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检测试题(含答案)-2019年(已纠错)

合集下载

扬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扬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扬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运用 (共12题;共81分)1. (2分) (2016高三上·东阳期中)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 吭声(kēng)拙劣(zhuō)皈依(guī)游目骋怀(chěng)B . 汤匙(chí)祛除(qū)璞玉(pǔ)咄咄逼人(duō)C . 绮丽(qǐ)蜷曲(juǎn)肴馔(zhuà)洗洗涮涮(shuàn)D . 迸发(beèng)着落(zhuó)潜力(qián)曝背谈天(bào)2. (4分) (2020高一下·聊城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用往回走几十年,我们就能找到过去那种阡陌交通、老死不相往来的“大国寡民”()。

没错,唐诗宋词元曲是千年绝唱,①,而不是合唱,绝大多数人被空间所隔离,直至终老也难得声气相通。

他们做梦也难以想象“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自然也不需要太花心思去构建话语规则、规范交流秩序。

直到闯进网络这个居高自远的舞台,我们才()发现,网络舆论场对我们的影响如此巨大,以至于成为我们判断是非、纾解情绪、体现价值、张扬个性的重要载体,成为影响生存发展的重要土壤。

网络交流,不是在自家客厅里自说自话,需要尊重议事规则;公共空间,也不是锁在抽屉里的日记本,需要保持公共理性。

有表达就有责任,②,有言论就有边界,每个人有了这样的主体意识、媒介素养,才能呵护好我们共同的集体生活,让信息汪洋中的小船,不致被()的情绪倾覆或吞噬。

(1)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 . 痕迹蓦然喧闹B . 痕迹猛然喧嚣C . 遗迹蓦然喧嚣D . 遗迹猛然喧闹(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3)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要“构建话语规则,规范交流秩序”我们应该怎么做?请根据文段内容,进行简要概括。

2019-2020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扬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每年至少两次进村入户,与帮扶群众唠一唠________,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的各种困难、各种矛盾,并为他们提供一些________的帮助,已经成为全省四十多万名帮扶干部________般的工作常态。

A. 家长里短力所能及家常便饭B. 柴米油盐力所能及司空见惯C. 柴米油盐无微不至家常便饭D. 家长里短无微不至司空见惯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优异成绩的获得,必须经过刻苦勤奋的学习而取得,学到了什么,取决于做了什么,不是教师教了什么。

B. “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经由自己的探索发现,从而获得问题答案的一种学习方式。

C.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是从内因驱动到外因推动的一个转变,是学习者情绪状态的一个转变。

D. 教师如果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式的作法只会消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学习信心,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3. 下列诗句中,对仗最为工整的一项是(3分)( )A.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B. 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

C.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D.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长篇非虚构作品《一颗子弹与一部红色经典》,是刚健沉浑的交响曲,________,________。

这部作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诸多问题上,都给我们以诚恳实在、有理有据而富有情义说服力的启示。

①一方面真实再现艰苦卓绝的战斗历史和义勇无私的英雄生涯②一方面全力还原与此相关的一部戏剧名作的创演历程③如何作用于当代人的心灵④如何处理思想基础和艺术追求的关系⑤如何处理史识与史事的对话⑥如何更清晰地激活蕴藏在历史中的核心价值A. ①②③⑤④⑥B. ①②⑤④⑥③C. ②①③⑥⑤④D. ②①④③⑥⑤5. 对下面这段话的含义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路是永远有的,即使走到前面无路了,你还可以在那无路处开辟出新路来。

扬州2019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1卷 (1)

扬州2019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1卷 (1)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2019011.A(借鉴:借用别人的可供自己对照学习的经验或吸取的教训,以便取长补短。

鉴戒:引为教训,使人警惕。

削足适履:比喻过分迁就现成条件。

生搬硬套: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搬用别人的方法、经验等。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头晕目眩:头发昏,眼发花,感到一切都在旋转。

)2.A(⑤说悲剧的直接作用,①说悲剧的最终作用。

故⑤在①前。

从“虽然”“但是”看,④应在③前。

从④句“这样的情绪”看,②应在④前,“这样的情绪”才有所指。

)3.B(依据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的特点选择。

正确搭配:“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棹声”“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4.C(C项夸张,其余为比喻。

)5. C(辜:罪,过错)6. D(骈,本指两马并驾一车,或两物并列。

骈体文的“骈”,即指文章中的句子两两相对)7.(1)那么旁人就认为他是对的,鬼神也会赞许他,认为他是自食其力。

(“则”1分,“韪”1分,“许”1分。

)(2)常常看到有一点才干一门技术又能耐得住艰苦的人,无一不被他人任用,无一不被时人赞许。

(定语后置句1分,“见用于人”“见称于时”两处被动句各1分。

)(3)同时让你们兄弟二人各自勉励自己,每天夜里以这些督促自己,每月月底以这些考核自己,希望能有所成就。

(“并令”1分,“勖勉”1分,“相课”1分,“相稽”1分。

)8.(1)自食其力,公平合理;(2)操习技艺,增长才识;(3)承担责任,拯救民众。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其它表述言之有理亦可酌情赋分。

)【参考译文】大凡人的性情,无不是喜好安逸厌恶劳苦。

无论高贵还是卑贱,聪明还是愚笨,年老还是年少,都贪恋安逸,惧怕劳作,这是从古到今相同的。

人每天穿的衣服、吃的饭食,配得上每天做的事、用的力,那么旁人就认为他是对的,鬼神也会赞许他,认为他是自食其力。

像农夫织妇终年辛勤劳作,才收获数石粮食,织成数尺布匹,而富贵的人家终年安逸享乐,不经营任何产业,却吃的一定是美味佳肴,穿的一定是绫罗绸缎,醉生梦死,一呼百应,这是天下最不公平的事,鬼神都不会答应,怎么能长久呢?古代的圣君贤相,像商汤天不亮就起床办公,文王过午而不休息,周公夜以继日,半夜起身坐而等待天亮,都是无时无刻不以辛勤劳作而勉励自身。

2019-2020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

那么,它的特色究竟“特”在哪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其思想文化本源?②客观地说,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共同体、世界主义的政治思想,例如西方基督教世界秩序及西方永久和平论、印度思想中的“不害”、伊斯兰世界的“天下一家”、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等观念。

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

其中,历史上不少共同体思想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它们所强调构建的共同体是以一个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这种思想很容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

事实上,直到今天,这种思想还在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值得我们去辨别和防范。

③我们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思想文化本源来自传统和现代两部分。

所谓传统,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在当时地理所及的范围内,形成了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套思想和做法在今天需要创造性转化。

所谓现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本源。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等等,都是我们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本源。

同时,这些思想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学理上区别于既往及现在流行的一些共同体理论,如各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联盟、大西洋共同体、“民主”价值观联盟等的重要依据。

④以往绝大多数国际秩序思想和实践,要么服务于强者,要么用来结成一个国家联盟以反对另一个国家联盟,要么是一种宗教秩序的外在表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中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它们的区别在于,其并不是从排他性国家联盟的角度来狭隘地理解共同体,而是从世界范围不平等经济秩序的变革、大多数人实现自身解放从而结成联合的高度来理解共同体。

江苏省扬州市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检测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市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检测试题(含答案)
夫民之于此,岂皆有乐之之心哉?患上之恶己,而随之以刑也。故荀卿以为特劫之法度之威,而为之 于外尔,此亦不思之过也。夫斫木而为之器,服马而为之驾,此非生而能者也。故必削之以斧斤,直之以 绳墨,圆之以规而方之以矩,束联胶漆之,而后器适于用焉。前之以衔勒之制,后之以鞭策之威,驰骤舒 疾,无得自放,而一听于人,而后马适于驾焉。由是观之,莫不劫之于外而服之以力者也。然圣人舍木而 不为器,舍马而不为驾者,固亦因其天资之材也。今人生而有严父爱母之心,圣人因其性之欲而为之制 焉,故其制虽有以强人,而乃以顺其性之欲也。
礼论
王安石
呜呼,荀卿之不知礼也!其言曰“圣人化性而起伪”,吾是以知其不知礼也。知礼者,贵乎知礼之 意,而荀卿盛称其法度节奏之美,至于言化,则以为伪也。亦乌知礼之意哉?夫礼始于天而成于人,知天 而不知人则野,知人而不知天则伪。圣人恶其野而疾其伪,以是礼兴焉。
今荀卿以谓圣人之化性为起伪,则是不知天之过也,然彼亦有见而云尔。凡为礼者,必诎其放傲之 心,逆其嗜欲之性。莫不欲逸而为尊者劳,莫不欲得而为长者让,擎跽曲拳,以见其恭。
上班订单占比
出行订单占比
A.10 公里的路程内,乘客使用专车的订单占比明显较高。
B.10 公里的路程内,出行使用专车的订单占比高于上班选择专车的。
C.随着上班和出行距离的增加,乘客使用专车的订单占比在不断地减少。
D.就出行而言,距离的远近是决定乘客是否使用专车的重要因素。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圣人苟不为之礼,则天下盖将有慢其父而疾其母者矣。此亦可谓失其性也。得性者以为伪,则失其性 者乃可以为真乎?此荀卿之所以为不思也。
夫狙猿之形,非不若人也,欲绳之以尊卑而节之以揖让,则彼有趋于深山大麓而走耳,虽畏之以威而 驯之以化,其可服邪?以谓天性无是而可以化之使伪耶,则狙猿亦可使为礼矣。故曰礼始于天而成于人, 天则无是,而人欲为之者,举天下之物,吾盖未之见也。

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2019·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欧洲大战以后,艺潮汹涌,近来风行欧美的“国际式”新建筑,承认机械及新材料在我们生活中已占据了主要地位。

这些“国际式”建筑,名目虽然笼统,其精神观念,却是极真诚的。

[甲]这种建筑现在已传至中国各通商口岸,许多建筑师又全在抄袭或模仿那种形式。

但是对于新建筑有真正认识的人,都应知道现代最新的构架法,与中国固有建筑的构架法,所用材料不同,基本原则却一样即:都是先立骨架,次加墙壁的。

这并不是他们故意抄袭我们的形式,乃因结构使然。

[乙]我们若是回顾到我们古代遗物,它们的每个部分莫不是内部结构坦率的表现,正合乎今日建筑设计人所崇尚的途径。

这样两种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艺术,竞融洽相类似,在文化史中确是有趣的现象。

我们这个时期,正该是中国建筑因新科学、材料、结构而又强旺更生的时期,也是中国新建筑师产生的时期。

[丙]他们自己在文化上的地位是他们自己所知道的;他们对于他们的工作是依其意向而设计的;他们并不像古代的匠师,盲目地在海中漂泊,他们自己把定了舵,向着一定的目标走。

我认为,他们是最有希望的。

(选自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希望》,有删改)(1)文段中的加下划线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笼统B . 真诚C . 又D . 漂泊(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20高三上·安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哲学科的创立,至今尚不到百年。

进入20世纪初期。

无论是对于中国哲学文的研究文献的梳理、方法的探索,还是基于传统的现代转化而尝试构建中国哲学体系,均取得一定进展,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哲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9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江苏省扬州市2019届高三年级上学期调研测试(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语文Ⅰ试题一、基础知识与语言文字运用 (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话剧从内容到形式都变得越来越奢华和臃肿。

影视和多媒体固然值得▲ ,但话剧为迎合当下审美口味而一味向它们靠拢, ▲ ,只会变成可以肆意摆弄的魔方或令人▲ 的万花筒。

A. 借鉴削足适履眼花缭乱B. 鉴戒削足适履头晕目眩C. 鉴戒生搬硬套眼花缭乱D. 借鉴生搬硬套头晕目眩【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

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借鉴,借用别人的可供自己对照学习的经验或吸取的教训,以便取长补短;鉴戒,引为教训,使人警惕。

第一处根据“影视和多媒体”可知,应选择“借鉴”。

削足适履,比喻过分迁就现成条件;生搬硬套,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搬用别人的方法、经验等。

第二处根据“一味向它们靠拢”可知,应选择“削足适履”。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头晕目眩,头发昏,眼发花,感到一切都在旋转。

第三处根据“万花筒”可知,应选择“眼花缭乱”。

故选A。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悲剧▲ , ▲ 。

▲ 。

▲ , ▲ ,这样的情绪一般隐藏在人的内心,并且不断地积聚变化,在某个时机便会爆发出来。

①通过情绪的放纵和宣泄最终使人达到心灵的净化②欣赏者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产生一些压抑或是恐惧的心情③但是并不代表这样的情绪就是不存在的④虽然欣赏者并不是时时都在感受这样的情绪⑤使人产生怜悯和恐惧的心情并让压抑的心情得到疏通A. ⑤①②④③B. ①⑤④③②C. ⑤①④②③D. ①⑤③④②【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扬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扬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扬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运用 (共12题;共89分)1.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 . 混沌(hún dùn)尴尬(ɡānɡà)臭名昭著(zhāo)B . 诘问(jié)坍缩(tān)迄今为止(qì)C . 三昧(wèi) 崩溃(kuì)不可逾越(yù)D . 告罄(xīn)倚重(yǐ)模棱两可(línɡ)2. (4分) (2018高三上·齐齐哈尔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五四时代的徐悲鸿,其思想固然打上了痛批中国古老文化、崇拜西洋文化的时代烙印,()。

他将毕生心血贡献给绘画艺术,坚持文化输出、文化建设和文化保藏,不仅地改良中国画,而且进行了中国画的海外推广。

他于1939年到1941年间在南洋及印度多次举办画展,赈灾义卖,,捐助抗战。

20世纪30年代,他被认为是“在西方宣传中国画最重要的人物”,“他在1933年至1934年间在法国、比利时、德国、意大利、苏联主办了中国画展”,他的画展所到之处,。

他的画展改写了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弱势状态,他努力与西方艺术建立平等交流的对话关系。

80余年过去了,当年画展的盛况留给后人的启示良多。

这样的展览当然不是向西方献上的“被看”的材料,而是儒雅端庄、美丽大方的中国艺术的馨香,是和西方艺术的中国艺术的骄傲。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所以他在输入、援引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在寻求民族文化强盛之根B . 但他在援引、输入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在寻求民族文化强盛之根C . 但他在寻求民族文化强盛之根的同时,也在援引、输入西方文化D . 但他在输入、援引西方文化的同时,也不忘寻求民族文化强盛之根(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开天辟地毁家纾难万人空巷难分伯仲B . 惊天动地大公无私万人空巷相得益彰C . 开天辟地大公无私万头攒动难分伯仲D . 惊天动地毁家纾难万头攒动相得益彰(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他将毕生心血贡献给绘画艺术,坚持文化保藏、文化建设和文化输出。

江苏省扬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扬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调研测试试题高三语文语文Ⅰ试题一、基础知识与语言文字运用 (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话剧从内容到形式都变得越来越奢华和臃肿。

影视和多媒体固然值得▲ ,但话剧为迎合当下审美口味而一味向它们靠拢,▲ ,只会变成可以肆意摆弄的魔方或令人▲ 的万花筒。

A. 借鉴削足适履眼花缭乱B. 鉴戒削足适履头晕目眩C. 鉴戒生搬硬套眼花缭乱D. 借鉴生搬硬套头晕目眩【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

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借鉴,借用别人的可供自己对照学习的经验或吸取的教训,以便取长补短;鉴戒,引为教训,使人警惕。

第一处根据“影视和多媒体”可知,应选择“借鉴”。

削足适履,比喻过分迁就现成条件;生搬硬套,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搬用别人的方法、经验等。

第二处根据“一味向它们靠拢”可知,应选择“削足适履”。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头晕目眩,头发昏,眼发花,感到一切都在旋转。

第三处根据“万花筒”可知,应选择“眼花缭乱”。

故选A。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悲剧▲ ,▲ 。

▲ 。

▲ ,▲ ,这样的情绪一般隐藏在人的内心,并且不断地积聚变化,在某个时机便会爆发出来。

①通过情绪的放纵和宣泄最终使人达到心灵的净化②欣赏者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产生一些压抑或是恐惧的心情③但是并不代表这样的情绪就是不存在的④虽然欣赏者并不是时时都在感受这样的情绪⑤使人产生怜悯和恐惧的心情并让压抑的心情得到疏通A. ⑤①②④③B. ①⑤④③②C. ⑤①④②③D. ①⑤③④②【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这道题采用的是客观选择题形式,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

江苏省扬州市第一学期高三语文调研试题(图片版)

江苏省扬州市第一学期高三语文调研试题(图片版)

2019—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题高三语文参考答案2019.11 1.B(领悟:体会,解悟,多用于对文章、话语等的理解。

觉悟:醒悟明白,多指人由迷惑而清醒或思想认识提高。

契合:投合,意气相投,符合。

吻合:完全符合,与句中“高度”重复。

并行不悖:同时进行而互相不违背。

并驾齐驱:指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比喻彼此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地位相当。

)2.D(⑤紧承前文,总说二者关系,由⑤可知应先说“伦理学”,再说“心理学”,故②应在③前;由③“心理学则……”中的“则”也可以看出,②应在③前,可排除A、C。

④谈伦理学对心理学的作用,故应紧承②之后;①谈心理学对伦理学的作用,故应紧承③之后。

)3.C(C项“霜”比喻白发,其余指自然天气现象。

)4.C(A.《师说》中的“六艺经传”即指“六经”。

“六艺”还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B.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有“鱼传尺素”的典故。

C.后人多用“黍离”形容苍凉荒芜的景象,抒发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之情。

姜夔的《扬州慢》中“黍离之悲”用了该典故。

D.《进学解》中有“国子先生晨入太学”的句子。

5.D(A项,没有紧扣漫画寓意;B项,没有抓住漫画的重点“动听”二字;C项,脱离漫画主要内容。

)6.A(中,恰好合上)7.B (“不能以强者姿态同命运抗争”无中生有。

文段中的“不可强”意为“不可强求”。

)8.(1)你们这些人只要能够少犯错误,不与达官显贵过分亲近(或译作“深交”),那么危害自己的人自然很少。

(“过”“厚”“人之害己者”各1分,语句流畅1分,其中定语后置一定要体现出来。

)(2)也有的是在路途中见到一面,心里十分欣赏他,但没有时间慢慢细谈,立刻就分别了。

(每句1分,得分点为“一见”“心赏”“从容”“乖隔”。

)9.待人之道,避祸之策,交游之憾,育才之法。

(每点1分,意思接近即可。

如语言不简约,酌情扣分。

)【参考译文】我一生不曾伤害他人。

伤害我的人,有的是出于嫉妒,有的是事出偶然而不了解我,有的是为了利益,其情状大多可以原谅,没有必要把这些人当作仇人,小心避开他们,就可以了。

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2016高二下·孝昌期末)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是中西医完美结合的成果。

但长期以来,国内外关于中西医的争论一直深陷孰优孰劣的怪圈,常常容易犯顾此失彼的错误。

②十八大前,反腐制度的实际效果与现阶段不可同日而语,可见,该项制度作用如何,不取决于制度本身有多神奇,而是取决于巡视派出机关的反腐决心。

③天灾人祸已然让人痛心,而随后一些不良媒体或别有用心之人制造出的骇人听闻的谣言,更是让人愤怒。

④“阿尔法围棋”确实赢了,但这不是一个平等的比赛,因为“阿尔法围棋”肯定研究过李世石的棋谱,对李世石知己知彼。

⑤读书要有心,有心者能在作品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修炼方法,持之以恒,学识就会由此登堂入室,必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⑥魏则西走了,但医疗骗子并不会主动淡出江湖。

如何不让下一个“魏则西”重蹈覆辙,是政府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

A . ①②④B . ①③⑤C . ②⑤⑥D . ③④⑥2.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公司领导不止一次在廉政工作会上强调,要用制度管权管钱管人,形成不能贪不敢贪机制,给权力涂上反腐剂戴上紧箍咒。

B . 《咬文嚼字》编辑部指出,网络文章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网络写作者的语文运用水平,以及对待语言文字的态度。

C . 中国各地农业部门尽管多年来一直在查处转基因水稻的非法种植,但10年间转基因水稻的非法流通仍屡禁不止,已成顽疾一块。

D . 北京时间3月4日,从索契冬奥会凯旋归来的韩国花滑名将金妍儿出席了“欢迎回家”见面会,与粉丝亲密互动,现场再秀百变表情。

3. (2分) (2019高一上·郁南期中)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A . 接受师长邀请:感谢您的美意,定去舍下候教!B . 称赞对方作品:拜读您的大作,鄙人获益匪浅!C . 祝贺开张大吉:祝贵公司生意兴隆,财源广进!D . 初见单位同事:这是我的手机号码,请您惠存!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3分)4. (6分) (2019高二上·辽源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苏省扬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市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2023.0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尽管儒家和经学在汉代盛行,“成人伦,助教化”“惩恶扬善”被规定为从文学到绘画的广大艺术领域的现实功利职责,但汉代艺术的特点却恰恰是,它并没有受这种儒家狭隘的功利信条的束缚。

刚好相反,它通过神话跟历史、现实和神、人与兽同台演出的丰满的形象画面,极有气魄地展示了一个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世界。

这个世界是有意或无意地作为人的本质的对象化,作为人的有机或非有机的躯体而表现着的。

它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征服,这才是汉代艺术的真正主题。

首先,你看那神仙世界,那里没有苦难的呻吟,而是愉快的渴望,是对生前死后都有永恒幸福的祈求。

神仙世界不是与现实苦难相对峙的难及的彼岸,而是好像就存在于与现实人间相距不远的此岸之中。

也由于此,人神杂处,人首蛇身(伏羲、女娲的形象) ,豹尾虎齿(《山海经》中的西王母形象)的原始神话与真实的历史故事、现实人物之纷然一堂,同时并在,就并不奇怪。

汉代艺术中的神仙不再具有在现实中的威吓权势,而带着更浓厚的主观愿望的色彩。

它不是如原始艺术请神灵来主宰、统治、支配人间,而是人们要到天上去参与和分享神的快乐。

人间生活的兴趣不但没有因向往神仙世界而零落凋谢,相反,是更为生意盎然、生机蓬勃,使天上也充满人间的乐趣,使这个神的世界也那么稚气天真。

它不是神对人的征服,而是人对神的征服。

神在这里还没有作为异己的对象和力量,而是人及人间生活的直接伸延。

其次,与向往神仙相交织并列的,是对现实世间的津津玩味和充分肯定。

它一方面通过宣扬儒家教义和历史故事——表彰孝子、义士、圣君、贤相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更通过对世俗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多种描绘表现出来。

如果说,神仙幻想是主体,那么它们便构成了汉代艺术的双翼。

汉石刻中,历史故事非常之多。

例如,“周公辅成王”“荆轲刺秦王”“管仲射桓公”“狗咬赵盾”“蔺相如完璧归赵”“高祖斩蛇”“鸿门宴”,各种历史人物,从孔子到老莱子,从义士到烈女,从远古历史到近代人物……无不品类齐全,应有尽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高三语文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试卷共6页,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考试证号等认真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准确、条形码上的信息与本人是否一致。

3.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

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主观题答案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知识是人类在认识自然、适应自然以及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一切经验的积累。

人类由的懵懂时代进而步入高度发达的智慧文明时代,人类自身从自然性的人成长为社会性的人乃至有的人,靠的就是不断地学习。

正是一代代人的孜孜探求,才托举起今天的人类社会。

A.茹毛饮血愚昧素养B.茹毛饮血蒙昧教养C.刀耕火种愚昧教养D.刀耕火种蒙昧素养2.下列各句中,所引诗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今冬的第一场雪给家乡带来了这个季节特有的风景,落了雪的世界是恬淡的,是迷人,是静谥的。

B.“鬓衰头似雪,行步急如风”,第二军医大学吴孟超院士从医近70年,现在虽然已经90岁高龄,但仍披甲执刀,工作在医学科学领域。

C.“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漂泊他乡的游子,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法让慈母放下深深的牵挂,而他们自己,又有多少次在梦里回到故土家园?D.“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夏完淳父子葬于此已有三百六十多年,但墓园一片寂静,无人凭吊,我在碑前站好,举行这只有一个人的祭奠仪式。

3.下列谦敬词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老师送给小张一支钢笔,小张收下了钢笔,并感谢李老师的惠赠。

B.有幸跟随先生您学习书画近十年,但尚无成就,我真是忝列门墙了。

C.我们全家这次来扬州旅游,叨扰了你们这么多天,真是不好意思了!D.分别这么多年了,你还好吗?还是原来的模样吗?我真的很垂念你!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尴尬是一种可贵的能力,。

要是你忽然发现你处在了尴尬的地位,,,,。

,这差不多能算规律。

①这不值得惊慌②也最好不要逃避③质问你的信仰④莫如由着它日日夜夜惊扰你的良知⑤因为反躬自问是一切爱愿和思想的萌芽⑥进退维谷之日正可能是别有洞天之时A.⑥①②④③⑤B.⑤①②④③⑥C.⑥④③②①⑤D.⑤④③①②⑥5.下面的图表是交通运输部2015年发布的乘客使用专车上班或出行与距离远近关系的比例图,相关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上班订单占比出行订单占比A.10公里的路程内,乘客使用专车的订单占比明显较高。

B.10公里的路程内,出行使用专车的订单占比高于上班选择专车的。

C.随着上班和出行距离的增加,乘客使用专车的订单占比在不断地减少。

D.就出行而言,距离的远近是决定乘客是否使用专车的重要因素。

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礼论王安石呜呼,荀卿之不知礼也!其言曰“圣人化性而起伪”,吾是以知其不知礼也。

知礼者,贵乎知礼之意,而荀卿盛称其法度节奏之美,至于言化,则以为伪也。

亦乌知礼之意哉?夫礼始于天而成于人,知天而不知人则野,知人而不知天则伪。

圣人恶其野而疾其伪,以是礼兴焉。

今荀卿以谓圣人之化性为起伪,则是不知天之过也,然彼亦有见而云尔。

凡为礼者,必诎其放傲之心,逆其嗜欲之性。

莫不欲逸而为尊者劳,莫不欲得而为长者让,擎跽曲拳,以见其恭。

夫民之于此,岂皆有乐之之心哉?患上之恶己,而随之以刑也。

故荀卿以为特劫之法度之威,而为之于外尔,此亦不思之过也。

夫斫木而为之器,服马而为之驾,此非生而能者也。

故必削之以斧斤,直之以绳墨,圆之以规而方之以矩,束联胶漆之,而后器适于用焉。

前之以衔勒之制,后之以鞭策之威,驰骤舒疾,无得自放,而一听于人,而后马适于驾焉。

由是观之,莫不劫之于外而服之以力者也。

然圣人舍木而不为器,舍马而不为驾者,固亦因其天资之材也。

今人生而有严父爱母之心,圣人因其性之欲而为之制焉,故其制虽有以强人,而乃以顺其性之欲也。

圣人苟不为之礼,则天下盖将有慢其父而疾其母者矣。

此亦可谓失其性也。

得性者以为伪,则失其性者乃可以为真乎?此荀卿之所以为不思也。

夫狙猿之形,非不若人也,欲绳之以尊卑而节之以揖让,则彼有趋于深山大麓而走耳,虽畏之以威而驯之以化,其可服邪?以谓天性无是而可以化之使伪耶,则狙猿亦可使为礼矣。

故曰礼始于天而成于人,天则无是,而人欲为之者,举天下之物,吾盖未之见也。

(选自《王安石文集》)6.下列加点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逆其嗜欲之性违背B.束联胶漆之胶水C.故其制虽有以强人胜过D.天则无是天性7.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吾是以知其不知礼也以是礼兴焉B.圣人恶其野而疾其伪莫不欲逸而为尊者劳C.夫民之于此故荀卿以为特劫之法度之威D.莫不劫之于外而服之以力者也则彼有趋于深山大麓而走耳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⑴夫斫木而为之器,服马而为之驾,此非生而能者也。

(4分)⑵圣人苟不为之礼,则天下盖将有慢其父而疾其母者矣。

(4分)9.荀子和王安石对于“礼”的看法有什么不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分)三、古诗鉴赏(11分)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其六①杜甫瞿塘峡口曲江②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③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④。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刚结束,蜀地仍战乱不息,诗人时年55岁,滞留夔州。

②曲江:地名,在长安城南。

③花萼:花萼相辉楼,在长安南内兴庆宫西南隅。

据载,唐玄宗开元二十年,从大明宫依城修筑复道,达南内兴庆宫,直至曲江芙蓉园。

④入边愁:传来边地战乱的消息。

⑴请分析首联的作用。

(3分)⑵请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4分)⑶作者在诗歌中兴发了哪些感慨?请简要概括。

(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

(韩愈《师说》)⑵,血色罗裙翻酒污。

(白居易《琵琶行》)⑶若夫乘天地之正,,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⑷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⑸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有所广益。

(诸葛亮《出师表》)⑹从今若许闲乘月,。

(陆游《游山西村》)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论语·学而》)⑻,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老树张大威不知是一个村庄在走来走去寻找一株老树,还是一株老树在走来走去寻找一个村庄,总之,一个像样的村庄必有一株老树,一株老树必定对村庄有着存在的意义。

这样的老树,一定会是器宇轩昂、气质高贵,树干坚硬如铁,枝叶莽莽苍苍。

一株老树就是一团山一样蓊郁的云,它可挽住清风,衔住夕阳,挂住月亮,揽住飞鸟。

人在老树的影子里行走,像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滑行。

老树一年四季会伸出颜色不断变幻的手——绿色的手,褐色的手,金色的手,依季节的不同而定——轻轻抚摸村人的脊背,抚慰他们的忧伤,缓解他们的劳苦。

老树最美的时候是在秋天。

秋天纯净的云层与晶莹的霜霰,将老树变成了苍黄色。

此时,夜凉如水,老树的叶子在月光下,一片片变得如玉蝴蝶一般透明。

村人聚集在老树下,话语像弹丸一样,在月光的斜坡上顺流而下。

春天种下的庄稼籽粒是否饱满,夏天娶的媳妇是否已经怀上娃娃,入秋时配的母猪是否有小猪崽已经坐胎……一团腾腾的俗世烟火,一种实实在在的日子波涛。

老树像神,聆听着,喜悦着,悲伤着,它的枝枝叶叶守护的,是流溢的粮食,生殖的人畜,苍生的柴米油盐。

村庄的老树下,没有悠闲安逸的隐者,没有轻若水烟的白云。

如果有一位母亲挎着一篮子还带着大地温凉体温的土豆,歇息在老树下,那也只是劳动乐曲的一个简短的休止符。

这位母亲将土豆篮子放在脚边,她安详地坐在树阴下,相当满足地瞅着她的一篮子土豆。

即便是一位贵夫人瞅着自己价值连城的宝石,也没有这位母亲瞅着这一篮子土豆的眼神更澄明、美丽、高贵。

是在什么样的星辰下,什么样的细雨中,这位母亲将希望、梦想和土豆的种子一直下到了大地温厚的被子中,并日日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夜夜怀着喜忧参半的心情,企盼着那些玛瑙一样的小土豆,新月一样一点一点地长胖呢?如今丰收了,篮子在,土豆在,母亲在,老树在。

短暂的一瞬,她靠着老树粗大的根系睡着了。

她是劳累的,成年累月艰苦劳作的风霜,雕塑和定型了她脸上的每一块肌肉,她歇息时,劳累还是紧紧地跟随着她,她坐着,可她还是显得劳累。

村庄的本质就是劳累,田园诗中的村庄是用来想象和溢美的,不是用来居住和生存的。

再看看树阴下卧着的两头牛吧,它们正静静地在一堆草前嚼食,在耕耘的间隙里,补充着继续耕耘的体力。

牛吃饱了,双目微合,我看到牛开始做梦,是一个关于耕耘的梦。

耕耘的梦是牛的安慰,它能从老树下一直追逐牛到天涯海角。

村庄中的牛,能甩掉什么,也甩不掉关于耕耘的梦。

梦里,等待耕耘的土地广阔无边,赶牛人的鞭子在云天下啪啪作响,耕耘杖是一只坠地的飞鸟,要牛来帮助它一次次腾空而起。

梦里的牛想,要是能够有点闲暇美美地做上个关于闲暇的梦,该有多好。

等把眼前的这块地耕完了,一定要躺在老树下,好好地睡上一觉,做一个只嚼食青草,一垄地也不耕,就干待着的梦。

醒时耕耘,梦中耕耘。

村庄如此,人畜都是如此。

老树越发苍老了,但它还在支撑着村庄的壮美。

有一天,一个小女孩手上攥着一粒树种,从老树下跑过,当她摊开手掌的时候,一株碧绿的小树苗便长在了她的掌心。

(选自2016年第6期《散文》,有改动)12.请分析第二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4分)13.为什么会说老树最美的时候是秋天?(4分)14.结合全文,说说老树对一个村庄的存在意义。

(6分)15.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

(6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是时候关闭你的上帝视角了王梦影1和颐酒店遇袭女性,衣着得体,遇事冷静,还是遭遇了质疑:怎么这么晚回房间?上个月,一位母亲在电梯里阻止男子吸烟,被拳脚相加,却遭微博红人怒斥:怎么做母亲的?不能忍气吞声么?本月初,一位中国旅日女留学生在家中遇害,嫌疑犯是她友人的同居男友。

据被害者母亲陈述,凶手有家暴倾向,友人不得不向遇害女生寻求庇护,借住家中。

这位姑娘仿佛已经无可指摘了。

可她似乎仍有“不足”之处:怎能如此善良?警惕心呢?2在每一起事件中,不幸已经发生,公众讨论无法弭平伤害或挽救生命。

它的意义在于警示:未来避免悲剧重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3可是焦点往往偏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