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精品教案word精品文档12页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5)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5)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圆锥的体积》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章,本章主要引导学生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立方体和球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但是,对于圆锥这种特殊的几何体,学生可能还不够熟悉,因此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圆锥体积的概念,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克服困难,勇于探索,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够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圆锥体积的兴趣和好奇心。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物操作和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锥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反馈评价法: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锥模型、立方体模型、球体模型、体积计算器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锥模型和一些测量工具(如尺子、量筒等)。

3.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实物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锥形状的物体,如圆锥形的雪糕、圆锥形的漏斗等,引导学生对圆锥形状的物体产生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圆锥形状的物体的体积是如何计算的吗?”学生可能会回答使用立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教师进而引出圆锥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最新整理六年级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设计.docx

最新整理六年级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设计.docx

最新整理六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圆锥的体积》。

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会应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4、使学生在经历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难点:探索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

四、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圆锥和圆柱共六套,沙、米,实验报告单;带有刻度的直尺,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投影出示圆锥形小麦堆。

师:看,小麦堆得像小山一样,小麦丰收了。

张小虎和爷爷笑得合不拢嘴。

这时,爷爷用竹子量了量麦堆的高和底面的直径,出了个难题要考考小虎:你能算出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立方米吗?这下可难住了小虎,因为他只学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圆锥的体积怎么计算还没有学,怎么办?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感兴趣的情境,巧妙至疑,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互动新授1、提出问题。

教师:我们已经会计算圆柱的体积,如何计算圆锥的体积呢?根据学生的各种猜想,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学过那些图形的体积计算?圆锥的体积与那种图形的体积有关?进一步观察、比较、猜测。

教师举起圆柱、圆锥教具,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让学生想想它们的体积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学生可能会猜测:圆柱的体积可能是圆锥的2倍,3倍,4倍或其他。

2、实验探究。

(1)教师布置实验任务。

出示教材例2.从准备好的圆柱、圆锥体容器中找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容器来。

用倒水的方法量一量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北师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

北师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

第6课时圆锥的体积教材第11~12页相关内容。

1.通过具体情景观察、实物感知等活动,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猜想与验证”探索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锥的体积,能运用圆锥体积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掌握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根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一、复习导入师:什么是圆锥?圆锥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师: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师:那么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1.师: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否通过学过的图形来求呢?先让学生讨论,教师指出:我们可以通过试验的方法得到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2.分组实验。

(1)学生分6组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其中4个小组的实验材料:沙子、水、水槽、量杯、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另外2个小组的实验材料:沙子,既不等底也不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

)(2)同组的学生做完实验后,进行交流,并把实验结果写在黑板上。

(3)全班交流。

3.交流汇报。

生1: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圆锥形容器装满往圆柱形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将圆柱形容器倒满。

生2、生3、生4也得到同样的结果。

生5:圆柱和圆锥既不等底又不等高,圆锥形容器装满沙往圆柱形容器里倒,倒了五次,正好倒满。

生6:我倒了八次,才正好倒满。

4.引导学生讨论发现。

圆柱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形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板书:圆锥的体积=13×圆柱的面积请两名学生上台示范试验,验证结果。

5.知道圆锥的体积公式: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V =13×S ×h13×πr 2×h6.思考:要求圆锥的体积,你觉得需要哪些条件?7.课堂练习教材第11页下面的问题。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圆锥体积计算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2. 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

3. 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够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锥体、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卡片、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圆锥体、计算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出圆锥体积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比较,理解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3. 练习: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总结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方法,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 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实例。

3. 圆锥体积公式的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圆锥的体积。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圆锥体积公式。

3. 拓展题:探讨圆锥体积与其他几何体积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如何?2. 学生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3.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需要调整?4.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理解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关键。

北师大六下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

北师大六下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

圆锥的体积1.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圆锥的体积》,主要探索研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解决实际问题。

2.学习目标(1)学科性目标①通过具体情境观察,实物感知等活动,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②经历“猜想与验证”探索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锥的体积,能运用圆锥体积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能正确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学习过程(1)复习旧知铺垫孕伏①复习圆锥的特征师:请将你们准备的沙子或米拿到老师这里来,我们玩堆沙子游戏。

我把它倒在桌子上,缓慢地倒,形成一个近似的圆锥,你们看这是什么形状?生:圆锥体。

师:对,这个沙堆是一个近似的圆锥体。

请看大屏幕。

教师利用课件抽象出圆锥的几何图形。

师:你能说说圆锥有哪些主要特征呢?生1:圆锥有两个面,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生2:圆锥只有一条高。

师:什么叫圆锥的高?生3: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就是圆锥的高。

师:能在这幅图上指出来吗?请一位同学上来指出圆锥体的高。

②回顾圆柱的体积师:圆柱的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生: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师:能说说这个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生:把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平均分成若干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我们发现:在转化的过程中,形状变了,但它的底面积没变,高也没变,体积也没发生变化。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教师板书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圆柱= S·h师:掌握了圆柱的体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锥的体积。

板书:圆锥的体积。

(2)合作探究,建构新知①学生质疑,明确方向师:关于圆锥的体积,你想知道些什么?或者是你有哪些想法?生1:我想知道堆起的沙堆的体积是多少?生2:我想知道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

生3: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转化成什么图形最合适?生4:圆锥的体积能不能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呢?生5:直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是圆柱的体积,我想知道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呢?生5:我感觉圆锥的体积有点儿像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二分之一。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圆锥体积的概念,掌握计算圆锥体积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圆锥体积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对体积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学生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圆锥体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圆锥体积的概念,掌握计算圆锥体积的方法。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使学生能够运用圆锥体积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圆锥体积的概念。

2.计算圆锥体积的方法。

3.圆锥体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掌握圆锥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圆锥体积的相关教学PPT。

2.圆锥体积的实例和操作材料。

3.圆锥体积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同时,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锥物体,如漏斗、圆锥形的沙堆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的体积如何计算。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圆锥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圆锥体积的定义。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计算圆锥体积的方法。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练习,让学生运用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给予学生指导,并纠正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圆锥体积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讲解。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巩固学生对圆锥体积的理解和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圆锥的体积-word文档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圆锥的体积-word文档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圆锥的体积教学目标1.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3.培养同学们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让同学们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提问:(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2)投影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圆锥的体积)二、探究新知(一)指导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1.教师谈话:下面我们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圆锥体容器,两个圆柱体容器和一些沙土。

实验时,先往圆柱体(或圆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土(用直尺将多余的沙土刮掉),倒人圆锥体(或圆柱体)容器里。

倒的时候要注意,把两个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①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不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②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不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两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③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装满。

4.引导学生发现: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板书:5.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板书:。

6.思考: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7.反馈练习圆锥的底面积是5,高是3,体积是()。

圆锥的底面积是10,高是9,体积是()。

(二)算一算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说说解题方法。

三、全课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从两个方面谈: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公式的应用)。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设计圆锥的体积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1页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选自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主要学习圆锥体积的有关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和圆锥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到的最后一种立体图形,且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探索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是以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为基础的。

本节课是在探索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渗透类比的思想,再次引导学生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过程,从而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实施的,4人一台计算机。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六年级孩子能够自我发现问题,并渴望能在研究活动中探索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课前我进行了调查,27%的同学已经知道了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但多数同学还做不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教学的主要内容,本节课我着重采用“提出问题——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三、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了解圆锥体积的含义,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合理猜想,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约3分钟)教师活动:课件出示教学情境(如右图)并提出问题: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生1:小麦堆是圆锥形的。

生2:笑笑想知道这堆小麦的体积是多少。

师:那我们怎样才能帮助笑笑解决这个问题呢?生:计算这堆小麦的体积,实际上是要计算这个圆锥的体积。

【设计意图: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问题意识与创新息息相关,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是实施数学新课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完整word版)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体积》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完整word版)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体积》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体积》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体积》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发布者:江志辉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11~13页。

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使学生会应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思维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目标:◆使学生在经历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难点:探索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

四、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圆锥和圆柱共六套,沙、米,实验报告单;带有刻度的直尺,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故事情景引发猜想电脑呈现出动画情境(伴图配音)。

炎热的夏天,小明和小强去“广场超市”的冷饮专柜买冰淇淋,圆锥形的冰淇淋标价是0.8元,圆柱形的标价2元。

于是,他们两个为买哪一种形状的冰淇淋争执起来。

同学们,你们能帮他们解决到底买哪种形状的冰淇淋更合算吗?(图中圆柱形和圆锥形的雪糕是等底等高的。

)(学生回答自己的猜想,有说买圆锥形的,有说买圆柱形的)教师:学完今天的内容后,同学们就能正确解决了!2、圆锥实物揭示课题①教师出示一筒沙,师:将这筒沙倒在桌上,会变成什么形状?(学生猜想后教师演示)②师:在这堂课上,你希望学到哪些知识呢?(生自主回答,确立学习目标)③揭题:圆锥的体积师:好,我们一起努力吧!(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直观引入直觉猜想(1)教师演示刨铅笔:把一支圆柱形铅笔的笔头刨成圆锥形。

(2)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觉得圆锥的体积与相应的圆柱体积之间有联系吗?你认为有什么联系?①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生说可能的情况)②师:你们是怎样理解“相应的”一词的?说说你的看法。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圆锥的体积》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圆锥的体积公式及其应用。

本章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锥的体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及推导过程。

2.培养学生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3.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圆锥体积公式。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锥体积的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一些实际的圆锥体积问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锥形状的物体,如雪糕、漏斗等,引导学生关注圆锥体积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圆锥体积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的圆锥体积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教师选取部分问题进行讲解和拓展。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圆锥体积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出示一些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讨论和分析。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圆锥体积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
(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
(1)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2)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10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出示圆锥体)
问:圆锥有什么特征?
师: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呢?。

北师大版本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的《圆锥的体积》学习教学学习设计

北师大版本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的《圆锥的体积》学习教学学习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课方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课方案教材剖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圆锥的特点,掌握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基础长进行教课的,教材重视类比,转变思想的浸透,直观指引学生经历“猜想、类比、察看、实验、研究、推理、总结”的研究过程,理解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这样不单帮助学生成立空间观点,还可以培育学生抽象的逻辑思想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学情剖析:学生已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在教课中采纳松手让学生操作、小组合作商讨的形式,让学生在商讨中自主研究,发现问题并运用学过的圆柱知识迁徙到圆锥,得出结论。

因此关于新的知识教课,他们必定能表现出极大的热忱。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松手让学生经历研究的过程,在察看、操作、推理、概括、总结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点,进而提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而且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质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过“直觉猜想——试验研究——合作沟通——得出结论——实践运用”研究过程,获取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和学习的方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勇于研究的求知精神,感觉到数学根源于生活,能踊跃参加数学活动,自觉养成与人合作沟通与独立思虑的优秀习惯。

教课要点:研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锥的体积。

2教课难点:研究圆锥体积方法和推导过程。

教法学法:试验研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课具:、多媒体课件。

、等底等高的空心圆锥与圆柱,大小不一的圆锥、圆柱,沙子。

教课过程:一、铺垫孕伏、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用字母如何表示?2、求以下各圆柱的体积。

(1)底面积是5平方厘米,高是6厘米。

(2)底面半径4分米,高是10分米。

(3)底面直径2米,高是3米。

、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二、创建情境,导入新课万物复苏的季节来了,老师家备了一堆沙子,准备把家里的墙面从头装饰一遍。

【强烈推荐】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精品教案

【强烈推荐】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精品教案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第7课时圆锥的体积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P11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过程与方法: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教法:引导法学法:自主探究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提问:(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2)投影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圆锥的体积)二、探究新知(一)指导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谈话:下面我们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圆锥体容器,两个圆柱体容器和一些沙土.实验时,先往圆柱体(或圆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土(用直尺将多余的沙土刮掉),倒入圆锥体(或圆柱体)容器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两个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分组实验学生汇报实验结果①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不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②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不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两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③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装满。

4、引导学生发现: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板书:5、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

板书:6、思考: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7、反馈练习圆锥的底面积是5,高是3,体积是()。

圆锥的底面积是10,高是9,体积是()。

(二)算一算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锥的体积》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锥的体积》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锥的体积》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2.(1)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2)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10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3.(出示圆锥体)问:圆锥有什么特征?师: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呢?(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转化)---长方体师:借鉴这种方法,为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提供了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

你们比比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问:你发现到什么?师: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等高)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师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

)师: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你估计一下这两个的体积有什么样关系?师:用沙子、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

3.谁来汇报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师: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发现有什么倍数关系?(板书)师: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动手我们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有这样一个倍数关系。

我们再来一起回一下实验过程。

大家一起把实验报告表填一下。

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如果用v表示体积,用s表示底面积,用h表示高。

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板书:)4.出示另外一组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体积大小的比较,通过比较你发现什么?师: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精品教案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圆锥的体积》第11~12页学习目标:1、通过探讨与发觉,推导出圆锥体积计算方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探讨圆锥有关知识的进程,进一步进展空间观念。

3、在观看与实验、猜想与验证、交流与反思等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进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讨与制造,初步了解并把握一些数学思想方式。

学习重点:初步把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式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探讨圆锥体积的计算方式和推导进程。

学具预备: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圆锥和圆柱共八套,沙、米,实验报告单;带有刻度的直尺,绳索等。

学法指导:先由学生自学讲义,经历自主探讨总结的进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份,通过独立试探及小组合作,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并独立完成导学案,然后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展现,小组间相互点评,关于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点拨、拓展。

导学进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①前面,咱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课件出示②课件出示圆锥体,指出图中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圆锥是由两部份组成的。

③回忆:圆柱体与圆锥体的特点有哪些相同的地址?都是在推到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进程中,咱们运用了什么数学思想方式?把转换成。

④观看:将圆柱体形状的一筒沙慢慢倒在桌上,会变成什么形状的沙?⑤猜想:那个圆锥形沙堆的体积如何计算呢?设计用意: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了有序的思维境界,捕抓课堂问题的生成,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探讨新课做好辅垫。

【评析:圆锥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的最后一个教学单元中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这三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最大体的立体图形。

由研究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扩展到研究圆锥的体积,是进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需要。

从已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入手,让学生回忆相关的知识及在学习进程中把握的数学思想方式,以唤醒学生的大体活动体会,为学生将要进行的自主探讨活动提供了思维的方向和活动的方式。

北师大版《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11、12页。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锥的体积或容积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物体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2、经历“类比猜想——验证推理”探索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的能力,在探究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1、理解、掌握圆锥体积计算的公式。

2、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四、教学难点:1、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2、圆锥体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五、教学要素: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圆柱体积公式、圆锥立体图形的特点、体积恒等的思想。

2、道具:沙子、圆柱形容器、圆锥形容器。

3、探究的问题:(1)如何推导圆锥的体积?(2)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3)圆锥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六、教学过程:(一)唤起与生成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圆锥有哪些特点?让学生结合上节课的学习,说出圆锥具有四个一(即一个圆形底面、一个侧面、一个顶点、一条高)的特点。

2.切入:研究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揭示课题: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与解决实验操作,寻找推论①说明实验要求。

在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中任意选择你们小组认为合适的器具,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最后小组长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提示:盛满沙子的圆柱的体积就是沙子的体积(厚度不计),圆锥也是如此。

②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适当指导。

③小组汇报:都选用的都是等底、底高的圆柱和圆锥,发现:把圆柱装满沙子,再往圆锥里倒,正好倒了3次;把圆锥装满沙子再倒进圆柱,3次正好装满。

提出问题:为什么选用的容器都是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④归纳总结,达成共识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用字母表示:V圆锥=1/3V圆柱=1/3Sh⑤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出示例1,分析题干信息,要求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底面积是已知的,高也是已知的,直接利用所推导的公式就可以求出零件的体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精品教案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圆锥的体积》第11~12页学习目标:1、通过探索与发现,推导出圆锥体积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探索圆锥有关知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观察与实验、猜测与验证、交流与反思等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初步了解并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学习重点: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探索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

学具准备: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圆锥和圆柱共八套,沙、米,实验报告单;带有刻度的直尺,绳子等。

学法指导:先由学生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并独立完成导学案,然后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小组间互相点评,对于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点拨、拓展。

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①前面,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课件出示②课件出示圆锥体,指出图中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圆锥是由两部分组成的。

③回忆:圆柱体与圆锥体的特征有哪些相同的地方?都是在推到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把转换成。

④观察:将圆柱体形状的一筒沙慢慢倒在桌上,会变成什么形状的沙?⑤猜想:这个圆锥形沙堆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了有序的思维境地,捕抓课堂问题的生成,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探索新课做好辅垫。

【评析:圆锥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的最后一个教学单元中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这三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最基本的立体图形。

由研究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扩展到研究圆锥的体积,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需要。

从已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入手,让学生回忆相关的知识及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唤醒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为学生将要进行的自主探索活动提供了思维的方向和活动的方法。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直观引入提出猜想猜一猜:你认为圆锥的体积可能和什么图形的体积有关呢?我的猜想:可能和体积有关。

因为它们底面都是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大胆提出假想,让学生实现创造性地学习,又激发了学生急于验证猜想的探究欲望。

探究活动一:研究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同学们,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有几个圆柱形容器和一个圆锥形容器。

请仔细观察比较:圆柱形容器和圆锥形容器的底面大小有什么关系?高度又有什么关系?小组合作进行比较,记录自己的发现。

我们组发现①圆柱和这个圆锥的底面积(),高也()。

我们组发现②圆柱和这个圆锥的底面积(),但高()。

我们组发现③圆柱和这个圆锥的高(),高也()。

我们组发现④圆柱和这个圆锥的底面积(),但底面积()。

小结:通过刚才的比较我们用简洁的数学语言表示:圆柱和圆锥有的、、、四种情况。

设计意图:此处教师没有直接给出等底等高的几组圆锥和圆柱体学具,而是给了每个小组的多种情形,目的是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推导中前提条件的必要性,为揭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做好充分的准备;让学生在获得大量的真实数据中寻找有价值的线索,培养学生敏锐的直觉与科学的研究态度。

【评析:认识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是本课学习的基础。

对于这一特殊关系,教者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给出一个圆锥和四个不同的圆柱,放手让学生比一比、量一量,总结四种不同的情形,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获得直观而清晰的认识。

】2、实验探索验证猜想活动二:根据上面这四种情况我们研究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圆锥体容器,两个圆柱体容器和一些沙土(其中4个小组的实验材料:沙子(米)、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两个;另外2个小组的实验材料:沙子(米)等,等底不等高和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

实验时,(1)、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轮流操作,作好实验数据收集,填写实验报告单。

(2)、向圆柱体(或圆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土(用直尺将多余的沙土刮掉),倒人圆锥体(或圆柱体)容器里。

(3)、倒的时候注意,把两个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4)汇报结果,实物投影展示实验报告单。

(5)小组交流,得出结论:A: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B: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柱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倍。

C:或的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没有这样的关系。

3、分析数据建立模型(1)通过实验可知: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的圆柱体积的(2)归纳总结:圆锥的体积= ,如果用V表示圆锥的体积,S表示圆锥的底面积,h表示高,那么圆锥的体积的计算公式,V=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使听觉、视觉、触觉等各种感官一起参与活动,通过自己亲自动手操作,努力去探索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这样的学习,学得活,记得牢,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评析: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这一环节,教师在学生小组实验操作的基础上,重视对其实验过程与结果的交流,并引导学生充分地表达圆柱和圆锥体积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教师又适时出示不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让学生进一步形成科学的认识,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这样有利于深化学生对结论前提的认识,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4、简单应用尝试解答解题思路:要求小麦堆的体积就是求()的体积。

要想求出圆锥的体积,得知道()和()。

所以,我先求出这个圆锥形小麦堆的底面积,然后再代入公式(),从而求出这个圆锥形小麦堆的体积。

列式:设计意图:学生能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总结出圆锥体的计算公式,在这里放手让学生利用公式去解决有关的问题,说算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三、巩固练习,运用拓展1、填空:(1)圆柱的体积是9 cm3,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____。

(2)圆锥底面积5.4m2,高21m,体积是____。

(3)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41.3cm3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cm3。

2、试一试判断下面的说法是不是正确。

(1)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

()(2)把一个圆柱本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应削去圆柱体积的。

()(3)圆锥的高是圆柱的高的3倍,它们的体积一定相等。

()3、走进生活点燃思维(1)、一堆圆锥形沙堆,底面直径是10米,高是3米,这堆沙子有多少立方米?(2)、一堆圆锥形沙堆,底面周长是62.8米,高是3米,这堆沙子有多少立方米?(3)、一堆圆锥形沙堆,它的占地面积为12平方米,高是1.5米,每立方米沙重1.7吨。

用载重为2吨的汽车把这堆沙运走,几次才能运完?4、实践性练习请你们将做实验时装在圆柱容器里的沙倒出,堆成一个圆锥形沙堆,小组合作测量计算它的体积。

应测量圆锥形沙堆的___和___,怎样测量__________。

列出算式:____________设计意图:前后呼应,给了学生一个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他们动手动脑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评析: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围绕圆锥的体积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实际应用。

学生的练习不是简单的解答问题,而是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从明确问题意义、找准已知条件与计算方法、正确简便地计算出结果等多方面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整理归纳,回顾体验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用什么方法获取的?你认为哪组表现最棒?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想法?还有什么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小结,不仅回顾了所学知识,而且总结了探索的过程和获取知识的方法、途径,真正做到既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

总评:本学案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教学情景的创设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思路与方法。

长方形、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是本课的认识基础,因此本设计从回忆三种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V=SH开始,让学生从原有认识结构里提取与本课相关的信息,为探索新知做好知识方面的准备,不仅如此而且还提出在推到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转化)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方法上的保障。

将圆柱体形状的一筒沙慢慢倒在桌上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一设计更是独具匠心,学生通过这一现象,自然地会把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联系起来。

极具情趣的教学情景再加上教师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在很短时间内产生对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有效的小组合作活动促进了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

教师没有拘泥于课本和传统的做法。

只给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让学生操作,而是给学生一个圆锥和几个不同的圆柱,让学生通过小组成员互相协作,通过比一比、量一量等有效活动,得出等底等高、不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和等底不等高四种不同的情形,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清楚地认识圆锥和圆柱的关系。

使圆锥的体积计算自然地与圆柱体积的计算联系起来。

为探究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做好了铺垫。

案例中教师善于挖掘知识本身的智力因素,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了课堂,走进了小组合作学习。

当他们自主地用高与底面同或不同的圆锥和圆柱进行动手操作活动时,自然地引发了不同结论的争论,此时学生产生了要进一步操作验证的内在需求,教师及时地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学生们通过动手操作活动增强了对实验条件的辨别能力和对多余信息的判断能力。

不难看出,学生学得主动,感受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有效提升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学生的认知结构在“肯定——否定——肯定”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学生的情感在认知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和谐的发展,他们在相互交往中加深了理解、沟通和包容,品尝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

在这一活动之前,如果能让学生根据四种情形进行一下猜测圆锥的体积和相关的圆柱的体积会有什么关系?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的两种(其中一种必为等底等高)一起研究,填好报告单,总结实验结果。

验证自己的猜想。

这样可以避免操作过程的单一性,使这个探究过程更加的丰富。

三.重视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及数学模型的建构。

在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教师敢于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经历“再创造”的过程。

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遵循“猜想——验证——建立模型——应用”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亲身经历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积极主动地发现了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关系,进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探索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