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抄袭了么
中 国高铁为何能成为全球领先
中国高铁为何能成为全球领先《中国高铁为何能成为全球领先》在当今世界,中国高铁无疑是一张闪耀的名片,令全球瞩目。
从最初的引进技术到如今的自主创新、引领全球,中国高铁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了全球高铁领域的佼佼者。
那么,中国高铁为何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在全球范围内脱颖而出呢?首先,政府的坚定支持和大力投入是中国高铁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高铁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协调、改善人民出行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政府充分认识到高铁的战略价值,制定了长远的发展规划,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高铁的建设和研发。
这种持续的、高强度的支持为高铁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也是中国高铁领先的重要支撑。
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技术水平。
在高铁建设中,无论是桥梁、隧道的修建,还是轨道的铺设,中国的工程团队都展现出了高超的技艺和高效的施工能力。
他们能够在复杂的地理环境中克服重重困难,确保高铁线路的顺利建成。
例如,在山区修建高铁时,面对陡峭的山势和复杂的地质条件,中国的工程师们通过创新的设计和施工方法,成功地让高铁穿越崇山峻岭。
技术创新是中国高铁崛起的核心动力。
中国高铁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通过自主研发,中国在高铁列车制造、牵引供电、运行控制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例如,中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高铁列车,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其性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在运行控制方面,中国的高铁信号系统能够实现列车的高密度、高速度、高安全性运行。
人才培养为中国高铁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中国高度重视高铁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通过高校教育、职业培训和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包括工程师、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
这些人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高铁的技术创新和运营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产业协同发展也是中国高铁领先的重要因素。
中国高铁技术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中国高铁技术知识产权问题研究中国高铁的进步举世瞩目,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从原先时速不到一百公里到现在的380公里,如此大的成就很难让人不相信中国高铁技术抄袭自他国。
正如大众所了解到的那样,十几年之前,中国并没有充分的技术积累,高铁技术也不成熟。
我们在发展铁路事业的同时也吸收借鉴了诸如日本、德国等国的先进科学技术。
而我国高铁技术的迅猛发展也榆次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中国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和创新,是我们的高铁能够有更快的运行速度。
所以说,中国的高铁是有一定的自主知识产权的,这种自主知识产权是建立在吸收创造他人已有成果之上的。
根据现行法律以及国际协定,我们通过改进他国已有技术而来的高铁技术是受到可以申请专利保护的。
一、中国高铁技术是国人自己的技术,技术水平已超日本新干线。
中国高铁技术创新按照中央的部署,坚持政府主导,形成拳头,低成本引进技术,构建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再创新平台,在不到6年的时间内,跨越了3个台阶,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掌握时速200公里至250公里高速列车技术的基础上,自主研制生产了时速350公里高速列车。
以时速350公里高速列车技术平台为基础,我们成功研制出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
京沪高铁与日本新干线相比,已经脱胎换骨,无论是速度还是舒适度,无论是线上部分技术还是线下部分技术,都已经有了质的提高。
新一代CRH380A型车与过去从日本川崎重工引进技术、合作生产的CRH2型车相比,无论在功率、持续时速、脱轨系数、头车气动阻力方面,还是在尾车升力、气动噪声、转向架轮、车体气密强度方面,都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形成了自己的技术标准体系。
“目前,中国高速铁路在工程建设、高速列车、列车控制、客站建设、系统集成、运营维护和环保标准等方面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
”何华武说,以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为例,作为高铁核心技术之一,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指挥列车安全、高效、有序运行的“大脑”。
十年磨一剑
十年磨一剑从攻坚京津、征战武广到决战京沪,从铸剑、试剑到亮剑,中国高铁联调联试2022年12月26日,随着世界营业里程最长的京广高速铁路全线开通运营,中国已建成28条、运营里程达9356公里的高速铁路,规模与水平稳居世界第一,初步形成以“四纵四横”为主骨架的高铁客运网。
在2022年春运中,中国高铁以运量大、速度快的优势赢得了广大旅客的赞誉。
中国高铁的发展,绝非照抄照搬、一蹴而成的,而是几代铁路科研人员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的艰辛奋斗成果。
曾记否,2022年12月3日,国内各新闻媒体报道了京沪高速铁路先导段在联调联试和综合试验中,国产“和谐号”CRH380A型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列车于当天跑出486.1公里时速,创造了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时速。
一时间,“联调联试”这一从国内词典中都查不出的新词,迅速进入大众视野。
什么是联调联试?中国的联调联试技术是如何伴随高铁发展而跨入世界领先水平的?原来,在中国高铁建设大军中,有一支特殊的科研队伍,他们来自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各专业的科研人员,采用自主研制的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和相关检测设备,运用动态检测、计算机处理等高新技术,对建成开通前的各条高速铁路开展联调联试和运行试验,使高铁各系统和整体系统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他们以自主创新的试验方法、手段和数据分析处理,提升了中国高铁的系统集成能力。
这是一支以科技之力确保高铁安全开通的“特种部队”,但其工作的重要性、科学性和艰苦性至今尚未被人们所了解。
让我们追踪这支科研队伍,去探寻中国高铁联调联试的创新之路!铸剑:从大提速到攻坚京津,十年磨炼剑出鞘要追溯中国高铁科研攻关的启动与实施,当从20世纪90年代谈起。
1990年,是中国高铁科研攻关的启动年。
这年,在国家科技政策的推动下,铁道部在《铁路“八五”科技发展设想——先行》中提出,要重点组织“高速铁路成套技术”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论证,并于1991年经国家批准列入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这年,铁道部正式立项,下达了“中国高速铁路发展模式和规划的研究”科研课题,由铁科院具体负责实施。
中国高铁的自主知识产权
中国高铁的自主知识产权中国高铁引起世界关注,因其不可思议的发展速度。
虽然中国很早就研究高铁技术,但直到2004年,在国际上能称得上“高铁大国”的,只有法国、日本和德国,中国高铁从来不被强国们放在眼里。
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绘就了超过1.2万公里“四纵四横”快速客运专线网的“蓝图”,为中国高铁发展奠定基石。
同年4月,国务院提出要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把铁路时速由160公里提高到350公里。
此后,中国开始引进高铁技术,而恰巧中国高速铁路市场的巨大经济利益一直令世界高速火车供应商高度关注,日本川崎重工与中国南车集团所属的四方公司、法国阿尔斯通公司与中国北车集团所属的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德国西门子与中国北车集团下属的唐山机车车辆厂、加拿大庞巴迪在青岛的合资企业BSP都以外资与国企组对的形式积极参与中国高铁的各项招标。
在此期间日本川崎重工一位总裁曾不无耐心地向中国同行劝告说:不要操之过急,先用8年时间掌握时速200公里的技术,再用8年时间掌握时速350公里的技术。
但中国技术人员边引进消化边自主创新,硬是把加拿大、日本、法国和德国的技术融会贯通,设计生产出具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动车组。
对于国外关于“中国高铁技术系抄袭”的指责,中国知识产权局长田力普日前驳斥指出,“这些指责都是没有根据的,全世界的创新都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别人已经创造出来的现有技术,另一部分是自己结合实际在现有技术基础上的创新,我们的高铁技术主要是依靠自主创新的成果”,“发达国家可以这样做,为什么中国不可以”,“我们购买德日法加的技术,那是按照国际规则支付了专利费的,这是合法的。
消化别人的技术,结合自己的情况而创造出来的新东西,怎么会是抄袭?”在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西方总会有一些质疑的声音,甚至恶意诋毁和攻击,中国高铁自然也不例外。
西方一些人对中国高铁的诬蔑攻击,有吃不到葡萄酸溜溜的成分,也别有用心,他们害怕中国先进高铁技术抢走他们的生意,于是千方百计恶言中伤,损害中国高铁的形象,阻碍中国高铁技术及产品出口,这是不合理的。
起飞吧!高铁——中国高铁的故事
起飞吧!高铁——中国高铁的故事近年来,中国高铁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焦点。
中国高铁的发展速度之快,技术水平之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和赞叹。
中国高铁的成功,不仅仅是一项经济成就,更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高铁的故事,一起感受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和魅力。
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巨大的交通运输压力。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中国政府决定大力发展铁路交通,加快铁路运输的速度和效率。
1988年,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沈阳至丹东铁路正式通车,由此开启了中国高铁建设的序幕。
在随后的几十年中,中国高铁出现了全面的突破和快速的发展。
2007年,中国首次自主研发的动车组列车——CRH380A成功进行试跑,以时速394.3公里刷新了当时世界铁路列车的速度记录。
这标志着中国高铁速度进入了世界领先水平。
在随后的几年中,中国高铁技术不断创新,不断突破,速度、安全性能、舒适度和环保性能等方面都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中国高铁成为了世界上最快、最安全、最舒适的铁路系统之一,成为了中国交通运输的骄傲。
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级部门的积极配合。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为高铁建设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包括资金支持、技术支持、管理支持等。
各级部门也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参与高铁建设,确保高铁建设顺利进行。
高铁建设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和就业,对推动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还离不开中国高铁人的辛勤劳动和智慧结晶。
中国高铁人是一群怀揣着报国情怀的科技人员,他们不畏艰辛,攻坚克难,为中国高铁的腾飞默默付出着。
他们不仅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更具备了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正是因为他们的辛勤劳动和智慧结晶,中国高铁才能够获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还得益于国际合作和交流的加强。
中国高铁积极参与国际铁路合作,与世界各国开展了广泛的技术交流和合作。
中国高铁案例发展
中国高铁案例发展中国高铁是指中国自主研发和建设的高速铁路系统。
自2007年开始运营以来,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高速铁路网络之一。
中国高铁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对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介绍中国高铁的发展。
一、技术创新中国高铁的发展得益于技术创新。
中国高铁采用了多项自主研发的技术,如动车组技术、轨道技术、通信信号技术等。
其中,中国高铁的动车组技术是国际领先的,实现了列车的高速、高效、安全和舒适。
此外,中国高铁还采用了轨道线路的技术创新,如复合轨道、新型轨枕等,提高了铁路线路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
二、网络建设中国高铁的发展离不开庞大的网络建设。
中国高铁建设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络,连接了国内的大中城市,并逐步延伸到国际上。
中国高铁网络的建设有助于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也为旅游和商务活动提供了便利。
三、经济效益中国高铁的发展对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高铁网络的建设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强了城市之间的联系。
高铁的运营也为相关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如铁路设备制造、旅游和酒店业等。
同时,高铁的运行速度和舒适性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降低了时间成本,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四、环境保护中国高铁的发展也对环境保护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比于汽车和飞机,高铁的能耗更低,减少了对能源的需求。
高铁运输的大规模使用也减少了道路和空中的交通拥堵,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中国高铁还采用了一系列的绿色建设技术,如太阳能发电、雨水回收等,进一步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
五、国际合作中国高铁的发展得益于国际合作。
中国高铁与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合作,包括技术引进、设备制造和工程建设等。
在国际合作中,中国高铁不仅成为技术输出方,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高铁的国际影响力。
六、安全保障中国高铁的发展注重安全保障。
中国高铁采用了严格的安全标准和措施,包括列车的设计、制造、运营和维护等方面。
中国高铁走向世界例子
中国高铁走向世界例子中国高铁作为国家的重点发展产业,过去几年来已经在国内建设了大量的高铁线路和车站。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高铁的设施、技术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并逐渐走向世界。
以下是一些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例子:一、中老铁路在中老双方共同合作下,中老铁路项目正式启动。
中老铁路是中国公司首次承建的海外高铁项目,总长约414公里,起点为老挝首都万象,终点为中老边境的波洛(Bohan)。
项目将采用中国的技术和资金进行建设,预计在2021年建成通车,屆时将有望成为中国首条走向东南亚的高速铁路。
二、中欧班列中欧班列开展于2011年,而如今,中欧班列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品牌。
它是连接中国和欧洲的货运列车,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撑,它运行速度快、频次高、运输安全,且服务质量较高。
目前已经开行至包括波兰、德国、意大利、荷兰在内的中国和欧洲国家之间的30多条线路,每周发车次数约为60次,4日至15日即可完成货物运输,正在帮助促进沿线经济合作与发展。
三、印尼雅万高速铁路印尼雅万高速铁路是中国建设的印度尼西亚首条高速铁路,往返雅加达至万隆,全长约142公里。
这个项目是2015年由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于2018年正式开始建设,预计在2021年通车。
这个铁路将缩短雅加达到万隆的旅行时间,提高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
四、非洲莫三鲁铁路中国援建的非洲莫三鲁铁路,长达682公里,是埃塞俄比亚首条现代化铁路,也是中非合作的重要项目。
这个项目于2011年启动,并于2016年竣工。
铁路线路将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和吉布提港连接起来,是埃塞俄比亚唯一一条铁路连通海港,也是整个非洲地区最先进、最高速且质量最好的铁路之一,对于埃塞俄比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总的来说,中国高铁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并且将继续在世界范围内推广这一先进的技术和服务。
这将有望为全球铁路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创新和突破。
简述中国高铁技术创新的发展过程
简述中国高铁技术创新的发展过程
中国高铁技术创新的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引进技术(2004年之前)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高铁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依靠引进国外的高铁技术。
1997年,中国引进了法国TGV的技术,并开始建设京津城际铁路。
进一步引进德国和日本的
技术,帮助中国开展高铁技术的研发和实施。
第二阶段:自主研发(2004年-2010年)
2004年,中国提出了自主研发高速铁路技术的目标,并启动了中国自主研发高铁项目。
中国
铁道部成立了自主研发团队,着重解决高速铁路技术的核心问题,如列车控制、轨道和动力系
统等。
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国成功研发出时速350公里的CRH380A高速列车,并开始商业运营。
第三阶段:技术创新(2010年至今)
从2010年开始,中国高铁技术进入了一个以创新为主导的阶段。
中国提出了“中国标准”的概念,即采用国产技术创新,在高铁技术上锋芒毕露。
中国开始大规模建设高铁网络,并逐渐取
代了国外技术。
中国高铁技术的主要创新包括列车控制系统、钢轨材料、轨道设计和施工技术等。
同时,中国还推出了磁浮列车技术,并开始实施磁浮列车项目。
总的来说,中国高铁技术创新的发展过程,从最早的引进技术到自主研发,再到现在的技术创新,展现了中国在高铁领域的快速发展和持续创新能力。
中国高铁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创新已经
使中国成为全球高铁技术领域的领军国家。
恶意炒作的后果
假如中国的高铁提前三年进军国际市场,按照今年上半年的签约总额的平均数,将提前为国民创造财富达828亿元人民币,由此带动相关产业创造的财富则更多。
近日,交通运输部主管、中国交通报社主办的中国交通新闻网,刊发一篇题为《恶意炒作“7·23”动车事故,中国高铁发展付出沉重代价》的文章,让笔者感慨良多。
记得三年前发生的温州“7·23”动车事故,引发了国内媒体对中国高铁技术的质疑,有人甚至放言中国的高铁技术是“烂”技术,是抄袭别人的落后技术。
一时间,中国高铁技术被贬得一无是处。
笔者当时撰文呼吁不要抹黑中国的高铁,结果却引来一片骂声。
国外媒体也纷纷进行恶意炒作,尤其是日本的媒体更是如此,疯狂炒作中国的高铁技术低劣。
后来,中国高铁虽然有了自信和从容,但却令某些在高铁方面与中国存在竞争关系的国家“醋意”大发,至今仍揪着温州“7·23”动车事故不放,尤其是在中国高铁每一次进军海外时,总是“不忘”将其拿出来贬损一番,大大增加了中国高铁出口的阻力。
在这种情况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不得不担当起中国高铁“超级推销员”的角色,向世界推销中国的高铁。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10月第一次向泰国“推销”高铁开始,截至目前,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李克强总理已向泰国、澳大利亚、罗马尼亚、英国、埃塞俄比亚、美国、津巴布韦表达了合作建设高铁的意愿。
直到现在,中国的高铁技术才被世界认可。
今年7月份,世界银行在《中国高速铁路:建设成本分析》的报告中赞扬中国高铁领先世界,从铁路铺设到高铁列车制造再到建设成本,都具有明显的国际竞争优势。
重估中国高铁的呼声因此而起。
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步伐才不断加快。
据中国交通新闻网不完全统计,中国北车、中国南车两家企业今年上半年的出口签约额总计已达45亿美元(约合276.3亿元人民币)以上。
假如中国的高铁提前三年进军国际市场,按照今年上半年的签约总额的平均数,将提前为国民创造财富达828亿元人民币,由此带动相关产业创造的财富则更多。
中国新4大发明哪四种
中国新4大发明哪四种:
"新四大发明",2017年诞生的网络流行词,具体是指"高速铁路、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络购物"。
2017年5月,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
事实上这四项并非由中国发明,只是在中国推广应用较为领先、对国外影响较大而误传。
高铁:
高速铁路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有不同规定。
中国国家铁路局的定义为:新建设计开行250公里/小时(含预留)及以上动车组列车,初期运营速度不小于200公里/小时的客运专线铁路。
特点:新建的,时速不低于250及客专性。
区别:欧洲早期组织即国际铁路联盟1962年把旧线改造时速达200公里、新建时速达250~300公里的定为高铁;1985年日内瓦协议做出新规定:新建客货共线型高铁时速为250公里以上,新建客运专线型高铁时速为350公里以
上。
扫码支付:
支付又称付出、付给,多指付款,是发生在购买者和销售者之间的金融交换,是社会经济活动所引起的货币债权转移的过程。
支付包括交易、清算和结算。
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是指企业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一种分时租赁模式。
共享单车是一种新型共享经济。
网购:
网上购物,就是通过互联网检索商品信息,并通过电子订购单发出购物请求,然后填上私人支票帐号或信用卡的号码,厂商通过邮购的方式发货,或是通过快递公司送货上门。
中国国内的网上购物,一般付款方式是款到发货(直接银行转帐,在线汇款)和担保交易则是货到付款等。
起飞吧!高铁——中国高铁的故事
起飞吧!高铁——中国高铁的故事中国高铁,作为中国交通建设的一项重要成就,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中国高铁以其快速、舒适、安全等特点,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和赞誉。
作为中国人民自己的高铁,它的故事是一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交通建设的发展史,是一部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高铁的世界,看看这项伟大工程的背后是怎样的一段传奇故事。
中国高铁,最早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
当时,中国国内的铁路运输基础落后,速度慢、服务差。
于是,中国政府决定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快中国铁路的发展速度。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终于在2008年建成了第一条高铁——京沪高铁。
这条高铁以其高速、稳定、舒适的特点,成为了中国高铁事业的开端,也拉开了中国高铁快速发展的大幕。
中国高铁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政府的坚定支持和投入,同时也得益于中国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提高。
在建设过程中,中国高铁的工程师们不断攻克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从线路设计、车辆制造、信号系统等各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使得中国高铁拥有了世界领先的技术水平。
这些都成为了中国高铁成功的重要保障,也为中国高铁的迅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也离不开中国高铁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中国高铁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施工现场的工人们日以继夜地忙碌着,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汗水和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他们用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铺就了中国高铁成功发展的道路。
中国高铁的成功发展,得益于中国人民对高铁的信赖和支持。
中国高铁从诞生伊始就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人们乘坐高铁出行,都能感受到高铁带来的便捷和舒适。
中国高铁成为了人们出行的首选,也成为了国家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高铁的成功,得益于中国人民的信赖和支持。
中国高铁的发展,也带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国高铁的建设促进了就业,刺激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条。
中日高铁技术之争
份 公司 已聘请美 国专业 律师 事务所 进
行 了 全 面 评 估 , 律 师 事 务 所 已 出 具 该 评 估 报 告 , 有 发 现 侵 权 情 况 。 没 ”
国 家 知 识 产 权 局 局 长 田 力 普 表 示 , 国高 铁 技 术在 原有 技术 的 基础 中 上 有 大 量 创 新 , 拥 有 自主 知 识 产 权 是 的技 术 , 存 在 所 谓 “ 袭” 不 抄 。中 国 在
计 生 产 的 时 速 3 0 3 0 里 CRH 型 0- 5公 2
题 , 照 国 际 通 行 规 则 , 车 四 方 股 按 南
高速 列车基础上 , 行全面系统创新, 进
自主 研 制 生 产 的 新 一 代 高 速 列 车 。 中 国 高 铁 走 出 了一 条 引 进 、 消化 、 吸 收 、 创 新 的 自 主 创 新 之 路 , 括 再 包 高 铁线 路 、 速 列车 以 及运 行控 制在 高
CRH 8 A型车 与过 去从 日本川崎 重 3 0
4 H RN^2Ⅱ 8 c^ⅡBREl l E D口日 NFI l s T
京一 名古 屋一京都 一大 阪 的东 海道 新 干 线 , 运 速 度每 d, 2 0 里 。 后 , 营 '- 1 公 l  ̄ J ' 随
一
命 名 为 CRH 或 CRH3 0 表 明 研发 目 2 8 , 标 已经 脱 离 了 日本 的 新 干 线 方 式 , 时 而 速 又 超 越 日本 I 2 0 3 0 里 范 畴 本  ̄ 0 —0 公 0 ' " 身 , 仅 说 明 中 国 高 铁 技 术 已 跟 日本分 不 道 扬 镳 , 且 有 更 高 层 次 的发 展 。 而
示 中 国 高 铁 核 心 技 术 和 外 国 没 有 知
中国高速铁路的技术特点
中国高速铁路的技术特点中国高速铁路是中国现代化高速铁路的代表,是中国继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第四个具备自主研发、完全自主产权的高速铁路国家。
它具有技术先进、运营安全、乘客舒适等优点,成为中国现代交通基础设施中的一个亮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高速铁路的技术特点。
一、技术创新中国高速铁路技术创新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轨道技术创新中国高速铁路采用了新一代的钢轨,其钢材的纯度和质量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同时,中国高速铁路还采用了更加环保的长寿命钢轨技术,使钢轨的寿命比普通钢轨更长,降低了整个铁路基础设施维护成本。
2.车辆技术创新中国高速铁路的列车采用了自主研发的Fuxing和Hexie 型动车组列车。
这些列车具有中国自主研发的自动化系统、能耗控制系统、车载信息管理系统和智能化维修等方面的技术创新。
其中,自动化系统不仅使列车的行驶更加平稳,还提高了安全性和乘车舒适度。
同时,车载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列车运营情况,为后续的运营过程提供更加准确的决策依据。
智能化维修则是通过对列车组件故障进行快速诊断,实现邮件式的维修服务。
3.信号技术创新中国高速铁路在信号技术方面的创新主要表现在采用了复合信号系统和ETCS技术。
复合信号系统具有传统信号、轨道电路、CTCS-2、CBTC等多种信号方式的功能,并且采用了多种通信方式,如无线、有线和卫星等,从而提高了信号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同时,ETCS技术可以在欧洲和中国高速铁路之间共享信号系统,从而实现更加高效的跨国运输。
二、安全保障中国高速铁路具有严格的安全保障体系。
这个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1.列车技术保障列车技术保障主要包括列车的维护保养、故障排查和紧急应对等方面。
中国高速铁路采用了智能化维修技术,可以在列车运营过程中实时检测列车车件的健康状况,这使得列车可以在运营中随时得到及时的维修服务。
2.行车技术保障行车技术保障主要包括信号系统、制动系统、车辆互锁系统、车站管理系统和ATC自动驾驶系统等多个方面。
中国高速铁路技术创新案例研究
中国高速铁路技术创新案例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之一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而高速铁路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铁路运输方式之一,具有速度快、安全性高、运输效率高等优点,成为各国追求的目标之一。
中国高速铁路技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取得了许多创新的成果。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高速铁路技术创新的案例研究,探讨其成功的原因和经验教训,以期为其他国家在高速铁路技术创新方面提供借鉴。
二、案例一:中国高速铁路的基础设施创新1. 高速铁路建设的创新技术中国高速铁路建设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的技术手段,如新型的桥梁构造、新颖的路基设计和新材料的应用等。
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提高了铁路的承载能力和运行速度,还大大节约了建设成本,为中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高速铁路线路设计的创新中国高速铁路线路设计注重提高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和舒适性,采用了许多创新的设计,如曲线半径的增大、超高速列车的自动补偿系统以及降低噪音和振动的措施等。
这些创新设计提高了旅客的出行体验,并增加了高速铁路的运行安全性。
三、案例二:中国高速铁路的列车创新1. 高速列车动力系统的创新中国高速列车动力系统采用了先进的电力传动技术,如永磁同步电机和高速轴承等,大大提高了列车的运行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此外,高速列车还采用了轻量化的车体设计和空气动力学优化,减少了阻力和噪音,提高了车辆的能效。
2. 高速列车安全系统的创新中国高速列车配备了先进的安全系统,如自动列车控制系统(ATC)、自动列车保护系统(ATP)和列车通信系统等,保障了列车的运行安全。
同时,中国高速列车还具备自动救援系统和紧急应急设备等创新技术,能够有效应对突发状况,确保列车的安全运行。
四、案例三:中国高速铁路的信息技术创新1. 列车运行管理系统的创新中国高速铁路建立了全面的列车运行管理系统,包括列车运行图优化、列车路径动态调整和列车调度等环节。
世界第一的中国高铁是怎么来的
世界第一的中国高铁是怎么来的始于2004年轮轨式高铁最初是日本在50年代开始研制,64年建成(叫新干线),后来也仅仅是法国(叫TVG )、德国(叫ICE )分别研发出了自己的高铁技术,再后来加拿大的庞巴迪公司通过收购欧洲企业,也制造出了自己的高速列车(列车是高铁技术的关键)。
所以中国要建高铁,无非是从这4家引进。
这个工作是从2004年开始的,由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两家企业招标,既买车也买技术。
一开始德国的西门子开出了每列原型车价格3.5亿元人民币,技术转让费3.9亿欧元的高价。
结果西门子出局,日本的川崎重工、法国的阿尔斯通、加拿大的庞巴迪中标。
川崎重工通过这笔交易得到了93亿人民币,但要将子弹头列车“疾风”的全部技术和知识转移给中国南车旗下的青岛四方机车公司,不过这些技术只限在中国使用。
后来西门子降低要价后也参与进来。
…[详细] 在继承中创新 车型 原型 生产公司对比图 CRH1 庞巴迪Regina C2008 青岛四方庞巴迪CRH2 川崎重工新干线E2-1000 青岛四方机车公司CRH3 西门子ICE3 Velaro 唐山轨道客车公司CRH5 阿尔斯通Pendolino 长春轨道客车公司买来这些车和技术后,中国南车的青岛四方公司和合资公司青岛四方庞巴迪(BST )、中国北车的唐山公司和长春公司,分别生产了不同型号的高速列车。
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中国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提高了自己的技术水平,比如改进了推进系统以提高速度。
在新生产的列车中,中国越来越多的加入了自主的元素。
中国的新一代高铁编号改做CRH380,原本分为ABCD四个型号,分别由上述四家中国公司生产,其中四方仍然依托川崎重工的“疾风”号;BST则依托庞巴迪新一代ZEFIRO;唐山和长春则依然依托西门子的ICE。
对于新一代列车,按中国南车高级工程师梁建英的说法:我们对原技术进行了改善、优化和自我创新,最终完成了一个崭新的设计。
…[详细]“世界第一”的由来在去年12月武广高铁开通后,CRH3和CRH2C跑出了350公里/小时的运营速度,号称世界之最;在今年沪杭高铁建成后,CRH380A跑出了416.6公里/小时的测试速度,据说也是世界第一。
()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特色》第一课教案
()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特色》第一课教案《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必备知识:1.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2.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关键能力:1.理解我国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2.重点掌握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3.科学分析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国家建设。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树立对对外开放政策的政治认同,坚持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的原则。
科学精神:正确理解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史,理解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的作用共同参与:做世界发展的积极贡献者和有力推动者。
教学重点阐述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过程及特点,理解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理解发展更好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要求。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讨论法课前准备1.搜集资料、图片,制作课件;2.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材料一中国铁路在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的过程中攻坚克难,已形成集铁路建设、动车制造、运维管理、技术输出于一体的成熟产业链,以“高铁”速度“走向世界”。
目前,中国企业在境外承揽的铁路项且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
材料二中国高铁在“走出去”过程中仍面临巨大挑战。
近年来,不断有国外媒体散播中国高铁技术涉嫌抄袭、侵权的言论,国外高铁巨头利用知识产权、技术引进合同限制条款来遏制中国企业的竞争。
为此,中国高铁行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等一系列举措充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知识,简述中国高铁的成功对我门有何启示。
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开放型经济体系逐步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
在新时代,我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中国高铁技术侵权了吗?
铁 ,不 仅 改变 着 人 们 的 时空 观 ,也 在 改
变着 国 际高铁 市场 的发展 观 。 截至今 年 1 O月 ,中 国 高 铁 运 营 里
程 已超 过 7 5 里 ,居 世 界 首 位 。北 0 5公
京 至天 津 、武汉 至 广 州 、郑 州 至 西安 等 高 速 铁路 ,已开 通 运 营 ,运 营 速度 达 到 每 小时 3 0公里 ,居世 界之 最 。 5 今 年 两会 期 间 ,铁 道 部副 部 长 王志 国表 示 ,美 国 、俄 罗 斯 、 巴西 、沙 特 等 国明 确表 示 ,希 望 中 国铁 路 参 与 这 些国
张平 北京 大学 法学 院教授
含 量 有 1 % 以 上 的发 展和 创 5
新, 你就 获得 了新的知识 产权 。 我 们 确 实 是 吸 收 、 引进 各 国 高 铁 的 先 进 技 术 ,但 是 我 们 是 在 这 样 的 一 个 技 术 平
厢 电子 显 示 屏 上 的 速 度 不 断 刷 新 ,3 0 3
公 里 / 时 !荷 兰 人 赖 恩 快 速 走 上 前 小 去 , 在 周 围 乘 客 善 意 的 笑 声 中 ,拿 出
当然 ,对 中国 高铁 “ 兴趣 的 ”不 感
止 是合 作方 。
手机兴 奋地 拍下 了显示 屏上 的数字。
4 中国 6 l 经济周刊 C IAE O O CW E L HN C N MI E K Y
联合主办 w tcm ̄ w, o 6o . wp p . o n
只 是对 车 身 外 部 图案 和 内部 装 饰 进 行 了
细 微变 动 ,此外 就 是 改 进 了推 进 系 统 以
高速发展的中国高铁 , 不仅改变着人们的时空观,也在
很滑稽,中国高铁花费巨大却没有买到核心技术
很滑稽,中国高铁花费巨大却没有买到核心技术[导读]国产化率注水:从西门子进口的占总金额近一半的原装进口零部件,因在国内组装,就算在国产化率里。
财新《新世纪》记者王晨谷永强令包括刘友梅、金履忠、臧其吉在内的很多老一代铁路专家扼腕叹息的是,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并不矛盾,并非非此即彼,而中国也并非没有自主研发实力,原本不必启动一个如此庞大的计划来“市场换技术”。
原科技部研究中心研究员金履忠举例说,中国在20年前曾花3亿美元从欧洲五十赫兹集团引进150台8K机车及全套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国的“韶山”系列机车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国铁路因此在几年内实现了五次大提速,这些国产机车及“韶山”机车的硅元件至今仍大量出口,在国际高端市场与ABB等跨国公司竞争。
假以时日,蓝箭、中华之星等未必不能成功投入商业化运营。
但刘志军们却相信,中国可以以更快速度创造奇迹。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技术引进只需要知道是什么,出口需要知道为什么”2007年,在高铁技术引进三年后,张曙光公开宣布技术引进的成果:“经过近三年消化吸收,中国已完全掌握了动车组九大关键技术及十项主要配套技术。
时速200公里动车组的国产化程度达到70%以上。
这个级别的动车组一共采购了160列,其中整车进口只有6列,散件进口国内总装12列,其他142列全部由掌握了国外技术的国内企业制造。
”在张曙光的描述中,市场换技术成就斐然:短短三年时间,国内企业就掌握了时速200公里以上动车组的工业化制造技术,比起傅志寰时代的高铁自主研发速度,不可同日而语。
奥妙何在?铁道部在技术引进方式中规定,国内企业必须和国外企业合作才可拿到订单,国产化进程则分为三个阶段:原装进口整车、从国外进口零部件进行散件组装、国内企业吸收技术后自主生产。
至于哪些企业能与国外合作,接近张曙光的人士透露张曙光曾私下讲,非核心的十大配套技术,选择国内哪个厂家由他说了算;但九大关键部件的生产,要上面定,得选择技术能力较强的国企。
新高考语文试卷六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文化消费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B. 文化消费不仅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还能够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C. 文化消费的多元化趋势使得人们可以选择更加个性化的消费方式。
D. 原文并未提到文化消费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 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第一段通过列举事实,引出文化消费的重要性。
B. 文章第二段通过对比分析,阐述了文化消费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C. 文章第三段从个人成长的角度,论述了文化消费对个人的影响。
D. 文章最后一段提出文化消费需要关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对文化消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化消费是指人们在精神文化领域内的消费活动。
B. 文化消费的类型多样,包括文化产品消费、文化服务消费等。
C. 文化消费具有普遍性,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D. 文化消费仅指物质层面的消费,不包括精神层面的消费。
4. 文章最后一段提出文化消费需要关注的问题,下列选项不属于这些问题的是()A. 文化消费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垄断现象。
B. 文化消费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C. 文化消费消费群体年龄结构不合理。
D. 文化消费政策体系不完善。
5. 文章认为,文化消费对个人成长有哪些影响?答:文化消费对个人成长有以下影响:(1)丰富精神世界,提高个人素养;(2)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兴趣爱好;(3)增强社会交往能力,拓展人际关系;(4)激发创造力,促进个人成长。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21分,每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6. 下列关于《中国高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高铁》是一部全面展示中国高铁发展历程的纪录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高铁抄袭了么新华网上海9月28日电(记者齐中熙贾远锟)28日,中国国产“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在沪杭高铁从杭州到上海虹桥试运行途中,最高时速达到416.6公里,再次刷新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
这一速度又一次证明中国高铁已全面领先世界。
视频:沪杭高铁时速创世界记录“目前,中国已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营运里程达到7055公里,居世界第一位。
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说。
2008年6月24日,国产CRH3型“和谐号”动车组列车曾经在京津城际高铁上创造了394.3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最高时速纪录。
沪杭高铁连接上海、杭州两大城市,全长20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由上海虹桥站引出,途经上海市闵行、松江、金山区和浙江省嘉兴、杭州市,终到杭州东站,规划年输送旅客为单向8000万人次。
28日试运行中,单程直达有时不足40分钟。
沪杭高铁2009年2月26日开工建设,2010年8月6日完成全线铺轨,2010年9月1日全线进入联调联试。
联调联试完成后,全线进入试运行阶段,主要进行运行图参数测试、故障模拟、应急演练、按图行车及供电能力测试等项工作。
“沪杭高铁作为即将开通运营的又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将在沪杭间构筑起一条安全、方便、快捷的大能力客运通道,对于加快实现客货分线运输,有效缓解运输紧张状况,促进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助推东部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改变中国区域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说。
当日担当试运行任务的是国产“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
该动车组是中国最新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目前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高速列车,在多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创新,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刘志军表示,中国高铁作为带动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改变了铁路的面貌,大大加快了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进程,而且对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沪杭高铁投入运营后,将与京沪高铁、沪汉蓉铁路通道、杭长和东南沿海高铁紧密衔接,并与杭甬、沪宁、宁杭等城际铁路一起,组成覆盖长三角地区并向其他区域辐射的快速客运网。
目前,铁路部门正在全力做好沪杭高铁运营最后准备工作。
他们将根据沪杭间客流特点,科学合理制订动车组列车开行方案,全面提升购票、候车、旅行、乘降等服务水平,精心打造高铁服务品牌,确保沪杭高铁高水平投入使用。
中共十六大以来,短短数年,中国铁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成功搭建了世界最先进的高速铁路动车组技术平台,掌握了高速铁路、高原铁路、重载运输、既有线提速等成套技术,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之路。
令世人瞩目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和谐号”动车组列车相继研发下线,驰骋在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和既有铁路提速线上,创造了不断提升的“中国速度”奇迹。
2006年9月28日,时速200公里国产CRH2型“和谐号”动车组在中国南车四方机车车辆公司下线。
2007年4月6日,时速250公里国产CRH5型“和谐号”动车组在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整列编组下线。
2007年11月24日,时速300公里国产CRH2-300型“和谐号”动车组在中国南车四方机车车辆公司下线。
2008年4月11日,时速350公里国产CRH3型“和谐号”动车组在中国北车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下线。
中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仅有几个制造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移动装备的国家之一。
今年,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和谐号”下线,揭开了中国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的神秘面纱。
建筑面积达7839平方米的沪杭高铁松江南站已进入最后调试阶段。
作为沪杭高铁的重要节点,松江南站堪称上海的“西南门户”。
图为高铁动车组列车从松江南站通过进行集成平台调试本报记者纪海鹰摄本报讯(记者金志刚)备受关注的沪杭高铁初定10月下旬通车,届时从上海到杭州将实现最快38分钟到达。
目前上海虹桥站供沪杭高铁使用的相关工程已进入最后调试,高速动车组也已上线,近期开始乘务员搭乘试跑。
沪杭全线共设9个车站沪杭高铁从2009年2月26日正式开工,正线全长160公里。
在上海境内,有上海虹桥站、松江南站、金山北站等3座车站,在浙江境内则设嘉善南、嘉兴南、桐乡、海宁西、余杭南、杭州东站等6站,共计9站。
现在各大车站的主体结构也基本建设完毕。
除了车站和部分线路条件限制没办法架桥外,其余的线路都是桥梁,“以桥代路”的线路占总线路的87%;再加上沪杭高铁采用一种新的轨道施工技术,轨枕本身是混凝土浇灌而成,路基不用碎石,铁轨、轨枕直接铺在混凝土路上。
采用这种施工技术,列车在行驶中即使遇到弯道也不用减速。
最快38分钟可到达杭州进入9月后,沪杭高铁已开始进行列车上线调试。
第一天调试时速已达330公里,动车调试的速度还会逐渐增加,最高测试时速可达350公里及以上。
目前初步计划在9月下旬左右开始乘务员搭乘试跑,10月下旬左右全线投入运营。
最高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动车组,从上海虹桥站出发,最快只要38分钟就能到达杭州,比现在沪杭之间最快的动车组要快40分钟。
沪宁高铁开通后,上海与南京之间最快只需要78分钟;而沪杭高铁使上海、杭州的旅行时间压缩到38分钟。
沪宁杭的时空距离将进一步拉近,“长三角高铁时代”的脚步将迈得更为坚实。
约通车前10天公布票价目前,铁路部门关于沪杭高铁的票价标准正在制订中。
业内人士表示,一般会在新线通车前的10天左右公布票价并开始售票。
现在沪杭老铁路动车组的票价有两种:铁路上海南站出发动车一等座和二等座分别为64元和54元;上海站出发的动车由于路程较远,一等座和二等座分别为75元和63元。
而高铁票价将高于普通动车票价。
以沪宁高铁为例,二等座票价为146元,比原有动车93元的价格上浮56%;一等座票价233元,比原有动车一等座112元贵108%。
沪宁高铁全长约300公里,以二等座票价计算,每公里价格超0.48元。
根据这个公里价格计算,全长160公里的沪杭高铁二等座有可能超过75元,一等座票价可能会超过百元。
高铁:自主创新是寂寞的长跑2010年11月18日01:23中国经济网我要评论(75)字号:T|T“如此高端的技术似乎一夜之间就被掌握,从常识上就可以得出一些判断来。
如果核心技术这么容易掌握,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大谈自主创新了。
”他说,“自主创新是寂寞的长跑,这才是规律。
”□记者王强2006年3月初,北京的天气还春寒料峭,但每年这个时间召开的全国“两会”让这座城市显得热闹。
会议期间,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在传阅3月5日出版的《商务周刊》杂志,该期杂志的封面文章吸引了他们,文章的大标题是《中国高铁可能再步汽车业失败模式后尘》,主文后面还有一篇附文《“中华之星”缘何成流星》。
文章很快也被国内各大网站和论坛转载,吸引无数读者点击评论,境外媒体也注意到了《商务周刊》上的这篇文章,美国《华尔街日报》专门把这篇两万多字的长文翻成英文,供有关记者参考。
4年多后,当《华尔街日报》在准备就中国高铁最新进展进行采访报道时,能供借鉴和参考的还是《商务周刊》当年的这篇文章以及后续的一些跟踪报道。
这篇报道的策划不是在短时间内形成的,其实从2004年7月铁道部低调开始“时速200公里铁路动车组项目”招标,《商务周刊》就在追踪这一进程,当时,招标会曾一度由于日本方面的参与竞标而招致中国网民的强烈反对。
时间到了2006年初,我们了解到两个新闻事实,一是当年1月6日召开的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提出了未来5年铁路跨越式发展要实现的6大目标,其中重要一点是基本实现技术装备现代化,包括加快实现客车车辆升级换代,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实现国产化,700列动车组投入运营。
另外一个新闻是首列国产化时速200公里的动车组整车编组很快将下线,外观将达到整车进口的标准。
而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关于中国铁路装备技术的发展路线,实际一直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当主要依靠自主技术研发积累;另一种观点认为,跨越式发展更重要,完全可以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然后再消化吸收。
由于长期关注中国铁路,所以《商务周刊》也知道早在傅志寰担任铁道部部长期间,就开始发展和积累中国自己的高铁技术,并自主设计和制造两列名为“中华之星”的国产高速列车,并曾经创造了每小时321.5公里的“中国铁路第一速”,但此后,“中华之星”却被逐渐冷落了。
了解到了这些最新的事实和素材,《商务周刊》觉得是可以进行一篇重磅报道的时机了,报道方向很快确定下来,是《商务周刊》长期遵循的一个报道方向——技术路径。
于是在2006年的春节后,我就开始了准备和采访。
前期的采访并不顺利,由于话题的敏感,铁道部有关部门和南车集团、北车集团等并不愿意接受我们这家体制外媒体的采访。
但我还是逐渐采访到了一些接近核心事实的人,基本对铁道部的招标和引进进展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
另外一个关键就是关于“中华之星”的采访了。
一直以来,关于“中华之星”的报道很少,不论是在网上还是图书馆,都很难获得什么具体的介绍。
采访中我了解到了两个有价值的信息,一是“中华之星”的总设计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一是当年制造的两列“中华之星”还有一列行驶在山海关到沈阳之间。
为此,记者在2006年2月10日赶到山海关,登上了这列几乎没有什么人知道也没有多少人坐过的高速列车,采访了车上的列车员们,才知道这个漂亮的“鸭嘴兽”以临客的身份被一直冷落在那里。
从沈阳回到北京后,记者联系到了刘友梅院士,院士最初的态度很抵触,不愿意接受采访,而且他说此前也没有就“中华之星”接受过任何媒体的采访。
经过记者的反复游说,刘友梅终于答应了记者。
2月18日,记者飞赴长沙,然后转乘大巴来到刘友梅所在的株洲机车厂。
院士和记者聊了整整一个下午,直到太阳落山。
整个采访可谓酣畅淋漓,这位深有责任心的院士把他所知道的“中华之星”的历史故事毫无保留的讲给了《商务周刊》。
中国高铁的速度在此后的短短4年多时间里,中国高速铁路的跨越式发展和庞大的高铁网络规划令整个世界震惊。
京津高速、武广高速、郑西高铁等接连开通运营,并不断打破运营时速;全长1300公里、预计耗资2210亿元人民币的京沪高速铁路预计明年就可以建成开通,预定时速也在300—350公里之间。
按照远期规划,到2020年,中国200公里及以上时速的高速铁路建设里程预计将超过1.8万公里,将占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的一半以上,投资总额达到2万亿元人民币。
在中国的“高铁速度”震撼下,美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国家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高铁建设投资计划。
今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的任期第一年《国情咨文》里就提到了中国高速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