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课标高考全国卷考纲解读及历年高考试题对比分析(语文)

合集下载

(复习总结)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考纲解读

(复习总结)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考纲解读

2016年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及备考建议一、高考语文命题原则1.有利于语文课程改革;2.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学科作用;3.考查学生对中学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4.考查学生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5.符合课程标准和考纲要求;6.发挥高考命题正面导向功能,推动课程改革。

二、高考语文考核目标与要求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三、高考考纲对比2016年高考语文考纲、题型示例与2015年高考语文考纲、题型示例完全一致。

考纲不变,命题形式未必不变。

命题形式的变化并不代表超纲,命题变化是合理合规的。

如2014年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的文言断句,成语辨析;2015年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的文化常识,古诗、小说与课文勾连,任务指令型作文;等等。

纵观近三年全国卷题型,不难看出,考纲不变,命题形式却逐渐变化。

四、近三年考点对比1.全国Ⅰ卷2.全国Ⅱ卷四、试题特点1.图一3.图三五、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命题趋势1.论述类文章阅读近年高考全国卷论述类文章的选材有文艺论文与史学论文交替轮换的趋势。

2014年,全国Ⅰ是文艺论文,全国Ⅱ卷是史学论文;2015年,全国Ⅰ是史学论文,全国Ⅱ卷是文艺论文。

2014年、2015年的文艺论文,都属于美学论文,且都学生阅读密切相关;2014年、2015年的史学论文都与现实密切相关,如2014年论述古代食品安全监管问题,2015年论述宋代的金融特点。

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整体评析 .doc

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整体评析 .doc

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整体评析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课标卷(陕西省等地区使用)在整体上呈现出外松内紧、平稳发展的特点。

试题在大模样上与2015年或近三年来的课标卷几乎保持一致。

试卷结构、分值分配甚至大题题型等,都与以往有较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第Ⅰ卷阅读中的五大板块,从外形上几乎没有改变;第Ⅱ卷中的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虽做了一些少量的变动,但大的框架及本质上还是稳定的。

但试题在少数地方和试题内部还是做了一定的调整,暗暗收紧了一些。

这些暗收,有如下一些体现:第一,考试内容的改变。

在第Ⅱ卷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第15题,2014年前是连贯题,2015年是句式的选用,到2016年改为正确使用词语中的虚词的使用。

将单音节虚词、双音节虚词和关联词放在语段中选用。

虽然只有1道题3分,但体现的是考试内容的轮换。

第二,考试题型的改变。

在第Ⅱ卷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第13题,虽然仍考成语,但考法与以往都不同。

2015年是给3个句子,并留下空缺,后面给3个近义成语,需要辩析近义成语选择最恰当的一组填入。

实质考查的是对近义成语的区别。

再以前出4个句子,每句中都有1个加点成语,需要判断它们的正误。

但2016年一改以往的考法,出了6个句子,每句都有1个加点成语,后面每3个句子排列组合成4个选项,要求选出一组全部正确的一项。

这种加大了成语的数量,也是暗收的表现之一。

第三,考查能力的深入。

以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独立的理解分析能力、概括综合能力、灵活运用能力、创新探究能力,这些都是课标卷或者近五六年来高考试题一直追求的主流目标。

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在内在本质上,暗暗强化了这一目标。

在第Ⅰ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部分,几乎每道题都涉及到了推断能力,选考类文本阅读中的主观题,不论是文学类文本还是实用类文本,都牢牢抓住归纳概括能力不放,在第Ⅱ卷写作试题上,沿续了近三年来的方向,降低材料的限制定,降低审题难度,扩大试题的开放性。

第四,考试题型的回现。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语文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语文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试卷总评】2016年是高考改革的重要年份,是对2017全国高考全面深化改革的充分准备。

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在试卷命制上,保持了形式稳定,稳中有变的基本特征,让改革的过渡有章可循;试题材料重视传统文化,着眼社会、关注人文;重在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和基本应试能力,从而凸显考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其突出特征为“守正出新,亮点频频”。

论述类文本节选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选择的材料与命题中规中矩,着重考查了学生理解文本及筛选信息的能力。

和历年的考题相比较,相对稳定,难度适中,有效考查了考生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

文言文阅读遵循从正史中选材的命题思路,今年的《曾公亮传》选材于《宋史》,考查的内容与2015年试题结构、命题角度保持一致,取消了实词的考查,依次考查文言句读、文化常识、细节辨析、文言翻译,突出稳定性,在于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在根本上解决文言文阅读问题。

诗歌鉴赏题型变化不大。

新课改以来,高考诗歌以唐宋律诗为主,今年也不例外,考查了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律诗《金陵望汉江》,属于其作品中的二流作品。

并依照考纲对诗歌鉴赏的要求,考查了作品的景象特点和诗人的思想内容,难度适中。

名句默写仍是理解性背默,所考篇目均在考纲要求的64篇之内,三道题分别考查荀子的《劝学》、诸葛亮的《出师表》,以及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题干提示明白浅易,所填空中均没有易于出错的字词。

两篇大阅读依然遵循了以往二选一的形式,一篇小说,一篇人物传记,难度相当。

其中文学类文本选取了李锐的小说《锄》,考查的内容包括对标题的含义、语言的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的理解。

这些题型都是学生备考中的常规题型,难度不大。

实用类文本选择了人物传记,且为他传——《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高考卷有选择当年度去世的名家的传统。

而今年春天,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因病去世,其作品《白鹿原》能反映上世纪80年代小说艺术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近三年(2016-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考点题型对比分析

近三年(2016-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考点题型对比分析

2016 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属于选考内容,总分均为 25 分,由 1 道 5 分的客观题(5 选 2)、2 道 6 分的主观题和 1 道 8 分的主 观题构成。
2017 年取消选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考察,文学类
第3页
文本阅读总分为 14 分,由 1 道 3 分的客观题(4 选 1)、1 道 5 分的主观题
2018 年的成语涉及 8 个,虽然是“随本设题”且考查数量增加了,但是
用选择题形式,难度也没增加。
2.客观题②(病句题)
年份
语病类型
2016 搭配不当,偷换主语,结构混乱
2017 句式杂糅,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2018 搭配不当
考查点 辨析病句的能力 辨析病句的能力 辨析病句的能力
题型 客观题 客观题 客观题
类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注重人文科学知识的
传播,凸显其文化含量、人文价值、教化作用,选文一般在 1000 字左右。
(二)古代诗文阅读
1.文言文阅读
年份 人物
出处
考点分布
题型及分值
①文言文断句;②古代文化知识;③归纳内容要点,3 客观题 9 分;2
2016 曾公亮 《宋史》
概括中心意思;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近三年(2016-2018 年)高考语文全国卷 1
考点题型对比分析
高州市第二中学 夏承志
近三年(2016-2018 年)高考语文全国卷 1 考点题型对比分析
(2019 年 1 月 21 日)
高州市第二中学 夏承志
一、近三年高考语文全国卷 1 整体概况 广东省从 2016 年起高考使用全国卷 1,纵览这三年高考语文全国卷 1 的试题,从试卷结构按排、题型以及题量上看,2016 年跟之前几年没有多 大变化,2017 年较 2016 之前几年的试卷在结构安排、题型以及阅读量上都 有很大变化,卷面制作上也不再分为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 2016 年之前几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放在论述类文本 阅读、古诗文阅读之后,而 2017 年的试卷则是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 文本阅读放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后,置于古诗文阅读之前。 2016 年之前几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属于选考内容, 总分均为 25 分,由 1 道 5 分的客观题(5 选 2)、2 道 6 分的主观题和 1 道 8 分的主观题构成。2017 年则取消选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均考察,这便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其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共 14 分,由 1 道 3 分的客观题(4 选 1)、1 道 5 分的主观题和 1 道 6 分的主观题构成; 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12 分,由 1 道 3 分的客观题(4 选 1)、1 道 5 分的客观 题(5 选 2)和 1 道 4 分的主观题构成。2017 年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 文本阅读共 26 分,较之前选考时的 25 分多了 1 分,所以 2017 年的试卷中 默写的分值由 6 分降为 5 分。2017 年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以及默写的分值较之前 3 年有所变化,其他版块的分值不变。2018 年文学 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27 分,文学类阅读 15 分,由 1 道 3 分客观 题,2 道 6 分的主观题构成。实用类 12 分,由 2 道 3 分客观题、1 道 2 问主 观题构成。 2016 年之前几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 1,古代诗歌阅读为 2 道主观题(5 分+6 分);2017 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变成 1 道 5 分客观题 (5 选)和 1 道 6 分主观题;2018 年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变成 1 道 3 分客 观和 1 道 6 分主观题构成。 二、近三年高考语文全国卷 1 各版块纵向分析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新课标12016年高考语文试卷分析汇总

新课标12016年高考语文试卷分析汇总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语文试题分析第一部分:试卷总评综观2016年的全国卷(Ⅰ卷),总体特点上体现了三个关键词:“传承”“创新”和“理性”。

“传承”一方面体现于试卷的构成、主要题型、考查能力点等方面,与前两年基本一致,作文命题仍是新材料作文;另一方面则体现于命题材料的内容上,命题内容都带有非常鲜明的时代色彩,突出时代精神,紧贴时事热点,传播正能量,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全国Ⅰ卷作文题提供的材料密切联系着学生的实际,考查的是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试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的非常贴近,给予学生发挥的空间大,既没有限制学生的思考空间,又能有效地考量到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正契合了《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要求,这既有利于发挥高考命题的导向功能,又有利于推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和高考改革。

“创新”主要表现在题型的变化,如在语言表达运用方面,全国Ⅰ卷的第17题,要求将“初步构思框架图”,写成完整的一段话,一改传统的图文转换题型,既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考查了学生实际工作潜能,充分发挥了高考为高校选拔人才的选拔功能,评价功能。

再如,全国Ⅱ卷的新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是一幅漫画,将学生的阅读漫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统一起来进行考查,与前两年不同,漫画材料作文,它需要考生透过现象冷静地去分析事理,妥帖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这在紧紧贴近学生生活的基础上,既可以规避考场作文时的套作和抄袭、无病呻吟,也符合当下的语文高考改革的实际,又对高中语文教学、高考作文备考有一定的引领作用,不能不说是一种创新的命题形式。

这样类型的考场写作,才是有价值的写作。

“理性”贯穿于试卷的始终,一是科学地落实了“考纲”和“考试说明”的精神,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检测,如语文知识的积累,理解分析能力,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思考辨别能力,对情感道德价值观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2016年高考考试大纲--_解读

2016年高考考试大纲--_解读

复Hale Waihona Puke 建议物理4、重点知识、主干内容是高考试题立意的一条明线。在知识的建立和运 用中突出系统性、突出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科知识框架体系的构建, 重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能力培养是贯穿教学过程始终及高考复习的一条暗线。加强实践活动、 实验操作和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是能力培养的良好途径和方法。 6、现问题是高考复习的核心意识。考生通过练习和考试客观的了解、及 时发现自己的问题。确定自己的目标,找准自己应在的位置,有针对性、 有计划、高效率地解决问题。
2016年全国卷考试大纲
考纲解读
语文
2016年语文考试大纲与去年相比,不论 是考试性质还是考试内容,均保持一致。
2016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在试卷结构及 命题的内容范围上仍趋稳定态势。
复习建议
语文
1、关注题型变化,做好能力提升训练。2015年试题中出现了一些新题型, 如“文言文阅读”第5小题“古代文化常识”题,复习应做好整理强调; 第17小题“图文转换”题也有变化,该考点需将各种类型都做复习。
考纲解读
生物
相比于去年,今年生物大纲和考试说明没有变化,但是 根据所附的样题分析,历年重点考查的信息提取能力、 结果数据分析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会延续并加强,生物 高考的难度不会出现明显下降。
复习建议
考纲解读
物理
今年的考纲中物理科目要求考查的能力与2015年相比没有 变化。对选修模块3-3内容《气体实验定律》的要求层次 从Ⅰ提到了Ⅱ,即从“了解”、“认识”的层次提高到 “理解”和“应用”。选考题做3-3模块的考生一定要高 度重视这个变化,在复习中应给予足够的关注。
复习建议
物理
1、认真阅读理解高考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明确考试内容还应重视对考试 内容的要求。 2、培养考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分析题目,不应想当然,重点分析理解 题目中隐含条件、画草图帮助思考。解题时应有解题步骤和解题程序,培 养学生科学、规范的书写。 3、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全面复习是高考复习和高考得分的根基。物理教学必 须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要使学生想清、 想透,要反复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不仅要在知识 的深度上下功夫,而且要从广度上做文章。

2016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2016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把准特点,灵活选做------2016年高考《考试说明·语文》解读高三语文教师汤吉祥2016年语文考试大纲与去年相比,不论是考试性质还是考试内容,均保持一致。

2016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在试卷结构及命题的内容范围上仍趋稳定态势。

但仍需要认真阅读,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复习,提升复习效果。

一、明确必考与选考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全国卷《考试说明》明确规定,考试分必考和选考。

选考又要求在文学类与实用类文本中选择。

明确范围界定,避免错误理解。

在考试内容规定中,“传记”作为教学中的选修内容,也纳入考查的范围,加上这几年全国卷选考的实用类文本中只出现了“传记”,这样容易认为选考内容就是文学类和传记。

而“传记”只是实用类文本的一种。

因此,对全国卷《考试说明》要认真解读,在实用类文本中,除了传记以外,还包括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等。

对实用类文本的复习,要有重点,也要全面。

二、把准全国语文课标卷的特点,明确高考趋向。

全国课标卷作为国考,有其自身的特点。

1.蕴含深层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

全国卷作为国考试卷,体现出国家的正能量,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语文学科更是如此。

因此,高考语文课标卷在不失语文学科特点的前提下,强化将“立德树人”的思想渗透在试卷中,引导学生认同社会主义价值观。

比如2015年课标卷甲小说阅读材料中马兰花涉及的诚信友善;课标卷乙选考题传记阅读材料《将军赋采薇》,以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的传记材料为阅读文本,文本中渗透了弘扬爱国主义,传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元素;课标卷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涉及到来护儿的重义轻财。

从这些人物事迹中,不难看出渗透了当前国家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然,这不是直接贴政治标签,而是有机融入在阅读材料中。

这提醒我们在平时选择训练材料时,要有这种意识。

2.立足能力考查,着眼语言文字运用。

全国课标卷突出的是能力的检测。

这些能力更多的是语文的核心能力,突出阅读与写作能力,侧重在理解、概括、分析综合、评价鉴赏、探究、观察(如图表)与表达上。

2016高考-2016年全国卷考试大纲发布,听听专家解读

2016高考-2016年全国卷考试大纲发布,听听专家解读

2016高考|| 2016年全国卷考试大纲发布,听听专家解读!语文加强名句名篇默写训练。

建议统筹安排,反复温习,认真落实,力求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准确识记、正确迁移、规范书写。

高度重视语言文字表达运用的学习,力求全面扎实。

提倡学用一体化,重实践,重修改。

古代诗文和现代文的阅读,要在长度、深度、复杂度上用力,不要止步于浅表化的信息筛选、简单化的信息归纳,要多在关联比较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严格按照2015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考试大纲组织教学及备考复习。

特别要实时调整选学内容,文、理科统一在选修系列4的“4-1,4-4,4-5”中选学若干专题,2016年高考文、理科卷的选考内容均为从“4-1,4-4,4-5”中“三选一”。

实时调整适应性练习的难度及梯度结构,关注中档题的训练,合理把握压轴题的难度,不要过分拔高压轴题的难度。

应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进行抽象和概括,合理渗透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与整合、化归与转化、特殊与一般、或然与必然、有限与无限等思想。

英语在夯实双基的基础上,内化能力,侧重语用能力的培养,达到“学以致用”。

了解并熟悉阅读七选五和短文改错等新题型的特点和考点所在,进行针对性有效训练。

强化阅读,通过大量阅读接触不同体裁和题材的文章,拓展知识与视野;提高语篇分析思维能力,培养语篇意识。

同时,通过大量阅读扩大词汇量并丰富“语感”,在语言吸收上达到“潜移默化”,最终提升综合语用能力。

物理关注题型变化,在必考模块学习中,要关注多项选择题这一题型。

在选考模块学习中,要关注5个选项多项选择题这一题型及评分规则,要求考生学习要更加认真细致,重视深入选考模块学习,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要更加透彻、准确、到位。

关注全国Ⅰ卷实验试题,考生在实验复习学习时,一要立足做好考纲要求的实验,二要关注检测中探究性实验和课题研究,三要重视课本演示实验和小实验,四要挖掘习题中延伸的实验情景,学会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去处理物理实验问题。

2016年高考语文考纲、考题与备考ppt

2016年高考语文考纲、考题与备考ppt

• 1.B.宋代的政府借贷基本上是赈济性借贷 主要目的是帮助百姓度过困境,因此与私 借贷相比,政府借贷的利率要低得多。
(原文)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 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 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 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私人借贷多 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 ……
• 1.B.宋代的政府借贷基本上是赈济 借贷,主要目的是帮助百姓度过困 因此与私人借贷相比,政府借贷的 要低得多。
(原文)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 等机构经营。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 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 交付债权人即可。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 卖价款优先受偿。 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 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 了空前的
荣…… 3 A.质库、解库是进行押物、放款、收息的机 唐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质库、解 也随之兴盛。
(原文)早期的交子、关子、会子要求相关人员先交纳 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再根据需要持交子、关子、会子 定的地区兑取现钱。这类信用工具携带方便且具有汇票 质,可以保障大宗交易、跨地区交易货款的顺利结算。 的使用,弥补了货币的不足,节省了货币流通需求量。 这种交子、关子、会子逐步发展为纸币。
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 异姓,吾当死之。
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 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 异姓,我将为此而死。
译出大意给2分;“帝”“苟”“死” 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评分细则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 异姓,吾当死之。
(1)“帝”“苟”“死”三处,每译对一处 1分。 (2)取消“译出大意给2分”的规定,具体的 分值分布在“唯”和“当”两个字上面。

2016年高考全国2卷语文试题分析及备考反思

2016年高考全国2卷语文试题分析及备考反思

2016年高考全国2卷语文试题分析及备考反思一、试卷分析:2016高考2卷总体特征全局稳定,适当创新,注重传承,回归语文本真考查素养。

2016年是高考改革的重要年份,是对2017高考全面改革的充分准备。

作为教育部命制的高考全国语文2卷,在试卷形式上,保持了整体稳定,在稳定形式,略升难度的基础上凸显能力,重在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和基本应试能力。

全国Ⅱ卷,六道大题,18道小题,总分150分,题型和分值分配和2010年以来的试题保持相对一致,呈现出平稳的态势,在此基础上做出适当创新,这样的试题命制有利于学生正常发挥,同时不失稳中求变的特质。

1、“传承”一方面体现于试卷的构成,主要题型、考查能力点等方面,与前两年基保持一致。

例如阅读题型和往年保持一致论述类文本节选自格非的《塞壬的歌声》探讨了“小说与故事的区别”;古文阅读选了《明史》的《陈登云传》,小说节选自美国著名作家迈尔尼的名作,人物传记是有着文学情怀和功底的数学家吴文俊的传记,作文是关于语文素养的新材料题型作文。

整体看来,这套试题可谓是“本真语文,本真试题,注重能力”。

考生需要较好的表达能力和一定的语文修养,方能取得较好成绩。

另一方面命题内容都带有非常鲜明的时代色彩突出时代精神,紧贴时事热点,传播正能量。

如全国Ⅱ卷作文题提供的材料密切,联系着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要求学生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材料中的“三条语文学习途径”,阐述看法和理由。

考查的是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试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的非常贴近,将学生语文学习与终身发展、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结合起来考查,给予学生发挥的空间大,既没有限制学生的思考空间,又能有效地考量到学生的思维能力。

1、创新:全国2卷变化最大的是语言文字运用的选择题:一个是成语正误识别,增加为六个句子,识别句中成语使用正误(跟前两年近义成语填空不同,回归到旧模式增加考查量)另一个是15小题,变以往的选用句式为语段关联词使用考查(该题是创新也是传承,2004全国高考试题中就有虚词或关联词填空近十年也散见于其他省份命题当中);第三,诗歌文本的选择与以往也不同,节选了杜甫的《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这是名家名篇的节选,但与教材所学杜甫诗歌风格完全不同,对考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需要一定的语文功力的。

2016高考新课标语文考纲解读

2016高考新课标语文考纲解读

2016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对于福建、广东、湖北、湖南、陕西、重庆、安徽7省的大王来说,你别无选择。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广东、重庆、湖北、安徽、湖南的孩儿注意啦,全国卷第一题不再是字音字形题啦,而是现代文阅读,而且是论述类文本阅读!再也不用盯着试卷纠读音纠错别字了~告别强迫症1.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思。

说明性文字抓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的解释文字,议论性文字抓基本观点以及对观点的阐述文字。

读好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能复述每段内容。

2.再读三道选择题题干和选项。

3.再读一遍原文,读的时候可以将选择题中的相关内容在原文中划出来。

4.解题。

正常思路是:定位——核对——判断。

解题时要将选项与原文作比较再进行判断。

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1)在题目中划出关键字词。

(2)明确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什么以偏概全、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因果混乱(强加因果、因果倒臵)、过于绝对、偷换概念、混淆时间、混淆条件(未然说成已然、已然说成未然)通通都是出卷人使的障眼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解答文言文,先读最后一道选择题,了解文章内容。

再读原文,带着“什么人”“几个人”“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这样”等问题用心默读文段、可用笔圈画。

阅读过程中见到加点字时要到题目中进行理解。

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

断句题福建的孩儿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断句题对你们来说是新题型哦~首先要通读全段,了解段落大意;然后逐句分析,寻找断点的标志词,常见如下:①句首语气词“其、盖、唯、盍、夫”等;②句末语气词“矣、耶、焉、兮、耳、而已”等;③句首关联词,如“苟”“纵”“是故”“纵使”“然则”等;④句首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既而”“俄而”等;⑤序数词,如“一、二、三”等。

根据修辞技巧断句(比喻、排比、重复、对偶等);根据特殊句式、固定格式断句,如:“……者……也”、“非……则(必、即)……”、“如(奈、若)……何”等。

《2016年全国高考考纲(语文)》的总体理解

《2016年全国高考考纲(语文)》的总体理解

《2016年全国高考考纲(语文)》的总体理解(一)考核目标1.比较“安徽卷”,考核目标、要求完全一致,因此复习中不需要过分求新求异。

2.从《考纲》“题例选择”和“解读说明”可以看出,在试题设置方式及考查思路上有许多的不同,特别是试题考查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思路的问题。

(二)考试范围1.“安徽卷”规定“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两个系列的散文和小说部分。

”2.“全国卷”在选修课程中增加了“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与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三个系列,针对全国卷近几年的试题,重在“新闻与传记”方面。

(三)考试内容1.注意与“安徽卷”几个明显不同的地方,在“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中未如“安徽卷”明确“侧重于常见”的要求,相对来说要适当扩大范围,但针对今年是较多省份第一次使用“全国卷”情况,也不可在默写上过分求偏求难,复习还应重在常见。

2.“选考内容”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有“了解‘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今年是否会在这方面做文章,是一个问号。

3.根据学生的做卷情况和近几年全国卷的“选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难度对比,“实用类文本阅读”还是占有优势。

4.“考试形式”中新增的“多项选择”,出现在选考阅读第一题有一定的难度,重在研读总结全国卷出题规律,强化命题思路和解题规律的指导。

5.“古文阅读”的“古文断句题”难度不大,“文化常识”着眼课本中常见的基本的内容,未出现太偏太难的题目。

全国卷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命题特点:1.题干涉及内容往往突破一句一段,要注意对全文意思的理解和解读。

2.在对文本字词文句的理解的基础上,更重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3.考查思路较少选项保留信息比对情况,大多数重视转述信息和整合信息。

4.从能力考查方向来说,一是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概念含义,考查知识积累和文化素养;一是重视文章内容关系性理解,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一是重视对文章整体内涵理解,考查学生概括分析能力。

2016全国新课标卷考纲(语文)解读与备考建议

2016全国新课标卷考纲(语文)解读与备考建议

2016全国新课标卷考纲(语文)解读与备考建议2016年考纲已经正式发布了,很多同学肯定想知道的第一件事就是,变了什么?答案是没变。

继续保持了新课标卷历年考纲和命题结构相对稳定的传统。

2016考纲内容表述跟2015年的考纲一致,这么说考纲的解读似乎就必要性不大了。

但是与之相关的命题结构,以及命题趋势还是特别值得解读的。

【解读一】考纲未变,未必命题形式就一定不变【对策一】细读考纲,全考点全题型全面总复习首先,需要明确一个认识误区是,考纲未变,未必考题形式就一定不变,命题只要在考纲范围内,怎么变化,都是合理合规的。

举例详解如下:(注:新课标卷包含新课标I卷和II卷,以下统称新课标卷。

)2014年之前我们新课标卷的文言文阅读题题型结构:实词(3分)+信息文本筛选(3分)+文章大意(3分)+翻译(10分)2014新课标卷的文言文阅读题题型结构:实词(3分)+断句(3分)+文章大意(3分)+翻译(10分)我们不难发现,新课标卷在坚持多年的固定题型组合上,将文言文第二题改为一道3分的“断句”选择题。

考前并未有任何信息提示将考查断句这一题型,因此当年考完不少老师都表示出题超纲了,新课标历年从来涉及的断句题却出现在了试卷上,着实让考生措手不及。

但实际仔细阅读考纲不难发现,考纲其实并未超出命题范围,而且断句这一考点包含在在历年新课标卷的考纲之中,且看考纲相关表述:“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由此可见,一轮复习我们应该走“全考点全题型全面总复习”路线,以考纲为中心,综合全国各地各类试题命题题型,加以综合训练,必定有备无患。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同学们在一轮复习时切莫只盯着本省考卷题型,至少应该做到近三年各地真题都要练到,做到各类题型都有接触,即使临考变化,也至少能混个脸熟,从容应对。

波波老师在2014年的一轮复习中印象最深刻的莫于断句的复习了,当时带了四个全国新课标卷班,秋季一轮复习,充分利用课上课下时间,综合精练精讲了近三年各地真题,印象最深的就是在以专题形式在新课标卷班讲解北京卷和广东卷的历年断句真题时,很多同学表示历年不考,直接忽略了这一题型。

2016课标卷作文考纲解读及示例分析

2016课标卷作文考纲解读及示例分析

二、高考作文的对策
应仔细研究高考的能力要求,牢牢把握住高考作文 的两个等级的要求,努力向“两个等级”的要求靠拢。
怎样才算“能写”呢?考试说明分为“基础等级”和 “发展等级”两个等级标准。分成两个等级是为了提高高 考作文的信度,让好的作文能够得到高分,也使基础好而 临场发挥不好的考生有一定的分数保证,尽量消除应试的 误差。同时还给在写作上有个性、爱好、特长的考生以用 武之地。总的目的就是提倡打好写作基础,并鼓励在这个 基础上发展个性与特长。这两个层次都属于表达应用层级 中层次最高的综合应用层级,其中发展等级又比基础等级 的层次高。
2016/3/25 7
抉择,包含着太多的自信和坚持。在争取和放 弃的岔路上,你需要抉择并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在 苦难和安乐的岔路口上,你需要抉择在苦难中接受 磨难还是在安乐中享受现有的一切;在发奋和堕落 的岔路口上,你需要抉择是在发奋中用手撑起一片 属于自己的天空还是在堕落中随波逐流,虚度一生。 抉择,使你走向不同的路途,感受不同的人生。 在人生的岔路口上,我们的确需要抉择,为自 己选择一个未来,为自己选择一个理想的道路。其 实人生有很多的岔路口,我们都要理智地面对,冷 静地对待。在人生的岔路口上,我们抉择像经霜的 种子,变得充实饱满,我们抉择像奔腾的长河,永 不停息,我们抉择像春天开放的花朵,实现人生的 价值,我们抉择实现理想的道路,我们抉择充满阳 光的锦绣前程。当你放弃身边的小事去选择人生时, 当你拥有自信去面对未来时,当你鼓起勇气去选择 生活时,别忘了,在人生下一个岔路口上抉择,把 握自己的未来。
2016/3/25 13
倘若为人父母者毫无原则的溺爱,为子女亲手铺平开道。规划人生, 子女一直活在父母的庇佑之下。又怎能一展翅膀,搏击社会的风风雨 雨,领略世道的苦辣酸甜?倘若为师者一路带领学生前行,帮助学生 解决他们所遇到的每一个困难,学生又怎能独立思考。独立去解决困 难,并从中找到自己的创新之路? 更甚者,就如那古代故事所说的饭来张口的儿子,母亲出远门前做 一张饼挂在儿子的脖子上,儿子不会做饭,甚至不会用手举起饼来吃, 只会啃到嘴边的食物,最后落得了个凄惨死去的下场。活在父母庇佑 下的子女,倘若有一天,父母离去,无非就是坐吃山空,败光家业, 落了个穷困潦倒干干净净。这并非耸人听闻,而确确实实是许多富二 代的最终结局。一直走在老师的老路上的学生,最终不过是师长的一 个复制品。没有自己的成就,那就只能活在老师的阴影下碌碌无为了。

2016高考新课标全国1卷语文试题解读

2016高考新课标全国1卷语文试题解读

2016高考新课标全国1卷语文试题解读:稳中有变,凸显素养一、命题分析“稳中有变,凸显素养”是2016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I卷的突出特征。

2016年是高考改革的重要年份,是对2017年高考全面改革的过渡。

作为教育部命制的高考语文课标I 卷在试卷在命制上,保持了整体稳定的基本特征,在稳定形式,降低难度的基础上凸显能力,重在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和基本应试能力。

“稳”体现在试卷构成、主要题型、考查要点三个方面,与去年、前年基本保持一致。

全卷分第Ⅰ、Ⅱ两卷,六道大题,18道小题,总分150分,题型和分值分配和2010年以来的试题保持相对一致,呈现出平稳的态势。

“变”体现在某些试题上。

在考点、题型基本固定长达10年之后,2016年的高考全国语文新课标卷终于稳中求变,在命题点、命题形式等方面有了一些预料之外、期待之中的变化。

其变化点、创新点较多,但难度不大,较之往年更好地体现了《考试大纲》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

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对近年来高考语文改革呼声的一种回应。

二、真题详解论述类文章阅读方面,材料选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选择的材料与命题中规中矩,难度不大。

文言文阅读方面,今年的试卷与2015年试卷结构,命题角度保持一致,突出稳定性。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的依然是小说文本,文本内容关注了现在社会热门的土地承包权转让问题,拆迁问题,农业种植被忽略问题,贴近现实社会,题目难度不大。

实用类文本阅读依然选择了人物传记。

传主陈忠实是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作品《白鹿原》能反映上世纪80年代小说艺术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2016年春天,陈忠实因病去世,本题选择陈忠实的生平作为考点,也是在意料之中,高考卷有选择当年度去世的名家的传统。

语言文字运用题,13题的成语题进行了创新,给出6个句子,要求选出3个使用正确的词语,与以往三选一,四选一的考查方式不同,考查内容量有了变化,但是难度不大。

虽然出现了这点变化,但是考生得分率不会受太大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新课标高考全国卷考纲解读及历年高考试题对比分析(语文)一、高考语文命题原则1.有利于语文课程改革;2.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学科作用;3.考查学生对中学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4.考查学生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5.符合课程标准和考纲要求;6.利用高考命题正面导向功能,推动课程改革。

二、高考语文考核目标与要求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三、高考考纲对比2016年高考语文考纲、题型示例与2015年高考语文考纲、题型示例完全一致。

考纲不变,命题形式未必不变。

命题形式的变化并不代表超纲,命题变化是合理合规的。

如2014年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的文言断句,成语辨析;2015年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的文化常识,古诗、小说与课文勾连,任务指令型作文;等等。

纵观近三年全国卷题型,不难看出,考纲不变,命题形式却逐渐变化。

四、近三年考点对比1.全国Ⅰ卷年份考点板块2013 2014 2015论述类文本阅读 1.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2.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3.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1.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2.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3.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1.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2.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3.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文言文阅读 1.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2.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1.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2.文言断句能力3.对文意内容的概括和1.文言断句能力2.理解分析能力3.对文意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3.对文意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4.文言文的翻译能力和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4.文言文的翻译能力和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4.对文言文的翻译能力和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古诗词鉴赏 1.理解作品内容,分析作品思想感情的能力2.理解、概括作品内容,分析作品思想感情及艺术手法的能力1.理解、概括作品内容,分析作品思想感情的能力2.理解作品内容,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1.理解、概括作品内容,分析作品思想感情的能力2.理解作品内容,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默写名篇名句默写古代诗文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默写古代诗文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默写古代诗文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1.分析与概括小说内容的能力2.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技巧的能力3.鉴赏评价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4.从不同角度和层面阐发作品意蕴的能力1.分析与概括小说内容的能力2.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技巧的能力3.鉴赏评价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4.从不同角度和层面阐发作品意蕴的能力1.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2.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技巧的能力3.鉴赏评价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4.对文学作品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实用类文本阅读 1.筛选文中相关信息和分析概括的能力2.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3.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4.理解探究能力1.筛选文中相关信息和分析概括的能力2.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3.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4.理解探究能力1.筛选信息并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对主要观点和文章特色进行鉴赏评价的能力2.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3.对文本内容、作者态度、风格、修辞性质等方面的理解、鉴赏和评价4.对文本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语言文字运用 1.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2.判断病句(结构性错误)的能力3.语言表达衔接连贯的能力4.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5.用简明的语言进行1.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2.判断病句的能力3.语言表达衔接连贯的能力4.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5.用简明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1.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2.判断病句的能力3.语言表达衔接得体的能力4.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5.用简明准确的语言进行图文转写的能力表达的能力写作写作能力写作能力写作能力2.全国Ⅱ卷年份考点板块2013 2014 2015论述类文本阅读 1.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2.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3.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1.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2.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3.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1.对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理解能力2.对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理解能力3.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以及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的能力文言文阅读 1.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2.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3.对文意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4.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1.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2.文言断句能力3.对文意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4.对文言文的翻译能力和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1.理解文言文,尤其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能力2.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3.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4.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的能力古诗词鉴赏 1.理解作品内容,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2.理解、概括作品内容,分析作品思想感情的能力1.理解作品内容,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2.理解、概括作品内容,分析作品思想感情的能力1.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2.鉴赏文学作品时归纳内容要点、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默写名篇名句默写古代诗文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默写古代诗文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默写古代诗文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 1.分析与概括小说内容的能力2.理解和分析小说的细节描写3.概括、分析和评价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4.综合探究文学作品的能力1.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2.从叙述故事、描写人物等方面,把握文学作品艺术构思的分析鉴赏能力3.概括、分析和评价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4.综合探究文学作品的能力1.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表现手法、赏析作品的内涵、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2.鉴赏评价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3.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着重考查考生体会作品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并综合起来赏析作品内涵、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4.对文学作品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实用类文本阅读 1.筛选文中相关信息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2.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3.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和归纳整理能力4.综合探究能力 1.筛选文中相关信息和分析概括的能力2.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3.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和归纳整理能力4.综合探究能力1.筛选并整合文中相关信息的能力2.对文章内容分析综合的能力3.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的能力4.对文本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语言文字运用1.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2.判断病句(结构性错误)的能力3.语言表达衔接连贯的能力4.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5.用简明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1.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2.判断病句的能力3.语言表达衔接连贯的能力4.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5.用简明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1.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2.判断病句的能力3.语言表达方面选用句式,实现语言表达连贯、得体、准确的能力4.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5.用简明准确的语言进行图文转写的能力 写作 写作能力写作能力写作能力五、试题特点 1.图一2.图二3.图三4.图四六、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命题趋势1.论述类文本阅读近年高考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选材有文艺论文与史学论文交替轮换的趋势。

2014年,全国Ⅰ卷是文艺论文,全国Ⅱ卷是史学论文;2015年,全国Ⅰ是史学论文,全国Ⅱ卷是文艺论文。

2014年、2015年的文艺论文,都属于美学论文,且都与学生阅读密切相关;2014年、2015年的史学论文都与现实密切相关,如2014年论述古代食品安全监管问题,2015年论述宋代的金融特点。

综观近年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试题,考查的重点是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2.文言文阅读选材上,二十四史材料仍然是热点,但是,不应忽视二十四史以外的材料,因为属于“典范的文言文,文字较为浅易”的文言材料还有很多。

2015年高考卷最大的变化就是对“能够体现古代文化涵义的词语”的考查。

高考命题组把这道题归入“理解”层级,而非“识记”层级,其实是对实词更深层次的理解。

市场上很多高考应试资料,罗列所谓古代文化知识清单,全面铺开,来个“地毯式”的“扫荡”,极大地增加了考生的负担,而结果往往事倍功半。

这道题的变化体现了重视传统文化的精神。

今后的文言文阅读,应会少一些知识性的考查,多一些与现代生活的关联,多一些文化意味。

3.古诗词鉴赏选材上,唐宋诗词仍然是热点。

2015年最大的变化是全国Ⅰ卷的第8题要求比较岑参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这道题同样体现了重视传统文化的精神。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背诵篇目,考生应当熟悉。

全国卷古诗词的问题设计的特点是忠于文本内容和考查一般诗歌技巧。

4.名篇名句默写应当会延续2015年的形式,即给出一定的语境,考生须根据语境的要求进行补写。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考生能更好地理解要背诵的篇目,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背诵。

5.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材上,小说仍然是热点。

2015年全国Ⅰ卷一反往年选名家名篇的特点,选取了非名家的名篇。

这样做,可以降低难度,使其与另一类选考文本的阅读难度达到平衡,还可以拓宽选材视野。

2015年全国Ⅱ卷从长篇作品中截取一个段落,解决了短篇作品的适用局限问题,扩大了选材范围。

这些信息都表明,全国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材在悄悄地变化,应引起注意。

文学类文本的阅读重在唤起体验、联想。

2015年文学类文本阅读最大的变化就是全国Ⅱ卷的第(4)小题,要求比较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精神困境的根源上的异同。

这是有意识地突出考查读书情况,包括课外阅读、经典阅读、阅读面与阅读品味。

6.实用类文本阅读2016年全国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选材是众人争议的焦点。

事实上,2015年全国卷的选材已有较大的变化。

2015年全国Ⅰ卷《朱东润自传》是从不同的章节中节选、删减组成的,文本已属于“非连续性”文本。

2015年全国Ⅱ卷《将军赋采薇》,文本是从五篇不同的文章中节选、删减组成的,文本本身也属于“非连续性”文本。

这些信息都表明,全国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选材发生了显著变化,应格外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