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7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7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7篇)《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篇1【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鉴于崭新的阅读理念,审视阅读教学的过程,本课时设计着力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表达读后感、掌握学习方法和文章的表达方法,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文情文理的共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3、领悟课文运用对比、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

2、教师准备:制作ppt演示,相关教具。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理清思路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除开头外,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板书: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同时我们还了解到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抱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即使在局势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他仍然坚决留京工作,那么接下来将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8至17自然段,了解情况。

【设计意图】简单的导入语意在唤起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回忆,让学生理清思路,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

二、新授课文,渗透学法1、这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2、敌人是怎样逮捕李大钊的?找出相关的语句划上波浪线,从中你体会到什么?3、面对敌人的抓捕,李大钊的表现如何?找出相关的语句划上直线,读一读,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不慌不忙保持严峻)4、“我”的表现呢?【设计意图】让学生找出敌人、李大钊、“我”不同的表现,为下面学习对比写法打下基础。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优质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优质教案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了解其他革命先烈和新中国建设发展中的模范人物,提升爱国情怀。

语言运用:学习抓住重点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思维能力: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和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审美创造:品味文字的情真意切,体味书中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光辉形象。

【课前解析】、关注课文人物: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字守常。

河北省乐亭县人。

父母早亡,跟随祖父长大。

1913年,他东渡日本留学。

1918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担任图书馆主任。

他把北大图书馆变成了传播新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这一年,年青的毛泽东和李大钊结识了。

他们在北大红楼,建立了革命的友谊。

李大钊同志为了解救苦难的中国人民,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英勇奋斗了一生。

最后献出了他的宝贵生命。

他牺牲时,年仅三十八岁!关注时代背景:杀害李大钊,中国反动派第一次使用了从帝国主义国家买来的绞架。

李大钊昂首走上绞架,发表了最后的演讲,他说:“我们已经培养了许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

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教学目标】1.会写“稚、避”等15个字,正确读写“埋头、幼稚”等2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事。

3.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英雄革命气概。

4.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5.查找资料,了解先辈的革命事迹。

【教学重点】了解李大钊被害的过程,通过细节描写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和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三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三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三篇)课前准备:阅读革命故事(看录象《烈火中永生》)读熟课文教具准备:课文重点语句打印列出示屏展示仪教学要求:1、感受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直接描写主要人物的语言、神态等和对比描写不同人物的方法来表现主要人物的精神。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5、小练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确定目标(1)速读课文,回忆本文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情?板书:坚持工作不幸被捕沉着斗争英勇就义(2)这节课我们将细细品读课文,你想学些什么?二、学习第一段(1)本文所写的故事发生在1927年,这一年的4月28日,对于我们一家来说是个沉痛的日子,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因为……(2)学生齐读,师说明:文章开头就点题,使读者印象深刻。

三、学习第二段(1)导语:于是,作者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回忆起了十六年前的那些痛苦的往事。

速读第二段,想一想,这一段讲了什么?(2)李大钊坚持工作,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3)引读2—6节(4)出示:“他不论多忙……含糊地回答我。

”a 自读,概括这两句话分别写什么?b 联系上文思考:父亲的态度为什么不同?c 小结:同是对“我”提出的问题,父亲的态度截然不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板书:对比)d 自读,联系上文体会李大钊对待亲人和革命工作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慈爱和善认真严肃)(5)有感情地朗读2—6节,思考:从这一段你可以体会到李大钊具有怎样的精神?(板书:忠于革命)(6)指读课文第二节,李大钊为什么烧掉书和有字的纸片?并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小结:这种前面说到了,后面有作必要交代的方法叫“照应”(板书)(7)引读第七节(8)有感情朗读第二段四、学习第三段(1)默读,然后简要说一下李大钊被捕的经过。

(2)找出本段中描写敌人的一个比喻句“魔鬼似的”体现在那里?(3)文章是怎样写李大钊当时的表现的?从他的表现中你能体会到李大钊具有怎样的精神?(板书:英勇无畏)(4)这一段除了写父亲、“我”和敌人以外,还写了谁?你根据书上的描写介绍一下当时的阎振三吗?通过外表,你能想象他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前文和处也提到了阎振三(找出来)这里有没有交代清楚他到哪里去干什么?现在学了第三段,你知道原因了吗?这种写法我们称它叫什么?(照应)(5)感情练读第三段,再质疑。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使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掌握阅读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到亲情的伟大和深沉,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感恩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 词语解释: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3. 句子分析: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4. 主题讨论:组织学生进行主题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所表达的主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录音机等。

2. 学具:学生自主准备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3. 词语解释: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4. 句子分析: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5. 主题讨论:组织学生进行主题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所表达的主题。

6. 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2. 重点词语:回忆、家庭、亲情、感恩等。

3. 重点句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表达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件(第二课时)(共32张PPT)

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件(第二课时)(共32张PPT)

精读品析 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
吗?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 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 能离开呢?”
父亲的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精神。
精读品析 我哪能离开呢?
谁能把这句话换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精读品析
➢ 快速阅读“被捕时”部分,找出描写 人物神态的句子,从中领悟人物的思 想感情。
精读品析
➢ 请学生结合前两部分的内容进行学习,小 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法庭上”“被害 后”两部分的内容。
精读品析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 平静而慈祥的脸。
精读品析
从“乱蓬蓬”看出了李大钊遭受了非 人的对待,但他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然面 色“平静”,“慈祥”一词更是写出了李 大钊对亲人那深切的爱。这强烈的对比将 他对革命事业的坚贞不屈和视死如归的精 神展露无遗。
,然后问学生有没有听说过“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接着让学生简单地说一说对“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了解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精读品析
其实在为革命胜利的斗争中,还有很多 像李大钊一样的革命先辈,今天,我们又来 到烈土墓前,来深情地缅怀他们,你想对这 些烈士们说些什么?
拓展延伸 囚歌 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拓展延伸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1
国民党为什么要叛变革命? 在这场革命中,李大钊同志的职务是什么?他在国民党内职务的变化情况怎样? 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师:很好。请同学们看课文第一部分。板书:被捕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从哪些地 方可以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10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

10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
在那个时代,还有很多像李大钊一样的共产党员,为革命而光荣牺 牲了。这些烈士,会永远被载入光荣的史册。革命先烈们,你们永远散发 着灿烂的光芒!
学法指导一: 默读课文思考:
从文中可以看出李大钊是个怎样 的人?画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6分钟后进入组学)
• 组学要求: •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依次读出你所画的 语句,并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体会。 • 注意:交流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补充 完善答案。
临危不惧 将生死置之度外 革命利益高于一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 的工友阎振三。
前后照应的好处:
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 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 深刻。同时,也突出了家人永远 也忘不了这一天,表达出对李大 钊同志的深切怀念。
“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内容均 采用了对比描写的手法,你能找出相 关的语句吗?
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 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结尾段)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 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 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 是4月28。”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前 后 照 应
首 尾 照 应
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 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 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 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 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 这两句话说明李大钊每天起早贪黑、废寝忘 食在外面为革命事业奔忙。
那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 慈祥的脸。
这句话说明李大钊同志即使受过酷刑仍保 持着对革命事业坚定的信念和对人民深沉的爱。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 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时 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0.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

10.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

课题10 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型新授课时间2013年4月1日教(导)学目标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重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难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知识考点正确读写“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教学准备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检测题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10 十六年前的回忆被捕前:形势严峻工作紧张忠于革命被捕时:不慌不忙态度严峻视死如归忠于革命受审时:平静慈祥安定沉着坚贞不屈品质崇高被害后:伤心过度记住日子为国捐躯教(导)学过程与主干知识结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正确流利地朗读了课文,作者李星华追忆了父亲李大钊生前发生的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在作者的眼中和你的心中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二、根据学生汇报,教师顺学而导。

1.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为了革命工作达到忘我的程度,从另一侧面体会当时形势紧急。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读出来。

课文3—6段,引导学生体会一向慈祥的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做批注。

学生自由汇报被捕前部分。

体会父亲为了革命工作达到忘我的程度,从另一侧面体会当时形势紧急。

把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读出来。

体会一向慈祥的父亲,今天竟含糊回答父亲,今天竟含糊回答我的问题,同学们想象当时的情况,再次体会时局的严重,读出情况的紧急。

课文7段,出示李大钊说的话的含义,从中体会父亲把革命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重点读好父亲的话。

过渡。

出示父亲的话。

2.引导学生汇报被捕时部分: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尽管敌人似魔鬼一般,父亲却表现的镇定自若,这样勇敢坚强的父亲又怎能不令人敬佩,指导同桌合作读8--17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1《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1《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通过引导学生朗读李大钊墓前石碑上的内容,学生不仅直观地感受到了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与献身精神,更对这位伟大革命家的形象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缅怀那些为革命胜利斗争的烈士们,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革命斗争的艰辛与不易,以及先烈们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巨大牺牲。这样的缅怀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也激发了他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同时,这个环节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情感和思考的机会,让他们在缅怀先烈的过程中,思考如何继承和发扬先烈们的精神,为自己的成长和未来的奋斗注入更多的动力。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也提升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深度。
微能力点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活动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材料学习评价
一、导入
生答:使用了倒叙的顺序。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谁还记得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呢?
通过提问学生上节课所学的《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写作顺序,不仅有效地回顾了上一课时的内容,巩固了学生的记忆,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样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自主思考和回答问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这一环节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的整体结构和重点内容,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研读文本
1.(1)学生结合前两部分的内容进行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法庭上”“被害后”两部分的内容。
(2)生答“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从“乱蓬蓬”看出李大钊遭受了非人的对待,但他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然面色“平静”。
生答:“慈祥”一词更是写出了李大钊对亲人那深切的爱。这强烈的对比将他对革命事业的坚贞不屈和视死如归的精神展露无遗。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课件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课件

未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向 反动派讨还血债,集成先烈的遗志,革命到底。
新知讲解
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到被害时的表现是怎样的?
临危不惧 从容不迫 宁死不屈 镇定沉着
1.对亲人充满慈爱。 2.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 3.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
拓展延伸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 首尾照应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
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我又哭了,从地上检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
了一遍,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内容上: 母女俩为父亲的遇难而痛苦,并深深地怀念父亲。
写法上: 文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
拓展延伸
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 件烧掉。 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新知导入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 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照应
开篇直接交代回忆的时间,突出这件事留给作者的 记忆很深刻。语言简洁,直接引出作者要回忆的事 情。照应文题与结尾。
新知讲解
读读一读读
边浏览课文,边回顾作者回忆 了父亲的哪些事,哪件事给你留下 的印象最深。
参考答案:
比如,从网上去查找有关革命烈士李大鬻的革命事迹 的资料,可以在浏览器的搜索框里输入“李大钊”的 名字,于是就可以搜到李大钊的相关信息了。
课堂练习
一、下面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课文歌颂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坚贞不屈的伟大精神。 B.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形成呼应,特别是李大钊遇害的日期, 使文章结构严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C.“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D.课文是按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的顺序记叙的。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1《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课件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1《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课件

被捕前
被捕前的父亲
对工作高度负责 对革命高度忠诚
被捕时
聚焦8-18自然段,分角色读一读, 边读边思考:李大钊被捕时令你印 象最深的是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一 个怎样的革命者形象?
被捕时
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
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就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敌人:虚张声势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 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 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 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 开呢?”
父亲对工作高度负责
反问句: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哪能离开呢?
李大钊坚决不离开北京,不 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坚持到底之度外,表现 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1927年春天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
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
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
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早出晚归 工作忙碌
父亲为什么而 忙碌?
资料袋 1926年春天
李大钊领导并亲 自参加北京人民反对 日、英帝国主义和反 对军阀张作霖、吴佩 孚的斗争。
1927年春天
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 义支持下,率兵进关,占 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 力威胁北伐国民革命军, 下令通缉李大钊同志。
必须争分夺秒工作
局势危急
早出晚归 烧掉文件和书籍
局势危急
局势越来越严峻,面对朋友和母 亲的劝离,父亲是怎么说的,你从中 体会到了什么?
被捕前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 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 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 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共学提示 默读课文,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

对比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一声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
长“筒什皮靴么的?宪兵爹,!穿便”衣我的侦瞪探着,穿眼黑睛制服问的父警察亲,。一拥而
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
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
我紧那个跟满在脸横他肉身的便后衣,侦探走指出着父院亲子问阎,振暂三∶时“躲是认在识 他一吗间?”僻静的小屋里。
你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呢?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 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 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语言、神态描写
父亲保持者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 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 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就听见啪,啪……几声尖
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
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 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 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 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 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 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被捕时
分角色读一读“被捕时”的部 分,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被 捕时李大钊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 么?
第三组 深深的怀念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
(回忆录)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 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 已经十六年了。
默读课文的2-32自然段,并思考: 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情? 概括地说一说。

被捕前

被捕时


法庭上
被害后
被捕前
用心地读一读“被捕前”的 部分,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画 出来,把你的体会标注在旁边。

10、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

10、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
1、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形象?是从哪里感受到的?请你以下面的句式思考回答:
我看到了一位的革命者形象。我是从事件中的这些语句描写中感受到的:。
2、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3、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联系的句子。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在相关语段批注;小组交流,形成共识;小组长总结归纳。
2、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情,重在关注学生自学状态及参与度。
(二)展示
交流
我愿意把我的探究展示交流,在展示时,我会把内容说清楚;别的同学展示时,我会认真倾听,并能补充和质疑。
1、指导学生交流品读重点语段,感悟李大钊的人格魅力,抓住人物外貌,动作、神态的描写谈体会。
2、引导学生找出文中首尾呼应的句子。
3、引导学生找出全文中相互照应的句子。
导学案设计
课 题:
10、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
课 型
新 授 课
年级
六 年
执教
学习目标:
1、研读语句,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总结全文,感悟文章相互照应、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借助语文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学习难点:
联系当时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被害后:伤心过度记住日子(为国捐躯)
学习收获
(学生)
教学反思
(老师)
4、总结。
测评提高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慈祥()严峻()僻静()恐怖()
反义词:含糊()幼稚()沉着()粗暴()
2、按要求写句子。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
总结归纳,导学反思
(时间:分钟)
板书设计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永远忘不了父亲被难日
前后照应 被捕前:局势严重忠于革命
被捕时:不慌不忙
首尾连贯 被捕后:平静慈祥坚贞不屈
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教学反思
科目
语文
年级
执教人
课题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案
导案
学习目标
1、学生细读文本,抓住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和貌的句子,从言行体会他对亲人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贞。
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导入新课,强化目标
(时间:分钟)
教学重难点
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自主学习
1、分析被捕前和被捕时的句子,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画出来,把你的体会标注在旁边。
2、默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思考:李大钊同志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个句子、词语能看出来?请画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写出你的体会。
走进学生,了解学情
(时间:分钟)
趣味操练
出示练习:
1、“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这句话抓住了人物_________的外貌_________描写,说明了_________。
③“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中的“伟大的力量”是指_________。
④学了《十六年前的回忆》,我认识了一位_________的李大钊。
布置练习,引导完成
(时间:分钟)
拓展延伸
除了李大钊,你还了解哪位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呢?
测评反馈,及时矫正
(时间:分钟)
盘点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第六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材分析:
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

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

本文是回忆录。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激发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二是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难点是对本课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

有条件的要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在相互交流中加深理解。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

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能够扫清阅读障碍,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能够找出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初步感悟人物的形象。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学环境与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简介人物,丰富认识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跟随着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回忆了父亲在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表现。

李大钊同志入狱后,备受酷刑,但他始终视死如归、大义凛然。

1927年4月28日,在敌人的残害下,李大钊同志第一个走上了绞刑架,毫无惧色,从容就义。

时年38 岁。

二、回归文本,感悟“父亲”形象
1、在我们眼里,李大钊同志是一位卓越的革命者,在女儿的眼里,李大钊同志是一位伟大的父亲。

课文的字里行间里无不流露出女儿对父亲深深的敬爱。

2、再次朗读课文,划出写“我”心里感受的句子,想一想:女儿眼里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3、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相关语句感受李大钊同志对孩子的慈爱及在危险面前给予亲人信心与力量的父亲形象。

4、父爱如山。

身为革命者的李大钊不能像寻常的父亲与孩子共享天伦之乐,但父亲爱国、爱党的情怀却给年幼的女儿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因此,当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年后,女儿李星华回忆起这些往事,仍然如昨日般清晰。

三、感悟写法,课外拓展
1、听老师读第一自然段与后三自然段,说一说:你听出了什么?
a 内容上:女儿为父亲的遇难而痛苦,并深深地怀念父亲。

b 写法上:通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

2、文中哪一部分内容也采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工友阎振山被捕前后)
3、1927
狱中又是如何与敌人斗争的?这些内容文章中没有写到。

请你结合查阅的资料,借鉴“前后照应”的写法,任选一个空白进行补充。

4、交流展示、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