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化理论与实践探索_以江西吉安市为例

合集下载

数字经济赋能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数字经济赋能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2024年4月第21卷第4期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Apr.2024Vol.21 No.4数字经济赋能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曾文清(兰州城市学院城市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70)张斌(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交通测绘系,甘肃兰州730207)摘要: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对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

数字经济作为具有创新性、延展性的新型经济形态,已经成为欠发达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欠发达地区通过一系列措施进一步筑牢了数字经济发展基础。

然而,欠发达地区仍然存在着民众数字素养普遍不高、数字化产业层次偏低、产业数字化转型困难、社会数字化治理水平滞后等现实困境,制约了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为此,本文提出数字经济赋能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转变发展观念,缩小不同群体间数字鸿沟;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数字化产业体系;数字化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增强产业适应性;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补齐数字化治理短板。

关键词:数字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一、引言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已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

高质量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逻辑。

高质量发展是创新驱动为引领、质量效率优先的发展方式,对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创新协调发展、开放共享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欠发达地区遍布我国中西部省份,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存在诸多影响区域协调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不确定因素。

如何推动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各界关注的重大议题[1]。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西藏、陕西等地考察时强调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同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代表团进一步阐释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指出高质量发展并非仅对经济发达地区提出。

中部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非农配置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分析——以江西为例

中部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非农配置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分析——以江西为例

36《商场现代化》年月(中旬刊)总第5期农民增收问题是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

相关理论和经验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中部地区目前基本上仍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农业省份,城市化与工业化程度较低,“三农”问题比较突出。

而江西省作为一个典型的中部欠发达省份,定量分析该省人力资源非农配置(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农民增收的重要关系,对中部欠发达地区有重要实践价值。

一、人力资源非农配置对农民增收的长期效应分析1.计量经济模型的指标选择和模型设定模型选择“农民实际人均纯收入(1978年的不变价格)”为因变量(被解释变量),它剔除了物价变动对收入的影响,使不同时期之间具有可比性,其变化能真实反映出一个地区农民收入的实际增长状况;选择“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的比重”为自变量(解释变量),其变化能反映一个地区人力资源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配置的水平。

数据采用1978年~2005年江西省相关统计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

根据江西农民实际人均纯收入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的数据变化趋势可以发现,考察期间二者之间存在较明显的线性关系。

因此,我们可以建立江西人力资源非农配置对农民增收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Y =B 1+B 2X +u 。

其中,Y 代表农民实际人均纯收入,X 代表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B 1、B 2为待估计的参数(即常数和X 对Y 的边际贡献率),u 为随机干扰项(期望值为0)。

运用最小二乘法(O LS ),通过SPSS 统计分析软件对模型进行估计,得到如下线性回归方程:Y =1521.604-17.207X 。

2.回归模型的检验及其结果分析从模型的总体拟合度(R 2)检验和显著性(F )检验来看,该模型的决定系数(R 2=0.945)和相关系数(R=0.972)接近1,即模型的回归拟合程度和线性相关程度均很高,表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的变动可以解释农民实际人均纯收入变动的94.5%,总体回归效果相当好;同时该模型的F 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Si g.P=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1,即通过总体显著性检验,也证实了模型总体回归效果显著。

江西省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江西省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城镇化和经济增长是当前中社会发展的两个主要方面,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国家有关部门一直在研究的工作,也是对国家在推动社会发展是的良好参考。

经济增长对城镇化的作用毋庸置疑,是绝对推动力,反过来说,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是不置可否的。

所以如何是经济增长和城镇化产生一个平衡点,使得两者可以协调发展,共同进步,最后使得两者产生良性的互相作用。

这就需要我们来研究江西省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首先,通过查阅和整理相关文献和书籍,大致了解和梳理两者相互作用的理论基础和影响机制。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历史进程和如今现状,对建国之后和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城镇化率,速度和效果进行较全面的描述。

除此之外,大致分析江西省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城镇化发展可能的原因。

其次,选取城镇化率和人均GDP相关数据,构建模型,运用动态计量分析方法,得到大致两者的数量关系,得到两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以及相关结论。

为江西省更有力地推进城镇化提出有关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城镇化经济增长环境分析江西省Abstract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are the two main themes of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two promote each other and coordinate with each other, have long been the focus of the national research object.A steady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s the motive force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economic growth is the fundamental impetus to urbanization level enhances unceasingly.How to maintain steady economic growth at the same time, steadily advancing urban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to keep the benign interaction. This needs u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jiangxi province. First of all, we book, and organize related literatures both overview and combing the basic theory of interaction and influence mechanism.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from the history and status quo of nowadays, on and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rate of urbaniza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speed and the effect of a comprehensive description.In addition,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urbaniza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roughly to restrict the possible reasons of urbanization.Second, the selection of urbanization rate and the per capita GDP data, build the model, using the dynamic econometric analysis method, get roughly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 of the two, there is a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Finally,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analysis, together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and so on, to more effectively promote urbaniza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put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Keywords:urbanization;economic growth;situation analysis; jiangxisheng目录摘要 (1)Abstract (2)第一章绪言 (4)1.1选题背景和意义 (4)1.2研究现状 (4)1.3研究方法 (5)1.4论文结构安排 (5)第二章城镇化理论和问题的概述 (6)2.1 城镇及城镇化的内涵 (6)2.2 城镇化水平的衡量 (6)第三章江西省城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7)3.1 江西省城镇化发展历史进程 (8)(一)城镇化开始起步阶段(1949年~1957年) (8)(二)城镇化震荡停滞阶段(1958年~1977年) (8)(三)城镇化稳步发展阶段(1978年~2000年) (9)(四)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 (9)3.2 江西城镇化发展的现状 (10)第四章江西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原因 (11)4.1 江西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1)4.2 制约城镇化的原因 (12)第五章江西省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14)第六章推进江西城镇化发展的建议 (15)致谢 (17)第一章绪言1.1选题背景和意义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产出的持续增加,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

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中发挥地方政府作用的思考

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中发挥地方政府作用的思考
共 性 问题 , 农 村 建 设 缺 乏 可 持 续 发 展 的后 劲 。 新
( 农村驻留人 口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 , 三) 科 学文化素质较低 ,能够 承担新 农村建设任务和 带领发展农村经济 的人才非 常缺乏。大多数村
政府应 采取切实措施 , 发挥积极作用 , 促进新农 村建设经济发展。
村建设投入长期不足。农村的道路交通 、 文化 通 讯、 水利 电力 、 环境 卫生 等基础设施 落后 , 府 政 提供 的有 限的新农村建设 资金 支持远远不能满 足新农村建设所 要求 的道路 、 饮用 水 、 厕所 、 旧 被迫停产倒闭 。
三、 对经 济欠 发达 地 区新农 村 建设 经
的变 化 , 主要 体 现 在 道 路 硬 化 、 庄 绿 化 和卫 生 村
发展中发挥地方政府作用的思考 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经济
土地流转制度的推行 , 制约了农 业的专业化 、 规 模化 、 区域 化 、 商品化发 展 , 制约 了农村土地 资 源潜能的进一步发挥 ,制约 了农业 劳动生产率 的提高 , 制约了农村经济 的发展 。 ( 资金 问题 仍然是制 约农村 经济发展 的 1 a) 瓶颈。 由于农村资金短缺, 农业基础设 施差 , 农村 抗 灾能力弱 , 业产业 化 、 农 科技化 、 现代化程 度
E vrn na E o o c ・ 境 经 济 ■ n i me tl c n mis环 o
C ~ESE & FO H] REI ENT GN REP RENEU RS
的需求 ,更谈不上有多余 的资金用来 发展农 村 经济了。这就给本来 就不富裕 的新农村建 设项 目村的村 民增加 了负担 , 民参与热情 不高。 村
( ) 府 对 新 农 村 建 设 缺 乏 有 力 的 指 导 和 二 政

总部经济与欠发达地区主导产业的发展

总部经济与欠发达地区主导产业的发展
维普资讯
总 经 与 发 地 部 济 欠 达 区
主导 产业的 展 发
■ 高建斌 副教授 丘 峰 ( 、井冈山大学商 学院 2 1 、井 冈山大学
人 事处 江 西 吉安 3 N ̄ 4 9) ◆ 中图 分 类 号 :F 4 文献 标 识 码 :A 1 2
部 经 济
构成 ;工作小时 ;所使用的劳动者 的教育 程度 ;资本存量的规模 ;知识 的状态 :分
配 到 有效 使 用 中的 劳 动 的 比 重; 场 规 槐 市 短 期 需 求 压 力 的 格 局 和 强 度 。库 兹 涅 茨 运
点:自然资源丰富 , 但市场经济 欠发达;产
业结构不合理; 动力 、 料供给充足 , 劳 原 资 金 、技 术 、管 理 等 生 产 要 素缺 乏 ,且 流 动 缓 慢 ;经 济 以 内 向型 为 主 ,外 向 型 经 济 发 展 严 重 不 足 ;基 础 设 施 相 对 滞 后 :人 们 的 思 想 观 念 较 落后 。这 种 经 济 运 行 特 点 也 相 应 地 决 定 了 当地 主 导 产 业 的 发 展 特 征 ,表 现 在 以 下几 个 方面 : 欠 发 达 地 区 的 主 导 产 业 在 总 体 规 模 上
企 业 创 新 能 力 不 足 ,影 响 了主 导 产 业
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也反 映了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 因素 , 指出 , 他 国 家竞争优势不能笼统而言 ,一个 国家可 以
在 某 些 行 业 遥 遥 领 先 ,但 同 时 在其 他 行业
近 年 来 ,随 着西 部 大开 发 和 中 部 地 区
果 ,具有长 期的发展前景 ,并对区域 内其
他 产 业存 在 着 广 泛 、 直 接 或 间 接 的 关联 效 应 ,获得 较 高 和 持 续 的 发 展 速 度 ,这 些 产 业 的 状 况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决 定 了该 产 业 结 构 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模式。 我 国 的 经 济 欠 发 达 地 区 具 有 以 下 特 森 对这 些 因 素 进 行 了 深 入 分 析 ,把 其 归 结 为八 个 方 面 :所使 用 的 劳 动 者 的 数 量 及 其

0309年井冈山大学参加挑战杯竞赛获奖情况统计

0309年井冈山大学参加挑战杯竞赛获奖情况统计
吴德波 彭子青 王 巍 向游余 吴 琼 潘统很 郭小英
陈文通
《气泡室中“胚胎”气泡的联并成长为可见气泡的理论修正》
胡 文
叶子飘
《一株高产、高效产微生物絮凝剂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絮凝活性研究》
刘会成 刘德平 秦章伟 余居华 龙 彦
曾建忠
08年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奖情况
奖项
作品名称
参赛作者
指导老师
邝嘉宜、吕宣斌、
邓慧慧、李珊珊
张德乾
《一种有潜在应用前景的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合成与表征》
曾刚、徐海杰、李兆亿、吴杰强、徐荣晴
张定娃
黄赣生
《多相位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
王建平、李海庆、
曾锋、王建甄
吕敬祥
彭宣戈
肖开选
《低能高效餐饮垃圾处理装置》
张晓华、李人武
孟祥娟、孙孟祥
李国臣
省优秀奖
《室内光源动态覆盖系统设计
程亚林、梅文枫
林华杰、陈小芳
黄族豪
省二等奖
《生物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在造纸废水中的应用》
郭海华、钟鸿、陈圆圆、汪费彪、吴旦章
林俊岳
黄赣生
《基于自主引擎的动漫游戏开发》
喻一凡、胡衍俊、田青林、倪非、王志刚、吴旖旎、黄鑫霖
谭云兰
夏洁武
王剑
省三等奖
《城市污水厂污泥土地利用可行性研究》
方玉生、李磊、
陈志发、刘先贵
《多功能有机化学试验装置的设计和应用》
郭立平、马苏峰
方小牛
胡荣华
《基于模糊小波变换的图像噪声消除》
朱胜强、朱玉华
欧阳春娟
夏洁武
《植物提取抑菌活性的筛选》
赖伟明
张应烙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民营化思考》

MPA论文开题与选题

MPA论文开题与选题
邓 燕 论政府公关精神
论文方向
陈卫星 “辞官下海”现象透析与反思 胡建强 环境影响经济评价在公路建设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聂绍群 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实践研究 雷 林 音 建立科学的党政领导干部评价机制 华 安全目标下的粮食政策设计与路径选择 廖小平 我国粮食行政管理职能转变的对策选择
刘建洋 城市土地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
实证实务篇
姓名
吴晓青 龚惠民 李洪正 李林生 李四旺 汤江琦 万 晶 饶志华 王晓霞 魏琴虹
论文方向
九江市庐山区经济发展的现状、目标与对策研究 江西省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发展对策 九江开发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对策 江西贫困农村实施“参与式”扶贫的政策评估 江西工业园区及其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思考 萍乡市安源区失地农民调查报告 南昌市国有饭店改制分析 江西民办高校师资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 南昌市房地产融资渠道探析 南昌市工业企业科技进步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论江西省瑞金至赣州高速公路项目的社会评估
江西省软件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对策研究 完善"官员问责"制度化建设研究
杨清华 郑四荣
喻子近 尹 锋
东乡县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试论和谐社会背景下我国企业所得税制的改革
南昌地税绩效管理研究 论新时期公安经济犯罪侦查民警的素质建设 ----以A市为例
姓名
姓名

论文方向
吴甲连 芙蓉镇政府公务员绩效考评模式研究 翁勇纲 新征管模式下江西国税纳税研究 张 周 彬 完善江西参政支农资金监督的政策建议 舒 试论江西省属国有企业经营者的业绩考核和薪酬激励机制的建立
朱晓锋 江西省乐平市国税局公务员绩效评估体系研究 朱大亮 完善吉安市城镇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对策研究 邱玉林 九江市构建开放型旅游业新模式的研究 徐礼云 庐山区农民增收制约因素分析 王宁昌 江西省公安机关户籍管理业务流程再造 王维芬 江西省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的思考 夏得涌 江西省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问题探讨 聂长流 江西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审计监督研究

吉安产业调研报告

吉安产业调研报告

吉安产业调研报告吉安产业调研报告一、产业概况吉安市位于江西省中部,是江西省的州辖市之一。

吉安市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其中以稻谷、油茶、生猪养殖等农作物和养殖业为主要经济支柱。

此外,吉安市还有一些传统的手工业和小型工业企业。

二、农业产业1. 稻谷种植:吉安市是江西省重要的稻米产区之一,稻谷种植面积广阔,产量较高。

其中,以早稻和中稻为主,与水稻相配套养殖的白鲜肉鸭也是重要养殖产业。

2. 油茶种植:吉安市有较大规模的油茶种植面积,油茶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油茶油也是当地的特色农产品。

3. 养殖业:吉安市养殖业以生猪养殖为主,养殖规模相对较大,养猪场多。

此外,还有家禽养殖和渔业养殖等。

三、传统手工业1. 染织业:吉安市有一些传统染织企业,以染色和织造为主要业务,产品销售范围广泛,其中的手工艺品受到市场欢迎。

2. 陶瓷业:吉安市还有一些传统的陶瓷企业,陶瓷制品以青瓷和彩瓷为主要产品,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

3. 刺绣业:吉安市的刺绣技艺有悠久的历史,刺绣产品精美细腻,是一种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手工艺品。

四、小型工业企业1. 机械制造业:吉安市的机械制造业发展较快,涵盖了机床、电气设备、汽车零部件等多个领域。

其中,一些小型机械企业在当地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2. 化工制造业:吉安市的化工制造业主要涉及化肥、农药、塑料制品等领域,一些化工企业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3. 建材制造业:吉安市的建材制造业发达,主要涉及石材加工、玻璃制造等领域,一些产品在省内外具有市场竞争力。

五、产业调研的发现通过对吉安市的产业调研,我们发现以下问题和挑战:1. 农业产业发展仍然依赖传统农作物和养殖业,缺乏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的推动。

2. 传统手工业及小型工业企业规模较小,创新能力相对较弱,需要加大技术投入和科技支持。

3. 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多数企业都集中在农业和传统手工业领域,对风险缺乏一定的分散。

六、建议1. 在农业产业方面,可以推动农产品品牌化和加工业的发展,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型农业产业。

当前柔性引进人才思考与探索

当前柔性引进人才思考与探索

当前柔性引进人才的探索与思考西粤君进入21世纪,各国把引进人才摆到了更为突出的位置,作为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

美国多次修改移民法,吸引更多专业精英进入美国,日本实行240万科技人才开发综合推进计划,德国制定了吸引外国高级人才的特殊法律法规。

人才竞争全球化,想要出奇制胜,抢占先机,一个关键因素是抉择更实用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方式。

各地区域优势、资源条件、经济基础、人文环境不同,决定着不同的人才引进方式。

市场经济、科技应用、客观需求及国际人才流动潮流,催生着人才引进新形式新途径。

柔性引进人才方式因此应运而生,更成为欠发达地区破解人才引进困局之良策。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茂名,近年来人才引进陷入了引不进、留不住、用不好的困境。

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流失的人才达五六千之多,而引进的人才不及三分之一,且引进之才,特别是中高级人才,常以茂名作为“跳板”,暂栖二三年,则“高飞”珠三角地区。

这种“入不敷出”的现象,加剧了茂名地区人才匮乏的情况,成为制约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因素。

周镇宏书记指出:要研究和把握茂名地区引进人才的规律和特点,转变观念与思路,把“柔性引进”作为人才引进的重要方式方法。

本文拟结合茂名人才引进的实践,借鉴一些地区的经验,对“柔性引进”作一论述与探讨。

一、柔性引进人才的方式及特点所谓柔性引进人才,是相对刚性引进人才而言,指在不改变人才国籍、户籍和身份,不改变人事关系的前提下,以提供智力服务为核心,不受工作地域、时间、方式限制,充分体现个人意愿和单位用人自主权的一种人才智力引进方式。

其基本原则是“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求所在,但求所用”。

20世纪70年代末,江苏、浙江、上海等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当时最突出的矛盾是缺乏技术和人才。

江浙人先是聘请退休工人,80年代发展为“星期六工程师”,90年代是科技人员业余兼职。

这是柔性引进人才的雏形。

1997开始“人才柔性流动”这个新名词在浙江出现。

2000年12月中旬,浙江省人事厅在北京宣布:浙江鼓励高层次人才柔性流动,欢迎“飞行院士”、“候鸟教授”到浙江开展技术攻关、项目合作、技术入股。

浅析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现状及融合模式构建——以江西省吉安市为例

浅析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现状及融合模式构建——以江西省吉安市为例
搏击 ・ 体育论坛
第5 卷 第4 期
【 体 育人文社 会学 】
浅析社 区体 育与学校体 育现状及融合模式构 建
— —
以江西省吉安市为例
袁 晓 智
( 井 冈山大学 ,江西 吉 安 3 0 4 0 0 0 )
摘 要 : 随着这 几年 我 国经济 水平的 增长 , 体育 运动也 出现 多元化 发展 。以学校 体 育为基础 , 大众体 育为 平台, 竞技 体 育上 台阶 的体 育发 展链 已形 成 , 而社 区体 育就 是在 我 国大 众体 育发展 的过 程 中出现 的 单体体 育
场 地 设 施 只 能 满 足 基 本 教 学 ,有 1 7 . 7 %的 学 校 体 育 场 地 设 施 在
次及 3次以上体 育活 动的 3 9 4人 , 占2 5 . 5 %。从这些数据看出 , 随着经济水平 的不断增长 ,人们对身体健康的要求也在不断 的
增加 ,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的人越来越多 。 社 区体育作 为大众体育
1 0
对统计结果进行多方面分析 、 比较 , 在此基础上通过逻辑推 理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
3 研 究 结 果 与 分 析
展,
4 学 校体 育 场地 资源 使 用 情 况
吉安市地处江西省 中部 , 经 济欠发达地 区, 教育状况 比较落 后, 虽然在教 育部 门的大力关 怀下 , 学校体育也有 长足 的发展 , 但 和相对发达 的城市 比较 , 场地器材设施还是 比较落后 和不 足。
数的8 4 . 4 %, 经常参加体 育运动 的 9 9 8人 , 占6 2 . 4 %每周参加 3
根据 调查 , 市内共有 中学 1 3所 , 大学一所 , 加上 师范学校 、 卫生 学校 、 民办学校等中等以上学校有 2 0多所 。学 校体 育场地 占吉

我国欠发达地区低成本推动型新农村建设道路——以江西赣州市新农村建设调查为例

我国欠发达地区低成本推动型新农村建设道路——以江西赣州市新农村建设调查为例

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 , 又有一定专业
技能 、 文明守法 、 移风易俗的新型农民。
4 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 . 组建新经济组织。

是按照“ 先运行 、 多扶持 、 后规范” 民办 、 和“ 民
基层干部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 , 提高他们带领 群众做大做 强 主导产业 的能力 ; 实施 乡村干部
设经验 , 认真解 决欠 发达地 区新 农村建设 中存 在的问题 , 加快推进广 大欠发达 地 区新农 村建 设, 为决策部门制定更 加具体详 细 的区域 性政 策提出建议 , 由国家 发改委农村 经济 司与产业 所共同组成联 合调 研组 , 2 0 于 0 5年 1 0月 8— 1 0日, 往 江 西省 赣 州 市调 研 。先后 与市 政 前
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 中的重大历史任
务 。为 了 了解 我 国欠 发 达 的 中 西部 地 区新 农 村
亿元 , 人均 G P 70元 , D41 工业增加值 9 . 亿元 , 77
农业增加值 14亿元 , 1 实现财政总收入 3 .欠 发达地 区典型建
( ) 一 赣州市概况。 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 , 现辖 1 8个县 ( 、 市 区) 1个经济技术开发 区, 3个乡镇 。20 , 2 8 04年
总人 口 85万人 , 中农 业人 口 67 5 4 其 7 .6万人 , 占 总人 口 的 8 % ; 土 面 积 3 9 万 平 方 公 里 , 0 国 .4
维普资讯
仍j { ! r 研宪考 20 年第4 期( 考 06 2 总第20 期) 02
我 国欠发 达 地 区低成 本推 动 型 新 农 村建 设 道路
以江 西赣 州 市新 农 村 建设 调 查 为 例

吉安市城乡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吉安市城乡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凸显了新发展阶段我国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1]。

江西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推进高铁沿线产业集聚、区域合作、城乡融合,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1吉安市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的意义吉安市作为一个老革命根据地,农业经济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实现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融合发展,对当地乡村振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需要根据吉安市当地的实际情况,利用其自身农业、旅游业等方面的优势,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做到城市与乡村要素流动、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及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

对于现阶段的吉安市来说,城乡融合发展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

在农业方面,吉安市发展基础较好,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机械化,虽然与排在全国前列的农业大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总体发展势头较为强劲;在工业方面,2022年预期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吉安市仍处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工业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电子信息等产业保持较快增长,但市场需求总体仍然不旺,高耗能行业增长承压;服务业方面,吉安市服务业发展总体稳定,提质增效步伐加快,近几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多点散发对服务业复苏持续造成冲击,服务业保持着平稳增长态势。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吉安市三大产业都有所增长,但是缺乏支柱性产业及亮点产业的支撑,而高铁的开通、与大湾区距离的拉近、新型产业的崛起及城乡融合发展模式的运用,将带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

2吉安市城乡融合发展现状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城镇居民。

综合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931元,名义增长10.5%,实际增长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12元,名义增长8.2%,实际增长7.1%。

经济欠发达地区履行公共财政职能的调查与思考

经济欠发达地区履行公共财政职能的调查与思考

元 , 加支出 1. 增 46 元 , 均 占比在 1%以上 。 医 7亿 年 l
疗 卫 生 支 出 由 20 0 6年 的 28 .3亿 元 上 升 到 2 1 0 1年
年 来 。 市 坚 持 以经 济 建 设 为 中 心 , 方 财 政 收 入 该 地
由 20 0 6年 的 2 . 元 增 加 到 2 1 年 的 7 . 元 , 05亿 01 68亿
叁壁生鳖
呈丝: !
o r a i ia c n c n mi u n l n n e dE o o c oF a s
经济欠发达地区履行公共财政职能
的调查与思考
■ 眭 红 霞
近 年 来 , 着社 会 主义 市 场 经 济体 制 的不 断完 善 , 级 地 方 政 府 在履 行 公 共 服 务 职 能 上 取 得 了可 喜 的 成 随 各
政 自给率 都 较 低 , 年 的财 政 状 况 是 入 不 敷 出且 差 每 额逐 年 增 大 ,收 支 差额 由 2 0 0 6年 的 3 8亿 元增 长 到
二是 加 大 实 施 保 障 性安 居 工 程 .0 9 2 1 2 0 ~ 0 1年 , 市 全
财政 保 障性 住 房 支 出合 计 1. 2 0亿 元 ,其 中廉 租 住 7
绩。 随着 公 共 财 政 体 系建 设 的不 断深 入 , 方 政 府 应 当提供 更 多 的公 共 服 务 。 事 权 的实 现 需 要 相 应 的财 权 、 地 但
财 力 保 证 . 经济 不发 达 地 区, 财权 与事 权 不 匹配 ” “ 力 与事 权 不对 称 ” 问题 是 不 争 的事 实 , 个 事 实 也 在 “ 、财 的 这 在 一定 程 度 上 影 响 了公 共服 务 的有 效 和 稳 定 供 给 。 文 以江 西 省 吉 安 市 为例 , 本 剖析 经济 欠发 达 地 区履 行 公 共 财政 职 能 囊 中羞 涩 的 尴尬 局面 , 并提 出相 关 建 议 。 『 键 词】欠发 达 地 区 ; 共 财 政 职 能 ; 查 与 思 考 关 公 调

欠发达地区农村消费信贷助推消费乏力探析———以江西吉安为例

欠发达地区农村消费信贷助推消费乏力探析———以江西吉安为例

刘葵 , 健 , 吉瑚, 涂 董 中国人 民银 行 吉安 市 中心 支 行 。 ( 西 吉 安 3 3 0 ) 江 4 0 0


当前 农村 消 费 信 贷发 展 的 主要 特 点
业务办理上 , 为“ 认 当前 农 村 消 费 信 贷种 类 较少 ” 的
占 7 .5 , 为 “ 02 % 认 申请 办 理难 度 较 大 ” 占 7 .0 , 的 48 %
( ) 一 消费信 贷 对 农村 消 费助推 力 小。 当前 农村
消 费 贷 款 业 务 严 重 滞 后 于城 市 消 费 信 贷 业 务 的 开
展 , 以传 统 的 助 学 贷 款 、 房 贷 款 等 为 主 , 然 也 仍 住 虽 开 展 了农 户 住房 、 山脱 贫 农 户建 房 、 业机 械 消 费 下 农 等 贷 款 , 娱 乐 文 化保 健 类 等 享 受 型 消 费并 未 进 入 但 信 贷 支持 。 总量 看 ,0 7 2 0 从 2 0 ~ 0 9年 吉 安 市农 村 消 费 贷 款 余 额 分 别 为 52 . 4亿 元 、.0亿 元 和 46 79 .9亿 元 ,
遍 感 觉未 来 预 期 负 担 较重 , 化 了即期 消费 , 钱不 弱 有 敢 花 , 谈 不 上 主 动 到银 行 举 债 消 费 。 更
( ) 融 机 构 方 面 二 金
2信用 环 境 缺 失 的制 约 。 由于 我 国 个 人 信 用 评 .
欠 发 达地 区农 村 消费信 贷 助推 消费 乏力 探析 —— 以江西 吉安 为例
富余 劳 力转 移 巾承 受 的 业 压 力 在 增 大 , 村 教 育 、 农
农村购买力。
疾 病 、 老 、 嫁 、 房 、 亡 、 事 等 预 期 支 出 成 为 养 婚 建 伤 丧 多 数 农 民无 法 回避 的现 实 负担 和 心 理 压 力 。农 民普

南昌大学2013届本科生百篇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汇总表

南昌大学2013届本科生百篇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汇总表

附件: 南昌大学2013届本科生百篇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汇总表
附件: 南昌大学2013届本科生百篇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汇总表
附件: 南昌大学2013届本科生百篇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汇总表
附件: 南昌大学2013届本科生百篇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汇总表
附件: 南昌大学2013届本科生百篇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汇总表
附件: 南昌大学2013届本科生百篇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汇总表
附件: 南昌大学2013届本科生百篇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汇总表
附件: 南昌大学2013届本科生百篇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汇总表
附件: 南昌大学2013届本科生百篇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汇总表。

欠发达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欠发达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02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通过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确保农民土地权益,增加农民的土地
收益,激发农村土地活力。
03
优化产业政策
针对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产业政策,引导和支持当
地特色产业发展,培育农村经济新增长点。
资金保障措施
加强财政投入
加大对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财政投入,设立专项资金 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培训等关 键领域。
03
欠发达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 设计
路径设计的原则
坚持农业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优先发展
在欠发达地区,农业和 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因 此需要将农业农村放在 优先发展的位置,以促 进城乡融合发展。
推进产业转型 升级
欠发达地区的农业主要 以传统农业为主,因此 需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和 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农 业产业和业态。
加强乡村旅游开发
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开 发乡村旅游,发展农家乐、民宿 等乡村旅游业态,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案例二:某乡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
积极发展集体经济
通过发展集体经济,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农村公共服务 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培养农村人才
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包括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等,提高农 民素质和技能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欠发达地区城乡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城市对农村 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和 生活水平差距较大。
资源环境压力大
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土地资源和水资 源短缺,加上农业集约化程度不高,导致资源环 境压力大,生态保护任务艰巨。
资金和技术支持不足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财政投入有限, 同时缺乏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支持,导致乡村振兴 面临较大的资金和技术压力。

《老区建设》(下半月刊)2020年总目录

《老区建设》(下半月刊)2020年总目录

I WQUJIANSHE2020年第24期《老区建设》(下半月刊)2020年总目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的重点路径研究——以“十四五”时期江西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为例曾光(第22期)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江西路径选择黄鹰西(第22期)协同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研究吴振华(第24期)中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发展逻辑邱振中廖声丰(第24期)试论共享发展理念下生态文明治理路径王磊峰李佳佳(第24期)5G数字经济与信丰脐橙产业融合实现精准扶贫的调研思考钟群英夏雨欣(第24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聚“变”迎“新”努力践行社科工作使命蒋金法(第18期)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认识和思考黄细嘉(第18期)推动科技创新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郭金丰(第18期)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尹利民(第18期)探索融入国家新发展格局的江西路径黄小勇(第18期)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钟业喜(第18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专题研究】论我国民法典的中国特色与伟大意义元小勇(第16期)民法典时代地方立法的发展与完善谢章泸(第16期)《民法典》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条款的理解与适用谢德城(第16期)【党史党建研究】略论方志敏的党建思想及其时代价值杨智勇郑浩雷(第18期)中央苏区廉政建设论析张海英肖扬伟(第18期)【思想政治研究】邓小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及现实启示熊来平(第2期)习近平人民观的伦理意蕴贺新春刘飞燕(第8期)述新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李佳佳李茹茵(第8期)互联网影响下人民幸福感实现路径探析余骏洁(第8期)关于推进干部基层调研工作常态化的思考——以江西省安义县干部基层调研工作为例吴小平余佳琳(第8期)【乡村振兴研究】红色文化助推贵州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价值与路径王敏汪勇(第2期)基于“反规划”视角下的乡村旅游规划理论研究陈文捷段湘辉(第2期)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垃圾治理研究——基于江西省X市的实地调查杨洪芹(第2期)【脱贫攻坚论坛】论全国脱贫攻坚奖评选表彰的创新实践与时代价值王尚武(第2期)社区治理对生态移民收入恢复的影响研究李责生邰秀军(第2期)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的历史考察与发展趋势展望施庆(第4期)智慧乡村旅游社区搭建研究邓敏黄舒帆欧陶(第4期)92《老区建设》(下半月刊)202()年总目录农村留守群体文娱活动开展现状及对策分析肖亿甫张雪黎罗怡珑(第4期)贫困山区农业产业扶贫问题及对策探究——基于沂蒙山区蜜桃特色产业的调查薛海波程晓晨梁国宏(第6期)新疆和田地区少数民族深度贫困村贫困户家庭收入结构特征分析孙新铭唐健云张国伟(第6期)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社区文化建设研究闫国兴(第6期)“三治融合”视域下乡村治理规则的重建之道张磊(第6期)加快推进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的思考----以广西百色市为例陈雷孙国玉崔长彬(第8期)革命老区扶贫开发的经验启示——以江苏省镇江市茅山革命老区为例吴长燕(第8期)农村特困人员供养的供给侧改革探讨——基于天津市的调查苑晓美赖志杰(第8期)江西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成效、困局与策略黄青青季凯文(第10期)乡村振兴背景下革命老区乡村产业发展的思考——以河南省驻马店市为例王太广郑衡孙帅(第10期)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新乡贤文化的培育和建设研究----以吉安市为研究对象朱艳琳谢乾丰(第10期)我国农民工贫困问题的形成机制及其解决路径----基于劳动力再生产理论的分析吴炜(第12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的构建研究王高萍黄军红(第12期)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脱贫攻坚的启示唐伟男(第12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方高校服务驻地脱贫攻坚路径的思考陈华锋吴鑫蔡士文(第14期)“互联网+”对口支援促进精准帮扶的政策思考刘善庆徐林芳黄小勇(第14期)2020年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乡村振兴发展对策研究谨洁翁贞林(第16期)革命老区精准脱贫:理论、措施与经验季俊杰(第24期)推进江西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翁贤杰曾开(第24期)【经济管理研究】新时代赣商工匠精神弘扬的路径研究林芸吴泓颖(第2期)引入私募股权投资对中小科技企业产生的影响——以T公司为例马炎炎戴军(第2期)旅游业地方化实践与旅游人才全球化培养思路----以江西省上饶市为例朱寅健(第4期)白酒工业旅游发展路径研究----以江西李渡酒业为例龚志强唐雨帆別思琦(第4期)陕西关中地区红色旅游景观资源的开发保护研究许兵(第4期)关于抚州市发展中药材种植业的几点思考何兵兵(第4期)新时代员工主动行为研究——基于职工成长与工作投入的影响朱嘉蔚李思远吴志成(第6期)基于游客需求导向的森林康养旅游产品创新开发与提升路径研究----以赣州虔心小镇康养基地为例彭真吴南生(第6期)关于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问题研究----以江西省抚州市为例胡小红(第6期)江西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邹锦良何川(第8期)宁夏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郭亚莉(第8期)基于投贷联动视角的雄安新区设计服务型企业融资模式研究河北金融学院“雄安金融”课题组(第10期)丝绸之路经济带视域下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的路径与对策白鹏飞雷镇蔓陈太国(第10期)“一带一路”倡议下江西内陆港高质量发展研究龙晓柏陈德明(第10期)鹰潭市发展全域森林旅游的实践与探索揭昌亮(第10期)93.#@M/k2020.24“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不动产交易方式:理论与实现机制彭新万蔡苏(第12期)基于城乡融合发展的农业特色小镇治理体系建设——以江苏省清茶小镇为例刘海健(第12期)浅谈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制度的监管建议王莉莉(第12期)旅游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维度研究谷静(第12期)基于扎根理论的共享经济下产业价值网络创新动力研究袁青燕袁浩洲(第14期)社会资本对居民环境关心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制——基于CSS2013数据分析龚梦玲刘月平(第14期)构建南昌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余得生殷霄雯钟奕(第14期)积极推进区块链技术在绿色金融领域应用的对策研究胡小红(第14期)政府会计调整准则下的医院会计制度转换探析唐衍军周祥王淑婷(第14期)“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部欠发达地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探讨----以江西省吉安市为例鄢城名毛娟娟(第16期)新时期加强基层人民银行党建工作的思考江龙晖(第16期)“两山”理论在江西的转化通道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研究郑博福朱锦奇(第20期)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演进及其展望薛智韵(第20期)推进江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李小红牛西(第20期)全域旅游视角下的南昌市旅游优化竞争策略研究马翔聂丽君(第20期)论生态文明实践体系的内涵逻辑钟贞山曹敏(第22期)新零售的理论分析框架:超“零售之轮”理论刘宇(第22期)旅游业疫情危机管理机制及重整策略研究陈文捷段湘辉(第24期)助残社会组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袁小平彭萍(第24期)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创新研究陈保林(第24期)农业技术培训对农户家庭非农就业转移的影响——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的分析王丹陈江华李道和(第24期)【社会学研究】县级融媒体中心融合新闻生产机制初探----以《G十二时辰》为例戴利朝陈帆(第2期)社会治理中女性社会组织作用发挥研究----以江西省吉安市为例徐渊张早来(第2期)客家女性在苏区文艺中的作用和地位周晓平(第2期)地方政府税收优惠承诺的效力探析——以最高人民法院典型案例为研究视角鲍伊帆(第2期)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思想根源与教育对策查明辉(第6期)大学生短视频APP参与行为与引导策略研究魏林徐佳铭(第6期)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行为的驱动因素与作用路径分析谢花林(第10期)江西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思考与建议姚婷魏烈刚王丽君(第10期)智慧法律服务时代下律师的转型研究徐来凤(第10期)推进江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基本实现现代化路径研究江西省发展改革研究院课题组(第20期)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中的困境与对策潘锡杨朱圣兰(第20期)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优化策略马云霞党阳(第20期)提高基层党组织应急管理能力研究毛苏苏(第20期)“00后”大学生“网络海淘”消费行为分析李丹王莉(第20期)当前政务微博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研究余可丽李杰群(第22期)大学生实用主义价值观的消极表现及对策分析廖声丰汪玲(第22期)【法学研究】新时代网络直播法律问题及其治理研究李弘雯熊文瑾(第12期)94《老区建设》(下半月刊)2020年总目录法治化视野下的乡村能人角色变迁蓝寿荣罗静(第16期)论“放管服”改革与营商环境法治化陈少锋汪春荣(第16期)【社会学与法学研究】企业破产程序中的刑民交叉问题伍群山(第14期)我国高校公共危机预警管理的机制创新李沁筑严嘉欢(第14期)县域空间视角下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研究——以江西省资溪县为例何雄伟郭佳(第18期)新时代工匠型人才培养对策的比较研究及启示林芸曹国平(第18期)江西省“河长制”建设改革与未来发展路径邱安民陈洋庚(第18期)我国农村纠纷的主要类型与司法解决汪静(第18期)【历史研究】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对会计工作的探索及启示邵磊(第6期)早期中共与共产国际的关系----以中共对华盛顿会议的批判及其应对为视角-----------曹贤平刘萍毛必祥(第6期)中央苏区时期党对私营工商业政策的理论与实践谢红星朱炜妍(第16期)古田会议历史叙事的演变丁学儒蒋贤斌(第16期)【文化与传播研究】正外部性视域下的江西文化产业现状、问题及对策许礼刚王啥啥(第4期)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困境及数字化对策温强(第4期)基于供给侧视角下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服务研究----以江西省为例黄谢(第4期)明清越南使臣眼中的横县----以《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为中心李帅(第4期)提升南昌红色文化影响力路径研究熊群红鲁远熊艳(第8期)空间再造老区红色图书馆助推常态化悦读服务创新实践程远陶涛杨志强(第8期)原生艺术语境下的儿童绘画美学思考丁紫莹罗坚(第8期)东固革命根据地红色标语宣传研究杨彩霞刘庆华(第12期)江西红色文化品牌建设的策略与方法----以八一文化晶牌为例姚婷魏烈刚(第12期)模因视域下的中国陶瓷文化传播与发展谭利军(第12期)新时代医学生价值观现状及培养途径探讨汪燕春(第12期)国外文化产业正外部性反哺机制的经验借鉴与启示许礼刚徐美娟关景文(第14期)理解新时代爱国主义内涵的三重维度杨莹(第14期)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与策略——以江苏茅山老区为个案唐智(第14期)MOOC学习者粘性影响因素模型构建研究杨乐(第14期)新时代赣州市革命遗址保护与利用思考陈金泉王军力黄颖敏(第16期)庐陵文化中的君子人格及其时代价值肖惠萍(第16期)跆拳道的发展与我国民俗体育“文化诉求”的对比分析盛敏(第16期)浅析《千字文》之修辞美刘禧然(第18期)江西省非国有博物馆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观众认知度为中心彭志军国内文化自信研究的热点主题和前沿分析——基于CSSCI期刊的可视化分析(2000-2020)杜欣(第20期)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探索——以江西公共图书馆为例刘景会(第20期)扶贫报道中支持性传播体系建构陈博文(第22期)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失序的表现、成因及应对刘开源(第22期)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建议汪开泉(第22期)江西省融媒体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思考胡卫萍胡雪雪(第24期)动因、路径与启迪:中央苏区时期美术在政治动员中的运用刘圣兰(第24期)95.#@M/k2020.24论豫章文化的特征与内涵温江斌谈治(第24期)【教育与教学研究】红色经典文化助推高校“三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路径及启示周荣华徐美(第2期)教育学视角下高校“时代新人”培育研究新探刘辉(第2期)素质教育视阈下特殊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赖运荣李水明(第4期)传播学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析刘开源魏友强(第4期)鄂豫皖苏区红色文化育人功效及对策分析张广俊(第4期)革命纪念场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路径探究----以江西省革命纪念场馆为例廖康洁(第6期)试论学科编辑的“一专多能”周瑜芽(第6期)新加坡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的一体化建设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周莹(第6期)城乡家庭社会资本与高等教育需求关系的实证研究贺建清(第8期)“混合式教学”下个性化学习赋能教学生态: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课程案例研究卢海涛(第8期)全大写英语公示语认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陈满娥邓如海(第8期)重大疫情应对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理路邱海锋潘玉腾(第10期)信息素养视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李晓君(第10期)论高校辅导员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毛康王致莹叶田力(第10期)基于产业需求的服装设计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以江西服装学院为例刘琼王洋(第18期)新时代大学生英雄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刘欢廖运生(第18期)训创协同:跨境电商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郑辉英(第18期)小学阶段职业启蒙教育现状调查及应对策略——基于江西省4所小学的调查分析范雯苓吴胜秋(第20期)SWOT分析视角下的慕课教学建设路径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欧晓彦(第20期)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团员意识教育的社会工作嵌入研究许志勇熊琦伟孙会明(第22期)基于现代大学制度视角的高校教师社会责任提升探讨颜玲罗婷(第22期)【学术动态】城市形象与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述评李枝秀邹媛媛(第2期)视域宏大立论允当——评《民国时期词学理论批评衍化与展开研究》汪素琴(第8期)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阶段探索、要素分析及发展诉求骆虹(第12期)新时代沂蒙精神研究述评张凯峰于永国(第18期)回顾与展望:我国精神贫困研究述评林涵(第22期)国内通用航空领域热点研究综述——基于CNKI的文献计量分析李泽宇(第22期)【书评】一部富于学术个性的古今贯通之作——评周兴陆教授《中国文论通史》胡建次(第14期)96。

论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以城乡关系为视角

论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以城乡关系为视角


系列基要生产 函数连续发生变化的过程” 不仅包括 财政、 。“ 就业 、 资本 、 信息和制度带动 , 引领农村建设 。另

工业本身的机械化和现代化 , 而且包括农业的机械化和现
种是非城市化思路或以农为本的 民粹主义 , 如温铁军
代化 。_( 城市化 的一般含义是指 , ”】 2 ’ 随着城市工 商业 的 认为 , 城市化 根本无法解决 中国的“ 三农” 问题 , 没有 还
易文彬 欧 阳兵 ,
(. 昌大学 , 1南 江西
[ 摘
南 昌 303 ;. 3012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 江西 南 昌 300 ) 303
要] 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是 以工促农 , 以城带乡。但欠发达地 区的经济、 文化、 交通通讯落后 , 城市的集聚和扩散功能相
对较弱, 难以承担起 反哺农村的历史任务。所以, 当前欠发达地 区的新农村建设 , 一方面要加 强城市建设, 强化城市功能 ; 另一方面,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建设城 市一样建设农村, 乡互动奠定物质技 术和制度的基础 , 像 为城 形成“ 以政府为主、 以市场为辅 , 以城市为 动力、 以农村综合开发为基础” 的新村建设模式。
发展, 农村人 口转变为城 市人 口。因此从空间上说 , 现代 看到人 口超过 1 亿的发展 中国家的城市化是成功 的; 贺 化的实质问题是城乡关系问题 , 新农村建设就是对农村实 雪峰则提 出,美国式生活方式是以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资 “ 行现代化改造 , 推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源及严重污染 自然环境为代 价的 , 因此是一种 ‘ 消费、 高
[ 关键词 ] 现代化; 欠发达地 区; 乡关 系; 城 新农村建设 [ 中图分类号] 30 F 2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08— 43 21 )3— 08 0 10 66 (010 03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化理论与实践探索*——以江西吉安市为例章 政 杨长勇 [摘要]本文以江西省吉安市为例,运用城市细分理论和城市结构理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定位、发展目标选择、空间结构模式以及城市主要衡量指标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城市化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政策和建议。

[关键词]城市化 经济欠发达地区 城市空间模式[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470(2005)—02—0007(04)[作者]章 政 教授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市 1000871杨长勇 博士研究生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市 1000871*本文系江西省吉安市“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部份研究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城市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发达国家的人口城市化率已达到80%,今后其增长率会相当缓慢,预计到2020年人口城市化率仅上升到84%。

而且,发达国家城市化早已进入了“逆城市化”阶段,大部分城市人口居住在中小城市,约一半城市人口居住在5万至10万人的小城镇。

而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率目前平均只有35%,到2020年估计会上升到46%。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

1978年,中国人口城市化率只有17.92%,到2002年已上升到39.09%。

但中国东、中、西部城市发展速度很不平衡。

东部许多大城市已膨胀到顶点,出现逆城市化趋势;而中西部大部分城市还处于前发展期,城市扩张的潜力很大。

本文以江西吉安市〔1〕为例,对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过程中的基本定位、发展路径、城市的空间结构模式及其应遵循的原则等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系统分析。

二、城市化与城市细分理论要分析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发展过程,首先需要对这类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所处的地位与阶段有一个准确的把握。

为此,我们运用城市细分理论分析该类地区的城市化特点和方向。

城市细分理论将城市化进程分为大城市阶段、中等城市阶段和小城市阶段。

其中,大城市阶段又细分为早期、中期和高级期。

首先是大城市阶段。

越来越多的经济和人口集中在有限几个快速增长中心。

在大城市阶段初期,城市系统的扩展相当快,同时有新的中心加入最低层。

在建立新的城市中心时,靠近大中心有利地段在较早地吸引城市发展方面处于有利地位。

大城市阶段又可分成3个小阶段: 在大城市阶段的早期,大城市在城市系统中建立了一定的全面空间优势,吸引了大部分的地区间的净移民。

在大城市阶段的中期,大城市很大程度上仍是单极的并且发展迅速,郊区化成为显著现象。

在这个阶段,大城市扩展速度上升,城市体系的其余地区尽管速度慢但也开始获得由农村到城市的移民。

城市体系进入高级大城市阶段,由于集聚的逆经济因素,当大城市太大时,单极城市结构不再流行,通过在主要区域进行内部分散,大都市发展成多中心的都市。

其次是中等城市阶段。

在发展的某点上,大城市阶段开始成熟,增长率开始下降,空间分散过程开始。

大城市的老化常伴随着其附近的几个中心的增长,尤其是中等城市。

由此,城市化进入第二阶段。

中等城市阶段分为两个小阶段。

早期阶段以与大都市相邻而不相连的有限个中等城市的不平衡增长为特征。

这时,尽管比中等城市增长慢,但大城・7・〔1〕江西省吉安市位于江西省西南部,2000年5月撤地设市,现辖10县2区1市,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70万人;城市面积206.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34.21万人。

近年来,江西省掀起了新一轮城市竞争,吉安市也扬帆奋起,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市人口仍在增长,而大都市郊区的中心比中心城区增长快。

在后期阶段,地区分散和市郊化在快速增长的中等城市也开始小规模出现,并且与早期阶段相比所有大都市中心人口绝对数都开始减少,中心城区比市郊中心人口减少更多。

最后是小城市阶段,也称为“反城市化”。

在这个阶段,人口开始从大都市和中等城市向小城市分散。

在小城市阶段的后期,城市体系达到饱和点。

由于技术和结构的限制,农村向城市的移民不再是城市化的主要因素。

反城市化阶段代表了城市化发展第一个循环的最后阶段。

在这一阶段后,一个有利于大城市发展的新的城市化阶段出现,城市化发展由此进入一个发达水平。

三、城市化定位与目标选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二十万以上、不满五十万的城市为中等城市。

2003年末,吉安市非农业人口34.21万人,由此判定:吉安市属于中等城市。

按照工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可以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属于工业社会。

一般而言,第二产业产值在GDP中占到50%以上时,可以说这个国家或地区实现了工业化。

2003年,全国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4.8∶52.9∶32.3,因此可以说,全国总体上已实现工业化。

江西省同年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9.8∶43.4∶36.8,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低于50%,不过差距不是很大。

可以判断:江西省正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加速过渡的时期,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实现工业化。

然而,吉安市同年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0.9:36.6:32.5,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远低于50%,并且低于江西省工业化平均水平,农业在吉安市的GDP中三分天下有其一。

由此可以判断:吉安市总体上尚未脱离农业社会,向工业化迈进的任务还很艰巨。

按照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关系的不同,可将城市化分为四种模式:同步城市化、过度城市化、滞后城市化和逆城市化。

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相协调的城市化称为同步城市化;城市化率明显超过工业化率的城市化称为过度城市化;城市化率落后于工业化率的城市化称为滞后城市化;而城市中心人口,尤其是大城市中心区人口郊外化、大城市外围卫星城镇布局分散化的城市化称为逆城市化。

2003年末,吉安市城市化率为31.04%,而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为36.6%,城市化率明显低于工业化率。

由此可以判断:吉安市目前的城市化水平属于滞后型城市化。

综上所述,吉安市现有的城市化特点可概括为:吉安属于中等城市;工业化率低于工业社会所要求的水平,还属于农业社会;城市化率又落后于工业化率,属于滞后型城市化。

参照城市细分理论,可以对吉安市在城市化进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城市化的未来走向作出判断:吉安市还处于前大城市化阶段,城市化还未真正展开。

吉安市未来城市化的主要目标应是进入大城市化早期阶段,建立几个人口和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心,在城市系统中建立一定的全面空间优势,吸引大部分的地区间的净移民;提高工业化率,加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提高城市化率并使其与工业化率相协调,变滞后型城市化为同步型城市化。

四、城市化的空间结构模式从世界城市的发展历程来看,城市化进程一般经过两个阶段,分别对应两种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第一阶段,城市空间结构从分散走向集中,形成了“紧密型”或“集中型”空间结构模式。

在这一阶段,人口、工业、商业及各种机构从空间的分散状态向空间的集中状态发展,从乡村和小城镇向城市中心的空间地带集中。

城市集中带来了诸多社会经济效益,比如聚集经济效益、规模效益等,这些因素刺激了社会经济的活力。

第二阶段,随着“紧密型”城市带来的“过度城市化”弊病逐渐暴露,城市功能开始向外转移,人口、工厂、商店及各种机构从城市核心地区移出,分散到郊区及毗邻的小城镇。

城市分散使城市化向近郊、远郊乃至乡村地区的广阔空间扩张,尤其是郊区次中心的形成,使城市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了“分散型”城市空间结构。

吉安市仍处于向大城市化阶段早期迈进的过程中,“紧密型”城市空间结构应该是吉安选择的主要空间结构模式。

不过,发达国家与我国东部大城市的历史都表明,紧密型城市结构的弊病会很快暴露。

在强大的城市中心控制下,城市简单地沿地平线向四周迅速扩张,不仅会使城市中心很快显得拥挤不堪、大大加重城市基础设施的负担,而且城市不断占用郊区直至农村的土地,对农业的发展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不利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解决。

根据这一理论认识,结合吉安市的具体情况,吉安市在迈向紧密型城市空间结构的过程中,应遏制人口、产业向中心城区的过度聚集,适当发展次级中心,形成多中心、广辐射、以紧密型为主、兼具分散化优点的城市空间格局。

在密集型为主、兼顾分散化的城市空间模式中,最著名的是同心圆模式和扇形模式。

二者都强调一个强大的城市中心控制全城,城市各部分按照位置形成比较专业化的分区。

所不同的是,同心圆模式强调各分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一圈一圈向外扩散开去,距离中心城区的远近决定了土地租金的高低,从而决定了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各分区的区位分布。

而扇形模式则强调从市中心沿公路、铁路、河流等交通线逐渐扩展开去,形成一个一个的扇形专业区布局。

吉安市现有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同心圆模式相似,而吉安市拥有的交通条件又使得扇形模式成为可行的选择。

在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吉安可以将两种模式结合起来设计自己的空间结构模式。

比如,将吉州区城区、青原区城区和吉安县县城作为吉安市的城市核心,赋予其聚集人口、商业的功能;吉・8・水县县城、泰和县县城、井冈山市新市址作为次级中心,分散核心的压力,避免“紧密型”结构带来的弊病;其余地区作为辐射区,与核心和次级中心进行人员、物资交流。

在核心、次级中心和辐射区中,再按照紧密型城市结构排布各县、各镇的人口、产业,形成核心、中心和辐射区环环相套的城市空间结构。

五、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化的衡量指标体系城市化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整体性的结构变迁,体现在社会各个子系统的“城市化”上,主要包括3个方面: 人口城市化,即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农村人口比重下降、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人口由分散的乡村向城市集中一般通过两种方式完成:一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二是农村转变为城市。

经济城市化,即各种非农产业发展的经济要素向城市集聚,包括劳动力、资本、技术在城市的集聚,以及土地由农业用地转为非农用地,由此导致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上升,经济结构呈现工业主导的格局。

生活方式的城市化,即人们不断被吸引到城市并被纳入城市的生活组织中。

人们的日常生活习俗、制度、思维方式等,都与乡村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在城市化的3个标志中,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城市化容易量化分析,所以常常作为衡量城市化程度的标志。

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城市化率是一个尤为重要的指标。

政府主导的城市化进程,需要一个可以量化的指标体系,以判断城市化实现的程度,明确政府工作的力度和方向。

表1列举了2003年吉安市、江西省和全国各项主要经济指标。

 表1 吉安市、江西省与全国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全 国江 西吉 安吉安/江西(%)吉安/全国(%)城市化率(%)40.5334.0231.04人均G DP(元)90466652448067.349.5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元)4265324416255038.1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元)354721701585734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84726901652894.67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26222458233094.888.9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元)85664738409186.347.8人均财政收入(元)1601.839526466.816.5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5.13025三次产业结构比14.8∶52.9∶32.319.8∶43.4∶36.830.9∶36.6∶32.5 资料来源:吉安市、江西省农业统计资料(2004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