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湿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诸 多学者从多方面 多角度对本病进行 了大量研 究, 现将近年来 国内中医药期刊有 关 E M临床治疗的文献 归纳 综述如下, 以期 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辨 证 论 治
1 1 分 型 .
疗效, 别在缓解症状 、调经助孕等方面疗效 突出。多年来, 特
致寒凝 血瘀, 主张以温 中散寒 兼以活血化瘀 、理气止痛、软坚 散结立法 。 1 25 从 湿热论 治 有医家认 为, .. 异位 内膜 离经之血积聚冲 任 胞宫, 气滞湿 生, 从热化, 以湿 热瘀结立论, 以清热利 湿 故 治 湿化瘀 、行气止痛 、消瘕散结 。
之瘀血阻滞于冲任胞宫, 日久成块, 形成瘸瘕, 治疗 当活血化瘀 与软坚散结并重;同时认为 肾阳不足、脾气虚弱亦 为本病常见 征象。临床将淫羊藿、菟丝子、鹿角、炮穿山甲等补 肾助阳药
与 活 血 化瘀 药 并 用 , 以黄 芪 、 佐 白术 等 健 脾 益 气 之 品, 以期 扶 正
祛邪n。 。
文 章编 号 : 10 —3 42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90 0 3 0 55 0 (0 00 160
子宫内膜异位症 (n o er o i, M 是 指具有生 长功能 e d m t i s S E) 的子宫 内膜组织 出现在子 宫腔 被覆黏膜 以外 的部位 而引起 的 以月经异常、痛经、盆腔痛、腰骶痛、性交痛、肛 门坠胀、局 部痛性结节、不孕不育 等为主要表现 的妇科疾病, 症状 多呈进 行性加重, 且极易复发, 多见于育龄妇 女。 中药对本病有较好的
破血 活 血 行 血 之 当 归 、川 芎 、红 花 、泽兰 等 , 时加 入 皂 角 刺 、 同
46例子宫内膜异位性不孕症采用中医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湘潭 市中医 医院( 南 湘潭 4 10 ) 湖 1 10
【 摘要】 目的 对采用 中医疗法对 患有子 宫 内膜异位性 不孕 症的 患者进行 治 疗的临床 效果进 行 比较 分析 。方 法 抽取在 笔者
所在 医院就诊 的 9 2例 患有子 宫 内膜异 位性 不孕症的临床确诊 患者病例 , 将其 分为 A、 B两组 , 平均每组 4 6例 。A组 患者采 用西 医疗 法 进行治疗 ; B组患者采用 中医疗法进行 治疗。对两组 患者 的临床 治疗效果 、 并发 症和不 良反应情 况进行 比较 分析 。结 果 经过 仔细研
络化瘀 , 受孕的 目的, 明显提高 了临床效果 。
参考 文献 [ ] 彦 林 , 洁. 肾调 周 法 治 疗排 卵 障碍 性 不 孕 疗 效观 察 1景 谭 补
不高 , 且费用 昂贵 , 使患者家庭承受较大 压力 , 接受力 差 。采 用 中
医 四联疗法 , 具有操作方便 , 安全性 高 , 微创 , 经济的特点 , 明显 提 高 了患者治疗依 从性 。 祖 国医学认为 , 本病 主要 因气滞 、 正虚邪侵 、 寒湿 、 痰湿 、 热 、 湿 瘀阻胞脉 、 脉脉气机 阻滞不通 、 气血瘀 阻互 结 、 气机失和 , 两精相 使 搏 困难进而导致不孕发生 , 瘀为其本质特征 , 以实证瘀 阻不通为主 要临床表现。西晋《 针灸 甲乙经 ・ 妇人杂病》 , 称 女子绝子 , 无主 关
孕, 故称 “ 断绪 ” “ 不产 ” 或 全 。对 妇 女 的身 心健 康 造 成 严 重 影 响 。西 医 目前 的治疗 方法通常采用腹腔镜进行 诊治 , 但成 功率
利用活血化瘀 、 行气通腑 的药物 , 同起到改善盆腔瘀 滞 , 共 疏通输 卯管 、 调理冲任 、 解盆腔粘 连 的作 用 , 缓 以达 到促进 精 卵结合 , 通
从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概况
子宫 内膜 异位 症 ( no er — 痛 ”“ E dm to i 、妇人 年五十所 … …曾经 半产 , 常呈周期性发作 ,渐进性加重 , 根 s ,MT i E )是 指具 有功 能 的 子宫 内 瘀血在 少腹不去 ……”其病理 实质 据 肾 中 阴 阳和 冲任 气 血 在 月 经 周 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膜腺体和间质异位在子宫腔和基 是“ 离经之血” 聚而成瘀 , 瘀阻冲任 期 的消长变化 , 在月经周期的不 同 层以外的部位 , 是一种雌激素依赖 胞宫而发病 , 瘀血停蓄体内, 会引起 时间采用不 同治疗原则和方药 , 能 性和 自 身免疫反应疾病。 M 是妇 E T 系列病理演变, 血瘀于内, 血不得 取得满意疗效。 陈颖异等 …根据月经各个不 产科 常见的疾病 ,以继发性痛经、 归经而致月经不调; 瘀血停聚, 阻滞
一
进行 性 加重 、 交痛 、 骶 痛 、 性 腰 月经 冲任、 胞脉 , 气血运行受阻 , 不通则 同时期 , 即经前 、 经期 、 经后的不 同 失调 、 门坠胀 、 孕 、 肛 不 局部 痛性 结 痛 , 故见经行腹痛或持续性下腹痛 ; 生理 特点采取不 同的治疗 方法和 专 , 节为主要临床表现 , 其发病机制 目 冲任受损,胞脉不畅,两精不能相 方 药 。经前 期 用药 力 求 “ 与猛 ” 前仍不明确。 子宫 内膜异位症在生 合 , 则不能摄精成孕 ; 瘀血留滞 , 可 在 经 前 7 1 开 始 用 药 ,常 用 日 ~ 0d 久渐成瘕瘕 [ 李雯 [认为血瘀气 药 : 。 , ] 川芎、 制香 附、 三棱 、 莪术 、 延胡 育期妇女的发病率为 1%, 0 且有 明 显 的上 升趋势 。其 中8%的患者有 虚是此病病机之关键。高月平认为 索、 0 赤芍、 水蛭 、 牛膝、 益母草 、 王不
中医辨证论治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因
中医辨证论治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因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给女性带来了诸多不适和困扰。
中医在诊治这一病症时,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来探究其症因,为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情志失调是一个重要的诱因。
现代女性面临着工作、生活的双重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
中医认为,长期的情志不舒会导致肝气郁结。
肝主疏泄,肝气郁结则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生。
瘀血随着气血的运行,有可能停留在子宫之外的部位,形成异位的内膜组织。
其次,寒邪侵袭也是常见的原因之一。
女性在经期或产后,如果不注意保暖,受到寒邪的入侵,寒凝血脉,使气血凝滞。
就如同冬天河流会结冰一样,人体的气血受寒也会流通不畅,久而久之,形成瘀血。
这些瘀血可能会在子宫以外的地方积聚,发展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再者,饮食不节也不容忽视。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饮食日益丰富多样。
但如果过度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食物,会损伤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受损则气血生化无源,同时还会导致痰湿内生。
痰湿与瘀血相互胶结,阻碍气血的正常运行,增加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风险。
此外,体质因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有些女性天生体质较弱,气血不足,或者是肾气亏虚。
气为血之帅,气虚则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容易导致血瘀;肾主生殖,肾气亏虚则胞宫失养,也容易引发本病。
中医将子宫内膜异位症分为多种证型,每种证型都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和症因。
气滞血瘀型的患者,多是由于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所致。
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疼痛拒按,胸胁乳房胀痛,月经先后不定期,经血量或多或少,有血块,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涩。
治疗上应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主。
寒凝血瘀型,主要是因为寒邪侵袭。
其症状为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经血量少,色黯有块,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脉沉紧。
治疗宜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从湿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
文教授学术思想和临 床治疗经 验的同时 , 对部 分患者 进行治
疗观察发现 , 湿瘀 是 子 宫 内膜 异位 症 的 常见 和重 要 致病 因
素。
l 子 宫 内膜 异 位症 湿瘀 致病 机理
1 1 感受外 湿, . 湿瘀 互 结 任 、 督一 源 三 岐 , 冲、 同起 于 胞 中, 受带脉约束 。由于生 理上 的密切 联 系 , 定 了病 理上 的 决 相互影响。胞宫 位于下焦 阴湿之地 , 主月经 ; 湿为 阴邪 , 性 其 重浊趋下 , 易袭阴位 。若经行 产后 , 脉空 虚 , 人流 、 胞 或 放环 、 取环手术创 伤 , 或起居 不慎 , 或经期 性交 , 冒雨 涉水 , 湿浊 之 邪极易浸淫于胞宫胞脉 , 损伤脉络 , 与离经 之血搏 结成湿瘀 。
湿瘀互结 , 气机受 阻 , 导致胞 中冲任 失调 , 既可 出现 因胞 宫胞
脉阻滞 , 不通则 痛 , 出现 痛经 , 性交 痛 , 少腹 、 小腹 部 疼痛 ; 湿
为 因果 , 则渐成积且反 复难 消。对此 《 内经 》 已有论述 : 汁 早 “ 沫与血相搏 , 则并合 凝 聚不得 散而 积成矣 ” “ ; 凝血 蕴里 而不 散, 津液涩渗 , 著而不去 , 而积皆成 矣” 即是指 因瘀 血阻滞而 , 津 聚湿 阻所致瘢积 的病理机转 。 瘀与湿 皆是人体疾病过程 中形成 的病 理产 物 , 血为有 瘀 形 之邪 , 积聚 留着 , 以速消 , 难 湿为 阴浊 之邪 , 重浊 粘滞 , 湿 “ 性趋 下 , 易袭阴位 ” 盆腔位 于下 焦 , 血 留着 , , 瘀 湿浊 留滞 , 瘀
李卫红, 李 莉 ( 广西 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 广西 南宁 50 1 ) 301
关键词 : 宫 内膜异位症 ; 子 湿瘀 ; 湿化瘀 ; 利 蠲痛饮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诊治思路
子 宫 内 膜 异 位 症 ( n o e i i, M 简 称 异 位 e d m t o s E T, rs
症 ) 是指 具 有 生 长 功 能 的子 宫 内 膜 组 织 出 现 在 子 宫 ,
有 两歧 , 中分 为二 , 如 和 钵 , 达 于 左 , 达 予 右 。 形 一 一 ”
关 于胞宫 的功 能 《 问 ・ 古 天 真 论 》 有 : 月事 以 素 上 载 “ 时下 , 有子 。 《 故 ” 类经 》 : 女子 之 胞 , 宫 是也 , 以 曰 “ 子 亦
不 孕及 盆腔疼 痛就 诊患 者 中发 病 率 为 2 % ~ 0 , 0 9 % 在
经腹 的妇科手 术 中有 5 一1 % 的患 者 患有 该 病 。子 % 5
称“ 经行腹 痛 ”, 病始 见 于 《 病 源 候 论》, 世 医 家 本 诸 后
对 痛经病 因病 机证 治多 有论 述 , “ 如 不通 则 痛 ” “ 、 不荣 则 痛 ” 《 岳 全 书 ・ 人 规 》日 : 经 行 腹 痛 , 有 虚 ,景 妇 “ 证 实 。 《 青主 女 科 》 为 痛 经 有 肝 郁 、 ”傅 认 肾虚 、 湿 等 不 寒 同证候 。癜瘕 是指 妇 女 下 腹有 结 块 , 胀 , 满 , 痛 或 或 或 者 。《 因极 一病 证 方 论 ・ 十 八 》 出 : 多 因经 脉 三 卷 指 “
出纳精气 而成 胎孕 者 为奇 。 月经 是 胞 宫周 膜 以外 的身体其 他部 位所 引起 的疾病 。 临床
表 现为痛 经进 行性加 重 、 月经失 调 、 不孕 及性交 痛等 症
状 。且诸 症状 呈进行 性加 剧趋 势 , 直到卵 巢功 能衰 竭 , 其症 状才 得 以逐渐 缓解 , 灶 逐渐 吸收 。E 病 MT是 妇 科 较 为 常见 的 、 发 的疾 病 之 一 。其 影 响 2 5 ~1 % 多 .% 5
张萍青中医辨证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2月第36卷第2期JOURNALOFZHEJIANGCHINESEMEDICALUNIVERSITY VOL. 36 NO. 2 Feb. 2012张萍青主任中医师师从国家级名中医裘笑梅,得其真传,从事中西医妇科临床30余年,经验丰富,辨证用药精准,效如浮鼓,擅长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青春期功血、更年期综合征、ABO血型不合及免疫性不孕等妇科常见病、疑难病。
笔者有幸跟随张萍青老师,临证侍诊,受益匪浅。
现将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总结如下。
1审证求因,痰瘀热互结子宫内膜异位症即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子宫肌层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反复出血、可形成结节及包块,引起疼痛、不育等。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月经失调、不孕等[1]。
症属于中医的“痛经”、“不孕症”、“症瘕”范围。
张师认为其发病机理主要为痰瘀热互结,遂成巢窠。
《灵枢·营卫生会》所云:“此所受气者,泌其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生理上称“津血同源”。
《灵枢·百病始生》云:“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痰源于津,瘀本于血,病理上称“痰瘀同病”,二者实不可分。
气滞寒凝,血行不畅成瘀,瘀久不散,郁而化热,热结脉道,瘀热互结;热灼津液,炼液为痰,痰阻血脉,脉道不利,遂而成瘀。
痰瘀既为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因素,两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
痰形成后,滞留体内,就会阻碍气机,使血运受阻而形成瘀血。
故经曰“孙络水溢,则经有留血”,“津液内溢”则“血道不通”。
瘀血乃有形之物,易阻滞气机,阻滞经络,使络中之津不能渗出脉碍气机,络外之津亦不能入于脉中,而津液聚积化生痰浊;也可因瘀血积聚日久,化生痰浊而形成痰瘀病证,最终致痰瘀互结之证。
丹溪云“痰夹淤血,遂成窠囊”。
热结致痰瘀更甚,痰瘀致热结不化,顽痰、血瘀、血热三者互结,遂成瘕聚之证。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平素腰骶部坠胀,白带偏多,苔腻,病情复杂,缠绵难愈,均为痰湿留于下焦的特点。
从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性不孕症
胡1 5 g , 甘草 5 g , 牛膝 1 5 g , 香附 1 5 g , 乌药 1 5 g 。7剂 , 水煎服 , 日1 剂 。二诊 : 诉痛 经较前减轻 , 舌 质紫暗有瘀点 , 脉弦 , 治 以活 血化 瘀, 药用 : 当归 1 0 g , 川芎 1 0 g , 赤芍 1 0 g , 生地 1 5 g , 桃仁 1 0 g , 红花
诊, 尿H C G阳性 , 妇科 B超示 : 宫 内早孕 。2 0 1 2年 7月 剖宫产一
女 婴。
3 讨 论
脏器和腹膜 。对此 病发 病 的机理众 说纷纭 , 其 中被普 遍认 可 的 是 子宫 内膜 种植学 说 , 与机体 的免疫 功能、 遗 传 因素、 环 境 因素
有 关 。 目前 主 要 采 取 的 治 疗 手 段 是 手 术 治 疗 和 激 素 治 疗 , 但 可
参考文献 :
[ 1 】 韩彩云. 韩冰教授治疗子宫 内膜 异位症性 不孕症经 验 [ J ] . 吉林 中 医杂志 , 2 0 1 3 , 4 ( 3 3 ) : 3 4 1— 3 4 2 .
2年未孕 , 未避孕 , 查妇科彩超提示左附件巧克力囊肿 , 月经平素
月经周期 3 0— 3 5 d , 经期 7 d , 月经量 中, 色黯 , 有血块 , 痛经 (+) 。 舌质紫暗有瘀点 , 脉 弦紧。男方 精液常规大致 正常 。诊 断 : 子 宫 内膜 异位症 , 证 属气 滞血瘀 型。治法 : 活 血化瘀 , 疏肝 理气 。药 用: 当归 1 0 g , 川芎 1 0 g , 赤芍 1 0 g , 生地 1 5 g , 桃仁 1 0 g , 红花 1 0 g , 柴
子宫 内膜异位症属 中医的痛经 、 瘕瘕 、 经乱 、 不孕等 范畴 , 其
徐志华教授从“湿、热、瘀”论治不孕症经验拾隅
2 4’ 3
光明中医 21 0 2年 2月 第 2 7卷 第 2期
CG M F bur 0 2 V l 7 2 J MC era 2 1 . o 2 . y
徐 志华 教 授 从 “ 、 、 " 治不 孕 症 经 验 拾 隅 湿 热 瘀 论
吴 朝 霞 储 继 军
关键词 : 徐志华; 不孕症; 名医经验; 热; 病因病机 湿; 瘀;
型多样 , 目前 , 来 越 多 的 患 者 表 现 中 医 “ 热 瘀 结 越 湿 证” 。徐老 对此 进 行 了数 十 年 的研 究 与 探 索 , 成 了 形
活血 化瘀 , 调经 散结 ; 落得 打 、 见 穿清热 利湿 , 石 散结 止 痛; 甘草 调和诸 药 。续 以血府 逐瘀 汤运气 活 血 、 经助 调 孕 。诸药 合用 , 共奏 清热 化瘀 、 养血 通络 之功 。以求湿
2 8天 ) 量 中 , 红 , 痛 经 。L : , 色 无 MP 7月 8 日, 、 如 期 量 常 。近 2~ 3个月 白带 多伴 时有 阴痒 。刻下 正值 经 期 ,
经量 尚可 , 暗质粘有 血块 , 色 无痛 经 , 眠饮 食 可 , 便 睡 二
【 证思 路 】 老 认 为患 者 经 期前 后 , 事 不 节 , 辨 徐 房
蛇 O 。水煎 服 , 1 , 日 剂 连服 1 5剂 。
不孕 , 带多 、 黄 , 痒 ” 局部 辨 证 。全 身 辨 证 是 在 色 阴 为 局 部 辨证基 础上 , 结合 患者 病史 、 身证候 、 全 舌象 、 象 脉 进 行 辨证分 型 , 随证 加 减 。 临床 常 结 合子 宫 输 卵 管 并 碘 油 造影等 现代 医学 检测 手段 中西 医结合 诊治 。
热 去 , 血调 和之效 , 气 则受 孕 可待 。
妇科“湿瘀”论治
湿 瘀 致 病 的 临 床 表 现 多 种 多
湿 瘀 是 由于 机 体 水 液 代 谢 失 膏者 , 内渗 入于 骨空 , 补益 脑髓 , 而 挥 。 常 ,水 湿停 滞 ,重 浊 不运 ,气 机 失 下流 于 阴股 。 ”明确指 出 月经 为女 调, 导致 血液运 行 不 畅 , 积凝 滞 ; 子 生 理 特 征 ,带 下 由 。 阴 精 所 样 , 瘀 肾之 湿瘀 蕴 阻下 焦 , 血 不 畅 , 致 气 可 或 不循 脉道 ,溢 于 脉外 ,停 积体 内 化 , 流于 阴股 , 养前 阴空窍 。既然 月经 稀发 , 少 , 至 经 闭 , 濡 量 甚 湿瘀 阻 所 产生 。
医 药 治 疗 妇 科 疾 病 独 具 特 色 的 一 为湿 , 注胞宫 , 滞 不 通 , 湿 气 加重 血 奇 经 的位 置 、 行 及 相互关 系 。前 循 个方 面 。 古 今治疗 瘀 血证 多从行 瘀 , 然 且湿 为 阴邪 , 遏 阳气 。《 枢 哲 认 为 : 、 、 一 源 三歧 , 易 灵 冲 任 督 同起
脉 的病变 亦 可 波及 冲任 。即月经 与
带 下 病 是 可 以 相 互 影 响 、相 互 转
的 同时 , 部 分 门诊患 者进 行 治疗 2 湿瘀 致 病 的发 病 特点 和 临床 表 化 、 为 因果 的 。《 问 ・ 空论 》 对 互 素 骨 观 察发 现 , 湿 ” “ 能致 “ ” 湿 瘀 是 现 瘀 ,
付金荣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经验撷要
疫力 , 同等 致病条 件下 , 可使 病 情加重 或反 复难 愈 J 。因此 , 湿 热瘀 因 果 交 织 , 反复难解 , 导 致 内
异 症疼 痛缠绵 难愈 。 2 以活 血 清 热 利 湿 止 痛 法 灌肠 治 疗 子 宫 内膜 异
般认 为 , 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的 发 生 与 血 瘀 有
关 。导师 指 出_ 4 , 内异 症 疼 痛缠 绵 难 愈 , 是 由于 复 杂多 变 的病 理机 制 导 致 的 。瘀 血 的产 生 多 责 之气 机 的失调 , 正所谓“ 气 为 血 之帅 ” 、 “ 气行则血行” 。 外感 风寒 湿 热 之 邪 或 机 不畅 , 无 力推 动 血 液 , 血不归经 , “ 离 经 之
位 症疼 痛
目前 , 尚无有 效方法 能完 全治 愈子 宫 内膜异 位
症, 中西 医治疗 均 为 改善 症 状 , 而最 终 目标 是 减 轻
理产 物 又是致病 因素 , 瘀 血 日久加 重 气 机 阻滞 , 脾 运受 阻 , 无力运化水 湿 , 致 湿 浊 壅 盛 。湿 性 趋 下 , 外感 或 内伤湿 邪停 着 冲 任胞 宫 , 胞脉不畅 , 血 行 无
黏滞 性及 聚集 性 均 明显 高 于 正 常 妇 女 J , 故 内异 症瘀 血 的本质是 血流 变 的改 变 。瘀 血停 滞 而 气 机
祥云教授“ 补 肾祛瘀” 法 J , 以及蔡小荪教授“ 活血
祛瘀 , 周期 调 治 ” 法 的 基 础 上 , 结 合 长 期 临床 观
受阻, 导致湿浊 内停 , 湿瘀 E t 久化热 。有实验表明,
经 之血 ” 相类似 , 有研究表 明, 内异 症 患 者 外 周 血
消积冲剂治疗湿热瘀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研究
[ 1 】 曾志 民. 黄 以庭. 池滔 . 连续臂丛神经 阻滞在断指再植术 中的应用 [ J ] . 北方 药学 , 2 0 1 5 ( 8 ) : 1 8 6 — 1 8 7 . [ 2 】 邓雪丽. 断指再植 的麻醉及 护理 [ J ] . 世界最 新医学信 息文摘 : 连 续型 电子期刊 . 2 0 1 5 ( 1 1 ) : 2 l 4 . [ 3 】 伦 明辉 , 王雷 , 赵宏 。 等. 右美托咪定对臂丛麻醉行 断指再植术患者 应激反应的影响 [ J ] .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 2 0 1 5 , 2 6 ( 9 ) : 5 5 8 - 5 6 0 . [ 4 ] 曹飞 , 孙晓峰 , 赵宏 . 不同靶 控浓度 瑞芬太尼 防治臂丛神经 阻滞麻 醉下断指再植 术止血 带痛 的效果 [ J ] . 航空航天 医学杂志 。 2 0 1 5 .
见表 2 。
表 2 两组 患者 术后各 时间点 VA S评分 的比较 ( 分, ±S )
醉 的起 效 较 慢 ,药 物 扩 散不 充 分 。 而静 脉 套管 针 连 续 臂丛 神 经 阻滞 麻 醉 的 起效 快 ,且药 物 扩 散 充分 。另外 ,乙 组 患 者术 后 不 同 时 间点 的疼 痛评 分 均 低 于 甲组 患 者 。这 说 明进 行 静 脉套 管针 连 续 臂丛 神 经 阻滞 麻 醉 能基 本 消 除 患者 的疼 痛 ,且镇 痛持 续 的时 间更长 。 综 上 所述 ,对进 行 断 指 再植 术 的患者 实 施 静 脉套 管 针 连 续 臂丛 神 经 阻 滞麻 醉 的效 果显 著 ,能有 效 地保 持 其 术 中 S B P 、D B P和 H R 的稳 定 ,减轻 其术后 的疼 痛 。
2 6 ( 1 D ) : 1 1 8 6 - 1 1 8 8 .
付金荣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
付金荣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作者:蔡黎黄吟吟付金荣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0年第08期摘要:付金荣教授认为“瘀、湿、热”是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反复缠绵不愈的主要病理机制,涉及肾、脾、肝等,以活血利湿,佐以理气清热止痛为治疗法则。
同时注意湿瘀孰重孰轻,或湿瘀郁滞而化热。
治疗用药的侧重点不同,还需分清先后主次。
认为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气血运行畅达,则瘀滞自除,以金铃子散作为疏肝泻热的常用方,临床经常选用的方药还有失笑散、三棱、莪术、虎杖等。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活血利湿;理气清热,止痛中图分类号:R711.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20)08-0003-04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EMS)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宫体肌层以外的其他部位出现,并因其生长、浸润、反复出血而引发一系列症状的病症。
其临床表现有多样性(比如:痛经、慢性盆腔疼痛、月经量多、不孕),组织学上属于良性,但具有增生、浸润、转移和复发等恶性行为[1]。
中医学古籍中没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名记载。
根据其临床表现,在“痛经”、“月经量多”、“癥瘕”、“不孕”等病症中有散在的描述。
付金荣教授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首届中医药领军人才。
从事中西医结合妇科医、教、研工作30余年,对妇科病症等疑难杂症有独特见解,提出“湿瘀并存是妇科疾病的最终病理转归”,主张采用“湿瘀同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等,现将付金荣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经验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一般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血瘀有关,其病位在下焦胞宫,或气滞血瘀,或寒凝血瘀,或气虚血瘀,或肾虚血瘀,或热灼血瘀。
付金荣老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瘀、湿、热”是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反复缠绵不愈的主要病理机制,涉及肾、脾、肝等。
经期产后房事不节,败精浊血混为一体;人工流产、剖腹产术后,损伤冲任及胞宫;邪毒侵袭稽留不去,体虚而不能驱邪外出,停留瘀滞,成离经之血。
消积冲剂治疗湿热瘀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122例的疗效观察
分别于治疗前 、治疗 3 个月后评 价痛经症状 、体征 ,测血液 流变学 ( 血沉 、血黏度 ) 及 血清 C A 。 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 痛经症状 、 体征、血液流变学 、C A 均较 治疗 前有显著改善 ( P < O . 0 5 ) ,治疗前 、后组 间 比较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 ( P > O . 0 5 ) o结论 :消积 冲剂治疗湿 热瘀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满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表1 两组患者疗效 比较 例( %)
子宫 内膜异位症 ( E M S ) 为育龄妇女 的常见疾病 “ 】 ,属
与本组治疗前 比较 , P湖北 武汉 4 3 0 3 0 0
通讯作者 :吴小丽
一
女性激素依赖 性疾 病 ,临床上多表现为继发性 痛经并进行性 E N S 是指子宫 内膜腺体及间质种植在子宫腔以外部 位的 加重 、月经不调 、不孕 和盆腔包 块。在中医角度 ,本病 与血 瘀相关 , 血瘀 的形成又与寒邪凝涩 、 肝郁气滞 、肾虚 、 气虚 、
【 关键词 】 活血祛瘀 ; 子宫 内膜异位症 ; 痛经
d 0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 4 9 8 5 . 2 0 1 3 . 0 5 . 0 1 6
停用 。对照组给予 E l 服米非司酮治疗 , 2 . 5 m e  ̄ 次, 2 次/ 周, 于中医 “ 痛经 ” 、“ 症 瘕 ”等范 畴。采 用 中医辨证 论治 E M S 于初 次月经第 1 天 口服 1 次 ,3 d 后 服第 2 次 ,之后 每周 于 可标本兼 治 ,疗效显著 。本研究对 6 1 例E M S 痛经患者 给予 相 同时间使用 ,连续 口服 3个月。 消积 冲剂治疗并分析疗 效 ,现总结如下 。 1 - 3 疗效判 定标 准 痊愈 :症 状全部 消失 ,盆腔包 块等体 1 资 料 与 方 法 征基 本消失 ;显效 :症状基 本消失 ,盆 腔包块缩 小 ;有效 : 1 . 1 一般 资料 选 择 2 0 0 8 年8 月一 2 0 1 2 年2 月于本 院就诊 症状减轻 , 盆 腔包块无 增大或略缩小 , 停药 3 个 月内症状无 的湿热瘀阻型子宫 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 ,将其随机分成两组 。 加重 ;无效 :主要症状及局部病 变无 改善或有恶化 。痊 愈 + 观察组 6 1 例 ,年 龄 2 5  ̄ 4 8岁,平 均 ( 2 7 . 4 8 ±5 . 3 5)岁 ,病 显效 +有效 =总有效 。 程8 个月 ~ 9 年 ,平 均 ( 4 . 2 5 ±1 . 4 3 )年 ;对 照组 6 1 例 ,年 1 . 4 统 计 学处 理 采用 S P S S 1 7 . 0 数据 统 计软 件 包行 统 计 龄2 6 岁 ,平均 ( 2 8 . 0 2 ±5 . 1 5)岁 ,病程 6 个月 ~ 9年 ,平 学分 析。计 量资 料 以 ( ± s )表示 ,组 间 比较采用 t 检验 , 均 ( 4 . 1 0±1 . 3 9) 年 。两组患者在年龄 、病程上 比较差异均无 P < 0 . 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统计学意义 ( P > O . 0 5 ) 。诊断符合 《 中药新药治疗子宫内膜异 2 . 结果 位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中医辨证诊断符合张玉珍的 《 中 2 . 1 两组 患者疗 效评定 两组 患者治疗 后痛经 症状 、体 征 医妇产科学 》 制定的诊断标准 翻 。纳入标准 : ( 1 ) 生育期 E N S 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 3 . 4 %( 5 7 / 6 1 ) , 患者 ,有痛经症状 ; ( 2 ) 中医辨证为湿热瘀阻 ; ( 3 ) 月经规律 , 对 照组 8 8 . 5 %( 5 4 / 6 1 ) ,两组 总有效率 比较差 异无统计 学意 月经周期 ( 2 8 ±7 ) d ; ( 4)排除其他代谢性、免疫性及 内分泌 义 ( P > O . 0 5) ,见表 1 。 疾病 ; ( 5) 暂无手术指征 ; ( 6)近 3 个月未使用激素类药物 。 2 . 2 两组患者治疗 前后 血液 流变学 、C A 的改变 治疗后 , 1 . 2 治疗 方法 观 察组给 予 口服本 院 提供的 消积 冲剂 ( 成 观察组 、对照组 的血浆 黏度 值 、血沉及血 清 C A 值均 较治 分 :红花 、赤 芍、莪术 、黄芪、香 附、三棱及 蒲公英 等活血 疗前有显 著下 降 ( P < O . 0 5 ) ,治疗 后组 间 比较差 异无统计 学 祛瘀 类中药材 )治疗 ,1 0 g / 次 ,2次 , d ,连用 3个月 ,经期 意义 ( P > O . 0 5) 。见表 2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调理方法是什么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调理方法是什么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给女性带来了不少痛苦和困扰。
在现代医学治疗的同时,中医调理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机体的气血、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接下来,咱们就详细聊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调理方法。
中医调理子宫内膜异位症,首先会从整体观念出发,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症状、情志等多方面因素。
在中医理论中,子宫内膜异位症多由肝郁气滞、寒凝血瘀、痰湿内阻、气血亏虚等原因导致。
肝郁气滞型的患者,往往情绪容易波动,烦躁易怒,或者长期心情压抑。
中医调理会侧重于疏肝理气。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郁金、青皮、香附等,以帮助舒畅气机,缓解疼痛。
同时,还会建议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度波动。
寒凝血瘀型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这类患者可能平时就比较怕冷,手脚容易发凉,月经期间腹痛剧烈,经血中可能有血块。
对于这种情况,中医会采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方法。
比如使用肉桂、小茴香、当归、赤芍等中药来温暖胞宫,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血。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和腰部,避免食用生冷食物。
痰湿内阻型的患者,通常体型较胖,身体容易困倦,白带量多。
调理时会着重化痰祛湿。
常用的中药有茯苓、泽泻、苍术、半夏等,以消除体内的痰湿。
患者自身也要注意适当运动,控制饮食,避免食用肥甘厚腻的食物。
气血亏虚型的患者,面色苍白或萎黄,容易感到疲劳,月经血量少,颜色淡。
中医调理会以益气养血为主,常用的中药有人参、黄芪、当归、熟地等。
同时,患者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加强营养。
除了中药调理,中医还有其他特色疗法。
针灸就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方法。
通过针刺穴位,如关元、气海、中极、足三里、三阴交等,可以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疼痛。
艾灸也是常用的手段,尤其对于寒凝血瘀型的患者,艾灸能够温通经络,散寒止痛。
推拿按摩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通过按摩腹部、腰部的穴位和经络,可以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症状。
中医治疗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方法
中医治疗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方法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给女性带来了诸多痛苦和困扰。
它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常见的症状包括痛经、慢性盆腔疼痛、月经异常、不孕等。
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中医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且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中医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机体的气血、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其主要病机为血瘀,多由肝郁气滞、寒凝血瘀、湿热瘀阻、肾虚血瘀等因素导致。
因此,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多以活血化瘀为基本大法,并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
中药内服是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用方法之一。
对于肝郁气滞型患者,常表现为经前或经期乳房胀痛、小腹胀痛、心烦易怒等,治疗上多采用疏肝理气、化瘀止痛的方剂,如柴胡疏肝散加减。
寒凝血瘀型患者,往往有经行腹痛、得热则减、手足不温等症状,可用少腹逐瘀汤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湿热瘀阻型患者,常见经行腹痛、带下量多色黄、大便干结等,可选用清热利湿、化瘀止痛的方剂,如清热调血汤加减。
对于肾虚血瘀型患者,多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月经失调等,治疗则以补肾活血为主,如归肾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除了中药内服,中药灌肠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中药灌肠可以使药物通过直肠黏膜直接吸收,直达病所,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增强疗效。
常用的灌肠方剂有红藤败酱汤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
针灸治疗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针刺穴位,可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改善机体的内环境。
常用的穴位有关元、气海、中极、子宫、足三里、三阴交等。
同时,艾灸也可用于辅助治疗,如艾灸关元、神阙等穴位,具有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功效。
此外,中医还强调情志调理。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往往因疾病的困扰而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中医认为,情志不舒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加重血瘀。
因此,医生会鼓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通过听音乐、散步、与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
从“瘀、湿、浊、毒互结损络”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初探
肿, 其 内容 物多 呈粘 稠糊 状 , 异 位结 节周 围充血 、 水肿 、 粘连, 病 理切 片 示 内膜 腺 体 、 腺 腔 中含 有 黏 液 , 此 即所 谓离 源 之津 液 , 亦 即湿 浊口 。另 外 , 有学者口 认 为 内 膜 间质 细胞 表 面 脱 落 的 细胞 黏 附 因 子一 1 ( I C AM一 1 ) 在
积也 。 ”
浊, 形 成瘀 浊 、 湿浊 , 因此瘀 、 湿、 浊相 互混 杂 , 难 以截 然
区分 。但若 进 一 步 探 究 , 浊 邪 环境 与 E MT 腹 腔 液 微
环 境 更为 类似 。腹 腔液 与 盆腔 脏 器及 E MT 病灶 直 接 接触 , 为 E MT 病 灶 生 长 的 内环 境 , 同 时也 是 卵巢 、 输
点之 一 。
念 在此亦 不 复赘述 。其 致病 特 点 主要 为 : 湿 为 有 形 之 邪, 每易 阻滞 气机 , 气滞 则血 瘀 , 常可形 成 “ 湿瘀 互 阻” ;
湿 为 阴邪 , 易 伤 阳气 , 既可 寒 化 , 亦可热化 ; 湿性粘滞 , 胶 着难解 , 致 病多 缠 绵难 愈 ; 湿性下趋 , 其 致 病 易 居 阴
谓 毒邪 , 一者 指脏 腑功 能 和 气 血 运 行失 常使 体 内 的病
理 产物不 能及 时排 出 , 蕴积体 内过多则 转 化为 毒邪 ; 二
在 借鉴 上述 各家认 识 和参考 新 近 国内学者倡 立 的 络病学 说及 浊 、 毒理论 的基础上 , 笔 者通过 理性 思索 并
结 合 临床 实践 , 认为 E MT 属 于络 病 , 瘀、 湿、 浊、 毒 互
属 良性 却具有 增 生 、 浸润、 转 移及 高 复发等 恶性行 为 的 特征, 不 少 医家对 其病 因和 发 病 机理 展 开 了更 深一 步 的探 索 , 近年 来 有个 别 学 者 提 出其病 机特 点 为 “ 血瘀 蕴 毒” 、 “ 瘀久 化 热生毒 ” l , 等 新 的观点 。 l
武权生从“寒、湿、瘀互结致癥”辨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的经验
武权生从“寒、湿、瘀互结致癥”辨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
的经验
黄灿灿;武权生;毛海燕;吉秀家;张作良;岳斌;张小花
【期刊名称】《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24(58)5
【摘要】介绍武权生教授从“寒、湿、瘀互结致癥”辨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
经验。
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病机从起始到病进再到最终形成可分为3个阶段,治疗时在化瘀消癥的基础上,谨记“阴寒不除,瘀血难化”“痰湿不祛,癥瘕难消”,注重扶阳以化瘀滞、祛湿以消癥瘕,同时还须调治结合,强调以食养阳,以动化滞。
并附验案1则。
【总页数】5页(P36-40)
【作者】黄灿灿;武权生;毛海燕;吉秀家;张作良;岳斌;张小花
【作者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甘肃省人民医院中医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
【相关文献】
1.武权生教授从气血辨治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经验
2.从“瘀、湿、浊、毒互结损络”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初探
3.万晓刚从痰瘀互结辨治痤疮经验
4.
武权生教授运用解表导滞法辨治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发热经验5.李斌从“湿瘀互结”角度辨治慢性皮肤溃疡经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医大师柴嵩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证治思路
国医大师柴嵩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证治思路王阳;黄念;佟庆【摘要】国医大师柴嵩岩提出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为\"阳证、热症、实证\",其基本病机为湿热毒邪侵袭冲任血海;在治疗过程中形成了分时论治、分年龄论治、辨证论治等论治方法;基于长期临床经验,将EM辨为湿热瘀阻证、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以\"解毒热、化湿浊、祛瘀滞、散结聚\"为遣方用药原则,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期刊名称】《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39)003【总页数】4页(P298-301)【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不孕症;湿热瘀阻证;气滞血瘀证;柴嵩岩【作者】王阳;黄念;佟庆【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 10007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1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1]。
近年来EM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人群中发病率约为10%~15%,是目前最为常见的妇科疑难病[2],严重影响女性健康及生活质量。
中医学无“EM”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现代中医将其归属于“癥瘕”“不孕”“痛经”“月经失调”等范畴。
国医大师柴嵩岩在临床中对本病极为重视,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积累和潜心研究,在EM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处方用药等方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认识及治疗思路,临床疗效显著,现将其概述如下。
1 病因病机EM虽为良性疾病,却具有浸润生长的特点。
相对于以“血瘀证”为主要病机的传统认知,柴教授根据EM发病特点、病机转化规律和临床表现,总结出EM的本质是阳证、热证、实证,基本病因病机为湿热毒邪侵袭冲任血海[3]。
因其导致的疼痛较为剧烈,且呈进行性加重、经期加重的特点,病灶持续增长,较为活跃,故属阳证;因其病因病机多为人流、宫腔手术、经期不节(洁)性交、生殖器官感染等,导致湿热毒邪侵袭冲任血海,所以属于热症;因其存在固定不移的异位病灶,病灶内含离经之血即为瘀血,瘀阻冲任,日久集聚成癥,所以属于实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 词:湿瘀 ;子宫 内膜 异位症 ;利湿化瘀 ;蠲痛饮 中图分类号 :R 7 ,1 , 2 1 74 9 文献标识码 :B 文 章编号 :10 .3 420 )30 8 .2 0 55 0 (0 80 .0 60 盛衰维系着冲任 的盈 亏和 胞宫的藏泻 。肾气虚则太冲脉虚, 任 脉失 固, 带脉失约, 宫藏 泻失职;肝藏血, 胞 肾藏 精。 肾同源, 肝 肾水 不足, 则肝木 失养 , 郁怒伤肝, 思伤脾, 或 忧 又可致肝 失疏 泄, 失健 运, 瘀脾湿, 脾 肝 湿瘀 内生, 而影 响经 孕的正常 生化 进 与调节, 出现月经紊乱、痛经、不孕等系列症状 。 1 3 因瘀 致湿, . 湿瘀 互为 因果 中医理论认 为, 津血 同源, 血同病, 气 血赖气行 , 津赖气布, 瘀 由血 液运行 受阻所致, 由水液运行 障碍 所生, 湿 血瘀 则气滞 水停, 血瘀则津聚湿 阻, 水湿 内聚又可 困阻气机, 影响气血运行, 传统中医学 中无子宫 内膜异位症病名, 临床 表现 及体征 其 散见于 “ 痛经 ” 月经不调 ” 不 孕” 瘤瘕 ”等论述 中。因 、“ 、“ 、“ 瘀血是产 生子宫 内膜异位 症症状和 体征的关键 , 以, 所 古今 治 疗 多从行气 活血、化瘀通络着眼。 有从湿 而治。临证若单纯 鲜 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本病, 效不尽 如人意。笔者在总结全国 疗 名老中医班秀文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治疗经验 的同时, 对部分 患者进行治疗观察, 发现湿瘀是 子宫 内膜异位症的常见和重要 致病因素。 1 子宫 内膜异位症湿瘀致病机理
矣 ……凝血蕴裹 而不散, 津液涩 渗, 著而不去, 而积 皆成矣 ”,
即是指 因瘀血 阻滞而滓聚湿 阻所致瘤积 的病理机 转。 瘀与湿 皆是人体疾病过程 中形成 的病理产物 。 瘀血为有形 易袭 阴位 。盆腔 位下焦, 瘀血 留着 , 湿浊 留滞, 瘀血与湿邪互 结, 合而致病, 则胶结难解 , 缠绵难愈 。 湿瘀互结所致 的久宿积, 又可反果 为因, 阻滞气机, 加重血瘀气滞 、 水停湿阻的病理过程,
脏, 位居 中州, 上输心肺, 下达肝 肾, 外灌 四旁, 主运化 水湿 , 脾
气虚则运化 失职 , 水湿 内停 。而湿 为阴邪 , 其性重浊粘腻, 易 最
阻遏气机, 使阳气 不伸 , 经脉不利。 血行不畅, 由湿致瘀 ; 或因瘀 水 与湿 同类, 肾阳虚 则蒸化不利, 水湿 不化, 着而不行 , 阻滞 气
期性交, 冒雨涉水 , 或 湿浊之邪极 易浸淫 于胞 宫胞脉, 损伤脉络, 之邪, 积聚 留着, 难以速消, 为阴浊之邪 , 湿 重浊粘滞, 湿性趋下,
崩漏诸疾 。若湿瘀 占据血室, 血不畅, 气 久则瘀积瘤瘕 内生, 瘀 阻冲任, 冲任 不能相 资, 卵不 能相合而致 不孕。《 精 灵枢 ・ 百病
始生》 日:“ ‘ 温气 不行 , 凝血蕴裹而 不散, 津液涩渗, 著而不去,
如此 因果 交织 、 反复难解的病理机转与子 宫内膜异位症复杂的 发病机理和 难以治愈的临床症状 是相 吻合的。 与瘀血形成密切
相关 的其它 病因, 如气滞 、寒 凝、气虚、肾虚等在导致瘀血 内
而积 皆成矣 。 ”
之地, 月经 ;湿 为阴邪 , 主 其性重浊趋下, 易袭阴位 。若经行产 后, 胞脉空虚, 或人流、放环、取环手术创伤, 或起 居不慎, 或经 与离经之血搏结成湿 瘀。 湿瘀互结, 气机受阻, 导致胞 中冲任 失 调, 宫胞脉 阻滞, 胞 不通则痛, 出现痛经、性交痛、少腹及小腹 部疼痛 ;湿瘀互结, 气机 受阻, 冲任紊 乱而出现 月经 不调, 甚则
1 2 脏腑功 能失调。 . 湿瘀 内生 五脏之 中, 脾统血而运化水湿, 为经带生化之源: 肾藏精而 主水, 为冲任之本 ;肝藏血而 主疏泄, 肝脉络阴器 。故肝、脾、 肾功能正常 与否, 与本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且女子一生 以 血 为用, 血常不足, 常有余, 气 若七情过极, 肝阴暗耗, 或肝气郁 结, 气郁 化火, 可使肝 失疏 泄, 均 血海蓄溢 失常;或木 旺乘 土, 使脾 失健运, 水湿 内停 , 肝经 湿热下注 , 瘀滞 胞宫, 血不归经 则 月经 失调 ;瘀积 胞中, 阻滞胞脉还可 出现痛经 、不 孕。脾 为土
1 1 感受外湿, . 湿瘀 互结
任 、冲 、督一源三歧, 同起于胞中, 受带脉约束 。由于生理
滞而成瘀, 湿瘀 二邪 互为因果, 则渐成积且反 复难 消。 对此, 内 《
经 》早 已有论述 :“ 沫与血相 搏, 汁 则并合凝 聚不得散而积 成
上的密切联系, 定了病理上 的相互影响 。胞宫位于下焦阴湿 决
维普资讯
・
86・
Chi es J u n of nf r n e o r al I o mat o on C n i T M
Ma .2 0 VO1 5 o. r 08 .1 N 3
从 湿 瘀 论 治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李卫 红 , 莉 李
阻的病 理机 转中, 与湿邪 的内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气 都
滞可致 水停 , 寒凝可 阻遏 阳气 , 气虚可致脾 失健运, 肾虚则温化 失职 , 均可影响机 体的津液 运行和蒸腾 气化, 最终导致 水聚湿 阻和瘀 血互结的病理改变 。由于湿瘀相 关、湿瘀 同源 , 故形成 湿瘀 内结, 为因果 。 互 2 子宫 内膜异位症湿瘀致病 的特 点及 临床 表现 根据本病所导致 的痛经 、不 孕、月经 失调等 , 以及痛经部 位固定不移、经血挟块、舌质紫 黯或有瘀点瘀斑、脉涩等 临床 表 现, 以及现代 医学对局 部病灶病 理变 化 ( 增生 、浸润 、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