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途径
新时期增加我国农民收入的职业教育途径
新时期增加我国农民收入的职业教育途径摘要:农民增收问题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涉及问题较多。
本文通过分析新时期农民增收的意义、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探讨增加农民收入的职业教育途径:即职业教育要服务好农业科技,职业教育要大力提高农民职业素质,职业教育要为增加农民收入构建信息平台等等,从而促进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关键词:增加农民收入;职业教育;途径“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收问题。
中国农村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已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表现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供求实现了总量平衡,农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
然而,城镇居民的收入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是个不争的事实,且已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农业大国,农民收入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的改革、稳定和发展,而且是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能否实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不能实现小康,要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
因此,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当前我国经济战略的重中之重。
一、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意义(一)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原因:一方面是农业生产效益低;另一方面是农民找不到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由于这两个原因,从而使农民增收幅度缓慢,收入低了,他们的心理就会失去平衡,因利益引发的各种矛盾就会加深甚至随时爆发,给农村的稳定带来威胁。
农村的不稳定,势必会给全社会稳定造成不利。
因此,只有很好地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缩小城乡居民差距,才是解决农村社会稳定的前提。
(二)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内需不足的有效途径我国农村人口多,需求量大,农村是21世纪最有希望和最大的市场。
目前农民人口在我们国家所占比例是69%左右。
可是县和县以下的居民的购买力,在整个社会零售额中所占比重不到40%,这是我们国内的市场很难扩大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中央早已经明确提出,要把开拓国内市场、扩大内需作为我们经济增长的一个长期的立足点来考虑。
农村涉农专业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
农村涉农专业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摘要: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思想的主导者。
学生的教育应该全面贯彻广义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劳动对塑造健全人格、磨炼顽强意志、锤炼高尚品格,在育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结合工作实际阐述农村涉农专业学生在智育、德育、美育以及就业等方面的现状,分析农村涉农专业学生的特点,最后提出加强农村涉农专业学生的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创业提供创业实践机会的建议,旨在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和创业者。
关键词:农村教育劳动创业前言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说,“教育的目的是从知识、道德、形体、艺术等方面让人进行全面的发展,使个体与社会达到和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指出,“劳动教育是为了使劳动者的手脑相长以增强自立能力;使劳动者获得事物的真知灼见和对劳动者甘苦的理解”。
从21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00-2020),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的教育方针不断作出相应的调整。
新时期对劳动内涵的诠释被推到新的历史高度,劳动创造价值得到高度彰显;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时代强音。
[1]1999年,江泽民同志指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四有”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001年,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深刻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明确把四个“尊重”作为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
2010年,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重申“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的思想,提出“体面劳动”的理念……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要强化实践育人,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广大青年在投身实践、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在增长才干、磨练意志中感受劳动带来的收获和乐趣。
农村教育发展中的职业教育培训
农村教育发展中的职业教育培训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农村教育发展中,职业教育培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农村教育发展中的职业教育培训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目前,农村地区的职业教育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职业教育资源匮乏,学校数量有限,设备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
其次,农村学生对职业教育的意识相对较低,很多家长更倾向于让子女接受传统的文科教育。
再者,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职业教育的就业前景不够吸引人,导致学生对职业教育的兴趣不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农村教育部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加大职业教育培训投入首先,政府应该增加对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的投入。
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建设和改善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设施和条件,购置先进的教学设备,吸引优秀的师资力量,提升农村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
同时,应该鼓励企业参与农村职业教育培训。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组织职业培训班,并与职业学校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岗位,以增加学生对职业教育的兴趣和信心。
三、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为了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质量,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学校应该通过开展培训和进修课程,提升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水平。
同时,农村学校可以与城市的职业学校建立合作关系,进行教师交流和培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另外,要加强职业教育与实际需求的对接。
农村地区的职业教育应该紧密结合当地的产业结构和就业市场需求,开设与之相适应的专业课程。
只有提供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并更好地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四、加强职业教育宣传与推广为了提高农村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和兴趣,需要加强宣传与推广工作。
可以通过举办职业教育展览和招生宣传活动等方式,向农村学生和家长介绍职业教育的现状和优势,激发他们对职业教育的兴趣。
另外,可以通过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帮助农村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并为他们提供相关的就业信息和指导,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职业选择。
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路径研究李翠平
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路径研究李翠平发布时间:2023-06-01T04:04:51.202Z 来源:《时代教育》2023年6期作者:李翠平[导读] 乡村振兴是推进农村产业转型与现代化、开放人才市场、加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为推动中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改革与发展,必须寻找推进“乡村振兴”的突破口,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实现专业和行业的有机融合,人才供需的深度匹配,使发展和科技的力量得到有效地转化,使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得到最大限度的优化和提升。
广西贺州高级技工学校摘要:乡村振兴是推进农村产业转型与现代化、开放人才市场、加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为推动中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改革与发展,必须寻找推进“乡村振兴”的突破口,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实现专业和行业的有机融合,人才供需的深度匹配,使发展和科技的力量得到有效地转化,使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得到最大限度的优化和提升。
为此,本文就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路径研究进行探讨,并针对当前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提升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产教融合;路径研究前言: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职业教育扮演了重要角色。
乡村振兴战略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供了足够的发展空间,这将推动教育优先,人才引领,产业创新,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同时,也为职业教育与产教融合提供了新的契机与挑战。
为此,本文就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路径研究进行了探讨。
一、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历史机遇职业教育是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服务的重要力量,其必须与农村产业结构转型现代化的需求和变化相适应,对专业结构进行调整,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农村产业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服务。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农村工业的转型与现代化发展,对职业教育的精准化、产教融合提出了新要求。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能够与乡村振兴中的政府、企业、学校、非政府机构、学生等主体进行有效的合作,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使中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乡村产业的需求相匹配,从而达到中职院校与乡村振兴的“共振”,以至于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三足鼎立”。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其 二 , 阶段 , 国大多 数农 村 产 业 仍 以传 统 农 现 我
技 术 的 推 广 和 应 用 明 显 滞 后 , 村 对 职 校 毕 业 生 的 农 吸纳 能力 低 下 。长 期 以来 , 于 现代 科 学 技 术 对 农 由
* 作者简 介 : 向长征 (98 ) 男, 16 一 , 湖北宜 昌人 , 湖北省秭 归县职业教 育中心、 秭归县屈 原高级 中学高级教 师 , 治骨干教 师 , 政 主要研 究方 向 为职业教 育 、 基础教育和思想政治教学。
、
农 村职 业教 育发 展 面临 的 困境及 瓶颈
劳 动 力 市 场 , 得 农 村 广 大 剩 余 劳 动 力 缺 乏 接 受 职 使
业 教 育 的 内 在 动 力 , 而 大 大 削 弱 了农 村 职 业 教 育 从 其 四 , 方 政 府 及 教 育 行 政 部 门对 农 村 职 业 教 地
里也 不 希望 子女 去接 受 职业 教育 。
广 大 农 民普 及 现 代 农 业 生 产 、 营 、 理 知 识 , 高 经 管 提
农 民转 移 就 业 能 力 。
一
其 三 , 于 我 国就业 市 场准 人 机 制 不够 健 全 , 由 允 许大 批没 有 接受 职业 教 育及 培 训 的廉 价 劳 动力 进 入
生 科 产方 式 的转 变 , 农 村 劳 动力 素质 提 出 了更 高 的要 业为 主 , 产 技术 大 多停 留在农 业 社 会 的水 平 , 学 对 求差 距甚 大 。据 有关 资料 显 示 , 国 农村 劳动 力 中 , 我
广 接受 过短 期培 训 的 占 2 % , 受 过 初 级 职 业 技 术 教 村经 济社 会 发 展 的 推 动作 用 不 太 明显 , 大 农 民对 0 接
农村职业教育
农村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是指为农村地区提供的以职业培训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于就业技能的需求增加,农村职业教育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当前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以及推进农村职业教育的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农村职业教育对于农村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农村职业教育可以提供农民工就业所需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增加,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以适应市场需求。
其次,农村职业教育可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通过提供农业生产、农村工艺品制作等方面的职业培训,可以帮助农民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结合现代科技,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此外,农村职业教育还可以促进农村人才的培养和流动,为农村地区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二、当前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然而,目前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着一些困境。
首先,农村职业教育资源不足。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投入不足,农村地区的职业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相对较弱,无法满足教育需求。
其次,在农村地区,农民对于职业教育的认知度和接受程度不高。
农民普遍认为传统的农业劳动是他们唯一的选择,对于职业教育缺乏认知和了解。
同时,农村职业教育的培训课程和内容也不够多样化和实用化,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农村学员。
三、推进农村职业教育的策略要推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策略。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强农村职业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的建设。
同时,可以引进和培养更多的优秀职业教育师资,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途径,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其次,需要提高农民对于职业教育的认知度和接受程度。
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于农村职业教育的宣传和推广,让农民了解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
最后,要调整农村职业教育的培训课程和内容,使其更加实用和多样化。
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提供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职业培训,增加学员的就业机会。
新形势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策略
Xu h u n d esuy a i
新形势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策略
鞠 凤 霞
( 宁 省 建 平 县 农 机 学校 ) 辽
农 村 需要 职 业 教 育
一
、
2 .农 村 职 业 教 育 在 形 式 上 必 须 采 取 灵 活 多 样 的办 学 模
我 国农 民 科 技 文 化 素 质 相 对 较 低 , 收运 用 先 进 科 学 文 吸 化 技 术 的 能 力 不 强 .影 响 着 农 业 和农 村 经 济 的 进 一 步 发 展 。
正 是 企 业 所 需 , 们 进 厂 就 能 上 岗 , 省 了 很 多 培 训 时 间 和 他 节 经 费 , 以厂 家 是 非 常愿 意 接收 的 。 所 再者 , 国农业 正 由传 统农 我
业 向现代 农业 新 转变 , 田的 科技 含 量逐 步 提高 , 种 农村 急 需 职业 教育 培养 一批 现代 农业 生 产 的技 能人 才 。同 时农 村大 量 劳动 力 正在 向二 三产业 转 移 , 村 出 现 土地 集 中经 营现 象 , 业 机械 发 农 农 挥着 越来 越重要 的作用 , 村 劳 动 力 没 有 较 高 的 综 合 素 质 , 农 没 有 一 技 之 长 就 不 能 适 应 当前 农 机 新技 术 的 发展 步伐 。 二 、 村 职 业 教 育 的发 展 策 略 农 1 村 职 业 教 育 在 内 容 上 必 须 “ 农 ” 能 培 训 与 农 业 . 农 非 技 技 术 教 育 并 重 。 会 主 义 新 农 村建 设要 求 不 断 丰 富农 民 的 科 社 学技 术 知 识 , 高 农 民 的 文 化 素 质 , 强 农 民 的 致 富 本 领 , 提 增 这 离不 开对 农 民进 行 农 业 知 识 的培 训 。 村 职 业 教 育在 培 养 农 农 业科 技 人 才 与农 业 产 业 化 发 展 人 才 的 同 时 , 该 看 到 现代 农 应
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发展途径
p o lm so n e t n n r r ls c n a y v c to a d c to r sfl ws t e lc ff a ca u — r be fi v sme ti u a e o d r o a in l u a in a e a o l e o :h a k o i n ils p n p r yg v r m e t;t em o os u c so v sme t i iu t ni v sme tc a n l a ko o ts a o tb o e n n h n - o re f n e t n ;d f c lyi e t n h n e ;lc fc s h — i f n rn y tm n o efce c fr r lv c to a d c t n b o e n e t B s d o h b v r b i g s s e a d lw fiin y o u a o a in le u a i y g v r m n . a e n t e a o e p o — o lm s t i a e u sf r r h olwi gm e h ns a da p o c e n h w o sr n t e h n e t e ,h sp p rp t o wa d t ef l o n c a im n p r a h so o t te g h n t eiv s— m e to u a o ai n l d c to sr n t e ig t ee fr so n e t e tb o e n n n eo mi g n fr r l c t a u a in:te g h n n h fo t fiv sm n yg v r me ta dr f r n v o e t ei v sme ta p o c h n e t n p r a h;ca i ig t e p o e t ih , e eo ig p i ae s c n a y v c t n le u a lrf n h r p ry rg t d v lpn rv t e o d r o ai a d c — y o to i ce sn h e o r e n r mo i gt es se tcr f r o d c t n a de h n i gt ee u a in,n r a i g t er s u c sa d p o tn h y t ma i eo m fe u a i n n a cn h d c - o to a fiin y o e o d r o a in ls h os etn pt ep re tc s h rn y tm fs c n a y in lef e c fs c n a yv c to a c o l ;s tig u h e fc o ts a i g s s e o e o d r c v c t n le u a in a d e p n ig t es aeo h o re ff n s n r a ig t ef n -asn bl y o a i a d c t n x a d n h c l ft e s u c so u d ;ic e sn h u d r ii g a i t o o i a de p n i g t ei v sme tc a n l fs c n a yv c to a d c t n n x a dn h n e t n h n e e o d r o a in le u a i o o
新时期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的选择
的教育 活动 。
综 合生产 能力 ” 。我 国农村 建设 和 发展 迎来 了崭新 的 历史 新 阶段 。 在全 面建设 小 康社 会 、 设 社会 主 义新 农 村 的大 建
关 键 词 : 业 教 育 ; 会 主 义 新农 村 ; 职 社 社会 经 济发 展 ; 略 策
在 科学 发展 观指 导下 , 筹城 乡经济社会 发展 , 统 建 设 社会 主义 新农 村 , 使我 们 国家 实 施 的一 项 重大 战 略
任 务 , 国农 村社 会经 济发展 迎来 了崭新 的历 史时期 , 我
农 村 经济社 会发 生 了或正在 发生着深 刻 的变 化 。农村
职 业 教 育 如 何 适 应 这 些 新 的形 势 要 求 , 好 的服 务 更 “ 三农 ” 促 进 全 面 小康 社 会 建 设 , , 是摆 在 农 村 工作 者 和教 育工作 者面 前 , 说不一 。有许 多学者 , 众 把分布 在 乡村的职 业 学校看作 是农村 职业 教 育 , 的学 者 把 县及 其 以下 有 的职业 教育称 为农村 职业教 育 。这 些观点 或显狭 隘或 带 有明显 的城 乡 二元 论 的色 彩 。2 0 0 3年在 河 北 保 定
摘
要 :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新农 村 的历 史 时期 , 持 大 职 业 教 育 观 , 新 审 视 农 村 职 业 教 育 的 内涵 和 功 能 , 足 在 坚 重 立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 大 教 育 对 象 的 范 围 , 持一 个 面 向 、 个 引 入 、 个依 托 的办 学 思 路 , 农 村 职 业 学 校 教 育 与 培 训 扩 坚 一 两 使 同步 发 展 , 好 地 为 “ 更 三农 ” 服务 具 有 重 要 的 理 论和 现 实 意 义 。
[实施,一村,大学生,其他论文文档]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探索农村职业教育新途径
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探索农村职业教育新途径”论文关键词: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农村职业教育论文摘要:高等教育为农村培养高素质人才,关系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本文通过对河j农业大学开展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探讨,谈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管理素质、提高农民劳动技能素质等教育,拓展出的农村职业教育新模式。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展迅猛,但和城市发展速度相比仍然比较缓慢。
这里原因很多,而农村人才素质低是其中一个主要因素。
农村人才素质偏低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如何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让高等教育更好地为农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实用型”人才,推进农村经济与我国社会发展和谐并进,为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课题。
笔者认为,河北农业大学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是加快农村人才培养,实施科教兴农、提高农村人才素质的创新教育模式,是面向农民开展素质教育的新举措,是高等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所作的有益探索。
“该项工程”学期两年,是专门为农村提供信息技术应用、种植技术、实用技术与推广、农产品加工与销售、经营管理、养殖技术、法律法规等模块化的课程组合。
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人员多样化需求实施的专为农村培养高素质,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能为农民致富和为农村发展起带头作用的新型农民。
且该工程建立的面向农村开放式教育模式,在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创新教学模式为农村培养实用人才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是经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批准的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目的是将高等教育延伸到农村,通过选拔农村优秀青年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为农村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使他们尽快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科技致富和先进文化的带头人。
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条件及途径
作者 简介 :夏学文 ( 9 1 ) 1 7 一 ,男,湖北武穴人 ,在读 硕士,黄 冈职 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 育、农 业经济。
l a 0 Y U Y a n J iU i J
对 农 民 的培 训工 作 纳 入长 期 化 、 化 、 序 化 轨道 。制 定 新 法律 程 农 村 建设 目标 与职 业 技术 人 才 奖励 相 挂 钩 的政 策 ,同 时提 倡 专 家 、 目、 术入 股合 作 , 项 技 支持 鼓 励 职 业 技 术 人 才 到 农 村 创
( )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加大对职业 教育的投 入 一 是提 高职业 院校办学实力 , 促进职业教育改革 , 提高教 育质 量 的根本保证。政府要充分认识职业教育 的战略性地位 , 要 象重视和支持普 通教育那样重视和支持 职业教育 。 在教育经 费投 入 上 , 界 银 行 认 为 职业 教 育 的生 均 费 投 入 应 该 比普 通 世 教育高 13 5 %。 职业 中学经费投入上不仅没有超过普通高 中 , 反而低于 普通 高中。这样的教育投入结梅 , 也就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办 学条件和教学质量难 以得到保障 。因为缺少投入 , 无力购买 实 训 设 备 , 业 学 校 普 遍 无 条件 实行 “ 职 教学 做 合 一 ” 教 学 方 的 式, 只能采取 与普 通教育相类似 的教学方式 , 教学 和人才培
适 当减税 , 为校企合作创造条件 。出台各类技 术和管理人才 到 农 村 工 作 的 优 惠政 策 ,对 于 到 农 村工 作 的大 中专 毕 业 生 ,
14 4
( 四)促进农村 的 内涵发展 。加强宣传教育 , 提高农 民
基金 项 目 :湖北省教育科 学 t 一五”规 划 20 年度重点课题 “ ’ 育在促进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的作用研 究’ ( 目 ・ 十 07 职业教 ’ 项 编号
构建广东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的途径
中国以前走 的是粗放 型即依靠低廉 的劳动力成本 和高能源 消耗获 得经济增长 的道路 。现在要走 的是一条 集约化即依靠 高素质 的劳动者 提高经济增长效益和效率 的道路 。那 么如何培养大批 量的高素质 劳动 者?答案是依靠教育制度 的创新 ,创办更 高层次 的高职教育来培 养大 批量高素质劳动者 。通过更高层次 的高 职教育提高 劳动者 的人力 资源
禀赋 ,“ 把 庞大的劳 动力人 口从低 成本低技术 含量水平提 高到高 素质
高技能 的水平 ,才能有效地实现经济发 展方式及产业 竞争力 的战略转 变 ,使经济社会 的可持 续发 展建 立在 高效率 的人力 资源供 给之 上。 ” 要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们亟需大量 高素质 的劳 动者。而现 阶段 的 国情是三年制高职培养 出来 的毕业生 由于素质不够 高不 能满足经 济结 构转型对劳动者 的需要 ,同时普通本科所 培养的毕业生 又 由于偏 重理 论与生产实践离 的较远 ,也不能完全满 足经济结构转 型对劳动者 的需 要 。因此 ,我们必须反思高职教育对一个 劳动者人力资 源特别是 职业
的重要途径。广 东农村职业教 育环境较好 , 但 城 乡职业教 育差距还相 当明显 。只有 明确广 东农村职 业教 育体 系的现状 ,才能科学、合理地构 建
广 东农 村 职 业教 育 体 系。
关键词 :广 东农村
职业教 育
体系 构建
农村职业教育是整个社 会教育体系 的重要组成 部分 ,是培养建设
镇 两级农 民文化科技教 育培训体 系,努力把职业技 术学校 和乡镇成人
文化技术学校办成农村人力资 源开发 、技术培训 与推广 、劳动 力转移 培训 和扶贫 开发服务 的基地 。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教育发展路径规划与实施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教育发展路径规划与实施研究农村教育是乡村振兴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乡村振兴战略旨在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而农村教育则是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教育发展的路径规划和实施方案,旨在为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教育发展的背景与意义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旨在实现城乡发展的协同和一体化。
农村教育是城乡差距、贫困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也是农村人口素质提高和实现持续发展的基础。
农村教育发展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教育范畴。
首先,农村教育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农村教育能够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推动城乡差距的缩小;最后,农村教育能够培养农村人才,推动农村创新驱动发展。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教育发展的路径规划1. 提高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是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硬件设施落后等问题。
因此,改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未来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2. 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高质量的教育是农村教育发展的核心。
为了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推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3. 推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培养农村人才和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通过建立健全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提供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培训,可以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教育发展的实施方案1.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政府是农村教育发展的主导力量,应当加大财政投入,提供必要的教育资源,改善农村教育条件,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乡村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育改革的推进。
2. 加强各方合作农村教育发展需要多方共同参与。
政府、学校、家长、社会组织等各方应当加强合作,共同努力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径:城乡统筹发展职业教育
以城带 乡、 城乡互动 、 协调发展。实施城乡统筹发 展职业教育 ,就是要发挥城市职业教育对农村职
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城 乡统 筹发 展职 业教 育的本质 内容
一
业教育的带动辐射作用 ,实现城市职业教育与农 职业 教 育 的协调 发 展 , 这是 解 决农 村 职 业教 育 城 乡统 筹 发展 职业 教 育是 城 乡统 筹 经济 社会 村 ? 是跳 出农村 ” 解决“ 农村职 发展 的重 要 内容 之一 。城 乡 统筹 发展 职 业教 育作 问题 的一个重 大思路 , 问题 的战略思 考 。 为城 市与 农村 职业 教 育 实现 良性 互 动发 展 的 战略 业 教育 ” ( ) 乡统 筹发 展 职 业教 育是 一 项复 杂 的 系 二 城 思考 , 具有 十分深 刻 的内涵 。 它
业教育发展观 。城 乡统筹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农村持续健康发展 的需要 , 实现教 育公 平及社会和谐发展 的需 是 要, 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积 累的需要 , 是实现农村发展 方式转变的需要 。要城 乡统筹发展职业教 育 , 必须 着力
推进城 乡统筹发展职业教 育的制度安排 , 着力推进城 乡统筹发展职 业教 育的基础能力建设计划 , 着力建立推进
城 乡统筹发展职 业教育的公益体制 , 着力完善推进城 乡统筹发展职业教 育的政 策保障。 关键词 : 乡统筹;职业教 育; 城 发展 中图分类号 : 70 G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6 4 7 4 (0 00 —0 2 0 17 — 7 7权利的平等 、 乡 城 城
民就业 、 创业 能 力 。然 而 , 论是 通 过推 进城 市化 、 无 工业化 , 转移农村 富余劳动力 , 少农 民数量 , 减 还 职 业教 育 的 自由互 动 、城 乡职 业教 育 的合 理分 工 和 城 乡职 业 教育 的广 泛协 作 。城 乡职 业 教 育 的统 是 通 过各 种 途 径 培训 农 民 ,提高 农 民综 合 素 质 和 都 尤 筹发 展 最 终体 现 为 城 乡职 业 教 育 的双 向 、 同 、 共 均 就 业 技 能 , 要 靠 教 育 , 其是 农 村 职业 教 育 。 可
乡村振兴提高农民职业技能的重要路径
乡村振兴提高农民职业技能的重要路径在当今社会,乡村振兴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农民的生活质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提高农民职业技能被认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
本文将探讨为什么乡村振兴需要提高农民职业技能,以及如何实施这一重要路径。
一、提高农民职业技能的必要性乡村振兴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和市场竞争中,仅仅依靠传统农业经验已经无法满足乡村发展的需求。
因此,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变得至关重要。
1. 增强农民的就业能力农民职业技能的提升可以为农村地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通过学习新的技能,农民可以掌握现代农业生产、农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竞争力和就业能力。
这不仅可以帮助农民找到更好的工作机会,还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 推动农村产业升级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还可以推动农村产业的升级。
通过学习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农民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同时,还可以发展农村新兴产业,如农村电商、农村旅游等,从而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增加收入的途径。
3.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农村职业技能的提升可以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通过学习新的技术和知识,农民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此外,农村产业发展也可以带动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从而提高农民整体收入水平。
二、实施农民职业技能提升的重要路径要实现乡村振兴,提高农民职业技能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是几种可行的路径:1. 加强农村人才培养乡村振兴需要高素质的农村人才。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人才培养的投入,建立健全培训体系,提供各类培训课程和学习机会,培养农民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可以鼓励高校、职业培训机构等向农村倾斜,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
2. 推动农技推广和示范农村职业技能的提升需要实际的操作经验和实践指导。
政府可以组织专业的农技人员走进农村,向农民普及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
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途径
提高到国 民化的高度来对待 " 农村 经济 随着中国经 济的转型而进入一个新的 发 展阶段 % 以 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 展 成为主题 %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 建 设小康社 会的重要目标 % 只有全面提 高 人的素质 ! 才能加快小康社会的发展 % 要 发展职业教育 !全面提高 农民的素质 ! 必 须 按 照统 筹 城乡 经 济社 会 发 展的 总 要 求 ! 以提高农民劳动和创 业技能为目标 !
碍着 农村职业 教育的发展 " 一是社会 一 味追求高学历& 名校热门专 业 !降低了 职 教的地位和声誉 ’ 二是用人单位一味 追 求文凭学历! 以致轻视重能力的职业 教 育 ’三是普教和职教发展失衡 " 这些观念 在很大程度上 阻碍了农村职业教育 健康 持续发展 " ! "# 教 育体制僵 化 ! 教学质量 不高 " 农
质 的教师队伍 " 要使职业教育 的学生具 有 竞争能力 !不断 适应社会的需要 ! 就必 须 要有高素 质的师资队 伍 % 首先 ! 要解决 教师 的学历达标问题 % 一 面 是不断补
不足 !而且大多以文化课为 主 !职业技 能
教 育规模 " 探索在政府统 筹下 ! 建立政 府 & 行业 & 企业 &社 会团体 及公 民个人 共 同办学的体制 % 形成合力 ! 从根本上改变 职 业教育 由教育 部门 独家办 学的 局面 ! 共 同 解 决农 村 职业 教 育诸 多 方面 的 困 难 ! 尤其是经费问题 % 国家应加大对农村 职业 教育的投入力度 % 农村职 业教育经 费 应纳入 各级政 府的 教育经 费预 算 ! 加 强监管 !专款专用 % 农村职业学校要抓住 当前 国家实施农村劳动力转 移培训计划 这 一良机 !通 过学历 教育 &中 短期 培训 & # 订单式 $ 培训 !搞 活学校 !扩展 农村职业 教 育的规模 % # "$ 积极推进农村教学改革 " 农村教育
西北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途径分析
[ 中图分 类号]G 1 78
[ 文献标 识码]A
[ 文章编号 ]17 6 4—3 2 ( 0 8 0 2 9 2 0 )4—0 0 13—0 2
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 国民素质 , 加快人力 资源 开发 , 促进经济发展 的基础。地处我 国西北地 区的 农村 , 地广人稀 , 资源丰富 , 由于其地理环境 特点及 民族分 布 的特殊性 , 职业 教 育发 展缓 慢且 不够 成熟 , 农 民不重 视 , 使 西北 地 区农村 职业 教育 生源 不 足 , 致 政府 投入 不多 , 学 质 量 下 降 , 成一 种 恶 性 循 环 。 教 形 近几年随着西北地区农村的交通 、 运输、 建设等条件 的不 断改 善 和城市 务 工 人 员 的增 多 、 技 下 乡 的推 科 广 、三农 ” “ 政策 的 实施 、 民 的 觉悟 不 断 提 高 , 们 农 他 渐渐 意识 到知识 和 技 能 的 重要 性 , 切地 需 要 改变 迫 自身 的精 神面貌 , 高 自己的 自身素质 。因此 , 提 必须 要做好 当前西北 地 区农村 职业 教 育 , 高农 民素养 , 提 带动 当地 的经 济发 展 , 以缩短 与 中东 部地 区 的差距 , 为构建 和谐 社会 和建 设社 会 主义新 农 村服 务 。 根 据 西北地 区 目前 职业 教育 的状 况和农 村 的现 实特点 , 笔者 认 为未 来 的西北 地 区农 村 职 业 教 育 应 通 过下 列途 径加 快发 展 :
f me s r n f rt es r l Slb rf r ei u a r a . r a r ;ta se h u p U a o o c n r r a e s l
【 yw rs nr w s rgo ;ua v ai a euai ; a Ke od 】 ot et ein rr o t n dct n w y h l c ol o
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举措及路径分析
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举措及路径分析摘要:2018年我国提出了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此后乡村振兴战略就成为我国发展关键战略之一。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各地方政府引导和鼓励职业学校培育职业型人才,为乡村振兴发展服务,培养出更多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具的优秀人才,利用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发挥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最大作用,发展和壮大乡村。
本文分析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举措及路径,力求通过分析探索出一条满足乡村振兴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及举措,为乡村振兴培育出高素质、能力强和理论知识水平高的职业人才。
关键词:职业教育;乡村振兴;发展举措;路径分析前言:现阶段,国家对乡村振兴工作较为关注,良好开展乡村振兴工作需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依据,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合举措发展乡村经济。
教育是发展的根本,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需要人才作为支撑,职业学校作为我国教育的主要构成,应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价值。
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和优化专业结构的设置,构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机制,积极组织开展应用型项目的研究,持续为乡村战略实施培育和输出高素质人才,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创设有利条件。
1.依据乡村振兴战略,设置和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为了使乡村各类产业得到更好发展,使乡村治理结构更加合理与科学,让农民早日过上更加富裕和幸福的生活。
职业教育需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及本区域的具体情况不断的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健全教学体系,延伸教学内容,扩展教学范围,不断提升教学能力,设置和结合现状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以此为乡村振兴培养出符合乡村经济发展的技术型和创新型人才。
一方面专业结构需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并且体现多样化的特征。
专业结构保持多样化可以均衡技术型人才的培养。
另一方面还需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创新和优化专业结构,利于培育出满足乡村振兴需求的高素质和高技术水平人才,促进产业的发展。
传统的农业设备相对落后,同时参与农业的人数很多,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智慧农业顺势而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集粹】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途径
一、加强领导和舆论宣传,推动农村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要把认识统一到全国职业教育会议精神上来,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工作的突出位置,充分运用多种形式宣传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努力纠正轻视职业教育的倾向,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我国教育发展的形势,发挥行政调控的作用,切实实行“三教”(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普通教育)统筹,确保“三教”的协调发展。
要加大农村职业教育依法行政的力度,完善农村职业教育督导检查评估制度,通过法律手段和建章立制,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二、加大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力度
在办学体制改革方面,要坚持政府办学为主,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
在招生制度改革方面,放开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计划,放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和入学年龄限制。
在学制改革方面,实行弹性学制,积极试行学分制。
要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战略的实施,调整学校布局结构和专业设置;深化教学改革,使农村职业教育更加贴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加强骨干示范性学校建设,真正发挥这些学校在育人、技术推广、科技示范等方面的龙头作用。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新经验、新模式,如“边学习、边生产、边致富”的教学模式和“学校、公司+农户”的办学模式。
要加强“三教”统筹,特别是加强职成教在校舍、师资、实验实习基地、教育培训等方面的统筹结合,优化资源配置,健全和完善县、乡、村三级教育培训网络,努力形成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合力。
三、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和实验实习基地建设
职业教育的专业课教师应该是不仅具有合格学历,而且还应该有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
为此,要努力提高专业教师的动手能力,注意聘请有实际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做兼职教师。
加强农科教结合,发挥农业科技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的优势。
努力给农村职业学校配备先进的实验实习设备,建设适应教学要求的实验实习基地,使实验实习设备和基地建设在技术应用和生产管理方面具有先进性和示范性,把职业学校建设成为集教育培训、技术引进、试验示范、生产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基地,增强职业学校的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为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创造条件。
四、加大政府投入,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针对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
要认真研究农村实施税费政策后,如何保证农村职业教育经费不减少而继续增加的对策措施。
要通过政府的投入,使每个县(市、区)都能建设好一所骨干示范性职业学校或职教中心。
同时,采取鼓励措施,动员有关部门、行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支持农村职教发展。
要创造条件减免贫困学生学杂费,对农村职业学校学生创业提供信贷、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农村职业学校发展校办产业。
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师资、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动员组织有关高校支持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五、加快农村职业学校现代化远程教育设施建设步伐
要在相关专项资金和技术、人员培训等方面向农村职业学校倾斜,帮助它们加快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建设。
通过计算机网络和卫星电视系统等远程教育手段,大力提高农村职成教育的能力,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跨跃式发展。
(作者:河南省偃师市教育局职业教育教研室王四进)
谈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注重问题设计,培养问题意识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
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
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发展学生智力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应做到三点:一是教师应引导学生敢想敢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二是对学生的奇想、怪想、假想给予肯定;三是努力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探索创新精神。
二、注重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学生只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深一步地理解教材。
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的方法和归纳、演绎等逻辑推理形式,对已感知的知识进行分析、概括、思维加工,从而达到对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
学生只有理解深透才能增强记忆。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演示、模拟、学生动手实验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会分析问题,掌握研究方法,学会分析、概括。
这样,学生不但对教学内容印象深,同时也培养了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三、重视学习过程,培养创新能力
学习是一个互相合作、互相交流的过程,是一个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是一个体验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必须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只有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与人合作,获得亲自参与的深切体验,才能不断地提高认识,锻炼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我们不仅要注重显性成果,更要注重隐性成果。
只要学生有体验,就一定有收获。
“过程即目标”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只有重视学习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才能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进而使之产生创新能力。
四、善于抓住本质,培养综合能力
在教学中,善于抓住关键,把握能够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知识内在联系的关键性的基础知识,正确引导,可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例如生物体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都很复杂,但只要抓住生物体从低级到高级、从简
88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2004年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