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
• 实验室检查可见转氨酶和胆红素的升高等 肝脏功能受损的表现
• 病毒学检查可以确定病原的诊断 • 主要病原是甲、乙、戊型肝炎病毒
二、各型肝炎潜伏期
• 甲型肝炎 平均 30日(15-45日) • 乙型肝炎 平均 70日(30-180日) • 戊型肝炎 平均 40日(10-70日)
传染病系列培训
病毒性肝炎
护国寺中医院 宋伟莉 2018.6.20
主要内容
概述 急性病毒性肝炎 慢性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上报
一、病毒性肝炎的定义
• 病毒性肝炎是由嗜肝病毒引起的肝细胞炎 症坏死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全身性疾病。
• 嗜肝病毒主要包括五种:甲、乙、丙、丁、 戊,根据病原不同将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 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
二、病原学分类
• 甲型肝炎病毒 (HAV) • 乙型肝炎病毒 (HBV) • 丙型肝炎病毒 (HCV) • 戊型肝炎病毒 (HEV)
RNA-V DNA-V RNA-V RNA-V
1、甲型肝炎病毒
属微小RNA病毒 一个抗原抗体系统---抗-HAVIgM和抗-HAVIgG
人体感染HAV后会怎样?
• HBeAb:在HBeAg阴转前后出现,此时期称为血 清转换期,预示病毒复制减弱或停止,非保护 性 抗 体 , 是 病 毒 感 染 过 的 标 志 , 与 HBsAg、 Anti-HBc同时阳性俗称小三阳
乙肝两对半的四种排列
• HBsAg(+)Anti-HBc(+)HBeAg(+)Anti-HBe(-)Anti-HBs(-) • 所谓大三阳,说明病毒复制活跃,有传染性.
三、急性肝炎的临床表现
医考病毒性肝炎知识点总结
医考病毒性肝炎知识点总结1. 甲型肝炎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通常通过食物或水传播。
患者可能会出现肝功能异常、乏力、黄疸等症状,但大部分患者会自愈,不会出现慢性感染情况。
2. 乙型肝炎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潜伏期较长的慢性疾病。
乙型肝炎可以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患者可能会出现黄疸、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严重情况下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3. 丙型肝炎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通常通过血液传播。
患者可能会出现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等症状,严重情况下甚至可导致死亡。
4. 丁型肝炎丁型肝炎是由丁型肝炎病毒(HD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通常与乙型肝炎病毒共同感染。
患者可能会出现肝炎加重、黄疸、腹水等症状,严重情况下可导致肝功能衰竭。
5. 戊型肝炎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通常通过食物或水传播。
大部分患者可以自愈,但孕妇感染戊型肝炎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如流产、早产等。
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包括:- 血液传播:注射毒品、输血、血制品接触、医疗操作等- 母婴传播:感染母亲的病毒可通过血液、分娩过程或母乳传给婴儿- 性接触传播:性生活是传播病毒性肝炎的一个途径- 口腔—粪口传播:食物、水等被病毒污染后食用会造成传播- 医疗操作中的传播:包括不合规范的医疗操作等- 其他途径: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旅游、水源受到感染等也可能出现病毒性肝炎的传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措施包括:- 接种疫苗:通过接种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疫苗来预防病毒性肝炎- 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污染的食物、饮用水,注意个人卫生- 避免性传播:注意性卫生,使用安全套避免病毒传播- 医疗操作: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程序进行医疗操作,避免病毒传播- 其他防治措施:如使用一次性无菌器械、加强监测等对于患有病毒性肝炎的患者,需要进行治疗和护理:- 药物治疗:可以通过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等进行治疗- 营养支持:加强营养,特别是蛋白质的摄入,以维持肝功能- 心理护理:对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减轻其焦虑和压力- 康复护理:对于患者进行康复护理,避免长时间卧床,保持适当的锻炼总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但通过预防、治疗和护理,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和发展,降低病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病毒性肝炎课件ppt课件
最新课件
36
❖1. 乙肝病人能否生育?
❖ 可以生育.
❖ 男性乙型肝炎患者,如果肝功能正常且稳定, 妻子又有保护性抗体(抗-HBs),是可以生育 的。
❖ 女性无症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其新 生儿出生时呈表面抗原阳性者占5%~7%,可 能是经胎盘传播的。如在妊娠后期患病,胎 儿及新生儿的肝炎表面抗原的阳性率为20%~ 30%。要注意以下处理:
最新课件
7
三、发病情况
1.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各类传染病中发病率最高。 2.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逾1.2亿。 3.乙型肝炎患者近3千万。 4.每年近 30万人 死于肝炎或肝癌。
最新课件
8
不同类型肝炎病毒引起的 临床表现具有共同性
❖ 症状:乏力、纳差、厌油、恶心、呕吐、腹胀、肝区痛
❖ 体征:黄疸、肝大、脾肿大、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腹 水等
对乙肝已有免疫力
HBsAb +
HBeAb +
HBcAb +
最新课件
20
HBsAg HBeAg -
HBsAg HBeAg -
HBsAb HBeAb + HBcAb +
既往感染
单独抗HBc阳性 不是传染性的指标
HBsAb HBeAb HBcAb +
但需注意 隐匿性慢性乙肝 (HBV DNA阳性)
最新课件
最新课件
37
❖ 怀孕期处理: 从孕妇孕 28 周以后开始的, 根据孕妇的不同情况,使用抗病毒药物,肌 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
❖ 新生儿处理: HBV慢性感染母亲的新生儿出 生后立即注射HBIG100~200IU, 3天后接种乙 肝疫苗10微克,出生后1个月重复注射一次;6 个月时再注射乙肝疫苗,保护率可达95%以上.
第六章8病毒性肝炎
基本病理变化
2.嗜酸性变 一般仅累及单个或几个肝细胞, 散在于肝小叶内。镜下观察:肝细胞胞质水分脱 失,浓缩,肝细胞体积变小,HE染色见胞质嗜酸性 增强,呈均匀致密的深红色。
第六章第八节 病毒性肝炎
基本病理变化
(二)肝细胞坏死 是肝细胞重度水肿基础之上发生溶解性坏死。
因溶解性坏死的范围和分布不同,其可呈现不同的 特点,具体为: (1)点状坏死:是指坏死仅累及单个或几个肝细胞 坏死,常见于急性普通型肝炎。 (2)碎片状坏死: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肝小叶周边部界板处肝细 胞的灶性坏死,常见于慢性肝炎。
第六章第八节 病毒性肝炎
临床病理类型
➢镜下观察:①变性广泛而坏死轻微,见肝细胞广 泛细胞水肿性变性,以肝细胞胞质疏松样变和气球 样变为主;仅见散在的点状坏死及嗜酸性小体。② 肝细胞体积增大,排列紊乱,拥挤,肝窦受压而变 窄,肝细胞内可见淤胆现象。③在汇管区及肝小叶 内有轻度的炎细胞浸润。黄疸型肝细胞坏死稍多, 毛细胆管腔中有淤胆和胆栓形成。
第六章第八节 病毒性肝炎
病因及发病机制
目前已知的肝炎病毒有甲型(HAV),乙型 (HBV),丙型(HCV),丁型(HDV),戊型(HEV) 和庚型(HGV)6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认为引 起发病和导致的病变,取决于感染的病毒种类和机体 的免疫功能状态,或通过直接损伤肝细胞,或通过细 胞免疫机制导致肝细胞损伤。
➢ (五)增生 ➢ 1.间质反应性增生 ①库普佛(Kupffer)细胞增
生,并可脱入窦腔内变为游走的吞噬细胞,参与 炎细胞浸润;②间叶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增生并参 与损伤的修复; ➢ 2.小胆管增生 汇管区内或大片坏死灶内可见小 胆管增生。
➢ 3.纤维组织增生 长期慢性病毒性肝炎时,间质内 大量纤维组织增生修复,破坏肝小叶原有的结 构,发生肝硬化。
传染病学-病毒性肝炎
乙 肝
5.HBV感染的常用研究模型
●HBV人工培养尚未成功
●HBV感染动物模型:黑猩猩、树鼩
●HBV基因转染细胞株:G2.2.15细胞
●转基因动物:转基因鼠 ●其他嗜肝DNA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
丙 肝
三、丙型肝炎病毒
丙肝是经济发达国家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类型
丙 肝
原称“肠道外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
戊 肝
五、戊型病毒性肝炎
● 原称为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病毒性肝炎
● HEV为单股线状正链 RNA病毒, 现暂归类于嵌杯病毒科。
戊 肝
● 抗-HEV:
抗HEV-IgM:是近期内HEV感染的标志,有早
期诊断价值
抗HEV-IgG:持续时间在不同病例差异较大,
多数于发病后6~12个月阴转
● HEV RNA:
2.HBV基因组结构
pre-S1 编码 pre-S1蛋白 pre-S2蛋白 HBsAg HBeAg HBcAg DNAP HBxAg
HBsAg
P
pre-S2 S pre-C C P X
正链
负链3.2 kb
HBVDNA C
pre-c X
pre-S2 pre-S1
乙 肝
3.HBV血清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前、30~40y
丙 肝
(三)丙型肝炎
1. 传染源:
主要为急、慢性丙肝患者和慢性HCV携带者
丙 肝
2.传播途径:
血液、血制品(主要) 注射毒品及不洁的注射(其次) 密切接触 性传播 围生期传播
丙 肝
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HCV感染的母亲所生婴儿感染率高 已感染者仍可感染其他亚型或变异株
(1)HBsAg ●出现时间:HBV感染后2~6个月(潜伏期) ●持续时间: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要点
慢性肝炎
病程超过6个月,可出现 乏力、食欲不振、肝区疼 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 出现肝硬化或肝癌。
重型肝炎
病情严重,可能出现肝衰 竭甚至死亡。
02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疫苗接种
甲型肝炎疫苗
预防甲型肝炎病毒感染, 适用于儿童和易感人群。
乙型肝炎疫苗
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建议新生儿、儿童和易感 人群接种。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 要点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病毒性肝炎概述 •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与康复 •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与管理
01 病毒性肝炎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 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传染病。
分类
根据病原学不同,病毒性肝炎可 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 戊型等类型。
饮食安全
避免接触感染源
注意食物卫生,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食品, 特别是生肉、生鱼片等,以降低感染甲肝 、戊肝等病毒性肝炎的风险。
避免与病毒性肝炎患者接触,特别是乙肝 、丙肝等血液传播途径的肝炎患者,应避 免共用针头、注射器等物品。
管理措施
早期筛查与诊断 规范治疗
健康教育与宣传 监测与报告
对于高风险人群,如输血史、吸毒史、长期透析等,应定期进 行病毒性肝炎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3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加强锻炼,增 强体质。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心理支持
情绪疏导
01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关心和支法
02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调整不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病毒性肝炎科普PPT课件
肝癌
肝癌是病毒性肝炎的另一 种严重并发症,肝炎病毒 可直接或间接导致肝癌的 发生。
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一 旦出现明显症状,往往已 经到了晚期,治疗难度大 ,预后较差。
肝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 切除、化疗、放疗等,根 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 案。
其他并发症
除了肝硬化和肝癌外,病毒性肝 炎还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如门
确保移植肝脏的功能正常。
Part
04
病毒性肝炎的并发症
肝硬化
肝硬化是病毒性肝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肝炎病毒对肝脏的持续损害,导致肝 脏组织逐渐发生纤维化,最终发展为肝硬化。
肝硬化会导致肝功能严重受损,出现黄疸、腹水、出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 活质量。
肝硬化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必要时需要进行肝 移植手术。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
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通过消化道传播 ,如摄入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
性传播和血液传播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通过性接 触或血液传播,如共用针头、注射器 等。
临床表现
急性肝炎
起病急,出现发热、乏力 、食欲减退、恶心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黄疸 。
慢性肝炎
病程超过6个月,可出现 乏力、食欲不振、腹胀等 症状,严重时可发展为肝 硬化和肝癌。
认知调整
2
了解病毒性肝炎的相关知
识,正确认识疾病,避免
恐慌和误解。
社会支持
3 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
分享感受和困惑,获得情 感支持和理解。
家庭护理
隔离措施
对于具有传染性的病毒性肝炎, 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如分餐制 、使用个人物品等。
预防接种
对于易感人群,及时接种肝炎疫 苗,提高免疫力,预防病毒性肝 炎的发生。
病毒性肝炎病例分析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 诊断。实验室检查包括肝功能检查、病原学检查等。同时, 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炎,如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 等。
02
病例选择与资料收集
病例选择标准
确诊为病毒性肝炎的病例
选择经临床诊断或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病毒性肝炎的病例。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病毒性肝炎病例分析
汇报人: 2023-12-14
目录
• 病毒性肝炎概述 • 病例选择与资料收集 • 病例分析方法与结果呈现 • 病毒性肝炎治疗策略探讨 • 病毒性肝炎预防措施建议
01
病毒性肝炎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感染引 起的肝炎,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 疾病。
分类
根据感染的病毒类型,病毒性肝 炎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 型和戊型肝炎。
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
易感人群
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隐 性感染者。
人群普遍易感,但以青壮年男性为主 。
传播途径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病毒性肝炎患者可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油 、腹胀、便清、明显消瘦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黄疸、 肝肿大和压痛。
选择的病例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反映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 特征和临床特点。
排除其他疾病干扰
应排除其他疾病对病毒性肝炎诊断的干扰,确保病例选择的准确性 。
生活疾病-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什么是病毒性肝炎【导读】很多人都听说过病毒性肝炎,也知道病毒性肝炎是具有传染性的,但是是否了解究竟什么是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的症状有哪些?病毒性肝炎分为乙肝、甲肝、丙肝、戊肝、丁肝等,那么究竟每一种肝炎的传播途径又是哪些?病毒性肝炎会传染吗?如果你也不要了解,快和我们看看吧。
什么是病毒性肝炎相信很多人对于病毒性肝炎的了解比较少,而且很多人都只是认识到病毒性肝炎是具有传染性的,就会对疾病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
那么,究竟什么是病毒性肝炎?我们快来看看吧。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传染病,是因为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但是这种病的传染性还是比较强的,而且传播途径也很宽泛很复杂。
病毒性肝炎也分为几种类型,例如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戍型等不同的物种。
而非甲非乙型肝炎的病毒就是引起病毒性肝炎主要原因之一。
当患者患有病毒性肝炎后,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肝功能出现损害等现象。
如果是患有急性期的病毒性肝炎,恢复时间要长达几个月的时间,而丙型、丁型肝炎基本上都属于是慢性病毒性肝炎,少数患者可能会发展成肝硬化,甚至会存在少数患者需要进入重症监护室。
病毒性肝炎的症状很多人都有疑惑:究竟病毒性肝炎的症状有哪些?一般来说,病毒性肝炎是没有特异性的,因此,如果出现了症状之后,就应该立即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避免如果真的患有病毒性肝炎而错过了最佳的时间。
1. 胃口不佳,食欲减退。
进食勉强,而且未进食前腹部存在饱胀感,甚至还会感到恶心想吐。
2. 精神不振。
感到疲惫无力,总是想睡觉,日常稍微做一下活动,就有疲惫感产生,还日渐消瘦。
3. 性激素紊乱,女性患者会月经不调、闭经等症状。
4. 上腹部有疼痛的感觉,但是这个腹部疼痛的感觉会因人而异。
5. 发热,一般是地热,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头晕头疼,怕冷怕热的症状。
6. 出血,一般为牙龈出血,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咯血、大便带血。
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事实上,病毒性肝炎会被分为很多的种类,例如乙肝、甲肝、丙肝、戊肝、丁肝。
病毒性肝炎的名词解释
病毒性肝炎的名词解释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指由不同种类的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
下面对病毒性肝炎的几个重要名词进行解释。
1. 肝炎(Hepatitis):肝炎是指肝脏发生炎症的疾病,主要症状包括肝区疼痛、乏力、黄疸、食欲不振和恶心等。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负责合成和分解多种生物分子,受到炎症的影响,肝功能会受到损害。
2.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病毒性肝炎是指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
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等。
3. 甲型肝炎病毒(HAV):甲型肝炎病毒是引起甲型肝炎的病毒,主要通过口-粪传播途径传播,包括饮用污染的水和食用污染的食物等。
甲型肝炎通常为急性感染,症状轻微,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出现严重的病症。
4. 乙型肝炎病毒(HBV):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乙型肝炎的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途径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以是急性的,也可以是慢性的。
长期慢性感染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并发症。
5. 丙型肝炎病毒(HCV):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丙型肝炎的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途径感染。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通常是慢性的,且多数患者在早期感染时没有明显的症状。
长期慢性感染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并发症。
6. 戊型肝炎病毒(HEV):戊型肝炎病毒是引起戊型肝炎的病毒,主要通过口-粪传播途径感染。
大多数戊型肝炎感染者会在短时间内康复,但在孕妇中的感染可能危及胎儿生存。
病毒性肝炎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每年造成大量的疾病和死亡。
为了预防和控制病毒性肝炎的传播,个人应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注射用针具要消毒和一次性使用,同时要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等。
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需要积极治疗,遵循医生的指导,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减少病情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病毒性肝炎名词解释
病毒性肝炎名词解释病毒性肝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组肝脏疾病。
常见的病毒性肝炎有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戊型肝炎病毒(HEV)等,它们通过不同的途径传播并感染肝细胞,引起肝脏的炎症反应。
1.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DNA病毒,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感染人体。
乙型肝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2.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RNA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共用针头或注射器、输血、血液透析等。
丙型肝炎也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
3. 戊型肝炎病毒(HEV):是一种RNA病毒,主要通过食物或水源传播,尤其是生食或未酒煮熟的海鲜和肉类。
戊型肝炎一般为急性感染,大多数患者能够康复。
4. 急性肝炎:指病毒感染后的初次感染和炎症反应,一般表现为发热、乏力、食欲不振、肝区疼痛等症状。
大多数急性肝炎患者能够康复。
5. 慢性肝炎:是指肝炎病毒持续存在于肝脏超过6个月的状态。
慢性肝炎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长期感染可导致肝脏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后果。
6. 肝硬化:是肝脏长期受损和纤维化的结果,严重损伤肝脏功能。
常见症状包括腹水、黄疸、食欲不振、乏力、腹胀等。
7. 肝癌:是肝细胞恶性肿瘤,常见于肝硬化的基础上。
肝癌的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体重下降、食欲不振、肝区肿块、黄疸等。
8. 预防措施: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包括接种疫苗、避免共用针头或注射器、避免性接触、安全饮食等。
此外,对于已感染的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也很重要。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它的传播范围广泛,严重威胁到全球范围内的人类健康。
因此,增强大众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提高疫苗接种率,改善卫生环境,都是控制和预防病毒性肝炎的关键措施。
同时,加强对病毒性肝炎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病毒性肝炎相关护理PPT课件
目 录
• 病毒性肝炎概述 • 病毒性肝炎的病理机制 •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 •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与控制 • 病毒性肝炎的药物治疗与护理 •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营养与康复护理
01 病毒性肝炎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 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传染病。
分类
05 病毒性肝炎的药物治疗与 护理
抗病毒药物的种类与作用机制
抗病毒药物的种类
包括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干扰素(IFN)、核苷(酸)类似物(NAs)等。
作用机制
抗病毒药物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改善免疫应答等方式,达到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目 的。
药物治疗的副作用与护理措施
副作用
抗病毒药物治疗可能引起恶心、呕吐、 乏力、头痛等副作用。
充足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
鼓励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矿 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 等。
康复锻炼与运动指导
轻度运动
推荐患者进行轻度运动,如散 步、太极拳等,以增强心肺功 能和体质。
避免过度劳累
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身体疲劳和 不适,以免对肝脏造成额外负 担。
总结词
适当的康复锻炼和运动有助于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身体恢复和 免疫力提升。
营养需求与饮食指导
高质量蛋白质摄入
充足热量摄入
为患者提供足够的热量,以满足 身体需求,防止体重下降和肌肉 消耗。
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质, 以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
适量脂肪摄入
适当摄入脂肪,特别是富含不饱 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坚果等。
总结词
了解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营养需求, 提供针对性的饮食指导是促进康 复的重要措施。
护理措施
针对不同副作用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如加强心理支持、调整饮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戊型肝炎病毒(HEV) 为RNA病毒,呈 无包膜的球形颗粒。HEAg主要定位于肝细胞浆, 血中检测不到HEAg。抗-HEV IgM和抗-HEV IgG 在血清中基本上同步出现,抗-HEV IgM,多在3 个月内阴转;抗-HEV IgG多数于发病后6~12个 月阴转。抗-HEV不是保护性抗体。 HEV在碱性环境中较稳定,对高热、氯仿、氯化 铯敏感。
1.粪-口传播 HAV、HEV 方式:水源、食物污染 2.体液传播 HBV、HCV、HDV、 HGV、TTV 方式:输血及血制品、集体预防接种、药 物注射、针刺、纹身等 3.社区获得性播
4.母婴传播 方式: 5.性接触传播 6.医院内传播
HBV、HCV 胎盘、分娩、哺乳 、喂养 HBV、HCV 病人←→病人、 医护人员→←医护人员 方式: 医疗操作(手术、窥镜、牙 医、血透等)
急性肝炎病程2~4个月;慢性肝炎病程> 6个月; 重症肝炎预后差、病程短<3周。
是我国感染率和发病率最高的传染病 以乙型病毒性肝炎最常见!
约25% HBsAg阳性者可发展为慢性肝病 (慢性
肝炎、肝硬化、肝癌),其发生肝癌的相对危 险率为10~100倍。
【病原学】
(一)甲型肝炎病毒( HAV) 属于微小RNA病毒科, 直径27~32nm,无包膜,呈球形。HAV只有1个抗原抗 体系统。感染后早期出现IgM型抗体,一般可持续8~12 周,是近期感染的标志。IgG型抗体可长期存在,是过 去感染的标志。 HAV对外界抵抗力较强,耐酸(PH3-4)碱(PH10以 上),60℃1h不被灭活,室温下生存1周,在贝壳类动 物、污水、淡水、海水及泥土中能存活数月,在-20℃~70℃数年后仍有感染力。对有机溶剂较为耐受,在 4℃20% 乙醚中放置24h仍稳定。加热100℃5min,紫外 线(1.1W,0.9cm)1min,甲醛(3%,25℃)5 min,余氯 (1.5~2.5mg/L)30 min均可将其灭活。
2.乙肝核心抗原(HBcAg)与乙肝核心抗体 (抗-HBc): HBcAg是HBV复制的标志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 肝细胞核内,血中HBcAg大多存在于Dane颗粒的 核心,用一般方法不易检出。HBcAg——抗-HBc 抗-HBc对人体无保护性。血清中抗-HBc在HBsAg 阳性后3~5周出现。HBV感染过程中,有一段时 间血中HBsAg已消失而抗-HBs尚未出现,此时只 能检测到抗-HBc及抗-HBe,称为HBV感染“窗 口期”。抗-HBcIgM出现早、但持续时间较短, 只存在于乙型肝炎的急性期和慢性乙型肝炎的急 性发作期;抗-HBcIgG出现稍迟,但可持续多年。 低滴度抗-HBc是过去感染的标志,高滴度抗HBc表示HBV有活动性复制。
HBV DNAH和DNAP(乙肝病毒DNA和 DNA的多聚酶在乙肝病毒的核心,是HBV 感染最特异和直接的指标。
大三阳和小三阳 HBsAg、 抗-HBC、
HBeAg 抗-HBe
HBsAg、 抗-HBC、
HBV DNAH和DNAP(乙肝病毒DNA和 DNA的多聚酶在乙肝病毒的核心,是HBV 感染最特异和直接的指标。
(七)输血传播病毒(TTV)
1· 1997年,从1例输血后肝炎病人血清中分离 到一种新的DNA病毒;
2.TTV基因序列长约3.7kb,有两个开放读码区, 分别编码770与202个AA; 3.TTV的致病性尚未明确,有报道,可引起慢 性肝炎、暴发型肝炎。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1. 甲型和戊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性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甲肝患者在起病前2周至起病后1周从粪便中排出HAV 最多,传染性最强,起病后30d仍有少数患者排出 HAV。隐性感染者因无明显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损害而 不易识别,作为传染源对人群的危害性更大。 2.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是急、慢性肝 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作为传 染源的意义最大,传染性强弱与病毒复制成正比关系。
HBV的抗原抗体系统: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与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首先出现血中HBsAg。急性自限性HBV感染时, 血中HBsAg多持续1~6周,最长可达5个月。无症状携带 者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中的HBsAg可存在多年甚至终 身。HBsAg只有抗原性而无感染性,有10个亚型 adr和adw 。 HBsAg——抗-HBs 保护性抗体。抗-HBs在急性感染后 期,HBsAg转阴后一段时间开始出现,在6~12个月内逐 步达到高峰,后缓慢下降,在10年内转阴。抗-HBs阳性 表示对HBV有免疫力,见于乙型肝炎恢复期、过去感染 或乙肝疫苗接种后。
(三)丙型肝炎病毒(HCV) 属黄病毒科, 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呈直径为30~60nm的球 形。血清中HCV Ag含量很少,检出率较低。 抗-HCV不是保护性抗体,是HCV感染的标志。 抗-HCV又分为IgM型和IgG型。抗-HCV IgM在 发病后即可检测到,一般持续1~3个月。如果 抗-HCV IgM持续阳性,提示病毒持续复制,易 转为慢性。HCV RNA阳性是病毒感染和复制的 直接标志。HCV RNA的定量测定有助于了解病 毒复制程度、抗病毒治疗及疗效评估等。
第二章病毒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
(viral hepatitis)
病例判断
病例一
病例二 病例三
黄疸
肝炎 病毒性肝炎
1.黄疸
肝炎
2.肝炎
病毒性肝炎
3.病毒所致肝炎 甲肝病毒、乙肝病毒、丙肝 病毒、丁肝病毒病毒型肝炎
一、概述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甲、 乙、丙、丁、戊、庚)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 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以乏力、食欲减退、厌油、恶心、腹胀 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例出现黄疸。
3.乙肝e抗原(HBeAg)与乙肝e抗体(抗HBe): HBeAg一般仅见于HBsAg阳性患者的血清中,出 现时间稍晚于HBsAg,在病变极期后消失。若血 清中HBeAg持续存在,提示病情有慢性化趋向。 HBeAg与HBV DNA、DNAP密切相关,是HBV 活动性复制和传染性较强的标志。抗-HBe在 HBeAg消失后出现,提示病毒复制多处在静止状 态,传染性降低。
六、庚型肝炎病毒(HGV) 属黄病毒科,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多以 与其它病毒重叠或二重感染,单独感染者 约占30%-40%。
我国HBV流行状况
•全球约3亿病人,死亡200万人/年;
•HBV流行率 50%~60% •HBsAg阳性率 9.75%。(广东 17.8%) •HBeAg阳性率 31.94% •无症状携带者 >1.2亿 •乙型肝炎病人 约2800万 •年发病率 230/10万 •HBV相关疾病年死亡人数 27.3万
②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因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 乳汁等体液中存在HBV、HCV、HDV,因此,密切的 生活接触、性接触等亦是感染的途径。 ③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包括宫内感 染、围生期传播及分娩后传播。宫内感染约占HBsAg阳 性母亲的5%。围生期传播或分娩过程是母婴传播的主 要方式。分娩后传播主要由母婴之间密切接触面引起。
(三)人群性易感
人对各型肝炎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一定程度的 免疫力,但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 甲型肝炎在幼儿、学龄前儿童发病率最高,但以隐性感 染为主。在绝大多数成年人血中均可检出抗-HAV,易 感性也随之下降,但遇有暴发流行时各年龄组均可发病。 婴幼儿期是HBV感染的高危时期,随年龄增长感染率逐 渐下降。 乙型肝炎的高危人群包括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 HBsAg阳性者的家属、反复输血及血制品者、血液透析 者、多个性伴侣者、静脉药瘾者等。 感染后或接种疫苗后出现抗-HBs者有免疫力。 丙型肝炎多见于成年人,以输血传播为多见。 戊型肝炎以青壮年发病较多,儿童感染后多表现为隐性 感染,原有HBV感染者或孕妇感染后较易发展为重型肝 炎,病死率高。
1.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嗜肝RN病毒属; 2.球形,直径27~28 nm ,无包膜; 3.HAV的标志: 抗-HAV-IgM 存在6个月,近期感染; 抗-HAV-IgG 保存多年, 过去感染;
HAAg
可在粪便检出,用于科研。
S区:编码包膜蛋白 C区:编码核壳蛋白 HBeAg ; P区:编码DNA-P X区:编码HBxAg
大三阳和小三阳 HBsAg、 抗-HBC、
HBeAg 抗-HB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HBsAg、 抗-HBC、
乙型肝炎病毒的抵抗力很强,对热、低温、 干燥、紫外线及一般浓度的消毒剂均能耐 受。在血清中30℃~32℃可保存6个月,20℃可保存15年,能耐受60℃4h。煮沸 10min、65℃10h及高压蒸气消毒可灭活。
(四)丁型肝炎病毒(HDV) 又称δ因子, 为缺陷RNA病毒。HDV必须有HBV 的辅助 才能复制及引起肝脏损害。HDV的外壳为 HBsAg,核心为HDAg和HDV RNA,HDV 可与HBV同时感染人体,但大部分情况下 是在HBV感染的基础上引起重叠感染。当 HBV感染结束时,HDV感染也随之结束。 HDV只有一个抗原-抗体系统。HDAg最早 出现,然后分别是抗-HD IgM和抗-HD IgG。 抗-HD不是保护性抗体。血清或肝组织中 HDV RNA是诊断HDV感染最直接的依据。
几种肝炎病毒的共同特点:
1. 除HBV和TTV属DNA病毒外,其余均 属RNA病毒; 2.除HBV有3个主要抗原抗体系统外,其余只有 一个抗原抗体系统; 3.HAV和HEV在肝细胞内复制,通过胆汁从粪 便排出; 4· 抵抗力较强,耐冷、耐干燥、一般浓度消毒 剂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