼。
初中语文小小说(千年演义)李泌阳谋
李泌阳谋贞元三年,李泌当宰相不久,就听到太尉李晟阴谋叛乱的传言。
很多人说李晟的太尉府里有一个大安园,园里有一座大安亭,亭的四周有一片茂密的竹林,假如在这片竹林里埋伏下一支奇兵,那不是很容易造反吗?不要说李泌,李晟本人听到这个流言都吓出一身冷汗。
他急忙命人将园子里的竹子砍了个精光,连只老鼠也没了藏身的地方。
可流言并没有因此消失,没了竹子,不是还有那么多房子可供藏匿吗?这些流言的产生并非空穴来风,李晟和马燧是唐朝的两位名将,在平定藩镇之乱中立下汗马功劳。
战事一结束,他们手中的重兵也让唐德宗感到威胁,于是就以奖励为名,加授高官,把他们弄到长安享受重臣的尊崇和礼遇,其实是实实在在地剥夺他们的兵权。
流言让皇帝和两位将军处在极度的不安之中,心里都开始酝酿起自保的办法。
饱经战乱的唐王朝,又一次处于风雨欲来的境地。
对于这种局面,谁都深知其中的危险,但谁都对能否化解危机心里没底。
李泌却似乎胸有成竹,他说服李晟和马燧向德宗说明情况,并亲自陪同他们面圣。
见到皇帝,李晟和马燧心里依然惴惴不安。
李泌直言不讳地对德宗说:“今天,咱们有话就讲在当面,陛下既然让我当这个宰相,可不可以跟陛下作个口头约定?”德宗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点头说:“当然可以。
”李泌说:“希望陛下不要加害功臣。
臣蒙受陛下厚恩,才敢放胆直言。
李晟和马燧为帝国立过大功,听说现在有人散布谣言,虽然陛下一定不会信,但我今天仍要当着他们的面提出来,为的是让他们二人不再疑惧。
假如陛下把二人诛杀,恐怕宿卫禁军和四方边镇的将帅都会扼腕愤怒,恐惧难安,朝野之乱势必会随时发生。
”看到德宗面色凝重,已有所触动,李泌接着说:“李晟和马燧无论财产还是地位都已臻于极致,只要陛下坦诚相待,让他们感到身家性命均无可忧,国家有难就挂帅出征,天下太平就入朝参奉,君臣之间便能和睦相处。
只要陛下不因二位大臣功高业伟而有所猜忌,二位大臣也不因自己地位太高而心怀疑虑,天下自然太平无事。
”听完这开诚布公的一席话,德宗当即诚恳地表示接受,李晟和马燧也是当场流下热泪,拜谢皇帝后,又郑重地向李泌施礼,向他表达了感激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大唐中兴名将李晟不仅仁于曹孟德且勇过霍去病
导语:提起唐朝的名将,人们更多想到的是李靖、李绩、郭子仪、李光弼等人,往往忽略后面的人物。
其实这些人之后,唐朝依然涌现出许多名将,也正是
提起唐朝的名将,人们更多想到的是李靖、李绩、郭子仪、李光弼等人,往往忽略后面的人物。
其实这些人之后,唐朝依然涌现出许多名将,也正是他们的存在,唐王朝才能在藩镇叛乱的夹缝中艰难的生存下来。
他们是一群被后世忽略的人物,特别是其中一位,他甚至被人称赞“仁于曹孟德,勇过将军”,他是谁呢?他又有着怎样的人生传奇呢?且看【纵横五千年】的编者独孤雁一一道来!
唐末诗人皮日休曾写过一首称赞此人,“吾爱李太尉,崛起定中原。
骁雄十万兵,四面围国门。
一战取王畿,一叱散妖氛。
乘舆既反正,凶竖争亡魂。
巍巍柱天功,荡荡盖世勋。
仁于曹孟德,勇过霍将军。
”这个李太尉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此人就是唐朝中期名将李晟(shèng)!
李晟,字良器,洮州临潭人,家里世代为将。
李晟年轻时雄武有力,身高在180左右,18岁那年投身军旅,抗击吐蕃。
在与吐蕃的一次激战中,李晟一箭射杀敌酋,被主将王忠嗣称为“万人敌”。
后来吐蕃侵犯灵州,主将准备授兵五千援救,李晟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以众则不足,以谋则多。
”最终李晟只请兵一千,但结果却大破吐蕃军队!
上述的战果只能算是李晟小试牛刀,之后他迎来了更为广阔舞台。
781年,魏博节度使田悦叛乱,李晟被封为神策先锋都知兵马使,率军参与平叛。
当时以魏博为首的“河朔三镇”兵强马壮,非常跋扈,但李晟屡挫强敌。
但由于唐德宗赏赐不均,引起友军叛变,李晟腹背受敌,但指挥从容,率军安然撤退。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李晟平定河北叛乱的时候,都城长安发生叛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