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0年审稿专家名单

合集下载

核心一类、二类列表-南农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目录(2010)

核心一类、二类列表-南农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目录(2010)

光子学报
海洋与湖泊
机器人
机械设计
精细化工 免疫学杂志 色谱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 报
控制与决策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生态学杂志
数学进展
土壤
土壤通报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 岩石学报

应用化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应用气象学报
振动与冲击
植物保护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 报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 生虫病杂志 中国兽医学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中草药
中国粮油学报 中国水产科学 中国油脂
2、被 SCI 收录的中国期刊认定为南京农业大学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目录一类期刊。 3、核心期刊目录三类期刊为《中国科技引文数据库》(CSCD)(2009-2010)版核心期刊中的统 计源期刊表所列刊物。 4、核心期刊目录二类期刊增加《草地学报》、《茶叶科学》、《农药学学报》和《气候变化研究 进展》4 种期刊;核心期刊目录三类期刊增加《计算机应用研究》、《遥感信息》、《果树学报》、 《分子植物育种》、《生物学杂志》和《作物杂志》6 种期刊。
2
林业科学 农业工程学报 生物多样性
水产学报
水土保持学报
畜牧兽医学报 应用生态学报 植物生态学报
中国激光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岩土工程学报 园艺学报 植物学报 (中文版) 中国农业科学 (中文版) 中华微生物学和 免疫学杂志
爆炸与冲击 地理科学 动物分类学报 分析试验室
材料工程 地理研究 动物学研究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水生生物学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 杂志
长江流域资源与 环境 电子与信息学报 分析测试学报
管理工程学报
环境科学学报 (中文版)
计算机科学
林业科学研究 汽车工程 食品与发酵工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创刊10周年庆祝大会致词(节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创刊10周年庆祝大会致词(节选)
Os u d R r Mc l j B, rk wi , t a l f n E J . Gi Hes o t I e l l z D—h r —n st l c io i o i o
m t oi i ee m lts『 P A 19 9 : 9 8 9 9 ea lm i da ts elu J . N S,9 3,0 9 8 . 9 2 b s n b i j
作 用 的研 究 [ ] 中 成药 ,00,(2)5 3 55 J. 20 8 2 :6 -6 张 拥 军 , 惠 源 . 瓜 活 性 多 糖 的 降 糖 作 用 及 其 组 分 分 析 姚 南
[ ] 无 锡 轻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 0 2, 1 2 :7 — 7 J. 20 2 ( ) 13 15
Bru i a , r wn M , i d o e 1 Al se i c ia in o a t n D L B o Grn r d S, ta . l trc a tv t f g o o p o en p o p aa e 2 y D—h r -n st lg leo a ie, u a r ti h s h ts C b c io i o i — a a t s m n a p t— o

t em dao me c o is l ci J . i h m s y 2 0 . i e it mi t f n ui at n J B o e i r , 0 5 r r i n o f c t
4 3 4( 3): 1 6 — 1 3 1 0 7 1 07
巴建 明 , 江 源 . 型 胰 岛 素 增 敏 剂 右 手 性 肌 醇 作 用 机 理 及 李 新 临床 应 用 [ ] 实 用 糖 尿 病 杂 志 , 0 7, ( ) 4 5 J. 2 0 3 2 : . 孙 灵 霞 , 锦 屏 . 醇 生 产 、 用 研究 及 前景 展望 [ ] 粮 食 与 陈 肌 应 J. 油 脂 ,0 4 1 ) 6 8 20 ( 1 :— X a Wa g D c i Q ioi l u di uu b a i l ( u i T, n Q. — r - s o f n C c ri c o a C — h o n t o n t fi

福建山橘、金豆野生资源调查与分析

福建山橘、金豆野生资源调查与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0,11(4):509-513J o ur na l o f P l a nt G e ne t i c R e s o ur c e s福建山橘、金豆野生资源调查与分析黄新忠1,雷 龑1,陈小明1,韦晓霞1,卢新坤1,叶 夏2,郑惠章2(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福州350013;2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与能源技术推广总站,福州350001)摘要:通过查阅资料文献,走访专家、老农,实地考察记载等,对福建山橘、金豆地理分布、种群数量、形态特征、特异类型、生态环境、开发利用、濒危状况、威胁因素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除晋江、石狮外,其他接受调查的51个县(市、区)均发现山橘、金豆资源,水平分布于北纬23°46′~27°10′之间,垂直分布介于海拔13~875m 之间,预计山橘资源每667m 21株以上的现存面积约24.3万hm 2、567.0万株、产量512t ,金豆资源每667m 21株以上的现存面积约10.5万hm 2、213.0万株、产量204t 。

但受砍、烧、挖等影响,分布面积、株数、产量锐减,处于渐危状况,应加强保护与利用。

关键词:山橘;金豆;资源;调查I n ve s t i gat i onan dA n al ys i s of Wi l d F or t u n e l l a h i n ds i ian d F or t u n e l l a v e n os a R e s ou r c e s i nF u j i anH U A N GX i n-z ho ng 1,L E I Y a n 1,C H E NX i a o -m i ng 1,W E I X i a o -x i a 1,L UX i n-kun 1,YEX i a 2,Z H E N GH ui -z ha ng 2(l F r ui t R e s e ar c h I ns t i t ut e ,F uj i an A c ade m y o f A gr i c ul t ur al Sc i e nc e s ,F uz ho u 3500l3;2F uj i an P r o v i nc e T e c hno l o gi e s E x t e ns i o n G e ne r al St at i o n o f A gr i c ul t ur al E c o -E nv i r o nm e nt and E ne r gy ,F uz ho u 35000l )A b s t r ac t :T hr o ug h t he ut i l i z a t i o n o f do c um e nt s i nf o r m a t i o n a nd c o ns ul t i ng e x pe r t s a nd f a r m e r s ,a s w e l l a s t he f i e l d s ur v e y a nd r e c o r d ,a n i nv e s t i g a t i o n a bo ut t hec ur r e nt s t a t us o f w i l d F o r t une l l a hi nds i i a nd F o r t une l l a v e no s a r e s o ur c e s i n F uj i a n w e r ec o nduc t e d ,i nc l ui ngg e o g r a phi c a l di s t r i but i o n ,po pul a t i o n s i z e ,m o r pho l o g i c a l f e a t ur e s ,uni que t y pe s ,e c o l o g i c a l e nv i r o nm e nt ,de v e l o pm e nt a nd ut i l i z a t i o n ,e nda ng e r e d s t a t us ,t hr e a t f a c t o r s .T her e s ul t s s ho w e d t ha t :E x c e pt f o r J i nj i a ng a nd Shi s hi ,t he o t he r s s ur v e y e d 51c o unt i e s (c i t i e s ,di s t r i c t s )ha d be e n f o und w i l d F o r t une l l a hi nds i i a nd F o r t une l l a v e no s a r e s o ur c e s i n m o unt a i n ,t he di s t r i but i o n r a ng e i s f r o m23°46′Nt o 27°10′Ni n t he ho r i z o nt a l di r e c t i o n a nd be t w e e n 13ma nd 875ma bo v e s e a l e v e l i n t he v e r t i c a l di s t r i but i o n.T he e x i s t i ng a r e a o fF o r t une l l a hi nds i i f o r m o r e t ha n 1pl a nt /667m 2w a s a bo ut 243000hm 2,po pul a t i o n s i z e w a s 5.67m i l l i o n a nd t he o ut -put w a s 512000kg ;t he e x i s t i ng a r e a o f F o r t une l l a v e no s a f o r m o r e t ha n 1pl a nt /667m 2w a s 105000hm 2,po pul a t i o ns i z e w a s 2.13m i l l i o n a nd o ut put w a s 200400kg .H o w e v e r ,be c a us e o f be i ng c ut ,bur nt ,dug a nd o t he r e f f e c t s ,t he di s -t r i but i o n a r e a ,num be r o f t r e e s ,o ut put dr o ppe d s ha r pl y i n a v ul ne r a bl e s t a t us ,t he pr o t e c t i o n a nd ut i l i z a t i o n s ho ul d be e n s t r e ng t he ne d.K e y w or d s :F o r t une l l a hi nds i i ;F o r t une l l a v e no s a ;R e s o ur c e s ;I nv e s t i g a t i o n 收稿日期:2009-10-13 修回日期:2010-01-20基金项目:2008年农业部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项目作者简介:黄新忠,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落叶果树品种选育与技术研究、示范与推广。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抗性育种研究进展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抗性育种研究进展
与栽培稻相比,野生稻更富含细条病抗性资源, 岑贞陆等¨1鉴定了1251份野生稻和栽培稻材料,其 中,977份广西野生稻中有37份表现为抗性反应, 150份国际稻圃材料中有23份表现为抗性反应, 124份广西区试品种中有3份表现为中抗,表明野 生稻、地方老品种及外引品种中抗源较为丰富。徐 羡明等一1从2017份普通野生稻中,筛选出30份抗 细条病材料。彭绍裘等¨刮对分布于我国云南省的 3种野生稻进行了生态和病害的考察,发现疣粒野 生稻和药用野生稻对水稻白叶枯病和细条病均表现 出高抗。此外,黄大辉等【1川从31份药用野生稻发 现了15份抗病材料,抗性材料比率高达48.4%。 综合分析认为,水稻细条病的抗源是丰富的,特别是 普通野生稻中存在丰富的抗性资源,发掘野生稻的 细条病抗性资源,对抗病品种的选育有着重要的 意义。
Key words:Rice;Bacterial leaf streak;Gene;Breeding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bacterial leaf streak,BLS,简 称细条病)是由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简 称XooC)侵染引起的细菌性病害。该病是目前威胁 我国南方稻区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也是我国、美国 和澳大利亚等国重要的检疫性水稻病害…。据估 计,当气候条件适宜时,水稻细条病能在感病品种上 引起15%一25%损失,严重时可达40%一60%¨1。 发掘利用新抗源,培育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最经
辐射诱变结合常规选育和新兴的水稻无融合生 殖育种技术,无形中推动了水稻细条病抗性育种的 发展,足见多种育种方法综合利用在细条病抗性育 种中的潜力。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olecular 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MAS)技术,在细条病抗性育种中 也得到初步的应用。陈志伟等日3j筛选出3个细条 病抗性QTL紧密连锁的SSR标记,并应用于把高抗 细条病的品种Acc8558中的抗病基因导人到高感细 条病的品种珍汕97B中的回交育种中,感病亲本抗 性得到明显提高。用这种方法可实现选育持久抗病 品种,如将多个不等位的抗病基因聚合到同一品种

2010年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因子前300名排行表

2010年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因子前300名排行表
0 8 31 1 9科学通报 . 1 1 0 8 5 10 管理科学学报 . 0 3 2
061 .5 4 061 .5 1 069 .4 8 068 .4 6
066 . 4 8 063 . 4 6
088 15Junlf egah aSi c 060 .4 5 1 orao orpi l c ne G c e s .5 9
0 8 2 1 8 W01 J un l f a re t 0 g . 4 . 2 0 1 r o ra o G s 0 ne l y 0 6 7 d t ro 9
2 电工电能新技术 1
1308 7 计算机研究 与发展 _2 1
080 11矿物岩石 .0 8 2
1 0 21 8 自动化学报 . 9 9
075 12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9 2 0 076 13仪器仪表学报 .8 4 2 071 14 湿地科学 .7 8 2 071 15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7 3 2
0751 16电子学报 .6 2 073 17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6 2 2 073 18高分子学报 .6 0 2 078 19含能材料 .5 5 2 070 10农业机械学报 .5 0 3 077 11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4 7 3 077I 12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4 3 071 13C lR sa h .4 3 3 e e r l ec 075 14 热带气象学报 .3 3 3 072 15地质科学 .3 5 3 072 16微体古生物学报 .3 2 3 079 17P dshr .2 7 3 eopee 075 18燃料化学学报 .2 8 3
097 16药学学报 .1 0 9
0 9 5 1 7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1 9 0 0 8 7 .6 4
064 . 6 5 061 .6 7

桃花粉育性与花药颜色的关系及其SSR分子标记

桃花粉育性与花药颜色的关系及其SSR分子标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0,11(6):817-822J o ur na l o f P l a nt G e ne t i c R e s o ur c e s桃花粉育性与花药颜色的关系及其SS R 分子标记曹 珂,王思倩,朱更瑞,方伟超,陈昌文,王力荣(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郑州450009)摘要:以李属桃亚属的637份桃品种种质和栽培种瑞光19×Sum m er g r a nd 杂交的138株F 1群体为试材,对桃花粉育性与花药颜色的关系及其SSR 分子标记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在所有品种中,橘红花药最多,占总份数的91.2%,其中绝大部分花粉可育;橘黄和黄色花药的种质数量次之;白色和浅褐花药的种质最少,且均表现为花粉不稔;整体表现为红色和黄色花药与花粉可育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

本试验从122对SSR 引物中筛选出2对与花粉育性性状连锁的标记C PD C T 013和C P -SC T 012,根据这2个标记参考整合参考图谱的位置,将控制花粉育性的基因定位在桃第6条染色体上端。

对已经报道的2个桃花粉育性标记C PP C T 004和N N J -I 以及第6条连锁群的其他SSR 位点在花粉育性不同的24个品种上验证,结果表明只有U D P 96-001(125bp )可以用于桃花粉育性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关键词:桃;花粉育性;花药颜色;分子标记S t u d y onR e l at i on s h i pB e t w e e nP ol l e nF e r t i l i t y an dA n t h e r C ol or an dI t sS S RMar k e r S c r e e n i n g i nP e ac hC A OK e ,W A N GSi -qi a n ,Z H UG e ng -r ui ,F A N GW e i -c ha o ,C H E NC ha ng -w e n ,W A N GL i -r o ng(Z he ngz ho u F r ui t R e s e ar c h I ns t i t ut e ,C hi ne s e A c ade m y o f A gr i c ul t ur e Sc i e nc e s ,Z he ngz ho u 450009)A b s t r ac t :637pe a c h c ul t i v a r s a nd 138F 1hy br i d s e e dl i ng s de r i v e d f r o mt he c r o s s o f R ui g ua ng 19a nd Sum -m e r g r a nd (P r unus p e r s i c a (L .)B a t s c h.)w e r e us e d t o i nv e s t i g a t e t he r e l a t i o ns hi p be t w e e n a nt he r c o l o r a nd po l l e n f e r t i l i t y ,a nd s c r e e n t he SSRm a r ke r s l i nke d t o t he po l l e n f e r t i l i t y .91.2%o f a l l c ul t i v a r s w e r e j a c i nt h a nt ho r ,a nd t he m o s t o f t he mha d f e r t i l e po l l e n ;t he num be r o f c ul t i v a r s w i t h o r a ng e a nd y e l l o wa nt he r t o o k t he s e c o nd pl a c e ,c ul t i -v a r s w i t h w hi t e a nd s a ndy be i g e a nt ho r w i t h s t e r i l e po l l e n w e r e t he f e w e s t .P o s i t i v e c o r r e l a t i o n w a s f o und be t w e e n r e d a nd y e l l o wa nt he r c o l o r a nd po l l e n f e r t i l i t y .122SSR s l o c a t e d a t P r unus r e f e r e nc e g e ne t i c m a p w e r e s c r e e ne d u-s i ng bul ke d s e g r e g a nt a na l y s i s (B SA ),a nd t w o SSRm a r ke r s ,C PD C T 013a nd C P SC T 012,w e r e f o und t o be l i nke d t o f e r t i l e /s t e r i l e c ha r a c t e r .P o l l e n f e r t i l i t y g e ne w a s l o c a t e d o n t he g r o up 6(c hr o m o s o m e 6)a c c o r di ng t o t he l o c a t i o n o f t w o m a r ke r i n t he r e f e r e nc e m a p.C P P C T 004a nd N N J -I ,t he po l l e n f e r t i l i t y m a r ke r s i n pe a c h w hi c h r e po r t e d i n o t he r pa pe r s t o g e t he r w i t h w ho l e SSR s i n g r o up 6,w e r e a l s o s c r e e ne d i n 24c ul t i v a r s w i t h di f f e r e nt po l l e n f e r t i l i t y .T he r e -s ul t s s ho w e d t ha t U D P 96-001ha d a hi g he r a c c ur a c y w he n be us e d f o r s e l e c t i ng f e r t i l e po l l e n c ul t i v a r .K e y w or d s :P e a c h ;P o l l e n f e r t i l i t y ;A nt he r c o l o r ;M o l e c ul e m a r ke r 收稿日期:2009-12-21修回日期:2010-06-11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2006A A 100108-4-12)作者简介:曹珂,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桃种质资源与创新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编委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编委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编委会顾问:李振声洪德元盖钧镒傅廷栋戴景瑞万建民喻树迅主任:钱前副主任:刘录祥李立会卢宝荣孙日飞孙其信张爱民董英山f编委:(按姓名拼音排序,*为责任编委)曹永生陈丽娟陈学森程式华戴陆园邓国富邓秀新刁现民杜雄明韩建国郝玉金黄宏文黄璐琦贾继增江玲*江用文揭雨成靳晓白景海春景蕊莲柯卫东黎裕*李斯深李锡香*李先恩李新海刘旭刘春明刘国道刘文轩刘庆昌刘雄伦刘耀光卢新雄罗利军马有志马峙英邱丽娟师尚礼覃海宁田静王才林王道文王坤波王力荣王述民王天宇王振华伍晓明t谢华晏月明杨庆文杨武云余懋群余四斌张洪霞张金凤*张献龙张相岐1张学昆张增艳赵德刚赵久然钟广炎宗绪晓主编:刘旭本期责任主编:江玲副主编:贾继增王天宇杨庆文刁现民钱前江玲编辑部主任:陈丽娟责任编辑:姜淑荣王佳陈梦园英文编辑:杨平靳晓白植物遗传资源学报JOURNAL OF PLANT GENETIC RESOURCES(双月刊,2000年创刊)(B im onthly, Started in 2000) 2021年3月16曰第22卷第2期V o l.22 N o.2 M a r c h16,2021主管屮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Sponsored by Institute of Crop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屮国农学会Agricultural SciencesChina Associ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Societies编辑出版《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编辑部Published by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12号OF PLANT GENETIC RESOURCES邮政编码100081Address No. 12 South Street, Zhongguancun, Beijing 电话010-******** 82105795Postcode100081网址 Telephone************82105795电子信箱zwyczyxb2003 @ 163 .comzwyczyxb2003@ E-mail*****************************************印刷国内发行北京时捷印刷有限公司北京报刊发行局Issued Abroad by China International Book Trading Corporation订购处国外发行全国各地邮电局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Issued No.BM3027邮发代号:82_643定价:68元/期,408元/年网站微信QQ群。

作物基因聚合分子育种

作物基因聚合分子育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0,11(3):364-368J o ur na l o f P l a nt G e ne t i c R e s o ur c e s作物基因聚合分子育种徐小万1,雷建军2,罗少波1,李 颖1,王恒明1(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广州510640;2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广州510642)摘要:基因聚合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已成为今后作物育种的主流方向。

基因聚合分子育种主要包括遗传转化基因聚合分子育种和分子标记筛选基因聚合分子育种。

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作物基因聚合分子育种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遗传转化基因聚合分子育种以及分子标记基因聚合分子育种技术的研究方法及基因聚合分子育种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作物;基因聚合分子育种;分子标记;遗传转化C r opG e n e P yr am i d i n g Mol e c u l ar B r e e d i n gX UX i a o -w a n 1,L E I J i a n-j un 2,L U OSha o -bo 1,L I Y i ng 1,W A N GH e ng -m i ng1(1V e ge t ab l e R e s e ar c h I ns t i t ut e ,G uangdo ng A c ade m y o f A gr i c ul t ur al Sc i e nc e s ,G uangz ho u 510640;2H o r t i c ul t ur al C o l l e ge ,So ut h C hi na A gr i c ul t ur al U ni v e r s i t y ,G uangz ho u 510642)A b s t r ac t ::M o s t a g r o no m i c c ha r a t e r i s t i c s a nd c o m pl e x bi o s y nt he t i c pa t hw a y s a r e de t e r m i ne d by t he c o o r di na -t i o n o f m ul t i pl eg e nee x pr e s s i o n ,a nd g e nepy r a m i di ngm o l e c ul a r br e e di ngc o m bi ne d w i t h c o nv e nt i o na l br e e di ng t e c hni que s ha v e be c o m e t he m a i n m e a ns f o r t he c r o p br e e di ng .G e ne py r a m i di ng m o l e c ul a r br e e di ng i nc l ude s g e ne t -i c t r a ns f o r m a t i o n m o l e c ul a r br e e di ng a nd m a r ke r -a s s i s t e d s e l e c t i o n m o l e c ul a r br e e di ng .G e ne t i c t r a ns f o r m a t i o n m o -l e c ul a r br e e di ng ,m a r ke r -a s s i s t e d s e l e c t i o n m o l e c ul a r br e e di ngi n c r o ps w e r er e v i e w e d i n r e c e nt l yy e a r s .T her e -s e a r c h m e t ho ds ,t he c o unt e r m e a s ur e s o n t he e x i s t i ng pr o bl e m s o f g e ne py r a m i di ng m o l e c ul a r br e e di ng w e r e di s c us s e d a nd t he pr o s pe c t s w e r e de s c r i be d a s w e l l i n t hi s pa pe r .K e y w or d s :C r o ps ;G e ne py r a m i di ng m o l e c ul a r br e e di ng ;M o l e c ul a r m a r ke r s ;G e ne t i c t r a ns f o r m a t i o n收稿日期:2009-07-05 修回日期:2009-12-07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2008A A 10Z150-53);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9B 060600004);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作者简介:徐小万,博士,助理研究员,从事辣椒育种与生物技术研究。

甘薯抗黑斑病种质资源的研究及育种利用

甘薯抗黑斑病种质资源的研究及育种利用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0,11(4):424-427,432J o ur na l o f P l a nt G e ne t i c R e s o ur c e s甘薯抗黑斑病种质资源的研究及育种利用贾赵东,谢一芝,尹晴红,郭小丁,嵇小琴(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南京210014)摘要:甘薯黑斑病(bl a c k r o t )是危害甘薯严重且普遍发生的病害,生产上主要采用综合防治方法进行防治,其中选育抗病性品种是防治甘薯黑斑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长期以来人们围绕甘薯抗黑斑病种质资源进行了多方面研究,本文系统地概述了甘薯抗黑斑病种质资源鉴定、筛选,以及甘薯对黑斑病的抗性遗传特点和抗黑斑病种质资源的育种利用,并展望了甘薯抗黑斑病资源与育种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甘薯;黑斑病;抗性;种质资源S t u d y P r ogr e s s an dP e r s p e c t i ve of B l ac kR ot R e s i s t an tG e r m p l as m i nS w e e t p ot at oJ I AZ ha o -do ng ,X I EY i -z hi ,Y I NQ i ng -ho ng ,G U OX i a o -di ng ,J I X i a o -qi n(I ns t i t ut e o f F o o d C r o p s ,J i angs u A c ade m y o f A gr i c ul t ur al Sc i e nc e s ,N anj i ng 2l00l4)A b s t r ac t :Sw e e t po t a t o bl a c k r o t (C e r at o c y s t i s f i m b r i at a E l l i s e t H a l s t e d )i s o ne o f t he m a j o r r e s t r i c t i v e f a c t o r s i n s w e e t po t a t o pr o duc t i o n ,a nd w hi c h ha s c a us e d s e r i o us y i e l d l o s s e s a nd qua l i t y de c r e a s e i n t he w o r l d ,i t i s v e r y di f f i c ul t t o e r a di c a t e t hi s di s e a s e .T he i nt e g r a t e d c o nt r o l s y s t e m s a r e t he m a i n m e a s ur e s t o pr e v e nt t hi s di s e a s e .I t w a s po i nt e d o ut t ha t a ppl i c a t i o n o f t he r e s i s t a nt v a r i e t i e s w a s m o s t e c o no m i c a nd e f f e c t i v e m e t ho d a ppr o a c h t o c o nt r o l t hi s di s e a s e .So s t udi e s o n bl a c k r o t o f s w e e t po t a t o r e s i s t a nt w e r e c a r r i e d o ut f o r m a ny y e a r s .D e s c r i be s t he i de nt i f i c a -t i o n ,s c r e e ni ng a nd e v a l ua t i o n f o r r e s i s t a nc e t o bl a c k r o t o f s w e e t po t a t o g e r m pl a s m ,a nd r e s i s t a nc e i de nt i f i e d i nhe r i t -a nc e pa t t e r n a nd t he g e ne t i c c ha r a c t e r ,a nd br e e di ng ut i l i z a t i o n o f bl a c k r o t r e s i s t a nt g e r m pl a s mi n s w e e t po t a t o w e r e i nt r o duc e d.T he pe r s pe c t i v e s a nd a dv i c e o f s t udy f o r r e s i s t a nc e t o bl a c k r o t i n s w e e t po t a t o ha v e be e n pr o s pe c t e d i n t hi s pa pe r .K e y w or d s :Sw e e t po t a t o ;B l a c k r o t ;R e s i s t a nc e ;G e r m pl a s m收稿日期:2008-12-04 修回日期:2010-02-10基金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nyhy z x 07-012-11);国家支撑计划项目(2006B A D 01A 06-2,2006B A D 13B 06-2-2);江苏省创新基金项目(c x (09)626);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ny c y t x -16-c -19)作者简介:贾赵东,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甘薯种质创新与遗传育种。

最新小麦抗旱相关文献-检索--8-4

最新小麦抗旱相关文献-检索--8-4

小麦抗旱相关文献-检索-2014-8-41]李龙,王兰芬,武晶,景蕊莲,王述民. 普通菜豆抗旱生理特性分析[J]. 作物学报,,:1.[2]王兰芬,武晶,景蕊莲,程须珍,王述民. 绿豆种质资源芽期抗旱性鉴定[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3]景蕊莲. 作物抗旱节水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7,01:1-5.[4]魏添梅,昌小平,闵东红,景蕊莲. 小麦抗旱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株高优异等位变异挖掘[J]. 作物学报,2010,06:895-904.[5]李玮瑜,张斌,张嘉楠,昌小平,李润植,景蕊莲. 利用关联分析发掘小麦自然群体旗叶叶绿素含量的优异等位变异[J]. 作物学报,2012,06:962-970.[6]周晓果,景蕊莲,郝转芳,昌小平,张正斌. 小麦幼苗根系性状的QTL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05,10:1951-1957.[7]王转,臧庆伟,郭志爱,景蕊莲. 小麦幼苗期水分胁迫所诱导基因表达谱的初步分析[J]. 遗传学报,2004,08:842-849.[8]景蕊莲. 作物抗旱研究的现状与思考[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9,02:82-88.[9]武仙山,昌小平,景蕊莲. 小麦灌浆期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综合评价[J]. 麦类作物学报,2008,04:626-632.[10]景蕊莲,昌小平. 用渗透胁迫鉴定小麦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的方法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3,04:292-296.[11]王曙光,李中青,贾寿山,孙黛珍,史雨刚,范华,梁增浩,景蕊莲. 小麦叶片气孔性状与产量和抗旱性的关系[J]. 应用生态学报,2013,06:1609-1614.[12]黄清华,景蕊莲,吴新元,曹连莆,昌小平,张新忠,黄天荣. 人工模拟水分胁迫条件下小麦幼苗抗旱性鉴评指标的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2007,04:661-666+670.[13]景蕊莲,昌小平. 小麦抗旱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J]. 西北植物学报,2003,03:410-416.[14]庞晓斌,毛新国,景蕊莲,施俊凤,高婷,昌小平,李彦舫. 小麦幼苗水分胁迫应答基因表达谱分析[J]. 作物学报,2007,02:333-336.[15]周晓果,景蕊莲,昌小平,张正斌. 小麦苗期水分利用效率及其相关性状的QTL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5,01:20-25.[16]陈吉宝,赵丽英,景蕊莲,王述民,卢玉琼. 植物脯氨酸合成酶基因工程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2010,02:8-10+23.[17]施伟,昌小平,景蕊莲. 不同水分条件下小麦生理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2012,04:653-659.[18]董建力,许兴,李树华,朱林,景蕊莲. 旱胁迫对不同春小麦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及与抗旱性的关系[J]. 华北农学报,2011,03:120-123.[19]武仙山,王正航,昌小平,景蕊莲. 用株高旱胁迫系数分析小麦发育中的抗旱性动态[J]. 作物学报,2008,11:2010-2018.[20]刘秀林,昌小平,李润植,景蕊莲. 小麦种子根结构及胚芽鞘长度的QTL分析[J]. 作物学报,2011,03:381-388.[21]景蕊莲,昌小平,胡荣海,董玉琛. 变水处理条件下小麦幼苗的甜菜碱代谢与抗旱性的关系[J]. 作物学报,1999,04:494-498.[22]张嘉楠,昌小平,郝晨阳,刘桂茹,景蕊莲. 北方冬麦区小麦抗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0,03:253-259.[23]景蕊莲,昌小平,朱志华,胡荣海. 小麦幼苗根系形态与反复干旱存活率的关系[J]. 西北植物学报,2002,02:35-41.[24]郭宾会,高双成,景蕊莲,王刚. 小麦苗期水分胁迫诱导差异表达cDNA的研究[J]. 生物技术通报,2003,02:40-44.[25]景蕊莲,胡荣海,朱志华,昌小平. 冬小麦不同基因型幼苗形态性状遗传力和抗旱性的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1997,02:152-157.[26]陈红兵,郭继虎,王金胜,景蕊莲,昌小平,曹克林. 水分胁迫时小麦生化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02:129-131.[27]李龙,王兰芬,武晶,景蕊莲,王述民. 普通菜豆种质资源芽期抗旱性鉴定[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3,04:600-605.[28]董建力,许兴,李树华,朱林,景蕊莲. 不同春小麦品种碳同位素分辨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差异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J]. 麦类作物学报,2011,01:88-91.[29]张洪映,毛新国,景蕊莲,谢惠民,昌小平. 小麦TaPK7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多种胁迫条件下的表达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2008,02:177-182.[30]景蕊莲,胡荣海. 作物抗旱性的根系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1995,03:37-39.[31]景蕊莲. 作物抗旱相关性状的QTLs定位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2000,06:31-38.[32]钱雪娅,景蕊莲,王辉,昌小平. 不同水分条件下小麦灌浆期功能叶片的遗传特性[J]. 应用生态学报,2009,12:2957-2963.[33]钱雪娅,景蕊莲,王辉,昌小平. 不同处理条件下小麦胚芽鞘长的遗传分析[J]. 西北植物学报,2008,12:2436-2441.[34]朱志华,王,昌小平,景蕊莲. 渗透调节在小麦抗旱鉴定和育种中的应用[J]. 作物品种资源,1995,03:36-39.[35]景蕊莲,昌小平,胡荣海. 冬小麦幼苗根系形态性状及抗旱性的遗传[J]. 遗传,1998,S1:91-94.[36]高双成,王世华,施江,景蕊莲,孔祥生. 小麦种子萌发期水分胁迫诱导表达差异cDNA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7,15:4406-4408.[37]李龙,王兰芬,武晶,景蕊莲,王述民. 普通菜豆抗旱生理特性[J]. 作物学报,2014,04:702-710.[38]王兰芬,武晶,景蕊莲,程须珍,王述民. 绿豆种质资源芽期抗旱性鉴定[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4,03:498-503.[39]景蕊莲,昌小平,吴志明. 不同年代冬小麦抗旱品种苗期性状的演变[J]. 作物品种资源,1996,03:5-7小麦抗旱相关性状数量位点的遗传剖析武仙山博士论文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2008,博士[1]崔彦茹,张文银,徐建龙,黎志康. 利用吉粳88背景的高代回交导入系筛选抗旱株系及剖析水稻抗旱机理[A]. 中国作物学会.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作物学会:,2011:1.[2]张强,陈凯,章禄标,徐建龙,张文忠,黎志康. 利用回交导入系剖析水旱条件下水稻叶片性状与产量的遗传关系[A]. 中国作物学会.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作物学会:,2011:1.[3]王英,章禄标,张建,柴路,孙勇,朱苓华,徐建龙,黎志康. 水稻高产选择导入系的产量表现及抗旱性交叉鉴定[A]. 中国作物学会.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作物学会:,2011:1.[4]潘雅姣,傅彬英,王迪,朱苓华,黎志康. 水稻干旱胁迫诱导DNA甲基化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09,09:3009-3018.[5]周政,李宏,孙勇,黄道强,朱苓华,卢德城,李康活,徐建龙,周少川,黎志康. 高产、抗旱和耐盐选择对水稻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10,10:1725-1735.[6]黎志康. 我国水稻分子育种计划的策略[J]. 分子植物育种,2005,05:603-608+618.[7]郑天清,徐建龙,傅彬英,高用明,Satish VERUKA,Renee LAFITTE,翟虎渠,万建民,朱苓华,黎志康. 遗传搭车与方差分析在水稻定向选择群体的抗旱性位点分析中的初步应用[J]. 作物学报,2007,05:799-804.[8]赵秀琴,徐建龙,朱苓华,黎志康. 利用高代回交导入系定位水、旱条件下影响水稻根系及产量的QTL[J]. 中国农业科学,2008,07:1887-1893.[9]王英,李宏,崔彦茹,陈凯,周少川,徐建龙,黎志康. 从回交导入群体中筛选耐盐和抗旱水稻植株[J]. 分子植物育种,2010,06:1133-1141.[10]赵秀琴,徐建龙,朱苓华,黎志康. 利用回交导入系定位干旱环境下水稻植株水分状况相关QTL[J]. 作物学报,2008,10:1696-1703.[11]潘雅姣,王迪,朱苓华,傅彬英,黎志康. 水稻双组分系统基因干旱胁迫表达谱分析[J]. 作物学报,2009,09:1628-1636.任务:1、通过cnki检索上述文献(如有检索不到的文献,请标记出来)2、将文献发邮箱1份:gehm79@3、文献阅读,并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请注明参考文献)①小麦苗期抗旱实验室鉴定方法:小麦的实验室培养方法?测定哪些抗旱相关指标(形态性状、根系、生理指标)?指标的测定方法?实验室人工模拟干旱用到的试剂,如PEG、……等的最佳浓度是多少?如何确定最适宜的PEG 浓度?②文献中的抗旱小麦品种名称:极抗旱、抗旱的小麦品种名称,可以列表展示,表明文献出处③大田抗旱实验中,水、旱的处理模式?水分处理分几次灌溉?干旱处理是否需要灌溉,灌溉几次及什么时期灌溉?④大田抗旱指标测定,最关键时期为灌浆期测定,其余还有什么生育时期测定的?测定的抗旱指标是什么?在灌浆期至成熟期,选择什么测定指标(形态、生理、光合)?⑤哪些测定指标,能更好的反映一份品种的抗旱性?如果在上述文献中找不到答案,可以自行检索其他文献。

油菜和播娘蒿体细胞杂交创造油菜高油双低新种质

油菜和播娘蒿体细胞杂交创造油菜高油双低新种质

号,含油量高达45.31%。 王汉中等[6]利用聚合杂交、 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进行归类[15]。
诱变技术和小孢子培养相结合,育成高油品系中油 1.2.3 品质分析
其含油量高达 0361,
54.72%。
用德国 公 BRUKER 司生产的近红外仪鉴定种
在油菜遗传改良中,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实 子中硬脂酸、棕榈酸、花生烯酸、亚麻酸、亚油酸、油
摘要:在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与播娘蒿原生质体融合杂种的自交后代群体中,实施定向选择和品质鉴定,在 F3收获的 247 株中筛选获得 9 份含油量大于 45%、芥酸含量小于 0.5%、硫苷含量小于 30 μmol/g的高油双低甘蓝型油菜新种质,其中有 2 份是黄籽高油双低材料,这些材料的 F4仍保持高含油量双低性状。 在 F4群体收获的 905 株中新选出了 15 份高含油量双低油 菜新种质,其中有 5 份是黄籽高油双低材料。 因此,通过播娘蒿与油菜原生质体融合及其后代选择可以获得高含油量优质油 菜新种质。
(1 StateKeyLaboratoryofCropGeneticsand GermplasmEnhancement,Nanjing AgriculturalUniversity,Nanjing 210095; 2 Jiangsu DongtaiAgriculturalScienceResearch Institute,Dongtai224200)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0,11(1):89-93
JournalofPlantGeneticResources
油菜和播娘蒿体细胞杂交创造 油菜高油双低新种质
忻如颖1,周传珠2,陈健美1,姜淑慧1,张丽君1,管荣展1
(1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95;2江苏省东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东台 224215)

2007年征订启事《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7年征订启事《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乙基 硫环磷 、 甲基异 硫磷 等有 机磷 农药 拌种 , 防治 地 下害虫 及苗 期 害虫 。应 用 多福 合剂 、 福美 双 、 多
菌灵 等杀 菌剂 拌种 防治 大豆根 病 。 参考文献 :
[ ] 杨 庆 凯 , 忠 堂 , 志 鸿 . 龙 江 省 大 豆重 迎 茬 产 生 和 危 害 1 刘 保 黑 的规 律 性 []大 豆 通 报 ,9 8 ( ) 3 J. 1 9 ,3 :. [ ] 刘 忠 堂 , 龙 生 . 迎 茬 大 豆 产 量 与 品 质 影 响 的 研 究 [ ] 大 2 于 重 J.
地址 :0 0 1 北京 中关村南大街 1 10 8 2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编辑部
电话 :0 0 6 1 6 5 6 1 0 5 6 1 0 7 ( 1 )2 8 6 7 2 8 2 7 2 8 2 9
传 真 :0 0 6 10 7 ( 1 )2 8 2 9
作物, 钾肥 最好 选用 硫 酸钾 ;5 注重 叶面 施肥 , () 具
剂 、5 2 %呋 多种 子 处 理剂 、 % 甲多种 衣 剂 等 多种 8
种衣剂 品 种 , 进 行 种 子 包 衣 的 同 时 。应 用 5 在 %
甲拌磷 随种肥 下地 , 防治 害虫 。应 用 甲基硫 环磷 、
i学 献 据 收 期 。 物 文 数 库 录 刊
E—malz c y b 0 3 s a c r i wy z x 2 0 @ i .o : n n z c y b 0 3 1 3 c r wy z x 2 0 @ 6 .o n

季刊, 1 开, 大 6 每期定价2 元, 8 元。邮发代号: — 4, 0 全年 0 8 63国内外公开发 i 2 行 。 也可向 编辑部直接订阅, 挂号 邮寄 者需每期另加3 元。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入选“2020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入选“2020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入选“2020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2月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联合中国农学会农业科技期刊分会、中国 农学会图书情报分会,正式发布“2020中国农林核心期刊”遴选结果。

本届“中国农林 核心期刊”的遴选对我国792种中、英文农林领域期刊的总体质量和发展水平进行全面 梳理和科学分类评价,共遴选出13类280种核心期刊。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被评为“中国农林核心期刊(2020版)(A类)”。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被评为“中国农林核心期刊”(2〇扣版>(A类)
特颁此证。

2020年12月29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20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 会”召开,《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成功入选“第5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并连续14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年核心影响因子达到1.788,位居农艺学22种期刊第一位。

tt.Tf/1/ti(中W科技论3:统计*明忖>
收录证书
檯物遗传资源学报
根据中国稍品科技期刊遘选体系综合评价!g*,*刊入选-第5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即-中国稽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 ) •项目来源期刊.
持此SE明.
有效期.202味12月-2023年12月
i l书1•号:2019-H238-JTO96
播物遡传资源学报
tt过J碩学术拽钵埭含评t展W行寺家 评议禕淳.责刊被收*为•中I S科技植心期列_(中《科技论文期妁>
.。

荆芥多倍体的诱导及农艺性状评价

荆芥多倍体的诱导及农艺性状评价
Polyploid Induction and Agronomic Evaluation of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QI Lin-lin,WEN Chun-xiu,LIU Ling-di et al ( Economic Crop Research Institute,He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Sciences /
株为多倍体,育苗后移栽至试验田,进行田间农艺性状观察
与记录。 经 2 年田间农艺性状鉴定和调查,选育出多倍体性
176
安徽农业科学 2024 年
状特征明显、农艺性状较好的荆芥株系进一步扩大繁殖,以
177
52 卷 3 期 齐琳琳等 荆芥多倍体的诱导及农艺性状评价
2. 4 四倍体荆芥农艺性状评价 二倍体和四倍体荆芥植株
田间性状调查结果表明,四倍体植株较二倍体植株株型矮,
在株高、叶片大小及形状、花大小等性状上有明显差别( 表
关键词 荆芥;秋水仙素;多倍体;农艺性状
中图分类号 S 5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3-0175-04
doi:10. 3969 / j. issn. 0517-6611. 2024. 03. 04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CK
胞仪进行染色体倍性的初步鉴定,得到疑似多倍体植株;移
0. 05
定确定四倍体。 试验结果( 表 1) 表明:0. 10%秋水仙素溶液
0. 10
2. 2 荆芥四倍体的流式细胞术筛选 流式细胞术鉴定法因
0. 20
栽大田单株收种后,用根尖进行染色体鉴定,经 3 次以上鉴
处理荆芥幼苗生长点 3 d 时,诱导率最高,为 1. 15%。

小麦骨干亲本碧蚂4号系谱品种HMW-GS组成分析

小麦骨干亲本碧蚂4号系谱品种HMW-GS组成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0,11(4):439-444,450J o ur na l o f P l a nt G e ne t i c R e s o ur c e s 小麦骨干亲本碧蚂4号系谱品种HMW-G S 组成分析徐 鑫,李小军,李秀全,杨欣明,刘伟华,高爱农,李立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北京100081)摘要: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 S-P A G E )技术,对小麦骨干亲本碧蚂4号80个衍生品种、系谱当中涉及的18个中间亲本、碧蚂4号6个姊妹系品种及其亲本共106个品种(系)的H M W-G S 组成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碧蚂4号H M W-G S 组成为N ul l 、7+8、2+12。

在G l u-B l 位点,碧蚂4号的7+8亚基与一代衍生品种的3个亲本均不同,其在衍生一代中的遗传受到了显著的选择,遗传频率达到84.6%;6个(54.5%)二代衍生品种的亲本含有与碧蚂4号相同亚基,该代7+8亚基的遗传频率仍最高,达到64.1%;三代和四代衍生品种的5个亲本中只有北京6号和矮秆早含有7+8亚基,这两个世代7+8亚基遗传频率明显降低,7+9成为主要类型,频率分别达到了69.2%和64.3%。

在G l u-A l 和G l u-D l 位点,各有11个(64.7%)中间亲本具有与碧蚂4号相同的亚基,它们分布于不同子代涉及的中间亲本中,N ul l 和2+12亚基在其衍生的4个世代品种的遗传频率均不小于76.9%。

系谱分析发现,在三代和四代,中间亲本H M W-G S 组成遗传频率显著增加,其中以洛夫林10的N ull 、7+9、2+12亚基为主。

由于H M W-G S 组成不是碧蚂4号系谱品种育成时期的选择目标,对骨干亲本碧蚂4号和洛夫林10号被选择的G l u-B l 位点进一步研究有助于解析骨干亲本的形成原因。

南京农业大学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目录(2010)

南京农业大学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目录(2010)

南京农业大学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目录(2010)
注:1、本核心期刊目录以748种《中国科技引文数据库》(CSCD)(2009-2010)版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表所列刊物为模板。

2、被SCI收录的中国期刊认定为南京农业大学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目录一类期刊。

3、核心期刊目录三类期刊为《中国科技引文数据库》(CSCD)(2009-2010)版核心期刊中的统计源期刊表所列刊物。

4、核心期刊目录二类期刊增加《草地学报》、《茶叶科学》、《农药学学报》和《气候变化研究进展》4种期刊;核心期刊目录三类期刊增加《计算机应用研究》、《遥感信息》、《果树学报》、《分子植物育种》、《生物学杂志》和《作物杂志》6种期刊。

我刊论文入选“中国科协第八届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

我刊论文入选“中国科协第八届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

我刊论文入选“中国科协第八届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
佚名
【期刊名称】《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年(卷),期】2024(25)1
【摘要】11月22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官网发布第八届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入选论文名单,在我刊2023年第1期发表的《作物种质资源学理论框架与发展战略》一文成功入选!在此编辑部向该篇文章作者刘旭、黎裕、李立会、贾继增老师表示
热烈祝贺!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铁道学报》论文入选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
2.《植物保护》刊出的“中国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草地贪夜蛾春夏两季迁飞轨迹的分析”入选第四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
3.《铁道学报》论文入选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
技论文遴选计划4.喜讯!《上海中医药杂志》刊载论文入选中国科协第四届优秀科
技论文遴选计划!5.喜讯!《上海中医药杂志》刊载论文入选中国科协第四届优秀科
技论文遴选计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花生品质与气候环境的关系研究

花生品质与气候环境的关系研究

花生品质与气候环境的关系研究梁煜莹;张加羽;姜骁;王露欢;张晓吉;刘齐妹;薛云云;迟晓元;白冬梅【期刊名称】《植物遗传资源学报》【年(卷),期】2024(25)2【摘要】花生是我国分布极广的重要油料和经济作物,地理环境因子对其品质产生具有显著的影响。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同花生品种对不同生态区域的适应性各不相同。

因此,研究花生品质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是有必要的。

为了深入研究花生生长过程中各种地理环境因子的影响,本研究在2018-2020年间以12个花生品种共30种环境的花生品质性状及其对应的地理环境为基础,利用描述性统计、变异系数、AMMI模型、相关性和多元线性回归等分析方法,探讨了地理环境对花生品质的影响。

结果发现含油量与全生育期≥10℃活动积温和全生育期日照时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纬度和平均风速呈极显著负相关;油酸含量与平均相对湿度和日平均气温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亚油酸含量与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日平均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

研究结果表明温度、降水、昼夜温差、全生育期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和相对湿度是影响花生品质的主要气象因素。

该研究结果为花生生产区域品质地理优势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和技术指导。

【总页数】10页(P227-236)【作者】梁煜莹;张加羽;姜骁;王露欢;张晓吉;刘齐妹;薛云云;迟晓元;白冬梅【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山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相关文献】1.花生贮藏蛋白质亚基构成、缺失与籽粒主要品质间关系研究2.花生品质性状与抗黄曲霉侵染关系的研究3.广东省高要区春花生生长期气候因子与品质的关系研究初探4.核桃果实表面微气候环境与果实外观品质的关系5.水稻碾磨品质稳定性及基因型×环境互作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植 物 遗 传 资 源 学 报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0年第11卷总目次
中国西南横断山区的野生鸭茅资源钟 声等(1)1…………不同红麻种子耐老化性差异及热稳定蛋白的研究
王凤敏等(1)5………………………………………………抗青枯病烟草种质资源在云南省的评价
刘 勇等(1)10……………………………………………龙生型高油酸花生种质油酸亚油酸含量及其比值的遗传分析 韩柱强等(1)17
……………………………十和田/
丽粳2号回交重组自交系糙米Z n 含量与其他元素和农艺性状间相关性 孙正海等(1)23………白杨无性系秋季水分参数与冬季抗寒性指标关系
研究王进茂等(1)28……………………………………香蕉离体茎尖超低温保存研究李俊慧等(1)34……………干旱胁迫对不同玉米自交系苗期渗透调节的影响
裴二芹等(1)40……………………………………………中国苜蓿育种取得的成就及展望师尚礼等(1)46…………离体保存技术在无性繁殖蔬菜种质资源保存中的
应用王海平等(1)52……………………………………应用SSR 标记分析中国糯大麦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朱彩梅等(1)57………………………………………………………来源于02428ha 的水稻双矮品系的获得与鉴定
陈仁霄等(1)65……………………………………………分子标记遗传效应预测杂交水稻产量性状
查仁明等(1)72
……………………………………………苦瓜种质遗传多样性的R A P
D 和I SSR 分析 高 山等(1)78
……………………………………………抗菌肽R s
-A F P 2
的原核表达及抑菌活性路 妍等(1)84…油菜和播娘蒿体细胞杂交创造油菜高油双低新种质 忻如颖等(1)89……………………………………………富肌醇南瓜种质资源的筛选与评价杨红娟等(1)94………东北地区野生百合数量分类研究荣立苹等(1)99…………基于D U S 测试性状的玉米自交系形态多样性分析
卢柏山等(1)103……………………………………………小麦抗纹枯病种质资源筛选任丽娟等(1)108………………山西、贵州大豆地方种质农艺性状的比较分析刘章雄等(1)112………………………………………………………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抗性育种研究进展
贺文爱等(1)116……………………………………………世界生物资源概况方嘉禾(2)121……………………………食用菌可栽培种类野生种质的评价张金霞等(2)127………黍稷的名实考证及规范王星玉等(2)132……………………不同株型芝麻种质湿害后产量性状研究及耐湿性
评价孙 建等(2)139……………………………………小麦-冰草衍生系3228主要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王健胜等(2)147……………………………………………………萝卜优异种质对芜菁花叶病毒抗性的遗传分析李红双等(2)152………………………………………………………云南胶园耐荫豆科绿肥资源调查与评价杨春霞等(2)157………………………………………………………………甜高粱茎秆不同节间糖分累积与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刘 洋等(2)162…………………………………………………燕麦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张向前等(2)168………………………………………………………云南稻籼粳亚种间功能性成分含量差异王雨辰等(2)175………………………………………………………………利用全测序基因组数据对被子植物纤维素合成酶基因的进化分析王颖等(2)179
…………………………玉米Z m C I
P K 31基因原核表达及启动子序列分析张成伟等(2)186……………………………………………………SSR 标记分析种子老化及繁殖世代对大豆种质遗传完整性的影响王 栋等(2)192
…………………………黄淮冬麦区不同时期主推品种淀粉合成酶基因分子标记鉴定张瑞奇等(2)200………………………………中国东北地区水稻主要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玄英实等(2)206…………………………………………………大豆品种早熟18抗疫霉根腐病基因的SSR 分子
标记姚海燕等(2)213……………………………………30个粳稻品种SSR 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赵庆勇等(2)218……………………………………………………………谷子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田伯红等(2)224…………………………………………………………盾叶薯蓣类原球茎发育的形态解剖学观察彭晓英等(2)229……………………………………………………………低磷胁迫对小麦代换系产量性状的影响及染色体
效应郑金凤等(2)233……………………………………大豆种质对SM V 成株和种粒斑驳抗性的SSR 标记
辅助鉴定李文福等(2)239………………………………小麦根蛋白提取与双向电泳方法的优化与应用郭广芳等(2)244………………………………………………………中国燕麦的多样性郑殿升等(3)249…………………………北方冬麦区小麦抗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张嘉楠等(3)253………………………………………………………有机大米产业化与野生稻种质利用陈成斌等(3)260
………河北省绿子叶黑豆种质资源表现型和I
SSR 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耿立格等(3)266…………………………利用A F
L P 标记分析皮燕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相怀军等(3)271……………………………………………………中国野生鸭茅种质资源锈病抗性研究曾 兵等(3)278……国家种质库保存大豆和菜豆种质的种传病毒检测韩俊丽等(3)284
……………………………………………………渤海湾津唐沿海野生大豆(G l
y c i ne s o j a )种群高盐碱胁迫反应肖鑫辉等(3)290……………………………基于SSR 标记的荔枝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曾 淇等(3)298
……………………………………………………………小麦-冰草附加系Ⅱ-21-2的细胞遗传学与分子标记分析杨国辉等(3)305
………………………………广西茶树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王新超等(3)309………玉米茎秆高糖种质资源筛选与评价卞云龙等(3)315………影响花椰菜农杆菌介导转化因素的研究于娅等(3)320………………………………………………………………陕西大豆资源遗传多样性及变异特点研究刘萌娟等(3)326……………………………………………………………西双版纳少数民族地区主要作物地方品种调查与
分析陈 光等(3)335……………………………………大豆C
3H C 4型R I N G 锌指蛋白基因G m R Z F P 1克隆与表达分析吴学闯等(3)343
……………………………不同发育阶段大豆株高和茎粗Q T
L 的动态分析周蓉等(3)349……………………………………………………干种子高质量总R N A 的快速提取方法胡群文等(3)360…作物基因聚合分子育种徐小万等(3)364……………………抗咪唑啉酮油菜种质的发现与鉴定高建芹等(3)369………硬肉桃品种群SSR 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陆苏瑀等(3)374……………………………………………………………果树核心种质研究进展王永康等(3)380……………………作物种质资源国家库(圃)暨国家重点实验室宣传
年邀请函(3)386…………………………………………粳稻地方品种孕穗期耐冷性鉴定及耐冷性状间相关分析杨志奇等(4)387……………………………………旱稻的抗旱性及遗传改良研究现状翟 伟等(4)394………蚕豆种质资源形态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徐东旭等(4)399
(7)
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