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萍经典的励志故事
人生难免有挫折正式
她曾经因为自己热爱的体操运动而受伤 导致高位截瘫,她是北京申奥形象大使, 她是2004年雅典火炬北京传递的火炬手, 她是奥运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她的脸上永 远挂着甜美的微笑,她就是“阳光女孩” 桑兰,一个笑对命运人生的女孩。
第七次冲顶,常昊终于圆了世界冠军梦
在北京举行第五届应氏杯世界围棋锦标赛决赛, 我国棋手常昊3:1击败对手韩国“毒蛇”崔 哲瀚夺得本次比赛的桂冠。 自从2003年丢掉最后一个国内头衔后, 常昊几乎 是一无所有。失利让常昊更加清楚地看
你
我 皆
凡
人
•说一说自己在求知(知识技能)、做 事、做人、参与竞赛、与人共处等方 面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挫折,并描述当时 的情绪反映。
自 然 因 素
水灾 旱灾 火 山 爆 发 (不可预测和及时防范的天灾)
社 会 因 素
学 校 因 素
家 庭 因 素
个人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
外在因素
学校因素
家庭因素 个人因素 内在因素
挫折的含义
造成挫折的因素
外在因素、内在因素
不同的态度 不同的结果
面对挫折我们要选择坚 强
写一写:
当我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会怎样面对?
------------------------------------------------------------------------------------------------
邓亚萍,四五岁时开始练习乒乓球,八岁时,已经技艺超 群。这时河南省集训队招人,她满以为自己可以进省队,但 翘首盼来的是“个子太矮,没有发展前途”的落选消息。年 幼的邓亚萍伤心的哭了。后来,郑州市乒乓球队收下了她。 集训时,邓亚萍有时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跑完3000米被罚重 新跑,她都顽强的坚持跑完。为了实现当个优秀运动员的理 想,她不断给自己加大训练量,坚持连续打完16筐球,和别 人穿一样重的沙衣,绑一样重的沙袋……。经过几年顽强的 拼搏,邓亚萍取得了巨大进步。13岁时力克当时的世界冠军, 此后在历次乒乓球大赛中她先后获得14个世界冠军,4个奥运 会冠军。 邓亚萍在其乒乓球生涯中遇到了哪些挫折?她是如何面对 的?
【最新】体育明星名人励志故事3篇-word范文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体育明星名人励志故事3篇你们知道体育明星的背后有怎么样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给你们带来体育明星名人励志故事,供大家参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体育明星名人故事:邓亚萍的励志故事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
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
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
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故事大全-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邓亚萍的励志故事邓亚萍的励志故事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 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 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 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 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 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
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 个发球接球的动作。
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 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 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 时45 分,下午训练到6 时,她就练到6 时45 分或7 时45 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 时,她练到11 点多。
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 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 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
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
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邓亚萍,中国著名的乒乓球运动员,她的励志故事激励着无数
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邓亚萍出生在湖南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从
小就展现出了过人的运动天赋。
她勤奋刻苦,不断努力,最终成为
了中国乒乓球运动的传奇人物。
邓亚萍的乒乓球生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她年轻的时候,由
于家庭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她曾经因为没有足够的训练器材,而
只能用自制的木板和石子来练习乒乓球。
然而,这并没有阻挡她对
乒乓球的热爱和对成功的渴望。
她坚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够
取得成功。
在邓亚萍的职业生涯中,她曾多次面对强大的对手,曾多次经
历失败和挫折。
但是她从未气馁,而是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
己的技术水平。
她深知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和不懈的坚持。
正是因为她的坚持不懈,她最终成为了乒乓球赛场
上的传奇人物,赢得了无数的荣誉和尊重。
除了在乒乓球赛场上取得的辉煌成绩,邓亚萍还在退役后投身
公益事业,致力于帮助贫困地区的儿童获得更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
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体育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帮助了更多的人。
邓亚萍的励志故事告诉我们,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不懈的坚持。
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挫折,都要坚定信念,勇敢面对,不断努力,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同时,成功并不只是个人的荣耀,更需要回馈社会,帮助他人,让更多的人受益。
邓亚萍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这些道理,她的故事将激励着无数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奋斗不息,直至成功。
邓亚萍的成功励志故事
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后,邓亚萍以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身份初进清华时,她的英文几乎是一张白纸,既没有英文的底子,更别说有口语交流的能力。怀着兴奋而又忐忑的心情迈进清华大学。老师想看看我的水平你写出26个英文字母看看。我费了一阵心思总算写了出来,看着一会儿大写、一会儿小写的字母,我有些不好意思老师,就这个样子了。但请老师放心,我一定努力!
为了更快地掌握英语,几位英语老师建议邓亚萍到国外去学习一段时间,在他们的热心帮助下,经清华大学和国家体育总局批准,1998年初刚在清华பைடு நூலகம்了几个月的邓亚萍作为交换生被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突击英语。
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又是一个艰难的起步。最初的几个月,邓亚萍一直都在艰难地适应剑桥的学习环境。和普通学生一样,邓亚萍买了辆自行车,准备每天骑车往返学校。但第一天房东领她走了一遍,第二天自己却找不到路了。问路也无法与人交流,这种窘迫让邓亚萍永生难忘。
2016年国庆节前夕,昔日乒乓女王、37岁的邓亚萍完成了人生又一次华丽转身正式出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兼人民搜索总裁,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正厅级女干部。
三年内完成三级跳
在众多转型从政的女运动员中,邓亚萍无疑是最成功者之一。邓亚萍的当官跟她的很多前辈不同,她并不仅仅是担任体育行政管理领域的职务,早在两年半前就她已经进入了国家机关,担任的职位是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副厅局级干部。
上课时老师的讲述对我而言无异于天书,我只能尽力一字不漏地听着、记着,回到宿舍,再一点点翻字典,一点点硬啃硬记。我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 一切从零开始,坚持三个第一从课本第一页学起,从第一个字母、第一个单词背起;一天必须保证1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每天5点准时起床,读音标、背单词、练听力,直到正式上课;晚上整理讲义,温习功课,直到深夜12点。由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邓亚萍几乎完全取消了与朋友的聚会及无关紧要的社会活动,就连给父母打的次数也大大减少。
邓亚萍励志故事
邓亚萍励志故事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
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
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
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
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
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
冠军背后的励志故事
邓亚萍的励志故事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像人一样,有着生命和意志。
下面是xx大家整理的邓亚萍的励志故事范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冠军背后的励志故事:邓亚萍的励志故事众所周知,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
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
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
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她总共夺得了18枚世界冠军奖牌。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不仅为她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
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
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励志故事之奥运冠军背后的故事励志故事之奥运冠军背后的故事。
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邓亚萍的励志故事邓亚萍,中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她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她始终坚持不懈,最终成为了乒乓球界的传奇人物。
邓亚萍的励志故事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坚强、勇敢、乐观的榜样,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她的故事。
邓亚萍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境贫困。
在邓亚萍很小的时候,她就展现出了非凡的乒乓球天赋。
然而,由于家庭的贫困,邓亚萍并没有机会接受专业的训练,她只能在自家的土炕上练习乒乓球。
尽管如此,邓亚萍并没有放弃,她坚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够改变命运。
在邓亚萍14岁那年,她终于有机会去参加乒乓球选拔赛。
尽管她的对手大多来自城市,拥有更好的训练条件和装备,但邓亚萍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敏锐的球感,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了乒乓球队的一员。
然而,邓亚萍的困难并没有就此结束,她在队里面依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歧视。
但是,邓亚萍并没有被这些击倒,她更加努力地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1990年,邓亚萍代表中国参加了世乒赛,她在比赛中表现出色,最终获得了女子单打冠军。
这一成绩让邓亚萍成为了乒乓球界的新星,她的名字被人们铭记在了史册上。
然而,成功并没有让邓亚萍骄傲自满,她依然保持着谦逊和努力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然而,命运的考验并没有就此结束。
1993年,邓亚萍因为受伤错过了世乒赛,这一次的伤病让她陷入了低谷。
但是,邓亚萍并没有放弃,她接受了手术治疗,并进行了艰苦的康复训练。
最终,她克服了重重困难,重新回到了赛场上。
2000年,邓亚萍代表中国参加了悉尼奥运会,她在比赛中表现出色,最终获得了女子单打冠军。
这一成绩让邓亚萍成为了中国乒乓球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奥运会金牌的女运动员,她也成为了中国体育界的传奇人物。
邓亚萍的励志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都不应该放弃,而应该勇敢面对,坚持努力。
邓亚萍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就一定能够创造奇迹。
让我们向邓亚萍学习,努力拼搏,勇往直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邓亚萍乒乓球故事
邓亚萍乒乓球故事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
我们来看看她的故事吧。
下面是为你整理的邓亚萍乒乓球故事,希望对你有用!邓亚萍乒乓球故事一奥林匹克不仅是竞技,是拼搏“奥林匹克不仅是竞技,是拼搏,还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博爱情怀。
”这是邓亚萍在一次媒体采访中的话。
正是这种生活态度和情怀,使她不仅仅满足于一个又一个世界冠军、奥运冠军。
当她还是运动员的时候,邓亚萍积极参与公益和爱心事业,用自己的力量关爱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1992 年巴塞罗那第25 届奥运会,她勇摘女单、女双两枚奥运金牌,在省政府为河南奥运健儿举行的庆功会上,她将5 万元人民币交给时任河南省副省长范钦臣,成为中国奥运健儿捐助社会公益事业的第一人。
1996年12月,邓亚萍又从亚特兰大奥运会冠军奖金中拿出5万元人民币,捐给山西省繁峙县建立一所“希望小学”。
她还和队友共同资助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失学儿童、发动中国乒乓球队向佤族儿童捐献“希望书库”。
她还不止一次的向中国乒乓球训练基地河北省正定县、向河南省境内捐款10万余元人民币修复文化古迹、贫困地区小学,向香港弱智人群献爱心。
退役后,她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爱心慈善活动中。
“蒲公英计划”是中国十佳劳伦斯冠军委员会启动的第一个慈善计划,其中一项内容是向北京朝阳区的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捐赠一批体育器材。
在与打工儿童子女见面的时候,邓亚萍发现那些孩子眼神迷离,不敢与别人对视。
在与他们的交谈中,她了解到,这些孩子有严重的自卑心理,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与本地的孩子不同,父母都是农民工。
于是邓亚萍决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改变这些孩子的想法,帮助他们走出自卑心理。
中国十佳劳伦斯冠军委员会在邓亚萍的带领下,除了上面提到的蒲公英计划之外,还陆续开展了针对残疾、残障青少年的“心灵之光”慈善计划、针对失足青少年的“携手明天”慈善计划以及资助贫困学子恢复视力的”光明行”。
励志_邓亚萍成长励志故事
邓亚萍成长励志故事邓亚萍成长励志故事1“过语言关对我来说还有着另外的意义。
当时我是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同时还负责国际乒联的1个项目,如果你没有办法跟别人交流,那么一切都是零。
同时还有1个公众形象,就是说我毕竟代表着中国,同时代表着中国运动员,所以精神风貌是很重要的。
”一年后,邓亚萍面对严格的考官,用英语宣读了3万5千字的论文——《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
以翔实生动的材料和清晰有力的论点论述了中国妇女及中国妇女体育的巨大发展和变化。
临场考官的一致结论是:无条件一次通过!12月22日,她如愿获得硕士学位。
萨马兰奇先生称赞她“拥有了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
至此,从1997年进入清华大学起,邓亚萍已在校园度过了近6个春秋,并将自己当年的小学“学历”变为研究生学历。
邓亚萍坦言,从运动员到学生,尤其是1个留学生,她付出的努力并不亚于打球。
“从对英语一窍不通到熟练地用英语与教授交流,从人生地不熟到朋友遍英国,从开始时的迷茫到后来的迎接挑战,每1步都走得很辛苦。
但海外生活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真正了解了世界。
”其间,她还作为北京申奥成员,赴莫斯科为北京赢得奥运会举办权作了贡献。
7月13日,邓亚萍用流利的英语向国际奥委会委员呼吁:请给中国运动员1个机会,让我们做一次奥运会的东道主!知识,没有止境。
,她如同1个长跑运动员,又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开始新的拼搏——满怀信心地攻读剑桥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奥运会对当代中国的影响”,邓亚萍的“中国研究”又得以继续下去了。
2月24日,正在剑桥攻读博士的`邓亚萍又回来了,在北京奥组委,新的忙碌又开始了。
“我在剑桥的导师彼德·纽伦是一位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已经研究中国经济30余年,他深知奥运会对拉动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会有极高的经济研究价值,他认为我回国,不仅能为祖国服务,也能为论文收集第一手珍贵材料,因此,他特批我回国边工作,边学习。
未来的工作很艰苦,但这是非常好的机会。
现代人物邓亚萍励志故事
现代人物邓亚萍励志故事邓亚萍,原中国女子乒乓球队运动员,奥运冠军,乒乓球大满贯得主,那么关于她的励志故事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现代人物邓亚萍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现代人物邓亚萍励志故事篇1每天凌晨5点起床攻读1998年2月26日邓亚萍怀着复杂的心情,飞向剑桥。
对她来说,这自然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但却又是一个艰难的起步。
“第二天就是开学上课的日子,全班一共9个同学,教室不大,9张课桌椅向着黑板,摆成半圆形。
老师先让大家做自我介绍。
接下来给每人发了两张讲义就开始讲课,课堂上没什么纪律,讲解方式也很随意,老师一边讲课,同学们一边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问题。
我在云山雾罩中上完了课。
四五个星期过去了,每天十五、六个小时的付出,但收效并不大,英语水平的提高也不显著。
作为一个插班生要赶上其他同学困难太大。
加上没有教材,每次上课才能拿到老师发的讲义,这种教学方法也很难让我适应。
”“生活的环境也不尽如人意。
到英国留学的留学生,多数都是住在学校所安排的英国人家里,我也不例外。
本想住在英国人家里,一来可以更多地了解英国的风俗民情,二来可以有更多的英语会话机会。
但是我所居住的这个女房东家,距学校太远,而且房费伙食费很高,每月除了要交200多英镑房租,还要交100多英镑饭费,两项合起来每月的支出约合人民币将近5000元。
对于自费到英国上学的我来说,惜金和惜时同样重要。
”“记得当我头一次穿着防雨运动衣,骑着自行车到学校时,许多同学见了都大为不解:怎么世界冠军还骑自行车来上学?是啊,世界冠军也是凡人,我的所有,是我用汗水换来的,它来之不易,我必须十分珍惜它。
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困扰着我,我急切盼望能改变这种状况。
”“刚到英国不久,我想往家寄点钱,然而到邮局拿了单子,却不知如何填写,邮局的人在单子上指指点点,我却一脸茫然,我站在邮局前,两眼发呆,我能怎么办?问谁去?问了,自己还是听不懂,最后,只好悻悻而归。
”“开学前,为了让我熟悉一下环境,房东开车送我去学校转了一圈。
奥运冠军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奥运冠军邓亚萍的励志故事奥运冠军邓亚萍的励志故事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
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
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
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
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
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
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邓亚萍,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曾获得世界冠军和奥运会冠军,是中国乒乓球队的一员。
她的励志故事激励着无数人,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她的故事。
邓亚萍从小就展现出了对乒乓球的热爱和天赋。
她在乒乓球场上展现出了非凡的技艺和毅力,成为了一名杰出的运动员。
然而,她的成功并非一帆风顺,她也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
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她曾经面临过对手的强大压力和自己的伤病困扰,但是她从未放弃。
她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邓亚萍的励志故事不仅体现在她的运动生涯中,也体现在她的个人成长和奉献精神上。
她不仅在乒乓球场上取得了成功,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她的励志故事告诉我们,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对社会的回馈和奉献。
邓亚萍的励志故事激励着无数人,她的坚韧不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成为了许多人学习和追求的榜样。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就要勇敢追求,不要轻易放弃。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不懈,相信自己,最终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邓亚萍的励志故事让我们深受鼓舞,她的坚持和努力,成为了我们学习和追求的楷模。
让我们向邓亚萍学习,勇敢追求梦想,坚持不懈,相信自己,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她的故事将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超越自己,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邓亚萍的励志小故事
邓亚萍的励志小故事身高仅1.50米的邓亚萍手脚粗短,似乎不是打乒乓球的材料。
但她凭着苦练,以罕见的速度,无所畏惧的胆色和顽强拼搏的精神,1988年被选入国家队。
这位励志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邓亚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邓亚萍的励志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邓亚萍的励志小故事篇一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身高仅1.50米的邓亚萍手脚粗短,似乎不是打乒乓球的材料,5岁时就开始学打乒乓球,因为个子太矮被河南省队排除在外,只好进入郑州市队。
但她凭着苦练,以罕见的速度,无所畏惧的胆色和顽强拼搏的精神,10岁时,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后加盟河南省队,1988年被选入国家队。
13岁就夺得全国冠军,15岁时获亚洲冠军,16岁时在世界锦标赛上成为女子团体和女子双打的双料冠军。
1992年,19岁的邓亚萍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又勇夺女子单打冠军,并与乔红合作获女子双打冠军。
1993年在瑞典举行的第四十二届世乒赛上与队员合作又夺得团体、双打两块金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乒坛皇后。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1997年后,她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2003年,邓亚萍成为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一名工作人员。
如今,邓亚萍已经和相恋多年的男友,前国家队男乒骁将,广东队的林志刚登记结婚,并把新家安在了北京崇文区的龙潭湖附近。
邓亚萍的成功励志故事
邓亚萍的成功励志故事邓亚萍的成功励志故事邓亚萍,原中国女子乒乓球队运动员,奥运冠军,乒乓球大满贯得主,现为河南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创始人。
下面小编整理了邓亚萍的成功励志故事,欢迎阅读!人们总说一句话,是性格决定命运还是命运决定性格。
邓亚萍的命运还是性格决定的,“竞技体育的残酷告诉了我,人生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去拼”,她没有选择容易的事情来做,而是选择了对自己来讲最有挑战性的事情来做,实践证明,她的选择是对的。
2010年国庆节前夕,昔日“乒乓女王”、37岁的邓亚萍完成了人生又一次华丽转身——正式出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兼“人民搜索”网站总裁,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正厅级女干部。
三年内完成“三级跳”在众多转型从政的女运动员中,邓亚萍无疑是最成功者之一。
邓亚萍的“当官”跟她的很多前辈不同,她并不仅仅是担任体育行政管理领域的职务,早在两年半前就她已经进入了国家机关,担任的职位是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副厅局级干部)。
一年后,邓亚萍又正式调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兼“人民搜索”网站总裁,短短三年内,邓亚萍完成了“三级跳”。
13年前,24岁的邓亚萍带着4枚奥运金牌退役,此后她用了整整11年时间分别在清华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先后获英语专业学士学位、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硕士学位和经济学博士学位。
同时,在求学期间,在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鼓励和帮助下,邓亚萍在悉尼奥运会后正式进入了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那是她“仕途”的真正起点,后来她又两度成为北京申奥大使、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任职、担任北京奥组委官员……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讲,退役后的选择有很多种,有从商的,有从政的,有进演艺圈的……然而,邓亚萍选择退役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打乒乓球打了19年,相当长的时间,已经获得了18个世界冠军、实现了大满贯;第二个原因是为了在退役后适应社会,很想去读书。
从退役选择读书来看,邓亚萍的选择还是性格决定的,“竞技体育的残酷告诉了我,人生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去拼”,她没有选择容易的事情来做,而是选择了对自己来讲最有挑战性的事情来做,实践证明,她的选择是对的,她是一个笑到最后的人,人常讲的两句话“性格决定命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她身上都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有志者事竟成邓亚萍事例
有志者事竟成邓亚萍事例邓亚萍1973年2月6日出生在乒乓球世家,她的父亲邓大松曾经是河南省乒乓球队选手,邓亚萍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打乒乓球!最开始的邓亚萍,因为个头小,经常被乒乓球俱乐部所拒绝,但是不服输的邓亚萍一直默默刻苦训练,从不放弃。
1982年,通过自己的努力,9岁的邓亚萍在全国业余体校分区赛中获得了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于是邓亚萍进入郑州市乒乓球队进行系统的训练。
1988年11月,邓亚萍正式进入中国乒乓球队!同年亚洲杯赛,邓亚萍一举夺得女子单打冠军。
也从此,开启了邓亚萍在乒乓史上的传奇人生!1989年,第40届世乒赛,邓亚萍首次参加就夺得女双冠军,成为国乒史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之一,之后更一发不可收拾,大小比赛的冠军一概收入囊中!世界乒乓媒体称为:邓亚萍时代。
除了在乒乓乒事业上有着辉煌成就外,邓亚萍还有着超高的学历!1997年5月,邓亚萍在曼彻斯特世乒赛上获得乓球女团、女双、女单三项冠军后,正式淡出国家队,之后,邓亚萍先后获得了清华大学外语系学士、英国诺汉丁大学中国当代研究硕士,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邓亚萍也成了剑桥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顶尖运动员拿到博士学位的人。
邓亚萍说,自己对世界冠军的头衔又爱又恨。
1997年,刚满24岁的邓亚萍宣布从国家乒乓球队退役,那时的她已经连续八年占据世界排名第一位,成为那时世界公认的历史上最优秀的女运动员。
但如此辉煌的职业成就也可能意味着将来无论做什么、怎么做,都无法超越自己此前的成绩。
然而,多年的训练让邓亚萍养成了凡事拼尽全力、把事做到极致的习惯。
邓亚萍今年47岁,离退役已经过去了两个十年,但她依然在路上,她说:任何一个领域,做到极致就是冠军。
很多人问她怎么能成为冠军?她说答案很简单:肯吃苦,要热爱!她五岁的时候心里就有一个目标:成为世界冠军。
十岁的时候,虽然成绩比别人好,但是因为个子太矮了,连省队都进不去。
固执的她不服气,她要继续打球,改变自己的命运,朝着自己的冠军梦前进。
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邓亚萍的励志故事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
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
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拍换成了铁拍。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理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她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运动员时期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
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像连珠炮一样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据教练张燮林统计,邓亚萍每天接球打球1万多个!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
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有伤病。
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厉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
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现代名人故事(2)
现代名人故事(2)现代名人故事:邓亚萍的励志故事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
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
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
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
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
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
[作文素材]名人故事之邓亚萍从商如打球
[作文素材]名人故事之邓亚萍:从商如打球名人故事之邓亚萍:从商如打球她是人们眼中运动员成功转型的典范。
1997年,她出任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2001年,她成为北京申奥形象大使;2021年4月16日,就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2021年9月26日,出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兼人民搜索总经理。
从运动员到官员再到商界,她始终留给人们当年叱咤乒坛般一往无前、所向披靡的印象。
一路拼搏过来的邓亚萍,深知每一条路都是靠自己走出来的,没有超人的付出,不可能有超人的成绩。
每一次外界眼中成功的转型,靠的都是自己的汗水和孤独的坚持。
转战“新赛潮2021年9月26日,人民搜索成了邓亚萍的“新赛潮。
2021年6月20日,人民搜索更名为“即刻”。
“即刻”的功能不再是单一的新闻搜索,而是升级为更有挑战性的全网页搜索。
这意味着人民搜索至此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搜索引擎公司。
不过,在强敌环伺的搜索领域,人们对“门外汉”邓亚萍领导的人民搜索如何市场化、如何分食市场蛋糕依然心存疑虑。
“刚去拜访业界牛人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做这个太难了。
这是非常坦诚的忠告。
”上任伊始,邓亚萍就遍访业内“高手”,不过大家的疑惑并没有让她动摇,“对我来说,既然要做,就一定要努力去试,谁也不能说谁一定行或者一定不行。
”邓亚萍开始了全新的学习,这个完全陌生的赛场让她开启了人生又一次竞赛。
人民搜索的员工谈起他们的邓总无不是敬佩有加,她加班和学习的劲头让年轻人都自愧不如。
有的员工加班很晚回家,但是“邓总还在呢”,深夜还在办公室忙碌已是常事。
不到一年的时间,她“得到了很多业内人士的指点,得到了很多支持,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是对运作互联网公司的方法有了了解,但还需要更加深一步的研究”。
在与同行的交流中,邓亚萍深刻地感受到,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是高速发展,必须与时俱进,更重要的是还要跟国际接轨。
换句话说,不了解西方模式的话,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很难有所建树。
不过,她认为,除了需要在国际上广泛“取经”以外,中国的互联网公司要想发展好,还必须结合中国的特点和中国用户的喜好,要形成自己的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亚萍经典的励志故事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邓亚萍经典的励志故事》的内容,具体内容: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两篇邓亚萍的励志故事全部内容了,希望大家会喜欢。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小伙伴们吧!欢迎持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更新。
邓亚萍的励志故事(一)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
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
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
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
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
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
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
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邓亚萍的励志故事(二)
1998年2月26日邓亚萍怀着复杂的心情,飞向剑桥。
对她来说,这自然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但却又是一个艰难的起步。
"第二天就是开学上课的日子,全班一共9个同学,教室不大,9张课桌椅向着黑板,摆成半圆形。
老师先让大家做自我介绍。
接下来给每人发了两张讲义就开始讲课,课堂上没什么纪律,讲解方式也很随意,老师一边讲课,同学们一边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问题。
我在云山雾罩中上完了课。
四五个星期过去了,每天十五、六个小时的付出,但收效并不大,英语水平的提高也不显着。
作为一个插班生要赶上其他同学困难太大。
加上没有教材,每次上课才能拿到老师发的讲义,这种教学方法也很难让我适应。
"
"生活的环境也不尽如人意。
到英国留学的留学生,多数都是住在学校所安排的英国人家里,我也不例外。
本想住在英国人家里,一来可以更多地了解英国的风俗民情,二来可以有更多的英语会话机会。
但是我所居住的这个女房东家,距学校太远,而且房费伙食费很高,每月除了要交200多英镑房租,还要交100多英镑饭费,两项合起来每月的支出约合人民币将近5000元。
对于自费到英国上学的我来说,惜金和惜时同样重要。
"
"记得当我头一次穿着防雨运动衣,骑着自行车到学校时,许多同学见了都大为不解:怎么世界冠军还骑自行车来上学?是啊,世界冠军也是凡人,我的所有,是我用汗水换来的,它来之不易,我必须十分珍惜它。
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困扰着我,我急切盼望能改变这种状况。
"
"刚到英国不久,我想往家寄点钱,然而到邮局拿了单子,却不知如何填写,邮局的人在单子上指指点点,我却一脸茫然,我站在邮局前,两眼发呆,我能怎么办?问谁去?问了,自己还是听不懂,最后,只好悻悻而归。
"
"开学前,为了让我熟悉一下环境,房东开车送我去学校转了一圈。
第二天
人家不送了,我虽然买了辆自行车,却找不到上学的路了,七拐八拐,赶到学校已经上课了。
一向守时的我成了迟到生。
我急得迸出几个单词解释,然而解释不明白,那滋味,那窘迫,现在都忘不了!"
邓亚萍就读的纽汉姆学院是隶属剑桥大学的一所小学院,类似于国内的语言进修学院。
这里的学生主要以外国留学生为主,而邓亚萍是唯一来自中国内地的留学生。
"刚到剑桥的那段时间,我虽然比较刻苦,效果却不明显。
我知道,这是因为自己的语言基础还相当薄弱,要想在剑桥这个精英云集的学府里站得住、学得好,更需要全力以赴地去拼搏。
做学问与体育训练一样,没有任何捷径可寻,更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儿,一切靠自己去拼去搏吧。
"为了赶功课,邓亚萍起早贪黑,每天只睡几小时。
"开始的一两个月之内,根本听不懂老师在上面讲什么,我把老师所有写在黑板上的东西照抄一遍。
回到家里以后,自己再翻字典,再看。
每天的生活比较单调,上课时间是四个半小时。
下了课还有很多作业,吃饭对我来说好像都很费事,中午休息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我一般都不回宿舍,就是吃上午带去的三明治,然后看一会儿书。
晚上经常吃的东西就是自己做的方便面条加青菜、西红柿和鸡蛋。
几乎每天都要学习到12点才能睡觉。
"
虽然基础比其他同学差,她总是不甘心,想超过别人。
这种好胜的心理后来才慢慢开始转变:"毕竟基础不同,从运动员到学生是一个非常大的转折,学习上升也要有个过程。
"
回到清华,邓亚萍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国球的历史及发展》。
从开题报告、到第一次提交论文、以至论文的最终修订,邓亚萍不仅每一项都达到标准,而且步步提前,赶在时间表前完成。
"我终于戴上了学士帽,在毕业典礼上,我用流利的英语向老师致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