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学习共同体”课改目标及基本操作模式
“学习共同体”课改目标及基本操作模式一、课改目标1、总目标:培养孩子思维的独立性和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孩子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创设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的安全、安心、安静的“三安”教学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孩子的个性特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让教适应学,让教辅助学,让教服务学。
教师真正做到教好教会,孩子真正做到学好学会。
2、教师目标: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做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策划者、引导者、调控者,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课堂引领能力,实施共同体理念下的有效教学。
3、学生目标:做课堂的主人,做课堂学习的探究者、体验者、合作者、表演者,全面提高孩子的核心素养。
4、课堂目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质疑,构建学会倾听、反思质疑、高效优质的“学共”课堂。
5、成效目标:切实提高“三效”——课堂效果、教学效果、育人效果。
二、模式要求“不被学校外部的各种动向和诱惑所迷惑,不被媒体报道所困扰,不被外部强加的课题所压迫,专心守护每位儿童的学习,探究每个教材的发展性,更多地创造与同事交流学习的机会,认认真真地组织日常的教学实践。
”每位老师都要充分认识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学的工作重点和首要任务,加强学习、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我们推广的基本教学模式是“三环五步目标尝试教学法”。
1、基本教学环节基本教学环节是“三环五步”。
“三环”是尝试自学、合作交流、检测反馈这3个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五步”就是是:“出示目标→尝试自学→合作交流→展示汇报→检测反馈”这5个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
(1)出示目标。
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后,教师要及时出示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抓住授课内容的本质、提取精华,注重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确定后的目标要让学生读一读,明确本堂课到底要学什么知识,达到什么目标。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探讨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探讨作者:候元花来源:《成才之路》2022年第27期摘要: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是一种新型教学理念,是基于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长效培养而提出的合作化、共情课堂模式。
实行“学生学习共同体”教学建设,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和兴趣,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学生学习共同体”构建,可采取以下策略:明确教学导向,清晰划分教学任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促进学习共同体构建;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强调互助性学习,增强学生互动性;家校教育信息互通,提高教育教学的全面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教学质量;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27-0089-04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2020年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基于提升数学素养的小学生‘学习共同体’模式的构建”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20]GHB3880“学生学习共同体”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为目的。
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有限,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能集中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实现共同监督,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学生学习共同体构建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成员间的沟通与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和成长。
对于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学生学习共同体”构建有以下价值。
一是能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能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促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二是能促进学习信息交流。
学生能力有限,仅靠自己学习会有很大困难,构建学习共同体,能促进学习信息交流,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培养发散思维,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三是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在学生学习共同体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开展学习探究活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课堂参与度更高。
《课堂研究》读后感
课堂研究研究课堂——读《课堂研究》有感吴佳辉《课堂研究》是钟启泉教授有关课堂教学研究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部新作。
本书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结合古今中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尤其是国际最新教育教学理论,对课堂教学及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和分析,为我们科学地开展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建议了策略,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途径和方法。
当我一页一页、一个章节一个章节往下读时,就发现《课堂研究》一书的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这是钟启泉教授延续《读懂课堂》的思想精髓,深入课堂研究的真实现场,也是钟教授的“课堂研究三部曲”的第二本作品。
作者用朴实的语言、用一个个生动、亲历的教学案例,展现了他的心路历程,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
读此书不仅是一种享受,一种心灵的震撼,还给我的教育观带来了更多的启迪。
《课堂研究》意在“化零为整”,实现“经验的重建”,将“课堂”作为一个整体的空间——一个社会的、政治的、历史的、文化的空间,将儿童、教师、课程、教学等等要素放置在鲜活生动的场域中加以考察。
通过诠释课堂研究的意蕴、视点、方略,作者希望向读者,尤其是一线教师展现一个崭新的教育实践研究的图景。
《课堂研究》立足于课堂本身,以一种深入其中的、随之起舞的态度展开观察与探讨。
而这,恰恰可以是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或者说课堂事件当事人的视角。
在书中,我们看到的话题都是细致的、彼此关联的、动态的或者说指向实践的。
这种关联与置身其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研究和课程改革实践中“自下而上”的潮流,也迎合了教育实践研究,特别是课堂研究的现实需要。
从课堂研究到教学创造,承上启下之作,不可不读!“课堂研究”是一种教学实践研究。
这种研究对于我们而言,是通过教学研究,尝试解决课堂教学直面的种种问题,建构明日之课堂实践可能性的场域;对于研究者而言,是教育学概念内涵的发现与再发现的场域。
这本书从“课堂与课堂研究”出发,探讨课堂转型的意蕴和课堂研究的特质。
阐述了“核心素养与课堂转型”领导读者重新审视“学”与“教”及其关系。
课堂学习共同体视域下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研究
课堂学习共同体视域下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研究摘要:课堂学习共同体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强调互动合作和知识共享。
本文通过论述共同体视域对小学科学教学的价值与潜在影响,并结合《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教学,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期望为小学科学教育中的有效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关键词:课堂学习、共同体视域、小学科学引言:课堂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和实践模式,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和知识共享,已逐渐在教育领域引起广泛关注。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如何创造积极的学习共同体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深入探究,已成为教师们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共同体视域对小学科学教学的价值和潜在影响1.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共同体视域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可以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能够相互分享知识、解决问题,并共同探索科学现象,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促进深层次的学习通过共同体视域,学生被鼓励思考问题、互相质疑,从而促进深层次的学习。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能够积极思考并参与到科学探究中,加深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3.培养合作与沟通能力共同体视域强调合作和互助,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共同探究问题,分享想法和意见,从而培养团队合作和有效沟通的技能。
4.基于实际问题的学习共同体视域鼓励基于实际问题和情境的学习,将知识应用于实际。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际案例,将抽象的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习的实用性和可持续性。
5.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共同体视域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能够主动提出问题、设定目标,积极寻找学习资源和策略,从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6.教师角色转变共同体视域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不仅关注知识传递,还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提供反馈,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构实践与策略——以厦门市学习共同体建设为例
近年来,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价值与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并成为我国教育政策的顶层设计。
教师学习共同体兴起的背景,以厦门学习共同体为例,通过关注学习共同体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建立共同的愿景与价值多,确立平等的对话规则,建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以期重构新的教育生态文化产域。
摘要关键词学习共同体;教师成长;建构策略2017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中提出:“引导教师加强学习,阅读经典,提高修养;鼓励教师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开展教研活动,建设教师学习共同体。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价值与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并成为我国教育政策的顶层设计,为学习共同体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教师学习共同体兴起的背景是什么?基层教师的成长实践如何回应顶层的教育政策设计?建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教师学习共同体需要关注哪些问题?笔者结合厦门教师学习共同体十几年来的实践经验,谈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一、教师学习共同体兴起的背景(一)学习共同体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教师要走“学习共同体”发展之路的理念来自于美国卡内基基金会资助下的“全美教师专业基准委员会”。
该委员会于1989年研制了《教师专业化基准大纲》,从五个方面规定了教师的专业标准,其中第五条是:教师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同其他专家合作提高学校的教育效果;同家长合作推进教育工作;运用社区的资源与人才。
教师被界定为“学习”的存在,期待教师发挥“学习共同体”一员的作用,同时触及教师专业领域的社会背景,明示促进教师同其他专家与家长的合作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基础之一。
[1]美国教学与未来国家委员会(NCTAF)则在2005年6月推出《导入学习共同体》,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不是个体化,而是依托学习共同体。
[2]加拿大著名教育学家富兰在《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中呼吁:“把学校从一个官僚主义的机构转变为一个兴旺的学习者的共同体。
”日本佐藤学教授倡导的“学习共同体”学校改革运动,在日本、韩国、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等地都开展得如火如荼。
教师学习共同体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教师学习共同体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指一群教师因共同的教育理念、价值观和目标而聚集在一起,共同学习、成长和反思教学实践的社群。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概念起源于西方国家,随着教育改革和现代技术的发展,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关注。
在中国,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意识到单打独斗的局限性,希望能够通过与其他教师共同学习、交流经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因此,教师学习共同体逐渐兴起并得到了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支持和鼓励。
教师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专业学习和成长的平台,有助于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因此,研究教师学习共同体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1.2 研究意义教师学习共同体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研究教师学习共同体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和路径,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教师学习共同体可以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成效。
通过研究教师学习共同体在不同环境下的构建和运作机制,可以为促进全球教育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借鉴和启示。
深入探讨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案例和未来发展趋势,有助于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思路和策略,为教育改革和教师培训提供借鉴和参考。
研究教师学习共同体对于推动教育现代化、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促进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概念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指一群教师在共同的学习目标下形成的一个团体,他们通过分享资源、合作研讨、互相提供反馈等方式来共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核心理念是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成长,其目的是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协作,从而达到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的目标。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形成离不开几个基本要素: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的价值观和信念、开放的学习环境、互动性的学习方式、持续性的学习活动。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习心得体会 4篇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习心得体会4篇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习心得体会听杨晓奇教授专题报告会有感张姗姗伴随学习型社会的突显,身处学习型组织的我们,认识到学习之于教师的巨大作用。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以及学会生存”不仅应成为教育发展的四大支柱,而且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必须的基本态度与主要内容。
通过本次报告会,我认识到教师学习共同体不是一个由个体简单相加的集合,而是具有差异性的个体组成的团体。
作为一种学习型组织,教师学习共同体具有开放性。
意味着共同体成员可以共享愿景和学习资源,在人际关系上是平等合作、和谐开放的,在心智模式上是先内观吾身,反思自己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正确与否,积极克服思维定势和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且能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进行开放性地对话与交流,而后开放容纳别人的想法。
在心理空间上不是封闭、防卫的。
共同体成员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大局观,以成为该共同体成员为荣,对共同体有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成员之间人际关系和谐,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理解、合作共处,形成了相互支持、依赖共生的成员关系,很少有人身攻击。
大家共处同一空间,共同学习交流、畅所欲言、共同成长。
尊重成员的差异,强调个体的参与。
在充分尊重和理解个体愿景的基础上,积极探讨提炼全体成员衷心拥有的共同的目标、价值观和使命感,从而催发个体努力学习、追求卓越。
在团队学习和讨论中,每个成员深入参与,挖掘远比个人更深入的见解,从而克服有碍学习的自我防卫,获得学习和成长速度较其他学习方式更快的效果。
充分体现成员人格的平等,参与机会的平等,以及参与的自愿和行为的自主。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议题的出现,有助于我们思考学校之于社会的价值与意义,让我们深刻领会教育之于社会发展的价值以及主要方式。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价值是对于学校作为组织机构属性的基本改善,是学校迈向学习型组织的关键。
同时有助于改善教师群体的教育属性,彰显教师群体的学习属性,激活教师群体的自主发展属性,重拾教师群体的知识分子属性,体现教师群体的社会引领属性。
活动理论视角下的教师共同体教研模式研究与实践
活动理论视角下的教师共同体教研模式研究与实践一、内容简述在活动理论视角下,教师共同体教研模式研究与实践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教师共同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强调教师之间的合作、共享和互学互鉴,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本文将从活动理论的内涵出发,分析教师共同体教研模式的特点和优势,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活动理论,简单来说活动理论是一种关注人的行为、动机和价值观的理论,强调个体在特定情境中的互动、合作和创新。
在教育领域,活动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以及教师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为构建有效的教师共同体教研模式提供理论支持。
其次我们要了解教师共同体教研模式的特点,教师共同体教研模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强调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共享。
在教师共同体中,教师之间相互尊重、平等对待,共同参与教学研究、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二是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共同体通过开展各类培训、研讨和实践活动,帮助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是追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共同体通过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完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我们要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教师共同体教研模式的实践效果,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和学校,已经开始尝试探索并实施教师共同体教研模式。
通过这些实践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共同体教研模式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教师共同体教研模式的实践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如何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如何保障教师的权益等。
因此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以期更好地推进教师共同体教研模式的发展。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了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课堂教学再探索: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开题报告
课堂教学再探索: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教育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课堂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探索和改进。
传统的直接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需要更具有互动性和探究性的教学方式。
因此,构建一个课堂学习共同体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研究热点。
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可以改变教师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偏重态度,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生从单纯地被动接受,转换为积极参与、共同合作探究问题,形成学习共同体的学生可以享受到丰富的学习经验,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还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情感关系,让学生成为更好的集体学习者。
因此,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探索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具体目标包括:1. 研究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概念、特点和构建原理,探索其理论基础。
2. 探讨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方法和策略,分析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3. 通过教学实践,观察学生在课堂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状态,分析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方式的反应和评价。
4. 收集学生学习成果和成长情况等数据,分析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和意义。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个案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以下具体步骤来开展研究:1. 回顾和分析已有的文献资料,形成理论框架和研究思路,深入理解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原理和方法。
2. 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于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看法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其对于这种教学方式的认知和评价。
3. 基于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和方法,设计和实施教学实践,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表现。
4. 收集相关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探讨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和意义。
四、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我们预期获得以下成果:1. 深入理解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原理和方法,形成可供参考的课堂学习共同体建设模型。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课题研究实施方案1一、课题名称小学语文“自主、合作、学习型课堂教学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在学生与教师形成的学习共同体中,建立起自主建构、自我探索、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督的学习策略,通过“生生互助”“师生互助”的学习形式,实现共同发展的高效、快乐的课堂。
在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基础上,我们学校将以语文学科的研究为带动,以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可持续发展为前提,落实新课程提出的目标,促进学生自主健康的发展,调整教学关系,构建学生自主互助学习型的课堂。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学校已经取得了许多成绩,为了进一步深化这一课题的研究,推广研究的结果,延伸课题的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三、确定实验年级和人员4-6年级全部参与研究,1-3年级逐步渗透本着有一定研究基础、责任心强、有创造力等原则,在各年级、各学科重点确定以下研究人员:语文:李文真、赵玲芳、赵滢、吴敏琼、郑蓉、林水珍四、研究的目标1、研究个体教学特色,形成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2、建构有效教学策略,形成教学建议和常规3、建立课堂评价标准,引导和促进课堂教学改革4、构建先进课堂文化,促进师生和谐健康发展本项研究在我们学校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氛围。
多数教师能够正确把握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理论基础。
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下面的近期目标:1、让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探索活动的最大热情;2、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奠定合作学习的基础,形成学生互助学习的习惯和氛围;3、部分教师形成自己个性的自主互助教学模式,并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有一定的研究方向。
五、研究的基本内容(一)语文学科课型推广与研究1、推广单元授课教学模式。
“单元授课模式”的研究分为三个层次:(1)“课型研究”,以一个单元为教学单位,自主确定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课型,一般用3-4课时完成一个单元的授课任务;(2)“学案研究”,课堂学习形式的研究,就是确定学生采用什么方法,如何掌握知识,并落实教学效率的研究;(3)“反思研究”,对于一节课的反思,由过去对教师的语言和行为作重点反思,改为对学生参与程度、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的研究。
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报告“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结题报告武汉市第二十六中学课题组我校《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湖北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课题。
该课题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切入点,以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学教育教学实际,以探索和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为目标而展开。
课题研究已经历时5年,采取了行动研究法、叙事研究法、课例研究法等开展研究,目前已基本完成了课题研究方案设计的研究任务,推动了学习型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初步形成了骨干教师、班主任队伍、干部及管理人员等教师发展共同体,基本构建了“问题导向式”校本教研模式、骨干教师培养模式、干部队伍培育模式,切实推动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背景1、我国教育发展的要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的黄金机遇期,也是矛盾的凸显期。
就基础教育而言,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
而扩大优质教育的关键,在于优质教师在量上的增加,在质上的提升。
2、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要求新课程启动以来,针对中学教师的各级各类培训举办了不少,但大多还是一种“输血”型的培训,往往采用“专家”讲、教师听的模式,以“专家”说教为主,对教师的已有经验、教师的创造性和行动能力关注不够,教师没有真正“卷入”培训活动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不是很大。
我们希望通过这一课题研究,能够让教师在具体的真实的问题解决情境中触及情感,引发思考,提升实践智慧,改进课堂教学,推动课程改革,促进专业发展。
3、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从学校现状来看,我校有着五十多年办学历史,是一所教育质量比较好、社会声誉比较高的武汉市示范学校。
近几年来办学规模急剧扩大,由90年代中期的24个教学班3、促进学校工作分工的细化与规范化以工作性质和在学校承担的工作职责相近构建不同的教师发展共同体,从而细化各群体的发展目标和远景、规范其职责与运行、探索其成长机制,有利于推动学校各块工作的规范化与精细化管理。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习心得体会 4篇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习心得体会 4篇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习心得体会 4篇本文简介: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习心得体会听杨晓奇教授专题报告会有感张姗姗伴随学习型社会的突显,身处学习型组织的我们,认识到学习之于教师的巨大作用。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以及学会生存”不仅应成为教育发展的四大支柱,而且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必须的基本态度与主要内容。
通过本次报告会,我认识到教师学习共同体不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习心得体会 4篇本文内容: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习心得体会听杨晓奇教授专题报告会有感张姗姗伴随学习型社会的突显,身处学习型组织的我们,认识到学习之于教师的巨大作用。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以及学会生存”不仅应成为教育发展的四大支柱,而且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必须的基本态度与主要内容。
通过本次报告会,我认识到教师学习共同体不是一个由个体简单相加的集合,而是具有差异性的个体组成的团体。
作为一种学习型组织,教师学习共同体具有开放性。
意味着共同体成员可以共享愿景和学习资源,在人际关系上是平等合作、和谐开放的,在心智模式上是先内观吾身,反思自己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正确与否,积极克服思维定势和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且能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进行开放性地对话与交流,而后开放容纳别人的想法。
在心理空间上不是封闭、防卫的。
共同体成员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大局观,以成为该共同体成员为荣,对共同体有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成员之间人际关系和谐,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理解、合作共处,形成了相互支持、依赖共生的成员关系,很少有人身攻击。
大家共处同一空间,共同学习交流、畅所欲言、共同成长。
尊重成员的差异,强调个体的参与。
在充分尊重和理解个体愿景的基础上,积极探讨提炼全体成员衷心拥有的共同的目标、价值观和使命感,从而催发个体努力学习、追求卓越。
在团队学习和讨论中,每个成员深入参与,挖掘远比个人更深入的见解,从而克服有碍学习的自我防卫,获得学习和成长速度较其他学习方式更快的效果。
OBE理念下“三维学习共同体”高效课堂教学创新研究
OBE理念下“三维学习共同体”高效课堂教学创新研究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教学也由传统教学迈向了多样化教学,本文以“OBE”的理念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体系,同时,与企业合作,校企协同育人,构建线上线下“三维学习共同体”,开启学生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OBE 学习共同体信息化教学随着科技的进步,各个行业都在推陈出新,教育也是如此,摒弃陈旧的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借助高科技手段创新更好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下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高效课堂教学创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教学设计创新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所以授课过程中多采用启发性的语言和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索仓储运输管理的相关内容。
该课程在开设过程中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开展,具有明确的教学组织与教学安排,如学生的学习阶段安排和课时设计以及具体的教学管理体系等。
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和学院的规定,在专业的授课讲师的基础上具备标准化的教学文件和严格的教学检查制度,力争形成特色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管理模式。
保证学生课前通过线上平台即可知道要学什么,有余力同学还可以根据线上视频进行自学,遇到不懂问题可以带着问题进行线下的课堂学习。
课后的知识应用方面也可以通过线上方式进行交流沟通,具体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图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2.“三维学习共同体”式教学“OBE”的教学理念下,以成果输出为导向,在此基础上,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毕业要求。
将企业与高校及学生有机结合,线上与线下紧密衔接,更好的满足学生对校内校外,课上课下知识的学习要求,形成“OBE”理念下的“三维学习共同体”。
具体如图2所示:图2“OBE”理念下的“三维学习共同体”以“OBE”的理念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同时,与企业合作,校企协同育人,构建线上线下“三维学习共同体”,开启学生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模式在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模式在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程序设计类课程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生缺乏实践能力、教师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等。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创新思维,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社会构建主义理论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知识的共享。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解决问题、讨论学习,通过互相交流和合作,提高编程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教师中心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
本文将探讨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在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通过对该教学模式的概述、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实践、案例分析、优缺点讨论和课程改进建议的探讨,旨在为提升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研究共同体课堂教学模式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的实践意义在于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通过研究共同体教学模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习者在协作和交流中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动力。
通过研究共同体教学模式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的应用,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
对于教育领域来说,研究共同体教学模式还可以为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教育的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通过深入研究共同体教学模式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的实践,可以不断探讨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为教育事业的进步贡献力量。
2. 正文2.1 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概述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是一种将教学过程转变为学习者主动参与、共同合作、共同分享知识的教学方法。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唯一来源,而是扮演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社区。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构与发展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构与发展作者:朱琴来源:《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1年第06期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要有好的学校,先要有好的教师。
学校要营造“和而不同”的教研文化,帮助教师建构学习共同体,使他们具有共同的目标追求,形成专业伙伴关系,在团体中获得归属感、认同感和价值感。
一、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构基础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和目标是建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基础,它指引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
教师的专业发展一般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即新手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
学校应基于保障每名教师不断走向成熟并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理念,帮助教师建构学习共同体,探索专业成长路径。
具体来说,学校可以鼓励教师树立三个层次的发展目标:一是实现新手期向发展期的转化——做敬业型教师,即能“跟着走”的教师,其特点是富有工作热情,善于学习经验型教师的工作策略,乐于与教研组成员做工作交流与探讨,愿意践行学校办学思想。
二是实现发展期向成熟期的跨越——做经验型教师,即能“自己走”的教师,其特点是能自如地驾驭课堂,主动参与教研组经验交流并生成成熟的见解,关心学校教师队伍的和谐发展并有实际表现和具体行动来助推这一目标的实现。
三是实现经验型教师向教育专家的进阶——做研究型教师,即能“带头走”的教师,其特点是教学反思成为工作习惯,致力于做教学改革的倡导者、引领者,主动承担并愿意带领教研组成员进行专项课题研究,具有强烈的对其他教师专业发展的责任意识。
学校可以分年级、分学科成立基于同伴为主或由不同层次教师组成的学习共同体,引领教师从课程建设、教学改进、班级管理、学生发展、文化建设等实际问题中筛选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学校可以实行教师学习共同体整体评价机制,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交流与协作,让教师在彼此理解和支持的教研氛围中实现共同成长。
学习共同体也是“命运共同体”,不同层次的教师在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或身处不同共同体时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新型的专业发展组织中增强自我效能感,获得专业成长的内驱力。
“导学”,建构学习共同体——行进在有效教学的道路上
课程教育 研究
c o l l r s e E d u c a i f 0 n R e s e a r c h
2 0 1 3 年1 月 中旬 刊
“ 导 学” , 建构 学习共 同体
— —
行进在有效教 学的道路上
惠安 3 6 2 1 0 0 )
张 亚 云
( 惠安县延寿 .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2 0 9 5 — 3 o 8 9 ( 2 o 1 3 ) o l _ o 0 5 4 — 0 2
“ 什 么是路? 就是从 没路 的地方踩踏 出来的 。 从 只有荆棘 惯 , 少部 分 学生能够预 习但 没有 习得 方法 , 这样 学习起来 , 学 的地 方开辟 出来的 。” “ 其 实地上本没有路 , 走 的人 多 了, 也便 生没有 明确的 目 标, 不知 道 自己该 学些什 么 , 想学什 么, 只是 成 了路 。 ” 被动 地等待 和接 受 。因此指 导 学生预 习之前 我们要 先 备好 走在“ 导 学” 的道路 上我 才真 真正 正理 解 了为“ 师” 的真 课 , 了解教材 、 拟 定 目标和 重难点 , 这样指 导预 习才能做 到 有 正涵义 , 真真正正体味 到探 索的 乐趣 。从教 十 多年 来我还没 的放 矢 ,学生在预 习过程 中才会有 目标。 学生预 习操 作 主 有 像现在 这样期 盼每一 堂语文课 的到 来 。因为在有 限的 4 0 要是课 文上 的“ 圈” “ 点” “ 画” “ 批注” 和“ 预 习本” 上 的摘 抄 内 分钟里 , 我 可 以和 “ 导 学” 零距 离接 触 , 可以看到 学生在课 堂 容 。预 习本上 的 内容可 以分为 两种 , 一种 常规摘抄 式如 : “ 好 上思维 、 智 慧、 勇 气碰撞 的火花 , 在碰撞 中学生渐渐掌握 了学 词佳 句演练场 ” 、 “ 问题 串串烧 ” 、 “ 小资料 大视 角” 等; 另一 种 习语文 的方 法 , 提 升 了学 习语 文 的能 力 , 学 生不再 害怕语 文 是 灵 活 补 充 式— — 根 据 课 文 体 例 和 具 体 内容 而 增 设 的 项 目 。 学 习, 他 们和我一样期待 着每一堂语文课 。 我们 在检查 学生预 习的时候既要 看他们课 文上 的动 笔程度 . “ 导学” 是教 学上的一种理念 , 一种策略 。顾名思义 。 它是 又要批 阅他们预 习本上 的用心与 态度 。 根 据预 习情 况我们 要 由教师教 学 中的“ 导” 和 学生的“ 学” 构成的 。 通过构 建学 习共 进 一步在预 习上进行 个别辅导 。 根据预 习情况我们还要及 时 同体 , 把教 师在教 学 中的 “ 主 导” 作 用和 学生在 学 习中的“ 主 调 整课 堂教 学 目标及 重难 点 . 确 定“ 三讲 ” 和“ 三不 讲” 。 初 步 体” 地位进一 步凸显 出来。 “ 导学案” 是“ 导 学” 的一部分 . 一种 做到 以学定教 。也让学生 的预 习习惯得到 了更好 的培养 。 体现 形式 。即“ 导 学案 ” 是在教 学过程 中, 教 师为 了引导 学生 “ 精 练” 是 学生 的课 堂合作 学 习. 即学 生在课 堂上取 长补 学习教学内容而编写的纸质文案, 内容包括 : 教学目标、 教学 短、 教 师获得反馈 的过程 。采用 导学案的课 堂 同样 需要 营造 重点 、 教 学难点、 教 学过程 。教 学的 具体 推进过程 。 是 以 学习 课 堂氛 围, 接 着我们反 馈预 习情况 。 根据 预 习情 况老 师可 以 共 同体 即小组合 作 活动作 为凭借 , 环 节有 : 课 前预 习即“ 先 学 把我 们这 一 堂课 所要 达到 的 学习 目标 以及 重难 点让 学生 明 后教 ” 的“ 先 学” 、 课 中研 讨 、 课 堂 与反 馈 练 习即“ 精练反 馈 ” 、 确 。再将 目标 和重难点转 变为探 索性的 问题 点。课堂上 的这 课 堂小结、 作 业布 置( 拓展 延伸) 。 些 问题 主要 来 自于 学生课前 的质 疑和 老师 以 学定教后 的补 那么我们如何 辩证地 用好“ 导 学案 ” 、 组织 学习共 同体进 充 。问题设 置要有梯 度 : 问题 的设 置尽 可能考虑到 学生 的认 行 学 习呢 ?经过这 一段 时 间的 实践 . 我 认为应 该做 好 以下几 识 水平和理 解 能力 , 由浅入深 , 小 台阶、 低 梯度 , 让 大 多数 学 点: ‘ 生“ 跳一跳 ” 能够摘到 “ 桃子 ” , 体 验到成 功的喜悦 。我的课 堂 把握好“ 导” 的方 向, 讲究“ 导” 的艺术 。 追 求“ 导” 的质 设 置 的 问题 一般 不 超 过 四 个 . 因 为 四 个 问 题 主 要 是 根 据 小 组 量 和 效 果 有 四个成 员而设 。 一般 来说每道 题我都 有明确指 定不 同程 度 1 . 把握好 “ 导” 的方 向。每一位 语文 老师都人 手一 本“ 课 的 学生来反馈 。这 样做 的好 处不仅 体现 了问题 设置 的梯 度 标” , 就要 深入 地研读 , 掌握 国家对语 文 学科教 学的统一要 求 性 ,还给 学生特别是 三号和四号 同学一种 学 习指 引和动力 , 和编 写教 材 的依 据 , 避 免语 文教 学 中 出现 “ 盲人 摸 象 ” 的现 也 为小组 学习指 明 了方向 , 提 高小组合作 的效率。 象。老师要 了解学生的学 习现状 , 找 准学生心理的切合点 , 通 二、 自主学 习与小 组学 习相 结合 , 提高 “ 学” 的效 率 。 培 养 过“ 导学” 开启学生的思 维之 门。绝不再把 学生 当作 是知识的 “ 学” 的能力 容器. 切 忌穿着“ 导学” 的鞋子走 着“ 满堂灌” 或“ 满堂 问” 的路 小组 学 习 是 导 学案课 堂 的灵魂 ,如果 没有 了小组 学 习. 子。 导 学的课 堂根本 不存在。可见 组织小组 学习的重要 性。首先 2 . 讲 究“ 导” 的艺术。 一 听到 “ 艺术” 二字 , 我 们总是联 想到 我们得根据 学生 的学 习能力进行 科 学分组 , 而且 小组 队伍 宜 高深 的研 究 。 其 实非 然也 。 教 师心 中要时刻装 着学生、 装 着课 “ 小” 化。 每组 4 — 6人最佳 。我 班 的小组 成 员是 强弱搭 配 型 标, 精 心于每一 堂课 “ 导学案” 的设计或 “ 二备 ” 。“ 导 学案 ” 编 的 , 每组 4人。成员有“ 小组长” 、 “ 小老师” 、 “ 三号 同学” 和“ 四 写或“ 二备 ” 要根 据 学生实 际深入研 究教材后 拟定 目标 . 切 忌 号 同学” 。 小组 长 、 小老 师 学习能力较 强 , 组织 能力较 强 : 三 以教 参 为“ 目标 ” ; 其次 , 重难点 的把 握要 “ 准” , 主要 还是 以生 号 、 四号 同学学力较 弱 , 学 习成绩 暂时较差 。成立 了小组后 , 为本 。课 堂上把握好 “ 三 讲” “ 三 不讲 ” 。“ 三讲 ” 即讲 重点 、 难 要 进行 成 员分 工 。 特 别是 三号四 号 同学 , 要让他 们在 小组 内 点; 讲 易错 点、 易混点 ; 讲 易漏点 。当然 。 教 师在讲 这一点上要 有 一定 的作 为 . 千万不 可对他 们“ 刮 目相 看” 。对 小组长和 小 把握一 个时 间性 问题 , 整 堂课讲 不超 过 2 0分钟 。 尽 量 多 出时 老师要 定期进行培训 , 以便提 高课 堂 小组 学习的效率 。 间让 学生有 自主探 究的 空间。 学生的 自主探 究时间不少于 1 5 小组 学习决不可成 为学生 自主学 习的依 赖 。 在 重视 小组 分钟 , 包括课 堂教 学过程 中的训 练。 总之 , 课 堂要 精讲 、 多学 学 习的 同时要 注重学生的个人独 立 自学。学生独 立 自学除 了 多练 、 精练反馈 。“ 三不讲 ” 即 学生 已经学会 了的 不讲 : 学生通 体现在课 前预 习和课后 延伸这 两个环 节之 外 , 还应该体 现在 过 学 习能够 学会 的 不讲 :教 师讲 了学生怎 么也 学不会 的不 每 次小组 集体 交流反馈 之前 的独 立 阅读 、 独立 思考 、 个性发 讲 。把握 好“ 三不讲 ” 并不 容 易。 教 师首先要 消 除教 学是为 了 言这 一块 。所 以 。 引导 小组长 组织 小组 学 习的 时候 , 安排 四 应试 的心 理 。许 多老 师 总觉得 , 如 果 少讲 了 , 不面 面俱 到地 号 、 三号先发言 。 小老师和 小组 长做 相 关的补 充。 讲, 考试 考到这 一知 识点怎 么办? 因此 。 总是 逮 着机会 就讲。 只有 引导 学生在 个人独 立学 习的基础 上进行 小组 学 习. 所 以. 在 导 学案 的课 堂上 老 师们要 先 练好 “ 惜言如 金 ” 的功 在 小组 学 习之后进 行 个体 学 习再 延伸 的 学 习方 式才 能真 正 夫。其次 。 我们应该 对学生语 文学 习能力和语 文基 础 了如指 提 高学生的学 习效率 , 培养他们 学习的能力 。 掌。这样 才能更好地做 到“ 三不讲” 。 从 而提 高课 堂的教 学效 三、 小组评价策 略的制定和科学 化 率, 从 而把 学生从繁琐 沉闷的满堂灌 中解放 出来。 如 果没有 了相 应的 小组 评价策略 。 那么 小组 学 习将会 成 3 . 注重“ 导” 的质量和 “ 导” 的效果 。只要我 们能给足 学生 为无本 之末、 无 水之源 。 好的 、 科 学的评价 策略是 小组 学 习得 自主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doc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准备阶段1. 为确立课题做好准备由于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所以,不论是国家还是个人一旦停止学习,势必会落后。
鉴于我们身处这样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教育管理部门大力宣传终身学习理念,大力提倡建设学习型社会。
学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应该责无旁贷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型人才。
然而,要培养这种学习型人才,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一方面要使自己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积极学习处于时代前沿的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务必提高学习能力,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能。
面对更新迅速的知识和飞速发展的教育技术,教师如果仍然将学习方式局限于个人学习,其专业发展速度势必跟不上社会发展速度。
这时,学会通过与他人共同学习、共享经验、取长补短来提高学习效果就显得格外重要。
历经多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人们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教师至关重要, 改革最终发生在教室中”。
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日常的课程与教学活动正成为课改的重点,于是如何通过日常教研改进教师职业行为、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也正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
与此同时,如何提高全体教师教研能力的课题日益突兀,共同体建设的策略研究成为我们为提高教学质量而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2. 明确课题方向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1) 教研组织没有共同的愿景如果提问某一个教研组织的成员,你们组织的共同的愿景(指共同意愿的景象)是什么?可能十有八九答不出,或者根本没有思考过。
学校的教研组织是整个学校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教研组、备课组集体研究制度也是存在的。
要求教研组、备课组积极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教学研究活动,搭建起同伴互助的平台。
确定研究主题,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学研究、案例分析、问题会诊、专题研讨、教研沙龙、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等形式,加强教师间的教学切磋,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汲取营养,共同分享教学经验与成果,彼此支持,共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
( 二) 课 堂有效教 学的基本 内涵 有效 教学是 当前 教 学 研究 的 热点 问题 之 一 。
[ 收稿 日期 ]2 0 1 2—1 2— 0 l
首先 学 习共 同体 和课 堂有 效教 学都 强调有 共
同的目标 : 在学习共同体中, 各个成员都是因共同
[ 作者简介 】丁蓓 ( 1 9 8 7一) , 女, 在 读研 究生 , 安徽 师范 大学 教 育科 学 学院 2 0 1 1级 。研究 方 向 : 课 程 与教 学 理论 研究 。
面化 , 不 能 实现 真 正 的有 效 教 学 。把学 习共 同体
置身在课堂这个情境 中, 参 与课 堂的教师 和学生 在尊重和谐的氛围内, 通过协商合作的方式 , 构建 知识 , 实现共 同体成员和共同体本 身的共 同成长。 因此 把 学 习共 同体 运 用 与课 堂 的有 效 教 学 , 能 够 改变 课 堂有效 教 学 三 方 面 的割 裂 , 实 现 课 堂有 效
72
丁 蓓: 基 于 学 习共 同 体 理 论 的 课 堂 有 效 教 学研 究
愿 景并 朝 着这 个 愿 景 而 运 作 的 , 而 课 堂 的有 效 教 学 也是 强 调教 学“ 有效” 这个 目标 , 并 在 课 堂 的实 践 中来 实 现这个 目标 的 。两 者都强 调参 与 者 的共
西 方对 有 效 教 学 的研 究 始 于 2 0世 纪 6 0年代 , 主
一
、
我 国 学 习共 同体 和 课 堂有 效教 学 的 基 要 受实 用 主义 和行 为 主义 心 理 学 的影 响。 “ 学 者对 有效 教 学 的研 究 始 于 2 0世 纪 9 0年代 末 , 在 基础 教育 课程 改 革 的 背 景下 , 有 效 教 学 研 究 受 到 学者 和 一 线 教 师 的高 度 重 视 。 ” 从 相 关 学 者 和教 育专 家 的研 究 中 , 可 以得 出有 效 教学 的 内涵 包 括 有效果 教学 , 有 效益 ( 效用 ) 教 学 和 有效 率 教 学三个方面: 有效 果 教学 指 教 学有 所 得 , 有所获 , 是 对 教学结 果 与 预期 教 学 目标 吻合 程 度 的评 价 ;
和 田 师 范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J OURNAL OF HETI AN NORM AL COL LEGE
Vo 1 . 3 2, No . 2
Apr . , 201 3
基 于 学 习共 同体 理 论 的 课 堂 有 效 教 学 研 究
丁 蓓
( 安徽 师范大学 , 安徽 2 4 1 0 0 0 )
文化的融通性共同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可以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操作中教师先要让每个学生在促进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自我了解的基础上明确本节课的一个宏观目的相互理解减少冲突的发生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标然后各个学习共同体之问在通过互相协商和交效性
第 3 2 g - 第 2期 2 0 1 3年 4 月
用 和共 同参与 。 ” ‘ 2 综 上 所述 , 学 习共 同体应 该 具
有效益教学是指教学 的收益是有价值 的, 有用的, 是 对教 学 目标 与特定 个人 或社会 的教 育需 求 吻合
程 度 的评 价 ; 有 效 率 教 学是 指 教 学 的 过程 和 方 法 是科 学 的 , 简 洁的 , 有 效率 教学 要促 进学 生积极 主 动学 习和综 合 协调发 展 的教学 。因此有 效教学 要 涉及 教 的有效 和学 的有 效 两 个方 面 , 是教 与学 的 共 同体 。课堂有效教学就是把有效教学运用于课 堂这个 教 学情境 之 中 , 实 现课 堂教学 的有 效果 、 有 效 益 和有效 率 三者 的有 机统一 。
有 以下几个 方 面 的内涵 : 第一 , 学 习共 同体是 建立 在共 同 的愿景 之上 的 。学 习共 同体的 各个成 员 都
是朝 着共 同 的愿 景 和 目标 来 努 力奋 斗 。第 二 , 学
习共同体也强调各个成员 的个体 自由发展 , 是一 种动 态生 成 的共 同体 。第 三 , 学 习 共 同体 强调 学
本 内涵
( 一) 共 同体和 学 习共 同体 的 内涵
德 国社 会学 家 斐 迪 南 ・ 滕尼斯在 1 8 8 1年 完 成 的《 共 同体 与社会 》 提出“ 共 同体是 一 种 持久 的 和真 正的 共 同生 活 ” , 是 由人 们 的 意 志 有 机 结 合 形成 的 。“ 学 习共 同体 ” 是在“ 共 同体 ” 这 个 概 念 的基础 上 建 立 的 。博 耶 尔 在 《 基础学校 : 学 习 的 共 同体》 一 书 中首 次使 用 “ 学 习共 同体 ” 的概 念 , “ 学 习共 同体是 所 有人 因共 同的使 命 而 朝共 同 的 愿景 一起 学 习的组 织 , 共 同体 中的 成 员 共 同分 享 学 习的兴 趣 , 共 同寻 找 通 向 知识 的旅 程 和 理解 世 界 的运作 方式 , 朝 着 教 育 这 一相 同 的 目标 相互 作
习者 之间 彼此 的信 任 和关 心 , 是 一 种 相 互学 习 的 共 同体 。第 四 , 学 习共 同体 是 知识 生成 , 传播 和发 展 的共 同体 。
二、 学 习 共 同体 是 现 实 课 堂 有 效 教 学 的 基 本 需 要
( 一) 学习共 同体与课 堂有 效教 学的 内涵相
摘
要 :通过在共 同愿景 的指 导下明确教 学 目标 、 在协 商合 作意识 下 实施教 学行 为、 建 立有效 的课 堂 管
理制度 、 运用科学 多样的课 堂评价体 系和 开拓 丰富多彩 的课 堂教 学资源来构建课 堂的有 效教 学。 关键词 :学 习共 同体 ; 课 堂有效的共 同发 展 。
同发展 , 即在学习共 同体 中要实现各个成员体和 整个共 同体 的共 同发展 。而课 堂 有效 教学 也不 仅
仅 是 涉及 教师 有 效 教 学 行 为 的 单 个 方 面 , 它 是 以 实现教 师 有效 教学 和学 生 有效 学 习的共 同发展 为 宗 旨, 是把 教 师和 学 生 看 成 是 一 个 整 体 的共 同 发 展; 再有 , 两者 都强 调平 等 、 合作、 互 利 和共 生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