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租界公共交通发展演进的历史分析_张松

合集下载

从上海交通的变化看祖国的发展

从上海交通的变化看祖国的发展

独轮车
黄包车
• 人力车应是日本的舶来品,故又称东洋车。1874年,一个叫米拉的法 人力车应是日本的舶来品,故又称东洋车。1874年 国人,从日本引进了这个新玩意儿,又从租界当局取得了营业执照, 国人,从日本引进了这个新玩意儿,又从租界当局取得了营业执照, 雇日人拉车营业。后因言语不通,拉车人才为华人顶替。为求醒目计, 雇日人拉车营业。后因言语不通,拉车人才为华人顶替。为求醒目计, 车身一律漆成黄色,故又名黄包车。开始的时候,黄包车车辆高大, 车身一律漆成黄色,故又名黄包车。开始的时候,黄包车车辆高大, 座位宽敞,轮为铁制,行驶时隆隆作响,震动很厉害。 座位宽敞,轮为铁制,行驶时隆隆作响,震动很厉害。后有人加以改 由双座改为单座,轮子改成类似现在的橡胶胎,行驶时悄然无声, 进,由双座改为单座,轮子改成类似现在的橡胶胎,行驶时悄然无声, 拉跑速度也明显加快。当年的许多商界和文化界人士, 拉跑速度也明显加快。当年的许多商界和文化界人士,最喜欢乘坐黄 包车,常常包租一辆供其使用,或为家人使用。 20世纪20至30年代 世纪20 年代, 包车,常常包租一辆供其使用,或为家人使用。在20世纪20至30年代, 它的数量远超过汽车,达到五六万辆之多。 它的数量远超过汽车,达到五六万辆之多。
电车
• 伴张爱玲入睡的电车铃声 1908年 1908年3月5日,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正式通车营业,意味着上 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正式通车营业, 海现代公共交通工具的起步。电车的起始点是静安寺,沿愚园路、 海现代公共交通工具的起步。电车的起始点是静安寺,沿愚园路、赫 德路(今常德路)、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卡德路( )、爱文义路 )、卡德路 德路(今常德路)、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卡德路(今石门二路 )、静安寺路 今南京西路)向东行驶,穿过南京路(今南京东路) 静安寺路( )、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向东行驶,穿过南京路(今南京东路) 并沿着外滩,抵达广东路外滩。从此,叮当叮当的电车铃声, ,并沿着外滩,抵达广东路外滩。从此,叮当叮当的电车铃声,是上 海繁华都市形象一道移动的风景, 海繁华都市形象一道移动的风景,是张爱玲每天晚上枕着入睡的伴奏 在她以写上海风情出名的小说中, 声。在她以写上海风情出名的小说中,电车也是上海的一座人生舞台 各不相干的人在此登场,但往往来不及表演,却要下场了。 ,各不相干的人在此登场,但往往来不及表演,却要下场了。当年那 封锁》 全是写电车上发生的故事,开头写得颇经典: 部《封锁》,全是写电车上发生的故事,开头写得颇经典:“开电车 的人开电车。在大太阳底下,电车轨道像两条光莹莹的, 的人开电车。在大太阳底下,电车轨道像两条光莹莹的,水里钻出来 的曲蟮,抽长了,又缩短了;抽长了,又缩短了,就这么样往前移— 的曲蟮,抽长了,又缩短了;抽长了,又缩短了,就这么样往前移— 柔滑的,老长老长的曲蟮,没有完,没有完……” —柔滑的,老长老长的曲蟮,没有完,没有完……”

晚清上海公共租界的交通管理及其启示

晚清上海公共租界的交通管理及其启示
行过程。工部局 实施 的一系列举措促进 了租界和上海城 市的近代化, 培养 了华人的规则和法制意识。
关键词 : 公共租界 ; 工部局 ; 交通管理 中图 分 类 号 : 1 U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2— 9 0 20 )3- 00— 5 17 3 1 (0 8 0 0 8 0
堂, 然而 , 它也 只是 维 护 乡 规 民约 的方 式 , 作 管 聊 理 而已 ” …筑 路条件不 良加上 又无统一 的管理 机 。 构, 给居 民生 活 带来 了诸 多不 便 。第 一批 来 到 上
收 稿 日期 : 20 0 7—1 2—1 6
路 交通管 理主要包括 以下 内容 。 1制 定《 . 警务守 则》 设立道 路检查 员 。 “ 租界 设立之初 , 即雇用 华 人 ‘ 夫 ’ 更 数名 , 由
发展 。 同治初 年 , 轮小 车 ( 名 “ 独 俗 江北 车 ” 进 入 )
上海 开埠前是 “ 邑境水 乡 , 有舟无车 ” 水上 交 , 通 优于 陆地 交通 。 同治初 年 , 难 而来 的江北 人 逃 才把独轮小 车 传人 上海 。 11 84年 , 海 县城 内共 上
有 6 条街 , 6 大多数是狭 窄小巷 , 这些道路 只能作 上海租界 , 成为租界内载客载货的两用交通工具 。 为居 民的通 道 , 能用 于交 通运 输 。上 海 开埠后 , 15 不 85年上 海 出 现 了第 一 辆 马 车 , 以后 逐 渐 增 多 。 很快和海外 的资本 主义市场联系起来 , 在近代 中 行驶急速的马车, 带给上海人耳 目一新感觉 的同 西贸易中的地位也开始显现。随着上海作为近代 时 , 也使他们感受到生命正面临着新 的危险。人 城市 的兴起 , 道路交通 显得 尤 为重要 。开埠 前 , 上 口骤然增长加上新式交通工具 的出现 , 租界 内开 海县城的主要干道作为 “ 官道” 故属官修。“日 , 始出现道路拥堵。为确保交通畅然有序 , 工部局 常街巷清洁管理虽有专 门机构负责, 即同仁辅元 迈出了近代交通管理的第一步。工部局早期 的道

上海租界公共交通发展演进的历史分析

上海租界公共交通发展演进的历史分析

演进 为脉络 针对前 公共 交通时 期 ( 1 8 4 3 -1 9 0 6
发现 ,城市 公共 交通 的发展 演进对都市 空间和市
民生 活 的近 代 化 产 生 了较 大 的影 响 。
年) 和公共 交通快 速发展 时期 ( 1 9 0 7 -1 9 3 6 年) 租 界内 以有轨 电车 、无轨 电车和公 共汽 车为主的公
有 大 量 的 成 果 本 文 以近 代 上 海 公 共 交通 的 发 展
公 交 线路 分 布 、 客 运 量 增 长 和 交通 管 理 等 方 面对 租 界 公 共 交通 发展 演 进过 程 进 行 了回 顾 与梳 理 。
在研 究方法上 尝试将 相关文献资料 中的统计数据
与历 史地 图 叠加 后 通 过 定 量技 术 分 析 ,剖 析 公 交 线 网 密度 与地 价 分 区之 间 的 耦 合 关 系 ,从 中可 以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l i n e s , g r o wt h o f p a s s e n g e r v o l u me , a n d t r a i c f ma n a g e me n t . An d t h e n ,b y u s i n g t h e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a n d s u p e r po s i n g t h e r e l a t e d s t a t i s t i c a l d a t a i n t h e d o c u me n t a t i o n wi t h t h e
【 关键词】 公共 交通 系统 ;地价 分区;近代化 ;
上 海租 界

冲突与合作_1927_1930年上海公共卫生

冲突与合作_1927_1930年上海公共卫生

冲突与合作:19271930年上海公共卫生何小莲[摘 要]民国期间的上海,一市三治。

在此格局之下,租界与华界在公共卫生事业方面,既有冲突,又有合作。

特别是南京政府建立之后,租界问题在上海政治中日益突出的时候,冲突占上风。

这种既冲突又合作、从冲突到合作的历史,展现了在近代上海这一特殊的城市,中国与西方、传统与近代的复杂关系。

[关键词]公共卫生;租界;华界;食品卫生;霍乱[中国分类号]K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73(2007)03012207[作者简介]何小莲,副教授,同济大学200092自1843年开埠以后,特别是由于租界建立,上海从一个普通沿海城市发展为近代巨型通商口岸。

从城市格局来看,由一个独立城市变成一市三治,形成混杂型社会。

!在一市三治格局之下,华界、公共租界、法租界在公共卫生事业方面,各有管理机构,各有章程,各自为政,互不统属。

但是,由于公共卫生范围的广阔性,带来了管理的特殊性,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不受行政体制限制的,比如预防传染病,饮水卫生问题,食品卫生问题等等,因此,三家之间的合作是必需的。

事实上,民国期间,租界与华界在食品检疫、传染病防治方面,既呈现出相互冲突的格局,又有积极合作的一面。

本文着重探讨南京政府建立之初,上海租界与华界在公共卫生事业方面既冲突又合作的历史,力图说明在上海这一特殊的城市,中国与西方、传统与近代的复杂关系。

统一告成,卫生兴市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虽内乱外患有增无已,但上海进入稳定繁华的新局面。

∀1927年的胜利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这个时代被认为是看到了现代化和强大的中国的建设。

#∃公共卫生事业大踏步进展,非前近代时期之筚路蓝缕可比。

在上海特别市的市政系统构架中,原先各不统属、各自为政的机构和建制得以改变,在一处(秘书处)十局的统摄行政中,各处局的职责得以明确,特别是,有一批各有专长、各具专门知识的人员充任各局局长。

市卫生局之设,使公共卫生事业被正式纳入市府视野。

(学生论文)上海租界的发展

(学生论文)上海租界的发展

附件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有: 1.取消1845年章程中由英国一国独占居留 .取消1845年章程中由英国一国独占居留 地的条文。2 地的条文。2.改变租地办法。仍由外国侨民直接向中国 业主租地,但取消第一次章程关于各国商人租地须先得到 英国领事许可的规定,改为由租地人向其本国领事呈报并 转道台查核;取消押手,由租地人将租价付与中国业主。 3.默认“华洋杂居”。中国人可进入租界租地建屋,但 须得外国领事“允准”。4 须得外国领事“允准”。4.租界可征收地税或码头税, 等等。这个租地章程颁布后,租界内成立了工部局。工部 局组织巡捕,并以巡捕捐的名义向中国人抽税,还擅自审 理中国人的民刑案件。这样一来,上海租界俨然成为中国 境内的“国中之国”,工部局即成为这个国中之国的政府。
1854年 1854年7月,英法美3国成立联合租界。 英法美3国成立联合租界。 1862年 法租界从联合租界中独立; 1862年,法租界从联合租界中独立;1863 英美租界正式合并为公共租界。 年,英美租界正式合并为公共租界。
一,华人进入租界定居经商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外国人被 允许在此居住、经商。 但“外人不得架造房舍租与华 人”, 1853年的小刀会起义,改变了这一局面。租界内, 1853年的小刀会起义,改变了这一局面。租界内, 外商从事房地产经营“合法”。与此同时,太平天国起义 迫使江浙一带大量地主、乡绅、富商、官僚纷纷携眷涌入 上海租界寻求庇护。大量华人进入租界后,极大地刺激了 租界内房地产经营活动。大多数外商都很快将商业与兴趣 转移到房地产经营中来。一些早期的著名洋行如老沙逊、 怡和、仁记纷纷投巨资从事房地产经营。 1843年底居住 1843年底居住 在英租界内的外侨只有26人,19世纪末已有7000人左右, 在英租界内的外侨只有26人,19世纪末已有7000人左右, 至1936年则达到近6万人,同年在租界内定居的华籍居民 1936年则达到近6 也近160万人。。 也近160万人。。

近代上海公共租界城市交通治理探析

近代上海公共租界城市交通治理探析

近代上海公共租界城市交通治理探析作者:李沛霖来源:《历史教学·高校版》2020年第01期摘要自1863年上海公共租界成立至全面抗战前,伴随人口增长及机动车辆增加,导致租界交通事故频密,由此对城市秩序和市民安全产生负面影响。

鉴于此,通过归纳分析租界当局设置机构和建构规则、执业训验和行停管制及安全教育和违法处置等模式,进而洞悉其治理成效与经验,俾期为现世城市交通治理衍生启示。

关键词上海公共租界,交通事故,制度治理,管控治理,惩教治理中图分类号 K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57-6241(2020)02-0031-10伴随交通运输发展,机动车辆给人类带来行动便捷、民生改善的同时,交通事故亦随之增多,不仅引致生命、财产损失及社会问题,也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交通安全是世界性难题,因工业化时间早,发达国家交通事故的严重性已呈现。

①上海不仅在中国“占据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优越地位,即就国际观察亦含有深刻的意义”,即谓“上海为中国问题之启钥,盖无人得以否认;而谓上海公共租界又为上海问题之启钥,殆亦有同程度之真确”。

②1863年上海公共租界合并成立以后,伴随人口增长及机动车辆增加,交通事故频密。

但其作为近代西方相对成熟的城市治理模式移植的先行区,交通治理颇有成效,继为国内其他城市借鉴。

然而,迄今学界对此类问题关涉甚鲜。

③由是,基于全面抗战前的上海公共租界,以对人身财产伤害较巨的机动交通(汽、电车)为中心,洞悉当局治理成效与经验,俾期为现世交通事故预防及城市治理呈现启示。

近代上海公共租界(以下简称租界)不断拓界,至1899年面积达33503亩。

④区域扩张引致人口增加:1890—1910年,外人由3821人增为13526人、华人由168129人增至488005人;⑤至1936年,人口达到118.09万人,较1865年增长13倍强。

⑥伴随人口增长,上海“街衢中车马频繁,稍一不慎便易肇祸”,进而“汽车伤人之事,时有所闻”。

上海租界的由来和历史变迁

上海租界的由来和历史变迁

上海租界的由来和历史变迁租界,这俩字是十九世纪贴在中国人身上的一个耻辱,这伤疤已经扣不下去,是那个年月的一个标记。

上海英租界从1845年11月设立开始,至1943年8月结束,历时近百年。

在近代中国史上,上海的外国租界开辟最早,存在时间最长,面积最大。

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租界的由来。

1842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被迫同英国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准许英国商人带家眷在五通商口岸居住、贸易,准许英国政府在五口岸派驻领事、管事官"专理商贾事宜"。

次年10月,中英两国政府签订的《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又具体规定由大清地方官与英国领事会同商定英人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的区域。

根据这些规定,1843年11月8日英国首任驻上海领事巴富尔来沪。

11月17日正式宣布上海开埠。

巴富尔经过同上海道台宫慕久多次谈判。

1845年11月29日,宫慕久以告示方式公布了这些协议,即《上海土地章程》,达成辟设英租界协议。

此后,美租界、法租界相继辟设。

1854年7月,英法美3国成立联合租界。

1862年,法租界从联合租界中独立;1863年,英美租界正式合并为公共租界。

在租界中,外国人投资公用事业,兴学办报。

租界当局负责市政建设,颁布一系列租界管理的行政法规。

租界也成了中国人了解和学习西方文化的制度的一个窗口。

租界的定义。

他指的是拥有行政及法律自治权的外国人居住区。

简单的说,一个国家在另一个国家的土地上划拉一片地方,人家自己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什么市政府,工商局,警察局等等的这一套管理机构,这些机构的负责人往往是侨民或者领事,跟本国人一点关系都没有,而本国人的这套机构被驱逐出去了。

那么被驱逐后,作为代价人家给本国一点租金(一亩地一千五百文),相当于租过去使用,本国人不用插手。

想当年英国人穿一身燕尾服,拄着一个文明棍,满地球的播撒瘟疫一样的血腥掠夺,目的是将他们那干瘪的口袋装满响当当的金币。

“由左向右”1946年上海道路通行方向变化的历史考察

“由左向右”1946年上海道路通行方向变化的历史考察

第42卷第4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7月 Vol.42 No.4 Journal of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Jul. 2020──────────收稿日期:2020-02-08 修回日期:2020-04-28 作者简介:楚浩然(1996-),男,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

-82-“由左向右”:1946年上海道路通行方向变化的历史考察楚浩然(上海大学 文学院,上海 200444)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开埠后的上海出现了一系列近代意义上的交通问题。

对此,公共租界率先提出左侧通行,法租界与华界随后也相继确立了这一原则。

抗日战争胜利后,大批美式汽车进入中国,但由于美国国内实行的右侧通行与当时国内道路通行方向相悖,美式汽车肇祸伤人事件常有发生。

出于减少交通事故与节省改装经费的考虑,国民政府决定改左侧通行为靠右行驶,并于1946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从此右侧通行成为上海市道路通行的基本准则,并一直持续至今。

关键词:1946年;上海;道路通行方向;右侧通行 中图分类号:K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15(2020)04-0082-05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20.04.015“From Left to Right”: A Historical Study on the Change of Traffic Directionin Shanghai in 1946CHU Hao-ran(College of Liberal Arts,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44, China)Abstract: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urbanization, a series of modern traffic problems appeared in Shanghai after the opening of the port. Because of this,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was the first to propose left-hand traffic, then the French concession and other Chinese territories subsequently followed this principle. After the victory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a large number of American cars were imported to China. Because they were produced in the United States where right-hand traffic was a rule, which was contrary to the one in China at that time, accidents and injuries were often caused by American cars. In order to reduce traffic accidents and save money on refitting, the Kuomintang government decided to adopt right-hand traffic. The new rule was officially implemented on January 1, 1946. From then on, right-hand traffic has become a basic rule in Shanghai.Key Words: 1946; Shanghai; traffic direction; right-hand traffic交通的发展完善与否是一座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上海公交历史

上海公交历史

上海公交历史921年4月26日:上南长途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公司位于浦东周家渡,资本25万元。

随即开筑上南县道(公路),从上海浦东周家渡至江苏省南汇县泥城。

1922年8月7日:上南长途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周(家渡)周(浦)线长途汽车通车,线路长13.85公里。

1924年4月12日:上川交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黄炎培任董事长、顾伯威任经理,集股15万元,事务所分设在北京路(今北京西路)靖远里1号恒大纱厂批发所内和浦东庆宁寺。

1925年春:上南长途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率先改办轻便铁路客运,在上南路原汽车公路上加铺铁轨,行驶钢轮机车载客,公司更名为上南交通股份有限公司。

1926年7月:上川线全线竣工通车载客营运,线路全长20公里。

1931年3月11日:市公用局轮渡管理处开辟高桥码头至高桥镇之间的公共汽车线路。

民国25年8月1日高桥海滨浴场开放,该线延伸至海滨浴场,翌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停办。

1935年:浦东汽车公司开辟11路(东昌路-洋泾)。

1938年2月28日:日军强行接管上川线,属伪上海市交通局管辖。

1942年1月24日:伪市公用局将上川交通股份有限公司、上南交通股份有限公司合并,成立上川上南两路管理处。

1945年9月29日:市公用局接收上海都市交通股份有限公司、上川上南两路管理处、英商中国公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

随即将上川交通股份有限公司、上南交通股份有限公司发还民营。

1946年5月1日:浦东地方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公司设在周浦镇,资本法币1亿元。

公司下设交通事业部及木材部。

同年8月6日周浦至南汇长途汽车先行通车。

1949年7月1日:发售上海市区公共交通月票。

公共汽车普通月票每张9元,优待月票每张6.3元,电车普通月票每张8.40元,优待月票5.88元(均折合新人民币)。

1956年3月:东昌路-高桥公共汽车线路调整至陆家嘴,定名81路。

1956年10月25日:上海市公共汽车公司成立。

原直属上海公用事业局的上海市公共汽车第一车场、第二车场、公私合营上海市浦东公共交通公司划归该公司领导。

思修 浅谈上海城市公共交通变迁

思修 浅谈上海城市公共交通变迁

浅谈上海城市公共交通变迁上海的城市公共交通事业,从诞生到现在的一百多年历程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上海开埠时,曾有几条马路,人们的出行主要依靠中国古代传统的代步工具--轿子。

也逐步有人用大牲畜代步或人力车。

随着生产的发展,外人把汽车、电车引进到上海。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机动车与人力车都占有市场。

明清时代,上海已是“江南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上海的交通运输、车轮航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过去,官僚、地主外出,用的是轿子;一遍人运载,则用小车,即单轮羊角车。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租界的形成,这种落后的交通工具,不能满足交通的需要,还给市政卫生带来一定的影响。

英、美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曾不止一次地增加小车捐税和纳税执照。

如1871年1月,上海公共租界工部规定:“自新年起,小车换新执照,每张给钱二百圆,方准在洋泾浜营生。

”1888年3月,公共租界决定4月1日起,“租界内小车每月捐加至一千圆。

”残酷的剥削,迫使小车工人进行了多次抗捐门争,1897年的小车工人罢工,曾经影响全市。

这是,人力车已有进口,1874年3月,法租界公董局颁布了“一号”人力车营业执照。

人力车又称黄包车,当时报纸还登有“外国小车出赁”的广告,说是“新到洋车,格外奇妙”。

跟随市场的开拓,人口的增加,公共交通工具也逐渐发展。

1881年7月30 日,上海怡和洋行向法租界公董居要求设立电车。

次日,公董局召集纳税人大会,“听取关于设立电车的意见”,“确定在法租界筹备电车交通”。

1873年法国人米拉从日本引进人力车(黄包车),曾风靡一时,在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初,马车曾在上海流行,19世纪70年代,马车逐渐由私人代步工具发展或为城市公共交通工具。

1911年,江北小车在上海问世。

1923年上海出现三轮车,俗称脚踏黄包车。

20世纪40年代后,三轮车成为当时主要的人力载客工具。

到1945年抗战胜利时,上海三轮车总数已达1万辆左右,并逐步取代黄包车。

1860年后上海公共租界的诞生--以《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所见

1860年后上海公共租界的诞生--以《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所见

1860年后上海公共租界的诞生--以《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所见姚远【摘要】上海公共租界及其前身从诞生起就成为频繁中外交涉的前沿战场,而上海公共租界的诞生也成为反映19世纪60年代复杂世界格局的一面镜子。

事实上从美国首位驻京公使蒲安臣的对华“合作政策”中可见,利益成为各国合作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代表一国利益的专管租界之间也可以协商合作形成公共租界。

这一政策成了上海公共租界诞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虽然这种合作在当时而言是利益最大化的上佳手段,但确在无意中对抗了可能割裂中国领土的专管租界,而上海公共租界在后世的膨胀发展中又成为其他租界管理的模范。

【期刊名称】《枣庄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4页(P15-18)【关键词】合作政策;上海公共租界;专管租界【作者】姚远【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中心,上海 200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56.9近年随着档案开放度的增加,上海专管租界和公共租界的研究不断增多,角度也日益多样化。

多数研究的重心在中外条约、土地章程、司法制度等问题上。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档案电子化工作(WUDC),将1860年以后美国外交部的大部分文件公开,从中我们发现,中美在1860年后的外交政策成为上海公共租界诞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1861年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咸丰帝驾崩,两宫皇后获得政权,以恭亲王为首开始了同治改元。

同年早些时候,因时事所迫,一个“正式的和永久性的”办理各国事务的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立。

在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冲击下,中国传统外交开始逐步纳入国际外交的轨道。

在总理衙门设立后,奕奏称:“治国之道,在于自强”,拉开了洋务运动的序幕。

这场“自强”的洋务运动也成为当时西方国家对华贸易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中国建立租界、扩张租界继而扩展在中国权利和权益成为这一时期各国对华的主要政策和目标。

与此同时,恭亲王奕作为清政府中最早与外国人有个人往来的人,备受外国人青睐。

近代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历程与启示

近代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历程与启示

近代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历程与启示城市是一个坐落在有限空间地区内的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状系统[1].作为城市网状系统沟通的核心---公共交通(Public Transportation)是指城市内为方便公众出行所营运的客运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公共汽车、有轨电车、无轨电车、地下铁道和出租汽车等城市客运系统[2].历史证明,公共交通不仅为乘客提供交通运输服务,维系着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转,也是城市社会和经济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3].自20世纪90年代始,一批关乎我国近代城市史并具有较高水平的论着逐次展现[4],进而愈来愈多的学者对近代城市公共交通发生兴趣并从各个角度参与研究。

然迄止现时,并无专文评介中国近代公共交通研究取得的成效,而一些成果陈陈相因,亦未能开拓领域。

鉴于此,本文拟梳理总结该域学术现状,兼论其阙失之处进而展望未来,俾期对学术发展有所裨益。

囿于篇幅和所知,笔者不能将海内外相关成果无一挂漏逐一评介,遗珠失玉之憾,尚祈方家补阙。

一、近代城市人畜力公共交通的研究1949年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中国近代城市史的研究几陷于停滞。

嗣后“随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蓬勃发展,城市研究、城市科学在国内理所当然地兴盛起来”[1].即伴随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的方兴未艾,进一步形成对城市公共交通的初步探索。

由此,近代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工具---人力车及其车夫群体,成为学界研究的起步对象。

其一,人力车业的运营和车夫群体研究。

王印焕首先指出,民国时期人力车虽对城镇的交通运输发挥重大作用,但人力车夫作为农民进入城市的职业流向,其工作生活方式极为艰困。

在人力车退出历史舞台的过程中,车夫又因就业机会少而成为时代变革的障碍与受害者。

走向革命,可以说是他们在被逼无奈下的必然选择[2].严昌洪则认为,人力车夫作为近代人数众多的新的城市下层社会职业群体,具有素质低和流动性、分散性强等特点,并初步形成同行意识、同乡意识和穷人意识等群体意识[3].亦有论者以现代交通工具不发达、城市面积扩张和人口增加、工农业衰败提供车夫来源及城市街道狭窄等因素,探究人力车在近代中国出现的原因[4].不啻如此,关涉人力车与近代城市的联系,研究者颇为关注。

晚清上海公共租界的交通管理及其启示

晚清上海公共租界的交通管理及其启示

晚清上海公共租界的交通管理及其启示
何兰萍
【期刊名称】《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26)003
【摘要】晚清上海是近代城市交通管理的先行区,公共租界工部局对辖区内的交通管理更是反映了这一先行过程.工部局实施的一系列举措促进了租界和上海城市的近代化.培养了华人的规则和法制意识.
【总页数】5页(P80-84)
【作者】何兰萍
【作者单位】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上海,200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12
【相关文献】
1.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关于《上海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修正案(草案)》、《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修正案(草案)》、《上海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管理条例修正案(草案)》的审议意见报告——2006年6月21日在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 [J], 王志一;;
2.晚清上海同文馆的职业英语教育及其启示 [J], 丁伟;蔡蓓
3.上海公共租界房租与房捐关系的考察及启示(1928-1939年) [J], 严跃平
4.上海公共租界华人参政运动实际成效考察 [J], 吴娜琳
5.1921年上海公共租界乔杨案抗争的多重驱动--兼论近代上海马路商界联合会与同乡会的关系 [J], 彭南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租界在近代上海交通发展中的作用

租界在近代上海交通发展中的作用

租界在近代上海交通发展中的作用
陆兴龙
【期刊名称】《上海经济研究》
【年(卷),期】1996()10
【摘要】中国的城市特别是沿海和长江流域的城市的近代发展曾经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强烈影响。

自鸦片战争后的近百年里,列强迫使中国开放了46个通商口岸,并且在中国沿海和内陆的一些城市中强行建立起各种归属外国侵略当局直接管辖或监督管理的专管租界、租借地和外人居留地。

据统计:自1843年英国首先在上海获得租借地算起,到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日军在安东(今丹东市)强征民地建立新市区为止,前后70年间,共有英、美、法、德、日、俄、比利时、意大利、奥匈等9个国家先后在中国的上海、厦门、天津、镇江、汉口、九江、广州、杭州、苏州、重庆等10座城市中建立了25块专管租界。

此外,帝国主义国家还在旅大、宁波、福州、长沙、沙市、秦皇岛、营口、烟台、安东等地建立了32块各种类似租界的租借地、商埠区和居留地。

这些外国租界或类似租界的地区被强行开辟后即按照占领者母国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模式进行发展和定型。

【总页数】4页(P69-72)
【关键词】交通发展;租界;交通运输;上海
【作者】陆兴龙
【作者单位】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12.751
【相关文献】
1.浅析近代租界的二重作用——以上海租界为例 [J], 高玲
2.近代上海租界公共交通专营制度述评 [J], 陈文彬
3.浅析近代租界的二重作用——以上海租界为例 [J], 高玲;
4.近代上海公共租界城市交通治理探析 [J], 李沛霖
5.近代上海公共租界城市交通治理探析 [J], 李沛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法租界公董局关于公共道路、下水道和粪便处理系统的城市卫生工作报告(1849—1940年)

上海法租界公董局关于公共道路、下水道和粪便处理系统的城市卫生工作报告(1849—1940年)

上海法租界公董局关于公共道路、下水道和粪便处理系统的城市卫生工作报告(1849—1940年)
牟振宇;张华
【期刊名称】《历史地理》
【年(卷),期】2008(000)001
【摘要】<正>第一章1849—1900年由于我们掌握的资料有限,这份报告只能是不完整的。

然而,它让我们了解了早期的上海殖民者以及租界当局所进行的工程事业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在1842年租界建立之前,上海只有很少的欧洲人,他们居住在城外南岛畔的中国人的房子里,生活拮据。

临近1849年,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才在英租界安家定居。

(参考《上海简史》)临近1850年,第一批出现在上海的法国人,应该是性格粗犷、体型健硕的,才不会因
【总页数】16页(P400-415)
【作者】牟振宇;张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9
【相关文献】
1.在抗争中妥协——上海法租界公董局华人职工的第一次罢工 [J], 崔雅琼;
2.在抗争中妥协——上海法租界公董局华人职工的第一次罢工 [J], 崔雅琼
3.1870-1940年上海公共租界的死亡登记与死亡主因 [J], 李玉尚
4.1940年上海法租界电车公共汽车工人罢工事件处理报告 [J], 于道远;黄慧英
5.关于“1940年上海法租界电车公共汽车工人罢工事件处理报告”的两点补充[J], 张永庆;黄骏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n n u a l C o n f 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2014年 第38卷 第1期 VOL.38 NO.1 JAN. 201450【摘要】以近代上海的租界扩张和道路建设为背景,以租界公共交通发展的历史分析为重点,从公交线路分布、客运量增长和交通管理等方面对租界公共交通发展演进过程进行了回顾与梳理。

在研究方法上尝试将相关文献资料中的统计数据与历史地图叠加后通过定量技术分析,剖析公交线网密度与地价分区之间的耦合关系,从中可以发现,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演进对都市空间和市民生活的近代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公共交通系统;地价分区;近代化;上海租界ABSTRACT: Based on the expansion of Shanghai Concession and road construction in modern tim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historical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reviews and identifies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in the Shanghai Concession from such perspectives as distribution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lines, growth of passenger volume, and traffic management. And then, by using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superposing the related statistical data in the documentation with the historical map, it analyzes the coupled relationship between public transportation line density and land value partition, and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public transportation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modernization of urban space and public life.KEYWORDS: public transport systems; land value zoning; modernization; Shanghai Concession 近代城市发展的转型及其近代化演变过程,与其时代的政治制度、经济环境和社会关系密切相关。

与此同时,来自外部力量的作用也对城市的近代化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上海作为对外开埠的口岸城市,1843年开埠后,伴随着租界的不断扩张快速迈入近代化的轨道,其城市结构和形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一变化,无论是器物形态还是文化精神或是技术文明,无不打上了西洋文明的印记。

近年来,有关近代上海租界史的相关研究已有大量的成果,本文以近代上海公共交通的发展演进为脉络,针对前公共交通时期(1843-1906年)和公共交通快速发展时期(1907-1936年)租界内以有轨电车、无轨电车和公共汽车为主的公共交通发展状况展开历史分析。

通过历史回溯分析研究租界扩张与道路建设、越界筑路的关系以及公交线路演变和交通管理方面的情况,利用相关文献资料中的统计数据和相关历史地图,通过定性和定量技术分析剖析近代租界公交线网密度与城市地价分区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对近代上海公共交通发展变化带给城市空间的影响做出一个相对完整的深度描述和相对准确的定量比较分析。

1 租界扩张与道路建设1.1 租界设立与扩张1843年,上海道台与英国领事议定,划洋泾浜以北、李家厂(今北京东路)以南地区为最初的英租界,面积约为830亩,并在1845年的上海《土地章程》中正式予以公布。

1848年将西藏路以东、苏州河以南的大片区域纳入租界,面积扩大到2820亩。

1849年,上海道台与法国领事划定护城河以北、洋泾浜以南、黄浦江以西、关帝庙诸家桥以东地区为最初的法租界,面积约为986亩。

1848年,上海道台与美国圣公会主教口头协定苏州河以北虹口地区为美租界,1863年正式确定其范围,同年美租界与英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

1893年和1899年,公共租界通过越界筑路实现了管辖范围的两次扩张。

1893年工部局将1889年在护界河外圈定的虹口租界范围正式纳入租界,公共租界面积扩大到10676亩。

1899年,公共上海租界公共交通发展演进的历史分析张 松 丁 亮【作者简介】张 松(1961-),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丁 亮(1986-),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3-12-22【文章编号】1002-1329 (2014)01-0050-07【中图分类号】U491.1+7【文献标识码】A【doi 】10.11819/cpr20140110aHISTORICAL ANALYSIS ON PUBLIC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IN SHANGHAI CONCESSIONZHANG Song; DING Liang51取得了35年的电车专营权,由美商哈波兄弟公司承包工程,才真正开始建设有轨电车。

1906年4月工程开工,1907年轨道、电杆、架空线、车库等工程建设陆续完工。

2.2 公共交通快速发展时期(1907-1936年)随着租界的拓展和工商业发展,传统交通工具已难以满足使用需求。

租界当局为了满足西方侨民的需要并提供生活上的便利,邮政电讯、公共交通等公用事业和设施在租界得到迅速发展。

1907年10月1日成立英商上海电车公司,负责有轨电车运营。

1908年1月21日,第一辆有轨电车在爱文义路上试行。

1908年3月5日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在公共租界正式通车(图2)。

同年5月,法商电车电灯公司在法租界开设了有轨电车线路。

1914年,英商上海电车公司又在公共租界开设了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

1907年,外白渡桥租界扩张顺序(与图1中对应)扩张后的租界面积合计(亩)备 注公共租界①1843年最初的英租界830图1中①的西界应为原图作者推测②1848年11月英租界的第一次扩张2820⑤1863年划定的美租界—图1中⑤的北界应为原图作者推测⑥1893年美租界的扩张10676⑦1899年5月英美租界的第二次扩张33503法租界③1849年最初的法租界986④1861年10月法租界的第一次扩张1124⑧1900年1月法租界的第二次扩张2135⑨1914年7月法租界的第三次扩张15150租界面积合计48653图1 上海租界扩张Fig.1 The expansion of Shanghai Concession资料来源:沈寂.老上海南京路.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15。

表1 上海租界扩张面积统计Tab.1 Statistics on the expanded area of Shanghai Concession 租界面积扩张至33503亩。

1861年以后,法租界也通过越界筑路实现多次扩张。

1914年,公董局将此前越界修筑的道路全部划入法租界,将租界扩张到徐家汇路以北、爱多亚路—煦福路以南、海格路以东,法租界面积约为15150亩①(图1、表1)。

1.2 租界的道路建设租界设立以后,租界内的道路建设一直是其主要的建设工程。

早在1845年的《土地章程》中即将道路规划建设定入条款:“洋泾浜北首旧有沿江大路,其宽度应为粤海关量度二丈五尺(约7.8m)”,“保留自东而西通江边四大路……各路宽度,除老绳道原为海关量度二丈五尺外,均应为政府土地量度二丈(约6.2m)”。

法租界则由道路委员会拟定界内筑路事宜,集中于老城厢北侧法租界地区修筑道路工程。

从总体上看,19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工部局道路建设还处于初建阶段,“主要集中在租界东部,道路宽度一般仅22英尺(约6.7m),最宽的外滩滨江大道亦不过30英尺(约9.1m)。

19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工部局道路建设中的一个事项是接管、添筑界外道路。

在拓展界内道路网的同时,工部局开始拓宽、取直原有干道,以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

1870年7月,工部局董事会通过决议今后凡工部局铺筑的干道,除另有要求外,其宽度不得低于40英尺(约12.2m)”[1]438。

根据这个决议,早期修筑的道路基本进行了拓宽。

此外,路面质量改善也是租界道路建设的重点。

1890年开始采用水泥筑路,道路路面设施也相应得到完善,诸如铺设人行道、埋设管线、种植行道树、采用煤气灯照明,以及统一规划路名、设置路牌标识等附属设施。

2 租界公共交通的发展演进2.1 前公共交通时期(1843-1906年)上海近代城市公共交通的起源为1853年西式马车的引入。

1869年,公共租界开始对马车征税发照,标志着西式马车经营的肇始。

1874年法国商人米拉(Menard)从日本购入300多辆人力车,在法租界获得营业执照后开办洋车行。

虽然西式马车和人力车以及1924年出现的营业三轮车都具有一定的公共经营性质,但远不如后来的电车和公共汽车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大。

1881年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在英国开始运营。

在英商怡和洋行的倡议下,法租界公董局开始着手研究开通有轨电车的计划,但一直因技术和经营权等方面的原因没能推进。

直到1905年英商布鲁斯・庇波尔公司获得创办有轨电车工程的权利,并与公共租界工部局签订电车专营合同,上海租界公共交通发展演进的历史分析张 松 丁 亮A n n u a l C o n f 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2014年 第38卷 第1期 VOL.38 NO.1 JAN. 201452在重建时考虑到需铺设电车轨道,由英商电车公司捐助3500英镑修筑钢桥,这也是我国近代历史上建设的第一座全钢结构桥梁。

至1926年底,公共租界内共开通有轨电车线路10条、无轨电车线路6条和公共汽车线路7条;法租界内开通有轨电车线路10条、无轨电车线路4条;租界内共开通有轨电车线路20条、无轨电车线路10条、公共汽车线路7条。

“鉴于有轨电车的建设工程量相对较大,投入较多,线路调整不方便等因素,自1927年后,公共租界就不再新辟有轨电车路线,而侧重于发展无轨电车和公共汽车”[2]23。

至1936年底,公共租界内新增无轨电车线路2条、公共汽车线路5条;法租界内新增无轨电车线路1条、公共汽车线路2条;租界内共开通无轨电车线路13条,公共汽车线路14条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