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课堂语言,扎实上好语文课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运用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运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是人与人、人与文化、人与世界交流的桥梁,语言的优美和精准可以有效地表达思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进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运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注意语言的规范与准确性语言的规范和准确性是语文教师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
语文教师应注意语音、语调、语法等方面的准确性,尽可能发音标准、清晰,用词得体、准确,语法正确,尽量避免口误和错别字的出现。
语文教师应严格遵守汉字书写规范和标点符号使用规则,使学生在听、说、读、写中都得到良好的语言锻炼,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语言运用的美丽和艺术魅力,还要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汉语这门语言。
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口头解释和讲述,更应以灵活、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知识。
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讲解、演示、互动、游戏、角色扮演、实践等方式,只有教学多样化,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记忆力,提高教学效果。
语文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及时的阅读指导,既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阅读材料,也要培养学生勤读、善思、多问、善记的习惯。
三、注重语言的情感色彩语言是一个人心灵的镜子,语文教师要运用生动、情感化的语言方式、创造高情境的思维氛围,建立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平等、和谐、宽容的课堂气氛,增加学生之间的尊重、善意和理解,加强教与学之间的交流。
四、注重语言的实践性语文教师应该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讲解课文的内容时,注重实践性的运用,带领学生体验语文的魅力。
例如:可运用教材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课文去探究生活里的问题,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更加接近生活,更好地坚定学习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浅谈语文教师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
浅谈语文教师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语文教师上好语文课是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
语文课的基础性、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了语文课在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
可以说,学生学习好语文课是学习好其它课程的重要基础。
因此,如何上好语文课,是值得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探讨的话题。
那么,如何才能上好语文课,结合自己的工作时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认真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
备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
教师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备好课。
备教材。
无论教学内容如何千变万化,教师在处理教材时都应先了解该课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目的,做到心中有数。
然后注意在备课过程中设法由浅入深,把难点解释清楚。
同时突出重点,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重点内容进行操练及运用。
学生在掌握知识重点后,其它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而一节重点突出的课,在听众的心中也会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备教法。
一节课能否吸引住学生及听众,取决于它的设计是否灵活,教法是否新颖。
教师应在备课时注重创新,力求上出一节有自己风格特色的好课。
如善用启发式进行教学,平铺直叙的讲述剥夺了学生在通过思考后获得知识的成功感,并容易使学生失去参与的热情,课堂变得沉闷。
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中善用启发式,由浅入深,层层诱引,最后让正确的答案或结论从学生的口中得出。
备学生。
课堂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
学生是这项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状态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兴趣及爱好,尽量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走近他们的生活,经常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或话题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同时也应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成绩状况及理解能力的差异,设置不同梯度的问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
同时,也能使整节课在师生的默契配合中顺利进行。
二、精心组织教学。
良好的教学秩序和高质量的教学水平最终是通过课堂教学体现出来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教学氛围。
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精炼
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精炼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语言精炼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教师精炼教学语言,提高课堂效率:
明确教学目标:在课前准备时,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并围绕目标设计教学语言。
这样能够确保教师在课堂上只讲解与目标相关的内容,避免冗余和不必要的细节。
简洁明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使用简练、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句子结构。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避免口头禅:有些教师习惯使用一些口头禅,如“嗯”、“那个”、“对吧”等。
这些口头禅不仅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还会影响教师的形象。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口头禅,确保语言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突出重点:教师在教学中应突出重点,将重要的知识点放在前面讲解,并在讲解时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强调。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适当使用肢体语言:肢体语言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使用肢体语言来补充口头语言。
例如,教师在讲解一些抽象的概念时可以使用手势或表情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及时反馈: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
状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不断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自己的语言是否精炼、有效。
如果发现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应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总之,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语言的精炼性,确保语言的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抓住环节 上好每节语文课
抓住环节上好每节语文课处于新课程改革的浪口风尖,我们应该如何适应新形式的要求,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而准备好每一节语文课,这就给一线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目标,如何透过必要的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在四十分钟增效提质呢?笔者认为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把握教材,有明确意识,抓住环节,重视练习,提高教学效率。
一、把握课程目标把握课程目标,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
新课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规定了全面的课程目标,体现了课程功能的转变,其目的是实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目标是一个整体。
三维目标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统一在同一过程之中。
很明显,新课程不是不要“双基”,但是新课程的“知识与技能”与传统教学的“双基”不同。
传统教学老师传授的“双基”是系统的基础知识,而学生主要是接受、储存这种知识。
这种“双基”知识的运用就需要进行基本技能训练。
尽管十几年来我们强调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但是这种知识为本的“双基”并未改变。
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今天,学应试的知识、练应试的技能、培养应试的心态成了时尚,“双基”成了升学的敲门砖。
新课程则不然。
新课程需要的是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这里,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前面有个定语“适应终身学习”,这就和传统教学的“双基”区别开来了。
新的语文课程不再是系统的语文知识的教学内容和单纯的基本功训练。
新课程的语文教育提出教学的开放性和生成性,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体验,注重学生的经验,注重学生的实践与探究。
这正是终身学习所需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不只有教师预设的文本,而且有在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中生成的文本。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经验和需求是重要的。
新课程不再是“学生适合教师的教学”,而是“教师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
因此,预设的教学目标不应是固定不变的,而应该是开放的、生成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经验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目标。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运用语文教师是小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他们承担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责任。
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的语言运用至关重要,它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从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运用入手,探讨如何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一、语言的规范运用语文教师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榜样,他们的语言运用必须规范、得体。
要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使用,语音准确能够有效提高师生之间的沟通效果,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模仿、学习。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严格控制自己的措辞,言辞得体、礼貌,不使用粗俗、不雅的词语,做到文明上课。
语文教师在语言运用中应该注重语法的规范。
语法正确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帮助他们养成语法规范的语言习惯。
语文教师在使用语言时,应该注重语法的正确运用,不断提醒学生注意语法规则,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念。
二、灵活多样的运用语言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运用要灵活多样,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语文教师应该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言简意赅,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语文教师可适当使用一些比较深奥的词汇,引导他们拓展知识,提高语文水平。
语文教师还可以在课堂语言运用中采用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例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语文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一些互动游戏,让学生通过参与游戏来运用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在运用语言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场合和方式,让语言运用更加得当,使学生更加愿意学习语文知识。
三、积极肯定的语言运用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运用应该以积极肯定为主,以激励学生为目的。
无论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语文教师都要给予积极的肯定,让学生感受到肯定的力量,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当学生提出问题或犯错误时,语文教师应该用鼓励的语言来引导他们,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敢于犯错误,不要抑制学生的思维和探索欲望。
如何掌握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如何掌握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技巧语文课堂是中小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语文教师们的主战场。
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积极向上,学有所得呢?下面,就从师生互动、课堂氛围、教学方法和评价反馈四个方面,谈谈如何掌握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一、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是语文课堂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与学生互动,借助互动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投入程度。
首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语文课堂是一个交流互动的场所,教师应该通过提问、引导和点拨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同时,鼓励学生通过课堂发言、辩论等互动方式,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其次,要注重师生沟通的质量。
语文教师应该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尽量以和善、耐心的态度回答学生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尊重。
同时,要重视师生沟通中的反馈机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态度,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二、课堂氛围课堂氛围是一个课堂中最显著的特征,是一个影响学生情绪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创造。
首先,要注重课堂氛围中的情感互动。
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和心理状态,以此创造一个充满温馨和关爱的课堂氛围。
同时,要借助情感互动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其次,要注重课堂氛围中的文化互动。
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尊重学生的文化差异,将不同文化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同时,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交流,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直接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首先,要注意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的统一。
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师如何有效把握课堂教学语言
教师如何有效把握课堂教学语言何谓“语言”?语言是从话语中抽象出来的一套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规则;说话或话语则是运用语言“生产”出来的“产品”,而语言存在于说话或话语之中。
列宁曾经阐述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这一科学论断深刻的阐明了语言的重要作用。
教师的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
准确而有效的运用课堂教学语言,不仅能充分的传递知识信息,而且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激情。
让学生听起课来如乘轻舟,情趣盎然、思维活跃、印象鲜明、记忆深刻。
反之,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运用不当,则课堂教学会枯燥乏味,学习氛围死气沉沉,学习激情必然受挫。
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把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准确而富有逻辑性教学语言的准确,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最基本要求。
这不仅体现出一名教师求实的教学态度,也是准确无误地吧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保障。
教师的作用在于对学生传以真理,授其知识,解其疑惑,开发智力。
因而,教师要用明白无误的课堂教学语言讲授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
教师讲授的概念要准确,话语要肯定。
准确代表了教师要恰到好处地选择词语,正确地表述出清楚的概念,原理,方法等,通俗易懂,易于接受。
绝不允许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知识性或结论性的错误,更不允许用语言的运用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给学生造成知识与思维上的混乱。
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语言的准确叙述,发掘学生的潜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向上的信心,积极地进行丰富的联想,深入地思考、推理、分析、综合,并在记忆的屏幕上,留下清晰、鲜明的印象。
容易混淆的概念,要用严谨的词语加以叙述,由浅入深地进行分析,弄清其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
这样,学生才会最快地接受所学知识。
逻辑严密,是保证课堂教学必备的条件,遣词造句,词语搭配应规范严密。
教师在阐述课程内容,分析教学问题,得出相关结论,都应精心安排,巧妙设计。
譬如,怎样开头,怎样衔接,怎样过渡,怎样结尾等等,要精心构思;还有从哪个方面切入、哪个角度最佳、怎样深入、深入怎样,先讲哪儿,后续怎样等等,都得作到有条有理,井然有序,主次分明、层次清楚、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抓住关键。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运用小学语文教师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引领者,在教学中的语言运用非常重要。
合理运用课堂语言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课堂语言的运用。
一、语言简练,清晰明了小学生的语言能力有限,语文知识掌握程度也不高,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较为薄弱,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应选用短小精悍、紧凑简洁、通俗易懂的理解,以便学生能听懂、理解清晰,使他们能够轻松接受和学习。
语言表达时要避免冗长的句子,要用生动形象、有意境、富于韵律的语言形象,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和欲望。
二、注重语音语调,讲究声音美感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话应该有声有色,让声音与语言实现有机结合,让教学过程更具有感染力。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意语音语调的使用。
语音的表达要有情感色彩,有音调的变化,要有旋律的感觉和音乐感。
如教师在讲述文学故事中的情境时,应使用柔和的语调,带有情感色彩的语音表达方式,让学生产生共鸣和感受。
让学生在听教师讲话时产生感性认识和感受。
三、举例活动,生动形象语言的表达应该做到生动形象,能够把抽象的知识和概念变成具体的事物,以便学生观察、感受、理解学习。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运用,应当通过生动、具体、贴切的举例使知识点形象化,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
如讲述诗歌时,可以举一些形象生动的例子,如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但在雾霾天里人们可以看到空气的存在。
四、耐心解释,引导疑问在课堂语言运用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耐心解释生字、疑惑和问题,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营造积极、尊重、友好的氛围中,畅所欲言,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在解释学生提出的疑问时,应由简单的问题向复杂的问题引导,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视角,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运用引言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运用非常重要。
语言是人类思维交流的工具,语言运用得当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浅谈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运用。
一、简洁明了的授课语言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授课。
语言简洁明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教师应该用简单的词汇和句子结构来解释概念和规则,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语言。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语调和语速的控制,尽量使语言的表达清晰流畅。
二、注重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对于语文教学尤为重要。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重语言的规范使用,避免使用方言、口头语和网络用语等不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
同时,教师在授课中要准确运用语法、词汇和修辞等语言要素,避免出现错误的例句和病句。
语言规范准确的授课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三、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语言启发式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而语言在启发式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灵活运用解答问题、提问、引导思考等方式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讲述故事、演示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结论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运用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教师应该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授课,注重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并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的语言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通过合理运用语言,教师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如何规范语文教师课堂语言
如何规范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语文课需要回归到“语”和“文”上,“语”即规范的、高级的、精致的、优雅的口语表达。
“文”即书面表达,而书面表达的最高级的形态就是独立成篇的、有主题、有构思、有剪裁选材,讲究语言风格的“文章”。
常言道“言传身教”,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语言更是“传道授业”的重要工具。
教师的课堂语言不仅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而且可以反映出一个教师的素质修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有着特殊的要求。
准确规范、严密精炼、优美风趣、.意蕴深远性、富有个性、赏识激励、清新自然是语文课堂语言的特殊要求。
教师的课堂语言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工具和载体。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课堂语言亦应与时俱进,合着时代的节拍,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1、准确规范性用语准确是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第一位的。
没有准确性,就没有科学性,如张冠李戴、说解错误、用语不当、词不达意等都是不准确的基本体现。
教师要做到措词适度、轻重宽严、高低深浅、用语得体。
教师用语不同于日常交际,不仅要做到准确严密,还要做到合乎规范,使用标准化的语言,并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所谓标准,不仅指语音标准,而且还指遣词造句的标准,使之合乎汉语语法规则。
说话不完整、前言不搭后语、粗制滥造、随心所欲、习说方言、滥用口语、语病迭出等都是课堂用语之忌。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慎用语,以确保语言的纯洁、健康、科学和规范。
2、严密精练性准确,是要求无一差错;严密,是要求无一疏漏。
严密主要是对事理的论述而言,尤其是对抽象的问题。
严密性主要表现为对问题的分析和阐述,说得有分寸,讲得有尺度,特别是对复杂的问题要善于区别、辩证分析、审慎周全,避免出现出语草率、表达粗疏等现象。
语言的严密性和精练性是紧密关联的,宜精不宜繁,这也是课堂上少讲、精讲对语言上提出的必然要求。
成功的教学、优化的教案更应反映在对语言的设计和提炼方面。
所以,教师要做到简练精当、要言不繁,在分析、说解和议论中要言必从简、击中要害、提高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更多的知识。
小学语文教案中课堂语言的运用与规范
小学语文教案中课堂语言的运用与规范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而课堂语言的运用与规范则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案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规范学生的课堂语言,使其逐渐形成正确、规范、优美的语言习惯。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重语言的规范性。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语言的规范性直接关系到交流的效果。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语言,避免使用口语化、随意性强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课文中的经典句子,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的表达方式,培养他们的语言敏感性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例如错误的发音、语法错误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语言意识。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重语言的丰富性。
语言的丰富性是指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言丰富性,例如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使他们的语言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此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应该注重语言的精准性。
语言的精准性是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明确性。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词语的词义、用法和搭配等知识,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运用词语。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的能力。
例如,在课堂上进行辩论活动,让学生通过辩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他们的语言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最后,教师在课堂上还应该注重语言的生动性。
语言的生动性是指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和具体。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引用生动的例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语文教学更加感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参加剧本表演、写作比赛等活动,培养他们运用语言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案中,课堂语言的运用与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规范学生的课堂语言,使其逐渐形成正确、规范、优美的语言习惯。
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
如何上好一堂让学生满意的语文课是我们每个做教师的职责和义务。
我从以下方面谈谈自我一点的看法,敬请批评指正。
1、老师要有高的专业水平上好一节语文课,首先是要从做好一个文化专业水平高的语文老师做起,你有一缸水才能给人一碗水。
这样我们才能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思考适时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
不断改进教学策略适应现在的部编版教材改革步伐,应用余老师教授"模块学"和"话题提问"等新鲜教学理念。
让语文课堂鲜活起来。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这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语言环境,也是能教好语文的有利条件。
但是,语文学科的特点要求老师要博览群书,博学多识。
语文课学生愿意上,听得进去,这就要求老师要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做好师生互动,完成教与学二者之间的衔接。
2、走进学生心里,激发学习兴趣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
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
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
走进学生心里,唤起共鸣,才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语文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借助语文这一教学载体,也可以借助作文这个平台,让学生说出心里话,走进他们,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志向,激起他们信心,才能焕发出学习兴趣。
3、深入研读,课有深度和广度深入钻研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把握课文的整体结构,才有可能从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辩证关系出发,把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确定一个质与量统一的整体性的教学目的;才有可能设计出恰当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推进教学过程,使《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落实到每篇教材的教学中,教材才真正地发挥"凭借"作用。
同时课要有深度,也就是授课本源,是指教授学生新知识。
一节好课,更要有广度,涉及知识面不局限于我们今天讲的一点,延伸出来的就是课程资源。
如何把握好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把握好语文课堂教学一、内容中学语文教学的特点之一是以文章教学为主,而一篇文章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倘若不对讲授的内容进行调控,在稍纵即逝的45分钟里,是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
本人在听课中就发现,有些老师侃侃而讲的内容,恰恰是学生已经懂了的,或者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完全可以自己解决的;而那些学生不懂,或者似懂非懂,或者自己领会不深理解不透的地方,老师反倒不讲了;或者本来想讲一讲没有时问讲了,这种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矛盾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比较普遍的现象。
解决的办法是精心安排授课内容,做到把握要点,化解难点;强化基础,适时重敲;温故知新,深入拓展。
要达到这个水准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吃透两头”。
只有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始终保持“和谐共振”,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教法教法调控艺术水平高低是关系到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法生动、新颖,不仅可吸引学生,而且能激发学习兴趣。
教法不断变化与更新,可激起学生求知欲望。
1.导语的调控。
一个新颖而富有启发性的导语,能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
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问里,清楚地了解到这节课要讲的是什么,它的目的要求是什么,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机器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开动起来。
比如讲《我的叔叔于勒》,我首先把马克思的名句“资产阶级撕破了笼罩在家庭关系上面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单纯的金钱关系”写在小黑板上,由学生集体朗渎。
然后告诉他们:“要形象地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就要读一读莫泊桑的名作《我的叔叔于勒》。
”这样导入新课,不仅能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而且又能启发学生归纳文章的主题思想,使学生的学习具有主动性。
2.语言的调控。
教师语言是传授知识、引导思维、提高认识、培养能力的最基本手段,是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因素,是丰富的理性信息和蕴藏的潜在信息相结合的产物,是教学效果的有力保证。
因此,教师语言应该准确精当、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把握和运用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把握和运用能力摘要:语文作为小学基础学科,对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但由于小学生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知识储备量不够丰富,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持续提高自身对于教学语言的把握及应用,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把握及应用,旨在为相关教师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把握;应用对策引言语文教师对于教学语言的把握及应用能力,不仅可以直接反映出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还决定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因此,身为一名专业的语文教师,需具有良好的语言技能,能够在日常教学活动开展阶段,熟练运用标准化语言来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借此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课堂所学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造良好基础。
一、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现状(一)教学口语化严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将口语表达作为主要教学方式,但就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部分教师的语言表达存在不严谨情况,常常想到哪里便讲哪里,缺少一定的组织性、逻辑性[1]。
同时,还有一些教师的口头禅现象十分严重,例如:“然后”“啊”等。
鉴于此种情况的存在,学生不仅不会充分理解语文教师所想表达的意思,甚至还难以实现预定的课堂教学目标,从而大幅度降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另外,虽然教育部门提出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艺术化、儿童化、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但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语言可以被此种不严谨的口语所代替,而且小学生具有较强向师性,当教师运用这种不规范言语,极易被学生模仿,这则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不良习惯。
(二)教师忽视体态语言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属于一个独立个体,皆具备自身独特性,其中包含教学模式、面部表情以及语言语速等。
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全过程中都是应用语言来进行知识讲解,而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教师在进行知识传递时,可结合教材内容灵活应用肢体动作来协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2]。
巧用课堂语言,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巧用课堂语言,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语言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工具,能否巧妙地利用课堂语言对课堂进行引导和调控,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效果。
本文将从语言环境的营造、语言技巧的应用以及学生参与的角度,浅谈如何巧用课堂语言,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一、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语言环境对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起着关键作用。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尽量营造一个积极、和谐、富有互动的语言环境。
首先,教师需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教师应该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不仅要注重汉字、词语的正确发音和用法,还要避免口语化、方言化的表达方式。
教师的语言规范、准确,可以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其次,课堂氛围应为学生的言说提供充分的机会。
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发言提问,畅所欲言。
教师可以设置各种情境,如小组活动、班会活动等,让学生能够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培养良好的表达能力。
最后,多元化的语言文化素材的引入,也是营造良好语言环境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儿歌、童谣、诗歌、故事等多种形式的文化素材,为学生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运用合适的语言技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善于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语言技巧来引导学生,并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预设问题”的方式来开展教学。
在课前,可以提前设计好一些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解答。
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其次,教师可以设置“三问”或“四问”等阶梯式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思考。
以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为例,教师可以先从表层信息出发,提问一些具体的细节;然后逐渐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主题、结构等方面的信息,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本理解水平。
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启发性提问”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巧用课堂语言,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巧用课堂语言,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语文课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它不仅涉及到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涉及到思维的培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合理巧妙地使用课堂语言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设计、问题引导、师生互动等方面讨论如何巧用课堂语言,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首先,巧妙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开始一节课之前,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教学材料,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任务。
在设计教学课件时,可以精心设计每个环节的讲解内容和提问方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表达和交流。
其次,问题引导是巧用课堂语言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主动参与,在学生的回答中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发散思维。
在提问时,可以采用启发式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所学知识,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提高记忆和理解能力。
在问题引导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给予肯定和建议,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另外,师生互动也是巧用课堂语言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互动,提高他们的思维活跃度和学习主动性。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活动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互动,交流和分享彼此的观点。
在师生互动中,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发言,尊重他们的多样性,正确引导他们表达思想和情感,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及时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利用多媒体技术也是巧用课堂语言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生动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例如,教师可以选取生动有趣的图片、视频和音频材料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
巧用课堂语言,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巧用课堂语言,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一、引言语文课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关键阶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运用课堂语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本文将从互动引导、情感表达和思维动态三个方面,介绍如何巧用课堂语言,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二、互动引导1.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互动引导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
教师可以利用诙谐幽默的的语言表达与学生互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让学生愿意踊跃回答问题,积极交流。
2.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发学生兴趣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对于生动的语言表达更容易产生共鸣。
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比如,可以通过绘声绘色、模仿语调等方式,将课文中的人物和情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
3.提问方式灵活多样在课堂讲解中,教师的提问方式是影响学生思维活跃度和表达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提问方式,如直接提问、连环提问、开放性提问等等,激发学生思考的活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表达1.注重学生情感体验语文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影像、音乐、绘画等多种手段,让学生通过观察、欣赏、思考,体验到美的情感,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2.倾听并肯定学生的情感表达在学生情感表达的过程中,教师要耐心倾听,给予肯定和欣赏。
当学生在课堂上谈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时,教师可以用鼓励的语言,肯定学生的努力和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感。
3.引导学生用词准确表达情感学生在情感表达中可能存在词汇表达不准确的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用准确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情感。
可以通过词语搭配、句式转换等方式,提高学生用词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度。
四、思维动态1.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完全成熟,教师要通过巧妙的语言引导,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
巧用课堂语言,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巧用课堂语言,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引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如何巧妙地运用语言,能够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本文将分享一些巧用课堂语言的方法,帮助教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效率。
一、清晰简洁的语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表达。
语言简洁明了,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晦涩难懂的词语,可以采用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二、灵活运用比喻和联想比喻和联想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比喻和联想,将抽象的概念与学生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堂内容。
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讨论、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和学习效果。
四、充分利用课堂语言环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语言环境,创设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和交流。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五、及时给予正面肯定和鼓励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及时给予学生正面的肯定和鼓励。
当学生表现出色或者有进步时,教师可以适时夸奖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六、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指导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指导。
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和掌握程度,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和思考。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结论巧妙运用课堂语言,能够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效率。
教师应该清晰简洁地表达,灵活运用比喻和联想,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
同时,充分利用课堂语言环境,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指导。
巧用教学语言上好语文课
巧用教学语言上好语文课【摘要】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教学的得力与否,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
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话语不多,却能把学生组织管理得井然有序,从而保证教学工作能有效地进行;而有的教师管理学生时,尽管语多声大,学生却不予理会,课堂纪律不佳,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势必受其影响。
究其原因,自然涉及教师的教学语言——包括口语和体态语——在课堂组织管理中所发生的思想、言行产生制约、引导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机智;课堂组织语言从不同的表达方式来看,有文字表达的语言(书面语)、借声音表达的语(口语)和借助手势、表情、动作等来表达某种特定的意义,让人明白其义的语言(体态语)。
教学语言主要是指后两种:口语和体态语。
体态语又称态势语或身体语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这两种语言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机敏性和应变力,则叫教学语言机智。
教学语言机智具有以下特点:(1)针对性强。
即在运用过程中必须考虑教学环境、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的生活阅历、文学素养和接受心理水平等因素,否则,非但达不到其运用目的,还有可能适得其反。
(2)灵活性强,虽然语言机智的运用要受到时间(一节课四十分钟)的严格限制,但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时间段运用却并不受任何限制。
(3)幽默性强,教学语言机智的运用为了在短时间内集中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思路以求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取得超常效果。
这一目的性使得幽默成为教学语言机智的内在要求。
根据教学语言机智的上述特点,我们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各种时机大胆灵活地对它加以运用,并在运用过程中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求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下面将以实例加以论述。
1. 导入新课在教授“词的音形义”知识单元时,我先向学生讲了一则笑话《捐官答上司》:有一天上司巡察下情,问一捐官:“现在百姓如何?”捐官赶紧回答:“白杏只有两棵,红杏倒有不少。
” 上司说:“我问的是黎庶。
”捐官忙回答说:“梨树很多,可结的果实却不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握好课堂语言,扎实上好语文课把握好课堂语言教师的语言艺术,自古以来,课堂教学靠的是口耳相传,不管是(传道、授业、解惑)都离不开口语表达,而且教师语言修养的高低会对学生的语文水平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故教师语言艺术的重要性是不置可否的!教师的语言分成教学语言、教育语言两大类:教学语言依教学过程,分成开场白、导入语、讲述语、提问语、评价语五种。
教育语言按育人的需要,分成激励语、暗示语、表扬语、批评语、交谈语等五种,以下一一加以阐述。
一、开场白:开场白是沟通感情的纽带,精心设计一下开场白,用它来缩`小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
二、导入语:即教师在讲课之前,围绕教学目所精心设计的一段简练之教学语言。
短则一、二分钟,长也不过五、六分钟。
导入语言要体现本课宗旨,具有一定概括力;要求具有趣味性,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富有鼓动性,能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使之跃跃欲试;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引起思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一定的情感性,起到缩小师生之间心理距离的作用。
三、讲述语:课堂讲述语应该注意它们的思想性、逻辑性、准确性、规范性,并且特别注意它们的易受性。
便于学生好懂、好理解、好记忆。
四、提问语:课堂提问是引起学生反应、增强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的主要手段。
教师从提问入手,设计有价值的、学生有兴趣的思考题,变老师的独自讲解为师生共同讨论,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思而后得」,留下深刻印象。
五、评价语: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业、行为时使用的语言称为评价。
教师高明的评价,会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能力,产生一种愉悦感,从而激起对某一事物的兴趣,主动地、自觉地以更多的劳动换取更大的成功。
六、激励语:擅长于教育的教师都很善于使用理想激励法,在学生心田撒播理想的种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
七、暗示语:暗示的最大效果,是要影响其心理,让他自动自发,不是完全听命于他人。
通过赞扬的方法来暗示学生,使他们在和谐、融洽、轻松的气氛中懂得应该怎么做才对、怎样做才好。
其教育效果远比使用教训的方式、强制的手段好得多。
另也有期待、名言及爱的暗示,语言若能融注爱的暗示,将变得奇妙无比,教育的效果远远超出预想。
八、表扬语:表扬要注意语言表达,要讲究方式,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个性,运用不同的表扬方式,力求取得最佳效果,还应讲究语言的应用。
表扬学生是对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给予好评和赞美。
九、批评语:批评总是不受人欢迎的,而教师却又是使用这个武器最频繁的人,因此研究批评时的语言表达方式,要使学生听了能够在心中点头,肯定老师所说的话并加以改进!因此加强批评艺术的研究,探讨一下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如何从学生的家庭环境、心理因素、个性特点出发,使批评收到较好的效果,要使批评的语言能入耳入心。
十、交谈语:教师在社会生活中是一个多角色的扮演者,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要用心倾听,给予适度的互动,勿过于高姿态、严肃、刻板,使学生愿意信赖并倾诉内心话。
另家访也是师爱传递的一种方式,老师要积极主动与家长沟通联系,如果对家长教育方式有意见,提出批评或劝说时,切忌发生正面冲突,要用商量的口气旁敲侧击的委婉表达方式。
语言艺术的运用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的职业语言。
高水平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而且还能引起学生的美感,使他们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情的陶冶。
当然,语文教学真正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
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种完美统一得以展现的中间媒介,便是语文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
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的职业语言。
高水平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而且还能引起学生的美感,使他们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情的陶冶。
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实践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
”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杰作《学记》中有“善教者,使人继其声。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之论,明确提出了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及要求。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鲜明而深刻的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的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
”也同样体现了语言在课堂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有着相同的科学性,但与其他学科又有区别。
这是因为语文学科除了它的科学性之外,还有一个其他学科很难具备的艺术性特点。
因此说,语文教学真正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
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种完美统一得以展现的中间媒介,便是语文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
我在教学和听课(自己上学的生涯)过程中经常碰到原本可以讲得很生动有趣的课文,但完全由于教师不善于口头表达,无法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沉闷死板。
这说明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师生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的效率。
在教学和学习中,我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并试着把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归纳为规范性、形象性、趣味性、激励性四个特征。
一、课堂语言的规范性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必须采用全国通行的规范化普通话,这样既可避免教学语言出现“南腔北调”,又可以使学生的语言得到正确的发展。
但是,有的教师为了显示的自己的才学,讲起课来或文绉绉的,满口“之乎者也”;或文白相杂,不伦不类。
因为这种语言只会使学生觉得晦涩而难以理解。
还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夹杂着方言,教给学生的不是规范的普通话,致使学生长大之后由于各种需要不得不为语音的不标准而烦恼。
因此,教师要学会使用普通话。
二、课堂语言的形象性教师的课堂语言,不但要规范,还要形象。
李燕杰教授曾经说过:“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用听众如临界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语言生动形象,就能将抽象的化为具体,深奥的讲得浅显,枯燥的变风趣。
鲁迅讲课,用农民讨媳妇不要“杏脸柳腰”,“弱不禁风”的“美人”,而要“腰臂圆壮、脸色红润”的劳动姑娘这个生动形象的事例,来阐明“美的阶级性”这一抽象的理论问题。
特级教师于漪讲朱自清先生的《春》,用这样一段话开场:“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
”这段话,绘声绘色,有景有情,使教学语言格外形象、精彩。
语文课就是这样,有时一个例子,一句比喻就能使学生的理解变得更具体,更深刻。
正如《学论》中所说:“君子之教,喻也。
”三、课堂语言的趣味性作为一个教师,其课堂语言仅具规范性和形象性是不够的,每天一堂接一堂40分钟的课,对于生性好动、好奇的小学生来说,可能是一种难耐的“煎熬”。
我曾听同事说,她听过一节语文课由于老师的语言平平、毫无生气,使前一节课还生龙活虎的学生一下像被霜打了的茄子,有的甚至在下面大呼“催眠曲”,所以,教师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只有声情并茂、和谐动听的语言,学生听起来才舒服悦耳,津津有味,才能在课堂上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提高教学效果。
语文教师更应结合学科特征,利用具有趣味性的课堂语言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
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
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与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等,按照教学需要把它们引入课堂,调动自如,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迅速理解和记忆学到的知识。
众所周知,幽默的语言很受广大学生的欢迎。
教师在授课中,还可以根据教学进程,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生动幽默的话语。
这样便可以调节教学节奏,轻松课堂气氛,也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但另一方面,我认为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在实际使用中又有其内在的差别。
含蓄、温故知新式的幽默固然能推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粗俗、哗众取宠式的幽默或挖苦式的“趣语”,也会弄巧成拙,损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同样,“喧宾夺主”式的过多打趣也会因影响了知识的传授而引起学生反感。
所以,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在实际运用中还要注意一个“度”。
四、课堂语言的激励性学生是我们教育的主体,教师在将书本知识和教学用语融合成课堂语言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
心理因素对于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学生总是很重视教师的评价。
课堂中,教师每一句可能自以为无意性的评语,往往会左右学生听课情绪,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这正是证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作用。
针对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将课堂中对各层次学生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从而提高兴趣,强化效果。
譬如:当某学生被提问时答案与正确答案出入较大时,教师简单粗暴的指责及烦燥情绪只会使之更紧张,甚至思维停滞,使之以后更加害怕上此类课文,形成恶性循环;假使能亲切和蔼地对他说:“你的思考方式很有特色,但与这个问题的正确思路稍有出入,换一个角度想想,或许会有新发现的。
”这样就激励了被提问的学生,使他有了进一步思考的信心。
学生有这样一位老师和风细雨地鼓励和引导,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
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
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僻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好的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反之亦然。
然而,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注重教学方法的探讨与改进,却忽视了课堂教学语言的精心组织和优化设计,出现了以下种种严重违反语文教学规律,影响语文教学效果的怪异现象:语音不准、方言迭出;街言巷语、絮絮叨叨;长篇大论、繁冗拖沓;陈词滥调、照本宣科。
凡此种种,都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大忌,是必须下苦功夫戒免的。
那么,语文课堂教学运用语言,有哪些艺术技巧呢?怎么上好语文课??一、言之有物,论之有实“物”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