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小学二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4[人教版].doc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
2.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检验结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检验结果的一般步骤。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加减法,那么你们能不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解决问题。
2.理解问题师:请同学们看黑板,这里有一个问题:小华有10个苹果,他给了小明3个,小华还剩几个苹果?师:谁能告诉我,这个问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生:要求我们算出小华还剩几个苹果。
师:对,这个问题要求我们算出小华还剩几个苹果。
那么,我们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生:我们需要知道小华原来有多少个苹果,给了小明多少个苹果。
师:很好,这两个信息就是解决问题的条件。
同学们,你们能在题目中找到这两个条件吗?生:能。
师:请同学们用笔圈出这两个条件。
3.分析问题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条件,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生:我们可以用减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对,我们可以用减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那么,谁来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列式?生:我们应该写成10-3=?师:很好,同学们,这个式子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4.解决问题师:现在,请同学们用你们的方法,算出小华还剩几个苹果。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师:谁来说说你的答案?生:小华还剩7个苹果。
师:很好,同学们,我们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5.检验结果师:同学们,我们解决了问题,但是我们还需要检验一下我们的答案是否正确。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检验呢?生:我们可以把答案代入原题,看是否满足条件。
2017二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doc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解决问题)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第一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课本第4页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加减法的实际应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但对于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而理解问题的本质,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情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幅水果图片,问学生:“如果有3个苹果,又来了2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2.呈现(10分钟)展示相关实例,让学生观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并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例如,展示一幅停车场图片,问学生:“如果停车场原来有5辆车,又来了3辆车,一共有几辆车?”引导学生用加法解决。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互相提出问题,并用加减法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教师及时进行反馈,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加减法运用到生活中的其他场景。
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解决问题》,内容围绕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材第四单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教案、PPT、教学视频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6.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解决问题》2. 主体内容: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关键词和核心知识点为主线,进行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思考题:设计具有启发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2. 学生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不足之处,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解决问题》教案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第42页例3。
●设计说明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问题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并会用除法解答“求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
(二)能力训练要求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已知条件,找出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谈话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最近我们学校的科技小组特别受欢迎,学校为了扩大规模,打算购买一些物品,可是遇到了难题,你能帮助老师来解决吗?(设计意图:利用谈话引入课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知的出现做准备。
)二、合作探究,建立模型(课件出示情境图)1、尝试用“求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解决实际问题[师]图上有什么物品?从图上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学生自由回答了解到的信息。
)[师]你发现老师遇到了什么难题?[学生]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知道什么呢?[学生]一个地球仪的价钱。
[师]是的,一个地球仪8元,那么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呢?学生分小组分析、探讨解决方案,然后交流汇报:它们的关系可以看成是56里面有几个8,所以可以用除法来解决:56÷8=7(个)。
[师]用什么办法来检验你的列式是不是正确呢?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检验,然后交流汇报:一个地球仪8元,买7个,7×8=56(元)正确。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人教版 (4)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人教版 (4)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等途径,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围绕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典型问题,如:加减法、乘除法、长度、面积等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1. 理解问题:学生需要理解问题的本质,抓住关键信息,进行有效分析。
2. 运用知识:学生需要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 解决问题: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等途径,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2. 新课: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等途径解决问题。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强调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人教版 (4)2. 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布置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不足:部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3. 改进措施:教师可以通过增加实例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
---以上是一份关于“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人教版(4)”的教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三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三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用图形和文字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能够应用简单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兴趣和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并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并用文字描述过程。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学生课桌椅摆设3.适量的图形卡片和数字卡片4.练习册和笔四、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请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加减法运算的方法。
2. 新知讲解1.引导学生认识“解决问题”的概念,通过实例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讲解问题解决的步骤:先观察,再思考,最后解决。
3. 解决问题的练习1.给学生一些简单的问题,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他又买了2个,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尝试用文字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2.鼓励学生用图形和符号表示解题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 拓展练习1.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解决问题的场景,并邀请同学们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并找出解决方法。
5. 总结课程•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鼓励学生勇于尝试解决问题。
五、课堂作业•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用文字描述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过程,并写在练习册上。
六、教学反思•教师对今天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思考学生的反应和表现,以指导下一堂课的备课工作。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解决问题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解决问题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
2. 培养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思考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4.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
2. 图表信息的应用。
3. 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分配、时间计算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应用。
3.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4.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2)回顾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 基本训练(1)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练习。
(2)图表信息识别与应用。
3. 解决实际问题(1)购物问题:让学生根据购物清单,计算所需的钱数。
(2)分配问题:让学生根据人数和物品数量,进行平均分配。
(3)时间计算问题:让学生根据起始时间和经过的时间,计算结束时间。
4. 小组合作探究(1)每组选定一个实际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2)小组代表汇报解题过程和结果。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3)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3. 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4.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
2. 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解决问题》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首先,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其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提升数学思维的品质;其次,锻炼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通过识别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再次,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最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尝试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这些目标的实现,与新教材的要求相符,有助于学生形成全面的数学学科素养。
《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重要章节,旨在通过具体的情境和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等基本运算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背景,如购物、分组、分配等,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概念,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章节与课本前后知识点的衔接紧密,既巩固了学生已学的运算知识,又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问题解决打下基础,充分体现了实用性强的教学要求。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大家对识别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有了更深的理解。以下是对本节课重点内容的简要回顾:
1.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购物、分配等。
2.识别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观察、分析问题情境,发现关键数学信息。
3.设计解决方案:运用加减法运算,设计合理的解题步骤。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七单元第2课时《解决问题》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七单元第2课时《解决问题》优质课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解决问题》这一课程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2.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准备教材《解决问题》。
2.准备黑板、粉笔、教学PPT等教学工具。
3.确保课堂环境整洁、安静。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激发他们对解决问题的兴趣。
2. 学习重点
1.学习仔细阅读问题,理解问题的意义。
2.学习提炼问题中的关键信息。
3.学习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
3. 操作实践
1.小组合作解决老师提供的问题,并找出方法对其展开讨论。
2.学生自行解决课本上的问题,并在小组内相互讨论,确保每个学生的
理解深入。
4. 总结反思
通过总结本节课的所学内容,让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帮助他们建立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
四、课堂延伸
在本课中,老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课上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堂上未能完成的问题练习。
2.自行选择一个日常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尝试用课上所学方法解
决。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在理解问题的关键信息上存在困难。
下节课,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训练来帮助学生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解决问题》的优质教案内容,希望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准备和进行教学。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4 第3课时 解决问题 》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4 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掌握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
难点1.让学生切实理解“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中;2.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4》第3课时;2.教具:纸张、铅笔、计算器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讲解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2.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方式。
二、学习新课1.老师呈现本节课题目:《4》第3课时解决问题;2.老师讲解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强调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3.老师提出数学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4.学生展示各自的解决方法,老师引导讨论各种解决方法的优缺点。
三、巩固拓展1.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分组合作,找出多种解决方法;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并讨论各自的解决方法,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3.老师进行总结,通过讨论不同解决方法的优缺点,引导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
四、课堂小结1.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2.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3.鼓励学生课后多实践、多总结,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2.设计一个小问题,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并写下解决思路;3.复习反思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1.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分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改进方案;2.总结学生学习情况,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以上是本节课《4 第3课时解决问题》的教案,希望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节(第五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节(第五课时)《解决
问题》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教授如何解决一些涉及数学问题的实际情况。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2.能够独立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熟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2.课件:包含解决问题的示例及练习。
3.黑板、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
1.开场导入:通过引入一个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
思考问题解决的方法。
2.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分析问题、制订计划、执行计划、检验结
果。
3.示范解决一个简单数学问题,并让学生跟随操作。
4.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各自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并用解决问题
的方法进行讨论和解答。
5.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强化所学内容。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同学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升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设计一个数学问题,并用所学方法解决,并写下解决问题的过程。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加深对解决问题方法的理解,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4.2《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4.2《解决问题》教案教学目标•能够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好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准备好教学课件•准备好学生作业本和练习册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呢?2.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说明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解决问题。
第二步:新知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然后给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检查答案。
2.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3.教师讲解归纳总结,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
第三步:练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师生互动,指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师生共同检查学生的答案,进行讨论和思考。
第四步:作业布置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与练习。
2.强调作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在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出现困难,需要更多的辅导和指导。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数学解决问题的比赛或活动,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心得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方法上可以改进的地方,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能够理解问题并正确提取问题的关键信息进行计算。
–能够用文字或图形表示解决问题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积极与他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耐心和毅力,勇于面对挑战。
二、教学重点•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并提取问题的关键信息。
三、教学难点•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综合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一组简单的生活问题,让学生讨论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2. 概念讲解•介绍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类型。
•提醒学生关注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如数量、计算方式等。
3. 练习1.例题一:老师给了学生一道题目:“小明有5只苹果,他吃了3只,那么他现在还剩几只?”请学生尝试并讨论解决方法。
2.例题二:师生共喝了10瓶水,老师喝了3瓶,那么学生喝了几瓶?3.例题三:一些苹果,第一天卖了3个,第二天卖了2个,剩下5个,问原来有几个?4. 拓展练习老师出示更多类似的问题,让学生分组尝试解决,并分享解决思路。
5. 总结归纳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五、课堂检测出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并互相核对答案。
六、作业布置完成课堂练习中未完成的题目,或设计自己的生活问题并用加减法解决。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中,学生表现如何?解决问题时是否理解问题的关键信息?是否能运用加法和减法正确解题?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下一节课教学策略。
以上教案是针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解决问题”二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努力学习,报效父母“解决问题”二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页例1、例2及练习一的题目。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
师:小朋友们,新年快到了,你们高兴吗?。
解决问题(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解决问题》年级:二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1. 加法和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验证结果。
3.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1. 让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相关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出示一些与加法和减法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与加法和减法相关的问题。
二、新课讲解1. 老师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验证结果。
2.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体会每个步骤的重要性。
3. 老师引导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强调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课堂练习1. 老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共同探讨最佳解题方法。
3. 老师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总结与拓展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 老师布置一些与加法和减法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设计一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教案《4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精品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最新)
4 解决问题一课时教学内容解决问题。
(教材第7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巩固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技能。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
难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生:厘米和米。
师:一般情况下,“厘米”用来表示较短物体的长度或距离,“米”表示较长物体的长度或距离。
你能举出例子吗?如果学生举出的例子合适就要给予表扬肯定;如果学生没有说出恰当的例子,教师可以说:“老师的食指(伸出来给学生看)宽是1厘米;咱们的课桌长是1米,也就是100厘米。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什么情况下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情况下用“米”作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举例既能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点(结合具体事物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1厘米、1米的概念),又能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二自主探究师:(出示课件,教材第7页插图)你觉得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啊?你是怎么想的?把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生1:操场上的旗杆,比我还高,我就1米多一点,旗杆肯定不是13厘米,应该是13米。
生2:我看了看尺子上的13厘米,比两个手掌宽一点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生3:操场上的旗杆比小树都高,所以高度应该是13米。
……师:同学们都找到了用来作比较的事物,跟旗杆的高度进行对比,排除了13厘米,选择了旗杆的高度是13米,非常棒!小结:当选择合适的单位时,应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熟悉的事物作比较,然后进行区分、判断,这样才能选出合适的单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说出想法其实是帮助学生建构模式,从而使学生明白不能靠感觉解决问题,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选取有可比性的事物作比较,然后确定正确的答案】三总结提升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的同学,在解决问题时说得有理有据,真棒!希望今后大家都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公开课教学设计一、前言本文档旨在为二年级数学教师提供一堂关于“解决问题”的公开课教学设计。
该教学设计基于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相关教材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解决问题”的概念,明确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2.学会灵活运用加法、减法和比较大小等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以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为例,引导学生探究并解决这些问题。
涉及加法、减法、比较大小等内容。
2. 教学安排:•第一部分(10分钟):用生活中的场景引入“解决问题”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第二部分(20分钟):通过老师提问和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第三部分(15分钟):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一些解决问题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部分(10分钟):总结课堂内容,鼓励学生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心得。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问题,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2.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情景教学法: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场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亲和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老师通过一个生活场景引入课题,如: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请问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 概念讲解与示范(20分钟)老师向学生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加法和比较大小等。
通过示范几个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引导学生理解。
3. 练习与讨论(15分钟)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若干道解决问题的练习题,老师巡视指导,并在学生完成后组织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
4. 总结与分享(10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体会和心得。
六、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理解程度,进行教学评价。
(公开课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doc
第2课时解决问题交流,探究新知。
(20分钟) 生分析题意」2.引导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解题方法。
3.组织学生小组操作:称量1千克的苹果并数出个数。
4.组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汇报。
5.引导学生进行验证。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2.学生组内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集体交流后明确:需先进行估计儿个苹果大约是1千克,再求20个苹果大约有多少千克。
3.学牛小组内称量1千克苹果,交流汇报:一般大的4个苹果约重1千克,小点的5个苹果约重1千克。
4.学生独立解决问题,集体汇报交流:(1)如果4 个苹果是1千克,那么这些苹果重5千克,即20一4=5 (千克);(2)如果5 个苹果是1千克,那么这些苹果重4千克,即20一5 = 4 (千克)。
5.小组合作通过实际称一称验证结果,并交流验证的过程。
(1)一只鸭和两只鸡共重9千克,一只鸭重3千克,平均每只鸡重(B)千克。
A. 2B. 3C. 4(2)在3千克、300 克和1300克中,(A) 最重。
A. 3千克B. 300克C. 1300 克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
(10分钟) 1.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04页“做一做”,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106页第9 题,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3.完成教材107页第101.独立完成,汇报想法。
2.小组内交流想法,集体订止。
3.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
完成教材中的问题后,独立提出问题,小组内互相3.估计30个西红柿大约重多少千克?一般大的西红柿5个1千克,小点的6个1 千克,因此:如果5 个重1千克,30个西红柿大约重304-5 =。
2.2.3 解决问题-例4(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2.2.3《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天天比星星多多少根小棒?2.导言:这节课我们来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1.出示例题: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
二班得了多少面?(1)生汇报: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
师:评比表的下半部分被遮住了,你能根据表中的信息求出二班得多少面红旗吗?学生活动:找一找:要求二班有多少面小红旗,需要哪些信息?(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汇报结果)(2)探究解题方法①画图理解题意。
师:你可以画图表示题意吗?②列式计算。
师:你会列式计算吗?生1:求二班的小红旗就是要把和一班同样多的部分与比一班多的3面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即求比12多3的数是多少。
列式计算:12+3=15(面)思考:这样计算正确吗?(3)检验计算结果。
师:我们可以怎样检验?生1:用二班的小红旗总数减去一班的小红旗总数,看相差多少。
15-12=3(面)二班比一班多得了3面,解答正确。
小结: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用加法计算。
2.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
出示例题: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4面,三班得了多少面?(1)通过读题,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生1:已知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4面。
要求三班得了多少红旗。
师:请同学们独立在练习本画一画,算一算。
(学生画图分析题意,列出算式,并说出自己的想法)(2)探究解题方法师: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4面,怎么画示意图?生:先把知道的一班12面画出来。
师:求三班得了多少面,就是求比12少4的数是多少,用____法计算。
生:减法。
列式计算:12 - 4 = 8(面)(3)检验计算结果。
生1:用一班的小红旗总数减去三班的小红旗总数,看相差多少。
12 - 8 = 4(面)三班比一班少得了4面,解答正确。
小结: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用减法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
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袁华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二年级下册P4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在情境中引出课题。
⑴.观看学校的篮球比赛,提出数学问题。
⑵.引出课题:解决问题。
⑶.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写在卡纸上。
⑷.小组汇报。
2、观察比较几种方法的联系,找出相同与不同。
3、小结。
4、质疑。
巩固反馈,深化新知
1、创设练习一第1题接力跑的情境,请小记者现场报道。
⑴独立完成并说出想法。
⑵上台展示。
⑶集体订正。
2、轻松一下:老师为教这么优秀的学生感到特别的幸福。
你幸福吗?“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扭扭腰……”
知识应用,体会成功
1、算出篮球比赛四强的总分。
⑴小组比赛,四人小组合作分别算出四个班的总分,而且要列出算式,哪个小组最快又准确的为第一名,评出前三名。
2006年“体育节”篮球比赛
六年级四强得分统计表
⑵请第一个完成的小组长上台展示,集体订正。
2、学会合理的用钱,学会乐于助人。
⑴.刚才比赛的小运动员们来到了麦当劳,每小组50元,请你们小组合作帮他们选择买什么,再算算,钱够吗?
⑵小组汇报。
3、应用新知,现场编题
⑴.联系生活中的情境编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⑵.同学现场解决。
课堂评价
1、评价自己,学习别人的优点。
⑴.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
⑵.你觉得这节课谁表现最好?
⑶.你觉得这节课袁老师表现怎么样?
⑷.小结:让我们继续努力,争取做得更好。
2、作业:观察生活中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回来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解决问题
现在有多少人在看比赛?
22-6=16(人)22+13=35(人)
16+13=29(人)35-6=29(人)
22-6+13=29(人)22+13-6=29(人)
13-6=7(人)
7+22=29(人)
13-6+22=2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