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合集下载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优秀6篇】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优秀6篇】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计划大全、策划方案、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优秀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人教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教案

人教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教案学生姓名年级学科授课老师上课时间教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总课时课时计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概括教学重难点1.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以及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2.灵活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以及用体积单位间的互化解决实际问题。

1.理解各体积单位的意义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2.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3.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掌握体积单位之间互化的方法。

【知识点一】体积的意义例1 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为什么?归纳总结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物体所占的空间越大,物体的体积就越大;物体所占空间越小,物体的体积就越小。

归纳总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cm 3)、立方分米(dm 3)和立方米(m 3)。

【知识点二】体积单位例1 怎样比较下面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呢?【知识点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例1 怎样知道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呢?归纳总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字母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字母公式:V=a3考点题库一1.(重点题)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体积单位。

(1)牙膏盒的体积大约是60()。

(2)一节火车车厢的体积大约是80()。

(3)一箱核桃牛奶的体积大约是8()。

( ) ( )( )2.(难点题)连一连。

一个粉笔盒的体积 一粒蚕豆的体积 由8块棱长为0.5m 的正方体石块 所拼摆成的大正方体的体积1m 3 1dm 3 1cm 33.(变式题)用字母标出下列图形的长、宽、高或棱长,再分别写出它们的体积公式。

V= V=4.(潜能开发题)某果汁饮料厂原来用棱长是10cm 的正方体包装盒包装果汁。

改进生产工艺后,把原包装改成了棱长是5cm 的正方体包装盒,请你帮忙算一算,原来200盒果汁饮料,现在要装多少盒?(包装盒厚度忽略不计)5.(综合运用题)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10cm ,8cm ,6cm ,如果把这个长方体 切割成棱长是2cm 的小正方体,可以切成多少个?将这些小正方体排成一行,有多长?【知识点五】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例1 计算下面图形的体积。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教师新课肯定要设计教案啊,那么教案该如何设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欢迎大家阅读,供大家参考。

更多内容还请关注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3.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具准备:课件,若干个1立方厘米小正方块学具准备: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16块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复习引入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谁来说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请同学们用合适的体积单位填空。

2、昨天的知识大家掌握的很好,今天我们一起利用这些知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相信同学们能运用手中的学具,勤于动手,善于思考,快乐合作,获得新知识。

二、民主导学师:可见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大家请看大屏幕,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学情欲设)生1、可以分割成以立方厘米的小块,看看一共有多少块,就有多少立方厘米。

生2、可以量一量。

生3、这些方法都有局限性,我们可以像以前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样想办法找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老师认为这个提议不错,你们认为呢?师:谁来猜一猜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这个猜想对吗?我们来一起验证。

好,请同学们看今天的第一个学习任务。

任务呈现:用一些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长方体,并完成下表:出示表格。

学生四人一小组,每组一张表格。

长(厘米)宽(厘米)高(厘米)小正方体的数量长方体的体积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观察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把上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156学习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文/易 娟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感知长方体的体积大小与它的长、宽、高有关,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培养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个人及小组的探究活动中,培养团队协作,勇于探索的品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体验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每组24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学案记录单。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法、类比迁移、抽象概括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揭示主题。

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进入易老师的云课堂,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和体积单位,和老师共同回忆下什么是物体的体积?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指的是什么呢?(预设:长方体和正方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我们该如何计量他们的体积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二、回忆经验,促进迁移。

师: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以前计量过长度和面积。

(出示:一条线段图)请看这条线段长几米?(4米)你是怎样得到的?(预设:这条线段包含4个1米或如果要计量一条线段有多长,就要看它包含多少个相同的长度单位)师:(出示:一个长方形)同样如果我们用1平方厘米做计量单位,要量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有多大,看什么?(预设:看这个长方形里有多少个相同的面积单位)仔细观察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演示过程)(预设:6平方厘米,因为用面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度量,需要度量6次)师:今天我们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你有什么想法?(出示:一个长方体)(预设:那就看这个长方体里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大家利用计量长度和面积的经验,联想到计量物体体积的办法,为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找到了方向,其实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迁移。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ppt课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ppt课件

06 课堂小结与回顾
关键知识点总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V=a×b×c,正方体的体积V=a^3,其中a、 b、c分别为长方体的长、宽、高,a为正方体的棱长。
体积单位的认识与换算
常见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cm³)、立方分米(dm³)、立方 米(m³)等,需掌握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实际问题的应用
提出改进方案
03
针对可能出现的误差,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如提高测量精度、
使用更精确的计算方法等。
05 拓展延伸:不规则物体体 积估算方法
排水法原理及应用
原理
将不规则物体完全浸没于水中,通过计算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来估 算物体的体积。
应用
适用于易溶于水或与水发生反应的物体以外的任何不规则物体。 如石块、金属块等。
公式应用注意事项
单位统一
在应用公式计算体积时,需要确 保长度、宽度和高度的单位统一,
避免出现错误结果。
公式适用范围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何体需要采用其他方
法进行计算。
公式变形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对 公式进行变形,如已知体积和其
中两个维度求第三个维度等。
体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 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实物体积感受
常见物体体积
列举生活中常见物体的体积,如 一个苹果的体积约为200立方厘米, 一个电冰箱的体积约为0.5立方米
等。
体积比较
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体积大小,让 学生感受体积的概念。
体积估算
通过估算物体的体积,培养学生的 空间想象力和估算能力。
02 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
长方体特点与性质
01
02

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是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理解体积的概念,并能运用体积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在计算体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2.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体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体积计算方法。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图片、例子等。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立体图形,如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

4.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如水果、文具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物的形状,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实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实物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应该如何计算呢?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索体积计算方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说课稿)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说课稿)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2.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难点2.1 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2 难点* 了解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体积。

3. 教学过程3.1 导入新知通过展示实物,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3.2 学习新知3.2.1 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是由长方形拉伸而成的立体图形,它的体积计算公式为:V = l × w × h其中,l表示长,w表示宽,h表示高。

3.2.1 正方体的体积正方体是边长相等的六个正方形拼接而成的立方体,它的体积计算公式为:V = a × a × a其中,a表示正方体的边长。

3.3 拓展应用通过实际问题的拓展应用,让学生掌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总结归纳在课堂上,向学生复述计算公式和应用技巧,巩固所学内容。

4. 课后作业根据教师提供的练习题计算各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同时学会在实际应用中运用计算结果。

5.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实物展示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由此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在讲解公式的过程中,加强了讲解的可视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概念。

在课程结束时,通过实际问题的拓展应用,让学生掌握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作业中,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丰富,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优秀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优秀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优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的过程,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根据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从属关系理解掌握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的方法。

3、能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正确地进行简单的体积计算,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4、经历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推导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说出他们的体积各是多少?2、如果较大的物体用1立方厘米去量好不好?我们能不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计算呢?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实验探究(1)每五人一组做实验并记录:取12块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积木,任意拼摆长方体,然后把数字记录在表格里面。

(2)通过课件演示,根据学生的记录表,操作验证。

小组讨论:通过填表,你发现了什么?2、归纳概括(1)研究数字间关系分组讨论(2)概括体积公式。

由学生自己总结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长方体体积=长某宽某高V=a某b某h=abh(3)根据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推出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正方体体积=棱长某棱长某棱长V=a?a?a=a3(V=a?a?a,也可以写成a3读作a的立方,表示三个a相乘,不要误认为а与3相乘。

写“а3”时,3写在a的右上角。

)三、反馈练习,实践运用。

(1)、堆积木,算体积。

(2)、通过让学生完成教科书第34页的“做一做”的第一题,先让学生动作操作,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记住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3)、做第34页“做一做”的第二题,先学生独立完成,这道题是巩固刚学过的“立方”的知识,要使学生弄清,什么情况下可以写成一个数的立方,一个数立方应该怎样计算。

做题时,如果发现学生把3个相同数连加与连乘混淆起来,教师应及时纠正。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并且能够运用体积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体积”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体积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计算体积时可能会出现对公式记忆不牢固、应用不灵活的情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能够运用体积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体积计算方法。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体积计算公式卡片。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以及计算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如“一个长方体水果箱的体积是多少?”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教师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引导学生关注体积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公式。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明确体积计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年级上册苏教版小学数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苏教版小学数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苏教版小学数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中的《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是立体几何学习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计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计算体积时,容易将长、宽、高相互混淆,对于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巩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加深对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的原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难点: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模型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的理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体、正方体模型,体积计算,多媒体课件。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直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我们知道,一个长方体的体积可以通过长、宽、高的乘积来计算,那么正方体的体积怎么计算呢?”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模型演示和多媒体课件,呈现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说课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说课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本节所讲的内容是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的教学内容。

2.教材简析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本单元前几课时已经基本上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性质,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

这节课要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认识体积公式的来源,掌握公式的意义和用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是今后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能运用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正确进行简单的体积计算。

②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公式,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以及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④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也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意义。

二、说教法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自学讨论法等方法有机融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说一说、摆一摆、填一填、做一做、想一想等活动,把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起来,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本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丰富表象、提升经验、形成思考。

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动态化,抽象的教学材料直观化,力图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组合,促使每一位学生真正参与到探索新知的学习进程。

六年级上册苏教版小学数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教案

六年级上册苏教版小学数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教案

六年级上册苏教版小学数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上册苏教版小学数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教材通过详细的讲解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体积计算公式以及体积计算的实践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计算体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体积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体积计算方法。

3.采用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采用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用于直观演示。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模型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让学生口头叙述计算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统一公式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统一公式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一、教学内容1、让学生经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统一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认识两种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在理解底面积的基础上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会应用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知道我国古代数学家在两千多年前就掌握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勇超先贤的信心和决心。

4、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

2、会应用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几何知识与一般应用题的综合题。

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我们已经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谁来说一说如何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学生答,老师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生:(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师:那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底面积?学生答。

老师小结:对,我们把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它们的底面积。

(板书)课件演示师:既然我们已经知道长乘宽可以用底面积表示,棱长乘棱长可以用底面积表示,那能不能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这两个体积公式用一个统一的公式来表示呢?(边说边出示课件)学生答,老师板书。

师:如果用S表示底面积,那上面的公式可以怎么表示?学生答。

老师板书并出示课件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底面积底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 =sh学生齐读公式。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师:闭上眼睛,想象你面前有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想想它们的底面在哪里?高在哪里,怎样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呢?我们知道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在解决求体积的一些实际问题时,就可以运用这一公式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优秀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优秀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优秀教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优秀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优秀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策略目标:通过“猜想——验证”的过程,形成发现、创新的过程。

从而获取数学活动经验。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人合作。

三、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唤起生活经验和旧知课件出示:1、字典是我们学习的工具书,必须要常备身边的,淘气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他每天都要带一本字典,现在有两本内容同样的字典,他要选择其中的哪一本经常带在书包里比较方便呢?为什么?(小本的字典。

体积小)2、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比较物体体积大小的情况,请你观察下面的这几组物体,你能发现物体体积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什么有关系?(与物体的长、宽、高都有关系。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的体积.[意图:导入新课用学生熟悉的工具书,引入新课,体会物体的体积有大有小,课件出示体积大小不同的字典,直观形象的看出体积有大有小。

]二、唤起旧知提出猜想1、看一看下面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为什么?体积是4立方厘米。

为什么?因为他它含有4个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

我们已经知道,长方体的体积就是指长方体所含有的体积单位数。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数学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数学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目标:1.通过讲授,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的公式。

2.指导学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教具运用:正方体木块若干。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什么叫体积?计量物体的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哪些?2.怎样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呢?二、新课讲授1.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教师课件出示一块长方体积木,一块盖房用的大型砖板。

(1)提问:它们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回答:长方体积木的体积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去摆,有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对于大型砖板再用1cm3或1dm3去量就比较麻烦。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要知道较大物体的体积,我们能不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计算。

(2)观察操作,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24块1cm3的小正方体木块,任意摆出不同的长方体,然后把数据填入下表。

学生拼摆,然后填表,集体汇报,老师把有代数性的数字写在表中。

说明学生拼摆长方体的样式非常多,这里只列举几个。

观察: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小结: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正好等于长方体长、宽、高的乘积。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讲述:如果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V=abh (3)质疑:求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需要知道什么条件?2.探究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1)启发。

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积公式,想一想正方体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明确。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板书)用字母表示:V=aaa=a3(a表示棱长)(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3.运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问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优秀教学设计最新5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优秀教学设计最新5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优秀教学设计最新5篇板书:体积=每行个数某行数某层数师:刚才同学们用12个小正方体摆出的长方体体积都是12平方厘米的,郑老师刚才也摆了两个,不过体积比你们大多了,但是要看懂郑老师的长方体必须发挥一下你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课件出示)你知道这两个长方体的体积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说,师填表)(2)活动二:师:四人小组合作,你们能摆出一个体积更大的长方体吗?预设:长5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

师:你发现了什么?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相当于长方体的什么?生:长宽高,因为每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所以,每行摆几个小正方体,长正好是几厘米;摆几行,宽正好是几厘米;摆几层,高也正好是几厘米。

2、下面的长方体,看它包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并指出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观察上面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第一个:5=5某1某1第二个:15=5某3某1第三个:12=3某2某2通过上面的关系式,可以得出:长方体的体积=长某宽某高如果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c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那么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V=a某b某c。

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你能想出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吗?3、正方体的体积。

因为正方体的性质,所有的棱长都相等,所以,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某棱长某棱长如果用字母V表示正方体的体积,用a表示正方体的棱长,那么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V=a·a·a。

a·a·a也可以写作a ?,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

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一般写成V=a3。

三、巩固提升1、计算下面图形的体积。

V=abh=7某3某3=63(cm?)V=a3=4某4某4=64(cm)2、求下列长方体的体积。

8某4某5=160(cm3) 6某2.5某10=15(dm3) 8某4某4=128 (cm3) 1.5某10某12=180(m3)3、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石碑的高是14.7米,宽是2.9米,厚1米。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设计意图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设计意图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教学设计意图陆家宅小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知道了一个物体体积的大小就是它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后学习的;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与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的学习为学习柱体体积的计算打下了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突破了传统讲公式、背公式的模式,让学生通过猜想、实验、验证,以及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始发于问题、推进于问题、收获于问题。

一、转变观念,重视并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

数学猜想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能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能锻炼数学思维。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转变了观念,先根据学生已有的日常生活经验,通过实物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准确地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必须进行体积的计算才能完成,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及紧迫感;学生在知道了物体的体积就是它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及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后,再来猜一猜要求物体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物体的体积是怎样来计算的,教师对学生的各种猜测不加以评价,进一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通过实验,证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工作从猜想开始,然后提出科学论证。

“猜想---验证”的过程是一种定向探索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

鼓励学生进行了大胆猜想后,接着安排一次开放性的实验“有30个小正方体,任取几个拼成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并记录下每排的个数、排数、层数和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

通过实验、观察、交流、归纳,最终达成了共识,总结出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验证、归纳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进行合作,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的培养得到了落实。

三、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关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改革的任务是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教学目标:
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能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4、在理解底面积的基础上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

5、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及其体积公式的推导。

2、理解底面积。

3、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归纳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大家回忆一下,上次课我们学了什么?还记得我们是怎么比较两个立方体体积大小的吗?体积单位又是用什么表示的?
2、让学生做教材第40页“做一做”第2题,它们的体积分别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3、这个题目再次说明计算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就是看这个长方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是怎样计算的。

二、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1、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1)如果任意给一个长方体,怎么才能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小组内讨论一下。

(2)有些物体是不能切割的,应该怎么办?
(3)可怎么量呢?体积和哪些数据有关?
(4)用你们准备的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并把摆成的不同形状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等数据填入表格中,算出每一种摆法用的小正方体总数。

(5)仔细观察表中数据,你发现了什么?长方体的体积和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6)有些同学已经发现长方体的体积正好等于长宽高的乘积了,谁能帮他说说理由吗?
(7)下面把你们的发现用字母表示成公式的形式,如果我们规定体积用符号V表示,同学们知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该怎么表示吗?
(8)让学生核对教材第41页下面的公式,看自己写对没有。

(9)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要想知道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我们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2、用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1)课件展示教材第42页例1的题目。

引导:对同学们来说这道题应该比较简单,大家自己算一算。

(2)自己看看教材上的解法,验证一下你的算是是否正确,注意计算结果后面要带上单位。

3、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1)大家回忆一下,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
(2)根据这个关系和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大家能推出正方体的体积该怎么计算吗?该怎么推导?
(3)我们还用V表示正方体的体积,用a表示正方体的棱长,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应该怎么表示?
(4)非常正确,给大家介绍一种新的记法,三个a连乘可以写作a3,读作“a的立方”。

现在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怎么写?
(5)大家以前见过类似的记法吗?
明确:对,两个相同的数相乘,就在这个数的右上角写“2”,三个相同的数相乘,就在这个数的右上角写“3”。

4、用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1)引导完成教材第42页例2.(课件展示)同学们先自己算一算,算完后再看看教材上的解法,算完后看看教材上的解法,验证一下你的算式是否正确,注意单位的书写。

(2)引导完成教材第43页“做一做”第1题。

(集体订正)
5、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统一。

(1)大家已经知道物体的体积都是有它的长、宽、高决定的,回忆一下,刚才推导出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分别是怎么表示的?
(2)拿出长方体模型,问:长方体的底面的面积等于什么?(3)对。

我们把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再结合正方体模型)正方体的底面的面积也叫做底面积。

它又等于什么呢?
(4)大家再回头看一下体积公式,有什么发现吗?
(5)对。

正方体的另一条棱长实际上是特殊的什么?
(6)如果用S表示底面积,那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都可以统一成什么?6、指导学生完成第43页下面的“做一做”第2题。

(1)题目中的条件分别和公式中的哪一部分对应呢?
(2)下面大家动笔算一算。

(3)订正。

三、教学总结。

总结比较本部分的全部公式。

四、作业设计。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一个长方体,长为5分米,宽为4分米,高为3厘米,它的体积是60立方分米。

()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4分米,它的体积是:4的立方=12
立方分米。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