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名著,都看得懂
中医我国的医学宝库作文(精选)
中医我国的医学宝库作文(精选)中医,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
我国有许多历代中医名家,如扁鹊、华佗、李时珍。
而今天,我们小记者要去中医院一睹中医的风采。
来到中医院,我们径直来到了6楼,由治未病的李艳医师给我们上课,我了解了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草经》,大家在课后可以去看看哦!我还了解了原来中药是指在中医的指导下预防、诊断、某某某人体机能的药物。
竟然还有植物类、动物类、介壳和矿物类呢!中医不像西医,中医有很多无毒副作用的外某某某法,如针灸、艾炙、火罐、刮痧、推拿等,可以某某某很多痛症及内科,外科疾病。
听完课,我们又来到了“中医综合某某某室”,一进门:天哪,中医竟然是这么某某某的,实在是太可怕了!我赶紧跑了一个医师后面,他正在和中风的病人扎针灸,只见病人的头上、肩上都插满了银针。
见有根银针没插好,医生活生生地拔了出来,又插了进去,可病人却毫无表情,似乎什么事也没发生过。
再看另一位病人,他的肩膀、颈椎上插满了像烟似的艾炙,上面冒着白雾,还散发着腾腾的热气。
随后,医生拿了几个充满电流的夹子夹在了银针上,病人的身体不由自主地颤动起来,我立马担心起来:“叔叔,请问针灸和艾炙插在身上痛吗?艾炙有什么功效吗?”“只有轻微的疼痛,跟西医的扎针差不多,艾炙呢,可以某某某肩膀疼,颈椎痛,还可以矫正胎位呢!”每个医院都有药房,中医院当然也有药房啦!来到“放心药房”,一阵浓浓的中草药味扑鼻而来,两个阿姨正在给病人家属配药,小记者们品尝各种各样的中药,药房里其乐融融。
随后,我们去了骨科,知道中医骨伤科相比西医:“不开刀,不吃药,花费少,康复快。
”最后,我们还向李艳医师提了各种不懂的问题……中医,是我们中国的医学,中医花费少,还康复的快,建议大家可以用中医治病哦!周末的早晨我和妈妈早早的就起床啦,快速收拾完,吃完早餐,开开心心走出家门,去参加新消息报小记者团的实践拓展活动。
一下车我飞快的就跑进了中医院的大厅,哇……好多人呀!辅导员老师呼唤着“集合了,集合了!”大家迅速排好队。
看一本医学有关的书籍读后感
看一本医学有关的书籍读后感看一本医学有关的书籍读后感【篇一:看一本医学有关的书籍读后感】篇一:《本草纲目》读后感《本草纲目》是由明朝杰出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针在继承和明代以前本草成就的基础上进行多方考证,花了将近30年时间而写成的。
它是东方药学巨典,具有“医学之渊海,格物之通典”的美誉。
读了这本书,我惊奇地发现医学界竟是如此神奇,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平凡的物体竟可成为治病的良药。
比如水部中的露水,书中这样注名着,露是阴气积聚而成的水液,是润泽的夜气,再道旁万物上沾而成的,味甘,性平,无毒,秋露水凛成夜晚的肃杀之气,宜用来煎润肺的药,调和治疥、藓、虫癞的各种散剂。
想不到吧,平凡的它们,却有不平凡的医疗作用,相信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平凡的物体等着人们去发现它们的价值,那将会带给我们另一个惊奇。
从这里我也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生活中注意观察是非常重要的,它会使我们学到很多东西,发现很多东西,同样也可以解决很多疑问。
再刚刚露水的例子中,我们发现书中记载的任何药物,他都有有注明有毒或是无毒,这跟人差不多有善恶之分,提醒我们用药要注意,就像我们生活中要小心与人打交道一样。
《本草纲目》里还收集了很多有医疗作用的花草树木的图片,看了这些图片,可以说是大开眼界,它们有些长得很漂亮,有些长得很奇特,也有些长得很渺小……它们还解开了很多疑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生活中,有些我只知道它们的名称,却不知道它们的样子,比如冬虫夏草、海藻等等;而有些,我只知道它们的样子,却不知道它们的名称,又比如金毛狗脊等。
这样一来,我有增长了对植物的见识。
在这里我也给自己提了个醒,那就是,对事物的了解和对问题的认识,不可以不清不楚,那样,就会使心中的疑惑越积越多,不知道到哪天才能解开,或许永远都不会解开。
《本草纲目》它又是一本非常耐人寻味的书。
读完了它,每一次的回味都能让人懂得不同的道理,懂得了这些道理,就让人有方向的前进,把这些道理当作做人的原则,让自己的思想变得更加成熟。
关于医学的读书笔记
关于医学的读书笔记【篇一:读书笔记——孙思邈之《大医精诚》】读书笔记——孙思邈之《大医精诚》孙思邈为唐代著名道士,著名药学理论家和临诊大家。
被人称为“药王”或“药王爷”。
《大医精诚》选自其名著《备急千金要方》(即《千金要方》)卷一。
作者认为“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千金”命名其书。
该书共计二百三十三门,合方论五千三百首,涉及了妇、儿、内、外等各科疾病诊治的原则和方法,保存了唐代以前不少珍贵的医学文献资料,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研究价值,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
《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修养的三个最基本核心的问题及其医学价值,一是“精”,即医技要精湛。
孙思邈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告诫学医的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二是“诚”,即品德要高尚。
作者从“心”、“体”、“法”三个方面,对医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首先要确立“普救含灵之苦”的志向,其次在诊治上要“纤毫勿失”,同时在作风上不得炫己毁人,谋取财务。
三是“戒”(即戒私欲,不谋钱财),作者认为“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
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眩功能,谅非忠恕之道。
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不可耻言之鄙俚也”!孙思邈的这些看法,对当今医药环境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医生是份无比神圣的职业,选择了这份职业就选择了耐心、仁慈、诚实、审慎、公正、廉洁和敬业我们应站在高度对病人负责任的角度上,做一名“大医”。
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所有的医生在拥有精湛的医技、至信至诚的医德之外,还要拥有一颗仁慈之心、无私之心。
【篇二:医学的哲学思考的读书笔记】《医学的哲学思考》的读书笔记此书的中心思想:哲学指导医学,又服务于医学。
医学需要哲学的态度、理论、思维和方法来弥补、丰富、完善和处理医学活动中理性的欠缺与不足,重构医学中关于“人”的完整性认识范式,实现医学在观念与实践双重层面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深度融合的“人学”转向。
中医必读的名著_励志书籍
中医必读的名著中医必读的名著有哪些?你们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医必读的名著,希望能帮到大家!中医必读的名著《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
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
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介绍及论证了从生活习惯干预到心理干预、从经络原理到经络治病术、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相关人体解剖、生理病理到使用药物原则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内容广博,被誉为综合性百科全书。
网友评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学中医者该好好阅读。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是上古,先秦,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网友评论:任何事物的出现,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读医书不能脱离成书的时代背景。
《伤寒论》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内容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
他在《内经》,《难经》等著作的基础上,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经验和自己的临床实践,确定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完整体系,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指导临床实践的医学经典。
网友评论:仲景先师的毕生巨著,它出现就是中医学发展的最高成就。
面对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我们理所应当,也该抱着真正求学的心态来钻研祖先们留下来的医术,继续将它们传承和发扬,而不是一味地否定。
《难经》《难经》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中医学、掌握传统理论真谛的必读之书。
医药学初学者书籍
医药学初学者书籍医药学初学者书籍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您整理的医药学初学者书籍,希望您喜欢!第一部分医学科普书籍1、《药物发现——从病床到华尔街》如果要为这个清单上的书目做个推荐指数的话,这本书无疑是满分。
虽然我没有看过…即使如此,也不阻碍这本书的满分,因为没有哪一本书能够得到它这样的肯定,几乎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全部都是推荐,所有的专业人士也都是推荐的态度。
这样大范围的赞美快使得它成为了这个领域的必读书目之一了。
从目录上看,这本书的内容基本上涵盖了药物的方方面面,从研发到上市到应用再到立法,宽广的覆盖面使得一个入门者能够迅速了解药品市场。
尤其是其内容基本上与市场挂钩,无疑使得任何一个想要从事商业的专业人士无法拒绝本书。
但是宽广的覆盖面使得这本书的专精度不够,因此还未达到专业篇的深度,同时如果一个立志想要去医院对商业一窍不通的孩纸读起来可能有点索然无味。
不过瑕不掩瑜,这本书无论你年龄多大,从业有多少年,只要是没有读过,都值得一读,不是么?笔者也正在阅读中(后续将奉献一些读后感给读者)。
值得一提的是,此书的中文译者、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王明伟研究员率领团队翻译了另一本原著“The Future of Drug Discovery: who decides which diseases to treat”,中文名《药物发现的未来:谁来决定治疗哪些疾病?》,该书预见了未来25年的演变和趋势,充满睿智和故事;是关心药物发现的科学家、技术员、医师、投资人、药事官员、记者、政治家,甚至是病人所必读的入门之书。
2、《药物史话》学美术的要读美术史,学建筑的要读建筑史,学医的要读医学史,毫无疑问,学药学的也要有自己药物史。
这本书应该算是药物史的代表作,虽然她并不那么著名,甚至读起来还有点……时间跳跃……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谁让药物发现的过程这么曲折多姿琐碎跳跃,药品种类那么浩瀚丰富。
本书是以药品种类为序,因而时间的跳跃性更增强了。
宝命全形论
❖ 本文选自《黄帝内经·素问》卷八。 ❖ 关于《黄帝内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经后
世许多学者考证,认为非一时之书,也非出 自一人之手,而应是从战国到秦汉时期,由 几代医学家编撰、整理、补正、汇集而成,一 般认为成书于西汉。它是许多医家经验的总 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1
❖ 《黄帝内经》简介
❖ 《黄帝内经·素问》和《灵枢经》合称《黄帝内经》。 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对中医学发展影响最为久 远的一部古典医学名著。它既是中医学术理论的源 泉,又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历来 被奉为中医学经典之首。它受当时朴素的唯物论和 辩证法的哲学思想的影响,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人与 自然、形与神的关系,介绍了人体结构与生理特点, 讨论了疾病的形成、病因病机与病理转归,提出了 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基本原则。《内经》的问世, 开创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为中医学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依据。
14
❖ 可玩往来:能掌握人体经脉气血循环往来的 情况。玩,体会、掌握。
❖ 五虚勿近:对虚证病人不能急于攻下。近, 接近,此指采用泻法刺。
❖ 五实勿远:对实证病人不能迟缓不泻。远, 远离,此指迟缓不泻。
❖ 间不容瞚:不可有瞬息之延误。瞚,“瞬” 的异体字。
❖ 手动若务:运用针刺手法时要专心致志。务, 专一。王冰注:手动用针,心如专务于一事。
9
❖ 独出独入:即独往独来。指医术精深纯熟, 治疗疾病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 呿吟至微:张口舒气与呻吟叹息等细微的变 化。呿,露齿舒气;吟,呻吟叹息。
❖ 本段阐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医生必须掌握 天地阴阳的基本法则,才能洞察病情,达到 医术高超的境界。
10
第三段
· ❖ 九野:九州地域。据《尚书 禹贡》记载,古
孙思邈勤奋成名医名人故事
孙思邈勤奋成名医名人故事孙思邈,唐初著名医学家,出生于公元581年,卒于公元682年,终年一百零二岁。
孙思邈从小刻苦学习、勤奋实践的结果。
孙思邈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家中虽然不富裕,但父亲依然省吃俭用,供他读书。
孙思邈小的时候聪慧过人,心思敏捷。
他知道家中的钱来之不易,父亲坚持供他读书,是希望他将来能有出头之日,光耀门户。
因此,他读书十分刻苦,一天能诵千余言。
他喜欢读诸子百家,尤其喜欢读《庄子》、《老子》,还好读翻译成汉文的少数民族的书和外国的书,到七八岁时,就已“满腹经纶,学富五车,言谈话语,才华横溢”了。
潞州总管独孤信很有学问,经过和孙思邈的交往,曾感慨地对人叹道:“他真称得上是神童啊!”也许是孙思邈在读书时过度劳累的缘故,他的身体渐渐变得虚弱多病起来。
父母不得不带着他到处寻医治病。
这期间,他深深体验到患病的痛苦。
同时他也看到,一些穷苦的百姓得病后,因无钱买药医治,只好痛苦地死去。
他心中感到十分难过。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在他那幼小的心灵里,萌发出一个念头:“救活一条性命是何等的重要啊!世间黄金虽贵,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但是人的性命没有了,就是钱再多,也是买不回来的啊!”他病愈之后,便决心学习医学,他要用高明的医术,为成千上万的人解除疾病带来的痛苦。
他把想法告诉了父母,父母都很支持。
特别是他的父亲,为了让他学好医术,四处奔走,到处为他借书。
孙思邈更是发奋苦读。
因为许多书是借来的,有的还是花钱租来的,所以他读起来十分仔细,并且从中摘录了大量的资料。
有的书他感到非常重要,买又买不到,他便一边读一边抄,从头至尾一字不漏地全抄下来。
他不仅注重从书本中学习知识,而且注重临床实践。
每当听说村有了病人,请来医生医治的时候,他都要去看看医生对病人如何诊断,如何下结论,如何用药。
当医生看完病走后,他又隔三天两天去病人家中一次,询问***效果。
当他听说地有名医时,宁可自己不吃饭也要省下钱来,备上厚礼,去登门求教。
喻嘉言《寓意草》的文学解读
困题新探233喻嘉言《寓意草》的文学解读★白晓童众所周知,喻嘉言是我国清代初期的三大名医之一,他的代表作《寓意草》是医文并茂、著有影响的一部医书珍品。
现代医药研究学者对该部作品趋之若鹜,其他现代医药研究者对这部作品的学术研究篇目种类繁多,所以《寓意草》作为一部医书,它在医学界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本篇文章将从文学的角度对该部作品进行分析和研究,对该部作品的文学特点以及表现手法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够为广大医学研究学者提供些许经验和建议。
众所周知,喻嘉言是清代初期的三大名医之一,喻嘉言在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诊断等医学方面专业成就显著。
他曾经撰写过《医学三书》,医学三书主要是由《寓意草》、《尚论篇》、《医门法律》这三本书构成,在清代是有较强影响力的中医名著。
该著作可以充分反映喻嘉言在医学领域的专业学术造诣,当代医学研究者也常常从这部著作中汲取养分,获得医术造诣。
喻嘉言在晚年曾经说过:“吾执方以疗人,功在一时,吾著书以教人,功在万里”。
从《医学三书》这部著作对后世的影响来看,喻嘉言晚年的心愿已经得到了圆满的实现。
《寓意草》这本书一共分为四卷,除此之外,还有多数续篇,总共67篇。
这部医学著作中,大部分都是可供文学赏析的医学美文,如果我们从文学层次对《寓意草》进行赏析,就会发现这本书中会有以下两大特点:首先,这本书具备较强的故事性特点,作为医学案例,该本著作是专业性较强的医学名著。
对于外行人来讲,在阅读医学类著作过程中往往会感觉枯燥,就会失去对医学著作的阅读兴趣,所以,这类医学著作通常都是医学专业人士必读之书,而并不是一般读者喜欢阅读的书籍。
但是《寓意草》却不像通常的医学著作一样,它既包括较强的医学专业性,与此同时,它的文章又通俗易懂,并且故事性非常强。
作者在撰书的过程中,会将专业知识与故事性进行融合,从而大大增加了该本著作的可读性。
在这本著作中有许许多多的医学案例都是十分生动、深入人心的小故事。
在《寓意草》中有大量篇幅涉及到老年病、癫疾、消渴、痰饮等慢性病的治疗方法,在对急症进行治疗的方法中,可以显现出喻嘉言的独特医学见解。
医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1000字
医学类读书心得体会篇1《心身医学》这本书是医药教材,并且该书的编委们多在医学院或者医院工作,但这本书的视角和中心思想"很心理学"(抱歉,我主观上将心理学和医学默认为是两个领域)。
我所说的"很心理学"是指,针对某些疾病的治疗,编者主张寻找心理原因并解决心理问题,并不是单纯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这说明,即使从医学的角度也得承认心理因素对某些疾病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有些时候心理因素应该是第一位被考虑的。
对书名的解读是我认为这本书"很心理学"的原因之一。
我曾在发言中提过"身心疾病",老师当时提醒我用"心身疾病"更合适,因为这样更能体现心理因素对躯体疾病的影响和重要性。
这次看到《心身医学》这本书的名字,又让我想起老师当时对我的提醒。
也正是因为曾经有老师的提醒,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就知道"心理因素"在这本书的内容中占据了多么重要的位置。
书中还有一些思想也体现了编者对心身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心理因素的重视。
第一,编者在归纳引发疾病的因素时提到心理、生物和社会因素。
进一步阅读作者对社会因素的解释会发现,其实很多社会因素也是需要通过"认知"这一中介变量实现,从本质上说,社会因素只是诱发了疾病,真正导致疾病的还是心理因素。
第二,编者在介绍诊断程序时,阐明医生需要详细地了解患者的现病史,尽可能查明起病的原因,同时记录患者诉说时的表情、态度以及其他特殊情况。
这种对患者的深入了解和对其"知、情、意"的观察也不同于一般门诊时的快速问诊。
第三,编者强调在给患者解释疾病或作诊断时,除了关注症状外,还要关注症状本身给患者带的心理压力,即让患者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症状,减少症状带的焦虑和恐慌。
第四,在考虑疾病的影响因素时,编者强调患者的人格特点,尤其是"自我中心"这一特点,这与袁老师说的"绝大多数心理问题背后的核心性格问题是自我中心"不谋而合。
读医学名著读后感范文五篇
读医学名著读后感范文五篇读医学名著读后感范文1想学习传统文化,肯定要先了解一下黄帝;想健康长寿,肯定要先看看《黄帝内经》。
黄帝诞生于四千多年前,是部落联盟的首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华夏文化的初祖。
《黄帝内经》记载:“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黄帝一生下来就聪慧灵气,小时候就擅长言谈,悟性超强,稍大后就无所不通,敦厚灵敏,成年后便登上天子之位。
后来黄帝统一天下,奠定中华文明的基础,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因他创造了轩冕,故又称之为轩辕黄帝。
书归正传,《黄帝内经》是我们最早的医学典籍,可以说是中医的始祖。
至于成书年月,始终很有争议,有人认为是先秦黄帝所作;有人认为是战国时期后人所作;也有人认为是在两汉时期成书,这些问题先不去争论,咱们还是开头共享末学学习经典的一点心得。
《黄帝内经》采纳的一问一答的形式,一般是黄帝问,岐伯答,岐伯是上古时代最闻名的医学家,创建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被后人尊为中医始祖。
在《黄帝内经》中,被黄帝尊为天师。
在《黄帝内经》开篇“素问。
上古天真论”中,第一段话就是:“(黄帝)乃问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这个是黄帝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上古时代的人都能够长寿,活到一百多岁,行动还没有年轻现象,而现在的人,到五六十岁,就已经开头年轻了呢?下面就是岐伯精彩的回答了,大家有缘可以看看原文,末学在这里只是简洁总结一下岐伯回答的`两个要点:一,要懂得养生之道。
上古之人,都比较了解养生的学问,能够效法阴阳之道,并采纳各种养生方法来保养自己的身体,饮食有节,作息有常,懂得顺应自然规律去生活,才使身体不简单受到病邪的损害,活到人类应有的年龄,一百多岁还行动自如,没有衰退的迹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而现在的人则不同。
贪图享受,纸醉金迷,耗竭精气,元气消散,再加上饮食无度,作息颠倒,工作紧急,压力巨大,生活全无规律,导致现在人五六十岁就开头年轻,甚至有的人,还活不到五六十岁就猝发疾病死亡了。
医学类的读书笔记(精选5篇)
医学类的读书笔记(精选5篇)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
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学类的读书笔记(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医学类的读书笔记1罗伊。
波特的《极简医学史》,是我这几个月以来看到的十几本书中,令我感觉最好的一部。
首先是我对于医学的无知。
从小到大,医学是与自身关系最密切,但也是我最薄弱的知识环节,薄弱到了看到微信里大量转发的“千万转发量:健康养生你不得不读的N条军规”之类的标题党,都忍不住点进去看,看了吓个半死,又去百度作者和是否真实。
愚昧源于无知。
这书又让我想起了家里很早的一本五几年出版的繁体字的,连作者都没有的《中国文学史》中册。
那本书抽取了唐诗宋词的精华,最后成为了我中学6年最好的课外书,甚至是我一切文字基础和文学审美的第一个源泉,以至于每到备考之前最疲惫最紧张的时候,都会翻一翻,从中找到愉悦和松弛。
好书的第一个标准:就是可以用最简单的语言,推开你对一个陌生领域的门,微言大义,引人入胜。
如果你对医学什么都不懂,又想有所了解,这本书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好的启蒙。
其次,信息结构合理。
读这本书可以看出作者的阅读量是非常大。
以史为名的书,很容易变成按照时间顺序的史料罗列,但由于时间线过长,就会给读者的记忆造成很大的障碍,单一的时间线索对于写史来说,是非常大的考验,一般的作者都会在时间线里引入新的逻辑,并不断的回顾。
比如《极简欧洲史》,就是用不同的专题对欧洲历史的时间线重复回顾,本书也是一样,将医学发展中几个最重要的要素按其起源和发展的逻辑单独成章,每一章都有一条时间线,,每条时间线都清晰简短,各条时间线有重合又不相同,这样对理解起来非常有帮助。
好书的第二个标准:逻辑主干简洁清晰,逻辑枝干彼此呼应,加深理解。
最后,回归本源。
人类文明的所有枝干的历史,朔源起来,都会回到人类文明历史本身。
本文对医学发展上那些著名的人和事,波折和纠结,都有非常客观的描述。
典籍里的中国本草纲目读后感(通用10篇)
典籍里的中国本草纲目读后感(通用10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后感吧。
到底应如何写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典籍里的中国本草纲目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典籍里的中国本草纲目读后感篇1经朋友推荐,前天带小朋友看了《典籍里的中国-本草纲目》,果然如其所说,节目充满正能量。
以前只知道《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写的,书中汇聚了很多中药知识,殊不知李时珍为写此书,竟然付出40多年的努力,可以说倾其一生来完成了这部巨著,让无数后人受益其中,源远流长,得到全球人民的尊敬。
第二天早上送孩子上学时:孩子说:爸爸,你看药店的三七正在搞特价哪?我很纳闷,问道:你为啥关心这个哪?孩子说:昨天电视里说到三七呀。
我:哦,我想起来了,里面说到三七可以活血化瘀,治疗跌打损伤。
孩子:对,云南白药含有三七。
我:说的对。
可见,小孩多少还是学到了里面的一些有用知识。
剧里有句话“医者贵在格物”,由“格物”联想到《大学》里的经典语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放在节目里,我理解的是医者贵在可以熟悉每种药的特征药效,然后更好给病人看病。
回到工作中,作为技术人员,尤其是集成设计人员,其实也是“贵在格物”,如果把每种部件都能熟稔于心,知道其各方面特性参数,那么以此为基础,会有更大的设计能力、组合能力,更好满足市场的各类需求。
另外,里面还有一句话,叫“物各有性,性各有用”,和“是药三分毒”意思相近,不管啥药,其成分里总会有不利于人体健康的部分,但那“七分好”就足够用了。
其实,人何尝不是如此哪,一个人身上会有各种各样的独特的特征因素,每种都有相应用处,只是有些是社会愿意接受的,有些是被鄙弃的。
但好在物不能改,人可以改。
典籍里的中国本草纲目读后感篇2若说中国古代医药方面的著作,当首推《本草纲目》。
医学书籍读后感800字
学校卫生监督工作计划学校卫生监督工作计划「篇一」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园的卫生保健工作将以《0-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和《幼儿园保健工作规范》为工作依据,根据xx市妇幼保健所及上级各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按照我园园务计划的具体工作要求与安排,严格执行《苏州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评审细则》中的各项规定,加强对食堂、保育员、教师和家长进行卫生保健知识的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全园保教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保教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使全园同心协力把卫生保健工作做得更好,保障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
二、工作目标(一)加大一日活动中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力度。
1.耐心细致做好晨检工作,晨检做到:“一摸”、“二看”、“三问”、“四查”,写好“晨检反馈表”将有关晨检信息及时反馈到各班。
严格把好传染病入园关,杜绝幼儿将危险物品带入园。
班级做好二次晨检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班级和保健室做好患病幼儿的全日观察记录。
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活动,活动中要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同时还要照顾到个别特殊幼儿,如体弱多病、精神状态不佳、情绪不稳、胆小怕事、活动量特大等,班级写好体弱儿个案管理记录表。
3.每天确保两点一餐的合理供应,每周自制点心三次。
让幼儿在整洁、愉快的环境中进餐,培养幼儿不挑食、不偏食、吃尽饭菜的好习惯,鼓励幼儿添饭,照顾好班级肥胖儿和体弱儿的进食。
饭后漱口、擦嘴,组织幼儿餐后散步。
4.午睡时,当班教师要加强午睡的组织和管理,确保120分钟的睡眠时间。
幼儿午睡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巡视,注意每个角落、每张床铺、每个幼儿,对一些体弱生病的幼儿给以特殊的照顾和关怀。
起床后,要注意孩子的衣着的整齐情况,同时应加强幼儿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5.各班要把好幼儿盥洗入厕关,教育幼儿不拥挤,注意安全,养成良好的盥洗方法和习惯。
6.抓好离园关,离园前教师要加强安全卫生教育,让幼儿穿带好自己的衣物用品等,师生间相互道别,老师将班上的每一个孩子交到家长的手中做好交接工作。
四部医典11
藏医学名著《四部医典》的编撰特点和编辑学意义略论修改意见:全文简明扼要,选题挺好的。
分三部分,我感觉第一部分有些短,还需要对《四部医典》本身的何以分为四大块内容,这种划分又通过怎样的具体的“章节”安排来达到所谓的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等编辑问题的讨论再加强一些,论文的第二部分篇幅有些长,偏重介绍藏医学知识了,应该突出你要讨论的编辑问题。
另外:下面的红字是我修改过的,括号内红字是要求补充的. 蓝字是建议删除的,绿字是建议你再反复斟酌的。
摘要:本文结合编辑学的理论知识对藏族医学名著《四部医典》的主要内容、编撰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概括了该著作综合性与专业性;以医为主,以药为辅,将藏医理论、疾病分类、诊断和治疗、药物方剂等内容纂辑在一起加以论述以及韵体古藏文的问答形式的编撰特点。
关键词:《四部医典》;编撰;编辑学藏医学是在藏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实践中认识和探索的中发展起来的。
在仲尼德乌王统时,藏医就得到了当政统治者的肯定和推崇,并在雅隆地区享受很高的礼遇。
到达日年赛王统时,医生得到了“拉杰”的尊号。
到了公元7世纪末,囊日松赞为了推动和扩广医学事业,曾派人到汉地学习历算、医药,任用洛卓甲忠为御医(注明上述说法的史料来源)。
可见,藏医学作为一门学问,在藏族地区是得助于统治力量的积极支持和推行才发展起来的,这为日后藏医科学的积极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公元8世纪末藏族医学名著《四部医典》终于问世,它是经过历代藏医学家的整理、修订、补充、注释而日趋完备的,其中凝聚了许多人的辛勤劳动和智慧结晶。
它的问世在藏族医学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被称为权威性的经典著作。
而在该著作的编撰完善中所形成的编辑体例和编辑方法,更是一个有待于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下面,笔者仅就现有的资料,对于《四部医典》在编辑体例和方法上的特点进行一些浅显的探索,以请教于方家。
一、《四部医典》的作者宇妥·元丹贡布出生于公元708(唐中宗景龙二年)的西藏堆龙结纳,曾任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的保健医生。
读四大名著,品中医文化
读四大名著,品中医文化【摘要】《读四大名著,品中医文化》这篇文章将深入探讨四大名著对中医文化的影响。
从四大名著中提取出的中医元素,分别在《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和《三国演义》中展现出来。
通过对这些作品中的中医情节、中医形象、中医智慧和中医术语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医文化的传统智慧和价值观。
本文还探讨了读四大名著对理解中医文化的益处,以及中医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将结合四大名著与中医文化进行深度解读,呼吁读者加深对中医文化的认识,推动中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通过阅读四大名著,读者将能够更好地领略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为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贡献力量。
【关键词】中医文化、四大名著、读书、传承、发展、影响、中医元素、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中医智慧、中医术语、益处、当代社会、深度解读1. 引言1.1 中医文化的深厚历史中医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其深厚的历史渊源与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密不可分。
古代医学家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形成了独特的中医理论体系。
中医文化融合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等概念,形成了独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在古代,中医文化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对保障人民的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医师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医术,治愈了无数患者的疾病,赢得了人民的信赖与尊重。
中医文化不仅关注疾病的治疗,更重视疾病的预防和调理,提倡“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的观念,以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中医文化的深厚历史源远流长,对中国人民的生活健康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世界医学的发展贡献了宝贵的经验。
中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更是整个人类的文明瑰宝。
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传承。
1.2 四大名著对中医文化的影响四大名著对中医文化的影响可谓深远而广泛。
2022年借鉴的名著《父亲的病》心得体会范文样文合集
2022年借鉴的名著《父亲的病》心得体会范文样文合集《父亲的病》心得体会(一)《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
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故事发生在鲁迅年轻时的绍兴城,鲁迅的父亲患水肿,常年无法康复,请了两位诊金高昂的人称“神医”的来看。
开了不少方、用了不少奇特的药,却无一见效,最终父亲还是死了。
而听说那神医还天天坐着骄子,生活好得很。
这篇文章十分生动地表达了当时就社会庸医的无能,他们明明知道病已经没法治了还成心蒙骗,看似开的是神丹妙药,其实就是故弄玄虚,使用障眼法,对病是没有一点疗效,搞得家人东奔西走到头来还是白忙活一场,给人看病都只为的是那些身外之物——金钱。
那时的社会就像鲁迅的父亲一样病重了。
鲁迅似乎就是在呐喊着,对当时封建社会的批判。
对于当前社会上坑蒙拐骗的游医,我们要与他们斗争到底。
辨明是非,广泛宣传、共同促进精神文明的时代进步。
《父亲的病》心得体会(二)这篇文章十分生动地表达了当时就社会庸医的无能,他们明明知道病已经没法治了还成心蒙骗,看似开的是神丹妙药,其实就是故弄玄虚,使用障眼法,对病是没有一点疗效,搞得家人东奔西走到头来还是白忙活一场,并且对治病只是忙于应付而草草了事,给人看病都只为的是那些身外之物——金钱。
那时的社会就像鲁迅的父亲一样病重了。
落墨的局部是很令人惊诧的。
“名医”居然对临之将死的人说“不要紧的”果不其然治死了人,却仍然提笔写下百元的药方为死人服下。
荒唐!而那主人仍旧很客气地送他出门。
鲁迅前辈真的是很伟大,所以,我便要推翻第二段对网站上的事发表的观点了。
从这篇文章——根据看得懂的文章分析,鲁迅前辈不是那种使劲骂的人,我觉得,他只是通过大量的挖苦而让人们认识自己的错误,例如这个事件,骂了么找不到骂人的词语。
所以,鲁迅前辈是那种很厉害的人——批判家(好似是这个词),用俗话说,就是骂人不带脏字,不过,鲁迅先生比这还高一些,他是为了民族的崛起而批判,全是出于公心。
推荐: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十本经典科普读物
推荐: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十本经典科普读物(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推荐: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十本经典科普读物《从一到无穷大》作者:乔治·伽莫夫译者:暴永宁出版社:科学出版社推荐理由《从一到无穷大》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科普经典名著之一,20世纪70年代末由科学出版社引进出版后,曾在国内引起很大反响,直接影响了众多的科普工作者。
有网评说:“这是我所看过的最好的科普书,她曾经影响了一代人。
”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从一到无穷大》。
我从小学4年级开始看这本书,虽然那个时候我还看不太懂,但是我一直被其所深深吸引。
几十年来,我一直保存着这本书。
国外曾经搞过一个科普著作的排名,参与者是科学家和普通读者,《从一到无穷大》高居榜首,被誉为“20世纪最经典的科普著作”,不仅读者多,而且受到读者的追捧。
许多人对科学的认识,就是从这本书开始。
虽然伽莫夫说这本书对于十多岁的孩子有点难,但我依旧向12岁以上的读者推荐这本书,因为书里的一部分内容,他们现在可以读懂,另一部分内容,经过思考可以读懂,还有一部分内容,以后可以读懂——最主要的是,这本书可以吸引一个人从童年到成人一直读下去,它所提供的是引导我们如何用科学看世界。
《啊哈,灵机一动》作者:马丁·伽德纳译者:李建臣刘正新出版社:科学出版社推荐理由《凹世纪科普经典特藏》把原汁原味的经典科普大餐奉献给新时代读者,辅之以中文点评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希望这些经典著作能给读者以启发,开拓读者的科学视野,更希望这些经典著作能起到示范的作用,推进我们自己的原创科普和科学文化作品的创作和出版。
《啊哈,灵机一动》(中译本)是其中一册。
一些惊人的想法,令数学家也觉得惊奇。
能给你带来许多许多的数学灵感,能让你的大脑收到很大的智力挑战,全面锻炼你的脑力。
对你的数学成绩很有帮助,特别是奥数。
据说,很多奥数获奖者都看过这本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道医学绪论第一章道医学引言第一节历史渊源第二节“理炁科学”和“理形科学”——慧与智 第三节庶人、贤人、圣人、至人、真人第四节道德是医学的灵魂第二章道医学入门第三章一元四素全息论第四章三元(源)论的概念第二篇道医生理学第一章道医生理学概论第二章 质元生理学第一节质元概述第二节气和炁一、炁的基本概念二、人体炁的生成三、气的生理功能四、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五、气的分布与分类第三章 物元生理学第一节经脉系统概述一、血气、脉、经脉二、经脉的定名三、经脉系统的传输作用四、经脉系统层次的分类 第二节经络系统一、经络系统概述二、经络的整体性和功能 第三节脉道系统一、脉道系统概况二、八脉道系统的生理功能 第四节丹窍系统一、网脉线二、之脉线(双螺旋脉线)三、内丹脉线四、外丹脉线五、天脉窍六、理脉窍七、混沌窍八、丹窍系统综述 第五节道医藏象学一、道医藏象学概述二、五臟概要(一)肾臟(二)肝臟(三)心臟(四)脾臟(五)肺臟三、六腑概要(一)胆(二)胃(三)小肠(四)大肠(五)膀胱(六)三焦四、奇恒之府(一)脑(二)女子胞五、臟腑之间的关系(一)臟与臟之间的关系(二)六腑之间的关系(三)五臟与六腑之间的关系第四章体元生理学第一节体元(性体)的客观存在性 第二节生命体元的分类一、人体基础体元系统二、人体培生类体元三、灵光内蕴的性体第三节论体元的阴阳第三篇道医病因机理探讨第一章道医病因总论第二章 疾病的内因机理第一节 玄源致病内因一、显性玄源致病内因(一)七情内伤(二)内生五邪二、隐性玄源致病内因(一)元性致病内因(二)三魂致病内因(三)七魄致病内因(四)寄生体元致病内因第二节质元(源)致病内因一、隐性质元致病内因(一)气的失常(二)体质与正气的关系(三)心智素质与正气的关系二、显性质源致病内因(一)血的失常(二)津液失常三、隐显质元(源)内因的相互病理 (一)气和血互根互用的功能失调 (二)津液与气血的功能失调第二节 物元(源)性致病内因 一、显性物源致病内因(一)五臟功能失调(二)六腑的功能失调(三)奇恒之府的功能失调二、隐性物元致病内因(一)经络的气血偏盛偏衰(二)经络的气血逆乱(三)经络的气血运行不畅(四)经络的气血衰竭第三章常见疾病的外因第一节物源性致病外因一、显性物源致病外因(一)地域环境(二)生活工作居住环境(三)自然气候因素(四)意外创伤(五)饮食不节(六)劳逸损伤二、隐性物源致病外因(一)微观生物性外因(二)饮食不洁(三)地气水气场性外因第二节质源性致病外因(一)六淫性质(二)六淫共同致病特点(三)六邪各自性质及致病特点 第三节 玄源性致病外因一、致病信息体元分类二、正确认识信息体元致病第四篇道医诊断学第一章道医诊断学概论一、道医诊断学概述二、道医诊断技术层次分类三、道医诊断基本要求第二章望诊诊断第一节气色的分类鉴别一、望气色技术的培养方法二、细致掌握分辨气色三、病理气色的概略分析第二节面部气色望诊第三节眼部望诊第三章指剑掌眼诊断一、基本要求二、应用范围三、具体操作四、与切脉结合第四章体元丢失诊断一、诊断方法介绍二、病案举例编后记第一部分 引言 第一节 历史渊源(1)中华道德文化系统,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巨系统,包括道、释、儒三大分支,其中以道学最为历史悠久,远溯于上古人纪时代,道德文化系统是生命真相的探索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和脊梁。
道医学源自于道家的修身学说,最初期是诞生于伏羲黄老学说中所提及的守一法之中,在2500年前已经形成一个非常完整的传统医学系统,其代表作以现存的《黄帝内经》最具有代表性。
它是古代修身者在“恬淡虚无、正气内存”下对生命真相全面、深刻地进行慧观内视,以及研究人与自然辩证关系成果的部分记录。
道学研究人体的生命现象,从未离开过人体内最基本的三大物质:“精炁神”这三宝,对生命中的精炁神的研究,早就达到了极其完善和全面的境界。
在对人体精炁神三宝的研究中,精和炁这两大系统直接关系着生命的健康和疾病的治疗,但并不是生命真相的全部。
因此,我们的祖先将对“精”和“炁”两系统慧观与智观研究的结果,以及对“神”这一系统研究的少量结果,综合起来,共同构成传统中医学的灵魂,形成医学理论的坚实基础,并且留下了《黄帝内经》这部专著。
道学对生命中的“神”这一系统的研究成果,则保留于道学修身的内部进行承传,始终牢牢地把握着对精炁神三宝的整体研究和完善,并且创立道医学,完整地研究精炁神三宝,以区别于传统中医学。
因此,研究生命的真相,就必须走进道医学,走进修身学的守一法和修真学的金丹法的殿堂之中进行探索。
因为只有道学的这两大学说系统中,才完整和深刻地揭示着人类生命的真相,保存着对生命精炁神三大系统的完整研究。
而且2500年以前的修身学守一法对生命真相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又远远超过汉唐以后时期,在性慧隐退而智能独强中所诞生的修真金丹学。
汉唐时期逐步形成的、适应人们后天智能强化张扬背景下的修真金丹学,虽然是一种渐进式的、逐步摆脱智能制约,淡化心智而*见性的方法。
它与黄帝老子和庄子所提及的修身得一守一方法的直指心源性海性,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但是,金丹学所对生命中精炁神观察的虚实同步的经验,对传统中医学的全面发展,同样发挥着理论奠基和指导作用。
在历史进程之中,中医学依据对生命认知的深度不同,社会需求的差异,逐步形成了道医学和传统中医学。
传统中医学虽然源生于道学,运用其“精”和“炁”的理论,但是她逐步向完全性的“常道”转化,以适应社会人们素质的需求。
但是,道家内部则仍然把握着生命真相和医学中的精髓继续进行深化,恪守“常道”与“非常道”整体把握型的研究原则,从而形成道家自己内部的道医学,完整地研究着生命真相中精炁神三大系统。
道医学它在道家内部严格地恪守着师徒相授的原则,在各脉系中代代口传心授、相互承传。
并不会完全失传。
相反,历史上常见一些道医学中的方法,不断地公开于传统中医学之中,融入传统中医学的系统之中。
道医学由于其核心是把握住“非常道”的世界,主动进入“虚无生万有”而慧观有质无形的虚态空间,全面观察认识事物的本因、内因、外因,特别是对本因的了解掌握。
所以需要具备通过修身才能达到的慧观能力,将慧观与智观和谐统一地整体把握,并且灵活加以运用,因此道医学在一般情况下,只会在道学的修身界内部流传,难以完整地进入常道后天意识“唯智能”使用的医学领域之中。
了解、学习、实践道医学,离不开老子所说的:“修之身,其德乃真”。
修身是掌握道医学的前提和基础。
第一部分 引言 第一节 历史渊源(2)《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记载:“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这段话中的“其知道者”就是中华道德传统文化系统的缔造者。
博大精深的中华道德文化系统,修身文化,是诞生道医学、传统中医学的源泉,“岐黄源于道”,绝非虚言。
“道”不可见但可知,“德”可见亦可积,积之厚足,厚德载道,则可知“道”而生万化。
老子说:“道生之而德畜之”,“万物尊道而贵德”。
虚无生万有,人体生命真相中的有质无形的人体三宝:精炁神,就是人体内道和德的必然产物。
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蒂,全部都建立于对这个“虚无生万有”中的虚的研究之上,虚中实有的精炁神,就是生命的实相。
同时,对万物由道这个虚和○中生出,并且通过德的能量的畜养而成形的现象进行全面研究,也就构成了宏大的道德文化系统和方法论。
中华道德文化系统是东方哲学、科学、医学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源头活水。
她养育我们的祖先撰写出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出领先于世界的四大发明,造就了汉朝文景之治和大唐盛世。
盛唐文化的深远影响,从至今遍布世界各地的唐人街文化现象中仍可略见一斑。
中华道德文化系统渗透在中华民族的每个领域之中,它在历史上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无比的辉煌。
宋代以后,由于中华道德文化系统中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儒学文化进入了教条化阶段,以及接踵而至的外族入主中原,加之西方智能科学的传入,才逐步压抑和冲淡了道德文化系统对中华民族社会发展的作用力。
综观历史的进程,中华道德文化系统在近数百年中,在各个领域的作用力都日见式微,民族虚无主义者大兴其说,有识之士忧心忡忡。
但这种现象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暂时现象,中华道德文化系统由于高度符合宇宙自然的总法则,符合自然规律中的真理,必定会兴盛于世,大行其道,传遍整个世界。
分析中华传统中医学系统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我们便可得到道德文化与传统中医学诞生之间的因果关系。
由于中医学理论富含中华道德文化系统的内核,在运用中比其他领域更贴近中华道德文化系统的源头,因此,她虽然在近数百年来饱经蹂躏,却仍然以顽强的生命力傲立于中华大地,百折不颓地顽强地发展着。
近代更被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和喜爱,成为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主力军,傲然屹立于世。
正如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言:“中医理论包含了许多系统论的思想,而这是西医的严重缺点。
所以中医现代化是医学发展的正道。
而且最终会引起科学技术体系的改造——科学革命。
”第一部分 引言 第二节 “理?科学”和“理形科学”——慧与…“理炁科学”,是道德文化系统中有别于其他各种哲学观的独到之处,它建构于生命真相中的精炁神三宝学说,在修真金丹法中,以炁论精和神,是一种执两用中的方法论。
万物皆有气,以气可以窥其精,而认识常道世间的万物;以气可以达其神,而认识非常道中万物的真相。
理炁科学以道生一(德),一生二(天地),二生三(天地人三才),三生万物,为理论基石,抓住宇宙生成和万物生成的根本物质——德(这个一),进行论证,也称之为唯德辩证法。
道本虚无,是○态,虚无生万有,只用德这个“一”,把握住德一,也就掌握着万物生成的源头活水。
“道生之,而德畜之”,道生德养,万物皆备。
道父德母,生育万物,人在其中。
因此,德和道是人的本源,德一畜养着人体的精炁神,是生命的本质所在。
研究生命和万物,皆离不开德和道,以及其内部所蕴藏的精炁神三宝。
道医学诞生于道德本源,产生于虚无。
是“无之以为用”的科学应用,“有之以为利”(老子《德道经》)的化生而利益人类的健康生存。
没有生命真相中无之以为用的精炁神,也就不会存在生命显相中有之以为利的“识、血、肉”。
生命是一个虚相的精炁神与实相的识血肉的复合双重结构体。
而且有质无形的精、炁、神,始终决定着实相的意识、血液(全身70%为水分)、肉体各器官组织系统的存在、健康与消亡。
不健康和错误的识、血、肉的活动,会消耗、损伤、破坏精炁神的运行与存在。
而正觉、正念、正行的识、血、肉的活动却又能维护、保持、提升精炁神的活力。
甚至在德性品格的引领下,使人们真正进入精炁神的有质无形的境界中,全面再造生命的品质。
(彩1)图1德属于道化生的能量性物质,它在进入一切有相物质前以非肉眼可见的光态存在,在进入有相物质以后以不同品质的、非肉眼可见的“炁”态而存在,古代修身圣人们通过深度慧观而发现,因此产生出炁理学说和理炁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