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问题与研究课题
问题:
教材内容与难度的跳跃:初中数学内容相对简单,且多为常量、数字方面的内容;而高中数学内容更为抽象,对变量和字母的研究更为深入,这可能会导致学生难以适应。
教学方式的变化:初中数学教学往往更注重学生的计算和应试能力,而高中数学教学则更强调数学的理解和思维能力,这种转变可能会使学生感到不适应。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初中生往往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高中生则需要更多的自主学习和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是学生面临的一个挑战。
研究课题:
初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的对比研究:对比初中和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研究其中的差异和衔接点,为教材的编写和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
初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过渡研究:研究如何从初中阶段的教学方式平稳过渡到高中阶段的教学方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学生初高中数学学习心理的变化研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研究他们在初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以及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这种变化。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教学策略研究:研究并总结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数学过渡。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摘要】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着不少问题,这其中包括教学内容的不连贯性、难度层次的跳跃、学生学习兴趣的逐渐丧失等。
主要原因在于初高中教师之间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不一致,以及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机制。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应当建立起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机制,加强教师的师资培训和专业交流。
只有通过统一的教学标准和课程设置,以及密切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得学生在初高中数学学习中实现无缝衔接,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潜力。
通过这些改进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动力和成绩,促进数学课程的持续发展。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改善。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脱节问题,原因分析,改进策略,教学衔接机制,师资培训,专业交流,总结。
1. 引言1.1 导言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是一个长期存在且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在从初中过渡到高中阶段时往往会感到困惑和压力。
这种衔接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改进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科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脱节。
在初中阶段,学生主要学习基础知识和概念,而高中阶段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由于初中和高中的教学内容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在过渡时往往无法顺利适应。
为了解决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需要从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两方面入手。
建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机制,明确各学段教学目标和要求,使学生在过渡时能够有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
加强师资培训和专业交流,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结合改进策略的提出,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推动数学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希望能够引起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重视,共同努力解决这一难题,为学生的教育和未来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思考
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思考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是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发展。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问题解决。
进入高中后,数学的难度和复杂性会明显增加,学生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
因此,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概念与基础知识的巩固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的数学概念和基础知识,如代数、几何、函数等。
但是,在高中阶段,这些概念和知识需要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因此,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应当注重对概念和基础知识的巩固。
二、思维方式的培养在初中阶段,学生主要进行机械计算和简单问题的解决。
但是,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发展更深层次的思维能力,如抽象思维、推理能力、创造性思维等。
因此,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
一种有效的方法是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和探究性的数学活动。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数学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和策略,培养他们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三、学习兴趣的培养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通常对数学感到困惑和厌倦。
进入高中,数学的难度增加,学生往往会对数学产生更高的抵触情绪。
因此,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应该注重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热爱。
一种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启发性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实例和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用有趣的数学故事和实际应用场景,使数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会逐渐对数学产生兴趣,并乐于主动学习。
综上所述,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在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中,教师应注重对概念与基础知识的巩固、思维方式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只有通过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才能实现初高中数学教学的顺利衔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和全面的能力发展。
初高中数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教育文档
初高中数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实施新课改后,初中数学新教材内容做了较大程度的调整,对一些知识点的要求明显降低。
但高中数学新教材内容量增大,知识面变宽,这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感觉课堂上老师讲得太快。
每节课内容多且要求高,一些初中没有学过的知识在高中直接应用,这使得高一新生不能尽快地适应高中的学习,成绩明显下降,逐渐失去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上的问题,下面对此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一)教材内容初中数学教材压缩了部分教学内容,一些内容已被删除或降低要求,有些知识作为阅读材料出现。
这样在高中要求熟练运用的知识内容,在初中却只要求简单了解,而高中老师因为这些知识初中已学过而不再讲解,或为了高中进度也没有时间去细讲,这样就形成了初高中都不讲的知识。
例如,根与系数的关系与根的判别式的综合运用、运用二次函数的图像解二次不等式,十字相乘法、重心等等。
这给高中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此外,尽管初高中教材普遍降低了知识难度,但实际上初中教材降低的幅度较大,与之相比,在高考的重压之下,高中教师都不敢轻易降低教材的难度,最终致使初中教材与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日益扩大和加深。
(二)教学方法初中数学内容较少,知识难度低,题型单一,课时充足,因而教学进度较慢,教师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对各类习题反复讲解示范,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练习巩固,只要学生记住公式、定理、概念和老师讲过的例题类型,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进入高中后,知识点明显增加,难度加深,而课时却并未增加,因此课容量增大,教学进度快,习题类型多且灵活,大多习题都包含多个知识点。
高考又容易在各个知识交汇处出题,教师不可能把各种题型讲全讲细,更多的是讲解题思想和方法,注重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解答。
而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不适应这种教学方法,跟不上老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的学习。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育的必要性与实施措施探究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育的必要性与实施措施探究初高中数学教育的衔接是数学教育体系中一个长期存在且备受关注的问题。
目前,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之间的衔接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知识体系的断档、难度跨度大、教学方法的差异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探究初高中数学衔接教育的必要性和实施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初高中数学衔接教育的必要性1. 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差异很大,如果没有好的衔接教育,学生在过渡阶段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育可以帮助学生顺利过渡,保持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习动力的持续。
2. 减少学习负担如果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之间没有良好的衔接,学生需要在进入高中后重新学习很多初中数学的知识,这无疑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合理的衔接教育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让他们能更加轻松地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3. 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初高中数学教育的衔接问题也影响到教学效果的提高。
如果学生在初中就建立了扎实的数学基础,那么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将更加顺利,这对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初高中数学衔接教育的实施措施1. 建立衔接教育桥梁为了保障初高中数学教育的顺畅过渡,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衔接教育桥梁,加强初中和高中教师之间的沟通协作,共同制定衔接教育计划,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顺畅性。
2. 强化基础知识的巩固在初中数学阶段,教师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重点难点的讲解,确保学生在初中毕业时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
高中教师也要对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进行复习和梳理,以便更加顺利地展开高中的数学教学。
3. 转变教学方法初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不同,为了顺利过渡,初中和高中的教师也要转变教学方法,使之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初中的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而高中的教学则应更加注重数学知识的拓展和应用。
4. 加强个性化辅导初高中阶段有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着个别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很大的困扰。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探讨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探讨【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展开讨论。
首先分析了目前初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如知识断层、教学内容不连贯等。
然后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优化策略,比如建立数学知识桥梁、加强师生沟通等。
接着通过案例分析具体展示了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实施方式和效果。
最后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进行评价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为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改进和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现状分析、优化策略、案例分析、评价、展望、教学探讨1. 引言1.1 引言数统计、格式要求等等。
以下是关于的内容:初高中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也是数学教学的关键环节。
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之间的衔接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高中数学则更加注重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如何有效地进行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教学,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初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衔接问题、优化策略、案例分析以及评价和展望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工作。
通过这些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初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一步完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绩的提升和全面发展。
部分结束。
2. 正文2.1 初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目前初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的断层和教学方法的不合理。
在初中阶段,学生主要学习基础数学知识,而在高中阶段则需要深入学习更加复杂和抽象的数学理论。
由于初高中教材内容之间的断层,导致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往往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注重传授知识点和解题技巧,缺乏对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缺乏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和理解。
初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知识的重复和重要概念的缺失等问题。
一些基础概念在初中阶段已经进行过教学,但在高中阶段仍然需要再次进行讲解和练习,导致教学时间的浪费。
新高考视角下初高等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
新高考视角下初高等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新高考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新高考改革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高考数学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和衔接问题也备受关注。
初高等数学教学衔接作为学生学习路线上的一道重要桥梁,直接影响着学生成绩和学业发展。
在新高考改革下,初高等数学教学衔接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教师在面对新高考教学要求时,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衔接初高等数学教学,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本研究旨在对新高考视角下初高等数学教学的衔接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影响初高等数学教学衔接的因素,探讨有效的教学衔接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来验证教学衔接的有效性。
通过对初高等数学教学衔接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新高考改革对数学教学的影响,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指导和服务,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新高考背景下初高等数学教学衔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因素,探讨相应的教学衔接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有效性。
通过这些研究,旨在明确初高等数学教学衔接的重要性,提出相关建议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为促进初高等数学教学的衔接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进一步推动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2. 正文2.1 新高考改革对数学教学的影响1. 课程内容的调整:新高考改革要求数学教学要更加贴近社会需求和学生学习实际,因此课程内容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重点在于基础知识和算法的掌握,而新高考要求学生具备跨学科应用的能力,因此数学教学内容也更加综合和实践。
2. 考试形式的改变:新高考强调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对考试形式也进行了调整。
传统的数学考试以死记硬背和机械计算为主,而新高考更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考试题型更加多样和灵活,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探究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探究中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前后衔接、有机结合。
因此,对于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我们需要从教育教学的整体出发,有意识地设计衔接环节,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以逐步深入,循序渐进。
本文主要探究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分别从初中数学到高中数学、高中数学到高等数学的层面进行论述。
一、初中数学到高中数学的衔接初中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十分关键。
初中数学教学主要针对教育新生代,使其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能够较好地应对中考。
然而,在中考之后,学生需要接受更加深入、高效的数学教育。
这就需要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之间有一个良好的衔接环节,使学生顺利地完成知识和能力的转化。
1.知识结构的转化初中数学的知识结构相对简单,高中数学则更加复杂,因此,在初高中数学内容之间的衔接中,需要注意知识结构的转化。
具体来说就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重新认识初中数学,建立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细致剖析学生在初中时对数学概念和技能的疑惑,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及发展历史,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思维能力的提升高中数学相对于初中数学来说,在思维难度上有一定的提升,这也就需要学生在初中时就开始锻炼高阶思维能力。
在初高中数学之间的衔接中,需要将初中数学的思维提升与高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使学生逐步形成稳定的思维模式,不断提升数学思维的能力。
高中数学与高等数学教学存在较大区别,其中的重要区别在于思维能力与思维深度的提升。
高中数学注重电脑和人工智能的概念,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而高等数学时重点在于理论分析,计算思路更加复杂。
因此,在高中数学和高等数学之间的衔接中,需要加强理念链条的转化,使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新的数学概念和思维方法。
2.数学思维的培养高等数学的思维能力最为重要,其次就是思维方法、思维习惯与思维技巧。
因此,在高中数学和高等数学之间的衔接中,需要加强数学行业的培训,并为学生提供数学高阶思维训练机会,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索与实验,锻炼学生数学思维,提高数学实战能力,在数学的各个领域中达到掌握机会。
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
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程标准对初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有效地进行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使学生在初中阶段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同时顺利过渡到高中阶段的学习,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分析当前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提高初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本文将首先回顾国内外关于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相关研究,分析当前研究的热点和趋势。
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深入了解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探讨如何优化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实现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本文还将提出具体的实施建议和策略,以期对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理论基础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研究与实践,离不开坚实的理论基础支撑。
在教育教学领域,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数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初中生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始由具体运算向抽象运算过渡。
而高中生则进入了更高一级的抽象逻辑思维阶段,能够处理更为复杂的概念和问题。
因此,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需要关注这两个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逐步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过程中,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步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数学教育心理学也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数学教育心理学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点,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认知结构等。
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初高中数学衔接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初高中数学课程之间的衔接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在知识体系、难度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这给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带来了挑战。
由于初高中数学的连续性和递进性,初中数学的不完整和高中数学的深化之间存在明显断裂,导致许多学生在从初中升入高中后感到突然地难以适应。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焦虑和自卑情绪,影响其学习兴趣和学业发展。
为了解决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成绩,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并探讨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
部分将从初高中数学课程的差异性和衔接问题的现状出发,对该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从而加强初高中数学课程之间的衔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通过深入分析初高中数学课程之间的差异,找出造成衔接问题的主要原因,以及探讨教师在此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
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改善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提供参考,并为教育部门和学校提供合理的建议和措施,以实现教育教学的优化和提升。
2. 正文2.1 初高中数学课程之间的差异初高中数学课程之间的差异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在初中阶段,数学课程主要围绕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进行教学,涉及的内容相对简单,循序渐进。
而到了高中阶段,数学课程开始涉及更加深入和复杂的内容,如微积分、概率论等,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
这种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导致学生在初高中数学衔接过程中出现困难。
初高中数学课程之间的差异还表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上。
初中阶段,教师比较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和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而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高考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探讨
新高考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探讨摘要:数学学科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学生在初升高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存在一些知识脱节的现象,因此,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就新高考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教学;教学方法;教学策略;1新高考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1.1初高中教材衔接不紧密1.1.1初高中数学教材在设置上存在差异初中数学教材插图较多,色彩鲜艳,能抓住学生的眼球,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教材研读的专注度和理解度。
同时,初中数学教材语言生动、贴合生活实际且更具有直观性,注重表象性的内容,初中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而高中数学教材插图解释较少,多是定义、定理、数学公式等理论性知识,所使用的语言较为精练且注重抽象性、综合性,较初中内容来说更具复杂性,其重视对学生由直观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的培养。
1.1.2初高中数学教材内容密度不同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少且难度低,内容安排密度小,而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相对来说较多,包含必修教材、选修教材以及选择性必修教材等不同层次的内容,难度大幅度提高、密度增大,内容丰富且理论性强。
1.2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各异初中教师在教学时更注重学生对于定义、公式、解题方法的掌握,对于中考数学的内容,题型较少且不是很灵活,大多只需要学生“依葫芦画瓢”就可以解决,所以教师通常要求学生机械记忆,以反复训练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高中阶段,教师更重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全面掌握,以应对综合性更强的各种考试评价方式。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更加重视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灵活地应用各种解题方法来解决涉及多个知识点的问题等。
例如,初中数学教材对于二次函数的学习要求较低,学生只需要了解几种简单的解题方式就可以掌握相应的知识。
而二次函数是贯穿高中数学教材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或最小值或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这就要求学生不能只是记住知识点就可以了,而是要深度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初高中数学教学也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这一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备受关注。
教育教学部门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以期实现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和无缝对接,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有机串联和深入发展。
二、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现状分析1. 教学内容的衔接不畅目前,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而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更加强调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衔接上存在明显的不畅。
初中数学教学注重知识的扩展,而高中数学教学则更注重于知识的深化,教学内容的不顺畅导致学生在升入高中后难以及时适应新的学习要求。
2. 教学方法的转变不明显3. 学习环境的缺乏统一规范初高中学校之间的教学管理和学习环境有着各自的特点和规定,但是在学生升入高中后,这些特点和规定却往往发生了变化,导致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重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规范。
这种不统一的学习环境也给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初高中数学教学在内容、方法和环境方面的不顺畅衔接,使得学生在升入高中后难以顺利适应新的学习要求,这已经成为制约学生学习发展的主要问题。
为了实现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要求学校教师对教学大纲有明确的了解,重视知识的渗透。
针对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基础和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拓展,教师们需要设计出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案,既要注重符合教学大纲要求,也要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的培养。
教师还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有效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减少学生对学习内容和能力的重大转变,使得学生在升入高中后能够更加顺利地适应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学校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具备一定的逻辑和抽象思维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的内容和要求。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随着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和高中数学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实践策略。
需要明确初高中数学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所指的是学科内容之间的延续性和难度递进性,以及学生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的提升。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也涉及到一些高中数学的概念和方法;而高中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初高中数学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需要从内容、思维、方法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在内容层面上,需要明确初中数学教学和高中数学教学之间的衔接点,将初中数学中的主要概念和方法引入到高中数学教学中,使学生在高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初中学过的数学知识。
也需要清晰地划分初中和高中数学各自的内容,避免重复教学和学习负担过重。
在实践中,可以通过编写教材和教学设计来实现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
在思维层面上,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等数学思维方式。
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则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问题解决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方法层面上,需要探索适合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示范法和讨论法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则可以引入更多的应用问题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中,可以运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设计适合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教学资源和学习平台。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是当前数学教育改革中需要重视并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可以实现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机衔接,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的连贯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探讨
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探讨四川省自2010年秋季开始所招的高中新生,将使用新教材进行新课程标准的试验。
新教材将融进近代、现代数学内容,精简整合传统高中数学内容,与现行教材相比,教学内容将增多,教材明显变厚,与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课程相比,其教学容量和教学难度大为提高,而高中新课程的课时数还将比现在减少。
如何研究新教材,按照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方法,以使学生适应新教材,顺利完成初高中数学衔接学习,培养学生自学、探索和创新能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原则精神,将十分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
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数学难学,特别是对意志品质薄弱和学习方法不妥的那部分学生更是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学数学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
如何搞好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就成为高一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
一、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工作的必要性高一阶段数学的教与学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感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高一数学相对于初中数学而言,逻辑推理强,抽象程度高,知识难度大。
初中毕业生以较高的数学成绩升入高中后,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学,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过去的尖子生可能变为学习后进生,甚至,少数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而近年来,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作了较大程度的压缩、上调,中考难度的下调、新课程的实验和新教材的教学使高中数学在教材内容以及高考中都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原来的矛盾更加突出。
二、初高中数学教材的差别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数字,题型少而简单,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
稍微有点复杂和抽象的内容,如:对数、二次不等式、解斜三角形、分数指数幂等内容,都转移到高一阶段去学习。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研究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研究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的任务是针对初高中数学衔接阶段的学生进行教学研究,旨在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数学学习,弥补初中与高中数学知识、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通过本教学设计,教师将引导学生掌握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为高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教学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即即将进入高中的学生。
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但在知识体系、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等方面与高中数学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节奏和要求。
同时,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初高中数学衔接阶段的核心知识点,如代数、几何、方程等;(2)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包括算术运算、代数运算、几何运算等;(3)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学会运用数学符号、图表、函数等工具表达数学问题,提高数学表达能力;(5)掌握基本的数学学习方法,如预习、复习、总结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3)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4)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软件、网络资源等辅助工具,拓宽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5)实施分层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使他们具备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助互爱的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4)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科学技术、经济建设、日常生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5)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严谨、勤奋、刻苦、踏实的作风,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中学数学初高中过渡(衔接)的实践研究
中学数学初高中过渡(衔接)的实践研究中学数学初高中过渡(衔接)的实践研究「篇一」20XX年九月,我校开始进行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衔接性研究,经过几个月的教学,我深刻的体会到中小学数学知识衔接的意义,以及如何衔接都有一些想法、做法。
法国著名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妨碍才能的发挥。
”所以在这里希望与大家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如何能使得中小学课堂教学衔接发挥最大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从小学进入初中,学习环境的改变,新知识的增加,教学组织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引发了许多新的变化。
同时,视野的扩展,思维方式改变,使刚刚步入中学七年级门槛的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数学成绩一般会出现明显地下降。
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对数学学习感到很不适应,学习兴趣减退,学习成绩不稳定。
七年级数学是中学数学的基础,要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开始抓起。
所以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街接自如,是摆在我们初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当把小学与初中数学内容,作一个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搞好新旧知识的架桥铺路工作,掌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质量。
二、衔接点1、教学内容的衔接认真研究中小学数学教材的联系,找出衔接点,是做好中小学数学衔接的基础。
如在数与代数方面,小学初中教学内容的衔接,主要体现在由数的认识与运算过渡到代数式的认识与运算;在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主要体现为由直观几何、实验几何向论证几何逐渐过渡。
这种飞跃给学生认识带来了困难,迟迟内化不了老师所讲解的内容。
集中复习一些与初中数学紧密联系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2、教学方法的衔接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讲得细,练得多,直观性强;到了初中,相对来说教师讲得精,练得少,抽象性也比较强。
新课程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报告
新课程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报告第一部分:研究背景和目的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新课程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和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现有的课程及教材在内容和教学理念上存在较大差异,如何进行有效的衔接是关键问题之一。
本研究旨在寻找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策略来解决这一问题。
第二部分: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深入研究,了解了国内外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现状和主要观点。
其次,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收集了大量的初高中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部分:研究结果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新课程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存在困难和挑战,包括教学内容的差异、教学方法的不适配等。
2. 涉及数学教学衔接的关键因素有:教师培训、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学内容的统一等。
3. 学生和教师对数学教学衔接的看法存在一定差异,需要加强沟通和合作。
第四部分:研究建议基于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他们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加强学校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确保教学内容的统一和连贯性。
3. 引入更多的跨学科教学,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衔接和融合。
4. 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反馈,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第五部分:结论本研究对新课程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我们希望这些研究结果能够对相关教育部门和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促进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以上是本研究报告的内容。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探究
在初 中 , 由于内容少 , 题 型简单 , 课 时较充足 , 因此 , 课 容 量小 . 进 度慢 。 对 重 难 点 内 容 均 有 充 足 时 间反 复 强 调 , 对 各 类 习题 的解 法 , 教 师 有 时 间进 行 举 例示 范 , 学 生 也 有 足 够 时 间进 行巩 固。 而到高中 , 由于 知 识 点 增 多 , 灵活性加大 , 以及 新 工 时 制实行 , 使课时减少 , 课 容量增大 , 进度加快 , 对 重 难 点 内容 没 有 更 多 的 时 间 强 调 .对 各 类 型 题 也 不 可 能 讲 全 讲 细 和 巩 固强 化 。 这也 使 高一 新 生 因 不适 应 高 中学 习 而 影 响 成绩 的提 高 。 4 . 高一 新 生普 遍 不 适 应 高 中数 学教 师 的教 学 方 法 。 笔者 曾在 高 一 一召 开 过 学 生 座 谈 会 ,同 学 们 普 遍 反 映数 学 课 能 听懂 但 不 会 做 作 业 。不 少学 生说 , 平 时 自认 为 学 得 不 错 , 考试 成 绩 就 是 上 不 去 。 带 着 问题 笔 者 多 次 听 了初 、 高 中 数 学 教 师的课 堂教学 , 发现初 中教师重视 直观 、 形象 教学 , 老 师 每 讲 完一道例题后 , 都 要 布 置 相 应 的练 习 , 学 生 到 讲 台上 表 演 的 机
3 .学模 型 , 知识 的引人和导 出都十分 直观 、 具体 , 学 生 的理 解 往 往 很 顺 利 。 然 而 高 中数 学 却 完 全 不 同 , 抽象 性 和概 括性大 大增加 . 数 学 问题 从 特 殊 到一 般 、 从具体 到抽象 , 复 杂 繁琐 , 各种综合题层出不穷 , 知识点的跨度很大 , 综 合性很强 , 根 本 没 有 现 成 的模 式 可 以 套 用 ,学 生 在 解 题 时必 须 独 立 建 立 知识框架 , 并 且 要 有 清 晰 的 思 路 和 严 密 的逻 辑 。 对 推 理 能 力 的 要 求 也 大 大 提 高 ,这 便 决 定 了 学 生 不 可 能 再 像 初 中 时 那 样 仅 仅 依 赖 教 师 的总 结 和 自己 的记 忆 就 能 学 好 数 学 。 其实 , 万 变 不 离 其宗 , 对 于 高 中数 学 而 言 , 万变 的是题型 , 不 变 的 是 数 学 思 想 方 法 。数 学 思 想 方 法 是 高 中 数 学 的精 髓 , 它统领着概念 、 公 式、 法则 、 定理等基 础知识 , 并 且 活跃 于 每 一 种 题 型 、 每 一 个 具 体 的题 目中 . 只 有 精 通 了思 想 方 法 才 能 够 随 机 应 变 , 做 到 举 一 反三、 触 类 旁 通 。 因此 , 高 中数 学 教 师在 讲 解 知识 的 同 时 还 要 注 重数 学思 想方 法 的 渗 透 , 逐 步 培 养 学 生 独 立 思 考 的 习惯 , 让 他 们 学 会运 用 思 想方 法 。 高 中 数 学 的 主 要 思 想 方 法 有 函数 与 方 程 、 数形结合 、 分 类 讨论 、 等价转化 等 . 在 教学过程 中 , 教 师 要 注 重 知 识 间 的 内在 联系 , 注意归 纳和类 比, 由例 题 到 习 题 的 讲 解 , 在 知 识 的 相 互 联 系 中抽 丝 剥 茧 般 直 击 数 学 精 髓 , 揭示思想方法所在 。 三、 搞好 初 高 中衔 接 所 采取 的主 要 措 施 针对上述问题 , 笔 者 认 为 要 想 大 面积 提 高 高 一 数 学 成 绩 , 应采取如下措施 。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探究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探究1. 引言1.1 背景信息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探究引言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课程标准的不断更新,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往往被看作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学生在这个过渡阶段往往会面临着课程内容的断层、学习方法的不协调以及教学目标的不连贯等问题。
这不仅影响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也制约了他们数学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面对这一问题,教育工作者、教师及家长都在积极探索解决的路径。
通过对初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差异性、学习方法的不同特点、教学目标的衔接问题、教学方法和资源的整合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案例的分析,我们将更好地理解并解决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为培养高素质数学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1.2 研究意义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一直是教育领域中的热门话题。
研究这一问题的意义在于有助于提高初高中数学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初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差异性,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习方法的不同特点,有助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教学目标的衔接问题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只有教师把握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的衔接,才能确保学生学习顺利进行。
教学方法和资源的整合也是关键因素,教师需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情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初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深入研究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论文结构本文将主要从初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差异性、学习方法的不同特点、教学目标的衔接问题、教学方法和资源的整合以及实践案例分析等方面展开探讨。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将探讨如何解决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和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日益凸显出来。
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关系到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深入研究初高中数学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探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初中和高中数学教学存在一些普遍问题,如知识点的跳跃性、难度的递进性不够明显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出现数学基础薄弱、概念不清晰等情况。
如何有效地进行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本文将对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数学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和探索性研究,总结出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实践,能够为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综述在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从初中过渡到高中时,数学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不同所带来的困难。
初中数学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而高中数学则更加注重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这种转变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困惑和困难。
初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的割裂也是一个难题,部分知识点在初中和高中教材中可能存在重复或遗漏,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跳跃感知,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不同教师对待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也存在差异。
有些教师可能采取对号入座的教学方式,直接教授高中数学知识,而有些教师则可能会过分强调基础知识的重复训练,造成学习效率低下。
如何有效地解决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连贯性和有效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3 研究意义数要求已经超过20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唐惠荣一、研究背景“八五”期间,市政府制定了上海市建设一流基础教育规划,并着手制定《进入21世纪的中小学数学教育行动纲领》。
中小学数学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独特的作用。
然而中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办学条件的限制,严重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高中数学教育质量的下降是中学教学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随着高中教育规模的扩大,大量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后,普遍认为数学难学,许多学生在初中阶段数学成绩较好,但步入高中后数学成绩明显下降。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初、高中数学未能很好衔接。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教材内容方面:初中数学教材通俗易懂,难度不大,侧重于定量计算;而高中数学教材,较多研究的是变量和集合,不但注重定量计算,且需作定性研究,注重于各种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等,在初、高中教材知识点衔接上有脱节现象。
(2)教学方法方面:初中教师的教学主要依据初中学生特点及教材的内容,教学进度较慢,对重点内容及疑难问题都有较多时间反复强调、答疑解惑;而高中教师在处理高中教材时却没有充裕的时间去反复强调教材内容,对于习惯于初中教师教法的学生进入高中后,难以适应高中教师的教法。
另外,初中教师在知识点的处理上侧重记忆,学生只要记住概念、公式、定理和法则,就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而高中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对教材中的概念、公式、定理和法则加以认真讲解,还要重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加上其他原因,要求教学中不但重视书本上内容,还要补充各种课外知识,对习惯于“依样画葫芦”缺乏“举一反三”能力的高一学生,显然无法接受。
(3)学习方法方面:初中学生习惯于跟着老师转,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数学问题,缺乏归纳总结能力。
进入高中后,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勇于钻研、善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归纳探索规律。
然而高一新生往往沿用初中一套学习方法,不善于抓住学习中自学、阅读、复习、小结等必要环节,对高中学习内容缺乏必要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概念内涵的界定教学内容的衔接。
以《衔接教材》为载体,通过相关知识点的比较和补充、单元知识的补充,达到完成初、高中知识和能力的衔接的目的。
教学方法的衔接。
以《衔接教材》为载体,通过问题教学融合衔接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达到完成初、高中教学衔接的目的。
北京家教找家教上阳光家教网学习方法的衔接。
以《衔接教材》为载体,通过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利用、组织问题探索及学法交流,达到完成初、高中学法衔接的目的。
三、研究过程(一)研究目标本课题根据初、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旨在研究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原则、途径和方法,寻找能适应初、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特点的衔接教材、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等可操作性的方案。
(二)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青浦高级中学高一至高三全体学生及相关学校的初三学生。
(三)主要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针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制定研究计划(准备阶段);依据计划对教师、学生进行情况调查和分析,进行教材、教法和学法衔接的研究和探索(实施阶段);在探索研究和实施的基础上,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信息反馈,根据信息反馈的信息调整研究计划,进行反思和再行动(阶段总结);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实证研究阶段);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衔接教材和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模式(总结阶段)。
(四)主要研究内容1、衔接教材的研究。
通过对初、高中教材知识点的比较,注意相关知识点内涵的差异,设计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教材。
通过对学生、教师的调查以及初、高中教材的比较分析,制定了衔接教材编制大纲,并依据《编制大纲》编写了《初、高中数学知识点比较和补充》和《单元知识补充(选修)》衔接教材。
衔接教材注重知识、方法和能力的连贯性、衔接性、渗透性,具有较强针对性、、普适性、选择性、可操作性和鲜明地层次感等特点。
(1)初、高中衔接教材编制①依据:依据《上海市高级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和《进入21世纪的中小学数学教育行动纲领》,结合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注重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②目的:本课程的设置,使学生通过对初中相关知识的回顾和能力提高,达到降低新知识的难度,减缓能力坡度,利于顺利过渡,便于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北京家教找家教上阳光家教网③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精选的原则——根据知识点衔接需要精选内容,控制份量和难度,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适应性原则——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符合学生实际和认知规律,切实有效的鼓励学生,让学生在深层问题的观察与思考、释放与解惑、发现与创造的过程中得到满足、愉悦,发展兴趣和爱好。
结构化原则——按照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依据各单元知识点顺序及学生认知结构选择教学内容,注意整体性和有序性。
衔接性原则——重视与高中阶段数学知识、方法和能力联系紧密的知识及知识的交汇点,重点选择与高中知识和能力相关联的教学内容,解决初高中知识和能力的衔接问题,有利于教法及学法衔接的研究。
(2)衔接教材:①《初、高中数学知识点比较和补充》由高中教学内容、相关联初中教学内容、比较及补充讲授内容四部分组成,主要是解决知识的衔接问题。
将初、高中“函数的概念”这一相关知识点进行比较,可以看到,初中以“运动”为出发点定义函数,而高中以“集合”为出发点研究函数。
这一差异导致初中只需求函数表达式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而高中研究的范围更加宽泛:形式多样的函数表达式、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及抽象函数等。
函数的概念已发生了质的变化,而学生仍然停留在初中的基础上,出现了知识的断层现象。
因此补充“甲、乙两地相距S公里,一辆汽车从甲地匀速地开往乙地,速度为V公里/小时,所需时间为t小时,回答下列问题:①已知V=45公里/小时,写出S 关于t的表达式,并求出当t=4时甲乙的距离S;②已知S=100公里,写出V 关于t的表达式,并求出当V=30时所需时间t;③用集合表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供师生共同研究,学生能在初中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较好完成。
这样就完成了从“运动”向“集合”的过渡;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使用抽象函数符号S=S(t)V=V(t)等更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也能较好的完成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也有利于教法、学法的衔接。
②《单元知识补充》由知识结构、能力要求、应用与提高(应用举例、能力提高)及课后思考四部分组成,主要解决学生能力的衔接问题。
由于初高中函数部分教学内容、要求的差异,学生会感到函数太抽象,解决问题难度太大,出现能力断层问题。
因此,在高中“函数”单元教学前,补充“单元知识补充”。
如“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cm,设它的腰长为ycm,底边长为xcm,写出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求x的取值范围。
”完成基本能力的衔接;补充“一辆出租车在行程不超过3千米时,收费北京家教找家教上阳光家教网10元,超过3千米后,每行驶1千米,加收费2元,写出这辆出租汽车总收费金额y(元)与行程x(千米)的函数解析式;甲、乙两地相距20公里,如何乘车,车费最少?”的讨论题,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的学风养成,对高中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衔接教材编制大纲依据课程标准,遵循现行教材的体系,以知识点比较和补充、单元知识补充为线索,结合教法、学法研究,解决初、高中知识点及能力的衔接,衔接的途径是对初中知识的综合应用与能力的提高。
在衔接教材的使用过程中,遵循现行教材的知识体系,采用问题教学融合衔接教学的模式,将知识点比较和补充融合到相关的知识中;在单元教学中,穿插单元知识补充,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衔接教材》结构如图:(3)衔接教材的特色。
特色:《衔接教材》既注重了初、高中相关知识的衔接,又较好的解决了初、高中能力的衔接。
《衔接教材》提供了衔接教材研究的途径、方法和可供选择使用的教学内容和方案、形成了进一步研究的框架。
途径:通过相关知识的比较,补充部分相关知识,达到降低学习新知识的难度的目的;北京家教找家教上阳光家教网通过对知识结构的回顾,增设旧知识的应用与提高,达到提升能力的目的;通过复习和巩固,增加问题解决的学习环节,达到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通过问题教学模式的实践,强化过程中的衔接教学,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方法:遵循现行教材体制,结合《编制大纲》,采用“问题教学融合衔接”模式,通过初、高中相关知识的比较、补充和能力的提升,解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衔接问题。
方案:以《衔接教材》为载体,通过相关知识点的比较和补充、单元知识的补充、完成初、高中知识和能力的衔接;通过问题教学融合衔接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完成初、高中教学的衔接;通过问题探索,完成初、高中学法的衔接。
以《衔接教材》为出发点,组织初中教师参与高中知识的学习,不断完善初中教法;改进高中教法,推广问题教学模式,指导初中学法;倡导高中学法,鼓励学生探索,巩固初中知识。
以《衔接教材》为核心,构建初、高中知识、能力及教法、学法衔接研究的立交桥。
以《衔接教材》的使用为手段,有效整合教学内容、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反思初中知识、教法和学法。
2、教学方法的衔接研究。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形成适合中学实际,强化衔接的教学模式。
初、高中数学教学方法衔接研究基础(1)初、高中数学教学研究方法研究基础(2)衔接教学的实验。
(3)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在衔接教学实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两种课堂教学模式,并组织教师进行了相关教学实践。
以现行教材为基础,结合衔接教材。
由问题引入新课,引入新课的过程中注重以初中学生已知的知识和生活体验为出发点,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或问题的某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结合新的知识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穿插衔接教学对方案进行合理性、可行性论证(或说明);在问题解决的北京家教找家教上阳光家教网过程中,结合旧知识或方法的复习和运用,使学生能通过探索,给出问题的完整的解答;在应用实践过程中,增加部分简单应用的问题,完成初、高中教法和学法的衔接,也能有效调试学生的学习心理;在应用实践的基础上,增加能力提高部分,完成能力的衔接和提升;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回顾和反思,引导学生逐步完成由初中学法向高中学法的过渡,也有利于新知识的复习、巩固。
“问题教学融合衔接教学”模式的创新在于以“问题教学”模式为主体,将衔接教学融合到各个教学环节中,主要是解决中学学生基础偏差、教师教学方法陈旧等方面原因产生的知识脱节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