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国际合作办学的现存问题及改进策略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变得日益重要。
目前,我国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面临着许多挑战与机遇。
本文将针对当前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一、现状分析1.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机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来华留学。
这些留学生的到来为我国高校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可以促进学校内部文化多元化,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国际交流也为国内学生提供了更多与国际学生交流的机会,拓展了他们的国际视野。
2.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挑战尽管有许多机遇,但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国际学生对我国高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高校在国际化方面存在着不足。
由于文化差异、语言障碍等问题,一些国际学生在我国的学习生活中面临着困难。
一些学校在国际交流合作的政策、机制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对策研究1.加强高校国际化建设高校应该加强国际化建设,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学校可以加大对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投入,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提升他们的国际化能力。
学校可以加强与国外高校的合作,扩大国际交流的渠道,增加国际学生的来华留学人数。
学校还应该加强国际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提升自身的国际化水平。
2.加强对留学生的支持与管理为了解决国际学生在我国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学校应该加强对留学生的支持与管理。
学校可以加强留学生的入学培训,包括语言培训、文化适应培训等,提升他们的适应能力。
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留学生服务机构,为留学生提供各种生活、学习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学校还可以加强留学生管理,建立健全的留学生管理制度,保障留学生的权益。
3.完善国际交流合作政策与机制为了提升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水平,学校应该完善国际交流合作的政策与机制。
学校可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规划与管理,建立健全的国际交流合作机制,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与流程。
学校可以制定灵活多样的国际交流项目,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国际高校合作及交流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国际高校合作及交流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速,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也成为必然趋势。
国际高校合作及交流已经成为许多高校的重要发展策略。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国际高校合作及交流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能的对策。
问题一:语言障碍语言障碍是国际高校合作及交流中最普遍的问题之一。
许多高校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些高校提供外语课程、语言测试以及提供语言支持服务。
然而,这些措施仍然无法完全解决语言障碍问题。
对策一:建立双语教学为了解决语言障碍问题,一些高校已经开始采用双语教学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母语和外语之间进行平衡。
采用双语教学需要高校拥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和课程资源,但是它可以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国际知名度。
对策二:发展在线语言教育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线语言教育已经成为了一个越来越受欢迎的选择。
高校可以通过在线教育平台提供高质量的语言教学服务,帮助学生克服语言障碍。
同时,在线教育也可以提高高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吸引力。
问题二:文化差异文化差异也是国际高校合作及交流中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
由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交流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误解和不适应。
许多高校采取了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提供跨文化交际课程和文化交流活动等。
对策一:提高文化敏感度高校可以通过教育,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敏感度。
在课程中加入跨文化交际的内容,如探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礼节、价值观和文化习惯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的文化。
对策二:加强跨文化交流高校可以通过跨文化交流和活动来加强文化交流。
举办节日庆典、文化展览、外语角和文化交流活动等,可以让国际学生更好地了解本地文化,同时也可以让本地学生更好地了解其他文化。
问题三:文凭认证在国际高校合作及交流中,文凭认证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认证机构往往存在差异,导致学生的学历无法得到有效的认证。
我校国际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校国际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育水平,为本国人民提供更多地受教育的机会。
中国目前也有这种原因。
我国被世界银行、经合组织和许多发达国家公认为“世界最大的教育出口国”、“最大的教育贸易服务市场”,我国将国际合作办学明确定位于“吸引外国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引进中国急需的先进课程和教材”,旨在通过吸纳国外优势,提升本国的教育实力。
具体说,中国高校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目的有以下几个:1、增强政府的教育供给能力,尤其是高等教育的供给能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越来越迫切,高校的规模扩张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且盲目扩张会带来高等教育更多的深层次问题。
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可以“让出一定的教育服务市场来换取教育资源,提升教育的供给能力”。
据统计,上海目前在各类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就读的学生有8万人。
2、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专业、教材、教法、师资、教学模式等。
推动师资队伍等多方面的国际化。
3、帮助解决教学经费。
目前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经费上基本采用自给自足的模式,可以通过外方投资或收取较高学费等改善教学条件,优化教学设施。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校的办学收入,减少办学支出。
4、吸引生源。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多是国内紧缺专业,加上其办学模式、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可以吸引大批学生就读。
国际合作办学,目前已成为高校吸引生源的一种较为重要的方式。
5、借鉴外国教学经验。
高校在合作办学中可以学习国外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方法,从学校管理的层面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缩短差距。
总的来说,我国的国际合作办学除了增进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外,更加强调提升自身的能力,在构建教学体系、改革教学管理、建设师资队伍,进行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全球化走向深入,无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际合作办学都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就我校来说,开展国际合作办学不但可以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办学水平,使教职员工具有更加开放、包容的国际化办学理念和视野,也可以通过学习国外先进教学经验,改善课程结构等,给学生提供接受西方先进高等教育的机会,还可以通过国际合作办学,适量接受国外留学生,提升学校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高校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促进学校间的资源共享与互相学习。
当前国际交流与合作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在政策层面和学校层面进行系统地研究和对策制定。
1. 资源不均衡目前,我国高校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仍然存在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一些名校和重点院校能够吸引更多的国际交流资源,而一些地方性的高校则面临着国际交流资源匮乏的问题。
这导致了高校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影响了整个高校系统的国际化进程。
2. 学术合作不深入虽然高校间有一定的学术交流,但是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仍然有待提高。
一些高校在国际间的知名度并不高,因此在与国外高校的学术交流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一些研究成果也难以被国际学术界所认可。
3. 语言交流障碍语言交流是国际交流的重要环节,但是我国高校中普遍存在着语言交流障碍的问题。
学生和教师的外语水平参差不齐,这给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二、对策研究1. 完善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相关政策推动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
建立更加完善的资金支持机制,鼓励高校间开展更为广泛深入的合作。
2. 推动资源共享政府和高校应推动资源共享,加强高校间的合作交流。
对于一些地方性高校,可以通过合作办学、共建科研平台等方式,引入更多的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整体水平和影响力。
3. 加强外语教育高校应加强外语教育,提升学生和教师的外语水平。
可以通过设立语言中心、增设外语课程等方式,提高学校整体的语言交流水平,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更好的条件。
4. 加强学术交流高校应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扩大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可以通过举办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国外专家来校讲学等方式,提升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水平,增加高校的国际知名度。
5. 加强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内容,高校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度。
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得到了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高校与国外知名学府合作开办本科、硕士、博士等学位项目。
这种合作办学模式有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同时也能够满足中国学生对于国际化教育的需求。
然而,中外合作办学也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需要进行分析和解决。
首先,中外合作办学在教学质量方面存在挑战。
由于两个国家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有差异,合作办学项目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等方面存在难以克服的问题。
部分合作办学项目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和和实践机会,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其次,中外合作办学在管理体制方面存在问题。
合作办学项目涉及到两个或多个国家的法律法规、经济政策等诸多因素,如何协调各方的利益和管理制度是一个挑战。
有些合作办学项目在管理上存在混乱、缺乏统一标准,影响了整体的运作效率和质量。
第三,中外合作办学面临着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许多合作办学项目使用外籍教师授课,虽然这可以增加国际化教育资源的引入,但也面临着外籍教师与中国学生之间语言、文化差异等因素带来的教学沟通问题。
此外,一些合作办学项目存在师资队伍建设不够稳定的问题,缺乏长期合作和稳定的人才培养机制。
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以下对策建议:首先,加强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质量保证。
建议加强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项目和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外籍教师和中国教师的培训和交流机会,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和教学理念的交流。
其次,完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管理体制。
建议加强国际化学校管理团队的建设,培养专业管理人才,制定清晰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明确各方责任和权益,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合作,解决跨国合作项目中的管理问题。
综上所述,中外合作办学在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通过加强教学质量保障、改善管理体制和提高国际化程度等方面的努力,可以解决当前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促进该模式的良性发展。
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问题与对策
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问题与对策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我国高教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分析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一、现状目前,我国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各国高校纷纷来华开展合作办学项目,涉及领域包括理工、医学、艺术等多个学科。
近年来,我国的高校也积极开展海外办学,与国外高校合作创建海外分校。
二、问题虽然中外合作办学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 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保证。
由于中外合作办学存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保证。
2. 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目前,许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外籍教师质量参差不齐,一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甚至依赖于外籍教师。
应该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外籍教师的评估和管理,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3. 法律法规监管不到位。
目前,我国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监管还不够完善。
一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存在违法违规的现象,需要进一步强化监管和管理。
三、对策针对上述问题,应该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人才培训和教学质量管理。
应该加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估,同时加强教师培训和引进,提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整体教学质量。
2. 完善教师队伍管理制度。
应该建立完善的教师招聘、培训和评估机制,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 强化法律法规监管。
应该进一步完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监管和管理制度,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日常监管和评估,严格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综上所述,中外合作办学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应该采取有效的对策,不断完善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和监管体系,提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整体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模式的问题及对策
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模式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模式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热点。
中外合作办学通过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有助于提升本土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水平,推动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发展。
中外合作办学在实践中也面临诸多问题,如教育质量、培养模式、学生管理、师资队伍等,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切实有效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本文将从教育质量、培养模式及学生管理等方面对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模式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教育质量问题及对策1.1 教学资源不足在中外合作办学中,由于学校的实力和国际声誉差距较大,外方合作院校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可能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导致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对策:合作办学院校应该积极加强自身实力,提升教学资源水平,增加相关的教学设施和设备,以保证教学质量。
1.2 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由于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差异,一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质量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
对策:建立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对合作办学项目进行评估和审核,确保教育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1.3 学历认证问题一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历认证存在较大问题,导致学生毕业后学历无法得到有效认可,甚至被认为无效。
对策:规范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历认证流程,加强学历认证的透明度和权威性,确保学生毕业后的学历能够得到国内外认可。
二、培养模式问题及对策2.1 课程设置不合理一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模式偏离了实际需要。
对策:加强与社会和行业的对接,调整课程设置,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适应性,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2.2 教学模式陈旧一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采用的教学模式较为陈旧,无法满足当下教育发展的需求,培养效果有限。
对策:积极引进和借鉴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2.3 实习实训不足一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实习实训环节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对实际工作的需求,影响学生的职业发展。
中外合作办学的问题及其对策教育管理
中外合作办学的问题及其对策教育管理中外合作办学的问题及其对策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与外国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合作,共同开办文凭或学位课程。
这种合作办学模式,既能促进学生的国际交流和学术合作,也能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然而,中外合作办学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一、问题分析1.质量控制问题中外合作办学中,由于国内外教育体制的差异,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质量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方面,一些外国合作伙伴可能缺乏对中国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的了解,导致教学内容和方法不适应中国的实际情况。
另一方面,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也可能面临对外合作伙伴教育质量的监管难题。
2.学生管理和服务问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涉及学生的招生、入学、学籍管理等多个环节,存在一些管理和服务问题。
例如,学生的入学标准可能存在差异,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学生之间的整体素质差异较大。
同时,学生在校期间可能面临国际学术环境的适应问题,需要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服务。
二、对策提出1.加强质量监管与评估为了解决中外合作办学中的质量控制问题,应建立有效的质量监管体系。
一方面,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合作办学项目的审批和监管,确保项目的教学内容和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另一方面,学校应建立内部的质量监控机制,通过定期评估、外部评审等方式,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2.提升师资水平和教学方法为了适应中国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外国合作伙伴应加强对中国教育环境的了解,提升对中国学生的教学和指导能力。
同时,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也应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帮助外籍教师更好地适应中国的教学环境和学生需求。
3.加强学生管理和服务为了提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管理和服务水平,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
包括明确的招生标准和录取程序,健全的学籍管理和学生评价体系,以及完善的学生支持和服务体系。
通过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指导,解决学生的问题和困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职教育国际化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职教育国际化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职教育国际化合作办学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在国际合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缺乏长期合作机制和质量管理不到位。
本文通过对高职教育国际化合作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和建议。
建议建立稳定长期的合作机制,加强质量管理和评估体系的建设,提高合作项目的实效性和持续性。
通过研究发现,改善高职教育国际化合作的现状和问题迫切需要行动,以推动高职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提升办学质量和国际声誉。
未来,可以通过加强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双方共赢,促进高职教育国际合作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国际化合作、问题分析、对策建议、缺乏长期合作机制、质量管理、研究成果、展望、研究背景、研究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教育国际化合作办学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之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交流的深化,各国高职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变得日益频繁。
在这种背景下,理解和解决高职教育国际化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术交流、培养国际化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高等教育实力的不断提升,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合作办学逐渐走向深入发展。
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例如缺乏长期合作机制、质量管理不到位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合作办学的效果,还可能损害我国高职教育的声誉和国际形象。
对高职教育国际化合作办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是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研究意义高职教育国际化合作办学是当前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其意义重大并具有深远影响。
高职教育国际化合作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通过与国外学校和机构合作,可以借鉴其先进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从而提升我国高职教育的整体水平。
高职教育国际化合作还可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国际化进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
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外两国高等教育机构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合作交流,旨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跨国文化交流与合作。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在中国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然而,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与挑战。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在中国得到了迅猛发展。
越来越多的国外名校与中国高校合作开展双学位、交换生项目等合作项目。
这种形式的合作办学,为中国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国际化教育机会,也提升了中国高校的国际影响力。
同时,中外合作办学也为中国高校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资源和科研成果,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总体来说,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势头良好,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然而,中外合作办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由于中外教育体制、文化传统、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中外合作办学的合作难度较大。
双方在制定课程、教学安排、资金管理等方面容易产生分歧,影响合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一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
有些项目只在名义上合作,缺乏实质性的教学资源共享和师资力量支持,导致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此外,由于存在一些法律法规和上的不完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运行中容易出现管理混乱、权责不清等问题,影响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三、中外合作办学的对策分析为了解决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措施。
首先,应加强中外高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双方要加强协商与合作,共同制定合作计划,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
其次,中外高校要加强对合作办学项目的监管与评估。
建立健全的质量监控机制,定期对合作项目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确保教学质量和服务质量。
同时,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合作办学项目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模式的问题及对策
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模式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尝试与国外院校合作办学。
虽然合作办学可以促进双方的互惠互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历认证难、质量管理不到位等。
本文就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模式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学历认证难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学历的认证是一个关键问题。
由于中外教育体系的差异性,不同国家的教育学科设置、课程设置也存在差异。
这就导致了较难互相认证学历的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建议采用多种认证方式。
一方面,可以在课程设置上进行调整。
通过充分了解国外院校的课程设置,高职院校可以尽量将国外的课程内容融入到教学中,从而达到学科接轨,减轻学历认证难度。
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外部认证机构来进行学历认证。
目前国内有一些第三方认证机构,如教育部认证中心、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等,可以对国外学历进行认证。
二、质量管理不到位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双方对于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往往存在差异。
因此,必须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保障教学质量,增强教育开放度。
首先,要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合作双方应在合作协议中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明确质量管理的责任分配。
其次,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师资水平。
高职院校应采取有效的方法,加强对参与合作办学的教师的培训,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提高教育质量。
同时,为了确保质量,高职院校应该进行现场考察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三、文化差异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中外合作办学往往存在理念、方法等不同的问题。
这就需要两个国家在合作之前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探讨,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缓解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
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应该增加国际学生的招收量,让国内学生与国外学生相互接触,增强相互之间的交流和了解。
同时,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模式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历认证难、质量管理不到位和文化差异等方面,我们应该通过适当的方式加以解决。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合作的日益深化,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领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
通过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可以促进学术研究的国际化,提升教学水平,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推动学校的国际化发展。
本文将对当前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以期为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国际化程度不足当前,我国高校的国际化程度仍然相对较低。
一方面,学校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仍然较少,国际合作项目数量较少,国际影响力不强;学生的国际交流机会有限,缺乏与国外学生和教师交流的平台,国际视野狭窄。
2. 国际交流合作机制不够完善目前,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机制相对落后,缺乏系统化、标准化和常态化的管理方式和手段。
受制于制度体制、管理方式和思维模式的限制,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效率和质量难以保障。
3. 专业交流不够深入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学校之间的专业交流程度不够深入。
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合作与交流,只是形式上的接触,缺乏深层次、高品质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二、对策研究1. 加强国际化战略规划学校要加强对国际化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明确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和时间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利用资源,提高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性和系统性。
2. 拓宽国际交流合作渠道学校要积极拓宽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渠道,积极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进行广泛的合作,开展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等各领域的合作。
建立健全国际交流合作的机制和平台,打破学科、学院、部门之间的壁垒,促进学术资源、教学资源、实践资源的共享和开放。
3. 增强国际交流合作的实质性内容需要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实质性内容,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增加境外合作项目数量和水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影响力的学术领军人才。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变得日益重要。
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有利于高校提升国际影响力,也有利于学生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国际竞争力。
目前我国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交流方式单一、合作项目不够多样化、外语能力不足等。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我国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1. 交流方式单一目前,我国高校国际交流主要通过学生出国留学和教师赴国外访学交流的方式进行。
这种交流方式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留学生交流成本高昂、留学生很难融入国外的学术和社会环境、教师访学交流时间短暂等。
2. 合作项目不够多样化除了学生出国留学和教师赴国外访学交流外,我国高校国际合作项目还比较单一。
目前,高校国际合作主要集中在学术研究合作、教学交流合作和办学合作等方面,而在职业技能培训、人才交流等领域合作项目相对较少。
3. 外语能力不足由于我国高校外语教学存在一定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大多数学生的外语能力相对较低。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开展。
从单一的留学生交流和教师访学交流,转变为包括学术交流、学生短期交流、职业技能培训交流和人才交流等多元化交流方式。
这不仅有利于高校加强与国外高校和机构的合作,更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国际化培养。
在学术研究合作、教学交流合作和办学合作的基础上,增加职业技能培训合作、人才交流合作和科技创新合作等多样化合作项目。
这有助于拓宽高校国际合作的领域,提升合作项目的多元性和深度。
加大对高校外语教学的重视,提升学生的外语水平,扩大教师的外语培训。
只有外语能力得到提升,高校国际交流和合作才能更加顺畅地进行。
4.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组织和管理建立健全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这有助于提高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效率和质量,保障交流与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
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模式的问题及对策
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模式的问题及对策高等职业教育在中国已经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加,高等职业教育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很多高等职业教育机构选择与国外合作办学,引入国外教育资源和管理模式。
这一合作办学模式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
一、问题分析1.管理体制不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模式中,很多学校选择引进国外的教育管理体制,但是这种体制可能并不适应中国的国情和教育特点。
在中国,高等教育有着独特的管理体制和教学模式,而国外的管理体制可能并不适用于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
这就导致了管理体制不适应的问题。
2.质量管理不到位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很多学校在引进国外的教育资源的也往往引进了国外的质量管理体系。
由于双方文化差异和制度不同,很多质量管理措施在中国的实践中并不适用。
这就导致了质量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3.师资力量不足在中外合作办学中,有些学校为了引进国外的教育资源,导致本土师资的疏于管理,甚至导致外聘教师的比例远远高于本土教师。
这导致了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4.学生管理难度大由于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设置和教学模式存在差异,学生管理变得更加复杂。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需要针对性地进行学生管理工作,但很多学校在这方面并没有建立健全的机制,导致学生管理难度加大。
二、对策建议1. 提高管理者的国际化素养要解决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模式中的问题,首先需要提高管理者的国际化素养。
这就要求学校的管理者不仅要熟悉国内的教育管理制度和规定,还要了解国外的教育管理模式和理念。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进国外的管理经验,同时又不失中国的国情和教育特点。
2. 优化质量管理体系对于质量管理体系的优化,学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适用于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
在制定这样的管理体系时,学校需要充分考虑国外的质量管理经验,同时也不能忽视中国的教育特点和管理制度。
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问题与对策
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问题与对策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是指国内高校与境外高校合作办学,共同培养本科学生的教育模式。
这种合作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增加学术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国际化水平。
然而,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其中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质量控制的难题。
由于双方教学方式、课程设置和规划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合作办学中存在着教育质量难以保证的风险。
此外,办学模式不稳定也是一个问题,因为合作办学一般是依赖于具体的项目或计划,如果出现一方退出,就可能会影响到整个项目的运营。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合作双方的沟通和协调,制定详细的合作协议和方案,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确保教学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2.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定期进行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3.引入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使得合作办学更加符合国际化的标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4.加强对合作办学人员的培训和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确保教学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是一种有利于提高学校国际化水平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模式,然而,要想让合作办学真正发挥
其优势,就必须要加强沟通和协调,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并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国际合作项目在高职院校推广的问题与对策
国际合作项目在高职院校推广的问题与对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合作项目在高职院校中的推广变得越来越重要。
国际合作项目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与就业机会,增加学校的国际化影响力,促进高校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国际合作项目在高职院校中推广仍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将从推广问题和对策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1. 意识不足:相对于大学,高职院校的国际合作意识相对较弱。
部分学校及教师对国际合作项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如何推进国际合作项目缺乏实际经验。
2. 资金支持不足:国际合作项目往往需要较大的资金支持,而高职院校的财力相对紧张,许多院校难以为国际合作项目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导致国际合作项目无法进行或者推广速度缓慢。
3. 教师水平不够:国际合作项目需要有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知识的教师队伍来支持,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中,教师的国际化水平相对较低,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
4. 语言障碍:国际合作项目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来进行交流与合作,而许多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较低,难以胜任国际合作项目的交流与合作。
1. 强化意识培训: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国际合作项目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全体师生对国际合作项目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树立国际合作的意识。
2. 多方筹集资金支持: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国际合作项目,例如与企业合作、申请政府资助、开展校友捐赠等方式来筹集资金支持国际合作项目。
3. 提升教师国际化水平: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开设国际化课程、鼓励教师出国交流等方式来提升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增加他们的国际视野和专业知识。
4. 提高学生语言水平: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加强英语教学、开设双语课程、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交流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以便他们更好地参与国际合作项目的交流与合作。
国际合作项目在高职院校中的推广面临着一些问题,但通过加强意识培训、筹集资金支持、提升教师国际化水平和提高学生语言水平等对策,可以有效地促进国际合作项目在高职院校中的推广,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
高校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高校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高校之间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变得日益重要。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高校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够促进更加深入、广泛和高效的合作与交流。
一、存在的问题1. 文化差异:高校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往往涉及跨越不同的文化背景。
这种文化差异可能导致沟通不畅,甚至发生误解。
在合作项目中,由于对双方文化差异的不了解,可能会出现合作方向不一致的情况,从而影响合作效果。
2. 语言障碍:随着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不断深入,语言交流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合作项目中,由于语言障碍,双方可能无法充分理解对方的意图,影响合作的顺利进行。
3. 资源分配不均:在国际科技合作中,不同国家、不同高校的资源分配差异很大。
一些发达国家的高校拥有更丰富的科研资源和资金支持,而一些发展我国家的高校则面临资源匮乏的困境。
这种资源分配不均会影响合作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4. 学术诚信问题:在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中,学术诚信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
一些不法行为,如抄袭、篡改数据等,可能会影响合作项目的品质和信誉,甚至损害高校间的合作关系。
二、建议1. 加强文化交流与融合:在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中,高校应加强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了解与尊重,倡导多元化、开放式的交流方式。
可以设立跨文化交流评台,促进双方之间的文化融合与交流,以减少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障碍。
2. 提供语言培训与支持:为了解决语言障碍问题,高校可以为参与国际合作的教师和学生提供语言培训与支持。
可以设立专门的外语交流中心,为参与者提供语言培训课程,提高他们的语言交流能力。
3. 推动资源共享与合作:在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下,高校之间可以加强资源共享与合作。
发达国家的高校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支持发展我国家的高校,比如提供科研设备、资金支持等,以促进合作项目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浅议中外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中外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外合作办学是指我国高等教育机构与国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或跨国企业等单位在共同遵循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联合开展教育教学和学术科研活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合作办学活动。
与传统的出国留学略有不同,它是国内外合作的一种形式,能让国内专业优势与国外教学资源优势共享,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但在实践中,中外合作办学也存在着各种问题,需要寻求相应对策。
一、质量问题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问题在于对办学质量的要求。
对于学生来说,学位的认可性和职业前景是选择中外合作办学的关键因素。
但有些学生在志愿填报时缺乏对合作办学质量和校园生活的理性思考,导致后期受到不必要的影响和不良经历。
现实中,一些学校在招生宣传中虚假宣传优异的学校排名、合作高校声誉等信息,以此扩大招生规模。
同时,由于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等本土高校的短板,一些合作办学中的外方院校依靠价格优势来吸引更多学生,进而牺牲教学质量。
对策:国家应建立坚实的监管体系,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和诚信度的检查和监督,确保教学质量符合国内教育标准和国际教育标准,为学生提供信任感和安全保障。
二、语言障碍问题由于文化、教学风格和语言的差异,学生在早期出现的语言障碍问题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常见问题之一。
不同的背景和教育方法导致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技能水平与合作办学中的外方院校存在差异。
学生需要更长时间的适应期,在适应过程中避免语言障碍对学习的影响。
此外,对于一些语言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合作办学中缺乏与国外院校互动的机会也是一种障碍。
对策:学生应提前做好语言和文化方面的准备,寻求提前到校熟悉环境和语言的机会,同时学校应该加大与外方院校的沟通力度,增加学生可以互动交流的机会。
三、文化融合问题中外合作办学的实现,不仅需要教学资源的整合,而且需要进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由于各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中外学校之间的教学方式、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
双方合作时互相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以及相互宽容,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关键。
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在中国教育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国高等学校与外国高等学府或国际组织合作共办学校或项目,以提高教育质量、拓宽教育资源和促进国家间交流合作为目的。
本文将探讨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合作办学项目缺乏统一的管理和监管机制,导致部分项目出现低质量和低效益的情况。
其次,合作办学项目中存在着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这给师生交流和教学带来了困难。
再者,中外合作项目过于依赖境外的本科教育资源,歧视本土教育资源的投入。
当前,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首先,合作办学项目的数量和规模在不断增长,各地高校纷纷与外国高校进行合作,以提高本校教育质量和国际知名度。
其次,合作办学项目越来越多样化,包括学位项目、学分互认项目、双学位项目等。
再者,合作办学项目的合作方也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与发达国家的高等学府合作外,中国高校还与发展中国家的高校以及国际组织开展合作。
为了解决合作办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应采取一系列对策。
首先,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确保各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其次,加强培训和交流,提高师生的跨文化交流和教学能力,解决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问题。
再者,加大对本土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本土教育质量,减少对境外资源的依赖。
另外,应进一步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办学项目,注重向这些国家输出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
此外,要加强对合作办学项目的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中外合作办学在中国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与外国高等学府的合作,中国高校能够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而外国高等学府也受益于与中国高校的合作,能够通过在中国设立合作机构或项目,提供更多教育资源并加强与中国的交流合作。
校企国际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促成途径研究
校企国际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促成途径研究校企国际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国际化教育项目,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在校企国际合作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同时也有一些促成途径可以借鉴。
一、存在的问题1.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机制:学校和企业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理念、文化以及运作模式,导致沟通与协调困难,影响了合作的顺利进行。
2.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差距,企业无法从学校中获得满意的人才。
3.合作模式单一:校企国际合作中多数采用短期交流、实习或者培训等方式,而缺乏深度合作和长期合作,无法实现双方的长期发展目标。
4.合作项目选择不合理:有些合作项目对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和创新能力培养作用有限,而且选择的领域与企业发展方向不匹配,缺乏长远规划。
二、促成途径1.建立双向沟通与协调机制:学校与企业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促进信息的分享与交流,及时解决问题,保证合作顺利进行。
2.协同人才培养计划: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计划,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和企业的需求,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3.加强行业合作与研发:学校与企业可以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加强合作与交流,提升学校的科研实力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
4.拓宽合作领域和深化合作模式:学校与企业应根据双方的需求和发展方向,选择合适的合作模式和项目,积极拓宽合作领域,实现互利共赢。
5.建立评估与反馈机制:学校和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评估与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合作项目的效果和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促使合作更加顺利和有效。
校企国际合作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巨大的潜力,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需要解决一些问题。
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协同人才培养、加强行业合作与研发、拓宽合作领域和建立评估与反馈机制等促成途径,可以促进校企国际合作的顺利发展,使合作双方能够共同受益并取得更好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论现阶段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叶敏(荆楚理工学院湖北荆门448000)摘要中外合作办学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分析现阶段中外合作办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的策略和办法。
关键词国际合作办学问题对策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2008 年度“十一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2008B310)相关成果之一近年来,在国内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蓬勃发展发展的同时,凸显出来的问题也愈来愈明显。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引进国外真正的优质教育资源和教育理念,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促进我国高校国际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回顾过去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有成功之处,也存在不少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尽快找出加快中外合作办学的成功经验,促使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沿着健康有序的道路蓬勃发展。
一、中外合作办学的意蕴(一)何谓中外合作办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规定:中外合作办学通常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
中外合作办学包括两种类型,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1、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教育机构。
2、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指: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以不设立教育机构的方式,在学科、专业、课程等方面,合作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
目前所称的中外合作办学一般是指国家鼓励的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
由此,我们可以明确,①中外合作办学的主体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国教育机构和外国教育机构;②中外合作办学的方式必须是合作办学,既不是合资办学,也不允许外国教育机构、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单独办学;③中外合作办学的招生对象是中国公民,而不是主要招收外国或者港澳台湾地区的学生;④教育教学的地点主要在中国境内;⑤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都应当依法取得行政许可。
(二)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意义1、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带动高校教学、科研发展引进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包括先进的教学与管理理念和方法,优秀的师资、优质专业和课程体系,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完善的评估体系等。
通过合作办学,借助国外的教育经验,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培养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从而带动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
2、创新我国高校的教育模式,加快教育国际化步伐。
通过开展多种模式的合作办学,比如:2+2+1(1.5)、3+1+1(1.5)、1+2+1(1.5)专本硕连读或本硕连读模式,改变我国高校单一的办学形式。
针对国民发展急需专业的人才需求,引进新专业,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适应性较强的复合型国际人才,加快教育国际化的步伐。
3、拓宽办学渠道,促进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国际化发展。
通过与国外教育机构的深入合作与交流,把教学合作发展为科研及产学研相结合的合作模式,逐步拓宽国际合作办学渠道。
依托大学的研究力量,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努力开发和发展高科技工业园区,通过大学——企业——政府相辅相成的三边关系促进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科研成果、专利和技术的转让及应用。
以产学研一体化,带动高校的教学与科研的发展,从而加速教育国际化进步。
二、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一直处于多种类型并存的状态,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引进合作与非引进合作、单文凭与双文凭等,中外双方在政策、法规及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势必导致合作办学出现一些问题。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曹国兴也多次提到了目前中外合作办学所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办学层次偏低,学科门类相对偏少,几个门类在布局和地域上分布还不平衡,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有过分追求经济利益的表现,商业性过强;审批标准不一,重审批,轻管理;办学规模较小,不能满足需要;原有法规不健全,滞后等。
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外合作办学沿着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
(一)中外合作办学的法律制度不够健全,法制监管力度及配套设施有待完善教育部颁布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设立、组织与管理、教育教学、资产与财务、变更与终止及法律责任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在法律法规中没有明确表述出来,例如《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中外合作办学者可以获取合理回报,但是如何取得合理回报,合理回报和盈利又怎样区分对待没有明确。
现行的条例、法规只是从原则上规范着中外合作办学,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地域差异和办学学校的档次差异,执行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例如合作办学的收费标准很难合理确定。
在规范管理和严格执法方面,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也存在着执法力度不够大,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有些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只注重表面形式,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把合作办学做成了单纯的留学预科,缺乏有效地质量监管体系;有些高校借助合作办学的名义,发布的招生简章夸大其词,对合作项目宣传不实,误导学生及家长对中外合作办学性质的认识。
尽管背离了《条例》的规定,却并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和处理。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健康发展。
(二)中外合作办学目的不明确,盈利意识较浓厚中外合作办学应该是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提升高校自身的教学、科研实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然而,不少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只是想借助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办学,实行高收费,只重经济收益,不顾教育质量,所聘请的外方教师不具备相当学位和执业证书,缺乏一定教育教学经验或者是外方教师偏少,导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质量不高,有的学生最后因英语不过关,同样去不了国外或不能适应国外的语言教学。
在这种经济利益驱动下,引进的国外教育资源档次低,质量差,既损害了学生的利益,也极大地影响了高校的声誉。
(三)中外合作办学缺乏学生管理工作经验,学生自我价值观的体现较差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人们往往只注重教学质量的监管,办学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却忽视了科学的学生管理方式,忽视了这个群体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低下、学习态度淡薄,毕业生竞争力不强,影响合作办学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导致国家、学校、师生、家庭多方利益受损。
例如我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优越,个性强,自我约束和人际关系交往等能力相对较差,攀比心态较重。
个别学生调整不好,造成了因成绩落后、人际关系不融洽,融入不了集体生活而产生了较重的心理负担。
(四)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行为不规范,重复引进造成学科分布不均匀目前中外合作办学的国外大学多为二、三流和名气不大的院校,其教学质量和学术声誉都难以得到判断和保证,而国外一流大学、一流专业与中国的合作办学很少,这就造成中外合作办学整体层次不高,专业设置过于集中在商科和电气信息类,理工科较少,很多高校的特色专业无法与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相结合,得不到资源优化,而且过于集中地专业学科对于我国社会发展也极为不利。
四、中外合作办学的对策思考中外合作办学虽然存在各种问题,但是只要我们立足国情,合理地解决好这些问题,必然会促进中外合作办学沿着规范的道路发展。
(一)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法规建设,健全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监督体系为了保障合作办学双方的合法利益,保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严谨,必须完善、规范中外合作办学的各项制度、条例,转变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认识,重视教学配套实施的配备工作,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积极开展教师双语及专业培训,建立严格的评教标准和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对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评价体系和质量监控、处罚及奖励办法要建立起立法制度,规范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和流程,减少管理工作中的随意性,使得管理制度有法可依,管理工作科学、有序。
(二)解决观念问题,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办学宗旨1、要正确认识国际合作办学在高校国际化发展中的作用,利用其国际性、全新的教育理念、办学体制、投融资体制以及管理体制,促进我国高校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提高办学水平;2、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条例》中明确规定了中外合作办学的方式必须是合作办学,办学的主体应该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国教育机构和外国教育机构,受教育的对象必须是中国公民,教学地点主要在中国境内。
所以,中外合作办学始终是为了培养我国的人才,是为了提升我国的教育整体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的。
3、要树立正确的办学宗旨。
中外合作办学不能只注重表面效益,比如多招生,高收费,为学校创造经济效益。
而是应该引进高水平的教育资源,开展新兴学科、急需学科的合作项目,从加强学校的学科建设为宗旨进行实际意义而不是口头上的中外合作办学,避免“重数量不重质量”、“重金钱不重学术”。
(三)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提高学生质素。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加强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
2、建立学校-家庭-学生会的共同管理体系,提高学生管理效率。
不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往往只注重办学效益和办学规模,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必要的疏导,造成一些学生因学习压力大,不适应双语教学和专业难度,出现心理和情绪困扰,这就要求我们从学校到家庭,积极配合,加强沟通。
我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管理就是以辅导员、班主任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会的先锋模范和监督管理作用,从学生干部到老师、家长,多渠道做好学生管理和思想疏导工作,及时解决“问题学生”的各种困扰,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和思想负担。
(四)严格审批程序,慎重选择合作伙伴1、严格按程序进行审批。
从国外教育机构的资质、学科专业的社会适用性、教育资源的优质性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批,确保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
2、慎重选择国外合作院校。
应选择经过国外教育部门认证,同时经中国教育部公认的质量可靠、有信誉的国外高校或法人团体,并认真核查清楚其办学的真正目的及其在本国及国际上的学术地位、教师和教学水平、社会背景、资信情况等。
3、中外合作办学对双方学校的师资配备要有很严格的要求和考核,高水平的师资是中外合作办学成功的关键。
五、结束语中外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一支新秀,伴随其诞生和成长的历程而引发的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文对中外合作办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应对对策,投石问路,希望能为实践中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可鉴参考。
参考文献[1]陈学飞,《高等教育国际化:跨世纪的大趋势》,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2]林荣日,《教育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3]张漾滨,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风险及防范,《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4]李毅,国际视野下中外合作办学的治理,《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02)[5]邵春明,中外合作办学视角下的学生管理工作探析,《安康师专学报》,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