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拓展阅读:李大钊不惧白色恐怖 (2)
部编版小学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原文及赏析《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原文:那是1927年4月6日的早晨,我正在家中做功课,突然听见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开门一看,是父亲的秘书宋先生。
他脸色苍白,神情紧张,低声对我说:“李大钊同志被捕了!”我惊呆了,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但事实就是如此残酷,父亲被敌人带走了。
从那天起,我们全家的生活陷入了混乱和恐惧之中。
母亲强忍着泪水,默默地承受着一切;我和弟弟妹妹们虽然年纪小,但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不安。
几天后,我们被允许去狱中探望父亲。
他看起来瘦了许多,但眼神依然坚定。
他告诉我们,他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因为他坚信自己的信仰和理想是正确的。
然而,敌人的残暴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1927年4月28日,父亲和其他20位革命同志一起被押赴刑场。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然高昂着头,坚定地喊出了“共产党万岁”的口号。
十六年前的那一天,我失去了父亲,但他的精神和信念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他用生命捍卫了真理和正义,他是我们永远的骄傲和榜样。
《十六年前的回忆》赏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通过作者对父亲李大钊被捕、受审、牺牲过程的回忆,展现了革命先烈为理想和信仰奋斗不息的精神风貌。
文章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的时代,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作者通过对父亲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面对生死考验时的从容和勇敢。
父亲的眼神、话语和行动,都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
此外,文章的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深沉,既有对父亲深深的怀念和敬仰,也有对敌人的愤怒和控诉。
尤其是对父亲最后时刻的描写,那种视死如归的勇气和对理想的坚守,令人震撼。
总的来说,《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具有强烈历史感和教育意义的文章,它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同时也激励我们要坚定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写的一篇回忆录,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以下是wo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原文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
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
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
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
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
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她到娱乐场去散步了。
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
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
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16年前的回忆阅读答案

1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是书中的主人公。
2《鲁滨孙漂流记》的梗概部分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遇险岛上”、“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让我们初步了解了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表现了鲁滨孙(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特点。
八、《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练习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面玲珑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
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安定(镇定、安宁)信心(自信)
2、用“
3、父亲脸上的表情为什么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
答: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还有一点就是,父亲为了让母亲,我和妹妹安心,不要担心他为他操心。
九、《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练习
在法庭上,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了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
2、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答:这句话采用了排比手法,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因为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这些写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
切同情和对旧社会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15、“含糊”的意思是(模糊,不清楚),文中指父亲没有十分明确地回答我。父亲为什么含糊回答我的问题?答:因为当时局势严重,不是和孩子谈心的时候,且像防止革命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的事也不是几句话就可以讲清楚的。
2020新部编(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1《十六年前的回忆》类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类文阅读-11 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节选)1920年初,李大钊与爱国志土陈独秀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进行活动,积极准备筹建中国共产党。
李大钊在北京聚集了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等大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组成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建党作准备。
此外,李大钊还多次在北京会见共产国际的代表,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事宜。
同年秋,为了和在上海的陈独秀相配合,李大钊还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
他们两人相互配合,为筹建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因此,“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李大钊和陈独秀成为党的主要创始人。
此后,李大钊全面负责党在北方的工作,还担任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主任,并多次当选中央委员。
在1922-1924 年间,李大钊奔走于中国的大江南北.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列强,在北京逮捕了李大钊等爱国人士80余人。
在狱中,军阀对李大钊处以极刑,但是大义凛然的李大钊始终坚守党的秘密,坚贞不屈。
不顾社会舆论的谴责和人民的心声,张作霖将李大钊等人于4月28日在西交民巷看守所内绞杀。
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昂地说:“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
”他带领其他人一起高呼“共产党万岁”,时年38岁的李大钊英勇就义。
(选自《青少年美绘版经典名著书库英雄人物》浙江人民出版社)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大义凛然:慷慨激昂:2.“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中,“南陈”指的是,“北李”指的是,相约建的是。
3.下列事项是由李大钊主导完成的是()。
(可多选)A.独自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进行活动,积极准备筹建中国共产党。
B.组成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C.多次在北京会见共产国际的代表,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事宜。
《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与答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练习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1、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
2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八、《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练习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面玲珑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安定(镇定、安宁)信心(自信)2、用“”画出描写父亲神态的句子。
3、父亲脸上的表情为什么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答: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还有一点就是,父亲为了让母亲,我与妹妹安心,不要担心他为他操心。
九、《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练习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
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了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
”他指着母亲说。
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与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女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
”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
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与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会意了,接着说:“似的,她是我最大的孩子。
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
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
”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类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类文阅读练习题李大钊(节选)1920年初,李大钊与爱国志土陈独秀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进行活动,积极准备筹建中国共产党。
李大钊在北京聚集了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等大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组成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建党作准备。
此外,李大钊还多次在北京会见共产国际的代表,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事宜。
同年秋,为了和在上海的陈独秀相配合,李大钊还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
他们两人相互配合,为筹建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因此,“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李大钊和陈独秀成为党的主要创始人。
此后,李大钊全面负责党在北方的工作,还担任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主任,并多次当选中央委员。
在1922-1924 年间,李大钊奔走于中国的大江南北.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列强,在北京逮捕了李大钊等爱国人士80余人。
在狱中,军阀对李大钊处以极刑,但是大义凛然的李大钊始终坚守党的秘密,坚贞不屈。
不顾社会舆论的谴责和人民的心声,张作霖将李大钊等人于4月28日在西交民巷看守所内绞杀。
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昂地说:“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
”他带领其他人一起高呼“共产党万岁”,时年38岁的李大钊英勇就义。
(选自《青少年美绘版经典名著书库英雄人物》浙江人民出版社)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大义凛然:慷慨激昂:2.“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中,“南陈”指的是,“北李”指的是,相约建的是。
3.下列事项是由李大钊主导完成的是()。
(可多选)A.独自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进行活动,积极准备筹建中国共产党。
B.组成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C.多次在北京会见共产国际的代表,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事宜。
十六年前的回忆赏析

十六年前的回忆赏析
哎呀呀,《十六年前的回忆》啊,这可真是一篇让人感触颇深的文章呢!我记得我第一次读它的时候,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你看哈,这文章里的李大钊,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呀!他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惜一切代价。
我就在想,要是我处在他那个年代,我能有他那样的勇气和决心吗?可能我会害怕,也许我会退缩呢。
文章里描写的那些场景,就好像电影画面一样在我眼前展开。
李大钊和家人相处的那些时光,感觉特别温馨。
可一想到后来发生的那些事,又让人心里特别难受。
这感觉就像坐过山车一样,一下子高一下子低的。
我有时候会想,李大钊他知道自己可能会面临危险,为啥还不躲起来呢?但又一转念,那就是他的选择呀,他有他要坚持的东西。
这多让人佩服呀!就像我们平时,可能会为了一点小事就纠结半天,和李大钊比起来,真的是差远啦!
我记得我以前也遇到过一些困难的事,当时觉得天都要塌了。
但后来想想,和李大钊经历的那些比起来,算个啥呀!这文章真的能给人力量呢。
说起来,我有一次考试没考好,心里那叫一个难受呀。
我就想,李大钊在那么艰难的环境下都能坚持,我这算什么呢。
然后我就咬咬牙,继续努力。
你说这文章是不是挺神奇的?
文章里的那些细节描写,真的是太生动啦!感觉李大钊就像站在我面前一样。
我觉得作者真的很厉害,能把一个人写得这么鲜活。
哎呀,我这说得也不一定全对,你们要是有不同的想法,可一定要说出来呀!大家一起讨论讨论,不是更有意思嘛!反正我就是这么想的,嘿嘿!。
《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及答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练习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1、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
2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八、《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练习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面玲珑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安定(镇定、安宁)信心(自信)2、用“3、父亲脸上的表情为什么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答: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还有一点就是,父亲为了让母亲,我和妹妹安心,不要担心他为他操心。
九、《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练习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
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了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
”他指着母亲说。
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女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
”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
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会意了,接着说:“似的,她是我最大的孩子。
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
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
”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1、请给这个文段加上一个小标题:在法庭上2、用“”找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答:体会到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和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十六年前的回忆》拓展阅读:李大钊不惧白色恐怖

李大钊不惧白色恐怖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被军阀张作霖逮捕了,关在京师警察厅拘留所里。
敌人对他软硬兼施,妄图逼他供出党的机密。
李大钊坚贞不屈,不仅没有透露一点党的机密,他的“供词”却成了一篇宣传马克思主义必胜的宣言书。
敌人对他施用了种种酷刑,并用竹签扎他的十指,剧烈的疼痛折磨着他,手指骨都碎裂了。
酷刑折磨得他死去活来,敌人却没有得到一点东西,只得把他押回牢房。
在拘留所里,李大钊不放过一切斗争机会,他领导被捕的难友进行狱中斗争;他向监狱的看守进行革命宣传。
一个看守同情革命,李大钊争取了他,让他帮助传送消息。
一天傍晚,这个看守悄悄地塞给李大钊一封信。
他打开一看,是党组织写来的。
信里说,北方铁路工人知道他被捕后受了毒刑,义愤填膺,强烈要求组织一支武装,化装潜入北京,打进京师警察厅看守所,营救他和同志们出狱。
党组织来信征求他的意见。
李大钊感到无限欣慰,因为工人同他心连着心。
但他毅然拿起笔,借着从铁窗透进来的暗淡光线,写了回信。
信中写道:“这种行动固然是工人同志的革命精神和对党对我的爱戴,但今天完全没有可能实现这种计划,拘留所处于重重武装戒备之中。
我个人为革命为党而牺牲是光荣的,这已经是党的损失了。
我不能再要同志们来作冒险的事业,而耗费革命力量。
”当党组织把李大钊的意见转告给铁路工人的时候,工人们都为自己领袖的高尚品德而感动得落泪。
4月28日,敌人用绞刑杀害李大钊等20位革命同志。
李大钊同志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从容不迫,缓步登上刑台。
当刽子手把绞绳套在他脖子上的时候,他面对十九位即将遇难的同志,发表了最后一次简短的演说:“我们宣传的马克思主义,已经培养了许多革命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全国各地。
这种子需要用鲜血浇灌,他们会开出艳丽的花。
我深信:共产主义必将得到光荣的胜利,将来的环球,必定是赤旗的世界!”。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拓展阅读-11 十六年前的回忆-含答案

类文阅读-11 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节选)1920年初,李大钊与爱国志土陈独秀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进行活动,积极准备筹建中国共产党。
李大钊在北京聚集了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等大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组成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建党作准备。
此外,李大钊还多次在北京会见共产国际的代表,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事宜。
同年秋,为了和在上海的陈独秀相配合,李大钊还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
他们两人相互配合,为筹建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因此,“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李大钊和陈独秀成为党的主要创始人。
此后,李大钊全面负责党在北方的工作,还担任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主任,并多次当选中央委员。
在1922-1924 年间,李大钊奔走于中国的大江南北.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列强,在北京逮捕了李大钊等爱国人士80余人。
在狱中,军阀对李大钊处以极刑,但是大义凛然的李大钊始终坚守党的秘密,坚贞不屈。
不顾社会舆论的谴责和人民的心声,张作霖将李大钊等人于4月28日在西交民巷看守所内绞杀。
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昂地说:“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
”他带领其他人一起高呼“共产党万岁”,时年38岁的李大钊英勇就义。
(选自《青少年美绘版经典名著书库英雄人物》浙江人民出版社)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大义凛然:慷慨激昂:2.“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中,“南陈”指的是,“北李”指的是,相约建的是。
3.下列事项是由李大钊主导完成的是()。
(可多选)A.独自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进行活动,积极准备筹建中国共产党。
B.组成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C.多次在北京会见共产国际的代表,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事宜。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类文阅读《李大钊》含答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类文阅读《李大钊》含答案李大钊(节选)1920年初,李大钊与爱国志土陈独秀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进行活动,积极准备筹建中国共产党。
李大钊在北京聚集了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等大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组成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建党作准备。
此外,李大钊还多次在北京会见共产国际的代表,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事宜。
同年秋,为了和在上海的陈独秀相配合,李大钊还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
他们两人相互配合,为筹建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因此,“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李大钊和陈独秀成为党的主要创始人。
此后,李大钊全面负责党在北方的工作,还担任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主任,并多次当选中央委员。
在1922-1924 年间,李大钊奔走于中国的大江南北.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列强,在北京逮捕了李大钊等爱国人士80余人。
在狱中,军阀对李大钊处以极刑,但是大义凛然的李大钊始终坚守党的秘密,坚贞不屈。
不顾社会舆论的谴责和人民的心声,张作霖将李大钊等人于4月28日在西交民巷看守所内绞杀。
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昂地说:“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
”他带领其他人一起高呼“共产党万岁”,时年38岁的李大钊英勇就义。
(选自《青少年美绘版经典名著书库英雄人物》浙江人民出版社)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大义凛然:慷慨激昂:2.“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中,“南陈”指的是,“北李”指的是,相约建的是。
3.下列事项是由李大钊主导完成的是()。
(可多选)A. 独自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进行活动,积极准备筹建中国共产党。
B. 组成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C. 多次在北京会见共产国际的代表,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事宜。
2024年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范文(2篇)

2024年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范文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
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
这是我们的伟人李大钊所说的。
有本书叫《十六年前的回忆》,里面李大钊那种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伟大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那篇文章写了李大钊早出晚归地工作。
为了保护共产党,他把一些重要文件烧掉了。
局势越来越严重,而有一天,一群宪兵把李大钊一家抓走了。
在法庭上,李大钊临危不惧,和敌人作斗争,直至被绞刑牺牲。
读完文章,我对李大钊敬佩不已。
他那种忠于革命事业,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精神实在是可贵,并且,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
在那个时候,有多少人,因为怕死贪财就背叛了中国共产党。
他们把党的一些秘密与资料都告诉给了敌人,使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他们只顾着自己的利益,却不想着别人。
这些人与李大钊同志比起来差远了。
李大钊同志是多么的伟大,而那些叛徒显得多么丑恶、渺校有一句话是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在这句话里,李大钊同志得死就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我们身为李大钊的后代就应该学习他,我们也要像他一样,热爱祖国,关心群众利益。
我们要对自己的责任高度负责。
我们虽然不能比泰山还重,但是我们也不要比鸿毛还轻。
2024年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范文(2)《2024年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小说,作者以独特的笔法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一个个普通人的故事,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回味起十六年前的往事,同时也让我们反思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这本小说以一个小镇为背景,展现了不同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故事围绕着十六年前发生的一场意外展开,该意外引起了众多人的注意,并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背景,他们的经历和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动人的画面。
阅读这本小说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深入思考和细腻描写。
《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及答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练习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1、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
2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八、《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练习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面玲珑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安定(镇定、安宁)信心(自信)2、用“3、父亲脸上的表情为什么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答: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还有一点就是,父亲为了让母亲,我和妹妹安心,不要担心他为他操心。
九、《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练习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
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了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
”他指着母亲说。
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女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
”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
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会意了,接着说:“似的,她是我最大的孩子。
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
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
”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1、请给这个文段加上一个小标题:在法庭上2、用“”找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答:体会到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和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拓展阅读-11十六年前的回忆-含答案

类文阅读-11 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节选)1920年初,李大钊与爱国志土陈独秀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进行活动,积极准备筹建中国共产党。
李大钊在北京聚集了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等大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组成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建党作准备。
此外,李大钊还多次在北京会见共产国际的代表,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事宜。
同年秋,为了和在上海的陈独秀相配合,李大钊还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
他们两人相互配合,为筹建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因此,“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李大钊和陈独秀成为党的主要创始人。
此后,李大钊全面负责党在北方的工作,还担任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主任,并多次当选中央委员。
在1922-1924 年间,李大钊奔走于中国的大江南北.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列强,在北京逮捕了李大钊等爱国人士80余人。
在狱中,军阀对李大钊处以极刑,但是大义凛然的李大钊始终坚守党的秘密,坚贞不屈。
不顾社会舆论的谴责和人民的心声,张作霖将李大钊等人于4月28日在西交民巷看守所内绞杀。
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昂地说:“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
”他带领其他人一起高呼“共产党万岁”,时年38岁的李大钊英勇就义。
(选自《青少年美绘版经典名著书库英雄人物》浙江人民出版社)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大义凛然:慷慨激昂:2.“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中,“南陈”指的是,“北李”指的是,相约建的是。
3.下列事项是由李大钊主导完成的是()。
(可多选)A.独自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进行活动,积极准备筹建中国共产党。
B.组成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C.多次在北京会见共产国际的代表,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事宜。
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阅读答案九)

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阅读答案九)1.请给这个文段加一个小标题。
答案:法庭相见本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给段落加标题的能力,可根据内容、中心、人物等提出。
阅读文章,我们可以看到文章主要描述了李大钊先生与家人在法庭上的会面。
所以,标题可以是:庭上相见。
2.找出描写父亲外貌和神态的句子,从这些描写中可以感受到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父亲仍然穿着那件旧的灰布棉袍,但他没有戴眼镜。
我看到他蓬乱的长发下平静而和善的脸。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理解李大钊不畏艰险,不顾生死的品质。
本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描写手法的理解,注重细节分析。
阅读句子“父亲仍旧穿着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可知,这句话是描写父亲外貌和神态的句子,这是李大钊面对迫害时的表现。
从这句话可体会出李大钊临危不惧,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品质。
3.“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里的“伟大的力量”指____________________答: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题目分析:该题目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注重对文章内容的分析。
阅读句子“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可知,“伟大的力量”是指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4.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一生是为劳苦大众的解放而努力奋斗的一生,请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你对李大钊烈士的崇敬之情。
答:李大钊先生,我对你面对迫害,临危不惧,为劳动群众的解放而奋斗的一生,深表敬意!本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注重对文章内容的分析。
学生结合李大钊在文中的表现,表达对李大钊烈士的崇敬。
表述合理,但答案不唯一。
《十六年前的回忆》文本解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文本解读作者:何枫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第9期《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回忆录,是作者李星华在父亲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的时候写的。
作者回忆了父亲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的情形,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革命先烈李大钊对中国革命事业的无私、忠诚和信心。
全文的语言质朴,情感深切。
细细品读,你会发现作者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使先烈李大钊的崇高革命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笔者重点就文中的对比写法进行解读。
对比一:父亲对待“我”的问题的反应父亲是一个家的顶梁柱。
我们总觉得,他就像是一座大山,沉稳而严肃。
细读课文的第5自然段,我们不难发现李大钊非常疼爱、关心自己的孩子。
“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多么温柔、慈祥的一位父亲;面对“我”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父亲没有不屑一顾,没有毫不耐烦,而是“很感兴趣”“耐心地讲给我听”,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总是”这样。
但是唯独这一次,“我”好奇地询问父亲为何烧毁书籍和文件的时候,父亲的回答让“我”出乎意料:“不要了就烧掉。
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父亲此时的语气已不像从前那般温柔,与先前的“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的反应形成了鲜明对比。
父亲的含糊回答中还有隐瞒。
关于革命工作的问题,李大钊对自己的孩子只字不提,更何况敌人了。
在对比中,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李大钊严守革命工作的机密、对待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
对比二:父亲身处危急局势的反应敌人正在疯狂地镇压革命,北京处于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我们党北方革命指挥机关的交通联络员阎振三被捕,当时的局势越来越危急,工作越来越紧张。
李大钊的处境非常危险,大家都心知肚明。
“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但没有说动他;“母亲也几次劝他”,依旧没能改变他的主意。
在多人、多次的劝说下,李大钊依然坚定不移地选择留在北京工作,“我不是常对你说吗”“我哪能离开呢”。
“危急局势”与“坚决回答”的对比,突显了李大钊临危不惧、勇挑重担,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练习

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练习可怕的一天终于来了。
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jiā jiá)衣,母亲带她到儿童娱乐场去散步了。
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
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
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小手枪,就向外走。
我紧跟在他的后面,走出屋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chòng zhòng)的皮鞋声。
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的目光瞅了瞅父亲。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一声粗暴的吼声。
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biàn pián)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
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
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
……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枪,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
父亲保持着他哪惯有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残暴的匪徒把父亲绑起来,拖走了。
我也被他们带走了。
1、用“—”给片断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_________ ,____________这两个词写出了李大钊被捕时的紧张气氛。
3、找出两个描写父亲神态的词:________和_______。
从________这个词可以看出父亲非常沉着,镇定。
4、给这个片断加上一个小标题是:____________5、找出“我”十分惊慌害怕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6、片断中带有“看”的意思的字是____________。
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补充习题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补充习题答案《十六年前的回忆》写了作为父亲的李大钊对家人的关怀、爱护,作为革命者的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为了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补充习题答案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补充习题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魔鬼僻静避免绞刑执行残暴靴子幼稚军阀二、连线。
略三、从课文中找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慈祥含糊幼稚四、按要求,完成练习。
1.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2.(1)起早贪黑、披星戴月等。
(2)为革命事业奔忙局势严峻3.(1)① 父亲早出晚归② 军阀张作霖派人来检查,父亲烧书籍和文件③ 工友阎振三被抓(2)语言不能轻易离开现在这里的工作很重要(3)C4.(1)外貌神态(2)父亲受过苦刑父亲坚强、沉着、冷静5.这样写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突出对父亲深切的怀念之情。
6.刘胡兰、董存瑞、邱少云、杨靖宇等。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读出了江姐对党忠诚、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段落大意⑴第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前)⑵第8~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⑶第18~29自然段:写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法庭上)⑷第30~33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后)。
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知识点形近字:避(避暑)僻(偏僻) 屉(抽屉)届(届时)绞(绞刑)饺(水饺)多音字:糊hú糊涂hù糊弄冲chōng怒气冲冲chòng冲着近义词:可惜——惋惜耐心——耐烦避免——防止会意——会心反义词:慈祥——凶狠幼稚——成熟含糊——肯定坚决——犹豫暂时——长期沉着——慌乱理解词语:【被难】因灾祸或重大变故而丧失生命。
【幼稚】年纪小;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含糊】不明确,不清晰;不认真,马虎。
【军阀】旧时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避免】设法不使某种情形发生;防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印版
李大钊不惧白色恐怖
阅读提示:读一读这篇文章,体会李大钊为了革命事业,宁愿牺牲自己的精神。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被军阀张作霖逮捕了,关在京师警察厅拘留所里。
敌人对他软硬兼施,妄图逼他供出党的机密。
李大钊坚贞不屈,不仅没有透露一点党的机密,他的“供词”却成了一篇宣传马克思主义必胜的宣言书。
敌人对他施用了种种酷刑,并用竹签扎他的十指,剧烈的疼痛折磨着他,手指骨都碎裂了。
酷刑折磨得他死去活来,敌人却没有得到一点东西,只得把他押回牢房。
在拘留所里,李大钊不放过一切斗争机会,他领导被捕的难友进行狱中斗争;他向监狱的看守进行革命宣传。
一个看守同情革命,李大钊争取了他,让他帮助传送消息。
一天傍晚,这个看守悄悄地塞给李大钊一封信。
他打开一看,是党组织写来的。
信里说,北方铁路工人知道他被捕后受了毒刑,义愤填膺,强烈要求组织一支武装,化装潜入北京,打进京师警察厅看守所,营救他和同志们出狱。
党组织来信征求他的意见。
李大钊感到无限欣慰,因为工人同他心连着心。
但他毅然拿起笔,借着从铁窗透进来的暗淡光线,写了回信。
信中写道:“这种行动固然是工人同志的革命精神和对党对我的爱戴,但今天完全没有可能实现这种计划,拘留所处于重重武装戒备之中。
我个人为革命为党而牺牲是光荣的,这已经是党的损失了。
我不能再要同志们来做冒险的事业,而耗费革命力量。
”当党组织把李大钊的意见转告给铁路工人的时候,工人们都为自己领袖的高尚品德而感动得落泪。
4月28日,敌人用绞刑杀害李大钊等20位革命同志。
李大钊同志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从容不迫,缓步登上刑台。
当刽子手把绞绳套在他脖子上的时候,他面对十九位即将遇难的同志,发表了最后一次简短的演说:“我们宣传的马克思主义,已经培养了许多革命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全国各地。
这种子需要用鲜血浇灌,他们会开出艳丽的花。
我深信:共产主义必将得到光荣的胜利,将来的环球,必定是赤旗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