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路径分析_蔡小慎-2015

合集下载

行政审批制度研究

行政审批制度研究

2023-10-28•行政审批制度概述•行政审批制度的理论基础•行政审批制度的基本要素•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完善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的对策建议目•比较分析与借鉴录01行政审批制度概述定义:行政审批是指行政机关根据申请,经依法审查,允许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特点主体法定性:行政审批的主体是依法设立的行政机关,具有法定性。

权力法定性:行政审批的权力来源是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授权,具有法定性。

程序法定性:行政审批的程序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进行,具有法定性。

责任法定性:行政审批机关必须对其审批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具有法定性。

行政审批的定义与特点行政审批制度的重要性维护市场秩序01行政审批是政府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产品质量、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审批,可以规范市场行为,防止不正当竞争和资源浪费。

调节经济活动02行政审批可以通过控制投资规模、调整投资方向、引导资源配置等方式,调节经济活动,促进经济发展。

保障公共安全03行政审批可以保障公共安全,防止和减少社会危害。

例如,对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危险品进行审批,可以防止其对社会安全造成威胁。

目前,我国的行政审批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审批标准不统一、审批程序繁琐、审批时间过长等,这些问题影响了行政审批的效率和公正性,也损害了企业和公众的合法权益。

现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正在推进“放管服”改革,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这一改革旨在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优化服务方式、提高审批效率,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服务,推动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发展行政审批制度的现状与发展02行政审批制度的理论基础公共利益理论是行政审批制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

该理论认为,政府的行政权力应该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具体而言,公共利益理论要求审批权力在以下方面进行配置1. 审批事项的设定应当以实现公共利益为前提;2. 审批标准的制定应当以公共利益的实现为依据;3. 审批权力的行使应当以公共利益的维护为宗旨。

2015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评审结果公示一览表

2015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评审结果公示一览表

蓝草 盛显容 王海洋 毛志雄 贺章波 余莉 李琼 高亚文 叶艳胜 贾向红 李妍辉 袁琳 周传和 杨崇君 杨子红 林松 熊荣伍 李书安 张维功 张亿瑞 李亚 谭晓明
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以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为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例 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程顶层设计研究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志愿服务在社区居家养老体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性与整体性研究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机制研究 公文处理工作能力视阈下的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路径研究 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实证研究 医学生生死教育有效模式研究——以开设生死教育课程为视角 高职院校干部管理体制机制研究 第 2 页,共 10 页 湖北师范学院 湖北师范学院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文理学院 湖北文理学院 湖北医药学院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三峡大学 三峡大学 三峡大学 三峡大学 文华学院 文华学院 武昌理工学院 武昌理工学院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专项任务项目 专项任务项目 专项任务项目 专项任务项目 专项任务项目 专项任务项目 专项任务项目 专项任务项目 专项任务项目 专项任务项目 专项任务项目 专项任务项目 专项任务项目 专项任务项目 专项任务项目 专项任务项目 专项任务项目 专项任务项目 专项任务项目 专项任务项目 专项任务项目 专项任务项目
华中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专项任务项目 专项任务项目 专项任务项目 专项任务项目 专项任务项目 专项任务项目 专项任务项目 专项任务项目 专项任务项目 专项任务项目 专项任务项目 专项任务项目 专项任务项目 专项任务项目 专项任务项目 专项任务项目 专项任务项目 专项任务项目 专项任务项目 专项任务项目 专项任务项目 专项任务项目

中国行政审批改革的路径与机制

中国行政审批改革的路径与机制

中国行政审批改革的路径与机制一、前言行政审批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重要的变革领域之一。

以传统的审批制度为基础,经过多年的尝试和探索,我国积极推进了行政审批制度的创新和改革。

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行政审批的路径和机制。

本文将从制度变革、权力下放、信息共享、公众参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中国行政审批改革的路径与机制。

二、制度变革行政审批制度的变革是各项改革中最为深刻、最为长远的。

行政审批制度的变革不仅是一种制度变迁,更是政治和文化意义上一次深刻的变革。

在审批制度的变革中,制度的重构、机制的调整、流程的优化是必须完成的核心任务。

在制度的重构中,我国行政审批制度从原来的“许可证制度”转变为“备案制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行“先备案,后监管”的新型审批制度。

在机制的调整中,我国取消了一批审批项目,压缩审批时限。

降低了行政审批的门槛,加大行政审批项目简化力度,推广“一次办好”等服务型审批机制。

同时,完善与行政审批有关的法律法规,对行政行为进行监管,在审批中建立起了健全的规范和制约机制。

在流程的优化中,我国建立了信息化管理和互联网审批平台,简化申报材料,化繁为简、突破瓶颈,大大提高了行政审批的效率。

三、权力下放行政审批权力下放是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优化行政审批服务的重要措施。

权力下放也是各级政府履行公共服务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方式。

中央对行政审批权的下放,是中国行政审批改革的一大亮点。

在权力下放的过程中,我国逐步实现了将原本由中央管理的商事、工商、住房、土地、旅游、药品、文化、体育、广播电影电视等行政许可事项的审批权限下放到地方一级,下放行业主管部门的审批权力,公开审批依据,推行集中受理、分级审批、联动办理,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

四、信息共享信息共享是行政审批改革的重要方面。

信息共享是建立信息化行政管理体系的基础。

信息共享对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保证审批结果的公平公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推进信息共享,我国逐步建立起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库、中央行政许可公共服务平台、行政许可信息公开网等信息化平台,建设行政审批流程管理体系,实现了审批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和监管。

地方政府重大决策机制存在问题及优化路径

地方政府重大决策机制存在问题及优化路径

家安德森把决策主体分为官方的政策制订者和非官方的参与者两大类: 官方的政策制订者是指具有合法权 威去制定公共政策的人们 , 包括立法者 、 行政官员 、 行政管理人员和司法人员; 非官方的参与者通常指并不拥
有合 法 的权 力去 做具 有强 制力 的政 策决 定 的人 和组织 , 包括 利 益集 团 、 政 党 和作 为个人 的公 民。 【 1 J 而 由于我 国
2 . 体 制外决 策 系统 体 制 外决 策 系统 是 指 除 了体 制 内决 策 系统 以外 主要 由各 种 相关 利 益 群体 、 社团 、 公 民 以及 决 策 咨询 机
构等组成 , 一般在地方政府决策过程中发挥辅助或参谋咨询的作用 。 伴随我 国政治文明的推进和民主化 、 科 学化和法治化理念 的日益深入人心 , 体制外决策主体在地方政府决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比如我 国地方政府在近年来的重大决策过程 中,已陆续推行重大决策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 ,构建 “ 谋” 和 “ 断” 相分离的决策机制 , 将重大决策事项交由第三方专业性决策咨询机构或专家评估机构进行科学论证和 风险评估 , 使体制外决策系统与体制 内决策系统相得益彰 , 形成 了内外互动的决策体系。 ( 二) 地方 政 府决 策机 制特 征 从决策科学理论而言 , 我国地方政府决策 的运行机制 , 除了体制 内决策系统和体制外决策系统之外 , 还 应 当包括决策执行 、 监控等系统 , 整个决策系统各流程之 间既相互独立又紧密关联 , 并通过 良性互动来完成 决策方案的设计 。检视和考量我国地方政府决策体系, 其运行机制具有如下特征 。 1 . 决 策主体 的多元性 无论是体制 内还是体制外决策系统 , 都是 由来 自不同机关 的主要领导 、 团体或组织 以及评估机构成员 参与决策的制定 、 评估和论证。也就是说 , 在我国地方政府决策流程中, 一项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出台, 并非 由 行政首长个人拍板定案 , 而是在多元决策主体共同参与下制定 , 凝 聚了决策主体 的群体智慧 , 但决策周期长 且 效率 偏低 。

政府审计应对公共危机:理论依据和路径选择

政府审计应对公共危机:理论依据和路径选择
计 结果 ( 00 2 1 年第 l )、审计 署关 于 玉树 地震 抗震 救灾 号 资金 物资 跟踪 审计情 况公 告 (0 0 2 1年第 1号 )、 于玉树 0 关 地震 抗震 救灾 资金 物资跟 踪审计 结果 ( 00 2 1年第2 号 )、 l 玉 树地 震灾 后恢 复重 建2 1年跟 踪审 计结 果 ( 0 第8 00 2 1年 1 号) 。从 这些 审计结 果公 告 中不难 看 出 , 国的公 共危机 我 审计 主要 对象是 重大地 质灾 害和重 大医疗卫 生安全 。其 中 对 于特大 公共 危机事 件 ,比如 汶川地震 , 仅对抗 震救 灾 不 资 金物 资进 行 了严格 详 细 的审计 , 连 续发 布 了4 审计 并 个
① 数据来 源 :中华人 民共和国审计署 网站 h p /w . d . v n t : w a ig . 。 t/ w u to c
结 果公告 ,而且对 灾后恢 复重 建也进 行 了跟 踪审计 ,相 应 地发 布 了4 个审计 结果公告 。
瓦 解 的事 件 。对 于公共 危机 的概念 ,参照近 几年 的相关 学 术 文献 , 文认 为 ,公共危 机是 社会 偏离正 常轨 道的过 程 本
和 一种 非均衡 状态 ,这 种状 态波及 公共 领域 ,并 且产 生 了
结果 (05 2 0 年第 1 )、审 计署 关 于汶川 地 震抗 震救 灾 资 号
况进行翔实的监督 ,从而保障政府如实履行应尽的责任 。


公 共 危机及 公共 危机 治理 的概念
对于危 机 的概 念 , 学术 界 目 尚无定 论 , 前 但根 据不 同 义 。在 国际政 治领 域 ,
命 和财产 安全 、引起 社会 恐慌 和社会 正常秩 序与 运转机 制

关于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

关于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

关于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作者:中央民族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荣仕星】一行政审批制度的概念及属性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学术界尚有不同理解。

笔者认为,行政审批制度是国家行政机关或相关组织运用国家行政权力对公民、法人和其它社会组织行使某些权利的条件进行审查,决定准予或不准予其行使这些权利的一种制度。

首先,行政审批制度处理和协调的重点,在于行政机关外部并与行政机关具有行政法律关系的相对方——公民、法人及其它社会组织。

从广义角度讲,行政机关内部也存在审批行为,诸如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请示申请的审批等等,但本质上属于行政机关的内部运行机制。

行政审批制度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是使行政权力与外部关系主体之间处于合法有效的良动状态,以此促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

这是行政审批制度存在的基础,也是行政审批制度发展变革的动因。

其二,行政审批是依法照章做出条件选择的行为。

有学者认为行政审批是对禁止的解除,似可商榷。

在通常情况下,行政审批所覆含领域,是以条件设置为前提,其做出行政决定的过程,实质上是对审批对象条件的判衡性选择。

从判衡选择的结果,行政审批可分类为:1.许可行为——行政机关依据法律、规章、政策所设置的条件,对特定行政法律关系相对方进行审查评判后所做出的予以许可和授权的行政活动;2.否定行为——行政机关依据法律、规章、政策所设置的条件,对特定行政法律关系相对方进行审查评判后所做出的不予许可和授权的行政活动。

无论许可与否,行政审批的结果必须明确,不容含混,必要时还应向关系相对方阐述清楚所做决定的理由和根据。

从选择的方式分类,行政审批又可分为审批、核准、备案三种基本方式。

审批具有一定的裁量权,申请者即便是达到所设置的基本条件,也未必获得许可;行政机关对若干申请者的条件需做进一步优化性判衡选择,其中条件较优者才有可能获得许可。

核准排除了裁量权,申请者只要达到了所设置条件,原则上便可获得许可,实际上这是一种标准性选择,其所否定对象仅限于未达预设标准条件者。

我国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对策思考已修改

我国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对策思考已修改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我国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对策及思考主考学校:武汉大学专业:行政管理准考证号:232311100522学生姓名:雷尔靓指导教师:王少辉工作单位:无二○一四年三月郑重声明本人呈交的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

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

本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

本人签名:日期:摘要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客观需要,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客观需要,是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的客观需要。

当前我国行政审批的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与现行体制严重脱节;与国际经济严重脱轨;行政审批程序混乱、范围界定缺乏科学性;设置过多过滥,种类繁多;缺乏公开性和公正性。

从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受到经济、行政、法律的制约。

因此,必须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作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以坚决取消不符合政企分开以及政事分开、妨碍市场公平竞争和开放等原则以及实际上不易发挥有效作用的行政审批制度作为总体目标要求。

以坚持依法行政的合法性、明确审批主体的效能性、规范行政行为的监督性、适应市场经济的合理性、提高便民服务的责任性等作为基本原则,以行政审批制度的体制基础要从根本上转变、行政审批的范围和标准要得到科学的界定、行政审批的方式要得到切实的改进、中央与地方应当同步进行行政审批改革、有效的管理制度应该得到建立等作为基本对策,推动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

关键词:行政审批制度;垄断企业;权力制约;制度创新;社会组织目录一、改革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的重大意义 (5)(一)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客观需要 (5)(二)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 5(三)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客观需要 (6)(四)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是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的客观需要 (6)二、当前我国行政审批的制度存在的问题 (7)(一)现行行政审批制度与现行体制严重脱节 (7)(二)现行行政审批制度与国际经济严重脱轨 (7)(三)现行行政审批程序混乱、范围界定缺乏科学性 (8)(四)现行行政审批设置过多过滥,种类繁多 (8)(五)现行行政审批制度缺乏公开性和公正性 (8)三、造成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9)(一)受到经济体制制约 (9)(二)受到行政体制制约 (10)(三)受到法律体制制约 (10)四、改革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的思路和策略 (10)(一)改革行政审批试制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10)(二)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的基本对策 (12)五、结语一、改革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的重大意义(一)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客观需要各级政府的一项最为广泛的职能就是行政审批,在我国早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就是利用行政审批权广泛干预微观经济活动和社会事务,以致造成“政事不分”、“政企不分”、“政社不分”。

论“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的政策路径和政策手段 以宁波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例

论“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的政策路径和政策手段  以宁波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例
论“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革为例
01 引言
目录
02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的政策路径
03
宁波市行政审批制度 改革
04 政策手段
05 结论
06 参考内容
宁波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政策路径研究
引言
宁波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近年来中国政府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 措之一。该改革旨在简化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率,进一步促进宁波市的经济社 会发展。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政策路径以及相应的政策手 段成为了关键。本次演示将以宁波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例,对这两种政策路径 和政策手段进行深入探讨。
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收集相关政策文件、 法律法规及学术论文等资料,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行深入探讨。
结果与讨论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的总体趋 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总体趋势是简政放权、放管结 合、优化服务。具体而言,就是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 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高政府服务质量;推进政务公开,增加政务透明度。
互联网时代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 关键点
互联网时代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关键点包括:
1、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简化审批流程,实现线上线下一 体化服务。
2、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新型监管机制,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 手段提高监管效率和精确度。
3、促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打通数据壁垒,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质量。 4、推进政务公开,增加政务透明度,加强社会监督。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政策路径
自上而下的政策路径是指政策制定由中央或高层级政府启动,向下传达至地 方或基层政府。这种路径的优点在于能够确保政策的统一性和执行力,有利于集 中资源推动改革。然而,这种路径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可能忽略地方实际情况 和需求,缺乏灵活性。

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创新分析——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例

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创新分析——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例

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创新分析——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例摘要:当前,改革与创新已经成为我国主导的政治话语[1]。

无论是国务院各部委还是各级地方政府都在进行着不同程度的政府改革。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点与突破口[2]。

在对当前我国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运用案例分析方法,对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实施背景、成效与创新之处进行深入探究,以期为我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提供启示。

关键词: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创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框架中的核心架构之一,是连接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社会体制变革的桥梁和中间环节,在我国现有改革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层面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然而,在改革的进程中依然存在着一系列或大或小的问题,成为实现地方政府机构改革预期目标的一大障碍。

2017年伊始,浙江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以“壮士断腕”的极大勇气,排除改革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制约因素和难处,将“最多跑一次”改革努力向前推进[3]。

截至目前,浙江省“最多跑一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历经近三年的时间,此次改革在冲破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藩篱、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为我国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加快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及有关文献回顾行政审批是当今政府运用公权力来协调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事务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事前管控措施。

而作为政府运用宏观调控手段来对资源进行配置的重要制度安排之一的行政审批制度,在不同的国家、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由于受到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本国历史文化传统、国民素质道德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市场监管困境及路径思考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市场监管困境及路径思考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市场监管困境及路径思考作者:宋雪珍魏可可沈旭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21年第07期摘要:从“放管服效”改革的任务和目标上看,在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的前提下,提高市场监管的质量和成效依然是需要坚持、完善及持续发力的重点。

针对目前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践中市场监管面临的困境,文章从法律依据、监管主体、监管客体、社会环境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完善法律法规,构建完善的市场监管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监管机制,提高监管质效;建立科学合理的容错机制,保护监管人员积极性;营造廉政的履职氛围,完善内部控制;以信任资本为基础,引导和培育有利于监管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行政审批制度;市场监管;行政执法一、引言“小政府、大社会”既是自由市场和社会组织的呼声,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理念和奋斗目标。

“小政府、大社会”主要表现在机构和职能两个方面,在机构方面是指政府机构规模较小,在职能方面是指政府的职能少,不包揽过多的社会管理具体事务。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正是这一理念的产物。

2013年11月,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被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部署的关键领域。

开展相对集中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制度创新,也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有力推手。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通过下放行政权力,削减行政审批项目,缩短审批流程,为市场主体提供更有效率、更为优质的服务。

然而,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也会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和经济运行的不稳定。

因此,在放宽市场准入的同时,作为政策决策者、公共服务提供者、政策执行监督者,政府必须在经济发展运行中扮演好“裁判员”角色,对市场进行有效监管。

就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而言,其本质是权力重心的后移。

换句话说,政府在前期的市场准入环节放权于市场和社会,按照“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政府都要退出;凡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一律不设前置审批”原则,还市场和社会以自主权和主动权,政府着重在后期监管环节发力。

行政审批局改革模式的实证研究

行政审批局改革模式的实证研究

行政审批局改革模式的实证研究行政审批局改革是我国政府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探讨行政审批局改革的模式和效果,为政府改革和改善营商环境提供参考。

1. 简政放权简政放权是行政审批局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包括材料审查和权力下放两个方面。

通过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审批效率,促进市场主体发展。

权力下放则是将原本由行政审批局承担的权力下放给市场主体或者其他部门,降低政府干预的力度。

2. 优化服务行政审批局改革模式中,优化服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包括服务窗口设立、在线申报等措施。

这些措施能够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降低企业办事成本,提高企业满意度和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1. 中国制造2025政策落地情况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对于涉及中国制造2025政策的企业,行政审批局通过简政放权的改革模式,加快了审批进度,提高了审批效率,使得企业得以迅速开展相关项目。

这一研究结果显示,行政审批局改革模式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创新和发展。

2. 行政审批局改革对创业环境的影响研究通过对不同地区的行政审批局改革模式和创业环境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行政审批局改革能够有效改善创业环境,降低创业门槛,提高创业成功率。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行政审批局改革对于促进创新创业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对于行政审批局改革的模式和效果进行了研究。

发现行政审批局改革能够提高民营企业的投资意愿,增加投资项目的数量和规模。

这一研究结果显示,行政审批局改革模式能够有效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虽然行政审批局改革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有些地方改革措施不够到位,审批程序复杂繁琐;在一些领域,权力下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审批权力过于集中。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 改革方案精细化对于不同的地区和行业,制定精细化的改革方案,注重细节,优化审批流程,进一步简政放权,降低政府对市场主体的干预程度。

关于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可编辑).doc

关于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可编辑).doc

关于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可编辑)关于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作者:中央民族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荣仕星】一行政审批制度的概念及属性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学术界尚有不同理解。

笔者认为行政审批制度是国家行政机关或相关组织运用国家行政权力对公民、法人和其它社会组织行使某些权利的条件进行审查决定准予或不准予其行使这些权利的一种制度。

首先行政审批制度处理和协调的重点在于行政机关外部并与行政机关具有行政法律关系的相对方公民、法人及其它社会组织。

从广义角度讲行政机关内部也存在审批行为诸如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请示申请的审批等等但本质上属于行政机关的内部运行机制。

行政审批制度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是使行政权力与外部关系主体之间处于合法有效的良动状态以此促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

这是行政审批制度存在的基础也是行政审批制度发展变革的动因。

其二行政审批是依法照章做出条件选择的行为。

有学者认为行政审批是对禁止的解除似可商榷。

在通常情况下行政审批所覆含领域是以条件设置为前提其做出行政决定的过程实质上是对审批对象条件的判衡性选择。

从判衡选择的结果行政审批可分类为:许可行为行政机关依据法律、规章、政策所设置的条件对特定行政法律关系相对方进行审查评判后所做出的予以许可和授权的行政活动否定行为行政机关依据法律、规章、政策所设置的条件对特定行政法律关系相对方进行审查评判后所做出的不予许可和授权的行政活动。

无论许可与否行政审批的结果必须明确不容含混必要时还应向关系相对方阐述清楚所做决定的理由和根据。

从选择的方式分类行政审批又可分为审批、核准、备案三种基本方式。

审批具有一定的裁量权申请者即便是达到所设置的基本条件也未必获得许可行政机关对若干申请者的条件需做进一步优化性判衡选择其中条件较优者才有可能获得许可。

核准排除了裁量权申请者只要达到了所设置条件原则上便可获得许可实际上这是一种标准性选择其所否定对象仅限于未达预设标准条件者。

浅析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浅析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浅析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金艳荣
【期刊名称】《行政与法》
【年(卷),期】2016(000)012
【摘要】利益相关者是公共政策过程的重要参变量.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分析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以及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回应,进而找出各利益相关者协同共治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路径.
【总页数】6页(P26-31)
【作者】金艳荣
【作者单位】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长春13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
【相关文献】
1.政策执行视角下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基于广东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调查研究[J], 宋雄伟
2.\"放管服\"视角下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J], 王丛虎;门钰璐
3.档案管理视角下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 [J], 沈鹤慧
4.“放管服”视角下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J], 于欢; 吴明
5.优化营商环境视角下的地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以湖北省为例 [J], 李小敏;刘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

我国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Change of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System in Local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作者: 韩立达
作者机构: 西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四川成都,610065
出版物刊名: 学术研究
页码: 20-22页
主题词: 审批制度;行政服务中心;派生制度
摘要:文章根据制度经济学中的成本效益分析理论,剖析了我国地方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
末出现的行政服务中心这一制度变迁。

阐述了行政服务中心对原有的行政审批制度的部分取代
和所产生的绩效,指出了该种派生制度对于我国地方政府现行的行政审批是一种有效的改进和
补充。

第十一讲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第十一讲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审批机关权责不一致, 审批机关权责不一致,缺少责任追 究制度。 究制度。责任行政对于行政审批而言
就要做到权责一致,对某一事项行政机 关不能承担责任的,就不能设定行政审 批。凡是设立行政审批的,行政机关在 依法行使颁发审批证、执照等行政审批 权的同时,就负有审查、监督审批对象 的义务,行政机关不履行义务就要承担 相应责任。然而,在行政审批的实际运 作中往往只注重申请人必须履行的义务, 而对审批机关不依法实施审批所应承担 的责任,我国并无一套系统完备的制度 体系予以规定
二、我国目前行政审批制度中 存在的弊端
以健全市场经济秩序、应对入世挑战 及遏止腐败的要求来衡量我国目前的 行政审批制度,显然还存在许多弊端, 主要表现为行政审批中人治成分比 较多
由于审批本身通常伴有一定程度的自由 裁量权,这意味着审批的具体应运用具 有很大的余地,审批事项批不批、如何 批、批给谁、什么时候批,审批人员的 个人判断,在其中起着很大作用,并且 这种自由裁量权没有受到严格的法律约 束和控制,这就产生了许多问题如行政 审批的设定,审批条件和标准的确定, 随意性很大;审批条件与标准不公开, 过程不透明;权责不对称等。具体来说, 我国行政审制度存在以下问题:
一些部门对改革所带来的利益损失 无法忍受,存在着对立情绪。 无法忍受,存在着对立情绪。 行政
审批制度改革的实质就是削减行政机关 的某些权力,包括那些能给本部门、本 地区带来经济利益的审批发证权、收费 罚款权等,而一些地方和部门争的也是 这些权力,所以说审批事项的取消直接 影响到一些部门的利益。利益是刚性的, 当既得利益受到损害时,这种利益要求 便会通过各种渠道由上到下影响、阻碍 审批改革工作
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出现 的新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各地方、各部门都对审 批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式的改革,一是 大量地削减审批项目,有些地方废止的 审批事项达到40%—60%;二是改革审 批的方式,积极探索行政审批引入市场 机制的途径。这些改革措施为全面进行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但由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涉及到权力结 构与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因此,它将 面临的阻力和挑战是多方面的,这也使 得当前的改革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的理论基础、问题及对策

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的理论基础、问题及对策

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的理论基础、问题及对策[摘要]政府管制理论是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的理论基础。

在这一理论基础上,行政审批制度不断完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审批事项规定界限不明晰,审批主体服务意识较淡薄,违法审批现象屡禁不止。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削减审批事项,下放权力于社会和市场,树立行政审批主体的服务意识,加强对审批主体的监督,构建完备的行政审批法律体系。

[关键词]行政审批;审批主体;政府管制行政审批制度在我国存在已有一段历史,它对激励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是一项重要的制度。

但该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本文从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的理论基础出发,找出了这一制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的对策,希望能对其他学者研究这一问题有所帮助。

一、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的理论基础――政府管制理论关于行政审批的概念,我国学术界一直没有统一的定义,《行政许可法》将行政审批与行政许可统一起来,没有对二者进行区分。

本文也采取同一概念说,本文所指的行政审批即行政许可。

行政审批制度并非我国的新兴制度,其存在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其中,政府管制理论是其最主要的理论支撑。

目前,对于政府管制的概念,学者们持有不同的观点。

管制理论的创始人施蒂格勒从管制经济学的角度来定义了政府管制,他认为管制一般是由产业自己争取的,管制的存在是要为受制产业谋利的。

我国学者王俊豪认为政府管制是管制者依法对被管制者采取的监督与行政管理行为,这里的管制者一般是具有法律地位且相对独立的机构,被管制者则主要指企业。

综合以上观点,本文认为,政府管制是政府在法律规定下,对市场、企业进行的管理和控制,目的是弥补市场的缺陷,矫正市场失灵的弊端,以确保市场经济有序运行。

市场经济有自身的缺陷,如果不由一个统一的权力加以管制,那势必会导致市场经济发展的混乱。

政府管制是弥补市场失灵的有效手段之一,它与宏观调控一起,可以有效解决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的矛盾。

试论城市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试论城市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作者: 蔡小慎 卢鹏展
作者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24
出版物刊名: 前沿
页码: 202-204页
主题词: 城市治理 治理主体 多元化
摘要:随着公共物品提供的多元化、论共治理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社会整体利益的分化使得城市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成为一种必要,城市内部的论民、第三部门、公共组织、企业以及城市外部的上级政府、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都应该成为城市治理的参与者。

然而,在多元化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论众参与不足、缺乏制度基础、各方利益难以协调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从权力的分配、公众的参与、制度与文化建设以及各方利益协调等方面入手提出城市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基本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地方政府
*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路径分析
蔡小慎 牟春雪
[摘要] 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一个权力和利益重新分配与调整的过程,它涉及到各级地方 政府、中央政府、社会团体、企业和社会公众等 5 个核心利益相关主体。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社 会团体、企业和社会公众在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而互相博弈的过程中受政治法律、经济基础、社会 文化以及信息技术等制度环境因素的制约,影响着他们彼此合作和冲突时的态度和行动策略,最终 影响行政审批改革制度变迁的进程与成效。通过营造合作环境、找准角色定位、参与协同治理、共 享智能平台等策略的实施,可以迎合全面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的路径诉求,有效避免各利益主体间的 “冲突内耗” 与 “零和博弈”,实现利益共赢。 [关键词] 行政审批; 利益相关者; 地方政府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12X ( 2015) —04—0005 ( 08) [作者] 蔡小慎,教授,博士生导师,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辽宁大连 116024
各级地方政府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承接者和具体执行 者,也是行政 审 批 改 革 政 策 落 实 与 实 施 的 基 础 和 核 心 主 体, 要通过回应与贯彻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各项决策,积极推行 政务公开,电子政务建设,提升服务质量等制度创新的增量
6
NO . 4. 2015
改革,以获得地方治理绩效的最大化与上级政策的支持。同 时,随着投资发展软环境的逐步优化,激活地方经济社会发 展的活力,进一步增进地方政府审批部门的政治、经济与社 会利益积累。
表 1 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的利益相关者
主体 中央政府 国家治理体
地方政府
社会团体 公共服务能力增强
企业
社会公众
提高 公 民 需 求 的
目标 系和治理能 地方治理绩效最大化 公共 服 务 资 源 配 置 项目落实 整 合 力 与 回 应
力现代化
转 变 职 能、回应环境变迁 动机
简政放权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理层面上对审批事项构成严苛的约束机制,决定着改革决策、 成地方财力紧张。不少地方政府部门在改革过程中,对本应
执行与监督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然而,我国行 撤除的、利益大、好处多的关键审批项目迟迟不肯放权,对
政审批制度带有很深的管制型体制烙印,中央政府及其各部 没有明文禁止的事项,又进行 “设租式审批”,沦为谋取不正
批事项精简困难。另外,在改革的实际贯彻过程中,各级地 标取向、行为选择和博弈策略的运用。但是,一些政府官员
方政府的审批行为也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保障,本级政府监 受到功利主义思潮的负面影响,将行政审批作为本机关和个
察、审计部门的内部监督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企业、社会 人拥有权力的砝码,欠缺公正平等、高效服务的意识,习惯
*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利益冲突治理的制度创新研究” ( 12BZZ051) 。
5
REFO RM O F EC O N O MIC SYST EM 提出满足各利益相关者利益共赢的路径策略,以期有效避免
各利益主体间的 “冲突内耗” 与 “零和博弈”,实现深化改革
的路径诉求。
基于法学视角,探析我国当前行政许可中的失衡和侵害,注 重对行政审批过程的司法监督,主张行政审批程序要受立法、 司法及行政三 方 面 的 控 制 等 改 革 建 议。[4,5] 然 而,以 往 的 研 究 虽然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问题、模式和对策进行了深入的 研究,但是对 改 革 参 与 主 体 动 力 和 阻 力 的 深 层 次 分 析 不 足。 从本质上来说,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一个权力和利 益重新分配 和 调 整 的 过 程, 涉 及 各 级 地 方 政 府 与 中 央 政 府、 社会团体、企业和公众等核心利益主体,受政治、经济、社 会、技术等制度 环 境 因 素 的 影 响, 为 追 求 各 自 利 益 最 大 化, 相互采取不同的博弈态度与行动策略,从而影响地方政府行 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成效与进程。因此,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 理论视角,剖析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各核心利 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分析影响他们改革态度与行为选择的外 部环境因素,同 时, 探 讨 他 们 之 间 的 合 作 与 竞 争 博 弈 过 程,
委习惯于用决定、指示或命令等强制性手段来推进改革进程, 当利益的工具,严重影响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决定
这常常使各级地方政府处于矛盾境地,一方面,既要遵从中 性作用的发挥。
央政府的改革要求; 另一方面,又要接受本级政府与上级业
3. 社会文化因素
务指导部门的决策计划或指示,彼此间的博弈导致审批主体
社会团体主要指营利性或非营利性的市场和社会中介组 织,它是政府实行审 批 职 能 的 代 理 人、 代 办 人, 主 要 承 担 从 政府部门剥离出来的部分公共服务职能。为切实履行好地方 审批部门剥离出来的服务职能,获得自身的发展。社会团体 适应社会转型需求,以满足公共服务多元化需求、拓展活动 空间为目的,从事如替业主利益方代理实施项目服务,从事 方案设计、施工图审查等事项,降低了审批交易费用及时间 机会成本,带来公共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整体效益的 增加。
优化
力、以人为本
公共 服 务 效 用 最 组织使命与团体利益 利润最大
大化
顶 层 设 计、承接下放审批事项 承担 政 府 剥 离 部 分
参与 改 革 和 效 果
行为
推动改革
推动改革 贯彻落实中央制度改革 职能
反馈
国 家 经 济、地方经济、社会效益、 降低交易与机会成本 制度红利
效益
个人效益
社会福利 政治效益和政绩
总的来说,在行政审 批 制 度 改 革 进 程 中, 各 级 地 方 政 府 在这场利益的 “多头博弈” 中,因其是公共事务管理的执行 者,承担着行政审批职能,同时也是公共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管理者和推动者,在中央政府的上位 压力以及企业、社会团体、公众的下位压力下存在强烈的制 度创新需求动机,拥有将潜在制度创新需求转变为现实制度 供给的能力,充当着审批制度创新 “先行官” 和中心枢纽的 角色,其他利益相关者与其相互合作与博弈的演进关系,影 响着审批制度改革的进程与实效。
公众和媒体的监督权利和渠道又得不到切实保障,涉及各利 于暗箱操作,大搞 “潜规则”,恶化了公平服务的审批环境,
益主体利益的审批行为得不到有效监控,审批权容易演化为 审批不透明、获批不公正现象频 发。并 且,受 我 国 传 统 的
社会公众既是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参与者,又 是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的受益者。作为政府审批的最终权力委 托人,要求改革体现以人为本和实现公共服务效用的最大化。 为了获得质优价廉的产品、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以及公正公 平的审批服务环境,社会公众通过决策方案的公开听证,新 闻媒体等多元渠道的信息反馈,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健 康有序前进。
企业是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推动者与受益 者。一般情况下,企业为 了 加 快 项 目 推 进 与 落 实, 促 进 企 业 利润的最大化,具有 强 烈 的 制 度 创 新 需 求, 会 通 过 游 说、 贿 赂等寻租行为,影响决策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试图通过推进 对原有行政审批制度的深化改革,获得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 与更加方便快捷的政务服务,享受到改革的制度红利。
几个影响因素:
属,大大降低了他们功能效用的发挥,严重抑制了经济发展
1. 政治法律因素
的活力。同时,经济体制的转轨也导致了经济社会结构由单
政治法律因素是指特定政治主体从事政治活动所面对的 一向多元的社会结构演进,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一方面为中国
各种现象和条件的总和,对行政活动产生最直接的作用,如 经济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引发了复杂的利益冲突,
政治关系、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在地方行政审批制度改 进一步加剧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另外,
革中,影响利益相关主体的政治法律因素主要包括中央与地 由于我国财政体制还不太健全,分税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导
方的审批权责关系、相关制度与法律法规体系等,它们在管 致财权重心不断向中央上移,事权重心不断向地方下移,造
二、影响利益相关者行为的环境因素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一种具体的制度安排,各核心利 益相关主体在制度环境中作出何种利益抉择,都受其所处的 政治、经济、文 化、技 术 等 环 境 的 制 约,进 而 影 响 着 地 方 政
2015 年第 4 期
经济体制改革
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 来,企业与承担部分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团体成为政府的附
牟春雪,硕士研究生,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辽宁大连 116024
随着我国政府改革进入 “攻坚期” 和 “深水区”,社会治 理格局调整面临着利益分化与博弈,尤其是顶层设计向地方 政府改革实 践 推 行 的 过 程 中, 各 利 益 相 关 主 体 之 间 的 冲 突、 竞争或合作影响着改革措施的贯彻与执行。党的十八届三中 全会要求,继续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以简政放权作为行政审 批改革突破口, 通 过 减 少 审 批 事 项, 释 放 改 革 的 制 度 红 利,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前,学界已从多个 学科视角对地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行了深入剖析,如 G·J ·施蒂格勒 ( 1996) 基于经济学视角,从需求与供给、成本 与收益角度分析了政府管制利弊; [1]王俊豪 ( 2007) 则基于此 预判出我国将放松经济性管制,并加强社会性管制的两大发 展趋势; [2]徐湘林等 ( 2002) 基于政治学视角,以新公共服务 理论为依据,认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构建 服务型政府的 重 要 环 节; [3] 王 克 稳 ( 2014 ) 、应 松 年 ( 2012 )
体系仍不健全,无法完全明晰审批制度改革中多元利益主体 会文化因素主要包括个人理想信念、行政组织文化和社会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