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观后感

合集下载

《攀登者》观后感(精选8篇)

《攀登者》观后感(精选8篇)

《攀登者》观后感《攀登者》观后感(精选8篇)看完某一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攀登者》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攀登者》观后感篇1电影《攀登者》讲述的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

然而因为雪崩,登山队员方五洲不得已丢掉了摄影机。

就因为没有留下影像资料,这次登珠峰甚至不被国际认可。

从1960到1975,中国的攀登者们遭到了15年的质疑与屈辱。

第一代的攀登者们的遗愿如犹在耳,第二代攀登者们再次出发,向着世界第一高峰发起冲击。

那么冷冽的风雪,气象专家多次建议停止攀登,雪崩袭来被吞噬淹没或跌入山谷,山间缝隙甚至要靠登山队员冒死纵身一跃……终于登顶了,终于留下了影像证明。

这个“终于”来之不易。

看到预告里“为国登顶”这四个字我挺骄傲的。

真的,作为一个中国人很自豪。

《攀登者》中登山运动员凭借着惊人的勇气、智慧和毅力,以搭人梯的方法创造了奇迹,他们在极其严寒和饥饿的条件下忍受着冻伤的巨大困难,成功的让五星红旗飘扬在了珠峰之巅。

现实生活中,中国的登山者在珠峰搭建的“中国梯”,让后来许多国家的登山队员顺利登上世界最高峰的。

然而,几名登山队员也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部分登山员因严重冻伤做了截肢手术,落下终身残疾。

就是他们的团结拼搏无畏艰险,映照着中国人永不言败、砥砺前行的精神,希望这种精神,也在孩子们的身上继续传承下去。

《攀登者》观后感篇2国产主旋律电影《攀登者》讲述了两代登山者与暴风、冰裂缝、雪崩等各种艰难险阻作斗争,最终完成登顶珠峰使命的故事。

当今世界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新时代年轻干部要想化危为机、转危为安,就必须向“攀登者”那样学会斗争。

学习《攀登者》顽强的斗争精神。

剧中攀登者们在攀登过程中不断遭遇各种难以预测的危险,多次命悬一线,却未曾妥协,带着向死而生的攀登精神,奋勇向前。

回想我们的革命历程,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作为党员干部,要善于发现矛盾、敢于直面矛盾、勇于解决矛盾,在关键时刻和危急关头豁得出来,与一切危害我国发展的风险挑战进行坚决的斗争;要顽强奋斗,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逢山开路、遇河架桥,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敢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一往无前,坚持到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永远奋斗。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优秀范文7篇)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优秀范文7篇)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优秀范文7篇)电影《攀登者》观后感篇1《攀登者》电影的原型史实介绍,转自邓铂鋆。

中苏决裂之后,面临重大经济困难的接到命令的时候,登山队因为接连的恶劣天气和意外遭遇重创。

多名冲顶种子选手受伤,2名随行进行冰川研究和气象观测的青年科学家遇难。

根据天气预报,下一次恶劣天气将在2天后袭击珠峰,一行人决定下撤。

接到了冲顶命令之后,登山队召开动员大会,红旗下宣誓,选择4名尚保有实力的选手组成突击队,冲顶珠峰。

突击队队长突发身体不适,不得不离队,又一名没有准备的后备队员补上缺额。

这位队员本来是执行摄像任务的。

为了避免更多的牺牲,多名适应高山气候的执行物资后援支持的藏胞队员下撤,本来他们要跟随登顶突击队前往海拔8200米处,帮助突击队搬运辎重。

事实证明,这一决定是经验不足导致的判断失误,登顶4人携带物资明显不足,并消耗了大量体力搬运物资。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篇2国庆节10月1日,我跟爸爸妈妈一起去电影院看了《攀登着》,具体内容是这样:刚开始队长方五州、松林、杰布等人组成的登山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可由于雪崩队长不幸身亡,松林也受了重伤,但方五州抓住了他,松林命保住了,但相机丢了。

在后面,他们搭了一个人梯,从第2阶梯登上去,因为那雪太滑,他就光脚爬了上去,他的脚因此被冻伤,最后被切了半个脚掌。

他们在凌晨4点多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山顶,但因没有相机没有拍下360度影像,他们就只好把国旗埋在这寒风刺骨的山顶。

因为没有360度影像照片,西方不承认他们登顶了,由于西方不承认,中国这次登峰就不能算成功,为了证明中国人可以登上珠穆朗玛峰,国家再一次组建了登山队,经过了一次次艰难的训练,他们再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李国良为了保护相机,自己掉入了冰裂缝。

看到这里我被他深深的打动了。

这一次冲顶,中国人在第二阶梯搭梯搭了梯子,被国外称为“中国梯”,并且测量出珠穆朗玛峰的真实高度为8848.13米。

你知道中国为什么要登上珠峰吗?为什么要重新测量珠峰的高度吗?原因是在国外看中国都登不了自己的山,要划分给其他国家,但中国不甘心,建立了登山队登珠峰重新测量,是因为中国的山应该自己测量,而不是外国人口中的8400米,因此他们便重新测量了珠峰的高度。

《攀登者》观后感影评5篇_精彩评论500字

《攀登者》观后感影评5篇_精彩评论500字

《攀登者》观后感影评5篇_精彩评论500字《攀登者》这部电影改编了中国登山队于1975年第二次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并测量其准确高度的故事。

希望以下观后感对您有所帮助!《攀登者》观后感一看完《攀登者》之后想明白一件事,看电影之前的心理预期其实很重要。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对这个项目心里会存有质疑,比如导演李仁港能否胜任?吴京是否会变成“珠峰战狼”?几位年轻演员是否会拖后腿?这样大体量的冒险片究竟能否很好地调动观众的紧张感?质疑声太多了,多到一提到《攀登者》就会先入为主地想到这不会是一部烂片吧?但实际看完影片后,会发现其实影片的完成度要比预期好很多,而且在不经意间会收获到一些意外的感动。

感动主要来自于电影中的两段感情线,之前《攀登者》带给我们的印象就是这是一部登山题材大片,会展现壮丽的珠峰风光和惊险的登顶之旅,没想到编剧阿来在重新解构史实的同时,还讲述了两段含蓄克制的爱情故事。

方五洲和徐缨的爱情是影片的重要线索之一,两个人其实很早就应该在一起,却因为一句说不出的话,成为了永久的遗憾。

徐缨有一句台词我很喜欢:我们之间隔着一座山,而这座山就是方五洲想要攀上去的那座珠峰。

登顶珠峰是梦想,但在无形中也成为了方五洲的枷锁,他一直不敢将“我想娶你”这四个字说出口,就是因为有这桩心事未了,即使两个人在一起,也会因为心中的阴霾郁郁寡欢。

徐缨明白方五洲的心意,所以愿意等下去,可惜最终两个人还是遗憾地“错过”。

这其实也和父辈那种内敛、含蓄、不善表达的情感有关,他们毕竟不是当代人,很难将情爱挂在嘴边,在把祖国争光放在人生首要目标之后,儿女私情只能放在后面,这种情感倒有点像《战狼》里冷锋对龙小云的感情,吴京在角感上的把控明显比之前进步很多。

李国梁和藏族女孩的线其实设置的比较常规,但是这一对实在很养眼,井柏然拿着相机站在人群中拍照,确实会令情窦初开的藏族女孩芳心暗许(不过旁边的胡歌也不差啊)。

藏族女孩在表达感情上明显热烈地多,李国梁暗暗拍下的那一张张女孩照片也令人感动。

攀登者观后感6篇

攀登者观后感6篇

攀登者观后感6篇《攀登者》观后感篇一1960年我国登山队,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郎玛峰,但是,在爬珠穆朗玛峰的半路中,一位登山队员的相机掉进了悬崖。

很遗憾没有记录到到达顶峰的那一刻,导致无法证明中国人到达过珠峰的峰顶。

中国为了证明中国人到达过珠峰的峰顶,然后又举行了一次,登珠峰的任务。

接着,中国青年们,自告奋勇的要参加这次登珠峰任务。

在壹五年的努力里中国成功拍下珠峰三百六十度景象,然后还插上了国旗,那是一九七五年五月十四日十四时三十分,有九人登珠峰成功。

用壹五年的时间,再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这九位英雄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的伟大,同时也捍卫了中国的尊严,我感受到了这九位英雄的伟大和祖国的富强,我为祖国和这九位英雄感到骄傲和自豪!攀登者优秀观后感篇二冰心曾言:“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实的明艳,却不曾看到在绽放之初,它曾经受暴风与血雨,洒满了奋斗的泪泉。

”如这花儿一般,当新中国成立伊始,当中国的五星红旗耸立于珠穆朗玛峰之巅时,成功已向我们展现出它丰盈又明艳的光辉,当然我们也需要看到这背后所经受的种种困苦,番番磨难。

胸有理想者怀锦绣,这部电影中一位位“攀登者”们,个个自信、心怀大志,渴望与山顶并肩,渴望为祖国争光,于是心中卷起万千浪涛,于是胸中跨过壮丽的山河。

有理想,仿佛若有光,于是困难中给予力量,使之不至于气馁彷徨,即使身处险境却仍心存希望,终于在逆风的攀登中收获了自己的梦想,广袤的皑皑白雪中,祖国的壮丽,梦想的来之不易,皆尽收眼底。

勇于前者得云梯。

电影中的风雪大得惊人,呼啸着使人心颤,攀登者难道不畏?非也。

他们并非不畏,而只是有着更大的勇气,而只是有着更强的意志,这如同火种般的热血,在他们身上流动着,书写着一份份不畏艰险,勇于前进的壮美诗篇!不是没有失败过,不是没有痛苦过,而只是坚定那份炙热而真挚的勇气,暗自振作,为下一次冲刺积蓄力量。

终于,奋勇前进有了最本质的收获,是国旗飘荡的欣喜若狂,是多年理想终得实现的泪流满面。

攀登者观后感(优秀8篇)

攀登者观后感(优秀8篇)

攀登者观后感(优秀8篇)《攀登者》观后感篇一都在说吴京、章子怡和张译,但是我想谈一谈胡歌和成龙饰演的杨光。

这是一个有遗憾也有希望的支线故事。

《攀登者》里主线故事发生的时间,一九七五年,是杨光第一次作为国家登山队成员攀登珠峰,把睡袋让给了丢失行李的藏族队友,结果却牺牲了自己的双腿。

而他之所以对于登上珠峰满怀执念,是因为他可能有不适宜登山的遗传疾病,为此他的父亲对他满怀愧疚。

所以,他想证明给天上的父亲看,父亲给他的,是一个健康完整的躯体。

从世俗角度来看,杨光并没有取得成功,但是只要希望还在。

像方五洲说的那样,攀登是“登山者的天堂,普通人的地狱”,但普通人遭遇登顶失败和截肢,意味着人生就此沉寂。

反过来,普通人和攀登者的区别就在于此。

杨光最终不仅和普通人一样正常生活,还付出了更多艰辛努力,最终登顶成功。

于是,他也成了《攀登者》里最好的注脚。

我在微博上看到说,胡歌在接到进组的邀请时,离开机只有半个月。

尽管如此,但是他依然毅然决然接下了这出戏。

因为他曾经有过一次海拔6000米以上的登山经历,那是在青藏高原的启孜雪峰。

在4900海拔的高度,看到一块写着“继续走”的石碑,那是下山过程中不幸遇难者的临终遗言,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将他的话刻在了石头上。

毫无疑问,胡歌一直想将生命里的这段体验融入自己作品里。

直到《攀登者》的出现,才真正圆梦。

从最终成片效果来看,胡歌真的有用心琢磨,将那个年代的人的精神与他们身上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当他在谈论关于攀登的话题里,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眼神里都闪耀着光芒。

他的表演更像是从内心出发,再发散出来。

我觉得,在胡歌的定义里,杨光不是“失败的英雄”,而是“永不言败的英雄”。

在悲壮、艰苦之外,我想,胡歌演绎出了《攀登者》里最宝贵的东西,乐观与希望。

为了同伴登顶而做出自我牺牲的杨光,尽管当时没有登上珠峰,但是他登上了自己精神上的峰顶。

片中的主角方五洲,是在十五年后再次登顶;但杨光的原型夏伯渝却足足等了四十三年才真正登上珠峰。

《攀登者》观后感(15篇)

《攀登者》观后感(15篇)

《攀登者》观后感(15篇)《攀登者》观后感1电影《攀登者》根据真实历史改编,讲述了中国登山队在1960年与1975年两次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并首次完成了珠峰海拔高程的精确测量。

是一部气势恢宏、极富视觉冲击力的大片。

在1960、1970物质匮乏年代里,中国登山队员实现首次从北坡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峰的壮举本身蕴含了大量看点,极寒气候、缺氧环境、险峻的大山、陌生的征途、瞬息万变的极端天气,构成阻挡主人公登顶的重重障碍,使得影片在呈现人与自然搏斗的视觉奇观之外也拥有饱满的情节张力。

《攀登者》真正动人之处却并非情节和画面,而是全片洋溢的.一种精神,一种中华民族特有的攀登者精神。

这种精神贯穿全片、荡气回肠,让我们走出影院仍激动不已。

所谓攀登者精神,首先是一种不畏艰险、排除万难、人定胜天的大无畏精神。

众所周知,海拔八千多米的珠穆朗玛峰被称为世界第三极,常年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登上它需要超强的体力、耐力和高超的技巧,这是一座让人望而生畏的神山。

而从常年得不到日照的大山的阴面,也就是位于我国境内的珠峰北坡登顶更是难上加难,前无古人。

然而,没有什么困难能吓到英雄的中国人民。

1960年,在国家还处在三年自然灾害的艰苦条件下,中国登山队员硬是以简陋的登山装备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北坡登顶。

此后,又在1975年再次登顶,并完成了首次觇标测绘,测得珠峰的高度为8844.43米,这一高度后来为世界采用。

看完这个电影,让我深有感触,不管在何时何地,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

格局决定结局,态度决定高度。

这个时代需要攀登者,更需要攀登精神,希望影片可以让更多观众看到登山前辈们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攀登者精神。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种精神将永远与我们同在。

《攀登者》观后感2十月二号,很荣幸能看到电影攀登者,这一部给了我多感动的电影。

1960年,我国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业欠收,人民食物供应不足;苏联单方面决定撤走专家、撕毁经济建设合同,更加重了我国经济困难。

《攀登者》观后感(15篇)

《攀登者》观后感(15篇)

《攀登者》观后感(15篇)《攀登者》观后感1今天和朋友一起走进了电影院,很久之前就想约要来看一看攀登者,吴京的出演仿佛就是票房保障,之前在网上看了徒手攀岩的纪录片,不知这个电影会以怎样的形式记录。

影片一开始就讲述了方五洲一行人历经雪崩登上了珠峰,影片中为了救队友方五洲放弃了摄影机导致他们攀登珠峰不被国际认同,后来1975年他们重新攀登了珠峰,经历了两次失败和一些同志的牺牲,最终获得了成功,重新测量了珠峰的高度。

除了攀登珠峰本身的伟大意义,它的象征性更令人动容,就像国家从重建到富强,一路上遭遇各种艰难险阻,突发情况,一步步拾级而上,抗过一次又一次风暴,解决一场接一场的.危局,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壮举,永不言败,永不放弃,那份坚韧与勇气是长在我们民族根骨里的精气神。

而片中的这些攀登者是最佳的代言人。

前进道路上经历的所有苦难,付出的辛劳和牺牲,都在五星红旗飘扬在珠峰顶时,成了永载史册的光辉,足以激烈后人挑战自我,冲向有形或无形的“世界之巅”!有些事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因为坚持了才能看到希望!《攀登者》观后感2电影《攀登者》讲述了1960年中国登山队克服万难,成功首次北坡登顶珠峰,并在1975年,于珠峰“第二阶梯”架设“中国梯”,成功精确勘测珠峰的“中国高度”两次大事件,证明了中国的毅力与硬实力。

《攀登者》中登山队员们为了登顶,玩命往上冲,为了团队,坚决不拖后腿,为了梦想,砥砺前行。

登山过程中,扑面而来的暴风雪,让原本容易的几十米变得举步维艰。

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停歇,冷风直灌。

恶劣的环境,让人们由起初的信心满满,慢慢转为立场的动摇。

有的.人开始怀疑,开始麻痹,置身于死亡的边缘,带着一股令人恐惧的气息。

虽然,影片给人紧张的气氛,但是《攀登者》依然让人心潮澎湃,那种专注执着让人感动,“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专注执着是一种心无旁骛的态度,更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

我们“要竭其力,对待事业要有愚公移山的意志,有老黄牛吃苦耐劳的精神,着眼于大局,立足于小事,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攀登者》观后感作文五篇精选

《攀登者》观后感作文五篇精选

《攀登者》观后感作文五篇精选《攀登者》观后感作文一电影《攀登者》讲述了1960年中国登山队克服万难,成功首次北坡登顶珠峰,并在1975年,于珠峰“第二阶梯”架设“中国梯”,成功精确勘测珠峰的“中国高度”两次大事件,证明了中国的毅力与硬实力。

《攀登者》中登山队员们为了登顶,玩命往上冲,为了团队,坚决不拖后腿,为了梦想,砥砺前行。

登山过程中,扑面而来的暴风雪,让原本容易的几十米变得举步维艰。

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停歇,冷风直灌。

恶劣的环境,让人们由起初的信心满满,慢慢转为立场的动摇。

有的人开始怀疑,开始麻痹,置身于死亡的边缘,带着一股令人恐惧的气息。

虽然,影片给人紧张的气氛,但是《攀登者》依然让人心潮澎湃,那种专注执着让人感动,“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专注执着是一种心无旁骛的态度,更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

“要竭其力,对待事业要有愚公移山的意志,有老黄牛吃苦耐劳的精神,着眼于大局,立足于小事,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在新时代,敬业就是要求我们每个人在小到个人职业,大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上,都能专心致志,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攀登者》观后感作文二“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

每每听到这首歌,都使我心情激荡,作为一名中国人,要时刻牢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

通过观看《攀登者》,在中国第一代登山队员精神火炬的感召下,一代又一代中国登山队员登上珠峰峰顶,让五星红旗在世界之巅飘扬。

看完《攀登者》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初心。

队员们跋山涉水,面对的是环境险恶、地势险要,面临的是生命安危,但是队员们没有畏惧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勇闯生命禁区,最终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世界之巅。

看完《攀登者》让我明白了什么叫信念。

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领土主权捍卫之争,“登上去,让世界看到中国人”1975年,他们背负着前辈的重担,他们肩负着祖国的使命,他们向珠穆朗玛峰发起挑战,这不仅仅是对体力的考验,更是人内心意志的征程。

《攀登者》观后感 6篇

《攀登者》观后感 6篇

《攀登者》观后感 6篇《攀登者》观后感 1要说这名字啊,攀登者,肯定是攀登那些雪山,那些高大雄伟的高山。

虽然他们看起来很美丽,其实到处也充满着危险。

看着那电影的封面,心中一阵寒意。

是啊,如若攀登,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看着那方面就觉得让人寒心。

茫茫雪山下,几个登山队员,不畏艰辛努力地登上珠穆朗玛峰山顶。

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848米。

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震惊数字啊!我迈着沉重的脚步来到电影院。

因为我知道攀登者是那些不畏艰辛勇敢为祖国争荣誉的人。

来到了电影院开始看啦。

开头方五洲和他的几个队员们,登攀上珠穆朗玛峰的场景。

最后的那两白多米,他的老队长在那一次攀登时不幸身亡。

方五洲也临时做了对突击队队长,带着剩下的那两个队员一起攀登珠穆朗玛峰。

可是不久,雪崩来了,中午洲勇敢地救下了队里面的成员,可是摄影机器却掉落到万丈深渊的悬崖。

后来他们班攀上了珠穆朗玛峰,回到了城市,竟然有人不相信他们攀过珠穆朗玛峰,因为每一次攀过珠穆朗玛峰都需要有拍照留念的。

随后,他们三个兄弟,各自天涯。

直到有13年后一天。

中国又说要组织登山队,他们依旧又决然重新来到了登山队。

方五洲带领着一大群登山队员进行了魔鬼训练,大家都虽然累得疲惫不堪,但是大家都斗志昂扬,信心十足。

终于到了登山的日子。

他们口中提到的窗口期,听说窗口期一过就无法再登上珠穆朗玛峰,必须要规划好时间,在一定的窗口期时才能登上珠穆朗玛峰,不然珠穆朗玛峰恶虐天气是无法攀登的,随时有雪崩和暴风雨的来临。

登山队里有一个叫阳光的男孩。

他本跟着登山队一起去登山的,只因那次刮了大风,他们在晚上睡觉时,他把自己的睡袋割了一半,让自己的小腿露了出来。

自己的睡袋给了那个队友,第二天起来发现自己无法再站起来。

原来,他的右腿已经保不住了。

在转眼一看,大腿上全部发紫。

医生捂着嘴哭了,阳光说:“我的右腿是保不住了是吗”?没事。

可是这无法阻碍他登山的愿望。

他道无论如何,我都要登上珠穆朗玛峰,下一次我还会来的。

《攀登者》观后感5篇_精彩影评800字

《攀登者》观后感5篇_精彩影评800字

《攀登者》观后感5篇_精彩影评800字看《攀登者》电影,时而让人无语凝噎。

那是因为它不够完美。

时而心潮澎湃。

心潮澎湃是因为,我的祖国,七十年来,历经风雨坎坷,一路前行。

希望以下观后感对您有所帮助!《攀登者》观后感一不会写影评,只是自己的一些看法。

对祖国热爱,对此片有些失望,半夜睡不着,发上来吧。

《攀登者》本应该一部本可以拍的很好的商业主旋律电影,但是编剧,导演,监制等等都很有问题。

也许现在的共和国同龄人已经70岁了。

到30年后,就很少有新中国成立之前出生的人了。

现在,拍电影都要查资料,找专家,才能了解那时的情况,亲历过的人还能剩多少呢。

这部电影这种代入感不足。

电影里,除了开头旁白,感觉不到那种风云变幻的国际国内局势。

缺少一种真实的历史感。

比如美国的核威胁,台湾的轰炸,国内特务间谍,口粮不足,产品的匮乏。

都像压在头顶的巨石,真是岌岌可危。

电影里这些没怎么交代,让人很奇怪。

不一定要直白的说出了。

或许一个声音,一幅画,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路人等的细节。

这才能让电影丰满起来。

(流浪地球里有非常多,比如被风吹破的福字 )(比如一个都不能少里孩子们搬砖头的情节) 电影里一些登山的相关知识,气象相关细节还是很多的。

(而登山和气象都是为了这一伟大历史时刻服务的。

)但是历史感真弱了。

无论是道具,情节,对白,表演等都有这个问题。

电影为了美观和简洁摒弃了一些东西。

但还是细节太少了,而且都是直接的。

值得留意的心思,细节。

我是真没看到。

因为是群像戏我看不到这些人(包括大部分主角)来自中国的什么地域,是东北老铁,是山东大汉,还是藏族兄弟。

也看不出这碗饭是不是老乡省下来的口粮。

是白面饼还是青稞粑。

看不出主角有没有家人,朋友,亲人。

配角是什么成分,是贫农,富农,还是小市民。

很多很多。

这些不一定要真的做到,但尽量通过细节潜移默化的体现出来。

这才能还原一个真实又高于真实的历史空间。

让演员和观众都融入其中。

感同身受着新中国的脉搏。

《攀登者》观后感

《攀登者》观后感

《攀登者》观后感《攀登者》观后感15篇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攀登者》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攀登者》观后感1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并看过《攀登者》这部电影,中国攀登队为登珠穆朗玛峰经过和努力。

有许多为此奋斗努力的人,吴京饰演的方五洲也是他们其中断一员,他们为了祖国的荣誉不断前行。

他们为自己的祖国奋斗;他们为自己的祖国努力;他们为自己的祖国奉献。

他们内心有一股为国捐躯的勇气。

1960年五月二十五日北京时间凌晨4点20分,中国登山队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却被外国否认。

中国再次宣布要登顶,登山训练营再次开工,许松林担任副指挥,方五洲担任队长,梁国栋担任摄影师。

许松林训练登山队员,其中最重要信念的是梁国栋,我看出来是因为在上次登山没有在峰顶留下照片。

第一次登山,并不是很顺利,因天气变化原因,导致队员陷入大风暴,为此方五洲也受了伤;第二次登山,依然是失利,由梁国栋但任队长并策划方案,但是死伤惨重,徐松林感到责任的重要性;第三次登山,遭遇雪崩,方五洲差点丢失性命,登山队费尽全部力气登上峰顶,并用相机拍摄插上中国国旗的视频。

在这部电影中,我明白了中国使命的重要性,我们要懂得奉献。

这部电影让更多的人知道要爱国,我们身上不仅被负责各自的生命,更是中国的使命!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并看过《攀登者》这部电影,中国攀登队为登珠穆朗玛峰经过和努力。

有许多为此奋斗努力的人,吴京饰演的方五洲也是他们其中断一员,他们为了祖国的荣誉而不断前行。

他们为自己的祖国奋斗;他们为自己的祖国努力;他们为自己的祖国奉献。

他们内心有一股为国捐躯的勇气。

1960年五月二十五日北京时间凌晨4点20分,中国登山队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却被外国否认。

中国再次宣布要登顶,登山训练营再次开工,许松林担任副指挥,方五洲担任队长,梁国栋担任摄影师。

许松林训练登山队员,其中最重要信念的是梁国栋,我看出来是因为在上次登山没有在峰顶留下照片。

《攀登者》观后感(15篇)

《攀登者》观后感(15篇)

《攀登者》观后感(15篇)《攀登者》观后感1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电影院看了电影《攀登者》,是我最喜欢的电影明星吴京主演的,电影讲述的是中国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故事。

电影很精彩,看完以后我觉得:《攀登者》第一,攀登者精神,是一种不畏艰险、排除万难、人定胜天的大无畏精神。

电影中登山队员们在登山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大风、雪崩、冰裂缝等困难,但是他们都努力克服了这些困难,他们用登山镐固定住自己,需要有很强的力量。

第二,攀登者精神是一种坚持不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精神。

电影中气象局预报登山的“窗口期”已经消失了,决定已经要撤退了。

但是电影中的女科学家发现还有希望,她和吴京演的登山队长都没有放弃,最后在克服了恶劣天气的困难之后,终于成功登顶。

第三,攀登者精神是一种甘为人梯、甘于奉献的自我牺牲精神。

电影中当登山队员到达第二台阶的时候,山壁几乎是完全垂直的,而且全是冰,这个时候中国的队员们用叠罗汉的方式搭了人梯,最终成功登顶。

第一次登顶的时候,队员为了避免把当人梯的队友踩上,他把有钉子的登山鞋脱了,光脚爬山,最后脚冻伤了。

第四,攀登者精神是一种团结一致、相互协作、共克难关的集体主义精神。

在登山的过程中,会遇到大风口,队员们用绳子把每个人都系在一起,这样队伍就不至于被风吹散。

有一次大风来的时候,把一块大石头都吹落下来了,差点砸到队员,他们合力把梯子移开,成功躲过了石头。

最后,攀登者精神更是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

电影的最后,队员们在珠穆朗玛峰的最高处插上了五星红旗,代表着这座山真正是属于中国的,因为中国人成功地从北坡攀登上了顶峰,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

我爱我的祖国,我更为我的祖国而感到骄傲!《攀登者》观后感2在假期最后一天我去电影院看了攀登者。

他主要讲了在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但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留影像资料。

于是15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

《攀登者》观后感

《攀登者》观后感

《攀登者》观后感《攀登者》观后感(通用32篇)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攀登者》观后感(通用32篇),欢迎大家分享。

《攀登者》观后感篇1“登上去,活着回来!”是电影《攀登者》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词。

在十一放假期间,我观看了《攀登者》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在1960年,中国登山队从珠峰北坡攀登,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珠峰,这一不可能的任务。

但可惜的是,因雪崩的来临,录像机的丢失,攀登队员们并没有记录成功登顶的这一历史性时刻。

但是,由于没有影像资料,国际上并不承认中国登山队员曾从北坡登顶。

所以,他们决定再次登珠峰。

这一次,迎接他们的将是更加严酷的现实,也是生与死的挑战,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

这部《攀登者》在2019年献礼祖国,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永不言败的民族精神!令我最难忘的片段便是那登顶的时刻。

1960年5月,珠穆朗玛峰第二台阶下,中国珠峰攀登突击队三名队员正在向最艰难,也是最难逾越的第二台阶发起冲击,这是他们的第五次冲击,前四次失败已经耗费了他们太多的体力,这三个人搭起的人梯,队员曲松林为了攀登上第二台阶,在零下几十度的雪山,脱掉鞋子,赤脚攀登。

在队员的不懈努力下,中国人登上了世界最高峰!攀登珠峰,对人类发展来说,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但这表明了:人活着便是为了争口气!这口气太难挣。

为争这口气,太多人牺牲,太多人妻离子散,但他们没有退缩。

很多人看到吴京参演的电影,就认为是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何错?多了解中国的过往,必然会对中国有感情。

而且此片不仅仅是爱国主义。

中国是一个在苦难中壮大的国家,拿命拼,才有今天的辉煌。

有比命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国家和民族的荣誉!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43米,国际最后采用了中国标准。

用命换来的数据,终于争来了这口气。

现在的中国之所以能够傲立世界,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像登山队员这样强大的灵魂支撑我们国家。

《攀登者》观后感影评5篇

《攀登者》观后感影评5篇

《攀登者》观后感影评5篇《攀登者》讲述的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

15 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

迎接他们的将是更加严酷的现实,也是生与死的挑战......《攀登者》观后感一简直让人无语,原来满怀期待地看攀登者这种题材,结果电影完全不把重点放在攀登本身,穿插无厘头爱情线,张译那条线也很突兀,攀登本身的记述倒少了,章子怡迷路方去救的那个片段简直太假,还有那么高的山高兴的连帽子都不戴,这很不符合常识好吗?还有既然山上气候变化在几秒钟,为什么还要气候局,章子怡真的不适合这个角色,不是演技的问题,是角色本身的问题,捧那个女演员可不可以别那么明显?超级让人反感的。

攀登者这种题材的不要太多主旋律,把攀登要做的准备,攀登的一些历史时刻,攀登队员之间的情感关系重点拍拍。

一定要纪实。

剧本乱七八糟的,太差了,别那么多废话,这种不需太多玛丽苏剧情的戏非要强插那么多,哎,失望至极。

第一把攀登本身作为电影第一要义,第二主题上升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比如珠峰目前的危机与人类破坏,第三突出发挥人的性格本质,别动不动就是国家就是民族,多拍拍珠峰本身的景。

非常不值得票价,以后不会轻易看电影了,主旋律要拍的高级点,别这么简单逻辑像个小学生似的,哎,就是缺乏一种高屋建瓴的本领以及剧本精细打磨的能力,多学习吧!《攀登者》观后感二首先科普化石,送给徐缨的是三叶虫化石,课堂上给孩子看的是鹦鹉螺化石不敢太确定,等我问过古生物同学再确定哈。

这么宝贵的标本,你当定情信物给地质学家,得发多少篇文章,早找多少矿!原谅学地质的我,眼里只有标本哈据说主角原型是我们学校的,必须支持一下。

这影片很火,提前一天订票,只有边边角角的座位了。

槽点这部片子主角是吴京、章子怡、张译、胡歌、井柏然,都是演技担当,小井发挥不错哈。

所以期望值很高。

还是有点失望。

《攀登者》观后感(15篇)

《攀登者》观后感(15篇)

Those who live yesterday lose the past, those who live tomorrow lose the future, and those who live today havethe past and the future.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攀登者》观后感(15篇)《攀登者》观后感1电影《攀登者》,20--年国庆登上银幕,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1周年,这部电影选择这个时候上映,获得高票房是势在必得的。

剧情讲述了1960年和1975年中国登山队两次登上世界之巅-珠穆拉玛峰的故事。

第一次中国登山队队员登上了珠峰,因相机和人命的取舍,导致没能拍摄到登顶的画面,而没能被国际认可,带着这样的遗憾,中国登山队20--年后整装重发,9名登山队员成功登顶,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实力。

剧中,第一次登上珠峰的3名队员,由于没有得到国际上的认可,有的选择逃避,有的选择坚守,但心中的执念让他们没有放弃二次登上珠峰,登山过程中“第三女神”并没有眷顾他们,雪崩、暴风,冻伤,队长的意外受伤,气象工作人员的迷路,年轻队长的临危受命,选择标杆还是放弃生命,肺水肿等等,每一秒,他们都在死亡的边缘徘徊,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他们牺牲小我利益,完成国家赋予的使命,是真正的英雄。

查阅了珠峰的相关资料,1961年,珠穆拉玛峰以南划分给尼泊尔,以北属于中国。

今天的中国从百废待兴、一穷二白发展到今天成为繁荣昌盛、国力雄厚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70年来不论在哪一个历史阶段,中国的外交始都不断为世界和平做出巨大贡献,所以对珠峰这样的划分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情怀和和平的外交政策,我为我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攀登者》观后感2今天和朋友一起观看了影片《攀登者》。

该影片讲述的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

15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的故事。

《攀登者》观后感10篇

《攀登者》观后感10篇

《攀登者》观后感10篇1960年,中国登山队发起了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冲刺,并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了攀登北坡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攀登者》观后感的文章10篇 ,欢迎品鉴!《攀登者》1960年,发展国家体委两个同意从珠峰北坡回去挑战珠穆朗玛峰。

七位登顶队员逐渐连续突击主峰。

在珠峰艰险的“第六台阶”处,刘连满为托举跑位而耗空点劲,长期停留在8700米处,剩三名队员在25日凌晨登配珠峰。

这是现代人类首次出现在在夜里登配珠峰,的现代人类首次出现从北坡成功了登顶。

贡布不过当时掏出了两面国旗升起,使国旗在风里飘展。

一段曾被至国外徒步者视搞“鸿沟”的山岩路段,自己就是依靠乘人梯多种方式的。

遗憾而,加之轻微缺少登顶的视频影像资料信息,中国国际上仍旧对我国顺利了登配珠峰存猜测过之声。

所以多年后再次非政府登峰。

看完《攀登者》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初心。

队员们跋山涉水,面对的是环境险恶、地势险要,面临的是生命安危,但是队员们没有畏惧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勇闯生命禁区,最终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世界之巅。

看看回去《攀登者》使我明白了什么叫做信念。

那就是一场没硝烟的领土主权保卫争夺战,“荣登回去,使世界看见中国人”1975年,他们背负着前辈的重任,他们肩负着祖国的历史使命,他们向珠穆朗玛峰发动挑战,这不仅仅就是对体力的考验,更是人内心意志的征程。

低温,风雪,高热,这些艰难险阻抵挡不住中国人,因为他们有著那一颗想荣登回去的心。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心之所在,存有梦想就存有征程。

《攀登者》作为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片之一,为了展现真实的景致和环境,真实还原英雄们在登山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克服的难关,这部电影所有的场景都是在珠穆朗玛峰上实地取景,摄影棚也在山上搭建,演员们也都是在茫茫大雪和高原上拍戏。

今天我看看了《攀登者》这部电影。

看过后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本电影讲述了1960,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15年后方悟州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樱的帮助下,带领李国良、杨光的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迎接他们的将是更加严酷的事实,也是生与死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攀登者》观后感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

十一上映的三部献礼片寒假再次上映。

而电影《攀登者》更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电影《攀登者》讲述的是1960年5月,中国登山队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

然而因为雪崩,登山队员方五洲不得不丢掉了摄影机。

就因为没有留下影像资料,这次登珠峰不被国际认可。

从1960到1975,中国的攀登者们面对世界的质疑,国内的学生更是崇洋媚外,对国家不信任,经历了15年的等待,背负了无数质疑。

中国国家队再次成立,攀登者们也再次出发,向着世界第一高峰发起冲击,最终于1975年5月27日再次登顶的故事。

那我们为什么要登山?我们为什么要挑战?为什么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去征服?我想,应该是因为我们从不屈服,我们中华民族从不在困难面前认输。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屋脊,藏语“雪的故乡”,平均海拔7000米以上。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海拔米。

凛冽的风雪,8级以上,气象更是变化莫测。

雪崩,高空风,山间细缝,缺氧……也许你不知道死亡与明天哪一个会先到。

但在攀登过程中,在不断遭遇各种难以预测的危险时刻,无数次命悬一线中,攀登者们从未有过放弃,在种种困难面前,众人不曾妥协,团结一心,带着从不轻易言弃的“攀登精神”,不怕吃苦,团结合作,勇往直前,骨子里是坚韧不拔的精神,这是民族气节,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他们无畏、坚持、努力,逆风雪,勇攀登。

最终,《攀登者》中登山运动员凭借着惊人的勇气、智慧和毅力,以搭人梯的方法创造了奇迹,成功的让五星红旗飘扬在了珠峰之巅。

“不到长城非好汉,登顶珠峰真英雄”方五洲和他的队员挑战着人类极限,书写了中国辉煌。

山高绝顶人为峰!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么颜色一定是中国红。

这是一种坚持,一种信仰,给予我们不断前进的力量。

如今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今天的我们也迎来了2020年,第71周年,今天的我们更要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五星红旗,因为它神圣不可侵犯。

接过长辈的旗帜,树立远大理想,传承“攀登精神”,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让中国五星红旗在世界之巅上飘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