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公卫助理医师考试辅导:放射性肿瘤的诊断标准
2013年版放射质控检查标准
(20分)
6
建立设备维护管理制度
1.有专职人员负责对设备进行定期校正和维护2分。
2.每件设备的定期校正和维护均落实到人2分。
3.设备运行完好率≥95% 2分。
6
科室信息化建设:
建立RIS、PACS
实地查看,有全院PACS 6分;仅有放射科PACS 4分;部分PACS 2分。仅有RIS 1分。
2
病人检查资料隐私保护
查看取报告流程
评审项目
应得分
评审内容
评审方法
扣分பைடு நூலகம்
得分
扣分理由
七、环境保护与辐射防护
(15分)
5
X线机房、CT机房符合辐射防护规定,配备必要的辐射防护用品,检查室门口设置辐射警告标志和X线辐射的告知
1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
5
建立辐射防护管理制度;X线检查过程中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机房,确需陪同,应采取预防辐射措施。
评审项目
应得分
评审内容
评审方法
扣分
得分
扣分理由
六、医疗安全与病人隐私保护
(30分)
5
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
有网络监控功能、保障危急值报告、处置及时5分。
信息系统能够自动识别,提示危急值,通过网络平台报告,有语音或醒目的文字提醒4分。通过电话报告并有登记3分。
未开展不得分。
5
建立放射科危重病抢救应急预案
查资料,问询相关人员。
实地查看,未建立制度扣5分,辐射防护措施未落实扣1~3分
3
工作人员按规定佩戴放射计量仪,定期进行辐射安全培训和健康检查
现场查看及查看记录
2
有专人负责辐射安全管理,负责放射计量仪收发和监测结果反馈
医学影像复习题A
一、单选题1.一放射性核素经过3个半衰期的时间后放射性核素数为原来的A. 1/2B. 1/3C. 1/4D. 1/8E. 1/162、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是A. 居里B. 秒-1C. 戈瑞D. 伦琴E. 贝可勒尔3. X线管的靶面材料通常是A. 铁B. 钼C. 金D. 铜E. 钨4. 软组织摄影用X线管阳极的靶面材料是A. 钨B. 铁C. 金D. 铝E. 钼5. 与连续X射线的最短波长有关的是A. 管电压B. 照射时间C. 电子电量D. 光子数E. 管电流6. 产生了特征X射线现象的是A. 光核反应B. 电子对效应C. 康普顿效应D. 相干散射E. 光电效应7. 散射线主要产生于A. 汤姆逊效应B. 康普顿效应C. 电子对效应D. 光核效应E. 光电效应8. 1R的照射量对应空气的吸收剂量是A. B. C. D. E.9. 戈瑞(Gy)和拉德(rad)的换算关系是A. B. C. D. E.10. 比释动能率的国际单位是A. Rem/sB. R/sC. Rad/sD. Sv/sE. Gy/s11. 常用于热释光剂量仪的热释光材料是A. LiB. BeC. FD. LiFE. Mn12. 表示低能X线的穿透能力的大小一般用A. 半衰期B. 半价层C. 最大能量D. 平均能量E. 半值深度13. 下列对辐射的敏感程度最强的是A. 心脏B. 皮肤C. 软骨D. 肾E. 骨髓14. 人体所有组织和器官加权后的当量剂量之和是A. 剂量当量B. 吸收剂量C. 集体当量剂量D. 集体有效剂量E. 有效剂量15. 对待放射性皮肤癌的处理原则错误的是A. 尽早彻底手术切除B. 严格避免接触射线C. 可以接触射线D. 因切除肿瘤而需作截肢手术时,应慎重考虑E. 一般不宜放射治疗16.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分次照射时间间隔越长,机体的生物效应越显著B. 吸收剂量越大,机体的生物效应越显著C. 剂量率越大,机体的生物效应越显著D. 机体受照部位不同,机体的生物效应也不同E. 辐射种类不同,机体的生物效应不同17. 影响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因素主要来自A. 电离辐射B. 受照机体C. 不同个体D. 电离辐射和受照机体E.不同种系18. 未满多大年龄者,不得参与放射工作A. 16岁B. 15岁C. 14岁D. 13岁E. 12岁19. 特殊意外情况下,在一次事件中有效剂量不得大于A. 150mSvB. 200mSvC. 250mSvD. 50mSvE. 100mSv20. 诊断用X射线机房的主防护铅当量厚度应是A. 2.5mmB.2.0mmC. 1.5mmD. 1.0mmE. 0.5mm21. 透视机房的墙壁均应有的防护厚度是A. 1.0mmB. 2.5mmC. 2.0mmD. 1.5mmE. 0.5mm22. 按X线机额定容量大小,国家防护标准规定,200mA以上的机房面积可不小于 A. 30 m2B. 36 m2C. 48 m2D. 12 m2E. 26 m223. 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A. 所有隔室透视、拍片、扫描等设施均需安装铅玻璃观察窗B. 尽量少用或不用裸露的铅制品,如传统的裸露铅字可被塑封铅字取代C. 从事骨科复位、床边摄影、各类介入放射学操作的放射工作人员,必须在机房内或曝光现场操作者,均需选择0.25mm铅当量的个人防护用品D. X线机房要经常通风换气E. 建筑机房时,需要在X线机房的墙壁上覆盖一层铅24. 铅作为屏蔽防护材料,其特点错误的是A. 耐腐蚀B. 强衰减C. 不易损坏D. 价格便宜有化学毒性E. 有化学毒性25. 原子序数是26,机械性能好,价廉,是防护性能与结构性能兼优的屏蔽材料的是A. 铅B. 砖C. 混凝土D. 水E. 铅26. 在医用诊断X线能量范围内,一砖厚(24cm)实心砖墙约有的铅当量是A. 1mmB. 0.5mmC. 1.5mmD. 2mmE. 3mm27. 近距离治疗常用放射源铱-192,其半衰期为A.74天B.54天C.64天D.33天E.84天28. 钴-60衰变所放出的γ射线能量为A.1.37MeV B.1.25MeV C.1.13Mev D.1.31Mev E.1.77MeV29. 下列核素属于天然放射性核素的是A.铯-137B.钴-60C.镭-226D.碘-12E.铱-19230. 带电粒子平衡的条件是A. 在介质中体积元周围的辐射场是均匀的B. 体积元周围的介质厚度等于或大于次级带电粒子在该介质中的最大射程C. 忽略带电粒子能量转化为韧致辐射的份额D.E. A+B二、名词解释1. X线强度:指在垂直于X线传播方向单位面积上,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光子数量与能量乘积的总和。
放射性肿瘤临床诊断标准
放射性肿瘤临床诊断标准放射性肿瘤是指放射线或放射性同位素的作用于人体组织后引起的恶性肿瘤,其诊断标准通常基于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学检查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放射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标准及相关内容。
一、临床症状1.放射性肿瘤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但不限于:体重减轻、疼痛、疲劳、恶心、呕吐、贫血等。
2.放射性肿瘤患者可有局部肿块或包块触及,皮肤出现溃烂或糜烂等表现。
3.放射性肿瘤患者皮肤可能会出现放射性反应,如放射性皮肤损害等。
二、影像学表现1.放射性肿瘤可通过影像学检查显示明显的肿块、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的表现。
2.CT、MRI、PET-CT等影像学检查可协助放射性肿瘤的诊断与评估。
3.重点观察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缘清晰度、密度、坏死部分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表现。
三、病理学检查1.病理学检查是确诊放射性肿瘤的“金标准”,包括组织活检、细胞学检查等。
2.病理学检查结果可以确定肿瘤的类型、恶性程度、分期以及预后等重要信息。
3.肿瘤组织的病理学特征包括细胞形态学特征、核浆比、核分裂象、坏死等,都对放射性肿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四、综合分析与诊断1.医生需要综合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进行放射性肿瘤的诊断。
2.放射性肿瘤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家族史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3.在确定放射性肿瘤诊断后,医生还需评估肿瘤的分期、临床分级以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五、总结放射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标准涉及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学检查等多个方面,综合分析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放射性肿瘤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对于患者而言,早期诊断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建议有相关症状的患者及时就医并进行全面检查。
以上是关于放射性肿瘤临床诊断标准的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请咨询专业医生或医疗机构。
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目录(截至2013.12.31)
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目录(截至2013.12.31)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批准日期实施日期备注国家职业卫生标准1GBZ 95-2002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GB 8283-1987 2002-04-08 2002-06-012GBZ 96-2011 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GBZ 96-2002 2011-11-23 2012-05-013GBZ 97-2009 放射性肿瘤诊断标准GB 16386-2002 2002-04-08 2002-06-014GBZ 98-2002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GB 16387-1996 2002-04-08 2002-06-015GBZ 99-2002 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 16388-1996 2002-04-08 2002-06-016GBZ 100-2010 外照射放射性骨损伤诊断标准GBZ 100-2002 2010-09-19 2011-03-017GBZ 101-2011 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标准GBZ 101-2002 2011-11-23 2012-05-018GBZ 102-2007 放冲复合伤诊断标准GBZ 102-2002 2007-04-27 2007-12-019GBZ 103-2007 放烧复合伤诊断标准GBZ 103-2002 2007-04-27 2007-12-0110GBZ 104-2002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 8280-2000 2002-04-08 2002-06-0111GBZ 105-2002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 8281-2000 2002-04-08 2002-06-0112GBZ 106-2002 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GB 8282-2000 2002-04-08 2002-06-0113GBZ 107-2002 放射性性腺疾病诊断标准WS/T 176-1999 2002-04-08 2002-06-0114GBZ 108-2002 急性铀中毒诊断标准WS/T 197-2001 2002-04-08 2002-06-0115GBZ 109-2002 放射性膀胱疾病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16GBZ 110-2002 急性放射性肺炎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2010年复审结果为继续有效17GBZ 111-2002 放射性直肠炎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18GBZ 112-2002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2002-04-08 2002-06-0119GBZ/T 156-2013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报告格式与内容GBZ/T 156-2002 2013-05-17 2013-10-0120GBZ 162-2004 放射性口腔炎诊断标准2004-5-21 2004-12-121GBZ/T 163-2004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远期效应医学随访规范2004-05-21 2004-12-012010年复审结果为继续有效22GBZ/T 164-2004 核电厂操纵员的健康标准和医学监督规定2004-05-21 2004-12-012010年复审结果为继续有效23GBZ 169-2006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程序和要求2006-11-15 2007-04-0124GBZ/T 170-2006 核事故场外医学应急计划与准备2006-03-13 2006-10-01 25GBZ/T 171-2006 核事故场内医学应急计划与准备2006-03-13 2006-10-0126GBZ/T 172-2006 牙釉质电子顺磁共振剂量重建方法2006-03-13 2006-10-0127GBZ 190-2007放射性食管疾病诊断标准2007-04-27 2007-12-01 28GBZ/T 191-2007放射性疾病诊断名词术语2007-04-27 2007-12-01 29GBZ 214-2009 放射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2009-03-06 2009-12-0130GBZ 215-2009 过量照射人员医学检查与处理原则2009-03-06 2009-12-0131GBZ/T 216-2009 人体体表放射性核素污染处理规范2009-03-06 2009-12-0132GBZ/T 217-2009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护理规范2009-03-06 2009-12-01 33GBZ 219-2009 放射性皮肤癌诊断标准2009-07-13 2010-02-01 34GBZ/T 234-2010核事故场内医学应急响应程序2010-09-142011-03-0135GBZ 235-2011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2011-01-21 2011-08-0136GBZ 241-2012 放射性心脏损伤诊断2012-03-15 2012-08-01 37GBZ 242-2013 放射性肝病诊断2013-03-14 2013-07-0138GBZ/T 243-2013 单细胞凝胶电泳用于受照人员剂量估算技术规范2013-03-14 2013-07-0139GBZ/T 244-2013 β射线所致皮肤剂量估算规范2013-03-14 2013-07-01 国家标准40GB/T 12715-1991 染色体畸变分析估算生物剂量的方法1991-01-15 1992-01-0141GB/T 16148-2009放射性核素摄入量及内照射剂量估算规范GB/T 16148-19952009-10-152009-12-0142GB/T 16149-2012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计量估算规范GB/T 16149-19952012-06-292012-08-0143GB/T 18197-2000 放射性核素内污染人员的医学处理规范2000-09-30 2001-03-0144GB/T 18198-2000 矿工氡子体个人累计暴露量估算规范2000-09-30 2001-03-0145GB/T 18199-2000 外照射事故受照人员的医学处理规范和治疗方案2000-09-30 2001-03-0146GB/T 18201-2000 放射性疾病名单2000-09-30 2001-03-01 47GB/T 28236-2011染色体畸变估算生物剂量方法2011-12-30 2012-05-01 行业标准48WS/T 117-1999 X、γ、β射线和电子束所致眼晶体剂量估算规范1999-01-21 1999-07-0149WS/T 187-1999 淋巴细胞微核估算受照剂量的方法1999-12-09 2000-05-0150WS/T 188-1999 X、 射线和中子所致皮肤损伤的剂量估算规范1999-12-09 2000-05-0151WS/T 204-2001 用稳定性染色体畸形估算职业受照者剂量方法2001-07-20 2002-01-01WS/T 378-2013 造血刺激因子在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治疗中的应用指南2013-03-14 2013-07-01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射性核素的吸收和沉积,如放射性碘进入体内,应即刻服用碘化钾或碘化钠;放射性锶进入 体内,应服用褐藻酸钠磷酸三钙。必要时应用缓泻剂,加速肠道内容物的排出。
2.尽早开始应用特效药物进行加速排出治疗。如放射性铯进入体内,应服用普鲁 士兰;镧系和锕系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应使用螯合剂(如二乙烯三胺五乙酸,螯核羧酚等); 钋进入体内使用二巯基丙磺酸钠等等。
受照剂量的确定除依据物理方法测定的剂量外,尚应参考外周血象(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和淋巴细胞染色体检查结果(25—500拉德准确性较好)估算的剂量值。对受中子照射的人
员还应测量感生放射性估算剂量。必要时安排事故模拟。
2.受照射后引起之主要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所见,依受照剂量大小,受照部位
和范围之及人体情况而异。可根据表1、表2做出分型和分度诊断。
开始时间(天)立即
3~6
<10
15~25 20~30 极 期 不 明
显
口咽炎
-
+++~+
++~-
++
+
-
+
最高体温 ↓
↑或↓
>39℃
>39℃ >38℃ <38℃
极
脱发
-
期
++~-
+++~+ +++
+
++~+ -
出血
-
++~- +++~- +++ ++~+ -
柏油便
-
++~- +++
++
-
-
血水便
+~-
++
-
-
-
-
腹泻
+++
+++
+++
++
-
-
拒食
+
+
+
±
-
-
衰竭
肿瘤 cps 评分标准
肿瘤cps 评分标准
CPS(Cancer Prognostic Score)评分系统是一种用于评估肿瘤患者预后的指标,它将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肿瘤分级)转化为一个分数,以预测患者的生存期。
CPS评分系统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 肿瘤大小:根据肿瘤的最大直径进行评分,直径小于或等于2厘米得2分,大于2厘米但小于或等于5厘米得3分,大于5厘米得4分。
2. 淋巴结转移情况:根据淋巴结转移的数量和位置进行评分,无淋巴结转移得2分,有1-3个淋巴结转移得3分,有4个或更多淋巴结转移得4分。
3. 肿瘤分级:根据肿瘤的分级进行评分,G1得2分,G2得3分,G3得4分。
以上三个因素的得分相加,得到的总分就是CPS评分。
CPS评分的范围是0-10分,分数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
需要注意的是,CPS评分系统只是一种预测工具,不能替代医生的临床判断。
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基因突变状态等。
recist1.1标准
recist1.1标准
Recist 1.1是一种用于肿瘤评估的衡量医学放射学活动性的国际标准,由癌症反应评估协调委员会(RECIST)开发,作为根据CT,MRI,PET等影像学手段作出肿瘤活动性判断的参照标准。
Recist 1.1标准的出发点是结合以往不同的定义,在“可量化的肿瘤活动性”上明确定义,提出“肿瘤直径增长或减少量幅度超过20%即为有病变活动性”的判断标准,进而结合累计变化和累计稳定的理念,明确定义病变活动性的评价。
Recist 1.1标准主要包括远及性肿瘤细胞肿瘤标志物(unidimentional lesions)和多维型肿瘤标志物(multi-dimensional lesions)。
远及性肿瘤标志物包括肿瘤直径大小,体积大小和体积比。
为了准确评价直径大小,recist标准就直径尺度提出了准确测量方式,要求采用完整的厚度截面测量肿瘤直径,计算肿瘤表面到肿瘤边缘的最大长度。
从多州型肿瘤标志物的评价来看,Recist1.1标准要求采用完整的打印体积(Vol.),要求采用不多于3个轴的真实体积(VPC)等方法,只截取活跃的肿瘤部位计算体积。
总的来说,Recist 1.1标准在便捷快速的评估患者不同阶段,特别是治疗前后患者肿瘤活动性时,给出了一个明确可行的肿瘤衡量标准,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及准确性,有助于癌症治疗过程的更好控制和评估,对提高治瘤效率有重要价值。
肿瘤疗效判断的recist1.1标准
肿瘤疗效判断的recist1.1标准肿瘤疗效评估是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Recist1.1标准是国际上广泛认可的肿瘤疗效判断标准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Recist1.1标准的定义、适用范围、评估指标及具体评估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Recist1.1标准的定义Recist1.1标准是一种用于评估肿瘤对治疗反应的医学影像评估标准,旨在通过影像学检查结果,对肿瘤治疗后的变化进行客观、量化地评估。
该标准适用于各种实体肿瘤的治疗效果评估,包括肺癌、乳腺癌、胃癌等常见肿瘤。
二、适用范围Recist1.1标准适用于各种实体肿瘤的治疗效果评估,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
该标准主要适用于中晚期肿瘤患者,对于早期肿瘤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影像评估标准,如CT、MRI等。
三、评估指标Recist1.1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指标:1.肿瘤大小: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MRI)测量肿瘤的最大径,计算肿瘤体积变化。
根据治疗前后的肿瘤大小变化,可将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四个等级。
2.淋巴结状况:评估治疗前后淋巴结大小和数量变化,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及治疗效果。
3.病灶数目:记录治疗前后病灶数目变化,判断肿瘤是否出现新病灶。
4.临床状况: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如疼痛程度、食欲、体力等。
四、评估方法Recist1.1标准采用客观、量化地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影像学检查:采用CT、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段,测量肿瘤大小和数量变化。
2.病灶数目记录:记录治疗前后病灶数目变化,判断新病灶的出现情况。
3.临床状况评估:采用疼痛评分表、食欲评分表、体力评分表等工具,对患者的疼痛、食欲、体力等状况进行评估。
4.综合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的一般状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对肿瘤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估。
五、结论Recist1.1标准是国际上广泛认可的肿瘤疗效判断标准之一,具有客观、量化地评估肿瘤治疗效果的优势。
肿瘤放射治疗质量评审与检查标准
肿瘤放射治疗质量评审与检查标准一、引言肿瘤放射治疗是一种常见的癌症治疗方法,为了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质量评审和检查标准非常重要。
本文旨在提供肿瘤放射治疗质量评审与检查的标准和指导,帮助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提高治疗质量。
二、评审标准1. 治疗计划评审- 确认治疗计划是否符合患者的病理学和临床特征。
- 检查治疗计划是否符合国家和国际的治疗准则和指南。
- 评估治疗计划的剂量分布、靶区覆盖和正常组织的保护情况。
2. 治疗设备评审- 检查放射治疗设备的设备质量和性能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 确保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校准工作得到有效执行。
- 检查设备是否具备安全措施和紧急停机装置。
3. 治疗过程评审- 评估放射治疗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 确认治疗过程中的剂量分布是否符合治疗计划。
- 检查治疗记录和相关文档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 质量管理评审- 检查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建立和有效执行。
- 评估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指标和绩效评估结果。
- 确保医疗机构具备持续改进和风险管理的能力。
三、检查方法1. 文件审核- 审查治疗计划、设备维护记录和质量控制文件。
- 检查治疗记录、患者信息和质量管理文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现场检查- 检查放射治疗设备的性能和安全措施。
- 观察治疗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措施。
- 检查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关设施。
四、结论肿瘤放射治疗质量评审与检查标准对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通过评审和检查,可以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提高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评审和检查工作,确保肿瘤放射治疗的质量和安全性。
放疗危及器官限量参考标准
放疗危及器官限量参考标准1.鼻咽癌放疗脑干MAX≤54Gy 或≤1%PRV 体积超过 60 Gy脊髓MAX≤45Gy 或≤1%PRV 体积超过 50Gy视神经MAX≤50Gy 或 PRV 最高剂量50Gy≤54Gy视交叉MAX≤50Gy 或 PRV 最高剂量50Gy≤54Gy臂丛神经MAX≤66Gy下颌骨MAX≤70Gy 或≤ml 超过 75Gy颞颌关节MAX≤70Gy 或≤ml 超过 75Gy颞叶MAX≤60Gy 或≤ml 超过 65Gy腮腺 MEAN<26 Gy(至少单侧)或双侧体积的 20cc<20 Gy 或 50%体积<30 Gy(至少单侧)口腔MEAN≤40Gy每侧耳蜗≤5%体积超过 55Gy眼球MAX≤50Gy晶状体MAX≤9Gy声门喉MEAN≤45Gy食管MEAN≤45Gy环后咽MEAN≤45Gy2.食道癌放疗肺MEAN≤13Gy双肺V20 ≤30% V30 ≤20% V5 ≤60%脊髓 MEAN 9-21Gy 和 0 体积剂量≥45 Gy/6 周心脏V40≤40%-50%术后胸胃V40≤40%-50%(不能有高剂量点)同步放化疗双肺V20 ≤28%3.肺癌放疗单纯放疗脊髓MAX≤45Gy双肺V20 ≤30%V5 ≤60%心脏V30≤40% V40<30%食管 V50<50%肝脏 V30<30%肾脏 V20<40%同步放化疗脊髓MAX≤45Gy双肺V20 ≤28%V5 ≤60%心脏 V30<40% V40<30%食管 V50<50%肝脏未知至少 V30<30%肾脏未知至少 V20<40%术后放疗脊髓MAX≤45Gy肺肺叶切除 V20 <20% 全肺切除 V20 <10%(我科V20 <12%,V5 <25-30%)心脏 V30<40% V40<30%食管 V50<50%肝脏未知至少 V30<30%肾脏未知至少 V20<40%4.胃癌放疗肝脏 V30<60%肾脏MEAN≤15Gy右侧肾脏 V22.5<33%左侧肾脏 V15<33%小肠D50%<20-30Gy Dmax≤45-50Gy(我科小肠和结肠V50<10%,Dmax≤52Gy)脊髓MAX≤40Gy5.胰腺癌放疗肝脏 V30<60%肾脏MEAN≤15Gy右侧肾脏 V22.5<33%左侧肾脏 V15<33%小肠D50%<20-30Gy Dmax<45-50Gy(我科小肠和结肠V50<10%,Dmax≤52Gy)脊髓MAX≤40Gy十二指肠Dmax≤45-50Gy6.直肠癌放疗膀胱 D50%<50Gy小肠D50%≤20-30Gy Dmax≤45-50Gy(我科小肠和结肠V50<10%,Dmax≤52Gy)股骨头D5%≤50Gy,(V50<5%)睾丸评价最高剂量和平均剂量7.前列腺癌放疗大分割直肠 V60<20%膀胱 V40<50%股骨头 V40<5%常规分割直肠 V70<25% V50<40% V 40<50%膀胱 V50<50%股骨头 V50<5%8.乳腺癌放疗患侧肺 V20<25% MEAN<15Gy双肺 V20<20%心脏 V30<10% V40<5%对侧乳腺 MEAN<1Gy MAX<5Gy放疗中心危及器官参考标准(参考《肿瘤放射治疗学》第四版)放疗医师编辑整理(内容/图片转载仅供分享,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LA医师考试(重点详解)
45%的恶性肿瘤可以治愈,其中手术治愈22%,放射治疗治愈18%,化学药物治疗治愈5%。
一些国家的恶性肿瘤诊断后,治疗的5年生存率为50%。
50%的放射治疗为根治性放射治疗。
2、氧合,再氧合,以及肿瘤细胞的再增值以及DNA损伤后的修复。
是否乏氧细胞,乏氧克隆细胞所占的比例,肿瘤放射损伤的修复。
肿瘤的放射敏感性取决于它们的组织来源,分化程度,肿瘤的大体类型以及病人的一般情况如是否贫血,肿瘤有无感染等。
放射敏感性是指放射效应,按放射治疗肿瘤的效应分为放射敏感,中等敏感,以及放射抗拒的肿瘤。
放射敏感的肿瘤:分化程度差,恶性程度高的肿瘤,它们易转移,放射治疗局部疗效好,但由于远地转移,而病人最终未能治愈,但是,目前有了较强的全身治疗,其生存率也较高,如小细胞肺癌,淋巴瘤等。
放射抗拒的肿瘤经过放射治疗难以治愈。
中等敏感的肿瘤由于它有一定敏感性而远处转移性对少,放射治疗疗效好。
如子宫颈癌,头颈部鳞状上皮细胞癌等。
放射治愈性是指治愈了原发及区域内转移的肿瘤,可能与病人最终的结果不一致。
4.正常组织耐受剂量正常组织的耐受剂量:肾脏20,肝脏25,肺脏30,脊髓45,小肠、角膜、脑干50,皮肤55,骨头、大脑60Gy。
总剂量影响晚反应组织。
分次剂量影响早反应组织。
分割照射的基础是正常组织的修复,肿瘤细胞的再氧和,肿瘤细胞的再增殖。
超分割的目的是保护正常组织,加速超分割和后程加速超分割的目的是克服肿瘤细胞的再增殖。
笫四章放射治疗中的若干问题1.亚临床病灶定义:一般的临床检查方法不能发现,肉眼也不能看到,显微镜下也是阴性的病灶,常常位于肿瘤主体的周围或远隔部位,有时是多发病灶。
鳞癌的亚临床病灶的照射剂量为50GY。
4.局部控制对远处转移影响的认识:放射治疗是一个局部或区域治疗手段,提高放射治疗的疗效只能是提高局部或区域控制率。
局部控制率越高,远处转移率越低。
笫五章综合治疗1.放射治疗与手术综合治疗手术前放疗:优点是照射可使肿瘤缩小,减少手术野内癌细胞的污染,允许手术切除范围小些,降低癌细胞的生命力可能减少播散。
放射效果评价规范
放疗效果评价规范
一、可测量的病变:
(一)CR(complete response):肿块完全消失
时间持续≥1个月。
(二)PR(partial response):肿块缩小≥50%,
时间持续≥1个月。
测量方法有两种,一是双径测量:即肿块两最大垂直径的乘积,单个病变为肿瘤体积缩小≥50%,多个病变时为多个肿块的体积之和缩小≥50%。
(三)NC(no change):肿块缩小<50%,或增大未超过25%。
(四)PD(progressive disease):一个或多个病变增大≥25%,或出现新的病变。
二、不可测量的病变:
(一)CR:所有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时间持续≥1个月。
(二)PR:肿瘤大小估计减少≥50%,时间持续≥1个月。
(三)NC:病情无明显变化,时间持续≥1个月;肿瘤大小增大估计
<25%,缩小<50%。
(四)出现新的病灶,或原有病变增大估计≥25%。
三、骨转移:
(一)CR:经X线及扫描等检查,骨转移性病变完全消失,时间持
续≥1个月。
(二)PR:溶骨性病灶部分缩小,钙化或成骨性病变密度减低,时间持续≥1个月。
(三)NC:骨转移病变无明显变化,时间持续≥2个月。
(四)PD:出现新的病灶,或原有病变增大。
四、治愈问题:
(一)临床治愈:治疗后原有症状和肿瘤消失,
持续时间≥1个月。
(二)理论治愈:癌症治疗后5年无任何复发和转移现象。
肿瘤评价标准
达到SD(疾病稳定)与达到PR(部分缓解)的患者生存 期基本相同, 获得SD与PR治疗反应的患者的临床获益是相似
vol. 26 no. 4 620-625
Benjamin RS, et al. J Clin Oncol 2007;25(13):1760-1764; C. D. Blanke, etc. JCO February 1, 2008
CHOI
舒尼替尼
肾细胞癌
MASS
索拉非尼
肝癌
mRECIST
PD1/PDL1
肾癌、黑色素瘤等
irRC
CHOI标准:来源及疗效评价方法
疗效
伊马替尼治疗前: HU=87(CT 值), FDG-PET高代 谢
CHOI CT评价Hu值(肿瘤密度)的变化 所有可测量病灶和不可测量病灶全部消失, 无新病灶 肿瘤最长径之和缩小10%, 或肿瘤密度下降(Hu)15%,无新病灶
if tumor change is the only criterion used in phase II testing, then effective agents such as Herceptin (trastuzumab), Tarceva (erlotinib), and Avastin (bevacizumab) would never have been approved because of their fairly low response rate of about 10%
mRECIST标准在肝癌中的应用
评价 CR RECIST 所有靶病灶消失 以基线靶病灶直径总和 为参考, 靶病灶直径总和至少减 少30% mRECIST (AASLD-JNCI指 南) 所有靶病灶的任何肿瘤内动 脉增强消失 以基线靶病灶直径总和为参 考, 靶病灶变量(动脉期增强)直 径总和 至少减少30%
放射性肿瘤
放射性肿瘤放射性肿瘤放射性肿瘤是指接受电离辐射照射后发生的与所受该照射具有一定程度病因学联系的恶性肿瘤。
诊断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对职业性照射后发生的肿瘤进行病因学诊断,非职业原因照射后发生的恶性肿瘤也可参照本标准进行诊断。
自愿接受医疗照射后发生的恶性肿瘤不属于本标准适用范围。
定义放射性肿瘤放射性肿瘤是指接受电离辐射照射后发生的与所受该照射具有一定程度病因学联系的恶性肿瘤。
诊断标准范围放射性肿瘤诊断标准规定了放射性肿瘤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放射性肿瘤是指接受电离辐射照射后发生的与所受该照射具有一定程度病因学联系的恶性肿瘤。
本标准适用于对职业性照射后发生的肿瘤进行病因学诊断,非职业原因照射后发生的恶性肿瘤也可参照本标准进行诊断。
自愿接受医疗照射后发生的恶性肿瘤不属于本标准适用范围。
判断依据有接受一定剂量某种射线照射的历史和受照法定个人剂量监测记录资料。
受照经一定潜伏期后发生下列特定类型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并且得到临床确诊。
接受氡子体照射后发生的肺癌。
接受X或γ射线照射后发生的白血病(除外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甲状腺癌和乳腺癌(女性)。
接受镭-226a射线照射后发生的骨恶性肿瘤。
根据患者性别,受照时年龄,发病潜伏期和受照剂量按第3章和附录A所列方法计算所患恶性肿瘤起因于所受照射的病因概率(probability of causation,简称PC)。
PC》50%者可判断为放射性肿瘤。
照射诱发恶性肿瘤病因概率的计算为计算病因概率(PC)需要由有关医学部门和专业剂量监测部门提供下列资料: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癌症诊断(包括细胞学类型)、癌症诊断依据、诊断日期和诊断单位。
由个人剂量档案或有关记载获得的该人受到有关照射时靶器官的吸收剂量、接受射线的种类、照射条件、开始受照时间和照射延续时间。
兼有化学致癌物质职业性暴露时,应对致癌物的种类、暴露水平和暴露时间加以说明。
根据上述资料,利用附录A提供的计算方法和参数,求出所患癌症起因于既往所受照射的PC。
mrecist标准
mrecist标准mRECIST标准是指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病情的评估标准,是一种评估肿瘤患者疾病进展情况的标准化标准,它有助于临床医生为肿瘤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mRECIST标准的主要原则是:患者经放射治疗后或化疗治疗后,以及完成化疗治疗后,都应进行评估;在每个治疗周期开始前,应进行评估;针对患者病情的变化,需要加强治疗;每两个治疗周期末,应进行一次定期评估。
它将所有的肿瘤治疗过程分为4个状态: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病情稳定(SD)以及病情进展(PD)。
根据病情评估结果,患者可知道它们肿瘤治疗的效果,进而实施相应的治疗方案。
mRECIST标准不仅可以帮助患者评估其治疗效果,还可以帮助医务工作者对患者的肿瘤治疗结果进行判断。
此外,mRECIST标准与此前肿瘤治疗结果相比,有助于识别患者的治疗响应情况,从而更有效地把握患者的治疗进程和发展趋势。
实施mRECIST标准的过程非常重要,它不仅需要医生掌握各种技术,还要求医生有足够的能力和经验,才能正确理解患者病情,对其进行评估,从而达到更有效地治疗。
为了更好地实施mRECIST 标准,医生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不同的手段进行评估;其次,医生在每次治疗结束时,要认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最后,医生应调查患者的临床症状,例如患者的身体感觉,血液检查结果等等,以便及时给予悬于手短的治疗。
mRECIST标准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已经被广泛采用,它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科学的评估框架,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评估患者肿瘤治疗的效果,从而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基于这个原因,mRECIST标准对癌症的治疗以及患者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临床医生应当不断总结经验和改进技术,使患者更好地适应mRECIST 标准,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放射及化学治疗疗效判定标准
放射及化学治疗疗效判定标准
B.1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981):
-- 完全缓解(CR),肿瘤完全消失超过1个月。
-- 部分缓解(PR),肿瘤最大直径及最大垂直直径的乘积缩小达50%,其他病变无增大,持续超过1个月。
--病变稳定(SD),病变两径乘积缩小不超过50%,增大不超过25%,持续超过1个月。
--病变进展(PD),病变两径乘积增大超过25%。
B.2RECIST疗效评价标准(2000):
B.2.1靶病灶的评价
--完全缓解(CR),所有靶病灶消失。
--部分缓解(PR),靶病灶最长径之和与基线状态比较,至少减少30%。
--病变进展(PD),靶病灶最长径之和与治疗开始之后所记录到的最小的靶病灶最长径之和比较,增加20%,或者出现一个或多个新病灶。
--病变稳定(SD),介于部分缓解和疾病进展之间。
B.2.2非靶病灶的评价
-- 完全缓解(CR),所有非靶病灶消失和肿瘤标志物恢复正常。
--未完全缓解/稳定(IR/SD),存在一个或多个非靶病灶和/或肿瘤标志物持续高于正常值。
--病变进展(PD),出现一个或多个新病灶和/或已有的非靶病灶明确进展。
B.2.3最佳总疗效的评价
最佳总疗效的评价是指从治疗开始到疾病进展或复发之间所测量到的最小值。
通常,病人最好疗效的分类由病灶测量和确认组成。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规定(总则)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指导和协调各种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及处理,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根据各种放射性疾病的共性,给出一般应遵循的最主要的诊断和处理的通则。
适用于所有的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诊断和处理。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的起草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北京蓝道尔辐射监测技术公司,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恩海、白光、贾廷珍、周继文。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Diagnostic criteria of occupational radiation sickness—General GuidelineGBZ112-2002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及处理总则。
本标准适用于接受职业照射的辐射工作人员和接受过量应急照射人员的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诊断和处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8201 放射性疾病名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放射性疾病Radiation induced diseases电离辐射所致损伤或疾病的总称。
3.2 职业照射Occupational exposure除了国家法规、标准所排除的照射以及按规定已予以豁免的实践或源产生的照射以外,工作人员在其工作过程中所受到的所有照射。
3.3 辐射工作人员Radiation worker从事辐射工作的工作人员,也称职业性受照人员或放射工作人员。
3.4 应急照射Emergency exposure异常照射的一种,指在发生事故之时或之后,为了抢救遇险人员,阻止事态扩大或其他应急情况,而有组织地自愿接受的照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性肿瘤是指接受电离辐射照射后发生的与所受该照射具有一定程度病因学联系的恶性肿瘤。
职业性放射性肿瘤的诊断,如下:
1、判断依据
(1)有接受一定剂量某种射线照射的历史和受照法定个人剂量监测记录资料。
(2)受照经一定潜伏期后发生下列特定类型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并且得到临床确诊。
A、接受氡子体照射后发生的肺癌。
B、接受X或γ射线照射后发生的白血病(除外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甲状腺癌和乳腺癌(女性)。
C、接受镭-226a射线照射后发生的骨恶性肿瘤。
(3)根据患者性别,受照时年龄,发病潜伏期和受照剂量按第3章和附录A所列方法计算所患恶性肿瘤起因于所受照射的病因概率(probabilityofcausation,简称PC)。
(4)PC》50%者可判断为放射性肿瘤。
2、照射诱发恶性肿瘤病因概率的计算
(1)为计算病因概率(PC)需要由有关医学部门和专业剂量监测部门提供下列资料:
A、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癌症诊断(包括细胞学类型)、癌症诊断依据、诊断日期和诊断单位。
B、由个人剂量档案或有关记载获得的该人受到有关照射时靶器官的吸收剂量、接受射线的种类、照射条件、开始受照时间和照射延续时间。
兼有化学致癌物质职业性暴露时,应对致癌物的种类、暴露水平和暴露时间加以说明医`学教育网整理。
(2)根据上述资料,利用附录A提供的计算方法和参数,求出所患癌症起因于既往所受照射的PC.
(3)在诊断职业性照射复合化学致癌物职业性暴露所致某种职业癌时可按相加模型利用各自的危险系数计算复合暴露的PC.
3、职业性放射性肿瘤的诊断
(1)起因于职业性照射的放射性肿瘤可以诊断为职业性放射性肿瘤。
(2)职业照射复合职业性化学致癌暴露,辐射致癌在危险增加中的相对贡献大于1/2,合计病因概率PC》50%者也诊断为职业性放射性肿瘤。
4、放射性肿瘤的处理原则
根据恶性肿瘤的种类、类型和发展阶段采取与同类一般肿瘤相同的方法进行积极治疗与处理。
本标准适用于对职业性照射后发生的肿瘤进行病因学诊断,非职业原因照射后发生的恶性肿瘤也可参照本标准进行诊断。
自愿接受医疗照射后发生的恶性肿瘤不属于本标准适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