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论坛: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主义1. 基本概念-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它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例如,我们周围的山川河流、桌椅板凳等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它们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而人的意识是对这些物质的反映。
- 辩证法强调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观点体现在万事万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如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
发展的观点则表明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像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发展。
全面的观点要求我们不能片面地看待事物,要综合考虑事物的各个方面。
2.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对物质的反映。
例如,人们看到苹果落地这种物质现象,经过思考研究,才产生了万有引力的意识成果。
-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事物的发展。
例如,科学的发展理念能够指导国家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而错误的经济政策可能导致经济衰退。
3.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
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一对矛盾,它们在经济利益、政治地位等方面相互对立,但又相互依存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中,这种矛盾的运动推动了社会的变革。
- 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则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显著的变化。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例如,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的逐渐升高是量变,当达到100℃时就会发生质变,变成水蒸气。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1. 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大家可能会问,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到底是啥?别急,咱们慢慢来捋捋。
简单说,它就是一种看待历史发展的方式,认为历史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直线,而是充满了矛盾和变化的过程。
就像我们生活中的种种波折,历史也有起起伏伏的规律。
1.1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辩证唯物主义这四个字,听上去有点复杂,但其实可以从几个简单的点来理解。
首先,"唯物主义"就是说我们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换句话说,就是说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不管咱们怎么想,物质总是存在的。
其次,"辩证"指的是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对立统一、矛盾斗争来实现的,也就是有问题就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事情总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1.2 历史的辩证法说到历史,我们经常会觉得它像一部大戏,情节曲折离奇。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认为,历史的发展过程也一样充满了矛盾。
例如,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差别,不就是因为社会内部矛盾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吗?这种矛盾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就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发动机”。
2. 历史的矛盾和斗争2.1 矛盾是推动历史的动力要说历史上最有意思的,莫过于那些矛盾了。
没错,就是那些冲突和对抗。
比如,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更替,就是一场场大的“斗争”,这个斗争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这些矛盾不是坏事,反而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
没有矛盾,历史就像一潭死水,一点都没有变化。
2.2 斗争的结果是社会进步斗争的结果是什么呢?其实就是社会的进步。
就像一个公司要不断调整和改革,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
历史也是一样,社会内部的矛盾促使人们不断寻找解决办法,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这种进步有时候可能来得慢一点,但总的来说,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这些“斗争”的推动。
3. 历史观的实际意义3.1 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了解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我们会发现,历史不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事件,而是一个个具体的、充满矛盾的过程。
军转命题热点:用辩证唯物主义看我国的改革与发展
军转命题热点:用辩证唯物主义看我国的改革与发展【导语】军转干考试的复习重在日常生活中的积累,下面中公军转网根据最新时事政治整理2015军转干考试命题热点:用辩证唯物主义看改革与发展的现实性,帮助广大2015年参加军转考试的考生熟悉军转干考试内容。
【命题热点】用辩证唯物主义看改革与发展的现实性【背景链接】2015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
【综合分析】用辩证唯物主义看我国现阶段改革与发展的现实性: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世界处于不停顿的变化之中,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我们认识事物、分析问题,都要坚持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坚持运动、发展地看问题,适应情况变化、敏锐把握形势,努力使我们的主观认识跟上客观情况的变化。
惟其如此,才能使我们具备科学的认识、清醒的头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正确的政策、切实的举措,才能把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从胜利推向更大的胜利。
反之,僵化保守、墨守成规,只能给事业带来挫折和失败。
我们之所以不畏惧全面深化改革可能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坚持在正确方向下推动“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改革开放,其定力、胆魄、勇气、信心,都在于明白并坚信上述道理。
一方面,从“不变”的方面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
即便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人均下来也只是世界中游水平。
从长期存在的发展不平衡,到相对落后的自主创新能力;从亟待破题的“三农”问题,到不断增加的环境资源压力,这些基本国情,都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
2020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
公共基础知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唯物主义者们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是由物质决定的意识。
那么物质是什么呢?不同的理论就对于物质有不同的理解。
所以,根据对于物质理解的深度和广度的不同,就有了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
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认为,物质是一种或几种实物。
这里面的实物指的是物质的具体形态。
如西方哲学家泰勒斯所说的“水是万物之源”,他认为万物以湿的东西作为养料,靠湿气维持,万物的种子都是潮湿的,所以万物的本原是水,水就是一种物质的具体形态。
还有赫拉克利特所说的“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他认为万物在火中灭亡,在火中重生。
所以世界的本原是火,火也是一种物质的具体形态。
在我国古代也有很多哲学家有相关的理论:王夫之的“气者,理之依也”,在这种理论中,气是物质实体,是影响事物的极为精细的物质。
荀子的“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他认为万物都是由天地、阴阳变化相作用的。
天地,阴阳二气都是实物。
范缜的“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人有身体才会有精神,身体也是实物。
所以,把金木水火土等五行元素、形、气、阴阳等实物当做世界本原的,就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对于各种实物有了更为深入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很多实物其实都是由微粒组成的,哲学家们也采纳了这个观点,认为各种实物其实都是由微粒组成,这种微粒在那个时候是精确到了原子,就有了新的哲学观点叫做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就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
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比起来,近代形而上学对于物质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那么什么叫形而上学呢?这其实是看待问题的一种观点,即孤立、片面、静止的去看问题。
所谓孤立,指的是事物之间都是不联系的,每个事物都是一座孤岛。
所谓片面,其实也就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没有全面的看问题。
所以静止,即认为世界是不运动的,处在静止的状态,如“天不变,道亦不变”。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辩证唯物主义是作为唯物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存在的,而历史唯物主义则更加突出了辩证性和历史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是对世界和社会的认识和理解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无所不在的复杂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辩证法是指观察、分析事物时要注重全面、具体、相对、发展的方法,而唯物主义强调以物质为基础,物质决定意识,实践决定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上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产物,社会各个方面的变化都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而产生的。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历史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人类社会按照一定的发展阶段逐步演变。
同时,历史唯物主义也强调了历史的主观能动性,历史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人类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强调历史发展的辩证性和曲折性,历史上每一个时期都是新旧冲突、对立统一的过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还指出,历史是不断前进的,历史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人类社会将朝着更高级的形式发展。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的实践意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认识历史的方法论,还为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导。
我们应该根据历史的发展规律,坚持发展的观点,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改革,为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历史唯物主义观强调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能性,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历史的进程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内在的规律性。
只有把握历史的规律,才能更好地应对历史的变化,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深入研究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积极引导社会发展的方向,推动社会向着更加公正、平等、和谐的方向前进。
2021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
公共基础知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唯物主义首先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那么人们根据对物质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不同,将其划分为三种历史形态,分别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时候,人们认为物质是一种或几种实物。
这里面的实物指的是物质的具体形态,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他认为万物的本质是火,火能够毁灭一切,也能够塑造一切。
认为火是世界的本源,那么火也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北宋张载说:“凡可状者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
”凡是有形态可以用肉眼看得见的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而凡是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是一些大自然现象的表现;而这样现象,都可以解释为灵气驱动的结果,即万物都是有灵有性的意思,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这句话论述了元气为万物本原,张载认为本原是气,“气”实际上是一种实物,是一种具体的形态。
想必大家也听说过“金木水火土是组成世界的五种基本元素”这句话认为世界的本源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这也是一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在这一时期认为世界是由原子组成的,世界的本源是原子。
在这我们主要研究的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三种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
机械性就是说认为所有的运动都是机械运动,就是单纯的位移;形而上学性就是说我们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例如我们学过的“刻舟求剑”“飞矢不动”等就是用静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坐井观天”“管中窥豹”就是用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不彻底性就是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但在历史观上是唯心的。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到这一时期不再认为物质是一种实物或者是一种原子,而是把它抽象为一种属性,就是客观实在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我们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发展中最彻底、最科学的形态,是唯物主义历史上的第三种形态。
唯物辩证法视角下的历史观
唯物辩证法视角下的历史观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经验和智慧的积累。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历史观对于解读历史的方法、历史的本质以及历史的发展规律具有不同的见解。
其中,唯物辩证法视角下的历史观,以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哲学为基础,通过对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研究,对历史进行深入的解读和理论化。
一、唯物辩证法视角下的历史观的基本原理唯物辩证法视角下的历史观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原理。
1. 唯物主义原理: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和本体,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历史的发展过程是由物质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的。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社会制度的变革,不同的经济基础所衍生的上层建筑具有不同的性质。
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水平和生产关系的变迁所决定的。
2. 辩证法原理: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是矛盾斗争的结果。
矛盾是事物内部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
历史的发展是由矛盾的相互作用和斗争所推动的,通过矛盾的解决和转化,社会得以向前发展。
二、唯物辩证法视角下的历史观的主要内容1. 历史的物质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视角下的历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所决定的。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驱动力,而生产关系是社会制度的表现形式。
历史的进程是不断地由生产力的进步促使着生产关系的变迁,不同的生产关系衍生出不同的经济制度和社会结构。
2. 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唯物辩证法视角下的历史观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历史的发展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产物,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
历史发展的趋势是由人民群众所决定的,而非个别领袖或统治者的意志。
3. 历史的发展规律与历史阶段:唯物辩证法视角下的历史观认为,历史的发展具有客观的规律性。
历史的发展不是凭空产生,而是由一系列的矛盾运动和斗争推动而来。
历史发展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特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1. 引言: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乍一听,这名字可能有点拗口,不过别担心,我们会把它搞得简单明了。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其实就是看待历史和社会变化的一种方式,它强调历史的变化是不断的、辩证的、符合一定规律的。
简单说,就是告诉我们,历史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由各种矛盾和冲突推动的。
2. 历史的辩证法:不断变化的世界2.1 矛盾是推动历史的动力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源于矛盾的运动。
你可以想象一下,生活中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冲突,比如工作中的竞争、家庭中的摩擦,这些看似不和谐的元素,实际上推动了我们的成长和进步。
历史也是一样,社会的矛盾和冲突推动了历史的演变,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2.2 矛盾的解决与历史的发展矛盾并不是坏事,关键在于如何解决。
就像家庭争吵,解决了大家就会和好如初。
而在历史上,解决矛盾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有时候还要经历剧烈的变革。
但是,正是这些解决矛盾的过程,让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最终实现了社会的进步和完善。
3. 物质决定意识:历史的根本力量3.1 物质条件对历史的影响辩证唯物主义还告诉我们,物质条件是决定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
简单来说,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比如说,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得很快,科技水平也就提升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也会发生变化。
这个观点告诉我们,改变历史的根本在于改变物质条件。
3.2 物质与意识的相互作用不过,物质条件虽然重要,但意识也不是完全没作用。
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变化,也会反过来影响社会的发展。
例如,当社会对某种观念产生共识时,这种意识形态也会推动的改变,进而影响历史的发展。
所以,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作用的,彼此影响,共同推动历史的发展。
4. 结论:理解历史的钥匙总之,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为我们理解历史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
它告诉我们,历史是由矛盾推动的,物质条件是决定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但意识也会对历史产生反作用。
2013年军转: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2013年军转:2012年军转干考试材料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关键词】军转网军转论坛军转军转干转业干部军转干考试军转干考试军转干部安置军转待遇军转干考试公告军转干考试大纲军转干考试成绩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1.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生产方式(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地理环境(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必要的条件)和人口因素(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是具体的历史的。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势和规律。
主要表现在(1).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2).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的相互作用性;(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性。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是宣告了唯心史观的破产和它使对社会历史的研究真正成为科学。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1.生产力生产力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表示人和自然的关系。
基本要素:(1).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
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
(2).劳动对象,是人们改造自然程度和生产力发展状况的标志。
劳动者——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最基本的、决定性的,它构成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特点:客观性;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什么有哪些区别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什么有哪些区别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都是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也就是辩证地看待问题;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也是不由人的意志决定的,而有其内在的必然的发展规律。
1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因此,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运动京戏化在人脑中的反映。
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其与历史唯心主义相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具有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也叫唯物史观。
2内容不同: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统一性,物质和意识是对立的统一,它们统一于物质。
统一的物质世界中原本没有意识,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产生于实践,它们的统一又在实践中实现;斗争性,辩证唯物主义是在总结人类一切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又是在同一切非科学的思想进行严肃斗争的过程中成长的。
解决的问题的对象不同:1、历史唯物主义提高了分析历史事件产生原因的方法。
军转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三
军转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三【导语】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是军转干考试中考察的重要内容。
中公教育军转网为广大军转干部整理2015年军转干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必备素养:对立统一规律,供2015年军队转业干部备考。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中公教育专家将为大家详细讲解这三大基本规律,方便考生学习掌握。
下面,我们最后来学习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之一—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的发展既是由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发展过程,同时又是事物内部两种相互对立的趋势、方面即统一又斗争的矛盾运动。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而对立统一规律则进一步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和实质内容,它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所谓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基本哲学范畴。
对立和同一,这是事物矛盾所固有的两个相反而又相成的基本属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之为斗争性,矛盾的同一属性又称为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之间内在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是体现对立面之间互相吸引的一种趋势。
它的基本内容就是:第一,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赖性;第二,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互相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面双方互相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不仅在不同的事物中有不同的情况,而且在同一矛盾的发展和展开过程中也不尽相同。
一般来说,某一具体矛盾一经产生,往往要经过一个逐步展开的过程。
矛盾产生初期,其双方就已存在差异,但他们对立的性质还处在萌芽状态,随着差异的深化,原来包含的对立逐渐明朗化,并得到充分的展开直到激化,最后达到矛盾的解决,旧矛盾让位于新矛盾。
尽管由差异、对立到矛盾的解决并不一定是所有事物都必须要经历的几个阶段,但是随着矛盾的发展和对立面的逐步展开,贯穿其中的斗争性总有一个由隐到显再到激化的过程,由此产生矛盾解决的必要与可能,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规律。
2019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唯物主义详解
公共基础知识:唯物主义详解公共基础的考试中,考试中会出现的唯物主义有以下四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庸俗唯物主义,这代表着人类对物质认识的不同深度和广度,对物质认识由感性到理性。
这四种唯物主义的共同点,都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即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我们重点来分析各种唯物主义的不同点,四种唯物主义的实质及其优缺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从时间来讲,一定是在古代。
其是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实物,即物质=实物。
由此,我们首先要区别物质和实物的关系,物质和实物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比如水果和苹果的关系。
中国的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如五行即金木水花土,阴阳学说,形神中的形体等。
西方如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始基”,赫拉克里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等。
金木水火土、阴阳二气、形、水、火这都是实物,如果把这些等于物质本身,这种观点就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从时间来讲,一定是在近代。
其是把物质归结为原子,即物质=原子。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一种猜测,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近代认为物质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
其优点是,相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猜测,有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其缺点是,其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万事万物都有原子构成,并认为原子都具有惰性,由原子构成的万物包括人的运动,必须由外力推动,这由此带来第一个缺陷:机械性。
近代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却在历史观上坚持唯心主义,导致了半截子唯物主义的产生。
现代唯物主义,即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观点不再把物质归结为某个特定的实物,认为物质是一种共性,其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列宁对物质进行了科学的定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一种客观实在。
庸俗唯物主义,其观点认为物质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其实质是把物质等同于意识,即物质=意识。
这明显是一种错误观点,认为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就像人的口腔可以分泌唾液一样,这就是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听起来有点深奥,是吧?但咱们日常生活中,随处都能看到这些哲学思想的影子。
你看,辩证唯物主义就是一种理解世界的方式,简而言之,就是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
就像是两个人争论,虽然意见不合,但实际上,他们的观点可以互相补充,这就是辩证法的魅力。
生活中,咱们经常会碰到各种矛盾,比如说,你今天想吃冰淇淋,但天气又冷得像北极,哎,这就是矛盾呀!但有时候你会发现,正是这种矛盾,让你更能体会到生活的乐趣。
再说历史观,这可不简单。
历史观就是咱们看待历史的视角和态度。
有人说历史是一面镜子,能照出过去的模样。
可这镜子,可不是单纯的反射,而是带着时间的厚重感和变化的智慧。
历史上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因为当时的条件、人物和环境交织在一起的。
就像做饭,缺了盐味道不行,放多了又太咸,得掌握个平衡。
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才是真正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体现。
不得不提一个有趣的例子,诸葛亮的草船借箭。
你想想,这事儿多有意思!他面对敌人的逼迫,利用天气和环境,反而让敌人自投罗网。
这就是辩证的智慧!能在看似不利的情况下找到机会,真是一种高明的策略。
生活中不也常常如此吗?你今天面临一个大麻烦,可能明天就会因为这个麻烦,遇到意想不到的好事。
这就是辩证法在生活中的体现,让人忍不住感叹,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咱们不能光说辩证,历史观也不能少。
说到历史,常常让人想起那些伟大的瞬间,比如伟大的革命,或者是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
这些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历史的演变,跟人们的意识形态、经济基础、文化背景都有密切关系。
就像一棵大树,根扎得深,才能枝繁叶茂。
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养分,才能在当下的生活中立足,向未来生长。
还有一点,辩证唯物主义还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光说不练假把式,做才是真本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咱们可不能只是停留在理论上。
就像学习骑自行车,听别人说再多也没用,最后还是得亲自上手。
实践中遇到的困难,恰恰是我们成长的催化剂。
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与阶级斗争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与阶级斗争观辩证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其中的社会历史观与阶级斗争观是其核心内容之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强调历史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是由人民群众在阶级斗争中创造的。
阶级斗争观则强调社会发展的动力在于阶级矛盾的解决和新生代阶级的产生。
下面将从这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强调历史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的斗争推动的,而历史也是如此。
历史不是简单的线性发展,而是在矛盾的辩证运动中前进的。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如此,是由矛盾的对立统一推动的。
历史上的每一次社会变革都是由阶级矛盾的激化和斗争引起的,而这种矛盾和斗争正是社会历史的发展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不是上帝或英雄人物的个人行为所决定的,而是由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民在矛盾的斗争中推动前进的。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的阶级斗争观是社会历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阶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关系的产物。
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阶级社会中,富人和穷人、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这种矛盾必然会引发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不仅是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阶级斗争中,劳动者追求解放和权利的斗争会推动社会的进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
总之,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与阶级斗争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它们强调历史的辩证发展和阶级斗争的推动作用。
只有深刻理解和运用这些观点,才能更好地认识历史、把握现实、指导实践,实现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
希望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和阶级斗争观,积极参与社会变革,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伟大理想而努力奋斗。
辩证唯物主义对人类历史的思考与总结
辩证唯物主义对人类历史的思考与总结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充满曲折和复杂性的过程,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
而辩证唯物主义这一哲学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论工具,可以理解和解释人类历史的演变。
本文将探讨辩证唯物主义对人类历史的思考与总结,并分析其对我们认识历史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启示。
一、历史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发展是一个矛盾运动的过程。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而矛盾的斗争和解决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在人类历史中,阶级斗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变革等都是矛盾的表现,同时也是历史发展的原因和动力。
历史的辩证法告诉我们,没有永恒不变的社会形态,社会制度会发生演变。
这种演变是由于矛盾的不断出现和解决所推动的。
例如,封建社会中农民与地主的矛盾不断激化,最终促成了资产阶级的崛起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
二、历史的发展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人类历史是按照某种规律前进的”,这种规律包括了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决定性、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影响的关联性等。
历史的发展规律为我们认识历史并推动社会进步提供了指导。
在每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我们都可以揭示其规律性,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和引导历史的发展。
这样的观点告诉我们,在特定时机下,我们应该关注社会的矛盾和矛盾的解决,以推动社会向更加进步的方向发展。
三、历史的人民主体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是人民群众自觉行动的结果。
历史不是被统治者单方面创造的,而是在人民群众的斗争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历史的人民主体性,指出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来自于劳动人民的自觉斗争。
历史的人民主体性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能力参与社会进步。
这种观点激发了人们的社会参与意识,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四、总结与启示辩证唯物主义对人类历史的思考与总结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解释历史的变迁。
哲学高考攻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辨析
哲学高考攻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辨析哲学高考攻略:辩析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和解决社会、历史和科学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进行深入辨析,探讨其内涵、特点及应用。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内涵及特点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强调宇宙的辩证发展规律和物质世界的本原性。
辩证唯物主义包括以下重要内容:1. 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统一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有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2. 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坚持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精神世界是物质世界的产物,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推动社会发展。
3. 本原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物质世界是主体,精神世界是客体,意识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的特点在于辩证法的独特运用,追求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强调实践的决定作用,注重对历史和社会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及特点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对历史和社会问题的深入分析和解释。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以下重要内容:1. 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历史的发展是社会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结果,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 社会演变理论: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的演变具有阶级斗争的决定性作用,历史上的社会变革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社会发展呈现出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通过革命推动社会进步。
3. 价值观:历史唯物主义重视人的自由和解放,追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注重对社会问题的批判性分析。
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在于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强调社会变革的必然性和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历史问题的批判性思考。
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安全与国际安全与世界安全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安全与国际安全与世界安全观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总结。
辨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全面性和联系性,认为社会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指导下,我们必须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辩证规律,抓住主要矛盾,理解社会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才能有效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必须高度重视安全问题。
安全是现代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安全就没有现代化。
安全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的保障,是人民群众幸福安康的重要条件。
我们要始终把人民安全放在首位,坚决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促进国家长治久安。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始终秉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繁荣。
在国际安全领域,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建设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中国积极推动构建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加强国际反恐、反极端主义合作,积极推动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
总而言之,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安全、国际安全、世界安全观密切相连,需要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究竟是什么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究竟是什么
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
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的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
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2.社会历史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初源泉;3.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4.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
自然观是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
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
辨证唯物和唯物辩证的关系:先有唯物辩证,后有辨证唯物;都是唯物主义世界观;辨证唯物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是辨证的,唯物辩证的世界观是机械的方法论是教条的。
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938年9月)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世界观。
它所以叫做辩证唯物主义,是因为它对自然界现象的看法、它研究自然界现象的方法、它认识这些现象的方法是辩证的,而它对自然界现象的解释、它对自然界现象的了解、它的理论是唯物主义的。
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推广去研究社会生活,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应用于社会生活现象,应用于研究社会,应用于研究社会历史。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说明自己的辩证方法的时候,通常援引黑格尔,认为他是表述了辩证法基本特征的哲学家。
但这并不是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辩证法同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一样的。
其实,马克思和恩格斯从黑格尔的辩证法中采取的仅仅是它的‚合理的内核‛,而摈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外壳,并且向前发展了辩证法,赋予辩证法以现代的、科学的形态。
马克思说:‚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
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他甚至在观念的名称卞把它变成了独立的主体)是现实的创造主,而现实只是夕1造主的外部表现。
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性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性的东西而已。
‛(《资本论》第1卷《第二版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说明自己的唯物主义的时候,通常援引费尔巴哈,认为他是恢复了唯物主义应有权威的哲学家。
但这并不是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一样的。
其实,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中采取了它的‚基本的内核‛,把它进一步发展成为科学的哲学唯物主义理论,而摈弃了它那些唯心主义的和宗教伦理的杂质。
大家知道,费尔巴哈虽然在基本上是唯物主义者,但是他极力反对唯物主义这个名称。
恩格斯屡次说过:费尔巴哈‚虽然有唯物主义的基础,但是还没有摆脱旧的唯心主义的束缚‛,‚我们一接触到费尔巴哈的宗教哲学和伦理学,他的真正的唯心主义就显露出来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21卷第322、326页)。
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安全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安全观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一,强调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物质性和运动规律。
在处理社会历史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和安全观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强调社会历史的辩证法。
历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在矛盾的斗争和综合中不断前进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发展的动力在于社会中的矛盾运动。
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着矛盾和冲突。
唯有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综合,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指导我们要正确认识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社会的发展变化。
只有深刻把握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在实践中,我们要注重矛盾的把握和处理,善于运用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不断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还强调历史的阶段性和社会运动的客观性。
社会历史是按照一定的阶段性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
历史进程的发展不是任意的,而是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和推动。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根据社会历史的阶段性,科学制定发展战略,切实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各项工作。
只有深刻理解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挑战,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持续稳定。
最后,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对社会主义安全观提出了新的要求。
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与社会安全密切相关的。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安全观,加强社会治理能力,确保国家和人民的安全。
综上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安全观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只有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下,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和发展。
愿我们在党的领导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转论坛:2012年军转干考试材料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关键词】军转网军转论坛军转军转干转业干部军转干考试军转干考试军转干部安置军转待遇军转干考试公告军转干考试大纲军转干考试成绩
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生产方式(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地理环境(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必要的条件)和人口因素(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是具体的历史的。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势和规律。
主要表现在
(1).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2).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的相互作用性;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性。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是宣告了唯心史观的破产和它使对社会历史的研究真正成为科学。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1.生产力
生产力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表示人和自然的关系。
基本要素:
(1).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
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
(2).劳动对象,是人们改造自然程度和生产力发展状况的标志。
劳动者——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关系:
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最基本的、决定性的,它构成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
特点:客观性;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标准,在于这种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是适合的还是不适合的,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二者的矛盾运动。
这种矛盾运动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也称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这一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1.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
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上层建筑的构成: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包括国家政治制度、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化发展。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集中表现在位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的二者矛盾运动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变化的方向;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取决于和服务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要求。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1.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
社会形态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
2.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也就是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一个民族之所以做出这种或那种选择的原因:
(1)取决于民族利益(直接动机);
(2)取决于交往;
(3)取决于对历史必然性以及本民族特点的把握程度。
3.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和主题的选择性使社会发展过程呈现出统一性和多样性。
4.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行和曲折性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统一性表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选择性、多样性表明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不是直线的,而是曲折的。
五.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1.社会基本矛盾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两个“一定要适合”的规律形成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原因——这一基本矛盾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推动作用;这一矛盾规定并反映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的性质和基本面貌,涉及社会的基本领域,囊括社会结构的主要方面。
(3).两对矛盾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根本的矛盾,它决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产生和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又受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制约。
(4).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决定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发展。
2.阶级斗争—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即生产有所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产物。
阶级的本质在于它是与特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或人群共同体。
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不同,是划分阶级的基础。
阶级斗争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冲突,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社会革命
(1).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里转到革命阶级手里,是实现社会形态变革的首要的基本的标志。
(2).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3).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使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能改造和教育群众以及革命阶级本身;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4.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作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2).改革和革命的关系——社会改革是走向社会革命的一个步骤,是革命的前提和准备;而在革命后,它又往往是巩固革命成果、完善社会制度、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六.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人的本质——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劳动。
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民群众的作用——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首先,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再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最后,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群众观点基本内容:
(1).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3).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
(4).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4.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1).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发起者、当事者;历史人物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组织者、领导者;历史任务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它可以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阶级。
(2).任何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的政治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
更多相关信息:
2012年深圳市军转干笔试预测模考班招生简章
2012年北京区县军转干考试申论一对一辅导班招生简章
2012年北京市区县军转干笔试预测模考班招生简章
军转干经典范文7:保护动物福利实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更多内容请关注:中公教育军转干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